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31 May 2014

《星期專論》政治老人失憶症候群

2014-06-01

◎王景弘

年輕世代太陽花學運剛結束,幾個政治褪色的藍綠老人,提出所謂「大一中架構」,「處理兩岸問題五原則」;兩相對照,政治代溝昭然若揭。老人回收資源,重彈舊調,魂遊在虛擬世界。

重彈舊調 凸顯政治代溝

幾個老人之中,美國學界比較熟悉的是程建人和蘇起。蘇起敢於偽造「九二共識」,已經失去誠信;程建人雖失寵於兩黨,但他形象正直和專業,何以與施明德為伍,他們感到納悶。
如果悟今是而昨非,蘇起至少要先道歉:他既杜撰「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成為馬政權對中國暴衝的引擎,弄到台灣人心惶惶。六十幾年來,台灣首度有失去獨立自主、被中國併吞的真正危險,他才覺悟「一中原則」本來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名詞。
蘇起當然知道「一中原則」是北京用來併吞台灣的圈套。李登輝提出國與國關係論時,他在華府演講,宣示此後不再用「一中」;兩岸目前至少是「分治」,也即所謂「一國兩府」。
一國兩府也是回收的資源。尼克森勾搭中國時,不願直接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只肯秘密承諾不主張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灣獨立運動;到關係正常化時,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個問題便可以解決。
蔣介石與毛澤東都主張「一個中國」,使美國對於誰代表中國的問題,只能二者選其一,結果當然是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慘敗。一國兩府的最後演出是聯合國的雙重代表權案:一個國家,兩個政府,兩者都有代表權。但蔣介石礙於面子,不公開表態支持,致慘遭被驅逐的命運。

一國兩府 未解台灣問題

當時周恩來對季辛吉說,北京不擔心雙重代表權案,因為此案成立,他仍拒絕參加,聯大遲早會排除蔣介石代表;但他擔心阿爾巴尼亞案的措詞,因為那只趕走蔣介石代表,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權利,「並沒有解決台灣問題」。
周 恩來要解決的「台灣問題」,就是指舊金山和約並沒有明定台灣主權歸屬。舊金山和約不修改,中國要併吞台灣就得逼國際間接受「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 分」,把台灣先納入中國,以便「過渡」到「統一」。這個「過渡」,與尼克森當年承諾要從一國兩府過渡到接受一國一府,如出一轍。
這幫褪色老 人忘記眼前「一個中國」的血淋淋教訓,老戲重演,凸顯他們對台灣民情及中國情勢的盲點。所謂「兩岸問題」,一向出在中國不尊重台灣人民的自由選擇,處心積 慮要併吞台灣。如果它像美國有民主體制,沒有擴張的野心,對於波多黎各要加入美國一州,要獨立,或要與美國保持國協地位悉聽尊便,這些老人也不必白費心 思。
他們不敢指台灣之亂,有一部分是馬英九製造的麻煩:他把自己的意識形態,凌駕於國家獨立與安全之上,墮入被併吞的圈套。他以外來權貴的 傲慢,復辟黨國體制,張狂碰觸台灣最敏感的統獨神經,引起社會恐懼不安;中小企業面臨滅頂,青年世代看不見自己的前途,終於爆發自己國家自己救的學運。
當過馬政權行政院長的陳冲,自由心證,妄論年輕世代童話看太多,把「大」等同「邪惡」,而產生對中國的疑懼。這種論調侮辱年輕世代的判斷力,也證明他對中國的盲目。
中國引起青年憂心,不在它大,而在它的霸道與邪惡。雷根曾指蘇聯對內壓制、對外擴張,是邪惡帝國。中國師法蘇聯,對內壓制造成捨命抗暴不斷發生;連諾貝爾獎得主也身陷黑牢。
它 對外不顧國際條約,片面劃定防空識別區和經濟海域;以不合國際行為準則的手段掠奪資源;以「自古以來」論,爭奪土地,暴露霸權野心。美國把琉球,包括尖閣 群島交還日本時,周恩來並未向尼克森提出異議,現在說「自古以來」釣魚台、西沙、南沙群島都是中國的;逾千枚飛彈威脅台灣。

褪色老人 與邪惡帝國共舞

面對這樣的邪惡帝國,美國要重新平衡亞洲,重返菲律賓,並史無前例地起訴中國解放軍軍官駭客,以打擊竊取商業機密的不公平競爭行為;日本與越南都在抗拒中國的霸權企圖,越南甚至引起反中暴動,讓台商遭到池魚之殃。
在一片避邪、拒邪聲中,年輕世代看清中國的邪惡威脅到他們未來生活方式,要約制馬政權的濫權賣台;褪色老人不知避邪,卻重彈老調,要與邪惡帝國共舞,他們低估了中國的惡質,也低估了年輕人的判斷力。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from 自由電子報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783858

彭明輝: 台灣這社會有病嗎?

        有啊!從北捷事件發生到今天,媒體每天的報導都很病態,名人與名嘴的評論也很病態,網友的留言一樣很病態。譬如,竟然有人擔心孩子滑手機滑太久會變成殺人犯,或者孤僻、變態。真的太會幻想了(我等一下回來細述這一點)。
       先說《醒報》關於美國大學生Elliot Rodger 殺人事件的報導吧,報導中提到 Elliot Rodger「患有『亞斯伯格症』,自小獨來獨往,飽受同儕霸凌。據警方研判,羅傑因為追女求愛不順,所以殺人洩憤。」但是,只要你 Google 一下「Elliot Rodger」,就會在「3 Perpetrator」這一節裡看見 Elliot Rodger 的背景很複雜,而第五段裡更指出他在自白書中寫下心理醫師給他一種處方藥物「Risperidone」,那是給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吃的── 跟 Elliot Rodger 殺人事件最密切相關的背景是他的精神分裂症,《醒報》記者為何卻去扯亞斯伯格症?


       再看看《蘋果日報》前天的新聞〈鄭捷需精神鑑定? 檢詢台大意見〉,《蘋果日報》竟然在新聞照片底下加了一個驚人的標題「鄭捷偵訊時對答如流,檢方認為無精神鑑定必要」,而底下的一則讀者留言更寫道「鑑你媽啦鑑   這種玩弄人命罪大惡極的畜牲就是要極刑回報!!」知不知道:如果檢方自己研判「鄭捷到案認罪,且陳述很有條理,傾向沒有精神鑑定必要」,那就已經是在頂替精神科醫師進行「精神狀況鑑定了」!沒有先送台大醫院鑑定,誰可以一口咬定鄭捷「精神正常」?又一個恐龍檢察官!
        更荒唐的事來了:鄭捷還沒送台大醫院精神科鑑定,有關他的事都止於「未經查證」的「傳聞」和「揣測」,媒體竟然可以就這樣不經查證地競相傳播各種「傳聞」、「揣測」和謠言,還大剌剌地要求名人評論;而對精神醫學知識涉獵極淺也不懂網路世界的名人竟然也就大剌剌地公開「開示」,呼籲大家要「走出虛擬世界  多與人接觸」。更怪的是,社會大眾不但能滿足於這「未經查證」的「傳聞」和「揣測」,甚至也跟在後頭捕風捉影地亂揣測與評論。
       臺灣人無俚頭的程度,真的遠遠超越周星馳電影的想像極限!
       好像大家都不在乎一件基本的事實:我們根本搞不清楚鄭捷是怎樣的人,為何殺人,為何變成這樣的人。如果這些我們都不知道,怎麼討論「如何防範」,如何 「嚇阻」?如果媒體急著要報導,也應該是去查詢:國外的專業界到底對這樣的案例了解多少?有過什麼防範的建議?對於事發現場有什麼建議?這些還比較具體而不是捕風捉影的鬼扯。       

連續殺人可以防範嗎?
       認真上網去追查的人也許會跟我一樣困擾:鄭捷的殺人方式應該被歸類為「mass murder」(在同一個時間一口氣同時殺死超過四人),但是他的言談和行止卻冷靜到嚇人,更像「spree killer」 (在不同地點連續殺人):「the spree killer is someone who has become so profoundly alienated and embittered that he no longer feels connected to human society. His life has amounted to nothing, and his murderous rampage is his way of bringing his intolerable existence to an explosive end. Most spree killers prefer death to surrender; others allow themselves to be captured, knowing that they will be executed or locked away forever. One way or another, their lives are over.」超像我們對鄭捷的零星認識,對吧?而動機呢?Two major motives fuel the spree killer's final, hate-filled act: revenge against the world and a desire to show that-all evidence to the contrary-he is a person to be reckoned with. Tormented by his failure to achieve those things that seem to come so easily to others-satisfying work, loving relationships-he will prove that he is special in at least one regard: in his power to wreak havoc. (對不起,偷懶不想去翻譯。)
       有一說則是:mass murder 和 spree killer 的表現不同,但心理與人格特徵相近,因此可以歸為一個類「rampage killers」。嗯,也許確實也跟社會文化有關,因為隨機亂殺人的幾乎都是男生。
       但是,可以事先篩選出可能犯案的人並加以防範嗎?很困難或幾乎不可能。一個專家說(看這篇文章第三段「No crystal ball」):如果用「喜歡暴力媒體和槍」當特徵,一般的國三學生(the average ninth-grade boy都可以被看成有犯案的風險。有那種殺人傾向的人中,每十萬個中只有一個會跨越想像而變成冷靜或狂暴的行動──要找出來簡直像大海撈針。
        那麼,專家建議我們怎麼做?協助每一個遭遇到困難的孩子克服人際關係的障礙、孤立與疏離,協助孩子克服對世界的怨恨,協助孩子克服他們那種不被重視、渺小、活著沒價值的絕望──認真做好輔導、諮商與社工本來就被期待要做的事,但是給予他們足夠的編制與資源,而不是「又要馬兒好,又要馬而不吃草」。
       手機和網路呢?
      
手機和網路的世界會不會很可怕?
        有人說:很多孩子一遭遇到挫折就躲進手機的世界裡,拒絕跟世界往來。這有多可怕?孩子躲進手機裡不見得就是在搞自閉,更有可能是在利用手機上網,在跟朋友聊天(Line、Facebook,etc),就像我們當年用電話跟朋友聊天,這有什麼好怕的?網路與手機就是他們的社交世界,誰說躲進去就跟世界隔絕?
       網路的虛擬世界有多可怕?以 前我們不也是躲進漫畫書裡、武俠小說裡、雲州大儒俠的布袋戲裡、各種恐怖電影裡,還有人背著書包說要上山去找師父練功,被警察帶回家呢。不要杯弓蛇影!虛 擬世界與想像本來就是人類五千來來生活中固有且很重要的一部分:神話、傳奇、軼事、傳說、小說、布袋戲、歌仔戲、電影。
        真的該擔心的是:當社群網路成為大人和小孩對外的主要聯絡管道後,「大眾媒體」的功能一部分退化,被「社群傳播」取代:你看到《蘋果日報》的新聞,不是因為你家訂的是《蘋果日報》,而是因為朋友寄給你;而朋友寄給你這訊息,往往是因為他知道你會關心,甚至認同;而你之所以會有這朋友,是因為你的見解跟他類似。當我們越來越「同類相聚」且只看「同類」傳來的訊息時,我們會誤把自己的偏見當成「每個人的想法都跟我一樣」,因而人們會變得越來越「黨同伐異」而偏執:擁核的跟擁核的一起捍衛「正義」,反核的跟反核的一起捍衛「正義」,誰也不需要去牽就意見不同的人。
        以前呢?電話費太貴,你若熬不住寂寞與孤單,就只好勉強跟異質的人交往,學著去容忍不同的意見,因而不小心有較寬廣的胸襟與視野。
        我們該擔心的不是下一個北捷事件(也許還要再數年或數十年後才會再發生),而是我們越來越狹隘、單質化的胸襟與視野,以及偏執地黨同伐異而不自知。

from 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 http://mhperng.blogspot.com/2014/05/blog-post_31.html

逃北作家揭暴政内幕 作品全球畅销

朝鲜日报记者 金明星 (2014.05.30 16:35)

逃北作家张进成(音)的随笔《亲爱的领袖(Dear Leader)》在海外受到关注。英国的《星期日泰晤士报》25日公布,据统计,该书在北美地区之外的全球英语国家销量排名第十。该书从13日出版开始的 两周期间一直占据网上书店“亚马逊”亚洲政治领域畅销书排行榜首位。

与此同时,英国的《泰晤士报》和《卫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今日美国》等25个国家的60多家媒体也介绍了 张进成的书和他出书的原委。《泰晤士报》评价称:“(他的书)将读者带到了地球上最可怕的地方。该书作为历史文献是非常重要的,就算问世不久也称得上是经 典。”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对北韩的揭露才是该书的最大贡献。”张进成在出版这本书后,正辗转于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发表演讲。今年9月,他将在美国等北美地区做关于北韩的巡回演讲。

据分析,张进成的书之所以在海外备受关注,是因为西方世界对北韩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延续到金正恩的三代世袭、三次核试验等,这些都令欧洲人和美国人对这个“隐秘王国”的好奇心与日俱增。

张进成说:“北韩政权堪称当代纳粹,可能是书中对暴力镇压和百姓恶劣生活的生动描写引起了外国读者的注意。”

朝鲜日报中文网 chn.chosun.com
本文内容归朝鲜日报和朝鲜日报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摘编

from 朝鲜日报 http://chn.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4/05/30/20140530000024.html

保罗·克鲁格曼:为什么说我们正身处一个新的“镀金时代”?

