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31 December 2023

习近平表态“祖国统一” 比去年更强硬

来源:
自由亚洲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周日的新年贺词中说,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路透社在报道中指出,习近平的这一表态比去年更为强硬;去年,习近平的说法是:台湾海峡两岸的人民是“同一家庭的成员”,希望双方人民共同努力“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

报道还强调,习近平表达这种说法,距离台湾总统大选还不到两周时间。

据中国官媒央视网的报道,此前在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旧金山的会晤中,习近平也曾表示,“中国终将统一,也必然统一。”

当时也有媒体报道说,习近平在这次会晤中否认了2027或2035年有武力攻打台湾的时间表,而是表示要和平统一。

在另一面,中国的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陈斌华周日在其官网上驳斥台湾总统候选人赖清德,说赖清德暴露了他作为顽固的‘台独’工作者和破坏台湾海峡和平的真面目,并说,赖清德的言辞充满了对抗性思维。

就在周六晚上,赖清德在直播的总统竞选辩论中说,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不相隶属”。

但台湾总统蔡英文以及候选人赖清德此前曾多次表示愿意与中国进行对话,但遭到拒绝。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01/%E4%B9%A0%E8%BF%91%E5%B9%B3%E8%A1%A8%E6%80%81%E2%80%9C%E7%A5%96%E5%9B%BD%E7%BB%9F%E4%B8%80%E2%80%9D%7C%E6%AF%94%E5%8E%BB%E5%B9%B4%E6%9B%B4%E5%BC%BA%E7%A1%AC.html


中国政府对绑架儿童和强制同化政策的辩解是欲盖弥彰

桑杰嘉
 
自2021年揭露了中国政府在图伯特推行寄宿学校系统,强制同化图伯特儿童的事实后,国际社会开始关注中国政府公开实施种族灭绝政策的行为。如联合国三位独立人权专家发出警告;美国政府对实施寄宿学校教育的中国官员实施了签证限制;欧洲议会通决议要求废除寄宿学校绑架和同化图伯特儿童。一如往常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进行了“澄清”。《中国日报》进行了所谓的“起底”。年底,中国外交部表示“欧洲议散布虚假信息,抹黑中国形象,干涉中国内政。”等等。但是,来自图伯特的真实情况证明了中国政府绑架和强制同化图伯特儿童政策的辩解是欲盖弥彰。
 
 
揭露中国政府绑架和强制同化图伯特儿童的真相
 
2021年12月,图伯特行动研究所发表主题为《与家人分离,与世隔绝----
在图伯特境内庞大的殖民寄宿学校系统》的报告揭示了中国政府的寄宿学校形势的严重性,指出中国政府的政策正在强制大量图伯特学生进入政府办的寄宿学校。该制度不仅针对6岁至18岁的学生,还包括年仅4岁的儿童,这些儿童在一周的大部分时间里住在寄宿学校或幼儿园。这些强制措施受到缺乏替代选择和压迫性政治环境的驱使,迫使图伯特父母将他们的孩子送进这些国有机构。图伯特学生中间消除图伯特独特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传统,以及民族认同。
 
今年2月6日,联合国少数族群议题特别报告员德瓦雷纳(Fernand de Varennes)、受教权特别报告员沙希德(Farida Shaheed)、文化权利领域特别报告员尚塔基( Alexandra Xanthaki)警告中国政府的寄宿学校系统在文化、宗教和语言上同化图伯特人民,并指出影响了大约100万名图伯特儿童。
 
2023年8月22日,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宣布: “国务院按照《移民和国籍法》212(a)(3)(C)条款正在采取步骤,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实施签证限制,原因是他们卷入在政府经办的寄宿学校强制同化超过一百万图伯特儿童。”
 
布林肯国务卿说:“这些胁迫政策寻求在年轻世代的图伯特人中间消除图伯特独特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传统。”
 
 
2023年12月14日,欧洲议会以477票赞成、14票反对的压倒性结果,通过了《关于中国在图伯特通过寄宿学校绑架图伯特儿童和强制同化的决议》。
 
欧洲议会通过的决议指出:“鉴于中国当局建立了一个事实上强制性且高度政治化的寄宿学校系统,面向4至18岁的儿童,要求他们强制接受普通话的义务教育,没有机会进行图伯特语言、历史或文化的实质性学习;大约80%的图伯特儿童,约100万人,被这一系统与家庭分离,其目的是强迫同化他们在文化、宗教和语言上与汉族多数群体;据报道,几乎没有这些政府学校的私人替代方案,这些学校据称受到严密监视。
 
联合国专家担心图伯特儿童因此遭受严重的心理和情感困扰,包括孤独和隔离,并且失去了用母语轻松与家人交流的能力,导致其个体和社会身份的侵蚀,这违反了国际人权,可能构成种族灭绝。”
 
决议“强烈谴责贯穿整个中国的压抑同化政策,尤其是在图伯特的寄宿学校系统,其旨在消除图伯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的独特语言、文化和宗教传统。”
 
决议并“呼吁立即废除对图伯特儿童强加的寄宿学校系统和家庭分离的做法,正如联合国专家在2023年2月所强调的;进一步呼吁中国当局允许建立私人西藏学校。
 
呼吁成员国和副总统/高级代表要求中国政府向欧洲外交官发放签证,以访问整个图伯特的寄宿学校,允许独立记者和国际观察员进入该地区,并避免传播虚假消息。
 
重申呼吁中国政府重新与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的代表接触,以在中国境内为图伯特人建立真正的自治;敦促中国当局释放班禅喇嘛并避免干涉西藏精神领袖的任命。

 
决议“欢迎美国决定对与图伯特寄宿学校系统有关的中国官员实施签证限制;敦促成员国和理事会采取类似的有针对性制裁。
 
 
中国政府的狡辩是欲盖弥彰
 
图伯特人和国际社会就中国政府推行寄宿学校进行绑架和强制同化图伯特儿童的真相被揭露之后,有一段时间中国政府似乎保持了沉默。自从美国宣布对涉及实施寄宿学校系统的中国官员实施签证限制后,中国政府开始此问题发表言论。
 
2023年8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上说:“所谓“强制同化”纯属子虚乌有。”并要求“立即撤销错误决定。”
 
发言人再次重复了无数遍的谎言:“----文化传统得到保护和弘扬,各族人民包括宗教信仰自由、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在内的各项权利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
 
事实是,自习近平掌权以来大力推行汉语教育,取消第一教学模式引发了多起包括小学生在内的数千计的图伯特学生上街抗议。国家强制推行民族交融政策、强制推行图伯特佛教中国化等等公开的种族灭绝政策。岂能“纯属子虚乌有”?
 
2023年12月19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说: “欧洲议会有关决议散布虚假信息,抹黑中国形象,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我们敦促欧洲议会停止散播虚假信息,停止利用涉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中国形象被中共搞成黑的再没法黑的地步,还需要欧洲议会抹黑?
 
中国政府官方媒体“辟谣”是在迟至11月1日由中国日报起底工作室进行的。中国各大媒体进行了大量的转载,甚至中国官方最高学术研究机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网也转载了矛盾重重,谎言连篇的报道。
 
标题为《外媒造谣西藏寄宿制学校,小学生直接来打脸》的报道虽说是“小学生直接打脸”,但是细看就会发现四年级三班的小学生白玛拉姆对记者说了一个字“多”,记者的问题是:“平时藏文课多吗”。学生还有其他的选择吗?长篇报道中小学生只说了一个字。其他的都是老师央金拉姆、班戈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白玛措、那曲市色尼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娜尕拉姆、那曲市色尼区第三幼儿园园长白玛扎西等的高谈阔论,靠体制吃饭的人说的话只有他们自己相信。
 
研究员白玛措还提出:“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寄宿制学校数量较少。相反,在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寄宿制学校数量较多。---寄宿制学校的比例与西藏的民族特性无关,而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有关”的高论。似乎在对中国政府和习近平进行高级黑。中国政府不是说图伯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化建设不是蒸蒸日上吗?怎么城市化水平反而越来越低了呢?
 
 
事实正如联合国独立人权专家指出的:“对西藏自治区内外开办的寄宿学校数量以及生活在这些学校的藏族儿童数量大幅增加表示关切。”
 
“专家们也明确的指出中国是如何关闭图伯特社区的学校,并在汉人占绝对多数的城镇开设寄宿学校的方式增加数量。当然,过去几年里中国政府几乎关闭所有政府获准创办的私立学校和半私立学校。
 
寄宿藏族学生人数的增加是通过关闭藏族人口居住地区的农村学校来实现的,取而代之的是乡镇或县级学校,这些学校几乎完全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和交流,而且通常要求儿童寄宿。----”
 
很明显研究员白玛措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在图伯特寄宿学校增多的原因是中政府为了绑架同化图伯特儿童,关闭了在图伯特农村和牧区的学校,包括图伯特人的私立学校,且以《义务教育法》胁迫图伯特儿童进入寄宿学校。另外,研究员白玛措不敢说的是在城市里的图伯特人被中国政府同化的差不多了,而且,也更容易同化。寄宿学校的目的就是对农牧区的儿童进行绑架和同化。
 
最为可笑的是该报道中说:“教室门口墙上贴着的课程表上,每日课程安排一目了然:学生每天都要上藏文课。”并配有照片,以此证明图伯特语的课程多于汉语课程。不过该报道中还有另外一个安排表(猜测是三幼儿园大班活动安排表),对前后两个表格进行对比会发现“那曲市班戈县(中石化)小学六年级课程安排表大有问题。只从表格的纸张非常陈旧、发黄,西藏高原再高也不至于“教室门口墙上贴着的课程表”氧化称如此陈旧,请注意课程表是在塑料包装好的,课程表上部的大字和表格里字的颜色也不一样。另外,再看“大班活动安排表”很明显表格纸张洁白干净,应该是今年的安排表。到底在想隐瞒什么?大家都非常清楚!
 
有关开办寄宿学校的理由中有一条使人啼笑皆非:“寄宿制学校一般建设在海拔较低的地区----二来供氧条件会更好,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图伯特人数千年来生活在图伯特高原会有“缺氧”问题吗?谁证明了图伯特人因缺氧而影响学习成绩?真是荒唐至极!
 
另外,“这所学校有两到三位汉语老师,而藏语老师则多达20几位,“反而藏语老师比较多一点”。”以此,证明图伯特语言教育得到了保障。这个说法也与事实不符,因为,依据该报道提供的六年级四班的课程表,一周最少有九节汉语课。据中国官方媒体中国西藏新闻网报道班戈县中石化小学已然成为一所大规模学校——在校学生1310人共有29个教学班级。3个汉语老师怎么给29个班级上课?又在撒谎!
 
