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0 November 2018

美学者:华盛顿关注台湾地方选举后蔡英文中国政策走向

来源:
美国之音

台湾执政的民进党在上星期的选举中挫败,在野的国民党在地方首长和议会取得重大胜利。尽管那是一次地方选举,但华盛顿分析人士说,选举结果对蔡英文总统的中国政策是否有所影响,会是美国非常注意的发展。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等国际研究所中国研究项目客座教授卜道维(David Brown)说,尽管他在选前已预期民进党会输掉一些席次,不过国民党候选人在这次选举中赢得的席次和票数还是让他感到有些意外。他认为,这个结果是因为台湾选民对民进党和蔡英文政府对内政议题的处理感到不满,例如劳工和年金问题的改革都引起很大的争议,因此他会把选举结果的原因放在“民进党的失败多过国民党的胜利。”

卜道维:两党政治对台湾好

卜道维在针对这次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结果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这次选举“证明台湾有两个大而稳定的政党”,两党政治对台湾政治有好处,因为如果民进党强大到不受制衡,对台湾的民主反而不利。

他说,选举结果毫无疑问会让北京松一口气,因为国民党的表现显示它“仍然是一个强而有力的反对党”,也是一个中国可以合作的对象,不过北京也必须决定,接下来“在对待国民党和民进党的态度上如何做出区别”,例如,是要继续夺取台湾邦交国对蔡英文政府施压,还是把重心放在一些可以赢得更多国民党人支持的作为,这些做法可能影响国民党2020年总统大选的成败。

对于民进党的败选是否影响蔡英文总统的两岸政策,曾任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及台湾事务官員的卜道维说,这对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蔡英文接下来必须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包括中国大陆对民进党和国民党有所区别的作为、民进党内部可能要求她对北京采取更强硬立场,以及国民党宣称他们比民进党更有办法处理两岸关系等等,这些都可能影响蔡英文的政策走向。

虽然九合一选举结果让北京松一口气,蔡英文执政前行之路可能更加艰难,不过卜道维说,无论如何,对美国而言,华盛顿的立场一向都是希望看到台海持续稳定,两岸能有一个建设性的关系,他相信蔡英文对如何处理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早已下定决心,她应该会维持原来的立场,不会改变既定政策。

蔡英文:民主选举是台湾最大资产

在台北,蔡英文星期五对来访的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代表团表示,这次选举台湾人民“没有在两岸政策议题上做出选择或重大改变”,因此她的政府维持台海现状的政策不变,对于两岸城市交流也持正面开放态度,但希望这些交流不要有政治前提,“让交流回归交流,不要受到政治议题的干扰”。

此外,蔡英文也表示,这次选举民进党交出的成绩单令人失望,但民主选举是台湾最大资产,也是台湾和中国最不同之处,即使九合一选举反映出种种情况,但台湾接受自由民主的价值不变,也会继续与理念相同的国家为保护民主自由一起努力。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12/%E7%BE%8E%E5%AD%A6%E8%80%85%EF%BC%9A%E5%8D%8E%E7%9B%9B%E9%A1%BF%E5%85%B3%E6%B3%A8%E5%8F%B0%E6%B9%BE%E5%9C%B0%E6%96%B9%E9%80%89%E4%B8%BE%E5%90%8E%E8%94%A1%E8%8B%B1%E6%96%87%E4%B8%AD%E5%9B%BD%E6%94%BF%E7%AD%96%E8%B5%B0%E5%90%91.html

海外出访强调“中国梦”?“习式国服”引关注

来源:
自由亚洲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8日出席西班牙国王举行的欢迎宴会时,穿上的改良版深灰色“中山装”,引发外界关注。

习近平当日率众出席活动,所有中方人员都把西服换成“中式礼服”,成为这次习近平出访的其中一个亮点。

香港南华早报星期五的报道指出,这套“习式国服”与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所穿的“中山装”相似,但其中的一个区别在于“习式国服”多了袋巾设计。

报道介绍说,“中山装”曾经是中国的国服,由孙中山在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后亲自倡导创造。习近平选择穿“中式礼服”的原因与其上台以来一直提倡的“中国梦”有关。而“中国梦”的核心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借此提升汉族的民族认同与自豪感。

习近平2014年会见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2015年出席英国女王举行的晚宴以及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的白宫国宴时都穿上了“习式国服”。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12/%E6%B5%B7%E5%A4%96%E5%87%BA%E8%AE%BF%E5%BC%BA%E8%B0%83%E2%80%9C%E4%B8%AD%E5%9B%BD%E6%A2%A6%E2%80%9D%EF%BC%9F%E2%80%9C%E4%B9%A0%E5%BC%8F%E5%9B%BD%E6%9C%8D%E2%80%9D%E5%BC%95%E5%85%B3%E6%B3%A8.html

蔡英文称地方选举失利后两岸维持现状政策不变

来源: 
美国之音

台湾总统蔡英文11月30日会见在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访问团时表示,虽然执政的民进党在刚刚举行的台湾地方选举中失利,需要检讨,但民众并没有在两岸议题上做出选择或有重大的改变。因此,政府将不会改变“维持现状”的政策。
据报道,蔡英文表示,选举之后很多人关切两岸交流,尤其是城市交流议题,政府一向对城市间的交流采取正面、开放的态度,但希望这些城市交流不要有“政治前提”,不要受到政治前提的干扰。
蔡英文还强调,民主选举是台湾最大的资产,也是台湾跟中国大陆最大的差别。
蔡英文表示,这次“九合一”地选,选民对内政或改革事务上不满,当局做了深切检讨,希望能够改进,让改革进程与很多地方建设,可以得到更多人民的支持。
不过,蔡英文重申,在选举过程中,政府也面临一些挑战,尤其是假讯息通过网络传播,造成冲击,尤其有“外部势力”推波助澜,使现象更加严重。这是任何民主社会在社会开放与言论自由情况下,都会面临到的冲击。
被指“外部势力”的北京对台湾执政的民进党地方选举惨败感到高兴,称显示台湾人民希望与中国大陆发展更紧密关系。北京自蔡英文2016年就任总统以来,利用各种手段打压民进党政府,包括压缩台湾的国际空间,撬走台湾的邦交国等。
蔡英文将在一年多后竞选连任总统。通常,台湾总统选举会更多的涉及台海安全及两岸关系等议题。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11/%E8%94%A1%E8%8B%B1%E6%96%87%E7%A7%B0%E5%9C%B0%E6%96%B9%E9%80%89%E4%B8%BE%E5%A4%B1%E5%88%A9%E5%90%8E%E4%B8%A4%E5%B2%B8%E7%BB%B4%E6%8C%81%E7%8E%B0%E7%8A%B6%E6%94%BF%E7%AD%96%E4%B8%8D%E5%8F%98.html

疫情席卷中国养猪业 中国进口美国猪肉

来源: 
博谈网

(博谈网记者苏智敏报道)肆虐中国的非洲猪瘟,又传出有新的地区沦陷。中国农业农村部11月29日发布疫情通报,天津市宁河区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
准备持久战
新的疫情通报代表已确诊非洲猪瘟疫情的省市增至21个: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吉林、内蒙古、辽宁、天津、山西、云南、湖南、贵州、重庆、湖北、江西、福建、四川、上海、北京和天津。
官方通报称,已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措施,对全部病死和扑杀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并禁止所有生猪及其产品调出封锁区,禁止生猪运入封锁区。通报最后说,“上述措施均已落实”。
过往,官方皆宣称“该起疫情已得到有效处置”,但随着疫情失控扩散,自11月16日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发生野猪非洲猪瘟疫情之后,通报最后改用“措施均已落实”,不再有“得到有效处置”的字句。
而农业农村部在29日也召开非洲猪瘟联防联控机制成员单位会议,会议指出,“总的看,疫情呈多点散发的态势,防控工作总体可控”,但考虑中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短期内彻底灭除非洲猪瘟难度极大,要求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农业农村部宣称要打持久战,但全国的防疫措施能否彻底落实,备受考验。先前,有网友拍摄的影片显示,行驶在路上,路旁都是猪只尸体,看不出有相关卫生防护,这也说明部分地区没做好防疫工作。
同时,仍有病死猪肉没被彻底销毁,被加工成食品外流。台湾农委会家畜卫生试验所11月30日在小港机场从旅客弃置的中国猪肉香肠里,验出非洲猪瘟病毒基因。这是继10月31日、11月13日后,台湾第3度在中国猪肉制品验出非洲猪瘟病毒基因。
为防堵猪瘟流入,台湾立法院在30日三读通过《动物传染病防治条例》修正案,未来旅客违规携带动物产品入境罚款,增为新台币1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
进口美国猪肉
中国自今年8月发现首起非洲猪瘟疫情后,在短短几个月内扩散至大半个中国。由于中国非洲猪瘟病毒的部分基因序列,检测出来发现和俄罗斯去年爆发的非洲猪瘟的病毒基因完全一致。这一发现被认为,中国的非洲猪瘟疫情源头来自俄罗斯。
美中贸易战开打后,中国封堵美国猪肉,对美国猪肉加征关税高达62%。同时,为弥补缺口,转向闹非洲猪瘟的俄罗斯,进口了24万吨猪肉。
但据路透中文网报道,中国近期大量进口美国猪肉。此举被认为,非洲猪瘟疫情已席卷中国养猪业。
报导指出,美国农业部11月29日数据显示,中国上周向美国发出了贸易战开打以来最大一笔猪肉订单,共购买了3,348吨今年付运的猪肉。同时,中国还购买了9,384吨明年付运的猪肉,在当周对所有国家销售中占比为72%。加在一起,为美国对中国销售的猪肉规模自2017年4月以来最大。
经纪商和贸易商认为,这些庞大采购活动暗示,非洲猪瘟疫情最终出现猪肉供应短缺的担忧,或将取代美中两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形势。爱荷华州经纪公司U.S.Commodities的总裁Don Roose就对路透社说:“就好像说,为什么要从敌人那里购买?因为迫不得已。”
阿彻金融服务公司(Archer Financial Services Inc.)高级客户经理Dennis Smith也对彭博社表示:“这证实了这种疾病远比我们所知道的还糟糕。”
中国不得不从美国进口猪肉,除了被认为与疫情严重有关,也有评论认为,是为了应付即将来到的旺季。在新年前后,中国有南方制作腊肉、北方杀年猪的传统,每年的12月、1月是猪肉的消费高峰。
当中国非洲猪瘟疫情可能源自俄罗斯的消息传出时,即有网友嘲讽中共当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今因疫情使猪肉短缺,而被迫从美国进口猪肉,也无异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12/%E7%96%AB%E6%83%85%E5%B8%AD%E5%8D%B7%E4%B8%AD%E5%9B%BD%E5%85%BB%E7%8C%AA%E4%B8%9A%E3%80%80%E4%B8%AD%E5%9B%BD%E8%BF%9B%E5%8F%A3%E7%BE%8E%E5%9B%BD%E7%8C%AA%E8%82%89.html

蔡子強:一次大戰的戰爭面貌

近日碰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百周年,記得三年前二次大戰結束五十周年,我湊興寫了幾篇關於二次大戰的軍事文章,碰上這百年難得機會,這裡容我再寫寫一次大戰的軍事,分析一下這場歷時四年多的戰爭中,陸戰、海戰、空戰的特色和面貌。


陸戰:血腥、消耗、鬱悶的溝壕戰

德軍一開始採納了著名的「舒利芬計劃」(Schlieffen Plan),捨棄正面入侵,反而取道比利時,迂迴從北面對法國發動奇襲,包抄法英聯軍背後。起初十分成功,迫得聯軍全線撤退,德軍一度兵臨巴黎城下,但最後關頭,聯軍在馬恩河戰役(Battle Marne)反攻成功,擋下德軍兵鋒。之後,雙方挖掘戰壕對峙和固守,戰況從此陷入僵局。德國首相貝瑟曼霍爾威格(Theobald von Bethmann-Hollwerg)曾經豪言戰爭充其量只會打四個月,結果落空,仗足足打了四年,且是極為血腥、鬱悶的消耗戰。

陸戰的主要形式從此成了陣地戰。戰場上,由戰壕、帶刺鐵絲網、地道、機槍、火炮等,組成縱橫交錯、綿延不斷、兩層以至三層的陣地。在這些銅牆鐵壁般的陣地之前,敵方士兵的衝鋒陷陣,往往是送羊入虎口,結果是一排又一排的士兵,於未曾衝破對方防線前已在陣前倒下。於是,戰場成了雙方陣地的對峙,中間是滿布彈坑、士兵屍體的一大片荒涼地帶和人間煉獄,而戰爭則演變成不斷吞噬雙方士兵生命的消耗戰。

克敵制勝的方法之一,就是繞過和包抄對方陣地的側翼進攻,因此,雙方都只有把陣地不斷延長,最後北至比利時海岸,南至中立國瑞士,長達 380 哩。戰況以陣地戰對峙,膠著達四年之久,雙方都為此精疲力盡。強行突破,往往帶來死傷枕藉,在著名的凡爾登戰役(Battle of Verdun),德法的拉鋸戰,讓雙方死傷達兩百萬人,釀成著名的所謂「凡爾登煉獄」。

比起二戰以坦克發動機動戰和「閃擊戰」(Blitzkrieg)的痛快淋漓和馳騁千里,一戰的溝壕戰可謂異常鬱悶,付出數以萬計甚至數以十萬計傷亡的傾力進攻,往往只能換來數哩甚至數百碼的前進,戰況長時間陷入僵局。

雙方都嘗試引入新武器來打破僵局。德軍在 1915 年 4 月於比利時境內伊普爾斯(Ypres),首次使用了毒氣,但卻沒有取得決定性戰果。英軍則在 1916 年 9 月,在索姆河攻勢(Somme Offensive)中,首次使用了坦克,那是麥克一型(Mark I),但當時因數目太少故障太多(投入了 58 輛卻只有 36 輛達陣,且最後不是被敵方炮火摧毀便是陷入溝壕和泥沼),亦不能為戰爭打開局面。但到了戰爭後期,聯軍在攻勢中已經可以投入數百輛坦克,收效也大得多,例如 1917 年的康布萊戰役(Battle of Cambrai),便投入了 378 輛坦克,突破了對方防線並取得戰果。但始終要到二次大戰,坦克的作用才發揮得淋漓盡致,並在陸戰中取得主導地位。


海戰:艦隊失色潛艇冒起

一戰爆發,背景之一是德英兩國爭雄,而讓英國最感威脅的,是德國要挑戰其海上霸主地位。德國在普法戰爭及統一後,國力與日俱增,除了歐陸之外,也覤覦海外,於是實行擴建海軍,這便威脅到英國,尤其是其「兩強標準」,即其海軍戰力必須大於世界第二和第三兩強加起來,遂觸發兩國海軍競賽。英國當時建造了劃時代、裝甲厚、火炮大(12 吋口徑)、速度快、噸位是當時戰列艦兩倍的「無畏級」(Dreadnought)戰艦,並在 1906 年下水,以為可以一鋪「show hand」,德國會知難而退。不料德國卻奉陪到底,甚至寧願擴大基爾港(Kiel)、運河,和船塢,都要容納這種龐然巨物,建造德國的無畏級戰艦,甚至要噸位更大、炮火更強、裝甲更厚。於是海軍在「大艦巨炮主義」下展開競賽,但直到開戰一刻,德國海軍的規模與英國比仍未可同日而語。

但開戰後,望眼欲穿的雙方艦隊主力交鋒卻並沒有出現,大部份時間德國戰艦都被封鎖於一隅,唯一例外是 1916 年 5 月尾的日德蘭海戰(Battle of Jutland),這是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戰,英德兩軍分別有 151 及 99 艘戰艦參戰。當時德國主力艦隊企圖突圍,闖出駐地基爾港,並誘敵之一部接戰,企圖以局部優勢制敵,但卻遭英國識破,並以艦隊主力截擊,結果一夜決戰並沒有分出決定性勝負,但德國艦隊卻被迫退回港內,直到戰爭結束前再無強行冒險突圍,於是也再無決定性的海戰。因此,日德蘭海戰是一戰中唯一一場雙方艦隊的主力交鋒,其餘乏善足陳。所以,一戰中海戰可謂失色,並不像二戰般出現了珍珠港、中途島、菲律賓海(Battle of the Philippine Sea)、萊特灣(Battle of Leyte Gulf)等多場雙方投入艦隊主力交鋒的經典海戰。

德國的戰艦並沒有發揮預期作用,反而另一武器卻在海戰舞台嶄露頭角,那就是潛艇。英國海軍勢大,對德國進行了海上封鎖,讓德國面臨嚴重物資短缺,德國以牙還牙,靠的當然並不是龜縮了的艦隊,反而是潛艇,甚至不理美國警告,進行了「無限制作戰」,對所有協約國和中立國的船隻發動攻擊,曾經一度令英國斷絕了糧食供應,但卻福兮禍所倚,最後美國因警告無效,而在 1917 年 4 月參戰,扭轉了戰爭局勢。但無論如何,從此潛艇在海戰嶄露了頭角,擔當重要角色,直到二戰時仍然如此。


空戰:只有零星飛機戰鬥

至於空戰,比起海戰更不值一提。當時距離 1903 年萊特兄弟(Wright brothers)發明飛機才十年,發展仍十分有限,都是笨重的雙翼機,且數目很少,難當大任。空戰都只是飛機間偶爾發生的零星戰鬥,在開戰初期甚至發生過機師用手槍射擊敵機的原始一幕,直到戰爭中後期才有所改變,如把機槍安裝在飛機上、發展出專門用作轟炸、戰鬥、偵察的不同機種,並到 1917 年才逐漸以編隊作戰取代零星、獨行俠式的空戰。

總的來說,一戰時飛機仍只是陸軍的輔助性兵種,並不能獨立成軍,且輔助角色十分有限,除了偵察任務之外,便只協助陸軍掃射和轟炸敵軍陣地,或投下宣傳單張,且並無大編隊作戰,作用十分有限,並不像二戰時般,在德軍「閃擊戰」、英倫三島之戰、美軍對德國和日本進行的毀滅性「戰略性大轟炸」,以至太平洋海戰等,都能擔當主要角色。


蔡子強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講師,香港公共知識份子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18/11/20181121_29.html

蔡子強:九西補選:當鐘擺效應並沒有出現

前言:原本以為,三月補選泛民輸了九龍西,今次或多或少都會有「鐘擺效應」出現,上次沒有出來投票的泛民支持者,總會有點危機感,讓今次這些選票重新回流。但結果無論投票率或泛民得票率,基本上都無變,沒有怎樣改善,顯示這些原先的支持者,並沒有歸隊,他們對泛民的生死似乎已經再「無感」。連續兩次選舉都是如此,已經不能把之視作個別和偶發事件,泛民有些選票,尤其是年輕票和中間票,可能已經持續流失,若然真的如此的話,泛民與建制的選舉版圖已經可能改寫,甚麼「六四黃金比例」,已經成為明日黃花,甚至跌至五五之比。


上次流失選票今次並沒有回流

選前我一直跟記者講,三月補選九龍西的投票率是 44.3%,如果今次投票率相若,那麼李卓人選情就凶多吉少。結果,今次投票率是 44.5%,與上次相若,遠低於換屆時的 58.1%,就算李卓人(93,047 票)加上馮檢基(12,509 票)的總得票,仍要輸給陳凱欣(106,457 票)。

李卓人能否為泛民在今次補選翻盤,關鍵一直在於能否把投票率推高,令到上次沒有出來投票的泛民支持者,今次重新出來投票,尤其是青年人。

較早之前,我在本欄指出,三月補選投票率大跌,固然是老中青選民都少了人投票,但當中又以青年(18-39 歲)投票率跌幅至為突出,以九龍西為例,竟然下跌了 22 個百分點(58% 下跌至 36%)﹗以往泛民與建制在青年組別的得票是 8:2,泛民佔壓倒性優勢,所以青年人不出來投票,對泛民選情打擊頗大。

結果,今次投票率還是沒有起色,鐘擺效應沒有出現,上次流失了的支持者,今次並沒有歸隊,他們對泛民的生死似乎已經「無感」。


四個原因逐一看

那麼,究竟是甚麼原因導至低投票率呢?三月補選投票率大跌,泛民流失大量選票,我曾經在本欄總結過四個原因,包括:

1. 政府民望仍高,泛民難以催谷出抗議票;
2. 「政治光譜碎片化」讓選民拒絕「含淚投票」;
3. 選舉工程不善,催票無力;
4. 不少泛民選民心淡和意興闌珊,當中尤其是年輕人。


那麼今次這些原因情況又如何呢?

