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31 December 2011

金融时报 | 2012年:全球领袖的缺位

000027191 piclink 0 0 金融时报 | 2012年:全球领袖的缺位

接下来的一年很可能是关键的一年,正当这个世界迫切需要更多的领导之际,全球领导人却在酣睡。

他们不会真的睡着,而是会积极忙于国内事务(特别是执政面临的生存挑战),同时忽视许多需要他们迫切关注的全球挑战。

明年,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只会关注一件事:赢得连任。与他的前任一样,他不会因外部挑战让自己从大选中分神——当然,除非欧元潜在的崩盘可能会对此构成阻碍。这是他最终在2011年12月派遣蒂姆•盖特纳(Tim Geithner)向欧洲人伸出援手的主要原因。

奥巴马不会尝试重启多哈(Doha)回合贸易谈判。在美国政治中,自由贸易已成为一个碰不得的话题。他也不会敦促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更多行动。美国人不会在这方面极力呼吁采取行动。2007年,当戈尔(Al Gore)获得诺贝尔和平奖(Nobel Peace Prize)时,63%的美国人表示全球变暖构成了“有点严重”或“非常严重”的威胁。2010年,只有53%的美国人这样认为。更危险的是,当美国人对经济感到更为沮丧时,中国将自然而然地成为头号替罪羊。近30年来,中国一直专注于在经济上具备竞争力,而对于奥巴马而言,告诉国人这一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无异于政治自杀。相比之下,美国则把自己仍具备竞争力视为天赋神权。

遗憾的是,中国领导人也不打算接过全球指挥棒。他们也将专注于本国的领导层换班。目前人们差不多知道,习近平和李克强将接替胡锦涛和温家宝的位置。这部分相对简单。而困难的是决定谁将成为第三号、第四号、第五号人物等等。中国领导人最关注的,将是确保交接工作一切顺利。把全球挑战作为优先要务,将会牵扯到太多问题。

另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全球领袖——欧盟(EU)至少还需要一两年时间,才能厘清欧元区的乱局。希腊、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巨额债务必须展期。有关各方将就欧元区新治理安排进行具体的谈判。似乎从一次危机峰会赶赴另一次危机峰会的欧盟领导人,将不会有余力关注全球挑战。

因此,所有全球最具实力的领导人都有着充足的理由按下“暂停”键,推迟应对全球挑战。但问题在于,历史已经在“快进”状态下展开。科技带来的快速变革以及数十亿人渴望加入现代化大军的愿望,意味着我们必须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进行调整,以应对居住在这个复杂且互相依存的小小世界上的所有挑战。因此,明年对于全球领导力的需求将会扩大。但不会有什么全球领袖出现。不需要什么天才,我们就可以预言:这是治愈继续存在的动荡和不确定性的良方。

注:本文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院长,著有《新亚洲半球》(The New Asian Hemisphere)一书。

译者/梁艳裳

14df7b52EKCgBk8MZdE.gif 金融时报 | 2012年:全球领袖的缺位

222cf462piclink 0 0.jpg 150x150 金融时报 | 2012年:全球领袖的缺位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50 cent party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请在谷加上 跟随我们
如何 订阅《中国数字时代》
获得免费代理请点击 这里
赛风新产品-Psiphon 3 客户端软件下载地址
欢迎网友参与“中国数字时代敏感词开源研究项目”,请跟随该项目的谷加互动帐号,目前的新浪微博搜索敏感词列表在此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1/12/%e9%87%91%e8%9e%8d%e6%97%b6%e6%8a%a5-2012%e5%b9%b4%ef%bc%9a%e5%85%a8%e7%90%83%e9%a2%86%e8%a2%96%e7%9a%84%e7%bc%ba%e4%bd%8d/?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chinadigitaltimes%2FIyPt+%28%E4%B8%AD%E5%9B%BD%E6%95%B0%E5%AD%97%E6%97%B6%E4%BB%A3%29

