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31 December 2019

黎电视台:戈恩藏在装乐器的箱子里逃离日本 他妻子否认这一说法

来源:
法广

在人们即将告别2019年时刻,传来惊人的消息,日产汽车公司前董事长戈恩现身黎巴嫩。戈恩发表声明表示,他没有逃避日本司法,而是躲避他受到“人为操纵的日本司法体系”。戈恩的日本律师毫不知情,对此表示万分震惊。黎巴嫩外交部31日表示,戈恩合法入境,该国没有任何规定对他实施司法追究或让他面临法律诉讼。换句话说,黎巴嫩和日本没有引渡协议,他在这里是安全的。

法国外交部31日表示,巴黎没有收到过戈恩离开日本的消息,对他离开日本的前后情况一概不知情。另据《黎巴嫩新闻报》(Al Akhbar)的报道,行动前后是一个私人保安机构谋划、实施的大胆逃离计划。

戈恩曾在东京监狱三进三出被拘130天之后,2019年4月25日获得保释。保释期间不得离境,行动受到监控。他妻子卡罗尔2019年11月和他见过一面之后,司法部门也不再允许他和妻子和家人见面。

戈恩拥有法国、巴西、以及黎巴嫩护照,但护照被扣在戈恩的律师弘中惇一郎(Junichiro Hironak)手中。他的律师说,他是从电视新闻中得知戈恩的“出逃”,让他大吃一惊。

那么受到监控、没有护照的戈恩是如果金蝉脱壳的呢?根据黎巴嫩电视台MTV和英国媒体的报道,戈恩是藏在本应装乐器的箱子里“逃走”的。但当法新社询问他妻子时,他妻子否认黎巴嫩电视台的相关报道。

黎巴嫩电视台MTV和英国媒体报道说,戈恩要求一个私人乐队来日本家中搞一个小型的演出。演出结束之后,戈恩巧妙地藏在了一个本装乐器的大箱子中来到一个外省的小飞机场,因东京的两个大机场监管太严,他难以脱身。

仍根据上述消息报道称,他从日本外省机场乘私人飞机飞抵土耳其,在那里转乘一架喷气式专机飞往黎巴嫩。黎巴嫩外交部表示,他入境是合法的。法新社还报道说,他入境黎巴嫩时,采用的是法国护照和黎巴嫩身份证。

戈恩的律师31日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客户行为“无可饶恕”。戈恩此前两次支付的保释金恐怕也会泡汤,总数为15亿日元,大约折合1千2百万欧元。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1/%E9%BB%8E%E7%94%B5%E8%A7%86%E5%8F%B0%EF%BC%9A%E6%88%88%E6%81%A9%E8%97%8F%E5%9C%A8%E8%A3%85%E4%B9%90%E5%99%A8%E7%9A%84%E7%AE%B1%E5%AD%90%E9%87%8C%E9%80%83%E7%A6%BB%E6%97%A5%E6%9C%AC%7C%E4%BB%96%E5%A6%BB%E5%AD%90%E5%90%A6%E8%AE%A4%E8%BF%99%E4%B8%80%E8%AF%B4%E6%B3%95.html



2019年中国的“稳”与“难”

 2019年即将被2020年取代, 2019 已经成为回忆,但或许这一年发生的许多事情的后续将发威,造成更大的影响。我们今天的特别节目就带大家回顾2019年发生的与中国有关的大事。

我们先来看看2019年中国网友们集思广益选出的最能代表这一年的汉字:据相关报道,这个由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腾讯公司联合主办的这个活动,从网友推荐的数千条字和词当中挑选出能代表中国国内局势的字是“稳”,国际字是“难”。

稳,可以解释为本身很稳,也可以是因为乱而需要稳。难:就是困难重重。

年初,就有人在问今年中国是否能走出“逢九避乱”的历史魔咒。实际上,2019 年确实有几个重要的敏感和重要纪念日日。随便一数就有 五四运动 100 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国庆,还有几位敏感的六四三十周年,乌鲁木齐七五事件十周年,达赖喇嘛出走西藏60年等等。

习近平:五四核心精神是爱国主义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五四运动五百周年纪念,4月30号就召开隆重纪念大会,集党政军领导权与一身的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对五四运动的意义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这个定义没有问题,但习近平随即特别强调;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从历史上看历史,100年的五四运动是晚清西方思想进入中国后引发的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新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从思想、政治和文化领域激发并影响了华人尤其是华夏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这两种理念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这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公民、市民和工商人士等中基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和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行动。尤其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初期的一些重要领导人都是这场运动的参与和领导者。

那么,这种被中国政府最高领导人隆重纪念的,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运动,至少从形式上让人联想到被军队镇压的天安门89年的学运。

六四三十年依然遭噤声

今年也恰逢89六四学运遭镇压三十周年。同样是学运,同样始于对政府不满,从北京爆发进而蔓延到全国,也遭到当局镇压,但100年前参加领导抗议北洋政府的的共产党执政时,就以稳定为理由,调来实枪荷弹的军队对学生和市民进行武装镇压。历史实际上不乏相似成分和讽刺意味。只是执政者角色有所转换而已。

六四三十周年,流亡在国外的民运人士和团体采取各种方式予以纪念,但中国国内外圈噤声。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大氛围下,知道者谈六四变色,很多九零后出生的人对这场运动更是一无所知。

香港反送中挑战中央集权

但是在中国有一个地方的人,三十年来每年坚持举办六四纪念烛光晚会。这就是香港-  亚洲的金融中心和旅游购物天堂。主权从英国回归中国22年后,从六月开始,爆发了一场同样是以学生为主导力量的运动,举世瞩目,成为香港主权回归后最大的政治和社会危机。抗议源于港府试图通过逃犯修订条例,简称反送中。在铜锣湾书店事件后,港人怀疑政府暗渡成仓,明着是将逃港的嫌犯遣返大陆绳之于法,暗里确实要寻求将北京不喜欢的港人或其他人遣送回大陆的法律依据,对港人来说,这是对中英联合声明规定的香港在50 年内享受“一国两制”中司法独立原则的挑战。港人不愿意看到自己享有的自由被一点点蚕食,从6月19号开始的百万人大规模游行,要求港府撤回条例。在港府迟迟不撤回逃犯修订条例,警方暴力镇压的情况下,港人不间断抗议,和理非,勇武并存,伞阵对抗催泪弹的画面让世人震惊,大学校园中大理大成为警民对峙的战场。街头压力迫使港府最终撤掉了争议条例,但民众要求已经升级为“五大诉求,缺一不可”“光复香港,时代革命”。领导这场运动的年轻人不惜付出生命代价其实和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有同样追求民主和自由的赤诚之心。

港府和中央政府程序采取强硬的立场,毫不让步,持续进行镇压,在社会撕裂的背景下,11月24香港举行的区议会选举中,泛民派大获选胜,获得479个席位中的389席,留给北京政权支持的建制派59席。民心所向不言而喻。香港的抗议活动被分析认为是已演变成几十年来对共产党统治最直接的挑战。

美国立法挺香港新疆西藏台湾 醉翁之意不在酒?

国际社会对香港没有袖手旁观,尤其是美国,在众议院参议院通过后,总统特朗普也签署了<<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对参与破坏香港人权与民主的人和组织实施制裁,虽然这是美国国内法案,但凸显的是对香港民主自由前途的关注。对一些人来说,这个法案就是一个紧箍咒,比如亲中香港星岛日报老板何柱国被拒绝进入美国就是一个例证。

反送中尚未结束,2020 年势必将继续,无论如何,2029年香港已经成为席卷全球逆权运动的象征。美国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香港人以30%的高票当选,但这个桂冠最后由得票第五的瑞典环保女孩格蕾塔获得,其中原因引发各种猜测。

实际上,在 即将过去的2019年,关于“”稳这个话题就要讲到新疆了。今年有非政府人权爆出在新疆拒信有超过百万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民众被强制关押在类似监狱的设施里,人权活动人士认为这些人在那里遭受到包括心理折磨,洗脑等虐待,而美国国会议员则直指这类设施是让穆斯林接受汉化教育的“集中营”接受,消息震惊全世界舆论。中国方面予以反驳后,又放出官媒的采访视频,试图证实这些人是在再教育中心接受职业培训的官方说辞,但视频中那些穿着同样服装的成年维吾尔族男女一起上课唱歌运动的画面的说服力有多大?有多少人相信?

中国是以反恐维稳的名义将这些新疆的少数民族集体关在这样的营地,对西方国家来说,这就是北京侵犯少数族裔人权的一个新案例,一个族群中的部分人制造了恐怖袭击,就让所有的民众收惩罚,究竟有多少教育改造的成效?这样做会不会更加激起一个有上千万人口的民族的仇恨?这些都是需要为未来这个地区的政治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美国众议院也通过了<<新疆维吾尔人权法>>,特别点名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要求制裁他和其他负责官员。和之前的香港人权议案一样,法案的目的是通过美国国内法律处理在新疆发生的严重侵害人权行为,执行方式包括对严重侵犯人权的人员实施制裁。新疆人权法案目前正等待参议院批准后,经总统签署生效。

香港,新疆法案的通过,自然让北京非常愤怒,通过各种渠道谴责这是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并威胁采取反制措施。但美国不仅没有撤回,反而更进一步,在新疆法案推出后不久开始关注西藏的人权问题,不要忘记今年是西藏起义,达赖喇嘛被迫流亡60年纪念。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星期三(12月18日)无异议通过《2019西藏政策与支持法案》。法案规定,干预达拉喇嘛转世的中国官员将受到制裁。法案还承认流亡藏人成立的藏人行政中央合法代表全球藏人的愿景。这项法案是对《2002西藏政策法》的修订与加强,旨在进一步强化美国对藏人争取人权、宗教自由和真正自治的支持。

香港,新疆和西藏都是中国维稳重地,但美国先后通过的有针对性的法案,实际上是通过人权问题对北京施压。这可能就是国际局势之难“难”的部分原因。

难中之难:中美贸易战 华为5G全球碰壁

再说到“难”,回顾2019年,中国还真是带国际上碰到一些难题,最大的难题自然就是美国。美国总统特朗普去年五月份发动了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对来自中国的几千亿产品施加高额关税,给中国出口造成很大的压力。所幸双方经过十几轮艰难会谈,讨价还价后,终于在年底达成第一阶段初步协议。

在这个话题中,另一个必须要说的公司就是中国政府力挺的通讯科技产业旗舰公司  华为的难题。华为老板任正非的女儿,华为财务总监孟晚舟2018年12月在加拿大温哥华转机时,造加拿大应美国要求逮捕,理由是华为违反美国禁令与伊朗公司有业务来往。孟家公主随后获得保释,目前虽然在加拿大自家的豪宅中,但需要带着电子脚链受到监视,孟晚舟案件引发中美加三国外交政治风暴未了,她还在等待美国引渡程序之际,华为试图在国际上大力发展的领先全球的5G技术突然受到美国致命的钳制。2019年5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允许美国禁止“外国对手”拥有或掌控的公司提供电信设备和服务。随后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华为及其70家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之列,命令未经批准的美国公司不得销售产品和技术给华为公司,理由是“防止外国实体以可能损害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方式使用美国科技”。美国的这个决定让华为公司在全球的5G计划受到巨大挫折。

2019年的另一件大事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中国举办了史上规模最大的阅兵仪式向全世界秀肌肉。当习近平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国发表讲话时,又被香港民众在街头继续为民主自由而抗争,被警察猛喷烟雾弹,胡椒水,海绵子弹的镜头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同时,香港局势也证明“一国两制”政策的失败,让台湾民众更加担心自己的未来,越来也多的民众拒绝接受九二共识,而针对2020年的台湾总统选举,大陆也在2019年采取了外交军事和政治多管齐下的打压,希望民众不要投票给支持台独的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但效果适得其反。反而让蔡英文得到表达强硬立场,得到更多选民主持的机会。

不驯服的港台VS听话的澳门

习近平在一月二号<<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的讲话中强硬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同时他也重申,“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

对于习近平的表态,台湾总统蔡英文立刻强硬回呛,说她始终未接受“九二共识”根本原因就是北京当局所定义的“九二共识”其实就是“一个中国”,她重申,台湾绝不会接受“一国两制”绝大多数台湾民意也坚决反对“一国两制”而这也是“台湾共识”。

美国联邦参议院周二(10月29号)一致同意通过“台北法案”,要求行政部门采取积极行动支持台湾强化与印太地区及全球各国的正式外交关系与非正式伙伴关系,以行动支持台湾国际参与。这显然触到中国的最敏感点。

两岸三地,香港和台湾都不听话,幸好还有澳门让北京在年底挽回了面子,习近平亲自12月中旬亲自到澳门参加了回归而是周年纪念活动时,对这个中国赌博中心澳门的爱国主义表示赞赏,并对附近的香港进行了旁敲侧击的谴责,称北京不会容忍对其主权的挑战或“外部势力”的干预。习近平说,香港和澳门两个城市一直是半自治领土,具有更大的经济和政治自由  但他明确表示,这种自由是有限度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意志坚如磐石,”他说。“我们绝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干预香港、澳门事务。”

回顾2019年,发生在中国还有很多重要的事件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每个人心中也都有自己认为重要的事件,节目时间有限,自然无法全面,只能遗憾以偏代全。即将到来的2020 年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和无奈?

from RFI http://www.rfi.fr/cn/%E4%B8%AD%E5%9B%BD/20191231-2019%E5%B9%B4%E4%B8%AD%E5%9B%BD%E7%9A%84%E7%A8%B3%E4%B8%8E%E9%9A%BE


大象公会|为什么看病住院要避开年底

按:今天,医患关系已成为定期的热点话题,但是,舆论往往停留在如何保护个案中的具体当事方,事实上,医患关系紧张,是医疗保障系统带病运行的结果。

    从供需上看,医保预算投入严重不足,但这是各国常见的问题,而将矛盾系统的传递到医患关系这个终端,却是中国独有的现象。

    小医院把病人往大医院推,各医院都想方设法推荐自费项目,有医保卡的患者比自带现金的更难住院,早已是半公开的潜规则。以至于,有人总结出这样的经验:住院最好是在年初,不要在年底。

    为什么有些患者会在医院遇到各种推诿,为什么有些医院会拒绝医保患者住院,为什么会出现过度治疗,为什么医院会推荐自费项目…这些问题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今天向大家推荐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恒鹏的文章。朱恒鹏长期专注于中国医疗体系的研究,是我们最信服的权威。

    下面转发的文章,是谈中国医保的总额预付安排存在的问题,前述问题的答案,你能在本文中找到。


 

2011年5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鼓励医保部门探索总额预付支付方式。2012年,国务院发布《「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等新型付费方式,增强医保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

全国各地医保推行总额预付制以来,在实现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等预期目标的同时,患者权益不能得到保障、医院推诿医保患者的事件也频频见诸各大主流网站。

譬如,中国网2012年报道的「河北保定多家公办医院推诿限收职工医保患者」,新华网2013年报道的「医保总额预付致医院推诿病人,完善制度势在必行」,财新网2013年报道的「患者被强令出院后死亡,多地现医院推诿病人」,等等。

在我国现行医药卫生体制下,总额预付制导致医院推诿医保患者,有其客观必然性。

过去十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快速增长,期间又实现了医保全覆盖且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就医需求快速释放。但是,由于我国未能形成竞争性的分级诊疗体制,患者纷纷涌向大医院,医疗费用和医保资金支出出现十年高速增长态势,2003-2011年间,政府办医院业务收入年均增速在20%左右。

为遏制医保基金支出过快增长势头,稳定医保保障水平,各地先后采取了一些新的医保支付方式。由于各地医保部门专业水平较弱,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在内的各地医保部门几乎一致采取了总额预付这种相当简单粗暴的医保付费方式。

各地公立医院管理者由于缺乏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和积极性,普遍采取了把总额指标分解到科室甚至再分解到医生的做法。为了不超过总额指标,医生从而医院自然会筛选患者,推诿危重和高费用患者,同时把责任推给医保经办部门,导致医保、医院、医生和患者四方冲突越来越多。

其后几年,政府从保障民生的角度出发,要求通过开展大病医保将医保结余资金花出去。在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下,上面压着花钱,医保经办部门必然要花。医保经办部门有花钱的压力,又有资金穿底压力,必然会更加依赖总额预付制,导致医院和医生推诿患者会愈演愈烈,医保、医院、医生和患者四方冲突会进一步恶化。

一 总额预付制为何会成为首选?

在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和按人头付费等新型医保付费方式中,总额预付成为首选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医保经办机构专业化水平不够,不能实施类似DRGs(即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疾病诊断相关分类,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及转归等因素把病人分入各个精细的诊断相关组,然后决定应该给医院多少补偿。)的精致付费方式。医保经办机构在我国1999年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后才成立,成立时间还不长,医保付费方式对其来说也还是一个新领域,经办人员专业化水平不够,经验和数据积累也严重不足。实施DRGs等更为精致的付费方式对于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医保经办机构来说还存在很大困难。

然而,总额预付则要简单易行得多。相当一部分地区医保经办机构所理解的总额预付,无非是将医保资金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解到各个定点医院,然后按月预付,年终总结算。

其次,和传统的按项目付费相比,总额预付能更大程度上限制医院操控医疗费用的自主空间,增强医保经办机构的控制权。在按项目付费方式下,医保支付的依据是医疗费用实际发生额,医院的自主权较大,受到的费用约束较弱,而且基本不用承担参保者住院人次、疾病严重程度以及相应的医疗费用波动风险。

相应的,医保经办机构的自主权较弱,并且需要承担医疗费用波动带来的医保支出波动风险。但是,总额预付这种支付方式,年初确定总额预付额度,以及年底进行实际支付结算,医保经办机构的自主权较大,同时很大程度上把医疗费用波动风险转嫁给了医院。

就医保经办来说,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医保经办机构专业化程度低,没有积极性探索更好的医保付费方式?成立时间短、经验不足、人才储备不足、数据储备不足是客观原因,但更根本的原因是经办机制存在问题,或者说经办机构的治理机制存在问题:(1)没有积极性也没有完善的机制来选拔任用称职的经办人员;(2)没有很好的激励约束机制来保障经办机构有积极性追寻最优的付费方式。归根结底是一个问题,医保经办体制存在制度性缺陷,使其无法实现专业化,这个制度性缺陷和我们下面讨论的公立医院体制问题完全一样,那就是行政化,而不是独立法人化。

二 总额预付制的要点

目前,各地医保部门实施的总额预付制一般有以下五个特征:

第一、以上一医保年度基金收入为基数,考虑一定增长率,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确定本年度医保基金支付总规模。

第二、在医保年度之初,将医保资金总额按照一定的规则在所有定点医疗机构间进行分配,确定后者的年度医保支付预算总额。各定点医疗机构获得的医保预付总额,一般是根据各医院的历史数据,按照一定的增长率计算确定。正因这一点,各地称该付费方式为「总额预付」。

第三、医疗机构依然按照物价部门确定的医疗医药价格,按照项目计算每个患者的医疗费用,并且按照这个计费方式和标准与患者计算医疗费用,也依然按照这个方法计算医院发生的医保医药费用,并以此为依据计算医保实际支付额。这表明,大部分地区的所谓「总额预付制」事实上是总额控制下的按项目付费制。这种定价体系严重低估医疗服务价格,导致医疗机构和医生依然倾向于过度用药(耗材)、滥用药(耗材);按项目计费鼓励医疗机构过度医疗,无助于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第四、医保部门按照上述规则计算医疗机构发生的医保支付额。如果该支付额低于事先确定的额度,结余部分按事先约定比例归医院;如果超支,超支部分按照事先约定比例由医保和医疗机构分担。

第五、医疗机构上一年度的实际医保支付额,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下年度得到的医保预算总额。

在上述规则下,各定点医疗机构的最优选择是超支,也就是将实际医保费用发生额做到预定额度之上,从而使实际拿到的医保支付额超过年初确定的预算额度。这一方面使医疗机构当年度能够拿到最多的医保资金,另一方面也做大了下一年度乃至今后若干年度的医保预付额度。各定点医疗机构通过私下协调,做到大致同步超支,目的在于形成法不责众局面,避免医保经办部门通过对超支严重者实施严厉惩罚来「杀鸡儆猴」。因此,我们很容易看出,这种付费方式既不像传统的「按项目付费」制度那样严重缺乏控费激励,同时又不像标准的总额预付制那样,赋予了医疗机构过强的控费激励,引致明显的推诿和筛选患者现象。

三 总额预付制的弊端

国际上很少见到在医院层面施行总额预付制的做法。英国是在整个国民健保系统的范围内实行总额预付。加拿大和中国台湾地区是在地区范围内实行总额预付。美国退伍军人医疗系统也是在整个系统范围内实行总额预付。

我国在医院层面实施的总额预付制,有如下几大弊端:

首先,在医院层面实施总额预付制,违背总额预付制的前提:医疗机构的患者来源构成稳定。总额预付一般基于历史信息、考虑一定年度增长率确定医疗机构的预付总额度。在患者来源构成稳定的情况下,这样确定的额度一般与医疗机构实际发生费用相差不大。当患者来源构成不稳定时,患者数量、疾病谱和严重程度波动大,导致医疗机构实际发生费用波动大,跟预先确定的总额度出现明显差距,加重医保部门和医疗机构间的冲突。显而易见,我国大量跨地域就医的事实,决定医院的患者来源构成波动性很大,不满足总额预付制的前提。正因如此,国外一般将总额预付制适用于跟一定地域范围内所有居民签约的社区医疗机构以及有相同特征的医院。

其次,在医院层面实行总额预付制,易导致医院层层分解指标,违背保险发挥作用的基本原理—大数法则。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大数法则分散风险。参保人数越多(按保险业术语说就是风险池越大),风险分散程度就越大,医保基金风险就越小。在医院层面实施总额预付制,等于是把一个大的风险池分级为一个个小风险池,每个小风险池对应着一个医院,每个池子分散风险的能力就弱了。因此,推诿危重和高费用病人就成为总额预付制的一个自然特征。

如下所述,我国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体制和管理水平易促使公立医院将医保资金定额分解到科室,甚至到医生。这导致风险池越来越小,医保的风险分散功能越来越弱,事实上等于把风险转嫁给医生承担。在这种情况下,推诿危重和高费用病人自然也成为医生的最优选择。

再次,在医院层面实施总额预付制,不利于兴办新医疗机构。新医疗机构由于没有历史信息,发展过程中业务量逐渐增加,医药费用同步增多。显而易见,总额预付制限制新医疗机构的发展壮大,很容易固化现有医疗机构的既得利益,固化垄断格局,不利于引入和扩大竞争。

最后,总额预付制抑制医院采用新技术、新药品、新设备,一定程度上妨碍医疗技术进步。

四 公立医院垄断加重总额预付制弊端

总额预付尽管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因为地方医保部门有积极性,目前开始在全国普遍推开。如果总额预付制或者按每人次平均定额付费仅止于医院层面,院长在整个医院层面上统筹使用整个医保资金定额,可以使这笔医保资金得到最优使用。道理很简单,科室层面患者人次、疾病严重程度及医疗费用的波动性一般比医院层面要大。医生层面情况更是如此。因此,在医院这个大池子层面统筹使用医保资金,显然比分解到科室和医生个人头上风险分散效果更好。换句话说,如果院长不把这个医保预防定额分解到科室乃至医生,不管是总额预付,还是按每人次平均定额支付,弊端都会小一些。

现实中,医院普遍把医保指标分解到科室乃至医生。去年网络上披露的广州的那个案例,事实上此前许多案例,比如上海、保定,均说明医院普遍把医保指标分解到了科室乃至医生。这种做法,事实上等于把风险完全转嫁给了医生。在这种情况下,推诿病人尤其是重病人成为医生的最优选择,明显会激化医生、患者和医保三方的矛盾。这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既不利于更好地满足参保患者的医疗需求,也完全无助于实现医院和医生的经济收益最大化,唯一的「好处」是减轻了院长的管理负担。这可能是一些院长的理性选择,更可能是无奈的现实选择。

医保经办机构做不了这种把医保定额分解到医生头上的工作。事实上,各地医保甚至明确禁止医院这种分解指标的做法。就我们看到的资料而言,广州和保定医保都有这样的规定。实际上,即便医保是采取按每住院人次平均定额付费的方式付费,医保年度结算时也是以当年全年实际住院病人数乘平均定额作为医院当年医保支付额。也就是说,医院依然应该从全院角度以全年为周期统筹使用医保资金,而不是简单地按照每住院患者平均定额为限,要求主治医生承担控费任务。

那么,为什么公立医院的院长要分解指标呢?这涉及到公立医院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和自身体制两个方面。此部分首先说明外部市场环境方面的原因,下部分谈公立医院体制方面的原因。

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使之能成规模地公开推诿病人。上文已经说明,在总额预付制下,医院有推诿病人尤其是高费用病人的激励。但是,医院除非拥有明显的市场垄断地位,否则很难成规模地公开推诿病人。在缺乏市场垄断地位的情况下,也就是在患者和医保机构均具有较大选择权的情况下,某家医院大量公开推诿病人无疑是自杀之举。但是,如果医院数量有限,少数几家医院就能够合谋一起推诿病人以要挟医保。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公立医院「一家独大」,医保机构和患者没有选择余地,公立医院「店大欺客」,推诿难以避免。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院长将医保指标分解到科室乃至医生头上这种做法会大大加剧推诿病人的现象。在医保明令禁止这样做的情况下,院长依然这么做,显然是「有恃无恐」,其所恃的正是医院所拥有的行政垄断地位。即便公开推诿了病人,医保和患者又有什么其他选择?

