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30 September 2015

【蘋果日報】David Tang:來個愛國愛港篩選小組吧!

不要再浪費納稅人的錢了,馬上鏟起港大校長領導的遴選委員會,直接成立個「港大愛國愛港篩選小組」,以後上至校長下至助理教授,全部都由這些世紀偉人提名好了,就像文革時期,革命委員會全面取代政府各級各界機關,多美好!
陳文敏一沒有組織二沒有參加佔中,甚至連公開支持也沒有,算是十分低調了,結果呢?還是給特區政權橫手攔下來,那些喜歡把「唔好搞咁多嘢咪乜事都冇囉」掛在口邊的天才,不用心急,很快輪到你了。
校務委員會這玩意,一大半是政治任命,隨特首喜歡,不要說博士學位了,找個中三畢業的可以,找個小學未畢業的亦得,百分之百合法,大家也知道嘛,這種「奇才」在「愛國愛港」堆填區要多少有多少,港大由這些人指揮了,你還放心讓你的孩子上港大嗎?
當然,手上有兩個單位收租的你,根本看不上港大了,你的孩子嘛,當然跟特府權貴的孩子一樣,要上牛津劍橋哈佛耶魯啦,港大不港大,關你甚麼事?
恭喜你,但只是送孩子到美英不夠了,馬上舉家移民吧。今天梁振英手下的校委有種不顧幾十年來的傳統,推翻由港大校長領導的遴選委員會提名的人選,明天就有種推翻由終審法院首席大法官領導的司法人員推薦委員會提名的法官。告訴你,在現行法制下,這也是百分之百合法。
過兩年,你手上的寶貝物業要給政府強行徵收了,只賠個零頭給你,不要幻想跟政府打官司有機會打贏。你不想升職而已,法官大人還想。再過兩年,你家人喝自來水中鉛毒癱瘓了,不好意思,沒有大狀願意接你的案件,大狀嘛,為甚麼要為了你一個案件斷了日後當法官的後路?
幾十年來,港督委任大學校長跟法官,就像英女皇委任首相一樣,理論上女皇不一定要委任贏得大選的多數黨領袖,她喜歡委任誰也可以,但300多年來歷任英皇都規規矩矩的,沒有亂來。
就是這種君子協定,英國國內經歷了三個多世紀的和平穩定,歷史上沒有幾個文明能夠有這麼長久的紀錄,今天英國雖然帝國不再,卻還是中港權貴拚老命要把孩子塞進去的國度。那告訴我,究竟是有鄰近地區特色的革命委員會比較好,還是這種君子協定比較好?


David Tang
港大校友、法律界人士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5/09/hong-kong_30.html

批踢踢實業坊:兩德經驗完全不能套用在中國和台灣上

兩德經驗完全不能套用在中國和台灣上, 胡亂套用兩德模式只是統派想把台灣關進中國框架, 想讓台灣永世不得翻身的胡扯。  

「兩德經驗」「分裂國家模式」「德國統一經驗」, 如果大家有機會看到兩岸關係的論文, (放心,不看沒損失,絕大多數都是統派的沒營養廢文) 使用上述詞彙的論文,基本上就是統派試圖製造賣台統一的理論依據文章。 理論當然都是硬套亂凹的,但統派是不會介意亂凹, 只要能達成(被)統一目地就行。

為什麼說套用兩德經驗是亂凹?
第一,「東德、西德」和「中國、台灣」的歷史成因完全不同
第二,「東德、西德」和「中國、台灣」的國際法地位完全不同
第三,兩德的談判主權對等獨立,允許雙方放棄統一永久獨立; 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主張自我閹割主權,放棄獨立的政策彈性,無視國際法現實。
第四,兩德各自能代表其領土的主權,中華民國還不見得等於台灣

======= 

首先,東德、西德的成因是四國分區佔領後, 自由與共產陣營各自讓佔領區獨立建國的產物。 東德西德的產生便是「民族自決原則」的應用,自始便是彼此獨立的國家。 

必須要提的是,西德在1955年之前仍是軍事佔領狀態, 雖然1949年聯邦德國成立, 可是聯邦德國在國際上取得國家地位至少要從1955年的德國條約 (Vertrag über die Beziehungen zwische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und den Drei Mächten,或稱波昂條約)開始算起。 為什麼? 因為該條約開宗明義就就指出聯邦德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這是國際法條約明定的。

東德也不遑多讓,他們也跟蘇聯搞了一個莫斯科條約, 在1955年生效,也認為民主德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在此之前東德同樣屬於軍事佔領狀態。 

這就是兩德建國的歷史過程, 所以不要再有人出來跳針甚麼: 「1952年前台灣是軍事佔領狀態?我沒聽過,一定是你在唬爛」了, 二戰後一堆國家都有過這段軍事佔領歷史,只是台灣特別曲折。

但這些條約保留一個當年佔領區四權對於「統一德國」的保留性權力。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的再統一條約,稱為「2+4條約」, 因為是兩個德國加上原來的佔領區四權就德國再統一問題上簽署。 也就是說,兩德的成因是二次大戰, 兩德一開始的狀態就跟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間不同。

當時的德意志邊境,就是冷戰前線之一。 1972出現的基礎條約, 其實就是公開承認1955年當時由波昂條約以及莫斯科條約造成德國有兩個的狀態剛好跟馬英九和統派宣稱的「基礎條約確定一個德國」完全相反。

「兩岸問題」的歷史成因要分成兩個層次。 在台灣和澎湖本身及居民方面, 原本是在二戰後由於第一號命令接受蔣軍ROC軍事佔領的日本領土, 等待有終局效力的國際法條約割讓給某一國家或依照殖民地自決原則獨立。  

而ROC和PRC則是「同一個主權國家內的兩個政府內戰」, 也就是「國共內戰」。 ROC先是在二二八事件屠殺佔領區居民,之後更在1949敗退到台灣。

在國民黨的ROC政府佔領台灣的既成現實下,美日不希望台灣變成中國領土, 導致台灣問題內戰化而無法介入。美國跟日本橋妥了舊金山和約, 日本放棄台灣但沒有移交給中國讓台灣地位未定論產生。 

此後無論是美中建交三公報、台灣關係法,美國都沒有改變這個台灣不屬中國的基本立場

台灣地位未定論的歷史成因是二次大戰後,美日對既成現實的利益畫分結果, 國際法條約就是國際利益的穩固化, 是先進國家的細膩外交操作,不是打高空的白日夢; 而「ROC政府在台灣」的成因則是國共內戰, ROC極具傳奇性的敗逃與強佔。 

=== 
接者來談國際法地位的不同, 正如前述,兩德自始便是兩個獨立國家, 擁有獨立的主權,也同時都是聯合國會員國。 

而PRC和ROC只是在同一個主權國家「中國」下, 爭奪代表權的兩個「政府」而已,自始主權並不獨立。 而且合法領土只剩金馬的ROC,早已永遠失去爭奪代表權的可能性, 馬英九跟統派的講法,隱瞞了最大一個前提, 那就是: 中華民國早已經不是「國家」, 只能算是主權有爭議的事實上統治體(De-facto-Regime)

還記得馬卡茸整天在國內宣稱他們認定「中華民國才代表中國」嗎? 因為不論是國際法上和統派的認知裡, PRC和ROC就是兩個政府的代表權之爭而已。 好笑的是這些中華民國派一邊舔共, 一邊整天妄想他們能把PRC打到雲南深山去,奪回中國代表權呢!

順道一題就是,如果你很在意用詞精確性, ROC不是流亡政府,而是殘存政府流亡政府是完全失去領土流亡海外的魯蛇, 而殘存政府是還佔有部分領土的魯蛇, 這中間有微妙但同樣丟人現眼的不同。 不過既然ROC還合法控制著金馬兩塊合法領土, 我們還是要尊稱它一聲「殘存政府」。

台灣和澎湖的國際法地位則是在舊金山和約後, 日本放棄台灣而未交給任何國家,也未完成建國的地位未定狀態, 也就是「台灣地位未定論」。 這個意思是台灣主權不屬於任何國家,但也仍不是個國家, 因為台灣還沒建國,因此現在主權只能由這裡的人民創設。

ROC無法藉由無主地先佔或時效佔領取得台澎主權。 無主地先佔原則在20世紀中葉後確立必須是「完全無社會、政治組織的人民和土地」, 台灣有居民也有社會組織,無法適用無主地先佔原則; 時效佔領原則必須是「和平佔領,且民眾知情並接受才開始計算」, ROC政府到1987年才解嚴,1991年才解除動員戡亂,在此之前不能算做「和平佔領」, 至今多數民眾不知道台灣地位未定,ROC政府只是佔領政府, 因此不存在計算時效的問題。

中國更是自始與台灣主權無關,完全沒有主張的可能, 除非台灣人民自願放棄獨立地位。

也就是說,從ROC政府和PRC政府間的關係來看, 這是兩政府爭奪同一主權國家; 而從台灣和中國的關係來看, 這是一個主權國家和一個地位未定區域(但主權確定不屬於任何國家)而且這區域一點也沒有興趣和中國談統一。 和東德、西德對等且獨立的國際法狀況完全不同。
  
講白了,又是統派在硬凹。 

=== 

第三,兩德的談判主權對等獨立,允許雙方放棄統一永久獨立; 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主張自我閹割主權,無視國際法現實。 

東德西德對彼此主權是完全尊重也承認的, 這與統派和馬英九想要唬爛欺騙的「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完全不同, 而馬英九和統派想用這種唬爛騙台灣人簽下不能反悔的賣身契

 兩德基礎條約(Grundlagenvertrag 1972)的簽署, 實際上形成了兩個彼此獨立國家, 雖然雙方仍宣稱最終要再度統一為一個德國, 然而事實上兩國彼此不能主張宣稱自己有對方的代表權利。 換句話說,基本狀態條約的結果就是兩個德國

如果不信,可以去看基礎條約第2、3、4、6條。 
第2條說,兩國應該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各國主權平等, 尊重各國之獨立、自主與領土完整的原則。 
第3條說,兩國只能以和平方式解決爭議問題, 同時彼此現存之疆域以及疆域完整性應該無限尊重。 
第4條說,雙方都不可國際上宣稱有他方的代表權。 
第6條說,雙方的國家權力行使僅限於自己領域內, 並且要尊重對方在內部與外部事務上的獨立性與自主性

馬英九和統派喜歡唬爛一個鬼話: 『東西德雖然承認對方擁有「治權」, 但仍以「統治高權」的概念區隔傳統「主權」概念』對不起,這也是胡扯。 
 什麼叫做「統治高權」? 原文是Hoheitsgewalt,意思是「國家基於主權者身分行使的統治權力」。 這個詞出現在基礎條約第6條, 是針對雙方在內部與外部事務方面不受他方牽制。 這是延續同條約第2、4條的規範邏輯下來的

所以,在基礎條約的架構下,承認雙方各自作為獨立國家,不產生主權爭議。 並不是他媽的甚麼「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 基礎條約第二條說就兩德共同尊循聯合國憲章以及各項原則, 包括「主權平等原則」。 基礎條約就是承認事實上兩個德國都是國家

因為是兩國,所以才有辦法建立所謂「特殊國與國關係」, 這也就是馬英九等統派否定的,視為「破壞兩岸和平」的李登輝兩國論。 

請問統派、馬英九都不承認兩國論了,有甚麼資格喊參考德國經驗? 請問九二共識是兩國論嗎? 九二共識是蘇起唬爛,根本不存在的「共識」, 出了門只敢跟中國講一個中國,躲回台灣才敢打手槍說一中各表, 躲在家裡大喊堅持ROC代表全中國,根本丟臉到爆。

如果要玩兩國論,讓兩國尊重對等主權, 然後台灣可以在主權確立的前提下,自由選擇要統要獨,那還能談, 請問中國、統派和馬英九有打算接受兩國論嗎?
 
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中同表、兩岸和平協議, 每個都是「一個主權國家」前提下的政府談判, 請問有哪個符合兩德的特殊國與國關係?

誰敢保證台灣可以跟中國簽兩德基礎條約這樣內容的協議? 又誰敢保證簽了之後中國會遵守?

進一步來討論,中國內戰並沒有出現兩個國家, 只有正統政府與叛亂團體的分別。 而在台灣和中國關係的部份,根本自1952年開始跟中國沒有特殊關係, 根本前提上就和兩德不同,這樣搞其實還是亂套。

順道一提,馬政府上台簽的各種「協議」,因為中國不承認ROC或台灣的主權, 因此協議上是沒有ROC或台灣的名稱的,很多還是用相關協會名義去簽署。 這些協議缺乏主權國家的承認與簽署,自始便是「法無安定性」的狀態。 用白話文講就是廢紙一張,而且你還不能罵中國沒誠信違約, 因為本來就是沒屁用的廢紙,你馬政府自己犯賤要簽的。 而且相關協議的違反事件,大家新聞上都看過了,發生不只一次, 這是確實發生中的事情,這就是馬英九號稱的「善意對談成果」。

=== 

第四,兩德各自能代表其領土的主權,中華民國還不見得等於台灣 我們回到最根本的歷史成因和國際法狀況,兩德和兩岸關係根本上就不同。 東德、西德可以完整代表各自領土的主權、自主,而且彼此尊重。 PRC可以完整代表中國沒錯,而ROC能完整代表台灣嗎?  
 
對不起,這是有問題的。 ROC的合法領土只有金馬, 而對台灣來說則只是在既成現實下的佔領當局, 並不擁有台灣領土與主權。 貨幣、身份證、護照都只是在台灣人接受的前提下維持必要運作的暫時用品。

「ROC在台灣」有著很麻煩的二元性特徵: 他只是個佔領當局,照理不能代表台灣做任何主權行為; 可是, ROC當局的行政首長、民意代表卻是民主選舉出來的。

民主選舉無法讓殘存政府ROC取得台灣主權, 但是這些人的言行卻會因為擁有民意基礎而被解讀為台灣人做的政治決定。 

也就是說,照理來講台灣不是中國領土, 「兩岸和平協議」這種主權國家內政府與叛亂團體簽的協議只會是廢紙。 但是ROC行政首長簽署同意了,卻會被視為台灣人民意的展現, 代表台灣人想要變成中國人,台海問題內政化,美日等國將不得出兵干預中國內戰。

這會破壞美日創造「台灣地位未定論」的利益,也損害台灣的利益, 而且改變是永久性的。 

跟大家最終說明一下,台灣的統派學者的唬爛理論, 不是今天才冒出來的,馬英九的賣台胡扯也是這些人多年來用心打造唬爛的鬼話, 是在各種研討會、論文中一再重複的胡扯。 這是為了藉由製造虛假前提,創造出「只有統派能發言」的兩岸政策環境, 讓非統派的學者根本無法發言,不要看到就一笑置之。 

他們不在意邏輯的跳躍,理論的硬套,違反國際法的實況, 不在意違反美日等台灣潛在盟有的利益,破壞台灣的安全與穩定。 他們只在意如何永久性的使台灣喪失獨立自主,變成中國的一部分, 實現他們忘想中的中華一統,山河綿延,偉大復興。 

統派的理論顛三倒四,荒謬可笑,但他們不在意, 因為他們只須要讓你最終簽下有效力的賣身契, 變成中國的一部分,不能反抗,沒有支援,只能被鎮壓。 小心統派的胡扯,那都是要讓台灣失去自由的黑心語言。
 
然後看到統派扯兩德經驗,就叫他去吃屎。 

幹,馬英九一篇廢文害我打一堆字,麻煩死了。

P.S. 
如果你有疑問,請把兩德狀態條約原文看一遍: http://www.documentarchiv.de/brd/grundlvertr.html 
然後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怎樣看基本狀態條約,也可以去看一次: http://www.servat.unibe.ch/dfr/bv036001.html 
延伸閱讀:洪秀柱是統派還是狂派? http://newcongress.tw/?p=4980

本文感謝《1945以後WTF?》系列文作者提供諮詢意見與德國第一手消息, 該系列文可以做為了解台灣地位現況非常優良的資訊來源: 
1945以後WTF?(一) https://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35683647.A.013.html 
1945以後WTF?(二) https://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35942679.A.C1D.html 
1945以後WTF?(三) https://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36286621.A.E89.html 
1945以後WTF?(番外) https://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42933678.A.751.html

※ 引述《karatecat (虛無之刃)》之銘言: 
中央社: 兩岸和平發展 總統:參考兩德經驗
總統馬英九今天與歐洲議會視訊會議時表示,兩岸之間保持的「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 的立場,就是參考了兩德「主權與治權分離」的經驗,這有助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
馬總統應歐洲議會友台小組主席朗根(Werner Langen)邀請,今天下午5時首度與歐洲議會友台小組成員視訊連線,會議議題為「強化台歐盟關係,為亞太區域和平注入新動力」。
總統致詞表示,當年兩德的歷史脈絡與兩岸狀況並不相同;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從這個案 : 例當中,找到了足以啟發我們思考兩岸政策的切入點」。 
總統說,目前兩岸之間所保持的「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立場,就是參考兩德「主權與治權分離」作法影響所及的政策成果,有助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  
總統表示,1972年東德與西德簽訂的「兩德基礎關係條約」。當時東西德雖然承認對方擁有  「治權」,但仍以「統治高權」的概念區隔傳統「主權」概念。西德總理布蘭特 (Willy Brandt)當時還去函東德部長會議主席,表明條約所載並未違反西德基本法前言中的「再統一命令」。
總統說,從2008年上任以來,致力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海峽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基礎,推動台海和平及兩岸發展,使兩岸關係處於66年來最穩定與和平的狀態。
http://www.cna.com.tw/news/aipl/201509290335-1.aspx

-- 「蔣公之人生哲學、政治思想與革命理論,實融會古今中外學術之精華, 益以一己之創見,乃鑄成其博大精深之思想體系,與恢弘偉大之革命勛業。 徵之往史,實所罕見。」 
--作者介紹,國立編譯館小學國文課本 



from 批踢踢實業坊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43597133.A.C88.html

未普:习近平访美留下的困惑



习近平自上任以来,其公开讲话和内部讲话不一致,口头承诺和实际行动不一致。这些不一致,在这次访美过程中,给美中关系的观察者留下不少困惑。

第一个困惑,习近平到底是喜欢西方价值观还是厌恶西方价值观?习在西雅图访问时说,"我认为,对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我们需要去深入了解",习从七十年代起,就开始了解西方文化和文明了,不可谓不深入,这可以从习近平在西雅图的自述看出。他读过不少美国作家的经典名著,喜欢好莱坞的警匪片、战争片和浪漫喜剧,敬佩美国政治家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等。显然,习近平对这些西方文化和文明,是相当感兴趣的。

可是从他当政之后传出来的"新南巡讲话"、"七不讲"、九号文件和"8•19"讲话看,习却是非常憎恶西方价值观的。凡是顽固鼓吹人权、自由、民主、宪政的知识分子,在他的"8•19"讲话中,都是"反动知识分子",一些"反动知识分子",因此而被他主张的"亮剑"行动所维稳。

第二个困惑,中国政治是不是权斗政治?习近平说,中国政治不是纸牌屋,这话其实也对也不对。对的是,中国政治是黑箱政治,而纸牌屋反映的美国政治是透明政治,中国政治不是透明政治,所以说中国政治不是纸牌屋。但是习近平想要说的显然是另一个意思,即,纸牌屋讲的是权力斗争,中国反腐不是权力斗争。他说,中国反腐没有别的目的,不是为了扳倒对手,"这其中没有什么权力斗争"。

这就匪夷所思了,中国领导人在政治黑箱中的所有反腐作业,难道都是为了光明磊落的目的?如果真的光明磊落,为何不让你的政治见阳光呢?一个无所不在的政党,掌控著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老百姓无权知情、参与,甚至无权乱说乱动,这个本应是大众的政治,是不是太不大众,太不光明了?!

