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希臘.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希臘. Show all posts

Friday, 1 September 2023

荷兰外交大臣:希腊令欧盟对华政策"举步维艰"

荷兰外贸大臣和代理外交大臣施莱内马赫周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某些欧盟成员国(如希腊)过于依赖中国,阻碍了欧盟对华政策的有效制定。

据泛欧媒体欧洲动态(EURACTIV)网站今天9月1日报道,荷兰外贸部长施莱内马赫(Liesje Schreinemacher)由欧盟委员沃普克-霍克斯特拉(Wopke Hoekstra)指定代理外交大臣后,她就中荷关系以及欧洲对中国资源的依赖问题接受了荷兰雇主联合会(VNO-NCW)的采访。

当被问及企业对欧盟对外国投资筛选机制的担忧时,施莱内马赫提到了荷兰的投资、兼并和收购安全测试(Vifo),该测试可检查外国对荷兰战略部门的影响。

施莱内马赫说,“现在还不是每个欧洲成员国都有这样的测试”。她说,“我们希望大家都这样做”,否则就会产生“水床”效应:“投资者就会流向那些没有安全测试的国家”。

希腊德国两大港口

她补充说,以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为例,该港口由一家中国国有企业拥有。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希腊依赖于中国,这就使得在欧洲范围内制定有效的对华政策变得更加困难。

该报道说,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大股东是中国中远海运公司,该港口经常被视为中国在欧洲的重要影响力杠杆,在希腊阻挠欧盟就中国人权状况发表声明时,比雷埃夫斯港时常被提起。

去年,德国决定将汉堡港25%的少数股权授予中远集团,这导致朔尔茨政府与布鲁塞尔之间发生摩擦,欧盟委员会建议搁置该交易,以防出现更多有关中国的战略漏洞。

施莱内马赫补充说,“虽然监控外国在我们战略领域的影响是件好事,但荷兰仍需要"继续成为一个吸引海外投资的国家,因为这些投资有助于我们的创新和竞争力”。

半导体

欧洲动态说,荷兰在欧盟中是对华较为鹰派的国家之一,最典型的例子是荷兰政府决定对国内企业向第三国出口关键芯片制造技术实施出口限制--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人们普遍认为这一措施主要是针对中国的。

施莱因马赫说,如果荷兰的技术出口涉及国家安全风险,我们也可以引入出口许可证的做法,但她补充说,这种措施需要"考虑到经济和政治后果"。

她解释说:"我们的想法并不是用一张大网将所有从事量子技术或量子芯片业务的公司一网打尽,让它们都必须遵守这样的许可要求。不过:我们的国家安全是最重要的。

该报道说,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荷兰与中国的关系显著恶化,这主要是由于上述出口限制以及荷兰特工部门在五月份的一份报告中将中国定为荷兰安全的"最大威胁"。

减少依赖非洲...

尽管荷兰政府采取了预防措施并试图加强荷兰的战略自主权,但施莱因马赫并没有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即:欧洲在努力实现绿色无碳经济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中国。

施莱因马赫承认说,没有中国的原材料,我们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的能源转型需要中国。“这就是为什么欧洲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必须谨慎用词”。

她说,“有时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们不停止与中国的贸易,或者像美国那样对中国使用强硬的语言”。但是,美国仍然在做很多事情来促进他们自己与中国的贸易。

施莱因马赫指出,非洲是欧盟急需的重要原材料的潜在替代来源。非洲拥有大量资源。中国人已经在那里活跃了一段时间,俄罗斯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荷兰和欧洲也不能落在后面。她补充说,非洲目前有一种与欧盟合作的"渴望",尽管在萨赫勒地区发生了多起政变,推翻了对欧盟友好的领导人之后,欧盟被迫重新思考其对非洲大陆的政策。

这位部长的理由是,互惠互利的贸易协议有助于缓解非洲大陆对工作岗位的渴求,并阻止非洲人到欧洲找工作,他所在的私有民主人民党(VVD)正在为一场以移民问题为主题的竞选活动做准备。

…还是在欧洲?

关于在欧洲开采关键原材料(CRM)这一有争议的话题,施莱因马赫没有表现出对公民反对意见的理解。

她认为"[拒绝在欧洲采矿]是一种庸人思维”:“不要在我家后院采矿”。“那么,允许在非洲开采这些金属吗?我觉得这有点疯狂”。

欧洲动态说,施莱因马赫部长在这一问题上的明确立场可能得益于这样一个事实,即荷兰本土几乎不拥有任何关键原材料,因此潜在的开采可能发生在其他欧盟国家。

这位大臣呼吁荷兰不要自己采矿,而是在CRM工艺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让其他国家 "无法忽视我们"。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30901-%E8%8D%B7%E5%85%B0%E5%A4%96%E4%BA%A4%E5%A4%A7%E8%87%A3-%E5%B8%8C%E8%85%8A%E4%BB%A4%E6%AC%A7%E7%9B%9F%E5%AF%B9%E5%8D%8E%E6%94%BF%E7%AD%96-%E4%B8%BE%E6%AD%A5%E7%BB%B4%E8%89%B0


Monday, 17 August 2020

地中海劍拔弩張:土耳其和希臘歐盟對峙加劇軍事衝突風險

土耳其和希臘在地中海有爭議海域發生對峙,歷史矛盾和資源誘惑令軍事衝突風險加劇。

希臘國防部消息人士說8月13日希臘軍艦和土耳其軍艦在地中海對峙期間發生相撞「事故」。之后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說,土耳其在地中海東部不會後退,不會容忍附近發生的「土匪行徑」。

最近,土耳其派遣考察船在軍艦護衛下進入地中海東部同希臘有主權爭議的海域進行勘探,引發與希臘對峙。與此同時,法國軍艦和戰鬥機也進入該海域同希臘海軍舉行演習。

歐盟

土耳其在地中海東部有爭議海域進行勘探引起同時北約盟國希臘的抗議,也招致歐盟的反對。

法國總統馬克龍呼籲土耳其停止考察活動,與希臘通過對話解決爭端。馬克龍8月12日宣佈要向地中海東部增派軍力,支持歐盟成員國和北約成員國希臘。

8月13日,法國戰鬥機在法國同希臘在海上聯合演習期間飛掠過土耳其船隻。隨后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警告說,對在地中海有爭議水域進行油氣勘探的土耳其船隻進行的任何攻擊都會付出「高昂代價」。

周五(8月14日)歐盟國家的外交部長開會討論地中海東部的緊張局勢,表達了支持希臘的立場。周日歐盟敦促土耳其「立即停止」在地中海東部有爭議海域進行勘探。

周六埃爾多安說,土耳其凖備進行對話,但是「制裁和威脅不會讓我們後退」。

土耳其大陸架

上周土耳其的考察船拉伊斯號(Oruç Reis)在土耳其多艘軍艦護衛下進入塞浦路斯和希臘的克里特島之間的海域。

土耳其的探測相對在距離土耳其海岸不到兩英里的希臘海島卡斯特龍島(Megisti/Katellorizo)附近海域進行。考察船的能源勘探活動計劃在8月23日結束。

當時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Kyriakos Mitsotakis)警告說,希臘不會對土耳其的挑戰坐視不管。

在土耳其的考察船隊被希臘的數艘護衛艦尾隨過程中,周三希臘護衛艦同土耳其海軍艦艇發生了碰撞。

周六(8月15日)土耳其海軍發表聲明說,鑽探船亞吾茲(Yavuz)將在8月18日到9月15日期間在塞浦路斯島西南部進行勘探活動。土耳其海軍還警告他國船隻不要進入那一帶海域。

周六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說,從2003年開始希臘塞浦路斯人就把該島當作自己的財產,在該島的海洋管轄範圍內發放石油和天然氣開採許可。他還說那個所謂的開採區在土耳其的大陸架上,他們沒有權利那麼做。

塞浦路斯

希臘和土耳其都是北約成員國,但是兩國關係一直受到領土主權爭端的影響,例如兩國在地中海東部大陸架爭端,以及塞浦路斯島分界所涉及的領空爭議。

土耳其和希臘在1919-1922年間發生過戰爭,戰爭導致希臘人口從現在的土耳其大規模出走。1996年土耳其和希臘因為愛琴海無人居住的島嶼的主權爭議幾乎開戰。

1960年塞浦路斯從英國治下獲得獨立後,島上的希臘人和土耳其人就紛爭不斷,希臘人要求同希臘合併,土耳其人要求分離,最後導致雙方的流行衝突。

1974年,土耳其和希臘介入塞浦路斯島上的希臘人口和土耳其人口的種族紛爭。當時土耳其出兵塞浦路斯,幫助土耳其族裔的塞浦路斯人在北部建立了以土耳其人為主的北塞浦路斯,即所謂的北塞浦路斯土耳其斯坦共和國。

但北塞浦路斯並沒有得到聯合國承認。以希臘人為主的塞浦路斯共和國在2004年成為歐盟成員國。

希臘和土耳其都是北約軍事同盟的成員國。希臘在1981年加入歐盟。雖然土耳其在1963年就表達了加入歐洲的希望,2005年開始加入歐盟的談判,但至今未產生結果。





from BBC中文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3813279


Sunday, 25 June 2017

脑洞大开!近十年最大黑天鹅——希腊退欧

来源:
华尔街见闻

早在2012年欧债危机沸沸扬扬之时,就有人诟病先天“畸形”的设计迟早会导致欧元区分裂,而希腊很可能是最早退出的那一个。

时至今日,实施多年改革后希腊经济依然低迷,希腊执政党激进左翼联盟的民意支持率也每况愈下。有分析指出,若明年下半年反对党发起通过不信任投票,希腊提前举行大选的可能性激增。若以新民主党为首的政治联盟击败激进左翼联盟,希腊经济改革进程或将进一步受阻,甚至引发希腊脱欧的危机局面。

就此,瑞银发布一篇题为《假如希腊退出欧元区》的脑洞大开的报告,认为如果希腊走上退欧这条道路,那绝对不存在“有序退欧”这个概念,并且一旦退欧事件发生,在欧元区的蔓延风险也是清晰存在的。从当前的立足点来看,希腊的选择将归结为审慎地重新协商财政紧缩计划,或者实际债务违约。

