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0 April 2018

内部资料揭露中国智库是如何看待美国谈判团中最强硬的鹰派的

本周,特朗普经济团队将倾囊而出,齐聚北京谈判中美贸易协议。
代表团核心经济人物有四个:财政部长史蒂文·努钦(Steven Mnuchin)、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拉里·库德洛(Larry Kudlow)、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以及贸易顾问、《致命中国》(Death by China)一书作者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
四人在贸易上持不同观点,之前曾在华尔街工作过的努钦和前CNBC电视台经济评论员库德洛更倾向于接受自由贸易,反对严厉关税,不愿发起可能损害美国企业并导致股市暴跌的贸易冲突;莱特希泽则鼓励总统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而纳瓦罗作为一个“中国威胁论” 者,被美国媒体称为是“鹰派中的鹰派”。
贸易纷争气氛自然令股市不安,过去两个多月,军工ETF(512660)和医药B(150131)连续上涨,而大盘却掉头往下。
因此不言而喻,投资者对达成协议所盼甚深——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代表团两名鹰派人物的意见。
莱特希泽是美国在贸易谈判领域最为出色的专家之一,这是他已经深耕了30余年的本职工作。早在里根政府时期,他就已经担任美国贸易代表副代理,亲自参与并主导了那场与日本、欧洲的贸易大战,从钢铁到粮食、从匹兹堡到艾奥瓦,促成了20多个双边贸易协定。
莱特希泽一向以强硬著称。1983年,他受命与苏联人就进口美国小麦一事进行谈判,几轮下来事情毫无进展,莱特希泽愤怒地直接向苏联发了公函,强硬地表明事情结束了,自己不会再将谈判团派往莫斯科。不久,苏联人委婉地进行了妥协。
一个更为有名的段子提到,在一次与日本人的钢铁贸易谈判中,莱特希泽对于双方僵持不下的会场气氛非常沮丧,他故意做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将美方的谈判清单折成一只纸飞机,甩向了谈判桌对面的日本官员,使得后者对于这样的戏谑大为失色、愤怒不已。
那场与日本、加拿大等八国的钢铁贸易谈判令人难以忘怀,不仅仅是由于这样的桥段,还因为莱特希泽故意安排了让所有人精疲力竭的战斗模式,在长达七个月的谈判进程中,整个团队只放了两天的假期。当下正在进行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不过是莱特希泽所熟悉的又一次车轮战,自2017年8月谈判启动以来,三国在头两个月进行了四轮、总计22天的交锋,目前正在进行的已经是第七轮。
而了解纳瓦罗,让我们借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之前关于其的专题研报。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由发改委主管,中心理事长由前副总理曾培炎出任。
国经中心在13年由国务院批示组建,周小川、董建华等高官皆在领导成员名单里。由于曾培炎的前副总理身份,以及国经中心领导层的超豪华阵容,这个智库可谓决策层的最高级智囊机构之一。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30464

冰上丝路:中国的北极野心

来源: 
美国之音
 
环境变化使北极圈的地缘政治发生了改变。极地气温已升高至40年来最高点,这带来一系列复杂的生态变化的同时,也让原先被冰川阻挡的航运线路得以开通,同时给一些北极圈国家带来了矿业和农业的发展机遇。而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的投资热情。
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在格陵兰等地的投资将改变北极圈以北约为主导的政治现状。
冰雪消融的北极圈
去年12月,一艘从韩国出发的货轮在没有破冰船的情况下,驶过北极圈内的北海抵达俄罗斯,装满液态天然气后运往法国,全程大约1万4千公里。
而在以往的冬天如果没有破冰船的帮助,货轮只能放弃北极圈,绕道南方的苏伊士运河,多走近约1.5倍的路程。
2016年底到2017年4月,北极经历了40年来最暖的冬天。冰雪的消融给北极圈打开了新的航道,也给极地国家的农业和矿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些专家表示,尽管短期而言冰雪会消融会给极地带来商机,但极地货运遭遇船难、原油泄漏等意外的风险也很高,而且极地圈脆弱的生态系统能否消受现代农业和矿业的影响也难以判断。
不过这些风险并未阻止国际势力对极地的野心。中国在2013年成为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国,并于今年1月正式发布了首部《北极政策》白皮书,成为北极博弈的局中国。
中国野心:冰上丝路
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写明,中国在地缘上是“近北极国家”。
中国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对北极圈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对冰岛和格陵兰。最新数据显示,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占格陵兰GDP的11.6%,占冰岛GDP的5.7%。
中国企业在格陵兰开发稀土、铀、锌等资源,还在该岛上修建科研基地和卫星站。
格陵兰原属于丹麦王国内的自治国,2009年后内政独立,但外交、国防和财政事务仍由丹麦代理。
丹麦是北约的成员国,也是欧盟成员国,但格陵兰并不属于这两个框架。
研究机构海洋分析中心(Center for Naval Analyses)的法务负责人马克·罗森(Mark E. Rosen)表示,一些专家担心中国对格陵兰的投资将使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岛在政治上倒向中国,从而削弱美国和欧盟在北极圈的影响力。
此外,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写道,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拥有在北冰洋开采资源与航行、飞越等权利。
但有人担心,如果今后在极地因为航行和投资与其它国家发生纠纷,中国将如何应对?极地国家又将如何在国际法的框架内维护自己的权益?
大部分极地国家都不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讲师马克·内维特(Mark Nevitt)表示,这使得这些国家难以用国际法保护自己。
中国的《北极政策》强调,中国致力于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维护北极的和平、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但同时,中国在南中国海填海造岛、建造军事设施等行为也受到一些学者和国际组织的批评,认为中国此举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未来在极地的航行和投资,中国是否会遵守这份公约也是外界担心的问题。
内维特说:“我们知道的是,气候变化将重塑极地的地缘政治,但具体如何重塑还未可知。”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05/%E5%86%B0%E4%B8%8A%E4%B8%9D%E8%B7%AF%EF%BC%9A%E4%B8%AD%E5%9B%BD%E7%9A%84%E5%8C%97%E6%9E%81%E9%87%8E%E5%BF%83.html

北京对台剑拔弩张 美国关注中台美关系

来源: 
美国之音

北京近来对台湾摆出剑拔弩张、随时准备攻打的姿态,其中包括大力宣传中国军队轰炸机环绕台湾岛飞行。北京的这些大动作引起华盛顿的关注。
华盛顿和北京都认为,美中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北京则认为,台湾问题是美中关系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华盛顿虽然承认北京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但坚持主张北京和台北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第二条第二款明言,“任何企图以非和平方式来决定台湾的前途之举-包括使用经济抵制及禁运手段在内,将被视为对西太平洋地区和平及安定的威胁,而为美国所严重关切。”
多年来,美国政界和外交界以及国际社会都认为,《与台湾关系法》的这种措辞是美国含蓄地表示美国将采取行动阻止武力攻打台湾强行改变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现状的企图。因此,北京近来不加掩饰地对台湾进行武力威胁也受到华盛顿的严重关注。
鉴于华盛顿跟北京和台北是这种关系,北京对台湾的武力威胁在美国政界、军界和外交界以及公众当中引起不安。
在这种不安的时刻,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4月30日星期一发表美国马里兰大学美中台关系问题专家斯科特·卡斯纳(Scott Kastner)教授的文章,标题是,“中美台关系动荡,以下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在这篇有关错综复杂的中美台关系的科普文中,卡斯纳教授解说了5个重要问题,这些问题是一般的美国公众甚至是中国的公众所不清楚的:
1.台湾主权地位是一个大问题,但这个问题发生了演变
1949年,在中国大陆内战结束之际,失败的国民党及其中华民国政府撤退到台湾,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建立了统辖中国大陆的政府。台北和北京一度长期都声称自己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但1987年,台北不再坚持这一说法(而是改称“中华民国在台湾”)。
如今,中华民国已经演变为一个完全的民主政体。大多数台湾居民都认为自己是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虽然国民党依然称台湾是一个大中国的一部分,但目前执政的民进党不这么认为。
2.美国不承认中华民国政府,但也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在1949年之后的几十年里,美国一直承认中华民国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政府。但是,在1979年,华盛顿和北京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并与中华民国断交。美国如今跟台湾维持着广泛的但不是官方的关系。华盛顿不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看法,这就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只是“注意到”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
3.中国领导人在对台政策问题上面临得失难调的困难
北京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跟台湾打交道,其中包括使用威胁和恫吓来遏制台湾独立、在国际间孤立台湾,以推进北京所期望的台湾海峡两岸的统一。北京不想让台湾安于不跟中国大陆统一的现状。尽管北京的恫吓遏制了台湾追求正式的独立,但是也在台湾民众当中损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形象。
于是,北京也使用胡萝卜吸引的策略,其中包括采取措施吸引台湾人才到中国大陆。然而,过去的经验表明,北京采取经济措施引诱台湾的做法只是取得有限的成功,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北京可以用来促统的手段选择有限。而以战争手段达成统一的选项则可能是代价极大,而且不一定成功,即使是没有美国干预。
4.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也左右为难
美国之所以持续认为台湾安全涉及自己的利益是因为台湾是一个富有活力的民主政体,以及美国对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考量。因此,美国希望遏制北京攻打台湾。过去美国跟台湾的中华民国有正式的盟国关系,并在台湾有驻军。但美国在1979年跟北京建交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
如今,美国对北京的遏制变为更为间接的遏制,其中包括向台湾出售武器,并采取象征性的行动,如通过鼓励美国和台湾高级官员互访的台湾旅行法,以显示美国持续关注台湾。但北京有时候在美国表示支持台湾的时候会进行报复。尽管美国军舰访问台湾是否会触发北京的军事进攻是不能确定的,但北京有可能做出强烈的反应。
因此,在美国官员判断哪个级别的官员可以访问台湾、向台湾出售什么武器、是否派遣军舰访问台湾是否是好主意的时候,他们必须权衡这些举措所带来的遏制增强能否抵得上美中关系所遭受的损害。
5.美中关系恶劣不见得是台湾之福
总而言之,美中关系稳定有利于台湾,美中关系良好会使北京愿意维持现状的稳定。即使美国不卷入台湾海峡两岸双方的军事冲突,这种冲突也会给美中关系造成灾难。因此,跟华盛顿关系良好会使北京在挑起台湾海峡战争的时候损失更大,这对台湾是好事。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05/%E5%8C%97%E4%BA%AC%E5%AF%B9%E5%8F%B0%E5%89%91%E6%8B%94%E5%BC%A9%E5%BC%A0%7C%E7%BE%8E%E5%9B%BD%E5%85%B3%E6%B3%A8%E4%B8%AD%E5%8F%B0%E7%BE%8E%E5%85%B3%E7%B3%BB.html

美媒吁川普售台战机威慑中国对台霸凌

来源: 
美国之音
 
中国解放军近一年多来以各型战机及军舰对台湾施压的作为已经引起美国的警戒,越来越多呼声要求川普政府采取作为,协助台湾抗衡中国的军事威吓。
在美国联邦参议员科宁(John Cornyn)及英霍夫(James Inhofe)上个月写信给川普总统,敦促他支持台湾采购F-35/B型战机的要求之后,《华尔街日报》星期一也在一篇社评中,呼吁美国政府对台出售F-35战机。
社评说,空军军力是台湾目前最迫切的需求,台湾现在的空军主力是1990年代购自美国的144架F-16战机,其中又因维修及升级的因素只有不到一半可以随时投入战役,因此台湾需要有新的战机来抗衡中国包括S-35在内的先进战机。
社评说,F-35/B型战机具有短场垂直起降功能,在危机时可以被机动部署于任何地方,不易被中国导弹摧毁,其匿踪及其它能力,也会使解放军难以在台海冲突中依赖其空中优势。
不过,社评也提到几个美国不太可能马上售台F-35战机的理由,除了不易说服其他拥有F-35战机的国家不用担心激怒中国之外,中国对台湾军方的渗透可能导致泄密也是另一个原因,基于这些考虑,比较合适的解决方式之一,就是售台最新型的F-16战机并租赁一些二手战机作为过渡,未来几年美国再为售台F-35及建立一个萨德导弹防御网奠定基础,这可以让蔡英文总统有更多时间来实现她对提高军事开支的承诺。
社评最后提到,北京不断要求美国放弃台湾,去年底华盛顿一名中国外交官曾发出威胁说,一旦美国军舰停靠台湾就会引发战争,不过这种威胁恫吓反而造成负面效果,让“华盛顿对台湾需要更多武器、美台需要有更多安全合作以威慑中国的冒进形成共识”,今年对台出售一批数量可观的战机,将可支持一个民主盟友,并降低台海发生冲突的机会。
台湾总统蔡英文星期一在台北总统府会见来访的美国亚利桑那州联邦众议员加耶戈(Ruben Gallego,D-AZ),感谢他长期支持与台湾相关的各项议案。她说,这段时间来美国国会推动《台湾旅行法》已成功立法,展现国会对深化美台关系的坚定支持,未来台湾将与美国持续发展更坚实的伙伴关系。
从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的加耶戈是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成员,也是国会“台湾连线”成员之一。
蔡英文在会面中感谢美国持续信守《台湾关系法》及“六项保证”对台湾的安全承诺,并提到川普政府去年6月对台军售、4月核准美国国防承包商对台提供潜艇技术的“行销核准证”。她说,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强化台海和平稳定,也展现出美国支持亚太地区伙伴的决心。”
蔡英文也对加耶戈支持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民航组织及国际刑警组织等议案表示感谢。她说,尽管中国持续透过外交手段阻止台湾参与世界卫生大会,不过台湾政府仍然会与美国等理念相近的国家合作,务实推动台湾参与国际组织,主动贡献国际社会。
自民进党政府上台后,中国不断加大对蔡英文施压,最近一段时间不仅在台海实施实弹演习,解放军更明指军机绕岛巡航是针对台独分裂活动,“用战机航迹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上周将这段视频贴到YouTube上,对外宣传的用意不言可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星期天便在一篇报道中指出,中国发布视频是为“强化它对保持台湾为其领土的誓言”。
除了军事压力,中国对台湾的外交压力也未曾松手,并且越来越严厉。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上星期的一篇文章说,中国民航总局最近要求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及美国航空公司,不得在其网站上将台湾单独与其他国家并列,如果不在限期内改变将移交网络安全机构惩处。
台湾外交部也证实,中国自去年中施压约旦政府要求台湾驻约旦代表处更名,近期台湾原本的“中华民国驻约旦商务办事处”已改名为“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这是继台湾驻厄瓜多尔、迪拜、巴林、尼日利亚等代表处改名后的又一个案例。
《中央社》报道,台湾外交部发言人李宪章星期一说,中国外交部门近来加强打压台湾驻外馆处,上星期台湾参加约旦“国际城市节”活动,又被要求移除在现场摆设的国旗,台湾外交部对此除了感到“不齿”,也要再予以严厉谴责。
李宪章说,中国外交部继要求台湾驻约旦代表处更名后又“染指纯文化性的交流活动”,这只会引起台湾人民愤怒,“重伤两岸的和平发展,让两岸距离更为遥远”,中国外交人员“伤害台湾人民,并不会让中国变得更伟大”。他说,“要让中国伟大,只有认真看待中华民国独立存在的事实、友善对待台湾人民。”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05/%E7%BE%8E%E5%AA%92%E5%90%81%E5%B7%9D%E6%99%AE%E5%94%AE%E5%8F%B0%E6%88%98%E6%9C%BA%E5%A8%81%E6%85%91%E4%B8%AD%E5%9B%BD%E5%AF%B9%E5%8F%B0%E9%9C%B8%E5%87%8C.html

无论谁是美国总统,中美对抗长期趋势已经形成

David Denoon

【转:这篇文章把很多事情讲清楚,美国人不是傻瓜,他们对中国的研究很透,比我们很多中国人还要清楚。知己知彼,美国人做到了,我们呢?我们天天嗨,一旦受挫,又要做越王勾践了。问题是人家不是吴国啊。】自

嘉宾介绍:

采访人:天风证券宏观团队

被采访者:David Denoon,美国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 政治经济学教授、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里根政府国防部副助理部长,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委员,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委员

对话记录整理人:纽约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生郭强

问:特朗普到底想要什么?这一系列对中国施压和制裁的动作背后的动机怎么理解?

答:和很多人的看法不同,特朗普是一个非常聪明(highly intelligent) 的人,他打造了他自己的商业品牌,非常懂得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来为自己牟利。

但是他的思考范围相对狭窄,格局并没有那么宏大,因此他做事情的思路是就事论事,别人给他提出一个什么问题,他就会想手边有什么工具能马上解决问题。在特朗普看来美国现在出现的问题,包括贸易的逆差、国内制造业的流失、经济增速下滑,主要原因是不公平不对等的贸易以及美中两国对于系统开放所采取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不公平不对等贸易的问题相对没有那么棘手,特朗普觉得可以通过对中国进行施压来缓解贸易逆差的问题,而且似乎也初步达成了目的,中国宣布了要增加更多的进口。但是更加严重的挑战,可能是一个根本的分歧,是系统开放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及中兴和华为最近被调查和惩罚的事件。

特朗普团队认为,中国的问题是只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攫取技术(知识产权),而后通过国家的支持和补贴打造一个全部由国家控制的产业和公司来主导的封闭系统(中国制造2025)。而本身作为输出知识和技术能力源头的美国,却完全不能从这样一个由中国来主导的封闭系统中得利。

而随着新一届领导人上任,在特朗普团队看来中国对于自身在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中的地位又有了更高的追求,打造一个封闭的让美国无利可图的系统的可能性更大了。这才有了特朗普团队针对中兴、华为以及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一系列行动,通过打压一些对中国工业发展系统的形成非常关键的角色和计划,来和中国进行对抗。

问:上一个问题是关于特朗普,那么美国呢?特朗普之后的美国总统会怎么样处理中美关系?

答:很不幸的是,无论谁成为下一任美国总统,这样中美对抗的长期趋势已经形成了,对中国的针对性并没有减弱的迹象,这背后是一代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二、三十年前,当你问一个美国人愿不愿意去中国做生意,和中国人打交道,产业界和商业界的人都会很高兴地告诉你他们乐于去中国。这不仅仅是因为在中国进行商业活动能获得非常高的利润,同样也因为当时的中国想利用改革开放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心态非常开放。

但是今天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美国产业界和商业界对于中国的评价变得非常负面,有很多人告诉我在中国做生意或者和中国人做生意变得不那么愉快了。在有一定的积累了以后,中国有非常强烈的保护主义(protectionist)的心态,很多事务和领域非常地不透明。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这种逐渐封闭的态度产生忧虑的人会越来越多。我本人很希望中美关系能保持良好,但长期以来对中国所累积的不满情绪,将会持续反应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上面。

问:美国对于世界秩序的认识以及自身在世界秩序中所扮演的角色现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了吗?

答:我们这一代人认为美国有义务维护世界和平和维持各个重要战略区域的稳定,并且为此付出很大的人力和财力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下一代人就完全不同了,他们认为美国过分地忠于(over committed)这样一个目标,对美国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美国的盟友之中,不管是欧盟的还是南亚的还是东亚的国家大多数都是在搭便车,而美国完全就是在不对等地进行付出,显然这样的情况不能一直持续下去。

所以,从世界警察的角色中抽身对于美国来说,特别是这一代没有经历过二战的美国人来说,完全是一个理性的选择。不管是在中东还是在台湾海峡以及亚太地区,美国都希望能够避免深度地介入,浪费过多的资源对于美国来说太不经济了。支持美国应该深度参与地缘政治的政客也不会得到选民的拥护,所以外交方面来看,相对收缩应该是后面一段时间美国外交战略的趋势,并且考虑到美国在军事上依旧占有绝对优势,即使不干预美国也能保持在大多数区域的绝对影响力。

问:那么如果美国要放弃自己的世界警察的地位,对潜在的由中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怎么看呢?美国是否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2025中国制造"计划背后所显露出来的雄心壮志非常忌惮?