天氣不佳,整天下雨當然是一個因素;林鄭月娥和特區政府民望比較起三月已經明顯回落,但始終仍然不差,不像 2016 年換屆選舉時全港反梁振英情緒高漲,讓 protest votes 不多,是另一個因素;此外,正如我之前在本欄的選前分析寫過:李卓人的勞工背景,不利吸引中產票;而年紀偏高再加上支聯會色彩濃厚,又不利吸引後生仔票,在一個要 catch-all 的單議席補選中,有著相當局限,也是一個因素,當然這個因素也關乎到政治光譜碎片化,選民不願意「含淚投票」的問題。

至於選舉工程,泛民今次其實已經出盡九牛二虎之力,選舉工程比起三月姚松炎那一趟要周詳得多。先是出動到李柱銘、余若薇、梁家傑等泛民大老幫手拉票,尤其是希望能藉此催出支持泛民的中產票;到了後來,又請出了黃之鋒、羅冠聰、周庭等對年輕政治人物幫手拉票,希望藉此催出後生仔票,而李卓人也十分勤力,勤於洗樓和掃街,做番足基本功。但初步從結果來看,似乎還是徒勞無功,這對自覺已經全力以赴的泛民,士氣打擊不可謂不大。


年輕票及中間票的兩頭流失

連續兩次補選敗北,投票率和得票率連續兩次都萎靡不振,鐘擺效應並沒有出現,顯示泛民有很多支持者,尤其是年輕票以及中間票的持續流失,沒有出來投票,香港選舉版圖很有可能已經改寫。

雨傘運動無功而還、政府連番 DQ 和打壓、北京對港政策愈來愈「以我為主」等原因,或許已經令泛民很多支持者,尤其是年輕人心淡、意興闌珊、政治無力感很重,再也提不起勁出來投票,覺得反正都難以扭轉大局,亦覺得泛民太過軟弱。

而另一方面,很多中間選民,又因覺得(我必須強調是「覺得」)泛民只識終日「吵吵鬧鬧」,「為反而反」,因而生厭。舉個例,當日建制派修改議事規則反拉布時,民意調查顯示,贊成的有 49.4% 受訪者,反對的只有 30.1%,正反是 5 對 3 之比,這種與民意的對立,其實早已為泛民響起了警號,更不幸的是,拉布並不是近年泛民輸了民意的唯一一仗。其實這些都預示了中間選民的流失。


Mission Impossible 與改革之難

於是,年輕票以及中間票,各因不同原因離棄泛民,但最令人頭痛的是,要同時挽回兩者,又仿如 mission impossible,你為了爭取中間票而轉趨務實、溫和,年輕票就會嫌你不夠激,太過溫溫吞吞;相反,當你太過激太過抗中,中間票又會給你嚇怕。於是,最後落得兩面不討好,兩頭不是人,泛民亦因此苦於選票兩頭流失,選舉版圖亦因而改寫。

可惜,泛民在新的政治形勢下,卻拿不出對公眾有說服力的對策和方略,尤其是如今在議會中的第二代,並沒有大刀闊斧調整和改革的威望和魄力,能為泛民創造出新的氣像和精神面貌。因循,反而成了他們最保險的做法,亦因而遭綁架。

天氣因素、選舉工程、政府民望等因素,都是一時,今次差下次可以好,惟獨選民心態出現根本轉變,選票持續流失,選舉版圖重寫,這才是深遠的影響,比起失落一個議席,比起續失立法會內分組點票的否決權等,這才是泛民的更大夢魘。

至於今次補選的票站選票數據分析,留待明天再談。


蔡子強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講師,香港公共知識份子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18/11/20181129.html

华尔街的美中牵线人

刘鹤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信任的经济顾问。自习近平在2012年末掌权以来经常拜访刘鹤的外国政府官员和外交官称,那些照片经常轮换——在迎接欧洲来访者时,刘鹤与欧洲政要的合影会布置在显要位置;而在美国访客到来时,墙上会挂着这位副总理与美国政要的合影。
但是,这些人士补充称,刘鹤收藏的照片里有一张始终挂在那里。那张照片展示了这位副总理全神贯注地与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交谈的情景。
在北京,很少有哪位政治家像基辛格那样受人尊敬。作为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的国家安全顾问兼国务卿,当年基辛格策划了美中两国的和好,那时的习近平和刘鹤还是青少年,正努力从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中挺过来。“在北京,基辛格博士在外交政策方面是神一样的人物,”美国国防部前官员、现就职于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的唐安竹(Drew Thompson)说。“他的话在北京始终有人聆听,中国领导人也不断寻求利用他的知名度和人脉去影响华盛顿方面。”
但是,随着95岁的基辛格变得虚弱,随着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抛弃了连续八任美国行政当局赖以构建美中关系基石的原则(即相信两国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双方不时出现的争端总是可以和平管控),新一代美中使者正在涌现。
他们包括美国前财长、高盛前首席执行官亨利•保尔森(Henry Paulson,下图左),以及纽约前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下图右)。然而,潜在的下一代“基辛格”中最著名者——也是最具争议者——是黑石(Blackstone)的联合创始人苏世民(Stephen Schwarzman),他在中国有着长期的商业利益,同时与特朗普有着密切的私人关系。
“这些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试图开辟秘密渠道,特别是通过(财长)斯蒂芬•姆努钦(Stephen Mnuchin),没有其他办法,”一位了解美中贸易谈判的人士说。“他们也一直在向中国方面提供咨询。如果总统宣布一项协议,他们将会感到庆幸。”
这些华尔街领袖试图与北京方面建立联系的意愿,已招致特朗普核心圈子中更具民族主义色彩的成员的愤怒。
“当这些不领报酬的外国代理人从事这种所谓的外交活动时,他们所做的只是削弱总统和他的谈判地位,”白宫顾问、领头的对华鹰派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本月说。“这不会是什么好事。”
苏世民拒绝为本文发表评论。但是,一位熟悉他在中美之间牵线搭桥角色的人辩称:“史蒂夫非常适合帮助增进美国的利益,因为他得到了双方的信任和了解。(特朗普)政府请他了解中国方面的真实看法,以供特朗普政府在谈判中使用。”
苏世民、保尔森和布隆伯格都控制或经营着在中国拥有广泛利益的公司。此三人都成立了专注于中国的非营利组织。但是中国官员深知,苏世民与特朗普之间的关系最好。
保尔森曾支持特朗普的对手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竞选总统,而布隆伯格正考虑作为民主党人参加2020年总统大选。
相比之下,苏世民去年12月在自己位于公园大道(Park Avenue)的家中为特朗普举办了一场筹款活动,当时美国参议院刚刚通过了面向美国企业的大规模减税法案。
这两人之间既融洽又暗中较劲的关系在今年8月的一次筹款活动中展露出来。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当苏世民最后一个入座后,“总统说,‘哦,大家看,史蒂夫如此富有,他认为自己不戴领带就可以和总统一起参加活动’”。后来,特朗普告诉嘉宾们,他致力于对北京方面保持更为对抗性的立场,随后他话锋一转说道,“史蒂夫在中国有那么多生意”。
中国一直是黑石参与的私人股本投资项目的重要买家。根据Refinitiv的数据,自2013年以来,该公司已完成12笔向中资企业出售资产的交易,总价值超过320亿美元,约占该公司资产出售总金额的三分之一。买家包括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CIC),以及对外投资交易受到政府整顿的四家“灰犀牛”民营企业集团中的三家:海航(HNA)、万达(Dalian Wanda)和安邦(Anbang)。安邦曾斥资19.5亿美元买下纽约华尔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 hotel)。
中投公司也是黑石2007年首次公开发行(IPO)的一个锚定投资者,以30亿美元认购了10%股份。今年2月,黑石披露称,中投公司已不再是其股东。
据三位知情人士透露,尽管有人批评其中存在利益冲突,但苏世民于9月初在北京度过了繁忙的一周,试图重启特朗普和习近平政府之间陷入停滞的贸易谈判。
他们补充称,苏世民是在特朗普和姆努钦知情和支持下这么做的,但没有征求纳瓦罗或特朗普政府中另一个重量级对华鹰派、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的意见。
白宫曾邀请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于9月20日访问华盛顿,为与刘鹤进行可能的后续正式谈判铺平道路。“苏世民绝对是整件事的主角,”其中一人说。“他是这一切的发起者和牵线搭桥者。这让莱特希泽震怒。”
“我毫不怀疑苏世民让莱特希泽抓狂,很多人都让莱特希泽抓狂,”曾与美国贸易代表密切合作的一位人士说。“苏世民可以接触到总统,并利用这种渠道来推动他认为应该发生的事情……他真的相信,这两个超级大国需要以某种方式友好相处。”美国贸易代表的一位发言人补充称,莱特希泽对苏世民的干预感到沮丧的话“不属实”:“莱特希泽大使了解并尊重苏世民,还曾就各种问题请教他的高见。”
尽管苏世民和特朗普有时在纽约的圈子里走得很近,但他们并不是明显的政治伙伴。苏世民在2016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在美国可以看到民粹主义的开端……现在演变成了本土主义,这些趋势一旦开启就非常危险。我想做点什么来阻止它,尽我所能。”那次采访的主题是他仿效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的罗德奖学金(Rhodes Scholarship)在北京设立的研究生项目。
苏世民在9月份展开的微妙外交活动还是遭遇了惨败。就在王受文启程前往华盛顿的两天前,特朗普宣布,他将兑现自己的威胁、对半数中国输美产品加征惩罚性关税。王受文立即取消了他的访美计划,此后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正式贸易谈判实际上被冻结了两个月。
熟悉苏世民其他努力的四名人士称,此事是一年多来苏世民第三次没能兑现承诺,即撮合他的北京朋友跟他的白宫朋友会面。
2017年7月,他曾帮助安排特朗普和中国首席谈判代表汪洋在最终失败的一轮“初步收获”贸易谈判中会面。汪洋在白宫等候之际,特朗普取消了那次会晤。
据两名知情人士透露,随后在今年3月初,他试图安排在华盛顿与特朗普政府高级官员商谈的刘鹤到椭圆形办公室会晤总统。特朗普拒绝会面,还采取了进一步的怠慢姿态:刘鹤尚未离开华盛顿,他就宣布将对全部进口钢铝加征惩罚性关税。
这些事件加剧了中国官员对本周恢复的正式贸易谈判的最大担忧。特朗普和习近平将在周五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开幕的20国集团(G20)峰会的间隙会面,这将是两位领导人一年多来首次面对面接触。中国官员们担心特朗普可能会在G20的双边会晤期间或者不久之后升级贸易战,从而让习近平难堪。
习近平会见基辛格
与苏世民形成反差的是,在今年中美贸易紧张加剧之际,保尔森和布隆伯格在北京表现得相对低调。1990年代中期和后期保尔森在高盛内部逐级晋升,当时他争取到了重组和上市中国一些知名国企的利润丰厚的业务。在那段时间里,他结识了王岐山,后者当时是一名仕途看好的金融技术官僚。
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两人作为各自国家的财长和副总理有过合作。唐安竹说,跟基辛格一样,保尔森在过渡期处理美中关系的经验“使他在北京具有极好的人缘”。
在习近平手下担任反腐主帅五年后,王岐山如今是中国国家副主席,而保尔森是一个旨在“加强美中关系”的非营利机构的创始主席。
在担任三届纽约市长后,布隆伯格于2014年初回到了他的同名金融数据公司,恢复全职工作。当时,由于中国政府对一篇详述习近平家族财富的调查文章非常恼火,他的公司在中国仍处境艰难。
今年5月,布隆伯格曾宣布计划以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达沃斯峰会为蓝本,与基辛格、保尔森以及一个中国政府智库合作,发起一项聚焦中国的活动。但随着中美关系恶化,那家中国智库退出该活动,布隆伯格将活动地点转移到了新加坡。
只是在10月下旬特朗普和习近平的G20会晤开始形成势头时,北京方面才给布隆伯格的论坛一个巨大的安慰奖: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在11月6日的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
尽管王岐山利用这个场合警告称,中国政府不会被吓倒,但保尔森对双边关系的迅速恶化作出了严峻的评估,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缓慢步伐表达了遗憾。
“我现在看到了‘经济铁幕’降临的可能性,”保尔森说。“如果中国想防止对美关系失控,它将不得不好好审视自己的一些选择和政策。最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中国需要重新发现市场主导的改革开放精神。”
尽管保尔森敢于公开批评北京方面,但在那次演讲两天后,纳瓦罗对高盛前首席执行官、“全球主义的亿万富翁”如苏世民和布隆伯格、以及试图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斡旋的其他“自封的华尔街银行家和对冲基金经理”进行了几乎不加掩饰的抨击。
“(特朗普总统)不曾需要华尔街的帮助,不曾需要高盛的帮助,现在他也不需要,”纳瓦罗说。
苏世民、保尔森和布隆伯格拒绝就纳瓦罗的言论置评。特朗普的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Larry Kudlow)称,纳瓦罗的言论“不知天高地厚”。
中国官员们对纳瓦罗敬而远之,认为他——其中一名官员这么说——是决心“破坏”中美关系的“极少数人”之一。现在的问题是苏世民和其他“老朋友”能否帮助他们拯救中美关系。
延伸阅读——苏世民书院(Schwarzman College):捐赠基金的要求为何惹恼中国?
苏世民也许是“中国的老朋友”,但在与中方进行的商业谈判中,他是个难以对付的谈判者。
当这位黑石董事长在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谈判他的苏世民书院项目时,一个争论点是谁将管理其4.5亿美元的捐赠资金。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苏世民最终同意将5000万美元委托给清华大学的捐赠基金,但前提是清华大学必须保证每年8%的回报率。
有些中国官员觉得这一要求高得不合理。“这是不信任之源,”一名官员表示。“清华大学觉得这不公平。”
苏世民拒绝就苏世民书院捐赠资金的强制性回报要求置评。清华大学没有回应记者的置评请求。
今年7月,中国银保监会(CBIRC)主席郭树清警告投资者称,任何承诺回报率为8%的金融产品都是“非常危险的”。当时,郭树清是在向投资者提醒不可靠的影子银行和P2P贷款平台的高风险产品的危险。
清华大学跟上述两者都不同。它是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也是一个中共领导人培训基地,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捐赠基金之一。
根据清华捐赠基金的年度报告,去年其管理净资产规模为73亿元人民币(合10.5亿美元),清华品牌为其提供了一条内部渠道,可以拿到令人垂涎的投资机会。如果没有达到苏世民的目标,它很容易转移资金来兑现回报保证。但正如上述中国官员告诉记者的,此要求仍然令人不快。“在纽约,你如何能赚到8%?”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天上阁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34723

谷歌回归中国成“阉歌”?

来源: 
自由亚洲

美国调查新闻网站“拦截”(The Intercept)今年八月爆料谷歌公司计划在中国推出阉割版搜索引擎后,本周四又披露谷歌高管不顾核心员工的反对,执意开发“蜻蜓”(Dragonfly)搜索引擎以重返中国大陆市场。
谷歌从2010年开始不满中国政府愈加严厉的网络审查,最终选择退出中国大陆,当时还有网友在北京中关村谷歌总部献花。此后几年间,百度彻底垄断了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确立了中国网络的审查格局。
今年夏天,“拦截”网首先曝光了谷歌为了重归中国大陆而开展的“蜻蜓计划”。这家调查新闻网站周四的深度报道采访了四位曾经参与了“蜻蜓计划”的谷歌员工。他们透露,这项计划从一开始就一直被笼罩在神秘面纱之下,而谷歌高管对一些资深员工的反对意见嗤之以鼻,这更让他们对这样违反公司文化的反常态度感到疑惑。
报道引述的四位员工中有三位不愿具名,因为他们仍在谷歌任职。唯一愿意透露姓名的是前高级工程师约纳坦•伦格尔(Yonatan Zunger),他曾在谷歌公司工作14年,但因不满“蜻蜓计划”在去年跳槽。
几位知情者透露,早在去年2月,谷歌高管就在一次前期会议上宣布,这个新引擎会遵循中国政府的审查机制,屏蔽掉成千上万诸如“人权”、“学生运动”、“诺贝尔奖”这样的敏感词。不仅如此,这个引擎的基础构造将会依赖一家中方合作伙伴,并很可能会在北京或上海设立数据中心。
把数据中心设在中国意味着北京当局可以轻松获取网民的搜索记录,这对于异议人士和社会活动家等群体来说是极大的安全威胁。伦格尔说,他早在一些前期会议中就向高管反映这样的搜索引擎可能会让某些中国网民遭受盘问或拘留的风险。
早在一开始,“蜻蜓计划”就是高级机密,谷歌公司近九万员工中只有几百人了解这个搜索引擎的审查机制。两名员工说,为了防止消息外泄,这些知情人都被要求对此事严格保密,甚至不能和其他不知情的同事讨论这件事,否则他们有可能被解雇。
谷歌公司有个规矩:他们开发的每一个新产品或新服务在向公众推出前,都要经过内部法律、隐私和安保团队的审核,以识别任何潜在问题,但“蜻蜓计划”打破了这个规矩。
报道说,谷歌中国区负责人斯科特•博蒙特(Scott Beaumont)作为其主要策划人之一,就一直在唱白脸。2017年初,公司指派伦格尔起草“蜻蜓计划”的隐私审查报告,但从一开始,博蒙特就执意阻挠他,而且博蒙特不希望其他审核团队介入这个机密计划。
伦格尔还说,在“蜻蜓计划”的开发过程中,博蒙特一改团队之间通常的沟通机制,禁止他们互相通气,只允许他们和博蒙特自己的高管团队沟通。伦格尔最终还是完成了这份审查报告,并且指出了这个搜索引擎的重要弊端。但当他试图在谷歌总裁桑德尔•皮蔡(Sundar Pichai)出席的高管会议上分享他的报告重点时,这一会议一再被推迟。直到去年7月底,会议终于召开时,公司却没有通知他和安保团队,致使他们错过了这个机会。他认为,这是公司有意为之。
事情至此,伦格尔终于无法承受良心上的不安,选择离开谷歌到一家前任谷歌高管成立的初创公司工作。
谷歌总裁皮蔡从一开始就表达了他对“蜻蜓计划”的支持和对重返中国市场的愿望。上个月,他首次公开为这个阉割版搜索引擎辩护,但表示“蜻蜓计划”目前只是一场实验,他并不知道这个新引擎能否在中国上线。报道引述了一位知情者说,皮蔡完全就是一派胡言,因为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是百分百要推出的。
两位知情者还说,当“蜻蜓计划”被“拦截”网曝光后,博蒙特火冒三丈,还向同事抱怨他担心消息外泄会导致这个搜索引擎短期内无法在中国上线。
谷歌总裁皮蔡12月5日将出席美国国会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关于公司透明度和责任制政策的听证会。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12/%E8%B0%B7%E6%AD%8C%E5%9B%9E%E5%BD%92%E4%B8%AD%E5%9B%BD%E6%88%90%E2%80%9C%E9%98%89%E6%AD%8C%E2%80%9D%EF%BC%9F.html

关键评论 | 美中国专家报告:中共处心积虑破坏民主价值观

文章原标题为:“美中国专家报告:中共处心积虑破坏民主价值观,影响美国政治社会”。


美国一份报告引述多名中国专家/观察员指,中国是俄罗斯以外,最落力、最肯花钱去影响美国政治社会的国家。建议要对中国加以防范,甚至收紧中国媒体和学者的签证。
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与亚洲协会(Asia Society)旗下中美关系中心一份报告警告,中国处心积虑要破坏民主价值观,包括国内外的言论自由。美国必须谨慎应对。建议收紧对中国媒体和学者的签证,制定指引指导地方政府、大学和智库人员,跟中国人打交道时要注意的事情。
值得留意的是,报告引述的32名中美关系专家小组成员,以往多主张与中国保持良好沟通和互动,但最新取态明显变得审慎和怀疑。
《华盛顿邮报》报导,曾倍同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秘密访华,于1980年代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洛德(Winston Lord)表示:「这里不是一群敌视中国或反华的人,但我们所有人都对整个趋势感到悲观,美中关系似乎处于十字路口。」
报告写道:「除俄罗斯以外,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般,如此落力及大手笔地想影响美国的政治和社会。」
有份参与报告的国防设备承包商SOS International总经理兼中国经济间谍专家James Mulvenon说,这正正说明,昔日一整代协助中国走上国际舞台的中国专家,他们的种种幻想已经破灭,事实证明计划失败,且带来反效果。
报告提到北京是全方位要影响美国事务,学术界当然也不放过,透过「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等组织,监控和影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及学者,当发现有人没有紧跟中共调子,就会知会当地外交人员,加以施压。报告提到,2017年一名中国留学生在马里兰大学毕业礼致词时,赞扬美国有「清新空气和言论自由」,后来这名学生收到大量恐吓电邮,而她在中国的家人亦受到骚扰。
根据《华盛顿邮报》,报告的调子,跟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副总统彭斯的立场大致相同,但在中国干预美国选举一事上,报告指看不到证据。不过,洛德断言,中国的整体活动,以其涉及范围之广泛,所造成的威胁,比起俄罗斯干预选举更令人担忧。
报告提到敏感的科技转移问题,点名批评中国的海外招才计划「千人计划」(Thousand Talents Program),招揽了超过300名美国政府研究人员,及超过600名美国企业人才。这些人大多不会申报自己接受中国的资助,可能有利益冲突,甚至犯法。报告建议「千人计划」要向美国司法部根据《外国代理人登记法》(FARAS)做登记,并加强执行FARAS,以打击中国的经济间谍。
该小组还制定了「建设性警惕」指引,指导各州和地方政府,以至大学和智库的人员与中国同行交流时要注意的事。
小组大致同意特朗普对中国的强硬态度,但并不认同贸易战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洛德表示,他个人认为科技转移、盗版抄袭等行为的长远影响更值得关注。
小组成员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Susan Shirk则认为报告夸大了中国对美国的威胁,她说犹如新冷战的反华情绪再现,加上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可能引发比中国影响更严重的「过度反应」。报告亦提醒,任何抵抗中国影响力的措施都不可妖魔化任何美国人或旅客。


周雪君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8/11/%e5%85%b3%e9%94%ae%e8%af%84%e8%ae%ba-%e7%be%8e%e4%b8%ad%e5%9b%bd%e4%b8%93%e5%ae%b6%e6%8a%a5%e5%91%8a%ef%bc%9a%e4%b8%ad%e5%85%b1%e5%a4%84%e5%bf%83%e7%a7%af%e8%99%91%e7%a0%b4%e5%9d%8f%e6%b0%91/