金融时报 | 中国税改的最大阻力

中国税改牵涉到各方面利益的剧烈博弈,空喊口号无用,必须在税收法制、财政公开、减少公务员人数方面有实际行动。税改如果不能突破最大的既得利益阶层——各级权力部门的阻力,就难有寸进之功。

在严峻的实体经济转型形势的倒逼之下,财政部与国税总局紧锣密鼓地推出税收结构改革。

12月25日,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阐释了明年完善结构性减税的路线图,同时表示要把改善民生摆在财政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此轮税改的目标非常清楚,一是保实业,二是强民生,三是保进口。这些目标就短期而言非常正确,很可惜未曾触及具体举措,根据以往的经验,人们有理由担心,这些改革举措将会遭遇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的强大阻力。

此轮税改必须在税收法制建设、公共财政等方面有根本性变革,才能改变税收改革越调越高、调而无效的覆辙。

了解中国实际情况的人清楚,近十年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主要缘于两大原因:政府从公共服务型政府向投资型政府转型;公务员队伍越来越庞大。

当政府的主要功能从公共服务转向投资,政府部门也就成为一个承担无限责任的经济实体,依附于该经济实体的所有官员,身份也就转变成为投行家或者企业主,筹资性现金流总是越多越好,债务利率总是越低越好,“政府公司”因此借助税费、规费、低息债等各种手段增加收入。甚至不顾当地实体经济与消费的增长,推出类似黑社会的外地车小时进城费等匪夷所思的手段。

很遗憾,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有力的手段阻止市场权力部门的无度扩张,这导致一些税收优惠形同虚设,更导致税收优惠离开法治范畴,成为官员寻租手段。

如谢旭人在会议上提出,明年将继续落实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等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各项政策。实施对小微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的小微企业,其所得将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明年还要落实好其他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取消不合理、不合法的涉企收费项目,全面清理规范公路收费,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

事实是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或者徒有其表。

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9条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的财税金融政策措施,核心内容是减轻税收负担和加大信贷支持,但有名无实,有待落实。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一些小微企业实行的额定税制被取消,反而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负担,而另一些早就将小微企业起征点提高到5000,所谓提高起征点不过是对事实的延迟确认。

中国建立基本社保体系,成本将近一半由企业主承担,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表示,现在办一个企业,社保费率占工资的50%,再加上所得税等肯定会倒闭,90%的企业不偷税漏税可能会倒闭。另据周天勇测算,2009年企业税外收费2.19万多亿,占到当年整个6万亿税收的1/3,估计这几年数据更高。加之土地财政收入下降,地方政府征收过头税等现象屡禁不止。此时,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权力部门投资人的身份认定,恢复公共服务提供者,而让市场主体进行投资交易,否则地方政府、权力部门的经济人理性受不到人大、社会舆论监督,必然无度膨胀。

14df7b52EKCgBk8MZdE.gif 金融时报 | 中国税改的最大阻力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50 cent party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请在谷加上 跟随我们
如何 订阅《中国数字时代》
获得免费代理请点击 这里
赛风新产品-Psiphon 3 客户端软件下载地址
欢迎网友参与“中国数字时代敏感词开源研究项目”,请跟随该项目的谷加互动帐号,目前的新浪微博搜索敏感词列表在此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1/12/%e9%87%91%e8%9e%8d%e6%97%b6%e6%8a%a5-%e4%b8%ad%e5%9b%bd%e7%a8%8e%e6%94%b9%e7%9a%84%e6%9c%80%e5%a4%a7%e9%98%bb%e5%8a%9b/?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chinadigitaltimes%2FIyPt+%28%E4%B8%AD%E5%9B%BD%E6%95%B0%E5%AD%97%E6%97%B6%E4%BB%A3%29