答:对于中国的崛起,如我前面所说的,美国对于一个崛起但不开放的国家是非常小心的(cautious),但是我不认为美国对于进入新的冷战有很高的热情。美国始终希望世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有这样美国才能从这个系统里获得最大的收益,别忘了美国两次世界大战中利用了各个国家对美国的开放才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而冷战则意味着世界上要分化阵营,国家要选边站队,可能会有一部分国家对美国会关上大门,对于美国来说这并不是长期利益所在。

不过对于中国的计划,许多美国人实际上认为中国不可能达到它想要的世界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因为"一带一路"成功的可能性比较低。这个推测的逻辑是什么呢?首先来看政治情况,如果中美更加对立,中国能真正依赖的盟友都有谁?

你不能指望柬埔寨、菲律宾、巴基斯坦或者朝鲜这些国家和你站在一起对抗美国以及他的盟友,这是不现实的。柬埔寨国力弱小,菲律宾杜特尔特说话出尔反尔,根本不值得依靠,而巴基斯坦自身内部政治十分不稳定,经济发展也非常缓慢,并不具备成为中国强大盟友的条件。而关于朝鲜我们都知道金正恩要和特朗普马上就要见面,利用核武器试验成功作为和各方讨价还价的资本,朝鲜完全可以在政治上更加独立超然于中国的控制。

经济上来说,美国国内的一些观点是中国面临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有放缓的风险,并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够支撑起经济结构的转型。外部环境来看,"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比预想要困难一些。

首先陆路来看,西边从阿富汗开始逆时针走一圈到巴基斯坦,所有这些国家内部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都太大,政府治理能力有限。虽然中国花了很大的力气投资,但是这些投资并不仅仅靠单纯地评估经济收益就可以认为非常有前景这么简单。低估周边国家发展经济的政治风险,这会非常危险。

而海上局势也并不稳定,中国的东边有日韩这样美国的盟友在掣肘,而往南虽然南海的问题表面上获得了优势,好像可以利用那一带的海域资源来做"一带一路"经济开发,但是要注意那里的海域条件实际上给中国的经济开发提出了一些挑战。

比如说,中国虽然在一些深水区域暂时获得了控制权,可以允许大型的船只和舰只通过,但是深水水域并不适合建设长距离的输油管道或者其他资源输送的管道,这些建设工作必须是在浅水区域进行。而浅水区域恰恰又是在越南、马来西亚以及印尼的控制之下,因为之前在南海的冲突,这些国家和中国的关系产生极大的恶化,因此要和他们达成协作来开发经济资源恐怕要费非常多的力气。

另外,军事上不要忘记南海再往南就是澳大利亚,战略上来说,美国的盟友可以从澳大利亚经由多条水路来挑战中国军事力量在南海的影响力,这对于中国来说绝对是不能忽视的一个潜在的麻烦。

当然,中国不是没有机会从这个复杂的局面里面突围,因为美国不再想充当世界警察了,所以美国的这些盟友存在着协调的问题。没有美国的深度介入和主导,要这些国家自己联合起来对付中国,协调成本非常高,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

总的来说,美国并不想和中国进入新的冷战,因为对于美国来说这并没有长期的好处。但是,似乎很多中国人现在不认为中国应该在军事上继续克制下去,外交上也该更加强硬,而同时美国的做法将会是一直给中国施压让中国开放,直到美国能在这个体系里面获得足够的收益。

很多美国人认为最后中国可能不得不屈服,因为中国承受不住经济改革成效低于预期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未能良好实施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即将到来的美朝谈判很重要,如果朝鲜将更加独立和开放,即使金正恩继续个人统治,对于美国来说也是乐见其成,因为开放对于美国来说就意味着非常大的利益,那么从对于中国施加压力的角度来说会是一个新添的筹码。

问:那么中国需要做什么才能让美国转变对于中国强硬的态度?

答:有一个词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叫做"bonafide",意思是真诚的善意(sincere good will),什么是真诚的善意呢?这很难判断,但是特朗普团队以及很多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应该表现出对美国所信奉的价值采取完全开放的态度,比如说更多行业的开放竞争,取消政府对一些企业为了维护他们的地位所采取的各种补贴和行政上的施惠。如果仅仅是贸易上达成一致,也许对于特朗普政府来说,短期可能会缓解冲突,但是长期来看美国需要中国真正的善意。

问:但是中国不太可能在扶持自己核心企业方面做出什么让步,这只是国家安全的需要,中国并无意称霸或者扩张。为什么这样的态度并没有得到美国的信任?

答:前面提到美国产业界的人对于中国产业界的态度,美国普遍担心的是一个政府深度干预,又不够开放没有自由市场意志的体系被打造出来。这样的体系一旦扩张,是无法让美国在其中获利的,对美国也是一种威胁。虽然中国一直以来传递的意思是相关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为了自身国家安全的考虑,目的并不是对当今世界秩序进行挑战。

但是在美国由于外交政策的收缩而对于全世界事务影响力不如以往,国内政治又被怀疑受到外国势力利用科技相关产业干涉的情况下,中国高科技企业对外不断扩张,让中国的说辞很难获得美国的信任。因此,中美之间要取得有效地沟通需要相当的智慧,这个问题相当的复杂。


来源:天风宏观团队



——网友推荐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8/04/david-denoon.html

惊曝中国公民信誉制扩大可延祸子女升学

来源:
法广

中国惩戒失信者,除了常见的限制高消费行为、限制搭乘飞机和高铁外,也扩及失信者子女的教育。山东省一所中学今年的招生简章便要求,外市考生的资格之一,必须是家长无失信纪录。中国国务院在2014年提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计划在2020年建成此体系。

据中央社今天引述中国官方的澎湃新闻,山东省昌乐二中21日在网站发布了今年的高中招生录取方案,其中出现上述信誉要求规定。

但外界批评,子女教育问题不应该和家长失信挂钩,这种连坐法对学生来说太不公平。也有网友提醒:“不要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孩子前途,后悔莫及!”

报道说,昌乐二中则在27日表示,这是第2年实施这项要求。校方并解释,昌乐二中2002年从公办高中改为民办公助,相当于私立学校,因此必须遵守山东省潍坊市2017年对民办学校招生政策的规定。

当地相关规定中就包含“民办学校要对严重失信行为的有关人员限制其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切实落实对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责任”。

报道指中国国务院在2014年提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表示要在2020年建成此体系,以覆盖社会成员的信用记录和网路为基础,以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为奖惩机制,近来已有不少相关措施公布。

据报道说,除了全中国5月1日起将限制有严重失信纪录的民众搭乘火车和飞机。广东也公布要将汽机车遇斑马线不礼让或闯红灯者纳入征信系统,并定期推送给蚂蚁金服等信用机构,限制他们的消费和贷款。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04/%E6%83%8A%E6%9B%9D%E4%B8%AD%E5%9B%BD%E5%85%AC%E6%B0%91%E4%BF%A1%E8%AA%89%E5%88%B6%E6%89%A9%E5%A4%A7%E5%8F%AF%E5%BB%B6%E7%A5%B8%E5%AD%90%E5%A5%B3%E5%8D%87%E5%AD%A6.html

美国的中年人

作者:万维钢

最近中美两国发生了一系列的贸易纠纷,特别是中兴公司被美国商务部制裁,引起我们的很多思考。从国家竞争的角度,美国是中国的对手,我们肯定要自立自强。从另一方面来说,我看这些事件也给崛起中的中国人提了一个醒。

美国,是不是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今天没有什么长篇大论,我想说一个小侧面:美国社会的成熟度。

中国游客如果到美国短期旅游观光一下,看看美国破败的基础设施,再想想中国漂亮的城市建设和高铁,难免会有一种自得的情绪。但如果你生活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跟老百姓打打交道,甚至哪怕你远在中国,但是你注意到一些细节,你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比如前几天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客机发生的重大事故。飞机起飞不久,左侧发动机就爆炸了。机长很好地操控了飞机,用一个发动机又飞了40多分钟,迫降,结果只有一名乘客死亡,七人受伤。事后乘客纷纷对机长表示了感谢,说她有“钢铁般的神经”。

我想说的是这件事儿的一个细节。这个机长叫塔米·舒尔茨(Tammie Jo Shults),她是一位56岁的女性。舒尔茨曾经在空军服役多年,飞的是F/A-18战斗机,而在参军之前,她大学本科学的是生物学和综合农业。

舒尔茨能在关键时刻镇定自若,也许是因为她经历过很多事情。她有不同领域的综合经验,她有能力处理复杂问题。

像这样的人物在美国可以说是车载斗量。再比如2009年,全美航空的一架空客A320客机,也是起飞后不久就发生事故,而且是两个发动机都着火报废,飞机在完全失去动力的情况下,居然奇迹般地在纽约哈德森河的河面上迫降成功,机上155人无一伤亡。而这个飞机的机长叫萨伦伯格,当时是57岁。

萨伦伯格之所以能迫降成功—— 甚至他之所以能*想到*在河面上降落—— 很可能是因为他早年飞过水上飞机。萨伦伯格也在空军服役多年,专门负责调查飞行事故。而加入空军之前,他拥有科学、心理学和行政学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因为这个事故出名了以后,萨伦伯格又成了电视节目的安全嘉宾、演讲家和畅销书作家。

美国有很多这样经验极其丰富的高水平中年人,而且他们都在第一线工作。

像这种充满个人英雄主义特色的离奇事迹,似乎发生在美国比较多。当然一个很重要的客观原因是中国的飞机都比较新,本身就不容易出事故。

但是不可忽视的另一方面是,中国的人也都比较新。我以前搞物理的时候就有个突出的感受。在美国做个报告,你会发现下面听讲的一大片都是中年人。回中国做个报告,听众几乎全是年轻人。当然这说明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但是这也说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还比较……嫩。

以我接触的经验来看,美国中年人的水平非常高。他们不但很能接受新事物,而且玩的比年轻人还好 —— 而且他们本身就是新事物的创造者。他们才是科学研究和各大公司技术研发的主力。当我看到一个年轻人和一个美国中年人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候,我更多的是看到年轻人向中年人请教。但是在中国,恐怕更多的是工作都是年轻人做。

大概十年前,有个退休的知名物理学家,已经很老了,而且还得了帕金森综合征,他不愿意在家里呆着,每天都到我们物理系上班。物理系给了他一间办公室,但是仅此而已。他没有经费也没有学生,更没有助手,颤颤巍巍行动非常不便。我的办公室跟他很近,我看大家都很尊敬他,但是也没什么人主动找他,毕竟各人都在忙自己的项目。

有一天,老头找到我,说看到我贴在楼道墙上的海报很感兴趣。我们就讨论了一下,他说他有些想法。很快他又来找我,他推导了好几页的公式,而且还整齐地排版打印成了书面的形式!后来我们几个人合作了一篇论文。老人家现在已经去世了,他一直到死,都是一线物理学家。

有这样的人到老都要在第一线做事,你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而且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年”很多时候是相当于中国人说的“老年”。六十多岁别人根本不当你老,该干啥干啥。

我妻子以前在IBM 公司工作。有一次我们去她的一个同事家做客,这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工程师—— 他一直都是工程师。聊天聊到读书,我说Kindle 是个很好的阅读工具,结果这位工程师和他的妻子都还没用过Kindle。我心想看来你们真是有点老了,还把我的Kindle 拿给他们看。

但是聊到专业技术的时候,我感觉他一点都不老。他是研究打印机的,给我讲了几个技术细节、一些研发的故事,我也没记住。但我记得非常清楚的是,他讲到他们搞的一种打印机,打印出来纸张往外排的速度之快,相当于一个人全速奔跑都跟不上。他讲到这时候眼睛里就好像有光一样。

像这种几乎成了精的老工程师,中国能有多少。而且这位工程师的妻子也挺厉害。按中国标准她应该算是一位家庭主妇,但是我聊天中就发现她谈吐不凡,结果是个非常爱读书的人,基本上各种事儿都知道。

我家有个邻居,五十来岁了,还在搞技术发明,正在跟中国合作,准备创业开公司。我还认识一个人,本来是个中学老师,中年被查出癌症不得不停止工作。结果癌症治好之后再次进入职场,重新学习,这回不当老师了,居然成了一个大公司的部门经理。我儿子以前在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的家长,也是个工程师,但是居然对物理学很感兴趣,问过我一些特别专业的问题,还把物理新闻发给我看,我还跟他有过一次关于全球变暖的辩论。我刚到美国的时候上物理课,《量子力学》,班上有两位老人,下课后还问我作业题。我就问他们你们也是学生吗?他们说不是,我们是来旁听的—— 我们想学习量子力学。

所以美国是真没有“中年油腻”这个说法。

美国的人口出生率大约是2.0,比中国大城市的人口出生率还高一点,但我的突出感受是,美国是一个由中年人运行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做事就比较靠谱,老百姓情绪就比较理性。

有一次我坐公共汽车,正好坐前排就跟司机聊了几句。司机问我是不是中国人,我说是啊。司机说,听说中国人抢走了很多美国的工作。结果他刚说完这句话,还没等到我回话,旁边一位中年女性马上就说,“那是美国自己的原因。”

我想这样的老百姓大概不会搞什么抵制中国货的运动。我这么多年来几乎就没见过美国人在公开场合情绪失控的。

去年我儿子要上三年级了,我一看学校网站上的老师介绍,我儿子老师以前的专业居然是体育。我当时心中有点不满,这不真成了“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了”吗?可是跟这个老师一接触,我发现她还真是个好老师。她非常知道给孩子全面的教育,搞了很多跟真实社会有关的教学内容。有一次讲城市建设,她居然还请来了一个真正的城市规划师。但是这位老师仍然在搞体育,她专门请假一周去参加滑雪比赛,还让孩子们上课在网上看直播。

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才能解决复杂的问题。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的同时,人也必须变复杂才行。美国社会的宽容度高,人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经历,然后哪怕年龄大一点,仍然有机会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事实上因为经历丰富能力复杂,年龄大不但不是劣势,反而还是优势。

美国有五十多岁的工程师从头创业,五十多岁的女飞行员迎来人生第一个英雄时刻,五十多岁的癌症患者谋求新行业的一个高薪职位,六十岁的物理学家跟年轻人切磋技艺,六十多岁的工程师埋头攻关,六七十岁的市民开始学习量子力学。

据说曹操有一次接见匈奴使臣,觉得自己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就让一个长得漂亮的人假扮自己,他本人装作是个“捉刀人”站在旁边。结果事后人问匈奴使臣魏王这个人怎么样,匈奴使臣说,魏王的确长得不错—— 可是我看他身后站着的那个捉刀人,才是真英雄。

所以我们看美国强不强不能光看它的机场和高速公路是不是光鲜照人。美国的高科技、大公司和各种先进东西背后站着的那些中年人,才是真英雄!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30425

《上报》中兴事件刺破中国梦的泡泡

作者: 黄乐祈

惊天地泣鬼神,足以形容中国上下近期的情绪。就算官方和极端民族主义者为了面子不乏自我安慰的言论,但美国制裁中兴所反映的种种现象,诚然难令国内有识之士安心。有关中兴事件的来龙去脉,读者可详阅黎蜗藤教授《美国制裁中兴一剑封喉》一文,说到底就是中国法治意识不足的延伸,对中国国情了解者,应不会感到意外。但是,法治意识只是表面问题,若再深究,就知中国的窘局远不只于此。

当韬光养晦被重提

以今次事件主角芯片为例,其实自九十年代起就一直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但到今日仍旧近乎一事无成。按香港的《有线新闻中国组》报导,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3200亿美元,中国的消费量就超过市场的一半,但生产量却可怜至不足市场一成。更甚的是,连国内电子行业也不多用国产芯片,反映质素参差之严重。自主研制芯片遥遥无期,真是纯粹的技术或科技发展体制的问题吗?

于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近是发表题为《中兴通讯遭遇美国制裁事件的分析和反思》的研究报告,非常值得参考。内容之敏感,虽已迅速在网络被禁,笔者以为可视之为一份对中国改革开放是否合格的中期评估书。

该研究报告第三部分“要汲取的教训和建议”就劝勉中国要“坚持改革开放,决不走闭关锁国的老路”,认为“只有加快开放的步伐,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才能一步一步地缩短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这点颇为有意思。就像清华大学前政治系讲师吴强最近受访时指,此其实是婉转提出中央政府藉改革之名收紧权力的问题,因为这些举动必然使社会、经济、政治趋向封闭,无助拉近中国与先进国家的距离。

中国电脑学会在中兴事件后举办了一场论坛,就有参与者表示自主研发力软弱乃权威国家限制人才与社会创新能力的结果,可谓异曲同工。假若还有人以为政府或大企业向中国科研界一掷千金就能根治问题,显然未汲取教训。

不过,我们还须追问,为何中国在2001年成为世贸(WTO)一员后走不上对外开放的大道上?当然,原因不可能一概而论,但帝国意识的重生应是主轴之一。让中国入世,本来是国际社会向中国示好的行动(但当然有利益计算),希望这个大国能与世界接轨,但中国却视为占便宜且自制另一种国际秩序的“良机”,中国梦也好,“厉害了,我的国”也好,正是这种不识时务的心态写照。

于此,邓小平则显出他的冷静,不谈梦而论现实。一来他非常清楚中国与先进国家的实际距离,二来自己也亲历毛泽东排外主义之苦,才溯生推动改革开放的决心,并定下韬光养晦的外交方针。反观习近平,上位后把韬光养晦扔诸脑后,显然是“距离感”匮乏所致。是以,报告写明:“需要正视我国目前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正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坚持韬光养晦,在任何时候切忌浮夸虚荣,急功近利,自欺欺人。”重提韬光养晦,则意味中南海不要以为过往的改革开放做得很成功,并自欺中国已步入一个与邓小平在世截然不同的新时代,确实一针见血。

人无远虑自会招至一败涂地

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有曰:“思虑之政,谓思近虑远也。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好的政治家必能在小事看到祸根,从而尽快着手处理问题的端倪。就此,邓小平当然不见得很有远见,顶多是把一九四九年以来的乱局稍为收拾。就如美国学者夏伟(Orville Schell)和鲁乐伟(John Delury)在《富国强兵之后——中国的百年复兴及下一步》说:

“邓小平救了中国,免于服食毛主义要命的金丹,但留下来的是新集权主义与国营资本主义调制的鸡尾酒,令人头大。”

然而,无可否认,邓小平放弃了毛泽东的革命路线,除了导入资本主义,更努力与外国重建关系,虽缺乏政治开放而形成一个“四不像”的局势,但中国在经济上总算在文革后慢慢恢复过来。可惜的是,他的接班人在经济发展之外都不思进取,到习近平上台后,更倒行逆施,把政治环境重新收紧,大搞个人崇拜之余,以为在国际会议上不断强调“自由开放”就能每次都侥幸过关。可见,中国政府常把“五千年中华文化”挂在嘴边,却未能在先贤留下的思想宝库中学习半点。

