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31 August 2017

对付朝鲜 分析家警告潜在误算情况

来源:
美国之音

联合国迅速且严厉谴责朝鲜穿越日本的导弹试射后,对朝鲜施压并且加强现有制裁的呼声越来越高。不过,有鉴于朝鲜已经面对著史上最严厉的制裁,依旧持续挑衅,部分观察家怀疑此时采取更强硬的措施会带来什么益处。

联合国安理会在一项声明中谴责周二的导弹试射以及安理会所称朝鲜“令人发指的行为”,但并未提及新的制裁选项。

美国说,所有的选项都在台面上了。但是,朝鲜最大的盟友中国把重点更多放在再次呼吁回到长时间被搁置的对话,也呼吁各方人马不要采取任何会进一步提高紧张关系的措施。

中国外长王毅周三警告各国不要对朝鲜采取单边行动,并且说这样的举措违反国际法。

单边制裁

美国和日本最近几星期宣布了对中国公司实施单边制裁,来遏止资金流向朝鲜。

根据北京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员赵通的说法,本月早些时候生效的新的一轮制裁是有史以来最强硬的制裁措施,但是依旧无法遏制朝鲜的导弹发展。

赵通说:“任何更强硬的制裁,例如禁止石油、劳工和纺织品从朝鲜进口的新禁令,会严重影响朝鲜的经济稳定。”他也指出,中国和俄罗斯就实施新的制裁措施会非常谨慎。

海空封锁

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说,由于朝鲜非法贸易每年高达三十亿到五十亿美元,制裁必须要达到大约二十五亿美元才会发生作用。

对朝鲜实施海空封锁也可能有效果。

丁教授说:“可以暂停所有进出朝鲜不管是商用还是军用的交通运输;这是美国军方可以自行处理的部份。”“但是,有两点可能无法避免,那就是从朝鲜到中国或俄罗斯的物流。”

朝鲜和中国及俄羅斯比邻而居,与中国东北更是共享著一千五百公里长的陆地边界。

最新一轮的制裁把重点放在煤矿、铁矿和海鲜。在中国已经可以感受到这波制裁造成的影响。地方海鲜贩售者抗议著边境关闭和实施禁令。分析家说,可能需时数个月才能衡量了解现行制裁的影响力。

威胁和对话

同时,紧张关系持续上升。

本月早些时候,美国总统川普说平壤如果威胁美国,就会面临“火药和怒火”之后,朝鲜威胁发射导弹到关岛邻近海域。关岛是美国在太平洋重要的军事基地。

周二的导弹发射后,朝鲜声称导弹试射是遏制关岛的第一步,还有更多的行动。

赵通说,虽然华盛顿和平壤的长期目标都是要回到谈判桌,两个国家的方式大相迳庭。

赵通说:“美国认为他们应该对朝鲜施加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压力到一个朝鲜觉得无法承受的程度,如此一来,朝鲜就会被迫恢复对话。”

赵通也说,朝鲜认为,美国不相信平壤的导弹实力,所以才一直不愿意无条件和朝鲜恢复谈判。

赵通还说:“平壤可能会继续对美国试验它的导弹能力,希望美国会承认这个事实,然后最终在谈判桌上平等对待朝鲜。”

潜在误判

中国也是国际施压的重点对象。国际社会希望中国在朝鲜半岛情势上多尽一些力。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y)周三访问日本时,敦促北京当局对朝鲜施加更多压力,指称中国扮演关键角色。但是,澳洲皇家墨尔本科技学院教授约翰.斯拉库萨(John Siracusa)说,如同美国冷战时无法强迫古巴一样,中国也无法强迫平壤。

斯拉库萨教授说:“总是可能出现像古巴飞弹危机那样的情形,就是如果中国明天早上宣布他们会保证朝鲜主权作为美国誓言不侵略朝鲜的交换。我认为,我们可能就不必烦恼了。”“但是,中国认为美国应该停止和避免一切军事行动和演习,不过美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那么做的。”

斯拉库萨教授指出,和冷战不同,朝鲜半岛目前的状况更为紧张,而且他估计爆发战争的可能性高达80%。。

斯拉库萨教授说:“现在的局面很像1914年,联盟彼此对立,也有着当年各个不同的参与方。每个国家都试图调试它们的行动,等等。”“我们看到的正是一场灾难性的潜在误判,任何事情都可能触发战争。”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8/%E5%AF%B9%E4%BB%98%E6%9C%9D%E9%B2%9C%7C%E5%88%86%E6%9E%90%E5%AE%B6%E8%AD%A6%E5%91%8A%E6%BD%9C%E5%9C%A8%E8%AF%AF%E7%AE%97%E6%83%85%E5%86%B5.html

練乙錚:氣短集:論法治和法治膠

高院上訴庭判傘運三子獄刑之後,社會對本地法治是否依然獨立且健全的看法出現嚴重分歧。法律界一些一直以來對法治有承擔的人士,毫不含糊地捍衞本地法治的聲譽,認為律政司要求追加刑罰及其後上訴庭的判決,完全沒有超越法治的界限,不是無可厚非而是無懈可擊,而所謂香港出現政治犯的說法,完全沒有根據。
筆者今天就本地法治可能出現的漏洞或裂痕,對上述法律專業人的看法提出質疑。
在文明體制例如三權分立有鞏固民意基礎和深厚歷史傳統的地方,司法這一權通常也是最脆弱的、最被動的;這點在西方政治體制理論裏講得很清楚。十八世紀末年由美國開國父老咸美頓等人執筆的《聯邦黨人論叢》第78章這樣說:「the judiciary is beyond comparison the weakest of the three departments of power; that it can never attack with success either of the other two; and that all possible care is requisite to enable it to defend itself against their attacks... from the natural feebleness of the judiciary, it is in continual jeopardy of being overpowered, awed, or influenced by its co-ordinate branches.」
這段說話,美國政治理論界和法律界到今天都奉為金科玉律。現屆總統特朗普儘管狂妄,甚麼人都敢欺負,就是不敢對着法官造次(試過一兩次,但很快就學乖了),因為以力大無比的行政權欺壓無力自衞的司法權,是很大的政治罪行,他犯不着。這樣,司法權這個弱者反而有一點強勢,但那不是來自其本身,而是由於人民知道,要是不無時無刻都警惕地守護着它的話,它就會被行政權或立法權擊倒,而最終受害的是自己。
這個要時刻維護司法權的悟性,這個對行政權和立法權的戒懼,在今天的民主國家裏,不只在法律界,在一般人的認知裏,都已經是常識。那麼,在我們眼下的香港,當司法權不斷受到來自高於其上的專制國家行政和立法權的干擾的時候,本地法律人為甚麼好像沒有同樣的悟性和戒懼,對受盡風吹雨打的司法獨立依然顯得信心滿滿?
懷疑不削弱法治反能保護

面對最需要法治維護的那些人對法治的完好產生疑惑,為甚麼我們香港的法律人好像都無動於衷,卻本能地認為那些疑惑是錯誤的、有害的;為甚麼他們不是用詳盡的道理試圖說服大家不必疑慮,而是簡單地否定那疑惑,甚至提出指摘?為甚麼這些法治的守護者的戒懼,不是由於國家行政和立法權的欺凌,而是由於人民道出了對法治受損的憂慮?
在專制帝國陰影底下而竟然能夠撐到今天的香港法治,無疑有相當的生命力,其中當然包含了無數剛直不阿、對法治有承擔的法律人的心血和貢獻。但是,在暮色蒼茫危機四伏的法律環境之下,面對本地法治運作的一舉一動,任何人也不能自滿,不僅要用如鷂鷹般銳利的眼神專注,還應懷一種如醫者般的仁疑去思考觀察到的現象。這種懷疑態度,見諸言論,不僅不會削弱法治,反而能夠在越發惡劣的條件底下對法治的正常運作產生保護作用。
民眾觀察了這兩年以至最近的若干法院裁判,產生了哪些疑慮呢?
概括了很多比較零碎的疑慮,民眾心中都有此基本一問:香港是否已然產生了政治犯?對此,大律師公會主席譚允芝以否字作答。但是,她把政治犯的定義收縮得非常狹窄。她說:「政治犯是指一些人因與當權者意見不同,而被當權者以不相干的原因,由無罪屈成有罪。」這顯然有問題。筆者試舉一例作說明。
大家知道,同一控罪,證據確鑿而罪名成立之後,量刑一定程度上包含法官的主觀,有些法官會判得輕一些,有些則會判得重一些,這在沒有行政干預的公正審判底下也是會發生的,都沒有問題,入罪者無論獲輕判還是重判,都不是政治犯。但假設罪犯獲輕判之後,行政權的確因政治原因覺得不滿意,刻意找一位素來傾向重判的法官重審,沒有對這位法官給甚麼壓力,卻成功把犯人重判。常理認為,這個犯人變成了政治犯;但是,按譚允芝的定義卻不是。
可見,便是在法律人完全遵守專業操作規則、有關的法律條文本身並未受到諸如釋法蹂躪的情況底下,政治犯的出現依然有可能。
問題在於,是否政治犯,在上述例子裏,不在乎罪名與被告的行為是否相關,而在於檢控者有沒有法律以外的政治動機。
政治犯條件太高不合常理

其實,按譚允芝的定義,中國根本沒有政治犯。打個譬喻,按中國「法律」,「妄議中央」是不容許的,嚴重的可進秦城;若某君的確曾經私底下妄議中央六四問題處理手法而遭揭發,被人民法庭判有罪入獄。按譚允芝的定義,這個人也不是政治犯。
顯然,譚大狀把「是政治犯」的條件訂得太高了,不符合國情港情,也不符合常理,因此無助減少民眾疑慮,反而有助特府高層振振有詞批評民眾的疑慮「毫無道理」,直到林鄭那種含血噴人的地步。
宗教信仰不容信眾質疑教條,極權國家也不許人民表達對領導人的不信任。但法治不是宗教,香港的法庭現在也還不至於是極權者的天下,那為甚麼民眾一向敬重的法律人卻容不下他們在如此不堪的人大釋法餘波底下對有合理疑點的審判結果提出疑問呢?
除了有否政治犯的大惑之外,不少人對上訴庭法官撰寫的判詞也有不少意見,其中最令人費解的,大概不是個別「特色」修辭,而是對「暴力」的理解是否過份寬鬆。衝入公民廣場會引起推撞,說的沒錯,但衝者目的卻不是要令護衞員受傷;原訟庭認為過程中導致的暴力並非嚴重。但是,上訴庭卻認為,帶頭衝的人見追隨者眾,明知若發生推撞會有人受傷卻依然喊衝,事件就很嚴重,帶頭者因此要加倍受罰。這在普通法裏是牽強說法。
如果百多名衝入者和少數幾個護衞員人數明顯懸殊,而護衞員的指揮官依然下令護衞員以身阻擋,導致護衞員受傷,那要負主要責任的是沒有行使「必要的謹慎」(due care)的指揮官(或者也包括護衞員自己)而不是犯非法進入的衝者。後者目的只是求取象徵式勝利,並非要侵犯人或破壞物。這是普通法裏很普通的論述,為何在審判或判詞中不佔比重?
這令筆者想起一段往事。1970年暑假,筆者在波士頓一所小型文物博物館裏當守夜。館長事先對筆者說,夜巡的時候若遇盜賊非法進入行劫,千萬不要試圖阻止而必須馬上避到安全地點報警。這就是館長要求的due care。文明社會不要求普通人當烈士。(即便是在戰爭裏,指揮官眼見實力懸殊硬拼必死的話,正確做法是下令投降交出武器。)
至於律政司認為黃之鋒等人以「重奪公民廣場」為口號,其中「奪」字是蓄意使用暴力的證據,那就真是強詞「奪」理,暴力得很。如此寬鬆地理解暴力而產生先例,以後有人「橫刀奪愛」被告上法庭的話,恐怕要判終身監禁。那是控方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可憐辯方大狀李志喜在庭上有辭而莫辯!
法律人無法接受法治崩壞

像這樣的疑點其實不少,政府不解釋,是意料中事,但法治精英視而不見,就很難讓人理解。民眾疑竇不解,發言為聲,法律人卻要求民眾住口,那恐怕不是保護法治的最好方法吧?
面對法治崩壞(或僅僅是法治崩壞的可能性),民眾的感覺比法律人更敏銳。為何如此,筆者有一解釋:法律人無法接受法治崩壞的可悲、可怕事實,因此採取鴕鳥政策。對畢生為法治理想服務的法律人而言,承認法治崩壞的話,一個十分困難而且痛苦的選擇就馬上擺在眼前:要麼繼續維護這個逐漸變質的法治局面──等同替蠻橫的行政權服務,要麼與體制對抗而批判之,成為體制敵人。台灣美麗島事件裏,一批人權律師出現了,為被控罪的「黨外人士」打官司,與獨裁政權對抗,有些律師因此被當權者監禁,自己也成為政治犯,失去自由。法律人走這條路也許太沉重,有些人可能因此不自覺地變成鴕鳥。
法治崩壞,民眾有感,也有不少實例說明崩壞的可能性。早前有保皇資深大狀無視普通法物權法對地下空間使用權的保障,捩橫折曲硬銷一地兩檢,令人對法律人產生疑問;同樣的人格,早已見諸不止一位律政司身上。前車作鑑一葉知秋,難道政權不可以同樣地把一些法官也變成俘虜而把法治置於險境?
筆者一向反對輕率的「法治已死」指摘,但看了最近律政司和法庭的表現,覺得情況有變。「政治已然沖垮法治」的說法今天是否成立,容或還有爭議,但對香港法治前途的顧慮,已經不是天方夜譚。

練乙錚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7/08/775.html

法广 | 爆料栗战书入股半岛酒店文章被抽南早专栏作家不干了

大陆红顶商人马云身为大股东的南华早报,从24日开始少了一位资深的专栏作家任美贞(Shirley Yam)。任在当天南早的专栏文章最后写到:“这是最后一篇专栏,感谢读者11年来的支持。”至于她决定不在南早写文章的理由,相信是因为任上个月的一篇文章被南早抽起有关,该篇文章披露中共领导人习近平的“大内总管”栗战书入股半岛酒店的内幕。

对于任美贞的决定,南早回应指,任美贞是在休假后提出请辞,对此表示遗憾,但尊重她的决定。南早管理层称感谢任美贞过去11年来的贡献,并同意探讨今后以其他方式合作。

任美贞于上月19日南早的专栏中,爆出早前连番扫入大酒店集团(旗下资产包括半岛酒店)股票的神秘新加坡商人蔡华波,辞去香港上市公司职务后数日,即与国家主席习近平亲信、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女儿同名的“栗潜心”一同上京。

惟专栏刊登后翌日,南早发表声明指文章的影射及暗示未经证实,将有关文章抽起及致歉。

南早当时指,抽文纯粹基于编辑标准决定,指文章不符合出版标准,但未有正面回应是谁作出决定;又称非常重视任美贞的深入见解,而她的专栏亦会继续。但随后该专栏一直未有更新,南早曾指任美贞正在休假,专栏会在短期内回归。岂料事隔一个月,任美贞却发表告别作,评论中国联通混改方案,同时在文末宣布“这是最后一篇专栏”。

任美贞24日亦发短讯予朋友,感谢同事及读者一直的支持。任美贞是资深记者及专栏作家,熟悉国情及经济,文笔辛辣,经常踢爆国企民企弊病的内幕。

阿里巴巴主席马云2015年年底向富商郭鹤年家族手上洽购南早的股权,正式入主香港超过100年历史最老牌的英文南华早报,阿里高层当时表明日后报道将聚焦中国,明言西方媒体以特定角度报道内地新闻的做法不理想。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7/08/%e6%b3%95%e5%b9%bf-%e7%88%86%e6%96%99%e6%a0%97%e6%88%98%e4%b9%a6%e5%85%a5%e8%82%a1%e5%8d%8a%e5%b2%9b%e9%85%92%e5%ba%97%e6%96%87%e7%ab%a0%e8%a2%ab%e6%8a%bd%e5%8d%97%e6%97%a9%e4%b8%93%e6%a0%8f/

自由亚洲|大陆坏账市场泡沫化 坏账存量可能达6.8万亿美元

有海外媒体报道,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大陆坏账市场正在形成泡沫。有专家估计,今年中国大陆不良债务存量可能高达6.8万亿美元。此外,中国大陆四大国有银行因政府控制债务风险的举措,今年上半年利润增加;同时各银行的坏账率也在增加。

据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8月29日报道,在中国大陆,信贷和房地产领域的泡沫多年来不断带来坏账。中国大陆最大的坏账管理公司“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China Huarong Asset Management)董事长赖小民最近表示,中国的坏账市场正在形成泡沫。

他指出,过去3年间,新投资者带来的竞争使中国不良资产价格上升了至少10%。他呼吁中国政府对不良资产市场加强监管。

中国大陆的坏账和膨胀的债务问题是否会导致金融危机呢?在美国纽约的“美中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负责人谢家叶认为,中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发生大规模金融危机,因为中国经济不是市场经济,但这也意味着,中国政府的限制措施会降低中国经济增长:

“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太大,因为,中国政府基本上掌控着经济,它的金融市场、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基本都是不对外开放的,因此,国外的投资大鳄没法近来炒作市场。但同时,这就意味着,中国的金融体系不能与西方接轨、不能像西方的金融系统那样起到火车头拉动经济的那种作用。而中国政府对坏账市场的控制,也意味着可能减缓经济增长。”

《金融时报》的报道说,随着中国大陆不良资产总量的激增,愿意追逐坏账投资组合的中国投资者的数量也在增加。中国各银行近来正在应对大量的不良贷款,这些不良贷款是因为风险控制不力,以及多年的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的。

报道说,有投资者估计,今年中国大陆的不良债务存量已增加到3万亿美元。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减速。而据《金融时报》8月17日的一则有感报道,很有影响力的中国金融体系分析人士朱夏莲 (Charlene Chu) 认为,实际上,中国大陆不良债务的存量有可能已高达6.8万亿美元。

而瑞士银行(UBS)分析师贾森-贝德福德(Jason Bedford)在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报告中写道,中国监管层对购买不良资产投资者的资格控制放松监管,导致买家数量迅速增加。

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债务和坏账问题呢?在英国的一家金融咨询公司任顾问的吴克刚,前不久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曾经表示:

“债务也是一个投资工具,因此,解决这个债务的一个方式就是将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让外国投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虽然债市的风险一般较大,但其利润也相对较高。中国债务市场向外开放,可以使中国债务风险国际化。”

据香港的凤凰财经网8月30日报道,当天公布的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今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有所增加。同时,在不良贷款方面,中国农业银行今年6月底的不良贷款率最高,达2.19%。其它三大银行6月底的不良贷款余额也都比上年底有所增长。

另据法新社8月30日的有关报道,中国政府打击债务的努力,使中国国大型国有银行的净利润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政府打击金融体系中存在的过度借贷问题,起到了限制坏账的作用,这些中国主要银行的股票价值,最近几周也出现较强劲的升值。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7/08/%e8%87%aa%e7%94%b1%e4%ba%9a%e6%b4%b2%ef%bd%9c%e5%a4%a7%e9%99%86%e5%9d%8f%e8%b4%a6%e5%b8%82%e5%9c%ba%e6%b3%a1%e6%b2%ab%e5%8c%96-%e5%9d%8f%e8%b4%a6%e5%ad%98%e9%87%8f%e5%8f%af%e8%83%bd%e8%be%be6-8/