金融时报 | 跌停中人民币升值的逻辑

2011年9月中旬以来,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CNH)一改之前单向升值趋势,开始出现了一轮贬值走势。相比之下,在岸市场人民币汇率(CNY)调整相对滞后。从11月30日开始,在岸市场人民币汇率相对中间价出现了第一个跌停。之后,连续12个跌停。但是,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却延续着小幅升值的趋势。

人民币近期的走软,既有国际的因素,也有国内的因素。在国际因素中,当前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久拖不决,令美元指数必然走强;在国内因素中,受危机冲击,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收窄,加之应对通货膨胀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季度数据)持续走低;与此同时,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调控等问题,进而对中国政府偿债能力和中国银行体系不良贷款乃至人口红利丧失的等等担忧,引发了对中国未来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甚至唱衰。

这些已有许多的讨论,下面仅从外汇市场参与者的交易策略角度,作一些归纳和补充。

人民币外汇市场包含在岸和离岸两个市场,分别作用,形成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汇率的变化是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基于外汇市场的交易机制,参与者的交易策略和交易行为最终表现为外汇市场的供求,进而影响汇率的变化。另一方面,汇率及其预期的变化,也会影响交易策略。

在讨论参与者交易策略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之前,需要简要说明相关政策的演变,这也是外汇市场广义交易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结汇制度来看,中国1994年起对进出口企业的外汇收支开始实施强制结售汇,之后采取限额结售汇,2007年开始实行意愿结售汇,所以国际收支与外汇收支存在非线性的关系。

其次,从跨境贸易来看,中国2009年开始进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2010年扩大试点范围,2011年全国范围铺开。据统计,截止2011年11月,中国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超过2万亿元。但相比中国的进出口总量,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小。换言之,中国贸易收支的主体仍然以美元等外汇计价并结算。

最后,从中国国际收支而言,相比资本与金融账户,经常账户居主导的地位。数据显示,2001年1月以来,中国经常账户下企业持续地将美元卖给银行,而资本与金融账户下绝大部分月份同样表现为企业的美元净卖出。

因此,围绕经常账户,笔者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之后尤其是今年的人民币汇率的短期波动略作讨论。

从贸易对手方的交易策略而言,主要表现为结算货币调整。2009年实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之后,在单向升值预期背景下,加之中国企业缺乏话语权,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企业的进口多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则仍以美元结算为主(曾达80%),美元收付的不对等意味着美元超速流入中国,汇率风险留在了国内。

2011年年中以来,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从人民币单向升值预期转为贬值预期,而中国企业定价权缺失的局面仍无改观,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企业进口以美元结算以及出口以人民币结算的比重都可能增加。在经常账户顺差收窄的背景下,人民币跨境贸易项下的出口美元收入减少,在意愿结售汇制度下美元结汇减少,外汇市场上美元供给减少。相反,进口美元售汇增加,即外汇市场上美元需求增加。从中国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每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与同期的进出口比率来看:截止2011年6月,该比率持续攀升,至6月达到19%左右;但之后该比率大幅回落。当然,这里的人民币结算同时包含了进出口。但是,如果之前出口多以美元结算,那么这个比率的大幅跳水背后,是否同时印证了进口人民币结算比率的下降呢?

从中国进出口企业的交易策略而言,首先需要考虑提前结汇(lead)与推迟售汇(lag)。除了上述结算货币的被动调整之外,在单向升值阶段,在意愿结售汇制度下,为了规避汇率风险,中国出口企业将美元收入提前结汇,进口企业对美元支出则推迟售汇,导致外汇市场上美元供给增加,美元需求下降,进而使得人民币升值加剧,即经济学中的预期自致(self-fulfilling);在出现贬值预期时,相反情况出现,加剧人民币贬值趋势。

中国进出口企业的交易策略还表现为跨境套利 。除了主动规避汇率风险的lead 和lag之外,进出口企业还依据在岸市场(CNY)与离岸市场(CNH)的汇差,进行直接套汇。