然后,该报道对《与家人分离,与世隔绝----在图伯特境内庞大的殖民寄宿学校系统》的作者嘉洛进行了所谓的“调查”,并称嘉洛非专家,此说更是荒唐至极。嘉洛先生出生在图伯特,在西北民族大学攻读研究生并留校任教多年、留学加拿大获得博士学位后返回图伯特并在云南一所大学任教数年,发表有众多学术论文,并出版有专著。中国媒体的编造能力在占据世界榜首,所以,睁着眼睛说瞎话是“正常”的。
 
自习近平执政开始改变了中国政府隐蔽消灭图伯特民族的政策,曾批评同化进度的缓慢,因此,全面加大对图伯特民族同化政策,包括图伯特佛教中国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制数万计的牧民定居或迁移到城市定居、普通话的强制推广、寄宿学校对图伯特上百万儿童进行绑架和强制同化。很多学校竟然公开禁止图伯特学生说自己的母语,“普通话是校园语言” 大横幅学校大门随处可见。因此,中国政府狡辩是徒劳,一手盖天是妄想。


 
2023/12/28
http://beijingspring.com/bj2/2010/320/1230202352957.htm


from 天葬臺 http://sangjey.blogspot.com/2023/12/blog-post_31.html


Saturday 30 December 2023

习近平称北京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影响力与日俱增

今天12月30日周六,法国报纸有与中国相关等报道,中共中央外事闭门会议结束,习近平讲话中强调要坚持中央统一领导,并要求中国外交要有战斗精神。空缺2个月后,中国人大任命中国新防长董军。在经济方面有中欧重视中亚这条新商路。 

中共中央外事闭门会议中央直接领导

北京周三周四举行闭门中共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习近平出席并讲话,《回声报》指出本次会议不同寻常,属于中国对外工作领域最高规格会议,上一次此类会议是在 2018 年举行,随后发生了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等,让全球供应链受到影响。

该报指出在为期两天的中共外事高级别会议上,习近平向中国外交工作如通过“新丝绸之路”取得进展致敬,并赞扬自己在外交方面的领导力,称自从2013年担任国家主席以来,在过去的10年中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

习近平承诺中国外交将迈上 "新台阶“,他重申了一些基本原则,如过去所采取的方向将继续下去,甚至可能会扩大,就是坚持原则,在影响人类未来和世界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上,我们必须毫不含糊地表明我们的立场,要赢得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回声报》指出这被认为是含蓄地批评美国。

《回声报》报道在本次中央外事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强化党领导对外工作的体制机制。

该报评论认为这使得中国的外交官几乎没有回旋余地,也再次确认了习近平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掌控,而且习近平强调要有战斗精神,反对一切政治恐吓行为等。

空缺2个月后中国新防长董军

法国各报分别报道中国前海军司令员董军接任国防部长一职,接替在今年十月突然被免职的李尚福。

法新社引述中国官方的报道指出,中国第14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7次会议29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闭幕前会议经过表决,决定任命董军为新任中国国防部长,接替前任部长李尚福,填补空缺两个月的中国防长一职。

不过北京当局未提出官方解释来说明李尚福为何遭到免职,他在担任防长仅5个月后就突然从中国政治舞台上消失,引发各界关注。

中国与欧盟之间通过中亚的新商路

《世界报》刊登长篇报道解析链接中国与欧盟之间的一条新的商业路线,中亚走廊。就是为了避开俄罗斯,伊朗和越来越不安全的红海,现在中欧之间出现一条替代路线,中亚走廊。这条新商贸路线跨越南高加索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链接里海和黑海。该报写到在2022 年穿越这条中亚新商贸路线的集装箱运输量比前一年增加了 33%,但在 2023 年的前 8 个月,由于中亚走廊交通拥堵运输量下降了 37%。

因此有必要改善这条商贸运输路线的基础设施,根据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2023 年 6 月发布的预测显示,如果投资至少 185 亿美元,这会将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运输时间缩短至 13 天,那么到 2040 年,链接中欧的这条中亚走廊的运输量将从每年 2 万个集装箱增至 13 万个,甚至达到 86.5 万个,这也显示全球化正在重塑,而不是减速。

该报指出欧盟布鲁塞尔也在关注链接中欧之间的这条商业运输路线,中亚走廊也被称为 "跨里海国际运输线",目前已初具规模,而且不需要经过俄罗斯,为中欧之间的铁路货运提供了为数不多选择。

中国政府同样重视在南高加索地区投资,特别是在俄乌战争爆发后,格鲁吉亚与中国在2023年签署了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后,一家中国新加坡财团有可能投资格鲁吉亚阿纳克里亚深水港,属于南高加索走廊的战略要地,而且格鲁吉亚在今年12月已经获得加入欧盟的候选国地位。

分析指出近两个世纪以来,中亚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完全依靠向北通往俄罗斯,如今中国正在通过铁路、公路和贸易发展东西互联互通,从而改变了这一格局。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B3%95%E5%9B%BD%E6%8A%A5%E7%BA%B8%E6%91%98%E8%A6%81/20231230-%E4%B9%A0%E8%BF%91%E5%B9%B3%E7%A7%B0%E5%8C%97%E4%BA%AC%E5%9C%A8%E5%9B%BD%E9%99%85%E5%A4%96%E4%BA%A4%E8%88%9E%E5%8F%B0%E4%B8%8A%E5%BD%B1%E5%93%8D%E5%8A%9B%E4%B8%8E%E6%97%A5%E4%BF%B1%E5%A2%9E


武汉封城纪录片首映 关注言论自由希望悲剧不再发生

《武汉封城》纪录片12月30日全球公映,台湾首映场在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济南教会播放。纪录片期盼民众关注中国言论和人权问题,希望武汉封城的悲剧不再发生。 

中央社报道,纪录片的策划者、中国民运人士王丹周六受访时表示,中共当局想尽一切办法试图抹煞武汉封城的历史记忆,不仅是当局抹煞,全世界随着疫情过去有逐渐淡忘的迹象。

他说,经历封城的苦难,纪录片不仅是历史记忆,也是对受难者的尊重。

王丹进一步指出,这一部纪录片的价值在于言论自由。如果当初没有对武汉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的打压,包括台湾在内的全球都不会受到那么大的损失,可见言论自由的重要。

曾遭中国囚禁5年的NGO工作者李明哲周六也前来观看纪录片。他在受访时指出,台湾民众可能很难理解中国政府在防疫上的极端做法,但中国执政者在制定与执行法律不会考虑民众的福利,只会考虑执政的方便。因此,在面对疫情时便以最极端的封控方法。

他指出,武汉封城可以看到这样的国家与民主社会的不同。

纪录片受访者之一的杨敏,在2023年6月逃亡荷兰。她在纪录片全球公映发来一段影片表示:"她们这批人出来受的苦难虽然很多,但远比不上目前人在中国的这些朋友,目前留在中国的这群人,他们的护照被长期管制,是不能出来的。"

杨敏呼吁关注中国人权和中国异议人士,要求病毒溯源和言论自由。

对话中国智库台湾分部执行长Vic Wang则表示,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对武汉封城的回顾,更是对人权、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关切。

他呼吁一起关注中国人权跟中国异议人士的处境,因为每一个故事,都反映一份渴望自由的心灵。

根据对话中国智库发布的新闻稿,纪录片选择在12月30日进行全球首映,因为这天代表着自2019年12月30日李文亮首次向外警告的日子开始算起,随后武汉便遭到封城101天,至2020年4月8日正式解封为止,中共当局为了维稳,做出许多违反人权、限制人民言论自由的问题。

新闻稿并指出,在这期间,中共宣传系统至少发出131条宣传指令,审查系统至少删除44篇媒体报导和229篇自媒体文章,并至少造成638起文字狱。

《武汉封城》纪录片是由王丹策划,以及一批志愿者自愿出资、共同制作,希望能向全球观众展现武汉封城时期的真实面貌。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31230-%E6%AD%A6%E6%B1%89%E5%B0%81%E5%9F%8E%E7%BA%AA%E5%BD%95%E7%89%87%E9%A6%96%E6%98%A0-%E5%85%B3%E6%B3%A8%E8%A8%80%E8%AE%BA%E8%87%AA%E7%94%B1%E5%B8%8C%E6%9C%9B%E6%82%B2%E5%89%A7%E4%B8%8D%E5%86%8D%E5%8F%91%E7%94%9F


习近平自喻"毛继承者"? 华日:中国想前进,但习却在追忆往昔

来源:
法广

在纪念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要“把毛泽东同志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引起关注。《华尔街日报》评论认为,中国想要前进,但习近平却在追忆往昔。

习近平讲话后,官媒纷纷跟进解释,外媒则予以分析。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28日刊登曹辛发表的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继承毛泽东事业”指出,习的座谈会谈话全面肯定毛,平衡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主旋律,构成纪念大会的基调,如此,毛泽东继承者已跃然纸上。

《华尔街日报》指出,中共党刊求是杂志12月16日发表文章,称呼习近平为“人民领袖”,这一称号以往只用来称呼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呼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形同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让许多中国人勾起了对毛泽东时代的糟糕回忆,特别是对当时的官员如何在计划经济举措失败时掩盖坏消息的记忆。

这个长篇报导指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执政11年来,习近平正在恢复毛泽东时期的某些治理做法,使中国民众不得不面对一个植根于往昔、且更不确定的未来。因此,那个曾激励许多年轻人和企业家敢于冒险、赌上未来的繁荣中国已经不复存在。代替的是房价下跌,青年失业率创新高,民间投资萎缩,金融体系被债务淹没,通货紧缩正在来临。同时,中国在外交和经济方面与西方世界的隔阂也日益加深。

文章指出,经济学家已警告,如果习近平继续维持目前的政策重心,中国或许永远无法脱离中等收入新兴市场的行列,更不用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文章引述曾在美国柯林顿政府担任高级外交官的谢淑丽(Susan Shirk)表示,习近平正在压制中国民众的活力和乐观情绪。在这种一人之治的体系里,大家都感到无力去实现积极的改变。

在习近平2012年底上台前,中国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企业主和大学毕业生都在思考如何进入新兴的电子商务领域,外国人蜂拥而至。人们普遍抱有希望。但他上台几年后,随着中国当局扩大监控范围并开始紧缩对民营企业的管控,众人对他的期待逐渐消退,乃至幻想破灭。

报道中提到,早在2017年,一名中国财经官员就曾忧心地透露,中共向企业施压要求成立党支部,进而能更多地介入企业事务。如今,中共的身影在企业无处不在,界线愈发模糊不清。这与改革开放时代,中国领导人推动“国退民进”的趋势背道而驰。

文章以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为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曾是当时力倡发展的口号。如今,深圳的新口号却换成了象征共产党带头的“跟党一起创业”。但在习近平2020年对民企发起监管行动后,深圳有超过1/4的办公空间空置,陆股上市科技公司的市值缩水超过1兆美元,并引发裁员和业务收缩。

报道指出,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加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放在首位,而这是中共对“国家主导型经济”的表述方式。

经济学家已警告,如果习近平继续维持目前的政策重心,中国或许永远无法脱离中等收入新兴市场的行列,更不用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而对许多普通中国人来说,能否超越美国并不重要。他们更渴望的是能像美国人那样,透过努力工作和锐意进取获得成功。上海一家券商金融分析师周芳(译音)说,她担心的是“财务自由”,原本似乎一直能追求的,这样就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现在一切都很不好说了”。

《华尔街日报》报道指出,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困境和对秩序的挑战,习近平正加码实施毛泽东时代对社会的控制—枫桥经验,以动员群众在地方层面解决问题,避免导致广泛的社会动荡。

文章说,1980年代源自台湾且红遍中国的歌曲《明天会更好》正在中国网路上再度流传,原因却是代表那个象征希望的1980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12/%E4%B9%A0%E8%BF%91%E5%B9%B3%E8%87%AA%E5%96%BB%E2%80%9C%E6%AF%9B%E7%BB%A7%E6%89%BF%E8%80%85%E2%80%9D%EF%BC%9F%E5%8D%8E%E6%97%A5%EF%BC%9A%E4%B8%AD%E5%9B%BD%E6%83%B3%E5%89%8D%E8%BF%9B%EF%BC%8C%E4%BD%86%E4%B9%A0%E5%8D%B4%E5%9C%A8%E8%BF%BD%E5%BF%86%E5%BE%80%E6%98%94.html


金正恩提“加快备战进程” 韩情报机构:朝很可能年初武力挑衅

来源:
法广

朝鲜劳动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继续,朝鲜官方媒体周四报道,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呼吁加强战备,以击退他所说的美国领导的前所未有的对抗行动,而对手韩国则誓言将对朝鲜的任何挑衅行为进行严厉报复。