管制的极限:收容审查与奴隶经济

文 | 放斋
据1961年11月治安部、内务部党组《关于坚决制止人口自由流动的报告》,光是1960年一年,具有流贼性质的境内难民潮的规模就达到了600万人次,数倍于我上次提到的外逃难民潮(1959-1962年共100万余人参与外逃,40余万人逃出境外)。
我们都知道瑞德奇拿王国是不讲什么虚伪的资产阶级“迁徙自由”的。我们也知道王国的立国之根本,即在于“劫农济工”四字大法。我们还知道,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城市居民,鲜有听说饱死人的。当时的乡村刁奴同样知晓这种社会-空间隔离的种姓制的本质。
自1953年夺粮战争全面爆发(局部粮战,1949-1953;全面粮战,1953-1985),王国中央在农村推行“统购统销”夺粮政略,农村刁民就开始形成流贼集团(王国术语为“盲流”,盲目流动人口),妄图窜入城市谋生。
王国政务院针对贼情迅速制定了对策。1953年4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劝阻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示》,要求“各县、区、乡衙门、农会向准备要求进城的农民耐心解释,劝止其进城”。随后,王国中央又颁布了多个文件,要求制止农村刁民在城市购买粮食。
然而这些对策仍无法阻止刁民的流窜。1957年12月28日,兔中央和国巫院发布联合指示,禁止粮食部门向非城市户口的刁民销售粮食。1958年1月9日,猫云芝发布主席令,颁布仁大常委会通过的《瑞德奇拿王国户口登记条例》,于法律上正式剥夺了刁民的迁徙权(以上各文件转引自皮学军“红灯亮在求生之路——“大跨步”时期流民的收容遣送”)。
尽管如此,在“大饱胀”期间,少数农村刁奴仍幸运地突破了重重封锁与盘查,混进了城市,成为流贼人口,欲乞得一线生机。
收容审查制度就是对这一跨省、跨地流贼难民潮的反制。对此,《当代王国的治安工作》作:“在一九六〇年前后出现的国民经济暂时富余时期,一部分农村地区人口大量流动,少数违法犯罪分子混迹其间……一九六一年十月……在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建立收容遣送站,由民政部门负责收容,治安部门负责审查。”
《工作》一书把此制描绘成似乎是专门针对有犯罪嫌疑分子的一项打击。
但1961年《关于坚决制止人口自由流动的报告》则明确指出“凡是自由流动的人口,一律坚决收容起来,分别处理;对屡遣不归和一时查不清籍贯的人集中劳动,边生产、边教育、边审查、边处理”。可见,凡是不能提供证明的流窜刁民,通通都要收审。
我手头借有一本迪化市治安局编的《收审工作始末(1958-1996)》,讲得更细。该书称从1957年起,迪市就出现了大量“盲流”,以后流入数量逐年上涨。1958年,市局就开始了收容集训工作。因经费靠强制劳动自给,集训人员“生活困难”、“患病极多”,“有病不能及时治疗,三年竟死亡47人“。1961年,集训队被撤销。
以迪市作为例子来看,1961年11月,《报告》下发后,市治安局与民政部门联合成立了强制收容所,地点就设在石灰厂里,由此开启了长达三十四年的正式的收审工作。
被收审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除了经审查后等待遣返回农村去享受饱胀的以外,大多数收审刁民提供不出真名真姓和种种证明,则当然要当奴做工。据《始末》,“组织收审人员生产劳动,是收审所的一项重要任务。” 1958-1960年集训期间,收审人员参加了南门体育场修建、水磨沟厂房基地开挖、地窝堡宣仁墩公路修建、西部制药厂厂房建设等劳动。
收容刁民的当年,刁民劳动就创收27万元,覆盖了所有刁民的衣食住行及集训工作的开支,还盈余3万余元。这个期间基本上哪里有工做,收审所就立在哪。
1965年起,收审所有了固定地址——三屯碑羊饲料仓库。但因为无场地,必须靠刁民自己劳动,挖山填坑。经过一年的辛苦劳动,价值10多万元的场地建好了。“在其后的年份里,不管是数九寒天还是炎热的酷暑,组织收审人员挖山拓地从未停止,到收审所迁往新址时,已形成了3000平方米的院落及2000平方米的建筑设施,有不动产百万余元”。当然,这种奴隶经济的规模和效益,是无法与体系庞大的“两劳”系统(牢改、牢教)相比拟的,但也为各省市收审所系统的创收做出了卓越贡献。
仍以迪化市收审所为例,1974年,刁民靠打片石、打土块做苦功,创收5千元。1975-77年,刁民打片石创收12.3万元。整个70和80年代,收审刁民的主要工作就是“承包工程”和打片石,即做重体力功,为收审所带来的年收入少则1万元,高则2-3万。
收审所里的奴工做活持续到90年代。80年代后,工作经费稳定了下来,收审所的运营实际上已经不再依靠刁民劳动来保障。1991年后,刁民们由室外劳动转入室内劳动,主要是加工葡萄干和织毛衣。其收入用途,“主要用于补贴收审人员生活和干警福利。”
至于这些收入有没有“补贴”到刁民们的身上去呢?首先笔者要承认自己没有那么高的道德觉悟,换作是我在管工管钱的话,我可不会傻到拿这收入来补贴犯人生活。而《始末》一书中的“思想教育”一章也罗列了收审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应对措施:“强制收容所成立后,吸取了集训工作失误的教训,加强了对干警的制约机制,严格规定不许开小灶,不许和收容人员吃吃喝喝,不许单独与女收容人员谈话,不许使用收容人员干私活,不许用收容人员的便宜的七不准”。实际上我们知道,越是不准的东西,往往才越是常态。
该章节的总结是:“对干警虽不断长期进行思想教育,但往往此消彼长,漏洞防不胜防,稍有松懈,就出问题,干警违纪和工作失职现象仍时有发生”。笔者认为该章节的结论太过苛刻了。既然赏了刁民一口饭吃,没让其死绝,将其驱为私人奴隶就是天经地义的。治安员们为王国奉献了大把光阴,理当享有剥削刁民劳动、玩弄奴隶身体的正当福利。
收审制度与奴隶经济的联系并非迪化市的特色,而是广泛存在于全国各省市中的。尽管各地在组织机构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地区的收审工作都将劳动创收视为一项要务。如辽宁省1985年在沈阳、大连、鞍山、本溪、丹东、营口、阜新、辽阳、铁岭9个市举办了“四边”农场(边生产、边教育、边审查、边处理。即收审制度下的种植园)。种植园共有耕地981亩,既种粮食、蔬菜,又饲养家禽牲畜。1985年种植园创收22万元,“用于收容人员福利”3.18万元。辽省的收容奴隶经济不局限于农业,各地的收容遣送站还经营工厂和商店,创造产值64.7万元,盈利7.6万元,“用于收容人员”0.79万元(《辽宁省民政志》)。
最后说一下刁民流贼的定义问题,即“收审范围及对象”的问题。在迪化市38年的收审工作中,流贼的定义在名义上是不断变化的。在1965年以前,流贼群体涵盖了所有流动人口:外来人口中无户口、证件,又无固定地址、职业,形迹可疑人员或有反革命及刑事犯罪嫌疑人员;已经宽大处理而表现不好的地富反坏右分子;屡迁不改、不服安置、没有正当生活来源,经常进行倒卖贩卖活动或小偷小摸,但不够打击处理的人员;到处流荡,以各种恶劣手段骗取财物和工作,又不够打击处理的人员;无家可归,经常进行犯罪活动的儿童;一时调查不清,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员。简单来说,凡是开不出证明的刁民,有不够“打击”的(拘捕、管制、劳改、劳教……打击形式不一而足),一概送收容所审查。
1965年后,盲流人口减少,收审工作在名义上缩小了打击面,仅限于:(一)好逸恶劳,到处流窜,有经常扒窃、诈骗、卖淫、投机倒把等违法犯罪行为,尚不够法律制裁的;(二)不服安置,屡迁屡返的惯流;(三)刑满、解教人员安置后,又流窜社会进行违法活动,不够重新处理的;(四)逃避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外逃人员及四类分子和拐款潜逃者;(五)有重大犯罪嫌疑,确系自流身份,一时难以查清需要继续审查的。
表面上看,这一新规将收审人员限定在了具有“现行流窜犯罪和重大流窜犯罪嫌疑”者的范围内。实际上这种打击面的缩小没有任何实质意义。试问哪个流落城市讨生活的社会底层刁民不是“到处流窜”、“不服安置”,且因为在制度上被剥夺了生存和任何寻获正当工作机会的可能性,而从事于“扒窃、诈骗、卖淫、投机倒把等违法犯罪行为”抑或沿街乞讨的?又有几人不是在受过打击后,仍流窜社会,重新犯罪,谎报身份,屡迁屡返?
1975年后,由治安部门主导的“收容审查”与民政部门负责的“收容遣送”工作分家,收审的范围和对象又经历了一次调整。1978年,治安部下发《关于整顿和加强对流窜犯罪分子收容审查工作的通知》,将收审对象限制于现行的流窜犯罪分子、重大流窜犯罪嫌疑分子,为流窜犯提供落脚点、销赃的窝主,逃避监改、流窜作案的四类分子,以及逃跑的牢改犯、牢教分子和通缉犯。1980年国巫院《关于将强制劳动、收容审查两项措施统一于劳动教养的通知》又将收审对象局限在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又不讲真实姓名、住址、来历不明的人,或者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又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团伙作案嫌疑需收容审查罪行的人。
事实上,收审工作的打击面在减小,而收审所的关押人数却在不断增加。据《收审关押情况一览表》,在70年代,迪化市收审所的关押总数一般在每年数百人。1980年新规出台后,人数骤然从1979年的723人上升至2044年,超过历史峰值(1960年关押2039人),以后历年都稳定在2000人上下。进入90年代,收审关押人数逐年上涨。1990年收审所的关押总数为3272人,到了1996年收审制度取消的当年,关押人数已上升至5859人。
对照上述打击范围和对象的内容即可知,即使在70、80年代后,收审工作的打击面不断缩小,其根本内容没有改变:即对于任何没有违法证据的“嫌疑”流动人员,只要想抓,就可以随便抓来收容审查。其中老实交代、会来事儿的,可在短暂关押后,放出自生自灭,或遣送原籍。至于不肯交代实情、身份不明的“流窜犯罪嫌疑人员”,则可以长期囚禁,作奴隶般役使。虽然从这些刁民身上捞不到什么太多好处,却也可算一份福利补贴。
这就是为什么随着打击范围不断缩减,关押的人员却在逐年增多。《江苏省志·治安志》称在80-90年代,“各地的收容审查面普遍突破了国巫院和治安部规定的范围”。《甘肃省志·治安志》则称“据1986年1-7月统计,全省收审3345名,完全符合收审条件的只有1076名。”
1991年6月11日,治安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控制使用收容审查手段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表示“当前许多地方收容审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其中最突出的是不依照规定办事,收审面宽,收审时间过长。例如有的以收审代替拘留、代替侦察,或者代替处罚;有的为其他司法、行政机关收审违法人员;有的把过失犯罪、交通肇事、重婚甚至通奸、非法同居、违反计划生育、无证驾驶等行为人收审,对患有严重疾病的人、孕妇、精神病人也有收审。由于收审质量不高,不够刑事处罚的占收审总人数的60%-70%。有不少人被收审的时间长达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另外,审批、管理制度不健全,对被收审人员刑讯逼供;将收审人员与在押人犯混关混押,收审人员逃跑、死亡等事故也较突出。”
可见即便到了80、90年代,被收审的人员中也只有30%左右是一些长期流窜作案的犯罪分子或有流窜犯罪行为嫌疑的人员。绝大多数被收审者就是普通刁民。
1997年1月1日,这一系统的社会管控和奴隶经济相结合的措施,在跨越三十余年的历史长河后,被正式取消,成为了王国的一段美丽回忆。由治安部门负责的“收审”工作结束了,而由民政部门负责的“收遣”工作还要持续到2003年。再之后的,就是新闻了。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22613

李江琳:“西藏平叛”与中印边境战争

来源:
动向

主要由汉人组成的解放军,在西藏这个他们不了解、不熟悉、不适应的高原藏区所进行的一场占领与镇压的战争。由于高原和气候、交通等因素造成的解放军减员,不会低于实战造成的伤亡。解放军通过六年的高原“练兵”才获得了在喜马拉雅实战的信心,如果没有六年对藏人大开杀戒的演练,解放军根本不知道在喜马拉雅开战将会遇到什么问题。因此,以史学家的眼光来看,离开了六年“西藏平叛”这个至关紧要而历来故意忽略的因素,就不能很好地理解。

今年六月初,中印军队在中国和不丹边界的洞郎地区发生“对峙”,虽未武装冲突,但网上传出双方军人肢体冲突的视频。事件发生后,中国军方警告印度“牢记一九六二年的战争失败教训”;鹰派代表人物戴旭则放话,声称“中国在一九六二年只用了一把鸡刀,就把它(印度)这只牛杀得狂奔拉稀,本身就已经说明双方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言下之意,如果再来一场边界战争,印度依然必败无疑。

一九六二年的中印边界战争,对印度而言无疑是一次惨重失败。对于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后果,几十年来各方面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特别是印度方面,在战败之耻的刺激下,学者们对那场战争从各个角度作出了相当详尽的研究,有大量出版物面世。本文不拟讨论中印战争的起源,仅就中国军队在一九六二年“只用了一把鸡刀”这点,提供一些中国官方叙述中有意无意地省略,研究者们也时常忽略的细节。

中国是“无准备之战”?

二〇〇五年,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杂志对原中共西藏党委第一书记、一九六二年中印战争参与者阴法唐做了一次访谈。访谈中,阴法唐一再强调,一九六二年的中印边界战争,中方在战前并无作战准备。中方指挥者之一,当时的五十四军军长丁盛在回忆录中也有此说,理由是一九六二年十月,后来的参战主力部队之一五四军一三〇师驻在四川,主要任务是“分散生产”,分布在十几个点,接到参战命令时才收拢部队,临时换装,赶往西藏投入战斗。看起来似乎中印边界冲突那时才爆发。

事实上,中印边界的冲突在一九五九年之前就开始了。一九五八年,两方就边界问题的外交冲突达到一个“高峰”,双方都指责对方为“扩张主义者”,两方都抢占麦克马洪线一带的“无人区”,两边各有得失,也有小规模的武装冲突。那时印度军方对中国的判断是:中国不会为边界问题发动战争,而中共当时的主要注意力在东南一线,同时还在西北镇压藏、回等民族的反抗,暂时无暇应对中印边界的争端。

一九五九年三月十日,“拉萨事件”爆发。三月二十五日至四月五日,中共在上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七中全会,政治局会议讨论了“西藏平叛”问题和中印关系问题,据参加会议的新华社社长兼人民日报总编吴冷西回忆,毛泽东在会议上说:“现在让印度当局多行不义,到一定时候我们再跟它算账”。这句话可圈可点,可以说,在一九五九年三月,毛就有了迟早要跟印度“算账”的想法。

虽然军事上的“算账”尚需等到“一定时候”,中共对印度在政治和外交上的“算账”即刻开始。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中印两方你来我往地展开“文字战”和“照会战”。与此同时,中共军队以“平叛”为名,在西藏展开相当规模的战争,血腥镇压藏人的反抗。从一九五九年三月至一九六二年三月,中共军队在西藏进行了十二场大规模战役,对西藏本地,以及从康和安多地区逃来的藏人进行一次又一次大屠杀。参与屠杀的主力部队,除了中共驻藏部队之外,还有丁盛的五十四军和兰州、昆明、成都军区所属部队。五十四军一百三十师参与了“西藏平叛”全过程,直到一九六一年十二月才撤回成都驻地,开始“分散生产”。也就是说,中印边界战争爆发时,丁盛部撤出西藏不到一年。

尚未公开解密的“西藏平叛作战图”显示,在一九五九至一九六〇年之间,中共军队六次越过麦克马洪线,进入尼泊尔、不丹和印度,追击外逃藏人,有一次还过了达旺,直达不丹边界。可以想见,印度政府对此反应强烈,这些行动显然加剧了边境冲突。当然,这些情况在中共有关中印冲突的叙事中鲜有提及。

因此,一九六二年爆发的中印边境战争实为一连串事件的结果,中方部队并非在一九六二年才在一切均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出兵,而是以数年的时间建立了一整套系统,在有一定把握后才于一九六二年十月开战。

“西藏平叛”为何用“牛刀”?

在研究一九五六至一九六二年中共军队在传统西藏三区以战争形式镇压藏人的过程中,我对这场中共称之为“平息反革命武装叛乱”的战争规模进行了多种数据统计,包括参战的军区、兵力、兵种、后勤人数,物质数量等等,并对一些主要战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中共内部资料显示,当时的十二个大军区中,有七个直接参与,另有两个军区提供了后勤支持。参战兵力累计达二十万,当时的主要兵种几乎全部参加了高原作战,连防化兵也上阵了。这一史实令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中共在藏区作战时,完全知道他们面对的是没有统一指挥、武器落后且数量有限,而且完全没有现代战争经验的农牧民,为何使用如此强大的兵力,动用如此之多的兵种?即使针对西藏噶厦政府的三千余名受过一定军事训练的藏军,动用如此强大的兵力也是毫无必要的。

我在挖掘各种史料中发现,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一年间,中共军队除了各兵种统统参加“西藏平叛”,中央军委各大部门如总政、总参、总后和各军事院校,以及没有直接参战的军区如广州军区,也派干部、学员、青年军官到西藏去“调研”或进行“实战体验”。这些情况加深了我的疑问:所谓“西藏平叛”除了镇压藏人反抗,并以战争手段推翻西藏原有的社会制度,强制推行中共的意识形态,建立中共政权,是否还有别的目的?

一九五九年一月二十二日至二月十九日,毛泽东在有关西藏的四份文件上批示。这些批示中均指出“叛乱是好事”,可以“练兵、练民”,或“将我军锻练得很能打”之类的指示,显示毛有利用“西藏平叛”来“练兵”的想法。这些批示都送交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黄克诚等人,其中二月十九日给总参作战部的“练兵”批示除送交国防部长彭德怀之外,还特别指示“密发西藏工委、军区直至团级”。也就是说,从国防部长到前线部队都了解毛泽东利用“西藏平叛”来练兵的这一意图。

从这个角度再深入挖掘史料,我发现中共军队一九五九年三月至一九六二年初在今西藏自治区范围内的十二场大型战役,是全方位的“练兵”:士兵演练作战能力,指挥官演练各种战术,总后借此机会了解高原作战的需求,总政了解如何“宣传动员群众”,野战医院研究怎样防治高原病等等。此外,中共军队在“西藏平叛”中还试验了各种当时中国自制的新式武器,如仿制苏联的五六式火箭筒,“并由此获得了高原作战中使用各类武器的特殊经验”。通过在各地的大小规模作战,西藏军区完全掌握、熟悉了地形,并熟悉了高原作战的特殊需求,以及最适合当地地形的战术。

这就可以理解:所谓“西藏平叛”背后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中共军队以藏人为目标,在高原进行实战演练,以期“锻练”出一支在高原上“很能打”的军队。

以“平叛”为名行“练兵”之实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支“很能打”的军队将要打的是谁?

一九五九年三月“拉萨战役”结束后,中共立刻解除了藏军的武装;接下来的第二场战役就是“山南战役”,目标是“荡平叛匪老巢”,即消灭藏人的民间武装力量:四水六岗卫教自愿军,亦称“康巴游击队”,“山南战役”事实上并未达到战役目标,四水六岗在总指挥贡保扎西和西藏军区叛将姜华亭的带领下整军退入印度。

然而,中共并未就此罢手。接下来,各路军队在西藏连续进行了一连串战役,最后一场战役,即“宁静、三岩战役”一直打到一九六一年四月。

“西藏平叛”和“西藏民主改革”是同时进行的,所谓“边打边改”,具体方式是“平定一块,改革一块”。“平定”的标准是“三光”,也就是“叛匪歼光、枪支、反动证件收光”。在“改革”过程中,不仅“枪枝收光”,连刀矛、马匹也悉数收缴。在此期间还进行大搜捕,按照西藏工委的要求,西藏地区至少有百分之二的总人口被捕。经过这样的镇压和“改造”,藏人事实上不再具备武装反抗能力,根本无须一支“很能打”的军队来随时弹压。那么,“练兵”的意义何在?

资料显示,一九六二年六月,西藏军区组建“前进指挥部”,代号为“藏字四一九部队”,其目的是“准备应付中印边界日益激烈、不断升级的武装冲突”。这时,距离官方宣布的“西藏平叛胜利结束”仅仅三个月。

十月八日,毛泽东召集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朱德、贺龙、聂荣臻、罗瑞卿开会,讨论中印边境冲突问题。就在这次会议十二天后,中印边境战争爆发。参加中印边境战争的主力部队,正是在高原“演练”了几年的部队,如兰州军区所属之步兵第十一师、五十四军一百三十师和西藏军区所属部队。在“平叛”期间试验过的新式武器,这时也派上了用场。“西藏平叛”的指挥张国华和丁盛正是中印边境战争的指挥者,而且公路运输、野战医院、支前队伍等等均已具备。因此,中印边境战争中方大胜并不奇怪,因为,张国华和丁盛指挥的,是经过数年高原作战演练后的一支“很能打”的军队,这支军队用来应对印军,绝非一把“鸡刀”。

事实上,直到中共入藏,西藏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遥远的、充满艰险的异域他乡,而中印边界发生冲突的地方大多是喜马拉雅山中的高寒荒原,历史上中国军队从未到过那个地方。六年的“西藏平叛”实际上是主要由汉人组成的解放军,在西藏这个他们不了解、不熟悉、不适应的高原藏区所进行的一场占领与镇压的战争。由于高原和气候、交通等因素造成的解放军减员,不会低于实战造成的伤亡。解放军通过六年的高原“练兵”才获得了在喜马拉雅实战的信心,如果没有六年对藏人大开杀戒的演练,解放军根本不知道在喜马拉雅开战将会遇到什么问题。因此,以史学家的眼光来看,离开了六年“西藏平叛”这个至关紧要而历来故意忽略的因素,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九六二年中印战争的全貌。

《动向》2017年8月号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8/%E2%80%9C%E8%A5%BF%E8%97%8F%E5%B9%B3%E5%8F%9B%E2%80%9D%E4%B8%8E%E4%B8%AD%E5%8D%B0%E8%BE%B9%E5%A2%83%E6%88%98%E4%BA%89.html

时寒冰:资金面生死一线,根源何在?

来源:
博客

最近,资金面似乎越来越紧张。由于这次资金紧张的状况持续时间长,资金面供不应求的态势非常明显。8月29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全面走高,隔夜Shibor上涨7.10个基点至2.9220%,创下2015年4月以来新高。

资金面紧张,在我们这里,是最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中国的货币存量巨大。8月15日,央行公布的2017年7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2.9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1个百分点。2017年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68.01万亿元,同比增长13.2%。

广义货币M2增速虽然下滑了,但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仍在高速增长,而且,M2增速虽然下滑了,但与美国相比,高达162.9万亿元的余额,依然是一个巨大的存量数据。我查了一下美联储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7月末,美国未经季节调整的M2余额为13.5487万亿美元,中国的M2余额折算成美元约为24.286万亿美元,是美国同期的M2余额的1.79倍。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总量是小于美国的。

那么,资金面为何如此紧张呢?

其一,跨月开始资金面容易进入周期性紧张,而9月份,2万多亿元同业存单到期,这是比较大的冲击,许多银行不得不提前做准备,这使得流动性紧张的状况仍可能继续。

其二,最近,央行在公开市场以净回笼资金为主。央行这样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目前,美国、加拿大等央行已经行走在加息的路上,欧央行也在开始考虑退出宽松政策,事实上,结束自金融危机后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是各大经济体的共识,也是大势所趋。在这种大背景下,央行也不得不想办法控制流动性、着手金融去杠杆和加强金融监管。

其三,外汇占款持续下降。外汇占款是指本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需要国家用本国货币购买外汇,因此增加了“货币供给”,从而形成了外汇占款。但是,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外资进入减少,而资本外流问题突出,这使得我们的货币发行机制受到了影响。虽然,中国的货币发行机制相比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有着更大的“伸缩性”,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不受外汇占款的约束而直接增加货币供给。但是,外汇占款的减少会加大货币投放的难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减货币投放,无疑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中国的外汇占款由2001年初的1.46万亿元人民币猛增到2014年年末的27万亿元,此后,外汇占款逐步下降,到今年7月末,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余额仅为21.5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末大幅度减少了5万多亿元。与此同时,外汇储备也急剧下滑。

在美元因特朗普内外政策紊乱处于调整阶段的情况下,为了阻止资金外流,央行猎杀人民币空头,助推人民币升值,在这种情况下,少部分投机者和少量企业的情绪被逆转,他们手中的外汇被成功诱出换回人民币,而更多的有实力的企业或者个人,反而借助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的绝佳时机加速资本外流。

这一点,从结售汇上可以看得很清楚。近来,结售汇一直保持逆差状态——也就是买外汇的人多。以7月为例,结售汇逆差超过1000亿元。这意味着,追买美元的趋势并未从根本上逆转。虽然,外汇储备在增加,但这很大程度上是非美货币对美元上涨导致的重新估值所致,如果剔除这个因素,外汇储备其实仍然在减少。

除了这些因素,货币流动性的偏好可能也是一个因素。资本具有天然的逐利属性,这一点在中国尤其突出。相对于踏踏实实做实业的艰辛和较低且不稳定的回报,资金更倾向于投机,这使得资金往往向虚拟经济领域集中——这种状况是导致实体经济经常面临流动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是巨大的存量资金(这本身就是通货膨胀的巨大隐患);另一方面,又面临着严重的流动性不足。对于央行来说,面临着非常棘手的难题:一方面,要服务于经济增长,保持货币的适度宽松;另一方面,又要加紧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两个完全相反的任务,同时让一个部门来完成,如此困境,何其难也!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8/%E8%B5%84%E9%87%91%E9%9D%A2%E7%94%9F%E6%AD%BB%E4%B8%80%E7%BA%BF%EF%BC%8C%E6%A0%B9%E6%BA%90%E4%BD%95%E5%9C%A8%EF%BC%9F.html

太平洋属于谁?