在医院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医保经办机构事实上没有对医疗机构的选择权。占据垄断地位的公立医院,背靠卫生行政部门,监控已很困难,遑论取消医保资格?尽管各地一般都规定医院一年内出现一定次数推诿病人现象,就要取消其医保定点资格一段时间。然而,事实上,医保经办部门很难真正通过取消医保定点资格来遏制公立医院推诿病人的做法。在「北上广」三地,三甲医院众多,但这些三甲医院住院患者一半以上来自于外地。由于外地医保部门还无法进行跨区即期结付,外地患者全部是全额自费支付医疗费用。因此这些三甲医院的收入一多半来自于患者自费收入,当地医保部门支付的医保资金不到这些医院的总收入的一半,有些甚至不到30%。因此,包括总额预付在内的这些所谓新型医保支付方式对其基本没有约束力。

即便是对本地医保患者,医院也有足够的能力诱导其使用更多目录外的自费项目,甚至直接告诉患者自费就能住院,用医保排队几个月。这样做一是逃掉总额控制,二是避开监管,三是现金落袋为安,四是转嫁医患矛盾。为此,医保部门往往不得已为事出有因且确实困难的自费医保患者保留个案报销的特殊救济渠道。

五 公立医院体制弊病加重总额预付制弊端

医疗保险体制通过显著降低患者自费比重,大大缓解了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但是,与此同时,医保患者部分自费制度也导致参保者的过度医疗需求。所谓过度,经济学上的定义就是满足需求产生的社会福利低于为此支出的社会成本。参保者有过度需求的原因很容易理解:只需支付20元钱,却能够消费价值100元的服务,为何不多消费一些?患者过度需求导致医疗费用上涨。

通过对医院和医生施加约束来控费,是不得已而为之。控制过度医疗需求的最有效手段自然是提高患者自费比重,但这等于消解了医保的本意,所以不能用。考虑到医疗消费决策主导权掌握在医院和医生手中,医生对医疗费用的调控能力最强,因此各国都把控费重点放在医院和医生身上。不管是总额预付,还是其他打包付费控费方法,都是在对医院和医生施加约束,约束其自主选择权,迫使其承担控制医疗费用责任。

新型付费方式损害医院和医生的利益。在按项目付费下,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是单纯的医患关系,不管是基于提高自身收入还是为了避免医疗事故,医生都没有控费激励,反而有使用高价治疗手段的激励,包括通过选择不同诊疗方案实施差别收费以实现最大经济收益。然而,在新型打包付费方式下,医生不能再按照患者的支付意愿收费,而只能按照标准临床路径收费,严重约束医生的诊疗自主权,极大限制了医生利用这种诊疗自主权实施差别收费获得最大经济收益的权力。此外,新型付费方式还将医疗费用波动风险由医保部门转移到医院和医生。医院和医生之所以反感医保控费,原因正在于此。谁都不喜欢带着镣铐跳舞!

新型医保付费方式对医院管理水平带来巨大挑战。在按项目付费模式下,医院仅仅是单纯的医疗服务提供主体;而在上述打包付费方式下,医院不仅是医疗服务提供主体,同时成为风险管理主体。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DRGs以及按人次平均定额付费这些打包付费方式,不同程度上将与疾病风险(发病率波动、疾病严重程度波动、就诊人次波动)相关的费用风险从医保转移到了医院。此时,医院需要同时完成技术管理(医疗服务)和风险管理(费用控制)双重目标。这对医院管理水平的挑战是巨大的。

在公立医院主导和按项目付费下,医院原有的管理方式是行政型管理加粗放型管理。若医院不能把控费风险分解到医生身上,为了控制医院面临的费用风险,医院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将包括风险管理在内的控费管理纳入到医院日常管理中,重塑其业务流程,重新配置包括医生在内的各种资源,同时调整用人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这正是全民医保体制下中国医院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显然,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没有出现相应改变,其原因在于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以院长为核心的医院管理团队,缺乏对医院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能力。我国公立医院院长选拔机制的一个固有弊端是,院长不能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他们缺乏精细化管理的知识和经验,不知道如何在整个医院层面上实施精细化管理。一些公立医院院长,甚至看不懂财务报表,更谈不上做好包括风险管理在内的精细化管理了。这一问题我们通俗地称之为「院长没能力」。

其次,公立医院对院长的激励约束机制存在扭曲,使其最优选择不是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而是个人管理负担最小化。这一问题我们通俗地称之为「院长没动力」。

最后,院长有精细化管理的能力,也有具体可操作的方案,但这样的方案必然涉及到医院资源的优化配置,流程再造,必然要求调整人力资源配置,实现「能者上庸者下,能者进庸者出」,必然要求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实现内部收入分配的规范透明。这就要求公立医院院长有经营自主权、用人自主权和收入分配自主权。现实是,公立医院院长没有这些权力,也不能赋予他们这些权力。这就使得院长即便有能力、有动力进行精细化管理,也没有权力这样做。

直到今天,公立医院也没有能够实现「管办分开、政事分开」,治理结构还是行政主导型的,院长的选拔与任命还是行政方式。这样的治理结构,是医院不能和不愿提高管理水平的根源。我们将这一点通俗地称之为「院长没权力」。

六 弱势的医生

在陆续披露的医保冲突案例中,医生表达了他们的无奈:院长把医保指标分解到他们头上,他们很不情愿但只能服从。一旦出现了超支,医生需要承担损失;但如果领导的七大姑八大姨来,医生还得尽可能给他们用最好的药最好的检查,超支了挤占普通老百姓的医保额度。

医疗行业的自身特征决定,有效的制度安排应该是医生(团队)而非官僚集团主导医疗机构。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首先,最优激励机制的基本要求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拥有私人信息从而难以有效监督的一方应该成为剩余索取者和剩余控制者。显然,医疗活动中最难监督和考核的是医生(团队),因此让医生团队拥有这一生产活动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可以提供最优的激励。其次,由于医患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加之医疗健康事关基本人权,医疗机构不应仅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营利性机构,还必须同时兼顾社会公益。

人类社会的实践表明,声誉是医生(团队)传达其医术和医德信息的最有效工具。由于专业人士和专业团体最注重其自身的社会声誉,并通过维护社会公益来建立和维护自身声誉,声誉机制是最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因此让医生(团体)来主导医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信誉机制规范和约束他们的行为。这两方面的理由表明,主导医院的应该是医生(团体)而不应该是行政集团。

在我国公立医院里,起主导作用的是行政集团而非医生团体。这个行政集团既包括目前有权对医院行使行政管理和管制权力的各类政府部门,也包括医院内部专业人员之外的所有人员(包括行政领导和行政人员)。这个集团是现行医疗体制的主导者,也是该体制的最大受益者。需要指出的是,行政集团内部的许多人员也是医生出身,但不能因此说还是医生(团体)说了算,正如不能因为朱元璋是农民出身就可以认定明王朝是农民当家作主一样。

在这种公立医院体制下,医生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第一,我们的医院治理机制是行政领导说了算。普通医生在医院内部没有发言权,只能被动接受各方的简单粗暴管理,如把医保指标分解到医生头上这种管理方式。第二,医生在医院内部没有发言权本来可以选择走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可以选择自己干或者选择到其他医院执业,但我国医生没有这个退出机制。医生在医院外部并没有选择权,没有自由执业权,离开医院很难执业。医生在医院内部没有发言权,外部没有选择权;内无用手投票权利,外无用脚投票权利,怎不弱势?

七 「强势」的政府

十多年前,出于规避医疗风险和医患纠纷的考量,医院推诿病人的现象就已较为普遍,但当时由于医院和医生的推诿相当策略,患者不宜察觉,故没有带来患者很大的不满。目前,日益增加的推诿现象,并且公开以医保控费为由推诿,与医保部门的「强势」有关。医保部门日益严格的控费要求和简单粗暴的控费办法,给了医院和医生以理由,把医保部门顶上医患冲突的第一线。医保部门怀疑是医院和医生故意公开推诿,有意激发矛盾,借患者给医保部门施加压力。

处于独家垄断地位的医保部门没有掌握新型付费方式的精髓。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等新型医保付费方式的一个精髓是,让相关利益方公开透明、及时充分地了解信息,真实了解各方所受约束条件(如医保资金可用总额度),然后以平等身份坐下来谈判,就各自拥有的权利和必须承担的义务达成共识,在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就支付标准和支付方式达成一致意见。现实并非如此。处于独家垄断地位的医保经办机构,盛行行政化的经办作风,无意也不擅长把自己放在一个平等市场主体地位和医院谈判,更没有把自己放在参保者代理人位置上充分履行对参保者的及时、充分告知义务。

同样,处于垄断地位的公立医院同样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平等市场主体和医保谈判,一以贯之的行政化做派使其也完全没有服务意识,根本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服务者的位置来和患者沟通,亦没有和医生们平等协商的意识。医保部门和医院至今均缺乏及时、透明、全面公开信息的激励,依然固守通过隐瞒或模糊信息获得权力、保留自由裁量权、保留回旋余地、同时推卸自身责任的传统。在这四方中,较为弱势的医生只能通过把风险向更为弱势的患者身上转嫁来保护自己,而后者只能通过各种方式公开向政府表达不满。

医保部门的「强势」根源于政府亲自坐上了谈判桌。医保付费谈判中本应是医保部门和医院、医生间的平等博弈,政府制定规则并居中调解。但在中国,政府自己坐到了谈判桌上,并且左右互搏——既是医保经办方,又是医疗服务供给方;然而,医疗服务的实际供给方(医生)和医疗费用的实际支付方(患者)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强势的永远是政府,但一身兼两任的政府总是顾此失彼,无法形成有效平衡,导致冲突愈演愈烈。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9/12/%e5%a4%a7%e8%b1%a1%e5%85%ac%e4%bc%9a%ef%bd%9c%e4%b8%ba%e4%bb%80%e4%b9%88%e7%9c%8b%e7%97%85%e4%bd%8f%e9%99%a2%e8%a6%81%e9%81%bf%e5%bc%80%e5%b9%b4%e5%ba%95/


C计划 | 2019年朋友圈撕裂报告

写在前面
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C计划如约为你呈上这一年的朋友圈撕裂报告(向后台发送“2017”或“2018”,获取前两年的撕裂报告)。
不同于各家机构、媒体的年终盘点,我们关注在过去一年里,足以让你愤而拉黑友人、或忍不住与对方唇枪舌战一番的十大争议事件。
在这个越发极化与分裂的世界,我们该如何与持不同观点者对话?放下成见,学会倾听对方的观点,理解反对者的情绪与逻辑,或许是我们都应修炼的第一课;保持谦逊的心态,尽可能全面地寻求事实信息,审慎选择信息源,或许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断。
在努力寻求一个社会发展最底线的共识的同时,尊重不同的声音,而非以仇恨、暴力相向——希望在新一年,我们的生活中都能少一些暴戾,多一些倾听与善意。

1、可以给流浪地球打一颗星吗?

撕裂程度 

背景:
大年初一,《流浪地球》正式上映。这部改编自著名科幻小说家刘慈欣经典短篇小说的电影,由郭帆导演、吴京领衔主演,不仅让中国人成了拯救地球的英雄,更展现了浓烈的中式家国情怀。其精良的制作,也被视作中国科幻电影划时代的诚意之作。
对此称赞有加的粉丝们打开豆瓣,却惊讶而愤怒地发现——豆瓣评分的首页竟然被恶评攻陷。这些一星评论,有的来自来历不明、胡乱开喷的“黑粉”:根本连电影都没看过,先一分压住;或仅仅因为厌恶吴京,就先“一星为敬”;而有的一星评论,则颇有理据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科学设定有硬伤、人物塑造太单薄、细节处理太粗糙……
面对这些一星评论,一些粉丝们发起了一场颇具黑色幽默的攻击——他们冲到应用商店,给豆瓣的app也打了一星。除了同样无理的攻击性评论,他们抓住豆瓣系统的一个漏洞:如果用户将自己的高分评论改为低分,此前的点赞数会被系统保留,更改后的评论依然会因高赞数而出现在首页。因而,“豆瓣影评人收钱改分”的“丑闻”,一时也甚嚣尘上。不过,豆瓣官方很快对此做出回应:经数据排查,《流浪地球》的前500个热评,只有4位用户跨分数修改评分。

撕裂观点:
“一星党”抨击者:恶意给国产电影打一星的人,就是一群看不得中国崛起的美国“舔狗”。
“一星党”支持者:容不得别人对国产电影的批评,不过是一群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来自C计划的观点:
一部电影是好是坏,每个人都有发表不同观点的权利。无理由的差评令人厌恶,回击它最好的方式,则是有理有据的驳斥,让劣质评论在观点的市场上难以立足。如果我们认为无理由的差评是错的,那么不管是给《流浪地球》还是豆瓣app无理由的差评都是错的。尊重彼此的审美偏差,不必动辄追问立场、揣测动机。真正优秀的作品,经得起票房与时间的考验。

2、996,是福报还是剥削?

撕裂程度 

背景:
三月下旬,某头部互联网公司的一位员工注册了996.icu的域名。所谓996,是指“早九点、晚九点、一周六天”的加班模式,已经为中国诸多互联网公司的员工所习惯。“工作996”的下一句,是“生病ICU”。普通员工为此感到强烈不满。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被剥夺,健康被牺牲,沦为公司的加班机器。在网页的简介最后,网页发起者加上了一句口号:“Developers’ Lives Matter”(开发者的命也是命)。抗议一呼百应。在程序员聚集的GitHub上,一份“反996工作制宣言”呼之而出,程序员们还发起了“996公司黑名单”和“955公司白名单”。这简直就是一场浩大的线上街头运动。随之而来,却是对这场运动信息的屏蔽和封锁。尽管程序员们的抗议似乎短时间内很难直接改变各互联网公司的管理制度,但却快速地凝聚起劳动者对996加班制度的唾弃、对基本劳动权益的共识。

撕裂观点:
“996”是劳动者的福报: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便是马云老师。4月,在阿里内部交流活动上,马云表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我不要说996,到今天为止,我肯定是12×12以上。”
“996”是对劳动者的剥削:996模式下,员工每周在法律允许的最高加班时间之外,还要额外工作13个小时。这种明显违法的加班模式,牺牲的是普通劳动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是一种赤裸裸的剥削。

来自C计划的观点:
将“996”视作劳动者的福报,与血汗工厂背后的逻辑一脉相承。因为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因为优质的就业机会有限,资本一方享有绝对的话语权和选择权。你想要这份工作,你就要服从加班指令,就得忍气吞声。也正因为劳资关系的巨大不对等,才有一系列的劳动法律,为劳工权益划定底线。
关于996的一系列争论,让城市里受过良好教育、进出高端写字楼的白领们不得不正视自己的处境:比起那些底层打工者,我们的境遇真的更好了吗?而这一年,“网易暴力裁员”、华为离职员工被羁押等新闻,更让新一代的“社畜”们心有戚戚。
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强化集体谈判与协商的能力,是捍卫劳动者权利的重要路径。

3、巴黎圣母院失火,该叫好吗?

撕裂程度 

背景:
4月15日,正在维修中的法国巴黎圣母院意外失火,中后部的木质屋顶完全被烧毁。这座因法国作家雨果的同名小说而闻名于世的建筑,始建于1163年,于1345年完工,是全人类的共同瑰宝。火灾消息一出,世人震惊,许多人或是痛心疾首,或是因为还未有机会亲自瞻仰而遗憾不已。但这一让全人类惋惜的损失,却在中国的舆论场上迎来一片扬眉吐气的叫好之声。

撕裂观点:
拍手叫好者:同样贵为人类艺术瑰宝的圆明园曾被英法联军焚毁,现在轮到法国,正可谓“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反对叫好者:面对巴黎圣母院的损失却拍手叫好,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更是历史教育的悲哀。

来自C计划的观点:
学习历史,目的之一是反思战争发生的原因,而非简单地煽动仇恨。面对清政府对英法议和代表的虐杀,英法联军完全可以追究凶手、索要赔偿,却使用了火烧圆明园的方法,为世人所不齿。如今我们如果对巴黎圣母院大火拍手称快,岂不是快和英法联军一般野蛮?正如雨果为圆明园而控诉,我们同样为巴黎圣母院祈祷。

4、山大学伴争议:优待留学生错在哪里?

撕裂程度 

背景:
7月,一则山东大学为每位留学生配备三名女性学伴的消息,挑动人们的神经。所谓学伴,是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的一种交流制度——由本地学生与留学生“结对子”,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山东大学从2016年开始启动“学伴”项目。校方澄清,所谓1:3的比例,不过是报名学生较多所致;而积极报名的确实女生居多——但并非校方刻意为留学生“配备”女学生。不过,在显示为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申请表的截图中,确实出现了“结交外国异性友人”“匹配心仪学伴”等不当字样。
网络广泛传播的信息称,在中国的留学生,非洲黑人占了绝大多数;他们素质低,却享受着中国政府提供的高额十万元的奖学金,在校生活养尊处优。这些信息激起舆论普遍愤怒,其中不乏对非洲、中东留学生的种族歧视言论。但事实上,中国高校招录的留学生中,60%都是亚洲学生,最多乃是韩国人;而非洲留学生中,83%都是自费留学。

撕裂观点:
优待留学生是崇洋媚外:最好的宿舍给外人,最好的待遇给外人,最好的姑娘给外人——而且还是“种族低劣”的外人,这样的行径完全就是“跪舔洋垃圾”,令人愤怒。
种族歧视言论可耻:教育“国际化”大跃进确实存在管理漏洞,但不能简单污名所有留学生。

来自C计划的观点:
关于所谓的“留学生”制度,人们早就积累了一肚子怨气:一些高校给留学生提供“超国民”待遇,大幅降低招录标准、学生生源参差不齐,留学生招考甚至一度成为国内特权阶层后代伪造国籍、曲线上名校的常规操作。
而现在,留学生们的非裔、穆斯林身份成为新的爆点;对“女性”学伴的关注,更龌龊地将女性物化,愤其是让低劣种族白占便宜的下贱货色,怒感外来种族抢占了本属于自己的“资源”。
面对舆论混战,需要就事论事、层层厘清:留学生招考与管理确实存在问题,如何真正用国际教育的软实力吸引高质量的留学生,是教育部门与各大高校真正应该着力之处;而对留学生群体的侮辱、对女生正常社交行为的污名,则需要有力地驳斥和回应,拒绝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让年轻一代用开放心态拥抱多元,而非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之中,才是国际交流的题中之义。

5、刘强东案:谁是受害者?