改革开放讲了四十年,以为成果累累,那知只是一家公司遭受制裁,就把整个国家的问题一下子浮上水面,画面有如清廷在洋务运动自吹自擂三十多年,最后惨被日军的船炮炸至全国惊醒。今日中国自强梦泡沫再度爆破,走到如此田地,只怪自己毫无自知之明,实在不能把责任尽卸到“外国势力”身上。不过,国家主席“永续”米已成炊,加上民族主义不断膨胀,希冀中国承认自己技不如人,理性计算利害而全面开放,比邓小平走得更远,真正踏上成为先进国家的起点,会否只是南柯一梦?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30437

腾笼换鸟,三星撤退

在大陆、台资、日本和美资企业因为生产成本、中美贸易战等原因跑路美国、东南亚建厂的大背景下,当前韩资企业也加快了撤资、转移的步伐。今年年初日资世界五百强两大巨头——日东电工和尼康公司相继撤离苏州,留下废弃的工厂和大量的裁撤人员,引发了媒体关于外资撤离的大讨论。今天,这种讨论又将甚嚣尘上了。

1

4月27日,“我们最后还是签了离职合同”,深圳三星电子通信有限公司的中层员工向蓝鲸TMT记者反映,深圳三星电子通信公司将被撤销,除6位韩籍高层外,所有员工将于4月底全部遣散,遣散人数约320人左右。遣散费超过2000万,人均有6万多,和同类公司比起来算是比较慷慨,只可惜这些钱如果要盘算着再找工作、还房贷车贷,只能说是相当紧吧。如此,三星“抛弃了”其在中国唯一一家生产网络设备的公司,坚定走在了撤出中国的大道上。

而据4月16日的报道,受到中美两大经济体可能爆发贸易战的影响,韩国科技巨头三星电子、LG电子或被迫关闭他们在中国的液晶电视工厂。其实这样的理由并不成立,撤退的理由,总是可以因境生情找出来的。

其实,这家2017年营业收入额1800亿美元、世界五百强排名第15位的韩国巨头,近年来一直在加快撤离中国的步伐,特别是在萨德事件反韩浪潮高涨后,三星的撤退更是超出了想象,近年来在天津、苏州和深圳等中国制造业重镇大幅裁员,更是成为国内各大媒体报道的焦点。

只是在很多人眼里,中国已经有的华为、小米、中兴,三星好走不送。但是,局外人可以这么说,对身处三星涉及的就业家庭,肯定没这么轻松。

曾记何时,三星在中国是何等的叱咤风云,三星旗下的公司在中国长期占据出口企业的前列位置。但自2012年三星在越南狂砸百亿美元投资后,越南已经取代中国,成为三星最大的生产基地。

据说三星的产值已经占据了越南GDP的20%,工厂员工每天吃的大米就消耗13吨。在整个东南亚,三星工厂员工已经达到了14万,在大陆2016年时仅有8000多人,经过这两年的撤离已经所剩无几。而在2012年前,在大陆和东南亚就业人数应该是颠倒过来的,三星的的出走,带来的是10万及以上直接岗位的流失。

2

与此同时,三星在中国的供应链也出现剧烈振荡。首先是其一级供应商苏州普光、东莞普光、东莞钨珍、及艾迪斯等曾在中国雇佣成千上万名员工的大厂先后倒闭。

其次,为三星及三星供应商提供电子、包材、塑胶等材料的供应商也受到强烈冲击。以龙头企业裕同集团为例,因为三星的撤离,公司的三星订单由2013年的3.4亿猛跌到2015年的不足1亿,2016年、2017年还在继续减少。而中国包装印刷行业受此影响的大型企业可能多达数十家之多。

三星庞大的配套产业链相继相跟着搬迁至越南,带来的是百万级的工作岗位流失和税收减少,这些损失都是无法估量的。三星系的离开,对中国制造业的撼动强烈之极。

而更令人忧惧的是,不仅仅是三星在有步骤地撤离,松下、夏普、东芝、飞利普、索尼、霍尼韦尔安防、希捷、苹果都已经加大撤退的力度。特别是苹果系,这个万亿产值的商业帝国此前几乎将全部产业链投放在中国,如果一旦撤离,那么无工可打的日子真的就要来临了!

因为中兴缺芯事件的影响,网上有很多叫嚣抵制、封杀苹果的声音,姑且不说苹果这样万亿级别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只占15%,是否能封杀得了。单单是苹果和富士康撤退后留下的百万级的失业、减薪人员,就是一个巨大的麻烦,这样的后果,不是那些嘴炮封韩抗美的人士说起来那么轻松,毕竟失业的不是自家人,键盘侠谁都会当。

3

在有2万多家外企的广州,外企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在央企云集的上海,外资贡献了全市2/3的进出口总额与工业总产值;在长三角的工业重镇苏州,外资工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67.8%;在台资较多的厦门,外资贡献了70%的工业产值。而在深圳这个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这一比例已经在70%以上。而外企给中国带来的就业岗位,保守估计都有3000万。

尽管有华为、中兴、腾讯引以为豪的民族品牌支撑,但是外资对深圳经济的贡献依然高达70%以上,目前不是外企离不开深圳,而是深圳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外企,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沉睡在盲目自大的夜郎国里。

近年来,深圳经济在高房价的支撑下,GDP继续一骑绝尘,赶上了广州,超过了香港,现在已经把目光瞄准了台湾。类似《深圳将香港踩在脚下》《台媒哀叹:一个深圳就打败了整个台湾》的鸡血文章在各种论坛和自媒体上发酵,不管是官方授意还是民间自发,大体上反映了深圳的意得志满。

但是,如果冷静下来思考就会发现,为什么深圳的GDP总量约为台湾的一半(52.3%),但财政收入总额竟是台湾的1.64倍;人均GDP仅比台湾高出11.5%,人均税负却是台湾的3.6倍。若考虑最终转嫁到深圳居民身上的土地出让收益,则人均财政负担更高。这还是在全面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政策的基础上,政府给予企业和个人巨大的恩惠、大力降负的结果。

在如此高额的税负之下,是房地产业对深圳发展的坚定加持,制造业疯狂外迁深圳后也为房地产腾挪出了更多空间。到底是深圳抛弃了外资和中资制造业,还是这些制造业被深圳抛弃,市场一定会有答案。

4

“深圳不需要低端产业!那些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代工厂被淘汰了活该!租不起工厂的滚出深圳!深圳依靠港口贸易,依靠中兴华为撑起来的通信产业,再卖卖房子,完全可以做金融中心!房地产和金融业才是未来!低端产业快点滚!”

这样的言论,算是对深圳近年来在产业升级、房地产立市的大旗下,外资和实业撤退凋零现象的一种反讽。

一、产业升级。

确实,“供给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工业4.0”、“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了近两年来非常热的话题,不提这些口号,不赶走几家低端外资工厂,你都不好意思说是一线城市。

土地财政让地方政府吃饱了,高速的经济增长让市民吃饱了,他们觉得脏乱差的制造工厂已经影响了环境,不能代表城市的形象,工厂的去留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沉浸在房地产和金融的海市蜃楼中,忘记了这个城市的兴旺之本——制造业,也忘记了来时的路。

最近,深圳市政协低调发布了一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深圳实体经济重点调研报告》,指出:近期,有超过1.5万家企业迁出深圳,深圳制造业外迁已成潮流。其中不乏一些明星企业,如2014年中兴通讯将生产基地迁往河源;2015年比亚迪在汕尾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2016年华为终端转移落户至东莞松山湖;大疆科技2013年在东莞买地;飞利浦、三星、霍尼韦尔等众多国际巨头亦纷纷出走。

实际上,早在2008年,深圳制造业产值增长速度开始出现明显递减,平均每年以3%的速度递减,2014年甚至出现零左右的增长。一定程度上说,这是产业空心化的前兆。

深圳的产业升级口号喊了多年,但是除了培养出了像华为、中兴这样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巨人症”患者,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深圳产业升级之路乏善可陈。

而在这些政策“口号”的背后,与之相伴的则是中国人口红利的消退,企业用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不断提升以及综合税率居高不下。这也正是促使不少企业被迫撤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二、高房价。

深圳的楼价飙涨,成为近年来中国楼市中最热门的事件。在内地、香港各路资金的炒作下,深圳楼市从2015启动加速暴涨,成为状元。2016年,深圳楼市成交额超过6660亿元,相当于平均每日成交18亿,想想有多夸张!

而这种暴涨的状况在2017年才有所改观,但是房价仍然维持在高位,无形拉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这是不争的事实。2017年6月份,深圳一手房成交均价为54492元/平米。有中小制造业老板笑称自己赚的钱,还买不了深圳市中心的一套房子。

制造业大举外迁,说白了就是土地和人力成本上升。商人都是逐利的,都在用脚投票,深圳贵了,那就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也没有那么多假装。可以说,深圳正在加速空心化。

而突飞猛进的房价,已经榨干了消费的最后一丝动力,在地产和金融的加持下,深圳正在越来越轻,也飞得越来越高。深圳变了,变成了一座买不起房的城市;深圳变了,变成了一座不太适合搞制造的城市。

三、物价大涨。

深圳不仅房价飞涨,物价这两年也跟坐飞机一样。特别是在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的双重打压下,原材料价格暴涨,企业生产成本直线上升,为了降低成本许多国外制造业厂家只能选择关闭工厂,高端的直接回流本土,中低端的转移到东南亚国家,深圳已经被空心化。

有好事的网友还算了一笔帐,深圳市产业园工人税后基本上到手的薪资平均大约是5000多,若算上五险一金,则公司供养一个员工需要12000元/月。这样的成本跟越南工人1000多一月相比,根本没办法竞争。而且,同样一件商品,中国生产成本原料加人工成本加税费是100块,越南加起来才70块。同样出口,越南报价100,中国企业怎么跟人家竞争?

三星的撤离,有三星产品在华份额下降,战略失策的因素,但更多的应该还是成本因素。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海外华人都能感觉到在美国看到的“made in china”的产品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要不了多久,我们这个未老先衰的世界工厂就将被东南亚、墨西哥、印度替代,剩下的只是满处的无业人员和一地鸡毛!

四、高税收。

当前美国、欧洲、日本都在减税,在吸引全球资本回流投资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不要减税,成为很多自媒体关注的重点。而我却认为:我们已经没有了减税的空间,很多时候是变相加税,停不下来。

5

危险的是,包括深圳在内的很多地方政府,并没有意识到正在靠近的灰犀牛。十多年的土地财政,已经让地方政府失去上个世纪90年代招商引资的动力,他们只需要大手一挥,批地卖地,就会有滚滚财源不断而至。对于他们来说,制造业那点微薄的蝇头小利,已经瞧不上眼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爱来不来”,“好走不送”,已经成为他们对待外资的态度。

虽然那些一连串响当当的外资企业都在深圳成为了历史,但这一切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深圳的“繁华”。房价还在飞涨,每个人计算资产时都变成了千万富翁;金融业还在继续爆发,只要有钱买点理财,一年的收入都很可观;华为、中兴营造的通信产业梦还在继续;服务业还在爆炸式增长,各种灯红酒绿,海外旅游度假,朋友圈里的美食和晒娃,都是一片岁月静好,深圳经济展现出了另一番繁荣昌盛的景象。

然而,更让人担忧的是,面对支撑起大国改革开放和世界工厂半壁江山的外资撤退,深圳这个移民城市里的年轻居民们,显得事不关己,有些还莫名兴奋。100个年轻人中,至少有70个人是乐见这种外资撤离的,“华为XXX,欧美企业吓尿了”这种题材的文章在网上大量传播就是一个证明,即便是在中兴被拍熄火,华为已经被美国启动司法调查的情况下。

在很多90后年轻人看来,这些外资撤走了,就会有成百上千个华为、中兴、美的、格力、京东、腾讯、阿里站起来,中国民族品牌就可以彻底占领中国市场,和欧美日韩五百强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竞争,一决高下。外资的撤离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证明,而不是被抛弃的信号。

在他们看来,中国现在的经济已经是世界第二,GDP即将超过美国,已经开始对外大规模投资,需要引进外资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更有甚者认为,离开了中国,世界就会失去一个大市场,苹果、谷歌、大众、三星、丰田都将熄火,欧美日都会陷入衰退……

97金融危机以前,众多日美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把企业纷纷从印尼泰国迁移到成本低的大陆,当年泰国人收入是我们的三倍。二十年风水轮流转,现在因为这里高房价、高人工成本和税务成本,这些外资企业又慌不择路大逃离,比当年逃离东南亚更甚。而这些流失的,正是40年改革开放沉淀的精华部分。

而90后们很少能意识到,这些外资企业的撤离,不仅意味着该企业的员工失业,更意味着依靠其生存的整体产业链被斩断,一大片同胞将要失去饭碗;他们也看不到,目前很多高端制造业核心技术,其实都被欧美日企业所掌握垄断,经过40年的发展,我们还仅仅是学到了皮毛,处于卖苦力、代工的水平。

中兴因为被美国制裁出现断芯危机,某种程度上就是揭开了深圳产业升级的遮羞布。产业升级远远没有完成,外资的撤离,让我们失去了最后学习的机会,我们成为了闭门造车、夜郎自大的梦想家。

更可怕的是,外资撤离让我们失去了一种兼容并蓄的心态和思维,从狭隘到开放很难,但是从开放到狭隘就在一瞬间!

失业不可怕,冬天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正在越来越封闭,越来越愚昧,这是无法治愈的硬伤!我们都沉浸在印钞机的轰鸣声中,沉浸在理财致富的憧憬中,沉浸在钢筋混凝土的虚假繁荣中,长睡不醒!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30440

中国人永远也读不懂美国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做法

来源:
论坛

第一个误区:美国对中国的所有作为都是恶毒的诡计

其实美国的外交内政基本上是按着良心来行事的。

“哈~哈~哈~哈~~~”

我已经听见中国人在捧腹大笑了:“你真是被帝国主义反华势力给彻底洗脑了!”我能听见他们说。是的,对别的国家按良心行事,这在中国人听起来是天方夜谭。看看中共的所作所为。红色高棉将自己同胞的一半屠杀掉,被杀的包括大量作为中共党员的华侨,而中共支持它。北朝鲜长期残酷镇压自己的同胞,导致四百万人饿死,中共支持它。缅甸军方独裁,中共支持它。苏丹总统因战争罪遭国际法庭通缉,中国支持他。当初苏联在四野战败之后允许他们进入苏联休整,日本战败后把三十万精锐关东军的全套装备和东北的重工业转交中共,结果四野先扫平东北,又如虎狼入关,中共才赢得天下。苏联又为中国提供原子弹的全套技术。然而中共说翻脸就翻脸,把苏联当成死敌。中共先是把土地分给东北百姓,骗他们说“蒋介石会来抢走你们的土地”,于是东北百姓贡献出自己的子弟,帮中共夺得政权。中共夺权之后,轻轻一个“人民公社”,就把老百姓手里的土地又夺走了。他们所说的蒋介石会干的事,蒋介石永远也不会干,他们干了。

可见,中共的逻辑很明显:“只要对我有利,别管你是屠夫魔鬼,我也支持你。只要跟我有利益冲突,别管你对我有多少恩情,我都翻脸不认人。”

被这样的政权通过几代洗脑培育出来的中国人,自然无法相信一个国家会在国际上凭着良心行事。

“那不是个大傻瓜吗?”

不错,美国就是这样一个大傻瓜。

最近看了一部记录片,讲巴拿马运河的历史。巴拿马是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的狭长陆地连接。在1903年,一艘船如果想从巴拿马北岸,就是南太平洋,行驶到南岸,就是加勒比海,需要绕过整个南美洲,行程13000公里。运河开通之后,只需77公里。1903年巴拿马刚刚从哥伦比亚独立,美国武力保护巴拿马,使得哥伦比亚没敢武力收回。美国保护的条件,就是巴拿马允许美国开凿巴拿马运河。美国花1千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2.5亿美元,从刚刚独立手无缚鸡之力的巴拿马买下了十英里宽的一条领土,然后花了3.8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90亿美元,付出了5600条生命的代价,开凿了这条巴拿马运河。每年美国还付给巴拿马25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625万美元。所以美国不论从法理上还是道义上都是堂堂正正的。巴拿马运河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每年纯利润十多亿美元,巴拿马弹丸小国,对美国没有任何威慑力,然而1997年,面对巴拿马要求归还运河的要求,美国总统卡特说,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按道义行事,而当初美国获得巴拿马运河开挖许可时有威胁利诱的成分,因为如果巴拿马不同意,美国就不派兵保护,哥伦比亚就会派兵收回巴拿马。所以卡特就把这么一个大金蛋一分钱不要送给巴拿马了。1903年美国和巴拿马的这个利益交换,即使是在最善良的中国人看来,也是两厢情愿公平合理的,然而在虔诚的基督教徒卡特看来,有乘人之危的嫌疑。

于是,美国就做了一回中国人眼里的大傻瓜。

美国发动海湾战争占领伊拉克,中国人全都坚信是为了控制石油,然而美国在伊拉克死伤三万五千人,花费几万亿美元,欠了一屁股账,从伊拉克没有获得一分钱收益,每年还要给伊拉克政府几百亿的援助,而伊拉克的油田却大多数都被中国包下了。美国完全控制伊拉克政府和军方,他完全可以要求伊拉克把他的油田以优惠价承包给美国公司,然而他却毫不干涉,听任伊拉克自行决定。原因和归还巴拿马运河的原因一样:“我们不能乘人之危。”

于是美国又做了一回大傻瓜。

中石油为什么能拿下那么多油田?他们桌子下面最擅长的那些事儿,美国有全世界最发达的情报搜集系统,他就是闭着眼睛也知道得一清二楚。然而他没有去和中国抢。其实为国和为人是同一个道理,别人通过不地道的办法或许能占到比我多的便宜,但君子有所不为,我不降低我的人格去和你抢。和中国人在全世界靠桌子底下塞钱办事相比,美国政府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立法禁止本国人在全世界任何地方行贿的国家。一个美国人在地球的另一边通过行贿为美国赢得了大订单,回了国不仅不是英雄,而且成了罪犯,要下狱。这就使得美国公司在很多地区没有竞争力。

美国实在是个大傻瓜。

要知道,凭良心做事,把运河白送巴拿马,把伊拉克油田白送中国的,不只是美国的决策者,因为美国是个民主国家,如此大事没有多数百姓的支持不可能成。所以美国政府之所以有良心,是因为美国老百姓有良心。中国人在这个世界上最极端的丛林法则下淘汰了两千年,再加上中共在这个传统上变本加厉的三代洗脑,使得中国文化里面的贵族气质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泥腿子的气质,而且还不是那种老实巴交的泥腿子,而是比较恶的泥腿子的气质,就是怯懦,狡诈,不守信用,唯利是图,见利忘义。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不论美国做什么,中国的“专家”们一定可以给你解释为:这是美国的恶毒阴谋。他们不是在昧着良心说话。他们是真心的,因为他们抽了大麻吸了白粉也想象不出来,一个国家怎么会在国际上凭着良心行事让自己吃大亏。

然而美国真傻吗?