来源:
德国之声

中国在朝鲜问题上举棋不定,是不是在给这场危机推波助澜?朝鲜半岛,是否再次沦为了大国的竞技场?周三的德语报刊,普遍关注了又一次试射导弹的金正恩,以及正因此陷入地缘政治困局的中国。

柏林出版的《世界报》以“朝鲜的赌局”为题,刊发评论指出,平壤不惜一切代价开发核武器是为了能与大国平起平坐,从而确保其政权的延续。而这场危机的关键,其实在于中美之间的角力。

“但是,金正恩也清楚地知道会招致灭亡的红线在哪里。尽管如此,误会、疏失都可能导致朝鲜与邻国的沟通失灵,从而引发灾难。本周的导弹试射,飞越了日本领空,溅落在太平洋。导弹的发射方向是日本,战术上则针对的是韩国;政治上针对的是美国,战略上则又针对中国。出于历史以及意识形态原因,中国领导人一直不信任朝鲜。在韩国背后,美国正以陆、海、空三军以及强大的经济实力严阵以待。而在朝鲜背后,中国则在徒劳地试图管教顽固的平壤,其目的是避免自己被卷入战争或危机之中。”

“就像决定了太平洋地区势力格局的50年代朝鲜战争一样,如今的远东地区局势变化,也是在为这个问题寻找答案:谁将拥有太平洋。就目前来看,这个答案正在中美之间的暗战中酝酿。迄今为止,各方都因为担心核扩散而没有触发真正的危险。朝鲜的三代金氏领导人则一直在太平洋的角力中争取关键地位,可以说小有成就。而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如此。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发生战争。”

导弹飞越北海道上空(NHK电视画面)

《法兰克福汇报》的评论以“故意激化局势”为题指出,在朝鲜试射了一枚飞越日本领空的导弹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美国以及日本都坚定地表示要加大对朝鲜的施压力度。不过,这两国并没有透露具体的施压方式。中国则一如既往地要求大家回到谈判桌前,同时却没有透露究竟该和朝鲜谈些什么。不论如何,金正恩都不愿意放弃核武器;但是这又是全球其他国家的目标。”

“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其他国家就朝鲜问题展开谈判。比如,中国和韩国出于不同的原因都不太乐见朝鲜半岛统一。要是美国和韩国放手让北京去解决朝鲜问题,也许朝核危机很快就能化解。但问题是,这会导致符合北京口味的平壤政权更迭,同样蕴藏着军事冲突的风险。不论怎样,朝鲜半岛的前景不妙。”

朝鲜各型导弹的射程覆盖范围

《美茵茨汇报》的评论则以“金正恩的导弹”为题,指出这次试射既让金正恩保住了面子,也避免了直接的危险。而中国反对追加制裁的表态,则破坏了对朝统一战线。

“毕竟,不久前,朝鲜独裁者还威胁要向关岛海域试射导弹,随后很快又消解了这一威胁。现在,金正恩的目的是展现朝鲜的实力:试射已经验证了足够的射程。同时,这一切又符合现存的游戏规则。”

“而此次试射所传递的第二个信号,其性质要严重得多:制裁无法影响金正恩,他继续一意孤行。而且,这一胁迫信号貌似起到了预期的效果。中国在第一时间就明确强调反对追加制裁。这有可能再次改变朝鲜半岛的权力格局:西方继续施压,而中国则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各方与平壤谈判。这种形势也将意味着对朝统一战线的终结,美国则将再次面临极其棘手的难题。比如,金正恩要求美韩停止联合军演,并以此作为谈判的前提。金正恩在谈判中肯定还会要求美军撤出韩国。这一切似乎都很难想像,但是没有人想陷入第二次朝鲜战争,它会导致数以千计的人丧生,还会导致核战灾难。”

维也纳出版的《新闻报》以“中国正在玩一场可耻的双重游戏”为题,刊发社论指出,举棋不定的北京,必须尽快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以坚定的态度吓阻平壤的核武器计划。

文章认为,中国外交部呼吁各方和朝鲜对话、并反对追加制裁的态度非常不可取。“寻求对话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对好战行为不做坚决批判的策略,却难有制约好战者的效果。现在,威吓已经是唯一能够遏制平壤政权的手段,否则朝鲜暴君就会感到鼓舞、然后向国际社会炫耀核武器,并逼迫各方一一让步。谁毫不犹豫地让导弹飞越几百万日本民众的头顶,谁今后就会毫无顾忌地恫吓对手、从而获得优势。”

作者指出,朝鲜的核武器以及弹道导弹研发计划会导致亚太地区的军备竞赛。“对于想要在亚洲继续扩展影响力的中国而言,朝鲜的玩火实在太不合时宜。但是北京的领导层依然无法制约野心巨大的平壤同志。尽管中国不久前也出人意料地对朝鲜追加了制裁,但是北京依然不想在这条道路上走得太远。中国不希望平壤政权倒台,否则会导致地区势力平衡向有利西方的方向移动。中国正陷入战略两难的局面:它不想看到朝鲜拥有核武器,因为这会导致持续性的危机,从而强化美日韩的同盟。同时,中国又担心局势失稳,因此无法真正地对朝强硬。”

“但是,这种双重游戏,并不能让中国永久地维持现状。中国必须承担职责,吓阻朝鲜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金正恩不会永远'照顾'其他国家而把所有导弹都射到大海里。要知道,他已经有逾千枚导弹。”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8/%E5%A4%AA%E5%B9%B3%E6%B4%8B%E5%B1%9E%E4%BA%8E%E8%B0%81%EF%BC%9F.html

Wednesday 30 August 2017

【昨日重现】冷战阴霾从未散尽 秩序主义挑战民主

《纽约时报》“红色世纪”评论刊发文章《冷战阴霾从未散尽,美国的胜利只是幻象》,作者ODD ARNE WESTAD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的美国-亚洲关系研究教授,他认为, 共产主义崩溃了,但冷战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斗争只消失了一部分。

文章说:

进入新世纪后,美国的主要目标本应该是将其他国家纳入国际规范和法治,特别是由于美国自身的力量正在减弱。相反,美国做了衰退中的超级大国经常做的事情:将短期的安全误认为长期的战略目标,因此介入远离自身边界、徒劳无用的战争之中。其结果是,面对未来的巨大挑战,诸如中国和印度的崛起,经济强国从西方转向东方,以及气候变化和疾病流行等系统性挑战,美国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文章对于中国发展的描述,显然存在争议:

对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来说,冷战的结束无疑令人松了一口气。中国经常被视为冷战的主要受益者。这当然不完全正确。几十年来,中国处在不符合其需要的马列主义独裁统治之下。结果,在毛泽东时代出现了冷战期间一些最可怕的罪行,死亡人数以百万计。但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邓小平统治下的中国与美国结成了事实上的联盟,从而在安全与发展这两方面都获益匪浅。

在当今正在形成的多极世界中,美国和中国已经成为最强大的力量。他们对亚洲影响力的竞争将会决定世界的前景。中国像俄罗斯一样,很好地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两国领导人的许多利益都与进一步融合有关。



中国解放军军人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参加阅兵,庆祝解放军建军90周年。

该系列评论发表的另外一篇文章《新世纪的冷战已经来临?》,作者约亨·比特纳(Jochen Bittner)是德国《时代》周报(Die Zeit)的时政编辑,他认为:

秩序主义逐渐在世界的许多地方挑战着民主——土耳其、波兰和菲律宾等。然而,普京治下的俄罗斯认为,它拥有这套理论的版权,并视之为自己正努力打入西方国家内部的锋利楔子。

这种意识形态的主要政治前提是,自由民主制与国际法并未兑现自身的承诺。它们没能开创稳定局面,而是制造出了不公和混乱。西方议会里顶礼膜拜的世俗宗教为全球化(就欧盟而言,则是欧洲化)。在信奉秩序主义的人看来,这些信念忽视了自身的弱点。
……

秩序主义将稳定置于民主之上,提供了有别于放任自由的社会带来的道德深渊之外的一种选择。俄罗斯是这种新社会契约的楷模。这一契约建立在爱国主义、传统性别角色、东正教、军事力量之上,而最上层是一名仁慈的沙皇,只会做出力所能及的承诺。(倘若公众给予他足够的支持,他便能做出诸多成就。)秩序主义或许尚未鼓吹自身能取得与自由主义相当的经济成就,但其信徒坚称,有序国家的团结一致将使其超越无序西方不可避免的衰落。

文章在提出深刻见解的同时,通篇未提及显然可以作为例证的中国。西方舆论对于中国潜在威胁的忽视,由此可见一斑。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7/08/%e3%80%90%e6%98%a8%e6%97%a5%e9%87%8d%e7%8e%b0%e3%80%91%e5%86%b7%e6%88%98%e9%98%b4%e9%9c%be%e4%bb%8e%e6%9c%aa%e6%95%a3%e5%b0%bd-%e7%a7%a9%e5%ba%8f%e4%b8%bb%e4%b9%89%e6%8c%91%e6%88%98%e6%b0%91%e4%b8%bb/

报告:中国增加无人机在有争议海域的活动

来源:
美国之音


日本海上保安厅公开5月18日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拍摄到中国海警船放飞疑似小型无人机的录像(截图)

一份新的研究报告说,中国越来越多地在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有争议海域使用无人机,做为武力投射和侦查的手段。

2049项目研究所星期一发表的报告说,在有争议海域看到中国无人机如同家常便饭,已知中国空军在使用四种无人机,即S-100型、ASN-209型、BZK-005型和GJ-1型。除了S-100型是奥地利西贝尔公司(SCHIEBEL)制造的,其他三种都是中国生产的。

这些无人机各有不同的任务,航程较短的S-100 负责侦查,而GJ-1 翼龙无人机则可执行战斗任务,航程也比较远,北上可抵日本,南下远达马来西亚。

BKZ-005型需要跑道起降,因此无法在军舰上使用,只能从陆地起飞。较小的S-100型号可以垂直起降,因此不受这个限制。另外,中国也可以在其控制的南中国海有争议海域建造的人工岛上起降无人机。

中国目前在大力发展无人机,一方面增加在国产无人机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非法获取外国的无人机技术。

据美国国防部预测,到2023年,中国将拥有数万驾无人机,价值100多亿美元。

除了在有争议海域大量使用无人机之外,中国在它的区域战略中还部署了其他类型的无人机。上个月底,中国部署了几十个水下无人航行器,表面上是用于科学研究,但是,美国新闻周刊说,这些水下航行器对美国海军构成致命威胁。

2049项目研究所是非盈利研究机构,其宗旨是影响亚洲领导人的决策,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8/%E6%8A%A5%E5%91%8A%EF%BC%9A%E4%B8%AD%E5%9B%BD%E5%A2%9E%E5%8A%A0%E6%97%A0%E4%BA%BA%E6%9C%BA%E5%9C%A8%E6%9C%89%E4%BA%89%E8%AE%AE%E6%B5%B7%E5%9F%9F%E7%9A%84%E6%B4%BB%E5%8A%A8.html

【立場新聞】林飛帆:難堪而心碎地 見證了朋友成為政治犯




他們是我的朋友。

這張照片裡的四個人,在這三天已陸續入獄。

何潔泓(圖右),因為反新界東北開發的土地運動抗爭,在一審判決社會服務令服役完畢後,仍在前天,在香港律政司執意追訴加重刑期下,而被改判為一年又一個月的即時監禁,判決當日即發監服刑。

今天下午,我的另外三位好友:周永康(圖左四)、羅冠聰(圖左六)、黃之鋒(圖右三),則因律政司的上訴,在先前一審判決認為行動立意良善而處社會服務令,並服完社服令的情況下,又被加重判為六到八個月不等。在剛剛分別上了囚車。之鋒因為未滿21,將獨自被送往別處監所。

想起兩個月前,他們來到台灣為我祝福。也才兩個月前......

如今,看著他們面對如此嚴峻的處境,鋃鐺入獄,讓人心痛。

昨晚,短暫和之鋒與冠聰視訊通話,他們笑著要我們別擔心。
今天,試著和Alex說說話,卻也沒來得及和他說聲生日快樂。

6個月到13個月,失去自由的日子裡,難以想像你們的處境。
希望你們都安好。

--

也許有不明就裡的人會認為,主張「公民抗命」或台灣所稱的「公民不服從」不就應該負起法律責任,承擔法律罪責嗎?入監不也是早已知道的結果,難過什麼?

但事實上,說到承擔法律風險與罪責,此兩案件在一審過後,他們都已承擔,甚至服完一審判決所判處的社會服務。再者,如同為廷所說,承擔法律代價不代表要接受「非法集結」、「煽惑他人非法集結」等相當於台灣集會遊行法的惡法,也不代表他們應該接受港府的無限上綱和司法追殺。不要忘記,他們是在一審法院認為立意良善,判處社會服務,並服完一審判決的社會服務令的情況下,再度被律政司以判決過輕為由,覆核追訴!

北京與港共政府介入司法,達致「三權合作」的意圖,已經在清晰不過了。

從早前透過人大釋法取消民選議員資格,追訴抗爭者,再到覆核加重刑期、要求即刻收監,這些明確的政治介入,已經讓香港的法治蕩然無存,而這個世界正在目睹香港走向專制威權。「一國一制」已經是香港當前的政治現實。

這些被判囚的年輕行動者,不是第一起香港政治犯的案例,也不會是最後一起(以下連結中的一長串名單都是未來同樣可能遭遇嚴峻刑罰的政治犯:goo.gl/PMFZc6)。

對我而言,此刻就是難堪而心碎地見證了我們的朋友們成為政治犯。

非常沈重。

--

關注香港。

其實除了個人友誼以外,香港事實上就是抵抗北京專制擴張的前線。任何對於民主有所堅持的朋友,我們都不應該在香港人民的苦難前,把臉別過去。

接下來,請大家一起給予在香港的朋友溫暖和支持。

香港的夥伴成立了守望前線 Story Of the FronTiers持續追蹤和關注被囚的夥伴的狀況,也請大家支持並分享給更多人。



作者facebook;標題為編輯所擬)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7/08/2566.html

如何应对朝鲜 美总统和防长表态有异

来源:
美国之音

美国总统川普和国防部长马蒂斯周三就如何因应朝鲜提升弹道导弹和核武器项目发表了有分歧的看法。

美国防部长马蒂斯强调,谈到朝鲜议题,美国“永远也不会失去外交解决方式”。此前,美国总统川普才说“谈话不是解决之道。”

马蒂斯回应川普于周三上午在推特发表关于处理朝鲜威胁的看法。朝鲜最新试涉的一枚弹道导弹飞过了日本上空。

川普在推特中写道,“美国25年来一直与朝鲜对话,支付他们勒索金。谈话不是解决之道!”川普在一天前才说,关于朝鲜,“所有的选项都在台面”。

一些分析家对总统和防长的公开观点出现分歧持批评态度。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韩研究学院的资深研究员威特(Joel Wit)对美国之音说,“除了川普需要搞清楚事实–会谈有时有效有时无效–他的执政团队也必须搞清楚自己的政策。”威特曾经参与协调1994年达成的冻结朝鲜核项目的美朝协议。

威特说,川普政府“时常发出自相矛盾的声明只会让我们的盟友徒增困惑,降低我们有效处理这个日益升高的威胁的能力。”

哈佛大学贝尔福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的加里·萨莫尔曾在克林顿和奥巴马政府担任过军控专家。他说:“川普说得对,我们通过谈判与朝鲜达成协议解决问题以终止朝鲜核项目的努力并没有起作用。”

萨莫尔说,未来同朝鲜达成外交协议并让平壤放弃核武器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和威特一样,他也认为,美国政府目前试图返回谈判桌,政府官员发出不一致的信息是危险的。

萨莫尔对美国之音说,目前的问题主要不在川普的推特,而是“金正恩此刻对谈判不感兴趣。”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8/%E5%A6%82%E4%BD%95%E5%BA%94%E5%AF%B9%E6%9C%9D%E9%B2%9C%7C%E7%BE%8E%E6%80%BB%E7%BB%9F%E5%92%8C%E9%98%B2%E9%95%BF%E8%A1%A8%E6%80%81%E6%9C%89%E5%BC%82.html

美议员:中国窃取知识产权规模前所未有

来源:
美国之音

美国国会两位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共和党籍众议员星期三在佛州塔拉赫西就中国窃取美国企业知识产权问题举行听证会。美国一个智库的中国问题专家在会上表示,中国未来还将会试图进行更多的商业间谍行为。

代表佛州第一选区的共和党籍众议员马特·盖兹(Matt Gaetz)和代表该州第二选区的共和党籍众议员尼尔·顿尼(Neal Dunn)举办的听证会题为《恶意掠夺:中国如何偷走美国企业的创意》(Wanton Loot:How China Is Stealing Ideas from American Entrepreneurs)。

讨论会由盖兹主持。他说,中国系统化、全方位地窃取美国知识产权,对美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他说:“中国为窃取美国创意所做的协调努力比我们传统上所熟悉的任何特定的商业间谍行为都远为严重和前所未有。”

他说,众所周知,中国政府利用自身的军事和网络能力入侵美国私人企业窃取商业秘密,为中国的国有企业牟取利益;中国企业则试图通过并购或投资美国公司来获取他们想要发展的技术,尤其是一些有重要潜在军事应用价值的新技术;此外,中国政府还引诱那些在美国接受教育并在美国国防、航天等部门工作过的科学家为其服务。

美国保守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研究中国经济二十多年的专家史剑道(Derek Scissors)说,中国想要从别人那里偷技术与中国不是一个善于创新的经济体有关,而其中的根源在于中国共产党的统治。

他说:“他们不喜欢竞争,不喜欢政治竞争,不喜欢经济竞争,他们不喜欢可能会变成竞争的社会组织。……当你喜欢垄断、不喜欢竞争的时候,就难以创新。”

史剑道说,虽然如此,但是中国仍然想要在技术上尽可能快地赶上世界其他国家。

他说:“那么你会怎么做?你会通过胁迫和窃取他人的技术来补充你自身有限的创新。”

他认为,由于中国债务负担很高并且面临社会老龄化,中国试图窃取知识产权的问题在未来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

史剑道说:“高负债和老龄化的社会在增长上面临很多困难。他们想要更多地依赖创新。我讲过,因为不喜欢竞争,中国的创新不好。如果所有这些持续下去:债务、老龄化、讨厌竞争,那么中国接下来还会偷得更多,而不是更少。这个问题不会消失,会变得更严重。”

几个星期前,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宣布对中国正式启动一项“301调查”。在此之前,美国总统川普签署备忘录,授权莱特希泽对中国强制美国企业转让技术和窃取美国知识产权的问题进行调查。

北京警告可能发生贸易战。

史剑道认为,美国早就应该惩罚那些窃取知识产权的行为。他在听证会上说,他不是贸易保护主义者,他欢迎通过竞争让物美价廉的商品进入美国,惠及民众。但是他说,窃取知识产权是将美国本应有的比较优势夺走,剥夺了美国本应享受到的贸易实惠。他说,美国此次的做法不是贸易保护主义,而是公平贸易的一部分。

他认为,美国能做的很简单,就是一个企业,不管是否窃取了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只要是使用了被窃取的知识产权,就不能在美国做生意。他指出,各个州在招商引资时也需谨慎,不要只一味地追逐中国的投资。

在星期三的听证会上,总部在塔拉赫西的名为百应能源(Bing Energy)的联合创始人和CEO丁尼·米纳迪(Dean Minardi)也参与了讨论。他说,公司一项先进能源技术被公司前CEO、中国人陈融等人窃走,他们利用这项技术在中国南通设立了另一家公司。

上个月,在协商失败之后,百应能源向佛州北区美国破产法院再次起诉陈融等人欺诈、违约和合谋将公司搬到海外。

陈融所在的南通百应能源公司在会议开始发布一份声明说,美国两位议员举行的听证会是一场“不公正”的“攻击”。声明说,听证会在将中国作为目标的同时,选择百应公司作为替罪羊(whipping boy)。声明说,公司没有窃取专利,而是得到了专利发明人的授权使用;但在将专利技术商业化时发现技术存在缺陷、无法最终变成商业产品,之后从美国另一家公司购买了与专利技术拥有相同功能的零部件,因此公司已不再依靠那些专利技术。

声明也为中国做了辩护,称中国一直在不断完善专利法以符合国际司法标准,同时也在改善知识产权执法。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8/%E7%BE%8E%E8%AE%AE%E5%91%98%EF%BC%9A%E4%B8%AD%E5%9B%BD%E7%AA%83%E5%8F%96%E7%9F%A5%E8%AF%86%E4%BA%A7%E6%9D%83%E8%A7%84%E6%A8%A1%E5%89%8D%E6%89%80%E6%9C%AA%E6%9C%89.html

