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31 August 2011

Lawyers Express Criticism of Criminal Procedure Law Revision Draft



Lawyers Express Criticism of Criminal Procedure Law Revision Draft
Yesterday, the controversial draft revision of China's Criminal Procedure Law (CPL) was finally published on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s usual, Forgotten Archipelagoes has provided a set of useful links to relevant documents, including a chart comparing the current and proposed texts side by side.

My last post on the subject of the draft's troubling "residential surveillance" provisions seems to have sparked a strong protest. Outside China the issue has been covered widely by the international media (a recent example from Reuters), while, after a short delay, the issue is now being discussed on microblogs and BBSes inside China as well.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text yesterday afternoon, a number of commentators have given critical assessments. The general feeling is, as one lawyer put it, "The bright spots are all very theoretical, while the regressions are all very concrete." For example, Zhang Peihong, a criminal defense lawyer perhaps best known for representing Stern Hu during the Rio Tinto trial, published the following 18 points on his Weibo account.

The NPC has given the public until the end of September to comment on the CPL revision draft. It will be worth watching whether and how public criticism of some of the draft's provisions has an impact on the legislation.

1. Considering that it's taken 14 years to revise and that it won't be revised again for another long while, you'll have to forgive me for my disappointment after having read the entire CPL draft revision. Around 2000 or so, I recall seeing the first draft containing opin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rom a group of scholars (running to about 600-700 articles). Honestly, this current draft doesn't measure up to what came out a decade ago, either in terms of its concepts or its measures.

2. Its normal for legislation to get tangled up in trying to balance "protection of society" with "safeguarding human rights," but it's an undeniable fact that China's CPL over-emphasizes "protection of society" while ignoring—even infringing on—"human rights." In the face of this grim situation, the draft offers no answer as it elaborates on the "mandate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3. For a long time, there has been an abnormal system that has never been fixed—namely, the procuratorate's so-called "power of legal oversight" over the courts. In a trial between prosecution and defense, the procuratorate is one of the competitors—how can they then also act as a check on the referee during the contest? This pernicious influence from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seriously influences the court's independence. Unfortunately, the draft retains this.

4. I also want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system of the court of second instance issuing the final verdict. In truth, even considering the workload and pressure already facing the judicial system, we should change to a three-stage trial system. In light of present realities, we can set up an independent hearing procedure prior to the third trial stage to consider whether or not the case needs to be heard. This would help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litigation-related petitioning and protect the legal rights of defendants. Unfortunately, the draft makes no mention of this.

5. A bright spot is that lawyers have been clearly granted the role of "defense counsel" during the investigative stage. But when you look closely at the draft, you find that what defense counsel is able to do [at that stage] is not much more than "lawyers providing legal assistance" have been allowed to do up to now. In other word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change lies merely in the change of phrase from "lawyer" to "defense counsel." This so-called bright spot just got darker.

6. On the issue of meetings [between lawyers and suspects], the CPL draft incorporates some provisions from the new Lawyers Law, meaning that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lawyers can expect to arrange meetings within 48 hours [of detention]. But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same article [i.e., Article 37 of the draft], it also says that in major criminal cases involving more than one suspect, like corruption, permission must still be sought from the investigating organ. I ask you: What corruption case isn't "major"? What corruption case doesn't involve more than one suspect? This is truly a setback.

7. It's never been made clear whether the defense counsel's responsibility is to prove [innocence] or to rebut [the prosecution's charges]. Since the new Lawyers Law eliminated the word "prove" from the provision describ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defense lawyers, this revision does the same for the CPL [in Article 35]. But it's still not clear whether this means that the defense counsel's responsibility is to rebut the charges and not to prove innocence, because of a tautological error in the original text.

8. As expected, there's no provision giving criminal suspects and defendants a "right to remain silent" during the criminal proceedings. Therefore, it's hard to expect much from the new provisions about "no person may be compelled to incriminate himself" [Article 49] or "evidence obtained illegally should be excluded" [Article 53]. In particular, the prosecution can simply switch personnel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illegal evidence. In fact, this is the same as no exclusion of illegal evidence. That's no good!

9. Release on guarantee pending further investigation should be the standard practice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Pretrial incarceration should be used with great caution. We've always done the opposite, and to cover up our mistakes we sentence the innocent to suspended sentences. This results in many murky cases. Looking at the draft, it seems the legislative organ isn't interested in changing this situation. Otherwise, all they'd have to do is change Article 64's "may" [release on guarantee] to "shall" [release on guarantee].

10. Residential surveillance, in my experience, has basically become a synonym for disguised detention. Many suspects would rather be arrested and sent to detention centers, rather than sleep with police investigators or even military police. The draft further intensifies the original provisions, in effect legalizing past mistakes. Already this year we've seen the harm caused by this provision in a number of individual cases. Put simply: it's extremely terrifying.

11. There's a very irrational change in the area of time limits. An earlier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says that "if the last day of the period is a holiday, the time limit will expire on the first day after the holiday." Now [the draft] says [in Article 101(4)] that detainees do not get an extension because of holidays. The problem is that if a verdict is handed down before the holiday and the time limit expires during the holiday but the lawyer has no way to meet [with the defendant] because of the holiday, how can you prepare an appeal? This provision betrays ulterior motives!