如果欧元的存在性危机继续蔓延,欧元区当局需要采取行动避免产生蔓延效应。其中一个选择可能是提出更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如旧版马约为实现货币联盟设定时间表一样,新版马约可以制定必要措施修正现行货币联盟的紊机能失衡。

via瑞银的报告:

绝不可能和平分手

制度的僵化是导致欧元区有序重组不现实的原因。任何对欧元区成员国数量的削减都需要经过漫长的谈判。不过,市场、银行体系和企业将预期谈判的结论,并导致货币联盟以一种无序的方式崩塌。讨论“有序分手”或者“协议分手”纯粹是幻想。

谈论脱离欧元区的可能性将造成三种市场反应(假设退出欧元区的是个较弱的经济体)。值得强调的是这三种反应主要来自退出的可靠预测,并尽快带来可能性,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果的讨论。

“我们认为欧元区能保全17个成员国,但我们必须考虑风险。”

贸易全面中断

首先,希腊的国际贸易立即会遭到严重破坏,传统的贸易也会中止。贸易融资将会中断,而国际企业将不愿意接受希腊的对手方信用风险。这里的问题不在于希腊采用的新货币币值的下降,而在于没有人会知道新货币币值会贬多少、它是否可自由兑换,以及契约是否会被遵守。市场认为大多数希腊企业都会在脱欧后违约。即使合约是在英国法律下并以美元计价,也只有在合约的对手方拥有可以替代偿付的海外资产时才有把握进行。但即使那样,法律纠纷也可能起码需耗时数月去解决。届时一些以物易物型贸易可能继续,但在经济上的影响微不足道。

这意味着各国和希腊的大规模国际贸易进程中断。要么是现金,要么是其他资产的私人交易很可能继续。这样的话,希腊经济的运转将无异于二战刚结束时许多国家泛滥的黑市,或者苏联即将解体时的美元黑市。

政府融资中断

第二,在讨论退出欧元区期间,希腊政府若不推行某种强制借款(比如迫使国内机构购买本国国债,或者迫使公司雇员,或那些向政府出售商品和服务的人接受国债作为现金替代品),最终将无法在金融市场融资。

贸易中断,叠加无法在公开市场出售资产表明希腊的经常帐赤字将不复存在(因为进口不得不用于偿付出口)。这样的话,因希腊依赖进口这部分创造的经济增长将不复存在,希腊大部分经济活动将停滞。我们预计退欧将至多牺牲希腊50%的GDP。而从预期希腊退欧开始,即严肃讨论这种可能性时,退欧对希腊经济增长的毁灭就已经开始了。

银行业体系风险激增

第三,也是最为致命的是希腊的银行业体系将迅速崩塌。更为通常的情况下,是银行体系给货币联盟带来致命一击。如果一个较弱的经济体讨论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储户便有以现金这种方式持有金融金融资产的动力,而不是银行存款。换句话说,如果希腊国民严肃考虑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将出现银行挤兑。

毫不夸张的说,人们只需在希腊银行门前排队48小时就会造成银行挤兑,1930年代的美国和2008年的英国(指北岩银行挤兑事件)就是前车之鉴。这种突如其来的恐慌很可能成为有机发展,且并不是由政治精英可以控制得了的。这种银行挤兑不是指银行失去了商业存款,后者早已离开欧元区边缘国的银行体系,而是普通的银行储户也开始撤出资金,他们的选择不是将存款/替代投资转移至其他地域,而是将存款转为现金。

银行体系崩塌的最终可能后果是出现蔓延。目睹希腊退欧,银行挤兑的混乱局面,其他国家的银行储户也会处于担心本国将追随希腊步伐离开欧元区,而寻求将存款撤出银行体系。

因此,如果希腊真的像预期中那样退出欧元区,市场必须将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市场普遍认为这几个国家的银行体系资本并不充足)的银行挤兑视为可行的风险。

银行挤兑的蔓延不是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问题,而银行挤兑通常也不是由于对国家主权的担忧所致。这是直击货币体系命脉的信心存在危机,因为货币的价值在于人们接受其作为交换商品和服务的媒介。即使欧洲央行有资格为所有欧元区的银行存款作全额担保,也无法阻挡对存款存在本身的担忧所引发的挤兑。

瑞银表示,若希腊退出欧元区,区内其他国家也无法全身而退,以为可以躲在一堵防火墙后明哲保身根本是不存在的!如果希腊退出,其他国家零售银行的储户可能也会开始评估本国退出欧元区的风险,并相应做出行动。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6/%E8%84%91%E6%B4%9E%E5%A4%A7%E5%BC%80%EF%BC%81%E8%BF%91%E5%8D%81%E5%B9%B4%E6%9C%80%E5%A4%A7%E9%BB%91%E5%A4%A9%E9%B9%85%E2%80%94%E2%80%94%E5%B8%8C%E8%85%8A%E9%80%80%E6%AC%A7.html

Friday, 4 March 2016

雅典:真难民仅占十分之一

根据雅典政府的数据,每十个从土耳其前往希腊的人中,只有一个是因为战争或者迫害的原因。这增加了其他人进入欧洲的难度。
希腊国防部副部长威特萨斯(Dimitris Vitsas)在该国电视台ANT1表示:“如果我们把阿富汗人算作移民,而非难民,那现有的这些人中有九成是(经济)‘移民’”。目前,巴尔干沿线国家仅允许叙利亚和伊拉克人通过边境。所有其余的人均被视为“因贫困而希望前往欧洲”。
伊多梅尼难民营人满为患
根据官方数据,在整个希腊还积压着32000名移民。其中仅希腊北部边境城市伊多梅尼(Idomeni)就有12000人。自从马其顿每天仅允许数百名难民北上前往西欧以来,人群就滞留在希腊境内。临时扩建的营地人满为患。夜晚的寒冷和大雨,使得在圆顶小帐篷中过夜的人们备受煎熬。
记者报道说,救援组织的工作人员告诉这些移民,他们可以前往边境南部设施较好的营地。但是大多数人拒绝了这个提议,他们期待马其顿方面打开边界栅栏—-哪怕只是一会儿。
希腊设置更多难民营
根据国防部副部长的说法,希腊当局已经在季亚瓦塔(Diavata)附近的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ki)和雅典附近的斯基斯托(Schisto)修建了两个难民营,每个可容纳四千人。根据德新社的消息,在希腊到马其顿边境以南15-20公里的一带,还会修建五个难民营。政界人士称,这些下周就会修建完毕的营地将接纳总共一万人。



from 德国之声 http://www.dw.com/zh/%E9%9B%85%E5%85%B8%E7%9C%9F%E9%9A%BE%E6%B0%91%E4%BB%85%E5%8D%A0%E5%8D%81%E5%88%86%E4%B9%8B%E4%B8%80/a-19095040

Friday, 26 February 2016

移民危機成外交危機 希臘召回駐奧地利大使

2016年 2月 25日

因奧地利沒有邀請希臘參加與巴爾幹國家的移民問題會議,希臘在周四(2月25日)召回了其駐奧地利的大使。
希臘說,奧地利的這一做法是「不友好的行為」。雅典說,召回大使的目的是對他進行「諮詢」。
來自歐盟和巴爾幹國家的部長們正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談,試圖尋找解決移民危機的對策。
奧地利、塞爾維亞和馬其頓等國已經採取措施,限制移民進入他們的國家。這一舉措惹惱了希臘,該國擔心控制會導致瓶頸。
在一份聲明中,希臘外長說,其大使「為了守護奧地利和希臘兩國和人民間的友好關係」而召回了大使。
去年以來,已經有超過100萬移民進入了歐盟。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為了逃避戰火紛飛的敘利亞。今年以來,已經有至少10萬移民進入歐盟,而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抵達希臘。
這也是自二戰以來歐洲最嚴重的移民危機。
過去幾個月,奧地利、德國、丹麥、瑞典、法國與非歐盟會員國挪威,都推出暫時管制措施因應移民危機,但有6個月限制。

(編譯/責編:歐陽成)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6/02/160225_greece_recall_ambassador_austria

Thursday, 25 February 2016

难民危机:希腊孤立无援 德国设立上限?

来源: 
德国之声

围绕欧盟难民政策,各成员国间的争议声调越来越高。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威胁抵制欧盟决定。奥地利外长库尔茨呼吁德国设立难民人数的上限。
齐普拉斯在希腊议会表示,如果欧盟其它国家不承担应有的责任,该国将抵制欧盟作出的决定。他呼吁落实欧盟此前达成的约定,包括将16万名难民分配到所有的成员国。
齐普拉斯称,有些国家一方面不接收任何难民,另一方面还修建铁丝网,雅典不会接受这样的行为。希腊政府此前批评巴尔干国家收紧难民入境条例。雅典担心,成千上万名难民聚集在边境附近,会导致人道主义危机。齐普拉斯表示,决不允许希腊成为难民滞留的仓库。
批评维也纳“西巴尔干会议”
此前,齐普拉斯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批评一些欧盟国家在难民危机中的表现。齐普拉斯办公室发表声明称,上周四在欧盟峰会上就难民危机达成的约定未予落实,齐普拉斯就此表示“深为不满”。他在希腊议会表示,一些国家不尊重峰会作出的“共同”采取行动的决定,令人蒙羞。
希腊总理特别对奥地利感到气愤。周三,维也纳与另外9个国家举行西巴尔干会议,约定减少允许过境的难民人数。希腊、欧盟、德国均未受邀请与会。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的一名发言人也表示,一个相关国家被排除在外是不行的。希腊政府称这是“单边、毫不友好的行动”。
巴尔干国家希望阻止移民潮
奥地利保守派内政部长米克尔-莱特纳(Johanna Mikl-Leitner)在由她召集举行的巴尔干会议后表示,与会10国一致同意设立“阻止移民潮”的目标。希腊认为,在每天仍有数百人从土耳其经过爱琴海进入该国的情况下,此举令雅典更加孤立无援。
马其顿在与希腊的边境上,已禁止阿富汗难民入境,只允许叙利亚人和伊拉克人通过。马其顿是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共和国,不属于欧盟或申根区。该国也是维也纳巴尔干会议的与会国。
库尔茨:无限制接收难民政策失败
奥地利外长库尔茨接受德国电视一台(ARD)采访时,为该国的难民政策做出辩护。他表示,鉴于难民人数居高不下,亟需阻止难民前往中欧。他说,奥地利希望与巴尔干国家一道发出信号:从土耳其前往中欧的路线很快就不复存在。
库尔茨认为,中欧无限制接收难民的政策已经宣告失败。目标国面临力不从心的危险。“支持开放边界的人,不是难民危机的始作俑者,但是绝对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库尔茨说,他所指的不单是德国政府,也包括奥地利本国。
奥地利期待德国设立上限
库尔茨再次呼吁德国政府设定难民人数的上限。“我们无法单方面确定这一数字。我们愿意与其它国家共同减少难民潮规模。我100%相信会有一个欧洲的共同解决方案,但不是把难民尽快送往奥地利、德国和瑞典。而是维护欧盟外部边界、在危机地区当地为人们提供援助。”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602/%E9%9A%BE%E6%B0%91%E5%8D%B1%E6%9C%BA%EF%BC%9A%E5%B8%8C%E8%85%8A%E5%AD%A4%E7%AB%8B%E6%97%A0%E6%8F%B4%7C%E5%BE%B7%E5%9B%BD%E8%AE%BE%E7%AB%8B%E4%B8%8A%E9%99%90%EF%BC%9F.html