综合美联社和韩联社报道,金正恩在这次负责制定2024年国家目标的重要政治会议上发表上述言论,表明朝鲜可能会继续进行武器试验,以实现其核武库的现代化。观察人士称,金正恩可能希望最终利用其增强的武库作为与华盛顿潜在外交的筹码,时间可能是在明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之后。

在周三举行的执政党全体会议上,金正恩向军队和军需工业提出了未具体的任务,以“进一步加快战争准备”,以应对“美国和韩国的反朝鲜对抗行动”。

报道称,金正恩还阐明了在世界地缘政治形势迅速变化的情况下扩大朝鲜与反帝国主义国家战略合作的立场。朝中社称,金正恩谈到了朝鲜与韩国打交道的方向,但没有详细说明。金正恩在结论中阐明劳动党的自主原则,即深化发展与反帝国主义独立自主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并果断开展国际范围内的反帝共同行动和斗争。美联社说,这可以被解读为,朝鲜将与俄罗斯等“反美”国家加强战略合作。

朝鲜劳动党八届九中全会于本月26日开幕。按照惯例,会议将举行4至6天,制定军事、国防、对外政策、经济和社会等各领域蓝图,并在新年的第一天通过媒体对外发布。

美联社报道,朝鲜会议讨论的主题可能包括继11月21日发射第一颗军事侦察卫星后推动运行更多间谍卫星。11月发射后,朝鲜表示将向全体会议提交一份计划发射更多卫星以提高其对竞争对手的天基监视能力。自去年以来,朝鲜违反联合国禁令进行了一系列导弹试验,包括上周发射的固体燃料火星-18洲际弹道导弹,据信这是旨在攻击美国大陆的最先进武器。

自2019年与时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高风险外交破裂以来,金正恩一直拒绝重返与美国的外交关系。金正恩与特朗普外交破裂的一个主要症结在于,朝鲜将获得多少制裁减免作为回报部分放弃其核计划。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上周坚称,美国对朝鲜没有敌对意图,并仍然致力于采取外交手段。他表示,美国对韩国和日本防御的承诺仍然是“铁定的”。

韩联社报道,据韩国国家情报院(国情院)28日预测,鉴于明年有韩国国会议员4月选举和美国总统11月选举等重要政治活动,朝鲜年初很可能发起武力挑衅。

韩国国情院表示,综合朝鲜近期行径以及其对韩措辞,朝鲜或将于明年初发起挑衅。国情院正与相关部门携手防范导弹预警系统和戒备态势出现漏洞。据韩国国情院分析,朝鲜曾在韩国第20届国会议员选举(2016年)前发起4次挑衅,还在距第21届议员选举(2020年)不到一个月之际4次发射短程弹道导弹。

另据台湾中央社发自首尔报道,1000多名韩国军警和紧急应变人员周三参与一场罕见的国防演习,模拟朝鲜对首尔发动攻击,以消除人们对首尔位于平壤武器攻击范围内的担忧。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12/%E9%87%91%E6%AD%A3%E6%81%A9%E6%8F%90%E2%80%9C%E5%8A%A0%E5%BF%AB%E5%A4%87%E6%88%98%E8%BF%9B%E7%A8%8B%E2%80%9D%7C%E9%9F%A9%E6%83%85%E6%8A%A5%E6%9C%BA%E6%9E%84%EF%BC%9A%E6%9C%9D%E5%BE%88%E5%8F%AF%E8%83%BD%E5%B9%B4%E5%88%9D%E6%AD%A6%E5%8A%9B%E6%8C%91%E8%A1%85.html


台湾大选前 中国重申对台湾的军事威胁

目前台湾各党派在明年1月13号举行的总统和立法选举激烈的竞争,这是2024年的首场大选,更因其地缘政治重要性而受到全球高度聚焦。三位候选人及其阵营也在各种议题上进行攻防争取选票和支持。但台湾议题与中国,美国,印太乃至全世界都息息相关,尤其是在世界秩序不断变化,冲突不断加剧的背景下,随着俄乌之间持续不断的战争以及以巴之间在中东爆发新的冲突,台湾也成为地图上一个关键的爆发点,而众所周知,在台海之间浮现出来的更是中美两国的地缘政治竞争。 

美国在中东分心,中国会打台湾吗?

在台湾选举前,中国再次威胁要使用武力吞并它声称为自己领土的自治民主岛屿。集所有权力于一身的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冥诞130周年讲话时,强调“祖国必须也必然统一” ,话音未落“,中国国防部就表示,中国军队将“一如既往地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美联社一篇文章提出“美国在中东分心,中国会打台湾吗?”的问题。指出,由于拜登政府分心,援助其在其他地方的盟友和合作伙伴,美国国会担心北京可能会利用西方分心的这一战略时刻对台湾发动突然袭击。这篇主要是针对投资者进行的地缘政治分析的文章说,美国企业界对全球格局感到担忧。调查显示,地缘政治和政治不确定性是未来三年增长面临的最大风险。

文章说,如果中美之间爆发战争,对世界经济和市场造成的损害可能比二战以来的任何军事冲突都要严重。东亚周边海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中国仍然是大多数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由于进出中国的商品遭受毁灭性破坏,世界经济将遭受灾难性的影响,“全球萧条几乎是必然的。”

文章指出,近年来,“海峡两岸关系”不断恶化,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则加大了赌注。去年11月,他告诉解放军要“集中精力打仗”,做好战争准备。而这种威胁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中国军队正在迅速现代化和扩张,目前在战列舰总数和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器方面已超过美国海军。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常备军,入伍人数超过200万,还有最大的海军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高年度国防预算。

而美国不仅在技术和军事优势上输给了中国,而且其资源也日益捉襟见肘。与中国不同,美国在世界各地有许多盟友。虽然这有助于提高其全球地位,但也增加了保护负担,因为华盛顿有义务帮助捍卫其盟友。由于美国积极参与世界其他地区,其军工基地可能没有能力为台湾配备足够的武器来击退中国。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东欧和中东战事持续下去,习近平能否趁局势恶化,在美国最不准备的时候发动打击?美国军方高层对中国对台军事行动的时间表有不同的估计。国家情报总监海恩斯去年表示威胁将持续到 2030 年,而前印太美军司令菲利普·戴维森上将表示,中国可能会在 2027 年之前攻击台湾。美国空军上将迈克·米尼汉1月份指出,美中可能会在 2025 年爆发战争。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今年 4 月表示,中国可能会在 2027 年发动袭击。

文章指出,我们不知道中国何时、甚至是否会采取果断的军事行动,这让投资者陷入了模糊的状态。但这场战争的幽灵对投资者产生严重影响。台湾在先进半导体制造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如果发生战争,依赖这些商品的公司将特别脆弱。一种谨慎的做法可能是减少对中国公司的投资。

“美国促使台湾故意加剧与中国的紧张关系”

美联社指出, 在周四(12月29号)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再次指责美国促使台湾故意加剧与中国的紧张关系。

在周四的新闻发布会上,吴再次指责美国促使台湾故意加剧与中国的紧张关系。北京没有提供任何证据,但这一说法与中国将自己定位为俄罗斯的非官方盟友的说法相吻合,中国反对长期占主导地位的西方自由主义秩序,支持独裁统治。

尽管中国国防部长职位仍然空缺,但习近平周一任命了两名新晋升的上将担任主要军事指挥部。其中,王文泉将担任南部战区政委,负责监督中国在竞争激烈的南海的行动。胡忠明将接任海军司令。这两个任命显示,中国正致力于建设全球海洋强国,以保护其贸易利益,巩固其对南海和东海岛屿的控制,并扩大其全球利益以削弱美国的实力。

台湾选举的结果将如何影响台海格局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之际,谁也不知道战争是否会及何时发生,但从短期看这场战争的幽灵对投资者产生严重影响。美联储主席杰伊·鲍威尔上个月警告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对全球经济活动构成重大风险”,并带来“高度不确定”的影响。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8%A6%81%E9%97%BB%E8%A7%A3%E8%AF%B4/20231229-%E5%8F%B0%E6%B9%BE%E5%A4%A7%E9%80%89%E5%89%8D-%E4%B8%AD%E5%9B%BD%E9%87%8D%E7%94%B3%E5%AF%B9%E5%8F%B0%E6%B9%BE%E7%9A%84%E5%86%9B%E4%BA%8B%E5%A8%81%E8%83%81


李怡若在世 会怎么看囚笼里的黎智英

——忆李怡和囚笼里的黎智英
来源:
上报

李怡去世周年的忌日才过不久,香港政府对黎智英等民主派的审判就登场了。回想起来,不免令人神伤。

这次审判,法官是根据大陆颁布的国安法指定的。这不用说就是洋人所谓的袋鼠法庭。黎智英是香港与台湾的《苹果日报》老板。李怡的《九十年代》一九九八年结束后,曾给黎老板网罗去为《苹果日报》写社论和编论坛版,一直到最后报纸熄灯关门为止。

李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香港问题浮上台面时,曾同劳思光、刘述先、翁松燃等香港教授成立香港前景研究社,探讨未来香港的可能演变。教授们从法权排他性的角度,质疑“一个两制”的构想在香港落实的可能性。李怡从一开头就是悲观的。知识人习惯于理性思考,但这恰是靠不择手段,靠斗争起家的共产党人所欠缺的。

当初中共把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吹捧为划时代的创举,实际的演变就是一国压两制,最后是一国吞两制。这就是《苹果日报》在香港所见证的过程。最初中共的宣传还吹嘘这项创举不但要在香港落实,还打算“垂范”台湾呢。

台湾民众可还记得,香港《南华早报》(1982/4/7)曾报导,当时的民调显示高达百分之九十三的港人希望九七之后由英国继续统治。我们能责备他们数典忘祖,不愿回到祖国怀抱吗?

后来香港有了《基本法》,虽然这是未经香港市民认可的协商出来的特区“小宪法”,港人也还愿意接纳,因为《基本法》至少还规定了九七回归十年后就可实行普选,至少还承认《世界人权宣言》,还明文规定《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及《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在香港特区的适用性。可是十年到期后,香港民众的普选期待落空了。再拖到2014年,中共人大常委的“831决定”出炉后,以往的“港人治港”变成了“全面管制”。图穷匕见,许诺成空,以知识分子和学生为主体的占中(占领中环)运动登场,市民投身其中,高举的纸牌上写着“共产党呃(讹)人”几个大字。中共在香港的喉舌却把为市民说话的《苹果日报》老板黎智英、前行政司司长陈方安生、参与《基本法》起草的李柱铭律师以及民主派领袖何俊仁,诬指为“反中乱港四大寇”。

最令港人震惊的是,当初为了香港能顺利回归,1984年中共还同英国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并送交联合国登记。但极左路线冒头后,北京央视就宣称那是一个过时的历史文件。台湾如今还有人还主张同中共签订什么《和平协议》呢。是脑子进水了吗?