德国之声 | G20中美领导人会晤:贸易战转捩点

特朗普威胁,2019年1月1日可能按原计划提高10%关税至25%,甚至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追加关税。G20上与习近平及其团队谈判已是最后关键。两边最新的态度是什么?会继续互兴兵革还是化干戈为玉帛?
(德国之声中文网) G20领导人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艾利斯召开2天峰会。中美贸易争端白热化的同时,特朗普与习近平在贸易战爆发后首次会面,预计将在12月1日共进晚餐并展开会谈。是否会有任何“停火协议”,引起各界关注。
G20中美领导人见面前,10月美国对中贸易逆差来到了新高,扩大至772亿美元。
谈判老手特朗普姿态高
特朗普在周四告诉记者,他不确定是否想要和中国达成贸易协议。他说:“我认为已经很接近要和中国达成一些什么,但我不知道我是否想这样做。因为美国现在有好几十亿美元的关税或税收。”他不断表示是中国想要谈。“我愿意达成协议。但坦白说,我喜欢现在的协议。”
不过特朗普也不是没有妥协的理由。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宣布裁员和关闭美国工厂,并可能转向中国制造后,特朗普猛烈抨击,还威胁要增加中国汽车进口关税。由于美国内部经济稳定与否影响他2020的连任之路,他在推特上直白地说:“如果有公司不想付关税,就在美国盖工厂。”他有可能因为要降低美国企业的疑虑和金融市场的风险和中国“暂时休兵”。
根据路透社引述美国政府官员,被认为是对华英派的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也将出席。他一向支持对中国采取更严厉的关税惩罚,也曾警告盼望贸易战结束的华尔街不该插手。不过纳瓦罗也因此和白宫国家经济顾问库德洛杠上。后者暗示前者并非白宫幕僚,只是特朗普的私人顾问。特朗普内部团队矛盾也将影响美国对中国的政策。
美方团队可能会从以下几人选出谈判代表: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国务卿蓬佩奥、财政部长努姆钦,国家经济顾问库德洛,美国贸易代表莱特西泽,或是美国驻中大使布兰德斯塔德。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来不断宣示中国市场开放决心,准备在G20上和美国总统取得贸易协议。
自信的习近平压力倍增
中美此前曾数次谈判,或因美国威胁而终止谈判。这次王牌习近平出马,有不得不谈定的压力。中国官方的态度也渐趋和缓。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高峰29日强调,中方与美方的经济团队“正在保持著接触”,落实两国元首不久前在电话中达成的共识。希望美方能与中方相向而行,努力在G20上“取得积极成功”。高峰说,中方多次强调,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不久前,双方领导人都同意要推动中美经贸问题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根据周四公布的一份全球贸易报告,美国的贸易限制对中国出口的实质影响总额达到3690亿美元,远远高于受关税影响的2780亿美元商品。由瑞士圣加仑大学的艾佛涅特(Simon Evenett)和富里兹(Johannes Fritz)撰写的报告称,大多数媒体报道美国的贸易政策时,都集中在2780亿美元的关税增长上,然而,今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470亿美元货物也被其他贸易壁垒所波及。此外,中国出口的430多亿美元也因为美国对其他国家的贸易限制而受到影响。
G20会场外聚集抗议民众。许多人认为首脑们除了关心政治和经济,也该在人权议题上着墨。香港也有人权团体为了中国维权人士请命。
报告内容提到,“一旦考虑到美国全面的‘贸易扭曲’,在今年的贸易战中,有三分之一的中国出口受到牵连。”在这种压力和美国不断进逼下,习近平也开始针对美国所在的贸易不公项目表示意见。29日,他在西班牙国会演讲时说:“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会尽很大努力加速市场进入,改善投资环境,并加强保护智慧财产。”这番话也被解读为在G20前的向美国发出的讯息。
这次谈判不若先前会有高层提前见面。习近平和特朗普直接会谈将是谈判重点。中方这边很可能派出国务委员杨洁篪、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丁薛祥,副总理刘鹤,外交部长王毅和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
夏立民/罗法 (综合报导)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8/11/%e5%be%b7%e5%9b%bd%e4%b9%8b%e5%a3%b0-g20%e4%b8%ad%e7%be%8e%e9%a2%86%e5%af%bc%e4%ba%ba%e4%bc%9a%e6%99%a4%ef%bc%9a%e8%b4%b8%e6%98%93%e6%88%98%e8%bd%ac%e6%8d%a9%e7%82%b9/

【蘋果日報】李怡:世道人生:真誠

在一部反映傘運後一些參與者命運的紀錄片試映後,導演說在外國放映有關影片及參加研討會,一直不太受外國人關注,原因是他們覺得香港不夠慘,比較敍利亞難民、沙特記者等的遭遇,香港似乎不算甚麼。比如,香港傘運以來的社運也沒有死人。

魯迅說,悲劇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香港的悲劇就是有價值東西的急速毀滅。悲劇是沒有比較級的,而且世界上在如此短的時間讓百多年建立的有價值的東西迅速毀滅,恐怕也是一個紀錄了。沒有死人?不錯,沒有人在社運中當場死亡,但是,自2015年以來,已經有135名青少年學生自殺死亡了。據死因裁判庭的報告,2017年香港自殺人數比2016年稍減少,但19歲以下人士自殺數字卻上升五成,達36宗。2018年至今已經有29宗,最新的自殺案件是十天前的一位科大研究生。青年自殺之頻繁以至傳媒對這些事件都麻木了。

當然,自殺的原因很多,但不能否認的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年輕人面對前景的無助與無望感。去年12月浸大學生熊家俊在facebook留言說:「千祈唔好信一地兩檢無跨境執法,再見各位!」6分鐘後跳樓。

近年來,我看到一些以正向思維鼓勵自己和他人的言辭,比如不要放棄呀,香港情況不好但一國兩制還未死呀,大家加油呀等等,我都感到不自在,覺得那似是不能正視現實和悲劇命運的精神勝利法的一種。許多年輕人是不是也這樣想呢?他們不像一些已有穩定家庭、事業的中年人,他們甚麼都沒開始,前景一片茫然。受大學教育不等於職業有保障、住不起樓、結不起婚,在社會迅速蛻變成「識字不如識人」的時代,他們徬徨。和平抗爭,無功而退。勇武抗爭,被送進監牢。奮起參選,成功當選卻被DQ。

我一直在想,這些年輕人儘管沒有經歷過港英的文明時代,但他們身歷價值一路崩壞的過程,而這種崩壞又與他們的前景密切相關。一個人作出輕生的抉擇,其痛苦真是難以想像。更多年輕人沒有一死了之,而是忍受着溫水煮蛙之痛。

當然,一切罪惡都是中共港共造成的。在九西補選的民主派候選人說他守庫房、反中共專政、反填海、反23條立法、反對施政報告……在政府提案只需半數就通過的情況下,你反得了嗎?從一些往績看,真會反嗎?還是,反本土派、反自決派、反勇武、反港獨、反光復行動,或者忙不迭割席,或者隨便給他們羅織一個「共產黨臥底」的污名。

自殺或頻臨自殺的人,常有一種毀滅性的想法,就是「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如果不能阻止香港的崩壞,如果被曾經是同路人的人污名化,那就「大家一齊死」。當然,這是十分消極的想法,但也是白票、焦土之根源。

白票、焦土或者不應該,畢竟這是我們的政治權利,也是公民義務。但一個願意自省的政治人,應該想的是:為甚麼會有白票、焦土?不是埋怨選民,而是反求諸己。你們有感同身受地了解和關注青年人所面對的現在和將來的問題嗎?你們有不是為了政治目的、而是真切反省曾經有過的錯誤思想與行為嗎?

如果在強權下真是甚麼都反不了,那就坦誠告訴選民。然後嘗試提出一些可行的為年輕人解困的辦法。選票不是你們的,是選民自己的。贏得選票,靠的只有兩個字:真誠。


李怡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8/11/1436.html

失败就杀人?贺建奎曾承诺〝孩子不健康就处理掉〞

随着中国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不断发酵,越来越多的内幕被揭露。一名退出该实验的艾滋病患者对陆媒表示,主导实验的贺建奎团队并没有对他透露会使用基因编辑技术,还向他承诺,如果实验中出生的孩子不健康,就帮他〝处理掉〞。


11月30日,陆媒《三联生活周刊》刊登了一篇有关这次事件的采访报导。但报导很快就遭删除。
在这篇报导中,最终选择退出实验的爱滋病患者郑晓(化名),讲述了他与贺建奎团队互动的过程。
郑晓回忆,当初贺建奎团队只是告诉他,实验会占用被实验者大量时间,但会为他们支付巨额医疗费用和解决交通、食宿问题。不过,该团队并没有向他透露将使用基因编辑技术,也没有说明从医学伦理上,这项技术被禁止应用在人类胚胎上。
当时,他曾向科研团队询问实验的风险,该团队成员一再解释称〝成功率很高〞,并且在胚胎阶段就可以〝选择优秀的宝宝〞。郑晓仍然不放心,继续追问〝万一生下不健康的宝宝怎么办〞,当时科研团队成员竟表示:〝一旦有不健康的问题发生,我们会帮你处理掉。〞
郑晓表示,当初报名参与实验的原因,是他需要一个孩子维系家庭。他在2016年结婚前两天才被确诊为爱滋病患者,婚后治疗也没有降低他体内艾滋病毒的载量,生儿育女成了他的一种奢望。所以当他得悉有关贺建奎实验的招募消息后,就立即报名了。
不过,贺建奎团队回答的〝处理掉〞三个字,让郑晓产生质疑:孩子是否发育正常,比如听觉视觉这些功能,要等出生后才知道,那时候已经是一条生命,怎么才能处理掉呢?
郑晓转突然觉得自己像白老鼠,再加上他们夫妻的情况不允许长期请假,最后决定退出,没有与贺建奎团队签署知情同意书。
报导还引述另外一个参与实验者证实,贺建奎曾他们提到基因编辑脱靶的问题,但只是说会导致宝宝不具备抵御爱滋病毒的能力,但没有提到会导致其它风险。
报导说,贺建奎团队当初是通过大陆最大的爱滋病患者互助平台〝白桦林全国联盟〞招募实验者。共有200多个家庭报名,其中20对夫妇与贺建奎签订了知情协议,最终有7对夫妇参与了研究。贺建奎团队使用普通体外受精技术,共成功制造了31个囊胚。
〝白桦林全国联盟〞负责人白桦当初替贺建奎团队发布的招募信息如下:招募感染者,可以洗精、做试管婴儿。需具备4个条件:男性一方是感染者,女方不是;年龄在30至35岁间;有强烈生育愿望;有生殖障碍。
其中只承诺帮助生育,但没有提到基因编辑技术。
另据白桦透露,虽然贺建奎声称实验是为艾滋病患者谋福利,但他在与贺建奎的交往中发现,贺根本不懂艾滋病。【相关报导:贺建奎不懂艾滋病?曝整个团队从未发表相关论文】
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消息26日由贺建奎本人宣布后,很快引起全球舆论声讨。项目相关的各单位与中共官方争相〝撇清关系〞。但多家媒体披露,贺的基因编辑项目得到他所在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的资金支持。
现在台湾生活的前上海某大学理学教授草祭在推特上分析指,基因编辑婴儿实验,应该是由官方推动,由南科大负责实施,贺建奎具体执行的一项秘密计划。
草祭认为,对贺建奎而言,违背医学伦理并不是大问题,他真正的麻烦是〝洩露国家机密〞。
28日,贺建奎在香港出席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时,其演讲一开始就为〝提前公布基因编辑项目〞致歉。他还说,这个消息是他〝不小心洩露的〞。


from 口岸财经 – 原鹰盲 https://www.kacj.com/news/sha.html

标普:贸易战将给中国带来信贷风险

来源:
美国之音

周四,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表示,在美中贸易战的阴影下,如果中国重新寻求信贷扩张来刺激经济,这或将导致中国的主权评级面临压力。

据《路透社》报道,标普全球亚太区主权评级资深董事陈锦荣表示,美中贸易冲突拖延的时间越长,中国政策制定者就越有可能依赖放松信贷来刺激经济,以弥补贸易战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我们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即(中国)政策制定者更担心经济,去杠杆化正在暂停,”陈锦荣说。

美中贸易冲突和去杠杆的压力已经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损害。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长6.5%,低于二季度的6.7%,增速回落至十年新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受贸易紧张局势的影响,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速会降至6.2%。

但陈锦荣表示说,预计标普不会因为中国经济受到美国关税的威胁,就调低该国的A+评级和稳定展望。

他表示,美联储主席周三暗示利率不会大幅上升后,资本从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外流的风险减弱,他们主权评级承受的压力有所缓解。此外,经常账户充裕和充足的外汇贮备也为亚洲国家提供了足够的缓冲。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11/%E6%A0%87%E6%99%AE%EF%BC%9A%E8%B4%B8%E6%98%93%E6%88%98%E5%B0%86%E7%BB%99%E4%B8%AD%E5%9B%BD%E5%B8%A6%E6%9D%A5%E4%BF%A1%E8%B4%B7%E9%A3%8E%E9%99%A9.html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中方反对在安理会讨论人权问题

来源:
美国之音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马朝旭周四召开记者会,就中国在11月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期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回答媒体提问。当有记者问及美国希望安理会就朝鲜人权问题举行讨论会遭到朝鲜反对的有关问题时,马朝旭大使表示,中方反对在安理会讨论人权问题。

马朝旭说,中方长期坚持的立场是反对这个安理会讨论人权问题。他说,中方认为联合国里每个组织都应该与它们授权进行的工作保持一致,这些组织必须遵循不同组织间的不同分工。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方面本周呼吁安理会召开会议,讨论朝鲜的人权问题。此举招致朝鲜的强烈反对。朝鲜驻联合国大使金松(Kim Song,音译)向安理会除美国外的所有成员国发出一封信函,他在信中指责美国和其它一些未点名的国家“正试图使用所有可能的邪恶、阴险的手段”来举行这场会议。朝鲜方面批评特朗普政府和一些支持者试图“激起对抗”。金松在信中敦促收到信函的各成员国投票反对举行这场会议。

联合国大会人权委员会本月早些时候一致通过一项决议,谴责朝鲜“长期、持续地进行系统性、广泛且严重的侵犯人权”的行为,并且强烈敦促朝鲜政府立即停止侵犯人权的行为。

联合国安理会过去四年来每年都讨论朝鲜的人权问题。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11/%E4%B8%AD%E5%9B%BD%E5%B8%B8%E9%A9%BB%E8%81%94%E5%90%88%E5%9B%BD%E4%BB%A3%E8%A1%A8%EF%BC%9A%E4%B8%AD%E6%96%B9%E5%8F%8D%E5%AF%B9%E5%9C%A8%E5%AE%89%E7%90%86%E4%BC%9A%E8%AE%A8%E8%AE%BA%E4%BA%BA%E6%9D%83%E9%97%AE%E9%A2%98.html

前财经官员警告:中国明年或爆金融危机

来源: 
自由亚洲

随著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受到影响的在华外企纷纷传出撤资。近日有报道指,大陆高官发出预警,指中国明年可能爆发金融危机。有经济学者分析,在中美贸易战的前提背景下,中国的经济下行风险增加,但大陆当局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同时,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亦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爆发金融危机的速度。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悭,周二(27日)接受《路透社》专访时,对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不乐观。他说,中国的经济在明年将会遇上三大困难,包括债务违约问题进一步暴露,可能令到金融机构的呆坏帐率快速上升,估计将达15%;而中美贸易战负面影响会集中显现,外贸困难将比今年大;随著中国经济积累的风险和隐患暴露愈来愈严重,2019年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大陆经济学者胡星斗认为,贺悭的推论有道理,在中美贸易战的前提背景下,中国的经济下行风险增加,其实不难预计到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然而,胡星斗相信,一旦爆发金融危机,会加速中国,甚至是全球性经济出现更多问题,因而大陆当局会采取各种办法,缓和或尽量把影响降至最低。

胡星斗说:系统性的风险还是非常大的,因而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但是中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力量强大,会采取各种措施。例如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如何贷款给企业,甚至如何把银行的坏帐抵消。

贺悭在访问中建议,透过减税减轻企业负担,稳企业、稳就业,直至达到“供给创造需求”;同时亦要在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扶植民营企业。

大陆独立经济学者巩胜利指出,政府在采取措施的同时,最关键还是要看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

巩胜利说:现在我觉得这个问题,就看特朗普的贸易战是必须打下去,还是大打、小打,或是这样耗下去。如果贸易战继续打下去的话,那就是消耗战,看最后谁撑不住,那可能就遭遇加速中国经济危机的步伐。

然而,在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不少在华的外企已经纷纷受到明显影响,有裁员降低经营成本,甚至撤离中国。其中,港资企业“韶关旭日国际有限公司”,网传亦因为受到贸易战的影响,要撤资将厂房迁到其他国家。本台记者试图联络该公司的韶关办事处,但电话一直未接通。

微信公众号“智谷趋势”周三(28日)表示,大陆招聘平台在六个月内的202万条聘请广告“消失了”,同时沿海省份的出口代工厂纷纷关门放假,而金融、地产行业出现裁员。其中广东省的“四上企业”(营业收入二千万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等,这四类企业的统称),有2100多万人就业,比半年前减少七万多人。而中国农业农村部官员本月初曾指,全国有约740万人返乡创业。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11/%E5%89%8D%E8%B4%A2%E7%BB%8F%E5%AE%98%E5%91%98%E8%AD%A6%E5%91%8A%EF%BC%9A%E4%B8%AD%E5%9B%BD%E6%98%8E%E5%B9%B4%E6%88%96%E7%88%86%E9%87%91%E8%9E%8D%E5%8D%B1%E6%9C%BA.html

美国导弹驱逐舰在南中国海执行自由航行使命

来源:
美国之音

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海军的一艘导弹驱巡洋舰星期一在南中国海一些有主权争议的岛屿附近航行,招致中国的外交抗议。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援引美国太平洋舰队发言人的话报道说,“美国”钱斯勒斯维尔“号导弹巡洋舰在帕拉塞尔群岛附近航行,挑战过分的海洋主权声索,依照国际法维护航道的开放”。中国称帕拉塞尔群岛为西沙群岛。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若干美国政府官员的话报道,中国对美国海军的这次行动提出正式外交抗议。

美国海军已经在南中国海进行了数次“自由航行”使命。中国宣称对几乎整个南中国海拥有主权。

美国官员说,“钱斯勒斯维尔”号导弹巡洋舰在执行航行使命时有一艘中国舰船跟踪。

中国对美国的自由航行使命十分戒备,尤其是美国舰只靠近中国填海造地和部署了军事设施的岛屿的时候。

今年9月底,美国导弹驱逐舰“迪凯特(USS Decatur)”号在南中国海斯普拉特里群岛(中国城南沙群岛)进行自由航行使命期间驶入了南薰礁(Gaven)和赤瓜礁(Johnson)12海里内海域。美国海军说,期间一艘中国军舰“以不安全和不专业的动作”接近美国迪凯特号驱逐舰,最近距离只有大约40米。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11/%E7%BE%8E%E5%9B%BD%E5%AF%BC%E5%BC%B9%E9%A9%B1%E9%80%90%E8%88%B0%E5%9C%A8%E5%8D%97%E4%B8%AD%E5%9B%BD%E6%B5%B7%E6%89%A7%E8%A1%8C%E8%87%AA%E7%94%B1%E8%88%AA%E8%A1%8C%E4%BD%BF%E5%91%BD.html%7C0

中美貿易戰下企業外遷但東南亞能否取代中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即將在二十國集團峰會(G20)會面,但美國繼續威脅會施以新一輪關稅,迫使中國改善貿易政策。外界對中美貿易戰問題能夠在短期內解決不抱希望。 為此一些企業開始選擇到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設廠分散風險,企業亦不再單純依賴中國作為主要物料供應商,要在其他國家尋找替代方案。

但這些企業在東南亞國家仍然遇到基建不足以及技術工人不足的問題,就算工廠遷移到東南亞,也不代表這些國家能夠避開貿易戰帶來的風險。

貿易戰下的遷移潮
美國旅行背包品牌Tortuga Backpacks聯合創辦人佩羅塔(Fred Perrotta)花了4年時間,在中國建立了完整的生產商的網絡,但當美國宣佈對近半中國進口產品實施關稅後,決定在其他國家尋找替代供應商。佩羅塔近日從潛在的越南供應商得到物料樣本。

「所有人都很緊張,急速求變,」他對路透社說,「從長計議,我們可能轉移所有東西。」

一些專家斷定,這是繼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又一次最大的「跨境供應鏈轉移」。

路透社近期採訪了十多名企業高層、律師及相關團體,亞洲地區這幾個月來有一連串活躍的商業活動,許多企業正在當地聘用律師、會見官員、收集物料樣本以及遊覽工業園區。越南和泰國是許多企業首選的地方。

香港上市的家具製造商敏華控股集團,今年年中在越南以680萬美元購買了一家新的工廠,本月又宣佈明年年底前會把規模擴大近三倍。敏華在一份聲明說,這項計劃是為了減少關稅所帶來的風險。

越南最大地產發展商之一的BW Industrial公司表示,自今年十月起收到許多查詢,目前所有工廠都已經被租走。

「這些生產商來自世界各地,他們全都本身在中國有設廠,但現在需要盡快在越南開始生產,」 BW Industrial營銷經理克里斯‧張(Chris Truong)對路透社說。

泰國電子公司SVI PCL近日與4名在中國有運作業務的客戶,達成約1億美元的協議,行政總裁彭薩(Pongsak Lothongkam)對路透社表示,「貿易戰對我們有利……許多公司都找我們合作,我們都要決定優先接待哪一家公司。」

而另一間泰國電子生產服務供應商星微電子(Stars Microelectronics)生意也多了起來,並表示多家公司把生產基地移到泰國,對他們有利。

而美國單車公司肯特國際(Kent International)近期則把中國生產線轉到柬埔寨,行政總裁卡姆萊爾(Arnold Kamler)對路透社表示,現在別無選擇,只有盡快把生產線遷出中國。

東南亞國家凖備就緒了嗎?
隨著近年中國經濟發展迅速,許多工廠早已面對人工、成本上漲的問題,貿易戰成為了一個觸發點促使他們盡早把生產線遷移的問題,而中國亦有意把經濟向高科技生產、服務及消費方向轉移。

一些分析認為,雖然越南和泰國漸漸成為企業考慮遷移業務的重點國家,但它們面臨技術工人不足、基建跟不上以及官僚等挑戰,未必能完全吸納中美貿易戰為他們帶來的機會。

許多企業擔心鄰近的新興經濟體,只能夠以「先到先得」的形式去迎接它們,而讓它們需要更快採取行動。

而要遷廠也不是一時三刻的事情,籌集資金、尋找合適的供應商、找到新的物流程序、並在一個新國家應對不熟悉的法律及會計問題等等,都要要花上幾年時間。所以有些公司會先從生產物料入手,起初只會把部分生產線轉移。

安盛投資管理(AXA Investment Managers)亞洲高級經濟師姚遠(Aidan Yao)對路透社表示,「要從中國搬走是十分緩慢的過程,而且充滿不確定。」

瑞銀集團(UBS)本月較早前曾經估計,低技術含量及低價值生產公司會更快遷移,但高價值出口產品,例如資訊科技、交通運輸等,則可能要花上數年,甚至十年的時間才能夠轉躬。

美國商泰隆國際貿易律師事務所(Sandler, Travis & Rosenbeg)的貿易律師莎拉‧彭(Sally Peng)對路透社表示,中國精通的汽車製造業,其他國家難以完全取代中國,更多的是尋找中國+1、中國+2、中國+3的模式,意味只是把生產線多元化,而不能完全放棄把生產核心放在中國。

汽車業是新一輪美國威脅中國的對象,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周三批評,中國政府沒能在貿易政策進行「有意義改革」,損害美國工人和行業的利益,揚言要對中國汽車徵收更重的關稅。

早些時候,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推特上表示,正研究徵收汽車關稅,那麼通用汽車便不會關閉在美國的工廠。通用汽車周一宣佈關閉北美五間廠房,停止六條生產線,削減15萬個職位。

「出口汽車到美國的這些國家,多年來佔我們便宜,總統有權力處理這件事,因為通用汽車事件,我們正在研究,」特朗普說,「如果我們對這些車這樣做(徵收關稅),更多汽車能夠本土製造。」

人手與基建是東南亞市場能否容納這些想離開中國的企業的障礙。

據世界銀行基建質素評級,泰國及越南分別排行41與47,中國排行20。泰國政府試圖強調一個價值450億美元的「東區經濟走廊」計劃,發展港口和基建。

越南失業率只有2.2%,泰國失業率更低,越南電子工業協會副主席阮福海(Nguyen Phuoc Hai)表示,越南低技能工人仍佔多數,預計未來5至10年也不會改變,所以廉價勞動人口是否成為第四化工業革命下的優勢,存在問號。

東南亞國家雖然有望在中美貿易戰中得到一些企業的青睞,但這不代表他們會在所有行業都受益,特別是與中國交易密切的企業。例如,泰國電子綜合電路板十月份對美國出口上升了4%,但對中國則下跌38%,可見不同行業會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一些公司亦把生產線帶回國家,例如日本公司三菱電機早前對BBC中文表示,把生產業務遷回日本名古屋。

在全球經濟危機下,東南亞國家以至台灣、日本、韓國等,都遇上第三季經濟放緩。金融數據分析公司Reinitiv的數據顯示,2000間亞洲企業在今年10至12月,預計盈利會比去年下跌8%,可見他們雖然能獲得一些機會,但也要面對貿易戰帶來的經濟威脅。




from BBC中文網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46381887

黎安友对话荣剑:特朗普、中美关系与中国改革前景

【转按: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黎安友教授,八十年代曾经对中国知识界的启蒙产生很大的影响,也由此与一九八九年后的中南海当局结下梁子。但读过这篇对话,觉得他对中国现实危机、中美关系,乃至于对习近平的看法,大失准头,即便有"独立思考"的护身符,也难掩一厢情愿、刻舟求剑的窘态……时代完全变了,浩浩荡荡的潮流也变了,唯有叹息!】

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教授黎安友对话独立学者荣剑,探讨美中两国民间评价特朗普的双重视角,以及最近一轮中美对立的缘由。

荣剑:这次我来哥大和您对话,准备了四个大的问题,第一个是关于特朗普总统的问题,第二个是中美关系的问题,第三个是对当前中国情况的分析和判断,第四个是如何看待中国未来改革的可能性,如果中国的改革停滞了,还有其他什么方式来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我们先来谈第一个问题。

一、如何评价特朗普总统?——中美民间的双重视角

黎安友:在中国说特朗普总统任何一个坏话都不过分敏感,都可以发表。

荣剑:您说对了。在中国议论特朗普总统的意识形态限制大概是最小的,说他好也行,说他不好也行,有广泛的言论空间。我记得两年前特朗普刚刚当选总统时,我和您也探讨过他,我听说您夫人因为特朗普当选总统而气得掉眼泪,有这回事?