撕裂程度 

背景:
一度沉寂的刘强东案再起波澜。
2018年夏天,知名企业家刘强东在美国被指控涉嫌强奸女留学生Jingyao,但因为证据不足被免于起诉。2019年4月,Jingyao在美国当地提起民事诉讼,指控刘强东暴力威胁、非法监禁、性侵/强奸等三项罪名。这份起诉书披露了诸多案件细节:Jingyao以志愿者身份,被邀请陪伴参加明尼苏达大学全球工商管理博士项目的高管们就餐。她被安排坐在刘强东旁边,还屡次被劝酒。随后,醉酒的她被安排坐上了刘强东的专车,在回家路上后者即有猥亵行为。最终,刘强东在将她送回公寓后强奸了她。
对此,刘强东方面的律师坚称,女孩没有喝醉,且主动与刘强东亲热。一些主流媒体原文发布了刘强东律师的声明,却没有任何对Jingyao的采访。随即,一个此前从未发过微博的账号“明州事记”发布两则视频。第一则视频想要证明宴会当晚,Jingyao并未始终与刘强东坐在一起,且并未喝醉。但事后证明,这段视频经过了剪辑,饭局绝大部分时间里,两位当事人是坐在一起的;酒桌上总共举杯了27次,Jingyao喝了19次。而第二段视频,是刘强东送Jingyao回公寓时的走廊监控。视频中,女孩手扶刘强东胳膊,屡屡作出引导手势。发布者将此称作“仙人跳实锤”,将其解读为“女方举止亲密主动邀请刘强东进入”。对于这一视频,Jingyao解释称,她之所以同意刘强东送她上楼,是以为他“酒醒了,放过我了”;因为喝多了有点晕,在引路和进入电梯时,她确实把手搭在他的胳膊上。
这两段视频,随即被大量媒体转载。而大多数媒体转发过程中,仅单方面采访刘强东律师,称其律师“证实内容属实”。此后,又有一段刘强东律师与Jingyao谈判的录音放出,这段女方要求道歉和赔偿的音频被一些媒体称为“女生索要钱财录音”,同样也仅展示了刘强东一方的评论。
7月,自媒体“北美留学生日报”“重磅”披露警方档案,称警方档案中刘强东及相关证人笔录显示二人有“激吻”“鸳鸯浴”“裸睡”等情节。但事实上,警方档案中并无这些表述,相关信息也仅仅来自刘强东的笔录。但这段断章取义的陈述,竟然被许多机构媒体作为直接信源引用。
9月,该案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举行了第一次听证,并将于2020年1月7日再次开庭。

撕裂观点:
支持刘强东:刘强东显然是被人算计,他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支持Jingyao:面对手握重权的知名企业家,Jingyao的指控充满勇气。支持Jingyao,就是支持在性别暴力中难以发声的女性。

来自C计划的观点:
从目前双方披露的信息来看,我们无法断言刘强东就是强奸者,或Jingyao在设局仙人跳。所谓的“实锤”视频,来源不明且经过剪辑,即便能证明在进入房间前Jingyao与刘强东之间保持较为友好的关系,也无法证实或推断出房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让人担忧的是,在事实尚未明晰之时,舆论场上却是铺天盖地的对女方的荡妇羞辱。机构媒体在报道中屡屡失范,沦为强权一方的“传声筒”;诸多自媒体更是断章取义,甚至捏造事实以煽动情绪。在刘强东一方的声音占据主流媒体之时,民间大量对Jingyao的声援却被噤声。Jingyao所遭受的网络暴力与羞辱,绝不是她应该承受的。
而在过去这一年,Jingyao所受到的污名,只是女性在当下这个社会所遭遇的诸多恶意的缩影:热依扎因穿吊带装遭到荡妇羞辱;先后自杀的韩国女星雪莉和具荷拉,一位因为抗争“穿衣自由”而长期遭受网络暴力,另一位在遭遇前男友的“情色威胁”后,得到的却是充斥网络的恶评……
支持Jingyao,不是支持对刘强东的“未审先判”,而是反对对Jingyao的“未审先判”、是向针对女性的侮辱和暴力大声说不。

6、人脸识别,让我们感到更安全了吗?

撕裂程度 

背景:
在广东地铁的部分车站试点运营后,北京的地铁安检也开始探索“刷脸”安检。11月,北京地铁2号线的阜成门站,用于人脸识别的安检门已被安装。上月乘坐地铁超过十次的“通勤乘客”,在进行实名认证和人脸录入并通过审核后,可使用“人脸识别”通道快速进站。该项技术旨在提升安检效率,以实现对乘客的“分类安检”。
事实上,“人脸识别”技术早已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从手机解锁、门禁系统识别身份、快捷支付到酒店入住身份确认,人脸识别在各个领域大显神通。行政执法部门也早已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识别犯罪分子以及定位失踪人口。

撕裂观点:
人脸识别技术的支持者:用科技提升效率,保障安全,值得推广。
人脸识别技术的反对者:这是对公民隐私不必要的侵犯。

来自C计划的观点:
人脸识别的逐步普及,意味着公民在公共空间的行踪将被密切追踪,而这些数据背后透露出的信息,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终有一天,在毫无克制的技术面前,所有人终将成为透明人,而政府和商业巨头,则会是这些信息最终的集合者和使用者。在不少人天真的逻辑中——只要我不做“坏事”,这些信息为政府或商业巨头掌握又有何不可。可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相信,掌握我们隐私数据的少数人,真的能恪守职责地保护好我们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
用法律规范“人脸识别”、规范公民隐私数据的收集与使用,尽可能减少对公民隐私不必要的侵入,是社会亟需聚焦与讨论的话题。

7、“合法体罚”,是进步还是倒退?

撕裂程度 

背景:
11月,《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下称《惩戒规则》)正式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这份备受关注的文件,聚焦于教师的“惩戒权”。
老师能否惩罚学生,以及以什么方式惩罚学生,一直是教育学界、业界争议的焦点。
一方面,现实中学生遭遇体罚甚至是虐待的情况依然广泛存在,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任重道远。曾经在媒体上引发激烈讨论的班主任遭二十年前的学生扇耳光、学生迟到遭殴打等新闻事件,即是缩影。
而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权限不清晰,如何管教学生也面临难题。尤其是在一些地方,学校和教育部门出于担心“家长闹事”等维稳需要考虑,片面压制教师,也引发很多问题。例如山东五莲教师体罚学生遭重罚的新闻,便引起教师群体的普遍反弹。
此次公布的《惩戒规则》,明确教师可采取的惩戒方式包括:点名批评、责令赔礼道歉、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课后留校教导、将学生带离教学现场暂时隔离等,以及“适当增加运动要求”“不超过一节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室内站立或者面壁反省”。将“罚站”“罚跑”合法化,舆论争议极大。

撕裂观点:
支持《惩戒规则》:现在的学生过于娇惯,适度体罚是培养他们规则意识的必要手段。
反对《惩戒规则》:罚跑、罚站,作为羞辱式的体罚,将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负面效果,绝不可合法化。

来自C计划的观点:
罚跑、罚站等所谓的“适度体罚”,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程度边界,极易给孩子造成情感伤害。使用粗暴的惩戒方法,看上去简单有效,但要真正帮助孩子养成自信自律的人格,需要爱和思考。我们既需要剖析那些令人头痛的“纪律问题”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孩子解决行为问题;也需要思考当前一线教师热切呼吁“惩戒权”背后的巨大现实压力。班额过大,学科成绩在教师评估中占压倒性地位,学校管理严格、缺乏对老师的支持,各种繁琐的教学外行政任务……种种这些,都让许多老师疲惫不堪,无法再顾及教育的本质——育人,转而采用强硬、粗暴的惩戒方法。这需要我们更多地进行系统性的改良,但不能为了一时之需,将老师的压力转嫁于惩戒权,反而背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8、冻卵是单身女性应该享有的权利吗?

撕裂程度 

背景:
12月23日上午,“国内首例单身女性争取冻卵案”在北京开庭。这起案例背后,叩问的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在中国,单身女性也有生育权吗?
2018年末,31岁的自由职业编辑徐枣枣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咨询冻卵事宜。作为一名单身的女权主义者,她希望通过冻卵,以最大程度的享有在生育上的控制权。毫无意外的是,根据国家规定,医院拒绝为她提供冻卵服务。之后,她将医院告上法庭。
根据中国卫生部颁发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禁止给不符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和条例规定的夫妇和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所谓辅助生殖技术,主要是指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即试管婴儿)及其各种衍生技术。人工授精技术,可以通过医疗器械,将处理后的男性精液直接注入女性的子宫颈管内;而试管婴儿技术,则是通过促排卵取出女性卵子后,在体外实现精卵结合,再将受精卵移植回女性子宫。
正是这一条款的存在,许多女性选择远赴美国,实现自己的生育梦想。不少机构和倡导者发起取消单身女性生育权限制的倡导活动。她们当中,有性别平等倡导者,有不婚主义者,有女同性恋。而徐枣枣也正期望通过此案,推动制度的改革。

撕裂观点:
支持现有限制条款:单身女性也可冻卵或借精生育,将冲击传统家庭秩序,也是对子女的不负责任。
反对现有限制条款:开放生殖辅助技术给生育意愿强烈的单身女性,让女性不再受传统的受孕方式限制,是真正扩展了女性的自由选择权利。

来自C计划的观点:
讨论性别平等,生育是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相较男性,女性天然受到更多的生育限制:更短的生育窗口、更高的生育风险、更大的时间与精力付出……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诸多生育限制都在被陆续打破。冻卵不仅给女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让她们在考虑是否结婚、何时结婚时不再为“育龄”所束缚;也给女同性恋者提供了与伴侣共同养育后代、组建多元家庭的可能。
但在向单身女性开放辅助生殖技术的同时,立法者依然要对相关技术进行严格和科学地管理,以尽可能地避免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例如明确规定技术使用者的权利、义务和相关方的知情权,以避免监护权、抚养权等方面的纠纷;审慎限制精子的可选择范围、严禁性别选择等等,以防止技术滥用。

9、恶性事件后,我们不再需要记者报道?

撕裂程度 

背景:
2019年1月8日,在北京西城区某小学内,被劳务派遣公司解聘的校工贾某,为发泄不满,在校园内用手锤锤伤了二十名学生。面对焦急万分的父母,校长和工作人员在开口通报情况前,异常纠结的却是现场举起的手机。“把手机都放下,我们没有义务去宣传。”
锤伤事件的新闻曝出后,第一时间依然是大规模删帖、极其严格的舆论管控,也有目击者记录下路透社记者采访被阻拦。而直到整件事情被人遗忘,我们也依然不知道这个犯罪嫌疑人将锤子砸向孩子们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他最终做出这样的行为。

撕裂观点:
支持仅由官方统一发布信息:由官方统一发布信息,能在满足公民知情权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避免信息混乱,保证信息权威、避免犯罪模仿效应。
支持专业媒体独立采访:专业的媒体记者,经过多方采访、深度调查,往往能提供给公众更多官方通报没有的细节,帮助公众了解详情,促成充分的公共讨论。

来自C计划的观点:
恶性事件发生后,“防火防盗防记者”,已经成为“舆论控制”的常规操作。官方统一发布的信息权威而重要,但公众依然需要媒体的深度报道提供更多的角度和细节。当信息管制为专业媒体记者的采访报道设置种种障碍时,这些无法验证真伪的小道消息便会在坊间大肆传播,不断煽动和迎合社会情绪。
最新的案例,即是平安夜刚刚发生的弑医惨案。12月24日清晨,北京市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文正埋头整理病案,一边与身后的患者家属交谈,后者突然拔刀,直插医生的颈动脉。整整13个小时的抢救,杨文医生还是离开了人世间。事发多日,媒体的深度报道才陆续刊出。而在此之前,对作案者背景、动机的揣测在网络广泛流传,其中不乏不实信息。信息控制直接打击的往往是那些本可以提供更高质量信息的专业媒体,却无法对社交媒体上的种种传言作出有效辩驳。
然而,媒体报道也可能带来“模仿效应”——触发同类型作恶者的模仿。那我们要做的绝不是禁止媒体报道,而是需要进一步探究——究竟是什么样的媒体报道,或者是媒体报道中的哪些要素,最终擦出了火星、触发了模仿效应,由此形成更具有共识的报道规范。

10、观看NBA,就是卖国贼?

撕裂程度 

背景:
2019年10月4日,NBA休斯顿火箭队总经理莫雷在自己的twitter上发出一张图片:Fight for freedom, Stand with Hong Kong。这张随后很快被删除的图片,成为将他定性为“港//9/独分子”的罪证。而要表达对港/9//独分子的愤怒,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抵制他所效力的火箭队。各个利益相关方忙不迭地与火箭队划清关系:中国篮球协会要暂停与火箭队的交流合作;央视体育频道暂停涉火箭队的赛事转播;一系列与火箭队有着商业广告合作的企业也纷纷表态要取消合作;各大电商更是争先下架火箭队周边产品。曾经的明星粉丝们纷纷噤声,人人自危,生怕因此与“港//0//独”沾上什么关联。
粉丝们期待着NBA官方能有个友好的回应为事态降温。但官方仅对这一言论伤害了中国球迷的感情感到“遗憾”,强调在NBA的价值观下,“人们可对感兴趣的事情深入了解并分享自己的看法”。NBA总裁亚当·萧华更加直截了当地表示,NBA支持莫雷的言论自由。
从官方到民间,愤怒的声音此起彼伏,抵制的对象直接从火箭队扩大到了NBA。是否看一场篮球赛,成为了爱国与否的重要标志。

撕裂观点:
支持抵制NBA:内政问题不容外界置喙,抵制是最基本的态度表达。
反对抵制NBA:上纲上线,荒唐至极。

来自C计划的观点:
这一年最大的撕裂,关于HK这座城市。在香港街头的混乱之外,是平行于网络舆论场上的另一场混战。那些试图理解香港、同情香港的人,被打上“港//7//独“的标签,在不同的平台上被示众、声讨;而那些谴责暴力、为香港现状痛心疾首的人,同样会被污为被洗脑的愚昧粉红。立场撕裂极化,变成非黑即白的站队之争。
在信息被严重污染、扭曲的情况下,当我们试图对局势作出评论时,都应该更加积极地去寻求更全面的信息。当我们谴责暴力时,谴责的应该是所有形式的暴力;而在愤怒的谴责之外,更需要理性的分析与探究,是什么将这座城市推向暴力,其背后的情绪与诉求又究竟是什么,制度的症结又在哪里。

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你的朋友圈还因为哪些事件而分裂?欢迎在留言区留言、讨论。
希望新的一年,我们都能拥抱一个更加开放、理性的自己,拥有一个更加多元、良善的社会。

作者:蓝方
C计划联合创始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和法国巴黎政治大学,曾任《财经》杂志、财新传媒公共政策资深记者。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9/12/c%e8%ae%a1%e5%88%92-2019%e5%b9%b4%e6%9c%8b%e5%8f%8b%e5%9c%88%e6%92%95%e8%a3%82%e6%8a%a5%e5%91%8a/


揭露地方官员腐败藏人遭报复被判重刑7年

作者: 桑杰嘉
【 民主中国首发 】  时间: 12/31/2019

揭发中国地方官员腐败的西藏维权人士阿亚桑扎被中国政府关押一年多后,于12月6日被中国政府判处7年徒刑,与他一起被判刑的还有8名藏人。但阿亚桑扎对中国地方法院的判决表示不服,因此他向律师表示要上诉。


中国政府越讲“党风廉政”、“反腐败”各级官员越腐败,特别是习近平政府高调反腐,全中国的腐败越严重。但是底层民众相信中国政府的口号,揭发地方官员的腐败,但是最终贪污腐败者逍遥法外,反而给揭发者判处重刑。再一次的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体制下杜绝贪污腐败是天大的笑话,从上到下没有不贪污腐败的官员,所以,揭露贪污腐败者成为了政府官员的眼中钉,成了报复对象。其实,中国政府真想反腐败还需要揭露吗?中国官员的腐败是天下人知道的秘密。


藏人阿亚桑扎就因揭露地方官员贪污腐败而成为报复性打击的藏人之一。


阿亚桑扎,是青海省果洛州甘德县江千乡牧民。2014年12月份,因为他经牧民选举当上牧委会主任,却被官方把2008年已经了结的案件,重新拿出来说事把他抓捕冤屈判刑一年10个月,上诉也被维持原判。获释后,阿亚桑扎2018年9月4日下午在果洛州高速路口上访途中,被公安人员抓捕连夜送到西宁次日送到离果洛州600公里外的看守所乐都区看守所关押。他被抓时正在带领大家控告相关人员贪污犯罪的事情进展情况,他和200多名藏人准备向省纪委继续控告地方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


在一般情况下嫌疑人在本地关押,非常严重的犯罪者除外。阿亚桑扎遭捕连夜押送到遥远的西宁是因为地方官员非常清楚,当地很多民众是支持阿亚桑扎的,如果关押在本地民众就会去请愿,甚至爆发大型抗议运动。关押在西宁一方面当地民众找不到,另一方面他的家人探访很困难。第三,中国相关部门可以任意实施酷刑。在关押期间多次拒绝家人和律师探访。

根据当时的报道,中国地方当局指控阿亚桑扎“寻衅滋事案件”。


阿亚桑扎遭捕后他的妻子要吉的《投诉举报》书中她指控甘德县政府当局逮捕她的丈夫毫无根据,并指出:因阿亚桑扎为牧民维权,去青海省各部门和北京上访,所以多次遭受公安局的迫害,被抓被打。她说丈夫因阿亚桑扎为牧民维权,去青海省各部门和北京上访。她称:“多年以来将国家给予牧民的各项惠民补助款、草原补助款、林业补助款及低保户、保五保户、特困户、孤儿等的救济款统统贪占,数额高达上千万。”


根据2019年7月26日《青海师甘德县人民检察院起诉书》称阿亚桑扎:“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于2018年9月5日被甘德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9月17日经本院批准,9月18日被甘德县公安局执行逮捕。”但是,阿亚桑扎始终没有认罪,他的两位律师也一直坚持阿亚桑扎无罪辩护。


据阿亚桑扎蔺律师11月19日的消息,“该案在甘德县检察院审查起诉期间,被告知变更为涉恶案件,2019年10月15日,甘德县法院召开了三天半的庭前会议至今还没有开庭,2019年11月18日下午,甘德县公安局办案人多吉才让用15597572320打电话给我,要求做笔录被我拒绝,随后该人又打电话,说是原先阿亚桑扎涉嫌的诈骗罪,没有被检察院起诉到法院,要求向我了解案情情况也被我以“辩护人不能指证当事人”为由拒绝。


本案庭前会议期间十名被告人只有我的当事人阿亚桑扎拒绝认罪,我们两个辩护人也为其要做无罪辩护,并认为本案根本不是涉恶案件。据此甘德县公安局要向辩护人所谓的取证不知意欲何为,非常时期特记载之。”


当时,外界很担心中国当局又在给阿亚桑扎编造新的罪名。因为,阿亚桑扎对之前的“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指控,还是之后变更为“涉恶案件”的指控均遭到否认。因此,当局公安局办案人多吉才“说是原先阿亚桑扎涉嫌的诈骗罪,没有被检察院起诉到法院--”这样的说法,试图想再加“诈骗罪”。


中国当局甘德县法院召开了三天半的庭前会议没有开庭,反而再要求当事人的律师就“涉嫌的诈骗罪”做笔录。这是非常不正常的行为,所以,外界非常担忧。


12月6日下午,中国地方当局当庭对阿亚桑扎判处7年有期徒刑,其罪名为“寻衅滋事罪”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二罪并罚。


对此,阿亚桑扎的律师的消息称:“青海省果洛州阿亚桑扎等八人涉嫌寻衅滋事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等涉恶案件,今天下午当庭宣判:阿亚桑扎二罪并罚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阿亚桑扎不服判决表示要上诉!”


那么,甘德县地方当局是否有贪污腐败的问题?在中国现行体制下任何地方官员没有贪污腐败才是奇迹,因此,甘德地方当局贪污腐败绝毋庸置疑的事,这点天下人都知道,当然中国政府再清楚不过的事。而且,很滑稽的是今年8月28日青海省纪委“关于4起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的通报”其中一起就是“果洛州甘德县下藏科乡违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问题”。通报称:“直接侵害了群众切身利益,与党的初心和使命背道而驰,必须依规依纪依法予以查纠。”请注意对涉案人员下藏科乡党委书记陆继虎、乡长公保、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周曲才等处分,“2019年5月,陆继虎、公保受到留党察看一年、政务撤职处分;周曲才让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降低其退休待遇;杨金凤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贪污腐败是存在的,对民众的危害是存在的政府也装模作样的进行了所谓的“处分、通报”,但是,揭露贪污腐败的藏人阿亚桑扎却一点也不手软被判处了7年徒刑,当然,阿亚桑扎拒绝认罪,再次上诉。


对阿亚桑扎上诉的结果并不乐观,因为,中国法院系统中地方法院的判决是上级法院批准的,因此,上级法院改判的机会非常渺小,更何况阿亚桑扎触及到利益集团的利益,很多利益集团的利益交织在一起的,所以,笔者并不乐观。而且,很多中国律师谈到在中国上诉取得胜诉的比例非常低。但是,为了正义和清白上诉是必要的是阿亚桑扎神圣的权利。


依据甘德县检察院在2019年7月的起诉的还有索东、金城、阿肖、多桑、昂加、尖参、俄百、俄金才让、昂青等藏人。外界不清楚12月6日“青海果洛州阿亚桑扎等八人涉嫌寻衅滋事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等涉恶案件---”外界至今无法知道其中八人是谁,以及对他们判处的刑期等进一步的消息。但非常明确的是中国当局对贪污腐败者进行了内部处分,而对揭发腐败者进行报复打击,重判7年徒刑。从而明证了在中国共产党体制内贪污腐败是可以的,但是,只要你揭露贪污腐败是严重犯法。

2019/12/28

from 天葬臺 http://sangjey.blogspot.com/2019/12/7.html


二十一世紀的董狐 ─ 正直史家劉漢城先生與《西藏自古以來就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2019年10月,臺灣雪域出版社出版發行了藏學界百年難見,擲地有聲的一部巨著,作者是華人學者原香港城市大學教授劉漢城先生。劉先生的巨著《西藏自古以來就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出版發行之後在藏學界引起了極大的關注,藏人流亡社會媒體,臺灣和國際中文媒體紛紛報導了有關此書的資訊。劉先生十年磨一劍,用中國官方的原始資料和權威文獻還原了西藏和中國明朝、清朝的歷史關係真相。徹底揭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以及御用歷史研究者在過去的七十年裡如何篡改西藏歷史的情況,並利用中國官方權威文獻全方位證明了中國政府所謂的「西藏自古以來是中國的一部分」滑稽性,劉先生通過研究西藏和中國明朝、清朝的關係確證了「西藏自古以來就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拆穿北京政府彌天大謊

劉先生的《西藏自古以來就不是中國的一部分》直接挑戰了中國政府七十年來一直在宣傳的彌天大謊—「西藏自古以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謊言。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御用學者七十多年造假,毒害無窮的中國人絕對是真正瞭解自己歷史的一扇前所未有的窗扉,對於西藏是一部填補很多歷史空白,以及用中國敕修、官修和明清時期的學者撰寫的權威歷史經典證明西藏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進一步肯定了西藏史料對西藏歷史地位記載的正確性和藏人七十多年所堅持的歷史地位立場的合理、合法性。從而也用證明了中國佔領西藏的非法性。

因此,劉先生在書中指出如果西藏方面承認「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就好像自簽賣身契了。

在過去的七十年裡中國政府用國家的力量篡改西藏歷史,在中國境內和西藏任何研究者如跨過一小步中國政府的歷史定位紅線就會遭到打壓。特別在最近幾年由於中國經濟等勢力增強中國政府不僅僅在國內歷史研究領域嚴密控制,而且,長臂伸到國際研究結構試圖影響對西藏歷史地位研究,對中國篡改西藏歷史提出質疑者常常遭到報復,所以,很多西方學者也不去觸及西藏歷史地位的研究。很多中國歷史學家由於大中國情結、政治正確或者各種利益原因,默認中國政府以及御用學者們對西藏和中國關係史胡說八道。特別近幾年中國境內文化研究進入「專案」系統,不管是西藏人或者中國人在歷史研究方面,特別就西藏歷史問題的研究領域更無法突破,因為,在申報項目的時候研究結果已經被確定在框架之內,否定官方立場註定拿不到項目,因為「專案」是由國家相關部門制定,所以,更加的需要附和政府、討好政府——結果西藏和中國關係史真相更是南轅北轍。比之前「為了鬥爭需要、國家安排」篡改西藏歷史更具惡毒性和欺騙性。

秉筆直書尊重史實

很多人向權力和利益臣服、跪拜成風的時下,一位秉筆直書,尊重史實,不阿權貴的正直史家二十一世紀的董狐——劉漢城先生經過十年多的時間研究撰寫的《西藏自古以來就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問世不僅僅是西藏歷史研究的巨大成果,也是西藏和中國關係史研究的重大突破,何況又不是清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西藏和中國歷史關係毒瘤的甘露、破謊言立史實真相之利劍呢?