从2014年的占中运动到2019年一两百万人走上街头的反送中示威行动,李怡是不仅是一个观察者,而且是一个全程参与者。这段时期,正好也是中共习近平上台后,头脑发胀,走上极左路线的过程。中共的官媒及其香港喉舌一贯地将这些事件归咎于“境外敌对势力”的阴谋,但香港市民对此并不认同。前身为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的“香港民研”的民调显示,民主派不用说,就是非民主派也只有百分之十五的受访者认为国际社会应该负责。可见这类指控不但欠缺说服力,只能说是一种认知的怠惰。

而“香港民研”对于国安法在香港着陆后对言论和学术自由的影响所进行的民调,香港民众给出的答案,却是清楚明白的。在国安法统御下的香港,对言论和学术自由有没有限缩?港府派出警力在公立图书馆大肆扫荡,连为小孩讲解民主制度的图画书也不放过,更别说在暗夜移走香港大学纪念六四亡灵的雕塑品的宵小行径了。有香港女学生在日本留学时手机上留下一些资讯,也会成为护照被吊销的罪名。曾以六四研究为课题,在哈佛大学教书,后来成为香港中文大学受学生欢迎的女教授何晓清,在短期离港到美国德州大学做研究,返港入境却签证续签被拒,中大校方也随即将她解聘。这样的情况在过去都是匪夷所思的。香港的建制派如何还能厚颜地说,香港一切如常?

箝制思想、压制言论的结果,影响是深远的。一连串的倒行逆施,现在终于见到“成效”了。

资讯流通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精髓,法律是这个金融中心运作的根本保障。香港传统的普通法系,多年来是由法院通过判例的积累而产生法律规范所形成的。这是司法独立的命意所在。如今港版国安法实施后,由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宪法实施的体制,迅速架空了由司法机关行使宪法监督权的传统香港普通法体制。一旦失去法律的保障,如何期待香港这个金融中心还能运作下去?所以现在大家都睁大眼睛在看,当前的审判是否证明香港已沦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废墟”。

可惜李怡已逝,要不然,作为一个媒体人,他是一定不会放过观察这场审判的机会。

李怡生前,在接受采访时,对台湾已建立稳定的民主制度赞不绝口。他强调这是靠好几代人付出生命所换来的。他也提醒台湾这一代的年轻人,不要忘记前人的牺牲,并且必须保持对自由的永恒警觉。行使民主唯有经由选举,而台湾从专制到民主,虽然转型成功,但仍需警惕强权的压制。这是他在谈话中一再着重指出的。

英国经济学者Dudley Seers在他写的《民族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曾提出一个“施展的余地”(room to maneuver)的概念,也就是说,一个决策者不能不面对现实,不能一厢情愿的把政策建筑在虚幻的想象上。台湾这些年来,在对岸的文攻武吓下奋力图存,努力提升国际能见度,并不容易。在野党的老粉红为求胜选而说魈话,一会儿互派军事观察员,一会儿两岸一家亲,荒腔走板,连对岸的国台办也不知所措。在共产党从未放松武力威胁,两千枚飞弹仍然瞄准台湾的情势下,如何去一家亲?怎么亲得起来呢?

目前,习近平和他那班小兄弟的极左路线当道,明明治国无方,弄得外资撤离,企业出走,青年躺平,却还在那儿色厉内荏的放狠话,出阴招。前一阵是凤梨释迦石斑鱼,现在又指控台湾有贸易壁垒,企图影响台湾选举。台湾政府也只有谨慎应对,以观其变了。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12/%E6%9D%8E%E6%80%A1%E8%8B%A5%E5%9C%A8%E4%B8%96%7C%E4%BC%9A%E6%80%8E%E4%B9%88%E7%9C%8B%E5%9B%9A%E7%AC%BC%E9%87%8C%E7%9A%84%E9%BB%8E%E6%99%BA%E8%8B%B1.html


美国发起“红海护航”至今 盟国多保持距离

为应对红海危机,美国上周发起一项名为“繁荣卫士行动”的多国新安全倡议,并宣称至今有20多国加入防卫联盟,但至今有近半数国家没有承认他们参与其中,或允许美国透露他们所做的贡献。如英国、希腊等国公开表示支持美国的行动,但美国公告中提到的几个国家很快表示没有直接参与。

往返红海的水道是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之角的全球经济的航运咽喉要道。以哈战争爆发后,多艘民用集装箱和货船在亚丁湾遭到胡塞武装袭击和劫持。这使大多数主要航运公司将航线从苏伊士运河转移。这一新局势被《经济学人》称为“新苏伊士危机”。

为了维护国际航运的正常运行,美国12月18日与多国盟友结成“繁荣卫士行动”的新安全倡议,以确保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贸易能够自由通过也门附近红海海域。路透社报道指出,尽管美国称已经有20个国家报名参加其海上特遣部队,但目前只公布了12个国家的名单。

美国的欧洲盟友之一,意大利国防部表示,将应意大利船东请求向红海派遣一艘船,但这不是美国行动的一部分。另一盟友西班牙表示不会加入“繁荣卫士行动”,并反对使用欧盟现有的反海盗任务“阿塔兰特”来保护红海航运。法国表示支持确保红海航行自由的努力,但其船只仍将由法国指挥。

此外,荷兰计划派遣两名参谋,挪威计划派遣最多十名参谋,但目前尚未派遣任何船只。澳大利亚宣布将派遣11名军事人员,但拒绝了美国要其向该地区部署军舰的要求。

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早些时候宣布对该项目不感兴趣。

有学者指出,美国坚定支持以色列,但欧洲民众对以色列的批评日益强烈,这令欧洲政府担心,若被卷入加沙冲突会引起选民反弹。根据英国民调机构Yougov的调查,绝大多数西欧人特别是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民众就认为以色列应该停止在加沙的军事行动。

有些国家也担心一旦参与行动,会遭到胡塞武装的报复。印度政府就表达了这层顾虑。

除了本身对参加“红海护航”有所顾虑的国家外,德国原本希望加入这一新的海上联盟,但由于德国联邦国防军的任务通常需要嵌入类似北约或欧盟框架的集体安全体系,且德国政府不能主动派舰艇进入红海,必须由联邦议院通过授权完成,所以德国参加美国主导的保护红海商船的行动就此搁浅。

联合早报、德国之声等综合

from 博聞社 https://bowenpress.com/news/bowen_339712.html


台湾总统大选辩论会 台湾定位及前途成焦点

2024台湾大选唯一一场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会30日登场,提问者关注在如何处理美中台、两岸关系、台独定义等国防外交议题。

国防、外交、两岸是总统的职权,抽中先申论的民进党籍赖清德主张:“只要对等、尊严,我的门永远是开的,我愿意跟中国进行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人民的福祉,我会不卑不亢维持现状,保护台湾,同时稳定两岸,也促进印太的和平”。

赖清德:不卑不亢维持现状

国民党籍侯友宜强调,反台独、反对一国两制,坚守民主自由制度,台湾未来由2300万人来决定。必须在中华民国宪法下与对岸对话交流,才可以降低风险。

民众党籍柯文哲说,台湾自主、两岸和平,与民主国家共同维系印太地区的繁荣稳定。台湾也需要积极承担责任,争取国际的支持。

媒体提问,如何看待美中台关系及是否赞同蔡英文路线?赖清德说,蔡英文外交路线获国际肯定,他最有经验继续蔡英文外交路线,尤其副手是前驻美代表有良好基础。而蔡英文的路线是以台湾为优先,以民主自由人权为价值,跟民主阵营站在一起。

侯友宜提“中间路线”:反台独反一国两制

侯友宜主张“亲美和中”,他反问,如果小英路线这么好,为何被断9邦交国?怎么会让两岸不沟通、不交流、不对话?两岸变成全世界公认最危险的地方,台湾兵役还要延长一年,战机一直飞过来,这是什么问题?如果路线走得通,台海安全问题不会成为问题。

柯文哲认为,美中对抗是未来15年世界趋势,这是太平洋的两岸问题,而非台海的两岸问题。美国现在清楚不再是脱钩而是减风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曾提到,“美中可以合作就合作,该竞争就竞争,必须对抗才对抗”,台湾和中国也应如此。

柯文哲打美国牌  二度提布林肯

柯文哲说:“民进党现在是‘可以合作也要对抗’,而国民党让人担心‘必须对抗却要合作’。我认为不需要发明新国家战略,应按照美国架构去思考台湾在此架构下求取最大利益,例如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无法废掉,但是要减风险。”

至于是否认同“中华民国宪法”及宪法认定的领土范围包含中国大陆等问题,侯友宜及柯文哲都表态认同。侯友宜提到,两岸之间曾经在1992年,台湾在香港会谈努力底下,互相不承认主权、互相不否认治权,才有办法开启协商机制。

柯文哲指出,三个人是竞选中华民国总统,不是竞选美国州长也不是大陆省长。
2.jpg
辩论会上,提问者关注在如何处理美中台、两岸关系、台独定义等国防外交议题。(法新社图片)

柯文哲说,他2015年提“两岸一家亲”,只是善意,赖清德却一直要把“一个中国”扯进去,穿凿附会,批评赖清德选举时才不敢讲台独,根本是假台独。另质疑侯友宜,会何中国共产党这么挺他?

柯文哲要求赖清德讲清楚他过去自称“务实台独工作者”的定义?赖清德说:“台湾的主权独立,是属于2300万人所有,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也跟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这个就是台独的定义。我是一个务实的工作者,守护台湾、建设国家、发展经济、造福人民,这个就是一个务实工作者所要做的努力。”

赖清德批评,侯友宜亲中政策,柯文哲一人政党变化不定无法预测。

“九二共识”翻页不翻页?

赖清德反问侯、柯:“你们在台湾社会常常扬言,你们可以跟中国进行各项的交流、合作、谈判,甚至于还可以签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你跟人家讲我们要付出什么代价?我们要不要让渡主权?我们要不要接受习近平所定义的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未来走向一国两制,这个才是根本所在。你今天如果不让渡主权、不按中国的要求来做,你们跟台湾社会所讲的这些事情,哪一样做得通?”

赖清德提到,过去他在立法院当干事长,亲身经历朝小野大,在程序委员会,蓝营立委前前后后挡了69次的军购案。如果国民党重新执政,蔡政府守护台湾的军事采购、国防自主必然停止。

侯友宜说:“我主张符合中华民国宪法的九二共识,反对民进党污名化的九二共识,而赖清德的台独主张,更妨害台湾安全。当选总统一定会召开跨党派的会议,取得所有人共识,也会到立法院接受国情咨文报告接受民意监督,不像蔡英文700天不开记者会。”

台湾的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美欧所研究员严震生,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分析:民进党把污名化“九二共识”当作政绩很可惜,对岸会认为始终回避谈判就是台独,给他们采取军事行动的理由。

严震生认为:“赖清德还是在打同样的牌,经过这么长的时间。他认为什么年代还在谈九二共识?那我就要问,美国在跟中国大陆对话,还在谈三个公报,那没有过时吗?民进党认为他们执政不会有战争,但并没有解决问题。”

侯友宜批评赖清德抹黑他主张的“九二共识”版本。国策研究院资深顾问陈文甲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指出,港版国安法上路后一国两制已被没收,台湾不再相信九二共识、一国两制。“国民党应与时俱进,当初美国希望中国能和平演变,现在中国霸权扩张,美国已放弃和平演变,台湾再提九二共识当然不能与时俱进,跟主流民意完全脱节,被批评过气是刚好而已。”

台湾可学美国怎么应对中国?学者:不切实际

对柯文哲大打“美国牌”,布林肯的说法就提了两次,认为台湾该学美国。陈文甲指出,“布林肯之所以讲到美中之间,可以合作的时候合作,需要竞争的时候就竞争,必须对抗就对抗,这突显美国现实主义的申张。

陈文甲说:“现实主义提到安全极大化和利益极大化,柯只有讲到利益极大化。但跟中国交往实际上更要注意的是国家安全、安全极大化,因此这用在两岸上是不切实际的。”