黎安友:是。

荣剑:我的问题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方面是您基于美国政治情况、两党的关系、以及选民、包括中期选举的情况,对他的基本认识。中国的知识分子意识到了,特朗普当选总统以后造成了美国如此大的分裂,这是美国几十年内没有看到过的情况。小布什当选总统的时候,和民主党的戈尔因为统计选票造成了一个比较大的冲突,但是并没有达到现在这种几乎完全撕裂了美国的情况。我想听听您对特朗普总统这两年来执政的看法。第二个方面,我是从中国国内对特朗普总统的看法来提出问题。现在很多中国自由知识分子把改变中国目前局面的希望寄托在特朗普总统给中国所制造的压力上,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中美贸易战都是在特朗普总统领导下发起来的,给中国造成了很大的政治压力,让中国的知识分子似乎看到了一个希望,这是他们对特朗普总统一个比较好的评价的很重要的立场。这次我可以告诉你,中国很多自由知识分子特别希望特朗普总统领导的共和党能够在中期选举中拿下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

黎安友:错误。

荣剑:我知道。这是两个视角,一个是您从美国国内的政治关系来看特朗普总统的执政业绩,第二个就是您对流行于中国知识界的"特朗普神话"——对特朗普寄予这么大希望,是怎么看的?

黎安友:特朗普能够在2016年选上有很大的偶然性,实际上当时投民主党的票是美国的大多数。特朗普意外当选有三个理由,一个理由是美国以往有这种种族主义的白人至上的排外主义文化,这个文化虽然居于少数,但是以往一直存在,特朗普能够把这个力量动员起来。第二个因素是全球化伤害了一些美国人的利益,让他们愤怒。第三个因素是我们的宪政制度存在着设计上的问题,原来建立宪政制度,故意要限制多数人的政权,比如参议院的议员构成,无论一个州是人口多或者人口少,无论是农业州还是工业州,无论是农村或者城市,每个州同样是两个参议员,权力是一样的。Electoral college(选举人团制度)就是这样,它在客观上扩大了人们所说的"落后的"或保守的力量。

荣剑:他们在州的比重上可以占点优势。

黎安友:这个制度从长远的历史立场来看,可以让右派慢慢衰弱,应该会慢慢消失,但是,它暂时——而且这个暂时是个比较长远的暂时——会利用我们宪政制度的优势。

还有一个因素是希拉里•克林顿作为民主党的候选人,不太行。我也见过她,在面对面时,她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但是她在公众场合里,好像不那么自然,她的行为看上去是比较虚假或做作的。这样的话,本应投她的票的人,比如女人或者中产阶级或者有教育的人,没有积极性或者根本没有去投她的票。由于这四个因素,特朗普能够当选总统。

特朗普当选总统以后,共和党的政客有两种,一种是我不能跟这个人合作,认为这是一个坏人,他们就被排除在总统团队的权力外面。共和党的另一部分人,主要包括米奇•麦康奈尔——参议院的共和党领袖,他做出一个判断,他心里知道特朗普是一个坏人,没有道德,说过很多假话,但是他愿意跟特朗普一起做事。麦康奈尔是很聪明的政治家,他有一个远见,要改变最高法院的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的比例,要改变收税制度,要缩小我们的社会福利支出等等。他自己心里认为,这个目标是有价值的,他愿意和特朗普合作,为了达到他一辈子的目标。这样的话,特朗普在短期可以有所成就,但是这次中期选举表现出,蓝色(民主党阵营)的大多数已经动员起来,所以我多少怀疑他在下一轮的总统选举会再选上。问题在于,民主党会拿出什么候选人我们还不知道。布隆伯格没有希望,因为他在民主党没有基础,而且他作为一个候选人,你可以说他脱离民众太远,这个人基本是一个技术官员,不是一个政治家。民主党有很多人才,但是不知道谁能够成为民主党的候选人。

荣剑:桑德斯行不行?

黎安友:他太极端。

荣剑:太社会主义了。

黎安友:对,我喜欢他,但是他大概太极端,太左,也可能太老。

荣剑:前年选举时民主党有一个很年轻的候选人,但是桑德斯在民主党内部竞选时票数好像接近于希拉里的票,在民主党内部居于领先地位。

黎安友:前副总统拜登年纪也比较大,但是他看上去还不太像他的实际年龄这么大,他精力充沛,非常活跃,不像桑德斯给人的印象,所以他有希望。

荣剑:刚才涉及到的是美国国内对特朗普总统的认识和评价,可以说是两极分化。这次我在哈佛参加费正清中心和中国天则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关于中国改革四十年的研讨会,有一个单元是哈佛四个教授谈美国问题,包括谈中美关系问题。其中有一个教授,Martin Feldstein教授,他谈到了美国当前经济形势,他提出了一个判断是,现在美国短期的经济形势非常好,实际情况要比统计数据还要好,美国增长比较好,增长率3%以上,失业率很低,股票市场也很好,但他认为从长期来看,美国经济不太好。我注意到,哈佛的四个教授的立场和您一样,都属于民主党,都对特朗普总统是持批评态度。

黎安友:不一定是民主党,一般学院里,喜欢特朗普的人极少。

荣剑: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基于美国的政党政治,是不是对于特朗普总统的施政评价难以形成共识,实际上也是难以形成大致客观公正的立场。那天中期投票的晚上,费正清中心主任宋怡明(Michael Szonyi)先生请我们吃龙虾,图书馆主任南希(Nancy Hearst)女士也来了,她对我们说,如果我们不是民主党人,她就不和我们同席吃饭了。当然,她是开玩笑,但这个玩笑也直率地表达出她和哈佛的大多数教授一样,对特朗普总统反感至极。在这样的情绪之下,恐怕很难对特朗普总统的施政效果作出客观评价吧?哈佛的经济学家们在探讨美国经济的时候还是客观地指出了美国现在经济不错,但他们都似乎认为美国经济的良好表现不是特朗普总统领导的一个成果,而是奥巴马总统以来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个看法我总感觉好像有点太党派化了。

黎安友:我和他们(哈佛教授)的党派主义观点是一致的,为什么?因为2008年我们面临金融危机之后,奥巴马做了很多努力来恢复我们的经济。恢复经济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来开始,它后来会继续下去,但是它早晚会碰到问题,问题大概主要是政府赤字。社会福利也好,军队也好,政府越来越多借钱,向谁借钱?向全球借钱,第一是向中国借钱。因为向中国借钱,贸易赤字是必然的,没有办法避免。因为向中国借这么多美元,中国先需要手里有美元,美元来自于出口,美国不向中国买产品的话,中国就没有美元能借给美国。

美国停止向中国买东西的话,也得停止向它借钱,不能继续向国际借钱,得自己结自己的账,停止财政赤字,这是经济规律。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共和党把奥巴马时期管理银行的规矩减弱了,开放银行的各种限制之后,银行当然会更冒险,会创造下一轮金融危机的条件,而且股票市场自然而然会上会下,有时候它会下的梯度很大,经济不会不断地上升和不断地好,不可能是特朗普总统上任后马上就把经济刺激得更快了。

中国许多自由知识分子把推动中国进一步变革的希望,寄托在特朗普总统给中国制造的压力上

荣剑:那个哈佛教授就描绘了一个长远的非常可怕的美国经济前景,他说短期很好,长期来看问题很大,一个是资产价格太高了,主要是股票市场价格太高了,还有一个利率问题,第三是通货膨胀。他描绘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前景,认为从目前的高点回到正常水平的话,美国的国民将损失8万亿美元,因为上去以后突然跌下来了,落差太大了。我感觉他好像有点夸大长期的困难了。

黎安友:可能夸大了,因为通货膨胀我看不到。

荣剑:通货膨胀看不到?

黎安友:美国物价比较稳定。我们的联邦银行要求物价每年2%上涨,但是现在还没有达到2%,现在低于2%。

荣剑:实际上还是一个问题,涉及到对特朗普当选总统以后的政策做绩效评价,也就是对他功劳的评价。美国经济的增长和他实行的经济政策究竟有多大的关联度?从中国国内来看尤其如此,大家都普遍觉得中国经济状况不好,而美国的经济似乎欣欣向荣,中美经济之间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对比和反差。

黎安友:你说中国经济不好?美国经济只是相对好,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增长比我们大概高三倍,中国经济不错。

荣剑:中国经济增长大概是6.7%,实际上很多人认为这个统计数字是有问题的,可能是负增长,因为很多省份的增长情况都是非常糟糕的,可能是负增长,至少不会是6.7%。对特朗普总统的认识和评价还涉及到一个问题,这也是中国人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世界秩序的重构。特朗普总统当选时明确宣布,美国优先,美国第一,他的政策似乎也退回到美国国内了,采取保守主义态度,好像要放弃对世界秩序的领导责任。中国的党和政府也看到这一点,美国人退出去,中国人正好来了。习主席在前年杭州举行的G20会议上正式提出要用中国方案来解决世界性问题,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雄心勃勃的计划显然是针对美国人的"退出"而言的。

黎安友:中国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

荣剑: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是,特朗普总统在说美国要退回去时,实际上他对这两年以来的世界秩序的重构还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举几个例子,一个是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构成了一个美澳印日的准同盟,太平洋战略变成了印太战略,这是一个大的调整。第二就是他对原来奥巴马总统重返亚洲的行动又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另外就是处理与欧洲的关系,也有了有利于美国的变化,欧洲尽管都很反感他,我们看到这次"一战"几年活动上,法国马克龙总统无情地批评他,包括德国的领导人也在批评他,但批评归批评,事后还是没办法,都不得不接受特朗普总统所主导的对国际秩序的新的调整。这在许多中国人看来是很了不起的。再就是处理朝鲜问题,原来主动权在中国人手里,现在这个主动权已经转移到美国人那里去了,这是比较明显的一个变化,至少从现在来看,这个转变的迹象还是比较积极的。大致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我觉得应该对特朗普总统的外交政策给予客观评价,我不知黎老师对此是怎么看?

黎安友:当然要客观。一个问题是说特朗普任期当中的美国政府的政策有多少是特朗普自己决定的?有多少是属于政府里面别的机关比方说五角大楼的决定?或者是国务院、或者是谁的决定?好像特朗普自己能够注意某一个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他主要注意的问题是美国国内政治,是动员他的支持者。他每天要看多少小时的电视,写Twitter。他看电视、写Twitter的内容主要是美国国内的一些小的问题,一些并不是问题的问题,一些假的东西。每天有24小时,他有多少时间注意比方说印度太平洋战略?他有多少懂印度太平洋战略?我自己的判断是,白宫执行的一些政策不完全都是他的政策,有的是他的顾问的,有的是各个部门的,外交部或者是国防部的,印度太平洋战略是一个提法而已,它的内容多少、有没有钱、有没有军队、有没有真正的战略?

荣剑:已经有联合演习了。

黎安友:有些动作,不是零,但是我认为也不是一个真正的战略。说起奥巴马的"重返亚太"战略,那个东西也有它的弱点,但是他的实质内容比特朗普的实质内容要浓厚得多。至于印度,印度当然要追求他们所谓的战略自主权,不愿意很密切地跟任何别的国家合作。澳大利亚非常怀疑特朗普的可靠性,日本也非常怀疑特朗普的可靠性,为什么?一个是特朗普的性格是这样;第二是特朗普宣布要发起贸易战,包括向日本宣布贸易战;第三是朝鲜问题,朝鲜问题到底是什么?特朗普先要扩大危机感,说朝鲜马上要打我们,我们也马上要打朝鲜,先宣布危机,然后宣布危机解决,但实际情况没有变化,朝鲜照样有核武器。今天的报纸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其实我也没有必要看今天的报纸,我们已经都知道,朝鲜没有什么实质变化。日本可以看到这个现实,中国也可以看到这个现实,谁都能够看到,唯一不能够看到这个现实的是特朗普自己。(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也知道。特朗普告诉蓬佩奥,我已经解决了问题,你去赶紧扫扫地吧。蓬佩奥也非常清楚朝鲜问题现在比过去更大了,但是他不能说,因为他要维持他跟特朗普的关系。你说的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他们都能看到,特朗普的这个做法并没有解决问题。不光是朝鲜问题。比如说北美贸易协议,特朗普先宣布有危机,美国吃亏了,后来宣布危机解决了,我们已经达成一个新的协议,新的协议稍有变化,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欧洲的问题,特朗普说欧洲欺骗美国,后来他宣布说欧洲已经踢掉了他们的国防预算,美国要求欧洲增加共同防务预算的策略成功了,也就是所谓的解决了问题。

荣剑:听到您上述的评论,我知道您对特朗普总统的执政水平打的分数很低,而中国国内的一些自由派知识分子却给特朗普打了很高的分数。撇开美国两党政治和美国的国内情况不谈,特朗普总统发动的中美贸易战的确还是给中国制造了非常大的麻烦。这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如何看待中美关系的现状和中美贸易战?这是中国公众和中国政府都高度关注的问题。

二、这一轮中美对立究竟因何而起?

荣剑:直至去年底,我相信绝大数中国人都想象不到中美关系会在今年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简直是颠覆性的。去年11月特朗普总统访华,中国政府给予了特朗普总统至高的礼遇,中国国家主席在故宫接待他,这种接待规格是前所未有的,而且中国给了美国总统两千多亿美元的订单,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不可思议的是,不过一年时间,中美关系迅速由热变冷,似乎马上要进入到了一个经济"冷战"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中美贸易战,美国这边咄咄逼人,而中国政府则是不断退却防守,对这个现象黎老师您怎么看?

特朗普总统2017年11月访华时,中美两国关系还相对融洽,几个月后因贸易战急转直下

黎安友:中国和美国的贸易问题,不知道你自己有没有注意到(白宫贸易委员会主席)纳瓦罗上个星期有一个讲话,说华尔街的势力不应该干预我们白宫的贸易政策,这个表现出纳瓦罗心里非常不安静。纳瓦罗知道特朗普在短期内会受到他的影响,但是特朗普早晚会出卖他。因为特朗普往往会暂时听某一个顾问的意见,然后会放弃那个顾问,听另外一个顾问的意见。而且特朗普为了给他的支持者一个"糖果",他的办法是,把"糖果"分散给他的选民,你吃糖你就会暂时感觉到高兴,但是很快就饿了。

我原来认为特朗普在中期选举之前,就会宣布他已经打败了中国,贸易战已经成功,习近平已经答应买多少东西,但是我已经说明了,这个解决不了美国的贸易赤字,贸易赤字可能会转到越南或者转到什么地方,但是不可能完全转到别的地方,因为中国还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业国家。我原来认为特朗普在中期选举之前会宣布已经处理好这些事情了,事实证明这是我的一个误判。尽管如此,我还是相信他会比较快地宣布中国答应买美国多少东西,中美贸易战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但像朝鲜问题一样,基本情况不变。所以,你说中国国内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认为特朗普向习施加了非常严重的压力,我不这么看,我认为从习的角度来看,特朗普是非常非常容易被左右的,被manipulate(操纵)的。习的做法可以非常简单,等到特朗普愿意解决这个问题时——现在特朗普以任何一个方式宣布他解决了问题,说他打败了习,习可以不说话,让特朗普说什么就说什么。事实上,特朗普完全知道他现在和未来最能够赚钱的地方是中国,他肯定是不会真正地在中国做什么坏事。

荣剑:您这个看法很独到,有点出乎我的预料。因为中国从去年以来,国内情况似乎越来越糟糕,这不光是知识分子的言论空间越来越小,主要还是经济出问题了。这次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战,实际的效果,您判断得很准确,它的真正影响并不是很大。9月份中国的出口数据出来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创记录,一个月400亿美元,因为去年一整年的顺差是3600亿美元,摊到每个月大概就是300亿美元左右,9月份有400亿的贸易顺差,这对美国新的关税政策会产生影响吧?当然,这个情况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取得了对美贸易战的胜利,事实上,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民营企业包括知识分子的心理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对于企业家来讲,他们不是完全算经济帐,仅仅看到短期的影响,而是注重中美关系破裂后对中国经济的深远影响。在中国经济趋于下行的周期,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动荡,如果再加上外部压力加大,这对民营企业的长期决策肯定会造成重大的不确定性,现在的预期普遍变坏了。中国的一个经济分析师最近有个内部讲话,社会反响很大,他表达的一个重要看法是,如果中美关系处于对抗性关系,那将影响中国30年到50年的国运。我相信很多民营企业家是同意这个判断的。最近(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在新加坡讲话,认为中美关系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经济冷战要来了。黎老师对特朗普总统所发起的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包括对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影响,好像估计不足。至少在我看来,中美贸易战已经在促使中国不得不发生一些变化,虽然变化还不太明显。

黎安友:在我看来,特朗普新的关税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为什么不那么大,有三个因素。一个因素是我们的联储要提高利率,为了平衡物价每年上涨2%,由此产生的一个效果是美元比人民币或者比欧元或者比别的货币都要强,这样的话,虽然中国政府可能也要炒作人民币,但是主要是我们自己联储的影响,使得人民币价值下降,这多少会对冲掉提高关税的影响。

荣剑:人民币贬值是一个重要原因。

黎安友:第二,提高关税是美国的消费者出钱,而不是中国的工厂出钱。在消费品市场上,美国消费者其实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我要买一个什么衣服或者什么手机,只能买中国的产品,包括有美国商标但由中国生产,比方说苹果公司的产品。关税提高后,消费者要付出更多的钱,但还得买中国的产品。从长远来看,产业链可能会有所调整,原来在中国开的工厂可能会搬到越南去,或者像台湾的富士康,他们现在要在威斯康星建一个工厂。但是,这个产业链的调整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也不可全面。第三,在中国那些以出口为主的公司,相当一部分是美国投资的,关税提高后,还是美国的企业吃亏,而不是中国的企业吃亏。当然,我不是说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没有任何影响,而是说影响有限,对美国也有负面的影响。

一个更大的问题是,中美的对立主要不是特朗普创造的,实际上特朗普对中国是比较友好的,因为他在中国可以赚钱,而且他也不懂战略。在我看来,中美的对立和冲突,大概主要还是取决于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崛起,虽然如你所说,现在的经济增长率不是6.7%,很可能是负数,但是从90年代一直到现在,中国的崛起是一个事实。中国有钱,它把钱大量地用于军事,它的军事现在对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要远远超过它过去对美国所构成的威胁。它把钱还大量地投入在外交方面,从而发挥着对非洲、南美以及各个地区的影响力。所以,中国作为新兴大国的崛起当然会引起以前的超级大国的危机感,这个危机感现在已经非常明显了。

在企业界,美国人都认为你现在是吃我的面包,你却不让我在你的市场里面有平等的竞争能力,你还偷我的知识产权,你在各个关键的领域,比方说人工智能这个21世纪最新的经济领域,你可能会超越我。美国的经济界过去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市场,我可以赚很多钱,他们现在认为不那么容易了。

在战略界和军事界的智库,他们也认为中国现在已经构成了重大威胁,比如在南海的军事部署威胁到美国保护台湾的能力——南海和台湾有非常密切的战略关系。在知识界和大学,他们认为现在中国的签证政策,已经不是涉及像我一个人的小问题,而是成为它施加影响的一个工具了,通过是否给予美国学者记者的访华签证来干预美国的学术自由和新闻自由。美国人在美国的发言权和言论自由也受到了中国的干预。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孔子学院在美国可以得到很大的发展空间,受到美国法律的保护,享有美国法律赋予他们的言论自由,但美国的一所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他们邀请达赖喇嘛来演讲,中国领事馆警告他们不应该做等等。还有一些例子可以提醒美国人,中国人在美国的领土上不容许美国人自由说话。

你可以注意到,在国会,在五角大楼,在政府内外,不仅仅是特朗普,很多人都认为——不知道中国人能不能接受——中国的崛起是美国帮了大忙。我自己不敢强调这一点,但是我可以向你汇报很多美国人有这个观点,他们认为中国的发展成就在相当一个程度上应该归功于美国,是美国帮了中国大忙。美国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美国希望并相信中国也会民主化,然而,中国并没有民主化,而是走了回头路。在这个认识框架里,中国作为新的大国的崛起,如果是一个友好的国家的话,美国会欢迎,假如是一个违反了美国所有的基本价值观的国家,那就是另当别论了。你要知道,美国人的价值观非常强调宗教,我自己不是信教的人,但是美国大多数人是非常信仰宗教。中国现在打压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控制学术界,不尊重独立法治,逮捕律师等等,这些事实会让美国人非常害怕,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国家是一个可怕的国家,而不是一个可爱的国家。

我要强调,这个所谓的价值分歧,是当前美国和中国发生矛盾和冲突的一个主要根源,不是因为特朗普制造了中美之间的对抗性关系,而是中美两国在制度和价值观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中美关系处在断裂的边界。

三、美国社会对中国观感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荣剑:涉及到你刚才讲的,美国人对中国的一个共识:美国帮了中国的大忙,中国没有按照美国人设想的方向发展,反而是倒退了。基于这个共识,美国人好像在反思自己是不是错了,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是不是做错了。这让我想到了1950年代的时候,美国人也曾经反思谁丢掉了中国,当时中共把国民党打败了,建立了大陆的政权,美国人在反思这是谁的责任。现在又开始反思了,美国是不是做错了,是不是不应该帮中国?