德国外长:中国应遵循“一个欧洲”原则

来源:
德国之声

德国外长加布里尔在巴黎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呼吁欧洲应当团结一致,制定出统一的对华战略,也敦促中国不要试图分化欧洲,而应遵守一个欧洲原则。

德国外交部长加布里尔周三在巴黎表示,面对美国将重点转向亚洲以及中国影响力的日益扩大,人口不断萎缩的欧洲要想保持其影响力,就必须保持团结。加布里尔对各自为政的民族主义发出警告。他说,面对英国即将退欧对欧盟国际地位和未来活力造成的威胁,欧盟更应当努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

加布里尔是在出席于巴黎召开的法国驻外使节会议时发表上述呼吁的。同时也是德国副总理的社民党政治家加布里尔说:“如果我们的子孙后代希望能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声音,那将只能是欧洲共同的声音。”

他说,对于世界上未来将会出现的各种危机,我们欧洲人可能“并不总是能等到美俄外长提出路线图。”然后看到交战双方实现停火。

加布里尔说,德国应当更多地展现“实力”,更多地参与其中。不过,他同时也坦承,鉴于德国过去的侵略历史,德国如何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欧洲应拥有共同的对华战略

加布里尔呼吁,在如何对待中国的问题上,欧洲应采取共同的立场。他说:“不能只是要求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中国也应当坚持一个欧洲立场,而不是试图分化我们。”

加布里尔呼吁欧洲人必须尽快制定出共同的对华战略。他说:“如果我们不能制定出共同的对华战略,中国就将成功地分化欧洲。”

加布里尔表示,有16个欧洲国家,其中包括欧盟成员国,加入了中欧间建立的16+1合作框架。欧洲人称其为16+1,而对中国人来说,这是1+16。加布里尔认为,中国的影响力已经扩展到欧洲的日常政治生活中。他表示,国际海洋法庭有关南中国海通航自由权的裁决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加布里尔说,欧盟成员国未能团结一致促成这项裁决,因为有些成员国不愿意因此得罪中国。比如,希腊就没有投赞成票,因为该国不想因此影响到中方对比雷埃夫斯港的投资。

加布里尔认为,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也暗含着地缘政治、文化、经济的考量,甚至最终也不能排除军事战略的考虑,但欧洲人没有任何应对措施。他说:“恰恰相反,我们都争着去中国开会,都各自庆幸收到了邀请,并为有机会发言而感到兴奋。”加布里尔表示,事实上,只有欧洲人拥有共同战略,中方才会认真对待欧洲人。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8/%E5%BE%B7%E5%9B%BD%E5%A4%96%E9%95%BF%EF%BC%9A%E4%B8%AD%E5%9B%BD%E5%BA%94%E9%81%B5%E5%BE%AA%E2%80%9C%E4%B8%80%E4%B8%AA%E6%AC%A7%E6%B4%B2%E2%80%9D%E5%8E%9F%E5%88%99.html

老照片讲台湾解严故事

来源:
美国之音

一个纪念台湾解除戒严30周年的新闻照片展在纽约展出。这个展览展出了几位台湾摄影记者在台湾解严前后拍摄的社会抗争的新闻照片,其中很多曾经被禁。

解严令是前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1987年作出的决定,解除了从1949年在台湾实行了长达38年的戒严,也可以具体解释为解除了党禁、报禁,一般认为这是台湾走向民主宪政的第一步。

在不大的展厅里听策展人讲解那些老照片的故事,你还以为他们在讲中国大陆正在发生的事情。

共同策展人及参展摄影家刘振祥说:“这位是盲诗人,他叫莫纳能,在他的家乡有个东埔村,因为他那时候地方要建设,就把他们祖先的坟墓挖起来,并没有通知他们,所以就到行政院来抗议。”

台北市立美术馆策展人余思颖说:“这个就是兰屿反核的,反核废料放在兰屿当时的一个照片。”

但故事的结局又告诉人们,这不是发生在中国大陆。刘振祥指着一些宪警抓人的展出底片说:

“这里面每一格底片其实警察都是可以根据影像去抓人的,但摄影者许伯鑫拒绝交出底片。”

刘振祥说,解严后的台湾执政者跟媒体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高压,“他们(警察)会来要底片,会来要这些影像,可是我们不给他也没辙,也不会说用行政命令,你一定要交出来。所以在台湾那时的执政党还不敢那么强硬地对媒体作这样的一个控管。”

这个展览的名字叫《历史的暗影与光》,是台北市立美术馆为纪念台湾解严30周年在驻纽约台北经文处举办的。参展的台湾三位资深摄影记者作品,反映的是在1986至1990年解严前后他们所拍摄的台湾人民为人权、环保等议题进行的社会抗争。

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处长徐俪文说,解严是台湾走向民主开放、自由多元的社会转捩点,影响深远。她说:“今年是解严30周年,我们也认为这是个很重要的里程碑。”

策展人余思颖表示,新闻照片在台湾转型期的社会变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她说:“新闻摄影在1987年解严前后当时台湾发生了很多的社会运动,同时也是媒体崛起的时代,无论是杂志还是报章都非常需要照片来作为社会运动的报道和传播。”

展览中大部分老照片是在解严之后拍的,让我们看到即便当时在蒋经国主动解除戒严之后,台湾的社会转型仍有一个过程。当时的政府在开放党禁报禁的同时,又颁布了国安法和刑法100条,警察在继续抓人;但这段历史显示了,只要人民可以开始拥有自由结社、组党和新闻自由的权利,专制就会逐渐衰弱,民主的实现就会日益接近。

《历史的暗影与光》展览是驻纽约台北经文处为纪念解严30周年推出的系列活动的首场,从8月29日起展至10月12日。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8/%E8%80%81%E7%85%A7%E7%89%87%E8%AE%B2%E5%8F%B0%E6%B9%BE%E8%A7%A3%E4%B8%A5%E6%95%85%E4%BA%8B.html

美国和日本有没有能力拦截来自朝鲜的导弹?

来源:
美国之音

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称,作为防御系统测试的一部分,美国海军星期三在夏威夷外海成功拦截了一枚中程弹道导弹。这是在朝鲜星期二发射了一枚飞越日本上空的弹道导弹之后进行的。那么,美国和日本为什么没有拦截来自朝鲜的导弹?两国有没有能力拦截呢?

根据国防部导弹防御局的消息,这枚中程弹道导弹从夏威夷考艾岛的太平洋导弹靶场发射,被“标准-6”型导弹拦截。导弹防御局局长格里夫斯中将说:“我们将持续发展弹道导弹技术,以确保其始终领先于不断演变的威胁。”

朝鲜星期二发射了一枚飞越日本上空的弹道导弹,朝鲜方面称这次试射是朝鲜在太平洋军事行动的第一步,也是“遏制关岛的实质前奏”。此前朝鲜多次向日本方向发射导弹,绝大多数导弹落入日本海。

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曾表示,如果朝鲜将导弹对准美国在太平洋的领土关岛,美国将打下导弹。那么,这次美国和日本为什么没有拦截来自朝鲜的导弹?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导弹防御专家托马斯·卡拉科(Thomas Karako)对美国之音说:“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次的导弹试射对美国及其盟友并没有构成直接的威胁,虽然我们部署了可以这么做的能力。导弹飞越日本,这是不友好的动作,但是,并不是直接的军事威胁。”

卡拉科认为,美国和日本完全有能力拦截来自朝鲜的导弹。他在战略与国际中心制作的一个视频短片中解释了一旦美国认为朝鲜的导弹对关岛构成安全威胁,美国的应对办法。

他说:“一旦美国认定这些导弹对美国有可能形成威胁,美国可以使用多种拦截系统。这其中包括部署在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的海基标准-3导弹或者部署在关岛的‘萨德’系统,或者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

不过,卡拉科也承认,这两个系统都没有在实战中使用过,但是两者的试验记录非常漂亮。卡拉科认为,试验记录展示美国有信心拦截这样的导弹。

朝鲜军方八月初公布了一份同时发射4枚“火星-12”型中远程战略弹道导弹对关岛实施包围打击的方案。根据朝方披露的作战方案,“火星-12”将穿越日本岛根县、广岛县、高知县上空,用1065秒的时间飞行3356.7公里后落在距离关岛30-40公里的海域。

在被问到日本的拦截能力时,卡拉科认为,日本还有必要再加强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比如再部署“萨德”。

但是,也有人质疑,这两个系统根本拦不住来自朝鲜的导弹,因为导弹的速度太快,从平壤到关岛的导弹可能只需要14到17分钟的时间。

美国智库美国进步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核安全研究专家亚当·蒙特(Adam Mount)也认为美国拦截射向关岛的导弹还是很有可能的。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

“美国有很尖端的导弹拦截系统,如果朝鲜向关岛发射导弹,”宙斯盾“和”萨德“应该有很好的机会将导弹拦截下来。”

但是,他又说,如果是远程导弹,美国的防御能力就差了很多。他同时强调试验和实战是两码事,试验是“高度协调好的,是有准备的,也是有计划的。”如果几枚导弹同时发射,美国的预警能力也还不够。

星期三,美国总统川普在推特上说:“美国一直在和朝鲜谈,并付给他们勒索金,已经25年了。谈判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他星期二还发表声明说:“所有选项都在考虑之列。”

但是,蒙特认为,这只是升级的口水战。美朝战争并非一触即发。他解释说,美朝战争爆发只有两种可能,第一是美国决定对朝鲜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第二,是双方发生了误判。

他说,从美国来说,美国还没有打算对朝鲜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因为美国并没有向亚太地区增兵也没有增加更多的资源。从误判的角度来说,误判只会发生在军事对峙高度紧张的时候,而现在的紧张局势主要还是来自言辞上的。

他还说,朝鲜这次发射飞越日本上空的导弹应该是对正在进行的美韩军演的武力示威。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8/%E7%BE%8E%E5%9B%BD%E5%92%8C%E6%97%A5%E6%9C%AC%E6%9C%89%E6%B2%A1%E6%9C%89%E8%83%BD%E5%8A%9B%E6%8B%A6%E6%88%AA%E6%9D%A5%E8%87%AA%E6%9C%9D%E9%B2%9C%E7%9A%84%E5%AF%BC%E5%BC%B9%EF%BC%9F.html

未普:谈《战狼2》看中国的文化自信

最近,中国大陆爆发了一个奇特的文化现像。由吴京导演、编写和主演的电影《战狼2》从7月底到8月底,在中国创造了8亿美元的票房奇迹。在电影史上,只有2015年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在北美达到如此高度。

这部中国电影火爆到不仅中国官媒频频报道,西方媒体如《纽约时报》、《金融时报》、BBC、自由亚洲电台、德国之声、法广、《财富》等都竞相发文,实属罕见。有趣的是,中国官媒的报道以称颂爱国主义的主旋律为主,而西方报道则对这个主旋律相当不以为然,双方还掀起一阵笔战。而中国网友大部分为中国的超级英雄和爱国主义所震撼,但亦有相当多的网友提出理性思考。

笔者喜好电影,对好莱坞的好电影包括一些商业大片相当熟悉,但很久没有看中国大陆产的电影了,只是因为大陆电影的思想审查近年在加码,连打擦边球的漏网之鱼都罕见。为了写这篇评论,笔者特意看了《战狼2》。在笔者看,最权威的电影电视评级网站IMDb给了《战狼2》3.5个星的评分(满分为5个星),已属慷慨。《战狼2》的票房在北美和中国的差距很说明问题。据《财富》报道,同样上映一个月,北美总共累计了245万美元,而在中国已经突破了8亿美元。

同一部电影,为何在中国和北美际遇如此不同?《财富》载文称,"就像中国大陆的电影观众可能会喜欢《战狼2》一样,它会在海外市场萎靡不振,在这个市场上,简单的图谋,极度无礼的暴力和超级民族主义,将使得大多数观众几乎无法进入"。这个评价可能很到位。

对于《战狼2》为何在中国如此火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网等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解释说,是祖国这个关键词,激起了很多人心中的爱国热情;这样的主旋律作品,才能更好地传播正气、弘扬正能量;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誉感,是文艺作品和时代、社会、人心互动的关键所在;电影中冷锋这个中国军人形像,在一定程度上传递出中国的国家形像与国家价值等等。

不过,西方一些著名媒体是这样报道的,如BBC中文网的"横扫中国票房的民族主义动作片",德国之声的"《战狼2》票房冠军兼爱国强心剂",《纽约时报》的"《战狼2》点燃中国人的鹰派爱国主义激情"。对这类报道,中国官媒很不爽,《人民日报》专门发表了以钟声署名的国际评论"用阳光心态品读《战狼2》",称《战狼2》的怪论源自陈旧的零和思维。

还有更多的官媒发文称赞《战狼2》"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并引用习近平的讲话:"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但是只要看看网友们的下列牢骚,就知道这个所谓的文化自信有多少自欺欺人的地方。

1. 荒诞的国产电影保护月。国产电影保护月,源于2004年中国国家电影局的一份通知,要求中国大陆利用行政权力限制外来电影从而帮助国产电影取得优势,保护时间为每年6月至8月的暑期档。这个国产保护月在圈里圈外被讥为"烂片避风港"。《战狼2》显然受益于没有竞争对手的保护。网友们对诺兰(Christopher Nolan)的《敦克尔克》(Dunkirk)的公映被推迟到了9月1日,感到很烦闷。

2. 组织看电影。网友们说,公司每个党员发两张票看电影;某些军区特例放假让战士们看《战狼2》;有老师通过微信家长群建议家长们暑假带孩子去看《战狼2》,"给予孩子精神食粮,触动他们的灵魂"。

3. 吴京利用了政治主旋律,哗众取宠。"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是《战狼2》中的经典台词,这和建军节大会上习近平的语气严厉的讲话,不谋而合。习近平警告说,中国决不允许任何人损害其主权。

4. 党媒大力宣传,把《人民的名义》到《战狼2》的热映,看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胜利!因为中国现在需要这种为当今政治体制,爱国情怀唱赞歌的电影。

这些网友们说的不错!一部电影的好与坏,本是见仁见智的事儿。但是党媒一窝蜂而上,共同鼓吹这部电影,这里的自信就严重失真了。

——RFA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ift.tt/2vFx0m1

人民币暴涨背后:只要资本管制好,拉到6.5也算少!

来源:
云豹财熵

美国内忧外患、美元大跌之际,人民币本月强势补涨,过去一周中连破数道关口,今日在岸、离岸人民币更双双涨破6.60关口,创14个月新高。本月迄今,人民币以近2%的涨幅领涨亚洲货币。

人民币强势补涨背后,美元暴跌、中国强化资本管制、中美利差持续扩大以及投资者恐慌性止损和结汇是主要原因。

美国内陷入“内战”、债务上限压顶,外不能有效应对三月半的挑衅,加之美联储主席耶伦在上周五的Jackson hole 会议上没有对货币政策做出任何前瞻性指引(其关于监管的言论反倒凸显了与特朗普的矛盾),浇灭多头的最后希望,会后美元指数接连重挫,乃至今日跌破92大关,为2014年12月以来首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是,政治风险褪去、经济复苏更加强劲的欧元今日两年半来首度站上1.20关口。

三月半今晨向日本东部海域发射导弹是美元今日重挫的直接原因,从日韩到欧洲股市、美国股指期货等风险资产全线大跌,作为避险资产的黄金、日元则大涨。但美元持续下跌的根本原因仍是我们月初文章《方向性变化!弱美元或会持续,中长期看好有色》所指,“美德利差扩大临近尾声”。

美元自身大跌的原因之外,人民币本月强劲的表现与前期的“滞涨”、严控资本外流、中美利差持续扩大以及投资者止损和企业/个人恐慌性结汇有关。

滞涨很好理解,就是人民币有补涨的需求,也就是在今年美元持续下跌的过程中,人民币前期的上涨十分有限。即便算上本月近2%的大涨,人民币也只涨了5%左右,排在十名开外,与政局动荡的南非、闹脱欧的英国相当。试问这种涨幅,怎么凸显18+1前的“稳与和谐”?

严控资本外流也好理解,大家也应该有切身感受或者有目共睹,连“一个亿小目标”都搞得被迫买卖核心资产自保、放弃收购伦敦地标了,甚至有传言称上面要求an帮、复星等大搞资产美元化、债务人民币化的大佬们出售海外资产。

总之,为了儆猴,这次杀的可不是鸡,震慑效果你说好不好!再说了,小民们嘛,海外1000元以上的消费和刷卡都被盯着了。所以,早些时候看到纽约时报这篇文章的时候,云豹就笑了:

只要资本管制好,拉到6.5也算少!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倔家刘煜辉近日就表示:

名义价格(CNH、CNY)现在做上去技术上没什么难度,资本项把门一关,片帆不得入海,市场就会变得很薄,离岸人民币市场池子从2.2万亿缩小至5000亿,然后再整肃几个没有国家意识的转移资产的富豪。所以严格资本管制下,想把人民币锁定6.7、6.6甚至6.5都没有问题。

中美利差的持续扩大也扮演了重要作用。随着美国“内战”(特朗普政府内部激烈权斗、政治改革几乎一事无成、政府债务大限将至,以及白人至上等种族主义情绪的爆发)、三月半挑衅升级等因素,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异常低迷,去年特朗普当选时的超高预期已经一去不复返,经今日朝鲜导弹一吓,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去年11月10日以来的新低,仅有2.0997 %了。

相比之下,陷入商品“供给侧牛市”以及推动去杠杆的中国的国债收益率仍在震荡上行,这种趋势自本月中以来有所加速。本周近5000亿短期流动性到期以及下月有2.3万亿银行同存到期的背景下,央妈依然“无动于衷”,继续净回笼资金,资金面的紧张推升今日的隔夜shibor至两年多来的新高。

不过有意思的是,国债期货全天倒是走出了低开高走之势,投资者对于大会前节骨眼上的9月的资金面预期并不悲观,另外或许大涨的人民币也对应着利率的转圜空间。

美债收益率不进反退,而中债收益率节节攀升的结果是,中美利差的持续扩大,尤其是月中以来的急剧扩张正好对应了近期人民币的大涨。不知道不觉中,股债商品楼市汇市之中除了债市外,俨然已经一幅严阵以待“18+1大会”的样子了。你猜这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的?

最后,还有交易层面的因素——投资者开始止损。路透援引交易员称,隔夜美元指数下挫至16个月低位,引发自营美元多头止损,“美元指数一直跌,自营的美元多头也就一直止损,汇价就崩了。”

如果说这些投机者被止损不值得可怜的话,那么有一批人的被迫结汇就显得无奈与无助了。正好云豹近期看了一篇路透的特写,云豹此处摘录2段:

风水轮流转,人民币转升,这让在中国南方做出口生意的高先生很是惆怅。6月初他拿到了春季订单的回款,当时美元/人民币的汇率不到6.8,比签合同的时候低了不少,他想等到6.9左右再去结汇,结果一等两个月,美元/人民币跌到了6.67。厂里急着用钱,他咬着牙先结了60万美元。

“一下子损失了10万元,这可都是纯利润啊。”他有些无奈,“平时原材料、水电啥的抠的再细,也抵不过这一下。”

临近结尾,我们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资金真的回来了吗(除了被迫恐慌性结汇的企业),人民币的贬值预期真的消除了吗?答案可能是,没有。来自天风刘煜辉:

但高估预期消除不易,人心预期要回来,人心不回来,资本也流不回来,银行结售汇还是逆差。

末了想起了一个段子(各位看官也权当一个段子看),你知道妖股的英文怎么说吗?“Day day up until you buy”。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8/%E4%BA%BA%E6%B0%91%E5%B8%81%E6%9A%B4%E6%B6%A8%E8%83%8C%E5%90%8E%EF%BC%9A%E5%8F%AA%E8%A6%81%E8%B5%84%E6%9C%AC%E7%AE%A1%E5%88%B6%E5%A5%BD%EF%BC%8C%E6%8B%89%E5%88%B065%E4%B9%9F%E7%AE%97%E5%B0%91%EF%BC%81.html

台陆委会:李明哲被捕或不是最后案例

来源:
美国之音

台湾陆委会提醒在中国大陆展开活动的台湾非政府组织(NGOs)“应提高警觉”。台湾陆委会星期二公布谘询委员会议资料显示,有谘询委员在会中表示,李明哲被捕可能不是最后的案例,未来仍有可能会有其他案件再发生。

台湾非政府组织人权活动者李明哲3月19日在中国被关押,他被控“颠覆国家政权”。

有与会学者指出,李明哲案发生迄今,关押地点、健康情况,及侦讯期间当事人相关权利保障等问题,外界都不清楚。

还有出席会议的陆委会成员说,在帮助中国脱贫和社区发展领域之外展开活动的NGO组织面临的风险增加,应该更加谨慎。中国今年1月1日生效的《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规定,所有在中国境内展开活动的境外非政府组织必须登记和备案,管理这些境外NGO的部门由民政部改为公安部。这部法律还规定,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不得从事或者资助政治活动和宗教活动。

这部法律给予中国警方广泛的权利,审问境外NGO工作人员、检查他们的办公室、审阅他们的文件,甚至没收他们的房产等。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8/%E5%8F%B0%E9%99%86%E5%A7%94%E4%BC%9A%EF%BC%9A%E6%9D%8E%E6%98%8E%E5%93%B2%E8%A2%AB%E6%8D%95%E6%88%96%E4%B8%8D%E6%98%AF%E6%9C%80%E5%90%8E%E6%A1%88%E4%BE%8B.html

美联储缩表在即 债市影响几何

来源:
姜超宏观债券研究团队

1、美联储缩表在即

1.1、FED资产结构扭曲、久期过长

从规模上看,美联储资产绝对规模、相对规模均较高。为了应对08年危机,美联储开启了三轮QE,美联储资产规模迅速扩张。截至2017年8月9日,美联储总资产规模达到4.5万亿美元,相比于QE之前9000亿左右的规模,上涨近5倍。美联储资产规模占GDP比重由QE前6%持续上涨至25%(2015年),之后小幅下降。目前美联储资产规模占GDP比重为23%(17Q2GDP)。

从资产结构上看,美联储资产结构扭曲,长期国债和MBS主导。美联储持有资产结构在危机后发生了巨大变化。08金融危机前,美联储持有资产主要由短期国债和中长期国债组成,两者占总资产比重为32%和53%左右。而量化宽松以后,中长期国债占比依旧维持在53%左右,而MBS则取代了短期国债,占比持续上升到40%。