12. Investigators are all laughing at the extension of the period of criminal summons from 12 hours to 24 hours [in Article 106(2)]. As everyone knows, the first 24 hours undergoing investigation are tough on a criminal suspect. Given people's physiological cycles, this provision can be seen as an endorsement of disguised torture.

13. Let's now look at the problem of Article 117's provision concerning "shall truthfully answer" investigators' questions. "Truthfully answer" means one must speak in a way that is "not contrary to the facts." If a criminal suspect is guilty, then clearly to answer truthfully would be "self-incrimination." So then how are we supposed to understand Article 49's provision concerning "no person may be compelled to incriminate himself"?

14. Whether you accept it or not, technical and secret investigations have always existed—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here in China. The problem is what sort of restrictions to place on [these investigations]. If you say [in Article 150] that a county-level public security official can authorize wiretaps and secret surveillance, that's too frightening! I think that only the provincial-level public security organ or the county-leve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should be able to authorize such measures.

15. [Requiring] witnesses and police to testify in court is a bright spot. But the provisions [in Article 186] aren't clear enough. For example: "People's police officers should testify in court as a witness about criminal activity witnessed in the course of carrying out their du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bove provision." Well, what if he carried out torture? Should he appear in court to face cross-examination? The draft is so considerate!

16. No longer can there be an endless cycle of appeal and remand for retrial. The CPL revision draft states [in Article 224(2)] that the court of second instance must issue a decision [on an appeal of a case that has already been sent back once for retrial]. This is a small improvement. At least we won't see any more poor bastards sentenced to death four times for the same case, each time having the case sent back for retrial.

17. I'm cautiously optimistic about the draft's first-ever mention of "settlement agreements between the parties" [in Articles 274-276]. I have reservations, though, about whether it's necessary to include this process in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18. Looking at the CPL draft overall, the public security system has turned the tables on their attackers and scored a big victory. The procuratorate has held their ground, particularly since some of extremely unreasonable provisions haven't been eliminated -- so they've held steady. As for the courts, well when it's come to this point, anything's okay with them. But lawyers? What happened to the lawyers?


on Siweiluozi's Blog: http://www.siweiluozi.net/2011/08/lawyers-express-criticism-of-criminal.html

震后一年多,匆匆见玉树



震后一年多,匆匆见玉树
以上图片拍摄于最近的7月26日,在玉树。(第二张图片中,穿白衣者是我)

震后一年多,匆匆见玉树

文/唯色

去往玉树的心情是复杂的。都知道,去年4月14日,玉树发生大地震,无数家园毁灭,无数生命殒亡。而那之前,我曾去过玉树多次,有一次还住了半个月,对那里的风土人物有着深厚的感情。印象深刻的有一件事,一位仁波切在玉树创办了一家图书馆,收藏了以藏文为主、也包括中文、英文等文字的书籍,内容不只是佛教。

在地震周年之际,我写了文章《玉树藏人说震后一年》。有关玉树的近况,皆来自我认识的玉树藏人,说是有几个不准外传的禁忌:一关乎土地和房子;二关乎学校与学生;三关乎法会等佛事。所以我写到:“看来劫后重生非常艰难,天灾与人祸造成双重打击。政府的重建规划蓝图换了一幅又一幅,除了禅古村被当做示范盖了红顶简易房,大多数灾民依然住在帐篷里,过着残缺不全的生活。”

那么,现在,或者说7月26日这一天,我终于见到的玉树是怎样的呢?

先要说的是,当我们的车快到离玉树县城不远的嘉那玛尼堆时,突然被警察拦住。不光是交警,还有特警,以及年纪大的便衣。而那特警,一个年轻帅气的藏人,在查看王力雄的身份证时冒出一句藏语:“达格热(正是这个)”,让我恍然原来他们的检查并非普通的例行检查,而是专门针对我们的。

我们被放行,但有车跟踪。不过在嘉那玛尼堆,我不管不顾地下车,绕着正由无数信徒重新恢复的玛尼堆转了一圈,这一圈大约用了一个多小时。许多藏人在默默地转经,沿途可见一顶顶天蓝色的救灾帐篷,问转经者,说是可能还得住一两年或者两三年,“我们不知道”,他忧虑地说。又遇到一群群穿蓝白色校服的小学生放学,他们说玉树只有小学了,大孩子都到汉地去上学了。孩子们的脸上,笑容最多。

在嘉那玛尼堆旁边,几块铁皮笼罩的土灶上放着几个大锅。一位自愿为转经者烧茶的老阿尼紧紧地握住我的手,问我家在哪里,我只说了“拉萨”便哽咽不能语……在嘉那玛尼堆周围,尘土飞扬。一个年轻的藏人女子正弯腰,试图去抹掉蒙在一块刻着“嗡”的玛尼石上的尘土,她甚至用嘴去吹拂。但是,来来往往的汽车和挖掘机啊,激起的尘土又立刻蒙住了玛尼石……

将近黄昏时,我们来到了与记忆中的玉树面目全非的陌生之地,最为突出的感受是,玉树已然成了一个尘土弥漫、热闹非凡的大工地。各个工程公司,各种工程机械,各地纷纭而至的人们忙忙碌碌,“就像是全中国的包工队都跑到玉树来了”,我感慨道。可是,已经一年零三个多月了,地震后的玉树还像是刚被轰炸过的战场,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居然有三辆车一直在跟踪我们。跟得很近,显然是一种警告。我们知道,这是为了不让我们与当地的友人接触,以免我们得知当地的真实情况。如果一定要去见面,岂不是会给友人带来麻烦?我们只好在城里转了一大圈,比较不容易地,找到一家旅馆住下。登记时,碰见一个来自四川的包工头,说是干完了工程来要钱的,可等了一个多星期还是拿不到钱。他气哼哼地说,“这些当官的,吃钱凶得很”。

当晚,我难以入睡,一直隐约地闻到某种几乎从没闻过的气味。我对王力雄说,这难道是地震中遇难者的气味,久久不散?