第三个困惑,中国大规模攻击美国网络,到底是不是政府行为?习近平在西雅图矢口否认中国政府参与和支持网络攻击,而《华尔街日报》毫不客气,在习近平抵美次日即发文章,"网络侦查发现黑客来自中国军方"。文章说,联邦人事管理办公室(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宣布,网络窃贼窃取了2200万份安全档案,并获取了560万联邦雇员的指纹和社安号码。另外还发现,美国境内50%到80%的伪造IP地址都来自中国,以剽窃美国的商业机密。

这种大规模的攻击和剽窃,在中共严密控制的中国,绝无可能是个人行为。美国方面已经查出,中国政府操纵著极其庞大的国家网络间谍机器,而解放军某些情报部门已和黑客团体直接联系起来,成功渗透到与中国争夺南海控制权国家的主要计算机网络。这次习近平访美承诺,要打击网络攻击行为,"坚决捍卫网络安全",但会不会见成效,美国方面表示怀疑。

第四个困惑,美国和中国谁最有可能战略误判?习近平这样安抚美国:"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加深相互了解可以帮助防止美国或中国的战略误判。"修昔底德陷阱"是雅典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观察到的一种现像,即雅典实力增长导致斯巴达产生恐惧,使战争不可避免。习近平的安抚或许只是一种姿态,他本人怎样想的,不得而知;已知的是,他的智囊和一些中国学者相信这个"陷阱"。

分析以上几个困惑,或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价值观方面,习近平作为个人,欣赏西方文明,作为中共总书记,却憎恶西方文明,这反映了他的两面性。在中国政治上,中共的黑箱政治本身就是远离文明的政治,至于说反腐不是权斗,那只是一种骗己骗人的说法。在网络攻击上,中共扮演著主导作用,以后只会变得隐蔽。在战略误判上,如何避免热战,可能从此要提上美中日程了。






——RFA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ift.tt/1GhC0LB

傅桓:世界分食中国专制的“红利”

来源:
东网

习近平的美国之行,遇到了国内访民拦截车队,上访者与被命令前来了解情况的人谈笑风生。习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席间寥寥无几的听众,党媒传回国内却说“座无虚席”。习与联合国秘书长主持妇女大会,说所有的中国妇女都能实现梦想。

这些只有在末世才有的景象,就这么出现在美国,出现在联合国,而且看起来毫无违和之感。习近平曾说过,中国一不输出革命,而不输出贫穷,可是他带队在美国撒钱,给联合国相关基金拨款十亿美元,又输出了什么?概言之,输出的是中国专制的“红利”。

在这个事件中,联合国充任了非常丑陋的角色,表现出一个积贫积弱的联合国所应有的柔软身段。当希拉里说习近平在世界妇女大会上的表现是“shameless”的时候,联合国的人会觉得“shameless”吗?恐怕也不会,看起来,收买的价格远远高于要价。

当国内有些人不合时宜地讲,为什么习近平在全世界撒纳税人的钱,却不需要任何同意的时候,这个陈腐的国家再次展现出深重的裂痕。但是对世界而言,这种抱怨声音过于微弱,可以忽略不计。即使那些声称以价值立国的国家,也在这种巨额交易前保持沉默。

从前,面对中国的人权问题,还是有些友邦发出刺耳意见的。在那种声讨的氛围下,会让人觉得,中国政府虽有恶意,但原因是因为世界拿它没办法。从习在美国及联合国隆重走过场的情况看,恐怕不是“没办法”,也是要分食专制红利,或者这根本就是一回事。

大陆政府早有应付世界的一整套办法。在习访美前夕,放出一两个次要的异见分子,如此避重就轻,看起来也是对世界的一个“交代”。而友邦并无意见,很多时候看上去,专制不只是“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同时也是它与世界的合谋。

如果给你一个支点就能翘起地球,这是物理学上的“世界梦”;如果你有足够的美金就能买下全世界,这是政治学上的“中国梦”。中国企业家在纽约时报上刊登欢迎习近平访美广告,FACEBOOK、苹果等与大陆互联网公司的富豪把酒言欢,好像世上已无“防火墙”。

说到防火墙,多说几句。对大陆人而言,“翻墙”越来越显得不重要,网民体现出适应封闭环境的惊人能力。一面是筑高的防火墙越来越隐形,另一方面是曾被寄予希望的墙外力量漠视真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参与中国防火墙建设”是收买世界的附加项之一。

在一种逻辑中,认为专制对世界的收买并不会建立长久紧密的国际关系,但是对专制而言,期限长短又不是缺点,只要证明是有效的,效果可以继续追加巩固。对专制的担心很可能是多虑。更深地嵌入世界关系中,并非是专制无法达成的目标,它现在就上演着。

热钱撒世界,冷眼看中国。不止只有中国让人失望,这个世界也是个势利眼遍地的地方。所谓“复杂中国”逐渐演化成“复杂世界”。不是世界搞杂了中国进程,就是中国给世界掺了沙子。世界看起来过于容易被收买了,那些珍贵的东西已经被收缴。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9/%E4%B8%96%E7%95%8C%E5%88%86%E9%A3%9F%E4%B8%AD%E5%9B%BD%E4%B8%93%E5%88%B6%E7%9A%84%E2%80%9C%E7%BA%A2%E5%88%A9%E2%80%9D.html

《金融时报》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可信吗?

如今,中国的官方经济数据不可信已是西方经济学家、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普遍接受的共识。认为这些数据权威会招致嘲笑:说相信这些数据的人天真已经是最客气的了,最不客气的是称他们为中共宣传的帮闲。

这一共识的问题在于,除了备受关注、具有政治敏感性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其他官方数据生动地描绘出了怀疑论者坚称被隐瞒的中国经济放缓。即便有阴谋试图掩饰中国的境况到底变得有多艰难,中国经济遇到了困难也是一件非常显而易见的事情。

人民币在8月中旬意外贬值,进一步助长了外界对中国官方GDP数据的怀疑,许多人认为此举证明北京方面在采取激进举措拯救深陷困境的中国经济。

中国官方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实际GDP增速为7%,正好达到中国总理李克强在3月宣布的全年增长目标。对持怀疑态度的人来说,这个数据太合适,也和其他表明中国的两个经济引擎——制造业和住宅房地产建设——出现更严重放缓的数据不一致。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方面的专家普遍认同,中国会出于政治动机“熨平”季度实际增长数据,这种处理旨在让经济的剧烈波动看起来不那么严重,尤其是是在应对像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那样的外部冲击的时候。

这一目标主要是通过微调用于将名义GDP换算成实际GDP的通胀指标(即“GDP平减指数”)实现的。通过将通胀报低,中国的统计高手们可以制造出实际GDP增长比事实上更快的效果。

理解趋势

然而,这个数据点的不足之处并不会严重妨碍我们对中国经济趋势的理解。只需看一看不经通胀调整、以当前价格水平表达经济产出的名义GDP数据,就能观察到该国主要行业的惨淡状况。

“中国实际GDP的波动性是世界同类国家中最小的,但其名义GDP数据在一些关键方面看起来更为合理,”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的中国经济学家姚炜上月写道。

2015年第二季度,包括制造业、采矿业和公共事业的中国工业部门名义GDP仅微幅增长1.2%,低于2014年平均5%的增速。建筑业名义GDP在第二季度增长4.1%,去年这个数字为9.8%。另外,服务业目前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

就大多数用途而言,名义增长率比经过通胀调整的实际增长率更为重要。比如,实际增长率对企业做收入预测就没什么用。

类似的,拉美和非洲的大宗商品进口商通过进口量和产品价值方面的海关数据,都可以看出中国大宗商品进口放缓。

也在哈佛(Harvard)以及曾在斯坦福(Standford)担任访问教授的香港科技大学(HKUST)经济学教授卡斯滕•霍尔兹(Carsten Holz)是中国官方数据的坚定捍卫者。他表示,北京利用平减指数来修改数据,这一点“对注重细节的分析师来说非常讨厌,但对实际应用只有微小影响”。

他认为李克强或者副手未必会直接指示中国国家统计局报告一个特定的增长数值,但他承认,该机构面临达到增长目标、避免催生经济悲观情绪的压力。理论上,GDP平减指数应该是考查中国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最广泛的通胀衡量指标,包括那些没有计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的商品和服务。CPI涵盖了消费品,但不包括投资品,也不包括物流或法律等服务。

这家中国官方统计机构没有提供多少有关GDP平减指数计算方法的细节。不过,霍尔兹认为,只有国家统计局党组的几名成员对最终的考虑知情。这几个人有国家统计局局长和他手下的三名副局长,包括现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曾担任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的许宪春。

霍尔兹说:“许宪春参与了讨论,他对此是知情的。他会看着手中的文件说,‘嗯,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应该让它高一点。我们的平减指数可以用这个数值,或者用那个数值也说得通。好吧,就用那个数值,因为用它计算出来的实际增长率会稍高一点。’”

这样的中国数据编制场景,很难说会让人产生信心。不过,霍尔兹认为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他用多种基于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等公开价格指数计算出来的另类平减指数,对官方增长率进行过压力测试。

他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在1978年到2011年之间的平均年度实际增长率(这一增长率的官方数据是9.8%)可能在9.1%到11%之间。这个结果意味着官方的增长率仍不失为最有可能符合真实情况的数值。

霍尔兹表示:“我更偏向于官方数据。我认为,官方数据是现有的最好数据。我同意存在一系列最终(实际GDP增长率)数字,所有数字都同样合理。2015年(百分之)7.0的数值,可能是从6.5到7.0,(甚至)7.2之间的一个点。”

作为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上个月在中共党报《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上撰文,针对相关指控为国家统计局做了辩护。这些指控称,国家统计局采用的GDP平减指数,未能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作出调整,从而低估了最近几个季度国内的通胀率。

霍尔兹在学问上最可怕的对手,是东京一桥大学(Hitotsubashi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伍晓鹰(Harry Wu)。伍晓鹰在1995年第一次提出了另一种评估中国GDP的方法,并在之后的20年不断完善他的方法。他的最新研究认为,中国在1978年到2014年之间的平均年度实际GDP增长率为7.1%,比官方估计的9.6%低了2.5个百分点。这比霍尔兹计算得出的误差幅度超出了一倍以上。伍晓鹰表示,中国去年的增长率是3.9%,而官方数字为7%。

伍晓鹰起初曾指导过霍尔兹,然而他们在学问上的分歧后来导致两人发生争执。

霍尔兹表示:“当时事情闹到伍晓鹰不跟我讲话,也不援引我的研究。我不认同他的研究。他的研究就是无法说服我。我认为,他的研究实际上是错的。”

随着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占据全球各大媒体头条,许多伦敦和新加坡的分析师(其中一些以前并没有研究过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也参与到对中国数据可靠性的探究中来。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驻香港经济学家迈克尔•帕克(Michael Parker),就是采用宏观式方法的典型。不过,他并不认同怀疑论者的看法。

他说:“在我们看来,认为中国会让全国数万甚至数十万财会及统计人员,在十年乃至更长时间里,步调一致地歪曲数据,这样的想法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

相比之下,要想了解伍晓鹰和霍尔兹之间更严谨具体的辩论,就要一头扎入另一个世界,研究基准数字修订、投入产出表、以及有关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的各种相互竞争的假设。没有多少分析师曾试图具体判定两人在每个回合辩论中的得分。不过,有意思的是他们两人在许多地方取得了共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两人都指出了国家统计局对作为经济支柱的工业部门的统计方法存在的问题。2008年起,中国国家统计局不再发布工业产出的原始分行业数据。

在中国国家统计局停止发布工业分行业产出数据之前,一些突出问题已经变得相当尴尬,以至于到了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的月度产出数据加起来超过了季度GDP数据显示的工业总产出。从逻辑上讲,这是不可能的。

数据的矛盾应归咎于企业和地方政府虚报产出。地方GDP增长历来都是共产党用来评估政绩以及决定官员升迁的重要因素(尽管这种现象正在慢慢发生变化)。

霍尔兹与伍晓鹰之间的分歧主要在于他们对这些缺陷的回应。

霍尔兹基本上相信,作为把关者,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许宪春在其国民经济核算部门接收到工业统计部门同僚发来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GDP工业组成部分时,有能力将最显眼的虚报数据滤除掉。霍尔兹认为,名义GDP数据大都是准确的,主要问题就只剩下平减指数了。相比之下,伍晓鹰认为,由于地方官员有实现增长目标的需要,工业GDP数据从根本上存在缺陷。

两人都看到了中国在数据收集方面的不足,但伍晓鹰的计算与官方数据差异最大的时候是在危机时期。他的结论是,这些误差“并非主要由方法上的缺陷造成,而是由政治影响造成的”。

怀疑促使伍晓鹰根据一份苏联式产量清单(包括中国每年生产的、从钢管到烤箱的各种工业品的名称及对应的数量),创建了一套并行的工业产出系列数据。

“即便地方政府想要编造或篡改商品生产统计数据,他们也无法做到。数据量太大,这样作假也太复杂。需要非常专业的人,”他说。

不辞辛苦探寻真相的人

在霍尔兹看来,伍晓鹰拿出的另一套系列数据(这套数据对中国几十年来实际增长率的下调幅度要大得多)并不比两人都认为有缺陷的官方数据更好。

他认为,不可能在价值上得出可靠的工业产出,因为产品质量的改善难以衡量,对新发明的商品赋以经通胀调整后的价格也存在困难。关于产品质量改善的问题很重要,关系到是将价格的增加当作实际产出的增加,还是仅仅当作通胀。

伍晓鹰说,他的方法包含了对产品质量和新发明的合理假设。然而,对于彻底不相信中国工业产出数据的他来说,眼下是个尴尬的时刻。长期受到怀疑的月度工业产出系列数据表现出的降幅,比总体GDP增长率表现出的降幅更大。实际上,这两组数据的不一致是导致人们对中国的真实GDP增长率产生怀疑的最大原因。

增长率受操纵的可能性反映了制度缺陷,尤其是反映出国家统计局缺乏独立性。但这也是那些评估中国和其他经济体的人士在分析上存在缺陷所导致的结果。如果不如此过度地强调GDP,那么操纵这一数据的动机将不会那么强。

实际GDP增长率越早失去其标志意义,我们就越早可能得到更准确的数据。对中国政府以及其他依靠经济增长保证其政治合法性的政府来说,在数据上作假的诱惑总会存在。但是,在中国经济处于如此危急时刻、以至于威胁到稳定时,依靠一个单一的数字来说服民众相信形势一片大好,其实不太可能会是一项有效的政治策略。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95887

西藏青年会绝食者在联合国驻印机构前集会

【西藏之声2015年9月29日报道】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开展绝食活动的西藏青年会成员,与流亡藏人共同前往联合国驻新德里机构,进行和平集会。绝食者获得了联合国驻印人员的接见。

西藏青年会开展的绝食活动于28日进入第19天时,3名绝食者与西藏人民议会议员、新德里流亡藏人及援藏团体成员等共计500余人,一同前往联合国驻印机构,进行了集会请愿。3名绝食已19天的青年会理事会成员获得了联合国驻印机构人员的接见。

西藏青年会会长丹增晋美,在集会现场向本台驻地记者介绍说:(录音)“新德里流亡藏人自发与青年会一同在联合国驻印机构前集会,令人感动。三名青年会绝食者28日同联合国驻印机构人员见面,再次递交了绝食活动的五项诉求,并要求联合国能加大关注西藏的紧张局势。而对方也承诺会向联合国总部转达藏人的呼吁。”

据丹增晋美介绍,虽然此次绝食活动获得了各方的关注,但是至今青年会仍未收到联合国总部的正式回应,因此3名理事会成员在体重平均下降了17斤左右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要继续开展绝食活动,直至联合国正式给予回应。



from 西藏之声 http://www.vot.org/cn/%e8%a5%bf%e8%97%8f%e9%9d%92%e5%b9%b4%e4%bc%9a%e7%bb%9d%e9%a3%9f%e8%80%85%e5%9c%a8%e8%81%94%e5%90%88%e5%9b%bd%e9%a9%bb%e5%8d%b0%e6%9c%ba%e6%9e%84%e5%89%8d%e9%9b%86%e4%bc%9a/

中共将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渗透

来源:
美国之音

中国官方星期二的消息说,中共中央组织部通过税收补贴等其他财政优惠政策“鼓励”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工会以及基金会加强党的建设,扩大党员在这些团体的存在。一些非政府组织团体对此表示反对。

中共中央办公厅最近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新华社援引中组部负责人的话说,加强在社会团体的党的建设作用,目的是“引领社会组织正确发展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会组织全面贯彻落实。”

根据这个意见,非政府组织, 工会以及基金会有超过三个党员的应该建立党支部, 社区也应该建立党支部并组织活动。这些党支部应该“动员和鼓励普通民众抵制负面影响和非法活动”。

这份意见还表示,如果这些社会团体做出积极的响应, 将会获得税收补贴和其他财政优惠政策。

但是,一些非政府组织的人对此表示不赞成。 香港《南华早报》援引广东番禺打工者服务部负责人曾飞洋的话说,“我们是社会服务组织,我们不希望,也不会被政治化,保持独立对我们很重要,这样我们可以提供社会服务而不受政治议程的影响。”

中国香港商会--广东名誉会长林卫智也对《南华早报》表示,他们的会员的工会自1993年以来都没有接受过任何政治指导意见。

他说:“我们的董事会的高级执行官很多来自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他们对在工会建立共产党支部不会有兴趣。”

中共先后在1998年和2000年共同发布加强在社会团体中的党的建设的意见。但是,这次针对的范围有所扩大。以前主要是针对社会团体,不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此次的文件则规定,除在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之外,还包括社会中介组织和城乡社区社会组织。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9/%E4%B8%AD%E5%85%B1%E5%B0%86%E5%8A%A0%E5%BC%BA%E5%AF%B9%E9%9D%9E%E6%94%BF%E5%BA%9C%E7%BB%84%E7%BB%87%E7%9A%84%E6%B8%97%E9%80%8F.html

美中签空中相遇规则 军方履行受质疑

来源:
美国之音

美国和中国军方提前签署了两军空中相遇安全行为准则。双方希望这一协议能降低两国军机擦枪走火的风险,但是人们对协议能否得到履行存在很大疑虑。

在9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首脑会晤之后,双方宣布达成两军空中相遇安全行为准则,作为最新附件将它纳入早前达成的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

两国官员去年4月签署了海上意外相遇行为准则。两国元首去年11月会面时答应,双方会努力在2015年底之前就两军空中相遇安全行为准则达成协议。

新规则:故意接近对方也需安全飞行

根据美国国防部在网站上最新公布的美中两军空中行为准则,两国军机无论是意外相遇还是故意接近对方都应该保持安全距离,并避免危险飞行动作。

2001年4月,美国一架EP-3型侦察机在南中国海国际空域遇到中国战机抵近拦截,致使中方机毁人亡,美军飞机受损后迫降海南岛,引发双边关系一场重大危机。

去年8月,美国海军一架最先进P-8A型侦察机又在南中国海上空遇到中国战机的拦截和威胁,两机险些相撞。

五角大楼:希望新协议降低空中擦撞风险

美国官员们期待最新签署的这一协议能降低两军发生空中擦撞的风险。

国防部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部长施大伟(David Shear)9月17日在国会作证时说,早前双方签署的海上意外相遇行为准则已经为降低海上误判风险发挥了作用。

施大伟:“美中防务外交在这些和其他方面的努力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美军和中国海军已经在多次的互动中成功运用了海上意外相遇行为准则。”

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民主党领导人杰克·瑞德(Jack Reed)表示,美中两军正在建立的这些互信措施虽然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不会改变中国在地区安全事务上的强硬态度。

瑞德:“虽然双方为降低紧张气氛建立风险减低新机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建立海空安全互动准则,但是我们的努力迄今为止对中国在南中国海采取强硬手段似乎没有影响。”

新规则的履行受质疑

就在9月15日中方在两军空中行为准则上签名的同一天,美军一架RC-135型电子侦察机在中国山东半岛以东大约80海里的黄海公海上空遇到中国空军战机的拦截,期间中国飞机以美军机组人员所说的“不安全”方式近距离掠过美国飞机的前方。

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理查德·怀兹博士说,中国会不会切实履行这项行为准则值得人们的怀疑。

怀兹: “军方一些人,其他部门一些人,不会履行这项协议。接下来的问题是,政府是否真正在努力执行这项协议只不过做得不够好,还是说他们不会大力地执行它,并忽视犯规行为。”

新签署的两军空中行为准则规定,一方应该克制自己不在对方宣布的危险区或警告区干扰对方,但是相关国家的军机总是享有国际法所允许的自由航行权利。

分析人士们说,美方可以根据这一条款到中国在南中国海有争议海域人造岛礁实施抵近侦察,但中方也可以依据同一条款要求美方不要进入这一岛礁周边的警告区内活动。

怀兹博士说,双方执行任务的军人可能对这一条款有不同的解释,并因此采取可能引发冲突的行动。

怀兹: “不论五角大楼和中国国防部制定出什么规则,落实到具体的飞行员或地面控制室军官时,他们会如何解释这一规则、如何理解指令和看待自己的使命,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美国和中国在最新签署的空中相遇安全行为准则中说,双方应该有诚意地履行这项规则,并鼓励双方军机在空中近距离相遇时沟通联络,但双方并非必须这么做。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9/%E7%BE%8E%E4%B8%AD%E7%AD%BE%E7%A9%BA%E4%B8%AD%E7%9B%B8%E9%81%87%E8%A7%84%E5%88%99%E3%80%80%E5%86%9B%E6%96%B9%E5%B1%A5%E8%A1%8C%E5%8F%97%E8%B4%A8%E7%96%91.html

陳健佳 - 「拳打腳踢」報道的背後

立場新聞 2015年9月28日

【文:資深記者陳健佳】

佔領運動期間,無綫新聞獨家拍攝到七名警員涉嫌暗角打傷公民黨成員曾健超,那十多分鐘的片段,讓全港市民見證驚心動魄的一幕,更即時令外界對無綫新聞得到正面支持。無綫記者在佔領區採訪不再受到唾罵,而是獲得市民送上食物打氣,甚至有市民送金牌讚揚新聞部。

不過,該宗報道引發編採部七十多個員工聯署,表示不滿管理層曾修改報道內容,是無綫新聞部罕見的員工集體行動。後來,有份聯署的中層、參與該宗報道的員工,被調職到非前綫工作,有員工視為秋後算帳。

本文透過訪問員工,了解無綫在佔中前後處理新聞的方針,及七警報道來龍去脈。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實早於佔領運動前,無綫新聞部已經很小心處理佔中的新聞。

佔領前夕

據員工表示,管理層早已將佔領運動定性為非法活動,所有涉及佔領的新聞,不用想一些美化運動的角度。其中一次,是有同事在直播時引述參與行動人士稱被警察毆打,無綫新聞及資訊部總監袁志偉便喝止,話「點解未求證消息」。

有另一位記者在8月,報道一個泛民記者招待會,引用公民黨梁家傑的一個 Bite,也引起老細不滿。「後來老細在公開場合下,口頭指控記者屬泛民的人,幫泛民說話,以後不可以讓該記者做政情、示威及公眾集會的新聞。」

佔領期間

佔領開始兩周後,佔領區人士認為無綫的報道偏頗官方立場,令採訪隊工作時遇上阻滯。「當時遍及四個佔領區,金鐘、銅鑼灣、旺角和尖沙咀。外出工作的記者裏外不是人,在外邊採訪集會者會被人鬧,一出『咪牌』就被人鬧。在旺角採訪佔領區時,更曾被示威者追着破罵。為免工作受滋擾,同事像在內地採訪時,用黑色膠紙貼着咪牌上的無綫標誌。又或者進行訪問時,請受訪者夾一個不會顯示咪牌的小型咪。」而調動人手時,也不敢安排女記者到人流較雜的旺角區採訪。

七警事件

10月14日,編採部由助理採訪主任何永康與一位年資淺的記者在公司,另有兩位編輯部同事。當晚更表時間是晚7時至翌日早上7時。佔領以來一向負責早更的何永康,是首次當夜更。

一般來說,晚更編採部的人手相對日更少,高層例如袁志偉於日更工作,晚更則由較中層員工「睇檔」作決策人。而當晚就由何永康睇檔。

當時佔領踏入第三周,佔領區已擴散銅鑼灣和旺角,夜更的負責人主要留意警方與示威者衝突事件,旺角是最熱門,所以傳媒機構也會駐紮重兵守旺角。不過,編輯部當晚收到消息,指警方會改在金鐘行動驅趕示威者,於是何永康將旺角兩採訪隊調到金鐘迎戰。