从期限结构上看,美联储的资产组合久期过长。经过几年的扭转操作后,美联储持有的短债(Bills)规模已经降至0,而国债和MBS的久期普遍较长。目前美联储持有的1年以内到期国债占总资产的比重仅为14%,而5年及以上到期国债占比40%。美联储持有的MBS的到期期限主要分布在10年以上,占比99%。

1.2、缩表势在必行

早在14年9月美联储披露《Policy Normalization Principlesand Plans》就提及缩表;16年4月,耶伦表示美联储已有缩表计划,将在利率略升之后启动缩表进程。经过四轮加息,目前联邦目标基金利率已经达到1.25%,缩表成为美联储政策的焦点。

在今年6月议息会议中,美联储公布了年内缩表计划,缩表将以减少到期本金再投资的方式进行,起初每月缩减60亿美元国债、40亿美元MBS;之后每季度增加一次,直到达到每月缩减300亿美元国债、200亿美元MBS为止。7月会议纪要显示,如果经济符合预期,美联储将很快(relatively soon)缩表。

美国经济稳定复苏,长期利率过低导致资产价格过高,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势在必行。美国GDP同比增速稳定在2%附近。一季度经济增速短期下滑,但二季度经济增速上行,环比折年率为2.6%。经济稳定复苏使得就业数据整体向好,7月新增就业岗位20.9万个,失业率为4.3%,接近自然失业率水平,平均时薪同比增速为2.5%。经济持续稳定复苏,长期维持低利率使得资产价格偏高,会推升通胀和经济过热风险。尽早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也可以为未来政策宽松预留空间。

加息对长端利率似乎失效。今年上半年美联储加息,但长期国债仍然整体下行。事实上,在04-07年美联储曾经17次加息,也未能防止次贷危机的发生,也在于当时美联储没能影响长期国债利率。因此,在次贷危机发生以后,美联储启动了三轮QE,相当于在降息失效的情况下直接降低长期国债利率,与之相应此次缩表旨在影响长端利率。

MBS资产持有规模过大影响美联储资产的资质水平,扭曲了信贷资源配置。MBS源于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支持,具有违约风险,40%的资产占比过高,严重影响了美联储资产的资质水平。此外,危机发生后,美联储大量购买MBS,压低抵押贷款利率水平,使得15年期抵押贷款利率从危机前的6.44%持续跌至2013年的2.56%,以缓解房地产行业的信贷压力。然而随着危机的解决,对房地产行业的临时性信贷支持应当暂停,继续持有大规模MBS或将挤压其他行业的信贷资源。

1.3、对比13年削减恐慌,当前联储重视预期管理

相较于13年削减恐慌,为什么目前债市对缩表反映不大?我们认为这与美联储的预期管理有关。

2013年退出QE大超预期。2013年5月前,伯南克一直强调其鸽派立场,美联储并没有向市场传递退出QE信息。3月21日,美联储FOMC决议宣布利率和资产购买规模不变。5月2日,美联储FOMC会议以压倒性多数决定继续购债计划,维持利率和资产够买规模不变,同时提到“将根据经济前景变化来提高或减少资产购买规模”,而市场更多着眼于“提高”而非“减少”。但5月22日美联储陡然由“鸽”转“鹰”,伯南克在国会听证会中提到未来可能削减资产购买规模,放缓或者退出QE,大大超出市场预期,引发了市场剧烈动荡。

股指下跌后迅速反弹,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但退出QE过程中美债大幅下行。13年5月22日至6月,标普500指数下跌96点,随后反弹。13年5月22日至9月,美、德、英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97BP、66BP、105BP。从美联储13年12月宣布退出QE到14年10月退出完成,美、德、英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下行89BP、134BP、130BP。

退出QE引发全球资本流动逆转,冲击新兴经济体。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纷纷采取多轮QE政策,市场流动性异常宽松,资本大量流进新兴经济体,带动新兴经济体外汇升值与信贷扩张,进而导致经济过热和资产泡沫膨胀。然而随着美国宣布退出QE,资本流动发生逆转,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压力巨大,外汇储备大量流失,债市、股市大幅下跌。2013年5月22日到6月24日,MSCI新兴市场指数下跌165点、跌幅16%,而同期MSCI发达市场指数下跌112点、跌幅7%。印度卢比大幅贬值22%,南非、马来西亚、墨西哥货币贬值幅度超过10%。

当前美联储重视前瞻指引,政策冲击减弱。相比于13年货币政策陡然扭转,17年美联储更加重视预期管理,与市场反复沟通,不断传递缩表具体细节。3月FOMC纪要预告美联储已经开始讨论缩表;6月FOMC公布了初步的缩表计划,包括缩表方式、缩表路径、上限等;7月FOMC暗示了缩表启动时间,提到美联储会相对较快地开始执行资产负债表正常化的项目,市场预计在9月、10月开始缩表的可能性较大。美联储通过前瞻指引不断引导市场预期,并按照市场可预测的方式逐步推进缩表,大大降低了政策的不确定性,减少对市场的冲击。我们也看到,2017年以来美国股指稳步攀升、股市波动率指数位于低位,债券收益率呈震荡局势。

2、缩表对美国债市的影响

2.1、主动缩减长久期资产对债市影响更大

缩表的影响还要看缩表类型和基本面情况,缩表类型可以分为主动缩表还是被动缩表,缩减短期资产还是长期资产。具体来看:

美国2000年主动缩减短期资产,但股市泡沫破裂和经济下行预期使得美债下行。2000年,互联网泡沫引发经济过热,美联储公开市场回购操作停止续作,且当时处于加息中后期,1-5月资产规模从6689亿缩减到5786亿,缩减14%,缩减的主要是90天内短期回购资产,同期十年美债收益率却从6.45%下行16BP至6.29%,源于互联网泡沫破裂使得避险情绪升温、市场对经济的担忧。

日央行2006年主动缩减长短期资产并加息,日债上行。2006年,在经济复苏、通胀上行背景下,日本央行主动缩表,减持政府债券、停止ABS和ABCP的购买、大量停止续作短期债券(Bills Purchased),并随后在06年下半年进行了25BP的加息操作。日本央行资产总额从05年末的156万亿日元缩减至06年6月末的114万亿日元,缩减37%,期间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44BP至1.91%。

美国2009年被动缩减短期资产,赤字和通胀担忧,美债短期上行。08年12月中旬至09年8月初,美联储与外国央行流动性互换等短期资产的减少,美联储资产总额从2.26万亿美元缩减至1.99万亿美元,缩减13%,尽管同期美联储持续降息,但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却上行160BP至3.8%,或与奥巴马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美国财政赤字大增、通胀担忧有关。

2012年欧央行被动缩减LTRO,欧债下行。2012年第四季度至2014年年底,随着欧债危机缓和,银行提前偿还大量LTRO这一流动性工具,欧洲央行也未积极续作,总资产从3万亿欧元缩减至2万亿欧元,缩减三分之一,欧元区10年期公债收益率从大幅下行135BP至0.65%。

总结美日欧缩表经验,我们发现,央行主动缩减长期资产对债市的影响更为直接。例如2006年日央行主动缩减长期和短期资产并加息导致日债上行;若央行仅主动缩减短期资产,长债表现与基本面更相关,如美国2000年上半年缩表时股市泡沫破裂和经济下行预期带动美债下行;被动缩表对债市的直接影响不大,如欧央行12年缩表、美国09年上半年缩表。

2.2、长期美债利率有望上行

中长期美债有望上行,期限利差走阔。QE期间,美联储在国债市场上大量进行买长债券卖短债的扭转操作,使期限利差从2011年290BP高点持续降至76BP的低点。当前10Y-2Y期限利差在90BP左右,远低于2000年以来的历史均值(144BP)。本轮缩表计划,美联储采取反向扭转操作,减持长债,因而对中长期利率形成压力,将使得收益率曲线变陡,抬高期限利差。另外,从预期差来看,今年以来美元大幅走弱,美债震荡下行,市场或已消化了通胀疲软、特朗普预期差调整的负面冲击,叠加美联储9月缩表在即,中长期美债向上压力或更大。

但上行幅度还是要看国内通胀情况和特朗普政策推进情况。美国经济稳步复苏,失业率不断下降,但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一是,通胀表现仍然欠缺,美国PCE价格指数同比从2月的2.18%持续回落到6月的1.42%,核心PCE同比从1月的1.89%持续滑落至6月的1.5%,始终处于目标值以下。市场通胀预期持续回落,国债隐含通胀预期从年初2%持续跌至1.6%附近。二是,特朗普政策推行重重受阻,7月底医改法案在参议院未获通过,税改计划被认为缺乏细节,基建计划尚无进展,通俄门调查升级、特朗普两大顾问委员会遭解散等等。

从海外来看,欧洲货币政策正常化影响美债。随着欧元区量化宽松政策持续推进,德国、冰岛、葡萄牙等国可购买债券量逐步减少,资产购买接近购债规模限制。7月欧央行议息会议虽然没有提到退出QE,但德拉吉在会后表示,政策制定者计划在秋季开始讨论可能的量化宽松收缩计划。这表明欧洲央行将随美联储的步调,开始逐步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欧洲央行按照资本额比重来购买政府债券,购买德国国债已超过4000亿欧元,一旦退出QE,德债收益率将会走高,进而影响美债。

总体而言,长期美债有望上行。本轮缩表的背景是加息对长端利率传导失效,需要通过缩减长端资产影响长期利率,类似于日本在2006年缩表,中长期美债有望上行、期限利差趋于走阔。但上行幅度还是要看国内通胀情况和特朗普政策推进情况。另外,从海外来看,欧央行退出QE也在讨论范围内,一旦秋季制定了QE收缩计划,势必对位于低位的中长期美债造成冲击

2.3、削减MBS影响地产市场

持仓比例来看,缩表对MBS影响或大于国债。美债持有者结构多样化,截至17年1季度,美债最大的持有者是海外投资者,占比达39%,货币当局持有比重为16%。但美联储MBS持有金额占MBS存量的比重稳定在20%左右。

MBS利率或受影响,进而影响房地产市场。QE期间,美国15年期抵押贷款利率从危机前的6.44%持续跌至2013年的2.56%,30年期抵押贷款固定利率从危机前的6.63%降低至2013年的3.31%,家庭住房抵押债务增速自13年3季度由负转正,17年1季度保持3%的增长。此外,美国房价指数自12年以来持续走高。美联储缩表将抬高MBS利率,进而影响房地产市场。

3、对我国债市的影响

短期内美元弱势,人民币贬值预期修正,国内利率难下也形成支撑,海外因素对货币政策影响不大。短期内,联储加息概率较低,截至8月25日,期货市场显示的美联储9月加息概率极低、接近0%,12月加息概率在40%上下徘徊。短期美元仍较为弱势,美元指数跌至92以下,在此背景下人民币中间价自5月以来升值4%左右,购汇比例也回归平稳,贬值预期得到极大修正。另外,金融去杠杆政策主导下,我国利率难以下降,对汇率会有一定支撑。因此资金外流压力不大,海外因素对货币政策影响不大。

中长期全球流动性收紧,中美利差或收窄,海外风险仍存。中长期来看,美联储加息和缩表,欧洲央行退出QE,发达经济体不断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全球流动性收紧,这些因素驱动美债收益率提升,中美利差收窄。目前中美利差在130~140BP左右,而2011年以来的利差中位数和均值分别为138BP和133BP,可见目前利差保护较足。美债收益率上行则会压缩中美利差,届时国内利率下行空间受到制约。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8/%E7%BE%8E%E8%81%94%E5%82%A8%E7%BC%A9%E8%A1%A8%E5%9C%A8%E5%8D%B3%7C%E5%80%BA%E5%B8%82%E5%BD%B1%E5%93%8D%E5%87%A0%E4%BD%95.html

多维:印媒揭中印幕后斡旋内幕



中国和印度在洞朗地区的军事对峙持续了两个多月,8月28日终于迎来了破局。印媒刊文揭秘了两国为解决洞朗对峙的幕后工作。

《印度时报》8月29日报道称,解决洞朗对峙的谈判在各个层级展开了。首先,印度国安顾问多瓦尔(Ajit Doval)7月份访华,他和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会晤了。

随后,印度外交国务秘书苏杰生(S Jaishankar)在印度驻华大使顾凯杰(Vijay Gokhale)的帮助下,也同中国开展了外交对话。

报道称,印度方面提出了一些要求,那就是中国不能单方面改变地面现实,应该尊重2012年关于三国交界点的共识。 报道称,消息人士指出,在谈判中,印度坚决表示,如果中国不能够确保“和平”,双边关系将会受损。除非两国同时撤军,否则这有可能会发生。在中国撤军前,印度不会妥协,中国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两国达成理解。

报道还指出,印度还给中国提供了一个保留颜面的撤退方法,那就是不会去挑战中国关于撤军说法。

报道称,中国28日起初是说,只有印度军队从洞朗撤走了,中国的军队会继续在洞朗地区维护主权。印度没有公开挑战这个说法,直到当天下午,印度在第二份声明中才澄清说,双方都撤军了。

印度外交部28日率先发布消息称,中印双方已同意结束从6月开始的洞朗对峙。在这一基础上,洞朗对峙地区军事人员正在迅速撤离。印度外交部发言人称,最近几周,中印双方就洞朗事件一直保持沟通。过程中,双方都表达了各自己观点与利益关切。在这一基础上,已双方同意尽快撤离洞朗对峙地区人员,这一措施正在进行中。

随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说,8月28日下午14时30分许,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中方将继续按照历史界约规定行使主权权利,维护领土主权。与此同时,华春莹也表示,同时,鉴于现场情况已出现变化,中方将根据现地情况作出必要调整和部署。

中印的相继表态意味着,这场在洞朗地区持续了两个多月的军事对峙暂时告一段段落。中印对峙的突然中止也引发了舆论的热议。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院长梅德卡尔夫(Rory Medcalf)也在其社交网络推特上称,看到中印媒体关于洞朗结果的不同版本,真的很有趣。关键的问题是,中国会停止道路建设吗? 他还说,双方都称在洞朗获得了胜利,但是如果中国的道路建设停止了,那么印度赢得了这一回合。 他还说,日本在2010到2013年的所作所为,以及印度2017年的所作所为都表明,对中国的反抗会导致北京的退让。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22582

中印洞朗对峙结束 两国表述大相径庭

来源:
美国之音

拉达克地区同印度、中国和巴基斯坦都接壤,边界都为最终划定。8月15日出现的一个视频显示,两国驻扎在拉达克地区的士兵曾互扔石块。(资料:2012年)

中印军队在洞朗地区对峙了70多天后,紧张的局势终于得以化解。两国官方几乎同时于8月28日下午宣布,对峙状态已经结束。

然而,到底是双方同时撤军,还是印度一方撤军?中国方面是否会继续在洞朗地区修路?中印双方究竟谁在这场对峙中取得了胜利?危机得以化解的背后原因又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中印两国的官方和媒体有不同表述。

官方声明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8月28日下午14时30分许,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库马尔(Raveesh Kumar)也于当日下午发布的一份《洞朗脱离接触谅解声明》(Doklam Disengagement Understanding)中表示:“(中印)已同意结束洞朗对峙,洞朗对峙地区军事人员正在迅速撤离”。声明中说,“在过去几周的时间里,印度和中国一直在展开外交渠道对话。在对话中,我们能够表达我们的观点,并表达我们的关切和利益。”

双方在声明中都没有明确表示,是双方军队同时撤军,还是印度一方先撤。华春莹在回答另外的提问时回答道:“印方越界人员和设备已经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国边防部队继续在洞朗地区巡逻驻守。中方将继续按照历史界约规定行使主权权利,维护领土主权。”

《今日印度》(India Today)援引印度防务专家切兰尼(Brahma Chellaney)博士的话说:“中国把双方同时撤离说成印度单边撤军,而解放军继续在洞朗巡逻,是为了面子问题。因为中国已经宣称洞朗属于他们,就不可能公开接受双方同时撤军。但是,根据协议来看,(双边撤军)正是他们所接受的。”《印度快报》(The Indian Express)援引一位不愿具名的印度政府消息人士说:“双方几乎同时回到自己先前的位置……按照标准的撤离程序。”

大多数国际媒体用了“中印双方就缓解紧张局势达成共识”一类的语调来描述洞朗对峙的解除,《华盛顿邮报》则使用了“印度从喜马拉雅争议地区撤军,消除与中国的紧张局势”作标题。

谁取得了胜利?

对于结束洞朗军事对峙的结果,中印双方都表示了满意,也都认为自己的一方取得了胜利。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在当天作客央视时称,印度方面是“主动撤出”。他表示,引起洞朗地区紧张的是印度一方,所以印方是要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当前的问题,“主动撤出应该说是印度唯一的选择”。

然而,双方的官方声明都没有提及此次事件的焦点问题——中方修路——是如何解决的。华春莹在回答问题时只表示:“鉴于现场情况已出现变化,中方将根据现地情况作出必要调整和部署。”中方没有说明,“调整和部署”是否意味着停止修路。

8月29日,当被问及洞朗地区道路施工是否因天气原因停止时,华春莹表示,为了守边需要和改善当地军民生产生活条件,中方长期以来在洞朗地区进行包括道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将综合考虑天气等各方面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有关建设规划。

观察人士大都认为,印度军队当初进入洞朗地区的目的,就是阻止中方修路。如果中方停止修路举动,印度就达到了派军的目的。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印度中心”(Brookings India)研究员杰尚卡尔(Dhruva Jaishankar)对媒体表示:“中国的修路设备已经被运走……这是印度的主要目标,看上去似乎已经得到满足。”

《今日印度》的意见是:中国此前一直坚持,在进行任何有意义的对话之前,印度必须先从洞朗撤军。但双方显然是在撤军之前进行了谈判,从而达成了“脱离接触”的共识,这与印度坚持的官方立场所一致,而与中国先前的立场有很大差别。言下之意,是中方做出了让步。

背后原因

中国盘古智库印度研究中心主任林民旺认为:即将于9月3日在厦门召开的金砖国家峰会对印度来说更为重要,而“中印关系有一个有趣的模式就是:两国双边上的争议不应该同发展两国关系相挂钩。”中印双方对金砖峰会的重视,使得两国在峰会前夕就洞朗对峙达成和解成为可能。

《今日印度》也承认金砖峰会是双方和解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表示,峰会对中国来说更为重要。印度作为上一届的东道主,上届峰会取得了圆满成功,而中国不想成为金砖成员国中好战的那一个。

《今日印度》还揣度了对峙解除的另外几个原因,包括印度在国际外交上的胜利,取得美、英、日等国的支持;洞朗地区的地理环境对中国一方不利,中国不会愿意在那里跟居高临下的印军开战;中国不希望在即将召开的19大之前,让洞朗问题悬而未决等。

《日经亚洲观察》(Nikkei Asian Review)报道,在洞朗对峙期间,中国向不丹提出,将提供100亿美元经济援助的方案,以求得不丹不站在印度立场一边。报道说,当印度外长斯瓦拉杰(Sushma Swaraj)在8月11日与不丹外长丹曲•多吉(Damcho Dorji)会面时,曾告诫不丹不要上中国的当,希望不丹坚持与印度的盟友关系。不过,多吉只是表示,希望中印双方和平友好地解决对峙,而没有发表任何引起中国不满的言论。

对峙事件的教训

中国国防部在回应“印度撤军”时,提醒印方“汲取教训,与中方相向而行”。苏晓晖作客央视时则表示:“印方首先需要汲取的教训就是不要发生误判,”以及不要“低估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权益的决心和能力”。

有观察家表示,几乎没有中国媒体和智库提及中国自己应该从此次事件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中国方面没有在将公路修进洞朗地区之前,先彻底解决与不丹的领土争议;而事后又没有预料到印度对中方修路的强烈反应;在对峙发生后,媒体一边倒地“打印、激光打印、3D打印,”为中国决策者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从而缩小了外交回旋余地。

相比于中国媒体,印度媒体上则呈现了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局面,有呐喊开战的狂热分子,有为政府出谋划策、争取和平解决争端的外交家,也有站在中国立场驳斥印度政府干涉第三国主权的学者,从而使事件的来龙去脉完整地呈现在印度民众眼前。印度智库对中国的研究显然超过了中国同行对印度的研究,从派兵进驻的时机、坚持不退让的立场、相信中方不愿开战的预判,印方都做到了准确的算度。

无论如何,中印两国的决策者能够顶住各自国内民族主义的压力,和平化解军事对峙,无疑是一件明智之举。印度媒体人沙马(Mihir Sharma)在《彭博》(Bloomberg)上撰文表示,中印双方谁做出了更多的妥协?谁先撤军?双方达成了怎样的交易?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雄心勃勃、有着超强民族主义团体及“强人”领袖的拥核大国,能够找到沟通的渠道,并使双方摆脱困境,“就是一个成熟国家的标志”。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8/%E4%B8%AD%E5%8D%B0%E6%B4%9E%E6%9C%97%E5%AF%B9%E5%B3%99%E7%BB%93%E6%9D%9F%7C%E4%B8%A4%E5%9B%BD%E8%A1%A8%E8%BF%B0%E5%A4%A7%E7%9B%B8%E5%BE%84%E5%BA%AD.html

朝鲜导弹试射会导致美中关系真的恶化

来源:
美国之音

朝鲜星期二凌晨发射飞越日本上空的导弹被认为是对日本构成的史无前例的严重威胁。美国总统川普表示,所有选项都在桌面上。但是有分析认为,川普最明显的选项就是加大对中国的压力,而这种施压会导致美中关系真正的恶化。

朝鲜的导弹试射对美、日、韩构成严重威胁

在朝鲜进行了一次飞越日本上空的导弹试验后,美国总统川普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电话交谈中表示,朝鲜对美、日、韩以及世界各国构成“严重的、日益加大的直接威胁”。

安倍在与川普通电话前也表示,朝鲜的这枚导弹飞越日本上空对日本构成了“史无前例的、严峻和严重的安全威胁,并会大大损害区域和平与稳定”。

此前,朝鲜试射的导弹只有两次飞越日本上空,一次是去年二月,一次是2009年的四月。在这两次事件中,朝鲜宣称它的火箭正在把卫星送入轨道,但这一次它没有做出这样的宣称。