Monday, 24 August 2015

孫和聲/再不改革大馬遲早變希臘

一國若缺乏產業競爭力,要維持高生活水平,只能靠舉債度日或債留子孫,也就是,這一代人先花掉未來一代(兒輩甚至孫輩)的資源, 讓下一代去負擔他們活在當下、先苦後甜的人生。從清廉印象指數來看,希臘、意大利等國不過是冒牌貨,並非名副其實的先進國家。在希臘,辦事講人情、要送 禮,政府稅收寬鬆,逃稅普遍,黑市經濟龐大……,在許多方面較像第三世界國家。希臘是個亟需脫胎換骨的國家,其面對債務問題,並非單純、一時的流動性,而 是涉及深層結構與文化、政治因素。馬來西亞卻朝同一方向發展,又何時才能懸崖勒馬?
【文/孫和聲】
說到債患,一般人經常聯想到落後的第三世界,如上世紀八零年代,不少非洲與南美洲國家的倒債事件。只是,近幾年來,反而是發達國家的債患最引人注 目。事實上,從債務對國內生產總值的佔比(Debt-to-Gross Domestic Product Ration)計算,在2013年,前十名盡是發達國家,其中日本227%,希臘186%,意大利146%,居前三名。其他如葡萄牙、冰島、愛爾蘭、法 國、英國、比利時和美國則依序為第四至第十名,均超過100%!西班牙與加拿大也各佔99%與97%,名列第十一、十二名。這確是發人深省的現象。
這令人不禁質疑,發達/先進國家究竟怎麼了?何以債務面比多數發展中國家還差?對此,有許多不同的綜合理由,如福利支出過大論、全球化論、科技進步 論、貧富兩極化論、中產階級萎縮論、民主變質論、企業福利論、財閥政體論、全球經濟失衡論、新興經濟體崛起論等等,各種具體情況並不一致。
預算赤字夢魘籠罩希臘
就希臘而言,雖是發達國家的一員,如在2013年,其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全球排名第二十九(馬來西亞第六十名),2012年人均收入排名第四十八(馬來西亞第八十七)。但希臘在公共財政與國際貿易中的經 常帳(current account)中,長期出現赤字,是個典型的雙赤字國(twin deficit)。這是最容易出現財政問題的結構性特徵。
美國與英國雖也長期出現雙赤字,卻能從資本帳戶(如外資的流入)中,彌補經常帳赤字,但希臘沒有這項條件。日本的公共債務佔比雖較希臘高,卻是個通 常經常帳出現順差的國家,外加上日本國內儲蓄率高,足以支撐95%的公共債務,但希臘無沒有這項條件。希臘的公共以外債務為主,又因為是歐元 (Eurozone)成員國,沒有貨幣自主權,當然也無法用低利率、貨幣貶值、量化寬鬆等政策工具,來緩和財政壓力。
馬來西亞的情況則是,雖然自1997年金融貨幣危機以來,便長期出現年度預算赤字,卻長期享有經常帳盈餘,如在2012年,經常帳盈餘為186億美 元,是全球第廿四大盈餘國(德國、中國與沙地阿拉伯為前三大盈餘國)。此外,馬來西亞國內總儲蓄率較高,可佔到GDP的三十名,公共債務中也有70%為內 債,使得馬來西亞公債較為穩定。當然,由於是貨幣主權國,馬來西亞也可用低利率、寬鬆的貨幣政策、把公債貨幣化等手法,來紓緩公債壓力。據此而論,雖然公 債佔比為GDP的53%(若加上政府保障的16%債務,即或有債務Contingent Liability,則接近70%),短期內還是可控制的,即不會出現違約(default)。
當然,這並不等於說,馬來西亞就可以高枕無憂。馬來西亞雖有其優勢與較健全的基本面,如較多元化的經濟結構、銀行系統資金額充裕、多數大企業有利潤、有正向的經濟增長(希臘則是從2009-2014年,經濟萎縮約25%),但也面對不少挑戰,如:
一、國家大宗商品價格不振,損及經常帳盈餘;
二、公共債務多用於消耗性而非生產性投資;
三、家戶債務偏高;
四、經濟增長前景不佳,如高債務拖累生產性投資;
五、國際經濟形勢不明朗;
六、中國經濟放緩(中國已成為馬來西亞最大貿易夥伴國);
七、美國可能升息,導致資金外流等不利因素。
發達國家為何債務纏身?
在一般人的理解中,發達國家理應具備競爭力,為從事高增值(high value added)產業與生產力較高的先進國家。只是,事實並不盡然如此。從生產面來看,擁有1千1百萬人口的希臘,因2009年以來經濟萎縮,GDP已從 2010年的3,110億美元,掉到2012年的2,490億美元。這顯示出,增長並非理所當然,也可以是倒退的。同理,出口萎縮也會抑制增長。1998 年時,馬來西亞也經歷了萎縮7.4%。於是,便涉及了增長的素質(quality of growth)及可持續與否的挑戰。
在2012年,希臘的GDP結構為:服務業佔80%,工業16%(其中製造業佔10%),農業佔4%。如此結構,表現在支出面便是,在支出出面的 GDP結構中,消費佔了90%,投資僅佔14%,而進口面是-5%。可以看出,這是個偏重靠消費而非投資與出口為主的經濟體。顯見,它出現雙赤字其來有 自。一國若缺乏產業競爭力,要維持高生活水平,只能靠舉債度日或債留子孫,也就是,這一代人先花掉未來一代(兒輩甚至孫輩)的資源,讓下一代去負擔他們活 在當下、先苦後甜的人生。
這種不負責任的社會,理應越早破產越好,否則遺留給後代的禍患更大。希臘在政治上是頗為民粹主義(populist)國家,政客只求討好選民,執政 黨甚至可以為了加入歐盟假造資料。在1999年入歐被拒,便在2001年用假資料過關,但卻成了贏者的魔咒(winner’s curse)的受害者。照理說,若沒實力就不應該入歐,以免失去產業與貨幣政策的周旋空間。硬要加入歐元區,更要重組產業,迫使產業升級,但希臘卻只想不 勞而獲。不思進取的結果,將進一步削弱產業競爭力,工業首當其衝。
希臘人口只有1,100萬,公務員卻高達70萬人,且待遇較民間部門高,使得政府收入的極高比重花在公務員薪資和養老金。更甚的是,它有25%人口 為60歲以上國民,儼然是高齡化社會,成了「生之者寡,食之者眾」的高負擔社會。在2012年,政府收入僅佔GDP的33%(馬來西亞是20%,惟只限中 央政府,不包括州與地方政府),而支出則佔48%,世界排名第十二,可與西北歐同列;馬來西亞政府支出則佔GDP的25%。長期收不抵支的結果,當然就是 舉債度日,過一天算一天。事實上,許多歐元區國家,尤其是較窮的東歐和南歐,便不滿歐盟對希臘的金援紓困(bail-out),認為此舉是養懶人、不公 平。這也難怪歐盟要希臘削減公務員和養老金。
民粹泛濫經濟深陷災難
希臘陷於相對孤立,得不到歐盟多國同情,特別是金主德國同情的主因之一,除了政府只求討好不求好外,還因為希臘是個既民粹又腐敗的撒謊國家。以國際 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清廉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CPI)為例,早在2007年希臘在全球180個國家裡名列第五十六,比馬來西亞的第四十三名還差。腐敗加上民粹終至鑄成破產。
從清廉印象指數來看,希臘、意大利等國不過是冒牌貨,並非名副其實的先進國家。在希臘,辦事講人情、要送禮,政府稅收寬鬆,逃稅普遍,黑市經濟龐 大……,在許多方面較像第三世界國家。希臘是個亟需脫胎換骨的國家,其面對債務問題,並非單純、一時的流動性(即現金周轉不靈的問題),而是涉及深層結構 與文化、政治因素。馬來西亞卻朝同一方向發展,又何時才能懸崖勒馬?
究其實,如何處理債務危機,基本上不出三種看法或對策:一為落實節約措施;二為進一步擴大增長與支出,以求死裡逃生;三為要求大幅減債,戮力推動根本性改革。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燧火評論立場。