晚上12時,進一步確認警方會在15日凌晨1時,在金鐘有清場行動。

背景:凌晨2時多,警方開始趕走龍和道的示威者

無綫有四隊攝影隊在金鐘,他們拍攝的片段同步傳送到將軍澳無綫採訪部,何永康與當夜更的三位同事負責「收片」,即是一邊看傳送回來的片段,一邊寫文字報道出街。

大約凌晨4時一刻,一般人熟睡的時間,編輯部還燈火通明,大家還金精火眼從四部攝影機拍攝的片段中找尋新聞點子。突然,編輯部兩位同事叫了一下,「影到差人打人喎」。何永康也上前仔細了解詳情。

他們向負責拍攝該片段的攝影師查詢,對方也致電公司確認拍攝到有關片段。由於畫面現場較黑暗,大家不許有任何差池,於是反覆再看,連剪片同事也一同在剪片房的四十多吋大電視螢光幕反覆再看。螢光幕清晰可見一位示威者被抬到金鐘添美道一個暗角位置,遭七位身穿有警察字樣背心的男士揮拳及腳踢。

「拳打腳踢」報道出街

早上6時的晨早新聞,頭條為七警向示威者拳打腳踢。6時38分,辦公室電話響起,編採部同事接聽後,大叫:「老細話唔出得街呀!」後來第二個電話打到編輯部有同事將已上載到無綫新聞Apps的七警暗角報道下架。期間,並沒有任何管理層跟何永康通電話表達對報道的意見。何永康按照更表,早上7時拖着疲憊身驅下班。

早上9時,新聞部熱鬧起來,例行的編採會議上,七警報道成為討論焦點。袁志偉提到用上「拳打腳踢」的字眼,於是有編採部人員有所考慮下執稿,刪去「將他放在地上,對他拳打腳踢,期間兩名警員離開,留下的警員,繼續用腳踢示威者。」直至同日下午,警方出新聞稿指懷疑有警員使用過份暴力,由於有官方定性為過份武力,管理層即時安心,在稿內加入「其間懷疑警員對他使用武力」。

同日下午3時左右,新聞部同事對管理層處理報道的手法發出聯署信。

聯署事件

傍晚,「一群無綫新聞部記者的公開信的聯署信」在網上出現,最初版本有40多名為人熟悉的記者名字出現。

「我們認為,截至早上七時前的報道字眼,是對過程作中立客觀描述,當時報道如下:『一名示威者雙手被綁上索帶,由六名警員帶走。警員將他抬起,帶到添馬公園一個暗角位,將他放在地上,對他拳打腳踢。期間兩名警員離開,留下的警員繼續再用腳踢示威者。警員最後帶走示威者,整個過程歷時近四分鐘。』然而由早上七時起播出的版本,「將他放在地上,對他拳打腳踢。期間兩名警員離開,留下的警員繼續再用腳踢示威者」,這段描述被刪去。直至時近中午,才重新加入「期間懷疑警員對他使用武力」一句。」

聯署後第二日,袁志偉召開員大會分享意見。「三小時會議,有同事收貨,認為上司願意聆聽,而且語氣好,算是認低威。有些則好嬲,認為要繼續跟進,部份則是中間派,有點迷惘。」大會上袁志偉同時公佈有 hardship allowance(勞苦津貼),有些人覺得管理層借此好消息來沖淡原本討論改稿的題目。

聯署事件似乎已告一段落,不過還有下文,負責七警事件報道的何永康,他的上班更表,由佔領以來一向早上5時開工,改為早上9時到晚上7時的正常更,意味他不再有機會做決策人角色。至10月20日,何永康更被調離前線,轉職首席資料搜查員。

七警之後

「七警報道」引起全城震憾,公眾對無綫新聞部由負評變正評,好感度大增,原本被佔領區示威者窮追猛打的無綫採訪隊,突然被戴上光環,「有示威者在佔領區派麥記時,無綫記者也有份收到。也有人整咗個金牌仔讚揚無綫記者,有次在佔領區交給無綫的記者,表示謝意。」

不過,親政府人士卻甚為不滿,認為無綫播出七警涉毆打的片段,有認為是惡意中傷警隊,也有人認為無綫沒有播出曾健超疑向警方倒水的片段,是偏頗處理。於是無綫前線人員,一下子又遭親政府人士攻擊。

筆者也曾目睹無綫記者被圍攻事件10月19日,反領人士在維園舉行集會,多名集會人士走到無綫記者前面指罵他,指他們沒有公正報道曾健超事件。該位記者重覆稱報道是由管理層決定,但集會人士仍不滿意,湊熱鬧包圍人士越來越多,記者及攝影師也被包圍而動彈不得,要由大會職員開路才能脫身。

當時在無綫新聞部任職的前綫人員說,新聞部開始收到接連不斷的投訴電郵。「每日返公司開電腦,老細會 Update 外界的投訴內容,老細會將原文投訴內容 for all 傳閱。然後只會講一句『如果冇事就由佢,有就檢討下。』」被投訴的同事名字也顯示出來,對於佔領期間每天上班12小時的記者來說,這種無形壓力更令工作百上加斤。

總結

七警報道至今風波未完,七位涉案警員尚未被起訴,律政司表示還要諮詢獨立法律人士提供意見。

至於無綫新聞部,已經是另一光景,參與當日報道的何永康,當日聯署的何文雯、林子豪、林昭儀、陳亮均、彭國柱、談美琪、伍家謙;主播蔡雪瑩、高芳婷等都已離職。

文章原刊於香港記者協會出版的《傘下人.情.事》—香港記者佔領採訪集思

from Vicsforum - One Man's Forum http://vicsforum.blogspot.com/2015/09/blog-post_60.html

Tuesday 29 September 2015

【立場新聞】葉朗程:佛都有火

內地官媒一篇「別讓李嘉誠跑了」,嚇人的程度,動地驚天,連含沙射影的功夫也懶得做,直接指名道姓,炮轟首富。此文一出,才子陶傑立刻全力護航,一連幾篇助李生反擊。但任憑才子寫得再好,出盡全力狠批內媒,也讓人有不夠爽的感覺。為什麼不夠爽?要怎樣才算爽?如果李嘉誠能夠親自回應的話,就夠爽。誠哥是超級虔誠佛教徒,什麼也懂得放下,要他老人家還擊,是妄想。但原來李生也是肉身凡人,更何況,佛都可以有火。

這下以為永遠不會來的「爽」,終於等到了。

剛從《蘋果日報》的即時新聞看到,「李生反駁內媒」的新聞一出,半小時未夠已經四百個 likes,七萬個 page views,足以證明,爽的不只我一個,是很多、很多的香港人。李生回應的文字一大段,重點卻只有一句:「不寒而慄,深感遺憾」。再多的評論我就不說了,只認為,要撤走集團幾多的生意才算撤資,不是重點,重點是「為什麼要撤」。這個「撤」的理由,關乎到我的錢,你的錢,有必要搞清楚。

李嘉誠為何要撤,我不得而知,但我有好多客戶和朋友,都是在內地廣結人脈的香港富豪,他們其實好慘。對,已經算是廣結人脈了,是什麼什麼常委,什麼什麼代表了,也很慘。慘在哪裏?已經叫做有頭有面,還要被一些魚蝦蟹欺負。Ok,明白的,在你的地方做生意,要跟什麼規矩,一早知道,疏通疏通,已有準備。疏通一次,你說會搞掂的,怎料幾個月後又說這樣那樣有什麼阻滯,又要再疏通疏通。做生意的,實在忍無可忍,還得要忍,於是堅定地說:「最後一次了,可以嗎?」他說可以可以,跟你拍拍膊頭高談暢飲。然後,酒醒了,什麼也不記得,只跟你說有更多的麻煩事,又要疏通疏通。

你以為真是這麼多麻煩事?你以為是你面子不夠?你以為是你疏通了錯的人?通通的以為,所有的假設,都是多餘的。總之你錢越多,就越需要疏通。即是你越有能,就越要付,遊戲規則是「能者多付」。能者多付?聽落好有道理啊,有道理你個頭。談的是競爭,是選秀。如果你跟我談,做成生意後分幾多給你,還好,但未做生意就先跟我分,做成生意再分?潛台詞是什麼?身在文明的地方,李嘉誠三個字代表誠信;身在落後的地方,李嘉誠三個字代表油水。換轉你是李嘉誠,你怕不怕?

有些富豪怕,但冇計,佢哋都要留喺內地繼續做。點解?他們擁有的人才不濟,欠創意。他們懂什麼?香港那套搬到大陸再做一次,就是這樣了。李嘉誠呢?閉上眼隨便挑個人都是人才,全身都是計謀,以色列英國意大利,眼光是全世界、眼光是未來、眼光是大環境。你要我跟你套規則玩?Fine,咁留番畀你自己玩啦,我大把世界。

遊戲玩落去,是要把香港那一套放在中國,還是要中國那一套放在香港?答案好明顯,邊套玩法啱你,自己諗啦。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5/09/buddha.html

【立場新聞】全文轉載:【否決任命陳文敏】馮敬恩個人聲明 揭港大校委理由荒誕

(編按: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為港大校委會本科生代表。今日校委會否決前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的任命後,校委會主席拒就否決任命作交代,馮敬恩發表聲明,披露會議中各校委的發言內容。)

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本科生代表馮敬恩就九.二九校委會會議之個人聲明

各位港大師生校友,本人身為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本科生代表,將就今日校務委員會所處理的事宜有所交代。

今日校務委員會違反以往慣例,未有尊重物色委員會建議,最終以八票贊成、十二票反對否決副校長(人力資源)的任命,而該人選則為陳文敏教授。



會上,李國章質疑陳文敏沒有博士學位,故沒有資格擔任副校長,更質疑為何部份政黨會如此支持陳文敏。李國章又指陳文敏當年出任法律學院院長,只因他是好人(Nice Guy),並非靠其學術成就。另外紀文鳳、梁高美懿及洪丕正又因陳文敏在未任命前就公開提及自己是唯一候選人,故認為陳文敏的操守(Intergrity)有問題。紀文鳳及梁高美懿更指從大公司高層招聘的角度,指若有應徵者在獲聘前如此高調表露身份,必不會錄用。陳坤耀又引述自己的資料搜集,指陳文敏鮮有在學術期刊發表文章,或成為學術文章的主要作者,又質疑其資歷不及其他副校長,又指陳文敏本人連博士學位亦沒有,怎會有資格處理有博士學位人士的應徵。盧寵茂指陳文敏學術水平不合乎標準,又指其研究成績連助理教授亦不如,又指責陳文敏沒有在其跌到後致以慰問(show sympathy)。廖長江引述在 Google Scholar 搜尋結果,指陳文敏的文章在過去五年只被搜尋過四次。王䓪鳴指陳文敏擔任副校長會令香港大學進一步分裂。

根據席間不同校務委員的發言,很有理由相信除了馬斐森校長、郭新教授、袁國勇醫生,張祺忠博士、吳國恩先生及研究生代表、本人、以及另外一名校務委員會投贊成票之外,其他都是投反對票,而歷史必會記住他們。

各位港大師生校友,校委會在組成上以校外人為主,當中少數具民意授權,致使「等埋首副」荒誕理據橫行。我校現正處於危機之中,校內人士於校委會中,根本無法作出改變。我懇請同學與我們在校委會主席換屆,以及長遠修改香港大學條例等議題上,與我們並肩而行。

最後,在過去半載,校委會屢次以「保密慣例」及「集體決定」為由,封鎖資訊,以致眾外真正關心香港大學的師生校友猶如蒙在鼓裡。為確保師生校友的知情權,我不得不如此行。如果此舉被認為違反「保密慣例」,我願意接受批評,並感到抱歉。不過,我由衷希望校委會能開誠佈公,接受師生校友之監察,以致未來不必再訴諸同樣的行為,以確保各位的知情權。謝謝。



日期:二零一五年九月二十九日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5/09/chan-feng-jingen.html

还原历史,从恢复命名开始——《翻身乱世:流亡藏人口述录》译者感言

作者: 桑杰嘉
笔者与唐丹鸿女士一起采访流亡藏人时,每一位受访者都会谈到“དུས་ལོག”(帝洛),我在现场翻译中,一直翻译不出来这个词,因为我找不到能与“དུས་ལོག”相对应的中文词。这个词在辞典里不存在,有关西藏的中文书籍或中文译著里也没有,但这个词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藏人的话语中。因此,每当受访者说到“དུས་ལོག”(帝洛),我只能根据事件所处的具体情境,以中文的“入侵”、“反抗”、“起义”代之,虽然明知意思相差甚远……。类似的词比比皆是,这些词产生于中共军队入侵西藏以及其后的一段时期,是雪域西藏真正主人的真实记忆,是历史的伤痕。但是,我们不能有真实记忆,我们的伤痕被占领者所选择的词汇遮蔽了。因此,揭穿谎言,还原历史,应从恢复命名开始。









小时候睡在母亲怀中,经常听到“抗中战争”、“中国人的大屠杀”、“翻身乱世”……这样具有特殊意义的藏文词汇。长大后进入学校,所学的课本和书上,这些词汇从未出现。到了大学也没有见到这些词汇。这些词产生于中国入侵西藏以及其后的一段时期,是雪域西藏真正主人的真实记忆,是历史的伤痕。但是,我们不能有真实记忆,我们的伤痕被占领者所选择的词汇遮蔽了。


与唐丹鸿女士一起采访流亡藏人时,每一位受访者都会谈到“དུས་ལོག”(帝洛),我在现场翻译中,一直翻译不出来这个词,因为我找不到能与“དུས་ལོག”相对应的中文词。这个词在辞典里不存在,有关西藏的中文书籍或中文译著里也没有,但这个词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藏人的话语中。因此,每当受访者说到“དུས་ལོག”(帝洛),我只能根据事件所处的具体情境,以中文的“入侵”、“反抗”、“起义”代之,虽然明知意思相差甚远……


在以色列和唐丹鸿女士翻译流亡藏人口述录期间,有关媒体报道了台湾出版《那年,世时翻转——一个西藏人的童年回忆》的消息。书名使我感激万分——“世时翻转”,这是最接近“དུས་ལོག”(帝洛)原意的中文翻译,包含人世和时空被强力颠覆的灾变和混乱。世时翻转,这才是藏人自己的话。在我们的采访中,每一个受访者都谈及的“དུས་ལོག” (帝洛),指的就是 “入侵”、“反抗”、“起义”这段特殊的西藏历史时期,天地反覆、善恶颠倒、命运逆转、一切的一切都翻转……,指的就是“世时翻转”。


2


翻译过程中,遇到受访者提及的地名,丹鸿总是问“中文”叫什么?而对于我来说,受访者所说的地名,是西藏人自己命名的地方,也就是“帝洛”——世时翻转以前,在藏语中已存在千百年的地名。如今,不过六十年,这些藏语地名不但很多已被中文扫除了“地名录”,而且,西藏的传统地域也被中共“行政区划”割得四分五裂。


例如受访者所说的果洛,指的是西藏安多的康赛、康干、贡麻仓三大自治邦和一些较小的自治区,横跨现中共行政区划的青海和四川,辽阔有十万多平方公里。而中共官方和中文所指的“果洛”仅仅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东南部下辖的果洛自治州”。再例如受访者所说的德格,包括现中共行政区划四川的德格县、邓柯(被中共更名洛须)、石渠、白玉、同普5个县和西藏自治区的贡觉、青海的达日等县的部分地区,是西藏康区较大的自治王国。而今天中共官方和中文所指的德格,仅仅是“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德格县”。


正如受访者、末代德格王的大臣之子居钦.图登朗杰所见证的,“德格被分成了5个县,所有的工作都是按照州县的方式运作,有州长、县长、科长等各级官员,权力到了各级官员那里,藏人的每个个人就自然属于各州县管辖,德格王国的王权就空了,德格王国就不存在了”。中共军队强行进入西藏,重新划分藏人传统区域,建立州、县,实际是一种分解原有政体、分化剥夺西藏三区各级首领管辖权的手段。


同样的,藏人地理观里的色达、理塘、章谷、江达等等,都与中共行政区划里的同名地方有着性质与范围的巨大区别。也就是说,我翻译成中文的地名,比如囊谦,或理塘,与中文思维里的囊谦、理塘,都有极大差别。如果不作补充说明和解释,丹鸿按照中国行政区划理解的就是一个被削减了的、被替换了的概念。


在经过对地名的纠结和努力寻找对应中文名后,丹鸿说“以前特别想弄清楚那些地名到底是今天的什么地方,现在我放弃了。因为那些陌生的地名呈现了一个藏语世界里仍然存在的、藏人记忆里的西藏,那才是真正的,原封原样的西藏。”的确,那是“世时翻转”以前我们原封原样的西藏,六十多年前的西藏。





正如丹鸿所意识到的,“除了地名的范围和性质被强权肆意改变了,还有一些习惯和固定的中译词汇,比如‘土司’、‘头人’、‘部落’,让我们堕入了意义的陷阱。”


西藏康区有数个臣属于西藏政府的自治王国,藏人称王国的最高政治领袖为“杰布”。在藏语中,“杰布”意思是王,王国之王。“杰布”的产生有多种方式,通常受历朝历代西藏政府任命、册封,世袭担任。


例如“德格杰布”,即德格王,这是德格庶民对德格地区政治领袖的称呼,至今如此。德格杰布祖源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据称是藏人家喻户晓的吐蕃帝国时期、雄才大略的世家噶氏后代。在吐蕃帝国时期,噶氏家族最有名的噶东赞域松与赞普松赞干布是同代人,曾辅佐三朝国政。噶东赞域松的塑像树立在布达拉宫、大昭寺、昌珠寺、拥布拉岗等,是西藏人民对一代名相的无限崇敬和永远怀念。噶东赞域松的后代继承父业效忠报国,率大军镇守吐蕃和唐朝边界地区,是为德格杰布的渊源。这一特殊的身世受到了辖地民众的尊重,加之后来历代德格杰布的努力经营,不仅取得德格庶民的尊敬和认同,也得到了西藏政府的认可,并任命为“萨教”,意即德格自治王。西藏佛教大成就者美旁仁波切的名著《王行箴言》就是为德格杰布写的,被学者誉为“西藏行政管理学”经典。


另如囊谦杰布,源自西藏萨迦王朝授以护持当地跋荣噶举的地方领袖“囊索谦波”之官职,简称囊谦,准其管辖六大“雪巴”,有寺院四千户僧众,六千户俗民。后称“囊索谦波”为囊谦杰布,即囊谦王。历任囊谦王位继承人都前往了拉萨获得拉萨中央政府的承认,西藏政府每次都给予了册封和准予继承王位的诏书。另外,嘉荣地区有嘉荣十八杰布(嘉荣十八王国),和嘉荣十八杰臣(嘉荣十八小王国),如,甲拉杰布、赞拉杰布等。


中国官方文献也写到,藏人不但称自治王国的国王“杰布”,也称满清皇帝“加那杰布”,意即中国王[参见《四川藏族地区土司制度概述》(作者:都淦)],可见对西藏人来说,这些自治王国的王与满清皇帝的地位是对等的。可是,藏人心目中的“王国、王”(杰布),中文翻译变成了“土司”,如德格土司,嘉荣十八土司、明正土司、小金川土司等,而囊谦王(囊谦杰布)在中文里变成了“囊谦千户”和囊谦二十五“族”。


我和丹鸿一度按照中文习惯译法,将“杰布”译成“土司”,别扭的感觉使我们逐渐醒悟,这种习惯译法正是陷阱。因为“土司”改变了“杰布”的原意,按照中国百度的解释:“土,土人,即当地人;司,管理。土司——任命当地头人为管理者,负责当地行政,赋税,官司,招兵等等的责任。土司职位可以世袭,但是袭官需要获得朝廷批准。”丹鸿在与我的探讨中说:“中文‘土司’的这一解释,与‘杰布’的本意完全不同,‘朝廷命官’和‘王者’的意思并不对位。藏人说的是得到西藏政府和藏人民众承认的‘王’,中文习惯译法却操纵读者理解为‘中国政府’‘任命’的‘土官’”。


显然,“土司”一词的功能是附加“中国权力”,意在说明“土司”权力来源于“中国朝廷”,是“中国朝廷”的“下属”,从而抹去‘杰布’权力的真实来源和实质,即受西藏政府分封、认定,以及受辖地民众的认可。其实,“土司”是中国王朝在无法达成军事征服,无法立即进行直接统治的情况下,承认杰布固有的统治,追封“土司官职”偷换概念的伎俩,与真实的“任命”相差万里。事实上,藏人百姓并不承认“中国朝廷”或“满清朝廷”,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暴乱、镇压”,也不会发生武力推行“改土归流”。而所谓“改土归流”的实质是“改王归流”,杀害和强行废黜西藏自治王国的王,比如理塘第巴、巴塘第巴,代之以满清朝廷的流官,是军事扩张。 


如果继续使用“土司”这一习惯译法,我们就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式的权力逻辑、也违反了翻译的“忠实原文”原则。所以,在《翻身乱世:流亡藏人口述录》里,我们将中译“土司”恢复为藏语音译“杰布”(王)并作了相应注释。





“您是否认识你们当地的头人?在您印象中,头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您是否还记得周围的人,比如父母、亲戚等是怎么谈论头人的?”这是丹鸿向受访者的提问之一。我译成藏语时,“头人”转换成藏语的“贲”。当然,口述录的每位受访者也都谈到了他们的“贲”,我再对丹鸿翻译成“头人”。同是“红旗下成长”的被灌输一族,我们在采访和后来听录音翻译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自觉地重复走进中文词语的圈套。


在意识到“杰布”(王)被“处理”成“土司”(土官)的问题后,我们想到了汉语“头人”所对应的藏语“贲”。“贲”,藏语是长官之意,指的是乡、村寨或游牧社群的行政官,一般由杰布委任、世袭,或因人格魅力、军事才能而被民众推举为贲,但名义上还是臣属杰布。也有西藏政府委任世袭成为贲的,例如受访者洛日甲的家乡昂拉。昂拉贲项谦家族是吐蕃帝国征税大臣的后代。公元492年吐蕃王朝征税大臣(赤热巴坚)贡叶西达杰受派到这一地区居住,担任守疆和征税之职,从此其家族世袭担任了尖扎两岸的地方行政官。


中国人不会把皇帝朝廷派遣到地方的官员称为“头人”吧?不会将规模类似于县的地方长官、将乡长、村长称为“头人”吧?同样是受命于帝王、同样世袭轮替、同样管理类似县、乡、村的地方行政官,甚至还有民众选举产生的,在藏语中“贲”的意思就是“官、之领导”,中文为何却译成了“头人”呢?“头人”的语意一目了然,比“地方行政官”、“乡长”、“村长”原始、低级,倒也跟中国人称呼邻国人为“蛮夷”相匹配。


“头人”本身就是中国人发明的词,然后还将“头人”解释为“旧时中国的某些少数民族的头领,部落里面的族长”。由西藏自治王国的王(杰布)委任的地方官(贲),就这么“处理”成了“旧时中国少数民族头领”。相应地,乡、村寨、游牧社会组织都成了“部落”——在藏语里,“雪巴”、“措瓦”、“仲巴”、“地瓦”等词汇,包含村庄、乡寨、部族等意思,也有地域之意,是牧区或农区的藏人所辖属的乡、村寨或社群等社会基层组织。在中文世界,通通成了“部落”。一些地方自治邦,如阿木曲乎、果洛等,在中文里也成了“部落”。


中国百度对“部落”的解释是: “一般指原始社会民众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即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晚期)。有较明确的地域、名称、方言、宗教信仰和习俗,有以氏族酋长和军事首领组成的部落议事会,部分部落还设最高首领。”台湾“快译通电子国语辞典”的释义是:“1.未成国家的民族。2.人民集聚的地方。3.游牧民族分布聚落。”


那我们可以来做一个对比。“雪巴”、“措瓦”等是西藏社会最基层的社会群体单元,其形成的过程有很长的历史。吐蕃帝国从公元255年开始迈向盛世,到第三十八代赞普赤松德赞到鼎盛时期,吐蕃势力称雄中亚,也曾与中国发生战争、和亲、被中国列为“敌国”。“雪巴”、“措瓦”等是吐蕃帝国时期规划的社会组织的延变。西藏安多与中国接壤的很多地区的雪巴和措瓦,是吐蕃帝国派遣的戍边军事人员与当地原住民混合形成的社会组织。例如跋热瓦(被中国划入甘肃天祝县和青海海东地区)的藏人,自称是来自吐蕃帝国的军队后裔,他们的措瓦和地瓦是从军队组织单位演变而来的。再如达赖喇嘛诞生的村子,也是“贡奔措者”之一,即吐蕃军队后裔延变的措瓦,其祖辈是来自西藏中部的军人。由于西藏与蒙古的特殊关系,安多和康很多地区的藏人也有与蒙古人融合,例如康区章谷的哲霍康巴,是成吉思汗的重孙汪钦波及蒙古护卫军护送萨迦法王八思巴入藏时,蒙古帝国军人和藏人融合的后裔。


吐蕃帝国兴衰、西藏政权分治兼并,佛教广传全藏,西藏民族与蒙古、与中亚诸国、与中国、与满洲帝国都建立了各种交流联系,逐水草而居的牧区藏人,与种地的农区藏人交易农牧产品,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西藏社会群体难道没有流动?没有经历相互兼容、分离等各种变化?还仍然是“原始社会民众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还仍然是“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即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晚期)”的“部落”?还仍然是“未成国家的民族”?这在学术上说得过去吗?


