译者 南岳
石角友爱——一位日本女性,突破重重难关,终于进入被称为“世界最佳雇主”之一的硅谷谷歌公司的中枢工作。她生在日本、长在日本,并不擅长英语,其才能却受到世界精英荟萃的谷歌认可。主要原因就是在美国高中、大学以及商学院经历的与日本截然不同的“教育”。
16岁的石角从东京国立大学附属高中退学,只身一人转入美国东海岸的寄宿学校。其后升入奥巴马总统曾就读过的文理名校西方学院。回国创业后再度赴美在哈佛大学商学院获得了MBA(工商管理硕士)。就读哈佛期间结婚生子;哈佛毕业后全家搬到硅谷,一边抚育孩子,一边在谷歌总部工作。
她赴美时托福成绩不足400分,在构筑辉煌经历过程中她是如何学习呢?撰写其经历的新书受到准备出国留学的高中生以及致力于培养孩子成为适应世界人才父母们的广泛关注。
充满热情、沉着冷静、不惧风险、敢于开拓新路。石角兼备这种适应当今时代的必备素质。我们就美国教育的影响和硅谷的工作为题采访了石角。
──为什么16岁突然决定留学?
上课都是毫无刺激的应付考试,光是卡拉OK、聚餐的青春也无聊至极,郁闷的岩浆不断聚集。高中一年的夏天爆发,决心改变环境赴美读书。
──转入美国寄宿学校什么最感困难?
英语不会讲。最困难的还是思想观念的不适应。前些日子在老家(日本)翻阅初中、高中的笔记,记满了单词的解释,就连(消除用绿笔标记的部分的)红色垫板都翻腾了出来。仅凭背诵这种表面内容的学习方式在美国高中、大学绝对不会受到认可,课堂上也不能发言。即使是汉字,涉及的都是本质性问题,如为什么这么书写?这篇文章大受欢迎的时代背景。16岁以下的普通日本高中生没有进行过这种深层次的训练,很不适应。
──如此说来,“普通高中生”很难做出这种抉择。你的家庭环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10岁开始在放春假等时候,多次去英国、美国寄宿在外国人家庭。思想意识上“外国”并不遥远。不过两个哥哥都升入日本大学,父母也没有劝说过自己留学。不只是环境,我想与众不同的性格也影响着自己。
──通过寄宿学校和大学的学习,掌握了些什么?
简言之就是批判性思维,就是批判性考虑事物的能力。在日本常常认为这是MBA学习的内容。实际上这才是寄宿学校和西方学院的教育根基。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最佳的吗?在各个学科的授课中都要求对现状提出根本性的问题。即使马上得不出答案,也锻炼了思维的习惯。因此才能在美国生存下去。这对选择适应自己的道路,不断提升自己,发挥着重要作用。
就我而言,在十几岁到20多岁这一尚未成人的阶段,有过这一经历具有特殊、重大的意义。当然从研究生阶段留学也不能说为时已晚;但25岁之前感受到、经历过的会成为人生的基础。
──寄宿学校有什么特色?
培养社会领袖所需能力的教学课程极具刺激。与之相同,在宿舍集体生活也是广泛学习的场所。曾经有过烦恼和寂寞,但这是自己选择的,逾越过去的过程中不断积蓄起对自己的信心。
多愁善感的青春期,和素不相识的人同吃同住,也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2年时,同美国人的室友关系很僵。她每天一直在房间里播放音乐,气得我也播放日本音乐与之对抗。其后关系越来越糟。最后在宿舍老师的调停下得到了和解。现在回想起来,我应该直接告诉她“停下来”。什么都经历过也好。切身体验解决问题的手段,既有趣又能培养不服输的精神。
另外一点就是大多数寄宿学校都在郊区。零用钱每周10美元,没有游玩的场所和时间。10几岁就半强制性置身于同物欲分离的环境之中。不是你有什么(What you have),而是可以深思你是何人(What you are)。在东京上女子高中时,放学后去涩谷、池袋,商品、人流、信息横溢。全神贯注其中考虑如何从中选取,没有闲暇思考自己是何人?如何生存下去?
──哈佛毕业仪式前5天分娩,为什么要把孩子放在美国培育?