身为巴黎政治经济学院教授的托马斯·皮克提(Thomas Piketty)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尽管这可能会随着《21世纪资本论》英文版的出版而发生改变。《21世纪资本论》是一部杰出的著作,皮克提在书 中对不平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思考。然而,他的影响还不止这些。如今,有关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由“1%”所主宰的第二个“镀金时代”——或者像皮克提所说那 样,生活在第二个“美好年代”的话题已经成为一个共识。但是,这个话题之所以能成为共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皮克提的工作,尤其是他和他的数位同事(主要是 牛津大学的安东尼·阿特金森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伊曼纽尔·赛斯)在统计技术方面的开创性工作。正是因为这种开创性的工作,才使得我们得以深入到历史中 ——20世纪早期的美国和英国,19世纪末期的法国——去追踪收入和财富的集中。
这种开创性工作的结果就是为我们理解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带来了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之前,大多数有关经济差距的讨论都或多或少地忽视了那些非常富有之 人。有些经济学家(更不要提政客了)曾试图压制任何有关不平等的讨论。作为宏观经济学一代宗师的芝加哥大学的小罗伯特·卢卡斯曾在2004年说过这样的 话:“在那些有害于正统经济学的倾向中,最具有迷惑性的,在我看来,也是最有害的倾向,就是把重点放在分配问题上。”但是,即便是愿意讨论不平等的经济学 家,他们也只是把重点放在穷人和工人与仅仅是较为富裕但还算不上是真正富人之间的差距上面,或者是收入超过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工人的大学毕业生,或者是比较 富有的顶层五分之一与底层五分之四之间的对比,而不会把注意力放在收入快速增长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银行家身上。
因此,当皮克提和他的团队告诉我们,当今著名的“1%”以及人数比“1%”还要少的人的收入,才是日渐严重的不平等的真正大故事时,这才让我们看到 真相。同时,这一发现还让我们知道,看似夸张的“第二个镀金时代”的说法实则毫不夸张。这在美国表现的尤其如此。在那里,流入顶层1%的国民收入份额的变 化曲线是一个巨大的U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美两国的1%的收入占各自国家总收入的份额是五分之一;到1950年,这一份额被消减至不及原来的一半。 但是自1980年起,1%的收入份额的又一次大幅上升。在美国,它已经回到了一个世纪之前的水平。
然而,当今的经济精英是完全不同于19世纪的经济精英的。难道不是如此吗?回到19世纪,巨额的财富往往都是通过继承得来的。相比之下,当今的经济 精英难道不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才获得了他们的地位吗?皮克提告诉我们,不仅其真实性并非如你所想像的那样,而且事实已经证明,当前这种状态的持久性可能要比 二战后的中产社会还要长。《21世纪资本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告诉世人:我们不仅已经踏上了收入水平回归19世纪的道路,而且还正在向“世袭资本主 义”回归。在“世袭资本主义”时代,经济的制高点不是掌握在有才华的个人手中,而是被家族王朝所主宰。
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主张,而且正是因为它引人注目,才需要接受仔细地和批判性地研读。不过,在我切入正题之前,请允许我先对这本书做一个评价。这是 一本真正的巨著,它将宏大的历史视角——你上次听说一位经济学家引用简·奥斯汀和巴尔扎克是在什么时候?——和精心的数据分析融合在一起。尽管皮克提嘲笑 经济学研究“对数学有着儿童般的激情”,但是支撑其论述的正是一种有力的经济学模型,它将对经济增长的分析同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本 书不仅将改变我们思考社会的方式,同时还会改变我们进行经济学研究的方式。
1.
对于经济的不平等,我们了解多少?又是何时才知道这个问题的呢?在皮克提革命横扫这一领域之前,我们对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的了解大多是来自民意调 查。在这些调查中,被随机选中的家庭会被要求填写一份调查表,随后他们的回答会被归纳总结,产生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整体数据画像。此类调查的国际通用标准 是由美国人口普查局进行的一年一次的调查。美联储也会每三年对财富分配做一次调查。
这两个调查是对时时都在变化的美国社会轮廓的基本指南。在它们所提供的长期数据中,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美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个转变。这个转变 始于1980年前后。在那之前,美国社会各阶层的家庭收入都或多或少地同步于经济的整体增长。然而,自那之后,所得的绝大部分份额都流入了收入分配的顶 层,而半数底层家庭的所得则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从历史上来看,其他国家也同样不善于记录公民的收入情况;但是,有赖于“卢森堡收入研究项目”(我不久也会加入这个项目)的努力,这种情况在近年来 已经有所改善。同时,随着可被用来在国家之间进行对比的调查数据的增多,这又带来了一些更重要的真知灼见,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在所有的 发达国家中,美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是最严重的;其结果之不同,大部分都可直接归因于政府的行为。欧洲国家也像美国一样,因为市场行为而存在着普遍严重的收 入不平等,尽管其程度可能不如到美国。但是,由于欧洲国家在通过税收和现金转移来实现再分配方面的作为远远超过了美国,因此其可支配收入的不平等就远没有 美国那么严重。
然而,尽管这些调查数据非常有用,但是,它们还是存在着重大的局限性。它们往往会少算或者完全漏算应被归入最顶层收入范围的那部分收入。另外,这些数据还在历史深度方面有局限性。即便是美国的调查数据也只能把我们带回到1947年。
让我们来看看皮克提和他的团队。他们已经转向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信息来源:纳税记录。使用纳税记录不是一个新的想法。事实上,早期的收入分配分析,由 于很少有其他的数据可以依赖,就是根据纳税数据进行的。然而,皮克提等人已经找到了可以将纳税数据与其他来源的数据结合在一起的方法,而使用这种方法所得 到的信息,相对于通过调查而获得证据来说,是一种的关键补充。税收数据不同于其他数据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它可以告诉我们很多有关精英阶层的信息。同时,基 于纳税记录的测算还可以让我们更深一步地走入历史之中:美国自1913年就开始对收入征税,英国是1909年。得益于对地产税数据的精心收集保存,法国的 财富数据可以追溯到18世纪晚期。
开发并利用这些数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皮克提做到了。他利用所有的这些数据中所记载的所有交易技巧,再加上某些受教育之人的猜测,为我们总结出了极端不平等在过去数个世纪中的兴与衰(如表1所示)。
我已经说过,把当前这个时代称为“新镀金时代”或“新美好时代”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而是事实就是如此。但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如何发生的呢?
635368934596602413
表1:极端不平等在过去数个世纪中的兴与衰
2.
皮克提是在利用他的著作的书名——《21世纪资本论》——向知识界发起直接的挑战。经济学家还被允许如此地发表意见吗?
书名之如此令人震惊,不仅仅在于它是对马克思巨著的明显引用,更在于皮克提从该书的一开始,就通过让人们想起《资本论》的方法,把自己的分析同当代大多数有关不平等的讨论划清了界限,以表明他是在回归一个更古老的传统。
大多数不平等研究者一般都秉持这样一个假设:通常被称为薪水的所得,是所有劳动行为的目的所在。因此,对他们来说,来自资本的收入要么是不重要的, 要么是不会令他们感兴趣的。然而,皮克提却告诉我们:纵然是在今天,仍然是来自资本的收入而不是劳动所得,占了收入分配的绝大部分。他还告诉我们:在以前 的“美好时代”以及不平等程度稍逊于“美好时代”的“镀金时代”,造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不是工资的不平等,而是资产所有权的不平等。在他看来,我们正走 在回归这种社会的道路上。同时,他还表示说,他的这一观点并不是随意的猜测。尽管《21世纪资本论》是一部按照经验主义原则写就的著作,但是真正支撑它的 却是一种试图将经济增长同收入和财富的分配结合在一起进行讨论的理论框架。在皮克提看来,经济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资本累积与推动增长的其他要素之间进 行竞争的故事。在这里,所谓推动增长的其他要素主要指的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
说到这场竞争,一个可以肯定的事实是:它不可能有永远的赢家。也就说,从非常长的时间段来看,资本的存量和收入的总量必须以大致相同的速率成长。但 是,如果只看其中的一段时间,两者中总有一方能在数十年中领先于另一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的累积资本的价值曾达到国民收入的6至7倍;然而,在 随后的40年中,由于财富受到物理性的毁灭,加之一部分储蓄因为战争而被分流,这使得累积资本的价值一度下降至只有国民收入的3倍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资本的累积又死灰复燃。但是,由于这是一段以法国的“光辉三十年”为代表的壮观的经济增长期,因此,资本与收入之比仍然处在低位;然而,自上世纪70 年代后,由于增长放慢导致资本比例日渐上升,于是,资本和财富一直在以稳定的速度向“美好时代”的水平回归,而且这一次的资本累积,在皮克提看来,最终会 再度制造出“美好时代”的那种不平等,除非这一进程遭到累进税的阻击。
为什么要这样说?个中原因,皆在于r与g的比例。其中,r代表的是资本回报率(the rate of return on capital),g是经济增长率(the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由经济学模型可知,如果g变小,r也会变小。其具体表现就是,自1970年以来,经济增长率一直在下降,而作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处于工作年龄的 人口的减少和技术进步的放慢可能会让这种放慢延续下去。但是,皮克提肯定的指出,r变小的速度慢于g变小的速度。虽说他的这一观点不一定正确,但是,在用 机器取代人力足够容易的前提条件下——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在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替代弹性大于1时——增长肯定会放慢,而作为增长放慢的结果,资本与收入 之比的拉大,实际上就等于r与g之比的拉大。皮克提指出,这就是历史纪录所展示的今后将要发生的事情。
如果他的这种观点是正确的话,其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收入的再分配会远离劳动者,朝向资本所有者。传统的观点认为,我们是不必为此而担心的;从长期来 看,资本和劳动在总收入中各自所占的份额是高度稳定的。但是,如果把这个时间段再拉长一些,传统的观点就不正确了。例如,在英国,资本在收入中所占的份额 ——不管其形式是企业利润、红利、租金还是出售所有权的所得——曾经从一战前的40%左右,降至1970年前后的不到20%,并且从那以后一直在反弹,目 前已经大致收复了一半的失地。在美国,历史弧线的走势虽然没有英国那么清晰,但是也存在着再分配倾向于资本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自金融危机开始以来,企 业的利润一直在大幅增加,而工资——这其中也包括受过良好教育之人的工资——却始终停滞不前。
资本的日渐增加,反过来会直接导致不平等的日趋严重,因为资本的所有权总会令劳动收入在分配中处于非常不平等的地位。但是,其影响并没有就此止步。因为,当资本回报率大大超过经济增长率时,“过去往往会吞噬未来”,而社会也会冷酷无情地向着由世袭财富来主导的方向发展。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种趋势是如何在欧洲的“美好时代”发生作用的。当时,资本的所有者能期望他们的投资能给他们带来4%-5%的回报,而且这 部分回报的税率还是最低的;于此同时,当时的经济增长率只有1%左右。因此,富有的个人能够轻易地把他们的收入进行再投资,以确保他们的财富和收入的增长 快于经济的增长,从而强化他们在经济上的主导地位,有时甚至为此不惜不去过极度奢侈的生活。
当这些富有的个人去世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他们把自己的财富,再次以最低的税率,传给了后代。传给下一代的金钱约占这些人每年收入的 20%-25%;绝大部分的财富,约为90%左右,是通过继承所得,而不是通过辛辛苦苦的劳动所挣来的。这些继承而来的财富被集中到很少的人手中。在 1910年的时候,最富有的1%控制了法国60%的财富,在英国,这一比例为70%。
因此,19世纪的小说家喜欢在他们的作品中描述继承之类的题材也就不足为奇了。皮克提在书中针对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卑鄙的伏脱冷对拉斯蒂涅所 做的一番长篇大论进行了讨论。伏脱冷一席话的主要意思是:对于拉斯蒂涅来说,最成功的人生就是通过与富人家小姐结婚的方式,获得一笔财富。事实证明,伏脱 冷是对的:成为19世纪顶层1%的后代,并且只依靠继承而来的财富,能让你过上比那些通过辛苦劳动爬到收入顶层的人好上两倍半左右的生活。
你可能不禁会说,当代社会并不是这个样子的。然而,事实上,资本收入和继承而来的财富,虽然已经不如“美好时代”那么重要,但仍然是不平等的有力推 动力,并且其重要性还在日渐增加。皮克提指出,在法国,继承而来的财富总份额,曾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的快速增长期期间出现大幅下降;到1970年前 后,它们的份额已经不足50%。但是,如今其份额已经回升至70%,并且还在不断地增加。相应地,在决定精英的社会地位方面,继承而来的财富的重要性,也 呈现出一种先降后升的趋势:顶层1%的后代的生活水平,在1910年至1950年间,低于靠劳动成为顶层1%的人的生活水平,但是从1970年之后,他们 的生活水平又开始上升。虽说目前还没有恢复拉斯蒂涅时代的水平,但已经又一次回到了“有好工作不如有好爹妈(或者是通过婚姻而拥有好爹妈)”的水平。
如图1所示,皮克提有关全球r和g在一个长时期关系的预测告诉我们,平等时代已经过去了,再现世袭资本主义的条件已经成熟。
而且这可能仅仅才是开始。如图1所示,皮克提有关全球r和g在一个长时期关系的预测告诉我们,平等时代已经过去了,再现世袭资本主义的条件已经成熟。
635368935632600233
既然这张图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那么为什么继承而来的财富会在当今的公共话语中只是扮演了一个小角色呢?皮克提认为,这是因为继承而来的财富的规模决 定它们必然要处于一种不被人看见的状态,也就是说“财富如此集中,已经让这个社会中的大部分人,实际上已经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了。因此才会让某些人赋予这些 财富一种超现实的,或者神秘的属性。”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论断,但是肯定不是一个完整的解释。事实告诉我们,作为当今世界中最显而易见的不平等激增的例子 ——在讲英语的国家中,尤其是美国,非常富有的1%的出现——至少从目前来说,是同资本积累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它们更多地同非常高的补偿与收入有关。
3.
正如我希望我已经讲清楚的那样,《21世纪资本论》是一部非常棒的著作。在财富和收入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再度成为政治的中心议题之时,皮克提不仅以无 人可比的历史深度,提供了对当前之事的价值无法衡量的文献,而且还给不平等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一个将经济增长、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分配, 以及个人之间的财富和收入分配融合进一个统一框架的理论。
不过,这一成就仍然因为一件事而略显失色——这件事类似于知识分子的小聪明,尽管它与皮克提是否在利用这件事误导读者没有任何牵连。不过,我认为还 是有必要在此一提。那就是:人们之所以一直在渴望着这样一本书,其主要原因不仅是“1%”的崛起,更重要的是美国的“1%”的崛起。然而,事实已经证明, 这种崛起所出现的原因是无法用皮克提的宏大理论来解释的。
作为一位经济学家,皮克提显然是太过善良,也太过诚实,以致他没有试图去掩盖那些不便之事。“美国在2010年所表现出来的不平等,”他宣称,“从 量的方面来看,同20世纪第一个十年的老欧洲一样极端;但是,在结构上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实际上,我们在美国所见到的也正在其他地方开始出现,这是一种 “绝对新鲜”的事物,即“超级薪水”的出现。
资本仍然非常重要;在社会的最顶层,来自资本的收入仍然多于来自工资、奖金和红利的收入。据皮克提测算,在美国,在不平等的总的增加量中,约有三分 之一是因为资本收入的不平等而造成的。但是,顶层的工资收入也在大幅增长。大多数美国工人的实际工资,自上世纪70年代早期以来几乎没有增长,而收入顶层 1%的人的工资却增长了165%,顶层0.1%的人增长了362%。如果拉斯蒂涅能够活到今天,伏脱冷可能会让他退而求其次,成为一名对冲基金经理,而不 是与富人结婚。
那么,该怎样解释这种以所得的绝大部分都流入最顶层为特点的劳动所得不平等的戏剧性崛起呢?有些美国经济学家认为,这是受技术变化推动的结果。芝加 哥大学经济学家舍温·罗森在1981年的一篇著名论文《超级明星经济学》中指出,当代的交流技术,正在利用扩展有才华之人的影响力的方式,创造一种“赢者 通吃”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极少数杰出的个人,即便是他们在自己行业中表现仅比报酬低很多差的对手稍微好那么一点,也能够让他们获得巨大的回报。
皮克提没有被这种理论说服。正如他在书中所写的那样,保守的经济学家喜欢把谈论明星的高报酬当做是一种方式,用来提醒人们,这些体育明星和电影明星 的高收入实际上物有所值的。但是,实际上,这些人只是收入精英中的极小一部分。相反,人们发现那高报酬的人主要是这样或那样的高级管理人员——这种人的表 现,实际上,是很难给其估价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报酬是很难用货币来衡量的。
那么,又是谁在决定着企业的CEO该拿多少报酬呢?这通常是都由CEO自己任命的补偿委员会来决定的。皮克提指出,高层管理人员收入,实际上是由他 们自己来决定的,而能够对他们起到限制作用的不是市场规律,而是社会规范。皮克提把顶层收入的火箭式增长归因于社会规范的被腐蚀。实际上,在他看来,造成 顶层工资收入大幅提高主要推动力是社会的和政治的力量,而不仅仅是经济的力量。
公平地说,他随后又对处于变动之中的社会规范提出了一个可能的经济分析,认为富人税率的降低实际上是在让这些收入精英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当顶层管理 者期望通过藐视社会规范和攫取很大一笔奖金的方法所获得的收入只在其可能获得的收入中占很小一部分时,他就有可能做出为此而挨骂是不值得的决定。而大幅消 减这些人的边际税率,就有可能让他们表现得截然不同。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拿超级薪水的人做出藐视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规范身也会发生改变。
虽然这一诊断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地方,但它明显缺乏皮克提对于财富分配和财富回报的分析的那种精确性和普遍性。同时,我也不认为《21世纪资本论》 对有关高层管理人员权力假设的最引人注目的批评做出了适当的回应:非常之高的收入之所以会集中出现的金融领域,这是因为那里的表现,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 就是可以被评估的。我也没有毫无意义地提及对冲基金经理,是因为这些人是靠着他们吸引客户并给客户带来回报的能力来挣钱吃饭的。你可以质疑当代金融的社会 价值,但是戈登·戈科斯(奥利弗·斯通的系列电影《华尔街》中的男主角——译者注)就是明摆着擅长于此道,不能把他们的出现单纯地归咎于权力关系。尽管我 猜想你可能会认为,这种可以同藐视收入规范划等号的不道德的意愿是受到了低边际税率的鼓励。
总之,我几乎是被皮克提有关工资不平等的解释给说服了,尽管他没能把去监管包括在内是一个明显的令人失望之处。但是,正如我所说的那样,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缺乏他对资本的分析的那种精确性,更不用提那种纯粹的令人愉悦的学术修养了。
然而,我们不应当对此反应过度。就算是美国的不平等的日趋严重主要是由工资收入推动的,但是资本的作用也是很显著的。而且,无论这一故事在未来如何 演变,它都有可能与现在完全不同。当今美国最富有的一代可能主要是由高级管理人员,而不是靠累积的财富来生活的食利者组成的。但是,这些高级管理人员也有 后代。这样,20十年后,美国就有可能变成一个由食利者主导的社会,其不平等只会更甚于欧洲的“美好时代”。
但是,这种情况不一定非得发生。
4.
有时,皮克提似乎是在提供一种历史决定论。在他看来,所有的一切都在偏离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然而,实际上《21世纪资本论》已经明确表明,公共 政策是能够带来巨大的不同的,这种不同之巨大即便是潜在的经济条件指向极端不平等时,被皮克提称之为“滑向寡头政治”的过程也能够叫停,甚至于被逆转。但 是,其前提条件是,政府必须做出这样的选择。
其中的关键是,当我们在资本回报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做关键比较时,重要的是税后资本回报。因此,累进税——特别是针对财富和遗产而征收的税——可以 成为限制不平等的一种强有力的力量。实际上,皮克提在其杰作的结尾部分,呼吁的正是此类税收。不幸的是,他自己书中所记载的历史并没有让他感到乐观。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强有力的累进税确实为降低财富和收入集中提供了帮助,以至于人们可能会认为,当民主国家在面临高度的不平等时,提高对顶 层之人的税率是一种自然的政治结果。然而,皮克提拒绝接受这种结论。在他看来,累进税在20世纪的胜利是“短暂的,是混乱的产品”。如果没有现代版的欧洲 三十年战争所带来的战争和巨变,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他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为例,解释了他的观点。他说,第三共和国的官方意识形态高度重视平等主义。然而,当时法国的财富之集中,经济特权之几乎皆 为遗产所主宰,同英吉利海峡对面的君主立宪政体没有两样,而且公共政策也几乎未做任何事情,以反对实利者对于经济的主宰。这尤以房产税为甚,其税率之低早 已到了令人可笑的地步。
那么,为什么已经获得普选权的法国公民没有投票支持会拿实利者开刀的政客呢?那是因为,当时的情况同现在一样,都是“谁钱多,谁就能买来影响力”, 而且不仅是对政策的影响力,还有公共话语权的影响力。厄普顿·辛克莱曾说过这样一句著名的话:“当一个人的薪水取决于他不理解的事情是,你是很难让他去理 解这件事的”。皮克提在研究本国历史后,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法国在美好年代中的经历已经清清楚楚地证明,当经济和金融精英认为有义务去维护他们的利益 时,其伪善是无以复加的。”
如今也存在着同样的现象。事实上,美式场景之诡异就在于政治的不平等好像正奔跑在现实的前面。正如我们做目睹的那样,在这一点上,美国经济精英的地 位,主要是有赖于薪酬,而不是资本收入。尽管如此,保守经济学的言论还在强调资本,为资本而鼓噪,而不是为劳动工人,即工作的创造者而欢呼。
众议院多数党二号人物埃里克·坎托曾在2012年劳动节,选择用发推特的方式向商业的所有者表示致敬。没错,就是劳动节这一天!
今天,让我们向那些勇担风险,辛勤工作,事业有成和依靠自己成功的人们表示庆祝。
也许是推文的回应让他感到后悔,据说,他认为自己有必要在随后的一场只有共和党人参加的小会上提醒他的同僚说,大多数人是不拥有自己的企业的——但是,这件事本身已表明,共和党是如何彻底地把自己等同于资本,以至于他们实际上已经不再把自己看作是劳动者了。
这种转向资本的倾向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高收入人群的税负一直都在减少,而其中减少的最多是针对资本收入和遗产的征税, 而其中企业税的大幅降低,有间接地让大股东从中受益。有时,好像是我们政治阶层中的很大一批人都在为恢复皮克提笔下的世袭资本主义而卖力地工作。如果你留 意一下政治捐款的来源,就会发现其中许多都是来自富有的家族。这一点也不令人奇怪。
皮克提在《21世纪资本论》的结尾,呼吁拿起武器——特别是财富税这个武器,并且如果有可能的话,在全球范围内对财富征税——去抑制其势力正在日渐 增长的继承而来的财富。对继承而来的财富表示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是容易的。但是,皮克提有关我们正身处何处以及我们将向何处去的杰出诊断,肯定会让这样的事 情更有可能发生。因此,《21世纪资本论》是一本从各个方面来说,都非常重要的著作。皮克提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经济话语;我们从此再也不会用以前的方式来谈 论财富和不平等了。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71632