from 燧火評論 http://www.pfirereview.com/20150824/

Tuesday, 4 August 2015

希腊危机不是“西方民主”的危机

希腊危机不是“西方民主”的危机


在网上读到一个《希腊危机是西方民主制度的危机》的帖子,帖子说,“无耻的极左政客, 会许诺各种高福利来诱惑底层民众, 换取选票。大众以为可以不干活,就能享受美好生活。……我看不出西方民主制度如何能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姑且不论导致希腊危机的多种经济、文化、宗教原因,单就希腊公投,大多数选民拒绝接受国际债权人提出的救助方案这件事情而言,很难说这就是“西方民主”的运作或危机。
这次希腊公投具有明显的民粹特征,与当今西方国家里以宪政和法治为制度保证的自由民主是不同的。在一个政治与经济制度健全的自由民主国家,民主是专门决策机构的权威基础,而不是它们的决策程序。专业性很强的国策决定必须,也只能由专门的权威机构做出。例如,我们不能设想,美国联邦储备局的决定交由公民表决来决定,或者该由最高法院裁决的案例却通过公民表决来裁定。只是在民主制度无法产生民主运作所必不可少的特定具体机制权威时,公民表决才成为民主决策的代替品。它很可能只是民主决策的赝品,因为它包含对“自由”构成威胁的民粹主义因素。
坚持专业的决定必须由专门的权威机构作出,这并不违反民主的原则。正如政治学家伊恩·夏皮罗(Ian Shapiro)在《成为民主人士的三种方式》(Three Ways to Be a Democrat)一文中所说,无论是经济学家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还是精神病和指纹专家在刑事审判中的作用,“明智、民主地使用专业知识,应该服从通过制度设计的外行控制。这就像陪审团,其作用是限制专横倾向,而不是限制深奥(知识)内容”。也就是说,民主的意义在于,在宪政和法治的制度设计中包含“外行”(公众)的监督作用,既不把公众只是当作被动的“被代表”(因而将他们实际排斥在外),也不强迫他们承担他们实际上无力承担的责任。
国家需要权威,也需要负责任的领导者。不负责任的政客们却会把重大的决定责任推给群众,成功是他们领导有方的功劳。失败是群众自己必须承担的后果。
民主并不仅仅是“公投”或“选举”。民主涉及的不只是产生政府的过程,而且更是设置政府的目的。它涉及的是自由、平等和人的尊严的基本价值,使之不受来自无论何方——国家、教会或是社会内部大多数人——的胁迫。它是自由的,因为它的目的就是保护每个人不受奴役。它是宪政的,因为它把依法治理置于政治的核心地位。这样的民主被称为“自由民主”,与民粹的或其他形式的“大民主”是有所区别的。
著名美国记者法里德·扎卡里亚(Fareed Zakaria)在《自由的未来》(The Future of Freedom)一书里指出,“在西方,民主就是‘自由民主’,政体不但有自由而公平的选举,而且也具备依法而治、分权制衡、保障言论、结社、宗教和财产等等”。他甚至认为,这些“宪法自由主义”的权利“其实与民主没有什么关联性。而且两者,即使在西方也不必然一直都结合在一起。毕竟,希特勒是经选举出任德国总理的”。今天,“在一些地方,如中亚,选举实际上是替独裁者铺路。在其他地区,民主选举加剧了种族紧张和团体之间的冲突”。在这些地方,尽管有民主,但自由则遭挤压。
有人以《西式民主救不了民主摇篮的希腊》为题讨论这次希腊危机,似乎是在借希腊危机迎合时下不少人对民主失败的幸灾乐祸和对“西方民主”的嘲笑。它似是而非的逻辑是:古希腊是西方民主的源头,而今天的希腊证明,从这个源头流淌而来的“西方民主”之水是不洁的,甚至有毒的。
其实,古希腊的“自由”和“民主”都不是今天我们所理解的意思。正如扎卡里亚所指出的,当古希腊历史家希罗多德说,希腊人是“自由的人民”,“他指的是希腊人不是被异族征服或控制的奴隶。今天我们会称之为‘独立民族’,或是拥有‘民族自决’的地位。按照此一定义,朝鲜人民今天也是自由的”。今天我们所用的“自由”概念是从罗马人而不是从希腊人那里来的,罗马共和有分权政府、选举任期固定的官员、强调法律平等,这些成为后世自由宪政的典范。
法国启蒙哲学家贡斯当(Benjamin Constant)早就指出,希腊民主经常“把个人置于集体权威之下”。这与自由民主的基本原则——服从多数人的决定,保护少数人的权利——也是不相符合的。因此扎卡里亚说,“公元前4世纪,希腊民主据称达到完整的极致。就在此时,人民议会以民主投票的方式将当时最伟大的哲学家处死,罪名是教坏青年。处死苏格拉底,其本质是合乎民主的,但不符合自由。”
越是在需要专门知识的问题上,民选政治领袖就越需要扮演选民“受托人”而不是单纯“代理人”的角色。这是因为在这样的问题上,民众极容易要么没有观点,要么没有可靠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靠数人头是没有办法获得最佳共同决定的。这时候,民选政治人物的责任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是如著名英国政治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在1774年对布里斯托尔地区选民的著名演讲中所说的那样,提供“他的公正的观点、成熟的判断、开明的良知”。在这次希腊危机中,希腊的政治领袖没有能做到这些。这本来不过是希腊政客领导能力的危机,将此说成“西方民主”或“自由民主”的危机是没有道理的。



from 徐贲的BLOG http://ift.tt/1MKz80L

Wednesday, 29 July 2015

希腊危机还是欧元危机?

来源:
今周刊

当一个国家陷入债务危机时候,如果债务负担相对温和,可以通过财政收缩来重塑经济平衡。如果债务负担沉重,经济萎缩10%之上的话,就不宜一味勒紧裤带来平衡预算,因为在经济衰退时过度削减公共支出,势必造成民生灾难、政治动荡。

正常情况下,重债国家走出债务危机的主要出路有两条,一是进行债务重组,通过减债降低债务负担;一是贬值本国货币,以此增加出口竞争力,积聚偿债能力。2008年美国陷入金融危机时,便曾经将美元汇率推至历史低位,同时对一批金融企业作出债务重组。这样做不利债权人,但使本国经济在社会纤维断裂的情况下走出债务困境。

有趣的是,亚洲1997年债务危机和希腊2012年债务危机时候,IMF却开出了不同的药方,坚持极端的财政收缩作为换取IMF援助的前提条件。这种医疗措施,在理论上不能说错误,不过可能在疗程见效前就先医死了病人。韩国相对好彩,通过急降汇率拉动出口,爬出了生天。印度尼西亚则在极端政策下经历了一场民生灾难和政治动荡。

无独有偶,希腊现在又处在这种状态,而且该国在欧元框架下没有贬值的可能。毫无疑问,希腊财政走到今天,与该国历代政府不负责任的财政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希腊财政赤字年复一年地膨胀,出现债务危机很正常,希腊为此付出代价也是应该的。

倒是欧洲领袖如此苦口婆心地说服希腊,不要退出欧元区,令笔者感到惊奇。其实将希腊剔除出欧元区,从经济学上看是最好的选择。这样既可以省下欧洲纳税人的资金,又可以令希腊通过汇率来“早死早托生”。

为什么欧洲不愿意见到grexit(希腊脱欧)?按理说经过两年多公共资金置换民间债权,希腊违约触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笔者认为,欧洲领袖担心的是对欧元体系的冲击。万一希腊退出后经过汇率逃生门找到复苏之途(冰岛就是一例),势必令其他重债国跟随。在民生和汇率之间,相信选民不难做出抉择,而此意味着欧元体系的分崩离析。

但是欧洲领袖又不愿意,让希腊进行债务重组,减债降负担。希腊债务的绝大部分,目前在三巨头手中,希腊减债意味着欧洲纳税人买单。这是默克尔的执政同盟和德国选民所不能接受的,也是荷兰、奥地利、芬兰和大多数东欧国家所不愿接受的。希腊的社会福利,要好过多数欧洲国家。于是解决方案便是不减债、不退出欧元区、进一步紧缩。这种做法只是将问题推后,没有让希腊人民看到走出债务危机的希望,笔者认为早晚会出现比齐普拉斯更激进的政治家来推翻之前的承诺。

希腊危机,在笔者看来是欧元危机的冰山一角。没有财政同盟,仅有货币同盟是不够的,也难持久。欧元需要主权权威来支持,需要财政纪律和财政补贴,然而欧洲领袖却是对本国选民负责的。希腊危机,不过是欧元架构错位的表象。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7/%E5%B8%8C%E8%85%8A%E5%8D%B1%E6%9C%BA%E8%BF%98%E6%98%AF%E6%AC%A7%E5%85%83%E5%8D%B1%E6%9C%BA%EF%BC%9F.html