歷史上中國史學傢俱有很高的史德學風,佳話連篇如「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而且,中國史學家以此為楷模直筆記錄史實。因此,如劉先生巨著涉及的不管是中國明朝官方或者知識份子,還是清楚官方和知識份子都基本堅持了記錄歷史事實的精神,儘管清末滿清官員具有強烈的入侵佔領西藏的野心。雖然,他們是封建王朝的帝王、歷史學家和知識份子,他們只少還有歷史道德,尊重史實的基本底線,因此,在歷史記錄中絕對不像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御用學者們那樣篡改歷史、欺騙世人,而且,手法如此粗糙和滑稽。

2016年臺灣召開的「尋找共同點—國際藏漢友好團體代表大會」期間筆者認識劉漢城先生和夫人,也是第一次聆聽劉先生的演講,劉先生在大會上以《用中國的權威/原始史料(古籍、公文等)證明:西藏從來「不」是中國的》為主題發表演講。當時被他的演講深深吸引,很多之前找不到答案的歷史問題講的淋漓盡致,以及在藏文史料中幾乎空白的部分史料圖文並具——當時在下面洗耳恭聽的很多人像我一樣非常激動。在之後的三年多時間裡劉漢城先生在臺灣、美國、印度、歐洲等地多次發表演講,受到很多歷史研究者的極大關注和讚揚。而本人有幸拜讀了劉先生巨著的絕大多數章節,每一次讀劉先生的文章時會激動萬分,深感敬仰揭露謊言,呈現歷史真相的正義精神,他怎麼不是二十一世紀的董狐?如今再次拜讀臺灣版《西藏自古以來就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編造謊言欺騙世人

據雪域出版社的簡介,劉漢城先生祖籍廣東花縣。在新加坡出生和接受小、中學教育。1969年新加坡大學工程學士,1973年美國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商學博士。1980年任美國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正教授,自1987年任美國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Regents Professor, 自2000年任香港城市大學管理科學講座教授。1981年和1985年獲上海交通大學和同濟大學頒贈「顧問教授」銜。2011年提早退休以學習中國文史。

劉先生和西藏歷史的因緣還有一段小故事,《西藏自古以來就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自序中寫道:「筆者從小喜愛中國文史;雖然因為經濟因素無法以中國文史為職業,多年來有暇時都儘量閱讀有關書刊。廿餘年前和一英國人辯論西藏問題,我用從小就學到和堅信的『西藏自古以來屬中國』史料,竟然無法使他開竅。氣餒之餘,就去查考中國的原始藏事資料;不料越查考就發現越多難以置信而又證據確鑿的情況,領悟到原來自己從小受騙了;因此萌起系統搜集資料撰寫本書的念頭。2011年提早退休,以便用全部時間研讀有關史料。可惜年邁腦力衰退,進度緩慢;十年耕耘,只完成關於明朝和清朝的部分,這裡先以『上冊』形式付梓。計畫來年先將文稿譯成英文,然後再完成關於唐朝、元朝和民國時期的部分。」

我相信國外的很多華人在西藏問題上遇到過同樣的情況,中國政府派遣到西方的很多學者,包括藏人經歷這樣情況何止一次——但是,他們繼續在編造謊言,繼續在重複謊言——不敢說真話。

但是,劉先生自從那次辯論之後開始踏上了尋找歷史真相的征途,並用十年的時間成為以中國權威經典、原始資料為根據揭露中國政府和其學者編造的謊言,呈現西藏歷史地位真相的首位華人。先知先覺者永遠走在最前!

經過十年的研究劉先生撰寫了《西藏自古以來就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此書是劉先生《西藏自古以來就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上冊,內容為西藏和中國明朝、清朝的關係。全書分4卷42個章共830頁。

《西藏自古以來就不是中國的一部分》的緒論、背景觀念和鳥瞰本書中劉先生首先提出了「為甚麼必須辯明『西藏』和中國的歷史從屬關係」和「為甚麼中共要堅稱『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問題。對此他指出:「中國是1918年國際聯盟盟約和1945年聯合國憲章等條約的簽署國,在這些條約裡,加盟國都承諾在今後(即1918年之後)不用武力侵略來獲得新領土。又,中共不但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而且長期持續地將中國描畫為一個被日本和西方列強軍事侵略的可憐受害者,也經常譴責這些列強在18到20世紀的武力擴土行為。因此,中共在1950年進軍西藏取得當地統治權後,中共不能如成吉思汗、乾隆帝等自詡這是『開拓新領土』,而必須說成是『統一固有的領土』。」並指出由於「……中共不否認『侵略/搶奪』是不對的。因此,中共佔有西藏究竟是『統一』還是『侵略/搶奪』,這是中藏爭議中最基本的課題。」

西藏、明朝無從屬關係

在西藏和中國明朝關係的部分裡劉先生除了用中國敕修、官修和原始資料證明西藏和明朝的關係不是從屬關係外,也用明朝知識份子編纂的14種明帝國地理典籍,4種清代知識份子編纂的明帝國的地理典籍,11種明清專述中國地理或專述外國地理典籍,以及17種通俗類書確證了西藏不是明帝國的一部分。並以特別章節專門揭露了中國政府和御用學者「信誓旦旦」地認為最有力的西藏歸屬明朝的「證據」即西藏「朝貢」和明朝「冊封」西藏官員的真相,發現朝貢和冊封反而證明了西藏不是明朝的一部。還用中國權威典籍關於其他政制的記載確證了西藏是外國,而非明帝國的一部分。

作者經過對明清兩朝幾十種敕修、官修和非官修典籍研究確證了西藏不是明朝的一部分,並指出:「明帝國的『在藏主權』是中共替明朝說的」。並用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進行了說明:「這好比有個錢包在街上,某甲說錢包是他爸的;眾人研究『某甲他爸』有無可能擁有這個錢包時,『他爸』出來澄清說:『我從來沒跟誰表示過這個錢包是我的』。」


《西藏自古以來就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中有關清朝部分作者用2卷共30章,分成體制部分和事件、實例部分澄清了西藏和清朝的關係。在體制部分裡作者以清代官修和民修地理典籍的基本構架、入貢國、清朝全國性人口和奴隸制度、徵稅、學政體系、全國性地方官員的赴任期限、郵政體系、駐藏大臣的官銜、理藩院體制、以及清帝國其他全國性統一體制等確證:西藏不是清朝的一部分或者沒有在藏主權。其中在清代官修和民修地理典籍的基本構架證明:西藏不是清帝國的領土一章中作者用了16種清代和民初的權威史地典籍,其中9種為官修或者敕修典籍。

在事件、實例部分作者以研究中國駐藏大臣偷襲謀殺藏王、三次瞻對事件、三次藏尼戰爭、善後章程、兩次英國侵藏戰爭、清朝四川總督的奏章、是否有使用在藏駐軍等事件實例確證了:滿清毫無在藏主權。

清朝在藏毫無主權

在西藏和清朝關係部分裡作者通過滿清體制和事件、實例確證了西藏不是清朝的一部分,清朝在藏毫無主權。儘管清朝末期清廷的官員開始想侵佔西藏,但是史實證明清朝始終未能實現佔領西藏之夢。

在此書非常重要的部分還有,作者通過研究中國權威經典、原始史料證明和揭露了1949年後中國政府和其學者們如何篡改、造假歷史的事實。其中如中國大名鼎鼎的藏學家牙含章如何製造「西藏農奴」數位、中共如何偽造《章程29條》等,而今天中共宣稱「中央」有決定達賴喇嘛轉世靈童的依據就是所謂的《章程29條》,但是劉先生的研究確證根本沒有所謂《章程29條》,是中共偽造的。

劉先生在書中對主權、統治的象徵或準則:

「有無可靠記錄顯示該朝有征服過西藏?
該朝政府有沒有在西藏做過戶口田地調查或徵稅名冊?有沒有在西藏徵收過稅厘或行使過其他財政權力?
西藏人民有無被該朝政府承認/指稱為該朝或中國的子民?
中國的官方語文有沒有被西藏政府/民間使用?有沒有被列入學校教材?
藏人可否參加中國的科舉考試?該朝有沒有任命西藏人民為中國中央政府的官吏?
西藏有無使用該朝的錢幣和郵票?
該朝的中央政府有無權力任命/黜退/徵召西藏政府官員?
該朝的律例和司法系統有無在西藏施行/運作?
該朝政府能否在西藏徵兵?西藏人民有無體制性地構成該朝中國軍隊的一部分?該朝中央政府能否指揮/控制西藏的軍隊?」

並指出「誠然,滿足(或不滿足)上述任何一兩條準則並不能確鑿證明西藏是(或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沒有一條準則有被滿足,那就相當明確反映:西藏不是該朝的中國的一部分。」

當然,大家一定會關心作者用的歷史資料的權威性、忠實性,對此作者指出:

「本書的原則是:用來支援本書論點的文獻幾乎全部符合下列條件:
1.在1949年之前由中國人編撰、然後在中國出版/頒行;作者或文獻的權威性可以被核實;
2.在1949年之後被中國的出版社重版/重印,或者中國營運的資料庫/網站有提供它的電子版;
3.可以在中國多家公共/大學圖書館、或通過互聯網查閱。
即:本書不考慮西藏和歐美的說法,只用被新中國肯定的中國古文獻,而這些文獻都可以通過公開途徑檢閱。」

該書所用的所有典籍都有如作者、成書年代、典籍的地位、不同版本等有詳細的介紹。當然輯文的來源更是詳細的說明,讀者可以一一查找核對。

本書是一部非常嚴謹的學術研究著作,但是,作者在書中對非常嚴肅的主題舉出非常簡單明瞭的例子來說明,使讀者更加容易理解問題,也讓讀者在閱讀嚴肅的歷史研究期間可以輕鬆一下,卻更深如的理解問題的關鍵。以下列舉其二:

「又如,進一步看,中共連標準公開文獻的記錄都敢篡改,卻經常出示一些『文物』(如匾額、衣服、文書、骨骼等)的圖像作為證據。而只要對在深圳出售國產『瑞士名錶』等歐美名牌貨稍微有認識的人,就知道『古文物』(尤其是『只可遠觀、不可近賞』的古文物)很容易在中共大陸大批訂做。『文物』的圖像就更不用說了。」(見臺灣版第22頁)

「『金瓶掣簽』在表面就很明顯的阿Q性

先舉一例:一個『甲家』每天要有晚飯吃,一般得完成下列環節:

1.家庭內有成員去工作以賺取收入;

2.有成員拿這收入去購買糧、菜、肉;

3.有成員烹煮買回來的糧、菜、肉;

4.將煮好的飯菜裝在之前購置好的碗盤,擺上之前購置好的飯桌上,然後使用之前購置好的餐具進食。

假定『某乙』看到『甲家』不用桌布,而又認為吃晚飯時鋪上桌布較好,就送了張桌布給『甲家』,而之後『甲家』吃晚飯時,也偶然鋪上這張桌布。於是『某乙』就宣稱:『甲家歸我控制,所以遵照我的規定用桌布;他們有晚飯吃全靠我那張桌布』。

這『某乙』顯然是個不懷好意的神經質阿Q。」(見臺灣版643-644頁)

劉先生在《自序》中談到了本書的目的時指出:「本書主要目的是用中國權威原始史料探究明、清兩朝的中藏關係。因為所呈現的情況和大部分華人自孩提學到的『中藏曆史』有很大的矛盾,因此本書不但多處輯出典籍原文,而且特別注重給出所據典籍的資料。很期望讀者完全不要相信本書的說法,抱著質疑的態度用典籍原文查核本書援引的史料有無造假。也期望讀者用同樣的態度查核中共藏事史著所描述的史跡。」

作者還指出:「本書不用藏方、西方的資料,而是援用中共出版/重版的中國元/明/清/民國文獻來對比中共對西藏的說法;即:希望讀者除了看中共『半面之詞』,也看中國古籍的另『半面之詞』。」

研究成果影響非凡

二十一世紀的董狐劉漢城先生的研究成果影響非凡。筆者記得西藏流亡政府和海外華人學者、民運人士接觸數十年,雖然,很多華人聲稱支持西藏,但是在西藏歷史地位上絕大部分還是保持回避談論,某種意義上還是支持中國大陸政府的說法,在臺灣持有同樣觀點的也不少。另外一些自稱西藏專家的華人在西藏歷史問題上遮改、或者偷換主次,甚至使用「煙霧彈」故意模糊歷史真相。自2009年西藏流亡政府舉辦大型藏漢交流國際會議發表共識時西藏歷史地位仍然無法達成共識的問題,儘管與會的華人是民主人士、自由學者和自稱是反共者。在2016年臺北舉辦的「尋找共同點—國際藏漢友好團體代表大會」該大會的共同聲明會議共識第一條是:「根據史實,西藏在歷史上是獨立的國家。」這是第一次藏漢共同聲明中寫入西藏歷史上獨立國家的內容。當然主要功勞歸於這位二十一世紀的董狐在大會上的精彩演講,使大家不得不心服口服。

雪域出版社的評語寫道:「將成為打臉中共西藏歷史的小聖經」。

相信《西藏自古以來就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上冊正在對藏中關係歷史研究產生者深淵的影響。同時也期待當代董狐的《西藏自古以來就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下冊儘快問世,讓讀者再次打開眼界,走近史實真相。

(2019/12/24)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2d43fa9c-1d1a-4024-b960-2808a2b8dfc2


from 天葬臺 http://sangjey.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26.html


「無 」— 用一個字總結 2019 年澳門事

2019 年來到尾聲,各式各樣的媒體所做的總結已經瘋狂湧現,我就不班門弄斧了,但對於 2019 年的澳門,我倒有一個字想說,一個「無」字。

無,可以是無理。黑熊 BoBo 死後,政府無視民間讓其入土為安的聲音,執意將 BoBo 製成標本,埋單共三十七萬八千;非法司機撞斃女學生,引發遊行,最後肇事司機被判有罪,卻早已不知蹤影;崔世安繼當年的「離補法案」後,再推 600 億基金法案,希望撥款 600 億以成立投資公司,令人猜測此乃其離任後路,最後不敵民意而撤回。統統都是無理。

無,可以是無言。香港社會因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運動,持續多時,有澳門人發起默站行動,希望以此種和平方法來表達對香港警察暴力行為之不滿,結果治安警察局宣佈不容許是次集會,而網絡上的反應更是大比數的對集會表示「拒絕」,對當權者此一剝奪民眾集會權的行徑大力讚好,其實是一種接近瘋狂的攬炒行為。

無,可以是無奈。「血染大三巴」、名不符實的「活化舊區」、一人特首選舉、《工會法》闖關再被拒……許許多多的大石壓死蟹,都是無奈。

無,可以是無謂。回歸二十周年,習近平主席到訪小城,而為了確保滴水不漏,設關口、禁入境、拒上船、封道路,澳門民眾間甚至出現了「無油入」、「無錢㩒」的擔憂;將官方眼中一件好端端的開心事,弄至擾民不堪,確實無謂。

無,可以是無眼睇。等了又等,輕軌總算通車,超支超時之厲害程度,相信是震驚國際,而開通之後,已是一壞再壞, 乘客要冒雨在路軌上前行,此情此景,叫人情何以堪,真是無眼睇。

雖然一個「無」字看似悲觀,但我無意在這年終時候發放負能量。同時,轉念一想,無和有只是相對,就正如澳門的情況一樣,有人覺得機遇處處;有人覺得融合之勢難阻,是福是禍、是喜是悲,都視乎你的觀點與角度。

2020 年,祝願澳門人能「無中生有」,生出不同的可能和希望!



作者 Medium

from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https://thestandnews.com/%E6%BE%B3%E9%96%80/%E7%84%A1-%E7%94%A8%E4%B8%80%E5%80%8B%E5%AD%97%E7%B8%BD%E7%B5%90-2019-%E5%B9%B4%E6%BE%B3%E9%96%80%E4%BA%8B/


台灣大選:夾在大國間的台灣民眾如何看中美

台灣總統大選在即,藍綠對陣中的重大外交議題關注兩岸關係及台灣在中美競爭中如何自處。候選人各抒己見,但台灣民眾究竟如何看待?

一項由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江憶恩(Alastair Iain Johnston)、尹麗喬(George Yin)、戈迪溫(Steven Goldstein)與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蔡佳泓聯合主持的調查顯示,多數受訪民眾認為中國比美國在亞洲有更大的影響力。但當被問及國家安全議題時,受訪者認為台灣應當依靠美國來捍衛其利益。

這項獨家提供給BBC的調查在11月14日至18日期間,於全台各地隨機抽樣1222名受訪者。調查結果發現,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認為,儘管特朗普上台後大規模實施「印太戰略」,但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比美國更大;而近三成受訪者認為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大過中國。

然而,在中美大國競爭的背景下,大多數受訪者認為,台灣應當依靠美國來捍衛自身利益。 超過一半受訪者看中台灣與美國的關係,僅有不到三成受訪者認為台北與北京的關係重要,或者十分重要。

安全與經貿,中美誰更重要?

除了安全議題外,研究人員還詢問了受訪者對台灣與中國與美國經濟發展的議題。近一半受訪者認為台美經貿關係重要或者十分重要;僅有18%受訪者認為台灣與中美兩國的經貿關係同等重要;22%的受訪者認為台灣與中國的經貿關係重要,但僅15%受訪者認為這一關係十分重要。

顯然,大部分受訪者珍視台美關係,但這項研究也發現:1)更多的台灣民眾相信在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中,維護主權比經濟利益更重要;2)大部分受訪者仍然認為,在捍衛國家安全與繁榮議題上,仍有相當比例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比美國更重要(國家安全29%,經濟發展37%)。

中國向來認為台灣並非主權獨立的國家,北京並不承認台北政府。習近平上台後更曾誓言要用「一國兩制」的模式和平統一台灣。在香港持續「反送中」抗議的背景下,藍綠雙方也就此進行激辯。

「這也顯示,台灣民眾對親美還是親中外交政策還沒有達成一致共識,尤其是在經濟議題上。」該調查的主持人之一,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的尹麗喬對BBC表示。「同時,柯文哲等提出的同時親善中美戰略也並沒有得到多數受訪民眾的支持。」

「換而言之,台灣民眾並不認為台灣的外交政策可以在中美間『左右逢源』,即台灣必須在中美間選邊站。這也將是下一任台灣總統在外交與兩岸問題上可能遇到的最大挑戰。」

蔡英文與韓國瑜支持者有什麼區別?

請到BBC中文原文查看互動版本。


這份調查在蔡英文與韓國瑜兩位主要候選人的支持度上與近期台媒公布的民調趨勢基本一致。調查發現,31.18%的受訪者支持蔡英文,僅13.99%的受訪者支持韓國瑜,另有30.47%的受訪者在調查期間尚未決定投票傾向。

但細看兩位主要候選人的支持者就上述議題的偏好,研究人員發現,韓國瑜的支持者更相信,台北與北京的關係對台灣的安全與繁榮更重要;而蔡英文的支持者更偏向認為,台北與華盛頓的良好關係攸關國家的繁榮與安全。這也顯示,此次選舉中的藍綠之爭也是台灣夾在中美競爭中如何反思自身角色的一個縮影。

「雖然台灣目前在外交上更接近美國,但從分析的數據結果看,這一政策能夠持續多久尚不知曉,因為選民中還有一部分『親中』人士認為中國對台灣未來的影響力比美國更大,」尹麗喬對BBC表示。

「鑒於台灣『親中』人士的主要考量以經濟利益為主,美國應當加深與台灣的經貿聯繫,」尹麗喬補充說,「但這同時也說明,中國多年來對台的經濟策略是成功的。中國似乎也已經成功說服了大部分的台灣民眾,中國在亞洲已經,或正在取代美國成為主導勢力。」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50958480

陶杰 大陆会乱吗

来源:
苹果日报

读中国历史都知道,历代有所谓“治乱交替”。

也就是说:即使进入“盛世”的好日子,出了英明的皇帝,一两百年的太平,必定走向大乱。

大乱的原因无非三样:人口增长过多、出现一个很坏的皇帝。因为这个坏皇帝,各层官吏跟着坏,向下层征收苛捐杂税。

其中以“人口增加”一项最没有关系。第一,民间家庭各有各生孩子,一条村的人不与另一山后的那个镇往来,怎知道全国人口增加了?人口一增加,低端人口的基数也增长,以马尔萨斯的理论,最终当然要淘汰一批,这是上天的规律。

若相信有这一条,就相信上面有神明在控制:中国人口一多,自然会爆发自伤残杀的灾难。

真正的原因是遇上坏政府,再加天灾。唐代黄巢之乱,因为赋税多至几百种,人民逃亡者众。人民外逃得多,国家收入大减。而且还有一条苛政:一条村庄若有二十户人家,逃了五户人,其剩下来的十五户要分担跑掉了那五家的税项。因此逃亡越多,摊派的税纳得越重。

富豪则可与官吏勾结。有钱人的赋税,可以私下行贿地方官,叫地方官向上少报。官员藉此大肆搜刮,剥下媚上,做假账上交。

最要命的是当时的钱:一串一吊,缺乏中央监控,轻重不一。奸商可以将重钱改铸为轻钱。铜是稀有金属,当铜价上涨高于钱的价值,民间还有人将许多串钱,私下铸化为铜。

一千串钱熔掉,可得铜六斤,每斤铜又可换得六百余文钱。在这方面,中国人头脑之精灵,实天下无双。

农民因为苛捐杂税逃跑,若没有天灾,还可以到别的地方行乞。偏偏又遇上苏北那种地方爆发蝗灾,黄河水灾,唐末黄巢作乱即是此复合原因。

今日中国环境原因不同。美国人发明的网络和AI,中国已经夺得。官场贪污、农业失收,是中国历史的常态。但若有人民流窜造反,则可以用面部辨识抢先监察锁定,而且动用现代军事科技镇压。贸易战争,确实会造成大量人口失业,导致动乱。但以传统历史规律来判断,大陆会多贫穷人,即使多了穷人,不一定会乱,即使乱,共产党不容易垮台。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912/%E5%A4%A7%E9%99%86%E4%BC%9A%E4%B9%B1%E5%90%97.html


陈破空:《反渗透法》如一面照妖镜 照出台湾人间百态

来源:
自由亚洲

台湾,执政的民进党在立法院推动《反渗透法》。年底就在即将进入三读之际,却突然遭到在野党和在野政治人物的猛烈攻击。

在野的国民党、亲民党、新党反对这部法律,指称这是台湾“民主倒退”、“人权倒退”,甚至说这是“绿色恐怖”,是台湾版的“麦卡锡主义”。然而,这些台湾政党,这些年却从不批评对岸的中共集团阻挡民主、践踏人权、无所不在的红色恐怖,以及比“麦卡锡主义”更“麦卡锡主义”的文字狱。

国民党总统候选人韩国瑜声言:“民进党为什么要急着推反渗透法?他们知道已失去民心,下一次总统、立委大选也有可能输掉,所以在总统大选前要通过这么敏感的反渗透法。”意思是,蔡英文和民进党力推《反渗透法》是为了选举、为了选票,为了赢得台湾民心。韩国瑜无意间证实,这部《反渗透法》符合台湾民意、民心,正是台湾民众所期盼的。蔡英文和民进党迎合民意、民心,而韩国瑜和国民党却违逆民意、民心,反对或阻挡这一法案,不惜失去选举、失去选票?果如此,或另有所图?