德国之声 | 台湾的公民运动正兴起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北市最大的建筑工地引来诸多不满。在台北的精华地段上,一个近70米高的半圆形钢筋建筑拔地而起。远雄集团正在紧邻国父纪念馆处兴建 台北大巨蛋。根据项目计划,大巨蛋园区未来将可容纳4万人观看棒球赛和演奏会。台北政府及建商称赞此项目为台湾首都发展的一大步,但许多台湾人民并不以为 然。多年来人们不停抗议这项计划,因为大面积的绿地被水泥覆盖,上百棵树木遭到砍伐。
虽然环保人士无法力挽狂澜阻止工程,但自数周前他们又开始积极活动。上周远雄建设计划移植台北忠孝东路上的13棵行道树,护树团体与警方和承包商僵持不下。这起抗议事件凸显出太阳花学运留下的影响力。不久前,太阳花学运对台湾的公民社会带来极大的震动。
不只为了几棵树

Protest gegen das Fällen von Bäumen in Taiwan
参与护树行动的活动分子手持标语爬上树木
“这是违法行为,活动没有经过申请!”虽然警察不断以扩音器要求抗议者退开,但数十名年轻人仍紧靠着树木,挡住工程机具,阻挡镇暴警察的去路。活动人士互相传递着律师的电话,以便在被捕时进行联系。无人知晓,配备头盔和盾牌的警察是否会将抗议者抬走或抽出警棍。
活动人士此前在Facebook上号召支持者参与护树行动。一名戴着口罩不愿透露姓名的年轻男子表示:”我当然很担心。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示威活动。但是我们必须做些什么,而且不能让步。”
远雄集团在市政府的同意下移植公有土地上的13棵枫香行道树。抗议者拿着标语爬上树木,以长棍阻挡挖土机,并在潮湿的工地出口静坐长达数小时。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这群人进行抗议?
焖烧的怒火
特地从南部北上参与护树活动的Linda表示:”政府和远雄认为,他们可以为所欲为。他们滥用自己身为富人的特权,这令我愤怒。”无论是有关环境保护、核 电或土地征收等议题,人们感觉政府主要是依照富人和大企业的利益行事,此一认知串联起台湾的各种抗议活动。虽然经济表现良好,房地产价格呈爆炸性增长,大 型工程项目不断,但一般民众的工资水平却停滞不前。最迟自台湾总统马英九2012年再次连任以来,人民的怒气便不断发酵。
今年三月,缺乏透明度的两岸服贸协议快速获得通过并被送往行政院备查,愤怒的学生因此冲入立法院,占领议场近一个月。为了延续这股气势,活动人士们宣布在全国各地继续关注并积极参与各种事务。
“来自中国和大企业的威胁”

Studentenprotest gegen Freihandelsabkommen mit China in Taipeh, Taiwan
台湾3月爆发太阳花学运,学生攻占立法院
24岁的萧才(音)便是其中一员。在占领立法院时,他曾组织了支援工作。”自此之后,我没有一天能感到平静。”他在台北大巨蛋前以手机与其他活动分 子进行联系。”一年前我才发现,社会中有比媒体报道或学校所教导的更重要的事情。”他认为,台湾所面对的最大威胁是中国认为拥有台湾主权,而大型企业对政 治的影响力则是社会中存在的最大危险。他相当不认同那些只关注薪资收入的台湾人:”许多台湾人依旧太过听话。”
究竟护树行动或占领议场是少数民众的行为,还是代表多数人的心声,至今仍是未知数。3月30日太阳花学运的凯道游行集结了近50万人参与,虽然这只占台湾 人口约2%,但不容忽视的是人民越发高涨的怒气。许多人批评政府,将两年前的选票作为强行执行不受欢迎措施的”令箭”,并且试图以此反驳外界的批评。台湾 总统马英九经常称抗议行动”不理性”,并且形容自己的政策是别无选择的方案。台湾的执政者能否严肃对待人民的不满情绪,将决定政府是否能挽回民众的信任及 其威信,抑或引来更多如台北大巨蛋前的抗议浪潮。
作者:Klaus Bardenhagen 编译:张筠青
责编:万方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4/05/%e5%be%b7%e5%9b%bd%e4%b9%8b%e5%a3%b0-%e5%8f%b0%e6%b9%be%e7%9a%84%e5%85%ac%e6%b0%91%e8%bf%90%e5%8a%a8%e6%ad%a3%e5%85%b4%e8%b5%b7/

《华尔街日报》中国鲁莽对外收购 步昔日日本后尘

在以色列,几乎随便哪两个人都会对某件事有不同意见,但该国最大的食品生产商Tnuva则总是能让人们取得共识。
Tnuva生产的牛奶、奶酪、酸奶和鸡蛋,是每个以色列人从婴儿期开始的固定早餐食品。如今,该公司发现自己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处,只因为它被中国国有企业巨头光明食品(Bright Food)所收购,这一交易令以色列民众和政客大感震惊。
然而,如果更仔细地研究一下这笔交易就会看出,要说鲁莽,也只会是买家──其收购行为或许是更普遍的胡乱挥霍国家过剩资金现象的一个缩影。
不是谷歌,也不是苹果
Tnuva原本是一个农民合作社,有6,630名员工;在中国买家上周根据25亿美元的公司估值收购了其56%的股份之后,Tnuva成了一家外资公司。
以色列人习惯了外资收购,但是这一次有所不同。
过去十年中,以色列大约发生了800多笔、总价值约500亿美元的外资并购交易,大多是美国企业收购软件、硬件、生物科技或互联网相关初创企业。然 而Tnuva并没有高科技业务。它生产盒装牛奶、冻鸡和鱼排,而买家既不是谷歌也不是苹果,而是中国共产党。一些以色列人怀有警惕之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劳工律师Shelly Yachimovich警告说,没有哪个正常国家会把食品安全以及整个牛奶行业交到外国势力手里。而且以色列议会经济委员会(Knesset Economics Committee)主席、前世界银行(World Bank)经济学家布雷弗曼(Avishai Braverman)想要知道的是,如果爆发战争,而中国的利益与以色列敌人一致,则会发生什么情况。他问道,到那时候Tnuva是什么身份呢?
同样持怀疑态度的工人们也对这笔交易提出抗议,而且少数股股东称,这家公司曾是一家纯正的以色列公司,他们情愿卖掉这家公司的股份,也不愿与一个外国政府为伍。
这种担心有些大惊小怪了。因为首先,Tnuva已经是一家外资控股公司,该公司已于2007年被英国投资基金Apax Partners收购,当时对该公司的估值为10亿美元。若要抗议Tnuva被收购,也应该是在2007年时抗议,因为考虑到Apax Partners是投资基金,此类基金收购一家公司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日后再出售。
其次,与Apax不同的是,光明食品自身经营的就是食品业务,该公司进行收购是为了实际持有并经营Tnuva。此外,中方还承诺该公司的管理层、首席执行长以及经营仍将由以色列人担任和掌管。
前面提到的发生战争及产生相关影响的说法也太过牵强。为Tnuva供货的620家农场全部位于以色列,该公司生产、分销以及客户也都位于以色列。因此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控股的外资公司不可能迫使该公司的整体业务违背以色列的国家利益。
实际上,以色列公众或因此次交易而受益。Tnuva不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以色列品牌,这使得以色列能够更容易地降低该国的乳制品进口关税,自 2011年以色列爆发食品价格导致的数千人抗议游行以来,这正是该国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中国收购方没有不良动机的情况下,确实有理由相信Tnuva的业务将会增长,就业安全将得到加强。实际上,这一交易令人心生疑问的地方是在中国收购方这一边。
中国的收购方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从行业角度来看,中方的收购有其合理性。
曾几何时,牛奶、奶酪和麦片还是舶来品,但中国迅速扩大的中产阶级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中国企业满足这一需求无可厚非,但是中国收购海外供应商的策略却有些问题。
收购Tnuva不过是光明食品众多收购交易中的一笔。
总部位于上海的光明食品是中国第二大食品生产商,该公司曾在两年前以12亿英镑收购了英国麦片生产商Weetabix的60%股份,而此前一年,光 明食品以5.3亿澳元收购了澳大利亚乳制品生产商Manassen Foods 75%的股份。在这两笔交易前,光明食品以5,800万美元收购了新西兰Synlait Milk 51%的股份。
由于光明食品由政府所有,该公司大举收购资产可能并非完全出于合理的企业战略考量,而更可能是出于大手大脚的官僚作风,这些官僚可轻易从中国3.7万亿美元巨额外汇储备中支取资金。
Tnuva虽说在以色列占据主导地位,但从财务角度看并不是一家令人垂涎的公司,去年年度销售额仅略高于20亿美元, 利润也才勉强达到1.5亿美元。为什么花15亿美元,买下一家年 利润仅1.5亿美元公司56%的股权?中国又为何比该公司之前的买家出价高出60%?中国知道它自己在做什么吗?也许中国正在变化的口味所需要的不是外国 的生产线,而是只相当于售价一小部分的外国专门技术?
收购涉及的远不止牛奶。
从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novo Group Ltd., 0992.HK, 简称:联想集团)以21亿美元收购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简称:IBM)低端服务器业务并以29.1亿美元收购谷歌(Google)旗下的摩托罗拉(Motorola)业务,到房地产集团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Dalian Wanda Group Co.)去年以2,800万美元(比预期价格高出一倍多)购买毕加索(Picasso)的作品,中国正在大肆收购海外资产。这场收购狂欢是由巨额资本盈余 推动的──中国手握的美国债券就将近1.5万亿美元。
中国的很多海外投资项目都十分稳健,但有些已有点类似上世纪80年代日本最终以失败告终的投资狂欢。当时日本大笔花钱收购,无论是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Columbia Pictures)和环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s, Inc.),还是凡世通轮胎公司(Firestone Inc.)和福特(Ford)的炼钢厂,都纷纷成为日本人的产业。最具代表性的是三菱公司(Mitsubishi Co., 8058.TO)以14亿美元收购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 80%权益的交易,六年之后洛克菲勒中心即宣告破产。
有关日本正在买下美国的担忧很快就让位于通胀率和利率上升、股市暴跌以及令人瞠目的房地产泡沫破裂,而这些变故之后又出现了通货紧缩、经济停滞、毫无效果的刺激计划以及所谓的“失去的十年”,日本戏剧性的战后经济增长就是在这个十年减速直至停止的。
Tnuva不是洛克菲勒中心,但为了买你甚至并不需要的东西而支付两倍的价格,这正是1989年日本人的所作所为,也许这也正是中国人现在的所做作为。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71626

美国之音 | 美国要求泰国回归民主

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要求泰国政变领导人释放被他们拘留的人士,并立刻举行全国大选。在此之前,泰国军事领导人巴育将军说,回到文官统治可能至少要一年的时间。 哈格尔星期六在新加坡举行的一场亚洲安全会议上发表讲话时,也呼吁军政府结束对言论自由的限制,包括禁止超过五个人的政治集会以及对媒体的严格控制。
哈格尔谴责目前泰国局势是“民主的倒退”。他并告诉香格里拉防务对话会议的与会者,美国已经暂停和泰国由来已久的军事联系。
泰国政变领导人巴育将军星期五晚间在全国电视讲话中表示,在举行选举前,必须先进行和解进程与政治改革。他讲话的很大部分篇幅是向公众保证,泰国的经济强劲,投资者应当保持信心。
不过,他也警告抗议者停止反对他于上周领导的军事政变的示威,用他的话说,因为冲突将放慢恢复文官统治的进程。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4/05/%e7%be%8e%e5%9b%bd%e4%b9%8b%e9%9f%b3-%e7%be%8e%e5%9b%bd%e8%a6%81%e6%b1%82%e6%b3%b0%e5%9b%bd%e5%9b%9e%e5%bd%92%e6%b0%91%e4%b8%bb/

每周转载:关于新疆“民族、宗教、恐怖主义”问题的报道和分析(文章8篇)

  上星期,新疆乌鲁木齐闹市区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最近一年来,很明显可以看出新疆的问题正在迅速恶化。今天转载几篇相关的评论文章供大伙儿参考。(转载这些文章【不代表】俺本人完全赞同其中的观点)
  另外,2个月前俺发过一篇《你意想不到的恐怖主义帮手——昆明暴力袭击事件随想》,大伙儿也可以参考。