黎安友:有这个争论。

荣剑:在我看来,美国人没有犯错误。前年我来您这里,您向我介绍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哈德逊研究所中国战略中心主任)那本书《百年马拉松》,这本书已经翻译成汉语在台湾出版了。他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就是说美国人被中国人忽悠了,一次又一次地上当受骗。按照这个看法,是不是美国不应该和中国接触呢?这次哈佛的会议上,有一个教授认为,美国人没有错,美国对中国仍然做了一个正确的事情,就是促使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走向了改革开放。如果说到谁错了,我认为可能还是中国人犯了错,当然对这个错误的性质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是美国人错了,那是不是美国人下一步怎么来纠正这个错误?是采取对中国遏制的战略,不接触不来往了?还是在保持一种压力的情况下继续促使中国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是我看"谁之错"的问题意识。美国人现在承认错误,要改正错误,难道是要和中国人对着干吗?对着干是一种可能性,纳瓦罗是这种可能性的一个代表,他是主张全面挤压中国;而彭斯副总统的看法是留有余地的,他在演讲中说得很明确:美国不要求中共搞民主,美国没有让中国一定要按照美国的制度安排来转变的这个想法,他是希望中国回到邓的路线上去。这可能是美国目前的两种"纠错"机制:是全面遏制还是有条件的合作。

黎安友:一个方面,我们要承认有的政治家像彭斯或者是班农或者是特朗普,他们对中国经济的目标主要不是战略,而是美国的选民,他们把中国作为一个象征,说美国受到了中国的威胁,美国要团结起来,通过制造一个敌人的威胁来对选民进行动员,包括制造几个恐怖主义的敌人,通过打击他们来树立一个强人形象。中国就扮演这么一个角色,它是害怕因素之一,它虽然比较远,也比较大,在亚洲,是黄种人,不是白种人,是独裁政体而不是民主政体,它就有了一定的政治用处,至于是不是要真正对它采取什么对策,那是另外一个问题,这可以让技术官员来做这个事情,同时,也可以和它交流。我想彭斯大概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人物,拿中国来吓唬美国人,让美国人有所害怕,而不是真正对中国宣战,中国对此要理解。

历史的问题,美国人有没有犯错误的问题,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要冷静讨论,也就是说美国在当时有没有别的选择。中国在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美国要遏制它?这并不是一个现实的选择,只是一个历史的小说而已,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历史学,而且所有的政治选择都是一种赌博,你不知道后来会怎么发生,所以你要选择,实际上当时遏制中国不是一个选择,因为苏联还存在。

第二个方面,现在美国有没有更好的选择?我并不认为有更好的选择,美国要遏制中国,太晚了,没有办法。中国崛起之后已经可以不那么依赖美国,我们假设当时帮了中国的大忙,它现在不需要我们帮忙了。当然我们还帮忙的话,对中国来讲有一定的方便,但是我们不帮忙的话,它还会继续发展。比方说"中国制造2025"计划,我们都可以看到,它现在不那么大声地讲这个计划了,但是它还会做,不会不做,你帮它做或者不帮它做,它还会做,你帮它做,它可能稍微早一点会实现,你不帮它的话,它稍微晚一点实现。

第三个问题是中国的演变还没有结束,还在演变过程当中,所以再过多少年之后,我们可能会说美国判断得对,我们可以期望,因为你也提到现在的不稳定因素在增加,中国或者中国共产党不可能永远维持一个这么紧张、这么压制中产阶层的制度。你也提到现在的最高领导人为什么要恢复集权制度,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邓江胡时代产生的一些问题,党的领导阶层认为只能通过集中权力于一人身上这种方式去解决,但能不能成功,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假如毛是中国发展史上或者说现代化过程演变的第一阶段,邓是第二阶段,江胡是第三阶段,习是第四阶段,第四阶段产生的问题很可能只能等到第五阶段去解决。中国原来一直有一个"紧-松"的循环过程,紧到一定时候,必须放松,不放松就死掉了。

荣剑:我刚才提的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中美之间的长期博弈中所形成的互相认识的一个障碍。美国人一直也没有把中国完全看清楚,从费正清以来,美国学界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分析模型,直至今天,美国对中国似乎还是雾里看花。我觉得是不是美国人对中国的兴趣和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对苏联的重视程度?现在,包括以前。

黎安友: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方面是说美国把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它所认为的最威胁它的方面,苏联在冷战时期显然是最威胁美国的国家,所以苏联学在各大学里比较繁荣,后来苏联解体以后,苏联学很快就下降了。70年代有一段时间日本让美国很害怕,傅高义写了《日本第一》,关于日本的研究在大学里也开始热了起来,现在日本又比较弱了,日本学的影响就小了。中国学现在很庞大,我觉得一个是因为中国威胁论,一个是因为有一大批中国留学生来这儿读博士,或者在美国的学校任教,这提高了我们理解中国的能力。美国大多数有名的学校都有中国人任教,教中国学,或者是历史、政治学等等,哥大就有不少很优秀的中国人在当教师(黎老师在电脑上展示了哥大一大串中国教师和中国研究者的名单)。

荣剑:这些中国教师和学者对美国人研究中国问题提供了什么样的学术支持?

黎安友:这个就是哥大的例子,别的有名学校也有,你说他们的影响怎么样,不可以一概而论,美国学校的制度是各做各的,他们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自己带学生,自己带研究生等等。但是,总的来讲,你可以说他们把美国的中国学和中国的实际联系得更紧,因为他们是中国人。

荣剑:是不是可以这么说,美国人对中国研究这么长时间,好像还没有把中共研究透,中国对美国也没有研究透,和美国比更差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现在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事实上形成了一个共识,从2016年我来的时候我们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了,比如沈大伟(David Shambaugh,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研究项目主任)这些人在说中国要崩溃,原来他们是比较亲中的。现在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国内问题上大打出手,互不妥协,但是对中国的态度和立场却越来越接近了。原来亲中的一些学者——黎老师好像在中国官方眼里不是一个亲中的人物——现在都普遍认为中国要改变。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中国研究会不会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原来是主张中美要友好或者中美要接触,中国在美国的影响下逐渐走向民主转型,如果中国按照我的说法走向党权主义了,不是前进而是后退了,针对中国这种态势,美国的中国研究是不是会有一个大的调整?

黎安友:您的意思是说,假如中国继续这样走的话,美国的学界主流舆论会不会越来越反中国?是这样的,这个趋向已经可见。过去美国学界只有少数人是反共产党的,大部分认为,我们要继续合作,中国会现代化,会改革开放和自由化。举个例子,这是我参与写的一个文件,发表在Asia society(亚洲协会)上,由在奥巴马时期在国务院管理亚洲政策的谢淑丽(Susan Shirk)和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夏伟(Orville Schell)主持,这是公开发表的文件。在2016年,我参与了这个文件的起草和讨论。当时基于这么一个考虑,我们认为中美关系处在一个转折点,它或者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或者向坏的方向发展。我们建议,从保护美国的基本利益出发,也要继续追求跟中国在可能的范围里的合作,避免对立和冲突,不要追求和中国的对立,要有一个平衡的政策。参与起草这份文件的也包括有代表性的主流专家,我们共同的意见是要告诉特朗普不要过分地把中国看作敌对势力。今年我们又要开始开会了,要再发表一个报告。

荣剑:这是美国每年的对华政策?

黎安友:亚洲协会是一个独立的智库,跟政府没有关系,这个报告是写给政府和政策界看的。今年我们又要提出报告,这不是一个定期的活动, 2016年我们认为是一个关键时期,我们要提出建议。今年我们开会要发表两个报告,我们的观点是更批评习的政策,认为习的政策太强了,南海政策太强,台湾政策太强,经济方面他们承诺我们开放却并没有开放。我以前也提到,中国干预我们自己领土上的言论自由,还没有到很严重的地步,但是已经开始这种干预。比方说中国的领事馆、大使馆在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以及别的国家,会经常威胁人家,你不应该这样说,不应该那样做,这是不合适的。这个情况让欧美国家都开始提高警惕了。

你的问题是主流学术界的舆论怎么看待中国现在的情况,我相信现在是普遍持一种比较批评性的立场。

荣剑:和2016年比,是不是批评的声音更响亮了?

黎安友:的确是更严重。

荣剑:这就涉及到我们讨论的第三个大的问题,就是对中国当下形势的判断,就像您说的,亚洲协会在2016年对中国的看法至少还是比较积极的。

黎安友:还是认为有合作的余地。

荣剑:现在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谁都没想到,美国人应该都没想到吧?

黎安友:应该都没有想到。正常情况下,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并不会想到。

荣剑:美国人曾经和苏联这样一个超级大国决斗,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是有充分的历史经验的。

黎安友:我们没有想到特朗普会当选,也没有想到他会那么深入地影响我们2016年的选举。

荣剑:对中国国内的情况您是比较了解的,您觉得如果按照现在这么一个方式持续下去的话,如果说你能够见到习主席的话,你会跟他谈一些什么样的建议呢?至少从治理的策略上来讲,不谈价值观,不谈制度,国家治理怎么才能做得更好一些?你是不是可以从你的角度来讲呢?

黎安友:我理解你的分析,我这样理解,不知道理解得对不对。就是说习被选择接班是因为习是一个强人,为什么中共需要一个强人上台?是因为中国面临一些很严重的问题,生死的问题,腐败问题,国企要改革,共产党作为一个组织,没有纪律,工作效率不高,经济要调整也要进步到高技术的production(产业),也要建立一个社会福利制度等等,有很多同时要面临的严重的挑战,没有什么可以保证国家领导人能成功地突破所有的挑战,包括外界的挑战,比如说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我和一个朋友写过一本书——《中国的安全与追求》,2012年出版的,我的观点是说,从北京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政权面临很多境外的敌人,印度、日本、美国、台湾,而且西方用经济手段、军事手段、文化手段、媒体手段、教育手段来动摇中国,我们所有的总统都非常坦率地宣布说我们期待、期望中国的制度会变,这含义是共产党会倒台。因此,共产党面临那么多的内外重大挑战的话,他们只能够选择一个强人来执政,这个强人只能集中权力,打败所有的不愿意向它投降的势力,包括周永康,包括所有的既得利益者。薄熙来我认为不是习打倒的,薄熙来是自我打倒,这是送给习的一个大的礼物。但是不管怎么样,中国会产生一个强人,我认为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或者是习,或者是薄,或者是谁,但是他们解决不了腐败问题,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因为国营企业也会抵抗你的变化,大银行会抵抗,你集中权力去搞个人崇拜,去搞伤害群众自尊的宣传计划,让聪明的大学生、博士生、教授们或者是技术官员相信你的这一套话,好像不能成功。你可以要求大家低头,敢公开抵抗的人越来越少,因为你的权力那么大,他们都知道抵抗不了,但是你不能说服他们,大家心里想什么你没有办法控制。早在欧洲17世纪的宗教战里,他们发现没有办法控制人们心里的宗教,中国也是这样,中国人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习的集中权力的追求是可以理解的,是必然的,会不会解决腐败问题我也不知道,你比我清楚,听说腐败现象现在大幅度减少,但是会不会永远这样?

荣剑:他是有选择的反腐。原来说实现了"不敢贪",还要从"不敢贪"到"不想贪",现在大概是不敢贪了,不想贪还没解决,一旦制度放松以后,恐怕他们又想贪了,贪腐制度的根源肯定是没有解决。

黎安友:因为解决腐败问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压制,另一种是法治,法治需要一个独立的法院系统。当然,腐败现象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出现,会不断地出现,你可以限制腐败到某一个程度,我认为长远的办法是法院和媒体独立,而中国领导人现在的办法只能暂时压下腐败行为。

四、中美关系如何影响中国未来改革的可能性?

荣剑:涉及到最后一个问题,中国未来的可能性?我们可能都没法猜测中国最后会怎么样,我以前说过,我们没法预言未来,即使对于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都说不出来,但是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可以做出一些尽可能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前几天我们几个朋友有一个聚会,洪朝晖提供了一个信息,他说他参加了美国的一个会议,您也去了,讨论中国以后可能性的时候,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现在要搞民主,往宪政方面转,看样子很困难,很可能还是按照现在这种高度集权的方式继续运行。据说会议期间大致形成了一个共识:中国慢慢的溃败、腐烂下去,是最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中国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也提出类似的看法,中国未来没有改革了,很可能就是不断地溃烂。何清涟女士最近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做《中国:溃而不崩》。您觉得中国未来会是这样吗?

黎安友:我不同意。

荣剑:这个会议你有没有印象?

黎安友:没有印象,反正这个不是我的看法。你要问所谓美国利益何在,我自己的看法可能还是比较陈旧的,我认为中国会有真正的法治和真正的思想自由。我不要求中国建立一个美国式的宪政,我们的宪法有它的问题。我很久以前写了一篇文章,就是说中国的宪法并不错,它的宪法写得漂亮,只要在宪法序言里拿掉共产党执政一切的那个部分,宪法后面有公民权利和义务,人大是人民主权的代表等条款,都可以实行,那就不错了。让共产党还作为一个政党存在,别的政党也可以存在的话,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政党竞争的关系,别的政党可以竞选,可以自由说话,我认为这些方面没有必要修改。在中国联名签署《零八宪章》的一个重要人物也说过,你实行自己的宪法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修宪。我还是认为这样的变化符合美国的利益,因为一个庞大的贫穷的中国,或者溃烂的中国是会伤害全球的基本利益。所以,中国要稳定。尼克松以后的美国总统都有一个说法,认为稳定和繁荣的中国有利于美国。这个道理是说,中国要稳定,不要搞乱全亚洲。第二,中国繁荣的话,中美可以搞贸易,可以共同受益。但如果是一个极权主义的稳定繁荣的话,这个我们比较害怕,因为所谓的稳定繁荣也有一个前提,就是有一定的法治,这是以社会和国家政权的和谐为基础的一种稳定,不是你提到的党社会,不是党压制了社会发展的可能性,这应该说不是一个真正的稳定。

荣剑:今天我在我的自媒体上转发了一个消息,说如果美国和中国发生冲突的话,俄罗斯是一定站在美国这一边的。后来我又做了一个评论,我也提到了你刚才讲的美国历届总统从来都是认为一个稳定、繁荣的中国对美国是有利的,而且美国对中国没有领土上的要求,在历史上也没有侵占过中国一寸土地。

黎安友:美国没有领土的要求,中国也没有对别的国家领土的要求——你只要把台湾放在一边,因为台湾问题是比较特殊的——中国不要求俄罗斯、日本、越南或者印度的领土。

荣剑:如果中国溃而不崩,或者说持续的溃败,其实是符合俄罗斯的利益的,俄罗斯是希望中美之间发生对抗的。如果中美发生对抗或者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中国至少要买俄罗斯的武器和它的原油,或者在很多区域上的利益,都要对俄罗斯做出重大妥协。因此,我们强调这一点,实际也是想告诉中国的读者,中美之间的这种战略利益构建过程中,保持稳定、合作的关系,加强沟通,是有利于两国关系的。我们刚才讨论美国人有没有犯错误,实际上没有犯错误。我们要强调,改革四十年,中美之间这种互相交往的关系的确是中国改革发展最重要的外部条件,如果这个外部条件失去了,中美之间如果处在一种对抗性关系的话,俄罗斯肯定高兴死了。您是不是这样看?

黎安友:我是认为,俄罗斯虽然和中国的关系现在比较和谐,但这是一种投机主义的和谐,不是根本的友谊,因为中俄两国有很长的边界,俄罗斯从很久以前就害怕中国人口那么大,它自己在东部的人口那么少,中国人早晚会来要俄罗斯的土地,中国崛起的时间同时是俄罗斯下降的时间,中国在俄罗斯的后院——中亚,多少代替了俄国的影响。长远来看,俄罗斯比美国更害怕中国。

荣剑:俄罗斯一个国家的实力,它的GDP总量现在只相当于中国广东省,它的军事力量很强。中国如果跟美国关系搞坏了,俄罗斯就有了外交上的主动权。包括朝鲜问题的处理,原来俄罗斯在东亚没有位置,由于中国和美国、日本、韩国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对抗关系之中,中国就不得不去寻找俄罗斯的支持。这是中国外交上的一个重大的战略失误,失误就在于中国把美国视为最主要的敌人。

朋友插话:上次习访问美国,和特朗普在佛罗里达有一个谈话,习说有一千个理由要搞好关系,也把特朗普请到北京故宫,觉得中美关系很好,后来突然来了一个转变,这个转变现在看起来是特朗普要搞贸易战,实际上是不是还有别的因素?突然有这么一个变化,从外界看来是特朗普把贸易战作为了他的选举策略,但是也不一定,是否里面有一个什么因素促使这么大的变化,原因究竟是在习还是在特朗普?

荣剑:是比较困惑,特朗普总统访问中国的时候,习主席接待的规格很高,把故宫都开放出来了,以前没有这种情况,还给了美国两千亿美元的订单,特朗普总统一回到美国之后,就把脸拉下了,马上要打贸易战。这个变化中国政府没有想到,很多中国人也没有想到,原来以为中美关系摆平了,黎老师您有什么看法?

黎安友:习需要懂特朗普的做法,这是特朗普一贯的做法,我前面也说了,特朗普先会创造一个危机,后来会宣布危机解决了,但没有实质的变化。特朗普另外一个工作方式就是运用讨价还价的艺术。他在纽约的不动产行业工作,他可以用一种自己的心理技术影响对方,比如他要向你借钱或者向你卖一个什么东西的话,他先会表现爱你,让你爱他,浓厚友谊感情,然后他会威慑你,让你害怕,最后他还是再来说你的好话,让你放心舒服,这样的话,他会让你非常被动。但是习不是一个个人,不是用自己的钱来赌博,他是代表一个国家,他是一个国家领袖,他可以让特朗普搞他的戏剧,但是他不应该上特朗普的当,他要看现实,看事实。美国以前有个有名的广告,"Where's the meat?"(肉在哪里?),你买一个汉堡,打开看看没有没肉。所以习可以坐着安静看着特朗普要玩他的什么戏剧给选民看,最后有无肉。

中国在继续发展经济,继续发展军事,继续发展在韩国、日本、台湾、印度的经济关系和贸易关系等等,在欧洲发展中国的力量,让特朗普感觉surrounded(被威胁)。特朗普左边搞这个右边搞那个,但是实现不了什么实质性的结果,只会加快美国的相对下降,衰弱美国和它的盟国的关系。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力量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盟国关系,美国大概有五六十个盟国,这个给我们很多全球的方便,在这个地方有军事基地,在那个地方跟某一个军队合作,扩大美国的军事力量。可是特朗普在见了金正恩以后,就说停止美国和南韩的军事演习,这非常伤害美国的军备力量,减低打仗的能力。我觉得习如果聪明的话,而且我相信他很聪明,他没有必要过分地注意特朗普今天说什么话、明天说什么话、表现得友好还是表现得敌对,这些都是特朗普在他自己的脑袋里面玩的戏剧,对外面没有什么影响,你就安静地观察。

荣剑:黎老师,您今天的讲话如果让习主席看到了,或者他的主要幕僚看到了,递上去,他们会很高兴,这是一个关键性的建议,这个建议太重要了。实际上我觉得中国高层智囊还是比较焦虑的,缺少您所说的这种定力,他们安静不下来,不是过于兴奋,就是过于悲观。您这个讲话的最后部分,我觉得在政策上来看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至少从这个对话中可以看到黎老师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学者,秉持独立观察的立场,您并不是一味地批评中国和习的政策,而是在中美关系处在一个严峻和多变的时刻,保持着学术的定力,有着深刻的观察。

黎安友:当学者为什么是我最喜欢的,就是能够独立思考,我不代表谁说话,这是我自己的判断。

荣剑:我觉得有关部门看到这个讲话,在黎老师再次要求到中国访问时,应该给予签证。

黎安友:很多人向他们建议,但是他们怀疑我,他们怀疑我去中国的话会做什么坏事。他们有一个从安全系统出来当教授的人,问我去中国会做什么?我说你认为我能做什么?他们可能害怕我回来会写什么东西,因为按照中国的制度,给我签证的人要一辈子负责我说什么或做什么,所以他们非常害怕黎安友可能会写一个什么对中国不好看的东西。

荣剑:太不自信了。看了这个对话以后,我估计他们可能会自信一点。

黎安友:刚才你说他们看到这个对话的话,可能会更自信一些,其实不应该更自信,因为我只要去中国的话,我回来完全有可能会说中国的很多"坏话"。这个要理解,你给我签证,不能影响我后来写什么东西。

荣剑:为什么要谈到签证的问题,就是说中国政府应该对美国的顶级学者持更加开放的态度。沈大伟2016年讲中国即将崩溃之后,据说有关部门就不让他进到中国了。

黎安友:或者不让他去,或者让他去,但是不接见他。

荣剑:《环球时报》还专门写了一个文章批评沈大伟,总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以前对你很好,你也一直在说中国的好话,中国现在遇到困难了,你为什么要落井下石?