在单向升值阶段,CNH(离岸)的美元便宜,CNY(在岸)的美元贵,出口企业倾向于在CNY结汇,进口商倾向于在CNH售汇,导致大陆(在岸)的美元有贬值的压力,香港(离岸)的美元有升值的压力,两地的汇差有收窄的倾向;

在出现贬值预期后,CNH的美元贵,CNY的美元便宜,出口企业倾向于在CNH结汇,进口企业倾向于在CNY售汇,导致大陆(在岸)的美元有升值的压力,香港(离岸)的美元有贬值的压力,也会导致两地的汇差收窄。

从图1发现, 2011年8月中旬以来,CNY与CNH的汇差有两次收窄的过程。截止9月中旬,CNH从下向上与CNY交叉,汇差第一次收窄。之后,CNH与CNY的汇差加大。但是之后到12月中旬,CNH从上向下与CNY交叉,汇差第二次收窄。

此外,截止今年6月市场对香港人民币存款的增长普遍比较乐观(预期年底将达8千至1万亿元)。但香港金管局的数据显示:香港的人民币存款今年10月底下降0.6%,至6185亿元。这也是2009年10月以来,香港人民币存款首次下跌。这也间接印证了上述观察。

000027215 piclink 0 0 金融时报 | 跌停中人民币升值的逻辑

图1:人民币兑美元的CNH市场汇率与在岸汇率(spot)(2010-2011),数据来源:路透社

中国进出口企业的交易策略之三,表现为外汇贷款。进出口企业的外汇收支,除了反映在外汇市场的结售汇上,还可以从其外汇存贷款的数据加以观察。在单向升值阶段,加之美元与人民币的利差因素,进出口企业的外汇贷款需求增加,进而降低售汇需求。从中国银行业外汇存贷款的变化来看,2009年中国开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之后,外汇贷款快速飙升,与外汇存款的差距持续拉大;2011年9月出现贬值预期后,外汇贷款却没有立刻下降,这可能一方面取决于人民币贬值的幅度,另一方面还取决于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

如果从中国商业银行的交易策略考虑,则主要表现为外汇头寸调整。进出口企业的结售汇行为发生在外汇的零售市场上,即他们的交易对手是商业银行。因而,人民币汇率从升值转向贬值预期,银行的结售汇综合头寸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该头寸是由银行办理的对客户(进出口企业为主)的结售汇业务、自身结售汇业务和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所形成的外汇头寸。

在升值预期下,银行尽量不保留美元头寸(下限为0),出现贬值预期之后可能在限额内保留一些,即随着客户结售汇行为的变化,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也是净买入。据披露的数据显示, 10月商业银行的外汇占款增加了600多亿。

如果从中国人民银行的交易策略来看,则体现着角色的转换。人民币的在岸汇率(CNY)指的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每天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该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中国人民银行并不参与报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中间价(权重由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

在进出口企业的结售汇和商业银行的外汇头寸调整的过程中,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中国人民银行从单向升值阶段的美元净买入方转为美元净卖出方(反映在10月和11月央行外汇占款的下降)。

自2007年5月人民币汇率每天围绕中间价的波动幅度从千分之三放大到千分之五之后,在2011年11月底出现连续跌停之前,很少触及千分之五的下限。从图2的中间价与当日K线走势可以发现:跌停后第二天的中间价都会略微下探,因而在连续跌停的同时,人民币中间价却在升值。例如,2011年12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167,逼近汇改以来的最高点。

000027216 piclink 0 0 金融时报 | 跌停中人民币升值的逻辑

图2: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与当日K线走势(2011年10月份以来),数据来源:路透社

除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继续保持升值之外,人民币的有效汇率也在继续升值。根据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编制的数据,2010年以来复旦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延续了升值的走势(该指数由以2005年为基期,根据24个样本国贸易加权计算);从图3可知,近期的复旦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在2011年11月底出现贬值之后,12月中旬以来重拾升势。