西方专家:新疆激进分子改变战术 @ BBC


这篇是英国广播公司针对前几天的恐怖袭击所作的报道。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西方的新疆问题专家说,乌鲁木齐早市爆炸案表明,激进分子已经改变战术,企图用大规模袭击招致当局过度反应,从而促使更多的维吾尔族穆斯林走上极端化的道路。
......
新疆以前发生的低烈度暴力事件,主要是采用低技术手段,伺机对警察和官员等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的袭击。而最近针对公共场所的暴力袭击显然是不加区别地针对平民,以期获得最大反响。
这样做的目的不止是加剧中国政府和维吾尔激进分子之间的冲突,而且还要使当地维族和汉族人口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
最近的袭击可能表明,激进分子采用了一个新的战略:用袭击驱使当局进行更严酷的镇压,而镇压会使更多的维吾尔人极端化,更愿意加入激进组织。
如果这些人(恐怖分子)在做长期打算,他们的计划可能是:“我们现在进行暴力袭击,然后政府镇压,激怒维吾尔人,更多的维吾尔人就会加入我们。”
......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阻止更多的维吾尔人走上极端化道路呢?
迈克尔·克拉克认为,新疆发展过程中的族群不平等和政府的高压政策使维吾人普遍不满。关键问题是,他们缺乏表达不满的“有效或合法的渠道”。
克拉克指出,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族学者伊力哈木·土赫提的遭遇很说明问题。伊力哈木的观点很温和,他呼吁北京给新疆更大的自治权,但从未要求独立。但他还是以“涉嫌分裂国家”的罪名被当局逮捕。
克拉克说:“这样一个地位比较高,又从未逾越国家设定的合法讨论范围的温和批评人士,竟能如此迅速地被当局消音。我们可以想见,在新疆的普通维族人的声音被边缘化的程度。”

新疆暴恐警示中国恐怖活动塔利班化 @ 金融时报


这篇是《金融时报》针对前几天的恐怖袭击所作的报道。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而对北京来说,此次爆炸事件清楚地显示,肇始于新疆的恐怖活动,已有塔利班化趋势。
所谓恐怖活动的塔利班化,有三个特征,一是恐怖活动从特定区域向全国扩散,二是针对平民的恐怖暴行越来越多,三是政府对打击恐怖活动已感力不从心乃至无能为力。
......
王乐泉时期,北京采取高压政策试图压服新疆分裂势力,然而没有奏效。张春贤治疆后,转而采取怀柔策略,原本指望事情会有好转,但几年下来,新疆的暴恐活动越来越多,并更趋激烈,去年起又开始外溢,作案手法也越来越"专业"。当局怀柔不成,现在改行"刚性治理",尤其随着国安委的成立,各地紧锣密鼓进行反恐演习,火速清理暴恐隐患,习近平甚至亲赴南疆喀什,考察反恐前沿,结果换来了上述两起暴恐事件。可以说,北京治疆已走入死胡同。

暴恐分子之所以软硬不吃,从其自身来说,是他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不过,从社会角度考察,无疑与北京的社会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等失误直接相关,也与国际环境的变化有关。换言之,少数民族的贫困化、社会发展权利的不平等,政治的歧视,极端宗教思想的洗脑,以及境外疆独分子和反华势力的资助与勾连,都会滋生更多的暴恐分子并助长暴恐活动。
......
对北京而言,对于目前的暴恐活动的处理必须十分谨慎,在严厉打击恐怖活动的同时,调整自己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社会政策,将民族地区的政治改革提上议事日程,否则,北京在新疆事务上本已所剩无几的道义优势将荡然无存。而此时最糟糕的举措,则是以为自己的力量强大而一味逞强。北京若因恐袭和暴力事件增多,而强化政治和社会控制,加重民族隔阂与对立,将会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新疆——保守思潮的危险信号 @ 网易新闻


这篇是原载于《凤凰周刊》的长文,发表于2013年12月。
内容比较长,为了方便大伙儿阅读,列出这篇的小标题:
◇世俗化的逊尼派
◇保守教派的兴起
◇经文学校的影响力
◇全球穆斯林“往回走”
◇极端主义风向
◇民心争夺战

黄章晋:十字路口的新疆


黄章晋是出生于新疆的资深媒体人,曾任网易新闻中心副总监 ,现任《凤凰周刊》副主编等职务。
这篇写于2-3年前。内容比较长,包括如下几个小节:
◇蔓延全疆的宗教保守主义
◇伊斯兰复兴主义溯源
◇新疆宗教保守主义的内因
◇十字路口的选择
上述页面还包含黄章晋的另一篇文章《新疆维吾尔社会正陷入深重危机》。后面这篇曾刊登于2012年的《阳光时务》。

伊力哈木:当前新疆民族问题的现状及建议


伊力哈木是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很温和的维族学者(公开反对疆独)。因为批评朝廷的新疆政策,前几个月被逮捕。
这篇是他在2011年应朝廷高层要求所写的《当前新疆民族问题的现状及建议》。内容很长很长,谈及新疆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的方方面面。
为了方便大伙儿阅读,列出这篇的小标题:
◇1 少数民族的就业问题
◇2 “双语教育”问题
◇3 宗教问题
◇4 民族隔膜与隔离问题
◇5 少数民族干部和知识分子的信任问题
◇6 建设兵团问题
◇7 政府执政能力和公信力问题
◇8 大汉族主义问题
◇9 民族区域自治与反国家分裂

王力雄:为什么新疆会有分裂势力 @ 纽约时报


王力雄是知名作家,也是知名的少数民族问题研究学者。俺的网盘上分享过他写的《你的西域,我的东土》和《天葬——西藏的命运》。
这篇是纽约时报记者对王力雄的访谈。
纽约时报记者提了如下几个问题,王力雄逐一回答。
◇新疆是否存在分裂势力,为何会存在?
◇新疆问题在历史上有过一个什么样的变化过程?
◇有什么可解决的方案?

赵楚:中国没有准备好面对恐怖主义


(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本次袭击发生后,就在家家泣血,举国浩哭之际,国家最高公共新闻平台CCTV几乎马力全开追踪乌克兰局势,专题节目,专家评论,现场记者,等等,彷佛这家电视台不是中国的央视,而是乌克兰央视
......
一个面临如此严重恐怖主义威胁的社会,对攸关切身安全的重大威胁严重禁绝公共讨论和新闻追索,这本身就是一种十分恐怖的现象。
......
恐怖主义威胁是一种针对社会全体的非传统国家安全威胁。更直白来说,恐怖主义袭击就是战争,当一个社会面临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这是对总体安全的威胁,不仅威胁到受残害者部分人群的局部威胁,而是一个针对社会、生活方式和总体国家状况的总威胁。在这样的威胁面前,官方控制的媒体靠宣扬自我赞美的警方威武形象,靠自欺欺人的空洞决心显示,更进一步,靠压制和取消公众与社会的共同关注、讨论和意见交换,是不可能真正应对这种威胁的。
......
20年来,大家熟知的一个事实是,各级政府在警力和维稳方面的投资实属天文数字,据称最高时年平均数值超过国防军事开支。而维护稳定则一直是指导和决定各种社会政策的核心观念。从全国和各地的历来报道看好,各种特种警力与装备耀人眼目,如此巨额和持续的资源投入应该能保证人民与社会的起码安全,问题是,昆明的袭击证明了这些投资的无效。如此大规模袭击威胁,反恐部门没有根据事先的情报搜集和分析予以消除。

新疆学者眼中的地下经文学校 @ RFI/法广


这篇主要介绍新疆地下(非官方)讲经学校促进了极端的瓦哈比教派(Wahhabism)在新疆传播。而该教派的盛行又促进了疆独和恐怖主义。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你意想不到的恐怖主义帮手——昆明暴力袭击事件随想
每周转载:关于西藏日益频繁的自焚事件(5篇)
关于本·拉登的几个误区


from 编程随想的博客 http://ift.tt/1tZykcC

哈格爾:中國單邊主義令南海局勢不穩

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星期六(5月31日)譴責中國在南海採取單邊主義行動,導致區域局勢不穩。

正在新加坡出席亞洲安全峰會的哈格爾說,如果國際秩序受到威脅,美國不會「坐視不管」。

哈格爾在年度「香格里拉對話」會議上對各國防長、軍隊高層和外交官表示,中國把南海叫做和平、友誼和合作之海,本來就應這樣。可在最近幾個月,中國採取了導致局勢不穩的單邊主義行動,維護其在南海的主張。

哈格爾批評中國在處理一些島礁主權問題時向菲律賓施壓,並在一些有爭議的水域填海擴建設施,以及與越南有爭議的海域設置移動鑽油平台。

哈格爾說,儘管美國不會在有關主權爭議中選邊站,但是,「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國家使用恐嚇、脅迫、或武力威脅手段提出主權聲索」。

他指出,當國際秩序的基本原則受到挑戰時,美國絕不會坐視不管。

(編譯/責編:蕭爾)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4/05/140531_shangrila-dialogue_us_asia_china.shtml

被捕歌手格白的三首歌新译


5月24日被捕的图伯特歌手格白(དགེ་བྷེ། Gaybay或Gepe),他于2012年发行的专辑收录了11首歌曲,虽然专辑已被禁,但他的歌已传遍藏区。

并且,在网络上也可以听到他的歌,观赏到他的专辑的视频

已有三首歌的歌词由藏文译为英文,再由英文译为中文,见我的博文《被捕的图伯特歌手格白的三首歌曲》。

现在又有三首歌的歌词,由藏文直接译为中文。翻译者是巴瓦·格桑坚参 (@Bawakalsang)。感谢他优美而贴切的翻译(我做了修订)。



没有伤痕的创痛

布达拉宫顶上,
升起了五星红旗。
远来朝圣者的悲痛,
比河水还要凉透。

美丽的青海湖,
被严冬封住。
黄色的神鸟天鹅,
传唱着和平的福音。

贪婪的佛教之敌,
霸占了雪域藏地。
赭面藏人的心里,
刻下了血迹创伤。

父祖留下的宝藏,
被强盗野蛮夺走.
无助儿女的心情,
比河水还要冰凉。



悲痛的母亲

赞普的梦想飘落在无边的空间,(赞普:指图伯特历史上“བོན་ཆེན་པོ།”即吐蕃时代的君王)
悲伤的音符回荡在玛波日之巅。(玛波日:布达拉宫坐落的红山)

野牦牛和牦牛远离的故事,
是留给雪域母亲的悲痛。

优美的牧歌在白云深处,
忧伤的旋律在四水之旁。(四水:金沙江、雅砻江、怒江、澜沧江)

神猴的后裔叱咤雪域的年代,
是遥寄给雪域母亲的悲伤。

冈仁波齐神山的心愿在天边,
玛旁雍错圣湖在荒野的角落。

雅砻赞普的雍布拉康,(原歌词以“索卡宫殿”比喻雍布拉康,指雅砻地形如人臂。)
是留给雪域母亲的悲痛。

天地间的缝隙涌动雪山悲情,
日月的光辉已被遮住。

舌尖被锁住的岁月,
是雪域母亲悲痛的呻吟!

舌尖被锁住的岁月,
是雪域母亲悲痛的呻吟!
是雪域母亲悲痛的呻吟!


坚决

讽刺你人品不怎么也好,
评论你骄傲自大也罢。
说你和谁都处不来也好,
心中的誓言坚决不变!
说你和谁都处不来也好,
心中的誓言坚决不变!

小看你没有文化也好,
嘲笑你无知愚笨也罢。
说你不懂得人情世故也好,
雪域的苦难将坚决诉说!
说你不懂得人情世故也好,
雪域的苦难将坚决诉说!

编造你不敬老人也好,
讥讽你不近人情也罢,
说你长相丑陋也好,
为了朋友将坚决指引道路!
说你长相丑陋也好,
为了朋友将坚决指引道路!


from 看不见的西藏~唯色 http://ift.tt/1nNsf15

Friday 30 May 2014

自由時報 | 中共打壓、上司施壓 中國記者紛自殺

2014-05-31 〔駐日特派員張茂森/東京三十日報導〕六四天安門事件二十五週年在即,日本媒體披露,中國媒體記者由於無法承受中共要求加強言論管制與讀者要求揭發社會黑暗的壓力,陸續自殺身亡,光是五月便至少有三人死在言論箝制之下。
據「東京新聞」報導,本月上旬,中國的報社與電視台幹部級記者有三人自殺身亡,理由是中共在六四事件二十五週年前夕進一步加強言論管制,媒體卻因讀者或閱聽人「揭發社會黑暗」以增加發行量或提高收視率,兩者無法兼顧而選擇自殺。
報導指出,與只報導黨和政府新聞的官方媒體不同,一般報社的高層嚴格要求記者大膽揭發社會腐敗,以增加發行量。五月四日,浙江省杭州市晚報「都市快 報」副總編輯徐行上吊自殺,五月六日湖南省湘鄉市廣播電視台副台長賀衛星也在辦公室上吊,五月八日廣東省深圳市的「晶報」廣告部總經理張敬武也自殺身亡。
據「湖南日報」集團所屬「華聲在線」指出,賀衛星在遺書中說,「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有結果,工作的壓力夠大」,晶報的張敬武和都市快報的徐行也是「常 服用安眠藥、身心俱疲」。今年四月,國營新華社安徽省分社副社長宋斌也自殺身亡,可見儘管是做為「黨的喉舌」的媒體記者,「也有相當的煩惱」。
東京新聞引述上海「東方早報」報導指出,廣東省的醫院二○○六年到○七年調查後發現,前述三家媒體在該院接受健診的記者共有五百八十五人,其中七成以上被發現或多或少有些異樣。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4/05/%e8%87%aa%e7%94%b1%e6%99%82%e5%a0%b1-%e4%b8%ad%e5%85%b1%e6%89%93%e5%a3%93%e3%80%81%e4%b8%8a%e5%8f%b8%e6%96%bd%e5%a3%93-%e4%b8%ad%e5%9c%8b%e8%a8%98%e8%80%85%e7%b4%9b%e8%87%aa%e6%ae%ba/

新疆民族问题的起源与理论基础

最近在中国频频发生的由维吾尔人发起的恐怖主义袭击造成多人伤亡,令人痛心。恐怖主义袭击更令中国社会陷入动荡不安。
这些恐怖主义袭击事件给中国人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对恐怖主义的印象停留在美国的911、俄罗斯的车臣以及中东的各种人肉炸弹上,似乎恐 怖主义和中国没有什么关系。在中国21世纪初相当突然地提出东突运动的概念之时,很多人还对此一无所知。在当时,恐怖主义在中国虽然时而发生,但总体上是 零散和偶发的,也没有构成足以震撼社会的影响力。在2009年的七五事件是现代中国第一次面对大规模的恐怖主义袭击。但由于发生地点在对绝大部分内地人来 说都是相当遥远而陌生的新疆,内地人仍然很难体会到这种恐怖袭击的冲击。昆明的三一袭击事件发生在内地的昆明,无比血腥的场面将会给很多中国人留下毕生难 忘的记忆,也使大部分中国人第一次切实地感受到恐怖主义就在身边。
恐怖主义是一种违反现代政治文明的国际公害,是每一个有理性和良知的人都理所当然要极力反对。在连续几起恐怖主义袭击发生后,社会各界及政府都进行了多种思考,以制定对抗恐怖主义的策略。这些不同角度的思考有很多是观点各异的,但正因如此,这种讨论是有益的和值得鼓励的。
在我看来,要遏制恐怖主义,必须三管齐下,缺一不可:第一要在战术上加强对恐怖主义的认识和防控,第二要在战略上了解恐怖主义的根源和制定合适的政策,第三要和国际的反恐力量紧密配合。
在这里,我要先从第二点说起。中国的恐怖主义袭击集中由新疆维吾尔人发动。要明了其根源,就必须从理解维吾尔人开始。维吾儿人的问题其实可以归结为三种不同范畴却有互有关联的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和阶级矛盾。我们就先从民族矛盾说起。这又不得不先从历史和理论谈起。