黎安友:这个逻辑非常荒唐,你不能买我们的发言权,我们是学者,我们要继续学习,学习成果我们会发表。沈大伟完全是这样。我也多次批评过习,但今天我们没有谈到那方面的问题。在这个对话中,我对特朗普总统一直持批评的立场,批评是学者的天职,不能被剥夺。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出于反对执政党的立场来判断特朗普,这就偏离了学者的立场,对于特朗普需要独立地去分析他。他好像是一个强人,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强人。强人的意思就是说应该有一个方向,有思想,有办法,特朗普不是这样的,他是那种欲望很强的人,他要什么,他就非要得到那个东西,但是他没有策略,没有方法,不知道怎么做,他赚了很多钱,也丢了很多钱,他几次差一点破产,这个人不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你可能会认为我太偏见了,我当然不喜欢特朗普。在我们对话开始时,我就说美国那种极右的、白人至上的思潮一直存在着,虽然长期被压制着,是特朗普把这种势力动员起来了,把它放到政治舞台上,它原来是没有发言权的,特朗普给了它发言权。

荣剑:我这次来,又有一个新的看法,因为这次中期选举,我意识到美国不能一党独大,在国会的权力架构里,共和党和民主党最好是均势状态,如果一党独大的话,不利于美国政治的运行。权力制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美国始终能够保持强大的一个制度基础。今天黎老师的讲话,对特朗普有很清晰的评价,美国政治运作有一个巨大制度惯性,个人所起的作用有限,这是美国的伟大所在。美国的参众两院、五角大楼、国务院,再加上最高法院和美联储,形成了一整套运行有效又互相制衡的机制,由此保证了美国不管是在谁的领导下,都不会出现颠覆性的错误。而中国的忧患之处恰恰就在于,个人的高度集权完全没有相应的制衡机制的约束,使得领导人所犯下的错误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从中美的制度比较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彼此的优劣所在。

黎安友:特朗普有一些专门的特别好的能力,比方说创造谣言,创造假话,动员一部分右派人士,在这个方面,作为一个在媒体里make trouble(制造麻烦)的一种人,他有非常强的能力,但是他的判断力或者是他的long distance strategic thinking(长期战略思想)是不足的。比如在朝鲜问题上,他的观察是非常短期的,我们都能比他长期,虽然我们在政府外面,没有机密信息等等,我们都比他在朝鲜问题上看得清楚多了。不是说他没有脑子,问题是说,他性格是注重短期利益,而不是长期利益,注重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国家的利益。

荣剑:今天的对话很好,最后要问您的是,您觉得中美关系的前景怎么样?

黎安友:总结前面所说的观点,中美关系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是特朗普自己创造的,展望中美关系,我认为两国对立格局是有非常深层的原因。你说政党的平衡是有好处的,但是实际上政党的平衡现在导致美国的政治更极端化或者说更分裂了,因为民主党在众议院会利用他们的权力来审查特朗普,特朗普也会攻击他们,所以美国的政坛会乱七八糟。大概在这两年当中,对特朗普的审查结果会被发布,或者是公开发表,或者是偷偷地泄露出来。2020年,我自己认为特朗普不会再当选,当然,我的很多推测都是错误的,尤其是对美国政治的猜测。我认为我更了解中国的政治,不懂美国的政治,因为美国的政治太不好推测了,中国非常有计划,每五年一个权力更替,习近平会接班,我们五年以前已经知道了,这个非常容易推测,而美国政坛会怎么发展我们都不好推测。

我自己的判断是,2020年我们会选举一个民主党的总统,民主党的总统上台以后,我们对华政策会更正规化,会更战略化,更策略化,更有智慧;但是,中美关系基本上还是一个对立状态,因为中国的崛起伤害了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身份和地位。超级大国的地位被动摇的话,肯定是不愉快的,感觉不舒服。一个民主党的总统会追求TPP(亚太贸易协议)的战略,在中国的外部创造一个新的国际环境,引发中国自愿改变它的贸易和投资规矩。这种战略不用强迫的、军事的或者遏制的方法,而是用一些积极的经济的方式,引导中国的行为和转变,这是strategic thinking,it is a long-term strategic thinking,trying to influence China with some positive incentives(这是战略思想,是长期战略思想,试图通过积极的刺激来影响中国),我觉得这是典型的民主党的对华政策。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8/11/blog-post_281.html

报告:中国水资源危机迫在眉睫

来源:
美国之音

“水污染和水资源稀缺,我想这是中国最大的环境问题”,研究了中国环境问题20余年的环境专家吴岚(Jennifer Turner)对美国之音这样说。

过去一年,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莫过于美中贸易战给两国带来的影响。然而实际上除了贸易战,中国还有一个更为艰巨的问题:水资源危机可能将这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冲走。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Greenpeace)11月20日发布的一份新报告显示,中国西部的冰川最近几十年来加速融化,中国1/5的冰川已经消失。卫星数据显示在青海、甘肃和新疆自治区的情况尤其显著,并在过去四个月里带来了两场严重的自然危机。

“这对中国和世界敲响了警钟”,绿色和平组织东亚气候研究员刘俊彦(Junyan Liu,音译)说,“中国的冰川为大约180万人口提供饮用水,而在过去几个月,数千人因为可能的洪灾威胁离开家园,而水资源的改变也将影响农业和城市用水”。

这些冰川被成为“亚洲水塔”,是南北极地区以外最大的饮用水天然库存。他们也是亚洲数个河流的河水来源。

而在五月,另一份名为“中国能战胜迫在眉睫的水危机吗”的报告凸显了目前中国水资源稀缺的现状。报告作者,英国议会下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中国事务特别顾问彭朝思(Charlie Parton)在报告中说,中国80%的水在南方,八个北方省份(天津、宁夏、北京、山东、上海、河北、河南和山西)属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四个省份(甘肃、陕西、辽宁和江苏)则属于水资源短缺,而这12个省份涵盖了中国38%的农业,50%的能源工业和41%的人口。

“北京和的人均水资源保有量甚至比沙特阿拉伯也好不了多少”,彭朝思在报告中说。

彭朝思认为,中国缺水不是暂时性的气候问题,也不是由于干旱,而是资源基础已经被严重过度开采而遭到破坏。

对于他来说,中国著名的南水北调工程也并无法解决问题。中国政府花费一千亿美元建造的南水北调工程,即使到2030年中线实现设计输水量209亿立方米,并且这些水全部被送往京津冀地区,该地区人口也只能达到人均500立方米严重短缺线的2/3水平。

威尔逊研究中心的环境专家吴岚则说,在南水北调的过程中,由于水污染问题,中国需要在南水北调沿途修建水处理装置,北方省份需要负担的水费比他们愿意支付的金额要高得多。

“即使不考虑经济效益,南水北调也只是一个创可贴”,威尔逊研究中心的环境专家吴岚说,“这不能解决中国缺水的本质问题。”

“这将影响地区经济,因为商业活动没有水无法运营”,她还说,“跨国公司如果需要在缺水的地方投资也会再三考虑。除此之外,还有社会稳定的因素。很多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对水质充满担忧。”

对于北京来说,水将是未来要面对的一个重要挑战。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11/%E6%8A%A5%E5%91%8A%EF%BC%9A%E4%B8%AD%E5%9B%BD%E6%B0%B4%E8%B5%84%E6%BA%90%E5%8D%B1%E6%9C%BA%E8%BF%AB%E5%9C%A8%E7%9C%89%E7%9D%AB.html

练乙铮:台湾会成为第一张被中国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吗?

担心中国政府试图影响其政治的民主国家,应当对它在上周末台湾选举中的成功好好研究一番。
这些角逐——针对约11000个分布在台湾各地的村庄、乡镇和县市的职位——类似中期选举,被普遍视为定于2020年初举行的下一届总统选举的前奏。据我统计,与北京交好的候选人将占据有争议的24个最高职位中的16个,高于目前的6个。
中国否认进行了干预。但在过去几年里,它加强了对台湾政府(由支持独立的民进党领导)的破坏。它限制大陆游客去旅游,在台湾周围进行军事演习,甚至威胁要入侵。
这股潮流似乎转变得非常之快。2016年,民进党上台时曾承诺,在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改善台湾表现的同时,将采取更有力的保障措施,防止中国政府的侵犯。民进党不仅赢得了总统职位,还在立法院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多数席位——这些进展似乎有可能从根本上遏制中国在这座岛屿日益增长的野心。

在民进党取得胜利之前,2014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太阳花运动"。在那次运动中,以学生为主的抗议者占据了立法院,以阻止批准与中国签订的一项贸易协定。这项协议是由时任总统马英九领导的政府谈判达成的,他属于支持统一的主要政党国民党。这项协议将使大陆资本能够轻易进入台湾服务业,抗议者担心,这将危及台湾仅存的一点点经济独立。他们的静坐成功了,协议叫停。
但中国不会接受一个拒绝的答案。很显然,不接受是正确的:周六晚上,甚至在全部选举结果公布之前,蔡英文总统就辞去了民进党党主席一职。
某种程度上,民进党的失败,是她勇于努力进行急需的改革的结果,但这些改革的政治代价高昂,比如逐步取消公务员过高的养老金计划。她还反对核能,这一主张不受台湾强大的高科技制造商的欢迎,这些制造商的工厂依赖稳定的电力供应。
但民进党的失败同时揭示了北京对台湾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更具体地说,它有能力利用一个开放社会的弱点:即开放本身。
2014年夏天,我参观了位于台湾东北部的基隆港海军基地。离码头不远处是国立台湾海洋大学,该校的任务之一是培养海军军官。在它巨大的学生活动中心里,我看到了该校的中国学生联合会出版的大量免费通讯,内容是微妙的政治内容,北京的亲统一路线藏在人情味十足的故事或光鲜亮丽的消遣文章里。我问一个学生,是否担心北京在搞宣传。他看起来很困惑,说:"嗯,你知道,我们是一个自由的国家,这些出版物是合法的。"
根据日本国家广播电视台NHK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台湾有影响力的媒体集团已变得亲北京;它们的大股东在中国广阔的市场上获得了更大的商机。台湾的主要报纸和电视台经常播放与中国大陆几乎没有区别的内容,或者经常对中国领导人大加赞扬。
2013年3月,台湾报纸《中国时报》曾将领导中国共产党庞大影响力机器的副总理刘延东称为"新任首长的三朵金花"之一。今年3月,该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阐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论点,即为什么无限任期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这样的好领导人来说是一件好事。其他的例子比比皆是。
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在台协会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接受了亲北京的台湾地方媒体TBS的采访,他警告称,外部力量可能会在投票前散布假信息,操纵公众舆论。这段采访播出过一次,但很快就在该电视台的网站上被删除了。
北京政府也知道,对台湾工人来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包括年轻工人。自1980年代中国经济开放以来,制造业——尤其是高科技行业薪资较高的工作岗位——开始向中国转移,他们的实际工资就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太阳花运动"结束后不久,北京方面开始向愿意到中国工作或创业的台湾年轻人提供补贴和优惠待遇。
但中国似乎在台湾的政党中取得了最大的成功。短短二十年间里,国民党,一个曾经在蒋介石执掌下坚定反共的政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非常亲北京的政党:它甚至主张台湾与大陆统一,基本上是按照中国的条件。就在本月,长期被视为国民党温和派的马英九从一度主张"不统、不独、不武",转变为现在表示"不排斥统一"。
许多台湾人说,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台湾人;只有极少数人称自己为中国人。现在随着国民党的崛起,中国可能觉得不太需要考虑军事入侵了。但这些因素也表明,未来中国对台湾的渗透将更深。
如果台湾沦陷并被中国吞并,香港——一座已经在1997年回归后迅速丧失北京曾经承诺的自治权的城市——将会是下一个目标。在其特权地位于2047年到期之前,它很有可能变成只是又一座中国城市而已。届时,中国政府可能会对全球海外华人施加比目前更大的压力。特别是,它可以更容易地操纵1949年中国成为共产主义国家后从台湾或香港迁往西方的移民(或他们的后代),例如对他们仍然居住在台湾或者香港的任何亲属施加压力。

二战后,资本主义民主国家曾担心亚洲各国会一个接一个地陷入共产主义。但多米诺骨牌理论没有成为现实,部分原因是这些民主国家的警惕。他们今天最好继续警惕,否则可能最终会看到这一理论被中国实现——从台湾开始。

——
练乙铮是一名香港和亚洲时事评论员,也是一位观点文章作者。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网友推荐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8/11/blog-post_538.html

国民党地方选举大胜,台湾转向中国?

来源: 
美国之音

上周末的台湾选举后,一些媒体和分析人士将在野国民党的胜利,解读为是台湾人民接受国民党的“亲中”政策,拒绝了民进党不接受北京坚持的九二共识一中原则立场。不过台湾政府官员和华盛顿多位学者专家都认为,这种解读并不正确。

正在美国访问的台湾陆委会副主委邱垂正星期三在洛杉矶的华文媒体记者会上表示,这次选举是地方公职人员的基层选举,与两岸政策没有直接关联,所以也不出现“亲中不亲中”的问题。

邱垂正说,如果中国大陆刻意将这次台湾地方选举结果解读为是台湾“接受陆方对台政策主张,恐将误判台海未来情势发展。”

“九合一”地方选举后,台湾蓝绿政治版图大洗牌,国民党不仅收复2014年丢失的地方首长席次,还夺下了民进党长期执政的高雄市长一职,这个结果各方都有不同解读。

专门讨论台湾政治议题的博客“菜市场政治学”共同编辑陈方隅认为,选举结果主要反映的是选民对民进党的不满,而不是对国民党政策立场的支持,对于有一些媒体将选举结果解读为是台湾人民“转向中国”,那是一种错误,是媒体“偷懒的论述方式”,因为他们忽略了这两年来台湾内部发生的政治变化。

陈方隅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从这次公投结果可以看出,包括年金改革、转型正义、不当党产、能源政策及同性婚姻等,选民是在对蔡英文政府内政上推动的重大政策表达不满,而不是她的中国政策。

陈方隅说:“其实在中国政策上人们当然有可能不喜欢,例如泛蓝人士不喜欢她不承认九二共识、不承认一个中国等等,但我觉得在这次选举中几乎没有任何人在讨论那些,所以要把这次选举结果说成是转向中国,我觉得是一个媒体太偷懒的论述方式。”

对于国民党的胜选是否影响蔡英文政府的两岸政策,陈方隅表示,蔡英文总统自上任以来已对北京释尽善意,两岸关系很多时候取决于北京,蔡英文已经没有多少调整空间。

陈方隅说:“我觉得蔡英文总统从当选以来已经释出各种各样的善意,不断强调我们不想和北京对抗、强调要遵守宪法,还有维持现状,要调整也没有太多好调整的地方,因为两岸关系很多时候都是取决于北京的态度而不是台湾的态度。”

目前是密西根大学政治研究所博士生的陈方隅,星期二在乔治华盛顿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一场关于台湾统独问题的座谈会上,比较4年前及这次九合一地方选举的两党得票率后指出,这次选举最特别的现象是中间选票大幅增加,无党派候选人反而得到更多选民的认同,这同时反映出选民对两大政党都感到不满、不信任传统政治菁英,国民党这次高雄候选人韩国瑜的致胜,也和他的“非菁英、非建制派”特色有关。

他说,选举结果显示,国民党从4年前的33.06%得票率微幅增加到33.57%,但民进党却从29.47%跌至23.94%,无党籍得票率则从35.63%增为38.15%,第3势力小党派也从1.84%增为4.33%。选举中,不带蓝绿色彩的中间选票比例大为增加,这将为民进党和国民党都带来挑战,今后在他们为2020年总统大选的布局中,都必须考虑如何争取中间选票的问题。

此外,在分析台湾长久以来蓝绿政治光谱的变动时,陈方隅说,许多民调都显示,只要不会引发中国对台动武,大多数台湾人都赞成独立,但在中国不放弃对台使用武力的前提下,多数台湾人还是希望维持台海现状,因为这可以让台湾对其未来“保持最大弹性”,他们“不接受北京的一中原则,因为在此原则之下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在无党籍的柯文哲赢得台北市长连任后,两岸城市交流的上海-台北双城论坛也暂定12月20日举行,至于这个发展是否让目前僵持的台海两岸关系露出曙光,北京当局仍然将地方县市与民进党政府做出区隔。

在台湾地方选举后的首次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只要是“对两岸关系性质和两岸城市交流性质有正确认知”即欢迎两岸城市之间展开交流,但“两年来影响和阻碍两岸交流的根本性因素是民进党当局的限制政策”,这个障碍不移除,两岸的正常交流即无法顺利实施。

至于中国对台湾的政策是否有所调整,马晓光重申,将继续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11/%E5%9B%BD%E6%B0%91%E5%85%9A%E5%9C%B0%E6%96%B9%E9%80%89%E4%B8%BE%E5%A4%A7%E8%83%9C%EF%BC%8C%E5%8F%B0%E6%B9%BE%E8%BD%AC%E5%90%91%E4%B8%AD%E5%9B%BD%EF%BC%9F.html

全球经济的十字路口

来源:

港股那点事

明天就是万众瞩目的G20会议,最近股市踏起了捉摸不透的步伐,美股时而大涨,进而大跌,小三市场港股最近明显好于美股A股。

昨天晚上美国股市大涨,三大指数涨幅都在2个点以上,细看分时图,明显是美国纽约时间12点开始欢腾的。

与之对比的是,美元指数的跳水。

美股与美元指数同一时间点上一上一下,那么原因只有一个,美联储搞事了。美联储搞啥事了?

原来是美联储放“鸽子”了。

1、善变的美联储


昨天晚上美联储主席有个讲话,鲍威尔说,他和其他FOMC委员们都认为,美国经济前景稳固,利率略低于中性区间。这里略低于是just below。

然而今年10月3日,鲍威尔接受采访的时候是怎么说的?他说美国经济表现相当正面,没有理由不认为当前经济扩张可以持续相当一段时间,美联储再也不需要保持超低利率,要循序渐近转向中性利率。而离中性利率还有多远呢?他的原话是,there is a long way from a neutral federal fund rate。

从a long way到just below,不到2个月时间,美联储主席的态度180度大转弯。

而情况还止于此,请注意鲍威尔说的,他和其他FOMC委员们都认为。这传递的信息是,不止是他认为just below,其他委员也认为如此。

我们来看9月份美联储公布的点阵图,那个时候多数FOMC委员认为联邦基金利率的水平2018年年底到达2.25%~2.5%,2019年年底到达3%~3.25%,按每次加息25个基点算,就是今年12月还加一次,明年还加三次。

然后叠加10月初鲍威尔的讲话,传递的信号可谓“鹰姿勃发”。美股和石油恰好是10月3日见顶,美股进入大幅调整期,而石油直接跌去30%,可见杀伤力了。

即使到10月底,美联储的二号人物副主席的言辞还是“尽管美联储今年已经加息三次,但联邦基金利率对于美国经济来说仍然相对宽松”。

但从11月中旬开始,美联储的官员开始不断放出鸽子,而这次鲍威尔的发言可以认为是基本确认了美联储要放鸽子。

市场的预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在10月份之前,市场的预期是美国经济很强劲和美联储会渐近加息,但鲍威尔10月3日的讲话是打破了这一预期,美联储将强势加息。考虑美国的楼市和车市已经感受到利率上扬的凛冽,叠加贸易冲突,此时美联储还要强势加息,市场不免怀疑起美国经济强劲这一逻辑。

预期一旦被打破,调整就来临了。所以从10月到现在,美股大起大落,趋势往下,而美股崩盘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而现在鲍威尔的发声相当于是打破了10月以来市场形成的预期,just below意味着美联储今年到明年加息的次数将小于4次,可能3次,可能2次,甚至今年12月不加息。

新的预期给了已经调整很多的股市一剂刺激。

2、美联储为什么放鸽子

美股昨晚欢腾,今天A股港股高开,但随即回落,截至收盘,A股跌2个点,港股也跌近1个点。

短期市场情绪起主导作用,情绪发泄完了,应该冷静思考一下,为什么两个月不到,美联储就从“舞鹰爪”到“放鸽子”。

美联储的主要职责有两个,一是物价稳定,二是经济稳定,这两个目标又转化成两个指标,一是CPI,二是就业数据。

看美国的CPI,从8月份以来,无论是CPI还是核心CPI同比速度都往下掉。尤其考虑11份的石油大跌,未来的通胀压力大大下降。当前悬在美联储头顶上的一把剑是,这么庞大的资产负债表会不会放出通胀这个魔鬼,但从数据来看,这个担忧有所减退。尽管仍然在2%以上,往下掉的CPI缓和了美联储的加息压力。

然后看就业数据,美国的失业率是历史低位,非农就业数据也表现良好,这也确实呼应了美联储关于美国经济稳固的言辞。

漂亮的就业数据,以及在美联储目标值2%以上的CPI同比增速,不免让人担心未来在劳动市场的紧缺下推动工资上涨,进而推动物价上涨。所以,即使当前几个月CPI同比增速在下降,对美联储来说,仍然是不能放松的。

作为全球央妈的央妈,美联储还需要考虑自己的政策对外围国家的影响(因为这些影响最终会影响到美国经济),从11月份以来的美联储高官讲话来看,美联储已经注意到外围经济的放缓。

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了,一方面国内担心经济过热,一方面又要担忧外围放缓的负面效应太大。这个平衡度不好拿捏。

我们往往有两难选择的时候,在这种时候,就需要另一个因素来打破这个纠缠的境地。对美联储来说,打破的是特朗普政府。

10月份美股大跌以来,特朗普开始变本加厉地向美联储施压。甚至最近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朗普对财长努钦不满,原因是他推荐了鲍威尔,而鲍威尔现在不听话了。

特朗普这么做的原因不难理解,2020大选年很快就要到了,在位总统一般从明年开始就要着手总统保卫战了。GDP和就业是总统保卫战的两大利器,万万不可被美联储破坏了(也不能被高价石油的成本冲击破坏,所以特朗普怼石油)。

对美联储来说,最痛苦的一件事莫过于要在大选之年,或者前一年面临加息的需要,这会让它面临的政治压力变得无比大,它加,会面临总统的指责,它不加,会面临其他竞选人的指责。

美联储是一个技术机构,同时也是一个政治机构,尽管说独立于白宫,但独立性有时会奇妙的消失。所以,美国的经济也会有政治周期,一般情况下,美联储愿意配合白宫。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1979年卡特总统挑了沃尔克,后者无视总统的要求,猛踩刹车,让大选之年的1980年二季度经济出现意外的崩溃,这基本宣告了卡特政治生涯的结束。

但鲍威尔并不像沃尔克那时面临的环境,沃尔克当时处在两位数的通胀环境中,沃尔克可以名正言顺地做这件事,而鲍威尔这里,通胀并没有起来,经济不利因素客观存在,他可选的选项很多。

在这种背景下,他执意加息,不免有怼死特朗普的嫌疑,这样不配合的人,在华盛顿的政治环境中是不受欢迎的。

3、全球经济长舒一口气?