其实这和做人是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仗义疏财,宁肯自己吃亏也不亏待别人,那他就会朋友遍天下。他随便搞个生意,全世界都来捧场,轻轻松松就成百亿富翁了。处处坑蒙拐骗占小便宜的人,整天晚上睡不着瞪着天花板算计别人,结果必定众叛亲离,一辈子穷困潦倒。

中国为了北朝鲜战死几百万人,以后年年给他巨额援助,而美国是他的三代世仇,是他生存的最大威胁,然而北朝鲜从金日成起就一再告诫自己的人民:“我们最大的威胁是中国!”一旦北韩放弃流氓政策走上改革开放,他必定会投入美国的怀抱。中国支持了几十年的缅甸军政府不就是这样吗?一旦放弃独裁政策,立即疏远中国,和美国亲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盗贼虽然自己为盗贼,他也知道盗贼是坏人,君子是好人。虽然君子在追捕自己,一旦抓住自己会把自己砍头,如果他需要把自己的无辜的娇妻弱子托付给别人,他是会托付给和自己一块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同伙,还是托付一个君子?一旦这个盗贼打算金盆洗手重新做人,他选择朋友时,是会选择和自己一块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同伙,还是一个君子?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美国一点都不傻。所有打算做君子的人都不傻。

现在中国和全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都是逆差,只有和美国是巨额顺差。这就意味着,美国是中国的金主,是美国给中国提供每年五千亿美元的资金积累。而且,美国花几万亿美元维持世界秩序,中国利用了这个秩序大发其财。然而中国感谢美国吗?正好相反。从政府到走卒,全民对美国一片敌意。中国通过投资、留学生、孔子学院大肆进行文化渗透,盗窃从航天到种子各行各业的知识产权,暗里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大肆进行黑客攻击,窃取军事技术就罢了,连中立国瑞典和红十字会等中立组织也不放过,最近还盗走了几十万美国政府雇员的数据。中国便宜占尽了,但你通过这种手段能反超美国称霸世界吗?如果一个人能够通过背信弃义坑蒙拐骗当上世界首富,那么中国就能通过这种手段反超美国。

走着瞧。

第二个误区:民主制度软弱涣散,不如我们中央集权,可以迅速集中全国之力半大事

当初纳粹德国已经占领全欧,英法联军败走敦刻尔克时,希特勒看着对岸的英国,就说过类似的话,他说英国是“软弱的民主”。看过最近上映的电影《至暗时刻》的人都应该同意希特勒的判断。当德军庞大高效的战争机器正在搅碎英军的仅有的几十万远征军的时刻,英国议会竟然还在激烈辩论是战是和。这不是一般的软弱涣散呀!这简直就是荒唐愚蠢呀!然而,在随后的不列颠之战中,英国人独撑危局,誓死血战,挫败了德军摧毁英军舰队和设施后登陆英国的战略企图。英德双方战机性能接近,德军战机数量是英军的四倍,英军飞行员都是新手,而德军飞行员很多都是老兵,经历了不久前的西班牙内战和入侵波兰的战争。为什么英国会获胜?敦刻尔克之战中纳粹空军元帅格林为了给自己挣得荣耀,恳请元首停止德军装甲部队的闪电进攻,把最后的成果留给空军,结果本来可以一锅端的几十万英国远征军得以全身而退。这种个人错误导致战略性失败的例子,其后德军又犯了几十回,尤其是苏德战场上,希特勒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下战略失误。原因很简单,纳粹政权不论元首怎么聪明能干,他是靠一个人的精力和知识才干来指挥全局。独裁政权的掌权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不可能把一个有才但对自己不忠心的人放在关键岗位上。这就是为什么格林这样的蠢猪能当了德军空军元帅。而格林对岸的对手英军空军元帅道丁是个优秀的战略家。一个蠢猪和一个优秀的战略家对阵,是不列颠之战德军以绝对优势败下阵来的重要原因。在独裁政权下,就算一个关键干部有才,他也不敢和皇上唱反调。德国陆军将领里面世界级的优秀职业军人比比皆是,比如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然而他们的才干无法弥补元帅的瞎指挥,没人敢对希特勒说不。

最近爆发出来的中兴事件里面,这家全国第二世界十强之一的巨型公司决策者所犯的蠢猪级错误,和蠢猪格林是否可有一比?

而在一个优秀的民主制度下,各个行业各个级别的每个岗位上都是本行业选出来的最优秀的人才,因为首相是民选的,他不担心政变,不需要把绝大多数精力花在权斗上,可以任人唯贤。我对二战历史有几十年的深入研究。在德军这一边我不断看到的就是希特勒一次次犯下战略错误,而在英军这边,从首相、统帅一级级往下,一直到前线指挥官和工程师,我到处看到的都是人才济济,各尽其才,每个人都能创造出力所能及的奇迹。

这就是英国可以以劣势兵力战胜德国的根本原因。

这也将是美国战胜中国的原因。

何况美国现在的态势比那时的英国强百倍,而中国现在的态势比那时的德国要糟糕得多。

希特勒在德国的威望到什么程度?苏军已经逼近总理府的地堡了,德国的一位世界著名的年轻的创造多项世界飞行记录的女飞行家开着飞机,从外部安全的地方飞进柏林,冒着枪林弹雨降落在总理府前最后一条德军控制的街道上,就是为了来和元首一起死。地堡外面,十几岁的男孩女孩们操枪操炮与苏军战斗到弹尽粮绝,然后饮弹自尽。希特勒自杀后,他手下的将军们完全可以逃跑或者投降,但他们说“元首不许我们投降”,个个饮弹自尽。纳粹德国真正可以说是一直保持铁板一块,真正誓死战斗到了最后一个人。中共做得到吗?还和和平平的呢,就内斗不断,一个个打倒,打倒得越多,树敌越多。他们能铁板一块血战到底吗?天方夜谭。

美国现在不光有当年英国的民主优势,他的综合军事实力是中国的几十倍。当年德军合围敦刻尔克时英国议会里面还在吵吵嚷嚷争论不休的这段历史,充分体现了民主体制在中国眼里看来的最大弱点,就是它反应慢,难以形成合力。但这其实恰恰是它的优势。在这非常充分的讨论里,全社会每一个阶层每一个团体的代表都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反对任何自己不同意的提案。这样一来,一旦通过一项议案,全社会必定全力以赴地拥护和执行。当初那些投票反对的人也会全心全意地去执行,因为他们知道议案的通过是因为多数人支持,所以是一个公平的结果,这项决议自己是少数反对派,另一项决议自己就可能是多数支持者之一,作为民主社会的一员,最基本的责任就是去全力以赴地执行公平通过的决议。

所以一旦英国议会通过丘吉尔战斗到底的提案,英国人民就立即抱成一团,各尽其才,发出惊人的爆发力。

美国在二战中也是类似的情况。纳粹铁蹄早已踏尽欧洲,英国人民独撑危局,罗斯福和和他的领导班子知道美国绝对无法容忍纳粹对欧洲的统治,和纳粹必有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战,但美国老百姓正在享受经济飞速发展的和平年代,对他们来说,几千公里之外的战火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不值得美国年轻人的鲜血。议会里面的议员们自己怎么想不重要,他们的唯一的神圣职责是代表选他们的老百姓,所以他们反对参战。于是罗斯福瞪眼干着急没办法。要不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参战。

但美国议会一旦通过参战的决议,美国立即全民拧成一股绳,爆发出冲天的爆发力,在太平洋、北非、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大战场上同时作战。在诺曼底德军的速射机枪面前,美国的阳光男孩们踏过浸血的沙滩,一片片倒下,一片片冲上去。在那以后,在当时的世界上,再没有人怀疑民主体制的爆发力。

然而中国人民不买这个帐。

因为他们从小学到的历史,从鸦片战争开始,就都是炮制出来的谎言。洗脑洗到第三代,连元首都是洗过脑的,再没有一个明白人了。

所以,一个内部千疮百孔危机四伏的国家,一个大多数干部盼着首脑倒台的国家,一个每年维稳经费大于军费,当权者怕老百姓怕到了发个微信就能给抓起来的程度的社会,却气咻咻地要和美国一决高低。

什么叫螳臂当车、以卵击石?世人不知道吧?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就演示给你们看!

对中国所有恶意举动,渗透,盗窃知识产权,网络攻击,美国的反应非常迟缓。明眼人看到这些恶意进攻,都明白对中共没有通过讲道理和善意举措和解的可能,但老百姓和二战时的老百姓一样,只顾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所以决策者和当年的罗斯福一样,在很多年里面什么也不做。所以中共就和希特勒一样,觉得民主体制体大无脑,一盘散沙,随便怎么欺负他都不用考虑后果。所以中共才敢在自己内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敢于处处去欺负一个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内部没有任何危机的国家。

天大的战略失误。

民主国家动作慢,不是不动。他们非常聪明。他们不放过任何细节。一旦积累的论据足够了,都放到桌子上,开展一场全民大讨论,一旦形成共识,这台巨大高效的机器动起来,你再想通过耍耍嘴皮子,搞几个权宜之计,请到故宫里面吃顿饭,买几家波音客机,就把它停下来,就太天真可笑了。

美国现在进行的就是这场大辩论。这场大辩论是否已经结束,我不知道,但这场中国是敌是友的大辩论正在美国各个阶层全面展开,已经公认的事实。结论会是什么,应该没有什么悬念吧,中共已经干了太多下三滥的事,现在想把时间倒回去,为时已晚。

本文深入揭示阐述了中国人对美国人、美国社会、美国文化和美国政治体制的全方位的误解。正是因为这些误解,使得中共稀里糊涂不知怎么回事就和一个被自己强大十倍、稳定十倍的大个子PK上了。台湾旅行法出台时,中共一点不担心,美国怎么敢为了一个台湾跟中国翻脸?不过是借此施加压力而已,下院肯定不会通过!下院过了,中共估计上院肯定不会通过。上院通过了,中共认为跟习近平称兄道弟的川普肯定否决。结果川普不仅没有否决,而且不愿意让它自行生效,而是主动签字批准。

中共于是认为,美国不过是又创造出一张新牌,好在贸易问题上用。想不到马上美台高官互访。互访的尘埃未落,又得到肯定的消息,美军海军陆战队就要进驻了台湾了。

中共认为,只不过抛出口风试探中国意图而已。美国不敢。因为中国早就说过,外国军队进驻台湾是中国动武的红线。美国不敢。

你看他敢不敢。

中共不明白,美国这不是在打桥牌耍花枪。他们不明白,这部惯性极大的机器开始动起来了。

好戏还在后头。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04/%E4%B8%AD%E5%9B%BD%E4%BA%BA%E6%B0%B8%E8%BF%9C%E4%B9%9F%E8%AF%BB%E4%B8%8D%E6%87%82%E7%BE%8E%E5%9B%BD%E5%9C%A8%E5%86%9B%E4%BA%8B%E5%92%8C%E5%A4%96%E4%BA%A4%E4%B8%8A%E7%9A%84%E5%81%9A%E6%B3%95.html

北京对台湾施强压

来源:
美国之音

在朝鲜半岛的和平前景意外地转向光明之际,台湾海峡两岸的和平前景则阴云四合。北京近几个星期来对台湾频频秀肌肉和行恫吓的一系列大动作引起世界媒体的注意。

北京对台湾强化军事压力

日本主要报纸之一《每日新闻》4月29日星期天发表报道说,“中国正在加强对台湾的局势压力。中国的轰炸机连续几天环绕台湾飞行,中国也在台湾周边海域频繁进行军事演习。中国试图以此抑制台湾岛内一些人的‘台湾独立’的主张。

“日本防卫省报告说,中国空军H6轰炸机4架于本月26日穿过日本冲绳和宫古岛之间的海域,通过台湾南方的巴士海峡上空,环绕台湾飞行。从本月18日至20日,中国轰炸机也是连续三天环绕台湾周围飞行。

“中国军方4月18日在台湾海峡进行了实弹演习,20日航空母舰辽宁号在巴士海峡东侧海域进行了舰载机起飞降落训练。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吴谦4月26日在记者会上强调,‘我们的一系列行动是针对台独势力及其活动的’。他警告说,‘台独势力假如继续放肆,我们将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在另外一方面,作为台湾的后盾,美国在今年3月通过了鼓励美台高级官员互访的台湾旅行法,而且也计划协助台湾自主建造潜水艇的计划。因此,中国军方加强活动也被认为是对美台关系加强的牵制。

北京再度展示对台湾的威胁

近几个星期来,对台湾进行军事恫吓似乎成为北京对台宣传的主旋律。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星期天发表报道,标题是,“中国发布视频强化其领有台湾的誓言”。报道说:

“中国军方星期六发出一种强硬的信息,声言要‘捍卫祖国领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发布视频以及一套首日封,展示中国空军最近在台湾岛周围执行飞行任务。北京把台湾视为一个反叛的省份。

“首日封上印着‘人民解放军飞行员的神圣职责是捍卫祖国领土’。信封上的图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机和飞行员在台湾附近飞行。

“人民解放军空军环绕台湾岛的飞行是中国军方在台湾附近进行的军事演习的最新动作。今年四月早些时候,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辽宁号航空母舰及其战斗群在东中国海进行了实弹演习。

“上个星期,人民解放军展示了的火箭部队东风-26中程弹道导弹的部署。中国国防部称,这种导弹可以从陆地和海上发射打击目标。

“解放军的英文网站刊登了中国国营的《环球时报》的一篇文章,称部署东风-26中程弹道导弹应当看作是‘国家对台湾分离主义者’及其在美国的支持者的警告。”

在世界舞台上封杀台湾

北京不但采用武力恫吓的手段对台湾施加压力,而且也在国际舞台上以非武力的手段打压台湾。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4月27日发表文章,标题是,“中国在台湾名称上对美国航空公司发出威胁”;副标题是,“北京要求世界各国航空公司在台湾主权问题上遵循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否则将受到惩罚”。文章说:

“中国民航总局致函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和美国航空公司,要求它们在世界各地的机构遵循中国对‘分离主义’的限制,这意味着在提到台湾、香港、澳门的时候不得继续将它们列为独立于中国的国家。

“一个得到那通信函的消息来源对《外交政策》说,该信函给两家航空公司最后期限,要它们届时遵循有关的要求,否则将把它们的问题提交给相关的网络安全部门处理。

“美国国务院一位发言人对《外交政策》表示,‘我们反对北京下令规定包括航空公司在内的美国公司如何组织他们的给顾客提供方便的网站。中国的公司网站在美国运营是自由的,没有受到政治干预。’这位国务院发言人接着表示,美国国务院已经向中国当局表示了‘强烈的关注’。”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04/%E5%8C%97%E4%BA%AC%E5%AF%B9%E5%8F%B0%E6%B9%BE%E6%96%BD%E5%BC%BA%E5%8E%8B.html

Sunday 29 April 2018

朝鲜要关闭的是什么样的核试验场

来源:
法广

现在,根据韩国总统文在寅转述,等于金正恩已向世人宣告,平壤将在五月份拆除其唯一拥有的核试验场丰溪里核基地。这一秘密基地距离中国边境很近。

丰溪里是一座地下核试验场,一共进行过六次核试验,最后一次发生在去年九月份。现在需要知道的这是不是最后一次。特朗普与金正恩举行峰会前,外交压力高涨,美国要求平壤完全抛弃其核计划。

位置理想

这一试验场周边大山连绵,山峰险峻,可谓地势优越。试验场位于朝鲜咸镜北道一座海拔两千米的大山深处,紧邻中国。专家公认这是一座抵御核试验爆炸威力的理想场所。

此地第一次被外人所知是2006年10月,朝鲜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那是金正恩的父亲金正日统治时期。从那以后,美日韩的军事卫星昼夜严密地监视着这座试验场。

从不同路线挖进去的防空洞在卫星上清晰可辨,根据情报,第一次核试在东隧道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在西隧道进行,其他几次都在隧洞北部进行。

核弹爆炸威力

在这里进行的几次试验逐渐显示朝鲜核计划的快速进展。特别是金正恩2011年掌权以后,金正恩在六年里亲自指挥了四次核试验。

第一次核试一般公认失败,差不多仅一个千吨级,与2017年9月3日的第六次的250个千吨级不可同日而语。打个比方,它的威力比美国1945年投掷到日本广岛的原子弹威力大出了十六倍。

朝鲜核试威力越来越大,试验场距离中国如此之近,最后导致北京十分焦虑。第六次核试时对面的中国人感觉到震动,许多居民因恐慌而临时逃离家园。

疲倦的大山

越来越威力强大的核试,引起对这座试验基地到底是否安全的担忧。中国方面的科学家警告,朝中边境地区面临着大规模核辐射的威胁。

四月份,在金正恩宣布将关闭这座基地之后,有关朝鲜核试给周边造成的损害引起争议。金正恩访问韩国时表示,将于五月份关闭这座核试验基地,并邀请美国和韩国专家现场观察。

但是一些专家认为平壤方面的邀请不过是装模作样,因为这座大山已经表现出“疲劳综合症”,可能已经不能使用。一些中国地震地质大学的专家在校刊上表示,最后一次核试导致山洞内部的岩石倒塌。但是,另外一些专家则认为这是毫无根据的说法。

据韩国方面披露,金正恩否定了核试验场不能使用的揣测,称还有两个更大的隧洞处于完全良好的状态。

有无核辐射

朝鲜一直声称它的核试对周边环境不构成任何威胁,也没有发生过任何核泄漏。但是日韩一些媒体援引朝鲜难民及一些研究人员的话说,隧洞里核试时发生过爆炸引起的核辐射,并已经对山洞中的工人和周围居民造成健康危害。有些人因此患癌,有些孩子一出生身体畸形。

这使得韩国统一部去年对三十名来自邻近咸镜北道的朝鲜难民进行核辐射检查,其中四人来自靠近丰溪里的难民表现出的症状有可能归咎于核辐射引起的爆炸所致,但从事研究的专家目前不能得出他们的健康状况肯定与核试有关系的结论。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04/%E6%9C%9D%E9%B2%9C%E8%A6%81%E5%85%B3%E9%97%AD%E7%9A%84%E6%98%AF%E4%BB%80%E4%B9%88%E6%A0%B7%E7%9A%84%E6%A0%B8%E8%AF%95%E9%AA%8C%E5%9C%BA.html

冷眼:昨天,三星关厂清仓撤离 深圳成为最大赢家!