记者 夏小华     责编:许书婷 梒青    网编:伍檫愙

from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hx-12302023150913.html


何清涟:TikTok是北京争夺台湾青年的洗脑工具

来源:
上报

台湾大选只隔十来天就尘埃落定,令台湾35岁以上选民比较焦虑的是目前还不敢说绿蓝谁擅胜场。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尽管柯文哲在整个竞选过程中说话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政治主张变幻无常,毫无逻辑可言,却仍然受年轻世代追捧。据VOA驻台记者在《TikTok上的台湾政治风向:民进党一面倒挨打,柯文哲声量高》,柯粉们的票将投给谁,台湾人心里没底。在我看来,这只是台湾未来四年面临谁统治的大事,就算绿营这次获胜,这些长期依赖TikTok获取资讯的台湾年轻世代仍然会继续寻找符合他们想象的政治代理人,四年之后的台湾将不复今天这般光景。

北京对台湾的未来盘算放在年轻世代身上

对2024年的台湾大选,中国现在是竭尽全力从各方面做工作,抱持“干预到最后,能赢就赢,不行就等四年”的态度,“武统”仍然是一张恐吓牌,北京当局已经将希望放在未来的台湾年轻世代身上。

台湾年轻世代备受失业、20年低薪的折磨,对蓝绿两派势力深感厌恶,加上他们出生之后就逢台湾民主化进程完成,对中共专制下的人民生存状态根本不了解,对所谓“统一”将带来的政治后果也不甚了然,关心低薪议题远甚于两岸主权。不久前台湾媒体NOWnews不久前发布《2023青年政策白皮书》,委托民调公司对全台20到39岁民众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27.6%受访者认为“青年低薪”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多个民调显示这次选举前年轻人“下架民进党”的声量很明显,原因是该党走“抗中保台”路线打“两岸牌”,相对忽略了青年议题。

柯文哲9年前借着台湾年轻人主导的“太阳花运动”一战成名,在蓝绿“被讨厌值”高的情况下,他领导的第三势力——民众党以“打破蓝绿垄断”,“打破意识形态挂帅”为口号,加上柯文哲多年历练,熟知与年轻人沟通的技巧,在年轻族群(20-29、30-39两年龄层)当中的支持度的支持度远胜赖清德和侯友宜。不少年轻世代现在的想法是:“换了谁,感受度都差不多,问题永远也存在。”与当年太阳花运动的天然独一代,想法已经完全不同。

台湾年轻世代的思想转换,与近些年他们痴迷于TikTok(中国抖音的海外版)有很大关系。

台湾年轻世代对大陆看法的形塑与TikTok

从两年前开始,中国方面就开始宣传,台湾年轻世代对“统独”观念已经转变,太阳花一代的“天然独”已经崩解。这当然有夸大的成分,但由于中国短影音平台TikTok与“小红书”对台湾年轻世代的持续定向投喂,在台湾越来越风行,自然成为台湾政治人物宣传理念的新管道及中共对台发动认知作战的新战场。

台湾蔡政府多年来就强调打认知战,为此也投入不少人力物力,但在TikTok上却败下阵来。早在今年7月,台湾有媒体做过一个小范围调查,写了一篇《TikTok上的政治版图——蓝营抢滩、绿营弃守年轻人只认识柯文哲?》,文章提到,相比Facebook、Instagram,TikTok更具优势的是演算法。Facebook、Instagram显示给使用者的动态大多局限在个别追踪的好友、粉专,即使近年有了推荐机制,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受使用者平时流览的主题影响,“比如朋友圈喜欢看空姐的照片,那他所有的IG推荐都是空姐,就不会跳一个政治题材的影片出来”,相比之下,TikTok的推荐系统不同,它将受众分成不同的流量池,第一时间将创作者的新影片投放给一千或一万个人,再透过转发率、完播率等指标,扩散到下一个流量池里。文章提到,“像之前(中国)大陆一个幼稚园老师唱‘挖呀挖呀挖’,可能真的是被丢到一个流量池里面,表现很好,然后就会一直往上推,才一夕爆红”。

文章还提到,与其他社交媒体相比较起来,TikTok不受帐号既有追踪的影响,等于赋予每个视频都有被陌生人看见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对政治议题的宣传十分重要。民进党主张抗中,对TikTok不感兴趣,蓝营看准了机会进入,11月发文量成长到单月442篇,来自国民党相关帐号的TikTok短影音就多达近四分之三。前五名热门贴文中,除了一则黄珊珊的台北市长辩论会结辩感言,大多数的内容是在批评民进党政府。

蔡政府就算认识到这点,目前采取措施也为时已晚。最近虽然抓了一个台湾台中地检证实逮捕一名网路媒体经营者兼记者林献元,指控他接受中共“福建省委员会”指示,和退休教授苏云华共同制作假民调,并且利用媒体散发,但只算是伤其一指,整体无伤。

TikTok发送的指挥中心是311基地

台中地检提到的“福建省委员会”疑指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但实际上,指控TikTok定向对台湾年轻世代发送资讯的应该是中共福州311基地。早在2021年7月20日,总部位于巴黎的法国军事学院战略研究所(IRSEM)曾发表一份长达646页的报告,罗列中共对外统战和发挥影响力的具体战略。报告指出,在中国福建省福州市有一个311基地,该基地是中共进行“三战”的总部,负责指挥舆论战、心理战和法律战。报告作者查龙(Paul CHARON)及维尔默(Jean-Baptiste JEANGÈNE VILMER)指出,中国的党、政、解放军和企业的工作,都围绕这三个目标进行,几十万中国公民或外国同情者将被长期动员起来,参与北京指挥的“三战”,其目的有三:一是为了塑造和强加一种符合国家利益的说法,即舆论战;二是劝阻甚至恐吓敌人,即心理战,最后将司法作为一种“战争武器”,用法律的战争来打击攻击或制裁被视为敌对的个人或国家。

报告称,“311基地”对外是商业公司,包括中国华谊广播公司(CHBC)、海峡之声(VTS)、海丰出版社等。报告又指这些“内容工厂”在2019年的资金投入达到6100万欧元。运用TikTok发送资讯对台湾年轻世代定向洗脑,应该就是舆论战的一部分。

报告估算,311指挥的“五毛大军”之中,有200万是全职,2000万是兼职工作。他们的工作包括“出征”网路,用亲北京的资讯淹没社交平台,同时给人一种自发支持或真正的民众谴责的假像,以谴责敌视政权的言论。

TikTok对年轻世代的影响与控制力,头痛的不仅是台湾,还有美国。从2022年开始,美国国会议员以担心中国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多次提出禁止TikTok。2023年1月,美国国会共和党参议员乔什·霍利(Sen. Josh Hawley)提出《美国设备禁用TikTok法》(No TikTok on United States Devices Act),目标在于全面禁止TiKTok在美国运营,并禁止与TiKTok的中国母公司位元组跳动的商业活动;3月29日,霍利和民主党参议员兰德·保罗(Sen. Rand Paul)围绕是否该全面禁止中国社交媒体应用程式TikTok激烈争辩,尽管大多数两党议员都认同TikTok所构成的安全威胁,但在如何处置的问题上还未取得共识,少数分属左翼进步派和右翼保守派的两党议员已公开表示反对全面封禁。

任何国家的未来都在年轻一代身上,对于台湾来说,与中国大陆争夺年轻世代的思想战,不仅成了今年大选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更是关系到台湾未来命运的大事。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12/%E4%BD%95%E6%B8%85%E6%B6%9F%EF%BC%9Atiktok%E6%98%AF%E5%8C%97%E4%BA%AC%E4%BA%89%E5%A4%BA%E5%8F%B0%E6%B9%BE%E9%9D%92%E5%B9%B4%E7%9A%84%E6%B4%97%E8%84%91%E5%B7%A5%E5%85%B7.html


明年东中国海将更不太平,中国海警船准备天天巡逻尖阁诸岛水域

来源:
美国之音

日本共同社(Kyodo)星期六(12月30日)引述知情人士的话报道说,中国计划在2024年全年365天每天都维持海警船在目前由日本控制、但中国声称拥有主权的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水域进行巡逻。

消息人士表示,这是因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要求加强对这些争议岛屿的主权主张。

身为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11月29日前往位于上海的中国海警局东海海区指挥部(东海分局)视察时,曾强调要“不断加强”捍卫“钓鱼岛主权”。

消息人士向共同社表示,习近平在谈及中日围绕尖阁诸岛争议时指出,“我们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我们的领土一寸都不能丢失。”

根据消息人士的说法,习近平发话之后,中国海警局随即拟定了一项计划,要在明年的365天里,每天都维持海警船在尖阁诸岛附近海域巡逻,必要时检查或驱离日本渔船,并以此强化北京对这些岛屿的主权主张。

截至今年12月14日,日本全年累计在尖阁诸岛附近海域观察到的中国船只已经超过去年创下纪录的336艘次。

在习近平视察中国海警局东海海区指挥部之前不久,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1月中旬利用在旧金山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峰会的间隙,曾经与习近平举行了一次面对面的双边峰会,并且在会中对围绕尖阁诸岛的主权争议表达了“严重的关切”。

但是中日旧金山峰会并未平息或缓解两国在东中国海围绕尖阁诸岛的主权争议。

消息人士向共同社表示,习近平视察中国海警局东海海区指挥部之后,中国海警局局长郁忠便在指挥部举行一次会议,并决定常年不间断地派遣海警船在尖阁诸岛附近海域进行巡逻并宣示主权。解放军海军也将派遣更多舰艇在日本冲绳县南边的与那国岛和西表岛之间的水域游弋。

与那国岛是日本西南诸岛中最靠近台湾的一个岛屿,两者间的距离只有111公里。与那国岛上有大约1600名居民,由于战略地位特殊,这里也是日本自卫队的一个重要基地。

围绕尖阁诸岛的主权争议一直是导致中日关系严重摩擦甚至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过去这组无人居住的小岛曾经是中日两国民间人士的抗争地点,但是自从日本政府2012年将这些岛屿收归国有之后,争议就迅速扩大到中日政府之间,中国的海警船从此也不断侵入岛屿周边的海域。

另据日本时报星期五报道,习近平在与岸田在旧金山举行的双边峰会中,并未表现出希望与日本化解争议的积极性。

关于这次峰会的细节,中日两国政府对外透露的信息很少,但是日本时报引述中日两国消息人士的话说,岸田曾要求中方释放被北京以国家安全理由逮捕的日本公民,同时要求中国政府拆除在尖阁诸岛附近海域施放的浮标。但是习近平的回应却让日本政府失望。

消息人士向日本时报表示,在日本公民被捕问题上,习近平仅表示中方将依据中国的法律来处理日本公民的案子。他同时拒绝了岸田有关中方拆除尖阁诸岛附近海域浮标的要求,声称中日两国应该管控在东中国海问题上的分歧。

岸田还向习近平表达了中国协助解决朝鲜早年绑架的日本人问题的希望,而习近平则将朝鲜半岛目前的局势恶化归咎于美国。

中日双方曾于2019年商定,习近平2020年春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但是这一访问因为新冠疫情的爆发而未能成行。消息人士向日本时报表示,在习近平与岸田在旧金山举行的峰会上,双方根本没有谈及习近平访日一事。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12/%E6%98%8E%E5%B9%B4%E4%B8%9C%E4%B8%AD%E5%9B%BD%E6%B5%B7%E5%B0%86%E6%9B%B4%E4%B8%8D%E5%A4%AA%E5%B9%B3%EF%BC%8C%E4%B8%AD%E5%9B%BD%E6%B5%B7%E8%AD%A6%E8%88%B9%E5%87%86%E5%A4%87%E5%A4%A9%E5%A4%A9%E5%B7%A1%E9%80%BB%E5%B0%96%E9%98%81%E8%AF%B8%E5%B2%9B%E6%B0%B4%E5%9F%9F.html


年度總結

香港

那個城市、把有想法、有才能、有承担的人都抓了、或者趕走了。由黎智英鄒幸彤、到周庭、還有許許多多其他人。而因為中國的政治因素國際關係的影響、當地目前未成為對象的人,未來的情況可能只會日益惡化,不論經濟、還是個人自由等多方面,都只會低處未算低。總之,明天不會更好

俄羅斯

除了戰爭、就是政治犯。從來沒有真正注意過這個國家的政治,到了近日也只是知道了納瓦爾尼這個人物,雖然失去了人身自由、但思想自由依舊、而且還保持著良好心境。只能佩服。

中國

一個既要又要還要都要,盛產政治迫害的國家、除了把本國世界推下深淵之外,我想不出來這個國家還會發揮什麼影響。

個人生活方面

2023年的最後一日,一個可有可無、沒有特定目標、沒有方向的無名者的年度總結:四個字—一塌糊塗。

今年3月,離開了工作16年的公司、以留學生身份到了另一個國家。找到一份兼職、只是來到年底、因為職場文化和人際關係的問題、被自願離職的危機感越來越強烈。對自己能力方面的疑問也日益加深:如果連最基本、最不講技能的工作都保不住、我在這個國家能生存嗎?