2011-8-24,拉萨

(本文为RFA藏语节目,转载请注明。)







on 看不见的西藏~唯色: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1/08/blog-post_31.html

Tuesday 30 August 2011

中国见红博客:中国的乡村教育现状和失灵的教育体制



中国见红博客:中国的乡村教育现状和失灵的教育体制
核心提示:造成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巨大的原因是地方政府总是挪用教育资金。到中国偏远地区支教的外国博主亲身经历了中国乡村教育的窘境。

原文:The state of rural schools in China and the broken educational system
作者:Tom(@seeingredchina)
发表:2011年8月26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MZ老道“翻译

昨天我们看到的是一所广西乡村学校现状的一手信息,今天我们站在更开阔的角度,来看看中国的乡村教育现状,以及一些体制问题。连国营的《环球时报》都说,《知识不再能改变命运》。

事实与数据

目前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都没有接受过本科的四年教育

china_teacher_education.png?w=239&h=109
【图:2003年乡村教师文化水平 
原文配图,由译者志愿编辑汉化】

这些统计数字还没有反映全部的问题,要知道这个图表并没有把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分开对待,而中国东部要比西部富裕得多。以我在广西的学生为例,他们的老师没有一个接受过本科教育。小学老师的教育背景就更差了。这就意味着这些乡村的孩子要比城里的孩子在起点上就落后很多。

乡村学校还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china_rural_education_equip.png?w=465&h=116
【图:2008年城市和乡村学校的设施对比 原文配图,由译者志愿编辑汉化】
   
这意味着在课堂上主要还是要靠老师的讲解。没有那些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学生只会感到课堂空洞乏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17%的小学和15%的中学都没有图书馆,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这个省份的高考的英语平均成绩只达到了重点大学入学要求的一半。

另一项研究显示,几乎每一个乡村教师都会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身体体罚,而这些老师却很少因为这种行为而被惩罚,正如我在另一篇文章《中国农村的不当体罚》中所写的那样。

体制问题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资金的匮乏。

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将国民生产总值的4%用于发展教育(世界平均水平是7%),但是很多省份根本达不到这种低标准。从80年代到90年代,国家的资金用于发展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教育,而当地政府则负责校舍的建设。实际上,当地政府却转移了这一部分资金用于那些他们认为能给政府带来更好的回报的项目上,这一情况现在仍然存在。乡村教师经常面临工资发不出的情况,他们经常领到一些土特产,比如烟酒之类来顶替工资,他们只好转手倒卖。好的老师都尽快逃离,能走的都走了,这也导致了城乡教育的差别越来越大。

到上世纪90年代末,情况很清楚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建设校舍的职责也被提到了国家政府层面负责,国家的资金开始趋向于更加平均的分配。各个省也要在资金扶持方面更偏重于贫穷地区。

但是,主要问题依然存在。很多贫困县的教学条件还是受到资源紧张的限制。在乡村地区,(教师的)工资占到教育预算的80~90%以上,剩余不多的资金还要用于教学设备上。这就导致(在乡村)到处都是破旧的学校,那些老师在这破旧的学校中用四处讨来的粉笔和黑板擦在黑板上授课,而那些所谓的黑板实际就是木板刷的黑漆(我知道这些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

img_8483.jpg?w=640&h=480
【原文配图】

没有足够的资金,很难想象乡村地区能赶得上城市地区的水平。中国必须重新评估政策,否则数百万偏僻地区的学生将看不到未来。

相关阅读:


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译者的音频博客已登录iTunes,到这里即可收听往期的译者音频节目;下载更新需翻墙。

on 译者: http://yyyyiiii.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30.html

《经济学人》中国的军事实力――披着羊皮的现代化



《经济学人》中国的军事实力――披着羊皮的现代化
核心提示:五角大楼最新发布的针对中国军力的年度报告对中国军力增强的长期趋势表达了一定程度的不安。

原文:Modernisation in sheep's clothing
来源:《经济学人》
发表:2011年8月26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孟常翻译

20110827_ASP502.jpg
【原文配图】

五角大楼最新发布的针对中国军力的年度报告让人喜忧参半――一方面,中国领导人依然将重心放在促进经济发展上,避免与其他大国产生冲突;然而另一方面,报告暗示,这种态势可能并不会持续太久。(根据五角大楼的详尽描述)随着其军事实力的快速增长,中国有足够的资金也有潜在的动机威胁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这篇报告充斥着外交辞令式的圆滑腔调,尽管从中国当局的角度来看,这种圆滑还远远不够。该报告对中国军力增强的长期趋势表达了一定程度的不安,而最近几个月,该问题上一些引人关注的动向似乎也在佐证这一点:五角大楼12月宣称,中国在DF-21D反航母弹道导弹上的研发进度比预期要快;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一月访问北京期间,(中国)新的隐形飞机歼20进行了第一次飞行测试;而本月,中国推出了自己的第一艘航母――改造自前苏联的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尚未命名)。