Monday, 27 July 2015

许小年:希腊危机的根源在于政府管不住自己



希腊政府要破产了。
财政上经年累月地入不敷出,只靠借债弥补赤字。负债终于到了极限,旧债无法偿还,政府信用大跌,再也借不到新债。希腊若没有加入欧元区,政府还可以开动印钞机,像眼下的老美一样,弄些纸票应付国内外的债权人。
有评论者认为希腊政府犯了错误,以欧元代替本国货币,紧急时刻少了个救生圈,眼睁睁就要淹死。英国人甚至幸灾乐祸,说好在当初我们没加入,否则今天也得跟着德国,掏腰包救助穷邻居。
这观点实在是本末倒置,好比孩子花光了生活费,家长责怪说为什么不去偷。政府印钱,制造通货膨胀,让百姓口袋里的钱变薄,这不就是偷吗?你偷要蹲班房,政府偷叫做“宏观调控”。这道理咱古人早就明白,庄子曾说过,“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偷钱要是能救命也行,但历史已经证明,那只是稻草一根。1980年代,拉美诸国亦是债台高筑,虽无“拉元”限制,各国开动印钞机,结果却是恶性通胀,本币大幅贬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带队救火,开出紧缩药方,一如今天希腊的城下之盟。1997年,同样的事件在东南亚重演,印钞机未能扭转乾坤,最终的救世主还是IMF,给钱的前提条件依然是财政紧缩。
希腊的问题不在欧元,而是政府管不住自己,有钱就花,没钱也要借着花。无独有偶,迪拜未曾使用统一货币,不也闹出了政府债务危机?
财政原本不是这样,凯恩斯主义问世前,各国基本上奉行“量入为出,略有盈余”的原则,和百姓居家过日子同一个道理。凯恩斯打破了这一传统,他说经济萧条时,政府可以增加支出,拉动需求。钱从哪里来呢?无非三条路,借债、加税和印钞。凯恩斯认为印钞不起作用,加税则减少民众收入与消费,发债是最佳的政策选择。
萧条期间政府增加开支,如同人在情绪低落时,吞下两粒摇头丸,立即神灵活现。问题是摇头丸不能当饭吃。尽管不是凯恩斯的原意,凯恩斯主义者都把止痛的鸦片当成一日三餐,救急性的赤字政策常规化,政府负债越来越重。希腊只是第一个倒下的瘾君子,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还有不列颠和美利坚,哪个不是一屁股的债?
凯恩斯主义流行,因为人人都喜欢它。政府自不待说,花钱可以买政绩,买选票,而且手中有钱就是“租”。百姓也喜欢凯恩斯,天上掉馅儿饼,有谁会跟银子过不去?福利开支不断加码,政府雇员旱涝保收,还有各种各样的补贴和“下乡”。
借钱怎么还?不愁,国债还本是几十年后的事,与现在活着的人无关。赤字政策说到底,就是挖子孙后代的肉,补我们自己今天的疮。如此代际偷窃,讲出去令人尴尬,凯恩斯主义就成了完美的婊子牌坊。有了它,政府理直气壮;有了它,公众心安理得。子孙或在襁褓,或尚未出世,欺负你没有发言权,抢你的钱没商量。
最喜欢凯恩斯主义的要算读书人,经济学家从此多了一条腾达之路。摆个地摊儿,预测宏观走势,这是“著名学者”;进宫招对,指点君王迷津,此乃“脑库智囊”。今天支一招,明天献一策,说不定哪天龙颜大悦,赏个一官半职,也未可知。再看自由市场经济学,别提有多讨厌!整天喊着政府退出经济,无为而治,谁愿听你罗嗦?既不能取悦于上,亦不见容于下,这些人只好在书斋和教室里讨生活。
然而鸦片替代不了手术,借钱不等于创造财富。希腊人混到今天,连买摇头丸的钱都借不到了。政府欲削减开支,却招来国有部门的大罢工。大船将沉,水手还在和船长为薪水争斗!英国人理性,见势不妙,急忙启动纠错机制,赶走工党,请来保守党整顿财政。卡梅伦新官上任,第一刀就砍向公务员的工资。
我国去年拉动内需,也是一个“借”字诀。虽然中央政府发债并不离谱,8000多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知有多少是潜在的迪拜;近10万亿的银行贷款,不知两、三年后会产生多少坏账。
回归古老和质朴的传统吧,“量入为出,略有盈余”,别再自作聪明地摆弄凯恩斯主义了。
约束政府发债,约束政府发钞,舍此就无法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
欲约束政府,民众自己要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92474

Saturday, 18 July 2015

希臘債務危機:前財長稱「改革將失敗」

2015年 7月 18日

就在希臘政府與債權國正式將就如何落實援助協議的細節展開談判之際,前財長雅尼斯·瓦魯法基斯表示,希臘的經濟改革「將會失敗」。
瓦魯法基斯在接受BBC專訪時說,希臘的方案將被作為史上宏觀經濟管理最糟糕的例子載入史冊。
德國是希臘最大的債權國。德國國會周五已通過對希臘的援助協議。
在採取相關緊縮措施後,希臘將獲得高達860億歐元(約600億英鎊)的救助款項。
但瓦魯法基斯表示,不管誰去實施這個方案,都會失敗。當被問及何時失敗時,瓦魯法基斯回應說:「它現在已經失敗了。」
瓦魯法基斯在本月初辭職的舉動,被普遍視為是對那些經常與他發生衝突的歐元區財長作出的一個和解姿態。
他表示,希臘總理齊普拉斯此前曾承認,他並不認同新援助協議,但由於接受協議是讓希臘留在歐元區的唯一辦法,希臘沒有選擇,惟有簽署。
齊普拉斯已宣佈重組內閣,並將本周就改革方案在議會投反對票的幾名部長撤換,包括對改革方案投反對票的能源部長拉法扎尼斯。
(編譯/責編:蕭爾)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5/07/150718_greece-debt-crisis_reforms

Thursday, 16 July 2015

歐元區國家將向希臘提供70億過渡貸款

2015年 7月 16日

歐元區國家財政部長星期四(7月16日)同意通過一項歐盟基金向希臘提供70億歐元「過渡性」貸款,以便保證希臘在新救助資金獲得批准之前的金融運作。
預料這項過渡性貸款將在星期五由歐盟全體成員國確認。
與此同時,歐洲中央銀行同意增加向希臘銀行提供緊急資金的數額,這在今年6月份這項資金被凍結之後尚屬首次。
在歐元區國家財政部長和歐洲央行做出上述決定之前,希臘議會投票通過了進行嚴厲改革的方案,以獲得新的救助資金。
歐元區國家領導人星期一在布魯塞爾原則同意向希臘提供新的一筆救助資金,條件是希臘議會必須在星期三批准齊普拉斯政府所做的涉及稅收和養老金製度改革的承諾。
星期三,希臘議會投票通過了有關改革方案,從而為歐元區國家財政部長討論向希臘提供新的860億歐元資金的細節鋪平了道路。
抗議示威
新的救助方案仍然需要得到許多歐元區國家議會的批准,芬蘭已經在星期四投票通過方案,德國議會的投票將在星期五進行。
BBC在雅典的記者說,他在星期三希臘議會投票前在議會大廈外目睹了現場的抗議示威。
他說,有人向警察投擲了燃燒瓶,一輛電視轉播車被點燃,警察向示威人群釋放了催淚瓦斯和震撼彈。
BBC記者說,這樣的暴力場面持續了大約半個小時,但是反映了人們的不滿情緒。
希臘議會雖然通過了總理齊普拉斯所承諾的改革方案,但是他所領導的激進左翼聯盟的許多成員卻投了反對票,這對他所領導的政府的穩定性構成了威脅。
(編譯:躍生 責編:路西)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5/07/150716_eurozone_greece_loan

希臘債務危機:歐盟財長稍後將舉行會議

歐元區財長將在稍後舉行電話會議,商討對希臘五年來的第三輪財政援助措施。
BBC記者馬克·洛文(Mark Lowen)在雅典報道說,歐元區財長的電話會議立即引起的關注點是,在希臘下周面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巨額債務還款要求的情況下,歐盟將如何滿足希臘短期的資金需求。
歐盟有一個基金會可以支出這筆錢,但英國對此表示反對。
洛文報道說,希臘面前的路還非常漫長,但是一個巨大的障礙目前已經清除了。
較早前,希臘國會在深夜表決通過了歐盟提出的援助方案,接受歐盟嚴苛的條件,換取860億歐元的援助措施;希臘總理阿列克西斯·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表示他不認為布魯塞爾提出的要求是必要的,但希臘國會只能通過,以避免希臘被逐出歐元區。
在歐盟財長會議進行之前,方案還要先經過另外幾個國家的國會表決通過。
新的國際救援法案包括增加稅收和提高退休年齡。而在有關議案進行表決時,229名議員投了支持票,62人投了反對票,另外6人投了棄權票;投反對票的成員包括上周辭職的前財政部長雅尼斯·瓦魯法基斯(Yanis Varoufakis)。
「屠城洗劫」
投票舉行前,大批示威者在國會大廈附近舉行抗議示威,並向在場的警員投擲汽油彈,而警員則向示威者放射催淚彈。
在國會一場激烈的演講中,齊普拉斯說:「希臘人民完全意識到並且明白在一場懸殊對決中戰鬥和繳械投降之間的區別。」
雖然執政的激進左翼聯盟(Syriza)正常當中有32人投了反對票,另外6人棄權,但方案還是得到了通過。
國會發言人佐伊·康斯坦托普洛斯(Zoe Constantopoulo)也在投反對票之列,她在辯論過程中曾離場,然後回來作了一番激烈的演說,指責這是「歐洲民主非常黑暗的一天」。
在7月6日辭職的前財政部長瓦魯法基斯在投下反對票之前,在博客上發表了一篇言辭嚴厲的文章,批評財政援助方案。
BBC記者馬克·洛文(Mark Lowen)在雅典報道說,方案以較大的優勢通過,但是政府內部並非沒有反對的聲音。
共有38名國會議員沒有對方案表示支持,其中國會發言人更稱它是「屠城洗劫」。
齊普拉斯則表示,他必須在一個他不相信的方案和徹底的經濟崩塌之間作出抉擇,他的威信大大削弱,需要對政府重新進行改組,又或者再次獲得信任票。
激進左翼聯盟的中央委員會有超過一半成員簽署了一份聲明,遣責該財政援助方案,指這是歐洲各國領導人企圖顛覆他們的國家。
希臘經濟在過去5年中一直在推行緊縮政策以應付巨額的國家債務,經濟衰退了25%。
反對方案的人士在表決前走上雅典街頭示威,代表公務員,市政工作者和藥店所有者的工會和貿易協會均進行了罷工。
自6月29日起關閉的銀行至今未重開,希臘已經面臨即時的現金危機。
齊普拉斯表示,在財政援助方案實施之前,銀行都不太可能會重開,這意味著希臘人民還要再等至少一個月。
(編譯:列爾 責編:蕭爾)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5/07/150716_greece_debt_finance_conference

Tuesday, 14 July 2015

德国财长朔伊布勒:是否留在欧元区该由希腊自己决定

汇通网7月15日讯——德国财长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在周二(7月14日)的讲话中承认,德国政府内部也有观点认为,退出欧元区对希腊而言是更好的选择。但朔伊布勒表示,是否保留欧元区成员身份,该由希腊人自己来决定。他同时强调,对希腊的现实压力不能降低。