嘗試找正職、至今沒有成功。每次面試都緊張得無法好好表達自己。也就說服不了對方自己有能力、可以勝任。

以我現在的年齡,要好好想自己到底有沒有過人之處。

只能寄望來年情況會好一點。

内蒙学校禁止使用蒙古语,书店禁止出售蒙古历史书籍 - VOA

华盛顿 — 内蒙古自治区书刊发行业协会最近发布通知,要求其会员停止发行《蒙古族通史》一书,引发人权活动人士对蒙古文化和语言保护的担忧。

于8月25日发布的通知还号召会员单位“坚持正确党史观,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各会员单位务必要坚持正确的党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尽快下架上述图书,进一步强化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工作,做好一般图书发行源头把关工作,” 通知说。“经仔细核查,建议暂停发行《蒙古族通史》。”

根据该通知,这本多卷的《蒙古族通史》由内蒙古作家泰亦赤兀惕·满昌(Mansang Taichuud)编写,并于2004年由中国官方出版社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

一名在微博上拥有270万粉丝的已验证用户,名叫习五一,发帖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批评《蒙古族通史》为“泛蒙古主义”,称赞暂停发行通知有利于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五一在微博中表示:“批判泛蒙古族主义思潮,有利于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根据总部位于纽约的南蒙古人权信息中心(SMHRIC)主任恩赫巴图(Enghebatu Togochog)的说法,该组织最近从内蒙古的消息来源了解到,这本书不是唯一被撤下的蒙古书籍。

“我们得知最近蒙古书籍和出版物正被从高校图书馆的书架上撤下,而在一些情况下,蒙古语教科书甚至在首府呼和浩特市的学校中被焚烧,”恩赫巴图告诉美国之音。“看到中国政府再次强化禁止蒙古书籍和出版物并不令人惊讶,因为这一直是中国政府自殖民占领的第一天以来,消灭蒙古语言、文化和身份的整体努力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恩赫巴图告诉美国之音,内蒙古当局不但对蒙古书籍发出禁令,还对学校内使用蒙古语言发出了禁令。

“这一政策是以‘第二代双语教育’的名义实施的,这被全球蒙古人广泛认为是大规模文化灭绝,” 恩赫巴图说道。“对于已经失去了国家、自由和维护传统生活方式最基本权利的六百万南蒙古人来说,语言被视为民族身份的最后防线。”

恩赫巴图表示,他的组织最近收集了一些关于中国政府全面禁止学校中蒙古语言教育的当地蒙古人的讨论。

“今天是新学年的第一天,”一位名叫曼达(Mandaa)的南蒙古人在快手视频中说道。“我听到了我们当地社区无助和沮丧的蒙古父母的声音。再也没有一门课程是用蒙古语授课给蒙古学生了。”

“教育部正在传播虚假信息,洗脑蒙古人,”一位蒙古家长在一个微信群中说道。“现在所有科目都是用汉语授课的。”

“我们的自治区已经完全失去了自治权,”微信群中的另一位成员说道。“我们南蒙古人之所以没有追求独立,是因为中国向我们承诺了自治权。我会在这里结束这个话题,因为深入讨论可能会给我惹上麻烦。”

“两天前我带女儿去幼儿园,他们告诉我们所有的课都会用汉语教授,”来自南蒙古东部通辽市的一位家长透露了新政策的严格实施。

“这不仅仅是剥夺了我们使用母语的权利。这是对我们蒙古民族和人民生存的威胁,”该微信群的一位女成员敦促蒙古人们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然而,针对南蒙古人权信息中心最近关于蒙古语言和书籍禁令的报告,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美国之音,相关报告是“带有别有用心的政治猜测”。

“中国政府依照有关法律,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一律平等的原则,并依法保障包括蒙古族在内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刘鹏宇告诉美国之音。

恩赫巴图表示,中国当局并没有隐瞒自己的意图。相反,他们将这一轮文化灭绝公开宣传为“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计划。

“该计划的目标很明确:彻底消灭包括南蒙古、东突厥斯坦和西藏在内的被占领国家人民的语言、文化和身份,”恩赫巴图告诉美国之音。

https://www.voachinese.com/a/chinas-ban-on-mongolian-in-inner-mongolia-schools-sparks-outcry-and-concerns-20230911/7263793.html

from 南蒙古时事评论 http://smglnc.blogspot.com/2023/12/voa_71.html


Friday 29 December 2023

香港股市连续四年暴跌,港失自治导致资本逃离

来源:
美国之音

12月29日(星期五)是香港股市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尽管恒生指数当天收盘微升,综观全年,港股延续过去三年的弱势表现,恒指连续第四年出现大幅下跌。

恒生指数在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中,收盘微升3.86点或0.02%,收报17047点,成交金额港币751亿元。但是如果按全年计,恒指与去年年底收盘相比,下跌2734点,跌幅高达13.82%。令人关注的是,这是港股连续第四年陷入熊市。

台湾中央社发自香港的报道引述分析师的话说,港股连续第四年下跌,期间未见反弹,反映出港股低迷,“来年恐怕仍会在低谷徘徊”。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A股三大指数在星期五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分别开低走高,甚至一度扩大涨幅,并且最后以红盘封关。但是从全年走势来看,沪指全年累计下跌3.7%,深成指下跌13.54%,而创指跌幅更达19.41%。

中央社指出,这是自2011年以来A股首次连续两年出现下跌趋势。

纽约时报报道说,今年夏天,当香港股市跌跌不休之时,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曾经出访欧美,向投资者进行“信心喊话”,并承诺采取措施“让投资者对前景感到乐观”。但是投资者似乎不为所动,而香港股市今年的表现几乎可以说在全世界垫底。

香港曾经长期是有意投资中国大陆的外国投资人的桥头堡,但是今年随着基金及退休金账户管理员减少在香港的持股,几千亿美元的资金已经离香港而去。纽约时报指出,这些资金外逃的主要原因是由中国经济萎靡下行以及美国投资者面对越来越大减持对中国公司投资的巨大压力。

“恒生指数的许多公司主要都是一些赌中国经济成长的公司,”日本野村证券(Nomura)亚洲股市分析师Chetan Seth向纽约时报表示。“中国经济疲软显然影响了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股票表现。”

纽约时报指出,中国大陆与香港股市的跌跌不休与美国股市的靓丽表现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美国一度飙高的通胀已经回落,而就业状况表现强劲。全面反应美国股市状况的标普500指数今年飙涨25%,充分展现出美中两大经济体迂回不同的前行之路。

全球投资者今年年初曾经对中国经济成长抱持乐观态度,他们相信中国在解除长达三年的严厉防疫封控措施之后,经济会强力反弹。但是当中国政府今年一月全面开放边界之后,他们发现中国人的家庭根本不愿花钱消费。私营经济遭遇巨大困难,而整个经济出现下行。

纽约时报指出,中国危机深重的房地产业加剧了中国经济的困难,而且将危机蔓延至香港。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无序扩张和从香港的外国投资者大肆借贷融资之后,几乎每一家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都已经崩盘。

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大陆房地产开发商的股票是恒生表现最差的股票的一部分。中国最大房企之一的碧桂园是受中国房地产危机冲击最大的房企之一。碧桂园在香港股市的市值今年以来已经跌掉了四分之三,而且目前还正在滑向全面崩盘。

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曾以美中地缘政治关系今年进一步恶化,“西方政治偏见导致的误解”为由来解释香港股市的糟糕表现。但是纽约时报指出,今年不是恒生指数暴跌的第一年,而是连续第四年,在此期间香港被迫在政治上与北京保持一致,实施港版国安法等行动,已经严重削弱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纽约时报指出,香港失去北京中央政府曾经保证过的高度自治,让全球的投资者焦虑不安。

北京在香港2019年爆发大规模反送中示威抗议活动之后,强行在香港实施国安法,不仅窒息了香港的言论和新闻自由以及公民社会,而且迫使十多万港人逃离香港。很多仍在香港的年轻人和专业人士都有离开香港的愿望,因此香港现在也很难招到能让香港作为金融中心而运作的人才。

香港曾经是华尔街大银行的枢纽,但是今年香港几乎完全没有举行首次公开募股(IPO)。很多跨国公司已经停止在香港安排新的职位或雇用新的雇员,而且由于港股吸引的资金越来越少,十多家经纪公司也已经关门大吉。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12/%E9%A6%99%E6%B8%AF%E8%82%A1%E5%B8%82%E8%BF%9E%E7%BB%AD%E5%9B%9B%E5%B9%B4%E6%9A%B4%E8%B7%8C%EF%BC%8C%E6%B8%AF%E5%A4%B1%E8%87%AA%E6%B2%BB%E5%AF%BC%E8%87%B4%E8%B5%84%E6%9C%AC%E9%80%83%E7%A6%BB.html


吴国光:闹鬼的中国向何处去?

吴国光 VOA 【国事光析】20231229

年底的中国正在闹鬼:大鬼毛泽东,二鬼邓小平。这两位都是中共这座老庙里供奉的泥胎牌位,闹鬼闹了早已不止十年八年。只是今年逢三,恰是毛的重要日子:毛1893年出生,已经有了个三;距今130年,这又来了个三。偏偏习近平也沾个三:他1953年出生,和毛的出生年头整整相隔一个甲子,这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就是一个轮回。只是那年毛泽东还在阳间,不然习近平恐怕更要相信自己是毛老鬼转世了吧?反正,习近平喜欢给毛泽东烧高香、磕响头,不能不逮住今年的12月26日这个机会狠狠张罗一番。

习近平给毛烧香磕头的那点儿心思,天下人都看得明白,不外乎是要借助毛的鬼魂之力来强化乃至升级习政权的极权主义。毛的时代让中国几亿张嘴巴一吃不上饭,二不能说话,三不准唉声叹气,只当山呼万岁的肉喇叭用。如今习近平二、三都做到了个大概,几年来也往一的路子上指明了方向,正自踌躇满志呢,无奈今日中国的嘴巴为了眼看着就要吃不上饭而不免有些嘟嘟囔囔甚至叽叽喳喳。习的拜祭毛老鬼,看来显示了这位"伟大领袖"的"不忘初心"与"战略定力",就是要全面做到毛时代的一二三,就是要以毛式神功鬼力推动中国往吃不上饭、不能说话、也不能叹气的方向阔步前进。

毛不懂什么是社会主义

然而,毛既然神通广大,闹鬼也就不止一途。这几天,在毛的家乡,据说有人集会,喊出了"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要资本主义复辟"的口号。其实,几年来就听说毛泽东著作在中国很是畅销,把当今中国的种种弊端归因于资本主义的说法亦可称风行一时。

能看到弊端,就值得点赞。不过,弊端的根源如果找错了,那就如同看错了病因,开出的药方是有可能把人给吃死的。我不敢说资本主义在中国不是当今弊端的根源之一,但我敢说资本主义在中国成为巨大弊端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简单地说: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中国可能都有,甚至危害更大更烈,但别国资本主义的益处,在中国却不多见。人家的资本主义与个人自由、多党竞争共生,韶山闹鬼的朋友们敢不敢成立一个"毛主义革命共产党"来与中国今日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做斗争啊?