对于这些特定的武器,五角大楼没有显得戒心重重。它认为DF-21D导弹仍在研制中,而并没有附和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罗伯特威拉德上将于12月宣称的该导弹已具备"初步作战能力",与此同时,报告说,歼20很难在2018年之前如预期般达到"有效地作战能力"(它认为中国还不具备高性能的喷气发动机生产能力)。未来十年,中国可能建造出由相应技术支撑的"多功能"航空母舰,但是中国想要达到跟他们(美国)抗衡的"最低作战能力",则还需好几年。

但是,中国正在以稳步地迈向现代化军事实力缩小其在该领域的技术差距,五角大楼指出,它(中国)的一些邻国担心其快速增长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将会使其表现出更傲慢及强硬的姿态,尤其在领海权纠纷问题上"。这个国家在军事领域的不透明助长了该地区对其意图的关注和担忧。五角大楼高级官员迈克・谢弗尔(Michael Schiffer)告诉记者,中国的(军事)实力将"加剧该地区的紧张和不安"。

如之前的此类报告一样,这份军事力量的罗列将使中国自称的"和平发展"的调门减弱。去年的报告未曾提及的一点是,海内外对于中国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及在国际上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有了更多的期望。五角大楼表示,这引起一些中国高层领导人的担忧,事情正呈现出他们无法掌控的趋势,但是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者们正推动展现"更强硬"的姿态。

如果有谁质疑中国和平崛起的诉求,中国对此恼羞成怒。五角大楼的报告宣称,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谎话连篇",报道通常基于"胡乱猜测以及不合逻辑的推理"。显然,中国当局认为重拳出击有助于说服世界相信它在太平洋地区的意图和诉求。

相关阅读:


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译者的音频博客已登录iTunes,到这里即可收听往期的译者音频节目;下载更新需翻墙。

on 译者: http://yyyyiiii.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4952.html

《卫报》中国警察可能”将可以在不告知家属的情况下扣押嫌疑人“



《卫报》中国警察可能”将可以在不告知家属的情况下扣押嫌疑人“
核心提示:人权组织谴责允许警方在没有通告亲属的前提下关押嫌疑人六个月的提案

原文:Chinese police 'to detain suspects without telling families'
作者:Tania Branigan 发自北京
发表:2011年8月26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cys.tony翻译

Chinese-police-esvort-mur-007.jpg
【图:中国警察在一次公开宣判中押解罪犯。警察们可能将获得特殊权力,可以将嫌犯关押在秘密地点。图片来源:China Pix/Getty Images】

根据国家报纸对一项正在计划中的改革的消息称,中国警方将有权在无需告知当事人家属拘捕理由和拘禁地点的情况下扣留犯罪嫌疑人,最长可达半年之久。

人权活动家以及法律学者警告说,这项修正案将本就令人担忧的监禁居住的做法赋予了合法性,而这条法律最初的目的是给予犯罪嫌疑人比正式法律更轻一些的惩罚。

今年,在最近一次针对活动家、异议者和律师的打击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被关押在由警方选定的秘密地点。他们被以监禁居住的名义关押达数周甚至数个月。法律并没有明确要求警方必须告知嫌疑人亲属相关情况,这大概是因为它假设他们被监禁的地点是自己的住宅。相比之下,如果是拘留的话,警方必须在24小时内告知嫌疑人亲属,并且在拘留的30天内寻求检察官的许可。

这项改革是提交给全国人大――中国的立法机构――审议的刑法修正案中的一部分。

纽约大学法学院的中国专家孔杰荣(Jerome Cohen)教授说:"被提交的'改革'旨在使这个明显不公平的,警察国家的做法合法化,并且让刑事诉讼法的其他部分成为无意义的装饰。"

他认为在1996年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法则下,警方被明令禁止在除了嫌疑人的住宅以外的地点关押他们。

孔杰荣说:"这是一个在专制制度下有修改法律这种风险的典型案例,问题是,警方希望利用每一轮法律修订的机会让他们的随意之举合法化,而且在办案过程中他们对那些限制他们的法律法规本来就视而不见。"

尚在草拟中的法案还未公布,但是《法制日报》的报道称:在危害国家安全、恐怖主义、或者重大腐败案件中,如果在家监禁会影响调查,警方将有权以"指定居住"的名义关押犯罪嫌疑人。这项决议仍然需要更高级官员审批。在涉及国家安全和恐怖主义的案件中,如果警方认为通知犯罪嫌疑人家属会妨碍调查,他们有权不这样做。学者们说,这样含糊的标准是根本没有意义的。专家们认为,监禁居住法在过去一直都被滥用。

然而都灵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弗洛拉・萨皮奥博士(Flora Sapio)说,监禁居住被用来对付异议者是一个新出现的现象。他针对最近的修订建议发表警告说,如果这项修正案被确立,它将"更加正式的巩固警方的权力"并且批评此类失踪事件变得更为困难。

香港的独立人权研究者罗助华(Joshua Rosenzweig)告诫说,这个修订案仍处于草拟阶段,并且有可能包含有对这一做法的限制,但是这个做法仍然想对"人们抱有高度怀疑的做法进行危险的合法化。"