美联储放鸽子,可能很多人认为,对许多国家而言,应该暂时是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从2008年到2015年,美国带领全球进入一轮大漫灌。

比如中国,基础货币从2008年以来涨势可谓凶猛。

美国的利率处于0的水平长达7年之久,美国利用这个低利率期进行了去杠杆,但更多的新兴国家是加了杠杆,比如中国。

从2015年起,美国开始加息,利率从0加到2%,量变到质变,对于高杠杆的国家而言,呼吸逐渐变得困难。

在今年已经看到此起彼伏的新兴市场货币崩盘和股市崩盘。包括比特币、香港楼以及美股,这三大过去最坚挺的资产,今年比特币已经跌去80%,香港楼和美股都出现松动。

在现在这个利率水平上,已经许多杠杆承受不了了。如果利率再大幅往上走,这意味着更多的杠杆会爆掉,十年一个轮回,危机可能就发生了。

如果回溯历史,一个规律是,每一轮美国加息周期的尽头都是一次危机。这一次会是哪里出现危机?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人能回答。

美联储现在放出鸽子,并不代表它就不加息了,它只是可能不加四次了,它还加三次,或者两次,对许多国家而言,仍然是相当难受的。

所以,这次放鸽子只是市场情绪上的一次喘息,并非实际经济压力的一次喘息。

尤其要指出的一点是,上面提到美联储放出鸽子的可能原因,部分是经济因素,部分是政治因素。我们无从知道美联储的这次决策过程中,究竟是经济因素居多,还是政治因素居多。

如果是经济因素居多,那它虽然给了市场情绪一次喘息的机会,但它在坐实经济下行的压力,这意味着市场情绪喘息之后,迎来的是基本面的恶化。

这是当前看不清的,即使是美联储,现在也看不清未来的经济趋势,美联储官员最近坦诚它越来越依赖经济数据的反馈。

所以,虽然喘息,谨慎前行。

4、结语:万众瞩目的G20

对赢得喘息之机的中国投资者而言,当前一个更重要的窗口是G20会议上中美谈判的结果。相比往年,2018年的四中全会推后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会在G20之后。毫无疑问,中国高层也需要这个谈判结果来决定国内的政策走向。

双方都有谈好的愿望,于中国,国内经济压力显现,于美国,2020年大选的准备明年就开始了。但双方都想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可以看到,在G20会议前夕,美国多次舞出鹰爪子,比如暗示将把税率提升到25%,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欧洲与英国离婚谈判谈了两年多,还在拉锯战中,由此可见,两个长期以来合作的经济体分离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供应链与市场的打乱必然会导致混乱。这次G20会议的主角只有两个,那就是中国与美国的谈判,说全球经济命悬于此一谈判并不为过。

这点,是美联储也不能忽视的风险,在这个时候放出鸽子,也是件可以捉摸的事。

G20会议的谈判结果,就市场表现来看,似乎市场也没有做猜测,没赌谈崩,也没赌谈好。

那你会赌啥?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11/%E5%85%A8%E7%90%83%E7%BB%8F%E6%B5%8E%E7%9A%84%E5%8D%81%E5%AD%97%E8%B7%AF%E5%8F%A3.html

Thursday 29 November 2018

贸易战阴影下 商人出走东南亚

来源:
德国之声

在中国经商的人们为了避免成为美国的课税对象,纷纷将厂房外移到东南亚。就算东南亚的经商环境不尽理想、就算重整供应链会耗上十年,在贸易战的阴影下,他们还是大举搬迁,认定“晚一步不如早一步”。

包饰商人皮洛塔(Fred Perrotta)花了四年,才打造好他在中国的供应链。但是,美国宣布将要对中国一半的商品课征关税之后,他开始在其他国家寻找供应商。他说,大部分的事情都已经谈得差不多,就算特朗普和习近平在周五见面的时后达成协议,他也不会回头。

皮波塔只是产业外移潮的其中一环。经济学家表示,这一波外移潮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跨境供应链最壮观的一次移转。为了确保在移转浪潮中抢夺到好的资源,将会出现强劲的竞争,重塑中国之外其他地区的供应链。

这波出走潮源自于风险趋避的心理。人们害怕美国会提高或是扩大对中国课征的关税,又害怕比别人晚一步,到时候被想要去的国家排在后位处理。

越南、泰国是两大热门目的地。但是,企业家们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如当地的繁文缛节、劳工品质、商业环境等。

基础建设将会对企业的经营效率产生影响。而在世界银行对各国基础建设的评比当中,中国排在第20,泰国排名第41,越南第47。

路透社采访了东南亚多个国家、不同行业的人。

越南的不动产商BW企业说,十月开始,房产需求上升,现在所有的厂房都已经满租。“制造商来自全世界,但他们都有在中国设厂,现在他们想要在这边生产,越快越好。”销售业务楚昂(Chris Truong)回应路透社记者。

泰国的一家电子公司SVI Pcl表示,最近实在有太多公司前来洽询,他们不得不淘汰一些选项,最近才选出几家老客户,进行四笔价值1万亿美金的交易。“贸易战对我们有好处。”CEO 彭萨(Pongsak Lothongkam)说。

一个美国的自行车生产商肯特国际(Kent International Inc)正在考虑将他们的中国厂房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和许多投资者一样,他们也展现了对柬埔寨的兴趣。“我们在美国有很大的市场。”公司的执行长凯姆乐(Arnold Kamler)说:“我们没有别的选择,越快把业务从中国转出去,对我们越好。”

这一波供应链的大重组,加速中国朝向服务导向、消费导向、高科技产业去发展经济。“我们正在经历我们这个世代所遭遇过的,采购面最大的困境。”美国服装类鞋类协会的副执行长雷莫(Stephen Lamar)表示,“现在我在业内最常听到的话是:我们一直都说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现在真的必须这么做了。”

服务导向、非技术密集、附加价值低的产业若要迁厂,总会比附加价值高、运输或高科技产业来得灵活迅速。对运输或高科技产业这类型的企业而言,要重新找到价格与中国匹敌的研发团队,需要花上至少十年。中国的产业多样性与复杂性使得它十分难以被取代。

大部分的企业都对于周五G20特习见面不太乐观,不认为双方见面有助于消除贸易争端。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海泽(Robert Lighthizer)周三表示,由于中国现正对美国汽车课征40%的关税,他正在盘点有哪些对中国汽车课税的工具。在贸易战当中,中美的关税节节升高。现在美国对中国汽车课征的关税,是在一般2.5%的关税上,另外加上25%。中国则是对美国以外的所有国家都降税15%,唯独对美国汽车施加25%的报复性关税。

中国出口资料看不出贸易战的冲击,但经济学家认为,背后原因是企业用尽心思避免被关税波及。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11/%E8%B4%B8%E6%98%93%E6%88%98%E9%98%B4%E5%BD%B1%E4%B8%8B%7C%E5%95%86%E4%BA%BA%E5%87%BA%E8%B5%B0%E4%B8%9C%E5%8D%97%E4%BA%9A.html

韩国法院再次裁决日本公司须赔偿战时韩国劳工

来源:
美国之音

韩国最高法院星期四裁决,日本的三菱重工应该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迫为其做工的28名韩国人支付赔偿。

日本政府立即对韩国法院的裁决做出反应。日本外务大臣河野太郎发表声明说,“完全不能接受”韩国最高法院的裁决。

三菱重工没有对韩国法院的裁决表态。

韩国最高法院上个月的一项裁决维持上诉法庭2013年的原判,要求日本的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必须向二战期间被迫为其工作的23名韩国人每人支付大约7万1千美元的赔偿。

此前有5名二战期间的韩国劳工在日本提起要求赔偿的诉讼,但是日本法院驳回了起诉,称韩国和日本1965年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后他们失去了追诉权。不过韩国最高法院上个月裁决,追诉权仍然有效,因为日本对朝鲜的占领是非法的。

分析人士认为,韩国法院一系列的裁决势必加剧韩国和日本的紧张关系。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11/%E9%9F%A9%E5%9B%BD%E6%B3%95%E9%99%A2%E5%86%8D%E6%AC%A1%E8%A3%81%E5%86%B3%E6%97%A5%E6%9C%AC%E5%85%AC%E5%8F%B8%E9%A1%BB%E8%B5%94%E5%81%BF%E6%88%98%E6%97%B6%E9%9F%A9%E5%9B%BD%E5%8A%B3%E5%B7%A5.html

霹雳炮 | 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 大数据之下再无隐私

作者:肥肥猫

来源:肥肥猫的小酒馆(ID:zhihufeifeimao)

我最近发现个诡异的事情。

我前几天在淘宝和京东分别搜过一样特别小众的商品,小众到什么程度呢?小众到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这类东西的存在。

结果我今天打开拼多多,拼多多居然在首页第一条就推荐了我这件东西。

这是怎么回事?

要知道我在拼多多上没有搜过任何东西,纯粹是因为好奇拼多多有多傻逼才下的,同时我也没有在任何搜索引擎搜过这个商品的名字。

也就是说,拼多多只可能从淘宝和京东那里拿到我的搜索记录。

但我想这两个大户显然不会和这样一个竞争对手共享这种大数据。

那问题来了,拼多多是怎样拿到我的偏好的呢?难道是淘宝有内鬼兜售?难道淘宝被拼多多的间谍攻破了数据库?难道是我的华为手机把我卖了?

难道说现在各种软硬件之间已经在互相利用及共享用户信息,但凡手里有数据的都会拿到台面上互通有无?

百思不得其解,细思极恐。

– 01 –

你也遇到过吗?

我把拼多多这个事情发在知乎里,想看看是不是有人和我一样有这种感受。结果好多人纷纷和我表示,我现在才发现这个实在是太迟钝了:

有人试过在B站搜一首歌听,结果第二天网易云音乐的每日推荐里就有这首歌。B站和网易云音乐有没有py交易?——我猜应该是有的。当然这尚可接受。

有人在小红书看到一个RC的鞋,然后就去淘宝上搜有没有代购,后来感觉不靠谱就放弃了,结果马上就在微博上就看见同款鞋的推广。微博和淘宝有没有py交易?我不知道。

有人只是去参加了一次北京婚博会,晚上回到家打开微博和微信,发现信息流广告全部变成了婚纱照、婚庆公司、婚礼礼服等。令他感到恐怖的是在此之前从未在手机进行过结婚相关的任何搜索。这一切发生改变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去了一次婚博会这个地方而已。

有人在知乎看到除甲醛的相关问题,只是百度了一下,结果连一个美食app都开始推荐除甲醛公司。在百度上打开某理财网站,不到半小时推销电话就打过来了。



有时候你在网上搜了一本小说,然后突然就会有很多假网站在百度上显示他们网站有这本小说可以下载,然后让百度把他推在首页,你打开链接一看其实里面没有,但是有其他东西的广告。

qq也是,推送的店铺广告会一直随着你的行程而变。你在武汉它就给你推武汉,你在苏州它就推苏州。

看完知友的倾诉,我觉得今天的互联网真是太可怕了。我知道大数据发展到最后一定会迎来这一天——我们自己被卖了都不知道怎么被卖的,

但我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

我本来已经被忽悠的快相信大数据这个东西了。

我以前觉得,就像你去楼下馄饨店吃馄饨,由于你喜欢吃香菜,老板为了留住你,在你去过第一次后,每次都多给你加一些香菜来讨好你,这是好事情,所谓的大数据就应该这样改善我的生活。

但如果这个老板把我的喜好卖给方圆20里地所有出得起钱的人,也不问他们拿了这个信息要干嘛,这个事情就变得让我有点不安起来。何况,现在出售的可不仅仅是我爱吃香菜这点信息。



我有一个粉丝作为互联网从业人员告诉我,这些都是正常现象,让我去百度一下“阿里妈妈”就知道了,于是我真的去百度了。

你们能想象吗,“人群捕捞”这种用词居然能被当成公开的营销策略来叫卖。

我不是牲口,谁也别想“捕捞”我。

– 02 –

到底是谁出卖了你?

因为拼多多这个事情,我最近开始反思我的上网习惯。

除了这帮互联网公司可能在相互勾兑之外,我们身边还可能隐藏了哪些出卖我们的东西呢?

会不会是浏览器泄露了你的信息?

当年浏览器还是流量主入口的时候,多少奸商在浏览器上打主意。今天这个生态还在不在,有没有升级成新的手段?

会不会是输入法的锅?

要说嫌疑,输入法其实是最大的,因为各个软件之间就算没有数据共享,但输入法却是连接各个软件的东西。它掌握了你线上线下的中文输出内容,如果有心利用,这可是个巨大的财富池。



还有路由器这个东西,这个最容易被普通人忽略。

我记得过去银行搞互联网安全科普,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登陆网银的时候不要用公共场合的wifi,而是直接连移动联通的4G,因为你不知道公共wifi路由器是不是在中间截取了你的传输信息。

其实想想,家里的路由器就可靠吗?很多人现在都反应用手机连家里wifi搜个东西,然后在家用电脑会发现给你推荐类似手机搜过的东西。现在很多搞网贷区块链的公司甚至愿意免费送你路由器,能安什么好心?



中国的运营商也不值得信任。

虽然说移动联通搞你的网银密码可能性不大,但是卖你一点个人信息还是很有动力的。就算移动联通能管住自己,就一定能管住自己下面几十万员工吗?不要太乐观。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狠的,最怕就是直接在手机硬件上打主意。以普通人的动手能力和数码水平,想在硬件层面上对抗那基本是完全无招架之力的。

为什么斯诺登常年保持把摄像头用胶布贴起来的习惯?他知道这里面水有多深,很多app监听着你的手机麦克风,刚和别人语音说过的东西马上就推荐给你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目前的语音识别已经非常完善。哪怕带着很重的口音/使用方言,语音输入法都有极高的识别率。当然,当手机在口袋里时会出现很多干扰,这会降低识别率;但哪怕只能识别一些片段,也足够拿来完成很多分析了。

新加坡的一个团队甚至成功利用每个手机上都有的加速计、陀螺仪、磁力计、近距离传感器搞到了你输入的密码。

原理是这样的:当你伸手在屏幕上划来划去时,手机微不可察的细小位置变动会体现为加速度计、陀螺仪里面数值的极小变化,通过细微的力矩差异足以推断出你手指点在屏幕哪个角落。

这些传感器,过去并不认为它是敏感的、需要保护的,所以任何程序都可以读它。

怎么样,是不是毛骨悚然?



智能手机可能是至今发明的最私密的监控设备。它持续跟踪我们的位置,它知道我们居住在什么地方,在何处工作,在何地消遣。知道我们什么时候醒来什么时候睡觉,因为人人都有手机,因此它还能知道我们和谁一起睡觉。

– 03 –

所谓的【新零售】究竟是什么鬼?

我已经大概摸清了,所谓的新零售,其实就是用大数据杀熟。

一家酒店,如果有好多ip都在查询,别想了,价格肯定嗖嗖涨。如果你用同一个ip的不同设备反复查,一天查好几次,他还会故意无房。要是你第一次点了取消后,回头再来看,价格会陡然升高。因为他知道你现在的需求特别迫切了。

马未都讲过他掏古董的时候也有类似的经验:买古董如果当场看中当场买,往往价格会比较低,如果犹豫了一下,过两天再去,对方就知道你是有明确购买意向的,立马涨价。他管这叫做“买惊了”。

如果发现你住在“富人区”,卖给你的东西不贵个几成,对得起大数据吗,对得起互联网业界的努力吗?

以后那帮搞电商还能做到分辨每一个购买者的消费能力,同样买一双nike,根据你平时的消费,判定是高帅富的,有一定鉴别能力的,给发真货。一般穷人,就图个牌子的那种,直接发假货,美滋滋。



现在人类全基因组全测序完也才70个G的大小,包含你所有的信息,以后要是这个也被卖来卖去,保险公司一定会推荐你买你最不可能的病的保险,这样他们的赔付率会大幅降低。

大数据要是再和证券市场一结合那更是割韭菜的利器。在这种零和游戏里面,机构对散户的收割会变成单向的屠杀。

如果一定要总结出来那些台面上的商人学者饭复念叨的新零售究竟是什么,那么可以这么给他下一个定义:

通过综合一系列的分析,判断出


你是谁,

你现在要做什么,

愿意付出多少代价去做。

然后通过精准的用户画像,去对消费能力高、消费意愿强烈的用户展示更高的价格,赚取更多的利益。

更具体的说,他们会根据你以及你的朋友们使用搜索引擎搜索的词汇、时间、频率,判断你是“随便看看”还是“心里长草”甚至是“心急如焚”,从而给你以及你的整个社会关系圈调整报价。你会越来越被引导着去买那些对你来说非最佳、但对商家来说利润更高的东西。

不要觉得关于你的看似不起眼的信息泄露出去没什么。只要有心,从你身上多找点钱还是很容易的——而且你还发现不了。



所以你猜,为什么国产应用,总喜欢一口气要3、40项甚至更多授权,试图把你的通讯录你的短信你的摄像头你的麦克风你的SD卡等等等等,把所有的内容都一网打尽呢?

未来这帮大佬们的市值再增长个几千亿,就靠这个了。

– 04 –

更加可怕的未来就在前方

过去要洗一个人的脑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比如传销组织,要先把你骗去一个地方,安排壮汉把你关起来不让走,然后主持人每天说的口干舌燥,又唱又哭,还未必能洗成功。

未来?洗脑根本不需要那么麻烦,随着你交付出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掌握在云端的数据日益庞大,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利益集团和别有用心的人可以让你的大脑自己自动产生出他们需要的念头。

这些掌握了大量个人信息的网站,不仅仅有你的生辰八字,身份住址,关键他记录了你的行为,通过后台反复模拟计算,他可以以最短时间了解到你的需求,然后迅速满足你。

慢慢地,互联网的“好用”会逐渐绑架你的心智。



在庞大的数据面前,人类越来越像一个提供输入的变量角色,任何试图伪装和保护自己的举动,在无死角的数据监控下都显得徒劳。

那个垃圾头条和抖音就是一场预演,每天大量的运算被用来预测1亿用户的“真实”需求,1亿用户的“真实”需求是什么?没人说得清,算法告诉你。

说实话,只是通过爬到我输入的关键词来打广告这还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我只是在心里想,然后它也会推送这样东西的广告。

而且他推了以后,我居然觉得自己确实需要。

可见算法工程师的工资不是白拿的。



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举个例子:

你有一天你心中突然想了解一下某个品牌笔记本电脑,结果一打开某个网站发现广告推荐已经给你把这个商品给推荐过来了。

你也许会心里疑问,我明明没在网上搜过这东西啊,也从来没和人谈起过这个品牌啊,怎么广告就知道了正好我现在就想了解一下呢?

其实很简单,你之所以会有想了解这个笔记本这个想法,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有可能是你在浏览其他地方时,对笔记本相关的评测或推广的目光停留稍微长了几毫秒。



滚动慢了0.1秒那么一下,人再“奸”都发觉不了这个小动作;甚至连你自己都没注意到自己手指拨动慢了那么一丝丝;但电脑却可以轻松察觉到这个停顿——然后立即采取行动。

就这么几毫秒,这个动作马上被记录下来,说明你看中这个商品了。现在,只需要想办法“推”你一把,帮你更快下定决心。

算法就会在接下里的咨询中倾向于给你推荐更多和有关某个品牌创始人、游戏、硬件方面的信息。

积少成多,终于这些活动引起了你意识层面的念头——我需要买一个新的笔记本电脑,算法大功告成,这个时候可以正式给你推它的广告了。

算法还可以根据你周围的朋友,从他们的网上留下的信息里归结出最近这些朋友的高频词,也即他们最近所关心的话题。而你是他们的朋友,所以算法就认为你可能总会从朋友那听说这个话题,从而变得关心。

个体的行为不全部是随机产生的,在之前的所见所闻所搜索中已经蕴含了你下一步行动的信息。所以你会觉得计算机怎么这么厉害,都窥探到你心里想什么了。其实并不是猜到,而是你的意识是被引导了,只是你察觉不到。



最终,我们自己变成了移动数据库。

我们的每次搜索都会变成用户画像中的一个标签在互联网上的这些平台上转发,我们每打开一次网页或者app,我们就被挂起来卖了:

诶!瞧啊!这个人在这上网呢,谁要给他显示广告,价高者得!

大数据时代,你无处可遁。

百度的李彦宏曾经公开宣扬过,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

借一句知乎上的评论:古往今来,所有损害中国人民利益的人都会用这么一个借口——中国人不需要。而中国人需要什么,人民自己反而是无权定义的。

– 05 –

后记

我咨询了一个比较Geek硬核的朋友要怎么擦除互联网上留下的痕迹,他给我的建议是:

国产服务不要想删除数据的事了。想彻底抹去互联网上的痕迹是很赛博朋克的行为,不要自找苦吃。除非你像我一样,关闭掉一切非必须的定位许可、照片读取许可、通讯录读取许可,从来不在外面连wifi。所有app禁止读取通讯录,禁止读取应用列表,禁止读取信息。

我说,那还有啥软件能用啊?这不全歇菜了。

他说,所以我从来不用任何 大陆软件,能用开源软件一律用开源,任何 大陆产软件都放在 virtual machine或者 Sandbox里面用,多重代理加TOR。

我想了想,放弃了。



上次爆出来大数据杀熟还是上半年的事情,这事居然最后不了了之了,媒体集体闭嘴,关键词搜索消失,巨头的力量真是牛逼透顶。

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提高警惕。如果可能,转发这类文章给周围的人。我们的漠不关心,终将滋养出一批可怕的怪物。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8/11/%e9%9c%b9%e9%9b%b3%e7%82%ae-%e6%b2%a1%e6%83%b3%e5%88%b0%e8%bf%99%e4%b8%80%e5%a4%a9%e6%9d%a5%e7%9a%84%e8%bf%99%e4%b9%88%e5%bf%ab-%e5%a4%a7%e6%95%b0%e6%8d%ae%e4%b9%8b%e4%b8%8b%e5%86%8d%e6%97%a0/

远山走卒:开始说”一路一带”吧

开始说”一路一带”吧!