中国大唐盛世时期,也是西藏赞普盛世时期。中国历经衰落、被异族吞并等各种风云变幻,仍然是“文明古国”,西藏虽然政权更迭,却并不像中国那样被外来政权长期吞并统治,还传承弘扬了闻名世界的西藏佛教,倒被“文明古国”形容描述成了远离文明、无政治体系的“部落地区”。中国人想证明人类社会在西藏高原倒退了吗?


“除了最初中华沙文主义的傲慢和贬损,这也是继后历史改写工程必须的一部分。因为即便受制于体制,但中国学者绝不是笨蛋,不会分不清以血缘亲族为纽带的‘部落’,与人口杂居融合、地缘关系、土地、财产私有的乡、村、社会化组织群体的区别。‘土司’、‘头人’、‘部落’这些词语,也是出于制度化的政治目的,被刻意使用在研究‘少数民族’的学术论文和宣传中,符合'封建农奴社会'的描述,重在刻画刀耕火种的部落土著、没有国家意识、没有政权观、‘未成国家的民族”等形象。这种不但经济落后、而且灵魂落后的部落民,被‘先进民族’收编统治似乎也是顺理成章,有了'合法性'……”丹鸿在与我的交流中这样写到。


“头人”是一个中国词语,与藏语“贲”的原意不符合。“部落”,无论从学术依据上还是词的本义,也与“雪巴”、“措瓦”、“仲巴”、“地瓦”等名词的原意不符。如果继续使用“头人”、“部落”等习惯译法,则不符合翻译的“信、达”原则,更无“雅”可言。所以,在《翻身乱世:流亡藏人口述录》里,我们拒绝了中文习惯译法“头人”,改为了藏语音译“贲”;将中译的“部落”改为了藏语音译“雪巴”、“措瓦”、“仲巴”、“地瓦”等词汇。


我还想补充说明的是,中国占领西藏后,虽然数次变更行政单位名目:组、大队、村、社等等,但几乎都是在西藏传统的雪巴、措瓦、地瓦、仲巴、仲措等行政单位基础上以组、大队、村、社替换名称,仅很少一部分进行过再分割。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所谓“部落”对应的就是中文概念里的村、社。





中共非法占领西藏六十多年来,千方百计篡改西藏历史、丑化西藏社会、妖魔化西藏各阶层领导,并大量屠杀了各地的贲。六十多年来,在“世时翻转”(帝洛)中,在各种残酷的运动中,西藏人民没有选择,被迫玷污自己的政府、官员、上师和僧众。虽然无法公开表达,但藏人至今仍然承认自己的政府,更不用说对上师和僧众的虔诚,这在西藏境内外是有目共睹的。那些在“世时翻转”中带领民众反抗、流亡、并在抵抗中身先士卒牺牲的贲们,就如受访者所说的那样,是西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是“很好的人”!各雪巴、措瓦和仲措的藏人,对贲的后代仍然非常尊重,仍然把他们看作是雪巴、措瓦的贲,具有一定的威信。这在西藏境内外都一样,例如流亡到国外的扎武贲,芒康普巴贲等等,在该地区民众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在西藏境内,除了那些被中共“斩草除根”的贲外,幸存的贲仍然具有很高的威望。正因如此,很多较大的贲又再次被中共“吸收”到政协里做摆设。一些基层的贲,在处理雪巴、措瓦的内部纠纷、决策重大事务时,他们的声音都是举足轻重的。尽管中共成立了村委会等基层机构,夺取了贲们的政治权力,但是,在民众心目中这些贲的重要性和威信永远比政府官员大。以我家乡的雪巴为例,我们的七个雪巴,过去由一个贲管辖。被中共分割成两个大队(现称社),但所有藏人宗教的、传统的活动,还是按之前的传统,七个雪巴(两个社)一起举行,贲在这些活动中与最高上师地位等同,也就是中共入侵前贲的地位。而且,原来的贲去世后,其晚辈自然继承这一地位,得到民众一致认可。大年初一,所有村民首先给贲拜年,离贲住家较远地方的民众,也一定大年初一去给贲拜年。西藏民间对家乡的赞礼中,也至今保留着上师和贲的古有传统地位,因为他们是雪巴、措瓦的灵魂象征。


更甚者,很多政府都解决不了的纠纷常常由贲出面解决。例如雪巴内部出命案后,政府能做的是逮捕凶手、处决。但这不能消除两家人的仇恨、报复心态等问题,甚至会代代相传下去。而如果贲出面,以传统的方式协商、辩论、最后作出该道歉的道歉、该赔偿的赔偿,永不可违反的裁决,两个冤家就会从此摒弃前嫌,化干戈为玉帛,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由此可见,无论中共入侵前的贲、还是如今的贲,在藏人心目中普遍具有正义、公平、凝聚力的人格魅力。


由西藏噶厦直接管理的卫藏政治体系,以及由臣属于西藏噶厦的杰布、各级贲和僧团组织管理的自治王国和自治邦,这才是被中国占领之前,西藏政治体制的实质。这种高度自治的体系,也反映了被“解放”前、被“民主改革”前,西藏“黑暗农奴社会”政治体制的多元化和自由度。所谓“政治西藏”、“文化西藏”的划分,也属东方主义式的想当然解读,与事实不符。


而在中文世界里,西藏人的中央政府噶厦,被占领者用“西藏地方政府”取代,西藏的康和安多自治王国,被中文矮化为由“中国王朝任命”的“土司”、“头人”所统治的“部落”地区。占领者不但在教科书里清除五世达赖喇嘛统一全藏以来,存在了数百年的政治体制和国家主权,而且从语言翻译的细节入手贬低西藏数千年发展的独特文明。不仅向中国人宣传灌输扭曲的概念,也对藏人、特别是通过汉语教育长年进行洗脑,根除我们的记忆,使很多西藏知识分子也掉进译语的圈套,被动地用“土司”、“头人”、“部落”这些与历史事实不符、充满偏见和傲慢的词汇来阐释自己。


可是,用侵略者的不实之言,怎能忠实地表达我们自己呢?因此,揭穿谎言、还原历史,从恢复命名开始。





我是一名流亡藏人,我的朋友丹鸿是一位汉人,我们合作完成这本《翻身乱世:流亡藏人口述录》,对我们两人来说,都是一次意义特殊的经历。


丹鸿曾经在西藏长期旅行和生活,对藏人和西藏文化的了解比较深入,对西藏问题的历史知识功底厚实。她的采访深入、仔细和全面,提出的问题切中重心和关键。她除了对事件的完整性和细节要求极高,还对受访者经历的心理感受特别关注。她对口述录的整理和编辑,保留了受访者的表述特色和历史事件呈现的完整性。特别是,她以作家和诗人的敏锐触角,对每个翻译的字句都反复与我核对、推敲、确定中译意思的准确。


为了留下影像记录,丹鸿特意自己买了摄像机,利用她工作的大学暑假,两次到印度采访。由于女儿年幼离不开妈妈,丹鸿的先生也两度带着孩子一起来达兰萨拉居住多日。丹鸿是个工作狂,白天我们采访数个小时,回旅店后又抓紧翻译录音。好几次,为了摄像凌晨三、四点起床,摸黑走在达兰萨拉空荡荡的街道上。还为了采访一位安多前辈,她和我、“带着”她的先生和女儿一起专门飞往印度南方,这些对丹鸿夫妇也是物质上的一大开销。在翻译录音阶段,为了沟通交流方便,她又邀请我前往以色列住到她家,利用寒假和节假日一起翻译、记录。为了赶在我假期结束回达兰萨拉前翻译完,记得好几次到她婆母家用晚餐时,我们都是抱着电脑去,吃饭前的几分钟也没有放过。那时她正怀着第二个孩子。孩子出生后,她在教书、写作、照顾子女的同时继续整理。今年年初,台湾雪域出版社希望出版采访录,因此,我们在各自工作之余,抓紧一切时间整理、校对、查资料、写注释。丹鸿往往是在深夜孩子睡觉后工作的。




2015年9月4日


注:参见都淦:《四川藏族地区土司制度概述》。



from

习近平的“党国民族主义”能走多远?

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上星期五(25号)结束对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访问,美国《纽约时报》当天刊载标题为“解读习近平的党国民族主义”的文章,称习近平作为“有效”领导人的形象虽然已经失去了一些光泽,但是,寻求“中国梦”并宣导“民族复兴之路”的习近平无疑是中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象征。

有分析称,中国对国际尊重的渴望在赋予中国共产党合法性的民族主义日程中占据中心位置。那么,奉行“党就是国、党就是民”的中共如何用民族主义的杠杆来平衡统治与被统治的冲突?又怎样调和领土扩张与国际秩序的矛盾?

美国加图研究所访问研究员夏业良对美国之音时事大家谈说,习近平试图通过模糊党与国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来混淆视听,让人民以为党等于国家等于人民而错误地认定政党代表伟光正;事实上政党仅是部分群体的利益代表,因此只有通过正当竞争才能让所有群体都有获得利益的机会。

美国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陈奎德对美国之音时事大家谈表示,中共是戕害中国文化的政治势力,它在文革中扫荡了中国文化;其实中国文化和普世价值有契合的内容,问题是中国没有正当程序发展中国文化,没有自由的环境是关键。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9/%E4%B9%A0%E8%BF%91%E5%B9%B3%E7%9A%84%E2%80%9C%E5%85%9A%E5%9B%BD%E6%B0%91%E6%97%8F%E4%B8%BB%E4%B9%89%E2%80%9D%E8%83%BD%E8%B5%B0%E5%A4%9A%E8%BF%9C%EF%BC%9F.html

华尔街对中国银行业发出警告

来源:
华尔街见闻

之前,华尔街百般估测中国真实的GDP数据。随后,一场来势汹汹的股灾让他们担心政府的处理能力。经济指标亮红灯之际,中国政府引导人民币大幅贬值,又引发海外关于人民币可能走上贬值之路的讨论。现在,华尔街的关注目标转向了中国的银行体系。

过去一周,标普、穆迪和麦格理银行都对中国银行业的债务状况、不良贷款及不良资产相继发出了警告。

他们的警告要旨在于:人们不知道还有哪些是不知道的。

麦格理认为,投资者已经将关注点转向了银行基本面。不幸的是,中国的银行业资产质量出现了恶化趋势。



而且,问题不在于中国的银行业的高负债,而是由于其庞大影子银行的存在,人们并不知道中国整体金融业真实的债务情况。麦格理称:“我们不会假装我们确切地知道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和不良资产的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其他行业也是如此。”

上周一,标普将中国银行业的信贷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到了负面。“我们认为,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相当高。”银行业大量贷款以及在2009年到2013年迅速膨胀的影子银行“给经济带来高风险,并使得信用风险增加。”

紧接着的上周二,穆迪称,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快速增长,其中包括信托、理财产品等影子银行融资。如果将影子银行计算在内,中国不良贷款率可能触及10%-12%。惠誉也表示,这增加了评级机构分析的难度。

彭博数据提及,今年上半年,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在内的中国上市银行的短期投资和其他资产(含应收账款)增速增长25%,远高于总体资产12%的增速。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9/%E5%8D%8E%E5%B0%94%E8%A1%97%E5%AF%B9%E4%B8%AD%E5%9B%BD%E9%93%B6%E8%A1%8C%E4%B8%9A%E5%8F%91%E5%87%BA%E8%AD%A6%E5%91%8A.html

长平:北京还嫌香港不够热闹?

来源:
德国之声

香港“占中”运动一周年,其成败及影响成为舆论焦点。很多人看到,运动落幕之后,社会更加分裂。泛民派与建制派互为水火,而泛民派内部也割袍断席。可怕之处并不在意见分歧,而是不同意见者缺乏政治合作的机制。从香港的前景看,目前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真普选。

遗憾的是,港人利益乃至香港社会秩序,并不是北京政权关心的重点。很多香港人想不明白,北京明明承诺了“一国两制”,为什么要蛮横地阻止“那一制”的发展?其实,只要换位思考一下就能理解:北京为什么要信守承诺?因为道义吗?如果道义那么重要,中共早已经不存在了。问题在除了道义之外的理由是什么?不允许真普选,北京的代价有多大?或者说,跟压制香港民主相比,那一种选择更有利于它的统治?

“一国两制”如何去殖?

“六四”镇压之后,直到今天,相关话题高度敏感,中共官员及宣传系统总是避而不谈,恨不得历史失忆,只有自认为掌握了新的阐释理论的《环球时报》敢于尝试。“占中”运动的待遇很不一样,中共官员及学者似乎还嫌不够热闹,一再挑衅。周年纪念前夕,中联办主任张晓明抛出“三权不分立”论,前官员陈佐洱及“北京来的学者”强世功则声称香港“去殖民化”不够,均引发舆论反弹。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的创见,被中共视为政治智慧一再赞颂。这个设计本身就意味着不会完全“去殖民化”,而是要保留殖民者英国留下的制度。那个承诺保留、被称为“资本主义”的制度落实到政治上是什么呢?就是权力分设,互相制衡,而不是在黑幕之后养育成群结队的“大老虎”,权斗需要时挑几只来打打的“这一制”。

正如有学者指出,强世功关于英国殖民的论述前后矛盾,一会儿称“行政吸纳政治”掩盖了殖民真相,一会儿又称英国一开始就无意于殖民,其着重于行政管理的做法值得借鉴。之所以这样颠三倒四,是因为他早就知道,越来越多的香港人认为:中共也是一种殖民政权,而且“新不如旧”。

这些来自北京的声音用意原本不在学理,而是刺激舆论。为什么不是尽量回避呢?因为“占中”虽然让北京难堪,却并没有让它感到多痛。而且它了解事态,不会再来一次;即便再来一次,那又如何?再说,香港风平浪静并非它所欲求,纷争乱相正中其下怀。

为什么北京无动于衷?

去年运动进行期间,人们在讨论驻港部队动向时,我就指出,中共不会派军镇压,不是香港人和平理性让它克制,而是没有必要。香港人餐风露宿,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北京泰然若素,毫无影响,它为什么要浪费军力和子弹?反倒是几个在网络上声援“占中”的内地人,让当局如临大敌,迅速抓捕,有的关押至今。并不是抓捕他们更方便,而是对政权稳定来说更有必要。

我并不是在否定“占中”运动的成就。面对独裁强权,站出来勇敢说不,本身就一种收获。“占中”之后,“中国式选举”未能在香港推行,港大副校长任命风波难平,甚至一场球赛之后舆论狂欢,都能看到这场运动的影响。

“占中”运动最主要的成绩,是让更多人看清中共实质,与它共建民主是黄粱美梦,“一国两制”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就算它曾经真心实意,那也不能指望靠专制者的良心,而是要检讨到底有什么机制来兑现承诺。

运动的直接后果,是很多香港人离内地越来越远。距离最远的是那些言辞激烈的本土派,他们展开“香港城邦”论或者“香港民族”论。不过,即便这些论述成立,对于中共来说,也不过是在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再添加一个而已。除非提出独立的具体主张,否则这些论述仍然是在乞望兑现“一国两制”承诺的框架之内。跟台湾不同的是,香港“主权回归”是政治现实,未有宏图大略,独立谈何容易?因此,“港独”成了北京当局乐意使用的一顶帽子。

另一条道路就是继续在现有权力结构中贴身肉搏。仅仅是在港内立法会抗争还不够,还要在能够影响北京政权的地方下功夫,包括特首选举、港区人大代表选举以及支持内地人权抗争等等。否则,仅仅划分界限,远距离说不,驱赶内地游客,更像是一种回避冲突的选择。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9/%E9%95%BF%E5%B9%B3%EF%BC%9A%E5%8C%97%E4%BA%AC%E8%BF%98%E5%AB%8C%E9%A6%99%E6%B8%AF%E4%B8%8D%E5%A4%9F%E7%83%AD%E9%97%B9%EF%BC%9F.html

何清涟:中美协议捆不住中国的手

来源:
苹果日报

习近平此次访美,华府希望通过双方会谈,增进在南海冲突、中国人权方面的共识等再度落空。唯一的“成果”是一纸半拉子网络安全协议,美中两国同意双方都不会在知情的情况下支持网络窃取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行为。华府实际上又被摆了一道:因为美方无法证明中国最高当局对网络攻击行为知情。反过来,如果美方采取什么行动反击,白宫却无法推诿不知情。

其实,中国对国际规则的态度已从当年“与国际接轨”转变为要“改写国际规则”,并由习近平在2014年外事工作讲话中用“国际国内两类规则”加以肯定。以前中国势弱,只能在“与国际接轨”口号下不遵守国际规则,如今公开表明要“改写国际规则”,宣示中国外交战略已经转变,任何国家包括美国,想让中国签订不由中国主导(即不能体现中共意志)的协议、条约,是种奢望。

所谓“与国际接轨”,就是通过签订并遵守各种国际条约,让中国逐渐融入国际社会。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曾先后签订27项人权公约,但中国并未遵守。国家缔结人权条约的形式是国家间的,实质上是在其他国家的监督下如何对“在其领土和管辖之下的个人”承担义务的问题。但中国政府只将人权当作“内政”。

自从中国“和平崛起”,中国当局改写国际规则愿望日趋强烈,不遵守国际规则的触线行为时有发生。美国因此不断督促中国“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国”,对此中国不胜其烦,干脆在2011年APEC夏威夷峰会期间“亮剑”:中国不能只是国际游戏规则的被动遵守者,应该是国际游戏规则的主导者。

中国力图改写国际规则

在2011年夏威夷峰会上,一向对北京友好的奥巴马要求中国“停止玩弄国际体系”、“要像成年人那样行事”。中国外交部官员庞森在回应奥巴马这一批评时称:“如果这些规则是通过协议共同制订出来的而且中国是其中的一部份,那么中国将会遵守这些规则。如果规则是由一个国家或是几个国家决定的,中国没有遵守它们的义务。”

庞森官阶虽然不高,但他的话并非个人意见——外交官没有个人意见,在中国尤其如此。中国国内官媒对庞森的回答一片欢呼,〈中国外交部强硬宣言:中国无义务遵守他国“准则”!〉的报道充斥各大网站。我当时写文章指出,中共是国际社会的后来者,大多数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都在中共未加入前就已经成立,这些组织的规则包括《联合国宪章》,中共都未加入制订,如果按庞森的表态行事,中国可以不遵守任何规则。

2014年APEC峰会通过《北京反腐败宣言》,成立APEC反腐执法合作网络,中国赢得区域反腐主导权。经济合作会议上获得一项非经济合作成果,北京将此看作一项非常重要的国际政治承认,人民网发表〈中国为什么如此看重APEC:从被融入者变成主导者〉,认为2014年APEC会议是中国改写国际游戏规则的开始。

从美国方面来说,中国释放的这类讯息不应该被忽视。美方对华政策的主流一直主张“接触、说服、影响并引导中国进入西方体系”,最终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的梦想。2015奥习会无法达成共识,原因就在于美国低估了中国改写国际规则的决心,中国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与挑战能力。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9/%E4%BD%95%E6%B8%85%E6%B6%9F%EF%BC%9A%E4%B8%AD%E7%BE%8E%E5%8D%8F%E8%AE%AE%E6%8D%86%E4%B8%8D%E4%BD%8F%E4%B8%AD%E5%9B%BD%E7%9A%84%E6%89%8B.html

长平:天堂里的“六四”悲歌

来源:
德国之声

假如真的有天堂,蒋培坤和儿子蒋捷连见面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也许蒋培坤会说:“儿子,你妈妈和我已经尽力了,但是这个政权太邪恶。刚开始还有点盼头,但是希望越来越渺茫,我只能抱憾而来……”

“天安门母亲”运动发起人之一蒋培坤,9月27日在家乡无锡因病去世,享年82岁。他的妻子丁子霖,是该团体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儿子蒋捷连,于1989年“六四”镇压中在木樨地丧生,时年17岁。

“天安门母亲”团体共有160余人,大多是1989年6月中共镇压“六四”民主运动受害者的母亲或者妻子。她/他们向中共当局提出“真相、赔偿、问责”等诉求,坚持26年有余,当局的回应则是监控、绑架和拘押。

该团体中已有至少38人辞世。蒋培坤的病逝,再一次让人感到悲凉:公正未能在人世间眷顾她/他们,对学生和平民开枪的政权依然高高在上,人类如何面对自己的良知和文明?