学者们赞扬了这批修正案中提升了个人权力的保护力度,至少书面上如此。这些提案包括禁止使用通过酷刑获得的口供,并给予那些被强行拘留的精神病人进行司法复查的权力。

人权观察组织的林伟(Nicholas Bequelin)说:"如果关于监禁居住的规定获得采纳,这似乎是一桩让公安改善刑事诉讼法的交易。"

"在一些敏感案件中警方将几乎不受约束,令人担忧的是,这是一种有策略的支持……开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先例。"

司法部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至今无人发表评论。
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译者的音频博客已登录iTunes,到这里即可收听往期的译者音频节目;下载更新需翻墙。

on 译者: http://yyyyiiii.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276.html

农家子弟 读书还能改变命运吗



农家子弟 读书还能改变命运吗

农家子弟 读书还能改变命运吗
■资源不均衡,竞争不公平,农村寒门子弟,向上攀爬改变命运真不容易

“花了五六万元,上了四年学,到头来找工作还要拼爹。” 黄艳宁的话,透着浓浓的辛酸与无奈。

黄柯柯是北京大学中文系2008级本科生。这个暑假,她没有回家,而是选择留在北京准备考研。作为寒门子弟,读研将来找份好工作是她眼下最好的发展选择。

这个瘦小文静的姑娘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西柳村一个贫困农户家里。家里的5亩地,除了提供口粮,每年只能带来两千来元的纯收入,为了维持生计,老父亲不得不到城里的工地打工。

作为西柳村有史以来第一个北大学子,黄柯柯无疑是有出息的,在她考进北大的那年夏天,父母不惜“重金”,在村里摆了数十桌酒席,足足热闹了一天。

和村里的其他孩子一样,黄柯柯在西柳村读小学,接着去镇上念初中。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她,中考分数达到了西安市几所著名高中的录取分数线,然而,高昂的择校费注定她与那些“超级中学”无缘。

一个偶然的机遇,西安市一所普通省级重点中学西光中学的招生老师找到了她,让她免学费和择校费入读。即便进入西光中学,2007年的高考,她只考了个二本。上天再一次眷顾了她:西光中学的老师又找到了她,让她免费复读一年。终于在2008年,黄柯柯“裸分”考上北大。

黄柯柯是幸运的,有惊无险地考上北大,前途也因此值得期待,而她的姐姐和弟弟就没那么幸运了。

黄柯柯的姐姐黄艳宁,勤奋苦学,2004年考入宝鸡文理学院应用数学专业。毕业那年,在投了一堆简历之后,垂头丧气的她只能暂时回家待业。没有工作的她,只好嫁人,结了婚再慢慢找工作。

结婚3年,工作依旧没有着落。除了有时做一些普通中小学的临时工,黄艳宁几乎成了全职主妇。经过无数次失败后,今年7月,黄艳宁终于成了一所高中的数学老师。“越小的地方越是有一层牢牢的关系网,像我们这样没什么背景的,能找到这份工作,已经是万幸了。” 最让她过意不去的是,年老的父亲还为自己的工作操了不少心。“花了五六万元,上了四年学,到头来找工作还要拼爹。” 黄艳宁的话,透着浓浓的辛酸与无奈。

黄磊,黄家唯一的男孩子,是这个农村家庭未来的顶梁柱。高二那年由于和老师闹矛盾,少年意气的他主动退学。黄柯柯多次向父亲建议,劝说弟弟回校重拾学业,参加高考,但最终没能如愿。“经过姐姐的事,爸爸对大学生的出路失望透顶了,他觉得即便弟弟读一个二本学校,毕业也还是找不到工作,还不如让他早点挣钱。”

退学后,黄磊进入了西安市一所技校,学习驾驶起重机、挖掘机。但当学成工作,整天对着尘土飘扬的工地,他开始嫌弃这份工作。后经同学介绍,他进入西安一家缝纫机厂打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月工资1200元。

繁重的工作,微薄的工资,残酷的现实让这个曾经叛逆的少年开始后悔自己当初退学的决定,但是日渐老迈的父母已无法挑起供他上学的重担。黄磊再次出现在尘土扑面的工地上,跟他的父亲并肩站在一起,在起重机的“隆隆”声中度过本该灿烂的青春岁月。

黄柯柯的求学历程,崎岖而幸运;黄艳宁的求职历程,辛酸而曲折;黄磊放弃高考学技术挣钱,现实与理想相差太远。黄家三姐弟,三种不同的人生路,是我国农村寒门子弟向上攀爬以期改变命运的剪影。面对资源不均衡,竞争不公平,他们的向上之路走得真不容易。

■读书改变命运,正受到现实的挑战,许多农村子弟放弃高考,而其他的向上通道也越来越窄

“好不容易跳出去了,怎么又回来了?读书还有用吗?”不少村民发出这样的疑问。

读书改变命运,曾经是农村寒门子弟坚守的信条,如今,这一信条正受到很大的挑战与质疑。

“村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学费越来越贵,但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也越来越多。”这是农民们普遍的感受。高学费让不少贫困家庭陷入了“债务危机”,为培养一个大学生,国家级贫困县——甘肃省会宁县贫困家庭普遍负债在5万元左右,相当于10年以上的家庭纯收入。在甘肃省,近几年返贫人口中,一半左右因教育支出过大返贫。会宁县很多百姓认为“除了读书没有别的出路”,但就业难也让他们心生疑惑。“好不容易跳出去了,怎么又回来了?读书还有用吗?”看到村里在家待业的大学生,不少村民发出这样的疑问。