民国之前的新疆与维吾尔族
新疆,顾名思义,是新的领土。尽管中国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但中国在汉朝和唐朝两次在新疆所建立的“统治”,事实上只是一种势力范围,而 非真正的确立领土,而且这两次统治的时间都不长。除此之外,新疆在多个政权和势力的轮流控制中。从唐朝中期到清朝中期长达一千年的历史中,新疆和中国都没 有从属关系,而且基本是独立发展的。因此,在清朝中期之前,新疆都没有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固有西方边界大致固定在甘肃嘉峪关一带。
维吾尔人是回纥人和新疆土著民族相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回纥人是突厥人的一支,本身也有过辉煌的历史。在十世纪中叶开始从游牧转向定居,并和当地民族开始融 合并开始伊斯兰化。在蒙古帝国时期,大量的蒙古人也改信伊斯兰教,他们最后也融合到维吾尔人当中。在清朝进攻南疆之前,维吾尔人已经长期在南疆生活并形成 自己的独特的民族认同和文化特性和确立了在南疆的统治地位。他们说突厥语系的维吾尔语,信奉伊斯兰教,使用阿拉伯文字。
18世纪以后,清朝开始对新疆(以及青海和西藏)的征服。这时新疆东部和北部是信奉喇嘛教的蒙古人建立的准噶尔汗国,而南部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维吾尔人(当 时称为回部)的领地。清朝先是在1697年击败准噶尔,占领新疆东部;再在1755年灭亡了准噶尔,占领了北部的伊犁;跟着在1759年平定了南疆回部的 大小和卓。这才彻底占领了新疆,并由伊犁将军管辖。如果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那么这个“古”就应该从18世纪算起。
这么说并不是否定中国对新疆主权的合法性。毕竟在当时,征服是国际法中一种合法的领土来源。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新疆的占领,基本上和俄罗斯对中亚的占领,以及西方各国建立殖民地是同时的。
由于北疆的准噶尔蒙古基本被种族灭绝了,因此中国对北疆的控制相对稳固(但同时,由于北疆出现人口真空,维吾尔人也开始往北疆迁移)。而在南疆被中国兼併之后,维吾尔人的反抗一直没有被平息。
在19世纪早期,中国西北的挑战主要来自中亚的伊斯兰国家浩罕汗国(Khanate of Kokand)。19世纪20年代,浩罕汗国支持大和卓的孙子张格尔入疆企图重新建立和卓政权。中国称之为张格尔之乱,这场战争长达8年,导致清朝国库空虚。
在19世纪中叶,俄罗斯侵占了哈萨克草原。直接和中国西北接壤。也是从这时开始,俄罗斯在东北(满洲)、中北(蒙古)和西北(新疆)这漫长的北方边境同时 蚕食对中国的领土。在西北,俄罗斯通过1864年的《塔城条约》割占了中国新疆西北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俄罗斯还支持浩罕汗国再次入侵中国新疆。
1864年,中国西北发生陕甘回变,新疆库车也发生动乱,浩罕汗国乘机派出阿古柏联合和卓后人在新疆起事。短短几年间,阿古柏占领了几乎整个新疆。俄国则 趁机占领伊犁。1876年,左宗棠出兵新疆,经过近两年的战争,恢复整个新疆,并在1881年从俄国手中取回伊犁。1884年,新疆建省。至此,新疆才建 立和内地一样的制度。
可见,由于新疆,特别是南疆,由于早已形成有固定生活地域的主体民族维吾尔族, 他们和中国的主体民族有着截然不同的语言宗教和文化系统,他被中国兼併的时间太短又反抗不断,维吾尔人并没有像内地的少数民族一样对“中国人”这一身份的彻底认同。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理论基础
在近代史上,民族主义运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潮。其最核心的理论就是一个民族有权成立自己的国家,即民族自决。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现代 的国际关系体系。但直到18世纪晚期,民族主义运动才开始在欧洲兴起。国家从封建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变。1848年的欧洲大革命,民族主义革命在欧洲爆发, 蔓延到几乎整个欧洲。从此,民族主义理论成为政治学的主流理论。
民族主义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别国统治下的少数民族有权独立建国;第二,同一民族的各国(各政权)有权统一。这两者均为民族主义的基石。到了19世纪 中,意大利和德国在第二种含义的主张之下建立了民族国家。这时,欧洲的多民族国家主要有三个。一个是俄罗斯,一个是奥地利(奥匈帝国),一个是奥斯曼帝 国。它们境内的少数民族都为自己的独立而奋斗。
民族主义思潮是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战前后,东欧诞生了一大批民族国家,三个战败国的少数民族纷纷独立。从奥斯曼帝国中分裂出希腊、保加利亚、罗 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和土耳其等国家,从奥匈帝国中分裂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诺伐克等国家,从俄罗斯中分裂出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等国家。这变 成了现代欧洲政治格局的开始。除此之外,南斯拉夫是一个特例,塞尔维亚作为一个战胜国,从奥匈帝国中获得了好几个其他民族的土地,变成了南斯拉夫,从而成 为欧洲极少数的多民族国家。这种多少有点逆潮流的方案是后来南斯拉夫崩溃和分裂的根本原因。
民族主义在西方政治理论中是备受赞扬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也是如此。马克思对1848年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高度赞扬,而当时的多民族国家奥地利和俄罗斯 被马克思主义者称为“民族大监狱”。这个称呼在共产主义国家中也可以见到,比如中国的历史教科书就是这样形容的。因此,民族独立,民族自决是马克思主义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俄罗斯在一战中发生革命而成立共产党政权。当时,俄罗斯战败,各少数民族地区纷纷独立。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独立成功,而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被共产党政权 镇压而重新吞併。布尔什维克是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因此其政治理论也不可避免地延续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决的理论。这也是其对外政策占领道德高地的立足点。比 如,列宁就把民族自决权写入党纲。斯大林本身是恩格斯之后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家,他也极力主张民族自决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和《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等名篇中,斯大林反复强调民族自决权、民族平等和反民族同化政策。
但是俄罗斯本身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它大部分的土地都是侵略和征服而来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沙俄也是一个“民族大监狱”。共产党一方面要宣传民族自决,一方面又不能让自己解体。于是列宁和斯大林就发明了民族自治区这个概念。
苏联之所以被称为苏联是因为它的全名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列宁把最具民族特性的少数民族地区都设立为加盟共和国。在主体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之下还再设立各个少数民族共和国。于是,苏联就从俄罗斯时代的“民族大监狱”变成苏联时代的“民族大家庭”。
设立民族自治地区背后有重大的政治含义,是实现“民族平等”不可或缺的一步。它承认各民族有自决的权利,承认它们在原先土地上的优先权,但是它又不许它们 真正自决而独立成为民族国家。于是这种形式就相当于给予它们有限的权利,而换取它们“自决”后继续留在统一的国家里。在此措施之后,民族就“平等”了。因 此,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利益赎买或者利益妥协。
同时,列宁和斯大林又认为阶级矛盾比民族矛盾更重要。他们成立共产国际,宣扬共产党人没有祖国,只有阶级,又认为所有的民族矛盾都是阶级矛盾。这种以阶级矛盾取代民族矛盾的理论在当时也抑制了民族主义对“民族大家庭”的分离主义倾向。



from 黎蜗藤的历史博客 http://blog.sina.com.cn/dddnibelungen

秦晖:不要迷恋中国的崛起

“我们都希望中国崛起,可是如果中国的崛起是一种以十八世纪的资本主义战胜二十一世纪的资本主义的方式实现的话,对世界可能不是好事,那么对中国是 好事吗?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就是靠低人权优势发展实现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秦晖在“新民说”2014年年度文化沙龙上发 言。
秦晖认为,在自由经济下,要让老百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做不到的,让老百姓先生产后生活也是做不到的,它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创新,有创新激励。在现在的全球化背景下,创新是我们可以买来的,但是血汗工厂他们是 学不去的。
以下是发言部分摘录:
大家都知道,东德和西德,最后是西德改变了东德,甚至国家都被它吞并了。但是东德有没有可能吞并西德呢?这个问题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而且事实上也没有发生过。
血汗工厂战胜福利国家?
我在德国跟很多人谈这个问题,包括东德最后一任共产党领导,就是总理汉斯?莫德罗,他虽然对于统一后的东德抱怨很多,因为统一以后他们下台了,是反 对党。但是对于他们能够战胜西德这一点,他从来没有设想过。他说我们原来那套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如果搞民主也不行,搞民主光投票我们就投不过他们,西德有 6000万人,我们只有1600万人,票数就差那么多。我说你设想过第三种可能吗?假定当年昂纳克先生——1989年东德的总理,假如他成功地把当时的民 主运动镇压下去,柏林墙仍然存在,东德人仍然没有自由民主。可是昂纳克到了西方,跑了一趟拉斯维加斯,跑了一趟红磨坊,忽然间对花花世界感兴趣,把理想、 乌托邦都抛去,要搞市场经济,而且用专政的手段创造任何民主国家都不可能创造的招商引资的条件。讲的简单一点,就是把东德变成血汗工厂,和西德实现经济一 体化,西德的资本可以过来,我们的廉价产品可以过去。
如果这样做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知道现在东德的经济、政治,包括收入,包括福利制度,都已经和西方接轨了,东德人的生活和统一以前完全是天地之别, 但是东德人仍然有很大的不满。为什么呢?因为统一以后,东德原来的制造业都垮掉了,而新的制造业一直兴不起来。兴不起来的很重要的原因是,两个政府不管怎 么优惠西德的资本,希望他们过来投资,西德资本就是不愿意过来剥削东德的工人,他愿意剥削中国的工人,愿意跑到很多地方,愿意跑到土耳其、罗马尼亚,但是 就是不愿意来东德。为什么呢?因为东德现在和西德一样也是高福利了,也是高工资了,工人、农民都有很强大的维权能力,也是所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
这里我要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两个相反的含义,一是社会主义意味着对政府的福利问责,市场经济意味着对政府权力的限制,但是另外一种条件下,市场 经济意味着推卸政府的责任,社会主义意味着政府的无限权力。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东德就失去了对资本的吸引力。我们可以试想,现在 的东德虽然生活很不错,甚至环境都非常优美,是非常宜居的,但是有一点,你看不到烟囱了,制造业一直没有兴起来,这是莫德罗埋怨最多的,说统一把我们制造 业搞垮了。后来我跟他说,如果当年昂纳克采取这样的做法,制造业的萧条会发生在哪里呢?大家可以想象到,肯定是会发生在西德,而不会发生在东德。如果按照 我刚才讲的这个主张,东德就会变成一片血汗工厂,西德的资本会一窝蜂地涌进东德,生产出大量的血汗工厂的商品,覆盖整个西德市场,而且把西德原来的产业都 替代掉。
如果是这样,在东德会发生很多问题,环境污染、腐败、两极分化等等。但是,假定昂纳克可以在东德实行高强度的维稳,把这一切压下来,那么你想西德会 发生什么问题?我敢保证,现在西德的制度将荡然无存,福利黄了,工会垮了,整个西德的经济无非只有三种可能。一种可能,西德重新搞一个自己的柏林墙,就是 贸易保护主义,把它的资本圈住,不让到东德来,把东德的商品圈住不让到西德去,由它来破坏德国统一,搞一个经济割裂。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它要在道义上付 出很大代价,因为原来统一、一体化都是你提倡的嘛,你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
如果它不这样,它就必须向东德学习,无论是福利还是自由都要降低到东德的水平,否则你没法和东德竞争。讲得简单一点,就是血汗工厂必须战胜福利国 家,东德的工会将不会存在,西德的福利制度也将垮得彻彻底底,因为东德人相当于农民工,西德人必须向农民工看齐,否则你没有竞争力。如果是这样,不管在政 治上怎么样,实际上在经济模式上,在社会上,东德已经把西德给统一了,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和平演变”了。
在以前的制度下,东德是根本不可能和平演变西德的,民主化以后也不可能,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有现实的可能。但是如果是这样,在西德会发生严重的问题, 大家看看这几年的希腊就会知道,福利一降,在希腊要把农民和工人当作血汗劳工来驭使几乎不可能,你会碰到工会的抵制、农会的抵制,会闹得天翻地覆。希腊的 福利低一点就闹成这样,何况你在西德全面建设血汗工厂呢?在西德肯定会发生严重的政治混乱,如果一旦西德失序,东德不是没有可能去统一西德的。
但是后来我问莫德罗一句话,我说这样统一的结果你喜欢吗?因为莫德罗至今还是东德的左派党的领导,他整天抱怨的就是资本主义如何不好,整天抱怨的就 是工会还不够强大,福利还不够高。如果这样的统一的结果是你想要的统一吗?这样的统一结果肯定不是东德的社会主义统一了西德的资本主义,讲得简单一点,就 是十八世纪的资本主义战胜了二十一世纪的资本主义。大家想想是不是就是那么回事?就是血汗工厂打败了福利国家。
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的崛起不要混为一谈
所以这里我要讲,大家不要把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模式的崛起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这两个概念有非常大的区别。中国模式的崛起对中国来讲不一定是好事。比 如说冷战的结果是苏联的垮台,我们现在都为苏联的垮台而感到悲伤。可是老实说,苏联当时对中国的威胁非常大。在上世纪70年代,尽管毛泽东的意识形态是非 常保守的,但他在国际政治上,老实说,和上世纪50年代几乎截然相反,就是一面倒地批判西方,而且口口声声地批评西方对苏联不够强硬,对苏联实行绥靖政 策。不但这样,而且毛泽东对全世界范围内的左派运动都是持这样的观点。苏联支持的左派运动我们就不支持,哪怕这个左派运动被右派镇压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1974年皮诺切特军政权推翻智利的阿连德左派政府。老实说,当时智利右派军政府镇压智利左派的时候,全世界不但共产党抗议, 所有共产党国家几乎都跟智利断交,但是中国对智利的内政从来没有说三道四过。可见,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是看得很透的。他其实是把社会主义的成功和中国的民 族利益分开来看的,并不认为苏联那一套的成功就一定对中国是有好处的。
我们都希望中国崛起,可是如果中国的崛起是一种以十八世纪的资本主义战胜二十一世纪的资本主义的方式实现的话,对世界可能不是好事,那么对中国是好 事吗?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就是靠低人权优势发展实现的。这个低人权优势的前提是人家享受的权利比我们高,如果人家都搞血汗工厂,那我们 会怎样呢?因为我们没有任何技术的优势,如果人家也搞了这一套,我们怎么办?老实说,除了这一方面,自由经济在其他方面没有什么长处,在自由经济下,要让 老百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做不到的,让老百姓先生产后生活也是做不到的,它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创新,有创新激励。在现在的全球化背景下,创新是我们可以买 来的,但是血汗工厂他们是学不去的。
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我们也不必过于操心。因为实际上我们看到的还有另外一幅图景,那就是世界正在改变中国。今天中国改革取得的无数的成就,除了GDP的增长以外,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的规则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讲得简单一点,无论在自由上还是福利上,纵向的比较,我们都比过去进步了很多。我讲的低人权优势只是在横向比较意义上的。但是,这个横向的比较大家 也不能忽视。目前的情况就是,在一个全球竞争的背景下,如果你不向它看齐,它就要向你看齐。老实说,西方的工会以前从来不关注中国的劳工权利,尤其是美 国,美国的工会以前是非常排外的,大家都知道二十世纪初美国排华潮是谁搞的呢?不是资本家搞的,就是美国工会搞的。现在美国的工会可以不让中国人过去,但 是他挡不住美国的资本跑过来,因此,现在美国的工会开始关注中国工人的劳工权利了,因为如果中国的劳工没有权利,美国的劳工就不可能再有权利。这就是全球 化造成的现实。
(以上内容是清华大学教授秦晖在“新民说”2014年年度文化沙龙上的发言。未经演讲者审定。刘海生对本文有贡献)
演讲人简介:
秦晖: 1953年12月生,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著有《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再认识》、《问题与主义》、《传统十论》、《市场的昨天与今天:商品经济·市场理性·社会公正》、《耕耘者言》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71631

台灣指標民調:六成認兩岸非同屬一中

〔記者陳慧萍/台北報導〕台灣指標昨天發布兩岸關係最新民調,高達六成一民眾主張「兩岸並非同屬一個中國」,與去年四月調查結果四十八.一%相比, 暴增將近十三個百分點;另有五十九.七%民眾認為「兩岸是國與國的關係」,五十.八%民眾表示反對兩岸結盟為一個新國家,顯示經過太陽花學運洗禮,民眾對 「台灣未來走向獨立」的表態率明顯提高。
  • 台灣指標 兩岸關係民調 台灣指標 兩岸關係民調

較去年四月激增13個百分點

台灣指標昨公布五月下旬「台灣動態民心調查」,民眾對馬英九總統信任度僅廿二.四%,不信任度六十三.二%,執政表現滿意度十五.七%,不滿意度再度飆升至七十四.八%,與五月上旬相較,正向評價減少二.二個百分點,負面評價增加三.七個百分點。
針 對兩岸關係,台灣指標最新民調指出,認為「兩岸不是同屬一個中國」的比率,從去年四月的四十八.一%激增至六十一.○%,認為「兩岸同屬一中」者,則從卅 九.一%下滑到廿六.八%。交叉分析顯示,二十至卅九歲、或大學以上教育程度、或泛綠立場的民眾,認為兩岸「不同屬一中」比率皆超過七成。

近六成認為兩岸是國與國關係

至於「兩岸是否為國與國關係」?則有五十九.七%民眾回答「是」,廿五.○%回答「不是」,十五.三%「未明確表態」。
調 查並詢問民眾,「如果兩岸雙邊的中央政府能互相承認,是否同意朝向結盟甚至聯合成為一個新國家?」結果有五十.八%、過半數民眾認為「不應該」,只有廿 八.○%認為「應該」,值得注意的是,與去年同項調查相比,反對兩岸結盟者增加了七個百分點,贊成者則減少二.八%,民眾看法明顯有所消長。
當詢及民眾「若兩岸政府結盟甚至成為新國家,名稱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是中華民國」時,有五十.一%民眾表態不能接受,卅二.六%民眾表示能接受,十七.二%未明確表態。去年同項調查結果,僅卅五.一%民眾表示不能接受,四十一.二%接受,顯示民眾態度已呈現逆轉。

from 自由電子報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783338

訪談:奧巴馬錯失闡述美國外交政策良機

本周,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西點軍校的演講格外引人注意。這是他在2016年大選前不多的闡述外交政策的機會之一。奧巴馬試圖借助這一機會,向那些宣稱美國正在經歷衰退的懷疑人士表明,美國仍然將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領導作用。

奧巴馬的這番演講,與其前任小布什有著十分明顯的差別。和小布什堅信的美國必須在國際事務中深度介入的話語不同,奧巴馬則是「是釘才用錘」。這或許是他對美國在當今國際事務中所起作用的最恰當表述。

然而,這段講話也被一些分析人士指為含糊其辭,尤其在對某些試圖改變地緣政治現狀的國家的回應上。

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國際秩序與戰略項目研究員托馬斯·賴特(Thomas Wright)認為,奧巴馬的這番講話,也會讓美國的盟友產生更多的疑問。

BBC中文網記者歐陽誠在奧巴馬講話後採訪了他,談奧巴馬的演講,美國外交政策,以及美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的角色。

問:你如何解讀奧巴馬本周的演講?