000027220 piclink 0 0 金融时报 | 跌停中人民币升值的逻辑

图3:复旦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走势(2011.11.1-2011.12.23),数据来源: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http://ifsfd.fudan.edu.cn/rmbei/index.html)

综上所述,今年9月以来境内外的人民币汇率波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微观主体的交易策略的调整,也可以得到部分的解释。而今年8月以来大陆与香港的人民币汇差的两次收窄,从人民币单向升值预期到贬值预期,人民币汇率的双向调整,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和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市场化进程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从买入方到卖出方的角色转换,对中国外汇储备的管理也是有益的。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文责任编辑 徐瑾 jin.xu@ftchinese.com

14df7b52EKCgBk8MZdE.gif 金融时报 | 跌停中人民币升值的逻辑

7aff3996piclink 0 0.jpg 150x150 金融时报 | 跌停中人民币升值的逻辑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50 cent party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请在谷加上 跟随我们
如何 订阅《中国数字时代》
获得免费代理请点击 这里
赛风新产品-Psiphon 3 客户端软件下载地址
欢迎网友参与“中国数字时代敏感词开源研究项目”,请跟随该项目的谷加互动帐号,目前的新浪微博搜索敏感词列表在此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1/12/%e9%87%91%e8%9e%8d%e6%97%b6%e6%8a%a5-%e8%b7%8c%e5%81%9c%e4%b8%ad%e4%ba%ba%e6%b0%91%e5%b8%81%e5%8d%87%e5%80%bc%e7%9a%84%e9%80%bb%e8%be%91/?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chinadigitaltimes%2FIyPt+%28%E4%B8%AD%E5%9B%BD%E6%95%B0%E5%AD%97%E6%97%B6%E4%BB%A3%29

沦陷的互联网:安全投入不足1%

security 沦陷的互联网:安全投入不足1%

2011年的岁末,一场不断升级的密码泄露事件,让2011年的互联网“永不寂寞”。从12月21日到12月29日,短短几天,绝大部分知名网站全部沦陷,无一幸免。CSDN、多玩、178游戏、17173、天涯、当当、京东、卓越……这是黑客引起的、网站领导的网民更改密码“运动”,让全体网民又有了一次自嘲式的狂欢。

用户信息在互联网上快速传递,好事者更是更改了他人的用户密码,让一些人永远无法再取回自己的账号,有的老网民甚至被抹去了互联网的最初记忆。

  这一次,互联网企业的安全短板暴露无遗。互联网公司中有3人来专职负责网站安全的规模都是一种奢侈,5人以上算是豪华配制,10人的安全团队只有3家。

  一份来自知名券商的报告显示,目前,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安全支出仅占IT支出的1%,而目前,欧美国家的安全支出占到整个IT支出的8%~10%。

  面对大规模的用户信息泄露,企业责无旁贷。但“脆弱”的它们根本无法抵抗“黑客”来袭,甚至是无意识的“缴械投降”。

  问责,问责。在这样的风口浪尖,它们几乎都选择沉默,无一企业坦承自己的安全支出明细。内部,各大互联网公司开始了“自查、自究”风暴,希望能够在2012年来临时,获得那张通往安全的船票。

  集体沦陷

  本次黑客公布了约有1亿个用户账号及密码相关信息

  12月21日,金山毒霸产品经理韩正奇在一个网络安全相关的QQ群内下载了一份CSDN用户账号密码文件。同时,他把QQ群内要用迅雷专用工具下载的链接,转换成迅雷快传的下载链接,发到一个朋友圈内的QQ群。

  仅仅几分钟,韩正奇传的文件就在专业安全网站“乌云”(wooyun.org)上出现了截图。迅雷不及掩耳,一份包含了600万用户信息的CSDN用户库在互联网上迅速流传。