亲民党总统候选人宋楚瑜把《反渗透法》故意扭曲成反两岸交流,假装表示他要“自首”,因为他“在2016和2017年由蔡英文指派去APEC开会,还跟大陆领导人习近平交流”,故而属于“《反渗透法》将来要处置的对象”。宋楚瑜以这种幼稚可笑的方式来表达他对《反渗透法》的反对立场,反而泄露了他的老底。此人在两蒋时代任新闻局长期间表現反共,曾明确表示,“中共不等于中国”,而今却与中共明里往来,暗通款曲,态度暧昧。

前总统马英九认为,“强力通过《反渗透法》的行为是绿色恐怖,甚至远远超过白色恐怖,好像恢复戒严了,好像恢复动员戡乱了。”这个说法不仅夸张,而且把民主化之后的台湾抵御外敌的做法,混同于威权时代台湾的一党专政,着实令人啼笑皆非。

台湾首富、鸿海集团董事长,也是曾谋求总统候选人的郭台铭则放话:“反渗透法比服贸(两岸服贸协定)严重十倍、二十倍”,扬言将率领人马到立法院包围抗议。但,两岸服贸协定来自于对岸,是中共经济上吞并台湾的毒计;而反渗透法是台湾自己立法,捍卫台湾主权和民主制度。两者岂可同日而语?更遑论十倍、二十倍!

事实上,由执政的民进党力推的这部法律,明确针对的是对岸的敌对势力-中国共产党。他们对台湾的渗透,步步深入,步步进逼,以至于肆无忌惮,明目张胆,网络、媒体、商界、宫庙、学校、乡里、政党、政治人物……无所不至,无孔不入。这些年,多元而开放的台湾仿如门户洞开,任匪盗横行。自由台湾在明处,极权中共在暗处,不对称的制度,不对称的力量,不对称的战争,让民主台湾日益置身危险的漩涡,随时面临红色势力的颠覆。

而纵观国际,先后有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通过类似法案,反渗透,防堵的主要对象,就是共产中国。而台湾与共产中国隔海对峙,处在遭渗透、遭威胁、遭攻击的最前线,对台湾而言,立法反渗透不仅必要,而且紧迫,更甚于他国。

就在《反渗透法》进入台湾立法院三读的关键时刻,对岸的中共集团突然跳脚抗议。中共国台办主任刘结一纠集亲共台商开会,号称“2019全国台协会长座谈会”。会上,刘结一公然动员各地台协和台商反对台湾政府。台企联会会长李政宏当场,攻击台湾《反渗透法》是箝制言论自由。在没有言论自由的中国谈言论自由,不知这位会长有没有边说话边遭打脸的感觉?

台湾部分政党、政治人物、商人反《反渗透法》,其实是自我暴露。正是在刘结一和中共的高调反对下,才有了台湾亲共、亲中人士的纷纷表态。况且,中共素有“打招呼”的党文化,即中共特色的施压手段。那些亲共、亲中的台湾政党和政治人物,也必是在中共要暗中通过各种渠道“打招呼”之后,或自愿,或不自愿;或为表功,或不得已;才纷纷站出来反《反渗透法》。这证明,包括韩国瑜在内的台湾亲共人士最在乎的,已经不是台湾的民意、民心,而是中共的党意、党心;已经不在乎台湾的选票,而更在乎中共的钞票。韩国瑜们明知道自己在台湾输定了,私下在意的便是如何经受或通过对岸“党的考验”,这便是韩国瑜们的另有所图。

穿越围绕《反渗透法》的喧嚣与雾霾,静听台湾总统蔡英文的铿锵之词:“中国自己没有民主,却批评台湾开民主倒车,好像忘了自己连车子都没有。中国自己没有民主选举,一天到晚干预台湾的民主选举,这才是荒谬可笑之处。他们用金钱介入我们的选举,用假讯息误导我们的民众,用退伍军人的学长、学弟的关系来收买情报;他们利用台湾言论自由,来替没有言论自由的中国擦脂抹粉;他们利用台湾民主制度,破坏、干预我们的民主制度。”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912/%E9%99%88%E7%A0%B4%E7%A9%BA%EF%BC%9A%E3%80%8A%E5%8F%8D%E6%B8%97%E9%80%8F%E6%B3%95%E3%80%8B%E5%A6%82%E4%B8%80%E9%9D%A2%E7%85%A7%E5%A6%96%E9%95%9C%7C%E7%85%A7%E5%87%BA%E5%8F%B0%E6%B9%BE%E4%BA%BA%E9%97%B4%E7%99%BE%E6%80%81.html


2019 翻天覆地,2020 抹掉幻想

從自由之夏到暖冬烈火,2019 很多事情想不到,2020 要抹掉幻想唔好諗。


2019 現實比小說更離奇,示威者游繩逃走、穿渠求生、抗爭如流水、自我組織,沒想到收藏多年的口罩眼罩出土升級,師奶都識製造汽油彈,示威者成功清晨起床,準時塞鐵;2020 不要癡想能止暴制亂,因為警暴製亂有奇效,自揭幕後專制黑手,抗爭意志深種。


2019 沒想過道德潔癖的香港人極速演化,由抗拒暴力到體諒火攻,忍受堵路被罷工,史無前例全城大混亂之際,泛民主派區議會大勝;2020 不要奢想立法會選舉會歷史重演,當權貴發現自己在潰敗邊緣時,會指控你奪權,改變選舉遊戲規則,甚至乾脆取消選舉。


2019 沒想過出街穿什麼顏色衣服要細心思量,臉書上講句話要小心翼翼,被捕人數已高於全港監獄在囚人數,蒙面武裝分子的暴力受到美化歌頌,然後十億加班費任你享受;2020 不要天真,局勢稍息時,白色恐怖繼續滲透,大清算紀元開始。


2019 想不到旅客人數插水,大街光復,終於有路可行,藥房金飾店證明了他們存在的虛無,酒店賓館沒有旅客證明了住屋資源的錯配;2020 不要指望旅客會回來,不要幻想空無一人的金鋪藥房捱得過;政府要承認,紓困措施長貧難顧,不要妄想渡過難關,要置死地而後生,大規模再培訓旅遊業員工,安排轉業,徹底解困。


2019 偉大祖國放棄了年輕人,在邊境關卡示範極權查禁,以棍棒胡椒催淚彈呵護學生;2020 不要幻想愛國教育有成效,當信譽掃地的黨媒歌頌香港警察忠誠勇猛,任何國民教育只會令年輕人恥與為伍。


2019 香港人無心享樂,2020 不要妄想零售消費回春,人們為移民籌謀,要省錢;死守香港的人,明知隨時冇咗份工,要迎接清算審查、要支持永續抗爭,定會減少不必要開支。


2019 本能無一物,林鄭搞送中,喪失管治威信後,慣用暴力的政權,暴力只能繼續升級,大家都明白了,中國只需要香港,不需要香港人;2020 要抹掉明天會更好的幻想,林鄭班子縱使分崩離析失信於民,死命偽裝管治,創作力量同幻想,會繼續嚇你一跳。


2019 國慶變國殤,平安夜不平安;2020 不要妄想我們的世界會回復正常,以後的聖誕都是白色催淚聖誕,國慶亦無事可慶。以後每一年,除了6.4悼念,還有 6.12、7.21、8.31,警察暴行,人民不會忘記。


2019 料不到香港確立成為後冷戰時代的新西柏林,強國腳下最後的自由堡壘,極權地圖黑暗中的螢火蟲;2020 不要誤判有轉機,前方滿布地雷陣,一月有監警會報告、年中有選舉DQ風雲、隨時有緊急法釋法危機、國家安全法立法是擺在眼前的核彈。


2019 永誌不忘,2020 勇敢面對。


*** *** ***

(本文原刊於《蘋果日報》專欄〈無名字荒野〉,此為加長版)


相關文章:
外國勢力吹水記
2019 荒唐大事回顧

from 潮 池 http://aukalun.blogspot.com/2019/12/2019-2020.html


何清涟:2019年中国年度汉字:幻

来源:
自由亚洲

每到年末,在使用中文的国度,比如日本、台湾等地,人们喜欢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一年本国的社会生态。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我觉得用“幻”字来描绘2019年的中国社会生态比较合适。

“中国梦”化成幻影

中国梦,是对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于2012年11月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的简要概括。据官方解说,“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共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共建政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一年多中美贸易战打下来,支撑“中国梦”的经济基础受到沉重打击。这里不提那老百姓吃猪肉难的非洲猪瘟等柴米油盐之事,只提北京最在意的赶超美国战略破产。中国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几乎全以赶超战略为轴心。贸易战打到后来,离赶超目标越来越远,正如我在《美国之胜:将中国从进攻逼回防御状态》一文中所说,美国取得三重胜利,而美国之胜就是中国之败。

一是对外扩张成梦幻:“一带一路”所需要的巨大投资难以为继。根据华府智库企业研究所(AEI)开设的一个“中国全球投资追踪”(China Global Investment Tracker,CGIT)项目,根据这个项目的统计2019年上半年,中国全球范围对外投资和建设项目额为275亿美元,较2018年同期锐减约50%。分析称,这种趋势很可能在未来几年不会改变。

二是世界工厂的残梦彻底破碎:全球产业链不再以中国为中心,随着大量专做出口业务的外企迁出。今年上半年,中国失去了全球第一出口大国地位,美国则夺回了全球第一出口大国的位置,中国过去二十年作为全球主要出口国的地位受到了打击。

三是将美国知识产权拿来就用的梦想成幻:在美盗窃知识产权的“千人计划”的偷窃之手被斩断,赶超美国的愿景化成泡影。

对外扩张、世界工厂、知识产权的拿来主义全成梦幻,“两个百年”的中国梦自然也就提前两年化为幻影。

民营企业:廿年富贵一场梦

中国梦化为幻影,那些依靠官场致富、并被选进政协、人大营造“精英共和”的富商、民营企业家的一场富贵,自然也化为梦幻。这几年,中国富商、民企的日子不好过,正如我在《寻找污点将成公私合营2.0版的突破口》(2019年10月1日)一文中所说,中国官方近几年一直在营造舆论,欲将反腐扩张至民营企业,据法律人士介绍,民企涉及的腐败犯罪共包括15个罪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单位行贿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和行贿罪。腾讯、京东、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多家大型民营企业纷纷加入内部反腐的阵营。中国民营企业家积累财富基本依靠在各种灰色地带寻找机会并运营,用行贿、非法经营、逃税等三者入手整治商界,中国当局驾轻就熟。近几年使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软禁拘押或采用政治高压,让有政治靠山的超级金融大鳄们将转移至境外的财产转回国内,吴小晖、肖建华、王健林都属于这类情况。二是马云模式,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主动交班,将自己的公司“献给国家”。就连香港富豪也在北京压力下纷纷捐地。

整治大民企让中国政府得了不少资金,中国政府食髓知味,今年连续两个大动作:一是国务院于9月12日发布《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规定在企业及其他机构建立吹哨人制度,鼓励内部人揭露供职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公开恫吓,12月3日,最高检察长张军公开声称:“对涉嫌犯罪的民营企业负责人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缓刑的缓刑”,并引用数据证明政府的“宽大”:“今年前10个月,对非国有公司企业人员犯罪不捕率是29%,比总体刑事犯罪高6.9个百分点”。这个中国独创的“犯罪不捕率”,将民营企业家置于准罪犯状态。

江泽民时期的三个代表、让资本家入党,并在中央、省、地县数级政协、人大吸收民营企业营造的精英共和,终成一场梦幻。马云是党的知心小弟,从不言难,2017他说“今天的中国,今天的时代是最佳经商时代”;2018年,马云仍然坚持认为“中国有两个优势,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这个国家的经商环境是最好的”。但最近,马云终于承认:“大家都过得很不容易,今年大部分企业都遇上困难,只是开端。”我猜想,就连马云也看到一代人的财富梦将化成烟云。

民间的安慰剂:权力幻觉与环境幻觉

1、权力幻觉集大成:《庆余年》

今年据说中国影视业大萧条,但一部《庆余年》却很卖座。

观看《庆余年》纯粹是因为陈道明参演,开始看觉得纯粹瞎掰,但因觉得陈道明从不接烂片,于是耐着性子看下去,发现作者还真是洞察中国人性的高手,通过“科幻”小说形式让一个在现实生活中的残疾人“回到”或者“去往”一个不同的纪元,成为一个皇帝与游走于神人两界的仙女的私生子,养父是户部尚书兼皇帝的发小(其母是与皇帝很有亲情感的乳母),监察院长(兼中纪委书记与国安部长两种职能)是其母亲的铁杆粉丝与朋友。仙女母亲是经商天才,留下了巨额财富,加上“天脉者”的遗传基因,两世为人的借诗便利,这种比《鹿鼎记》主角韦小宝高贵的出身,比韦小宝要牛N倍的天赋,自然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凡女子不管出身贵贱,不论能力高低,人见人爱。这种身兼仙侠人物的神奇存在,亦正亦邪,有点坏坏的潇洒,远比西方只能做好人好事的“超人”更吸引中国人。一句话,《庆余年》里塑造的范闲,是集朝廷之权力、江湖之神秘、宫斗剧、武侠小说兼影视的权力幻觉集大成者。

塑造出范闲这个人物有社会根源,中国是个身份型社会,一个人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由出身的家庭决定。近十几年来,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社会上升通道严重梗阻。于是制造出一个不是韦小宝、胜过韦小宝的范闲,也算是安慰一下在现实中找不到上升通道的社会中下层。

2、污染国度的环境幻觉:李子柒视频

前几年国内尽是环境污染的各种新闻报道:江河湖海尽污染,土地更是被重金属严重污染,最后是雾霾漫天。这两年相关报道少些,当然不是环境改善了多少而是舆论控制。因为对环保稍有了解者都明白,除了雾霾可能因工厂停产、农村改用燃气而非煤炭、柴草等燃料而改善,水与土地不可能短期内改善。

但是,饮用清洁的水,住在干净舒适的环境里是人权的一种。西方国家早就将环境权列入基本人权之一,这对中国人而言当然是种奢望。而随着中国当局对NGO的打压,大量环保NGO在中国消失,再加上环保部门的行业腐败不断曝光,中国人似乎离环境权的距离更显遥远。李子柒的田园生活视频一下走红网络,还出现了“柒军”这种规模不小的粉丝团。他们不在意李子柒是营造幻象,只在意视频为他们营造了一片虚幻美景。更有一位叫做DDC @Iang0606认为,“李所呈现出来的生活需要和平、自由、富足、勤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体现了普世价值”——西方国家的环境权要的是实体环境的美好,而这位推友独特的理解为普世价值在中国的普及,开辟了一条通道:网上虚构即可,现实全无也行。中国民主化遥遥无期,不妨在网上做场全民投票,选出国家元首,等于现实中实现了民主。

对中国人而言,用“幻”字作为2019年的年度字有点无情但却真实:中国梦化作幻影,财富梦日渐虚幻,在权力幻觉与环境幻觉支撑下,人们进入2020年。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912/%E4%BD%95%E6%B8%85%E6%B6%9F%EF%BC%9A2019%E5%B9%B4%E4%B8%AD%E5%9B%BD%E5%B9%B4%E5%BA%A6%E6%B1%89%E5%AD%97%EF%BC%9A%E5%B9%BB.html


2020年贸易战继续 中国与世界经济脱节

来源:
德国之声

虽然中美双方政府都对贸易战前景表示乐观,并表示1月将签署协定,但种种迹象表明,2020年双方的争执仍将继续。因为双方虽然达成初步共识,但核心问题依旧存在。

12月中旬,北京和华盛顿宣布,双方已经就解决贸易争端达成了阶段性共识。12月底时,《南华早报》报道,中方谈判代表团团长刘鹤将于本周前往华盛顿签署第一阶段协议,而此前,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表示,该协定将于2010年1月完成。

美国政府放弃对中国输美产品进一步征收惩罚性关税的计划,而中国方面则承诺大规模进口美国农产品。中美双方均将这一阶段性协议称为重大“突破”,并都宣称自己成了贸易战中的赢家。但大多数观察家都发出警告称,各方不应对前景过分乐观。香港经济学人信息社的耐克·马洛表示:“双方的胜利喜悦都将是短暂的,因为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双方目前达成的阶段性协议都没有触及到核心矛盾。华盛顿和北京可能会在一些其他领域出现新的紧张关系,比如金融和技术领域。”

事实上,双方争执的焦点已经远不止经贸领域。新疆和西藏的人权状况越来越引起美国的关注,此外,香港日渐消失的自治地位、剑拔弩张的台海两岸关系以及中国高科技公司华为等问题都对中美关系构成潜在的风险。中国政府一方面坚决反对将上述政治因素纳入贸易谈判范畴,另一方面也努力承诺进一步推进改革和开放市场。但是,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兑现承诺的步伐非常缓慢。中国党和政府对经济的管控非但没有放松,反而在近些年内出现了进一步收紧的迹象。

有鉴于此,中美经济相互脱节的现象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英国《金融时报》甚至将“脱节”(decoupling)定为今年的年度词汇。该报在圣诞前夕写道:“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全球化发展后,2019年,中国开始出现了与世界经济脱节的迹象。”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912/2020%E5%B9%B4%E8%B4%B8%E6%98%93%E6%88%98%E7%BB%A7%E7%BB%AD%7C%E4%B8%AD%E5%9B%BD%E4%B8%8E%E4%B8%96%E7%95%8C%E7%BB%8F%E6%B5%8E%E8%84%B1%E8%8A%82.html


想領導一切,隨之而來的責任,你來擔當?

印象中看過一個故事,大概是說有一個人對自己不能控制的身體功能總感到不放心,比如呼吸,比如本能反應。於是日思夜想,不停找方法,到最後,把呼吸等功能一一置於意識控制之下,但因為意識能同一時間控制的就只三、四樣事情,事事要管,結果是事事都管不了。於是這個管不了呼吸、管不了心跳、管不了循環系統的人死了。

今年,想要在中國領導一切,主宰世界的中共及其核心,把香港變成了抗議之城,以暴製亂的手法使千蒼百孔的遮醜布再不堪用。政治上的高壓,加上中國經濟多年積壓的問題,2020年的情況會如何,很難說。

如果把全國大小事都用小組方式掌控在手中的小學生博士能夠想通,所有事情親手抓,無可避免的結果所有事都管不了,因而會放手的話,情況或許會有其他可能。

但小學生博士不會放手,因為不放心。正如他不放心香港,總想全面控制。政府、大多媒體、許多大商家都收復了,就只剩下一直未能完全控制的民間組織和個人。因為反送中而起的和平示威,變成了不斷升級的警民衝突。幾個月來,警察違規的情況無日無之,因為警暴受重傷、致殘的人不知凡幾,加上離奇的「自殺」案例,即使抗議最後無以為繼,警察不穿制服、不展示編號、不出示委任證、亂打濫捕、淩駕法律的暴徒形象,會有人記住。社會撕裂的傷口,也不會輕易痊癒。

小學生博士不放心。於是在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種族的新疆大搞再教育營,把維吾爾學者都關進去,有幾多人在營中死去?不知道。

小學生博士不放心。於是在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種族的西藏極力對佛寺施加控制。結果西藏人的自焚抗議,至今時有所聞。

小學生博士不放心。於是總想拿下台灣。達成自己的中國夢。但台灣真到手了,小學生博士還是會繼續不放心。結果台灣來之不易的民主,最後必然會消失。

想要控制自己無法駕馭的東西,結果只會滿盤皆輸。事事要管,事事搞砸的組長,什麼時候會為一切負責?