賴特:這個演講是對他在過去兩年半政策的重申,也是對近期批評他未能讓美國引領國際事務人士的回應。一些人認為,在外交事務上,奧巴馬在第二任期的表現不如第一任期,差強人意。因此,他的這番演講是對這些指摘做出回應,並試圖列出他對外交政策的願景。

然而,我認為他並沒有在這方面取得太多成功。他並沒有列出一個將亞洲囊括在內的世界觀,也沒有講美國將如何通過貿易來領導,以及美國如何在未來幾年內塑造國際秩序。相反,奧巴馬的演講更注重在防務上,比如阿富汗、恐怖主義等,但也沒有講得太具體。因此,從這方面看,確實是有點令人失望。

就亞太問題,奧巴馬政府說「亞洲再平衡」是一個不小的成就,但在這次演講中,亞洲幾乎是被忽視了。如果你注意聽他講,他只提到兩次亞洲,也沒有解釋為何亞洲在未來十年內,會對美國影響重大。

另一個被忽視的是貿易。目前,美國正在談判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定(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係協定(TTIP)。當然,這些談判在政治上是很敏感的,他們也可能不被(國會)通過。除非總統擴展他的政治資本,否則他可能也沒有他需要的權威去談判。

綜上,這次講話可能會讓海外以及美國的盟國產生更大的疑問:美國究竟有多重視這些貿易協定?

問:你說奧巴馬損失了一個闡明自己在亞洲願景機會的同時,一些觀察家也認為,美國雖然反覆強調「重返亞洲」,但奧巴馬可以做的,實在有限。所以,奧巴馬對亞洲的「遺漏」,能被解讀為對現實的承認嗎?

賴特:目前,美國在亞洲再平衡上已經取得了許多,尤其在奧巴馬的第一任期內。這種成就不僅體現在深化與菲律賓或者日本的關係上,也體現在通過澳大利亞部署海軍,經由各種方式在地區內展開外交活動,以及推進TPP等上。

然而,在這次講話中,奧巴馬還是沒能闡明,這些努力在他的外交政策願景中,扮演何種角色,以及他將如何重塑國際秩序的。這些在他的演講中都被忽視了。

問:你在奧巴馬演講後批評他未能就「俄羅斯與中國在東歐與東亞的修正主義」做出評論。你能具體談談嗎?

賴特:過去一年半裏,國際政治中的一個驚人的現象是,俄羅斯和中國試圖在各自的區域內改變現狀,比如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的處理,以及中國與越南、日本在南海與東海問題上的糾紛。

對美國以及其盟國而言,這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在講話中,奧巴馬稍稍提了一些,但他未能通過這次機會解釋,為什麼美國與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都應當關注這些新進展,以及為何他們對美國利益和國際秩序有關?

比如在南海問題上,奧巴馬說,「當我們拒絕確認美國參議院通過《海洋法公約》時,我們不能試圖解決在南中國海的問題。」的確,美國參議院應當通過《海洋法公約》,但這個時候,奧巴馬應當明確地說,美國願意完全介入亞洲的海洋安全,而不是留下更多的疑問。

問:過去一年,一些批評者稱,即便奧巴馬仍然希望美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領軍的角色,但吵吵鬧鬧的美國國內政治,以及預算削減等,都讓北京和莫斯科認為,美國可能無法他們試圖改變現狀的嘗試。

賴特:是的,這種想法很正常。我認為奧巴馬強調美國並非在衰退是正確的。即便美國經濟尚有問題,但總體上還是非常強健的,美國是有能力發揮領導作用的。若北京與莫斯科真的認為美國正在國際事務中撤出,或者美國在衰退,那真是一個錯誤的解讀。

不過,疑問在於,美國將在多大程度上來發揮領導作用。這不是因為美國在衰退,而是奧巴馬還沒有想明白,在幾場反恐戰爭後,美國究竟該在世界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想,這種含糊其辭就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真空。

問:但這種含糊其辭,也是奧巴馬第二任期外交政策上的一大特徵,不是嗎?

賴特:是的。再給你舉個例子,比如使用武力。奧巴馬在演講中說,如果美國利益直接受到侵犯,他會毫不猶豫地使用武力。這可以,但這也是過去幾十年美國總統的標凖說法。

然後他又說,在一些不直接威脅美國,但又事關重大的國際問題上,使用武力的門檻就要提高。「在這些情況下,我們不應當一意孤行。」但問題是,當俄羅斯和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反對,讓安理會無法順利決策時,是否還有其他方式取得行動合法性?還是美國就乾脆作罷?他沒有對此進行解釋。

(責編:董樂)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4/05/140530_obama_foreign_policy.shtml

泰國軍方領導人:一年多之內不會選舉

泰國軍事政變領導人巴育將軍表示,一年多之內不會恢復選舉,以利政治和解與改革的進行。
在一次電視講話中,巴育將軍呼籲各黨各派合作,停止示威抗議活動。
他也再一次對任何抵抗軍方的人士提出警告,並指任何抵抗行為只會拖慢「帶給泰國人民快樂」的進程。
泰國軍方5月22日控制政府權力,關押高級政治人物,表示在連續數月的動亂之後必須要恢復穩定。

時間表

巴育將軍在政變後第一次的公開講話中說,「執政的軍政府有一個時間表,在1年又3個月之後舉行選舉。」
他說,第一階段為時3個月,重點在各方和解,組成內閣,草擬新憲法。
第二階段為時一年,期間要進行政治改革,唯有在完成政治改革之後才能舉行選舉。
泰國軍隊
泰國軍隊嚴防曼谷再次發生示威抗議活動。
他說,「政治紛爭浪費了太多時間...給我們時間為你們解決問題,之後軍人會退出,旁觀國家局勢。」
此前,巴育將軍警告,如果示威抗議活動繼續進行,他將被迫動用軍隊。
周五(5月30日),泰國軍方出動數百名部隊,在傍晚交通高峰時間封鎖曼谷市區一個重要的路口,以防止可能發生抗議活動。
(編譯:友義/責編:董樂)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4/05/140530_thailand_election.shtml

安倍:將擴大日本在亞洲的角色

BBC 中文網新加坡特約記者 蔣銳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將擴大日本在亞洲扮演的角色以推動和平,並強調各國必須以「法治」解決領土糾紛。

安倍是在周五(30日)於新加坡開幕的「香格里拉對話」發表主題講話時作出以上表示。

早前日本與中國軍機險些在東海相撞,中日互指對方作出挑釁行為,而日本就南海問題上「支持」越南和菲律賓引起中國的不滿,因此本屆會議存在較多的「熱點問題」。

在演講中,安倍並未為公開點出任何國家,但呼籲各國遵守國際法,並不斷強調國家之間存在的任何糾紛必須通過法治,而不是武力或威迫來解決。

他說:「這是非常單純和簡單的道理。」

安倍在會上也承諾對菲律賓與越南在海事能力上的扶持。他透露,日本將為菲律賓提供10艘巡邏艇,並考慮也向越南提供相同的協助。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關係學者李明江告訴BBC中文網:「安倍雖然在演講中並未指名道姓,但他的意思很清楚,就是在責怪中國製造麻煩。」

他指出,日本過去一直支持菲律賓,希望加強其海事能力,而「接下來應該也會加大對越南的扶持」。
歷史問題

中國解放軍副參謀總長王冠中中將今年率領代表團,他和中國前外交部副部長、人大外交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也會在會上致辭,闡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倡導的「亞洲安全觀」以及中國在主權問題上所持的立場。

有中國解放軍代表在演講後的提問時間質問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一事,要求安倍表明對歷史的態度。安倍表示日本對戰爭感到強烈的懊悔,並重申日本不會發動戰爭。

對此,李明江表示,中國代表團這次有備而來,希望以提問的方式抵消日本對中國的中傷,而「提出歷史問題是比較有利中國的做法」。

為期三天的「香格里拉對話」也稱為亞洲安全會議,是亞洲區域規模最大的軍事論壇之一。

日本防長往年都出席會議,但由於這是日本首相首次在這項對話會上發表演說,因此被視為日本對本屆會議的重視。

美國防長哈格爾也出席會議,並會在周六就「美國對區域穩定的貢獻」發表演說。

(責編:尚清)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4/05/140530_japan_abe_speech.shtml

政府坐視少數統派學者違背程序 強行通過高中歷史課綱

原文出自:Sunflower Movement 太陽花學運
(內有中德對照)
近 日出現由史記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內容明顯偏頗之高中歷史課本樣書內容,再度提醒社會馬政府欲通過歷史課綱修改的強硬手段。教育部在今年1月中公布的高 中歷史課綱「微調」因過程黑箱作業、由非專業背景者主導,及調整幅度超出比例等因素引起學界與民間團體的批評。所謂的課綱「微調」過程中,教育部始終拒絕 公布主導本次課綱微調之檢核小組的會議記錄,並在2月10日無視反對聲浪,強行公布該課綱微調生效,將於104學年度由高一新生逐年實施。臺大歷史系周婉 窈教授指出,歷史課綱微調的模式和馬政府處理服貿的模式如出一轍,都是「黑箱作業→突然公布→強迫接受」,無論就調整內容或修訂程序而言,皆違反了民主價 值。

鄭麗君委員取得檢核小組於2013年11月23日第一次開會的會議錄音,並在4月17日由教育 及文化委員會召集委員何欣純委員(民進黨籍)召開的公聽會上報告。經逐字整理出來後,可以很明顯看到:檢核小組的工作項目原本只是要檢視教科書的名詞,做 一份報告,最後卻由中央大學經濟系朱雲鵬教授在會議上提出臨時動議,直接成立社會科現行課綱微調的工作分組。檢核小組修改課綱這件事完全沒有獲得教育部的 授權或委託,沒有任何依據。

教育部原僅於2013年8月委託國教院評估課綱是否有調整之必要,並沒 有授權國教院直接進行課綱修改。國教院依例委託教學現場代表宜蘭高中成立「普通高中課程發展工作圈」,並另行成立檢核小組,針對各教科書中使用的名詞是否 需要修改提出評估報告。真正負責評估課綱、由宜蘭高中主持的工作圈原訂於2013年12月31日完成評估,然而在評估完成之前,檢核小組即違反程序於11 月23日的會議上提出臨時動議對歷史科課綱進行修改的動作。事實上,高中工作圈的評估結論認為國文與社會領域課綱無調整之必要。

本 次對歷史課綱的微調強化大中國史觀的企圖明顯,並特別針對臺灣史的部分。根據周婉窈教授的統計,臺灣史課綱共2013字,被修改734字,修改比率高達 36.4%,其中第四單元,也就是戰後部分,文字增加了56%(相較之下,世界史課綱,含世界文化史兩冊共5743字,被修改132字,比例2.2%;中 國文化的996字則隻字未改)。

如此大的更動卻企圖用「微調」掩人耳目,在檢核小組未獲得教育部授 權更改、並且小組成員沒有一位臺灣史學者的情況下,強硬推動本次的課綱「微調」,排除臺灣史學界和社會的參與。尤其檢核小組成員政治色彩鮮明,召集人王曉 波教授為中國統一聯盟第二十一屆副主席、謝大寧教授為兩岸統合學會秘書長(關於檢核小組成員學經歷背景請見附圖)。根據鄭麗君委員在公聽會上引用的會議錄 音檔,王曉波召集人在會議中表示:「抓緊憲法,部長、院長應該還挺得住」,證明王已有預期學界與社會的反彈,卻仍一意孤行。該次會議中還有成員表示:「臺 師政大都被收編了,所以沒有辦法找年輕的歷史學者。這些歷史學界,我們沒有辦法找他們來,因為他們都被收編了」。

調 整內容根據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候選人涂豐恩的觀察,整體修改缺乏國際觀,並且與當代歷史學的趨勢脫節。涂豐恩舉例,原課綱強調台灣在十七世紀國際勢力變化 的特殊位置,課綱微調卻單單聚焦於「漢人來臺」,沒有將這段歷史放在世界局勢的脈絡下理解,也忽略當時漢人移民和其他譬如東南亞地區的互動關係。另外在關 於二戰後臺灣的經濟發展方面,原課綱著重政府、民間與國際因素的互動,而課綱微調卻只強調政府的角色。涂豐恩指出:「微調後的課綱,把重點放在官員的貢 獻。這樣的歷史教育,實在很難培養出更具有世界觀的下一代」。

在課綱微調明顯違背法律程序及史學共 識的情況下,馬政府下的教育部卻仍咬緊「合憲」的藉口不放,企圖迴避學界與民間團體提出的各項質疑。如周婉窈教授所言:「如果服貿協議要把我們套入中國政 經體制,課綱微調就是要將我們的歷史鎖入統一史觀」,影響臺灣社會之認同與歷史記憶。面對馬政府這種態度,公民必須繼續監督課綱微調的後續發展。





延伸閱讀:
1. 鄭麗君委員發言影片417公聽會發言短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_pMOKEMHdk4
2. 臺大歷史系周婉窈教授 <懇請持續支持反課綱「微調」的公民抗爭>https://www.facebook.com/notes/chou-wan-yao/懇請持續支持反課綱微調的公民抗爭/10201296439967821
3. 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生涂豐恩<關於高中歷史課綱微調>https://www.facebook.com/notes/feng-en-tu/關於高中歷史課綱微調/10152174270411416
4. 新頭殼2014.05.06.報導<教科書扭曲台獨 蔣偉寧:尊重言論自由>http://newtalk.tw/news/2014/05/06/46992.html
5. 20140129公共電視有話好說:歷史?政治?統獨?教育與意識形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ajHVWMQgoY
6. 天下獨立評論讀者投書林宜蘭、陳昱齊:形塑「多源」軸線的歷史敘事──《KANO》熱潮的反思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1111

圖片轉載自捍台青網路圖片。

from histopolitan http://histopolitan.blogspot.com/2014/05/blog-post_29.html

中國發行習近平版「紅寶書」

中國媒體報道,中央文獻出版社近日出版《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摘錄了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於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一些講話和批示,其中一部分是第一次公開發表。

新華社報道,此書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包括了習近平「圍繞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表的一系列論述。

據香港親中報紙《文匯報》星期五報道,該書中披露了習近平對改革原則、發展軍備和減少霧霾等問題的看法。

據報道,在今年2月17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發出警告,要在經濟改革的同時防止中國落入「西化分化陷阱」。

他說:「我們不僅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要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
「騰籠換鳥」

書中還披露了2013年12月27日習近平有關軍隊改革的講話,其中習近平強調要「騰籠換鳥」,發展新型作戰力量。

習近平說:「我軍總的數量規模還有偏大,軍兵種比例、官兵比例、部隊和機關比例、部隊和院校比例不夠合理,非戰鬥機構和人員偏多、作戰部隊不充實,老舊裝備數量多、新型作戰力量少等問題仍然比較突 出。」