东京街头电视屏幕上正在播放朝鲜导弹试射的消息(2017年8月29日)

美、日、韩同意对朝采取坚决和有力的行动

在朝鲜发射了导弹后,韩国外交部说,韩国首席核问题特使星期二通过电话与日本和美国的相关官员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并同意对朝鲜采取“坚决和强有力的行动”。不过,声明没有提供细节。

川普最明显的选项是对中国施压

川普总统在朝鲜试射导弹后发表的声明中也表示,“所有选项都在桌面上”。他和安倍还同意进一步加大对朝鲜的压力。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的选项包括对朝鲜的邻国中国施加经济压力,而这会进一步影响美中这两个大国之间业已紧张的关系。

布雷默:施压会导致美中关系真正恶化

国际战略咨询机构欧亚集团的主席布雷默(Ian Bremmer)在发给美国商业新闻网站《商业内幕》的电邮中表示,“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拖延之后,我预计,在今年秋季美中关系会出现真正的恶化。”

他做出这一判断是因为他认为,国防部长马蒂斯以及川普身边的其他将军们不会建议他对朝鲜采取军事行动,因此在近期,川普最明显的选项就是向中国施压,这也是他本来一直就想做的事情。

川普在贸易上对中国日趋强硬

工人在江苏连云港把钢材装船出口

川普长期以来一直对中国以及它的贸易做法持强烈批评的态度。在竞选期间,他曾誓言要对中国的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并把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今年4月,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峰会后,川普对中国的态度有所改变,并明确的把朝鲜问题与美国对华贸易问题挂钩,说如果中国在朝鲜问题上帮美国忙的话,中国会从美国那里得到更好的贸易交易。后来,他对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表现感到失望。最近,川普政府开始采取行动,对中国及其公司施加经济压力。8月中旬,美国对中国被控盗窃美国的知识产权并强迫技术转让的做法展开301调查。几天之后,美国宣布了对中国与俄罗斯支持朝鲜武器项目的公司和个人进行制裁。

美国媒体最近还透露,川普总统在白宫举行的一个小型会议上重申了他要对中国征收关税的意愿。

美国新闻网站阿克西奥斯(AXIOS)8月27日报道说,在新白宫办公厅主任约翰·凯利上任第一个星期,川普总统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与他的一些高级经济顾问举行的会议上大声抱怨,他上任6个月但下属一直没有提出一个包含以关税手段反制中国的建议。

该网站报道说,川普对凯利说:“我知道现在在这间房间里有人很不高兴。我知道有些全球主义者在这个房间里。他们不希望动用关税手段。约翰,他们不希望动用关税。他们不希望关税。但是,我告诉你,我要关税。”

一般认为,川普所指的全球主义者包括他的首席经济顾问、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科恩。

分析:朝鲜问题还会影响白宫内部的人事运作

欧亚集团的主席布雷默认为,朝鲜最新的导弹试射也可能会改变白宫内部一些高级顾问的地位。

他说,朝鲜的挑衅给川普提供了攻击科恩以及试图使美中关系保持稳定发展的其他顾问的工具。

显然,科恩与川普总统并不仅仅是在经济问题上有不同看法。

据《纽约时报》报道,科恩因为不满川普总统在维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发生的暴力抗议事件上所持的立场而写好了辞职信。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8/%E6%9C%9D%E9%B2%9C%E5%AF%BC%E5%BC%B9%E8%AF%95%E5%B0%84%E4%BC%9A%E5%AF%BC%E8%87%B4%E7%BE%8E%E4%B8%AD%E5%85%B3%E7%B3%BB%E7%9C%9F%E7%9A%84%E6%81%B6%E5%8C%96.html

丁学良:警惕东南亚兴起极端主义——印尼的信号

最近两个发生在印尼的事件,引发的关注远远超出了印尼本国。这个全球穆斯林信徒最多,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枢纽的“万岛之国”,从来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害部位。这两个事件涉及到其社会演变的敏感趋势,而这类民间社会趋势又必然带来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的变化。

两个事件的含义相同

第一件事是今年5月上旬该国雅加达特区省长钟万学被判刑2年,罪名是亵渎伊斯兰教义。他的双重“少数者”身份是惹火上身的要素:既是华人,又是基督徒。另一件事是今年8月中旬该国东爪哇省首府附近的华人社区刚刚建立起来的一座关公塑像,招致一些穆斯林团体的抗议,他们要求立即拆除它,否则就自己动手毁掉它。
第一件事的宗教和种族动机不言自明,第二件事的宗教和种族色彩则不是明摆在台面上,指控方并没有直接援引教义冲突的缘由,而是说关公在历史上没有对印尼作出过任何贡献,因此华人社区没资格立关公像于公众场合。其实往内里看,抗议者此举还是出于宗教和种族的对立情绪。在他们眼里,关公塑像不是在彰显一位古代汉人忠义双全的大将,而是属于“异教偶像崇拜”,这在伊斯兰保守教义中是犯大禁忌的。笔者上世纪末在中国连接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沿途考察时,一再对西域古代佛教文化传入中原过程中留下的那么多珍贵的塑像和画像被毁去了头部或脸面愤愤不已,绝大多数损毁都是归于后来的伊斯兰教徒不能容忍“异教偶像崇拜”而动手干的。
上述两个事件在国际政策分析界招致密切关注,既是因为印尼“表现尚好”的微妙背景;也是因为该国“表现尚好”所立足的基石还不那么牢靠。印尼的立国起点最能凸显这一矛盾,并且这仍然是延续的状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军队占领了荷兰殖民地南洋群岛,那时代还不能称这一大片岛屿组成的区域为一个“民族国家”(The nation-state,又译为“族国”),因为几个最主要的岛屿分别被不同的苏丹王族掌控着,各自为政。到了1944年尾,日本战败的前景已经确然。在盟军即将打过来的前夕,精于算计的日军当局——确实是精于算计,事后日本在印尼的受认可程度远高于荷兰——于是同意提前让印尼独立,在1945年3月1日成立了印尼独立准备调查委员会。早些年,日本正是以“把亚洲从西方殖民主义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的诱人口号下,出兵占领东南亚的。

立国的政治哲学基石

就是在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闭幕日上,委员会成员苏加诺(不久他成为独立后的印尼共和国首任总统,笔者在印尼收集了他的一些极具特色的照片)发表了著名的建国理想的演讲,提出了Pantja Sila 即“建国五原理”。
第一条是民族主义,核心是上天“所赐予的全部海岛,在两大陆(丁按:指亚洲和澳洲)与两大洋之间形成的统一体,它是我们的祖国”,绝不允许各个主要岛屿分离独立。第二条是国际主义,“我们千万不可说,印尼民族(丁按:指构成人口大多数的族群,不包括华人白人和有些离岛的原住民)是最好的和最完满的,而别的民族却不值得一谈。天下一家,四海皆兄弟也。”第三条是“同意原理”或“代表制原理”,各个主要族群和教派,应该以其在总人口里所占的比例选出代表,分享代议制的参政权利。由他们组成的“人民代表制的议会”里,各派别努力工作、据理争论,以让他人口服心服,接受其章程或议案,“这才是公道”。第四条是安乐即民生保障,“不仅是政治的平等,经济领域里也必须创造平等。一切人民都有安乐。”第五条是信仰自由的原理:“以完美的德性信神,互相尊敬地信神”。所有的次文化群、各个部落和个人均有选择信仰的自由,互不仇视,互相友爱(以上珍贵史料,来自归国抗战的南洋华侨马树礼送给笔者的他早年的经典著述:《印尼独立运动史》,台北:海外出版社,1966年再版,第89-93页)。
“建国五原理”在那个时代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大潮中,是闪亮的明珠,它体现了一个包容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信仰的和谐共存框架。如果把它放在所有以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谱系里作比较,更显得优异突出。虽然穆斯林信徒占印尼人口的85%左右,但该国领袖们并没有采取政教合一的国体,而是定位成政教分离的世俗国家。因此,印尼在长时间里,被国际社会视作一个有示范价值的实例——穆斯林社区,并不是一概易受极端主义、原教旨主义、更不用说恐怖主义的误导操纵。只要国家的领导系统和社会的精英阶层坚持求同存异的温和持平道路,穆斯林信徒为主的国家也一样能够维持内部的和平有序、致力于现代化发展,同时成为国际社会的和谐成员。

历经几次大风暴还留存的纲领

苏加诺提出的“建国五原理”遇到过几次巨大风暴,一次是1960年代中期的印尼政局动荡,军人独裁者上台;一次是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军人独裁者下台。这两次大风暴中,虽然先是苏加诺本人被剥夺了实权,苏哈托当政,30年后苏哈托被取而代之,但“建国五原理”的正统地位却还是维系不变,挺立至今。2001年“9-11恐袭”之后,国际社会非常担忧印尼会不会受到这一波极端主义狂风的席卷,尽管也发生过多起血腥恐袭事件,幸好该国没有变得像中亚西亚几个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那样天翻地覆。
每遇到有如上述的大风暴,国际政策分析界就提心吊胆地盯着印尼,这不难理解(Chietigj Bajpaee, “Growing Extremism as a Source of Strategic Instability in Asia”, Interpreter Weekly Digest, 10 August 2017, Canberra: The Lowy Institute)。印尼是一个具有2亿多穆斯林信徒的国家。这个万岛之国有人居住的岛屿几百个,许多远距离的岛屿居民在种族、方言和教派方面差别极大,假如他们之间发生暴力冲突,然后这些岛屿又被恐怖主义组织利用作为绑架、海盗、贩毒、走私武器和人口的基地,就像菲律宾南部的几个岛屿一样(眼下那里还在打仗),每年惹发的血腥事件会有多少?这几百个主要岛屿横跨两大陆和两大洋之间,假如陷入常年动乱,对全球经贸网络(也即“海上丝绸之路”的扩展升级版)的影响将有多大?印尼作为东盟最大的成员国若是乱了套,东南亚就无法平稳经营。
所以,国际政策分析界非常担忧极端主义、原教旨主义和恐怖主义对印尼的渗透,一有迹象,便评估其蕴含的政经风险。对于本文开头提及的第一个事件,分析家的点评有:“Usman Hamid认为,在印尼,宗派主义扩张、伊斯兰教强硬派的势力越来越强,破坏了言论自由和信仰自由。钟万学的言论是有些激进,但这不意味着他该被关起来。他不像印尼许多官员那样贪污腐败、窃取国家财产”(摘自Washington Post 2017年5月10日评论)。
对于第二个事件,印尼总统府幕僚长Teten Masduki表示,印尼社会已经出现价值观的改变,譬如在包容和尊重差异方面。以前有很多事情都不成问题,虽然彼此有差异,但日常生活中不同观念的人都能够和谐相处。他强调,面对此事,国家不可以保持沉默,若有人破坏关公塑像,就必须绳之以法,政府不会向抗议该塑像的压力屈服。他呼吁,灌输包容的价值观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民众也应该参与其中,必须从各个阶层做起,由家庭、校园、社团、政党直至国家机构(摘自The Malay Mail 2017年8月11日评论)。

政府高层的危机意识

印尼总统佐科本人对社会的负面趋势透露的信号同样高度关注,他多次强调要保护作为国策的“多样性中的统一”。现届政府表现出对某些局势的必要危机意识,于今年5月8日宣布一个主张“按照伊斯兰法建设国家”的团体非法;若是依此主张,就把印尼转变成政教合一的国体了(《日本经济新闻》2017年5月10日报道)。
在所有这些有争议的事件中,追根溯源,是否继续坚持“建国五原理“乃是关键所在。虽然提出者苏加诺后来的许多做法及施政效果受到多方批评,但这个框架乃是印尼成为统一的现代国家的粘合剂。极端主义和原教旨主义不断试图取而代之,较量的双方皆心知肚明。笔者记得,和总统佐科是盟友关系的钟万学在判决前的选举活动中,竞选口号正是“建国五原理”中的“求同存异”。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22584

Tuesday 29 August 2017

川普谈朝鲜:所有选择都在台面上

来源:
美国之音

朝鲜官方通讯社朝中社8月30日发布的照片显示朝鲜在某时某地发射远程和中程导弹。

朝鲜承认向日本上空发射了弹道导弹,并且表示这是对韩美联合军演的对应措施。

朝鲜官方通讯社朝中社星期三上午在发自平壤的电讯中引述领导人金正恩的话说,这次导弹试射“像是实战”,是朝鲜军队为开展太平洋作战迈出的第一步, 也是“限制关岛的有实质意义的前奏”。

在朝鲜星期二再度发射导弹之后,川普总统表示“所有的应对选项都有可能”。

白宫表示:“川普总统和安倍首相致力于对朝鲜施压,并尽他们全部努力规劝国际社会采取同样办法。”

川普在通过白宫发布的声明中说,朝鲜“表示出他们对邻国、对所有联合国成员和对最基本的国际行为准则的蔑视。

对于美国之音记者提出的他准备对朝鲜采取什么行动的问题,川普在白宫登上直升机之前回答说,“我们等着瞧,等着瞧。”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黑利星期二傍晚在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上说,外交官“将讨论对朝鲜还有什么可用的手段”。

黑利说,不可接受的是,平壤“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的每一项决议,我认为,必须采取某种严肃的措施”。

黑利说,她希望“中国和俄罗斯像过去那样继续和我们合作,在朝鲜问题上合作。”

美国情报界官员说,他们看不到平壤会被制止的迹象。

其中一名官员以不透露姓名为条件对美国之音说,“朝鲜在2016年以来进行前所未有的频繁试验,从他们的藐视行为中我们看不出任何变化。”

美国官员说,朝鲜星期二在平壤附近一个空军基地发射的导弹落入了日本以东930公里处的太平洋水域。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8/%E5%B7%9D%E6%99%AE%E8%B0%88%E6%9C%9D%E9%B2%9C%EF%BC%9A%E6%89%80%E6%9C%89%E9%80%89%E6%8B%A9%E9%83%BD%E5%9C%A8%E5%8F%B0%E9%9D%A2%E4%B8%8A.html

数字军备竞赛:美军努力维持渐渐减弱的优势

来源:
美国之音

SparkCognition公司联合创办人萨姆·塞普坦伯2017年8月2日在美国国防情报局创新中枢做介绍。(图片由国防情报局提供)

在严丝不苟的美国军队环境下,一间涂着闪亮白漆的大屋子显得与众不同。

办公桌上排满了电脑屏幕,头顶上是投影机或者显示世界不同城市时间的数字钟。除此之外,吸引人们注意力的还有墙壁。

整个墙壁从天花板到地板都布满了问题、等式、素描和想法,全是匆匆疾书或者在来了灵感的瞬间写上去的。所有这些都代表了美军一些最佳分析师的最佳想法。

“在这座建筑里,这是难得可以在墙上写字的地方,”阿尔伯特·博尔登(Albert Bolden)说。这并不奇怪,因为这里位于一处军事基地。

不过,按照身为美国国防情报局(DIA)创新主任的博尔登的说法,这正是所谓“创新中枢”(Innovation Hub,iHUB)的特色之一。

他说:“国防情报局各个地方的人可以来到这处空间,琢磨如何解决我们的问题。”

在当今数字时代避免落伍

虽然这看上去好像只是一个把军队架构和硅谷创新结合在一起,以便更容易使用技术的好听故事,但实际意义远不止于此。

“如果我们不接受它,我们的对手会的,”即将卸任的国防情报局局长文森特·斯图亚特中将(Lt. Gen. Vincent Stewart)说,“让我们夜不能寐的,是在当今数字时代避免落伍的战斗。”

斯图亚特明确表示,在很多方面,这是一场军备竞赛。

8月间,斯图亚特将军对一小组记者讲话时警告说:“我们的对手一直在进行现代化。”当时,美国国防情报局欢迎私营公司和学界人士来到“创新中枢”,参加“业界日”(Industry Days)的系列活动。

正是国防情报局自己的顶级智囊和政府之外的一些最佳思考者的聚首形成了“创新中枢”第二个关键组成部分。这是一次好机会,可以看看市场上现有的技术如何能够帮助解决国防情报局分析师发现的问题。

一个希望加入这项全面努力的公司是来自德克萨斯州奥斯丁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名叫SparkCognition(认知火花)。

SparkCognition已经吸引了美国空军的兴趣。威瑞森(Verizon)和波音(Boeing)如今对该公司的神经网络投入了超过3千万美元的资金。这个神经网络的设计目的是模仿人类大脑功能,以预测可能出现的结果。

SparkCognition的萨姆·塞普坦伯(Sam Septembre)在国防情报局“创新中枢”的一次问答活动后说:“我们所做的是把一名科研人员所作的研究自动化。”

不过,塞普坦伯说,科研人员需要几个星期或几天才能得出的结果,SparkCognition的系统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做到。

公司的商业运作主任蒂莫西·斯特法尼克(Timothy Stefanick)说:“我们不仅仅是个黑盒子。我们还知道为什么那个电脑模型会有那种想法。”

SparkCognition说,他们的平台已经成功预测了英国脱离欧盟。这家公司说,他们几乎正确预测了川普赢得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方式是查看川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棒球帽等竞选商品的销售量。

“人类因素介入,把预测结果弄偏了,”斯特法尼克说。他解释说,在选举前夕,公司分析师不相信川普会赢的最初预测,因为这跟民调结果相差太远。他说,分析师们决定让电脑模型增加其它考虑因素,于是错误地预测川普败选。

人工智能用在视频

另一家有心拿下国防情报局合同的公司是Percipient.ai(智者.人工智能)。这家公司的聚焦点是把人工智能用于视频。

公司联合创办人、退役准将巴兰·阿亚尔(ret. Brig. Gen. Balan Ayyar)说:“这种能力帮助你进行预测性分析,帮助你保护部队。”阿亚尔是前美国空军的情报军官,曾在阿富汗指挥一支特遣队。

他说:“你可以检查视频中的任何人。”

阿亚尔和另一位Percipient.ai联合创办人、前谷歌地图负责人拉吉·沙赫(Raj Shah)说,他们的平台可以为分析人员节省很多时间,比如检索恐怖袭击现场的数百个小时的视频,迅速查明附近是否有恐怖分子嫌疑人。

即使是移动电话也可以用来追踪潜在的对手。比如,可以设好程序,如果某个值得关注的人出现在某个“自拍”中,手机会颤动。

“有了这种系统,恐怖分子观察名单可以扩大很多很多,”沙赫说。

阿亚尔和沙赫说,Percipient.ai的系统已经可以识别出可疑活动或作案手法,比如使用某些具体的车辆逃离现场。

墙上写字

对国防情报局来说,早期结果令人看到希望。

负责分析技术现代化的国防情报局高级分析师兰迪·索珀尔(Randy Soper)说:“我们看到了机器能够提供分析师所未能提供的洞见的例子。”

为了加快进程,国防情报局甚至会向前景最看好的项目奖励种子资金,最高可达25万美元。

两个项目已得到批准,另外四个项目一旦资金到位,也将开始得到资助。

可能会有更多的项目得到资助。国防情报局“创新中枢”仍在考虑业界和学界的最新申请,包括SparkCognition和Percipient.ai所做的推介。

国防情报局说,总体来说,他们得到的回应一直“令人应接不暇”。

不过,与业界和学界的成功接触也给这个项目带来了一些改变。

8月22日,国防情报局一个新的“创新中枢”开门了。

第一眼望去,屋子显得新潮和现代。一排显示屏和一个国际数字钟天衣无缝地嵌在木镶板墙上,一个大型的会议桌主宰着屋子的正中。

这的确跟旧的“创新中枢”大为不同。旧中枢几乎像是一间虽足以发挥功能但是设备简陋的临时教室。

不过有些事情保持了不变。木镶板的覆盖范围毕竟有限,屋子的其余部分仍然涂着闪亮的白漆。

一位官员说:“你还是可以在墙上写字。”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8/%E6%95%B0%E5%AD%97%E5%86%9B%E5%A4%87%E7%AB%9E%E8%B5%9B%EF%BC%9A%E7%BE%8E%E5%86%9B%E5%8A%AA%E5%8A%9B%E7%BB%B4%E6%8C%81%E6%B8%90%E6%B8%90%E5%87%8F%E5%BC%B1%E7%9A%84%E4%BC%98%E5%8A%BF.html

联合财经网 | 中南海的紙牌屋 一次看懂中共「19大」有哪些重點

事涉中共政局走向的「19大」召开在即,备受瞩目的常委名单也传出多种版本,但外界焦点总是落在中纪委书记王岐山身上。做为习近平反腐战役中最重要的盟友,王岐山的去留可谓一叶知秋,或能反映多种代表性意义,习近平的政治长城能否保住,也是这次「19大」待解的悬念。



中共19大召开在即,牵涉政坛人事与政局走向。图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一、「19大」是什么?

「19大」为中国共产党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该会每五年举行一次,除了听取党中央的工作报告外,重头戏即是党内最高领导层的人事更替,选出未来五年的领导团队「中央委员会」。

被选出的中央委员,将在随后登场的一中全会上推选中共最高领导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以及最高权力机关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等核心领导官员。

二、「19大」重点观察指标

习近平将在19大后开启第二任的五年任期,由于中央政治局常委七人中已有五人将届临退休,此为习近平提拔亲信、重组政局的最佳时机,更加巩固「习核心」。

关于这届常委名单的揣测,外界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但仍以风尖浪头上的王岐山最受瞩目。此次风波,始于王岐山遭旅居美国的富商郭文贵指控涉嫌腐败,仕途受到严峻考验,习近平的权力恐怕也将因此面临挑战。

不久前,日本媒体《朝日新闻》与《读卖新闻》先后报导王岐山无法留任常委的消息,并称这是中共高层和元老在甫结束的北戴河会议中达成的共识。


日本「朝日新闻」与「读卖新闻」近日先后报导中共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无法在十九大留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消息。

三、那些年 习、王一起打下的老虎

习近平上任后厉行反贪打腐,获得多数基层民众的支持与认同,王岐山即是为此操盘的主力推手,在这五年内的反腐战役中,就打下了以江泽民集团为主的周永康、令计划、徐才厚、苏荣、郭伯雄,以及原本被视为「储君」,却在19大前夕意外落马的孙政才等大老虎们。

面临此等「清算」,中共内部被触动的多个既得利益集团,对于王岐山恨之入骨亦不难想见;日前郭文贵的指控,就被解读是这些势力对习、王的反扑讯号。


王岐山为习近平主导打贪,是既得利益团体的眼中钉

四、王岐山的去留 为何这么重要?