教育“高投入、低产出”,读书改变命运这条路越来越窄,也越来越崎岖。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农村寒门子弟,只有考入一线名校,这条路才会相对平坦。而教育资源不均衡,名目繁多的加分,高考内容的能力化导向等,都让农村寒门学子输在教育之路的起跑线上,考上一线名校自然也越来越难。“如果不是西光中学对我关爱有加,我根本不可能考上北大。”黄柯柯坦言。

根据刚刚公布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调研结果,我国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下滑,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

越来越多农村寒门子弟放弃高考。2009年,全国84万应届毕业生退出高考,导致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考生总量首次出现下降。2010年946万高考考生中,弃考人数接近100万,除了21.1%的考生选择出国,另外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农村的考生,他们多数选择读职校学技术或者直接打工。

“学费这么贵,找工作这么难,对于我这样不太会读书的农村穷孩子来说,还不如早点去工作。4年时间可以积累多少工作经验啊!”湖北省大悟县的王强放弃了高考,先后在孝感市、武汉市、上海和北京当了7年理发师,一个月收入两三千元,在北京东五环外过着“蚁族”生活。像王强和黄磊这样的农村寒门子弟,由于没有接受很好的教育,所从事的大多都是传统意义上“并不体面”的工作,多数过得并不如意。

“一等人爱国孝顺,两件事耕田读书”。多年来,对于期望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农村寒门子弟来说,除了高考,当兵也是一条重要出路。江西省玉山县的杨清林就选择了这条路。可是2年义务兵当完,他不得不复员重新择业,“龙门”没跃成,反而又回到了当兵前的起点。

出路本来就不多,又没有一条是平川坦途。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篇调查报告显示,当前农村人改变现状越来越困难,农村穷孩子“跃龙门”的机会越来越少。

“放弃了高考,但我没放弃人生。想在城市立足太难了。攒钱,然后回老家开一家理发馆,积累资金,再做点生意什么的,干点大事。” 这是王强的计划,尽管现在过得并不如意,可贵的是,他心里还有梦想。

■尽快改变以城市和权力为轴心分配资源的现状,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

“拥有知识,不一定能出人头地,但没有知识肯定不行。”刘能教授认为,应着眼长远看教育的效益。

学费贵、就业难,“读书无用论”又开始在不少农村抬头。

近年来,我国不断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华中师范大学减贫与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陆汉文认为,缓解就业难才是破除“读书无用论”的关键所在。

“我国现有教育体系对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没有做出灵敏的反应,这在较大程度上导致了寒门子弟就业难情况的出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廉思建议,国家应重视应用型教育的发展,赋予高校更大自主权,使其能够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安排和制定招生计划。

缓解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在缓解农村寒门子弟就业难方面大有潜力可挖。廉思建议国家加大对他们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扶持,提供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

“寒门子弟也要逐步改变工作分三六九等的传统择业观念,树立行行出状元的就业观。”陆汉文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能教授建议农村寒门子弟尽早做好职业规划,多选择像地铁技术人员等成长性专业岗位。

针对农村“弃考族”越来越多的现象,廉思劝诫农村寒门子弟必须加强学习,“接受教育,拥有知识,不一定能出人头地,但无论走哪一条向上流动之路,没有知识肯定不行。”刘能认为,应着眼长远看教育的效益。

读书改变命运越来越难,其他向上通道越来越窄,寒门真的再难出贵子了吗?

“当前,接受高等教育是弱势阶层向上流动的最主要渠道,在较大程度上维系着社会公平。教育体系中任何不公平现象的出现,都会给民众带来强烈的被剥夺感。”廉思说。

陆汉文建议尽快改变教育资源城乡不均衡发展,不同院校不均衡发展的现状,让每个孩子、每所学校都能平等竞争。“只有这样,‘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才能缓解,农村寒门子弟读书改变命运的通道才会更通畅。”

“只有向上流动渠道畅通,阶层板结才能有效避免。”廉思认为,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盘考虑,统筹规划,“而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包容性增长理念和温家宝总理强调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种视角,理应成为解决此问题的立足点。”

陆汉文认为,必须尽快改变以城市和权力为轴心分配资源的现状,通过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等,最终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只有这样,向上流通渠道才能畅通,寒门才能出更多的贵子。”

{lang: 'zh-CN'}

相关日志


on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15715?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

[G4G] <刘植荣:中国中了美国国债的圈套>



[G4G] <刘植荣:中国中了美国国债的圈套>
<刘植荣:中国中了美国国债的圈套>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1-08-14 20:43:58)
转载
标签:
刘植荣
美国国债
信用评级
外汇储备
美元
财经
分类: 关注社会

中国中了美国国债的圈套

作者:刘植荣

刘植荣:中国中了美国国债的圈套

标准普尔8月5日宣布,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为AA+,这是美国从1917年信用评级以来首次跌下AAA宝座。受此影响,8月8日世界股市普遍暴跌,9日有所反弹,10日再次暴跌,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跌至10719.94点,是11个月来的最低水平。