在大陆、台资、日本和美资企业因为生产成本、中美贸易战等原因跑路美国、东南亚建厂的大背景下,当前韩资企业也加快了撤资、转移的步伐。今年年初日资世界五百强两大巨头——日东电工和尼康公司相继撤离苏州,留下废弃的工厂和大量的裁撤人员,引发了媒体关于外资撤离的大讨论。今天,这种讨论又将甚嚣尘了上。

1

4月27日,"我们最后还是签了离职合同",深圳三星电子通信有限公司的中层员工向蓝鲸TMT记者反映,深圳三星电子通信公司将被撤销,除6位韩籍高层外,所有员工将于4月底全部遣散,遣散人数约320人左右。遣散费超过2000万,人均有6万多,和同类公司比起来算是比较慷慨,只可惜这些钱如果要盘算着再找工作、还房贷车贷,只能说是相当紧吧。如此,三星"抛弃了"其在中国唯一一家生产网络设备的公司,坚定走在了撤出中国的大道上。

而就在4月16日报道,受到中美两大经济体可能爆发贸易战的影响,韩国科技巨头三星电子、LG电子或被迫关闭他们在中国的液晶电视工厂。其实这样的理由并不成立,当时要找到撤退的理由,总是可以因境生情找出来的。

其实,这家2017年营业收入额1800亿美元、世界五百强排名第15位的韩国巨头,近年来一直在坚决撤离中国的步伐,特别是在萨德事件反韩浪潮高涨后,三星的撤退更是超出了想象,近年来在天津、苏州和深圳等中国制造业重镇大幅裁员,更是成为国内各大媒体报道的焦点。

只是在很多人眼里,中国已经有的华为、小米、中兴,三星好走不送。但是,局外人可以这么说,对身处三星涉及的就业家庭,肯定没这么轻松。

曾几何时,三星在中国是何等的叱咤风云,三星旗下的公司在中国长期占据出口企业的前列位置。但自2012年三星在越南狂砸百亿美元投资后,越南已经取代中国,成为三星最大的生产基地。

据说三星的产值已经占据了越南GDP的20%,工厂员工每天吃的大米就消耗13吨。在整个东南亚,三星工厂员工已经达到了14万,在大陆2016年时仅有8000多人,经过这两年的撤离,大陆的员工估计已经所剩无几。而在2012年前,在大陆和东南亚就业人数应该是颠倒过来的,三星的的出走,带来的是10万及以上直接岗位的流失。

2

与此同时,三星在中国的供应链也出现剧烈振荡。首先是其一级供应商苏州普光、东莞普光、东莞钨珍、及艾迪斯等曾在中国雇佣成千上万名员工的大厂先后倒闭。

其次,为三星及三星供应商提供电子、包材、塑胶等材料的供应商也受到强烈冲击。以龙头企业裕同集团为例,因为三星的撤离,公司的三星订单由2013年的3.4亿猛跌到2015年的不足一亿,2016年、2017年还在继续减少。而中国包装印刷行业受此影响的大型企业可能多达数十家之多。

三星庞大的配套产业链相继相跟着搬迁至越南,带来的是百万级的工作岗位流失和税收减少,这些损失都是无法估量的。三星系的离开,对中国制造业的撼动之强烈。

而更令人忧惧的是,不仅仅是三星在有步骤地撤离,松下、夏普、东芝、飞利普、索尼、霍尼韦尔安防、希捷、苹果都已经加大撤退的力度。特别是苹果系,这个万亿产值的商业帝国此前几乎将全部产业链投放在中国,如果一旦撤离,那么无工可打的日子真的就要来临了!

因为中兴缺芯事件的影响,网上有很多叫嚣抵制、封杀苹果的声音,姑且不说苹果这样万亿级别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只占15%,是否能封杀得了。单单是苹果和富士康撤退后留下的百万级的失业、减薪人员,就是一个巨大的麻烦,这样的后果,不是那些嘴炮封韩抗美的人士说起来那么轻松,毕竟失业的不是自家人,键盘侠谁都会。

3

在有2万多家外企的广州,外企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在央企云集的上海,外资贡献了全市2/3的进出口总额与工业总产值;在长三角的工业重镇苏州,外资工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67.8%;在台资较多的厦门,外资贡献70%的工业产值。而在深圳这个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这一比例已经在70%以上。而外企给中国带来的就业岗位,保守估计都有3000万。

尽管有华为、中兴、腾讯引以为豪的民族品牌支撑,但是外资对深圳经济的贡献依然高达70%以上,目前不是外企离不开深圳,而是深圳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外企,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沉睡在盲目自大的夜郎国里。

近年来,深圳经济在高房价的支撑下,GDP继续一骑绝尘,赶上了广州,超过了香港,现在已经把目光瞄准了台湾。类似《深圳将香港踩在脚下》《台媒哀叹:一个深圳就打败了整个台湾》的鸡血文章在各种论坛和自媒体上发酵,不管是官方授意还是民间自发,大体上反映了深圳的意得志满。

但是,如果冷静下来思考就会发现,为什么深圳的GDP总量约为台湾的一半(52.3%),但财政收入总额竟是台湾的1.64倍;人均GDP仅比台湾高出11.5%,人均税负却是台湾的3.6倍。若考虑最终转嫁到深圳居民身上的土地出让收益,则人均财政负担更高。这还是在全面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政策的基础上,政府给予企业和个人巨大的恩惠、大力降负的结果。

在如此高额的税负之下,是房地产业对深圳发展的坚定加持,也是制造业疯狂外迁深圳后为房地产腾挪出了更多空间。到底是深圳抛弃了外资和中资制造业,还是这些制造业被深圳抛弃,市场一定会有答案。

4

"深圳不需要底端产业!那些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代工厂被淘汰了活该!租不起工厂的滚出深圳!深圳依靠港口贸易,依靠中兴华为撑起来的通信产能也,再卖卖房子,完全可以做金融中心!房地产和金融业才是未来!底端产业快点滚!"

这样的言论,算是对深圳近年来在产业升级、房地产立市的大旗下,外资和实业撤退凋零现象的一种反讽。

一、产业升级。

确实,"供给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工业4.0"、"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了近两年来非常热的话题,不提这些口号,不赶走几家低端外资工厂,你都不好意思说是一线城市。

土地财政让地方政府吃饱了,高速的经济增长让市民吃饱了,他们觉得脏乱差的制造工厂已经影响了环境,不能代表城市的形象,工厂的去留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沉浸在房地产和金融的海市蜃楼中,忘记了这个城市的兴旺之本——制造业,也忘记了来时的路。

最近,深圳市政协低调发布了一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深圳实体经济重点调研报告》,指出:近期,有超过1.5万家企业迁出深圳,深圳制造业外迁已成潮流。不乏一些明星企业,如2014年中兴通讯将生产基地迁往河源;2015年比亚迪在汕尾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2016年华为终端转移落户至东莞松山湖;大疆科技2013年就在东莞买地;如果算上飞利浦、三星、霍尼韦尔等众多国际巨头撤离。

实际上,早在2008年,深圳制造业产值增长速度开始出现明显递减,平均每年以3%的速度递减,2014年甚至甚至出现零左右的增长。一定程度上说,这是产业空心化的前兆。

深圳的产业升级口号喊了多年,但是除了培养出了像华为、中兴这样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巨人症"患者,经不起风吹雨打,深圳的产业升级乏善可陈。

而在这些政策"口号"的背后,与之相伴的则是中国人口红利的消退,企业用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不断提升以及综合税率居高不下。这也正是促使不少企业被被迫撤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二、高房价。

深圳的楼价飙涨,成为近年来中国楼市中最热门的事件。在内地、香港各路资金的炒作下,深圳楼市从2015启动加速暴涨,成为状元。2016年,深圳楼市成交额超过6660亿元,相当于平均每日成交18亿,想想有多夸张!

而这种暴涨的状况在2017年才有所改观,但是房价仍然维持在高位,无形拉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这是不争的事实。2017年6月份,深圳一手房成交均价为54492元/平米。有中小制造业老板笑称自己赚的钱,还买不了深圳市中心的一套房子。

制造业大举外迁,说白了就是土地和人力成本上升。商人都是逐利的,都在用脚投票,深圳贵了,那就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也没有那么多假装。那么可以说,深圳正在加速空心化。

而突飞猛进的房价,已经榨干了消费的最后一丝动力,在地产和金融的加持下,深圳正在越来越轻,也飞得越来越高。深圳变了,变成了一座买不起房的城市;深圳变了,变成了一座不太适合搞制造的城市。

三、物价大涨。

深圳不仅房价飞涨,给实业加稻草,物价这两年也跟坐飞机一样。冷眼认为:特别是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的双重打压下,原材料价格暴涨,企业生产成本直线上升,为了减少成本只能选择关闭工厂,高端的直接回流本土,中低端的转移到东南亚国家,深圳已经被空心化。


有好事的网友还算了一笔帐,深圳市产业园工人税后基本上到手平均大约是5000多,若算上五险一金,则公司供养一个员工需要12000元/月。这样的成本跟越南工人1000多一月相比,根本没办法竞争。而且,同样一件商品,中国生产成本原料加人工成本加税费是100块,越南加起来才70块。同样出口,越南报价100,中国企业怎么跟人家竞争?

三星的撤离,有三星产品在华份额下降,战略失策的因素,但更多的应该还是成本因素。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海外华人都能感觉到在美国看到的"made in china"的产品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要不了多久,我们这个未老先衰的世界工厂就将被东南亚、墨西哥、印度替代,剩下的只是到处的无业人员和一地鸡毛!

四、高税收。

当前美国、欧洲、日本都在减税,吸引全球资本回流投资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不要减税,成为很多自媒体关注的重点。而冷眼一直认为:我们已经没有了减税的空间,很多时候是变相加税,停不下来。


5

危险的是,包括深圳在内的很多地方政府,并没有意识到正在靠近的灰犀牛。十多年的土地财政,已经让地方政府失去商行个世纪90年代招商引资的动力,他们只需要大手一挥,批地卖地,就有有滚滚财源,让财政充足无忧。对于他们来说,制造业那点微薄的蝇头小利,已经瞧不上眼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爱来不来","好走不送",已经成为他们对待外资的态度。

虽然那些一连串响当当的外资企业都在深圳成为了历史,但这一切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深圳的"繁华"。房价还在飞涨,每个人计算资产时都变成了千万富翁;金融业还在继续爆发,只要有钱买点理财,一年的收入都很可观;华为、中兴营造的通信产业梦还在继续;服务业还在爆炸式增长,各种灯红酒绿,海外旅游度假,朋友圈里的美食和晒娃,都是一片岁月静好,深圳经济展现出了另一番繁荣昌盛的景象。



然而,更让人担忧的是,面对支撑起大国改革开放和世界工厂半壁江山的外资撤退,深圳这个移民城市里的年轻居民们,显得事不关己,有些还莫名兴奋。100个年轻人中,至少有70个人是乐见这种外资撤离的,"华为XXX,欧美企业吓尿了"这种题材的文章在网上大量传播就是一个证明,即便是在中兴被拍熄火,华为已经被美国启动司法调查的情况下。

在很多90后年轻人看来,这些外资撤走了,就会有成百上千个华为、中兴、美的、格力、京东、腾讯、阿里站起来,中国民族品牌就可以彻底占领中国市场,和欧美日韩五百强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竞争,一决高下,外资的撤离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证明,而不是被抛弃的信号。

在他们看来,中国现在经济已经是世界第二,GDP即将超过美国,已经开始对外大规模投资,需要引进外资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更有甚者认为,离开了中国,世界就会失去一个大市场,苹果、谷歌、大众、三星、丰田都将熄火,欧美日都会陷入衰退……

97金融危机以前,众多日美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把企业纷纷从印尼泰国迁移到成本低的大陆,当年泰国人收入是我们的三倍。二十年风水轮流转,现在因为这里高房价、高人工成本和税务成本,这些外资企业又慌不择路大逃离,比当年逃离东南亚更甚。而这些流失的,正是40年改革开放沉淀的精华部分。

而他们很少能意识到,这些外资企业撤离后,不仅意味着该企业的员工失业,更意味着依靠其生存的整条产业链被斩断,大一片同胞将要失去饭碗;他们也看不到,目前很多高端制造业核心技术,其实都被欧美日企业所掌握垄断,经过40年的发展,我们还仅仅是学到了皮毛,处于卖苦力、代工的水平。

中兴因为被美国制裁出现断芯危机,某种程度上就是揭开了深圳产业升级的遮羞布。产业升级远远没有完成,外资的撤离,让我们失去了最后学习的机会,成为闭门造车、夜郎自大的梦想家。

更可怕的是,外资撤离让我们失去了一种兼容并蓄的心态和思维,从狭隘到开放很难,但是从开放到狭隘就在一瞬间!

失业不可怕,冬天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正在越来越封闭,越来越愚昧,这是无法治愈的硬伤!我们都沉浸在印钞机的轰鸣声中,沉浸在理财致富的憧憬中,沉浸在钢筋混凝土的虚假繁荣中,长睡不醒!

亡羊补牢。好在,我们英明的决策层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昨天出台的资管新规,就是对去杠杆、规避系统性金融风险战略的坚决观察和执行,就是对房价飙升和全民理财现象给制造业带来打击的坚决回击。

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两手抓,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金融防控,房地产泡沫一定能得到抑制,金融风险一定能消除在萌芽,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定能在危机的风口,掌稳舵,定好航,驶向胜利的彼岸,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和中国人民必然会成为最大的赢家,接受历史和时代的检验!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8/04/blog-post_156.html

王力雄:流亡西藏的民主模式

有西方教育背景的西藏知识分子和青年一代正在以多样化理念逐步摆脱流亡社会的同一性,探索不同方向和道路。多样化可以避免命悬一线,一损俱损,如同一条腿的凳子坐不住,十条腿的凳子断掉几条腿也不会倒。然而在政治方面进行多样化实践,流亡西藏却需要考虑这一点:多样化需要同一框架的约束。如生物多样化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社会多样化要在国家的框架内。缺了这样的前提,多样化的效果便可能相反,造成分裂乃至碎片。流亡西藏本身正是缺少国家的框架,靠共同历史、传统宗教和民族意识联系在一起。然而历史、宗教和民族意识是抽象的,相当程度上是靠达赖喇嘛将它们具象化,才能在几十年中发挥凝聚和约束西藏流亡社会的框架作用。一旦达赖喇嘛去世,这一框架消失,仅剩的抽象概念会导致多种相互分歧与冲突的见解,又缺少权威的裁决,便可能造成分道扬镳。

防范那种前景当然不是禁止多样化。多样化是禁不住的,流亡西藏也没有禁止的权力和能力。可做的只能是找到不靠达赖喇嘛也可实现整合的机制——那只能是民主,却需要一种不同的民主模式。通行的代议制民主是以政党竞争为基础,在国家框架的约束下,不管竞争怎样激烈也保持共同基础,不可脱离。而失去了达赖喇嘛的流亡西藏却没有这样的框架,在竞争造成的离心力超过向心力时,就无法阻挡分裂和离散。

前首席噶伦桑东仁波切看到了这种危险,提出流亡西藏的民主应该避免制造对立和分裂的模式,反对"多党制民主",提倡实行"无党派民主"。以流亡西藏的弱小和面对形势的困难,若被党派之争推到巴勒斯坦法塔赫和哈马斯那样的分裂,便无异自杀。然而代议制必须首先解决选民了解候选人的问题。西方民主社会靠竞选,竞选离不开利用媒体和动员民众,需要资金支持和组织保证,就不能不建立政党,形成政党政治。

流亡藏人身在异国,既缺少共同的经济与社会联系,也没有日常覆盖所有社区的共同媒体,尽管人数只有十几万,选举困境却十分突出。印度的几十个流亡藏人定居点彼此经常相隔一两天车程,不同社区的藏人很难沟通和了解。一个没有知名度的人想从其它居民点获得足够选票几乎没有可能,而逐个定居点去竞选的成本个人难以承担。更不用说欧洲藏人分散在多个不同国家,北美藏人分散在比印度还大的土地上,相互了解更加困难。

在这种状况下,桑东仁波切提出的既民主又不要政党竞争的模式是什么,目前还不能清晰地看到。我们期待流亡西藏的民主探索最终能找到答案,那也将是给予人类民主事业的创新性贡献。

——RFA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8/04/blog-post_389.html

Saturday 28 April 2018

闻一:社会控制如此严,苏联为何还解体

苏联解体,苏共亡党已经二十几年,有关苏联的话题仍然热度不减,有关苏联的研究也层出不穷。苏联的国家机器,不可谓不强大;苏联的社会监控,不可谓不严密……然而,铁一样的事实胜于雄辩。为何如此?对此,凤凰评论《高见》栏目专访社科院世界史所研究员闻一。

访谈嘉宾:闻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俄罗斯历史与文化研究专家。著有《苏联的过去和现在》、《布哈林传》、《走近俄罗斯》、《解体岁月》、《重返莫斯科》、《回眸苏联》、《俄罗斯深处》、《普京之谜》、《十月革命———阵痛与震荡》、《俄罗斯通史1917-1991》等俄罗斯主题论著十余种。

凤凰评论《高见》栏目访谈员:张弘(凤凰网主笔)

不能把苏联历史进程割裂开

凤凰评论《高见》: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现在仍然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赫鲁晓夫时期没有多大的改变,到勃列日涅夫时代已经停滞,走近衰亡,到戈尔巴乔夫时代,已经回天乏力。对此,你怎么看?

闻一:这个观点,我部分赞成。有些人把苏联的不同时代割裂开来,但是,国家发展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进程,都有一个深化发展的进程,这种分析方法割断了它的连续性。比如,列宁时期是绝对好的,从斯大林时期起就变坏,实际上不能这样说。

凤凰评论《高见》:为什么?

闻一:现在很多人说斯大林背叛了列宁,但是,斯大林在很多方面继承了列宁最早的做法。比如说意识形态的控制,就不是斯大林独创。在俄罗斯的沙皇时代,书刊检查制度是一种传统。但那时候,没有形成一种体制和完整的施政的手段。

苏维埃成立以后最早公布的一个法令就是《新闻出版法》, 1917年的11月9号就公布了。里面说,现在有人反对苏维埃政权,好多报纸都反对我们,我们必须采取措施。这个法令还说,如果秩序恢复正常,政权巩固了,我们就恢复言论自由,但现在不行。

所以,意识形态控制不是斯大林独创,在列宁时期就开始了。对报刊的处理包括罚款,将当事人驱逐出境等等。到1921年就变成军事监督,属于军事检查。所有的报刊都要检查,是不是泄露国家机密,泄露军事机密。第三,这些工作,原来都是交给文化部门、教育部门来做的,1921年,这些事交给克格勃,交给肃反委员会来管。

凤凰评论《高见》:舆论控制、新闻控制、出版控制。

闻一:不仅是这些,人们的生活都受到控制了。比如说苏联的家属楼和街上都有检举箱,你对谁有意见,你可以把条插到那里。这个检举箱,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搞得很乱。我和你明明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但是你惹了我了,我不满了,就告你是反革命,官方就会调查你。

所以说,不能把苏联历史进程割裂开,列宁就全部是对的,斯大林就全部是错的。赫鲁晓夫基本上没有改变斯大林的总路线,他就是反对斯大林的大清洗,其他的方面没有多少改变。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人自己叫它停滞。我认为,它不是停滞,是苏联从社会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的时期。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上涨为苏联制造了泡沫经济,出现了表面上的繁华。但是,阿富汗战争,珍宝岛战役,都是这个时期发生的。

凤凰评论《高见》:我看过你写的《俄罗斯通史》,前一段时间也正好采访了《毛泽东传》的作者潘佐夫,他说到了一点,斯大林不信任任何人。

闻一: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信心巩固政权,维持自己的权力结构。所以,他们对所有的人都不相信,因此必须对所有的人进行监控。列宁时期还好一些,因为掌握权力初期,他不敢也不能把所有的人都得罪。斯大林的权力巩固之后,谁有反对意见,都是反对派,都是人民的敌人。斯大林不相信任何人,把一切反对自己的人看做要夺权,都涉及到阶级斗争。这种情况下,他能不采取严格的监控手段吗?