尽管此前,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Mario Draghi)曾表示称,希腊资产基金目标可以实现,但朔伊布勒却认为,希腊资产基金的目标不切实际。他表示,希腊救助项目的谈判余地非常小,需尽快达成希腊过桥融资解决方案。在与希腊达成救助前,危机仍存。

朔伊布勒预计,达成救助计划的谈判至少持续四周,而在此过程中,希腊重新赢得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在新的救助计划实现前,短期资金风险必须由希腊承担。在下周一(7月20日)之前,短期融资资金必须到位,以避免更严重的问题。

朔伊布勒也仍然认为,欧元区已经失去信誉,欧洲必须展现加强欧元区的决心。在危机后加强欧元区是非常重要的。他同时觉得,目前为止,迪塞尔布洛姆(Jereon Dijsselbloem)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欧元集团主席。

内容版权归汇通财经品牌所有,转载本文请务必标明:"文章来源于汇通网"。违者必究!


from 全球财经一览_汇通网 http://news.fx678.com/C/20150715/201507150912461979.shtml

歐元區財政部長商討如何幫希臘還債

2015年 7月 14日

歐元區成員國財政部長將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談,商討如何幫助希臘償還即刻到期的債務。
歐元集團負責人迪塞爾布洛姆說,部長們將討論「過橋貸款」,也就是短期注資幫助維持希臘經濟。
星期一,歐元區領導人達成協議,凖備為希臘提供第三筆金融拯救資金。
但是協議要求希臘國會議員必須在星期三前批准全面改革措施,包括提高稅收以及養老金和勞務市場的改革。
新協議公布數小時之後,許多希臘人已經通過互聯網表達了不滿,認為債權人向希臘提出的條件過於苛刻。
希臘總理齊普拉斯現在正力圖說服希臘國會批准他達成的這項協議。
分析人士認為,齊普拉斯所領導的激進左翼聯盟在今年1月份以結束緊縮政策的承諾贏得大選,而以德國為首的國際債權人現在要求齊普拉斯放棄結束緊縮政策的承諾,這可能導致政府的分裂。
(編譯:董樂/責編:路西)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5/07/150714_greece_eurozone

即使新受援协议已达成,希腊退欧可能性依旧不小

汇通网7月14日讯——希腊和欧元区盟国此前在周日至周一(7月12-13日)经历了17小时的会谈后终于达成了一份新的受援协议,许多投资者以为这份来之不易的新协议将会把希腊暂时留在欧元区,但现实情况可能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乐观。

事实上,即使在希腊政府克服了看起来几乎无法逾越的意见分歧,并同欧洲各国当局达成了协议,这个债务缠身的国家仍然面临最严峻的挑战。

首先,希腊政府即将面临要克服被迫的紧缩带来的政治后果,并还要试图达成那种能使协议条件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这两项挑战对于该国而言都过于艰巨,并显示了希腊退出欧元区的真实可能性仍然居高不下。

花旗集团(Citigroup)分析师表示,“考虑到提案包含了强力的制约性,希腊短暂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仍然很大。”虽然,周一的时候,市场参与者们并不那样想。几乎每个占全球重要指数都在上涨,而大多数欧洲股票市场发布的涨幅都接近了2%,而美国股市上涨了1%。

这份协议的核心是希腊同意采取自由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以及财政紧缩措施,这将使它更符合欧元区成员国的应有标准。作为回报,欧洲各国当局将在未来三年提供约860亿欧元以帮助希腊应对相当于3600亿美元的严重债务负担。

花旗指出,履行协议中的义务,对于希腊来说是相当繁重的!。该机构表示,希腊改革行动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在未来几个季度里,当前政府(或下一个联合政府)能够在希腊议会凝聚的支持水平。从经济和金融的角度来说,中期希腊退欧的可能性也将取决于,在未来几个季度里可能的经济复苏的强度。

但希腊的经济数据状况仍难让人放心。虽然,最近希腊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显示该国经济仍在缓慢复苏,二季度录得同比增长0.2%,但仍远未恢复到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同时,尽管希腊的失业已经在下降了,但整体失业率仍然高达25.5%。该国经常账户余额则仅有略低于10亿美元。当前一个强力的通缩风暴正在刮过,令该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幅度达到2.1%,5月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更是降至负4.6%。

此外,据FactSet透露,希腊的债务保险成本,以信用违约互换(CDS)来衡量,今年已上涨了近250%。

花旗集团表示:“希腊银行在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受到严格资本管制的事实,和经济中流动性的缺乏,可能会进一步打压希腊的经济前景和公共财政。这提高了希腊经济和财政业绩会低于计划目标的风险,并可能再次危及其欧元区成员国地位。同时,银行的持续关门和缺乏明显的经济复苏,也可能增加社会矛盾。”

Capital Economists的首席全球经济学家朱利安·杰瑟普(Julian Jessop)的一份独立分析表明,从长期来说,希腊退欧对希腊来说可能是更好的。

杰瑟普表示:“政客、央行和大多数评论家支持的传统观点认为,希腊退欧对希腊本身将是一个灾难。然而,考虑到如今希腊经济和金融体系已经是一团遭,因此,即使希腊退欧,该国的前景也不会变得更糟了。违约和货币贬值至少将会把经济从紧缩政策中解放出来,并为竞争力提供急需的推动力。

内容版权归汇通财经品牌所有,转载本文请务必标明:"文章来源于汇通网"。违者必究!


from 全球财经一览_汇通网 http://news.fx678.com/C/20150714/201507141040242017.shtml

王容芬:希腊债务危机中的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

来源:
纵览中国

一切伦理性的行动都可以归于两种根本不同的、不可调和的对峙的原则: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这不是说,信念伦理就是不负责任,责任伦理就是没有信念。当然不能这么说。不过,究竟是按信念伦理准则行事——用宗教语言来说,就是“基督徒做对了,成绩归功于上帝”——还是按责任伦理原则行事:就是说,当事人对其行动的(近期)后果负责,两者有着天壤之别。——马克斯·韦伯(《以政治为业》)

欧元国首脑特别会议从昨晚开到今晨,整整15个小时仍达不成协议,最后变成小范围密谈:欧盟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希腊总理齐普拉斯。撑了两小时,仨人都到了生物化学的极限,图斯克仍不肯罢休,用些个连他自己也不相信的梦话,硬是说服了似睡非醒的默克尔和齐普拉斯。于是,德国和希腊达成了晨昏妥协:德国放弃希腊退出欧盟区,保外5年的要求;希腊接受18国建议,施行政府财产私有化改革。欧盟臣民从早间新闻里听到这个似是而非的消息时,其它17国首脑早就昏昏如梦了。默克尔醒来时,听到的是国内一片怨声。德国纳税人同盟怒不可遏,批评她跟希腊总理达成的妥协是把德国人民推进火坑,拿纳税人的钱为希腊苟延残喘,只会让更多的钱打水漂,到头来分文无回。纳税人同盟算了一笔账:到目前为止,希腊平均从每个德国从业纳税人兜里掏走了2700欧元。德国家庭企业联合会主席批评这种“拖延破产伎俩”,“因为希腊永远不会还账,每一次延贷都是继续往火坑里扔钱。”

这个备受争议的妥协眼下还不能算数,要等欧元区19国议会批准了才算,欧盟中央银行目前已经冻结贷款,等着投票结果。希腊上周公投反对与债权人妥协,这下让议会作难了。德国也不好办,议员们再混账也得顾及选票,一旦惹翻衣食父母,饭碗就砸了。笃定亮红牌的是地中海四国议会,芬兰两年前就不买账了,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一直是欧元区经济模范国,坚决反对援希,他们好容易脱离了苏联,现在却要养活希腊共产主义,没法想得通。

说“希腊共产主义”一点不为过,干不干三顿饭,56岁退休算,加上国有企业不能私有化,简直就是毛时代还魂。总理齐普拉斯接受采访时公然称毛是他的榜样。这位不仅说,而且身体力行,念大学时成为希共青年团首领。他的共产主义从修身、齐家做起,不结婚,苟合成家,生下孩子不受洗,辈辈信仰无神论。如今治国平天下的齐普拉斯,是韦伯所说的信念伦理者,为他的共产主义信念奋斗,一时的妥协不过是在布鲁塞尔骗钱的伎俩,一回雅典就翻脸,骂德国财长是“犯罪分子”。

今年72岁的德国财长朔伊布勒则是一个责任伦理家,务实求真,不怕丢选票,不怕得罪党内同志、阁内同僚,因此仕途艰难,屡屡受挫。但是他的政绩谁也不能否认,从政43年,他最值得骄傲的政绩是把2015年的联邦预算降到了零赤字,放弃了宪法允许的新增债务——前一年国民经济总产值的0.35%。为了纳税人的利益,朔伊布勒几乎得罪了所有部长,拿这样省出来的钱去填希腊这个无底洞,他当然不干。这次他提出的5年保外方案,受到法国、意大利等“殃殃”大国的反击和国内社民党、绿党和前东德统一社会党变种左党的大批判。这些跟齐普拉斯一样,是一批信念伦理家,他们的信念是统一货币,政出一府。他们完全明白,希腊出局是欧元区和欧盟崩溃的前奏。欧盟议长舒尔茨今天接受德国中央一台采访时承认:希腊失守,欧盟就完了。为了保住欧洲大一统信仰,这批信念伦理家不顾严酷的事实,要不惜一切保住希腊。

朔伊布勒15年前遇刺,第三胸椎以下截瘫。社民党有个残疾女州长,专门有一个人推轮椅,还有一个人搀扶,出镜时总是亭亭玉立,言笑迷人。以一人抵一盟的朔伊布勒则不然,从来都是自己摇轮椅,一脸凝重。前几天,不苟言笑的朔伊布勒问插手希腊债务危机的美国财长杰克·卢:“您把希腊纳入美元区,我们接受波多黎各进欧元区,行不行?”卢说:“您说笑话!”朔伊布勒说的不是笑话,而是道理。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7/%E5%B8%8C%E8%85%8A%E5%80%BA%E5%8A%A1%E5%8D%B1%E6%9C%BA%E4%B8%AD%E7%9A%84%E4%BF%A1%E5%BF%B5%E4%BC%A6%E7%90%86%E4%B8%8E%E8%B4%A3%E4%BB%BB%E4%BC%A6%E7%90%86.html

只有债务减免才能挽救希腊,德国你忘了吗?