香港、西藏、新疆的血債,都算在你頭上哦。

盛传武汉爆发非典疾控中心确认27宗疑似病例

大陆网传武汉爆发非典,并上载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紧急通告,这项通告名为《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武汉市疾控中心一名发言人回应香港NOW电视新闻的查询时承认“确有此事”,目前有27宗疑似病例,并已接受隔离。

NOW电视引述武汉市疾控中心职员称:“我们发的不明原因肺炎,排查通知是真的,是有这个事情,目前我们好像发了一个通知,有27病例。(在医院有没有隔离安排?避免传染?)对,肯定是会的,我们按严格的隔离措施做的,绝对不是非典型,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跟非典型肺炎是无关。(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有何证据证明跟非典型肺炎无关?)因为我们排查了,跟非典型无关,别的病原体正在排查。”

新京报今日(31日)较早时引述武汉中心医院称,网传系谣言,目前尚无疑似或确诊患者。新京报的报道指出,网上盛传“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疑似SARS”一事引发关注。网传收治患者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原二院)后湖院区医务处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辟谣称,目前并无疑似或确诊的患者。此外,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在调查中。

然而网上有一份由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具的红头文件显示,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为做好应对工作,请各单位立即清查统计近-周接诊过的具有类似特点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于今日下午4点前将统计表(盖章扫面件)报送至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邮箱。

另一张网传的聊天截图则显示,“武汉二医院后湖院区确诊一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SARS已基本确定”。

新京报记者致电截图中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原二院)后湖院区医务处,工作人员称,网传出现SARS一事系谣言,目前并无疑似或确诊的患者。

报道又指,湖北省疾控正在对此事展开调查,目前尚未确定是否有网传非典型性肺炎病例,待有调查结果会在官方渠道予以公布。

有网民称,肺鼠疫是肺炎,SARS也是肺炎,暂时未确定所谓不明肺炎是哪一种,消息有待求证,但事有凑巧,个多月前,武汉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接受记者查访,参观活猴实验室,做了一个SARS纪念特辑。该网民又称,16年前,疾控(中心)怕“不明肺炎”吓人,改名为非典;现在轮到这些非典型的肺炎不可叫“非典”,要叫回不明原因肺炎。该网民又劝大家注意卫生。



from RFI http://www.rfi.fr/cn/%E4%B8%AD%E5%9B%BD/20191231-%E7%9B%9B%E4%BC%A0%E6%AD%A6%E6%B1%89%E7%88%86%E5%8F%91%E9%9D%9E%E5%85%B8%E7%96%BE%E6%8E%A7%E4%B8%AD%E5%BF%83%E7%A1%AE%E8%AE%A427%E5%AE%97%E7%96%91%E4%BC%BC%E7%97%85%E4%BE%8B


BBC|反渗透法:台湾大选前夕通过该法瞄准了哪些目标

距离台湾大选不到两周,台湾立法院今天(12月31日)下午3点多对防范中国介入台湾社会的《反渗透法》进行三读审议。

主张订立该法的民进党凭借在立法院的人数优势促使该法在争议声浪中三读通过。国民党则采取“不投票、静坐抗议”的方式表达反对,不过最终并未影响反渗透法三读通过。

中国国台办此前批评蔡英文政府以修法手段作政治操弄,大开民主倒车,国民党则认为修法的程序有瑕疵,在台湾选举前的政坛掀起涟漪。

抵抗中国威胁

台湾总统蔡英文称《反渗透法》主要是防范境外敌对势力,像中国政府对台湾民主政治运作及影响选举,如介入公民投票、总统大选、对政府机构游说。

《反渗透法》正式通过后,大陆方面也在同一天下午做出回应。

中国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批评民进党当局为谋取政治和选举私利,大搞“绿色恐怖”,破坏两岸交流交往,制造两岸敌意对抗,伤害两岸人民感情,严重损害台湾民众福祉利益。

朱凤莲说:“两岸同胞命运与共、密切交流合作的大势,是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逆民心而动,蓄意制造两岸对立、挑起对抗必将自食恶果。”

蔡英文则在《反渗透法》通过后,于脸书表示:“反渗透法是反渗透,不是反交流!”并解释,法律中所规范的违法事项,都是对民主机制有直接伤害的行为,两岸正常交流原本就不会牵涉到这些行为。所以无论是经商求学、往来互动,以及言论自由,都不会受到反渗透法的影响。

《反渗透法》在台湾社会引发热议,有台湾网友称:“《反渗透法》的相关规定内容都还没讨论,不清不楚,为什么这么急着过法案,令人不信任。”

不过也有支持该法的民众对《反渗透法》表示开心,称这是“台湾的护身符”。

在《反渗透法》通过前,台湾绿党12月31日公布最新民调显示,有高达48.6%民众支持《反渗透法》,19.7%民众反对。另有5.3%民众无明确意见,26.3%民众不知道《反渗透法》。

为何蔡英文急着在此时推动《反渗透法》?《日本经济新闻》12月25日分析称,这是为了阻挡中国介入即将到来的台湾大选,该报导指出,《反渗透法》完全是针对北京的宣传活动而来,蔡英文和所属的民进党将自身当作年轻选民的保护者,可以抵御来自北京的野心。

长期研究台湾政党政治的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政治学博士候选人南乐(Lev Nachman)向BBC中文分析,《反渗透法》缘于王立强间谍案发生后,民进党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作出政治反应。

台湾有学者则认为《反渗透法》可能选举考量大于国安考量。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柳金财在媒体撰文表示,《反渗透法》从宣传造势、设定主轴到立法确立,都企图拉抬蔡英文及立委选举之声势。

蔡英文12月26日在电视政见会上表示,台湾社会普遍对中国社会全面渗透台湾存在恐惧感,希望政府拿出作为,但政府作为须有法律根据。

南乐表示,面对来自中国政府的威胁,民进党越强调中国对台湾的影响力及如何破坏台湾民主,“对于蔡英文及民进党的选举就越有利”。他表示,这一直是民进党在总统选举中的战略,也是其竞选论述。

蔡英文表示,《反渗透法》已在立法院讨论过一段时间,许多国家也透过立法防堵中国越来越多的渗透和内政干预。她强调:“台湾比这些国家更直接面对中国各种威胁和渗透,国内却有一些人把我们建置民主防护网的机制,视为挑衅、戒严,这是非常负面、不可取的看法。”

争议在哪

12月29日台湾举行总统选举辩论会上,《反渗透法》也成为辩论焦点之一。韩国瑜在辩论结束受访时说,《反渗透法》若过,140万台商,以及“五月天、吴宝春可能都会被起诉,每个人脖子都绑炸弹,引爆器在民进党手上”。

国民党强烈反对《反渗透法》,认为草案对“境外敌对势力”的定义模糊,且该法涉及国家安全及人民权益,在未通过委员会审查以及朝野充分讨论的情况下通过,有很大问题。

南乐认为,国民党的批评是有道理的,该法案有些部分模糊不清,定义必须更加清楚。但是他强调:“国民党真正恐慌的是该法可能会对他们的未来造成伤害。”不过,柳金财在媒体撰文称,在欠缺政党共识、社会认同的前提下,“反渗透法”恐因政党对立、统独争论及国家认同分歧,进而裂解社会凝聚、分化族群和谐及加剧政党冲突。

不过,民进党立委王定宇解释,《反渗透法》针对对象有明确定义,只有在接受境外敌对势力请托进行“捐钱、竞选、公投、游说与扰乱集会游行”等五种行为时,才有可能触法。

台湾立法院长苏嘉全12月27日召集朝野协商,民进党表示,会调整部分用词的定义。民进党团干事长管碧玲对媒体表示,《反渗透法》总共只有12条条文、926个字,“只要三分钟就能读完”,规范的内容与前提条件很严格。

鸿海集团创办人、曾参加国民党总统候选人初选的郭台铭12月24日也在电视节目上公开抨击,称《反渗透法》比两岸服贸协议严重10倍、20倍,并说若民进党执意在月底通过,他将带团到立法院集结,比照“太阳花学运”方式抗议。

但是两天后,郭台铭在12月26日向媒体强调,他并不反对《反渗透法》,主要是希望立法过程要公开、透明。他认为,民间现在的声音是讨厌共产党,但法案的问题是”不符合民主国家立法基本原则,定义不明确”。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也表示,反渗透法内容订得很不清楚,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主管机关,将来执行,一定会造成许多冤案、假案,会成为打击政治异己的工具,台湾可能回到戒严时期。

《反渗透法》不仅招致台湾国民党、亲民党等在野党反对,中国政府也批评蔡英文推动该法是大开民主倒车。

12月25日,中国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朱凤莲在记者会上,批评蔡政府以修法手段作政治操弄,一旦通过,所有批评民进党的声音都会被扣上帽子还可能会被捕。

对此,台湾陆委会表示,中共方面胡乱瞎扯《反渗透法》是绿色恐怖等说法,完全是子虚乌有、颠倒黑白,做贼的喊捉贼,意图分化离间,纯属恶意扭曲,不良居心已昭然若揭。

《反渗透法》反什么

《反渗透法》旨在防范境外敌对势力渗透、干预台湾民主政治运作,包括介入公民投票、总统大选、对政府机构游说等,以确保国家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及自由民主宪政秩序。

该法明定,任何人不得接受渗透来源指示、委托或资助,捐赠政治献金,或捐赠经费从事公投相关活动,也不得违法从事竞选活动,违者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可以并科1000万元以下罚金。

《反渗透法》将敌对势力定义为“与我国交战或武力对峙的国家或团体”,此外还包括“主张采取非和平手段危害我国主权的国家或团体”。

至于渗透来源,则是指境外敌对势力之政府及所属组织、机构或其派遣之人或其他诉求政治目的之组织、团体或其派遣之人。

《反渗透法》所规范的对象是“任何人”,但针对的是渗透干预的不法“行为”,而不是特定“身分”或“对象”,所以一般的交流不会触法,目前认定的不法行为,包含:捐赠政治献金、助选站台、游说、扰乱社会秩序或妨害集会游行、妨害选举或罢免等五大类。

行为人必须有受境外敌对势力指示、委托、资助的“渗透作为”,加上从事“不法行为”才会成为处罚对象。

台湾执业律师雷皓明曾撰文称,《反渗透法》相当程度是借鉴美国《外国代理人登记法》和澳洲去年实施的《外国影响力透明度计划法》,这两个法对于境外势力的外国代理人做管制,代理人仍然能够接受赞助或指示从事政治影响活动,只是相关资讯必须要公开揭露、申报,例如外国人收到资金进行政治游说,要先登记注册并公开在网路上。

中国“渗透”台湾与否

今年已有澳洲、美国等媒体报导中国政府以各种方式渗透台湾社会,蔡英文政府也曾多次指出中国介入了台湾选举。

美国在台协会(AIT)处长郦英杰(Brent Christensen)11月时曾表示,美国会“严重关切”任何尝试以非和平手段决定台湾未来的行为,“我们知道中国大陆正透过各种方式对台湾施压,当然这些都会让我们对台湾的民主进程感到担忧。”

美国日前通过的2020年《国防法案》对台湾总统选举单列了一个条款,将监控台湾大选中的中国因素。 该法案第5513条要求国家情报总监在台湾总统选举后45天内,就中国干预或破坏选举的任何影响力活动以及美国抵御这种活动的作为提交报告。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9/12/bbc%ef%bd%9c%e5%8f%8d%e6%b8%97%e9%80%8f%e6%b3%95%ef%bc%9a%e5%8f%b0%e6%b9%be%e5%a4%a7%e9%80%89%e5%89%8d%e5%a4%95%e9%80%9a%e8%bf%87%e8%af%a5%e6%b3%95%e7%9e%84%e5%87%86%e4%ba%86%e5%93%aa%e4%ba%9b/

Monday 30 December 2019

从威权统治到多党选举:台湾实现民主转型的内外因素

来源:
美国之音

2020年1月11日台湾将举行第15届总统选举,民进党的现任总统蔡英文将与挑战者国民党的韩国瑜、亲民党的宋楚瑜一争高下。这是1996年台湾首度总统直选以来的第七次总统选举。在那之前,总统是由从中国大陆选出、随国民党政府撤退台湾的国民大会代表选举产生,这些终身不改选的代表被批评者称为“万年国代”。国民党最高领袖蒋介石在这一制度下连任四届总统直到1975年去世。

从威权统治到多党直选

从1949年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到台湾后宣布戒严实行一党统治,到1986年台湾第一个反对党民进党正式成立,再到1996年总统普选完成民主化,台湾的政治转型过程历经许多重大改变。

政治分析人士说,启动台湾民主化的过程受到内在因素和外来压力的影响。

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1975年继承总统职务,他在1987年解除了长期的戒严。这是台湾政治上的一次标志性事件。蒋经国的接班人、台湾出生的李登辉正式开启了多党直选的民主化进程。

“对我来说,台湾民主转型是从解除戒严之后开始,”前美国副总统切尼副国安顾问叶望辉(Stephen Yates)说。

叶望辉说:“在那个蒋经国过世、过渡领导人李登辉继任的早期阶段,我认为,在他担任总统的12年期间有一个显著的运动在进行,从走出戒严法阴影直到把台湾每一个公职都开放为民主直选,包括总统一职在内。”

叶望辉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他知道在李登辉之前也有人对台湾民主有所贡献,在他之后也有别人做出根本性的贡献,不过对他来说,李登辉的任期是台湾民主过程最历史性和最关键性的改变。

1988年蒋经国过世后,时任副总统的李登辉继任总统并兼任国民党主席,任期内推动修宪,总统改为由公民直接选举。

1995年李登辉访美受到中国强烈抗议,但在中国试射导弹后的1996年台湾首次总统普选中,李登辉仍然获胜。

李登辉的总统任期一直到2000年民进党的陈水扁当选为止,在这一年,台湾以和平民主方式实现了政党轮替。

2008年,马英九当选总统,国民党用选票恢复了执政党地位。

同年7月15日,在解除戒严21周年的一次纪念仪式上,马英九代表政府向当年“白色恐怖”的受难者和家人表示歉意。

2016年,蔡英文当选总统,民进党再次执政。台湾实现第三次政党轮替,台湾有了亚洲首位没有家族政治渊源的民选女元首。

李登辉与多党民主

1980年代晚期曾在台湾传教的叶望辉认为,台湾能有民主化的今天,前总统李登辉功不可没。他对美国之音说,从1987年到2000年期间,台湾政治上发生包括台湾省政府组织冻结、国民大会终结、各种公职开放直选等政治转变,李登辉原本可以在2000年总统选举轻松连任,但是他选择不继续竞选,这显示他对建立台湾未来民主基础和有一个竞争性政党政治的承诺。

“我认为他理解到,如果他当选,那将是一种个人的选举,但他要的是一种对国家的支持以及对台湾人民认同感的选举。所以对我来说,李登辉的12年总统任期是台湾民主的新基础。”叶望辉说。

李登辉的批评者称他背叛了国民党,而支持者则赞誉他是“台湾民主之父”。1996年,美国《新闻周刊》在一篇封面故事中称李登辉为“民主先生”。

蒋经国与解除戒严

不过也有许多人认为,台湾能够走上民主化的道路必须归功于国民党的前总统蒋经国。

“我想蒋经国是台湾民主化真正的源头,因为在1986年的时候他宣布解除戒严,1987年7月15号台湾就正式解除戒严。”台湾中山大学中山研究所政治学教授廖达琪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因为解除戒严,台湾才会有集会、结社、组党等各种自由,再加上解除报禁,因此“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是因为解除戒严以后全面开放,这才整个启动了台湾民主化的开端。”

不仅如此,廖达琪说,蒋经国对李登辉的重用显示了他的用心。

她说,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过世由李登辉继任,延续了蒋经国的遗愿,“等于说启动了台湾的民主化,事实上。李登辉他常常讲,整个一个政坛的成长跟当领袖的方式,跟台湾整个改革的方向,都是来自蒋经国。”

目前也是国民党总统参选人韩国瑜国政顾问团成员的廖达琪说,民进党能够在解除戒严之前成立而没有受到阻挠,也是因为蒋经国的决定。

她说:“当然,民进党在1986年就先成立了,那蒋经国也做了重要决定,民进党等于是偷跑,在1986年成立的时候,蒋经国也确立不抓,让民进党可以自由参选,然后壮大成今天这样的民进党。”

民主化的内外压力

然而,前《台湾公报》主编韦杰里(Gerrit van der Wees)并不认同蒋经国推动民主化的说法。

曾经为营救台湾戒严下的政治犯在国际间奔走、被国民党政府列入黑名单的韦杰里告诉美国之音,蒋经国最终同意让台湾走向自由化是迫于形势的压力。

“蒋经国的确在最终允许自由化的发生。我不认为他非常喜欢民主化,但他最后的确解除了戒严,这是因为当时国民党政府同时受到两股压力。”

这两个压力,韦杰里说,一是来自台湾非国民党的“党外”人士的草根压力,在1979年发生“高雄事件”(或称“美丽岛”事件)后,许多被捕的党外人士亲属纷纷投入政治,呼吁民主、人权、开放和解除戒严;二是来自美国国会、特别是被称为国会“四大寇”或“四人帮”(Gang of Four)的四位国会议员对国民党政府的压力。

这四位国会议员是参议员泰德·肯尼迪(Ted Kennedy)、参议员克莱本·佩尔(Claiborne Pell)、众议员吉姆·里奇(Jim Leach)与众议员史蒂芬·索拉兹(Stephen Solarz),他们在台湾戒严时期经常在国会为台湾民主发声并批评国民党政府压迫人权的作为,索拉兹因而戏称他们是美国国会中支持台湾民主的“四人帮”。

对于民进党的成立,韦杰里说,国民党政府也不是没有动作,只是因为外来压力让蒋经国无法动手。

“他们威胁要取缔民进党,也威胁要逮捕他们,但那个时候已经有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美国以及美国国会人士,包括肯尼迪、佩尔、里奇和索拉兹,他们发出强大声音支持民进党,所以当时蒋经国不可能再去逮捕他们。所以是因为对蒋经国的国际压力才真的对他能做什么有所影响,到最后他只好说,好吧,让它发生吧。”韦杰里说。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等国际研究所中国项目客座教授卜道维(David Brown)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1970年代国民党受到反对运动的压力要求开放政治体制后在1980年代开始民主化,接着在李登辉时期发展成真正代表民意的选举制度,先从立法院开始,然后是1996年的总统直选。

任美国国务院台湾事务主管的卜道维说,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施行的制度“非常具争议性”,因此在民间压力和蒋经国本人领导的自下自上两种因素下,台湾开始走向民主。

他说:“在那之后,我认为你看到的是一个两党政治制度,这个制度让小党有一点点的生存空间,这也是1990年代末期台湾选举改革的设计。”

叶望辉认为,台湾内部因素是台湾民主化最重要的驱动力,李登辉继任总统后在台湾内部有许多政治力量支持这种民主转变,国民党政府也一直受到来自美国的压力,尤其是美国国会不断有强烈动作要求台湾民主化,但当时中国内部发生的改变也给了台湾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力。

叶望辉说,“坦白说,我认为1989年的天安门广场镇压让全世界受到震惊,我认为这对台湾内部带来刺激,他们说,我们要朝更大的民主化方向移动,才能显示出台湾的人民和政府与全世界看到的中国有多强烈的对比。”

台湾民主对中国的意义

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廖达琪说,虽然在台湾人自己眼中,台湾的民主有诸多缺点,但这条民主道路得到了许多渴望民主的中国大陆人的羡慕。

她说:“他们其实都对台湾的民主化,还有今天选举走到这个地步都充满了期待,觉得台湾这样的选举做出华人的一个模式、一个典范。虽然我们自己看,台湾选举里面常常抹黑啊、不好看,但是那种政权的和平转接,中国大陆的人士是非常赞佩的,也希望台湾继续好好的走下去,可以作为将来大陆民主改革的参考。我认为这个影响是一直潜在的,只是现在可能在言论的压制下,他们不在中国大陆的言论市场上可以清楚的冒出头,但是我知道在海外这些,尤其是民运人士,他们真是想要好好呵护中华民国的这种民主火苗。”

卜道维说,他在1980年代曾经看到中国有政治改变的迹象,在21世纪的前10年也看到一些,不过在习近平上台后,整个政治形势就朝反方向走了。

他说:“在习近平治下,这个国家—我不应该说国家,而是党,中国共产党,就朝更多由党中央控制的反方向急剧发展,对公民社会和意见作出更多的限制。”

叶望辉认为,台湾民主对它的人民有自身的重要性。他说:“有些人把台湾海峡两边的人都看成是中国人,我不属于这些人,因为我不认为民主与族群划分有任何关联。在我看来,台湾是一个多族群民主。”

他表示,台湾各种原住民和归化公民,台湾的民主要比种族划分来得更多,这种经验是共产党的中国“极度难以接受的”。

“在习近平现在宣传的族群民族主义之下,他试图让族群划分比所有其他因素来得更为重要,不管中国人可能生活在世界上的什么地方。所以我认为台湾的角色长期而言非常、非常重要,不过它自己的地位更为重要,它是中国大陆现有体制的一个反面模范,”叶望辉说。

民主脚步继续前进

美国副总统彭斯2018年10月在哈德逊研究所的公开演说中曾指出,“台湾对民主的拥抱为所有华人展示了一条更好的道路。”

走过这条民主道路的台湾能为其他生活在专制体制下的人民提供什么经验?

目前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担任台湾历史讲师韦杰里说,他告诉他的学生,从压迫独裁转变为自由的民主是有可能的,不过那需要许多人的努力,正如现在的香港一样。

“它需要许多的奉献、需要许多的牺牲、需要许多人认为他们对现状不满意而有要朝那个方向走的视野。正如香港人民一样,他们对现状不满意,想要有一个更好的未来,那个未来让他们可以自己做决定,决定自己的前途,那对台湾也是非常重要的事,因此从这方面来看,台湾真的是东亚的典范,因为在东亚地区,很少有国家经历这种类似的转变。韩国或许是一个,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了。”韦杰里说。

即使台湾的民主可以作为东亚地区的典范,但这个相对于西方民主来说还算是非常年轻的民主还在持续演变。在卜道维看来,台北市长柯文哲最近成立的、以吸引中间选民为诉求的“台湾民众党”,就是台湾民主过程中一项“非常有意思和重要的事态发展”,这个新成立的小党是否能在这次立委选举中有亮眼的表现也值得注意。

至于其他民主体制的主要元素,包括新闻自由、集会结社自由、检察及司法体制和法庭的角色,卜道维认为,台湾在这些方面都要比20年前成熟许多,只是在他看来,台湾的媒体非常喧闹嘈杂而已,但这也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如果你看看美国,100年前的美国媒体非常具有党派性,对以事实为基础的新闻报道不太有兴趣。我们的制度走过一条很长的道路,因此现在在美国,还是既有新闻机构谋求以事实为基础、告知性的新闻报道,也有大量以意见为基础的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广播、电视和社交媒体,它们对传扬意见和观点比较有兴趣,而不是以事实为基础的新闻报道。”卜道维说。

挑战与威胁

随着民主化的逐渐成熟,今日的台湾民主也并非没有挑战。

《台湾公报》前主编韦杰里认为,“对台湾民主的最大挑战是中国。因为中国已经变得非常、非常擅于破坏台湾的民主,这是通过散布假信息、收买台湾的官员,以及邀请全台湾地方官员到中国,费用全包,所以他们非常积极的运用在某种意义上的软实力,但同时也以军机绕台演训,以及恐吓台湾不能做什么否则会采取行动对台湾加以威胁。所以中国本身是主要威胁。”

除了中国的外部威胁外,韦杰里认为,台湾还必须面对来自内部的挑战,那就是“台湾还有一些人基本上并不理解民主的真意”。

他说:“那些人认为只有我的办法才是唯一的办法。只有和中国一道才是最好的办法,但根本不是这样。我认为每一个人都了解,如果台湾想要维持自由民主,它必须建立自己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并且为自己的民主转型感到自豪。”

2020年的台湾总统及立委选举,结果不仅将影响台湾内部政策,它和之前三次国民党和民进党的政权转移一样,也将牵动台湾、中国与美国的三边互动,尤其在香港的反送中抗争后,台湾人民通过这次选举发出什么信号?人们正拭目以待。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912/%E4%BB%8E%E5%A8%81%E6%9D%83%E7%BB%9F%E6%B2%BB%E5%88%B0%E5%A4%9A%E5%85%9A%E9%80%89%E4%B8%BE%EF%BC%9A%E5%8F%B0%E6%B9%BE%E5%AE%9E%E7%8E%B0%E6%B0%91%E4%B8%BB%E8%BD%AC%E5%9E%8B%E7%9A%84%E5%86%85%E5%A4%96%E5%9B%A0%E7%B4%A0.html


“民主真的不是必然”:一位流亡台湾的香港示威者的心声

来源:
美国之音

以“正港香港人”形容自己的Criss 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从香港“流亡”到台湾。

“我原本想说应该只是避个两个星期或是一个月,我觉得最多就是这样,”现年24岁的Criss说。她要求不透露自己的中文姓名。

土生土长于香港的Criss今年7月初来到台湾,算是香港自今年6月9日爆发反送中示威抗议以来很早就选择离开香港的年轻示威者之一。

抱持着只是要暂时避避风头的Criss没有想到,这一待,就是近200个日子。中间她数度想要买机票回香港,但都被家人和朋友劝阻。

“也有跟家人,跟朋友商量,(但大家)觉得现在香港警察都疯了,他们不希望我变成那些受害者,”Criss回忆道,“他们说,你不要回来了,你就在那边生活吧。”

利用申请学校以就学的方式在台湾的Criss说,她算是比较早来台湾并决定留在台湾的一批人,7月初到台湾时还来得及申请学校,有许多后来才到台湾的香港人,因为错过了入学申请截止日期而无法以学生身份居留。