他說:「要重點加強新型作戰力量建設,限期把老舊裝備數量壓下來,為新型作戰力量騰籠換鳥。」

為了減少困擾北京的霧霾污染,習近平要求毗鄰北京的河北省把重點放在治理大氣污染上,而經濟發展可以放慢。

習近平在去年9月參加河北省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說:「要給你們去掉緊箍咒,生產總值即使滑到第七、第八位了,但在綠色發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氣污染、解決霧霾方面做出貢獻了,那就可以掛紅花、當英雄。」

(撰稿:秦川 責編:尚清)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05/140530_china_xi_book.shtml

前政协空降掌监察警方机制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麦燕庭

在警民关系绷紧及占领中环行动快将举行之际,港府委任一名前政协执掌监察警方执法的监察警方处理投诉委员会,打破委任大律师出任监警会主席的惯例。香港人权监察总干事罗沃启认为,郭琳广在政治上有被人怀疑之处,令人权保障更形退步,呼吁成立有独立调查权力的监察警方机制。监警会秘书长朱敏健则认为,该会制度完备,主席人选不影响监警会的独立性。

港府30日在宪报公布,委任郭琳广出任独立监察警方处理投诉委员会(简称监警会)主席,后日(6月1日)起履新,任期两年。

现年58岁的郭琳广,主要从事商业如证券及收购的法律事务,2008年获颁铜紫荆星章。他身兼多项公职,至少三项是梁振英12年上任后委任的,包括空降接任交通咨询委员会主席、金融发展局内地机遇小组委员及土地及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他亦曾在过去十年出任广西自治区政协委员。

现任监警会主席翟绍唐29日在离任前的记者会上表示,期望港府不要委任政治偏颇人士领导监警会。他又指,现时的警民关系比监警会五年前成为独立法家机构时差,已达临界点,一旦发生占领中环行动,忧虑警民关系会破裂,很大机会爆发冲突,促请警队管理层在制订公众游行集会策略时,应以执法需要为考虑因素,不应有政治目的。
际此警民关系绷紧之时,港府委任郭琳广出任监警会主席,香港人权监察总干事罗沃启向本台表示,郭并无相关经验,不符合巴黎原则的要求,而郭在政治上亦有被人怀疑的地方,忧虑监警会在关键时刻不会像过往般独立,令人权更没保障。

但他补充,监警会不具调查权力,其实不应寄以厚望,而在现时北京政府的整体控制香港策略中,整个港府管治均有问题,监警会打破委任惯例等只是制度崩体的一部分,监警会的功能亦难免倒退。

他指出,成立有独立调查权力的监警会才是制衡警方滥权的有效机制,另外则要成立人权委员会,以监察香港人权有否受到侵扰。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多年促请港府成立人权委员会,但港府坚持拒绝,指现有机制有效。

监警会自2009年成为法定机构,覆检警察投诉科的调查报告,亦可主动就改善警方执法作出建议,若市民不满警方的投诉调查结果,亦可向监警会投诉。但监警会主要倚赖警方的调查作出判断,被指限制太大,但始终是警队以外的上诉机制。

from RFI http://www.chinese.rfi.fr/%E4%B8%AD%E5%9B%BD/20140530-%E5%89%8D%E6%94%BF%E5%8D%8F%E7%A9%BA%E9%99%8D%E6%8E%8C%E7%9B%91%E5%AF%9F%E8%AD%A6%E6%96%B9%E6%9C%BA%E5%88%B6

印度兩名少女遭輪姦並吊死引起公憤

在兩名少女被輪姦後吊死在樹上的印度北方邦,公眾對當地警察的無所作為表示極大的憤怒。

受害者之一的父親說,他向警方求助要求尋找失蹤的女兒時,遭到警察的嘲諷。

他說,當警察發現他來自較低的種姓後,拒絕幫助他尋找失蹤的女孩。

至少有三名男性,包括一名警察在內,已經因為與輪姦並殺害這兩名少女案有關而被捕。
因種姓低被拒求救

這兩名被害少女是表姐妹,出身低種姓,親屬們現在投訴說,在她們失蹤後,警方拒絕幫助家人尋找她們。

受害女孩之一的父親在接受BBC的採訪時說,他去警察局求助時,警察首先問他是什麼種姓,在知道他的低種姓後,就開始侮辱他。

在印度,種姓造成的分歧非常深,上等種姓的人經常用暴力欺侮低等種姓的人。

雖然兩名受害少女和犯罪嫌疑人都屬於同一個被稱為的「其他落後階級」,但受害者的種姓在這個階級中更低一些。

這兩名出身貧窮的少女家裏沒有廁所,她們遇害時正在出外解手。

印度北方邦的窮人家中沒有廁所的情況此前已經引起活動人士的關注,因為許多女性在出外如廁時經常受到襲擊,尤其在夜裏。
繼續追捕嫌犯

警方說,兩名男子因為輪姦和謀殺這兩名少女而被捕,另一名被捕的警察是因為與兩名嫌犯合謀並瀆職。

警方還透露,正在追捕另一名警察和第三名犯罪嫌疑人。

北方邦警察署的一名高級警官說,將對警方種族歧視的投訴進行全面調查。

兩名少女被害地區的居民說,種姓在該社區的事務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力。

被害者家的一名鄰居還說,這次如果不是媒體出面,警方肯定還是不會做任何事。

(編譯:嵇偉 責編:尚清)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4/05/140530_india_rape_caste.shtml

《金融时报》资本主义不能只重财务回报

EL Rothschild首席执行官 林恩•福雷斯特•德•罗斯柴尔德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资本领域的行话借用如此多的人际关系术语绝不是巧合,比如股权、信用、信托、股份、债券和公允价值。资本主义是以上人类基本愿望的延伸,并曾引导世界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
然而,人们对市场机制的信任很少比现在更低。这并非没有原因。在多数情况下,市场鼓励人们对短期财务回报的近乎疯狂的关注,容忍机会不均等现象,而且显然漠视公共利益。如果上述倾向得不到遏制,就不能指望公众会表现出对资本主义的信心。
民调显示,公众对制度的信心与普遍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相关性。官方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美国中产家庭收入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增长了14%。而同一 时期的民调显示,相信美国正走在正确方向上的人所占比例从28%提高至51%。然而在2000年到2012年期间,这一群体的平均收入下跌了逾8%。毫无 意外地,相信子女境遇将好过自己的人所占比例从2000年的71%减少至2013年的15%。
由于对市场的幻想破灭,越来越多的选民要求政界约束金融业和企业。在Populus和英国《金融时报》开展的一次民意测验中,61%的英国人表示他 们将会把选票投给任何一个对大企业更为严厉的政党。纽约市长之所以会当选,也是由于他提出了将严厉对待企业和富人的施政计划。尽管解决社会问题并不是企业 的事,但当企业本身被视为问题,企业就危险了。要逆转这种观念并终结其在政治上导致的反弹,企业必须主动解决未能服务公共利益的问题。
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它不但要求有很高的领导力,还要求企业、慈善机构、个人和政府之间通力合作。它意味着投资不能仅仅以短期回报为评判的依 据,还要考虑人力资本的开发、创新潜力的管理、与真正的价值创造相匹配的薪酬、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条以及企业对社会总体贡献的可测量证据。
目前,企业正在做出改变。自五年前取消季度盈利报告以来,消费品集团联合利华(Unilever)公开阐述了长期战略,并采纳了多项计划,以便在集 团扩张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工业集团塔塔(Tata)始终把对印度社会的责任置于优先,在印度投资了学校、医院和研究机构。在美国,好市多 (Costco)和货柜商店(Container Store)这类企业支付给员工的薪水远远高于法定最低工资。
以上举措也能产生财务上的回报。更高的薪水降低了人员流动率,稳定持续的供应链在长期很可能降低成本,具有社区意识的企业更能吸引急需的高技能员工和忠实客户。不过,这些举措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它们会加强人们的共识:资本主义是可以信赖的进步引擎和乐观之源。
不过,指望首席执行官们背负令资本主义更具包容性的所有责任,也不够公平。如果要求企业从长远着眼及提高道德标准的投资者和客户达不到一定数量,企业的行为将不会改变。
这样的要求正在出现。规模近8000亿美元的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已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负责就两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对投资战略的反思,一是关于提升回报 率和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原则。如果采取更广泛的举措,重组资金管理机制,调整管理层激励政策,那将会产生十分巨大的变化。然而,没有哪位首席执行官、资产 管理人或机构投资者能单独改变整个体制。因此,至关重要的一点是,重要的企业机构一起向人们展示,它们在以一种能扩大资本主义好处惠及范围的方式开展管理 和投资。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71628

英媒:《經濟學人》特派員憶「六四」

《經濟學人》周五刊出該雜誌北京特派員麥傑斯(James Miles)的文章,將25年前所目擊的天安門學運對比如今的中國。

文章中,作者說,25年前他和許多人一樣,懷疑中共內部的分裂之後是否能癒合,不過「就算經過了25年的相對穩定,對中國政治政治的凝聚性,還是謹慎一點好些」。

作者引述六四事件之後、中國已故領導人鄧小平1992年南巡時的講話--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說鄧小平的這句話,到現在依然正確。

他說,六四事件所給予的一個教訓就是中國的政治是能夠讓人感到驚訝的,文章中說,當年有謠言說,中共高層發生權力鬥爭。

而現在也有類似的謠言,作者形容現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是鄧小平以來「權力最強」的領導人,而且在鞏固權力上,動作也很快。

他說,不過也有跡象顯示習近平在2012年接掌權力前後,中共高層之間是「陷入爭奪」的。他說,在掌權的8個月之前,首先是整肅了薄熙來。
周永康

文章說,習近平現在試圖要除去薄熙來的「權力守護者」、也就是曾任中國安全部門首腦的周永康,並說,當局已經秘密調查周永康幾個月的時間。

作者稱周永康是中共於1949年建政以來,因為腐敗受到調查的官員中級別最高的一個。不過,這也受到了退休高官們的抗拒,擔心習近平「搖船反而弄翻了船」。

作者還認為,中國現在面臨一大問題的是社會不安,以搭配圖表的方式,他解釋中國的經濟增長越大、社會事件也就增多,但是就算經濟下滑,中國也有足夠的儲備投入國家經濟,至少維持個幾年。

外在因素方面,作者說習近平似乎已經不再遵循鄧小平的「六四政策」,也就是「韜光養晦」,所舉出的例子是最近引發越南大規模反華示威的派遣鑽油平台進入南海探勘。
愛國、反腐

作者說,「六四事件」之後中國當局發起全國的「愛國教育」,而現在習近平對日本「一個他們被教育要痛恨的國家」態度強硬,則是獲得了中國年輕人的激賞。

在文章的後幾段,作者強調了習近平打擊腐敗所面對的困難。他表示,習近平必須盡全力,才能遏制中共高層的貪污腐敗。

他指出,習近平打擊腐敗是多年來,中國打擊貪污腐敗最強硬的一次,也會為習近平製造敵人。

習近平呼籲各地方政府在2020年之前,採取果斷的行動來推動經濟的改革。但是這就「必須例如採取房產稅等會讓習近平不為人所喜的措施」。

作者說,薄熙來被捕之後,中國的社群網站流傳周永康發動政變的謠言,雖然此一報道被證明是「想像」,但是也顯示「至少有些中國人已經凖備想像極端的可能情況」。

作者在文末說,他離開中國,但是「相信中國共產黨在習近平未來8年領導下,很有可能維持權力」,「但是政治、經濟以及國際的風險越來越大」,「在1989年之後對付一系列的危機,證明該黨(中共)是人們意料之外地高明,但是如果該黨想要在繼續掌權25年的話,那就得要更加地靈活」。

(撰稿:威克 責編:尚清)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press_review/2014/05/140530_press_economist_beijing.shtml

1989年成都鎮壓:一個被遺忘的天安門

來源: 博談網 
作者周潔, Louisa Lim
2014-04-19 


世界媒體捕捉到了1989年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那場抗議和鎮壓。但在中國各地也發生了類似的抗議。北京的學生絕食後,在四川成都,學生們開始在天府廣場絕食數日。因為尚與中國有著聯繫,拍攝這張照片及以下幾張圖片的攝影者要求不要透露其身份。

(博談網記者周潔編譯報導)據《美國公共廣播電臺》(NPR 415日報導,二十五年前——1989415日,中國學生悼念一名改革派領導人的去世。但是,開始的哀悼演變成要求民主的大規模抗議活動。示威者留 在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日復一日,直到他們的抗議活動在64日遭到中國軍隊的殘酷鎮壓。到今天,沒有人知道有多少人死亡。

媒體捕捉到了在北京這場大屠殺裡的一些故事。但NPR長期在中國的記者Louisa Lim說,中國政府這25年來在竭盡所能要抹去人們對這場抗議的記憶。在Lim即將出版的新書《失憶的人民共和國》中,講述了1989年如何改變了中國, 及中國在其官方版本中如何改寫在1989年發生的事。她的故事,包括調查了在西南城市成都一個被人們遺忘的鎮壓。迄今為止,成都的鎮壓從未被報導過。

在成都,Lim見到了現在70多歲的唐德英(音)。這名身材矮小的老婦人笨拙地穿著她粉紅色的塑膠平底拖鞋走進了房間。

198964日當戒嚴部隊在北京對平民開火時,這場暴力立即被廣播到全世界家庭的客廳裡。然而,用了25年,在成都發生的致命事件的細節才浮出水面。正是該事件奪去了唐德英17歲兒子的生命。

25年來,唐德英活著只為一個目標:要將造成她兒子周國聰(音)死亡的人繩之以法並尋求賠償。她的兒子在1989年的成都鎮壓後失蹤了,後來在警方的拘押中被毆打致死,警方後來給了她一張照片,顯示了他被打得變形的屍體。

她堅定地告訴Lim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就是這句簡單的話語讓Lim橫跨三大洲找尋證據線索,包括目擊者的描述、老照片、痛苦的日記、美國的外交電報和中國政府官方版本對事件的記錄。這些不同的線索交織在一起,展示了成都這出幾乎被遺忘的悲劇。

198964日在成都的天府廣場,警方最初用催淚彈和眩暈手榴彈來對付示威者,試圖驅散擁擠的人群。

在成都的抗議活動幾乎是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對應。1989415日,學生們悼念因突發心臟病去世的改革派領導人胡耀邦。隨著5月中旬開始絕食,很快演變成了大規模抗議活動。

學生們佔領了成都的天府廣場,在100英尺高的毛澤東雕像下露營,並自豪地宣稱這是一個小天安門64日上午,警方最初將抗議者清出天府廣場的行動還相對平靜。

但當聽到在北京軍隊朝手無寸鐵的平民開火的消息後,成都市民又一次走上街頭。這一次,他們知道危險;他們攜帶橫幅聲討六四屠殺及帶有哀悼標語的花圈,上面寫著我們不懼怕死亡

不久,警方就動用了催淚瓦斯。天府廣場上爆發了激戰。抗議者們向員警投擲鋪路的石塊;警方用警棍毆打示威者。

衝突中的傷者在等候治療。


198964日,當局派出武警對天府廣場清場,警方和憤怒的人群發生了激戰。


在附近的一間醫療診所裡,地板上躺著一排排員警暴力下流血的受害者。住在成都的美國人Kim Nygaard回憶說,他們懇求她告訴全世界!告訴全世界!