  无论是黑客之间出于“互相炫耀”的心理,还是传说某个商业组织的背后推动,许多原本被装在“安全盒子”里、处于隐秘地方的用户数据库一一被暴晒在阳光下。

  2011年12月23日,多玩、梦幻西游通过木马泄露。此后,7K7K、178游戏、人人、猫扑、世纪佳缘等等,全国各大知名网站几乎全部沦陷。

  2011年12月25日,天涯被爆其4000万用户数据泄露,这占到其总体6000万用户的60%。

  同月26日,当当、京东、凡客等一线电商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它们爆出用户信息泄露,这其中包括真实姓名、电话号码和收货地址。

  同月29日,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被爆出客户信息泄露。就连,通往全球的广东省出入境也有444万用户信息疑被泄露。

  “每个互联网公司的用户和密码都有泄露,只是规模大小。”采访中,一位在安全行业多年的工程师告诉记者,大网站、大公司在安全这件事上也不可信。

  在密码门事件期间,中国黑客教父goodwell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本次黑客公布了约有1亿个用户账号及密码相关信息,预计“地下黑客”已经掌握了更多的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

  在使用“密码泄露查询工具”后,不少网民在微博上坦露心声,自己不止一家网站的用户名与密码泄露。出于方便易记,许多网民将用户名与密码统一起来,或者互相关联。有的使用邮箱进行互相关联。

   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CSDN用户更是苦不堪言,她的CSDN账户信息被泄露,通过一连串关联,搜狐、Gmai、网易、雅虎等邮箱全部无法登录。这些邮 箱是她登录论坛、SNS、支付宝,以及各种购物网站的方式,“绑定”了她所有的互联网生活。由于各个邮箱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她无法通过密码取回的方式来 取回这些邮箱。于是,“一门攻破,全城皆失”。

  危险,并不止于此。智能手机闯入生活,手机开始逐步成为大众互联网生活的主要载体。 “手机上的信息泄露将会更严重,除了泄露用户名和密码,还可以泄露位置。”云计算安全厂商星云融创CEO马杰告诉记者。

  目前,PC上的操作系统比较集中(win90%、MAC接近10%、linux是0.1%)。由于操作系统的“独霸天下”,杀毒软件也会比较完善。但是,手机操作系统种类较多,各种APP应用纷繁杂陈。由于安全软件的不完善,许多黑客就盯上了这一有利时机。

   “目前,手机上的安全问题并没有全面爆发,但是一旦上网资费大幅下降,手机用户可以‘随时在线’,那么手机黑客产业链也会迅速成熟。”马杰告诉记者,现 在智能手机的CPU统一到ARM架构上,芯片有高通、联发科等厂商,操作系统是iOS、Andriod、Windows,它们都在快速融合,这给黑客节省 了“逐个攻破”的成本。

  “手机扣费、扣流量都是SP时代玩的花样,智能手机还会带来更多的‘黑客’玩法,如查询用户常去的区域、GPS跟踪、手机购物等等。”星云融创营销总监孙大伟告诉记者。

  “我们会生活在一个透明、没有隐私的世界里。”就像电影《楚门的世界》里那样,我们都生活在他人的“监视”之下,只要别人有这样的想法。

  企业问责

  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公司无论免费,还是付费,在法律上都有责任保护用户信息

  此次暴露出来的CSDN、天涯等网站的用户信息都采用“明文密码”的方式编写。黑客可以轻而易举地攻击网站,拿到用户数据,而“明文密码”根本用不着破解,用户名和密码可以直接读取出来。

  “明文方式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企业应该对用户负全责。。”知名IT律师赵占领认为,如果企业对密码进行加密,并设有防火墙,在黑客进行攻击时给予了“抵抗”。如果做到了这些,才算尽到了基本的责任。

  不仅如此,“这些企业没有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赵占领说,修改密码、取回账户的措施还是用户自己来做的。

  本报记者采访了10多位密码被泄露的用户,有的“改密码改到手软”;有的冻结了网银,以及一切有过网上交易的银行卡、信用卡;有的“处变不惊”,逢人便说:“改密码有何用,改了还会泄露”;有的更是掷出豪言,“哥我不改了,裸奔就裸奔吧”。