“陷入了失望与绝望之中”

从1995年开始,“天安门母亲”在每年的“两会”前夕,都会致信“两会”代表委员及中共领导人,强调天安门血案不是政府行为的失当,而是政府对人民的犯罪,呼吁他们承当历史责任,公开、公正地解决“六四”问题。信函从来没有得到官方回应。

2013年习近平上台之后的第一个“六四”祭日前夕,“天安门母亲”发表《“希望”已渐渐消失,“绝望”正渐渐逼近》,谴责习近平的所作所为,称“这使得原先对他抱有政治改革期待的人们,顿时陷入了失望与绝望之中”。

2014年,她/他们发表了最后一封全国“两会”期间的公开信,信中表示“‘六四’越走越远,已经望不到影儿了”,谴责中共“你说你经济发展到世界第二,再过几年就世界第一,但你剩下的仍然只是懦弱、愚蠢”。不过,信中仍然殷殷寄语“两会”代表委员:“能不能作出决定并不要紧,大家议论纷纷就是一个进步”。2015年,她/他们停止了坚持20年的“两会”公开信。

“整个文明人类的耻辱!”

今年5月,我在巴西圣保罗第十四届国际人权论坛上,听到阿根廷“五月广场母亲”(Madres de Plaza de Mayo)成员、87岁的维拉·亚拉赫Vera Jarach)的演讲。作为一个历经艰难,但最终胜利的抗争团体的成员,亚拉赫言辞幽默自信,令人鼓舞。相比之下,更显出中国政治的幽深黑暗。

和“天安门母亲”一样,“五月广场母亲”开始的诉求也很简单:“我们的孩子在哪里?让他们活着回来!”但是,随即她们意识到,杀害她们的孩子的,不只是便衣警察,更是独裁者和他维持的制度,也是全世界对专制统治的麻木不仁,因此她们提出了全球性的人权主张。

今年6月1日,蒋培坤最后一次,和丁子霖共同执笔,代表“天安门母亲”写下“六四”屠杀26周年祭日公开信。信中指出,“六四”事件是中共统治中国后接二连三发生人道灾难的延续,从“土改、镇反”、“大跃进”(实则为“大饥荒”)、“十年文革”到“六四”惨案,数千万人死于非命。信中认为,“六四”惨案的真相至今仍未大白于天下,“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耻辱!也是整个文明人类的耻辱!”

这个世界上有以和平正义为己任的联合国,还有无数追求公正的国际机构,但是很多时候,他们都选择对包括“六四”屠杀在内的中共罪行的忽视。我曾当面询问一个调查阿布格莱布监狱美军虐囚事件的国际组织,为什么不去调查中国马三家女子劳教所里更严重的酷刑,回答竟然是那会有很多的麻烦。联合国会派专家调查一个非洲小国的人权问题,但是对于公然将坦克开上和平示威的广场杀人的中共政权,连谴责一声都显得胆战心惊。

也许,在天堂里,蒋培坤会对儿子蒋捷连承认:“我们得到了全世界很多人的支持,但是希望越来越渺茫。”一个又一个“天安门母亲”成员,将悲愤带进大地深埋,带到天堂吁告。只要还有一天,世界不能直面“六四”,整个人类谈论公平正义都显得虚伪。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9/%E9%95%BF%E5%B9%B3%EF%BC%9A%E5%A4%A9%E5%A0%82%E9%87%8C%E7%9A%84%E2%80%9C%E5%85%AD%E5%9B%9B%E2%80%9D%E6%82%B2%E6%AD%8C.html

日本《外交学者》:“一带一路”理想美好 现实严峻

来源:
华尔街见闻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近日刊文认为,目前中国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存在风险,时机可能不适合:对内稳定国内经济增长和市场动荡也需要资金;经济转型期分散力量开拓海外有违刺激内需的方向,会削弱政府抵御结构性危机的能力;对外中国还需赢得邻国信任,乌克兰危机和恐怖组织势力拓展至中亚都威胁“一带一路”成功。

上述文章的作者德国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研究员鲁德华(Moritz Rudolf)主要列举了以下观点:

1、中国自身经济现状和市场动荡需要资金,“一带一路”面临融资困难。

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国政府计划对此投资9000多亿美元,用于开拓欧亚大陆的基础设施。但国内也需要资金稳定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上月中国外储剧减939亿美元,创历史最大单月降幅。

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提到,在国内经济持续下行和新汇改之时,中国央行面临两难:不让人民币贬值需要大量外储干预,但这不会阻止资本外流,还会造成国内流动性紧张;让人民币自由浮动会短期内增加资本外流压力,外债违约,甚至国内投资减速。

上述文章还提到,融资困难已经导致多个中国的基础设施项目陷入停滞,比如去年中俄协议的“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项目。今年7月华尔街见闻援引报道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与中石油已无限期推迟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原称“阿尔泰线”)的天然气管道合同。

2、“一带一路”有违中国刺激内需、转型为消费驱动型经济的发展方向,是经济倒退。

中国计划在巴基斯坦等政局不稳定地区扩大出口量,但仅仅靠扩大出口不能解决中国国内国企产能过剩的问题。如果太分散精力开拓海外市场,会削弱中国政府在国内经济转型期间抵御结构性危机的能力。

3、“一带一路”尚缺合作伙伴,几乎全靠中国一力支持。

4、作为“一带一路”的设计师、融资方和建设者,中国被视为该倡议最大的赢家。中国要让“一带一路”覆盖地区的其他国家政府相信能实现双赢。

在近期南海领海争端期间,中国的外交政策表现得越来越进取,因此更需要打消其他“一带一路”影响国家的疑虑,赢得邻国的信任。

5、现在推行“一带一路”时机不佳。

乌克兰危机未平,中国与俄罗斯和欧盟共同合作的前景堪忧。伊斯兰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正向中亚扩张,中亚又是决定“一带一路”成败的关键地区。


from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9/%E7%BE%8E%E5%9B%BD%E3%80%8A%E5%A4%96%E4%BA%A4%E3%80%8B%EF%BC%9A%E2%80%9C%E4%B8%80%E5%B8%A6%E4%B8%80%E8%B7%AF%E2%80%9D%E7%90%86%E6%83%B3%E7%BE%8E%E5%A5%BD%7C%E7%8E%B0%E5%AE%9E%E4%B8%A5%E5%B3%BB.html

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

来源:
VOA

中国一家国有煤矿最近宣布将在今后三个月里“分流”10万工人,这是中国多年来单次分流人数最多的一次。尽管人数众多,但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增速继续放缓之际,这仅仅是中国正在出现的失业问题的冰山一角。

设在香港的《中国劳工通讯》的通信主管克罗索尔说,中国各行各业各个地区的很多工人都将面临解聘。

他说:“钢铁工业和其他重工业都已经采取了类似的解聘措施,因此我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国企为盈利而挣扎,被解聘的人会更多。”

官方媒体上星期报道说,拥有24万员工的黑龙江省龙煤矿业集团将分流近一半人。龙煤集团董事长王智奎说,公司面临严重的债务问题,所以决定通过分流人员、压缩工资成本实现企业现金流“止血”。

罢工,社会纷争

公司企业解聘工人导致工人罢工。分析人士说,最近几个月钢铁工业和其他重工业企业解聘工人,有时引发数千名工人示威抗议。

亚洲专讯资料研究中心项目主管李湘洪(音译)说,在中国南方主要出口和制造业基地广东省,面临销售不断下降和政府启动的重组计划的公司大批解聘工人。南方很多出口行业、例如玩具制造和纺织业,有成千上万的工人下岗。李湘洪说:“现在有一股解聘潮。我们认为政府需要特别关注这个问题。”

李湘洪说,政府把某些类别的制造业从大中型城市搬迁到小城市,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纷纷裁员。这种改变部分是为了将污染企业搬离大城市,同时也是为了搬走那些出现社会纷争和导致工人罹患职业病的产业。李湘洪说:“他们认为,把所有这些工厂都迁走还有助于缓解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冲突和问题。”

艰难的过渡

工业分析人士说,商品价格下降和对污染的日益担心可能也是迫使其他煤炭公司今后几个月裁员的因素。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说:“大部分面临解聘问题的产业是那些竞争力不强或污染严重的企业,例如煤矿和其他夕阳产业。”

中国政府避免公开讨论失业问题,官方媒体最近说,尽管经济继续收缩,但新增就业人数继续高于年度增长目标。

但分析人士指出,比数字更重要的,是如何管控失业人群。

中国劳工通讯的克罗索尔说,就业市场将继续大幅动荡:“这个问题涉及在这个过程中为他们提供什么帮助以及他们再就业的前景如何。在这方面很难做出任何预测。”

分析人士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出口萎缩,公司企业还会选择大范围削减工资。由于很多工人下岗没有得到相应补贴,因此怨声载道,甚至上街抗议示威。

龙煤集团董事长王智奎说,将以解聘、提前退休和就业安置的方式实现公司减员。分析人士指出,快速增长的服务业能够为很多年轻失业工人提供就业机会,但上年纪的失业者可能难以顺利过渡。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9/%E4%B8%AD%E5%9B%BD%E9%9D%A2%E4%B8%B4%E6%97%A5%E7%9B%8A%E4%B8%A5%E9%87%8D%E7%9A%84%E5%A4%B1%E4%B8%9A%E9%97%AE%E9%A2%98.html

何清涟:“李嘉诚话题”突显权力与资本关系日趋紧张

来源:
美国之音

“不能让李嘉诚跑了”这个话题闹得沸沸扬扬,至今余烟袅袅。从话题的挑起者,直到李嘉诚本人通过长实地产年中报告的表态,再到《人民日报》那篇显示大方的《遇到困难李嘉诚不能共度难关 不必挽留》,不仅突显了中国人至今对国际资本的流动规则还处于机会主义的认识水平,更突显了权力与资本之间日趋紧张的关系。

有关争论可以看作是权力与资本之间的“代理人战争”,至少揭示了现阶段资本在中国的三重困境。

第一重困境:港资在中国名外实内的身份困境。

当年邓小平确定改革开放政策时,“开放”这一翼上书“吸引外资”四个大字。直到90年代,港资都是外资中的重中之重,台资次之。当时,从事中苏两国改革比较研究的学者一致认为,世界各地的华人资本成就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香港的地理位置与其特殊的经济作用,决定了当时中国将港资作为外资对待的政治考量。我曾在《中国地区治理危机的起源:经济篇》中,分析了香港地理位置为其带来的优势,在中共建政后,主要是为中国大陆充当“国际掮客”,在中国面临西方全面封锁时,既是中国对外的“国际通道”,还是从国外引进资金技术的渠道,更是开展进出口贸易的基地。1979年以后,中国对外改革开放,香港商人不仅成为投资中国大陆的主体,还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引路人与桥梁。当时,引进外资中,港资占比为70%,接下来才是台资与日资。

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香港逐渐丧失了中国转口贸易的地位,离岸金融业务渐渐劣质化,沦为中国权贵官僚的资本外逃中转站与“大陆洗钱的后花园”,并化身为港资。我在《人民日报“十大外资来源地”背后的秘密》中,指出该报2013年8月12日的文章“外资并未大规模撤离中国”所附图表“中国大陆的十大外资来源地”揭示,其中来自香港的投资为397.15亿美元,在全部外资中占比为65%。

如果说1978年至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前,中国将港资当外资看,是因为香港当时还未回归及回归初期,出于政治考量必须这样做。那么,2001年之后,则出于中共政治集团内部人的利益考量,香港在经济上被视作外资,对利益集团来说,是洗钱、转移资本的重要管道。

至今,超级港商与在港中资都是与中共血肉相连者,白手起家的中小港商或是在他国另起炉灶,或是破产收山。但“李嘉诚们”与中共血肉相连者的身份困境及其撤资,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第二重困境:外资眼中,资本许进不许出意味着资本流动受限。

“李嘉诚们”的故事,中国人都明白,但外国人不明白。今年中国股市中政府强令托市,最后以“做空中国”的罪名抓人,普遍被视为政府对资本市场的不当干预,是政府恶意限制资本自由流动。国际投行界从中嗅到危机,开始用“狗嘴里的肉包子”形容投资中国股市,《不能让李嘉诚跑了》这个话题在外资疑虑时适时出现,更让国际投行界产生怀疑,认为中国政府可能会管控国际资本流动。

所谓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转移,具体包括投资、贷款、援助、输出、输入、买方信贷、卖方信贷、外汇买卖、证券发行与流通等等。按照资本跨国界流动的方向,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分为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在加入WTO之时,主要成员国美欧各国等要求中国将来开放金融,允许外国资本进入。但因为在WTO成员国当中,基本没有资本准入不准出,即欢迎外资进入却限制资本流出的事例,也因此从未考虑过这种情况下的应对之策。今年中国政府管制资本流动算是让国际资本长了见识。

这种见识让国际资本多了一重担忧,万一哪天中国限制资本流出了怎么办?因此,他们希望中国能够奉行完整的资本流动规则:不仅欢迎资本自由进来,还应该允许资本自由出去。

第三重困境:中国私人资本对自身安全的担忧。

中国的私人资本,一直被舆论视为有“原罪”。从民间视角看,大部分民营企业都依靠权力,通过官商结合在“灰色地带”活动,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其财富并不干净。从官方来看,也认为政府给予的方便造就了私企主这群“国王”,逃税、偷漏税、做假帐是企业通例,辫子一大把。平时政府不缺钱,私企主与政府官员关系好时,这些辫子就不是问题。但政府一缺钱,或者私企的官府靠山因反腐入狱,退休走人,私企主们就不安全了,这几年川商、晋商成批倒下,那情景让私企主人们产生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之感。

2014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完善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布,动员私企参股。不少私营企业家已经感到党的那只“巨灵神掌”已经罩向头顶,不少私企主感到政府可能会“关门打狗”,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早就开始大量从事“海外投资”,导致外汇储备急剧减少,今年8月中旬有那么几天,每天交易量高达500亿美元,北京痛感外汇储备迅速缩水(据《经济学人》9月28日文章称,约6000亿美元外流),因而加强外汇管制。因为“做空中国”罪名被抓的已经有几十位券商,权力与资本的关系逐渐进入紧张状态。

李嘉诚集三重困境于一身

为什么面对资本跑路,舆论选中的目标是李嘉诚?这是李嘉诚资本特点决定的。

李嘉诚是港商,而且是港商中与北京最高权力走得最近的巨贾。李嘉诚作为香港商界顶尖精英,曾受到中共历届领导人接见。自邓小平于1978年及1990年两度接见李,让他受到最高权力的“加持”,李嘉诚在香港与大陆可谓通行无阻,其特权超过任何太子党成员。罗天昊发表《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说“鉴于李嘉诚最近二十年在中国获取财富的性质,似乎不仅仅是商业那么简单,……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尽管历届领导人都对李嘉诚表示过期望,这种期望本是对官商的,但李嘉诚本人却自认外商与私企,为了资本安全,李嘉诚过去几年从香港、内地撤资逾千亿。尽管《人民日报》发表《遇到困难李嘉诚不能共度难关 不必挽留》,故作大方,但另一篇《历任中央领导人对李嘉诚提了哪些要求》,谈的仍然是这个问题:李家资本是中国政府用政策与特殊待遇喂养的名外实内的资本,本应“与国同休”,如今国家经济困难初露,李家就携财外迁,实在是大大辜负了党的殷切期望。国内媒体不敢明说的是:李嘉诚撤资表明“沉船效应”露头。

9月17日晚间,李嘉诚透过旗下的长实地产发布2015年中报预计表示,称看好中国经济,将继续发展位于香港、中国内地及海外的核心市场,持续增加投资物业所得经常性收入,优化土地储备以平衡稳定及增长。已经撤走逾千亿资本的李嘉诚如此表态,说明他对本身资本壮大的秘辛有自知之明,还不想也不敢与北京彻底翻脸。

其实,港资撤离中国,不止是一个李嘉诚的问题,因为外资当中有65%就是在香港的中资,这些中资的资本积累之道,大致也与李嘉诚差不多,都需要借助于与权力的关系。

中国的衰落迹象初显于2009年,资本观望了几年之后,终于跑路。“李嘉诚跑路”这个话题掀起的千重浪,突显中国现阶段权力与资本关系日趋紧张,这种紧张关系与习近平的执政特点有关,更与中国经济黄金时期结束有关。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9/%E4%BD%95%E6%B8%85%E6%B6%9F%EF%BC%9A%E2%80%9C%E6%9D%8E%E5%98%89%E8%AF%9A%E8%AF%9D%E9%A2%98%E2%80%9D%E7%AA%81%E6%98%BE%E6%9D%83%E5%8A%9B%E4%B8%8E%E8%B5%84%E6%9C%AC%E5%85%B3%E7%B3%BB%E6%97%A5%E8%B6%8B%E7%B4%A7%E5%BC%A0.html

美国大动作制裁“IS”领袖和帮凶

来源:
德国之声

继周一英国向联合国提交制裁名单、打击“伊斯兰国”后,美国周二也表示对一批和该恐怖组织有关的人员实施制裁。而这些人员来自多个国家,说明“他们带来的威胁具有高度国际化的特点”。

美国财政部周二(9月29日)宣布对世界范围内30多名“伊斯兰国”(IS)的领袖、支持者和协调者实施金融制裁。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财政部把15个人列为向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提供技术、物流、金融援助的支持者,这些支持者当中也有人扮演政界领袖的角色,或者帮助招募外国战士。这一决定将允许政府冻结他们的资产,并禁止美国公民与其交易。

另外,美国国务院把10个人以及5个组织列为外国恐怖主义战士。这一决定将使他们受到美国的金融制裁,他们和其支持者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这些将被美国制裁的个人和组织来自英国、法国、俄罗斯、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一名美国高官向记者表示:“这表明这些人带来的威胁具有高度国际化的特点。”

另一名政府官员介绍,对其制裁的目的是为了削弱“伊斯兰国”的财政能力,令他们难以运用资金购买武器和配件,在全球展开军事及招募工作。

这名官员将制裁措施称作美国防止“伊斯兰国”使用国际金融系统、削弱其影响力的“一大步”。

英国向联合国提交制裁名单

另据英国《每日电讯》网站的消息,英国政府向联合国提交4名为“伊斯兰国”效力的英国人名单。他们分别是:伊斯兰极端分子的遗孀琼斯(Sally-Anne Jones);2013年逃往格拉斯哥、负责招募工作的马穆德(Aqsa Mahmood),曾在一家英国超市担任警卫的侯赛因(Omar Hussain)和曾经的医学专业学生穆坦那(Nasser Muthana)。

“每日电讯”网站称,这四个人的名字已于周一晚加入联合国“基地组织制裁名单”。据悉,一个国家主动要求联合国将本国公民列入这一名单,尚属首例。

路透社指出,英国递交的人名也出现在美国制裁的名单上。美国国务院说,其中一人就是“伊斯兰国”黑客的遗孀琼斯。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9/%E7%BE%8E%E5%9B%BD%E5%A4%A7%E5%8A%A8%E4%BD%9C%E5%88%B6%E8%A3%81%E2%80%9Cis%E2%80%9D%E9%A2%86%E8%A2%96%E5%92%8C%E5%B8%AE%E5%87%B6.html

綜述:盤點習近平對美國的訪問

2015年 9月 29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夫人彭麗媛結束對美國為期一周的國事訪問後,打道回府。
雖然習近平此前曾多次到訪過美國,但本次的正式國事訪問備受矚目。
習近平在美的行程正式落下帷幕,應該怎樣評價此間習近平訪美的收獲與得失呢?
「習近平對美國的國事訪問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是中國媒體人對習主席訪美的概括。
報道說,中美雙方確認了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即「不衝突、不對抗、互相尊重、合作共贏」。
「美國歡迎一個和平、穩定、繁榮,以及在國際事務中扮演一個負責任參與者角色中國的崛起。」
這是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周五(9月25日)在白宮與到訪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併肩站立時所講的一句話。

新型大國關係
首先,「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確認可能是習近平訪美的最大成效。
但與此同時,中國也同意承認並尊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
鑒於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中美雙方承認共同維持全球經濟與金融體系格局似乎也是雙方的所達成的默契。
但在網絡安全,中國南海問題這兩個最敏感的問題方面,雖然兩國做出了初步的承諾,但也顯示了兩國的分歧。
BBC中文網在美國現場報道的記者蒙克觀察到,習近平此次訪美並非是美國媒體關注的主要焦點,美國內政、選舉以及羅馬教宗的到訪似乎更佔據報紙的主要位置。
他說,習近平的訪美成功也是有局限性的,因為雙方即使在經貿方面能夠成功合作,但在政治上和戰略上存在著根本性的分歧和摩擦,但這也是很正常的。

訂單與承諾
從經濟層面來看,中國與美國簽署了大筆訂單,包括在核能合作、清潔能源、民用航空(中國方面簽約購買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波音客機)、旅遊、電影以傳媒行業等。