沙皇时期是有专门的监控机构的,但针对的都是精英人士,而不是全民。苏联时期,意识形态的控制,从191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克格勃第五局专门管意识形态。一开始成立了七个处,最后一直发展到十三个处,包罗万象。

苏联的致命失败在于把国家封闭起来

凤凰评论《高见》:虽然它号称苏维埃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它并没有真正做到。

闻一:苏联的解体,不像长期宣传的那样,我个人的看法,苏联共产党并没有得到所有俄罗斯人民的彻底的衷心的拥护。很多人在暴力之下不敢说话,他们不是真正的心悦诚服。所以,从苏共掌握政权伊始,骚乱、暴动、起义就时断时续。但是,苏联领导人一开始就不想把国内的真实情况告诉老百姓,一有情况就采取封锁,让民众不知情,让民众不知道自己生活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前途。

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之间,尽管有分歧,但是他们有些根本观点没有变化,就是要维持政权。按照他们的话说,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生死斗争,所以他们很焦虑。为什么列宁要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条约》呢,就是因为没有得到工人农民的足够支持,所以寄希望于德国。

凤凰评论《高见》:按照你刚才所说的,实际上就是说列宁和斯大林他们这些人,他们明白政权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不够,所以没有自信。

闻一:最早他们是希望世界革命,希望出现一个世界社会主义共和国,这样布尔什维克的政权就能巩固了,就有盟友了。世界革命看来没戏,斯大林谁也不依靠,就靠自己,把苏联封闭起来了。苏联一个很致命的失败,就是把国家封闭起来,不让人民知道真相,但实际上这做不到。

凤凰评论《高见》:到了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的时候,苏联积弊已深,他能够做的已经很有限了,已经回天乏力。

闻一: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就很难了。他上台前,老一辈领导人都承认,苏联进入了死胡同了。他们也老了,希望年轻的戈尔巴乔夫能把苏联带出去。那个时候,他们想到的还是想维护布尔什维克权力。八一九政变,不是说老百姓怎么样,而是苏联政权中的一部分人担心,叶利钦上来后,自己会被挤出权力圈。

凤凰评论《高见》:我在戈尔巴乔夫以及叶利钦的回忆录里面都看到,八一九政变的实质是因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个人协商改革,要把管克格勃、管军工生产的几个人拿下去,他们窃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发动了八一九政变。

闻一:实际上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政治观点还是相距很远的,两个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八一九事件之前,包括之前的阶段,他们已经斗争了800多天,在保持还是不保持苏联的问题上,两人一直谈不拢。我觉得,主要的还是八一九政变的发动者发现戈尔巴乔夫比较软弱,叶利钦比较强硬,戈尔巴乔夫在台上他们还好一点,但是叶利钦一上来他们处境就糟了,所以,他们发动政变,主要的解决对象实际上是叶利钦。

凤凰评论《高见》:但是,八一九政变实际上是弄巧成拙,把苏共彻底推向了灭亡。

闻一:对,他们彻底地把戈尔巴乔夫断送了。本来戈尔巴乔夫还没有完全失败,他们这么一弄,反而让戈尔巴乔夫完全失败了。因为老百姓明白,不能再回到过去了。八一九政变的发动者意识到,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800多天的斗争,快要面临最后的决战了,而叶利钦胜利的可能性很大,他们不能看到这个结果,所以发动政变。实际上,这反而为苏联敲响了丧钟,把叶利钦送上了权力的最高宝座。

即使最严控的体系也会有反叛者

凤凰评论《高见》:《耳语者》那本书,我是全部仔细看完的,苏联对社会已经实施了那么严密的控制,监控无处不在,人民敢怒而不敢言。可是,苏联共产党最后还是没有达到长期控制权力的目的。你觉得,原因在哪里?

闻一:苏联的控制确实严密。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除了克格勃的首领没有被监听,几乎所有人的电话都被监听。老百姓家庭走廊里都有告密的人,什么人都有可能告密。

监控表面上很严格,但是,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因为你对老百姓监控,老百姓害怕,并不等于他完全屈服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监控者本身,他对监控并不完全信任。为什么那么多官员在苏联解体以后,他们都不吭声?因为他们了解民情,他们知道很多冤假错案是怎么出来的,他们也知道这个监控是非法的。不仅老百姓不相信监控下的社会主义,实行监控的人也不相信这样的社会主义。



戈尔巴乔夫时期已经在逐渐缓解了,当然克格勃一直在搞监控。但是叶利钦时期,就开始极力消除。其实老百姓是很契合的,他们也知道在决战时刻站在哪方。当时,苏联的老百姓不一定完全接受叶利钦的施政纲领,但是叶利钦来继承苏联,老百姓是不反对的。叶利钦一上台,不会走老路,这是知识分子、老百姓愿意看到的,甚至部分官员也对叶利钦有一定的期待。

所以,苏联解体的实际表明,再野蛮的封锁都没关系,再强大的军事威力都无所谓。多少炮弹、手榴弹都不管用,警察多厉害也不管用,他们本身也会动摇。

凤凰评论《高见》:表面看,苏联有非常强大的军队,有严密的警察体系,国家机器非常严密,经济上也把人控制得死死的,古拉格关着那么多人。可以说,整个社会都在苏共的掌握之中,个人生活也就完全被国家权力渗透。但是最后,苏联就是瓦解了,苏共就是灭亡了——这是一个铁的事实。

闻一:尽管苏共实施了严密的社会控制,但是,火是在地下运行的。苏联有持不同政见者,即使最严控的体系也会有反叛者,这些反叛者都是火种。越是不让我看什么,我就越想看什么,我就越想揭示什么。这种情况下,即使古拉格体制很严密,但是苏联的一个教训,就是再苦再严苛的集中营最终都是不管用的。

这样一个严密监控,不是一时就能垮台的,有个锈蚀、腐蚀的过程。它可能一开始确实很强势,慢慢地发展,当反叛力量集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肯定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军队不听指挥,官员们也罢工。

要维持那么严酷的控制,要费很多的钱。后来苏联经济跟不上,集中营的经费,军队的经费都不能维持,就不行了。经济的发展和人心所向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产生突变。实际上,苏联的强大从斯大林开始算起,到它的垮台,也持续了四五十年时间。毕竟它有统治的力量,有行政的力量,有武器的力量,有经济的力量。当经济力量衰败,甚至走向衰亡的时候,苏联就会垮台。

权力垄断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凤凰评论《高见》:苏共的领导人久加诺夫反思说,苏共垮台是三个垄断:意识形态垄断,大搞一言堂;权力垄断,大搞政治暴力;利益垄断,大搞特权。他的观点,你怎么看?

闻一:他说垄断意识形态,这是对的。所谓垄断,就是说只允许存在一种思想,最高统治者不允许存在与其不一致的思想。他们希望通过这个垄断,所有的人都臣服于这个政权。

凤凰评论《高见》:对,还有两个垄断,是垄断政治权力和垄断特权利益。

闻一:垄断政治权力就是一党专政,就是列宁说的清一色的布尔什维克政府,一党说了算,一个领袖说了算。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才允许其他党派出来。

凤凰评论《高见》:在苏联,不管是列宁、斯大林也好,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也好,他们似乎都很迷信权力,相信权力可以解决一切。

闻一:斯大林时期,就是自己掌权,托洛茨基等人不能掌权。布尔什维克掌握了政权以后,政权实际上是领导者个人的政权,夺取的是人的政权不是阶级的政权——斯大林时期,斯大林就是党,就是国家,反对斯大林就是反对苏联,反对社会主义道路。

斯大林反对托洛茨基,因为托洛茨基也要掌权,斯大林瞧不起他,因为托洛茨基入党比较晚,两人之间,实际上是个人权力的争夺。勃列日涅夫取代赫鲁晓夫,也是个人权力争夺,没什么严格的路线方针上的差异。如果路线方针有差异,可以经过光明正大的程序来办。赫鲁晓夫被搞垮就很明显,他去休假了,勃列日涅夫等人开会,回来就把他拿下了,实际上戈尔巴乔夫也是去休假了,亚纳耶夫等人发动了八一九政变。

列宁去世的时候,实际上斯大林已经把他隔离起来了,列宁接触不到别人的,只能接触到斯大林。那个时候,他就垄断权力了。斯大林死的时候,其他的领导谁也不敢处理这个事情。

特权阶层是政权、意识形态垄断的必然产物

凤凰评论《高见》:有人说,斯大林故意纵容下面的人贪污,比如,苏军元帅朱可夫也贪污腐败,打到欧洲的时候,他运了不少文物、贵重的东西回来,据为己有。苏共的领导人,贪污腐败是普遍现象,斯大林故意纵容下属这么干,然后就能抓这些人的小辫子,想整肃谁就整肃谁。

闻一:现在没有证据证明,斯大林下什么文件同意下属去贪污。总的来讲,苏联时期的官员享有特权,但是贪污腐败相对比较少一些。为什么?就因为那个时期的官员们享受的特权比较多,用不着去贪污腐败。

凤凰评论《高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官员享受到的特权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闻一:最早的特权,应该是从列宁时期就开始了。那时候不可能大规模地去给干部很多物质优惠,但是有几个措施:首先,在食堂里面,多给点粮食,多给点物质补助。其次,列宁时期就开始有了内部商店。后来称之为小白桦商店,让特权阶层能够享受到一些利益。第三,在大的影剧院里面,搞一些小食堂,幕间休息的时候,高级官员们可以去吃东西。

从列宁留下的文件和批条来看,对什么人特别照顾,给钱或者给东西,那时就有了。但是,那个时期特权比较少,苏联也比较困难。真正开始有腐败风气,应该说从新经济政策时期就开始了。因为新经济政策允许商人回来,所以旧的那一套,比如请人喝酒,又回来了。到30年代以后,小白桦商店内部的优待机制就比较系统了。内部优待包括食品供应、医疗卫生、药品等等,还有各种各样的休假制度。

除了这些,还给高级干部发一个红卡,凭着这个红卡,可以买到别人买不到的东西。比如说看戏,票都卖完了,但是你凭红卡,随时可以买票。斯大林实际上把很多老干部换下去了,他需要新干部。因为新干部是他提拔的,因此要给些优惠,包括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苏联,能够享受到的这些特权的,不仅包括官僚,也包括高级御用知识分子,演员,作家等等。像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银行账户是无额度账户,这个账户可以随时去取,支多少钱都可以。住房更特殊了,苏联的别墅比较多,很多特权阶层都住在别墅区,这些都是国家分配的。

凤凰评论《高见》:要享受这些特权,首先必须成为最忠于斯大林的人。

闻一:哪些人享受这个待遇,怎么享受,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比如特权阶层名录。这个特权有几级,这个等级除了规定领多少工资、享用哪些特权以外,也预示着你是党的后备队伍。有了制度,还有了管理——苏共中央有专门的干部部,升到哪一级就住什么标准的房子,就给多少工资,诸如此类。

到了赫鲁晓夫时期,应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了,只是剧院里面休息的地方搞得更豪华了。由于是战后,小白桦食品供应的货物就不一样。在斯大林时期,高级官员去国外出差的时候,带回来的都是录音机等高级商品,到了赫鲁晓夫时期,商店的商品就更丰富了。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更有钱了,官员们享受的特权也更多。勃列日涅夫时期,腐败达到了高峰。克里姆林宫的人有一个专门的供应集团,有一个百货集团,有一个食品集团,专门供应给官员,供应的食品价廉物美。

凤凰评论《高见》:这也意味着,在苏联,只要进入特权阶层名录,也就意味着可以享受特权。包括各种福利、住房、特供、配车等等,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闻一:像休假制度,官员阶层凭红证可以领到休假证。你听说这个故事没有?当年,普京到黑海边上去,夫妻两人想进入勃列日涅夫的别墅,人家不让他进,说等你到了和主人一样的身份的时候就可以住了。现在,他在那儿也有别墅了。特权阶层的生活完全是跟老百姓割裂开的,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圈,特权阶层也不了解真实的民情是什么,他们的那些子女们也阔气得很,这也是老百姓最后不支持他们的原因。

实际上,特权阶层是政权垄断、意识形态垄断的一个必然的产物。意识形态的垄断,权力的垄断是特权垄断的基础。

凤凰评论《高见》:苏联的特权阶层,在苏联解体后是什么情况?有没有人要追究他们的责任?

闻一:没有。因为俄罗斯现在掌权的,都是苏联时期的官员,普京也是。特权阶层的人,一部分变身俄罗斯的新贵,一部分变身政治精英,有人利用权力变身,一夜之间变成巨富。和盖达尔一起搞私有化的人,或者成为政治精英,或者成为腰缠万贯的财主,只有盖达尔两袖清风。如果说,这些人过去是名正言顺享受国家财富的话,那么现在他们是名正言顺的窃取国家的财富。

恐怖政治不可能获得长期成功

凤凰评论《高见》:说到这个经济力量我倒想起来了,苏联当时主要靠卖资源。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石油、天然气价格比较高,所以它还能维持表面辉煌的景象。但是后来石油价格下跌了之后,问题就都出来了。

闻一:勃列日涅夫时期把大量的钱财花出去了,没有利用机会发展经济,而是装门面,那时候奥运会,各个大城市都装扮得很光鲜。勃列日涅夫的另外一个做法就是后备,储存起来大量的进口粮食。

凤凰评论《高见》:相信你也看到了很多人的说法,比如,雷日科夫等人,都把戈尔巴乔夫称为苏联的叛徒。

闻一:我特别瞧不起雷日科夫这类人。在戈尔巴乔夫时期下,他是得力干将,和戈尔巴乔夫关系很好。苏联瓦解之后,他把一切责任推到了戈尔巴乔夫身上。这种做法,我认为是不道德的。当时你们是很亲密的合作者,如果戈尔巴乔夫是背叛者,那你自己也是。在戈尔巴乔夫时期执政的那些同僚,把自己说得一清二白,和苏联解体、苏共垮台毫无关系,这不可信。我觉得,戈尔巴乔夫始终都没有说过他背叛社会主义。他对西方的开放,他对国内的缓和,他把阶级斗争的标签拿下,提倡新思维,公开性,很多人都接受了。

凤凰评论《高见》:我看到,雷日科夫还写了一本书,说到苏联分裂的时候,他就怪各个加盟共和国,说我们俄罗斯对你们怎么样好,你们其他的民族,其他的国家一个一个背叛我们,对我们不仁不义。

闻一:这是打俄罗斯的嘴巴。我觉得他不能这么讲,你的民族主义、民族政治就不对。普京说了,苏联时期的乌克兰和俄罗斯边境划的不对,现在讲这个话,实际上很危险,他还想把失去的全部收回,在造这个声势。当年斯大林就讲了,乌克兰是俄罗斯的边疆。列宁讲不同的民族可以自由退出,实际上退不出来,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各个加盟国退出苏联的程序很复杂,按照这个程序就别想退出去。

凤凰评论《高见》:这些年,中国一直有很多人在讨论,说苏联竟无一人是男儿。为什么苏联瓦解、苏共垮台的时候就没有人站出来去挽救它?

闻一:老百姓认为这个政权不值得挽回,官员也认为没必要去挽回它,对自己没什么好处,仅此两点就是致命的。军队也没有动静,因为军队没有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男儿"也拯救不了,你的许诺没得到实现,我看不到希望,你现在要跨了,叶利钦可能会让大家看到新的希望。

在苏联这个制度之下,普通人的命运不是由自己掌握,而是由领导掌握的,是由掌控者掌控的。当这个掌控者不能再掌控的时候,底下的人就不知道如何是好。极少人可能想去挽救,但是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雷日科夫为什么可悲?你也可以是男儿啊?我觉得这些人太可悲了。现在,追究苏联解体的历史责任成为一种风潮,而这些人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

凤凰评论《高见》:雅科夫列夫在《雾霭》里面说到,戈尔巴乔夫缺乏雷霆的手段,他想讨好所有人。当既得利益者反对时,他有意的疏远了自由派的改革者;他想推行改革,又不想得罪原来的既得利益者。后来,支持改革的人被他疏远了,发动八一九政变的那些人又不可能和他一条心,这可能是他失败的原因。

闻一:他作为政治家的手段确实软弱,最后的过程很明显,叶利钦宣布俄罗斯独立的时候,他没有对叶利钦采取什么措施。他现在自己也承认,自己的改革操之过急了,对困难估计不足。

凤凰评论《高见》:看起来那么强大的苏联,政治高压实施了那么多年,社会控制那么严密,但是最终仍然以失败告终,它似乎在揭示某一个规律:想用强力把所有人震慑,用恐怖政治的办法实施暴力统治,实际上不可能获得长期的成功。

闻一:从世界历史看,任何一个繁荣的政权或者王朝,都不是靠恐怖手段建立起来的,也不是让人民全部生活在监控之下的,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凡是繁荣发达的社会都是比较欢快的,人民心情舒畅,社会和谐平稳,领导人也不是那么张牙舞爪。暴力和强权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不可能永久持续。

自由、平等、和谐、幸福,是人们最基本的追求和需求,要抑制人们的思想,抑制人们自由生活是做不到的。斯大林这样的统治者,相信权力可以解决一切,但是事与愿违。权力不能解决一切,警察、政党、军队都不可能解决一切。如果人心不向你,暂时可以维持,但迟早是不行的,世界史上曾经有千年不衰败的帝国吗?没有过,到现在为止没有过。


——凤凰网,网友推荐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8/04/blog-post_878.html

Friday 27 April 2018

张国庆:历史大格局——中国改变自己远比改变美国更有益



围棋讲位势,象棋讲攻防,中美谁才是世界经济大棋局中的天目呢?这是一个必须诚实面对的问题,既然国际关系和世界大格局并没嬗变,从历史来看,中国改变自己远比改变美国更为有益。

冷战破局与中国全球化际遇

1957年盛夏,在莫斯科举办的"美国国家博览会"着实让苏联人大吃一惊,美国式的资本主义生活的确很炫,当场引发赫鲁晓夫和尼克松之间的"厨房辩论",那时,冷战日益扩大,美国全球化战略从生活点滴中浪漫演绎,细微而又温馨,令苏联乃至整个东欧社会主义公民怦然心动,热切向往。但两国政治高层都豪言自己代表人类的未来,也必将以自身优越性战胜并取代对方。

"厨房辩论"后仅仅30余年,老迈的苏联帝国就已力不从心,独木难支,一夜间分崩离析。冷战结束,美国全球化战略大获全胜,尼克松回忆说,他当时就知道赫鲁晓夫错了,但不晓得自己是不是对的?

但观察家们似乎从逻辑与事实上忽略了这场世纪大戏中的另一个主角——中国。虽然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战略对分化瓦解苏联起到了致命的作用,但一个隐而未显的事实是,中国阴差阳错成为冷战结束的第二推手,而且中国的作为,远远大于美国的盟友——西欧。

我们从基辛格所著《白宫岁月》一书可以窥见当时的国际风云:美苏"厨房辩论"后不到十年,尼克松和毛泽东主导的中美和解已见成效,中国淡化革命思想,逐渐和美国拉近战略距离,成为事实上跨意识形态的影子盟友,中国甚至将古巴比作"东方的越南",并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一起,抵制了莫斯科奥运会,美国也与中国交好并从台湾撤军。

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是个标志性事件,中国几十万大军越境惩罚了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南,这是继珍宝岛和新疆铁列克提事件后,东方阵营巨大的无可挽回的撕裂,并全面将苏联拉入到中越长达十年的消耗战中,苏联每天为越南输血200-250万美元,卢布落英缤纷,如同填进无底坑那样悄无声息。

这年3月下旬,也即是中国对越自卫还击部队刚撤回国内,苏联在中东的代理国和准盟友埃及就与以色列签定了《戴维营协议》,这是苏联在中东遭受的重挫。但苏联为谋求世界霸权,实施前出波斯湾的南下战略,随后将控制目标锁定阿富汗,在频繁制造阿富汗政变仍不能得手后,于1979年12月27日悍然兵出阿富汗,几十万大军攻守十年仍不得其手,陷入阿富汗巨大泥沼不能自拔。

这显然不同于以往对社会主义阵营中捷克和匈牙利起义的镇压来得顺当,我的朋友高冰在《怎么解读中越战争历史价值》一文中说,中越战争和苏联入侵阿富汗,一拖十年,犹如一道十字架沉重压在这个臃肿的超级大国身上,并最终耗尽其国力,活活将苏联拖跨。

正因为苏联忙于战争分身无术,从1980年春天开始,瓦文萨领导的波兰团结工会茁壮成长,成为东欧意识形态领域与苏联分道扬镳的开始,随后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如同多米诺骨牌相继倒下,苏联也于1991年宣布解体。

这是中国百年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其意义不逊于1945年抗战胜利时带给民族的希望,事实上,冷战落幕,外部强敌消失殆尽,这才有了中国所谓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在与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协作中,第一次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其后社资论退潮,农村土地承包解放的劳动力,迅速成为市场的"人口红利",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开始在全球展示其价格竞争优势。

与之配套的是行政体制改革,经济特区从南到北横跨整个中国海岸线,成为带动中国进入工业化时代的引擎;民营企业迅速成长,私有化更是带来了市场空前活力;而加入WTO如虎添翼,中国得以以平等会员国身份首次拿到进入世界市场的通行证,从而加快了产品的流出和资本的流入,在要素成本低廉,体制成本又大大下降的条件下,中国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大循环中,抢得了全球化的头筹。

作为于全球化最成功的国家之一,中国国民经济保持了30多年近10%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排名从全球第十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人均GDP也从1978年的200美金,提升到现在的8500-10000美金,增长了近50倍。
谁动了美国社会的奶酪?