随着希腊实施资本管控,民众生计深受影响,国际社会开始呼吁给予希腊债务减免,并批评德国政府的强硬态度。

当地时间周四,希腊向欧盟提交了最新的改革计划。德国财长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意外作出让步,他承认希腊需要部分债务重组。但德国对债务减免一事立场坚定,称债务减记违背欧盟制度。

支持减免希腊债务的人说,历史表明,只有减免债务才能解决主权债务危机。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波特尔(Eduardo Porter)直言不讳地说,德国人在希腊危机中忘记了战后债务减免的“历史教训”,并批评德国目前的表现是“伪善”之举。《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梅耶森(Harold Meyerson)发表了类似的观点。他说,历史告诉我们,债务减免能够促进债务国繁荣、增强民主。他呼吁德国做一个“负责任”的经济大国。

在希腊问题上“以古论今”的观点由来已久。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史教授阿尔布雷赫特·里奇尔(Albrecht Ritschl)2011年就指出,德国是20世纪最大的“债务违约国”,正是国际债权人施予的债务减免成就了德国“经济神话”。

事实上,德国在二十世纪经历了两次大规模主权债务减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背负着33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1930年,当德国遭遇经济大萧条时,政府坚持平衡预算的政策,为的是让国际债权人相信:德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债务国。

寄希望于债权国会拿免除赔款作为回应,当时的德国总理布吕宁(Heinrich Brüning)大幅削减公共开支和投资。即便失业率达到纪录高位,他依然选择了财政紧缩之路。

布吕宁的政策显然带来了负面影响。随着经济衰退加剧,德国温和派甚至是社会民主党派还继续坚持“平衡预算胜过一切”,导致越来越多选民放弃了中立立场,并在1932年大选中支持了极端主义者党派。那之后不久,其中一位极端主义者成为了总理——他的名字叫希特勒。

《华盛顿邮报》的文章说,如今,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要求希腊坚持同样的政策,希腊则正遭遇着同样的萧条。文章说,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悖论是:德国一方面悔悟并承认着恐怖纳粹时代的责任,另一方面却又继续欣欣然地故意无视那些导致纳粹政府上台的经济决策错误。

二战后的德国再次面临着战争赔款造成的债务危机。

不过,战胜国这一次吸取了先前的教训。为帮助欧洲重建,美国二战后实施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划”。根据这项计划,美国在四年内向欧洲输送了130亿美元资金(相当于今天的1500亿美元)。其中德国获得14亿美元援助,是希腊的四倍。

德国智库IFO主席沃勒席恩(Hans Werner-Sinn)三年前表明,德国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的规模只占当时GDP的4%。不过,《卫报》的文章指出,直接资金输送只是德国所接受援助的一部分。远比14亿美元更加重要的是,1953年伦敦会议决定给予德国债务减免。《纽约时报》的文章说,1953年2月27日签订的协议使联邦德国的债务减记了一半。
1953年伦敦会议上,德国时任财长签署债务减免协议。 来源:AP

里奇尔教授2012年在《经济学人》发表文章说,马歇尔计划有一个外壳,即欧洲复兴计划;它还有一个内核,那就是基于对德国债务减免和与德国贸易一体化的欧洲经济重建。这一计划的实施影响蔚为深远。当20世纪50年代西欧在接近200%的债务/GDP比率中挣扎时,联邦德国享受着低于20%的债务/GDP比。债务减免和强制性重返欧洲市场,才是德国真正从马歇尔计划受益之处。

《纽约时报》的文章说,整个20世纪提供了一张有关化解主权债务危机是非功过的“丰富路线图”。文章认为,大规模债务积压(debt overhang)只有在大幅减记债务名义价值之后才能化解。减记债务拖延越久,必要的减记规模就会越大。

除了以两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债务减免为例证,文章还特别提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拉美国家债务危机的解决之道。上世纪七十年代,两次重大油价冲击导致许多拉美国家出现经常账户赤字。与此同时,石油出口国获得经常账户顺差。在美国政府鼓励下,美国大型资金中心银行(money-center bank)吸纳了这些资金然后将其借贷给拉美国家。

世界经济增长和近零短期贷款实际利率使得日益累积的主权债务问题藏而不露。七十年代末,随着发达国家开始加息,商业银行开始缩短偿还期限、提高贷款利率,拉美国家很快发现债务上升到不可持续的水平,巴西、阿根廷等国债务负担最为沉重。最终,近40个发展中国家要求重新安排债务。

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债务重组的参与方才认识到,失去偿债能力的国家需要真正的债务减免。最终,美国提出的“布雷迪计划”(Brady plan)平均减记了债务国36%的债务,帮助解决了这场主权债务危机。

《纽约时报》的文章说,一战后的德国债务危机和拉美债务危机中,谈判的前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都被用来沟通和重新安排债务延期及降低利率,仅巴西一国就实行了六次债务重组。但直到债务减记后,危机才被终结,经济才开始改善。而慕尼黑大学瑞恩哈特(Reinhart, Carmen M.)和特莱贝司基(Christoph Trebesch)教授最近的一项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危机只有在债务面值大幅减记实施之后才会结束,延期和降低利率等柔性形式通常不会带来经济加速增长和信用评级改善。

反观希腊,自2010年起从欧盟和IMF那里总共获得价值2400亿欧元的救助资金,国内经济是否有所改善呢?

答案是否定的。路透社说,希腊经济目前已经萎缩25%;失业率则超过25%,每两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失业;大约75%的银行贷款成为坏账。

据希腊媒体GreekReporter.com报道,目前希腊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公民生活在贫困线之下,超高失业率导致逾1.8万名妇女成为性工作者。而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希腊成为自2008年以来贫困儿童比例增加最多的国家之一。

就在持续数年的债务危机中,希腊的新纳粹势力开始抬头。极右政党“金色黎明”(Golden Dawn)2012年突破性地赢得了国会席位。

《纽约时报》的文章说,希腊所接受的救助被用来偿还德国、法国和其他外国银行,以及持有希腊国债的投资者。即便这些救助资金给希腊带来好处,那也是微不足道的。

希腊在解决特有的经济管理不善方面鲜有作为。但如果经济的改善成果会流向国际债权人,希腊也没有太多动机来解决这些问题。

尽管如此,德国上下并没有打算“以史为鉴”。《金融时报》援引德国ARD电视台上周的调查结果说,68%的德国民众反对对希腊实行债务减免;61%的民众表示,如果违约,希腊应退出欧元区。

上周的另一项德国民调则显示,四分之三的人表示,就算希腊会退出欧元区,也拒绝德国政府对希腊让步。德国《时代周报》(Die Zeit)编辑Jochen Bittner更是在《纽约时报》刊文说,希腊是时候离开欧元区了。

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坚持着这样的信条:债就是债,债必得偿。对默克尔而言,在保证希腊人民安居乐业和赢得国内民意支持之间,她恐怕惟愿选择后者。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91842

雅典仍需面对的几道难关

来源:
德国之声

在欧元区国家首脑和希腊达成一致,即将就希腊第三批援助款项进行谈判后,雅典和柏林本周都将迈过几个关键的门槛。

7月14日:欧元区国家财长在布鲁塞尔举行常规会议。会议将讨论在经济和财政政策上,应该向会员国发出怎样的建议。同时财长们还将研究如何深化欧元区,当然也会关注希腊危机。

7月15日:截止至本周三(7月15日)。希腊议会必须通过一部分核心的改革措施方案,这也是国际出资方就从欧盟稳定机制(ESM)向该国发放新一轮援助款项进行谈判的前提条件。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雅典将何时召开会议。法国总统奥朗德宣称,该国议会有可能于本周三针对和希腊达成的初步协议进行讨论。

7月16日:至少到本周四,欧洲央行都不会停止向希腊提供“紧急流动性援助”(Emergency Liquidity Assistance)。虽然各方于本周一达成了一致,但专家认为希腊银行不会很快重新开放,也不会取消对资本的限制。

另外,奥地利议会虽然处于夏日休会的状态,但仍有可能于本周四或周五召开特别会议。前提也是雅典政府必须通过欧元区伙伴国要求执行的第一批改革方案。

7月17日:德国联邦议院将召开特别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和希腊展开谈判。前提是届时雅典能满足所有的要求。谈判过后,议员们还必须就欧盟稳定机制的系列援助政策进行定夺。之后,相关政策才能正式奏效。虽然德国联盟党(基民盟CDU和基社盟CSU)内部仍有反对意见,但估计会以绝大多数同意与希腊展开谈判。同时,一批价值10亿欧元的希腊短期国债支付到期。

7月20日:雅典必须向欧洲央行支付35亿欧元的还款。专家指出,如果希腊无力偿还,欧洲央行很有可能无法继续向该国银行提供紧急流动性援助款。

7月22日:雅典必须进一步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加快法庭审理速度,落实整顿和出售银行的规章制度。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7/%E9%9B%85%E5%85%B8%E4%BB%8D%E9%9C%80%E9%9D%A2%E5%AF%B9%E7%9A%84%E5%87%A0%E9%81%93%E9%9A%BE%E5%85%B3.html

Monday, 13 July 2015

【另一面】回顾希腊债务危机“光辉历程”

60秒读懂专题:六年来希腊的借债、减债、赖债等等在热点新闻中挥之不去。希腊从做假账混入欧元区开始,到屡次接受纾困注资,再到屡次发出赖债与“退出欧元区”威胁,终于到了今天的“开始实践威胁,债主却不就范”的地步。

导语:2015年7月13日,欧元集团成员国首脑会议通过新一款希腊经济改革方案。“希腊欠债”,已经在媒体的头条上盘旋六年了,其来龙去脉却不一定人人皆知。

希腊债务危机源头:2001年为达到欧元区成员国标准,希腊聘高盛做假账,掩盖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