习近平美国行承诺
1亿美元 对非盟无偿军事援助
10亿美元 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
20亿美元 南南合作援助基金
1000万美元 发展中国家加强妇女能力建设工程
120亿美元 对最不发达国家到2030年前投资
新华社
同時在氣候和減排方面做出承諾,並與美國在加強網絡安全方面達成共識。
美中就氣候變化做出聯合姿態,奧巴馬總統歡迎習近平主席作出的允許碳排放交易的承諾。

聯合國演講
習近平在結束對美國的國事訪問後,離開華盛頓來到紐約參加2015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特別峰會,並在聯合國大會發表主題演講以及主持全球婦女峰會。
習近平在出席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時宣佈,為南南合作基金首期提供20億美元,免除最不發達國家等2015年到期債務。
蒙克說,倒是習近平在聯合國的講話,得到了非洲、巴西、阿根廷等國的熱烈反應。
習近平還宣佈,中國將向聯合國婦女署捐款1000萬美元。在未來5年中,中國將幫助發展中國家建立100個婦幼健康中心,並為了提高女童入學率而實施100個快樂校園工程等。

反對聲音

然而,美國和國際人權組織強烈譴責中國當局打壓人權和女權活動人士。
人權活躍人士說,很多中國的女律師、女記者、女活動人士在習近平對公民社會的打壓中被判刑、監禁或騷擾。
正在角逐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提名的希拉里·克林頓對習近平在聯合國主持「全球婦女峰會」提出批評。
希拉里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言說:「一面迫害女權主義者,一面卻在聯合國主持婦女權益的峰會?可恥。」
人權活動團體也對中國政府在今年國際婦女節期間拘禁五名國內女權活動者,而讓習近平主持這場峰會感到不滿。
BBC中國事務總編輯凱瑞說,相比起他的前任來說,習近平的外交政策似乎更加自信,有章有法。無論是在南海問題上還是所謂的「一帶一路」戰略上,習近平在外交方面的強硬似乎大大出乎美國政府的預料。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事,這次中美雙方領導人也沒有像以往那樣發表人們所預期的聯合公報。
同時,中國在中美投資協定(BIT)談判以及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殊提款權(SDR)方面也沒有取得太大的進展。

撰稿:凱露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5/09/150929_xi_us_visit_wrapup

美情報總監:對中美網絡協議前景不樂觀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克拉帕等官員表示,中美首腦會晤後達成的互不進行和支持網絡經濟間諜活動的協議的效果尚有待觀察。
克拉帕周二(29日)出席美國參議院聽證會。參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凱恩問克拉帕是否對美中首腦達成的網絡協議的效果感到樂觀,克拉帕說:「不。」
但克拉帕和其它美國官員表示,上周中美達成的協議是「良好的第一步」。不過,他們表示不清楚這個協議的效果會是如何。
麥凱恩問克拉帕說,他是否認為中美首腦達成的協議會消除來自中國的網絡攻擊行為。
克拉帕說,美國的情報分析人員需要注視中方的舉措。
美國人事管理辦公室(OPM)6月初確認,黑客攻擊導致220萬美國現任和前任雇員、合同工、申請工作者和他們親屬的人事記錄外洩。克拉帕辦公室發表的一份聲明,「認為中國是主要的嫌疑方。」
共和黨人麥凱恩批評說,奧巴馬政府在積極進取回應網絡襲擊方面做得不夠,或者沒有採取步驟制止這種襲擊。
克拉帕表示,現在的網絡環境如同「無法無天的西部」,一個關鍵問題是是否應該制止網絡間諜活動。
他說:「我認為,一個問題是中國政府到底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組織發動了這些襲擊。」
克拉帕認為,制止來自中國的網絡襲擊最有效的應該是經濟制裁。他也補充說,在討論懲罰的時候,政策制定者也要清楚美國自己也進行網絡間諜活動。
他說:「我們也在公共平台中搞網絡間諜活動。我不是說我們有多成功,但我們也不差。但我想最好要想到那句老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編譯:立行/責編:路西)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5/09/150929_us_china_cyber

越主席指填海違法 中國稱「合理合法」

針對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日前指責中國在南沙填海造陸違反國際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周二(29日)表示,中方在南沙駐守島礁建設「合情、合理、合法」。
中國外交部下午舉行例行記者會,洪磊在回答媒體提問時作上述表示。
洪磊說,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對此「擁有充分的歷史依據和法理依據」。中國在駐守的南沙島礁進行建設「合情、合理、合法」,也「不針對任何的其他方」。
他宣稱,中國(在南海島礁)的建設,主要著眼於「為地區國家和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產品,更好地擔負中國的國際責任;我們建設島礁,也不會影響南海地區的航行自由和飛行自由」。
洪磊最後說,中國希望「有關方面能給予正確的理解」。
此前,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表示,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地違反國際法,危害海上安全。
張晉創在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時說,南海主權爭議是地區以至全球的熱點問題。
他說,去年中國在南海大規模填海造地,此舉違反國際法,也侵犯中國和東盟簽訂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嚴重影響海上安全,越南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關注情況,是可以理解。

(撰稿/責編:路西)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5/09/150929_china_vietnam_sea

梁京:两个“教皇”同时访美的启示

奥巴马前脚送走受到万人空巷欢迎的罗马教皇方济各,后脚就马不停蹄地启动了接待集意识形态和世俗权力于一身的"红色教皇"习近平首次国事访问的紧张日程。上周华府上演的这神奇的一幕,让稍有历史感的人都思绪难断。因为这历史性的一幕既凸显了当今美国依然拥有的全球霸主地位,也极为戏剧性地隐喻了21世纪的美国面临的两个最大挑战。



前者不难理解,毕竟两位"教皇"都把对华府的访问当成头等大事,他们都知道,赢得美国的承认与合作,对自己追求的理想和目标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两位教皇的心中也非常明白,奥巴马绝不敢轻慢他们,否则,对他个人的政治后果会相当严重。奥巴马若轻慢方济各,就不仅会得罪全球十二亿天主教徒,更会得罪世界上几十亿穷人,因为教宗方济各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穷人最有影响力的代言人。奥巴马若轻慢习近平,固然会有不少美国人乃至中国人感到高兴,但无人能预料,美国的国家安全,乃至美国经济要为此付出多少代价。因为中国不仅有了新一代的核弹,而且有几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两者都具有AMD(确保摧毁对方)的威慑力。

一个多世纪来,美国无论对自己的精神还是对自己的实力,都充满了自信,而如今这种自信已经不再。对罗马教皇的态度反映了前者,而对中国"红色教皇"的态度则反映了后者。方济各教宗的个人魅力是无需争议的,但如果美国的政治领袖和民众对自己的道德和精神力量还像百年前那样自信,方济各对美国和资本主义的批评不可能受到如此谦恭的对待。而对习近平,美国的政商领袖们,尽管感到难以理解和沟通,却不得不做出最大努力,给足面子。因为与难以捉摸和沟通的中国人打交道,如今已是美国人的生计所需,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

韦伯认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相得益彰。美国的强盛似乎是对这个思想最有力的支持。但罗马教皇对美国和资本主义的批评,显示美国正在失去其新教伦理的文化优势,而中国教皇的炫富,则显示了美国也在失去其资本游戏的绝对优势。因此,我相信两位"教皇"此次同时造访美国,在心理上会加剧美国精英的危机感。

对我来说,两个"教皇"同时访美的一大启示,就是让我意识到了当前美国和全球治理危机的精神层面。教宗方济各多次使用"失去缰绳的资本主义"来批评这一轮全球化带来的严重后果,包括贫富分化和环境恶化。没有世俗权力的教宗方济各能在美国受到如此多人全身心的迎送,让我见证了宗教的力量。对西方文明来说,上帝没有死,也不会死。目前世界的治理危机正在激发西方文明调动基督教这一极其宝贵的精神和伦理资源来应对危机。

但是,要给已经会玩资本游戏的中国当权者套上宗教信仰的笼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正是美国和整个西方文明面临的大麻烦,也是资本主义全球秩序面临的大麻烦。

历史上,中国的儒家虽然不得不屈服于成王败寇的皇权游戏,但多少保留了一点解释天道的权力来制约皇权。这是中国帝国传统能够延续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今中国的现实是,当权者已经完全无意接受任何来自社会的意识形态约束。谁权力最大,谁就当然地获得对天道和人道的解释权。这种权力意志加上资本的力量,不能不令人感到恐惧。

有朋友提出"中国病毒"的概念试图描述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秩序带来的威胁。这个提法得到了一些人的响应,是因为他们看到,美国和许多国家对具有高度腐蚀性的中国资本攻势,经常无法招架。这究竟是因为基督教文明对中国病毒缺乏免疫力,还是上帝不再保佑美国?中国挑战正在刺激美国的基督教精英用自己的变革努力对这些问题给出回答。





——RFA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ift.tt/1h7NsTD

不伙同撒旦不能消灭伊斯兰国?

来源:
法广

伊斯兰国组织困扰西方,要不要联合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打击伊斯兰国,对西方而言,成为要不要同魔鬼联合同撒旦决斗一样严重而又迫切。9月 28日,西方与普京在联大就此交锋:借助叙利亚问题戏剧般重返国际外交舞台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联大称,“拒绝同阿萨德合作是一个严重错误”,奥巴马反驳, 不支持 “暴君”情况会更糟是一个荒唐的逻辑。法国总统奥朗德则警告叙利亚总统不要做“谁反对伊斯兰国,就等于谁支持阿萨德”这样的幻想。

今天的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之所以引起世人注意,是因为几个重量级领袖接踵登场,西方国家期待他们就叙利亚问题表明立场。所谓 叙利亚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不要联合阿萨德打击伊斯兰国的问题,不联合阿萨德,似乎难以根除伊斯兰国,如联合,阿萨德双手又沾满叙利亚人民的鲜血。

但是,与阿萨德联合除掉伊斯兰国的呼声越来越大,即使在法国也已不成禁忌。法国社会党出身的前外长韦德林主张联合阿萨德一道打击伊斯兰国才能真正凑 效,他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二战历史:这就如同当年联合斯大林共同消灭纳粹一样,尽管当时已知斯大林害死的本国人民远远超过了纳粹。”

联合国一般性辩论依次有几个重量级领袖发言,美国总统奥巴马、法国总统奥朗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伊朗总统鲁哈尼。不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发言几乎没有涉及叙利亚,以往,中国在叙利亚问题是紧跟俄罗斯走,从不支持安理会制裁叙利亚。

普京,这位因吞并乌克兰克里米亚,至今使乌克兰陷入泥潭的俄国总统,因叙利亚问题摇身一变,从绝对孤立状态中走向外交舞台的中心。俄罗斯,伊朗长期 支持阿萨德,俄罗斯向叙利亚政府军运送武器,提供教官,甚至可能派遣了军人,对叙利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审时度势,普京找到了重新登上外交舞台的台阶。 面对盘踞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伊斯兰国恐怖组织不断壮大,西方各国出现了各种声音,焦点都是围绕着要不要与阿萨德合作除掉伊斯兰国组织。如果不能同阿萨德直 接合作,要不要同支持阿萨德的俄罗斯与伊朗合作。

是否与阿萨德合作的问题,让人权原则至上的西方国家头疼。在西方看来,叙利亚几十万人丧生,阿萨德双手沾满鲜血。但是,从现实层面看,如果不同阿萨德合作,或者不同俄罗斯伊朗合作,长此以往,伊斯兰国的问题会更严重,会有更多的人丧生或者流离失所。

就这样,阿萨德的问题成了本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最关键的话题。普京在联大讲坛上的讲话也拿第二次大战做例子。他说这同二战同纳粹作战是一个道理,要把 大家都团结在一起,建立一个广大的联合战线。普京甚至说:“我们认为拒绝与叙利亚政府及其军队合作,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只有他们才昂首挺胸面对恐怖分 子”。稍早,普京对美国媒体表示,成立一个协调性质的框架,根除叙利亚问题的核心是强化叙利亚政府的“合法性”,并支持他们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伊朗总统 鲁哈尼在联大会上也说,“如果我们把叙利亚政府排除出局,恐怖分子就会占领大马士革”。

但是,对奥巴马和奥朗德而言,已不可能重返到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之前的局势。奥巴马同意,从现实考量,为了消灭伊斯兰国组织,需要同俄国和伊 朗联合,但必须要有一个翻过阿萨德这一页的转型阶段。奥巴马说,美国愿意在一个广泛的联盟中去消灭伊斯兰国组织,但是,在叙利亚人民流了这么多鲜血,发生 了这么多屠杀之后,不可能重新回到从前的状态。奥巴马明显指着莫斯科当局揭露:那种不支持‘暴君’情况会更糟的逻辑非常荒唐。奥巴马将与普京会谈,这是 2013年以来首次,无疑,叙利亚问题是焦点。白宫发言人稍早些时候表示,叙利亚问题上不打普京这张牌是“不负责任的”,对俄罗斯要具体分析。美国要看行 动,不听唱高调。在乌克兰问题上,莫斯科言行不一,但在伊核问题上,俄罗斯起到了建设性作用。

法国空军周日首次对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基地进行了轰炸,出席联合国大会的法国总统奥朗德周一仍然表示,法国的立场没有丝毫改变,叙利亚转型必须首 先从阿萨德开始。在联大一般性辩论发言时,奥朗德更是把阿萨德与伊斯兰国组织装入一个箩筐。他说:叙利亚的悲剧就是恐怖主义与专政制度的联合产物,因此对 于二者,既不可能宽恕,也不可能大赦。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9/%E4%B8%8D%E4%BC%99%E5%90%8C%E6%92%92%E6%97%A6%E4%B8%8D%E8%83%BD%E6%B6%88%E7%81%AD%E4%BC%8A%E6%96%AF%E5%85%B0%E5%9B%BD%EF%BC%9F.html

中國社科院預測中國下半年經濟增速跌至6.9%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NAES)29日發佈的最新研究報告認為,三季度中國經濟總需求下降,國內生產總值(GDP)預計增長6.9%左右。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所同時預測四季度中國經濟有從「主動調整」變為「慣性下滑」的風險,需要實施防禦性宏觀政策。
該報告預測2015年第四季度中國GDP增長同樣為6.9,全年GDP增長7.0%左右。
報告稱,四季度中國經濟形勢將更加嚴峻,需要實施防禦性宏觀政策。進一步落實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和穩健靈活的貨幣政策,加大力度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促進投資、穩定增長。
報告分析目前中國宏觀經濟減速原因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降,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持續回落,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大幅下降;進出口疲弱,出口增速高於預期,而進口大幅萎縮;因製造業產能過剩、傳統產業淘汰力度加大、汽車通訊等主導行業減速、投資需求不旺等因素導致工業生產繼續保持較低增速。
報告稱,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中國政府的強力刺激政策帶來了一些負面後果,包括:嚴重的產能過剩、過熱的房地產市場、地方政府負債大幅增加、股市過山車般暴漲暴跌,以及資本回報率下降,出現資本流出和人民幣貶值預期。
「雙中高」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周一(28日)會見出席第五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的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卡泰寧時再次談到目前的中國宏觀經濟形勢。
李克強表示,目前中國經濟仍保持在合理區間,就業比較充分,居民收入持續增長,環境有所改善。「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新的發展動能正在形成」。
他表示,中國經濟將保持「雙中高」,即「長期保持中高速發展,躍上中高端水平」。
中國製造業利潤繼續下滑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人民幣4481.1億元,同比下降8.8%,降幅比7月份擴大5.9個百分點。
分析稱,多項疲弱數據顯示中國製造業乃至整體經濟運行壓力仍在加大。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在人民幣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

(撰稿:川江 責編:蕭爾)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2015/09/150929_china_gdp_2015_second_half

经济下行为什么坚持去杠杆

2015/9/16 每日经济新闻 请搜索微信公众号“叶檀财经”

        短期市场下行是去杠杆的必然结果。

14日晚,监管部门深夜发声,安抚市场情绪。表示,7月12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的意见》,监管层清理配资不会对市场形成明显冲击。

截至9月11日,完成清理资金账户3255个,占全部涉嫌场外配资账户的60.85%;还有2094个账户尚未清理,持股市值约1876.27亿元。已清理账户中,有76.28%采取取消信息系统外部接入权限并改用合法交易的方式清理,仅6.33%采取销户方式清理,还有部分账户采取产品终止等方式清理。

此外,近期有媒体报道,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回购业务风险较高。证监会表示,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回购业务总体风险可控,违约处置金额占比较低。目前,该业务总体规模约6000亿元,平均履约保障比例近300%,总体风险可控。个别客户质押的股票因价格下跌可能被平仓处置,应当属于个别事件,涉及金额不大,对市场影响有限。

证监会说对市场影响有限,从市场的表现看投下了反对票,市场看的是预期,千亿资金下降有很大概率意味着万亿资金的减少,并且市场具有极端的连锁反应,乐观的时候在云层之上,悲观的时候在十层地狱之下。市场有两大支撑,没有上市公司赢利,与资金源源不断进入,如果两者都没有,市场就悲剧了,会被放大成为加强版的悲剧,多少眼泪都说不尽市场的悲惨。

情绪与资金都有传染功能,清理配资的矛盾传导到券商与信托,华泰与中融之间的协议不知该如何处置,大部分人选择观望,以免被流弹误伤。与此同时,对于敢死队挂撤单的整顿,也让部分敢死队选择了观望,。

问题来了,为什么市场如此低迷,管理层清理配资却毫不手软?管理层强硬清理不合规杠杆,清理违规的操作手段,降低期指投机活跃度,没有因为市场下行而假以辞色。引发此次股市大幅波动的8家机构,共受到高达8.4亿元罚没款的处罚,堪称中国证券市场历史之最,与监管者的态度一脉相承,信托公司的杯葛没有让券商缓和。

管理层尝试一手继续维持沪综指3000点左右,以维系微薄的市场信心,另一手挖出一个深坑,以市场下行的代价为未来可能的更糟糕的日子做准备,以免不可预测的系统性风险噩梦成真。

目前全球市场去杠杆如火如荼,从股市到汇率震荡不止,资金从新兴市场持续流出,从高风险资产持续流出,全球大宗商品的暗黑隧道看不到尽头,已经有金融机构在推测下一波中国、巴西、土耳其成为债务危机爆发地,跟欧债危机一样,接下债务拉力棒。

虽然概率不高,但是美联储加息仍然可能发生,全球财经人士都在看美联储,如果美联储因为担心市场下行明确不加息,那么市场的颓势将略有好转,如果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做好最坏的打算就是现实的举措。

就是中国市场自己不去杠杆,只要美元指数继续上升,国际市场也会逼着中国去杠杆。美国加息,美元指数在目前的高位继续上升,直到突破100,全球廉价套利资金进入美国,仅赚取汇差也划算,那时美元指数形成一个上升循环。如果美国不加息,市场预期美国加息仍会推高美元指数,中国证券与货币市场仍然会遭遇巨大压力,目前的局面正是如此。

现在股价处于下行过程中,投资者还算镇定,那是因为房地产市场还比较稳定,一旦股市叠加房地产市场大幅下挫,中国金融系统与中产阶层很难承担得起这样的压力。

坚持去杠杆,其实是在做好最坏的准备,如果中国成为全球去杠杆的受灾地,起码杠杆去掉后还能够保障金融系统不彻底崩溃。收紧蚂蚁搬家式的外汇兑换,收紧做空手段,就是为了提前减少剪羊毛的工具。

面对市场做好配置就不必惊慌,惊慌没有任何用处,中国经济如果被压垮,惊慌不会让我们减少损失,如果中国经济有足够的潜力,市场下行周期是逢低吸纳有价值资产的机会,虽然少,但中国仍然存在有价值的通过顺利度过下行经济周期的公司。


from 叶檀的博客 http://yetanblog.blog.163.com/blog/static/75669740201582251212657

【端傳媒】練乙錚:三派抗爭路線的可能匯合點

編按:傘後一年,論斷成敗或許尚早,卻是檢討經驗的時機。一場歷時79天的大型社會運動,值得端詳反思的地方不勝枚舉,近日各界亦陸續開展不同方向的檢討,從運動策略、溝通機制、應否退場、和平還是勇武抗爭,到佔領者與市民關係、警民關係、公民社會的後續發展等等。藉此時機,端傳媒邀請了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序言書室創辦人李達寧、《信報》前總編輯練乙錚、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陳弘毅及學聯前秘書長周永康,共同就着特定議題聚焦討論,希望透過文字交鋒,令彼此論點得以充分辯證,深化檢討。
本土民主前線與熱血公民在旺角區示威。攝 : Anthony Kwan/端傳媒
以大城市為中樞的現代化國家裏,群眾性暴力革命幾乎沒有可能成功,因為統治階級有強大的鎮壓機器和正規武裝力量。這點,晚年恩格斯已經看出,於是主張在這種國家裏的無產階級革命,要通過政黨走議會道路取得政權。他認為,革命不必一定需要流血,暴力只在瓜熟蒂落的一刻幫上一把。他對資本主義民主國家裏的議會道路寄予無限樂觀,因為在當時以工業為主的「先進」國裏,無產者有足夠人數票數在投票箱裏成為絕對的大多數,最後取得政權。
恩格斯對綱領性的暴力革命已經不能在現代化國家成事的基本分析,到今天也是成立的。這對並非是一個國家的香港而言則更甚;在這裏壓陣的解放軍部隊完全是一支外來的武裝力量,只要屠殺命令一下,港人必橫屍遍野血流成河。硬碰硬,碰不過;這個道理非常顯淺,目前看不到幾時會失效。
但是,在香港,走議會道路的困難比恩格斯當時面對的大得多,而且也很可能走不通,原因起碼有三個:(一)中共和特區政府根本不搞資產階級民主(那就是港人理解中的「真普選」、恩格斯的議會道路的起步點);(二)香港的大多數選票操在中產者手裏,而這個中產階級到目前為止都是相當保守的,好一部分並不堅持「真普選」,有些甚至認為假普選也不錯;(三)香港的無產者數量不大,而且政治上最保守,程度大概和大資產階級差不多。由於上述原因,以議會道路為主的「和理非非」路線走了18年都走不通,到了盡頭卻依然開不出資產階級民主體制,所以運動裏才有對「民主回歸」的反思和揚棄。
暴力革命不可能,議會道路走不通,香港人的處境,比恩格斯遇見的,困難得多。然而,處於暴力革命與議會道路之間的狹縫裏的香港人,在過去的一年裏走出了三條在「和理非非」之外、都包含蓄意的「違法達義」的抗爭路:(一)「被動型公民抗命」,即三子提出的完全和平的、坐着進行且主動接受逮捕的抗命行為;(二)「進取型公民抗命」,即雙學實踐的非暴力、含衝擊、不主動接受逮捕的抗命行為;(三)「勇武型抗命」,即左、右翼激進民主派所實踐過的包含攻擊性、「以武抗暴」、盡量避免逮捕的抗命行為,這些行為,在佔領運動之前、期間和之後都出現過。
二種抗命行為本身不含暴力,但第二種很可能引發政權暴力,例如9.28事件裏的87顆警察催淚彈、其後的「七警暗角打鑊」。第三種涉輕度暴力(武力),但一定招致政權施用重暴力。下面首先討論這一種抗命行為。