香港街头在“反送中”浪潮多次沦为流血战场,有不少像是Criss这样的香港人兴起了到台湾“避险”的念头。根据台湾内政部移民署资料显示,自6月反送中游行爆发开始,每月申请移居来台的香港人与“月”俱增,7月核准申请来台的香港人为371人,8月增为392人,到了9月迅速增至882人,10月破纪录地达到1243人,以10月为例,平均每天有40位香港人移居到台湾。

2019年1月到10月香港居民取得台湾居留许可的人数也创下新高,为4352人,比去年全年总数4148人还要多。有台湾媒体形容,移民台湾已成为香港人的“现在进行式”,希望为未来找一条“后路”。

Criss目前还是学生身份,但她心里有着移居台湾的念头。

仍未看到尽头的香港民主抗争运动受到国际社会瞩目,对Criss来说,她其实没有思考那么多,更从没预料到这是个全面改写她人生轨迹的重要转折点。

“(对人生改变)全部都很大,因为其实是把整个人生都给弄乱了。原本在香港我是个咖啡师,然后我在餐厅里已经在做supervisor(基层主管)的位置,差不多要再升职的时候突然间发生这个事情”,Criss还说,原本以为事情不会影响到整个人生,但回过头才发现,“其实已经没有回去的余地了。”

从前也曾到台湾观光的Criss说,她对台湾的热情和友善并不陌生,但在“流亡”台湾后更多了层深切的感受。Criss说,“我想说声谢谢,因为我住的那边我有去弄了一个连农墙,我一开始弄的时候也蛮担心会不会有人去写什么东西呢?然后我到最近再去看的时候,整个已经满了。所以我想说很谢谢台湾人民可以这样支持香港年轻人。”

“看到那些支持的字句,真的蛮感动的。突然间觉得不是一个人,背后有很多支持你的人,就会感觉比较好。”

即使感受到台湾人的温暖,Criss说话的语气里仍时常透露些许无奈和感慨,她在访谈中多次提到,离开香港后最让她放不下的是家人。她说:“家人的部分是独自一个人去承受所有事情,那个心情是蛮糟的。”

Criss的家人曾经到台湾探视她,并替她带了些平时惯用和本来摆放在房间的小物。她说,当初离开香港的时候又临时又仓促,只带了一个随身背包,其它什么都没拿。“我觉得他们没有表现给我看,但一定是担心的,我一个人在这边他们不可能不担心,”Criss说道。

因为资金有限,Criss大幅减少了在外花钱的休闲活动。她说:“会有一点寂寞的,每一天都是一个人生活,现在也没有什么事可以做,在这边的生活其实满乏味的。”

Criss说,她现在努力建立新生活,目标是希望未来能为之后来台湾的香港抗争“手足”提供帮助。

“台湾人民要觉醒起来,因为民主真的不是必然的东西,也是靠以前的人帮你争取下来的,就像香港因为以前没有人去争取,所以现在这一代人就必须要站出来为自己的未来争取,”Criss叹了口气说。

Criss直言,看到蔡英文愿意接近年轻人,上网红节目,和年轻人轻松互动,她觉得很亲切。“林郑月娥从来就不会做这些东西,所以台湾这个总统愿意这样见(年轻人)的话,对我来说就是比较安心,”Criss说。

“你投哪一个人做总统,对你的自由度来讲是很大很大的改变,所以希望台湾人要珍惜现在拥有的民主,”作为一个流亡台湾香港抗争者,Criss语重心长的对台湾人民说。

“就像香港因为以前没有人去争取,所以现在这一代人必须要站出来为自己的未来争取。”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912/%E2%80%9C%E6%B0%91%E4%B8%BB%E7%9C%9F%E7%9A%84%E4%B8%8D%E6%98%AF%E5%BF%85%E7%84%B6%E2%80%9D%EF%BC%9A%E4%B8%80%E4%BD%8D%E6%B5%81%E4%BA%A1%E5%8F%B0%E6%B9%BE%E7%9A%84%E9%A6%99%E6%B8%AF%E7%A4%BA%E5%A8%81%E8%80%85%E7%9A%84%E5%BF%83%E5%A3%B0.html


法律先生 | 我们能不能拒绝地铁的安检?

地铁安检,司空见惯。

若干个清晨的早高峰时段,总有地铁口站满了排队的上班族。安检,每天要花费掉他们20-30分钟的时间。

在这个外卖晚到五分钟都可能暴跳如雷的时代里,我们对于安检排队浪费的时间,异常包容,仿佛这就是我们生活里的一部分。

可地铁安检真的这样理所当然吗?也许未必。


01

地铁安检的经济账 。

地铁造价很高,这一点众所周知。

数据显示,2019年成都新建地铁线路中,每公里造价高达10.46亿。

也就说,从骡马市到文殊院这一公里,要投入10座北京二环内的四合院。

那地铁安检的成本又是如何呢?

以首都为例,北京目前建有394座地铁站,在安检项目上,每座地铁站要配备X线行李安检机4台,两班倒的安检员24个。

如此算来,累计需要采购1576台安检机,雇佣9,456名安检员。按照2015年的数据,市面上采购量较大的安检机价格为30万/台,安检员工资为3000元/月。

仅北京一地,地铁安检每年支出的劳务成本超过340,416,000元,设备的固定投入为472,800,000元。

这么多零一时有点儿难以数清, 没错,就是三亿四千万和四亿七千万。

也就是说,北京地铁安检的人工成本,相当于三元食品这样的上市公司2年的净利润,早期设备投入够三元食品赚上3年。

这还不算乘客们的累计时间成本。



02

地铁安检真的有用吗 ?



地铁本身的高昂造价可以说是物超所值,而地铁安检也是如此吗?

每个高峰期地铁乘客心里,都有一份答案。

早晚高峰时段的地铁安检,由三种成分组成:陈旧藏破的机器、漫不经心的安检员、急不可耐的乘客。

我们很难想象,那些睡眼惺忪的工作人员,能在短短10秒的时间里,从手无寸铁的上班族身上搜出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更何况,全国各个城市的地铁,基本都采用半开放式建设方案。

有心之人但凡多动半块脑子,大可以有无数种方法,绕过安检,带自己想带的东西上去。

具体操作方法,我们在这里不多展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观察。


03

世界地铁安检面面观 。

 地铁安检的全面覆盖,也是近些年才开始。

2008年前的北京、2010年前的上海、2013年前的深圳,地铁都是不需要安检。

北京上海的安检从奥运会和世博会开始,市民以为只是大会期间稍加配合,没想到这一配合,就是十年。

纵观全世界各大城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无一处地铁需要安检。

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之后,日本社会对地铁安检的必要性进行过讨论,他们最终认为:

把大量的乘客当做一个犯罪嫌疑对象来对待,是对人权的一种侵害。

柏林地铁部门负责人沃尔夫冈也曾表示:

开放式地铁安检是对人的基本信任和尊重。

我们这儿没人来找大家讨论,说检就检了。



04

地铁安检合法吗 ?

如果说人权只是一个概念,那我们就看一下合法性。地铁安检的合法性从何而来?

目前主要有以下两个思路:

第一,乘客与地铁运营单位之间存在客运合同关系,格式条款中规定:禁止普通旅客携带违禁物品。

但是,值得注意,这一禁止规定并不自然赋予承运人搜查乘客及其行李的权力。

这就像学校规定了学生应该认真听讲,并不等于老师可以随时打开我的脑壳,看看有没有符合要求。

第二,地铁方对乘客的安检属于行政调查,合法性是由行政机关授权获得的。

但是,有权对公民进行身体检查的主体只有警察,这是《警察法》中明确规定的。

遍寻地铁安检相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位阶皆在法律之下,其合法性显然属于无稽之谈。

这就像我爸答应给我买套房,但家里的财政大权在我妈手上,我爸说的再好听,也不过是一纸空头支票。

关于地铁安检,今年似乎有些“新气象”。

上海部分站点开始试用免检通道,前提是你要注册一个名叫大都会的第三方APP,并向它提交你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

北京则即将引入“刷脸”系统,根据识别结果,把乘客像垃圾一样分类,采取区别性措施。

京沪双城,精彩纷呈。

事实摆了这么多,最终回到题目:我们能不能拒绝地铁的安检?

根据实践经验,还是不行,和地铁安检人员讲法,他们只会认为你无理取闹,然后叫来警察,结果不言而喻。

在当下,除了不坐地铁,我们似乎没有别的方式,拒绝地铁安检。

只能祝大家永不堵车。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9/12/%e6%b3%95%e5%be%8b%e5%85%88%e7%94%9f-%e6%88%91%e4%bb%ac%e8%83%bd%e4%b8%8d%e8%83%bd%e6%8b%92%e7%bb%9d%e5%9c%b0%e9%93%81%e7%9a%84%e5%ae%89%e6%a3%80%ef%bc%9f/


中国在欧洲的触角更加伸入北欧各港口

 法国媒体近日报道,一个欧洲智库警惕欧盟:要注意中国加强部署在北欧的各港口。

一个名叫《Clingendael China Centre》的荷兰智库发出预警说:比利时与荷兰如今面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已变得比以前更加脆弱,这是法国费加罗报与回声报近日同时关注的主题。

报导指出,中国在其《新丝绸之路》框架下,已经把伸入欧洲的触角更向前迈进。葡萄牙、希腊两个经济虚弱的欧盟国家已经向中国的投资打开大门。中国的这项行动还继续向欧洲其他的战略点进攻,尤其在北欧的一些港口地点,法国回声报近日刊登这个荷兰智库研究报告的警惕文。

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在欧洲对于海港的投资,这几年来非常迅速地增加,平均每天,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资金往来达10亿美元。该智库还提醒说,欧洲强国要对这种情势更加小心听劝告!

根据这项报告指出“最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对于欧洲港口的商业行为变得愈来愈政治化。”而危机的出现很简单,因为欧盟成员国在政治上,有愈来愈依赖中国行事的危险。

比利时与希腊的例子更令人感到惊骇。这份报告文件指,在比利时的泽布吕赫港的集装箱码头,有 90 %被中国远洋海洋公司(COSCO)掌控;中远公司是中国第一大航运集团,而其最大的股东就是中国共产党。

这项报告还指出,当希腊深陷经济危机时,它同样也把自己的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拱手让给中国经营。从那时起,希腊就成为在欧盟事务上,立场与中国结盟的国家,例如:对于一项有关欧盟人权的惩处决议案,希腊就动用了否决权(在欧盟28国中,只有希腊头反对票,该决议案主张要加强控管外国在欧盟的投资机制。)中国涉嫌透过中远公司向比雷港投资,以规避外界的质疑。

荷兰智库这份报告的作者们担心,比雷港的这种投资模式将会在欧洲北部的多个地方重新上演。再来是,如今在某些欧洲国家对于中国的不信任感逐渐褪去。特别是在2018年由一个国际舆论调查专业中心《Pew Reseach Centre》所作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在希腊,2名希腊人中,就有1名表示对中国有好感。

这份调查的主要作者弗朗斯保罗认为:一部分的《恶果》已经造成了。他说:“比利时、荷兰已经变成在面对中国共产党时,比前更脆弱的欧盟国家。”此外,两个意大利港口同样也在几年内就落入这个中国巨人手中。

美国也透过其国务卿蓬佩奥发声警告:提防中国的这种愈来愈加大力度的进攻手法。蓬佩奥在今年十月访问雅典时,他警惕指出,各国要小心在国家安全领域上,中国可能参与进行的基础建设投资。这项报告也再度提出这一点提醒大家。

报导最后指出,中国的这种战略手法一点也不令人惊讶。因为《新丝绸之路》章程如今已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宪法里,甚至还放在整本宪法的前几页当中。




from RFI http://www.rfi.fr/cn/%E9%A6%96%E9%A1%B5/20191229-%E4%B8%AD%E5%9B%BD%E5%9C%A8%E6%AC%A7%E6%B4%B2%E7%9A%84%E8%A7%A6%E8%A7%92%E6%9B%B4%E5%8A%A0%E4%BC%B8%E5%85%A5%E5%8C%97%E6%AC%A7%E5%90%84%E6%B8%AF%E5%8F%A3


前美外交官称“一国两制”已“尸体渐凉” 或是时候将其埋葬

来源:
美国之音

“2020年面对中国的步步进逼,台湾人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当台湾总统蔡英文以香港反送中抗争提醒台湾人民,透过1月11日的投票让全世界看到台湾人民的选择时,一位前美国外交官说,香港情势让习近平面对香港和台湾人民都不接受北京“一国两制”的政治现实,或许是时候给它一个“适当的埋葬。”

蔡英文星期天(12月29日)在台湾选举前的一场候选人电视辩论会上读出一个香港年轻人的来信,信中“请求台湾人不要相信中共,不要相信亲共的任何一位官员”,并且要台湾的政党放下各自的包袱一起抵御中国的文攻武吓。

蔡英文说,习近平年初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的公开讲话已经说的很清楚,这显示“台湾的主权已经面临重大挑战”。

不过蔡英文的主要竞争对手,国民党的韩国瑜在辩论会上批评蔡英文说,香港抗中大量流血,她的选票“是奠定在香港人流血身上。”

蔡英文说,全世界媒体都会到台湾观察选举,“1月11号,我们手上的这张选票可以决定我们今天的民主、自由生活的方式是不是可以继续下去,全世界都在看台湾1月11号怎么做。”

曾任美国驻香港总领事的前美国在台协会处长杨甦棣(Steve Young)说,香港和台湾都拒绝了北京的“一国两制”,或许是时候将它埋葬。

杨甦棣星期一在《台北时报》发表的文章说,习近平年初关于“一国两制”的说法提供台湾一个投降的条件,但也暗示了威胁,那就是“如果台湾不拥抱他的条件,那么爱好和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能就必须使用武力来镇压那些固执地反对统一的人。”

不过他说,香港6个月来的反送中抗争没有平息的迹象,区议会选举的结果也显示香港人民想要对自己的治理有真正的决定权,如今习近平面对的是一个“不愉快的选择”,不是屈服于港人的要求,给他们真正的民主以选择其领导人,就是至少同意让香港回复到原先邓小平承诺的自治地位。

杨甦棣认为,香港的反送中抗争对台湾的最根本影响,在于它“严重损伤北京愿意让台湾拥有高度自治的保证的可信度,如果两岸真的能就统一达成协议的话,”而台湾多数民调都已明白显示,台湾人民不想要这个协议,在今天香港的自治已支离破碎的情况下,“或许是时候给‘一国两制’一个适当的埋葬,因为它的尸体已经逐渐变凉。”

在距离台湾总统选举不到两星期的时刻杨甦棣说,香港的反送中为原本民调落后的台湾总统蔡英文选情注入活水,如果蔡英文赢得连任,甚至取得立法院多数,“或许习先生会决定做出武力恫吓,不过台湾知道它有美国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强力支持来承受中国的胁迫”,现在正是一个好时机来完成美台已讨论多时的自由贸易协定。

杨甦棣说,美台这两个长期伙伴应该探索其他途径来深化彼此的关系,美国国会和白宫也应该重申支持台湾,对抗习近平寻常对待台湾的霸凌,与此同时他也提醒习近平,最好提防来自政敌的攻击,“那些8年前帮助他得到权力的人或许没有想到他会宣布自己成为终身统治者,剥夺了他们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的竞争机会。”

在北京正面对经济放缓、包括老化在内的种种人口挑战,以及因强势外交政策而导致周边邻国的疏离等问题时,杨甦棣说,习近平应该将进一步压迫台湾的不切实际计划搁置一旁。

中国国台办发言人指责台湾的民进党当局在香港反送中事态中“煽风点火、推波助澜”,与港独势力勾结,企图搞乱香港,破坏“一国两制”,“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912/%E5%89%8D%E7%BE%8E%E5%A4%96%E4%BA%A4%E5%AE%98%E7%A7%B0%E2%80%9C%E4%B8%80%E5%9B%BD%E4%B8%A4%E5%88%B6%E2%80%9D%E5%B7%B2%E2%80%9C%E5%B0%B8%E4%BD%93%E6%B8%90%E5%87%89%E2%80%9D%7C%E6%88%96%E6%98%AF%E6%97%B6%E5%80%99%E5%B0%86%E5%85%B6%E5%9F%8B%E8%91%AC.html


5G用不用华为设备 欧盟立场趋强硬

来源:
法广

欧洲各国对5G(第5代行动通讯技术)是否采用华为设备举棋不定,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说,欧盟无法接受资讯有被窃取的风险,显示欧洲对华为的立场趋向强硬。

12月初就任的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说,欧洲联盟无意限制个别企业,而是打算建立普遍的标准,其中一个标准是提供这些敏感科技的厂商“独立、而且不能被政府强迫传送资讯”。

对于5G采用华为设备与否,欧盟执委会近期将向会员国提出建议。

冯德莱恩接受28日出刊的德国《明镜周刊》(Der Spiegel)专访时说,欧盟无法接受因为中国的情报法,使欧洲企业和民众的资讯有被窃取的风险。

明年是欧盟与中国关系重要的一年,除了欧盟执委会新领导团队上半年受邀到北京,与中国政府领袖进行第22届年度峰会,9月德国担任轮值主席期间,也打算为欧盟各国领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举办特别高峰会,目前双方谈判焦点是如何改善欧盟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条件。

冯德莱恩接受12月30日刊出的《世界报》(Die Welt)专访时说,中国在谈判时“非常有自信”,不过,欧盟在人权或网路安全的领域会“保持强硬”。

美国与中国进行了约两年的贸易战,如何看待中国电信巨擘华为技术公司的第5代行动通讯设备是重点之一。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912/5g%E7%94%A8%E4%B8%8D%E7%94%A8%E5%8D%8E%E4%B8%BA%E8%AE%BE%E5%A4%87%7C%E6%AC%A7%E7%9B%9F%E7%AB%8B%E5%9C%BA%E8%B6%8B%E5%BC%BA%E7%A1%AC.html


原形毕露的韩国瑜

来源:
上报

这两周以来,前后共举办了三场总统大选政见发表会,相较蔡英文的充分准备,展现对国家与人民负责任的态度,韩国瑜却是从头到尾都没讲过政见,只会拿网路谣言把蔡政府从头批斗到尾,显见对国政不知不解。今天唯一一场辩论大会,更可看出韩国瑜根本无心政事,这是让人民检验国家未来元首理念价值的大好机会,韩国瑜却忙着闪避与扭曲问题、开呛媒体、谩骂蔡总统。

当中国时报提问“国防预算大笔资金投入国舰国造会不会变钱坑?主要假想敌是谁?如果中国是最大的假想敌,台湾胜算在哪里?如何建立务实有效的国防政策?”韩国瑜却答非所问“看我发言两只眼睛炯炯有神”“战争没有赢家,只有避战才是高明”“我要发明无人化智慧型小而美科技”完全避谈假想敌问题,显然韩国瑜根本无法面对“中国就是台湾最大假想敌”的事实。

“假想敌”的设定会牵动国安战略的军事核心思维,会随着时局变化而改变,会影响一国的军事准备,所有国家都据此拟定战略,提高自主防卫能力,以抵御敌对国家侵略,这是一国元首必须有的基本认知。韩国瑜多次强调他在参选中华民国总统,却没办法正视假想敌的基本问题,更别提进一步的军事战略、国防部署。当全世界各民主国家都对中共的打压渗透提高警戒,台湾的总统候选人韩国瑜却躲避人民检验,不敢多言,就怕得罪习近平。

当苹果日报提问“就任八个月就请假带职参选,违背承诺,又与新庄王小姐有私下金钱往来,要如何说服选民,上任后不会欺瞒选民?”韩国瑜却破口大骂媒体没水准,说“你谈的是漱口杯的问题,我的私生活,为什么不问我初恋几岁?为什么不问我结婚前谈过几次恋爱?为什么不问我几岁以前是处男?”听得全国观众目瞪口呆。

身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私生活本来就会被摊在阳光下检验,人民会从候选人的私德来判断是否值得信赖,没人希望偷鸡摸狗的人来当我们的总统,讲得鄙俗一点就是人民需要知道总统会不会背叛家庭去找小姐、金钱纠纷不断、吃喝嫖赌样样来?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候选人有私德不检的问题,仅在国内发酵顶多是“家丑”的问题,但如果让这样的人选上总统,就会成为台湾形象的问题,家丑就会“外扬”,这是台湾人可以接受的吗?站在人民的角度来看,苹果日报的提问哪里有问题?