長凳上坐著一排患者,他們的頭骨破裂,裹著繃帶,襯衫的衣領附近沾滿了血跡。內臟的證據顯示,警方的戰略是針對示威者的頭部。

但暴力是雙向的:在成都一所大學任教的美國人Dennis Rea看到人群猛烈攻擊他們認為是一名員警的男子。人群拉著他的四肢,然後把他扔到地上,開始踩輾他的身體和面部。

據當地政府的官方陳述,當天有8人被打死,其中包括兩名學生,並稱這場戰鬥令1800人受傷,其中1100人是員警,大多是輕傷。

但美國的外交官員當時告訴《紐約時報》,他們相信當天有多達100名重傷者被抬出天府廣場。

抗議活動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晚上,在65日晚進入66日時,一群人闖進了成都的錦江賓館。在那裡,在國外客人們的注視下,發生了成都鎮壓最殘酷的場景。

安全部隊抵達後,在賓館的庭院內抓捕了數十名示威者。一名要求匿名的西方遊客在電子郵件裡描述說,她從5樓的陽臺看下去,看到大約25人跪在庭院 裡。他們的頭被推到面部朝地,雙手被捆在背後。那些看守圍著他們轉了一個多小時。終於,接到命令了。這時,那些穿著白襯衣黑褲子的男子們走過去,用鐵棒 砸那些在地上的腦袋。這一殘酷的場景令她跑進衛生間裡嘔吐起來。幾天後,她逃離了中國,並告訴一家《斯堪的納維亞》的報紙說他們殺了他們,一個接一 個,此時其餘的人仍在求饒

十幾名最初在美國總領事館住處避難的西方人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當宣佈事態已得到控制,一些人返回賓館時,一些人看到了一些發生的事。

那天清早,Nygaard回到賓館,看到院子裡堆著象一個個沙袋一樣的東西。當她還在揣測這是用來做什麼的時候,突然發現沙袋動了一下,寒意爬上她的脊樑,她驚恐地意識到那些沙袋其實是面部朝地橫在地上的人,他們的雙手被捆在背後。

她對Lim說,我記得很清楚,因為我在想,噢,我的天啊,他們那麼做時在折斷他們的胳膊。

最終,開來了兩輛卡車。對那一刻Nygaard記得清清楚楚:他們把這些身體堆上卡車。我們就覺得,這樣子沒人能活下來。被壓在最底下的人可能會被窒息而死。他們抓起他們就象提沙包一樣,象扔垃圾一樣扔上卡車的後面。

五個單獨的證人描述了同樣的場景,美國的外交電報中也提到這個。目擊者們估計,他們看到30100具屍體被扔上了卡車。

當地政府並不避諱拘捕事件。《成都暴亂始末》這本中文書記述了該事件的官方版本。書中稱,在錦江賓館有“70名暴徒被抓。

對於那些被拘捕者,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如果有的話——有多少人死亡,這無從得知。

成都的抗議立即被當局貼上政治風波的標籤,與北京的相提並論,並污蔑抗議者是暴徒。立即改寫歷史是要地毯式地讓國民對1989年事件失憶的第一步。

25年來,唐德英因為拒絕遺忘而一直遭到懲罰。66日那天,她的兒子騎自行車回家時被拘捕,從此消失在警方的拘押中。另一名被關押的人告訴她說, 她兒子是被打死的。為了要求當局解釋兒子的死因,她曾5次到北京上訪。每一次她都被截住,送回成都。她遭到警方的拘捕、毆打、監視,並兩次被關進鐵籠子 裡。

但她的倔強終於為她在2000年獲得了一張她兒子屍體的照片,這證實了那痛苦的資訊——他是怎麼死的。血凝結在他的鼻孔周圍和嘴巴的一側。鼻子上有一大塊瘀傷,面部看上去腫脹變形。他的一隻眼睛微微睜開。當她看到這張照片時就暈了過去。在死亡中,她兒子仍在看著她。

2006年,她接受了近9000美元的困難補助,成為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因為與1989事件相關政府給出的補助。當局希望她停止活動,但是她沒有。她說,那些責任人仍須認罪。

198964日,一名受重傷的男子被抬進成都一家醫院。目擊者形容了員警的暴行。人們僅僅因為出現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就被毒打昏迷。


25年前在成都發生的事,其重要性足以讓當地政府繼續投入金錢和人力來鉗制唐德英。她的遭遇展示了中國政府對於自己最近的歷史是多麼的懼怕。

25年前,政府用槍支和警棍鎮壓自己的人民。現在,它在部署更複雜的工具來控制人民,通過媒體審查制度及篡改自己的歷史來打造愛國主義和民族認同感。

雖然無可否認中國的國民變得越來越富有,比天安門事件後要更自由,但唐德英的經驗表明這種自由是有限的。僅僅是要留住記憶都被視為威脅到社會穩定。

在成都發生了什麼很重要,因為它顯示了中國政府的成功:不僅僅是控制人民,而且控制著他們的記憶。在當今的中國,記憶已成為了一種政治工具。

原文連結:After 25 Years Of Amnesia, Remembering A Forgotten Tiananmen

from 索 http://maaa-c.blogspot.com/2014/05/1989_30.html

朝鲜同意调查被绑架日本公民命运

韩国首尔——朝鲜与日本周四表示,朝鲜已同意对冷战期间被朝鲜特工绑架的日本公民的命运展开新调查。此事表明,这一使日朝两国出现分歧的敏感问题可能会取得外交突破。
相关对话在斯德哥尔摩举行,朝鲜谈判代表同意了日本的要求,答应对数十年前据信被孤立的斯大林式朝鲜政权绑架的一二十位日本人的命运展开调查,改变了朝鲜此前坚持此事已得到解决的立场。
日本政府首席发言人、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Yoshihide Suga)说,作为回报,日本将开始放松因绑架事件而对朝鲜实施的制裁。他说,这些制裁包括一项针对两国之间交通往来、资金流动及朝鲜船只前往日本港口的禁令。
菅义伟对记者说,“我们希望调查能产生实质性的结果,快速解决与日本人相关的问题,包括幸存被绑架者回国的问题。”
朝鲜于2002年承认曾绑架日本公民,并把其中五名幸存者送回了日本,自那以后,日本几乎切断了与朝鲜的所有联系。前述协议可能会使绑架问题得到解决。
关 于绑架事件的报道,以及朝鲜政府对其他几名被绑架者——朝鲜政府曾称这些人已经死亡——的命运含糊而往往令人疑惑的描述,都让日本公众感到愤怒。受害者大 多是在20世纪70和80年代被朝鲜特工绑架的,遭到绑架之时,有的人正在海滩上休息,有的人正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朝鲜突然坦白之前,这些人的命运一直 是一个谜。
日本一直向朝鲜施压,要求其更全面地说明这些被绑架者的遭遇,与此同时,一些未得证实的报道称,2002年之后,有人在朝鲜看见,一些被绑架者仍然活着。朝鲜是全世界最封闭、最神秘的国家之一。之前,朝鲜外交官一直拒绝日方的要求,称已经公布了自己掌握的所有相关信息。
朝鲜愿意改变前述立场,可能意味着独裁者金正恩(Kim Jong-un)又产生了向外界稍微开放自己那个贫穷国家的愿望,其目的要么是提振凋敝的经济,要么是减少对主要贸易伙伴中国的依赖。
对日本而言,前述的潜在突破是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在外交上少有的成功。在保守派安倍晋三的领导下,日本与中韩两个邻国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
“彻底解决绑架问题是安倍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安倍晋三在宣布这一协议时说。“等到所有被绑架者的家人都能再次将孩子拥入怀中,我们的使命才算完成了。”
菅义伟称,作为周四协议的一部分,朝鲜已同意成立一个委员会,就被绑架者的遭遇展开内部调查。该委员会还将调查其他在朝日本人的命运,包括那些在上世纪50年代陪同朝鲜配偶前往该国的人。此外,该委员会将搜寻在混乱的二战末期死于朝鲜的日本人的遗骸。
菅义伟还表示,朝鲜已经同意,会将找到的所有幸存被绑架者送回日本。由于时隔多年,朝鲜又曾宣称所有被绑架者都已离世,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人健在,尽管如此,前述声明还是表明,日本家庭依然有望与失踪的亲人团圆。
翻译:陈柳、陈亦亭


from 纽约时报中文网 http://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140530/c30japan/

Thursday 29 May 2014

莫斯科正在失去灵魂

莫斯科——在移民美国后重返故城,让我觉得自己有点像是幽灵。我于5月中旬的一个周末落地,由于5月的前大半月都在放假,当时一些莫斯科居民还没有 告别连串的假期返回城里,还有一些居民则离开城市到乡间别墅开始欢度夏季。莫斯科热得反常,人也少得反常,感觉就像一座鬼城——而我就是鬼。
如 果某人从来世过来拜访你,你会和他讨论死亡。对我而言,所有人都在讨论移民——反正我的朋友是说大家都在讨论这个。我仅仅离开了五个月,这个国家就产生了 深刻的变化:这是一个处于战争中的国家,它意味着对不同政见的容忍度处于历史最低点;政治镇压行动加剧了;经济前景一片黯淡。
莫斯科已经出 现了某种新的简化对话方式:“你是几月?”人们彼此问道。他们说的是以色列大使馆让你登记面试,接收你的初始移民文件的那个月。据报道,面试时间最早已经 只能定到今年11月,不过,我的大部分朋友都定上了8月或9月的面试。就连获得预定的过程也是一场磨难:大使馆的电话线已经负担过重,以至于要把电话接通 到正确的部门都可能要花上好几个小时。根据最近泄露出的一张照片,大使馆里人满为患的情形,让人回想起1990年和1991年时,大批苏联犹太人移民以色 列的高峰期。
不是每个居民都有犹太血统,或者想要住在以色列,所以居民们正在讨论其他选择。拉脱维亚是一个愿为换取相对适中的房产投资而颁 发居留权的欧盟成员国。和美国一样,德国对有杰出成就的人才有吸收计划,不过德国的计划被普遍认为更易获得通过,而且对艺术家格外有利。距离是个常见的担 忧,尽管这种担忧是没来由的:逃到欧洲不知怎么就是显得比逃到美国要好一些,没那么悲惨,就好像从莫斯科飞到这两地的五个小时用时差距有多不得了似的。
举 三个例子:A、一名餐馆老板,他将在伦敦开一家餐厅,因此有资格获得长期签证,并最终获得居留许可。B、一位异见电视记者,此人正在面试乌克兰一个电视频 道的驻华盛顿记者职位——接招吧,莫斯科!C、一名成长于军人家庭的女性,她拥有新的乌克兰护照:这是因为她出生于苏联时期的乌克兰,童年在那里待过一段 时间。
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要不要遵守俄罗斯议会刚刚通过的一项规定:所有拥有两本护照或外国居住资格的人必须向当局汇报,否则就是刑事犯 罪。该规定背后的逻辑是,作为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俄罗斯需要找到潜在的间谍和叛徒。但一些官员已经提议禁止拥有其他国家护照的俄罗斯人离境,而且彻底禁 止拥有双重公民身份——这是一个让人们在留下和离开之间做出选择的简单办法。
在准移民大军中,持两种看法的人数基本持平。一些人不愿意冒刑 事犯罪的风险,他们打算向当局披露自己的情况;另外一些人则打算把第二本护照隐藏起来,将其作为一个秘密的保单。这个想法听起来可能很吸引人,一个房地产 业的朋友(他有两个护照)说,城市正在变空:房屋租金下降,销售市场供大于求。
唯一没跟我谈过移民问题的是一名活动分子,也是我的朋友。此 前两个月,她一直在协调每周的街头民意调查,调查人们对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V. Putin)对乌政策的看法。她告诉我,调查结果很稳定,支持普京的受访者一直保持在70%甚至更高。她还告诉我,一场即将到来的政治审讯似乎将扩大被告 的范围,她很可能是其中之一。她最近曾在莫斯科的一处关押设施被行政拘留10天,她似乎把这次经历当成了一种彩排。没那么糟糕,她说,不过,她在里面觉得 很无聊,出狱后与人交流一度出现障碍。她似乎接受了入狱几年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也非常大。
下一次我回来时,莫斯科可能真的会成为一座鬼城。如果还有下一次的话。
玛莎·格森(Masha Gessen)是一名作家。新作《言语破除禁锢》(Words Will Break Cement: The Passion of Pussy Riot)已于最近出版。
翻译:张薇、王湛


from 纽约时报中文网 http://cn.nytimes.com/opinion/20140530/c30gessen/

《华夏时报》多地开发商遭遇政府”限降令”

 随着市场形势急转直下,开发商试图降价跑量回笼资金,却遭遇政府的“限降令”而无法大幅降价。
杭州市政府不久前出台规定,自5月23日起,如果商品房实际成交价低于备案价超过15%,将通过技术手段限制网签。此规定甫一发布,一石激起千层浪,杭州政府不愿房价大跌的声音不绝于耳。
“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管控系统。”深圳规划国土委有关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深圳是最早明文规定对涨价和降价行为进行管制的,而大部分城市只是暗中执行而已。
而在东莞,日前出现了开发商降价超过15%,导致购房者无法网签的案例。
“现在市场信心不足,不降价很难换来成交量,如果地方政府不让我们大幅降价促销,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一家上市房企杭州营销负责人说。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开发商均认为,政府“限降”可能是想稳定市场信心,避免价格出现较大波动,但对一些急于回笼资金的开发商来说,耽误了出货时机,资金链有可能出现断裂的风险。
大幅降价阻力重重
日前有媒体报道,东莞南城刚需大盘世纪城·幸福公馆于4月底开盘时,其中一栋楼推出带精装修的特价房,整体均价约为9800元/平方米。而东莞市物价局网 站上,该栋备案的整体均价为12439元/平方米。也就是说,这部分房源价格下降幅度高达21%,明显超过了规定的15%。
部分购房者买到世纪城·幸福公馆推出的特价房后发现,由于这批房源低于开发商此前备案价2000多元/平方米,违反了政府“超过备案价15%降幅,需重新备案”的规定,无法进行网签。
“客户不用担心备不了案,开发商会想办法解决的。”记者5月27日致电世纪城·幸福公馆售楼处,一位销售人员如是说。
东莞物价局一位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介绍,该楼盘后来提交了备案价格调整申请,目前的销售价格仍以旧的备案价为依据,在房管局未录入新的备案价格前,如果成交价低于备案价15%,商品房网上销售系统会自动锁屏,签不了买卖合同。
实际上,早在2011年,东莞住建局、房管部门就联合发布文件规定,新建商品住房项目,销售价格一经备案,将自动设置15%的下调限幅。
“这几年一直都是这样管制的,东莞的开发商都知道,我们对涨价重新备案的审核时间是2个月,降价走完流程需要20天左右,从审批时间上也能看出,降价比涨价相对要容易。”上述东莞物价局工作人员说。
此外,深圳、上海及南京等地都有类似的规定。
2011年第四季度,龙湖、绿地、中海地产等大型房企在上海进行降价促销,多个项目房价下调幅度超过20%,其中一些项目的售楼处被前期业主打砸。针对楼 市乱象,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于当年11月出台措施,规定房地产项目销售价格浮动幅度超过20%,开发企业需要重新备案审批。
浦东新区建交委房屋管理处副处长陈建军曾公开表示,2011年10月向上海市房管局上报,申请暂停中海在浦东一项目的网上预售备案登记。
“目前深圳的备案系统自动设置了价格浮动的上下限。自2010年9月起,深圳对销售价格超出备案价格的楼盘均不予网签,而降价则设置了15%的上限。”深圳市规划国土委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违背“减少行政干预”思路
这种限制新房降价幅度、延长销售时间的行为,引发了广泛争议。
上海易居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认为,杭州实际是想控制房企降价的幅度,但政府直接干预企业降价行为,等于直接插手了企业的经营权,,开发商想加大力度促销跑货也不行,政府行为并不妥当。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则质疑,本届政府的改革思路是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地方政府限制房企降价的行为明显有违这一思路。
“当初出台这个规定时,主要是为了控制房价上涨,抑制开发商随意乱涨价的行为,如果不管制,这几年房价都涨到天上去了,现在处于楼市下行期,购房者应理解 政府行为是有意维护市场的稳定,房价过度下滑对经济没好处。”上述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内部人士认为,商品房是特殊的商品,需要政府管理指导定价。
深圳房地产资深人士尹香武则认为,只有涨价动力太强时才需要限价。而“限降”会让购房者认为,房企大幅降价已挑战地方政府容忍的底线。
不论是“限涨”还是“限降”,行政管制都让开发商们倍感无奈。“有些不知所措,想多降点价尽快出货回笼资金都不行,现在很焦虑。”杭州本地一小型房企市场经理向记者表示,杭州楼市已出现信心危机,购房者看空情绪浓厚,如果降价不到位,很多楼盘根本卖不出去。
“既然政府说不是要限制开发商降价,而是重新备案后可以继续降价,那要求重新备案的意义何在呢?”深圳一位开发商认为,这样做只会增加手续,给开发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业内人士指出,重新备案的不确定性在于,房管局可以给开发商按价格下调之后的价格做备案,但同样也可以不予审批。
杭州双赢置业总经理章惠芳对记者表示,在杭州买卖双方都信心不足的市场环境下,多数开发商意识到应该以价换量。房管部门的管制,会让一些去化情况不理想的开发商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在章惠芳看来,尽管有规避的办法,比如价格分期备案,每期的价格调低,降价空间累积可以增大,但开发商理应有自主调整价格的选择权。
“地方政府应该从市场实际情况出发,让开发商进行自救。”杭州透明售房网研究院院长丁建刚对记者表示。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7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