六年来持续不断的希腊债务危机,根源从2001年开始。根据欧盟部分国家于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元区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然而刚加入欧元区的希腊未达到这两项标准,便求助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做假账。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使国家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仅为GDP的1.5%,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财经专栏作者西蒙•库柏在文章中记载了当时金融界的惊讶:“1998年3月,希腊突然决定加入欧洲汇率机制(ERM)——进入欧元区的门户。交易员们震惊了。没错,不久前希腊官方经济统计表现出不可思议的起色,但是希腊仍然未达到加入单一货币的任何一条标准。尽管如此,2001年希腊正式加入了欧元区。”

希腊债务危机诱因:加入欧元区后,希腊政府四处借贷扩大政府开支来刺激经济;2008年金融危机后,希腊国债被评为垃圾

在加入欧元区后,希腊政府利用欧元区内宽松的信贷环境,倾向于以四处借贷来扩大政府开支,给经济注水。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也大幅度超支。希腊不得不大笔举债来应付需要。但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借贷的成本急剧升高,希腊政府筹措资金日益困难。2009年末,新上台的中左翼“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党”政府透露财政赤字实际上远大于之前披露的数据,实际承认了上任政府财政造假。当时希腊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高达12.7%,远高于欧盟规定的3%上限,公共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则高达110%。2010年1月底2月初,货币掉期交易即将到期,高盛决定不再为希腊护盘,做空希腊债券。2010年4月,希腊国债的评级被降为垃圾级,希腊的财政与金融环境开始了漫长的恶化之路,希腊债务危机由此开始。

希腊债务危机缓解:2010年以来,欧盟、欧洲央行、IMF曾有两次大规模减免债务与注资

2010年5月,“三驾马车”(欧盟、欧洲央行、IMF)宣布向希腊提供1100亿欧元的三年期贷款,为希腊解困。2011年7月21日欧盟峰会宣布将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的债务偿还最低期限从7年延期到15年、私人债权人放弃21%的债权、将债务利率降低到3.5%。2011年10月27日欧盟峰会经过艰苦磋商,出台了一揽子欧债危机解困方案: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从4400亿欧元扩大至1万亿欧元以上;银行、保险公司和基金同意放弃53,5%的债权,其余的交换成利息较低、期限最长达30年的债券;向欧洲银行业注资约1000亿欧元,将约90家欧洲大型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提高至9%。两轮大规模的外部注资与减免债务,并没有换来希腊政府的配合,所以当希腊现任总理2015年7月在峰会上要求欧元区国家再减免一千亿美元债务时,遭到大多数欧盟成员国拒绝。

希腊债务危机恶化:2012年以来每次政府换届就有赖债威胁,2015年极左政府上台后终于开始实践威胁

其实,欧盟对债台高筑经济衰退的成员国,提出以缓减债务换取财政撙节与经济结构性改革的方案,并不止希腊一例。例如爱尔兰、西班牙等国为提振经济与恢复财政都采取了欧盟提供的相似财政紧缩措施,而效果都很正面:爱尔兰的经济在2014年实现4.8%的经济增长,超过大部分欧元区国家;西班牙的行业注资也已基本完成,金融体系基本恢复并且开始偿还欧洲稳定机制的贷款。

唯有希腊,每当政府换届,债权人们就得担心新政府是否会撕毁既定的“纾困换紧缩”协议,甚至直接赖账、退出欧元区。比如2012年希腊国会选举时,欧盟与IMF就担心反对财政紧缩的激进左派联盟会胜出,因为激进左派联盟的竞选政纲就是撕毁既定协议与赖债,还好当时是支持纾困协议的新民主党与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党联盟以约2%差距胜出。但2015年激进左翼联盟终于上台,立马开始了撕毁协议的政策措施,拒绝执行原有救助协议中的紧缩改革要求。现任希腊总理齐普拉斯逋一上任,就对议会发表讲话,明言要终止希腊与“三驾马车”达成的现有贷款救助协议,认为希腊人在这项救助计划中遭到压榨,要求国际社会削减债务,否则就不还钱。

希腊债务危机激化:2015年希腊政府发动公投来赖债,“反击帝国主义逼债与经济干涉”。债权国不受要挟,表示不减免债务,已为“希腊退欧”做好了细节准备

2015年6月25日,希腊的债主们提出将已经到期的现有救助协议再延长5个月,其间希腊可获得155亿欧元贷款。作为交换,希腊将继续在债权人“监管”下,实施一系列紧缩和改革措施。希腊总理两天后宣布要在7月5日将协议付诸公投,并用“反击帝国主义逼债与经济干涉”腔调的言论,呼吁国民否决救助协议。7月6日,希腊公投结果:以压倒性多数拒绝了债权人的要求。以当时的形势,希腊公投结果形同宣布退出纾困协议,希腊的银行就无法继续接到债主之一的欧洲央行的当期注资,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希腊国内既没有足够欧元现钞流通、又无法支付马上到期的债务,实质就是退出欧元区与完全赖债的前奏。

希腊政府显然要用公投结果与“退欧”威胁来要挟债主们继续减免债务,但在收到多次不还钱与退出欧元区的威胁之后,作为债权人的欧元区国家的耐心与信任都已经被消磨到极限。在公投结果消息传出后,2015年7月8日的欧盟临时峰会上,欧元区国家的首脑们大都表态不接受希腊的要挟、不减免债务,斥责希腊政府动摇欧元货币联盟,并且一改之前讳莫如深的态度,表示“我们已经为‘希腊退欧’做好了细节准备”。

债权国不接受希腊再次赖债的原因:一旦屈服,其他债务国的极左政党会起而效尤,同时给债权国中的反欧盟政党提供把柄,并且牺牲了债权国之中小国的利益

欧盟不减免希腊债务,有着很实际的原因。正如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在近三十年前指出的一样,欧元区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习俗,公民效忠于其各自的祖国而非共同市场或‘欧洲’这个概念”。如果希腊激进左翼政府以“击败帝国主义逼债”的民族狂热引导赖账公投成功后,又成功以紧接的“退欧”后果挟持欧盟减免债务。那么迄今为止执行“纾困换紧缩”协议的国家不止一个,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都在为恢复经济实施紧缩与改革,这些国家也不缺乏类似于希腊激进左翼联盟(Syriza)的、以赖债与民族狂热为号召的激进左翼政党,如西班牙的社会民主力量党(Podemos)这种极左政党将赢得更大人气。

而且在已经向希腊提供巨额贷款的国家(德国、芬兰、法国和荷兰),选民们将不得不被告知,这些贷款可能永远收不回来,他们还将为挽救将巨款借给希腊的银行牺牲更多。若果真如此,债权人国家中反对借债的反欧盟政党,如德国新选择党(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和正统芬兰人党(True Finns),很可能将赢得更大支持。

而且欧盟的救援注资是按成员国经济体量比例分摊的,也就是说希腊等接受纾困援助的国家,欠的并不只是德国与法国等富国的钱,也欠着马耳他、立陶宛这些欧盟内部小国与穷国的钱。所以不止德国财长秉着一贯的立场反对向希腊屈服,立陶宛总理也会强调,“希腊浪费其他国家时间的派对已经结束……不能让一个国家享受盛宴,过度开支,然后让其他国家的人买单,包括我们的公民,他们拿着比希腊低很多的养老金和工资。”

希腊债务危机再次缓解:2015年7月13日新的希腊经济改革方案协商成功:债主不给希腊减免债务,希腊从债主处又拿到500亿欧元

在希腊的减债要求无法被满足、欧盟也不愿欧元区开始崩解的情况下,双方在2015年7月13日协商好了新的希腊经济改革方案。希腊放弃要求债主们继续减免债务,而德国提出的“国际债权人派代表进驻雅典监督立法、希腊将500亿欧元国有资产作为新贷款质押、若无法协商好就让希腊暂时退出欧元区至少五年”的强硬方案也没实行。英国《金融时报》披露的现行救助方案是欧元区国家首脑就为希腊成立500亿欧元私有化基金达成一致,私有化基金将在希腊设立,由希腊政府管理,相关欧洲机构监督。其中250亿欧元用于希腊银行和其他资产的资本重组,剩余250亿欧元中的一半用于降低希腊债务与GDP之比,另一半用于投资。欧元区国家首脑还要求希腊政府采取以下行动:制定规模明显扩大的私有化方案;有价值的希腊资产转移到独立的基金,通过私有化等方式实现这类资产的货币化。

希腊债务危机远未结束:双方都不够满意新改革方案,希腊的极左政客已经在要求“丧权辱国”的政府下台了,国际投机者也认为欧盟会继续给希腊经济兜底

虽然希腊暂时免除了退出欧元区的前景,但希腊债务危机不会就此完结,因为刚通过的改革方案仍然是债主和欠债人都不满意的。有分析师称希腊债务危机到今天这个地步,还让希腊政府来管理纾困基金,“无异于让疯子管理收容所”。至于欠债的希腊一方,更是怨声载道,打算发出新一轮赖债威胁了。只有在2015年7月15日希腊议会通过了这一版改革方案后,欧盟才会开始商讨下一轮的具体援助计划,而这一版改革方案比7月6日公投否决的原方案更严格。希腊极左派别领袖、政府能源部长在7月10日就发誓,公投的“NO”不会变成羞辱性的“YES”。希腊政府的极左派劳工部长在方案通过当天表示,已经要求在今年提前进行大选,现在正在讨论的援助计划是不可行的。希腊是否会重演2012年以来“接受欧盟条件——政府提前换届——新政府继续撒泼打滚”的套路,实在难说。而国际投机者更不认为改革方案会一劳永逸解决问题:按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希腊赖债公投当周,投机者的欧元做空仓位下降3亿美元,达到137亿美元,甚至低于2011年希腊宣称要公投时的情况。高盛称,这表明市场已经习惯了希腊与债权人在最后一分钟达成协议。


from 网易新闻·有态度专栏 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greecebailout0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