至于社会主义,毛那里更是一星点儿也没有!社会福利、社会权利、社会自治、社会平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素。这在毛时代的中国,在他亲手缔造的当今中国制度下,别说有没有,就说你能不能谈论这些东西吧?

邓小平旗下的两股力量

我明白,韶山闹毛鬼,针对的是邓小平的权贵资本主义。今年年底,也正逢邓小平在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际篡掌中共最高权力45周年,要求纪念邓的改革开放的声音也不小,包括有人祭起邓当年的法宝"实事求是"来召唤"改革"的亡魂。这虽然不受习近平当局待见,但旗下却集合了很大的力量。因此,邓小平闹鬼的本领不比毛泽东和习近平加在一起小呢!

这个力量之所以大,在于它集合了两大社会群体的意愿。一个群体是权贵资本主义体制中的权贵们。这个群体中本来不乏毛粉,那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赖以生存发家的中共体制的根子是扎在毛那里的,也因为他们把自己的权势和金钱看作可以凌驾民众的资本,而毛那一套专制手段正是他们所心仪的。但是,他们不明白,毛体制下只容得毛一个魔王,你当个小官发个小财就拿自己也当帝王一般了,是这个体制所绝不允许的。所以,习近平当政以来,最大的斗争对象就是这些人。于是乎,这个群体现在也要闹鬼,那就是欲以死小平弄走活近平。十一年了,他们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且看他们继续意淫吧。

另一个群体是更大多数的中国人,他们正在吞咽习近平搞垮中国经济的酸苦后果。无望之中,他们把繁荣经济的梦想投射到了邓小平甚至江泽民朱镕基身上,许多人不由地要祈祷并召唤邓的鬼魂显灵:天灵灵地灵灵,中国需要邓小平;不准说邓小平是天安门屠夫,不准提江泽民是法轮功杀手,不准讲朱镕基制造了亿万下岗工人,只要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再现啊!

四条道路,一堵"鬼打墙"

人间闹鬼,其实都是现世人们的折腾。上述两鬼,法力宏大,隐隐显示了四条道路,各有丰厚的政治经济侧重与内涵:第一条道路是建立毛式极权专制,第二条道路通向毛的普遍贫穷;第三条道路梦回邓的权贵专制,第四条陷于邓的愚民物质主义。

四条道路看来相互矛盾,其实恰成一个四围大院:因了极权专制,必定普遍贫穷;苦于普遍贫穷,于是汲汲于经济发展,物质主义压倒一切,为了一口饭吃就宁愿自愚而不去要求权利、平等与自由,反而享受并歌颂屠刀下的繁荣,这当然养成权贵专制;而一旦不满权贵专制,便乞灵于毛的所谓公有制与"反对资本主义复辟",又正好通往极权专制。妥妥的一堵"鬼打墙"!

难道中国就这样在毛邓之间循环往复总也走不出来了吗?答案太简单,简直侮辱平常智商:谁说中国只能在毛邓之间做选择的?既然闹鬼,当然鬼打墙;只谈毛邓,当然走不出来。毛邓固然有别,但不都是人家中共自己家庙里的牌位吗?谁说中国人只能在中共的家庙里拜神弄鬼的呢!后退一百步说,就算闹鬼,中国不是有着土改、镇反、大饥荒、文化革命、天安门屠杀的亿万亡灵吗?群鬼在上,毛邓二鬼可以休矣!


    吴国光

    美国之音特约评论员,任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并兼任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分析中心高级研究员,试图以学术研究透视政治现实。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3/12/blog-post_975.html


【404文库】第一财经|李迅雷:上山容易下山难?从需求侧看经济

    @dashengmedia:【中国月收入2000元以下人口约9.64亿】这条排名第一的微博热搜已被快速撤下。话题来自《第一财经周刊》刚发的文《李迅雷:上山容易下山难?从需求侧看经济》文中提及“根据北师大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2021年发表的调查数据,我国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人口约为9.64亿。”李克强在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曾说,中国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当时引起热议。2020年6月3日,财新网上出现一篇评论文章,指中国月收入2000元以下有9.64亿人,月收入5000以上7200万人。文章作者是万海远和孟凡强,就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该篇文章在财新网上已被删除。

大家都熟知“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古话。我喜欢爬山,但内心一直不太认可这句话,因为从力学的角度看,爬山显然比下山累。但我有一次下山由于大意,下行速度过快,不慎摔了一跤,且后果严重,这才感受到古人说得有一定道理。如果遇到陡峭的山坡、湿滑的道路,下山就更难了。


CDT 档案卡
标题:李迅雷:上山容易下山难?从需求侧看经济
作者:第一财经
发表日期:2023.12.26
来源:第一财经
主题归类:唱衰经济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在经济术语中,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有硬着陆和软着落之分,上行阶段倒没有对应的名词,看来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更能体现上山容易下山难的特点。当然,究竟是上山容易还是下山容易,应该是没有定论的,因为上山与下山究竟是不是同一条路并没有告知,坡度多少也不知道,更何况由于每个登山者的体能特征、脚下功夫不一,因此,在没有假设条件的前提下就得出结论难以让人信服。其实分析经济也一样,不少人习惯于线性推导,但现实经济则不是线性的,甚至不是平面的,因为我们生活的空间都是立体的,同时还得加上时间的维度。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谈及面临的困难时,首次提出消费和投资端的“有效需求不足”,我从10多年前就认定我国今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有效需求不足”,原因是投资拉动和出口导向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会导致居民部门的收入占比下降,内部收入差距扩大,进而使得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不足。

本文就大家普遍关注的房地产周期、经济转型等话题进行探讨,并侧重从有效需求等维度分析。

当城镇化遇到老龄化,房地产还需要调整多久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观点:我国城镇化率才65%,而西方国家的城市化率水平普遍都在80%~90%,如果我们今后城镇化率每年上升一个百分点,那么到80%还有15年,房地产行业还能持续繁荣很长时间;或者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6.7%,新市民数量超过3亿,都还没有买房,这意味着未来购房需求巨大。

与此类似的思维逻辑很常见,例如,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不足日本高峰期的一半,以此推断乳制品行业的发展空间巨大。但中国猪肉消费量几乎占到全球的一半,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养猪产业从此走向衰落呢?非洲不少国家人均GDP不足2000美元,这是否意味着这些国家发展空间巨大呢?

因此,我们对城镇化的发展空间评估,需要多个维度,不能简单采取“国际比较”的方式。2021年,我国已经步入世界银行定义的“深度老龄化”阶段,深度老龄化意味着人口迁徙规模下降,城镇化进程放缓。

file

例如,2017~2021年五年间珠三角农民工净流出500多万,随着农民工平均年龄不断上升,告老还乡的农民工将持续增加,从而使得城镇化进程放缓。

今后中国城镇化将不是像过去那样以农民工进城为主要特征了,而是在人口自然增长率变负的背景下,一方面由于农村人口净减少的数量超过城镇,另一方面本乡本土的城镇化进程也在持续,故城镇化率还将上升,但增长幅度将大大放缓。从韩国看,步入老龄化社会后,过去20年其城市化率水平一直维持在80%~81%的水平。

最近大家探讨楼市什么时候见底,集中在商品房年销售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GDP比重和新开工面积增速这三个指标上。乐观者认为,年销售面积到9亿平方米就是底,或者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重到7%左右就是底,或者新开工面积增速上行就是底。如果此判断成立,那么楼市底部确实就在眼前了。

但这些都属于从“量”的维度去观察,是否还应该从“价”的维度去评估呢?如房价收入比、租售比等,目前应该还是偏高,即房子作为投资品,其估值水平与美国、日本、韩国等房价不便宜的国家相比,仍比较高。但即便其估值水平低于全球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了,是否就是底呢?

file

例如,沪深3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已经跌至10倍多了,是标普500指数平均市盈率的五折,为何仍在下跌呢?因此,随便找几个指标数据来预测何时见底,无异于盲人摸象。

如果认为我们和日本在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GDP比重这一指标上可以作为见底的依据,那么,日本房价下行长达16年,是否也可以作为调整时间的依据呢?而且,日本1994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我们在2021年,有类似之处。

从房地产需求层面看,我国居民人均GDP水平只有1994年日本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且日本基尼系数一直维持在0.4以下的安全区间,更有利于消费。作为收入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我们面临未富先老的压力,故未来购房可能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我国这轮房地产牛市超过20年,超出多数人预期。当12年前深圳、上海的楼市估值水平超过东京、纽约时,诺奖得主席勒预测中国楼市泡沫会破灭,但在他预言之后中国楼市又涨了10年。1995年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提出美国股市“非理性繁荣”,但美股泡沫破灭也在5年之后才发生。所以,我们对市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我觉得,用周期理论来预测房地产周期或许比量价理论更靠谱些。例如,库兹涅茨通过对19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经济的研究,发现存在一个20年左右的长周期,由于该周期主要是以建筑业的兴旺和衰落这一周期性波动现象为标志加以划分的,所以也被称为“建筑周期”。

如果说我国房地产这轮上行周期从2000年开始算,上行周期已经持续20年以上,那么,对应的下行周期将持续多长时间呢?

人们通常希望幸福的时间越久越好,痛苦的时间越短越好。故人性决定了预测通常会发生偏差,如预测疫情结束的时间普遍早于实际结束时间,预测疫情管控结束后的经济增速普遍高于实际增速,预测股市见底的时间更比实际见底时间早得多。

因此,我认为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需要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这轮房地产调整的深度,未雨绸缪。

从需求侧看经济转型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长期以来,大家似乎习惯于通过供给侧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例如,过去10年来,政策一直为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给予支持,今年四次出台支持民营经济的措施106条,但前11个月民间投资仍为负增长。

民间投资不振有多重原因,如产能过剩、杠杆率过高、融资成本高等。为此,2015年开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疫情之后,民间投资并没有如期反弹,与此对应的是PPI从2022年10月开始持续负增长。

从历史上看,PPI定基指数的每一次回落,都会出现民间投资增速的回落。2012年至今,PPI同比为负的月份明显超过PPI为正的月份,说明产能过剩现象没有得到解决,如果继续压缩产能,会使得民间投资继续低迷,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加。

file

为此,是否应该从需求侧来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中美之间的CPI走势发现,过去10年我国CPI波动总体呈现收敛状,且趋势下倾。美国CPI则从2021年以后飙升,尽管目前已经明显回落,但还是比中国高出很多。

截至11月份,我国CPI和PPI仍然双双为负,其中房价下跌和商品房销售面积持续减少,导致预期进一步转弱。因此,通过各种手段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是提振消费者信心的关键举措。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把“有效需求不足”放在所有可能面临困难的第一位。我们需要改变“需求没有问题”的长期偏见,国内大部分人都有通胀恐惧症,而且政策上一直有3%的控通胀目标,却没有防通缩目标。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人口占全球17.5%,居民消费只占全球约13%,这意味着产能过剩可能是今后的常态。而且,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实际上在2009年以后就出现了。