“一带”就不说了好不好?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好说的?话说全世界70%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线350公里以内,因为海运是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所以住在海边生活成本最低。你沿着海岸线把主要国家都划进自己的规划,说是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好、海上瓷器之路经济带也好、海上石油之路经济带也好、海上军火之路经济带也好,随你怎么说都错不了,问题是,关你鸟事?海上贸易规则轮不到你设计、贸易秩序轮不到你维护,航线几百年前就开辟好了,所以,这个其实没啥好说的,海上贸易肯定越来越牛逼,到时候谁都可以说是自己规划的!所以这个经济带以内的投资,理论上不会有多大的事。比如给东南亚的泰国、越南、印尼、马来西亚修个铁路建个港口之类,从大的趋势上讲,问题不大。因为我们的出口企业未来十年就是转移到这些地方,他们为了迎接世界工厂的到来,自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所以能去分点工程干干,应该有钱赚。所以日本鬼子也在抢着去贷款建设。

问题是,东南亚的国家看中国不爽啊,为啥捏?那时候各位看官还小不知道,解放后我们曾经在那里输出革命,什么红色高棉、缅共、印尼共、老挝共都是我们出钱出枪扶持起来的,所以人家至今还防着我们,所以,和日本鬼子抢订单,胜算并不大!

重点说”一路”吧。

一路就是丝绸之路了。很远的古代,海运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中国和西亚的联系就从路上,就是这条路。后来随着海运的发展,中国经济中心开始东移,然后南移。这条路上,人烟稀少、可谓穷山恶水出刁民!从经济发展(还款能力)上讲,完全没有发展前景;从人品上讲,全是流氓无赖!就在这种地方,我们给人家规划了好多条高铁!

我们举一个例子吧:西伯利亚高铁。规划的是从中国穿过西伯利亚到达欧洲!

首先我们看一下高铁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中国是世界上最适合修高铁的国家!谁有异议?没有吧?但即便如此,我们的高铁也是亏损的!那你自己想想在千里无人烟、无配套基础设施、半年冰封半年解冻的西伯利亚,我靠,你想想建铁路是个什么成本、维护是个什么成本、有没有客流、靠什么挣钱?话再说回来,如果能赚钱,人家俄国人自己不会修啊?百年前人家还跑中国来强行修铁路呢!如果能赚钱,全世界那么多0利率国家的游资咋不游过去抢着投资呢?再说了,若能挣钱,哈哈,以俄罗斯这种国家的强盗作派,说不准哪天宣布这玩意儿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给你国有化了,谁敢跟毛子赌啊?所以我们拿钱借给俄罗斯,然后让俄罗斯拿我们的钱请我们修这种打水漂性质的高铁,你感觉这个项目靠谱不?现在网上爆了中俄同江大桥,约定各建一半、合作完成的,结果呢,中国这边快建完了,人家那边还没开始!接下来大家都知道的,俄罗斯说没钱建,建议由中国负责建完,中国发挥国际主义精神建完,否则前面的投资就打水漂了!为啥新闻一出来,连记者都直接这样预测呢?因为跟俄罗斯打交道多了,见多了!所以虽然我们的领导们都讨厌美国、喜欢俄罗斯,但各个都把老婆孩子移民到美国,没有一个把自己老婆孩子移民到俄罗斯去的!所以,西伯利亚高铁要是开建了,俄国佬”老常态”做法是这样的:先表态说要积极配合建设,忽悠中国投资去建,建完之后再各种扯皮,质量问题啊、环境问题啊、生态问题啊,反正施工问题巨大,白送人家都不够赔,最后逼着中国去经营,然后由中国负责长期赔本,然后你自己经营的赔本了,你说怎么还钱?

你说这不是杞人忧天吗?有那么不要脸的国家吗?再说了,我们有那么傻吗?有吗?没有吗?没有吗??

好吧,跟你举个瓜达尔港的例子:

话说好多年前,中国投资2亿美元(据说后来实际花了17亿)给巴基斯坦建了个很牛逼的港口,叫做瓜达尔港。(插播一句:国观里把这个国家叫巴铁,意思是铁哥们儿!矮油,这种花钱养的铁哥们儿只要钱一停,分分钟翻脸,你信不?)港口落成后,这个巴铁立马把经营权给了新加坡公司!新加坡公司兴高采烈的搞了2年关门跑路了。为啥捏?因为这个国家没啥出口产业,所以也没钱进口,所以常年没啥船进港,挣个鸟钱?所以巴铁又来找中国,中国一看铁哥们儿有困难,于是派国企过去把港口经营起来了。一直亏也就算了,我们钱多人傻、国大气粗也不在乎,关键是真没船进港啊,看起来也不好看啊!于是前段时间,某人去访问,顺便把铁路从噺疆规划到瓜达尔港!我靠,从此以后,从海湾运来的石油就从这里上岸,然后上火车运到噺疆,然后,然后在往东运!牛逼吧?这不是把货源也给人家安排了吗?雷锋啊!

问题是,首先,海运成本多么低你知道吗?管道运输成本低吧?铁路运输成本低吧?但是在十万吨级的大海轮面前,被秒的渣都不剩!噺疆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南京,成本就超过从海湾运到南京的天然气了;山西的煤用火车拉到广州,成本就超过澳大利亚拉到广州的煤了。所以全世界人民都在往海边迁移啊!尼玛你从巴基斯坦上岸改火车……好吧,你在下大棋,哥没文化看不懂!但是俄罗斯副总理也挑明了想玩这招,我们也过去下一盘?话说,俄罗斯比巴铁还多一个优势,那就是俄罗斯虽然经常开门招商、关门打狗,但毕竟劫财不劫命。巴铁北部压根儿不归政府管,极端组织横行,你去建铁路?你不是逼着人家建铁道游击队吗?到时候不说石油了,我怕铁轨都被人家捡去卖给收废铁的了!

还有一路高铁规划的要架桥通过白令海峡穿过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一直通到美国南部!I 真是服了 You 啊!还是那句话,要是有钱赚,人家美国、加拿大是没资金、还是没技术、还是没你会经营啊?你百度搜一下几十年前美国的铁路网,比今天中国的铁路网密集接近一倍!(不服自己搜)现在哪去了呢?大部分都拆了!为啥?不赚钱了嘛!为啥不赚钱捏?因为美国高速公路90%免费、油价又超低(折合人民币3元一升),人家一货车拉100多吨不算超载不罚款不卸载,集装箱门对门的运输,基本把铁路逼的混不下去;客运就不说了,500公里以内开车,500公里以外坐飞机,谁坐火车啊?那为啥中国火车这么火爆呢?因为公路高价、机票高价,只有火车是国家不仅不宰你,还倒贴钱的嘛!

综上所述,西边那些国家,要人没人、要货没货、要钱没钱、要信誉没信誉,借钱给他们修铁路,哈哈哈哈,你白建了给人家,人家亏了钱还要找你赔!至于往东边修到美国去,你首先得拿个方案说服美国国会,让人家相信你这个项目是一定盈利的,否则人家凭什么让你搞个效率低下的项目占人家地?

其实有些道理很简单,大事和小事其实没什么不同,但我们总是在小事上很明白,在大事上被人忽悠的晕头转向!

假设你是一个搞装修的,今年形势不好,你没活干了。你会不会去找几个穷光蛋邻居说:”我没活干了,要不我借给你们钱,把你家房子装修一下,这样我好挣点钱?”你不会吧?但是”亚投行”和”一路一带”就是这么离谱的事,你却信了!好多人去追这种概念股,你不亏死谁亏死?做个火车比做飞机的还牛逼,你有点基本常识没有?

好久以前,也有个牛逼的概念,叫做”大飞机”。你想想国产汽车就知道,这得有多大的风险?国产汽车大不了熄火抛锚停在路边,飞机会怎样?真的做出来,你自己敢坐吗?你都不敢坐谁敢坐?所以规划的时间已经到了,大飞机目前还没有做出来的音讯。换了你是老大,你也不让它在自己任期内出炉,否则大规模生产起来,万一连续掉2架,那就和欧洲的”协和”一样立马倒闭!前任拍脑袋上的项目,让后任担政治风险?谁傻啊?就是上马,也等到离任的那一年再上,让下一任天天屌兮兮的睡不着觉,你说是不是?

这种不算成本、不计风险、不图盈利的离谱项目一旦赢得了屁民的认同,就有小骗子有样学样跟着忽悠,反正那么扯蛋的事你们都信了嘛,智商都免费测出来了,那不骗白不骗!

于是就有小骗子跟着一路一带的大概念号称要在泰国新建一条运河、要在尼加拉瓜新建一条运河等等,结果相关的概念股就猛涨!且不说马六甲海峡又不收费,你花钱在泰国挖条运河是不是吃饱了撑的?巴拿马运河的历史你学过没有?本来是法国人出钱修的,后来法国投资人破产,美国人出钱买了过去接着修,然后呢?然后还没修好,当时的管理巴拿马的哥伦比亚政府毁约了!美国煽动巴拿马独立,才得以避免投资血本无归!再然后呢?巴拿马政府也毁约了,美国只好又给了很多钱摆平。再后来呢,巴拿马政府又毁约了,美国直接出兵把巴拿马政府推翻,把政府首脑抓起来了。再后来呢,民选的巴拿马又毁约了,美国实在受不了了,去他妈的,干脆把运河交给巴拿马政府了!你知道”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吧?从商业角度讲,美国保护自己企业的合法权益是没问题的,但即便如此,即便这么有道理,即便美国这么强势,最终一样是”强龙压不过地头蛇”!请问中国去尼加拉瓜开个更长更大的运河,是准备送人呢,还是有能力跟这些不要脸的小国撕逼?所以,一看就是骗局,骗你去买相关的概念股,你以为他们在”下很大的棋”,其实也就是这么大。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天上阁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34645

我看台灣的「社會治理」

     過去許多政論認定朝小野大不利於推動施政與改革,結果,馬英九與蔡英文的完全執政通通變成霸凌民意的暴政。
      我想提議的是:中央權限部分下放,至少讓六都「首長+議會」有足夠的政策工具和資源,可以發展自己的產業策略和環境(德國模式)。
      我的訴求是:六都競爭,只要有兩都成功,台灣的產業就有希望,且總統大選也可以「基於過去的政績」,而不是「基於空洞的諾言」。

白癡才以為核電與燃煤是「必要之惡」
      新加坡人口只不過 561萬,卻有足夠的人才可以成功地管理自己的能源與產業政策,因而人均實質所得超過九萬美元,人均名目所得超過 57,000美元,但是照樣沒有空污也不需要核電——她的電力95.5%來自瓦斯(最乾淨,同時碳排最低的石化能源),3.8%來自燃燒垃圾和沼氣,0.7%來自燃油,沒有燃煤電廠和核電。
      成功的產業政策才是高收入與低污染的支柱,白癡才會以為核電與燃煤是經濟成長的「必要之惡」。

假如柯P或韓總有李光耀的才幹
      台北人口267萬,新北人口397萬,而高雄人口277萬,如果任何一都有能力招攬到全台灣最強的治理人才,組成比新加坡更強的小內閣,不僅這三都的人均所得有機會倍增,連台灣的人均所得都可以大幅提升。
      如果地方有權,或者六都競爭,或者高高屏組成地方執政聯盟,台北與新北另組執政聯盟,只要其中有任何一、兩者成功,台灣照樣有機會比今天富有;就算中央政策錯誤,每一個人都還是可以清楚地看到未來,也知道下一次大選該選誰來當總統。
      今天的問題是:中央攬權,地方無權無能。就算柯P或韓總擁有比中央更傑出的治理團隊,照樣能做的事太少,不但不足以救台灣,給台灣看到希望,甚至不足以證明他(們)確實有(或沒有)治國的能力。
      因此,我們每次大選後等於把全國資源壓寶在一種物種(或農產品)上,成功的話就大賺,失敗的話就大賠(很像專門生產單一作物的農民,每年都在賭博)。
      這種現況既不吻合風險分散原則,也不符合生物多樣化,更不吻合市場「多元競爭,優勝列敗」的擇優機制,難怪我們會浪費幾十年的時間,競爭力卻越來越弱,越來越看不到未來。

分權+多元競爭——德國與歐洲模式
      中國在許多方面一直都領先歐洲,甚至到乾隆老爺的時代,中國都還自以為是天朝。只花兩三百年就輸給了歐洲,我認為關鍵在於歐洲諸國持續地有多元的文化與多元的競爭,而中國卻一直都是中央集權。
      單一物種是全輸或全贏的局面,一旦出個錯,內部根本沒有自我救濟的機會——就像現在的台灣。
      德國的大學是由各邦主辦,經費來自各幫議會的審查,因此都必須要跟當地的產業對話。台灣的大學都是國立,甚至連校長能不能順利上任都受到總統好惡的影響,根本不需要跟在地產業對話,也鮮少跟在地產業對話。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與工研院不知道花了內稅人多少錢,卻從來沒聽說他們對台灣的產業、能源、經濟提出過什麼好的對策。養這麼多人,如果對台灣的貢獻小到可以忽略,是不是廢了算了?可問題不見得全部出在他們身上——他們的經費大部分(或絕大部分)來自政府補貼,行政院可以左右他們的報告,他們影響不了政策,有他們跟沒他們真的沒差!
      藍綠都已經警覺到民生問題的重要,卻鮮少有人警覺到:要同時解決「經濟+電力+空污」三大問題,必須從產業政策下手——產業不改,我們只能同時擁抱空污和逾期不退的核電廠(以前我們有「萬年國大」,未來恐怕會有「萬年核電」)。

火車出軌,要換司機,更要換腦袋
      敗選之後民進黨中生代喊接班,林濁水說中生代如果拿不出新的想法,無異於新人舊政。這跟我以前寫的「火車出軌,要換司機,更要換腦袋」有暗合之處,只不過著眼點大異其趣——林濁水關心的是兩黨的「政權爭奪」,我關心的是台灣的「社會治理」。


原標題:白癡才以為核電與燃煤是「必要之惡」


from 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 http://mhperng.blogspot.com/2018/11/blog-post_29.html

荒谬的红线:参选公职不能支持港独还要反对人家港独

来源:
法广

本届立法会选举获得8万4000票荣膺票王的议员朱凯迪,日前报名参选乡郊代表选举,竟然遭到选举主任盘问其政治立场,除了他本人是否支持港独之外,还要他交代是否支持港独作为作为前途自觉的选项。朱凯迪形容这是“不许我支持港独,还要我反对他人支持(港独)……好像画了一条不成文的红线”。

乡郊代表选举将于明年1月举行,一向以独立身份参选的朱凯廸,早前报名参选居民代表,并没有签署确认书,至日前收到选举主任就其政治立场提出5条问题,包括“是否继续不支持港独”、“是否提倡或支持‘香港独立’为前途自决的选项”等。

朱凯廸27日回覆选举主任后会见传媒时表示,他在提名表格上已按法例就拥护基本法及效忠特区作声明,他早于2016年宣誓就任立法会议员时作出相关声明,并且获立会秘书确认,从没有被律政司挑战,抨击选举主任是多此一问及滥权。

对于选举主任引述朱凯廸的面书专页内容,问他是否继续不支持港独,他多次重申不主张港独,但认为他人和平主张港独是港人受基本法27条保障的权利,“有人有此主张是没有问题的,但我没有主张”。

朱凯廸在回信中,未有直接回应选举主任有关是否提倡港独作为自决选项的提问,认为此说法是政府将政治红线由港独延后至自决的理由,“好像不成文红线,已经划了出来”,质疑问题背后含意要求他自己不能主张港独,更要反对甚至禁止他人主张港独,并以外国记者会前副主席马凯为例,“他其实并不主张(港独),但因主持(民族党)陈浩天演讲就遭到政治报复”。

朱凯廸直言,自决并不是具体确定的主张,形容其主张的自决前途范围广阔,“政府不停摆这个问题框架在我面前,是误导了公众和扭曲我意思”。

朱称已经与法律团队沟通,认为理据站得住脚不畏DQ,并狠斥北京干预香港言论、结社及参政权利,希望借今次回应提问引发公众对自决红线的讨论,“不是直接司法上处心积虑用我去做试验品,让公众知道政治审查严重到这个地步”。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11/%E8%8D%92%E8%B0%AC%E7%9A%84%E7%BA%A2%E7%BA%BF%EF%BC%9A%E5%8F%82%E9%80%89%E5%85%AC%E8%81%8C%E4%B8%8D%E8%83%BD%E6%94%AF%E6%8C%81%E6%B8%AF%E7%8B%AC%E8%BF%98%E8%A6%81%E5%8F%8D%E5%AF%B9%E4%BA%BA%E5%AE%B6%E6%B8%AF%E7%8B%AC.html

他做错了, 错哪儿了?

来源:
@Ent_evo

总结一下#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到目前为止我的个人观点:

1. 贺做错了吗?错了。

2. 错在哪里?至少有三处:

让两个孩子冒了毫无必要的风险,其中一个甚至都没有得到什么收益;

违反了卫生部和科技部关于禁止胚胎编辑植入人体的规范;

还有可能违反了伦理审批的正常流程。

3. 但他不是代表科技进步、大势所趋吗?不是。

根据目前公开资料来看,没有证据表明他有什么技术上的突破。他只是做了别人能做而选择不去做的事情。

技术推广可以给广大人类带来好处,但不意味着为了科技进步就可以违规违法故意伤人。志愿者可以知情同意甘冒风险,胚胎可不能。你既然知道你所做的会给一个具体的人带来伤害而没有任何好处,你为什么还要做?真当自己是灭霸了?

以及,生物医学界和伦理学界这一次是站在一起的,都反对他的此次做法。

4. 那他没有给孩子带来好处吗?远远不够。

其中一个孩子似乎获得了对HIV多种毒株的抗性,但她本来被家人感染的风险就几乎为0,而且还要承受对某些其他疾病更易感的代价;另一个孩子则连抗性都没获得。HIV早已不是绝症,无论预防还是阻断传染还是延长寿命都已经有常规成熟安全的做法,根本不需要这种风险操作。

5. 后果是什么?最大问题不在孩子本身,而在领域。

这两个孩子可能会因此带上更多的突变,其中可能有有害突变;这和诸如高龄父亲的风险没有本质区别,但毕竟也是风险。

其他黑心诊所可能会受此启发也违法开展类似操作,骗钱并带来伤害。

中国科学家的声誉和基因编辑的名声遭到败坏,影响科研进展和应用,让未来其他孩子得不到本来会有的救治。

我不认为这能够得上‌‌‌‌“污染基因库‌‌‌‌”,人类基因库里突变成山成海,不差这一两个。突变不问来源,一样的突变结果就是一样的效果,基因编辑造不出全新种类的突变。

6. 为什么要在乎基因编辑的名声?因为这个技术真的很重要,而且已经在救人性命了。

这次的基因编辑胚胎是它的一个子领域,虽然现在还不足以应用在人身上,但不久的将来应该也能救人性命。

7.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对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等技术更安全,而且能救命的时候。

过去的基因编辑其他子领域,以及过去的很多现代医疗技术,初次在人身上使用都是这样的场景:技术本身相对安全,遇到一个不用这技术就没什么好办法的病人,救治过程里积累经验,再逐步扩展应用领域,最终成为成熟常规手段。

每一个技术都总要有第一次,但既然第一次因为缺乏经验会是最危险的,那显然只应该在不治就会死人的危急场景使用,两害相权取其轻是常识。

8. 现在应该怎么办?应该要求规范和监管。

基因编辑只会直接影响到被编辑的人,所以普通人不会受到影响——只要你别去可疑诊所接受可疑治疗。

受影响的两个女婴是无辜的,她们遭受了大一些的遗传风险,和别的有风险孩子一样对待就可以了,任何更特殊的对待都没有意义。

最大问题依然是可预见的非法行医,以及基因编辑研究受挫。这两个问题都只能用更好的规范和监管来解决。这些事情做起来都很难很繁琐,但没有办法,现实就是如此无趣。贺的结果不是突破,但就算是突破,也从来不是靠它本身改变的世界。世界永远是被一点点改变的,只不过人们永远是猛一回头才突然发现罢了。


@Kevin在纽约:其实基因编辑技术不是太新的东西,在美国,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这类研究就变得非常狂热,很多华尔街的风投资金和社会资本都想踊跃参与,但美国国会对此研究持相当谨慎态度。

包括后来CRISPR-CAS9(基因手术刀)技术的发明人,美国生化科学家Jennifer Doudna(图一)也承认,就目前人类对基因的认知和安全把握程度有限,从保护人类进化规律和伦理(Ethical)层面,必须给基因研究划定红线。

于是,美国国会在1996年就颁布法律,禁止联邦政府资助破坏人类胚胎或创造胚胎用于科研的工作,虽然编辑人类生殖细胞的私人资助研究在美国仍是合法的,但美国国会禁止联邦药监局FDA评估或批准涉及基因活胚胎,以及能被用于创造此类胚胎的精子或卵子的临床研究。

所以,去年美国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胚胎细胞和基因治疗中心主任Shoukhrat Mitalipov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精准且高效地修饰了人类胚胎细胞的一个基因缺陷,相关研究以‌‌‌‌“修复人类胚胎中一个致病的基因突变‌‌‌‌”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上,但却没有引起美国科学届的兴奋。

Mitalipov主持的这次胚胎实验,是在美国伦理委员会的指导原则下进行的,所以完成编辑的胚胎,根据法律规定,没有被允许继续发育或打算植入子宫,而是及时进行了销毁。

中国科学家贺建奎的这个用于人类胚胎的研究没有获得批准,并且突破了临床的底线,诞下一对人类双胞胎婴儿,引发科学界的担忧是必然的。

而且,作为最大买点之一,双胞胎婴儿的天然艾滋病免疫能力,如何能够证明?不可能现在就让婴儿接触艾滋病传染,这是有悖伦理道德的。如果他们一生都没有经历过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环境或行为,又如何证明她们天然抵抗艾滋病?



from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11/%E4%BB%96%E5%81%9A%E9%94%99%E4%BA%86%EF%BC%8C%7C%E9%94%99%E5%93%AA%E5%84%BF%E4%BA%86%EF%BC%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