意识到自己成为母亲,就不想强求女儿重复自己的成功经验。这正是没有延续批判思维的佐证。我在日本长大,十几岁到美国寄宿学校留学… …。沿着这条正确之路前行至今。我想让女儿有更多的选择方式。考虑到方法,就选择在美国成长为好。
其后的50%是为自己着想。在美国养育孩子还没有经验,我想尝试一下。另外还考虑自己施展才华的去处。回到熟悉日本的发展几率和踏上未知土地、生活和经历从零起步的发展几率相比较,后者更具优势。
话虽如此,但到下定决心还是烦恼了半年。客观评价自己,烦恼就是当初回日本工作的计划与自己格格不入,最后决定必须改变。人生重大决断是感性的直觉和理性的思考融合而产生的。
──难找工作的原因何在?
当时(2010年)经济不景气,美国的就业严峻程度远超日本,是世界水平的竞争。硅谷的哈佛毕业生遍地都是,根本就不值钱。
我没有营销、金融等特殊领域的专业技能,也没有在IT行业工作过。很难确定主攻哪个公司、哪个岗位。有了线索就发电子邮件、打电话,几乎没有收到过回复。一时曾有过全面否定过去自己的时候,非常心酸。
──如何宣传自己并找到工作呢?
具备辉煌经历的人不计其数。轮到我强势只有三点融合:有创业经验、日本人、MBA学位。创业经验意味着从零起步的创造能力、能承受风险的性格、敢为人先的挑战经历,这容易获得好评。
身为日本人的条件,要比日本人自己考虑的更具优势。即便是小型企业,考虑进驻日本的情况下,渴求了解日本市场的人才。但是在寻求能胜任这项工作的信息传播的阶段,就已经确定下人选。“我能行,录用我吧。”以这种勇气和干劲就能如愿以偿。
创业经历和日语能力终究是最初的阶梯,最困难的是面试。首先求职履历上强调自己的优势,步入面试阶段,就要张扬自己的表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对行业的热情以及人格魅力。
──在谷歌总部从事什么工作?如何在硅谷发挥日本人的优势?
现在的工作与日本市场完全无关,担任与美国人相同的工作,负责公司的核心业务。自己身为日本人在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作用。
──具体而言?
日本人在硅谷工作很显眼,美国人认为很具价值。以此为契机能构筑人际网络、获取新的机会。哈佛的美国校友就曾建议我:“你具备我们没有的实力,这就是能在其他国家工作的文化知识。在美国人眼中,这是求之不得的优势。你应该最大限度充分利用之。”我不仅能够从事和美国人同样的核心业务,还能担负国际业务,因此比一般美国人要强得多。
──工作中发现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
不足很多,每天都有纠结之处。提出好的建议,并使其实施的力量还要加强,会议上发言表述能力还需磨练。
还有展示自己的能力。这在日本学校里是学不到的。这如同增加知识,展示自己的力量、传播自己的力量在实践中非常重要。自己现在正在做什么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果尽力告诉上司、周围的人,这是必不可缺的。为此有各种战略方法。初到谷歌对此认识不足,曾经受到上司的指责。
──在日本教育体系如何增强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展示自己的能力呢?
首先要改变考试的内容和评分标准。历史考试中,有类似“大化的革新是 年” 的考题,学生们只有利用红色垫板背诵。学校、公司、社会都还没有建立评价表述更具高度、深思熟虑能力的体系。这就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不依靠学校,有时也能依靠最亲近的父母的一种意识获得改变。小学1年级,画了张牵牛花的画。唯独我画的画和大家的不同,我感到惭愧。告诉父亲后,他却表扬我:“能用与众不同的视角观察牵牛花,真了不起!”那是件小事,在哈佛的人生设计授课上,我举此例作为“改变人生的事件”。由此看出,这件事对我意义深远。
──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人能做些什么?
留学是一种方法。留学只是为提高英语能力的话,身在日本也有很多方式训练自己掌握批判性思维的观念。
重要的是培养退后一步用鸟瞰图观察一切事物的习惯。观看电视、网络时候,不仅是在脑海里掠过这些信息,而且要在自己头脑里分析这些信息具有的何种意义。与人交谈时,不是原封不动的倾听、接受对方的话语,重要的是养成退一步分析的习惯。
其后要找寻能够交谈这些话语的伙伴和场所,把自己分析思考的内容传播出去。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与其借口身在日本、工作繁忙,不如从眼前能做的小事做起,肯定自己会发生改变。
from 译言-每日精品译文推荐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208397/269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