冷战胜利,苏联崩溃,美国这时才成为真正意义的世界领袖。

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和光同尘中似乎看到世界大势所趋,预言世界将大同于民主。不过,时光荏苒,仅仅过去20多年,福山就从特朗普主义中悲观下来,美国孤立主义抬头和反全球化浪潮的兴起让他忧心忡忡,福山说"美国已成失败国家"。

关键是,哼-哼,特朗普先生也这么认为。

特朗普在一档名为"莱特曼深夜秀"的电视脱口秀节目中,对中国操纵汇率,致使中国制造在美国泛滥提出了尖锐批评,他说美国建国以来赖以信靠的价值观摇摇欲坠,甚至预言中国将领导世界经济。

彼时,特朗普正忙于参选,大嘴呼拉拉嗥嚎,他激进的言论被当作美国"脱口秀"般的笑话,属于无人严肃对待、丑角般的外围参选者。

事实上,美国虽然走过了里根与克林顿的黄金时代,重新沦为债务国家,但国民人均GDP却从1978年的5000美金,提升到现在的50000美金,增长了10倍,由于市场稳定成熟,国家基数又过于庞大,这种增长虽然与中国经济大跃进没法比,但仍称得上是成绩斐然。

但美国确实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以只争朝夕的特朗普看来,更是如此。

冷战结束后,中国呆板封闭的体制被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倒逼改革,那个时代的领导者看到中国与世界如此巨大的差距,忧患意识与紧迫感很强,东欧剧变也让斯大林式的体制弊端暴露无遗,修补型改良向体制纵深改革推进,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得到自由化式的松绑,经济政策也十分活络,以密集劳动力为主体的世界制造业,开始向中国大挪移。

而这一时期,美国人口与蓝领用工成本(为中国近20倍)自然成为美国制造业的瓶颈,资本向利润更高方向流动,导致美国制造业被快速"挖空"。特朗普说中国抢了美国人的饭碗,实在是看得又真又准。且不说别的,靠着门类齐全且强大无比的制造业,中美双方每年5000多亿美元的双边贸易中,中方贸易顺差竟高达3600多亿美元,完全呈一边倒之势。

那些抵制吃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大叔大妈,可能丝毫没意识到,他们肤浅幼稚的爱国主义,其实是在帮国家的倒忙。

但这并非表明美国衰落了,这只是世界产业透过资本、资源要素的重新组合,在市场驱动下的腾笼换鸟,相反,美元的金融强势和电子科研与互联网的兴起,带动美国产业升级和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过去的20多年,虽然有2008年的金融危机,但仍不失为硅谷和华尔街的黄金岁月,坐以待币,度日如年,小日子过得十分舒坦,美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并没有任何动摇,除了上帝,没有谁可以挑战美国,包括中国。

但美国制造业的式微确实导致美国社会两极分化加重,底层民众虽然能享用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但基尼系数重新抬高,美国为之骄傲的"橄榄型社会"出现结构性失衡,中下层美国人都在问: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正是日后"占领华尔街运动"蓬勃兴起的诱因。

特朗普主义能够应运而生,实在是因为生逢其时。

当然不只是特朗普,也不只是美国,英国脱欧的"黑天鹅事件"和欧洲各国这些年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大选中的得势,都与奶酪有关。而早前在西雅图和热那亚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期间的暴力抗议、法国巴黎的黑夜站立者运动……都显明反全球化运动不再是单兵游勇,而是走上了建制之路,民众强力表达诉求愈演愈烈,必然有政党及其领袖出来代表他们行使公民权利。

时势造英雄,美国人把国家交给一位叫唐纳德•特朗普的成功商人,而非交给那些衣冠楚楚成了精的政客,就不奇怪了。只是"日光之下无新事",特朗普的竞选口号"让美国再次伟大",与中国梦的民族复兴何其相似;美国再转型路线,与中国猫论下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何其相似;而特朗普移民政策的试水,又与中国"摸着石头过河"的套路何其相似,且形散而神不散!
特朗普的牌局与中国困境

美国选举就像一部玄疑大片,谜面十分充沛有趣,但非到尽头,谁也看不清、猜不透那深邃、隐秘且诡谲无比的谜底。

上帝选择特朗普,好像是专门针对中国量身定做的。

汪洋把中美比作夫妻关系,从尼克松时代的秋波频传到老布什时期的热恋,当这对半路出家的露水夫妻在全球化曾经的喜悦中走向地老天荒的特朗普时代时,只能借那首名为《初恋》的舒情诗,才能描绘出"浪漫真相"背后的意境:初恋是雾/你是雾中的花卉/隔着雾看你/你叫我心醉//我们结婚了/雾散了/揭开青纱看你/你是花卉中的玫瑰。

特朗普虽是成功精明的商人,但却不是政治"学院派",缺少婉转和技巧的沟通方式,因此,他为政言商的话很尖锐也很扎心,让世界不寒而栗,他确实知道什么叫实惠,什么叫暧昧,价值等换才是他所看重的利益核心,他区分朋友与对手的方式就是这么简单,甚至意识形态都算不得什么了!

筛选特朗普竞选时泛泛而谈的那些直陈中国的言论,用我们耳熟能详的话来说,就是"不鸣则罢,一鸣惊人",从四个方面直击中国软肋:一是汇率问题,特朗普振振有词地认为中国是汇率操纵国,就差说是"江洋大盗"了;二是重振美国制造业,重建美国体面而优雅的"橄榄型社会";三、对中美不公平贸易进行惩罚,甚至誓言不惜将关税提高至45%;四、盯着美国尖端的技术优势,加大对中国知识产权的追究和责罚。

特朗普的战略十分清晰,那就"美国优先",至于人权和意识形态方面那些曾经让美国引以为豪的价值观,他都不愿多提,完全是"以商为纲,纲举目张",特朗普对此的解释是:我们没必要为别人建设国家!

中国在特朗普时代,因着不可调和的多元搏奕,无法回避。

从汇率来看,由于中国货币发行机制仍然采取紧跟美国货币的策略(这确实简单有效),且短期内国际化、市场化难以实现,汇率盯紧美元也势成必然。这种战术有点像江湖中"跟着大哥操,不会被挨刀"的混吃,但如此贴近和暧昧,让精通"撩妹学"的特朗普很是受不了,他指责中国操纵汇率,其实是在说中国揩了美国的油。

但若真的要打汇率战,特朗普未必中意,中国资本外逃最多的国家是美国;红通令上的贪官,大多隐居美国;中国投资移民兴趣最大的国家,还是美国。特朗普从头到脚都长满脑筋,他会因小失大?

美国制造业的中兴也不是没有可能,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两国劳动力要素正缩短价值距离,美国的能源优势、物流优势、土地优势、油气优势、税收优惠和强大无比的内需动力,正唤起世界和中国投资者昂扬的兴趣,李嘉诚移师欧洲,曹得旺美国建厂,正是资本驱利避害的必然结果。

与特朗普效应相反的是,中国改革的固化、体制性腐败、产能过剩、行业泡沫、科技滞后、法制缺失和传统优势的转移,正在侵蚀和削弱"中国制造"的产业基础,也许,只要特朗普稍稍优化美国的投资政策和投资环境,就会加速中国制造业危机时刻的到来。

而中国贸易被美国抓住把柄,不只是3600多亿美元的顺差,还由中国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形成的事实上的政府贸易补贴,但如果取消这些补贴,中国产能过剩将会更加严重,企业必须以大裁员来应对危机……

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焉?特朗普的答案是先美国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踢开TTP,贸易闹革命,盟邦尚且不入特朗普的法眼,中美惨烈的贸易战,必有殊死搏斗,今天来看,对600多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增加关税和对中兴公司严厉的技术课罚,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令特朗普大为光火的还有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这是美国强大的根本和核心,今年三月,特朗普原本预备对一项因中国知识产权侵权而招致美国每年流失数千亿美元的法案进行签字,且有内阁透风将会出现天价罚款,但迄今为止,中美贸易接触战已经开打,但此项法案仍然锁在特朗普沉沉的办公桌内。

究其成因,大概囿于两方面原因,一是美方感觉现有调查依据尚有不足,作为一张押后的好牌,稍后打出,形成迭加的组合,效果会更好;二是中方紧急公关已见成效——中美建交近40年,中方化骨绵掌式的公关似乎一直得心应手,但这次疏了,碰到的是特朗普政府!

中国改变自己远比改变美国更有益

去往今来,是中国社会民族自豪感爆棚的一年,继"吓尿体"盛行后,到处都充斥着"经济超级大国"的论调,诸如胡鞍钢的中国第一论、中国世界舞台中心论、战狼式爱国主义、乃至春晚也自豪地楞出个扩臀丰胸、涂脸抹黑的"非洲大妈"来……这说明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不能自然更新国人的思想观念,提升人们欲穷千目的视野,那怕是互联网时代,也是不能。

我们真正进入盛世了吗?其实这些溢美之词,听听就好。从经济、科技实力和地缘政治上讲,中国领导世界,仍是遥不可及的事,中国除了巴基斯坦,至今找不到一个真正的盟友,一个好汉三个帮,更别说利用全球的、区域的各种平台和机制,达成共识,建章立制,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包容普惠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事实上,中国没有资格贪杯,经历40年所谓的"跨越式发展"后,国内积累的矛盾已达到大爆发的临界点,改革停滞不前,传统优势触底,体制已精疲力竭,透支的繁荣急需偿还,但资本却开始大量外逃,人才也纷纷流失,这不像太平盛世特有的人文景象。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课题组"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转型陷阱"!意指改革和转型过程中造就的既得利益集团,要求把过渡时期的体制定型化,形成能促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体制",从而使改革原动力丧失怠尽。

春风虽绿江南岸,只是彼岸换主人,如今,透过厚厚的雾霾和宽阔的太平洋,我们也能够闻到中美贸易战渐渐浓烈的硝烟,这将是一次国运的交锋。

我们是以"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高昂斗志兵来将挡呢,还是主动深化自身改革?这是完全不同的两条发展路径。前者将元气大伤,后者是蓄势待发。

从时态来讲,这也可以称为中国式经验——

冷战时,中苏论战,争做社会主义老大哥,结果是两败俱伤,中国被东方阵营孤立,而自力更生,多快好省的结果,导致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更大的人道灾难。

而中美联手促发冷战破局,中国因势力导,主动改革,打开国门,给意识形态松绑,摒弃社资论,改革僵化体制,从而大大降低体制成本,又利用人口红利,推动市场经济,充分把握住了历史机遇期,迎来了30多年的大发展。

那时,我们是首先改变自己,才得以改变世界,今天呢?

今天,我们似乎又走到了历史陈旧的十字路口,有什么可颠覆的吗?仍然没有,中国改变自己远比改变美国更为有益。

数算下我们最优的选项,现在除了劳动力价格要素还略有竞争优势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体制成本、物流、税费和优惠政策,我们几乎全部弱于美国,而且美国内需对GDP的贡献高达70%以上,我们却不到50%,几乎是纯外向型实业,一俟世界风云变幻,外需萎缩,本土企业都可能遭遇致命创伤。

更为可怕的是中国土地财政依赖症,政府垄断土地资源,自然也是土地市场快速增值的推手,1995-2015不到20年时间,土地涨幅高达80多倍,如今房贵如金,地贵如油,谁还有钱增内需?谁又有心思做实业呢?而美国建厂成本低廉,地价近乎为零。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说:"从内部看我们现在面临的经济形势是成本在变化,并且核心是体制成本的重新上升。"

事实上,中国为经济全球化辩护,鼓吹贸易自由化,向来都不是普世主义的。在国际政治层面,中国仍坚持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确立的原则,即坚持国家意识形态价值观不容干涉。

2018年是特朗普时代"美国优先年",也当成为中国锐意改革的一年,体制的革新和深化,比触动灵魂还难,当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五年前李克强总理就这么说,时不待我,希望兑现有时,究其核心是触及利益集团的特权,并在国有企业混和体制和私有化方面,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这一次也是倒逼改革,不同的是,以往是内部倒逼,惹急了以维稳为处置,矛盾仍没有解决;而这次又多了外部倒逼,且到了"躲又没处躲,藏又没处藏"的转型关键期,世界之大,唯有持守人类公义的价值观,才能避免中美两国迎头对撞。

机会稍纵即逝,既然我们看到了明天的嬗变,今天就一定要站到位!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8/04/blog-post_906.html

为子讨公道 瓦姆比尔家人状告朝鲜

来源:
德国之声

对于瓦姆比尔一家来说,朝鲜所释放的政治和解讯号听上去讽刺无比。他们坚信,平壤政府要为他们的儿子奥托·瓦姆比尔的死亡负责。现在他们希望通过法律手段寻求正义。

去世美国大学生奥托·瓦姆比尔(Otto Warmbier)的家人控告朝鲜政府实施"残暴刑讯和谋杀"。多家媒体公布弗雷德·瓦姆比尔和辛迪·瓦姆比尔(题图)的一份声明,其中表示已经向美国首都华盛顿一家法院提交诉状。他们在声明中详细描述了自己的儿子在北"罪恶的"朝鲜金正恩政权关押17个月期间所遭受的虐待。

2015年年底,当时21岁的奥托·瓦姆比尔参加一个前往朝鲜的旅游团,但在出境时遭到逮捕,罪名是"反对朝鲜的敌对行为"。此后他被判15年劳改。2016年6月,瓦姆比尔出狱回到美国几天后去世,当时他已经陷入昏迷长达15个月。弗雷德·瓦姆比尔在声明中表示,儿子是被朝鲜作为人质扣押,并成为一名政治犯。他的儿子被作为抵押品,并且遭到金正恩政权的残酷对待。金正恩及其领导的政府假扮无辜,实际上故意摧毁了他儿子的生命。朝鲜必须对其施加于奥托及其家人的野蛮行径负责,这次起诉正是为实现这一目的而采取的又一步骤。

特朗普是否会与金正恩谈及此事?

瓦姆比尔夫妇在起诉书中将朝鲜称为谋杀他们儿子的"流氓国家"。在他们起诉之后一天,韩朝首脑举行峰会,以求缓和核争议。美国总统特朗普预计将在5月底或6月初与金正恩举行会晤。他届时是否会提及瓦姆比尔事件,颇为令人怀疑。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04/%E4%B8%BA%E5%AD%90%E8%AE%A8%E5%85%AC%E9%81%93%7C%E7%93%A6%E5%A7%86%E6%AF%94%E5%B0%94%E5%AE%B6%E4%BA%BA%E7%8A%B6%E5%91%8A%E6%9C%9D%E9%B2%9C.html

蔡英文:为和平愿与习近平见面

来源:
德国之声

韩朝两国领导人本周五举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晤,台湾总统蔡英文当天被问及此事时表态,她不排除与习近平会面。

根据《自由时报》报道,蔡英文今日参观航汉飞翔航空工业后接受采访,她对金正恩与文在寅会晤表态,指出,只要在不设政治前提、在对等的原则下,她相信没有任何一位台湾的总统会拒绝和对岸领导人见面。

自2016年5月蔡英文上台后,中国与台湾的关系转冷。中国视台湾为分离省份,必要时将不惜使用武力予以收回。

蔡英文也指出,韩朝两国领导人会面,这是区域走向更稳定发展的一步。她说,任何一个区域内的国家都不许承担区域稳定发展的责任,台湾非常乐意、也有决心承担这个责任,只要有助于两岸和平稳定“我们都愿意做”。

北京政府最近在台湾海峡举行一系列海空军事演习,包括实弹军演,这给台湾政府带来压力。有中国官员说,演习是为了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并警告说如果台湾(独立)势力继续采取莽撞行动,就将采取进一步行动。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04/%E8%94%A1%E8%8B%B1%E6%96%87%EF%BC%9A%E4%B8%BA%E5%92%8C%E5%B9%B3%E6%84%BF%E4%B8%8E%E4%B9%A0%E8%BF%91%E5%B9%B3%E8%A7%81%E9%9D%A2.html

「漢奸」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最近在中國出現一個特別的名詞 ──「精日」,我一看到這個名詞時就想到了「漢奸」。查了一些新聞後,覺得在政治語言的光譜上,「精日」一詞的內涵近似現在「漢奸」的定義與用法。[1]

不過,當筆者追溯「漢奸」一詞的歷史來源後,發現事實上「漢奸」本來並不帶有民族主義意涵。究竟,「漢奸」這個詞怎麼來的?又怎麼變化到今天的使用方式呢?


起源

這與近代中國最主要的兩個歷史因素有關:第一是中國最後的王朝非為漢王朝,第二是中國近代所面臨的歷史處境。

「漢奸」一詞之所以誕生,前提是要當「漢」被獨立成一個民族,才有可能出現。不過,這在過去「多重型天下」的中華王朝裡面沒有出現過,只有強調民族區隔、採取「多元型天下」的征服王朝,如五胡北朝、契丹的遼、女真的金、蒙古的元,才會以文化、地緣因素區分漢與非漢各種族群的作法。[2] 其中,清朝是最明顯且嚴格地使用這個具有民族界限的劃分。

在清朝初年,「漢人」與「滿人」彼此是不同且對立的。但是「漢人中的惡人」=「漢奸」這個詞彙,沒有被當時的中國統治者的清王朝使用,是因為滿漢利益不同,漢人與滿人的忠與奸,兩者標準不同,所以對清朝而言,沒有使用的理由。

然而,在清朝在中國西南推動改土歸流時,這個詞彙終於登場了。為什麼?