标准普尔公司(S&P)创建于1860年,作为金融投资界的公认标准,它提供被广泛认可的信用评级、独立分析研究、投资咨询等服务。标准普尔的评级实体包括企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结构融资和政府。评级共分20级,由高到低依次是AAA、AA+、AA、AA-、A+、A、A-、BBB+、BBB、BBB-、BB+、BB、BB-、B+、B、B-、CCC、DDD、DD和D。AAA为最高安全级别,被视为几乎不可能违约的信用等级;BB+以下被认为是风险很大的非投资性债券;而D级则注定会违约。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多数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主权信用等级为AAA,中国为AA-。以上均指长期债券。

普通借贷需要用资产作抵押,当发生债务违约时,债权人就收回债务人的抵押资产。但主权国家政府借债不能用资产抵押,国家不能把国土抵押出去。考虑到经济发展和政治因素,各国政府对清偿债务的能力是不一样的。经济实力强大、政治稳定的国家清偿债务能力就强;新兴市场、政局不稳的国家清偿债务的能力就相对弱。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对投资者来说,很难获得足够的信息判断各个国家的信用度,这就需要评级机构为政府的信用评级,让投资者知道政府潜在的违约风险会有多大。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被评为AAA的国债是安全的,如美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就认为:"美国国债常被认为不存在违约风险,因为联邦政府总是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来清偿债务。"

其实,在西方国家,政府增税比发动一场战争还难,增税要经过国会批准,而议员都是选民选出来的,要代表选民说话,几乎没有选民愿意多交税。所以,为了偿付国债,"开源"的渠道很窄,只有通过"节流"来实现,即缩减政府开支,让预算盈余偿付国债。

但政府缩减预算也不是件容易事情,美国政府开支中福利支出占58%,减少预算就意味着缩减贫民医疗、失业救助、退伍军人福利等项目,这似乎不太人道,很难获得选民的支持。所以,政府走投无路,只有开动印钞机,印钞还债。

美国从1837年至今从未还清过国债,现在的国债已是个天文数字。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报告,2011财年美国国债净额为154760亿美元,是GDP的103%,仅要支付的国债利息就高达2510亿美元,根据估算,到2020年美国国债净利息将达8400亿美元。别说让美国清偿债务,就是支付国债利息也把美国纳税人压得透不过气来,2011年平均每个美国人要支付800多美元的国债利息。

以上仅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国债,如果加上美国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家庭、企业的债务,2011年美国全国债务总额为55万亿美元,平均每个家庭分摊67万美元债务,而美国平均每个家庭的存款仅有6873美元。内债外债加在一起,让美国在一个世纪内还清债务几乎没有可能性。今后的美国只有靠借新债来还旧债,加上巨额债务利息,美国国债雪球越滚越大。

美国评级下调,为规避风险,投资人会抛售减持美国国债,使美国国债价格持续下跌,中国目前持有1.16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这部分美元资产必然要发生账面损失。美国经济学家、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曾多次对中国提出警告:"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处境危险,无论是美元贬值或美国信用评级下调,都会导致中国投资美国国债的账面发生20%-30%的损失!"

再加上美国政府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大量美元进入流通,加快了美元贬值速度,使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价值加剧缩水。美元指数从2005年的93.34跌至目前的74.6,下跌了20%,由于国际贸易多以美元计价支付,这就意味着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购买力在5年间已经损失了20%。这次美国评级下调,对中国美元储备购买力的损失更是雪上加霜。

如果将来有一天,美国真的发生债务违约,我们也没什么办法可以挽回损失,因为美国国债是我们自愿购买,也就是周瑜打黄盖,一家愿打,一家愿挨,这完全是金融市场的自由交易,损失当然由我们自己承担。主权债务就凭国家信用担保,美国债务违约,中国也不至于出兵美国,占领美国国土抵债。

任何时候债务人都是"大爷",我们现在上了美国国债的"贼船",只有由美国摆布。我们出口美国产品,换回一堆美元,美国人玩个小花招,又让我们乖乖地把美元送回美国,这就相当于美国人民免费享受中国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

毫无疑问,美国信用降级,会使中国对外金融资产中71%的美元资产严重贬值,中国劳动人民未能充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政府也没保管好这些劳动果实,这对百姓和国家来说,都是惨痛的损失。(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irong
本文发《新金融观察》2011年8月15日第09版)

刘植荣:中国中了美国国债的圈套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on 参考消息@无所不坛: http://janadabc.blogspot.com/2011/08/g4g_6000.html

独裁者的财富为何最后化为泡影?(二)



独裁者的财富为何最后化为泡影?(二)

在“独裁者的财富为何化为泡影(一)”里,我介绍了瑞士《独裁者资产法》的来龙去脉。本文将介绍英美等西方国家冻结中东北非等国独裁者资产的法律依据。

英美等西方国家在这一轮冻结独裁者资产的行动中,所依据的是联合国安理会第19701973号协议,这两项协议的合法性源自《联合国宪章》第41条“安理会为了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可以采取武力以外的行动”,冻结独裁者资产当然属于武力之外的行动。今年226日通过的联合国安理会《第1970号决议》规定,所有会员国都应该毫不拖延地冻结决议附件所列的个人或者实体在其境内直接、间接拥有或控制的资金、金融资产和经济资源。而在联合国第1973号协议中,又对这些个人和实体进行了追加。以本轮被冻结财产最多的利比亚独裁者卡扎菲为例,除他本人之外,他的几位子女、对外安全局局长等和他关系密切的人都在名单之中。此外,利比亚中央银行、利比亚投资管理局、利比亚外国人银行、利比亚非洲投资局与利比亚国家投资公司等五家受卡扎菲及其家族控制的经济实体也包括在内。1973号决议承诺,这些被冻结的资产和收益都将用于利比亚人民的福祉。