  据记者了解,泄露的网站主要通过站内信、公告、邮箱等方式来通知用户。但公告通知的范围有限,活跃用户会看到公告,但是不活跃的用户,甚至连自己的用户名与密码都忘记了。

  对于已经是“公开库”的CSDN与天涯来说,由于用户名与密码已经泄露,会使得许多邮箱无故被盗,往邮箱里发邮件,真正的收件人是黑客,或者好事者。

  CSDN总裁蒋涛坦承,泄露之后,补救工作不容易。信息泄露后,他立刻找到网易、QQ、263、新浪等邮件服务商进行邮箱通知,争取让真正的用户能够收到修改密码的通知。

  马杰告诉记者,机器无法识别登录的用户是被盗用户,还是黑客。虽然可以通过访问行为的对比,来判断这个用户是不是之前那个用户,以此来追踪可疑的行为,但操作起来费时费力、可行性不大。

  “在法律上,网站的密码是被黑客窃取,虽然企业不必担负刑事责任,但也需要担负民事责任,或者受到行政处罚。”赵占领指出,用户只需要证明自己的用户名与密码被盗,并且还是网站的过错,就能够进行民事诉讼,即便密码泄露没有造成经济损失。

  但有的用户觉得自己使用的是“免费”产品,从道德上,没有理由将这些网站对簿公堂。有的网站甚至在“注册协议”中更是借用“免费”的旗号,将一些基本的法律义务推脱干净。

  “免费也是一种‘服务合同’关系,QQ、MSN是‘授权使用’的关系,在法律上都存在合约。”赵占领指出,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公司无论免费,还是付费,在法律上都有责任保护用户信息。

  但现实是,绝大多数网民都自认倒霉,无意维权。“用户往往损失了几十元,但如果要维权,则需要花费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成本。”赵占领说,这其中还不包括时间成本。

  目前,欧美、日本对个人隐私的立法比较完备。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一旦网站泄漏了用户信息,网站将面临重额的经济处罚。

  2011年4月,索尼PS3有7700万用户信息遭窃,后来索尼正式道歉并对用户做出补偿。有预计称,索尼将赔偿245亿美元。

  2004年,日本雅虎约有460万用户的个人信息外漏,日本雅虎向每位用户“赔偿”6美元的购物券,这才息事宁人。

  “安全厂商应该加强对员工的管理。”马杰告诉记者,一般,安全公司与员工签订合约时都有个协议,保证在任职期间,不从事任何有违反公众安全的事情,不从事黑客的行为。

  安全支出不足1%

  “国内公司在安全上的投入的确比较少。”一位在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负责安全的技术总监坦承。

  从论坛、BBS到SNS、电商,各个网站对安全的IT支出都很少。在给本报的书面回复中,天涯相关负责人透露,天涯的安全支出是100万。京东、当当、多玩、CSDN等公司都对自己的安全支出讳莫如深。

  据一家券商TMT研究部门的调研数据,目前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信息安全支出,在整体IT支出中的比例不到1%,欧美的比例是8%~10%。而国内,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金融行业,其安全支出在整个IT支出中占到10%。

  互联网行业的安全投入“囊中羞涩”,甚至无法跟上业务的发展步伐。据一位行业人士透露,目前大型B2C购物网站每年的安全投入不过几百万,有的甚至只有几十万。但实际上,这些公司每年的安全运维投入需要达到千万元级别,小一点的网站也需要几百万。

  一位互联网安全工程师告诉记者:“大多数互联网网站通过外部的扫描工具就可以发现有明显的漏洞。”他戏谑道,百度这样的网站都被“黑”过,其他网站自然是惨不忍睹。

  来自360的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的分析显示,“国内83%以上的网站存在各种安全漏洞,大部分网站基础防护能力薄弱;国内中小型网站普遍没有专职的安全工程师维护,光靠服务器配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设备,无法有效防御黑客的入侵。”