因為在處理西南問題時,清王朝與漢人(包含漢人流官)的利益終於走向一致。

康雍乾時代,滿漢已從初期的高度對立,逐漸轉為利益一致,王朝統治的安穩與否,已經成為滿漢之間的共識。然而,西南的苗人遭到當地土官殘酷剝削,屢屢引發動亂。經過調查後發現,這些土官身後有著逃至該地、隱藏在土官背後的漢人,他們與土官勾結剝削苗民,才引發動盪不安。

因此,雍正及其官員就稱這些漢人為「漢奸」,意思就是指上述破壞者,並決心貫徹解決這個問題的「改土歸流」。(值得一提的是,在臺灣番界走私貿易的漢人,也會被清朝官員以「漢奸」稱呼。)

但是清朝使用這個詞彙,以及施行「改土歸流」政策於滿漢以外的民族,其背後正是要告訴漢人:清朝是中華王朝,且與漢人利益與共,因此,反對清朝政策的漢人,就是損害漢人利益的壞人,幫助清朝就是幫助漢人自己,「王朝利益=漢人利益」。

此後,「漢奸」這個詞彙隨著清朝平定西南邊疆戰事時,使用頻率暴增。
原文來自福建布政使高山〈臺郡民番現在應行、應禁事宜〉奏文,照片攝自柯志明《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中研院社會所,2001),頁380。
質變

然而,從鴉片戰爭後,「漢奸」一詞代表的意義開始轉變。隨著外國的侵略,「漢奸」的內涵超越了原本使用的範圍,指稱的對象變成了「幫助外國侵略中國之中國人」。這個時候,漢人仍然與清朝站在一起,例如在義和團事件期間,反對進攻外國使館的滿人大臣聯元,就曾被冠上「滿族漢奸」的名號而差點遭到殺害。

但是,最巨大的變化則是在二十世紀初,當時革命派為了打倒清朝因而開始重新定義「漢奸」一詞。

為了否定清朝統治中國的正當性,並讓更多人接受自己的主張,革命派再度將滿漢拉高到極端對立的層次,並以近代「民族」的觀點重新定義滿漢兩族,從而否定彼此的關係。革命派認定兩族之間是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兩者之間不可能有共同利益,因此不能共存於一國。因此,漢族必須要推翻清朝、消滅滿人,建立漢族的國家「中國」,更主張殺盡那些主張與「滿族」合作或在清朝任官的漢人。

同時,革命派否決「清王朝與漢人利益一致」的說法,也可以使自身避免被清朝指為危害朝廷的「漢奸」標籤,贏得更多支持。

那麼,革命派用來改造「漢奸」的理論武器,是什麼呢?又是從哪裡來的?

以日本為師

事實上,革命派師法的是日本「單一民族」國家的民族主義理論。

日本在翻譯 nation 一詞時,曾因政治鬥爭和找不到對應的詞彙,在「英美法」與「德國」的二個不同涵義上舉棋不定。

當時的人將英美法這類將 nation 譯為「國民」的國家,稱為「國民國家(nation state)」。因為這三國是在建設近代主權國家過程中,同時創造了認同政治共同體的「國家」和國民。而國家與國民互有權利義務,透過參與政治,使「國民」認同「國家」來形塑一體感,也因此「國民」不用是同一民族出身。例如,美國境內有諸多民族,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共同成為美國人,認同美國這個國家,同時,也不用要求必須是某個民族(例如盎格魯薩克遜人),才能是美國人、美國國民。

然而,德國一開始並沒有國家,只有文化上(沒有明確主權疆界)的共同體「民族(nation)」。而德國的出現,是先有了共同文化、血緣與共同種族的日耳曼民族,才有了日耳曼民族的德國,才有日耳曼民族的德國國民,德國國民也必然會是日耳曼人。故稱德國為「民族國家(nation state)」。

英美法最終走向「具有共同國民性的民族」,而德國走向「具有共同民族性的國民」。雖然都是民族國家,但因為歷史發展的不同,造成 nation 的意義有了兩種意義,才造成日本翻譯 nation 意涵的困境。

德國透過建立擁有共同語言、宗教、文化和歷史起源的民族,進而創立起明確領土疆界的近代國家,並用以對抗歐陸強權的發展模式,對於當時面臨西方列強的進逼危機、需要動員人民的日本而言,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因此,接續本居宣長等德川時代國粹學者的論述,日本國粹學者採納德國模式,創造出對日本「單一民族」國家的解釋並成為主流思想。

國粹學者強調日本獨特的「國粹(民族性,nationality)」,日本國民具有別於他國的共同歷史文化傳統,而日本國正是以共同的歷史文化基礎、由有共同的民族性所建立起來的政治共同體。

正因為日本國「民」是由有著同樣血緣、文化、歷史、獨特民族性的「大和民族」結合而成,由大和民族這個優秀的「民族」組成了日本這個最優秀的「國家」,這樣的國家需要由最優秀的民族一起來保衛。這個觀念就是國粹學者的看法,因此,他們也被視作「大日本主義者」。

國粹學者將文化共同體和政治共同體兩種不同的意涵合併,創造出「同一文化的民族是構成政治共同體之基礎」,「一個同樣血緣、種族、文化等構成的民族組成的國家,才是一個最優秀的國家」這樣的概念,灌注於「民族」一詞中,形成了「單一民族」國家的民族主義模型。

換句話說,先組成同樣歷史文化、種族、血緣的文化共同體大和民族,這個民族再建造出政治共同體日本國。因此,日本國民必然且一定都是大和民族,因為其他民族跟大和民族不是同種族,也沒有一樣的歷史文化、國民性、種族與血緣,其他民族會破壞國家整體的認同感、獨特感與團結,因此,唯有大和民族這樣族國一體,才是最好的民族國家形式。

在中國人大量赴日留學的當時,正是國粹派的「單一民族主義」盛行之時,其中許多人更與國粹學者有直接的接觸。因此,以日本為學習典範的中國,所學到的概念就是和製漢語的「民族」,認為在建立現代國家時,人們若要做同一個政治共同體「國家」的「國民」,就必須同時是同一個文化共同體「民族」的一份子。要先建立起同一個民族,才能建造一個現代國家。

這個概念也被當時留日的中國思想家與留學生所吸收,轉化為中國民族主義的「內涵」,用以推動反滿革命。他們主張建立只有「漢族=中華民族」的單一民族國家,帶有強烈的大漢族中心色彩。

因此,當他們運用「單一民族國家」的民族主義理論,從近代民族的角度重新定義、建構「漢族」和「滿族」作為近代民族,並主張推翻異族統治,建立「漢族=中華民族」的「單一民族國家」──中國。從「單一民族國家」的角度出發,革命派透過建立民族國家主張的正當性,讓漢族明白滿族統治中國的非正當性,轉而支持革命。

而「漢奸」一詞,就在革命派以「大漢族中心」的中國民族主義改造下,成為革命派批評他們認為違反「漢族=中華民族=民族國家中國」利益者的抹黑詞彙,用以攻擊滿族,以及支持清朝的漢族。

反思漢族中心論

在建立以「漢族」為主導的中華民國後,「漢奸」一詞成為「中華民族的民族國家利益=漢族利益=所有人的利益」的漢族本位用法,轉而用於那些在外國侵略時與國外合作的人們,成為中國民族主義者的語言工具。

但是對於其他少數民族來說,這是一件荒謬的事情,因為他們就不是漢族,不使用這種詞語。

然而,因為沒有分辨清楚「中華民族」跟「漢族」之間的關係,「大漢族沙文主義」逐步擴散至人們的思想,成為一種未經驗證卻被默認的事實。

回過頭來說,本來不應該出現「漢奸」這種詞彙的「多民族國家」中國,卻因為歷史因素,從清朝單純的用法,到清末人們為了政治目的,從日本學習單一民族國家理論,把漢族等同於中華民族,然後又把中華民族等同於中國,所以認同中國就等同於認同中華民族,就等同於認同漢族,就應該變成漢族同路人。

這個民族漢化的理論與隨之而來的政策,不僅改造了「漢奸」的內涵,也強勢地以漢文化同化其他少數民族,徹底抹煞其他民族的存在。要求全部民族變成漢族,這不僅是中華民國時代引發民族衝突的一個原因,現今中共在新疆、西藏、蒙古等地的作法,走的正是這條路。

難道只有把民族與國家綑綁,走向認同「所有人都是同個民族,才能是同一個國家的國民」的做法嗎?有學者認為,中國應該是要走向不同民族也都認同同一個「國家」,因為大家同樣都是「國民」,這樣才是對的。過去因挑錯藥方,才會出現這些不僅光怪陸離,甚至是導致現今民族衝突難解的現象。

結語

本文無意涉入近日「精日」一詞的紛爭。但是,透過考察漢奸的歷史演變,用於政治鬥爭的詞彙,往往也會因情境而產生變化。今日批判「精日」或許是一種類似歐洲批判新納粹的行動,在現今足以同情地理解中國民族的傷痛。

然而,倘若日後「精日」意涵再度轉化,成為當局或中國民族主義者攻擊、箝制他者的用語時,除了顯現中國民族主義背後巨大的集體與極權性格,連個人的精神自由都必須掌控外,不禁令人懷疑,操弄者背後有何居心?需要操弄民族主義走向極端,將自身的人民、外國作為敵人?而正如歷史所顯示的,極端民族主義,最終必然與世界為敵。

[1] 〈”精日分子”與在海外以身試法的人〉,BBC,20180310;〈陸精日分子引發論戰 誰是敗類吵成一片〉,中央社,20180310;〈中國反日潮再起 共青團澄清:愛看動漫不算精日〉,蘋果日報,20180312;〈中国推烈士保护法 精日份子将受惩处〉,法廣,20180425;〈中國擬立法打擊「精日分子」,是否合情合理?〉,端傳媒,20180426。

[2] 可參考筆者書評〈從天下王朝到民族國家,中國至今仍未完成的轉型之路〉

參考資料

  1. 王柯,〈「民族」,一個來自日本的誤會──民族國家思想進入中國的歷史考察〉,收於氏著《民族主義與近代中日關係:「民族國家」、「邊疆」與歷史認識》(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5),頁 45-74。
  2. 王柯,〈「漢奸」考──一個「單一民族國家」的話語〉,收於氏著《消失的「國民」:近代中國的「民族」話語與少數民族的國家認同》(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7),頁 67-95。
  3. 王柯,《中國,從「天下」到民族國家(增訂版)》,臺北:政大出版社,2017。
  4. 於淵,〈專訪王柯:極端的民族主義一定是與世界為敵〉,端傳媒,20171114。


from 故事 https://gushi.tw/traitor/

《上报》流氓:维稳时代的北大

一起性侵案件所引发的高校学生要求公开当年调查内容,让中国最著名的“百年名校”北大的黑色恐怖暴露无疑。被披上党的权力的外衣,中国教育的根子早已经是礼崩乐坏,他们传授的从来不是真正的关乎于人的教育,更多是遵循一种统治阶层所希望达到的奴性,犬儒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恰恰成了教育出的主流样板。

北京大学的官方网站充满了红色的喜庆味,打开网站第一瞬间照映眼前的是“距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还有XX天”。即使如此宣扬的红色年代周期,也无法改变今天的北大属性:流氓的黑色和奴性。

北京大学外语学院本科生岳昕日前发表公开信,披露自己因为要求校方公开“前教授沈阳性侵事件”的原始档案,而遭持续骚扰和威胁。

岳昕公开信称,她和八名学生向校方递交了资讯公开申请,但此后,她就不断遭北大外国语学院学工人员和院领导的约谈,并有学工人员称可能会影响到她是否能顺利毕业等。此外,校方还通知了家长于周一凌晨强行将其带回家。其母亲惊吓过度、嚎啕痛哭、自搧耳光、下跪请求、甚至以自杀相胁,并被控在家,不能到校继续毕业论文写作。

岳昕不仅面临着威胁的风险,她在社交平台上的公开信在中国几乎被删除殆尽,纷纷成了“404”,然而也屡删不止。中国媒体对此事并没有任何报导,社交平台上的舆论纷纷对岳昕予以支持,对北大的恶劣行为人神共愤。

党委控制下的教育体系

在中国,人们谈起北大,往往认为是中国翘楚中的翘楚,它的声誉与名气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少人很难想象,这样一所中国数一数二的高校,会利用下三滥手段去威胁自己的学生?

北大这样的粗鄙行为,在人类正常社会的今天,是绝不应该出现的。是什么给了北大高层如此大的流氓手段呢?显然这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因为长久以来,在党委控制下的中国教育体系内,所有学校内部管理如同政府管制一样,从来只求维稳,为维稳而维稳,维稳压倒一切,在维稳的压力下,用尽一切手段,用尽一切办法,把维稳搞定,就是搞定一切。

我们今天看到的岳昕同学要求公开当年性侵调查内容仅仅是一方面的维稳部分,而整个高校教育系统内部的维稳实际上包括了方方面面,甚至小到吐槽学校食堂饭菜不好,也会成为稳定的目标。

比如2016年11月18日,兰州财经大学的学生在微博上吐槽学校的民族餐厅屡次出售发霉变质的包子,并质疑清真食品凌驾于食品安全法,随后就被高校报警被带走,据其后来的照片显示,该学生被警方带走后遭到虐待。

在其他方面,涉及到的约谈就更普遍了,严禁谈论XX事件,严禁发表XX观点,这都是最常见的表现。可以说,在中国接受教育的人,所有人都清楚高校里的敏感点在什么位置,如何小心谨慎避免触碰到。

老师 请不要这样讲中国

好不夸张地说,对中国高校的任何批评,在内部早已经被上纲上线成“政治化”,约谈、警告、无法毕业乃至于威胁家长,这都是中国教育体系中极其常见的手段方式。而中国教育体系的顽疾,所有人都知道病根在哪,没有民主与自由,北大与其他高校永远也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高校,更谈不上能在国际竞赛中成为优秀大学。

与此同时,党控制下的中国教育,本质上应该属于“党化教育”,它跟真正的普世价值、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是是两码事。中国教育体制谈了许多年,不仅毫无进展,反而近些年在持续收紧,比如前几年辽宁日报公开发表杀气腾腾的《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一文,从此之后,对中国高校的政治严控成为了全社会维稳的最重要环节,不少地方纷纷以摄像头(监视器)监控,学校内明令禁止谈论西方宪政等话题。

换汤不换药的中国教育体制改革注定是失败的,从南方科技大学到近日成立的西湖大学,无自由与民主科研的高校,绝然没有任何希望可言。

比如《西湖大学章程》明确提到,依规设立中共西湖大学委员会,学校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决策和管理。党委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党委会是学校的政治核心,发挥强化政治引领和思想引领,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的重要作用;根据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健全教学、科研机构、行政机构及学生年级、专业党的组织,强化学校党员教育管理。

岳昕事件后,人们不约而同在怀念一百余年前那个潮气蓬勃负有家国天下的北大,在那个“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年代,北大学子们包括老师胡适、蔡元培们,以其志向远大关怀社会闻名于世,他们成为当时中国的希望与未来。

120年后今天的北大,不仅无法继承所谓“独立、自由、科学、民主、批判”的北大精神,反而持续把北大流氓化、官僚化、粗鄙化。以今天中国这样的北大、这样类似欧威尔《1984》式的教育方式,显然是无法在科技创新研发领域立足于世界。



北大在三角地紧急安装摄像头监控,严防下一张大字报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30387

易宪容:房贷利率全面上升将给楼市造成巨大影响



据报道,今年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住房按揭贷款的利率全面上升。3月份全国首套住房按揭贷款平均利率已经达到5.51厘,比2017年同期的4.46厘上升23.54%。这一现象显示,国内的货币政策正在逐渐收紧或稳健中性,未来住房的按揭贷款利率将来进一步上升。有分析就预测,到今年第三季度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会上升到6厘水平。

因为,从目前所获得的信息来看,国内主要大中型立商业银行的首套住房按揭贷款利率都在全面收紧。比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国有银行的首套住房按揭贷款平均利率上浮都已经超过基准利率10%。四大国内商业银行都是这样,那么其他中小型银行自然会跟着上调按揭贷款利率。

那么,国内商业银行为何会普遍上调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当然核心的问题是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越来越高,无论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都是如此。而房价快速飚升,国内居民又纷纷利用住房按揭贷款涌入房地产市场,比如今年一季度居民住房按揭贷款增长速度仍然达到20%以上,远高于住房销售额的增长。这既说明了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越来越高,也说明了所谓的全款购买住房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如果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大增,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市场贷款会增加谨慎,及央行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按揭贷款政策也会逐渐收紧。在这种情况下,住房按揭贷款利率逐渐上升可能是一种趋势。

还有,房地产市场按揭贷款全面上升,与货币市场利率上升有关。目前国内货币市场利率有质押式回购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及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三种利率。其中质押式回购利率可再分为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以下三种利率全以1天期为例,如DR001)、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R001)及上海交易所质押式国债回购利率(GC001)。

DR001指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以利率债质押的1天期回购利率,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等,利率债包括国债、央行票据及政策性金融债。R001与DR001相似,但前者操作机构种类较多,涉及的抵押品也较为广泛,泛指全市场机构的加权平均回购利率,包括银行间市场所有的质押式回购交易,不限定交易机构和标的资产。DR001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银行间质押性回购交易统计,是真实的成交利率,而且抵押品如国债等无风险,可降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和抵押品质量对利率定价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反映银行体系流动性松紧状况,有如无风险利率。GC001则为投资者(主要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公众投资者)将闲置资金通过上交所回购市场拆借出去获取的利率,债券回购类型为中国国债,GC001反映交易所市场的资金成本。

从目前货币市场的情况来看,各种隔夜利率指标都在上升。GC001于上个星期五到这个星期三连续4日一度升至10厘以上,上周五更一度急升至18厘。R001于星期三曾上升44.92点子,至4.0549厘,创2014年2月以来新高,当中最高利率更一度升至21厘,最新报3.0326厘,仍然高于往常的2.6厘至3厘区间。DR001上个星期五曾升至2.8367厘,创今年1月以来新高,最新报价则站于2.8厘水平,即今年以来高位。SHIBOR隔夜利率4月26日升3.7点子至2.7650厘,创3月初以来新高。

人民银行虽然已经在星期三透过置换降低存款准备金净投放近4,000亿元,但由于存在时间差,市场仍然存在资金紧张的情况。因为,人民银行降准后已经停止做逆转回购,4月26日净回笼1,500亿元,这个星期累计净回笼2,700亿元,因此,降准净投放近4,000亿元资金只剩下1,300亿元。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会进一步全面推升市场利率。而货币市场的利率上升,肯定很快会影响到房地产市场上来。

当然更为重要还有,最近随美国市场十年期国债利率全面上升,美元走势又开始全面上升,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在这个星期由6.25上升到6.34。这不仅意味着美国货币政策正常不化会进一步加快,新兴市场的资金开始流回到美国,而且如果美元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也可能导致资金流出中国。这同样会推动国内金融市场利率全面上升。

对于根本上以按揭贷款推动的房地产市场,利率对房地产的影响会非常得大,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银行融资进入房地产市场,所谓全款购买住房的投资者少之又少。如果利率全面上升,也一定会传导到住房按揭贷款上来。特别是那些购买住房后受几年限制不可能出售的住房,更是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因为从中国房地产市场繁荣以来,一起处于按揭贷款低利率时期,住房投资者根本就没有品尝过利率上升对其投资影响的惨剧。一旦未来几年国内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全面上升,购买的住房又无法卖出,这些投资者逃都无处可逃。因为,中国的住房按揭贷款与美国有很大不同,美国住房按揭贷款是有限责任,即如果还不了按揭贷款把房子交能银行就可了事,但中国的住房按揭贷款是无限责任。到时候如果住房成了严重负资产时,也无法逃脱所有的债务责任。房子成了负资产,但仍然还得不断还银行的欠款。

所以,如果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全面上升(未来几年这肯定是一种趋势),住房投资者这些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都得考虑,否则,如果失误,可能一辈子都会处于痛苦中难以摆脱严重的债务风险。按揭贷款利率全面上升可能对未来房地产市场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住房投资者一点都不可低估其风险。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