倘若王岐山果真落榜,在19大退出政治舞台,则相当程度反映了习近平任内反贪打腐成效的溃败,未来相关行动也可能不再深入,甚至戛然而止。

因此,王岐山的进退不仅关乎个人仕途,更体现习近平的政治成败,权威可能就此受到削减,也会牵涉人事布局,以及中共政局未来走向。

五、「七上八下」的潜规则会被打破吗?

事实上,王岐山并非没有台阶下,因为过去多年来,中共政治局常委素有「七上八下」的不成文规矩,亦即,67岁还可以再留任一届政治局常委、68岁就必须退休,而今已届69岁的王岐山,显然不符常规。

当年「16大」时,江泽民和曾庆红为了继续掌权,藉由操纵年龄问题逼退李瑞环,「七上八下」遂成中共党内干部的晋升潜规则。

但凡是常规,相对的就可能会有例外。在王岐山身陷郭文贵爆料风波后,中共头号官媒《新华社》曾以偌大篇幅为其背书,《人民日报》甚至刊出王岐山署名文章,强调「党的19大后,巡视工作要继续发扬光大、更好发挥利剑作用」,外界因此认为王岐山并未失势,留任政治局常委的机率颇高;习近平会不会因人设事,为王岐山打破「七上八下」的常规,也成为本次观察重点。


原被视为未来接班人的孙政才涉嫌严重违纪,中共中央决定对其立案审查。

六、隔代接班人制度是否续存?

北戴河会议前夕,原被视为江派接班人选、可望成为储君的中共前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突然中箭落马,时机敏感,启人疑窦。外界认为,这意味着执政当局将维持高压反腐的态势,对于人事布局,习近平也可能打破中共隔代指定接班的既定体制。

七、「习思想」是否写入党章?

去年伊始,中共密集为习近平展开造势与宣传,例如先前以中、英文版在伦敦出版的《习近平思想》,书中曾描述「习近平打造『第三个新中国』」。
按照中共传统,领导人获得「冠名」思想以显示核心地位,外界普遍认为「习思想」可能在19大定案,旨在确认习近平传承于毛泽东、邓小平,巩固政治地位。

香港《明报》更曾引述北京消息指称,中共中央办公厅已着手在19大时修改党章,「习思想」将会写入党章,并会启动修改《宪法》。


外界预估,「习思想」可能将写入党章,并会启动修改《宪法》,政治地位堪比毛、邓。

八、内忧外患 「19大」后中共政局的走向?

根据媒体日前传出的常委名单,已经确定的六人分别是习近平、李克强、汪洋、胡春华、栗战书及陈敏尔,最后一席则从王岐山、赵乐际或韩正等人中「权衡选出」。

栗战书被称为「大内总管」,汪洋也是颇受习近平重用的得力助手,但最倚重的王岐山前景未明;曾与孙政才一同被视为中共第六代接班人的胡春华,在前者落马后的处境更显尴尬,「接班人制度」将被打乱的传言不绝于耳,恐为中共政坛再掀波澜。


倘若王岐山被迫退出政治舞台,则相当程度反映了习近平任内反贪打腐成效的溃败,政治长城会不会就此崩毁,各界都在关注。

内忧未除,外患仍样不平静,不仅与美、日、朝之间的纷争难解,中越关系持续恶化…..。

无论最后结果如何,各界都在关注这场中南海的纸牌屋大戏。依照往例,中共党代会大多是在10月或11月召开;根据北京当局的说法,「19大」将于今年秋季召开,但未说明具体时程。

外界分析,习近平有意在9月厦门「金砖峰会」后、中共建政周年10月1日前提前召开19大,关于中共政局后势,届时将渐清晰明朗。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7/08/%e8%81%94%e5%90%88%e8%b4%a2%e7%bb%8f%e7%bd%91-%e4%b8%ad%e5%8d%97%e6%b5%b7%e7%9a%84%e7%b4%99%e7%89%8c%e5%b1%8b-%e4%b8%80%e6%ac%a1%e7%9c%8b%e6%87%82%e4%b8%ad%e5%85%b1%e3%80%8c19%e5%a4%a7%e3%80%8d/

【立場新聞】葉一知:是否拒絕大陸化是港澳矛盾之源

因為天鴿風災與網絡之便,最近港澳兩地掀起衝突。部分香港人指出風災很大程度源自政治問題,後又指多名解放軍救人中暑令人失望,更有以之恥笑為樂,看在澳門人眼裏,就通通成了涼薄。

風災之初,情緒主導,加上網絡不用負責(不是個個像筆者那樣出篇文有名有姓任你鬧),說理是困難又易惹人誤會。過了幾天,大家情緒平伏一點,何不嘗試了解香港人為何對此事有種種反應。

香港人為什麼特別「關心」這次澳門風災?因為兩個城市有極為相似的背景:兩個地方距離相近,同樣曾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其主權分別在1997年和1999年移交中共,成為中國大陸兩個僅有的「特別行政區」,各自擁有基本法,落實「港(澳)人治港(澳),一國兩制」的理念。

政治背景如此相似,加上地理、社會、文化等又如此接近,理應共同進退,互相關心。可是,因為英國和葡萄牙的管治手段相差甚遠,兩地發展出差異極大的意識型態,即使澳門有四百多年殖民地歷史,比香港多了二百幾年,但英國人治下的香港,除了在各方面比澳門有更為亮麗的發展,還發展出完全不同的mindset,因而發展出兩種路線的「一國兩制」。簡單而言,與其說風災引發兩地矛盾,不如說天鴿的洪水令矛盾浮面。

所謂意識型態和mindset不同,說穿了,就是澳門很早完成「大陸化」之路,而香港一直走「拒絕大陸化」的路,盡全力確保「兩制」,保持香港現有制度的優勢。同樣擁有特別行政區的特殊地位,澳門在1999年後走的路,是迎合中共的,例如廿三條早就通過,議會聲音無甚影響力,言論自由和集會自由也拱手相讓,單看澳門經常以保安理由遣返不同地區包括香港的民主派人士,以及最近拒絕香港記者入境採訪風災,足證這條路線。相反,香港人在1997年後,一直重視和拼死捍衛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等核心價值,議會對抗政府的聲音很大(即使往往無實際作用),傳媒對政府的批判極強,市民上街集會的次數和人數極多,爆發過佔領運動,甚至到近日,有十幾位年輕人為抗爭而入獄,又得到數以十萬計市民聲援。

多年來,兩種路線發展出殊不相同的mindset,令兩地人對風災一事有如此迥然的看法。例如,香港人很快便會批評,這次風災是澳門不斷發展賭場、政府高度集權、政治欠透明度兼日益腐敗、忽略民生基建等政治問題所致。這其實是英國人或西方文明留下的mindset——站在災場悲傷流淚,是自然的感情流露,但沒有實際作用,也不足夠,最重要是找出問題的成因,加以防範和杜絕。所以,西方發展出成熟的傳媒,新聞自由幾乎是不可妥協的價值。這種思想影響香港極深,香港人也極為重視言論及新聞自由,無法接受將外地記者遣返意圖隱暪災難真相的行為,但澳門就經常做類似的事。在某些澳門人眼中(也包括大陸人和部分稱為「藍絲」的香港人),天災當前指摘政府是「製造麻煩」、「政治化」、「撈取政治本錢」甚至是「冷血涼薄」的,他們認為災難最需要的是救援和情緒發洩,是流淚,是悲痛,是救援帶來的感動,而不應用理性指出問題和事實。這種態度,絕不是西方新聞界認可和追求的。

有香港人指出,澳門年年派錢,只是「維穩費」,讓澳門人乖乖聽話,有澳門人便反駁:「難道你香港派錢便不要嗎?」這個問題問得好,香港這麼多年只派過一次錢,就是2011年曾俊華派的六千元,香港人是不是「派錢不要」?如果你翻看當年的評論和網上討論,的確很多香港人認為,這種派錢福利對社會毫無好處(包括筆者),這種並無考慮資源是否運用恰當的胡亂派錢,並不是全香港人都接受的,也可能出於這種想法,這麼多年香港也只是派過一次錢。這種思維,其實也是英殖管治遺留給香港人的,令香港出現「派錢也會不要」的反應,而首要問「公帑是否用得恰當」,要問「收錢的代價」,而不是「有錢要袋咗先」。

至於批評解放軍中暑一事(為免惹起爭端,「批評」並不包括那些恥笑,但情緒發洩的恥笑是網絡世界不可避免的事),其實也是這種mindset衍生的。「出動解放軍」之所以成為焦點,因為等閒日子並不會出動解放軍,解放軍是救援皇牌,自然給人極高期望,但結果只是工作了不夠一天,已有四人(不是一人,是四人,甚至可能更多)暈倒抽搐。這不能以那天很熱、街道很臭等理由和稀泥說過去,因為任何正常人都知道,需要救災的環境必然惡劣,我們要問的,是解放軍的訓練、裝備、應對災害等準備是否足救。(題外話,香港消防員在飛鵝山陪伴被困人士一畫夜兼打風,還沒有人暈倒,只有一個淋雨太多有了低溫症)。

但在某些人眼中,卻是「來拯救你的都是英雄不應批評」。這不符合香港人(或西方文明)的mindset。去年,迷你倉大火,有兩三名消防員相繼殉職,只要翻查那幾天的網民言論,便知道,全港很多人都在罵。罵誰?當然不是罵殉職者,而是罵指揮的消防高層,罵他們為什麼會這麼輕率讓同事送命。消防高層是來指揮救援的,那是不是「來拯救你的都是英雄不應批評」?顯然香港人不認為這樣,香港人的想法是「要找出問題的成因加以防範和杜絕」,以及「有人問責」。

七年前,全香港人在電視看到悲痛欲絕的一幕:一群馬尼拉警察,前去旅遊巴營救香港人質,在全世界的目光下,馬尼拉警察展示極其拙劣的表現。那一晚香港人在做什麼?在罵,罵為什麼這些警察如此不濟?我們一邊流淚,一邊罵。是不是「來拯救你的都是英雄不應批評」?不是。可以肯定,即使那一晚救人的是解放軍,表現如此拙劣,一定都會被大罵。

從這次風災可見,香港和澳門本就是兩個意識型態和mindset不同的社會。當香港人以其一慣和重視的價值觀點去點評澳門風災時,少不免令mindset與之夾夾不入的澳門人不滿甚至憤怒(但你們並不孤獨,因為香港也越來越多這種人)。

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有沒有人明白,為什麼香港人對這次事件這麼上心?

有一半原因,應是出自香港人的不甘心。中國大陸境內只有兩個特別行政區,兩者便經常被比較。很多「智者」曾經指出,澳門多好,和諧,沒反對聲音,發展強勁,金碧輝煌,年年有錢派,繁榮昌盛……;香港,多麼不滯,乜都嘈,發展濟後,冇錢派,經濟發展停滯……。但很多人心知肚明,香港有法治,有新聞自由,有集會自由,有公義良心,有六成市民投票給非建制派,慶幸還未立廿三條……這些都是GDP和金錢買不回來的價值。但價值的力量不及金錢那麼容易理解和量度,香港因而被有心者刻意貶低,還叫香港向澳門取經(可笑的是,同一個陣營的人,在天鴿風災後又說「香港比澳門好,港人身在福中不知福」)。

另一半原因,或者是更重要的大半原因,是出於香港人害怕變成澳門的恐懼,所以借這次天災人禍來警醒香港人,我們不要雕樑畫棟的大白象建築,看看澳門,這些都是如此不堪一擊,我們要更積極維護核心價值,不能像澳門市民般「敢怒不敢言」。我們都十分害怕,香港有一日變成今日的澳門。說得白點,這些觀點都是給香港人多於澳門人看的。

澳門人說香港人涼薄,不體諒澳門人的心情。其實,天災的慘況,透過電視畫面,很易就能觸動人心,很易令人悲傷。但香港人的慘況呢?澳門人可有看到嗎?當構成香港核心的部分像被凌遲一樣,一塊一塊割下來,一時還斷不了氣,只好繼續看着凌遲進行,直至只剩下「香港」這個地理名詞,痛苦那麼慢長,那麼無助,其他人又能感受得到嗎?澳門又有多少人會明白體諒呢?要感受一個天災的痛苦,很容易;要感受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眼看自己愛護的地方,由那麼美好那麼文明一步一步墮落,又是外人輕易感受得到嗎?又是mindset接近中共思維的澳門人感受得到嗎?

你們選擇大陸化之路,我們選擇拒絕大陸化之路,你們追求的一國兩制模式是我們拒絕的模式,這就是一切矛盾之源。



作者 facebook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7/08/1769.html

梁京:海航事件与中国危机的挑战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郭文贵爆料的海航事件对于理解中国危机及其走向的重大意义。

海航事件的各种细节令人震撼地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权贵精英攫取国家财富的规模和手段。可以说,其规模之巨大和手段之大胆超过了所有人的想像。对此,有两种不同的解读。我的解读是,中国权贵精英如此大胆地攫取国家财富并把这些财富转移和隐匿于海外,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这个事实就是,中国的权贵们对中国的未来完全没有信心,因此,他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把国家的财富交给自己已经移民海外的子女,而且,正如郭文贵反复说明的,他们充分利用了西方法律的空子,让这些财富获得了极为周密的法律保护,即使中共政权被颠覆,国内发生动乱,谁也不能代表中国来追索这些财富。这一手段高明的盗国罪行,将极大地加剧中国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反映了中国权贵根本无视国家命运和国民利益的卑鄙心里和无耻心态。

也有人试图对这种无耻的盗国行为给出一种"合理化"解读。根据这种解读,海航的极速扩张和巨额财富转移是中国最高当局与西方对抗的全球战略之组成部分。海航及其所控制的巨额海外资产,本质上是中国当权者掌控的资产,因此,这些资产的运作是服务于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的。按照这个逻辑,郭文贵曝光了海航内幕,反而是一种不利于中国国家利益的"卖国"行为。

我认为,稍有常识和逻辑知识的人,都不屑于认同这种为"盗国贼"们无耻行径辩护的荒诞逻辑。反驳这种荒诞逻辑的一个基本事实就是,通过海航转移海外的大部分资产选择的最终法律形态,是完全不受国家控制的所谓"家族信托基金",而资产的这种法律形态,根本无法令任何合法政府有效地掌控这笔巨额资产,更不用说对这笔海外资产的运营实行问责。中国政府虽然可以收回海航的全部股权,但同时也要承担全部债务,却无法追索已经转化为家族信托基金的国家财富。

当然,令那些借海航窃取巨额国家财富的权贵们绝没有想到的就是,郭文贵爆料海航内幕,虽然让中国政府很难追回被窃走的巨额国家财富,却让这一阴谋的策划者们落了一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可怕前景。这是因为,所有参与海航事件的当事人都被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他们或是难免牢狱之灾,或将终生处于逃匿之中,更有被黑社会绑票丧命之虞。因为谁要是拿到了那张"最终受益人"的证书,谁就拿到了那笔巨额的财富。全世界的黑社会都很难抵御这样的诱惑。

海航事件虽然很难说是中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但这个事件充分证明,中国的内部危机已经对西方乃至全球秩序,带来巨大挑战。海航事件的曝光,将极大地加速中国财富和知识精英逃离中国的大潮。这不仅会加速中国内部危机的发展,也会给西方和中国周边国家带来严重的不稳定因素。这不仅是因为外逃人数众多,且拥有大量财富,而且大量外逃者并不认同"普世价值"。中国若真的变成"西朝鲜",外逃者中将有很多人拒绝从内心"归化",而是保持敌视西方价值的"爱国立场",从海外呼应专制中国。这虽然不是中国全球战略的意图,却将是西方面临的真正挑战。



——RFA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ift.tt/2vBuj4O

IThome | 中国扩大实名制到网路论坛 10月生效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上周五颁布《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依「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论坛用户必需通过真实身份认证才能注册帐号,否则不得在论坛上发布讯息,但仍允许用户以虚拟身份发言。

中国自2015年实施的实名制将从受欢迎的微信、微博及行动电话等服务蔓延到论坛与社区了 ,并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强制实施。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信办)上周五发布了《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要求网路论坛社区服务供应商应依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用户通过真实身分认证才能注册帐号,若未提供真实身分,则不得为其提供讯息发布服务。

所谓的「后台实名、前台自愿」指的是中国仍然允许网路用户以虚拟身分发言,但仍需向业者登记真实身分,早就落实在中国的行动电话服务或微博、微信等网路服务上。

事实上,网信办在2015年2月发表的《互联网用户帐号名称管理规定》 、同年9月发表的《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以及今年6月实施的《网路安全法》中,全都提及了实名制。

至于最新的《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适用于在网路上以论坛、贴吧或社区等形式为用户提供互动式讯息发布社区平台的服务,除了要求实名外,也规定平台必须加强用户的管理,只要发现含有违法或被禁止的讯息,都应即刻采取行动,关闭用户帐号、保存有关纪录,并向上级机构报告。

有媒体认为,这很可能是中国全面落实实名制的最后一步,未来没有提供真实身分的网路用户,在中国的网路上都只能浏览,既无法张贴文章,亦无法留言,不管是在知名服务或是小型的论坛与社区服务中。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7/08/ithome-%e4%b8%ad%e5%9b%bd%e6%89%a9%e5%a4%a7%e5%ae%9e%e5%90%8d%e5%88%b6%e5%88%b0%e7%bd%91%e8%b7%af%e8%ae%ba%e5%9d%9b-10%e6%9c%88%e7%94%9f%e6%95%88/

佛教:中印竞争的另一个战场

来源:
美国之音

中印军队在洞朗地区对峙了70多天后,终于结束了这场危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次事件不会对中印关系起到任何促进作用。相反,它或许标志着,印度将其与中国在经济、外交、地缘政治领域的竞争关系,拓展到了直接的军事对抗关系。

长期以来,中国并没有将印度视作一个竞争对手,但印度却一直视中国为其强国路上的最大障碍。尤其是以莫迪为首的“印度人民党”上台之后,印度开启了一波从各个方面学习中国、遏制中国、超越中国的针对性行动。从尼泊尔、不丹这样的喜马拉雅山缓冲地带,到斯里兰卡、孟加拉这样的南亚后院;从缅甸、越南等东南亚邻居,到西亚、非洲等拥有大量印度移民和劳工的地区;莫迪上任后频繁出访所留下的足迹,无一不彰显出其明确的针对性。

在从硬实力上赶超中国的同时,印度也希望在软实力的较量中胜出。“佛教外交”(Buddhist Diplomacy)便是莫迪政府力图增强印度软实力的一项举措。

印度的佛教外交

2015年9月,印度总理莫迪参加了一场印度教与佛教的对话会议。会议分别在新德里和佛教圣城菩提迦耶(Bodh Gaya)设立了两个会场,其主题是“化解宗教冲突和增强环境意识”。作为会议的首席嘉宾,莫迪在发言中宣布:印度将“领导全亚洲,推广佛教文化遗产。”

正如他所倡导的“国际瑜伽日”或“印度制造”等国家战略一样,莫迪对自己宣布的每一项倡议都会做到身体力行,并甘当首席代言人。那次大会的最后一天,莫迪带领一众参会的代表们,前往菩提迦耶著名的摩诃菩提佛寺(Mahabodhi Temple),坐在传说中佛祖释迦牟尼当年悟道的菩提树下,打坐冥想了20分钟。

印度力图将自己打造成“佛教世界的领袖”,是从更早前就已开始的。2010年,印度国会批准在玄奘曾经求法的那烂陀(Nalanda)佛学院遗址上,重建那烂陀大学,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来自印度以外的国家。2012年,印度赞助了在缅甸仰光举办的佛教学者会议,当时的印度外长亲自出席,他还参加了仰光一座佛像的开光揭碑仪式,该佛像是早前印度总理访缅时捐赠的。

莫迪上任之后,印度的“佛教外交”更是正式升级为一项国家外交策略。2015年5月,莫迪宣布将释迦牟尼的生日定为印度的全国性假日。随后,他在访问中国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共同参观了西安的大雁塔,并特意前往密宗祖庭大兴善寺,在供奉“开元三大士”(创立中国佛教密宗的三位印度僧人)的殿中观礼。同年8月,印度政府的文化委员会宣布了一系列推广佛教的会议、讲学等活动,包括前面提到的印度教和佛教的对话会议。印度媒体立刻捕捉到了政府致力于“佛教外交”的新动向,《印度电讯报》(The Telegraph of India)惊呼:“印度有了一个新的文化大使!他就是佛祖。”

印度国内佛教影响力有限

佛教圣城菩提迦耶位于比哈尔邦——印度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在这里,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两类人,一类是来自世界各地、穿着不同颜色袈裟的佛教僧侣,另一类是成群结队的印度乞丐。乞丐们知道谁是最慷慨的施主,他们聚集在各大寺庙门口,等待着刚刚朝拜完佛祖的僧人和香客。

摩诃菩提佛寺于2002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菩提迦耶招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朝拜者。寺庙院子里枝繁叶茂的菩提树仍然与佛祖悟道的传奇联系在一起,来自中国的游客仍津津乐道于玄奘在书中对它的描述。但是,无论是印度人的记载,还是英国人的考证,现在的这棵树都与2500年前的那棵树没有多大关系。根据英国考古学家康宁汉姆(Alexander Cunningham)的记录,现存的那棵树是1881年他亲手种植的。

但这丝毫不影响四面八方的佛教弟子前来朝拜,不影响人们在树下打坐、冥想、诵经。院子里也不乏游手好闲的印度人,他们肯定不是佛教徒,但他们知道每一位佛教徒的心思。当你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低头寻觅的时候,他们会不失时机地凑上来,从口袋里掏出一片菩提树叶,同时指指头顶上的大树。当你惊喜万分地向他道谢时,他会不慌不忙地伸手向你要钱。