最后,中央社关注两岸与外交的问题,提问“中共打压台湾,升高对台军事恫吓,提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各民主国家对中共疑虑加深,你的看法如何?你如何说服选民维持两岸关系又不会在主权让步?”韩国瑜更语出惊人“习近平说要孝顺爸爸妈妈要不要听?做人要有义气要不要听?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要不要听?”并骂中央社把台湾窄化,骂民进党灌输亡国感,再次强调自己在选中华民国总统,却仍避谈对中共与主权让步的看法。

韩国瑜的回答方式非常奸巧,把习近平说“孝顺爸妈”“要有义气”“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放在一起对等阐述,这其实是在骗取人民认同的话术,也是在向习近平传达“你说的话我都有听”的乖孙子概念。

一国两制无论是什么方案都注定失败,因为中共是极权专制的一党独大国家,连自由的宗教、自由的媒体都容纳不了,更不可能容纳得下两种统治制度,就像和平协议是“军事镇压下的和平”一样,看看香港现况多么残败,就知道一国两制有多失败,这一点韩国瑜绝对看得很清楚,却昧着良心继续编造谎言,试图把台湾人民带往习近平的怀抱,让大家误以为习近平很孝顺、有义气、会爱台湾,当着全国观众的面前舔跪下去,真是可恶又可悲。

这场选举,是台湾的主权与尊严之战,为了民主自由以及有尊严的生活,每位公民都有义务要排除万难出来投票,用自己的选票证明我们不向中共低头,不被韩国瑜当白痴耍弄。台湾不能输,台湾加油。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912/%E5%8E%9F%E5%BD%A2%E6%AF%95%E9%9C%B2%E7%9A%84%E9%9F%A9%E5%9B%BD%E7%91%9C.html


香港抗议者计划在除夕和元旦举行大规模抗议

来源:
美国之音

随着新的一年即将来临,香港的抗议者计划在星期二除夕和1月1日元旦期间举行各类抗议活动,在新一轮大规模示威中辞旧迎新。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呼吁31日晚九点在旺角新世纪、尖沙咀海港城、铜锣湾Sogo、和太古城等举行“除夕和你Shop”活动。此外,抗议者还计划凌晨12点时聚集在时代广场、兰桂坊等倒数热点参加“除夕和你倒数”的活动。

更大规模的抗议活动预计将在第二天展开。曾经发起百万人上街的香港民主派组织“民间人权阵线”(民阵)计划在2020年元旦举行“母忘承诺,并肩同行”大游行,从下午3点开始从维多利亚公园中央草坪开始,游行至遮打道行人专用区。这次活动已经获得警方发出的不反对通知书。

这是继11月24日泛民阵营在香港区议会选举大胜之后,民阵所发起的第2次游行。民阵在12月8日发起的“国际人权日”游行估计有大约80万人参加。

民阵星期一(12月30日)说,有人篡改民阵元旦游行的海报设计,改为呼吁抗争者于1月1日进行“全城装修”。

民阵召集人岑子杰对路透社说:“元旦那一天我们需要展现我们的团结,反抗这个政府。我们希望港人会为了香港的未来而走上街头。”

香港自今年6月开始的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半年多,抗议也从最初的“反送中”诉求开始演变成一场更广泛的民主运动。在刚刚过去的圣诞节期间,香港不同地区都曾爆发示威抗议和激烈的警民冲突。

圣诞夜当晚,警方在尖沙咀和旺角动用水炮车和催泪弹驱散示威者。圣诞日当天,沙田的新城市广场、铜锣湾的时代广场和旺角的朗豪坊商场等,都有大批身着黑衣、面戴口罩的抗议者在商场各层聚集和游走,并不断高呼“光复香港,时代革命”等口号。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912/%E9%A6%99%E6%B8%AF%E6%8A%97%E8%AE%AE%E8%80%85%E8%AE%A1%E5%88%92%E5%9C%A8%E9%99%A4%E5%A4%95%E5%92%8C%E5%85%83%E6%97%A6%E4%B8%BE%E8%A1%8C%E5%A4%A7%E8%A7%84%E6%A8%A1%E6%8A%97%E8%AE%AE.html


【立場新聞】腸:講吓「令人作嘔」嘅《警察通例》

【文:腸】
12 月 24 日晚灣仔警總對出,先有警員不斷推撞《立場新聞》記者(編按:影片時間由 1 小時 30 分開始),除咗「我叫你行呀」之外,並無提出任何理據,證明有何必要將記者推到封鎖線十幾米以外的地方。
後有另一警員攞胡椒噴霧出嚟威嚇記者,阻礙拍攝。該警員被《立場新聞》記者質疑違反《警察通例》第 39 章第 5 條時,更直指自己睇親《警察通例》都作嘔。該警員再被質問多幾句之後惱羞成怒,突然爆出一句「著住件假制服」,似乎暗示記者係假記者,但完全無法指出任何事實佐證,亦無解釋到香港記者根本唔需要著制服,又點樣有「假制服」的問題。
《警察通例》第 39-05(1) 條就警務人員如何配合傳媒工作作出以下規定:
「在事發現場的人員,須:
(a) 以互諒互讓的態度,盡量配合傳媒工作;以及
(b) 不應妨礙傳媒的攝錄工作。 」
警隊《程序手冊》第 39-04 條亦解釋:
「警務人員應注意,傳媒有權在公眾地方或公眾地方可見範圍的地點進行攝錄或拍照,即使所拍攝的是警方控制的行動。攝影師及電視台攝製隊尤其應獲准在最佳位置拍攝,警務人員應盡可能讓傳媒像其他市民一樣,不受限制進出任何公眾地方,但無需為他們的言論或報道負責。這方面傳媒當能自行作出判斷。
2. 如因行動理由而須限制傳媒拍攝疑犯、受害人或證人,警務人員應採用其他方法將他們的身分保密。…
……
4. 如因行動理由而須設置臨時封鎖線,可行的話,事件的主管人員應考慮為獲認可的 記者劃出一個採訪區。此舉讓傳媒能更正面報道,並可減少與他們發生磨擦。如因地方所限及 /或基於行動為重的理由,未能讓所有記者在場採訪,事件的主管人員可考慮讓部分傳媒代表進場在近距離報道/拍攝,這是傳媒同業之間同意的一項集體安排,讓攝影師及電視台拍攝隊輪流代所有到場記者採訪,將拍攝所得的照片及新聞片段與同業分用。」
必須指出,《警察通例》第 1-02(4) 條明文規定:
「《警察通例》屬強制規定。不遵從者可能須被紀律處分。」
就此,法庭案例顯示,違反《警察通例》構成香港法律第 232A 章 《警察(紀律)規例》第 3(2)(e) 條下的紀律罪行,即「違反警察規例或任何書面或口頭的警察命令」:Yu Yau Tak v Commissioner of Police(未經彙編,HCAL 43/2000,2000 年 6 月 30 日)第 5 頁(時任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法官夏正民語);Leung Fuk Wah Oil v Commissioner of Police [2002] 3 HKLRD 653 第 86 段(高等法院上訴法庭法官張澤祐語);另參見 Fu Kin Chi v Secretary for Justice (1997-98) 1 HKCFAR 85 第102C-D頁(時任終審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語)。
✽ㅤ✽ㅤ✽
同埋公然喺直播鏡頭前面話聽到《警察通例》都作嘔,應該已經唔止違反「警察命令」咁簡單,而係更嚴重的「刻意致使公共服務聲譽受損」的行為,違反《警察(紀律)規例》第 3(2)(m) 條。正如我早幾日寫
10. …《警察(紀律)規例》的目的是要求警務人員時刻以正直、誠實和合適的方式行事,所以按正確詮釋,只要警務人員的行為客觀上低於公眾有權期望的標準,從而可能為警隊帶來「不榮譽(dishonour)」,即觸犯有關紀律罪行。…
11. 毫無疑問,警務人員「作為紀律部隊的成員,有法律責任及權力執行香港的一些重要法例,其誠信、效率及公眾對其之信心,對[警隊]忠誠和有效地履行其法定責任極其重要」,故此他們「必須嚴守紀律」,警隊本身在《警察(紀律)規例》下更有調查違紀行為的法律義務。
12. 事實上,公眾信心之於隨時打人、殺人的武裝紀律部隊,甚至可能比法律專業,更為重要。正如時任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暫委法官張舉能曾指出,警察「行為刻意致使公共服務聲譽受損」幾乎定義上已是性質嚴重的紀律罪行。

(標題為編輯所擬)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9/12/924.html


《南华早报》:刘鹤本周前往美国签署贸易协议

 《南华早报》12月30日报导,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本周将前往华府,代表中国与美国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南华早报》援引消息人士说法报导:“美国方面已送出邀请函,而北京已接受。“

 根据报导,中国代表团将在美国停留数日,待到下周。

白宫顾问:美中可能下周左右签署初步贸易协议

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12月30日表示,美国与中国可能在明年初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时间就在下周左右。

路透社报导,纳瓦罗(Peter Navarro)接受福斯新闻频道(Fox News)访问时说:“我们可能在下周左右签署。我们如今只等翻译完成。“

《南华早报》稍早报导,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本周将前往美国,代表中国与美国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南华早报》援引消息人士说法报导:“美国方面已送出邀请函,而北京已接受。”



from RFI http://www.rfi.fr/cn/%E4%B8%AD%E5%9B%BD/20191230-%E5%8D%97%E5%8D%8E%E6%97%A9%E6%8A%A5%E5%88%98%E9%B9%A4%E6%9C%AC%E5%91%A8%E5%89%8D%E5%BE%80%E7%BE%8E%E5%9B%BD%E7%AD%BE%E7%BD%B2%E8%B4%B8%E6%98%93%E5%8D%8F%E8%AE%AE


北京恶性伤医事件背后折射出怎样的制度性问题


有分析认为,这起事件折射出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问题。中国医患关系紧张,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横河说大规模的医患紧张关系跟中国特色的医疗改革、医疗产业化有直接关系。在大多数国家,医生是服务行业,是为病人服务的,在服务中,从专业角度,治病救人是第一位的。因为给予的是很好的服务,所以收入都比较高。

但是中国的医疗产业化,淡化了医生治病救人的服务功能,强化了买卖关系。当然在其他国家也有这样情况,但是在其他国家是付费多少、享受多少服务。

在中国,这方面就比较弱,医疗产业化的结果就是在病人和医生之间不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是相对对立的紧张关系。

嘉宾:公共卫生治疗项目主任贾平;独立时评人横河

就这个案例来说,有个很奇怪的问题,至少在美国,如果你向医生发出威胁,警方会马上介入,这属于刑事犯罪。

另外,更具体地说,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是以药养医,因为政府没有补贴,医院就想尽办法从病人那里找钱。中国的医生和药在一起,这在美国也不是这样的,医生和药是分开的系统,医生为你开这种药,是没有好处的。中国以药养医,就造成收入问题。

另外在中国,其他的服务跟不上,在这个案例中就存在这种问题,高龄晚期患者在美国会转入关怀医院去,已经不提供治疗,但是也会提供服务。但是这些制度都是表面现象,关键问题是,在中国大陆现在都是互害社会,无论是食品还是什么,做这种服务的人是不会消费自己的产品的。但是医疗部门的特征就是为病人服务的,和生命有关,和其他领域的互害关系相比,就更加突出。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法规司司长赵宁表示,这不是一起医疗纠纷问题,而是一起非常严重的刑事案件。为什么中国国家卫健委不认可这起事件源于医疗纠纷?去年,中国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说,尽管对医护人员的袭击看似令人担忧,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他说,2016年中国诊疗量为80亿,这一数字相当于世界总人口。而同期医疗争端为5万件,只占总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他的结论是中国不存在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

横河说从案子性质来说,当然是个刑事案件,而且是严重的刑事案件,但并不表示这不是医患纠纷,医患纠纷导致了刑事案件,这不能分开说。

医患之间的纠纷牵扯到几个问题,一个是怎么定性这个案例。在中国大陆有很多医闹的行为,很多已经是职业医闹了,职业医闹的案子多大程度上被定性为医患纠纷?很多没有解决的、被调节的纠纷既没有赔偿,也没有走刑事渠道,这其实是维稳思维在医疗界的反映。

案子越少越好,群体事件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不再报道或者上报了。官方数据有多大程度值得相信,是另一回事。

平均来说,美国的医患纠纷都是走的法律渠道,所以美国有保险,官司,用比较文明的方法来解决。中国不在法律或者申诉体系中,体系不完善,还是维稳思维。并不把这个作为社会上需要解决的矛盾。这种事情长期存在而不被重视,整个当局不把它作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内部系统的维稳需要。

《纽约时报》2018年发表过一篇长篇报道,讨论中国的医疗制度危机。(《纽约时报》:中国的医疗制度危机:排大队、“医闹”与不信任)这篇报道提到,中国80年代开始的经济改革,导致了中国整个医疗制度的解体,“政府补贴大幅削减,医院不得不想办法来创收。”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不是导致目前医疗制度出现一些严重问题的原因?

横河说医疗改革和经济改革存在同样问题,这是个整体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医疗都是两边占,既不是私有制,也不是公有制。

医疗在国际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国家包揽,福利国家是这样。美国是私有制,政府是调控作用。中国现在是两边占,经济上要求自己养自己,但是行政上就加以干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特色医疗体系,这种矛盾是不能用行政改革的方法来解决的。

医疗资源有分配不平等的问题。比如达到几级高干了,就全包并且医疗资源非常好,但是老百姓和中产阶级依靠医疗保险,到了一半的老百姓就很困难了。

医疗资源整体上看是缺乏,但是更严重的问题是分配不平衡。权贵集团不会放弃他们优厚的医疗待遇的。所有社会问题在中国大陆的医疗体系都落实到了医生和患者之间。患者不知道找谁,只能找给他治病的医生。这对医生来说很不公平,但是制度就是不希望你上交这种矛盾,也没有仲裁机构。

在中国,这些问题目前没法解决,比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平,还有人才流动,人才流动也是同样的问题,就是它不是完全私有化,而是行政干预的私有化,这是最糟糕的制度。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912/%E5%8C%97%E4%BA%AC%E6%81%B6%E6%80%A7%E4%BC%A4%E5%8C%BB%E4%BA%8B%E4%BB%B6%E8%83%8C%E5%90%8E%E6%8A%98%E5%B0%84%E5%87%BA%E6%80%8E%E6%A0%B7%E7%9A%84%E5%88%B6%E5%BA%A6%E6%80%A7%E9%97%AE%E9%A2%98.html


“香港人抗争日与夜”集会逃亡者录音控诉警毒打插赃惨事

来源:
法广

数千人29日冒雨于中环爱丁堡广场岀席“香港人抗争日与夜”集会,当中播出回顾过去半年的抗争纪录片,其中有人被捕后因不相信香港的司法而已经逃亡他乡,然而他们不忘向大会以录音形式对他们形容是残酷无情的警方,作出血的控诉。一名逃亡者在录音中希望港人“不要遗忘他们,也不要遗忘初心”。

大会同时预备了一幅巨型连侬黑布,以白字写上过去半年整个反送中运动的历程,不少集会人士在黑布上写上心声。傍晚6时半,现场下起大雨,但仍有多人冒雨出席,并高唱《愿荣光归香港》,大会于约6时40分结束,主办单位估计约有4000人参加。

是次集会由地区组织“十八.连动”发起。大会的司仪表示,年末将至,但政治社会问题仍未能得到公正合理解决,“极权政府为香港所造成的冲击已经令香港人的生活处于岌岌可危既局面。”大会希望透过嘉宾分享与纪录片,回顾六个月来的的抗争、向政府重申我们诉求。“大家不会忘记这半年来我们所追求的是什么、仍在坚持的手足是为了什么。希望香港人不要遗忘他们,亦不要遗忘初心。请你们再次站出来!”

“守护孩子”成员陈伯率先上台发言,他指“看不下庸官所做的”,直斥目前政府不公义;又指运动开始时,感觉年轻人迷茫,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故希望透过绝食让港府让步。他又呼吁,大家要为香港年轻人、自由及民主而努力坚持,“希望你们不要伤害自己,不要硬碰”,又劝吁年轻人要努力读书。

有流亡海外的抗争者录音鼓励港人,他的录音在一张写着“严禁插赃嫁祸”的标语前播岀。他形容自己在8.11 的被捕与被打是“捡回性命”。这名自称19岁的抗争者没有仔细说明被插赃嫁祸的经过,但他目睹很多抗争者被警员打,自己也被踩头、踢眼、反绑后被带到新屋岭扣留中心。他形容,新屋岭内受伤抗争者“最低消费系成面(整脸)都是血”,他自己也轻微脑岀血。

翻查资料,警方本在8.11 于铜锣湾拘捕“反送中”示威者晚上,被传媒拍到有警员将竹枝放入被捕人士的背包,或有警员插赃嫁祸之嫌。警方在例行记者会上,派岀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高级警司李桂华澄清,强调没有警员插赃嫁祸。

这位逃亡海外的抗争者称,警员一度不容他打电话予律师,而且到医院仼何检查也有警员视察,他也知道有警员试图阻碍医生救助抗争者甚至拒绝提供膳食。他提议香港人可以支持“黄店(即支持示威运动的商号)”、参与罢买、参加有不反对通知书的游行,他形容“多你一个好很多”。

他说,有句说话叫来生不做香港人,现在他选几多次都要做。最后他呼吁香港人“坚持到底不要放弃”,又说“我真的非常挂住你们呀香港人”。

龙门冰室创办人梁俊杰最近创办“香港人嘅(的)冰室资源分享中心”,实践黄色经济。他认为黄色经济不应只看钱、也不应只衡量该店铺会否播抗争歌曲与派不派水予游行人士,“系要真心支持班年青人”。他认为部份参与抗争的年青人最重视的是工作机会,也有很多年青人与父母政见不同无法在家生活,他的中心已有良心发型师与美甲师教导就职,有几十名学徒已可自食其力。

刚失去议员资格的区诺轩希望香港人视区议会的胜利为地区据点,从而主动为香港与地区岀力。而每人也应该为香港人的大游行宣传,人人做多一点。香港众志黄之锋认为“打国际线非常重要”,现在香港人向世界展示了香港不单止是中国的香港,还是世界的香港。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912/%E2%80%9C%E9%A6%99%E6%B8%AF%E4%BA%BA%E6%8A%97%E4%BA%89%E6%97%A5%E4%B8%8E%E5%A4%9C%E2%80%9D%E9%9B%86%E4%BC%9A%E9%80%83%E4%BA%A1%E8%80%85%E5%BD%95%E9%9F%B3%E6%8E%A7%E8%AF%89%E8%AD%A6%E6%AF%92%E6%89%93%E6%8F%92%E8%B5%83%E6%83%A8%E4%BA%8B.html


周日話題:寫在《香港的新認同政治》之後

【明報專訊】今年夏天,當街頭抗爭打得最激烈時,我除了偶爾上街湊個人頭外,大部分時間躲在蝸居完成拖了不少日子的書稿。街頭催淚煙四起,汽油彈火頭處處,我一邊寫一邊質疑自己這本書的價值,誰要看呢?如果不是跟出版社簽了合約,以及大學的催逼,這本書可能會胎死腹中,或者是一本永遠寫不完的書,就像香港的故事。

全書我最滿意的是書名——《香港的新認同政治:在中國的陰影下追求本土》(Hong Kong's New Identity Politics: Longing for the Local in the Shadow of China)。

像我這樣一個並不知名的學者,英美學術出版社通常期望是一本題目吸引、理論架構前後一貫的專著,只有名氣相當的學者才能出版文集。我很努力令出版社覺得我全書勉強也算完整,但事實上每一章都是一個特定主題,七八篇論文湊合而成,之間不是沒關係,但並不緊密,因此,全書比較像我十年來的思考筆記。我只好阿Q式自我安慰,在劇變中的香港思考,不可能完整一貫。


社會文化身分 蛻變成普遍意志

我初踏入文化及學術界,香港開始討論身分認同、本土意識,起源的故事沒有什麼爭議,都說是六七暴動之後、七十年代的電影電視流行文化,但當爭論到「香港」現在是什麼時,卻有許多不同答案。奇怪的是,這些答案的共同點便是大家都擔心、預期九七之後會消失,這也是當年懷舊熱潮的背景。現在回頭看,當時所有給出的答案,幾乎是說出來的一刻便馬上過時了,因為香港是未來式,一個未可知的未來。而且,它與當下及過去之間是斷裂及跳躍的,如今在重重斷裂及跳躍中,許多人認為香港已死,但香港作為一種認同宣稱不單沒有死,反而是高唱入雲,所有憤怒、渴求、希望,都透過這個宣稱表達出來,街頭上的「香港人,加油」及「光復香港」即為明證。全書我最後以「權力意志」來作結,正是我的基本論點,昔日的社會文化身分,已蛻變成像哲學家盧梭說的普遍意志。

我在書中有一些篇章談香港本土派的緣起及論述分析,以及2017至18年做的雨傘運動後本土派青年的民族誌研究,與今年夏天以來的運動最直接相關,因為,他們所創造的語言、情感,例如「勇武」、「光復」、「焦土/攬炒」,以至行動方式(網絡連結及動員、散落社區等)與想像參考(有受訪者早已自比恐怖主義組織),雖不能說一脈相承,卻有相當緊密的系譜關係。如今全民浸淫在這些政治修辭及感覺之中,當中的關係不用我細說,自可領會。因此,我想談一下香港身分認同蛻變前後的幾個歷史時刻及大背景,即使我們真的回不去,也應該回頭細想我們從哪裏來。


敗筆在拒絕民主改革 神話沒落

「香港人」一詞本來主要不在街頭的,它曾是英國殖民者在統治最後三十年製造的神話,是政權移交時「移交」給中國及特區的——香港體現自由市場、個人自由、法治的城市,而她最終要邁向民主。從符號角度看,神話不是假,也不是真,它是片言隻語,零碎意象,串起了我們的語言秩序、感覺結構,所有人都要在這裏大做文章。我們不應苛求特區及北京政府能發明另一個神話來取代它,他們二十多年來最大的敗筆並不在此,而是他們拒絕哪怕只是形式上的民主改革,令香港迷失在「高度自治」的窄路上,神話漸漸沒落。我在書中的第二章,追溯幾任特首的施政修辭論述,發現家長式管治味道愈來愈濃,他們始終卻學不懂英國人的帝國技藝,祭不出任何能訴諸「居民」(更不要說「人民」)的政治籌劃,動員不起香港人的認同,很少人在政經精英的口中感受到自己的力量,神話自然變成大話。我們本以為董建華的「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及曾蔭權的務實本土路線夠壞了,冷不防「適度有為」的梁振英讓人覺得北京要全面管治香港,至今依然在臉書上退而不休。至於林鄭月娥,現在回看她首兩份《施政報告》,只覺諷刺,竟然是大談「良好管治」,不知大亂將至,還汲汲於計劃送香港人(尤其是年輕人)到大灣區,捕捉機遇,她可能覺得修訂逃犯條例只是個順水人情,卻頓成禍根。


經濟動物疲憊 不信可繁榮下去

這段香港神話破滅的歷史,迂迴地戳破了有香港特色的新自由主義神話。昔日神話的背後,是戴卓爾夫人及鄧小平炮製的「維持現狀」,為的是穩住資本家的信心,操持着七八十年代東亞的新自由主義轉向,協助中國的經濟改革,併入全球資本主義,成為日後的威權資本主義強國。而香港的上層精英,也曾奢望在中國國家主義巨大陰影下,把香港由「自由港」變成機遇之都,既北望神州,亦擁抱南來機遇。但陰差陽錯,「機遇」蘊含時刻競逐、市場規訓,但我們香港這群經濟動物已漸感疲憊,愈來愈覺得香港不可以安定繁榮下去。相反,中港融合帶來的社會亂象(例如本土主義起源的「雙非」事件、水貨問題),令許多香港人感到更焦慮與失落。這便能解釋,何以如今大陸居民沉醉在崛起的資本主義繁榮,就如香港八十年代要渴望維持現狀,但在深圳河這邊,年輕一代卻逐漸想拋棄現狀,肉身拼搏,期待「攬炒」。

書的結尾以兩個個案作結,看來有點別扭。第一個關於本土派年輕人,他們在激烈抗爭時刻與死亡時間之間徘徊跳躍,另一個是不再視香港為夢想之地的「港漂」,他們鋪開了北京、上海、廣州、香港、台北、紐約、倫敦的城市地圖在跳躍。前一章講時間,後一章講空間。八十年代的本土學者說香港不再是「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如今有人又再把香港借出借入。幾星期前,有個支持抗爭者不遺餘力的學者朋友說到最後,竟然呼籲大家要準備出走,找個荒島重建香港。而我一個港漂朋友在2014年跟「衝衝子」在龍和道早已互稱手足,早於一年多前覺得香港離中國太近,去了台灣,繼續她的另類大中華城市之旅。

全書前言及結論寫得倉卒,有點悲觀,也有點心虛,全因出版社編輯認為要有個結論才像一本完整的書,只好勉力應付。關上電腦的一刻,自問自己寫了什麼,大概就是面對十四億人的大國,無力左右國際政治,一個少數權利及地方自治運動的奇特案例。我記得,全書交稿的一天,是太子站「八三一」事件,完成一件工作,心情卻低落,更對此書沒什麼期望,只期望這個運動可以推翻拙作的一切結論,證明我的思考及情緒都是不合時宜的。


文// 葉蔭聰
編輯// 馮少榮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19/12/20191229_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