  “目前,只有腾讯、阿里、百度有10位专职安全工程师,安全防护能力较强。其他的互联网上市公司也只有3位~5位专职工程师,有的甚至没有。”前文所述的互联网工程师告诉记者,在互联网企业有5位安全工程师,都算是豪华阵容,相当奢侈。

  具体来看,“目前,国内只有几家网站有中高级别的专业安全防护能力、只有浏览量在前100的网站有自己专业的初级安全、运维人员,前1000的网站有安全产品或服务的采购,大部分网站都没有专业的安全团队。”这位互联网安全工程师说道。

  “不少网站有着侥幸心理。”一位安全企业技术总监告诉记者,IT技术人才基本集中在IT圈,IT圈觉得自己不去攻击别的行业就不错了,根本没想过自己会被攻击。

  出于这样自信的“潜意识”,在规模快速扩张的直接驱动下,网站往往将IT支出放在系统扩容上,在电商类网站尤其如此。在IT支出的硬件、软件、服务/人员三项中,目前,绝大部分支出还集中于硬件,其他两项支出比较少,有的甚至比例更低。

   从另一方面来看,建立自己的安全运维团队,需要很大的投入,这也让互联网公司望而却步。马杰告诉记者,企业级的安全防护设备价格高,一台设备一般需要几 十万,甚至几百万。并且,这些网站需要闲置出90%的资源,才能保证峰值时能够访问正常。为此投入的金钱就像个“无底洞”。此外,维护的费用支出也相当 高,这其中主要人力成本,一般一位工程师年薪需要十几万元到二十万元不等,一个网站至少需要3位专业安全工程师。

  “互联网公司对自身的 安全内部结构认识有缺陷。”马杰认为,安全最基本的原则应该是假设网站被黑,黑客侵入进来,那么如何控制受损的范围。网站也应知道,哪一个区域不能放明 文,而应该放到与网站服务器之外,进行物理隔离。但实际上,不少网站做安全并没有从“这个假设”出发。

  “现在,很多网站的运维工程师也 做着一部分初级安全维护的事情,但远远不够。”马杰认为,安全与运维并不相同。安全是动态的,面对的不是正常的访问、攻击、资料的窃取等活动。而运维的目 的是保证服务器能够被正常访问。许多互联网公司将运维人员当作安全人员来使用,孰不知,安全需要专业团队。

  IT支出“薄如蝉翼”,使得网站的安全性大打折扣,这才让用户信息的大规模泄漏成为可能。

  “这一次互联网公司可以侥幸逃过,未来则不一定。”赵占领告诉记者,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起草个人信息保护条例,未来从法律、法规上来保护用户的权利。事发之后,政府还可以进行行政处罚。

  2011年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通告称,用户信息泄露事件严重侵害了互联网用户的合法权益,危害互联网安全。工信部对窃取和泄露用户信息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同时,要求各互联网站要开展全面的安全自查。

《经济观察报》

 沦陷的互联网:安全投入不足1%
RSSリーダーで読む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

security 沦陷的互联网:安全投入不足1%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grass mud horse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请在谷加上 跟随我们
如何 订阅《中国数字时代》
获得免费代理请点击 这里
赛风新产品-Psiphon 3 客户端软件下载地址
欢迎网友参与“中国数字时代敏感词开源研究项目”,请跟随该项目的谷加互动帐号,目前的新浪微博搜索敏感词列表在此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1/12/%e6%b2%a6%e9%99%b7%e7%9a%84%e4%ba%92%e8%81%94%e7%bd%91%ef%bc%9a%e5%ae%89%e5%85%a8%e6%8a%95%e5%85%a5%e4%b8%8d%e8%b6%b31/?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chinadigitaltimes%2FIyPt+%28%E4%B8%AD%E5%9B%BD%E6%95%B0%E5%AD%97%E6%97%B6%E4%BB%A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