「勇武型抗命」

因為牽涉武力,這種抗命行為已經超越傳統的「公民抗命」範疇。然而,到目前為止,所有政治派別對「暴力」、「武力」或「勇武」的論述和實踐,都是輕度暴力,止於下列三個極限:「以武抗暴」的極限,即赤手空拳者面對政權暴力時的保衛自身及身邊同志的防衛性武力;「語言暴力」的極限,例如反鳩嗚辱陸客、「招呼」警察;「對物暴力」(但不對人施暴)的極限,例如佔運期間有勇武人士企圖以硬物打破窗門衝入權力機關。
陳健民先生認為提倡暴力本身無可厚非,但提倡暴力(哪怕只是輕度暴力)的運動領導,應詳細探討使用暴力的條件、內涵、道義責任和後果,特別是對參與的群眾所要付出的代價。上述三個極限內的暴力當中,「以武抗暴」不需要很多解釋或技術分析,因為往往是運動電光火石當兒裏的自然反應,「圍觀」的市民比較容易接受,後果也比較簡單,無非就是「襲警罪」。但是,仔細研究「語言暴力」和「對物暴力」的策略範圍和後果,則十分必要。例如,理論上,「對物施暴」也可以非常嚴重,日本動漫《残響のテロル》(直譯「残響的terror」;中譯「東京殘響」)裏的好幾次對物施暴的行動,就非同小可;在現實世界裏,如此龐大的對物施暴不可能不傷及人。
李達寧先生提到「抗爭的關鍵不在暴力與否,而在是否有效」。這是很有意義的問題,牽涉一個潛在的矛盾。「有效」指什麼呢?暴力可以即時(或很快)收效,而且是直接的。然而,暴力也可以產生非直接的效果,包括界外的和負面的。後者在香港這個中產和草根都帶有強烈保守性的社會尤其不可忽視。反水貨幾乎已經去到效益成本考慮的極限,而且還主要是因為勇武的對象主要是「彼邦人」不是香港人。
筆者估計,勇武派在水貨客稍為收斂(大陸經濟進一步下行)的時候,可能轉換針對的對象,例如把矛頭指向已經氾濫於本地經濟的紅色資本,包括紅色金融資本和紅色建造業資本例如鉛水事件中的主角「中國建造」,等等,以及與這些資本合作的本地機關和財團。這是因為朝這個方向行動的效益成本高得多,是還未摘下來的低垂果,激進民主派左右兩翼都會有興趣去開發。針對大陸遊客甚至水貨客,不少香港人會因各種原因反對或有所保留,但針對外來的、帶壟斷性的紅色財團,大部分香港人會樂觀其成。(當然,針對紅色資本不像反鳩嗚那麼簡單直截,事先必須做充分的對象研究並且要等待時機。)
周永康先生認為,「公民抗命」在香港只是開了頭,還有很大潛力可以發掘,完全不必要一下子跳到「勇武」範疇。他首先指出,當去年的佔領運動去到高峰的時候,大多數的市民沒有參與必須的外圍的「不合作運動」例如罷課、罷市,從而反證主張「公民抗命」者還有大量工作要做。不像已經證實去到路線盡頭而終歸無效的「和理非非」+「民主回歸」方程式,非暴力的「公民抗命」不過是僅僅起步。運動縱然失敗(爭取不到當權者絲毫讓步),對民眾影響卻非常深遠,改變了年輕人的思維,擴闊了運動的視野,突破了傳統抗爭路線的守法界限。

「進取型公民抗命」

雙學在佔領運動期間實踐的「進取型公民抗命」,突破了經典公民抗命模式(即三子提倡的、筆者稱之為「被動型公民抗命」的那種模式)。這個突破,是明顯有效的,在去年的佔運裏真正發揮出「被動型公民抗命」欲發揮而未果的精神力量。從效果而言,「進取型公民抗命」等同了台灣白色恐怖時期反抗者提出的「暴力邊緣」策略。這點有必要進一步討論。
經典公民抗命理論認為,冥頑不靈的當權者以法律及其他壓迫工具打壓甘願受罰的違法達義實踐者,會讓抗爭取得道義力量,爭取得本來漠不關心的廣大民眾的圍觀興趣甚至同情和廣泛支持,迫使當權者在民意的有利逆轉之下對運動作出讓步。
三子照本宣科如法炮製,但是,市民的反應比預期冷淡;就算能達到「一萬人核心參與」的目標數字,有限度的癱瘓中環,更可能的效果是招致商界挑起保守市民的「利益受損」觸覺,達到沖淡乃至取消運動的道義力量。畢竟,因「阻街」獲罪的懲罰不會太重,難以激起廣泛同情。但是,雙學的「進取型公民抗命」,卻取得這個效果,原因在於9.28衝擊行動引發當權者使用超乎常理的暴力。這正正是「暴力邊緣論」的立論精粹。
「暴力邊緣論」認為,運動者本身不使用暴力,但會把非暴力行動推到當權者能夠容忍的極限,過程不僅引發廣泛的「圍觀」,還最終誘發政權使用不當暴力,導致人民對當權者的強力譴責,後者轉化為對運動的支持……
首先,「暴力邊緣論」認為,運動者本身不使用暴力,但會把非暴力行動推到當權者能夠容忍的極限,過程不僅引發廣泛的「圍觀」,還最終誘發政權使用不當暴力,導致人民對當權者的強力譴責,後者轉化為對運動的支持,在下一波的暴力邊緣行動裏發揮出更大力量。我們看到,9.28事件完整而準確地觸發了這個機制:衝擊縱然被指「非法」卻是非暴力的,政權按捺不住瘋狂使用暴力,圍觀的市民尤其年輕人覺得特府絕對過分,同情心爆發,不少人因而站出來參與,造就了其後波瀾壯闊的79天佔領。
其次,「暴力邊緣論」認為,當權者經過第一次不當使用暴力的教訓,會提高未來使用暴力的門檻;運動者明白到這一點,下一波的運動就可以提升力量,把行動推到更高層次,頂撞新的暴力邊緣,迫使政權再次使用暴力,從而再度陷入圍觀民眾的指摘。如此周而復始,政權只能不斷退讓卻不斷施暴,最後或是讓步或是倒塌。從這個觀點出發,周永康先生說的非暴力公民抗命還只是開始了第一步,往後還有很大潛力,遠未到運動者需要採取暴力的地步,是有道理的。
就去年的運動而言,「進取型公民抗命」與「被動型公民抗命」的最大分別,在於政權不會也不必在抬走中環街道上靜坐的公民抗命者之時使用暴力,卻對非暴力的遮打衝擊者使用了駭人聽聞的暴力,引發廣泛乃至國際上的同情,運動由是增加能量。可以說,圍觀的香港人反應門檻比較高,三子的被動型公民抗命不能誘發政權暴力,也就引不出市民的同情,遑論投身參與。

三派同歸前人路?

接受這個抗爭理論的人,同時要有自身承受嚴重損失的心理準備,因為說到底,這個理論講的是一個苦肉計,一個動態而長期的苦肉計。
然而,「暴力邊緣論」的先決條件是運動者必須有一個長期而分階段性的抗爭觀點。一些「七十前」參與去年的抗爭,如果是因為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看到真普選,那麼就不會寄厚望於這個理論。如果抗爭者局限於「講求實效」,或者不接受「階段性成果」的概念,也會認為這個理論太過虛無縹緲。接受這個抗爭理論的人,同時要有自身承受嚴重損失的心理準備,因為說到底,這個理論講的是一個苦肉計,一個動態而長期的苦肉計。去年的「進取型公民抗命」者,已經不自覺地走上「暴力邊緣論」,而且在9.28一役的實踐裏證成了此理論的第一步有效性。
前人在別處走過的路,在本地還有參考價值。「民主回歸」願望破滅之後,去年的運動開出三條抗命路線,之間的分別相當明顯卻絕對不是南轅北徹。殊途同歸,「暴力邊緣論」可能就是一個自然的匯合點。
(練乙錚,《信報》特約評論員、前總編輯)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5/09/factions.html

香港獨立媒體 - 《北韓》:中美蘇角力下的犧牲品

《北韓》:中美蘇角力下的犧牲品
27/9/2015 健仔

筆按:本書作者為日本籍朝鮮史學家和田春樹,其研究範圍主攻俄羅斯、蘇聯史,及現代朝鮮史。本書書成於2012年,於同年4月在東京出版,日本版書名為《北朝鮮現代史》;惟書本完成時適逢金正日去世,因此本書於2015年被翻譯成中文時,作者特意為北韓近況加插多一章嘗試更新北韓政權由金正日至金正恩的過渡。

這是一部有關北韓近現代史的書籍,時間點由1932年至2013年,由朝鮮半島的抗日反殖鬥爭至金正恩時代開始的北韓近現代史。一般認為朝鮮半島的分裂是意識型態鬥爭下的結果(共產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陣營),這是事實,但並非全部。作者透過大量研究,由朝鮮勞動黨文件、蘇共檔案、中共檔案、美國中情局檔案等文件,全面分析80年來朝鮮半島的歷史發展。作者指出朝鮮半島,不論南北,由始至終都指向全朝鮮統一。

美蘇對統一的阻撓
由30年代抗日游擊開始,至50年代韓戰爆發也好,南北雙方始終希望統一全朝鮮。但1945年8月15日,正當日本戰敗投降,朝鮮人本以為祖國終於脫離日本殖民復國時,蘇聯與美國於同一天達成了協議,以北緯三十八度線為分界,以北由蘇聯軍佔領,以南則由美軍佔領。對朝鮮民族而言,抗日勝利是造成分裂悲劇的開始。當中,朝鮮人民並沒有選擇的空間,那怕朝鮮作為其中一個戰勝國。

1945年9月,以蘇共最高司令官史達林名義發出的命令,內容是「在北韓境內,應以反日的民主政黨及團體為基礎,協助建立中產階級民主主義權力」更指示「不要引進蘇維埃秩序」。到了1949年3月,金日成與朴憲永等組成代表團訪問莫斯科,密會了史達林,並向他表明了對「國土完整」的期望,但是卻遭到史達林的堅決拒絕。事實上,由二戰結束到佔領朝鮮半島北面,蘇聯完全沒有想過要協助朝鮮半島統一,只是想在朝鮮半島的北方建立一個親蘇政權而已。另外,金日成作為一個非常擁護蘇聯共產黨中央及史達林的人,史達林及蘇共中央的命令是神聖的,等同法律;即使自己不願意,也會切實貫徹到底。但,金日成並未因此而放棄統一祖國的願望。

韓戰:朝鮮願望、蘇聯錯判、中國默許、美國加入之結果
一般認為韓戰爆發是因為北方的侵略,這亦是事實,但並非事實之全部。

作者就援引各類文件指出韓戰其實是南方共產主義者與北方共產主義者的統一祖國策略,加上蘇共中央的錯判,至及毛澤東的默許加起來的客觀結果。

早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共產主義活動一直存在於朝鮮半島的南北兩邊。而勞動黨(現北韓執政黨)分別於南北成立,是為勞動黨南方局,與勞動黨北方分局。韓戰前後,勞動黨南北雙方皆有密切聯繫,不過以北方的發展比較順利,而雙方的共同目標都是解放祖國,實現統一。

金日成知道,要實現祖國武力統一,必須得到蘇共中央及中共的支持,不論是政治上還是軍事上。但史達林對此一直持反對意見,直至1950年1月出現了戲劇性變化。同年1月,美國國務卿艾奇遜(Dean Gooderham Acheson)對美國「全國記樂俱樂部」發表演說,提及美國的防禦圈自阿留申群島,經日本、琉球群島,至菲律賓。因此蘇共中央解讀為美國不會介入朝鮮半島事務,及保衛南韓。因此史達林透過蘇聯外長向金日成表達,在祖國武力統一這件事上,他已經準備好要幫助金日成。對於金日成來說,這是史達林給他的前進指示。

中國並非一開始就參與戰爭,要到第二階段,即麥克阿瑟登陸仁川並攻佔平壤後才參與。而事實上,對參與韓戰,中共政治局是持反對意見的。1950年10月,當美軍登陸仁川後,令北韓軍隊重挫,金日成去信蘇共請求派遣援軍,及派遣內政部長朴一禹前往北京。毛澤東於10月2日召開中共政治局擴大會議,商討出兵問題,但會議對出兵予以否決。不過,毛澤東知道一定要出兵,他認為美國與革命中國一定要來一次正面衝突,這是無法避免的宿命。儘管中共黨內存在反對派聲音,毛澤東於是找來彭德懷,經多次討論,最後於10月5日決定出兵朝鮮,並立即派周恩來往蘇聯交涉。

沒有朝鮮的韓戰
儘管韓戰在朝鮮半島上開打,但涉及朝鮮人民的祖國解放戰爭只維持了11個月的時間;這場朝鮮內戰,從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那刻起,就轉變成中美戰爭了。所謂中美戰爭,就是指導戰爭的雙方指揮部當中,皆排除了朝鮮人參與。南方軍事指揮部由以麥克阿瑟為首的美軍司令部指揮,而北方縱然有聯合作戰指揮部,但所有的決策要員,全都是中國軍方的人,就連金日成本人,也被排除在這個聯合作戰指揮部之外。

順帶一提,面對中國軍隊加入,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曾考慮使用原子彈轟炸朝鮮半島以挽回劣勢,但遭到當時英國首相艾德禮反對;另外,面對中國軍隊進攻而被迫撤退的麥克阿瑟,亦曾向白宮建議攻擊中國本土,但遭白宮反對。

停戰因為不想出乎意料:朝鮮統一
蘇聯及史達林對美國的參戰一直非常不安,因為一開始誤判了美國不會保衛南韓;另一方面,蘇聯絕對想不到因為中國的參戰,令朝鮮統一燃起了曙光,甚至有機會在韓戰中取得統一的勝利。史達林深知道美方不會就此罷休,蘇聯必須要防止美國將戰爭持續擴大,出現攻擊蘇聯的情況,因此史達林認為必須要終止目前的戰爭,其原因是為了蘇聯本土的利益。

有趣的是所謂的停戰協議並非由朝鮮半島南北雙方提出的,而是由蘇聯單方面向美方提出。史達林認為一旦開啟了停戰會談,代表美國不可能將戰爭擴大至蘇聯境內,,另一方面,一邊進行會談一邊戰爭,也能夠讓美國陷入疲憊狀態。因此史達林十分積極推動停戰會談。

朝鮮半島的南北雙方皆不願意接受停戰會談,但他們不得不接受,因為他們早已不是韓戰當中的主角。北韓人民不接受停戰協議,因為他們覺得國家並沒有統一,在此時停戰的話,到底是為什麼要作這麼多的犧牲。而南方時任總統李承晚亦反對停戰協議,他表示停戰就代表國家正式分裂(事實亦正如此),但美方並沒有理會他的意見,也不說服他,只是通知他這件事而已。李承晚總統於是缺席會談以示抗議。會談前,李承晚總統寫信給代替麥克阿瑟的李奇威將軍,信中內容指「分裂的朝鮮是破滅的朝鮮,經濟、政治及軍事上相當不穩定」「朝鮮並未放棄成為實際獨立的國家,不是成為全民主,就是成為全共產的單一制國家。」這是朝鮮半島上大部份人的共同願望。惟分裂是韓戰最終的結果。

儘管韓戰結束,於朝鮮半島人民而言,不論南方還是北方,都是以徹底失敗告終,祖國非但沒有統一,而且陷入分裂狀態,相信連當時參與簽署的雙方領導人也想不到分裂狀況會持續至今。一場統一祖國的戰爭,演變成中美之間的戰爭,造成大量人民傷亡,更造成了成千上萬的離散家庭,至死也不能再見到摰親一面,而朝鮮民族亦從此被中美蘇的角力而割斷,直至現在。


from (title unknown)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7782

警惕“反民主人格”

作者:Sylar

上篇

混圈子、精英依赖、脑残粉、地图炮、人云亦云……很多看似平常的社会现象有可能并不简单,如果它们综合存在、覆盖面足够大成为常态,将不得不将其纳入社会人格特质中加以考虑。

政治体制环境对社会人格的塑造是众所周知的,但社会人格定型后又在反过来加固政治体制,这是一种双向的作用力,也就是说,为极权续命的力量有可能不只限于海外的绥靖,还有本国民众的人格弊端。

“反民主人格”并不明显,无法从公开舆论中捕捉到确切态度,这类人格中很多是公开标明为反极权立场的、对官方主流意识形态持批评否定,但他们却并不是真正的自由派,需要仔细鉴别。这类社会人格特质不一定就是民主实现的绝对性阻力,但其会不断侵蚀民主制度的社会基础,不利于民主事业的发展。

理论上称其为“威权主义人格”(又称为“权力主义人格”或“权威性人格”),这个概念是二战结束前后,一群心理学教授通过对反犹主义、法西斯主义人格根源的研究总结出来的。研究者认为,“对法西斯的宣传表现出极其敏感的那些人彼此之间具有很多共同点。他们所体现出的众多特征如果结合在一起的话,能够形成一种‘综合症状’,”可称之为法西斯综合症。具有这些特征的人,不一定是公开的法西斯分子,或者也并不认同那些明目张胆的法西斯观点,但他们是潜在的“法西斯宣传易感人群”,一旦客观情境变化到适宜的程度,他们将最可能转为倾向于支持法西斯主义,包括付诸行动。将其视作潜伏期的病毒也不算夸张。

「权威性人格」具备潜在的反民主且法西斯倾向:一方面对于权威保持着绝对的服从和崇敬,另方面又从这种权威崇拜中建立起自己的优越感。请注意,这里面的权威不一定是公认的,也有可能是自定义的“崇拜”对象,只要盲目崇拜的意识(精英需求)存在,崇拜对象没有特别的身份标准。

研究发现,反犹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有很高的相关性;政治经济保守主义与反犹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也有一定的相关性,“自由-保守倾向”光谱上,左端与非民族中心主义或反民族中心主义相关,右端与民族中心主义相关。这就是著名的“法西斯倾向量表”(又称F量表),用来测量根深蒂固的符合威权主义政治政策和意识形态的人格既有倾向。量表中的条目包括:对父母的服从、对老人的尊重、对弱者的轻视等等,几乎没有明显的政治内容,正如本网在《如何让问卷调查更靠谱》一文中的分析,这样的问卷设计能更为清晰地体现出设计者的预期。

F量表针对九个特质进行测量,现结合中国社会情境逐一分析:

1、保守主义(墨守成规):对传统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遵从。这个变量假定固执于传统价值观的人,往往也是最具偏见的人。早期研究发现,传统价值观与偏见呈并不显著的正相关,理由在于:如果对传统价值的坚持来自良心的认同,那么与法西斯潜力没什么关系;如果是由外部压力所致,那么就符合法西斯人格的特征。因此,该变量不能孤立地预示权威性人格,需要与具体状况相结合看待。

统治者经常利用大众传媒宣扬一些传统道德观念,比如儒家理论,讲究忠孝仁爱等等,宋明理学鼓吹“存天理,灭人欲”,将民间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说成是“人欲”,严重压制了抗争意识。统治者为自身利益为所欲为,但同时又通过树立宣传“模范形象”要求老百姓“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大义灭亲”,就算牺牲自己和亲人也要遵守符合统治者利益的仁义道德。最常见的是对孝道的宣传,弘扬母爱伟大等等,7月份发生在湖北荆州市某百货商场的电梯杀人事件,官方媒体宣传的落脚点放在被害人在最后一刻将自己的孩子推出危险地带,有意放大这一细节,此后的舆论中,对“母爱”的感慨占据了可观比重,明显被误导了。

前日,据陆媒报道,日本政府附属机构近期针对高中生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4个国家中,“中国学生最孝顺,而日本学生排名最后”。在被问及“父母年迈后是否愿意努力照顾”时,日本学生仅有37.9%表示“愿意”,而中国学生有87.7%强烈表达了照顾父母的决心……假设这一调查的结论是大致准确的,如果中国学生的回复是基于对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不完善的担忧,尚且问题不大,如果是出自教学灌输的孝道理论,这一数据将意味着可怕的社会人格。

2、权威性屈从:对团体内权威采取被动信赖和拒绝批评的态度。这里的团体可大可小,圈子、政治派系都是一种团体,如果个体的独立判断力过差,需要某种“队形意识”来保持“政治正确”,这时候周边就不只是影响源了,已经成为参照物,我们常见到的“脑残粉”、盲目的精英崇拜,都属于权威性屈从。

中国的教育模式在塑造“崇拜最安全”的意识,只要模仿就能保证正确,削弱了个体的独立能力,社会氛围也在强调精英的主导作用,所谓“成功人士说什么都是对的”。经常见到标榜为自由派的个人或集体主张“精英就是正确性”,其实这句话本身透露出的是一种甘愿被引导、被规划的奴性,令其“自由派”的标签颇具讽刺意味。

3、权威性增加:对团体内不服从于传统和权威的人实施排挤压制等惩罚。即由于无法攻击自身所处的团体,无法批判、反叛所面对的权威,而把这种内在需求转向针对外部团体。例如,对违背传统价值观或反精英的他人施加激烈的道德谴责、排斥,甚至付诸行动的惩罚。 这种状况在小圈子内很明显,圈子边缘人士需要积极靠拢中心才不至于被排斥,提出异议观点的人会遭受质疑否定,逐渐形成一种氛围(潜规则)继而进入人们的经验,在深化焦虑的同时更多的反应是积极实施的冲动——去排挤他人。圈子模式团体的凝聚力就是以对内无原则认同、对外积极区分两种形式来体现的。