其实联合国安理会曾有过多次冻结某国资产的决议。伊拉克、伊朗、索马里、苏丹、朝鲜等国家近20年内都曾经出现或者正列在名单上。而英美等国则都有冻结外国资产的法律,其中美国早在多年前就形成了冻结外国资产(含政府、机构与个人在内)的完整机制。这一点经常被中国官方媒体加以抨击,认为这一招成为“美国强行在全球推广自由民主价值观的工具”。

美国有个The Office of Foreign Assets Control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中文译名为“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简称OFAC),直接隶属于美国总统战时和国家紧急情况委员会。该机构正式成立于195012月,其时,正值中国志愿军进入朝鲜半岛作战之际,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并借助OFAC冻结了中国和朝鲜在美国的所有财产。当然这一机构并非横空出世,它的前身是美国于1940年纳粹德国入侵挪威后设立的the Office of Foreign Funds Control(简称为FFC,中文译名是“海外资金控制办公室”)。FFC由美国财政部长直接领导,在美国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该机构在美国反对轴心国的经济和贸易制裁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OFAC 的经济与贸易制裁范围共分成6大部分,分别是:Specially Designated Nationals Sanctions特殊指定国家和个人的制裁),Anti-terrorism Sanctions反恐怖主义制裁 Non-Proliferation Sanctions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制裁 Narcotics Trafficking Sanctions反毒品和麻醉品交易制裁 Cuba Sanctions古巴制裁 Other OFAC Sanctions Programmes其他项目制裁。每一个制裁范围都有完整严密的美国联邦法律或行政法规予以支持, OFAC获得授权,许可其对可疑财产予以扣押或 冻结。这6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制裁范围组成了一个涉及行业众多、惩罚力度极强、跨越全球的美国经济和贸易制裁网络,影响力极强。

    如何执行制裁?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有一个《特列国外机构清单》,其法律效力适用于居住在美国和世界各地的所有美国公民、在美国拥有永久居住权的外国人和美国公司的海外机构。这个清单经常更新,美国金融机构接到新的清单后,必须将自己的客户名单和这份清单加以对照,一旦发现本机构客户榜上有名,就必须马上冻结其资产,并在10个工作日内向OFAC提交冻结报告,内容包括本机构如何与清单对照、采取的冻结行动、联系方式等等。根据涉嫌迫害人权、破坏民主制度等理由,迄今为止,OFAC规定,美国的企业和个人不得与下列国家的政府(或某些个人)有资金往来,这些国家(含某些个人被列名禁止与之往来的所属国家)包括北韩、古巴、白俄罗斯、缅甸、利比亚、伊拉克、伊朗、苏丹、索马里、津巴布韦、叙利亚、前利比利亚当局、刚果民主共和国、巴尔干国家、科特迪瓦、黎巴嫩。 该网站名单的最近更新日期是2011331日。

这些被冻结的资产一般情况下有几个去向:一是解冻后还给事主。2004 9月,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解冻被美国政府冻结了20年的10亿美元利比亚资产。利比亚资产被解冻的原因是卡扎菲政府于2003年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并答应支付27亿美元赔偿1988年的洛克比空难遇难者。美国政府为了以资鼓励,于是把10亿美元物归原主。

二是根据法律用于补偿那些受到过被冻结事方伤害者。美国法律规定,政府不得动用被冻结资产,但如果司法机构有相关判决,政府要执行。海湾战争前,美国冻结了伊拉克的大量资金。2002年,海 湾战争期间17名曾被伊军俘虏的美国老兵上诉成功,美国法院判决动用被美方冻结的伊拉克资产赔偿他们9亿多美元。

三是继续封存。有些国家、政府和个人被冻结的资产长久处于被冻结状态,比如美国冻结的古巴政府的资产已长达几十年,其间历经9位美国总统,直到如今这笔钱还未解冻。

直到目前为止,独裁者贪污腐败化公为私掠夺来的财产,还不是OFAC的工作重点。但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和世界银行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追回被腐败的领导人和官员所窃取的国家资产,曾于2007年联合发起《追回被窃资产倡议:挑战、机会和行动计划》,促使了瑞士《独裁者资产法》在2010年出台并生效,当然也会促使美国OFAC调整工作重点。这一结合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而发布的制裁名单《特列国外机构清单》,使许多可能被列名者感到威胁。

最后一个问题是:既然美国这么早就形成了冻结外国政府、机构或者个人资产的法律,这些国家的独裁者与恐怖分子为什么还要前赴后继地选择美国银行作为藏金之地?比如卡扎菲就是被冻结之后还继续藏金美国的人之一。除了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金融体系以及与世界各国最多的经济来往之外,剩下的理由就只能由这些被冻结资产者来回答了。

 

(原载何清涟VOA博客,2011829日,http://voachineseblog.com/heqinglian/2011/08/wealth-of-dictator-part-2/


on 清涟居: http://heqinglian.blog.163.com/blog/static/1906690862011730756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