直到今天,很多人仍然以为印度是一个佛教国家,或者佛教在印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显示,印度的佛教信众只占总人口的0.7%,排在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之后。而且,佛教信众数量是印度各宗教人口当中下降最快的一个群体。

佛教作为一个自成体系的宗教,在印度并不受重视。尽管在其教义中,崇尚众生平等、反对祭祀至上的佛教与坚持种姓制度的印度教有着根本的区别,但许多印度人还是相信,佛教不过是印度教的一个分支,而释迦牟尼不过是印度教大神毗湿奴(Vishnu)的一个变体(毗湿奴有无数个变体,释迦牟尼是10个主要变体中的第9个)。

印度开启佛教外交的原因

对于印度大张旗鼓地推广“佛教外交”的原因,中印学者和观察家们给出了不同的解读。

印度媒体《石英网》(Quartz)认为,莫迪上任后推出的“东进行动”(Act East)战略,与印度佛教外交形成微妙关系。“东进行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与东亚、东南亚地区国家的经贸、文化联系,而这些国家正是属于“佛教文化圈”的国家,所以,佛教外交成为印度重新平衡其与东南亚和东亚邻国关系的重要补充。

中国海南大学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毕研韬曾撰文指出:印度政府认为,中国试图把印度刻画成东南亚的“局外人”,于是,印度决定启用古老的佛教资源进行反击,以此提示东南亚国家,印度绝非本地区的不速之客,而是与亚洲国家共享着数千年的佛教文化,所以不该被拒于地区安排之外。

印度“中国分析与战略中心”主任拉那德(Jayadeva Ranade)则认为,印度开展佛教外交除了要与亚洲“佛教圈”国家拉近关系、掌握“佛教话语权”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依靠达赖喇嘛以及客居印度的藏传佛教势力,在喜马拉雅山缓冲地区,阻止中国势力通过佛教向周边国家渗透。

今年3月,拉那德在智库组织《卡内基印度》(Carnegie India)的网站上撰文指出:“达赖喇嘛的年龄增长,使得谁将确定他的转世问题变得日益重要。中共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可以最终解决达赖喇嘛对北京来说的不可靠性,从而加强对西藏的政治控制。”而达赖喇嘛对于印度的周边外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莫迪和达赖喇嘛一前一后访问蒙古,莫迪在乌兰巴托的记者招待会上,多次强调印度与蒙古的“佛教纽带”(实际上是西藏与蒙古的纽带)。

中国的佛教外交

相比于印度,中国的佛教外交其实开启得更早。从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佛教代表团访华,到90年代中国佛牙舍利到泰国、缅甸等国家巡回展出,中国很早就意识到佛教在周边国家外交关系上的作用。习近平在访问斯里兰卡期间,曾发表署名文章,专门提到中斯两国之间由法显大师(337年-422年)开启的“千年佛缘”。在印度访问时,习近平也专门拜访了玄奘取经的途经之处和修行故地。

中国学者们认为,佛教外交在与亚洲国家加强文化联系、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孔子学院之类的“儒教输出”于近年来逐渐式微的情况下,佛教以其“热爱和平”的理念与形象,恰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项极好补充。

2005年,中国发起成立了“世界佛教论坛”,并于2006年在浙江杭州和舟山举办首届大会。此后,世界佛教论坛每三年举行一次大会,与会者除了中国本土的佛教界人士,还有东南亚、东亚、甚至印度的僧侣和学者。

印度的观察家们认为,中国此举是为了“向中国和邻国的佛教人士传达一个信息,即中共当局允许佛教在中国自由传播。”而印度“中国分析与战略中心”主任拉那德在《卡内基印度》的文章中则表示,这些定期举行的世界佛教论坛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中国为了提升官方指定的班禅喇嘛的地位……并说服佛教界接受,他是这个位置的合法继承者。”

中国政府曾与达赖喇嘛因选择第十一世班禅的转世灵童问题发生过严重冲突,导致中国彻底断绝一切与达赖喇嘛的沟通渠道,一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中印佛教外交的冲突点

2011年10月,中国宣布投资30亿美元,为尼泊尔的佛祖诞生地蓝毗尼(Lumbini)提供基础设施升级建设。此举在印度国内引起轩然大波,被认为是中国进一步向尼泊尔施加影响的大动作。

尼泊尔是中印之间的缓冲国,但长期以来受到印度政府的控制。虽然,除了佛祖悟道的菩提迦耶之外,印度尚有佛祖初次讲法之地鹿野苑、世界第一所佛教大学那烂陀、佛祖涅磐地拘尸那迦等十来处佛教遗址,但是佛祖的诞生地蓝毗尼属于尼泊尔,印度曾因此与尼泊尔之间发生过“佛教发源地”之争,引起尼泊尔的强烈不满。

近年来,尼泊尔政府越来越希望摆脱印度的控制,而平衡印度的力量只可能来自中国。2015年4月,尼泊尔发生大地震,中国和印度的救灾团队在尼泊尔进行了一场“救援竞赛”。同年10月,印裔尼泊尔人因“单独建邦”的要求未能满足而发生骚乱,印度政府要求尼泊尔修改宪法被拒后,单方面切断了对尼泊尔的油气供应,致使尼泊尔经济几乎陷入停滞。尼泊尔总理随后向中国求救,并获得中国1000吨燃油的援助。

作为回报,尼泊尔多次重复中国在西藏问题的立场,并拒绝达赖喇嘛入境。在近期中印洞朗对峙期间,尼泊尔媒体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不能重蹈不丹的覆辙、在主权问题上被印度所掌控。为此,印度媒体曾发文疾呼:“印度正在失去尼泊尔。”

中印佛教外交之争在亚洲其他的佛教国家也有所表现,日本、越南明显向印度靠拢,而老挝、柬埔寨则更倾向于中国。缅甸、泰国、斯里兰卡、蒙古是双方争夺的对象,就目前来看,印度在蒙古取得进展,中国则在其他几个国家保持优势。其中,斯里兰卡自认为自从中世纪佛教在印度几近灭绝之后,继承了佛教的真传,成为上座部佛教的中心,并将上座部佛教传播到东南亚国家。斯里兰卡人不认为印度的佛教是正传佛教,也不承认佛教是印度教的分支,其国内佛教信徒更是与印度教势力进行过几十年的国内战争。

中印各自佛教外交的短板

尽管中印的佛教外交都是政府主导的外交策略,但相比于印度,中国的佛教界可以动用更多国家资源的同时,也受到更严格的官方管控。在对外传播的语境中,中国佛教难免受到政府意识形态的影响,这对国外的佛教受众来说,比较难以接受。

此外,一些国家将西藏问题从国家主权问题转移为宗教自由问题,达赖喇嘛在国际社会以及佛教界的影响力,也使得中国佛教界相形见拙、疲于应对。数次在印度召开的世界性佛教会议,因为邀请了达赖喇嘛出席,而受到中国方面的抵制。

对于印度来说,佛教在当今印度的地位并不显著,印度派出参加国际宗教活动的人士甚至曾因对佛教仪式和礼仪的生疏而遭到诟病。香港致力于佛教传播的佛门网(Buddhistdoor)评论道:“尽管莫迪正在大力宣传佛教,但他不可能为佛教在印度创造出更多的空间。虽然佛教在印度的传播没有任何限制(宗教自由被写进印度宪法第15条和第25条基本权利),但在实际生活中,佛教在印度几乎没有任何声音。政治家为了和平外交和跨文化交流的目的而寻求适宜的宗教,这是可以理解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值得赞扬的),但是,如果莫迪政府真的想让佛教成为印度一支重要的社会和政治力量,就应该为国内的佛教徒提供一个更强大的声音,从而使信众人数得以增长。”

此外,印度官僚机构的效率低下和分工紊乱,也使得“复兴佛教”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2006年,印度政府提议重建那烂陀大学。然而,该项议案直到2010年才获得国会批准,但资金却迟迟未能到位。到2014年正式开学时,教室和宿舍尚未完全建成,只招收到15名学生,创始校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也于次年无奈辞职。

与之相比,中国在三亚设立的南海佛学院2014年立项,2017年4月就已建成招生,首批入学220名学生。印度媒体不禁感叹:“中国开办自己的那烂陀大学,令印度蒙羞。”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8/%E4%BD%9B%E6%95%99%EF%BC%9A%E4%B8%AD%E5%8D%B0%E7%AB%9E%E4%BA%89%E7%9A%84%E5%8F%A6%E4%B8%80%E4%B8%AA%E6%88%98%E5%9C%BA.html

唯色:由一次访谈继续思考文革在西藏(1)

来源:
自由亚洲

去年8月末,文化大革命五十周年之际,纽约时报中文网发表了对我的访谈,分三个部分连载:《镜头里的西藏文革(一):跟随父亲的影迹》、《镜头里的西藏文革(二):红卫兵与女活佛》、《镜头里的西藏文革(三):遗留的恐惧与羞愧》。一个多月后,纽约时报英文版发表了这个访谈的浓缩版:《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 Tibet:A Photographic Record》。中文版与英文版都发表了我父亲当年拍摄的多幅西藏文革照片。并且,作为摄影者的我父亲,他身为解放军军人的形象也第一次在媒体公开。

访谈具有重要意义,有读者在网上留言,大意是说由我父亲的摄影见证与我的文字记录,了解到毛泽东发动的文革给西藏带来的灾难之深重,确实填补了文革研究有关西藏这方面的空白。正如访谈开头所介绍的,集合了我父亲泽仁多吉于西藏文革期间(主要集中在1966至1970年,文革后期也有一些)所拍摄的近三百张照片,以及我依据这些照片从1999年起,在拉萨、北京等地访谈70多人,历时六年多所做的调查、采访所写的十余万字,于2006年由台湾大块文化出版的两本书,即图文书《杀劫》与口述书《西藏记忆》,被认为是“西藏文革研究的破冰之作”,其中,《杀劫》是一本“用大量图片揭露西藏地区文化在文革期间如何受到摧残的书”(应该将“西藏地区”更正为图伯特)。2012年至2014年,我用我父亲的相机,在他文革时拍照的地方再做拍摄。然后,将22张照片及补充的一万多字收入《杀劫》文革五十周年纪念新版,于去年5月由台湾大块文化再次出版。

至今,《杀劫》已被译成藏文版和日文版,《西藏记忆》已被译成法文版。而今年内,在美国将出版英文版。译者用了十年心力进行细致入微的翻译,修订者是学识渊博并对西藏历史与现实有着透彻了解的国际藏学家,我们在无数次的来来回回的讨论中,除了发现和修正原著中的个别失误之处,还发现和补充了原著中的疏漏之处。并对图片上的细节也有新的发现。比如,有一张在大昭寺旧日传授佛法的讲经场召开批斗“牛鬼蛇神”大会的照片,经放大图片仔细检视,发现之前被忽视的多个重要细节:在高台正中,挂着毛泽东的画像及一条横幅;毛像两边用汉文和藏文竖写、横写“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横幅上用汉文和藏文写“斗争大会”;横幅旁边及下方置有多幅毛画像;高台上正在批斗的“牛鬼蛇神”是四位旧日的贵族官员,每人被两位红卫兵按压。而这张照片值得注意的有两处:一是四位被斗者前面至少有两人在拍摄,一人在录像,一人在摄影;二是,也是至关重要的是,照片左上角,与讲经场相连接的寺院建筑的二楼拐角,至少站着三个头戴帽子(不知是不是解放军军帽)、身穿制服(解放军军装?)的男人,正注视着批斗现场。其中一人背手站立,有着中共官员当权者的姿态。所以,与其说这三人是在注视批斗现场,不如说他们是在指挥、控制、监视批斗现场更准确。

也因此,英文版的《杀劫》将是目前所有版本中最完整的。

通过电子邮件、Skype、网络电话访谈我的,是由中国去往美国留学并已定居美国的自由撰稿人罗四鸰。她的访谈提纲有水准,着实耗去我相当不短的时间来回复。主要包括了文革时期和近年所拍摄的照片内容,以及父女两代人置身的不同环境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作为调查并写作西藏文革的我,在心路历程发生的某种变化,以及与父亲之间真实存在的矛盾与纠结,等等。实际上我很感谢这位未曾谋面的访谈者。这些问题使得我再一次回顾文革对于西藏种种毁灭性的破坏力,并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延续至今。最后,再次更深切地认识到,如我在重拍照片时所感受到的,文革实际上并未结束,而今天我们在拉萨看到的是一种后西藏文革的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很有见地的访谈也是让我继续深入思考文革之于西藏的一个机会。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8/%E7%94%B1%E4%B8%80%E6%AC%A1%E8%AE%BF%E8%B0%88%E7%BB%A7%E7%BB%AD%E6%80%9D%E8%80%83%E6%96%87%E9%9D%A9%E5%9C%A8%E8%A5%BF%E8%97%8F1.html

厕所不是法外之地!要彻底践行实名制蹲坑!

有病要读书5

若实名制完全实施,中国超过5.5亿多网民的个人信息将全部登记,包括各个网站、政府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内,全国大概会有上百万人可以轻易接触这些信息,这就好像在建起一个庞大的火药库后,防护措施只有一张纸那么薄,里面还有一百万人正抽着烟。


网络恶搞图:厕所实名制

有病君按:

说到中国的信息安全,我想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有被骗子电话骚扰的经历。

前天早上有病君接到一个自称邮政的电话,说我有一份特别的快递,然后就开始问我名字和身份证号码,我说我叫吴彦祖,现在香港拍戏呢,不方便领,对方就说让你父母领吧,啪叽就把电话挂了。

这还没啥,昨天阳光保险突然给我来推销电话,上来就喊:吴彦祖,要保险吗?

以前,手机号、网络是匿名的,你不认识骗子,骗子不认识你。有砖家建议:如果所有人都实名,骗子就无处藏身了。于是我们就实名了。

可实名以后,骗子却更加猖狂了。

为什么?因为你还是不认识骗子,可骗子认识你了!你交出的全部信息,都跑到了骗子的手上。

所以自从有了实名制,骗子的信息越来越准了。

层层递进的实名制,他们的借口是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事实上,实名制根本无助于信息安全,反而创造更多隐患。

若实名制完全实施,中国超过5.5亿多网民的个人信息将全部登记,包括各个网站、政府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内,全国大概会有上百万人可以轻易接触这些信息,这就好像在建起一个庞大的火药库后,防护措施只有一张纸那么薄,里面还有一百万人正抽着烟。

也是去年的这个时候吧,发生了震动中国的信息泄露事件,大学新生徐玉玉因被诈骗电话骗走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仍不幸离世。

发个反动文章分分钟被社区送温暖的时代,居然会存在有银行账号、号码两条线索的情况下都找不到诈骗分子的事情,所谓实名制究竟用来干什么管什么,大家心知肚明。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22533

审查攻势下外国书商在北京书展选择远离中共禁忌

【西藏之声2017年8月28日报道】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面对中共的删稿要求首先作出妥协,后又勇敢拒绝,获得了各界的赞誉。然而,中共不断加剧的审查势头令外国书商怯步。有媒体报道说,日前举行的北京图书博览会上,近90个国家的数百家书商,均选择不去碰触中共的各种禁忌。

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在中共当局要求下,将该社《中国季刊》中数百篇涉及西藏、台湾、天安门屠杀等问题的文章撤下。在学术界与人权团体的谴责声浪下,剑桥大学出版社决定将撤下的文章重新上架,获得了各方的认可。

法新社网站近日报道指出,在剑桥出版社争议之后,各国出版商于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选择讨好中共当局,包括不去碰触各种敏感话题。

外国书商以自我审查来立足中国市场

报道指出,剑桥遭受的审查争议,让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将近90个国家的书商紧张不已。有些人坦诚早已采取自我审查,以确保他们的出版物不会惹恼中共当局,并且能够在中国顺利出版。剑桥大学出版社最初选择向中共审查妥协时,也使用了同样的理由。

英国Innova Press出版公司的一名代表坦率表示,他们经常为了适应不同市场而采取自我审查。每个国家都会有他们认为不妥的内容,但是作为作者,这名代表认为书商有责任寻找能够传达公民及人权知识的途径。

东京出版社Mosaic8的一名主管表示,国际标准书号(ISBN)的分配权力由中共掌控,因此外国书商为了自身利益,不会去碰触中共的禁忌,包括三个“T”:“Tibet”、“Taiwan”、“Tiananmen屠杀”。

也有参加书展的美国出版公司代表担忧,中共在未来会不断增加审查力度。

在中国,经济、生活居家与食谱书籍才是“安全”出版物

与此同时,印度《周日卫报》网站(Sunday Guardian)也发文指出,中共对剑桥出版社的撤文要求,是对学术自由史无前例的侵犯。剑桥出版社最初作出的暂时妥协决定令人震惊,随即召来各方谴责,最终出版社收回撤稿决定。

文章指出,北京似乎对自身审查、抹杀知识与历史及观点的行为,丝毫不感到羞愧。在香港,多名书商“被失踪”后,香港书展上原有的争议性书名寥寥无几。同时,北京当局试图噤声异议人士、封锁VPN阻止民众使用Youtube与推特等国外媒体。

中国于2016年加入“国际出版者协会”,而最新的审查事例与自由出版宗旨是互相矛盾的。作者指出,在近日举行的北京图书博览会上,对参加活动的89国2400余家出版社来说,比较“安全”的出版物内容为经济、生活居家、食物料理,以及儿童读物。


from 西藏之声 http://www.vot.org/cn/%e5%ae%a1%e6%9f%a5%e6%94%bb%e5%8a%bf%e4%b8%8b%e5%a4%96%e5%9b%bd%e4%b9%a6%e5%95%86%e5%9c%a8%e5%8c%97%e4%ba%ac%e4%b9%a6%e5%b1%95%e9%80%89%e6%8b%a9%e8%bf%9c%e7%a6%bb%e4%b8%ad%e5%85%b1%e7%a6%81%e5%bf%8c/

BBC:中印对峙结束,究竟是谁的胜利?

中国和印度同意结束在洞朗地区的紧张对峙,双方都表示己方取得胜利。那到底谁笑到了最后呢?

中印军队在洞朗的军事对峙已持续两个多月,双方一度剑拔弩张,形势相当紧张。但是,就在“金砖五国峰会”在中国厦门召开的一周前,两国几乎同时宣布,对峙已经结束。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记者会上说:“8月28日下午2点30分,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

印度外交部则发布声明称,两国近几周来一直保持外交沟通,在此基础上双方同意边防人员在对峙地点“脱离接触”。

中印两国政府都没有明确说明,是否为解除对峙状态接受了什么条件。

从双方政府和媒体的反应来看,两国对结束军事对峙都感到满意,也都认为己方获得了胜利。

新华社图示中的中印洞朗对峙。

中国“很高兴”

中国政府显然认为,洞朗对峙结束是中方的胜利。

华春莹在记者会上说:“中方通过外交渠道多次向印方提出交涉,向国际社会说明事实真相,阐明中方严正立场和明确要求,敦促印方立即将越界边防部队撤回边界印方一侧。”

“同时,中国军队采取有力应对措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合法权益。”

她在回答另一个记者提问时还带着胜利的语气说:“我很高兴向你确认,印方越界人员和设备已经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

BBC驻上海记者白洛宾(Robin Brant )说,各方都不愿让边界争议扰乱了将在9月3日(周日)在厦门举行的“金砖五国”峰会,作为峰会主办方的中国尤其如此。

路还修不修?

白洛宾认为,此次争端最引人注意的特点之一是,对峙是因中方修路引起的。

中国正在推行其“一带一路”战略,在海外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但一些批评家说,该战略除了经济意义,也有政治意图。

白洛宾说,有些评论家认为,在洞朗纠纷中,中国军队通过建设道路来宣示领土主权,这与中国在南海建设人工岛礁有些相似。

但是,中方是否会继续在洞朗地区修建道路呢?中国外交部并未明确表态。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只是说:“中国边防部队继续在洞朗地区巡逻驻守”,并未提及修路问题。

她还说:“鉴于现场情况已出现变化,中方将根据现地情况作出必要调整和部署。”

这里所说的“调整和部署”是否意味着停止修建道路?中国政府没有说明。

由于印度军队进入洞朗就是为了阻止中国在当地修建道路,如果道路停建,那么印军已经达到了目的。

印媒:“中国向印度低头”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印度中心的外交事务研究员伊尚卡尔(Dhruva Jaishankar)对法新社说,印度已经达到了阻止中国在洞朗地区修路的目的。

他说:“中方将着重强调印度撤军的事实,但最终问题在于这条路是否还会修建。目前看来,好像不会修了。”

印度媒体引述印度执政党印度人民党(BJP)官员的话说,这是莫迪政府在金砖五国峰会前的一次“巨大的外交胜利”。

属半官方性质的印度最大通讯社“印度报业托拉斯”将洞朗对峙结束称为一个“重大外交突破”。

该通讯社引述不具名的印度中央政府官员的话说,“脱离接触”意味着双方都从争议地区撤军,因为如果印度单方面撤军,两国就没必要达成协议了。

印地语日报《不灭之光报》网站上相关报道的题目是:“中国最终向印度低头,同意从洞朗撤军”。

印度英文日报《经济时报》说,此事令中国“非常难堪”,显示中国“会叫但不会咬”。

该报说:“中国为了欺负印度,不仅威胁要开战,还声称要支持印度内部的叛匪,用尽了所有的威胁手段。但这次较小的国家都知道了——中国会发出威胁,但不一定会付诸行动。”

“符合双方利益”

当然,不管哪方“低头”,哪方“难堪”,事件最终没有升级为武装冲突,对两国都是幸事。

BBC驻新德里记者桑约•马居姆德(Sanjoy Majumder)说,争端和平解决,印度政府无疑松了一口气,因为中国对印度拥有整体上的优势。

印度媒体报道,由于边界争端解决,印度股市当天大涨,SENSEX指数上涨155点。

根据环球网报道,在回答印度记者的追问时,华春莹表示,通过外交努力和平解决事件“符合中印双方的利益,也彰显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诚意和态度”。

印度政治评论家谢卡尔•古普塔(Shekhar Gupta)在推特上写道:“希望洞朗事件能翻开印中关系的新篇章。如果两个大国让历史遗留的领土问题继续发酵,那么风险太大了。”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22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