4、缺乏自省: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观察不清,拒绝主观的、想象力丰富的和弹性灵活的思考方式。这种特征标示着虚弱的自我,极端的反内省个体害怕自己真正的感觉,不希望被注视,害怕被看清内心活动,并且试图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事物从而回避自己。 网络上经常见到的秀、晒、装等“面具生活”就是一种轻微的弱自我现象,中国的社交网络环境恰恰是在为强化这种现象提供氛围。

此外还有思考模式陈旧老化的问题,具有自省能力的批判性思考方式在中国大多显示为“弱势批判性思考”,仅以捍卫自己、团体和精英的正确而反驳,缺乏共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5、迷信或刻板印象:僵化刻板的思考方式,认为某些外部条件具有绝对性力量。这种特征也是理智水平过低或自我虚弱的表现。迷信,倾向于把个体自身的责任转移到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上去,以此获得不抗争的心安理得。而刻板化印象则是求助于过分简单的解释,排斥真正正确的思想。例如把属于某些外团体的个体看作是相似的,并用贴标签的方法加以解读,类似地图炮、代际论、阶层论等等常见的划分方法;再如当下最为普及的占星术(星座理论),甚至将股灾、就业危机等经济形式恶化的外显现象归因于水星逆行(水逆)……

6、二分法逻辑偏见:判断事物非黑即白、非友即敌,过于强调自身的社会化借此加强对权威的认同。倾向于将事物划分为支配-顺从、强硬-懦弱、领导-被领导等维度,认同权威人物,过分强调自我的习俗化属性;夸大“力量”和“顽强”的作用。 极权治下的媒体和文艺机构也在不断渲染类似“精神”,鼓励忍辱负重,削弱抗争和挑战的意识;民间的自嘲,自称“屌丝”、自我矮化,以此衬托“精英”的价值;有鲜明的角色意识,比如大陆媒体人,拒绝将新闻管制归责于极权属性……

7、破坏性和犬儒:借轻蔑他人而合理化自我的偏见及攻击性,敌意的泛化。这种特征是外在压力限制下的隐藏又强烈的攻击性冲动。一般成人对自己行为和思想的控制可使得这种冲动不能直接的表达出来,因此往往借由蔑视他人(甚至人类整体)而自我合理化。例如,声称“人人都如此,这是人类的本性”、“某个民族特性如是”等等,这样一来自身潜在的攻击性也因此看起来更合理些了。再具体些就如用“适者生存”来合理化种族排斥的攻击行为。

8、投射作用:将自己的无意识情绪投射在外在世界上,意指个体从外部世界看到自己身上受压抑的冲动。例如,受迫害妄想,声称他人对自己具有敌意,然而实际上并没有切实的证据,于是有可能是自身具有攻击意图而借此来合理化。歧视、形形色色的阴谋论,往往是基于这种心理倾向,较典型的就是盛行了上千年的犹太人阴谋论。

9、性偏执:对性行为有特别的关注、夸大其词,认为应该透过惩罚来加以规范。这一项测试的是对那些异于自身习惯的性模式的态度,如果反应过激,也属于权威性的攻击(或投射),例如对同性恋、年龄差异过大的老少恋等非常规性爱模式所表现出的极端态度。

量表中并不外显地包含民族中心主义、法西斯主义、或涉及少数民族的陈述,可足够测量偏见、法西斯主义的人格倾向。 分析原则是:偏见不在于施加的对象如何,而在于持偏见者的心理倾向如何。仅单项的得分不能说明问题,至少必须注意到某一特征的平均得分,并与其他特征的得分结合起来分析。而且单凭量表测试结果也不能下确切结论,需要通过访谈,结合被试的生活经历、近期精神状况等因素,才可进行综合解释。

如上文所示,九个人格特质的综合表现得分够高,可视作具备权威型人格特质,表现为倾向支持高权威性主张、对马太效应易感、明显的依赖心理和表现欲。比如政治表达利益化,整合“主流”意见做为自身表达模式,以此赢取知名度和“政治正确”形象。

虽然F量表对政治心理学研究有很高的贡献,但也并非没有争议,随后在1992年,密西根大学的美国美国选举研究(ANES)将F量表修改为权威性人格的四項测量特质:「独立 v.s. 对长者无条件敬重」、「自立v.s. 服从」、「好奇心 v.s. 彬彬有礼」及「体贴(感悟能力) v.s. 听话(盲目模仿、易于接受暗示)」,是目前为止比较常用的权威性人格特质标准,相关測量权威性人格的量表研究都有指出:家庭教养方式和社会团体属性对权威性人格的塑造有强大力量。

中国社会是父权的家长制,强调君臣父子、严格的阶层结构、伦理关系,个人的发展被依附在权利结构之内,难以独立,滋生权威性人格不足为奇。比如中国传统教育讲究以顺为孝,夸奖孩子说“乖”,也就是无条件顺从,以F量表中显示的特质就是:对长者(权威、高阶层人士)的服从、尊重,严格礼仪礼貌,都是权威性人格的标准表现。

信息时代,教育和大众传媒的普及强调服膺于商品逻辑、政治正确的队形,用貌似高雅的品味有意包装政权意识形态或那些经不起推敲验证的理论,创作者盲目追求神秘感,故意将简单的理论修饰出复杂的外观以形成迷惑,吸引了很多不明就里的崇拜,长期在这种知识结构中生长起来的人,人格发展和思考自由也被各种权威所制约,出现迷信权威的倾向不难理解。

权威性人格并非某个某几个个体所具备的特质,也不该这样理解,F(F-Scale)量表的测试是用来研究整个社会情境是如何造就和促成阻碍民主的群体人格倾向的。除了家庭、教育、社会团体等惯常渠道外,极端情境也有近似效用,比如恐暴事件及相关诉诸情感的媒体报道综合形成的社会焦虑,都容易促成权威性人格倾向——表现为赞同(呼吁)以限制公民权利的方法实现国家监控或严酷刑罚、对外界威胁的感知敏锐度提升、对政治强人形象的需求和认同度提升。

权威性人格具有两面性,一面是对权威的追随迷信,另一面是权威的施与,强烈排斥异己的态度,明显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环境造成的焦虑如高失业率、腐败等现象,都是容易促成权威性人格的因素,如表现为怀念毛时代、民国,甚至用江泽民时代与习近平时代相对比、用追捧炒作自由派吐槽口水文的方式来对抗当局树立的文盲五毛周小平等人的现象,俄罗斯、玻利维亚等国家都出现过近似性质的社会状况。社会焦虑并非是激发抗争的主要因素,极权政府正在一边有意制造相关社会焦虑,一边标榜改良决心自我粉饰、反腐严打,以期利用民间虚无的依赖心理、社会人格的弊端来维系其统治的便利。

消解权威性人格的反民主倾向除了理性应对上述特殊社会情境、免于被其裹挟之外,应鼓励社会人积极优化思维模式和社交习惯,最基础的比如推广强势批判性思考方式,避免盲目认同,有助于自身的提升和团体共进。当下大陆舆论场不同阵营的口水战整体价值很低,议题常年反刍、观点重复缺乏进深意识,类似现象都为权威崇拜和粉丝依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Paul Graham提出的“反驳金字塔”(见下图)将网络舆论对抗分为七种类型,位于最底层的“辱骂”是最低端的反驳方法,就是舆论场上很常见的互骂“傻逼”;再上一层是“以人废言”,这一特征和辱骂有共通点,它们都与被批评的主张无关,而是集中火力攻击发言者本人(包括身份地位和角色概念)。它们之间的差别是,辱骂只是骂人而已,而“以人废言”则企图指出基于对手的某些个人特质(身份、学历、个性等),而有理由质疑和不信任对手的主张。当然也需分情况论述,比如被统战公知的身份属性,不予以信任是正确的;再上一层是“批评语气”,同样是把炮火指向对手的论点之外的东西,不同于前两层,它针对的是对手表达论点时秉持的语气。众所周知,说话的语气如何和论点内容并无关系,批评语气可以算是一种完全失焦的反驳,在交锋价值上跟辱骂类似;再上一层是“驳斥”,反驳者对对方主张的理解往往是错的,因此即使附带的理由很有说服力,也无法构成有效的反驳;再上一层是“反驳原文”,是指在反驳时引用对方的文章,引用有助于确认目标,但有引用也并不代表攻击不会失焦,因为对引用段落的理解不一定正确,甚至在引用时有可能会不自觉的断章取义。就算没有搞错那些句子的文义,依然有可能做出没有价值的攻击,因为如果引用的段落在对手的整个论述里并不重要,那么对方就不需要在乎攻击是否正确了;最上面一层为“反驳主要论点”,在这一层里反驳者不见得要引用对手的句子,但至少必须针对对手的主要论点加以反驳,并提出理由支持。

反驳金字塔主张建设性回应,强调在反驳时把目标聚焦在对方的主要论点上,而不是语病上、用提出理由取代人身攻击、必要时引用对方的说法等等,如此来其所参与的讨论就更容易体现价值,自身的辩论能力也会有效提升。

此外,关于“强势批判性思考方式”的论述,本网在早前多篇文章中都有涉及,其实并不复杂,只要认准一个原则:没有绝对正确永远正确,包括自身,都需要勇于去反驳,有反驳才有提升。多考虑下:目前的观点是唯一的吗?还有哪些对立的观点?它们为什么存在?(就是持观点的背景原因。需要整体考虑,而不是基于指责的强行归因)同类观点中哪一个更有洞见,为什么?哪些还可以优化?支持观点的证据全面吗,缺了什么?为自洽而实施的收敛是否每一次都很有必要?个人经验是否正在误导思路?显示为错误的观点是否仅属于论证的不合理?……批判性思考方式看似简单,却并不容易做到,因为人们最不擅长的就是否定自己,在中国式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人最缺乏这种思考方式,有意培养它进入习惯,将利于社会人格向民主政治所适宜的环境靠拢。

通过上篇的分析可见,有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思考方式和认知习惯往往并不是其表面呈现的那么简单,在极权生态环境下,主张提高对阻碍民主制度发展的“权威性社会人格”的警惕,是很有必要的,逐渐优化社会人格有助于促进健康民主的实现。


from 自由港 https://iyouport.com/archives/50740

全球市场动荡原因浮现:“土豪”沙特开始撤资

引发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又一“主力”浮出水面——管理着数千亿石油美元的沙特阿拉伯主权基金开始从市场中撤资变现。

英国《金融时报》从数位基金经理处获悉,本月沙特从金融市场中开展今年以来的第二轮赎回。其中一位基金经理称上周的资产赎回“是我们的黑色星期一。”

金融咨询公司Insight Discovery首席执行官Nigel Sillitoe从基金经理中的调研估计,过去六个月里沙特阿拉伯货币管理局从市场中撤出500~700亿美元。

“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何时回来,因为最近几年很多基金经理的生意都高度依赖沙特货币管理局,”Sillitoe表示。

另有一些行业高管估计沙特货币管理局撤资的金额在700亿美元之上。

沙特阿拉伯货币管理局相当于沙特中央银行,沙特政府将财政盈余交付货币管理局投资,该局也相当于其它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

据知情人士称,一些与海湾产油国主权基金关系密切的大型国际投资公司,如贝莱德(BlackRock)、富兰克林邓普顿(Franklin Templeton)、Legal & General等,都受到了撤资通知。

部分基金经理手上甚至出现数十亿美元的赎回,相当于他们管理的沙特资产总值的五分之一。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并在低位长期徘徊,已经严重影响了石油产出国的财政收入;即便是作为OPEC组织老大并且石油开采成本较为低廉的沙特也不例外。

沙特抛售美元资产主要为平衡政府预算,稳定国内财政体系,目前沙特的预算赤字已经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0%。

过去多年沙特等产油国的美元收入为全球市场提供大量流动性,推升了资产价格。始于去年下半年的国际油价大跌让这一资产涨价的来源开始枯竭。华尔街见闻去年就曾援引花旗的报告,对该现象做了详尽介绍:

可以确定的是,在过去五年中大量的石油美元都流入了债券市场。自2009年以来,欧佩克国家的外汇储备暴涨了60%至1.3万亿美元。如果算上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大国,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2万亿美元。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则扩大了80%,至4万多亿美元。

综合来看,石油美元投资者的资产规模在过去五年中增加了2.5万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加5000亿美元。

自2014年三季度以来,沙特货币管理局的海外证券持仓下降710亿美元,合计抛售了月728亿美元海外资产。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采访,沙特当局变现后的资金除了用来弥补财政赤字之外,还在寻找一些风险更低、流动性更好的产品。一位基金经理表示,沙特当局对他们如今在全球股市中的风险曝露程度感到紧张。

“我们并不是特别惊讶,”一位基金经理表示,“沙特货币管理局的风险曝露维持高水平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们已经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沙特货币管理局在过去很多年间,将资金分散给一系列机构帮助其管理,这些机构包括道富(State Street)、纽约梅隆银行(BNY Mellon)、富达(Fidelity)、高盛(Goldman Sachs)等。

贝莱德(Blackrock)被一些金融界人士描述为海湾国家主权基金最大管理人,该公司的报告显示其已经从欧洲、中东及非洲(Emea)地区录得资金净流出。贝莱德二季度财报显示从上述地区净流出241亿美元,第一季度时曾录得177亿美元净流入。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95817

奥巴马、普京就叙利亚冲突问题互不相让

来源:
美国之音

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俄罗斯总统普京星期一在联合国就如何结束叙利亚四年战争的问题互不相让。

两国领导人计划星期一晚些时候举行面对面的会谈。在这之前奥巴马在年度联合国大会会议上说,在经过这么多流血和屠杀之后,叙利亚不能再回到战争前的状态。他呼吁展开“有计划的过渡”,将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赶下台。

而在联合国大会上十年来首次发表演讲的普京警告说,在打击伊斯兰国激进分子的问题上不与阿萨德政府合作将是“重大错误”。伊斯兰国正试图推翻阿萨德。普京呼吁为打击伊斯兰国武装分子进行“广泛合作”,就像在二战中结成“反希特勒”同盟共同战斗一样。

奥巴马表示,对叙利亚战争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但是他表示必须通过外交途径“就叙利亚人民和平共处达成一致。”他谴责阿萨德作为一名领导人,“对他的人民扔下炸药桶”,这是“对整个人类的攻击。”

美国总统奥巴马呼吁全世界避开战争和冲突,取而代之以新的外交努力进行接触,解决全球各地的冲突。

不过奥巴马也为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在叙利亚和伊拉克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作出辩护。他说,伊斯兰国将永远不会有藏身之地。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9/%E5%A5%A5%E5%B7%B4%E9%A9%AC%E3%80%81%E6%99%AE%E4%BA%AC%E5%B0%B1%E5%8F%99%E5%88%A9%E4%BA%9A%E5%86%B2%E7%AA%81%E9%97%AE%E9%A2%98%E4%BA%92%E4%B8%8D%E7%9B%B8%E8%AE%A9.html

聯合國大會:敘利亞問題凸顯美俄分歧

美國與俄羅斯在聯合國大會(UN General Assembly)上同意通過外交途徑結束敘利亞衝突,但在敘利亞總統是否應該下台的問題上仍然對立。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當地時間周一(9月28日)的大會非正式會議時間內進行了90分鐘的討論,普京形容對話「非常有建設性、坦誠和就事論事」。
這是兩國領導人近一年來的首次會面,談話內容還包括烏克蘭問題。
「伊斯蘭國」(IS)武裝分子此前利用敘利亞政權「真空期」佔領了敘利亞和鄰國伊朗的一些地區,美、法以及其他盟國目前仍然在對「伊斯蘭國」實施空襲;俄羅斯過去幾周則一直在該地區積累軍力,包括增派坦克和戰機等。
狀況令地區陷入多國衝突的風險加劇,美俄同意雙方軍隊應該進行商討。
美國政府一名高級官員表示,奧巴馬和普京都不期待在聯大的談話中取得實際進展,但雙方都同意開啟溝通渠道,避免意外衝突。
敘利亞衝突目前已經造成20萬人死亡,並引發了400萬人逃離的難民潮。
在聯合國大會的演講中,奧巴馬與普京就敘利亞問題發表了對立的觀點。
奧巴馬表示,大國之間的相互妥協是解決敘利亞衝突的關鍵因素。
「美國有凖備與任何國家合作,包括俄羅斯和伊朗,來解決這場衝突,」奧巴馬說,「但我們也必須承認,在如此多的流血和殺戮之後,回到戰前的狀況已經不可能。」
在奧巴馬之後不久發言的普京則在演講中暗指華盛頓將美國的意志強加於他國。
「在冷戰結束之後,單一中心的統治地位開始在世界中出現,」美聯社引述普京在演講中說,「那些處在金字塔尖上的人很容易認為,由於他們的強大和突出,他們就比其他人更加知道怎麼做最好,並且認為沒有必要理會聯合國。」
美俄兩國在敘利亞政府問題上長期存在分歧,奧巴馬認為應該加速進展,取代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的政權,但普京與大馬士甲政府是堅定的盟友,並在近期開始為其提供武器。
普京認為必須保留敘利亞現行政府。他表示:「拒絕與面對面對抗恐怖主義的敘利亞政府和軍隊合作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普京還表示,應該像二戰時期組成盟軍對抗納粹一樣,建立「廣泛的反恐聯合戰線」來對抗「伊斯蘭國」。
一些西方領導人在近期則開始對敘利亞總統的立場有所軟化,承認阿薩德或許在過渡時間可以繼續執政。英國首相大衛·卡梅倫(David Cameron)本周或會發表講話闡述立場。
周一較早前,奧巴馬與普京在聯合國總部進行了短暫握手。
不過兩國關係在2014年俄羅斯佔領了烏克蘭克里米亞之後進入低潮;法國與德國在今年2月參與協調,令俄羅斯與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但美國擔心克里米亞會在下月進行選舉,破壞脆弱的和平協議。
美國官員表示,奧巴馬在私下會面中敦促普京維護克里米亞的協定。

(編譯:邵智傑 責編:蕭爾)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5/09/150929_un_obama_putin

Monday 28 September 2015

易宪容:房价下跌投资者已经在离场

从2014年以来,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救房地产的政策,不仅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优惠政策让持有住房者再进入房地产市场,因为在政府看来,这样做能够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既保证GDP增长,又能够把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转移到这些购买住房者手上(因为在政府看来,这些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比其他人要强),而且把住房按揭贷款及公积金贷款利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但是国内住房市场并没有因为这些救市政策而走出当前困境,反之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则是在上升。

这不仅在于全国的住房销售无法增加,房地产市场的严重供给过剩无法化解,即使是一线城市,住房销售的好转也只是持续二三个月,从9月份起,一线城市的住房销售又开始出现全面下降。一线城市的住房销售都是如此,其他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的情况更是黯然;而且8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住房价格基本上都处于跌势之中。

从9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来看,无论是新建商品房的价格还是二手房的价格,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两类住房的价格同比下降都是占绝对比重,分别为61个和62个城市。从环比的情况来看,尽管房价下跌的城市有所减少,房价上涨的城市有所上升,但是其变动的幅度都很小。

从这些数据中,透露出来的信息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基本上是以投资者为主导的市场,特别是一线城市更是如此。因为,在房价如此之高的情况下,一般住房消费者是没有支付能力进入这个市场的,只有住房的投资者才不在乎房价的高低,而是在乎购买之后有没有人来接手。如果有人来接手,房价再高,也有住房投资者进入;如果没有人接手,房价最低,住房投资者是不愿意进入这个市场的。

在住房投资者看来,他们是否进入,或他们购买之后是不是有人来接手,就得看未来房价趋势,或房地产市场价格预期,今后房价是上涨还是下跌。从国家统计局的8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情况来看,一年来绝大多数城市的住房价格都在下跌,有些城市住房的价格下跌快到10%(如宁波和杭州等)。如果当地城市的住房一年来都在下跌,也就意味着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已经发生根本性逆转,有些城市房价短期上涨也是回光返照。在这种情况下,住房投资者进入住房市场要想获利的机会大减或消失,住房投资者只会退出市场,住房的需求立即可能下降到零。

因为,住房的投资需求与住房消费需求完全不同,一旦住房投资者房价的下跌预期,那么房地产市场投资需求就可能降到零(即住房的投资者全部退出这个市场),甚至于投资需求为负(即住房投资者担心房价还会下跌,把自己手上持有的住房降价抛售,住房投资需求不仅没有,反之市场的住房供给增加)。如果住房投资者不进入房地产,肯定会强化住房市场的投资者需求下跌和价格下跌的预期,从而导致不少城市住房严重过剩的情况更是恶化。

对于一些房价上涨城市来看,为何住房销售在全面下降的情况下房价还在上涨而不是下跌呢?这同样与当前中国住房市场性质及住房的特征有关。因为,如果当前中国住房市场是一个消费为主导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住房销售的下降甚至于严重的下降,那么住房的价格也就会随之下跌,否则住房市场的需求会越来越小。只有住房价格下跌才把住房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

但是,当前中国住房市场是一个由投资为主导的市场,而这个住房市场的价格完全是投资者预期来决定,再加住房产品都是唯一性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房地产开发商还是二手住房的业主,他们为了主导房地产市场预期,就会采取即使卖不出一套,也会不断把房价推高,以此诱惑投资者进入房地产,从而造成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的假象。当前多伦多的情况也是这样,大量的公寓卖不出,但价格却是在上涨。可以说,在房地产繁荣时期,这样做或许有可能,但在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严重供给过剩和早就形成一个巨大房地产泡沫时,这样做,只能让更多的投资者尽快退出市场。不少城市房价下降都没有人想进入,那么把房价推高,只是会把住房投资者更快地赶出市场,否则住房投资者就会把自己推入更大的火坑。

总之,一年来,国内70个大中城市绝大多数城市的住房价格基本上处于下跌之中,住房投资者不会火中取粟,而是会尽快离场,9月前两个星期一线城市的情况是这样,其他城市更是会如此。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9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