因此,扩内需的最有效手段是扩消费,而不是扩投资,因为后者可能又会形成新的产能。2009年至今扩内需的主要方式是拉动投资,从而使得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难以缩小,遇到出口增速下行时,问题更加突出。

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首先体现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上,我国占比为43%左右,而全球平均水平为60%左右;其次体现在作为消费主体的中低收入群体在全社会收入和财富中的占比偏低上,而且已经出现固化现象。

我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度提出的“预期转弱”的体现。如结婚数据在2014年开始逐年下降,2019年跌破1000万对大关,2021年跌破800万对大关,2022年同比下降约10.5%。这意味着今后出生人口数量下降将是长期趋势。我国总和生育率远低于2.1,有“中国生育率全球第二低”的说法。

要让预期提高,需要增加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付出真金白银,仅靠“家电下乡”等促销手段是不够的。

因此,我国经济转型应该更多从需求侧入手,扩大消费、提升购房的有效需求。从过去两年的房地产政策看,大部分都是从供给侧入手,如保交楼、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为房企提供流动性支持等,这些政策将有利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回升,但同时进一步扩大了住房供给。

如果对房地产的潜在需求(如改善性购房、3亿新市民购房等)不能转换为有效需求,那么,供大于求的格局难以改变,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态势还将长期存在。

从文化和制度维度看,可以乐观但需要改善结构

随着这轮房地产下行周期的延续,不少人看到担心我国会步入“中等收入陷阱”。我认为,“中等收入陷阱”只是一种某些国家真实发生案例的归类,但并不带有必然性。

步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有中东的伊朗、非洲的南非、南美的阿根廷、东南亚的马来西亚等,多属于自然资源丰厚的地域。而人口密度大、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东亚地区,不仅没有一地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反而多已成为发达经济体。

这说明两点:一是天然资源丰厚的地区,不一定都能成为富裕地区,如果其发展模式一成不变,则有可能一蹶不振;二是自然资源匮乏的地区,可能更有危机感,尤其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大的区域,普遍勤勉好学,并把劳动力作为最大的资源禀赋,致力于制造业和贸易。

按国家统计局数据,至2023年9月,我国企业就业人员的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4小时,在全球名列前茅。从女性劳动参与率看,我国也领先于大部分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

file

尽管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在过去30年中已经大幅下降,但仍大大超过印度。总体看,印度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仅为51%,落后中国25个百分点。尽管印度总人口超过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更是大大超过中国,但就业人数却只有4.3亿,中国为7.34亿。就识字率而言,中国为97%,印度只有74%。

因此,印度的崛起固然值得重视,但人均GDP是印度5.5倍的中国,仍具有明显的勤勉、专业等优势。一般而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时间会缩短,但中国企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周工作时间却没有明显缩短。如根据Penn World Tables(2023)的数据,从1970\~2019年,全球工作时长普遍减少,我们不降反升,迄今仍超过印度。

因此,尽管中国人口的刘易斯拐点早已出现,目前也面临老龄化加速和经济收缩的压力,但传统的文化基因和有为政府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引领,应该能够让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中期目标是到2035年实现GDP水平翻番,则平均每年增速要维持在4.7%上下。

不过,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要进入全球人均GDP排名前25%的经济体,也就是高收入经济体,难度很大。世界银行会不断抬高高收入经济体的标准,今年7月初,世界银行公布了全球“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偏高收入、高收入”国家的最新标准,其中高收入经济体的人均国民收入(约等于GDP)必须超过13845美元,估计到2035年将调高至2万美元以上。

目前全球符合高收入标准经济体的合计人口不到13亿,即占总人口比重只有15%左右,可见要成为高收入经济体难度非常大。未来高收入经济体人口不会超过20亿,即占总人口的25%,这是基本的数学常识。

因此,只要中国经济保持健康增长,不用在意所谓的高收入经济体标准能否达到,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并不能解释为何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人口占比永远最高——划分标准而已。

但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收入分配问题是最难应对的。我曾做过统计,凡是人口规模超过1亿人的国家,大部分基尼系数都在0.4以上,说明人口规模越大,收入分配的“方差”也相应扩大。根据北师大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2021年发表的调查数据,我国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人口约为9.64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面临的困难主要有“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我认为这些困难中的核心困难是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既包括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也包括投资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投资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与产能过剩、投资回报率低有关,所以,关键还是要扩大消费需求,而不是扩大供给。而扩大消费需求的路径,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说,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如果通过扩大财政在民生领域的支出,推进财税改革等使得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且快于GDP增速,同时收入分配结构又能改善,那么,产能过剩问题、外部环境问题、预期偏弱问题等都将迎刃而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这实际就是下山路上的三大隐患,要确保这三大隐患在经济减速过程中不引发系统性风险,则一定要给它们注入资金,确保有效需求充足。就像登珠峰成功后的下撤途中,一定要让队员吸氧和补充能量,有了充足体能,才能确保安全返回。

(作者系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03612.html


中国经济学者文章传被下架 因提超9亿人月入2千元以下?

中国经济学者李迅雷25日在中国媒体第一财经发表文章,就中国当下房地产周期、经济转型等话题进行了探讨,并侧重从有效需求等维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建议。文中提到中国约有9.64亿人口月收入在人民币2000元以下,引起网友热议,但一天之后文章在第一财经被下架引发关注。但该长文目前在中国其他网站上还能看到。 

据报道,第一财经25日刊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李迅雷的 “上山容易下山难?从需求侧看经济” 一文。

文章开头写道,“大家都熟知“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古话。我喜欢爬山,但内心一直不太认可这句话,因为从力学的角度看,爬山显然比下山累,负荷越重,上行做功越大。但我有一次下山由于大意,下行速度过快,不慎摔了一跤,且后果严重,这才感受到古人说得有一定道理。如果遇到陡峭的山坡、湿滑的道路,下山确实就更难了。”

文章称,“在经济术语中,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就有硬着陆和软着落之分,而上行阶段倒没有对应的名词,看来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更能体现上山容易下山难的这种特点。当然,究竟是上山容易还是下山容易,应该是没有定论的,因为上山与下山究竟是不是同一条路并没有告知,坡度多少也不知道,更何况由于每个登山者的体能特征、脚下功夫不一,因此,在没有假设条件的前提下就得出结论难以让人信服。其实分析经济也一样,不少人习惯于线性推导,但现实经济则不是线性的,甚至不是平面的,因为我们生活的空间都是立体的,同时还得加上时间的维度。”

作者称,“本文就大家普遍关注的当下房地产周期、经济转型等话题进行探讨,并侧重从有效需求等维度进行分析。这一维度的分析是否会推理出与普通逻辑不一样的结论?”

其中提到,从房地产需求层面看,中国居民人均GDP水平只有1994年日本人均水平的1/3,且日本基尼系数一直维持在0.4以下的安全区间,更有利于消费。

至于中国,作为收入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未富先老的压力,故未来购房可能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文章又表示,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最难应对。李迅雷曾做过统计,凡是人口规模超过1亿的国家,大部分基尼系数都在0.4以上,说明人口规模越大,收入分配的差距也相应扩大。

文章进一步引述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2021年发表的调查数据指出,中国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人口约为9.64亿。

已故前中国总理李克强曾于2020年的中外记者会表示,中国有6亿人口月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获民众赞扬敢说真话。

产能过剩  人口下降 系统性风险

李迅雷文章表示,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已经占全球30%,而人口占全球17.5%,居民消费只占全球约13%, 这意味着产能过剩可能今后的常态。而且,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实际上在2009年以后就出现了(此年推出两年4万亿的投资计划)。

因此,扩内需的最有效的手段是扩消费,而不是扩投资,因为后者可能又会形成新的产能。而事实上,2009年至今扩内需的主要方式是拉动投资,从而使得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难以缩小,遇到出口增速下行时,问题更大突出。

文章指出,中国出生人口数量持续下降,实际上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度提出的“预期转弱”的体现。2023年上半年,也就是疫情放开之后,中国结婚为392.8万对,同比仅增长5.3%。这意味着今后出生人口数量下降将是长期趋势。作者认为,中国总和生育率的不正常下行(2017年开始下行,至2021年降至1.1%),远低于2.1(国际上通常认可的人口世代更替水平),有了“中国生育率全球第二低”的说法。而要让预期提高,则需要在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入手,付出真金白银。仅仅靠“家电下乡”这类促销手段是不够的。

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目前面临的困难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李迅雷认为这些困难中的核心困难是有效需求不足。

电邮新闻
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订阅

有效需求不足既包括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也包括投资的有效需求不足。投资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与产能过剩、投资回报率低有关,所以关键还是要扩大消费需求,而不是扩大供给;而扩大消费需求的路径则正如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说就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文章最后指出,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实际上这就是下山路上的三大隐患,要确保这三大隐患在经济减速过程中不引发系统性风险,则一定要给它们注入资金,确保有效需求充足。就像登珠峰成功后的下撤途中,一定要让队员吸氧和补充能量,有了充足体能,才能确保安全返回。

中央社报道,这篇报导引起中国网友热议,有社群平台博主质疑数据的真实性,指中国15至59岁人口即使全部当作适龄就业人口都只有8.9亿人,收入低于2000元以下的人口不可能超过9.64亿人。也有博主认为文章反映中国一般民众的真实生活。

报道称,上述文章在发布一天后已被下架,目前在第一财经网站李迅雷的最新文章是于11月20日发布。

中国国安部微信公众号15日上午发布“国家安全机关坚决筑牢经济安全屏障”一文,强调经济安全是国安的重要组成部分,扬言打击惩治经济安全领域危害国安的违法犯罪活动,同时把唱衰经济提升为国安问题。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31228-%E4%B8%AD%E5%9B%BD%E7%BB%8F%E6%B5%8E%E5%AD%A6%E8%80%85%E6%96%87%E7%AB%A0%E4%BC%A0%E8%A2%AB%E4%B8%8B%E6%9E%B6-%E5%9B%A0%E6%8F%90%E8%B6%859%E4%BA%BF%E4%BA%BA%E6%9C%88%E5%85%A52%E5%8D%83%E5%85%83%E4%BB%A5%E4%B8%8B


美学者对比2001与2023解析中美关系的发展为何常出人意料

2023年即将结束之际,《华尔街日报》发表美国历史学教授华志坚(Jeffrey Wasserstrom)署名文章。比较今年以及2001年美国与中国之间发生的事,依作者之见,可以发现两国的情绪变化有多快。华志坚并从中寻出可能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 

华志坚在文章中写道,2001年年中,中美关系似乎陷入了险境。首因两年前,北约的导弹击中了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造成三名中国公民死亡。随后,2001年4月发生的侦查机危一架中国军机在中国海岸附近与一架美国军机相撞,造成中国飞行员死亡,让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

当年,许多人认为,中美关系将随之继续恶化,并可能在未来几年成为全球不稳定的主要根源。

但到2001年末,之前那些预测显得都很愚蠢,或者至少是不成熟的。中国领导人江泽民和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在APEC年会上友好会面。在那次于上海举行的峰会上,中美领导人似乎很高兴能与对方站在一起,并就共同打击恐怖主义达成共识。

华志坚指出,这与2023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一年伊始,局势就高度紧张。另一起空中侦察事件——今年2月,一个穿越美国上空的中国间谍气球被击落——使本已冷淡的两国关系坠入冰点。

人们再次认为,两国关系将不可避免地滑坡。当时的想法是,两国之间的新冷战已经拉开帷幕,而且局势会一天比一天紧张。甚至,认为冷战可能演变为毁灭性热战的说法都开始显得不那么牵强。加上一些国际事件也助长了这种担忧,比如,中国不顾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现实继续与莫斯科保持友好关系,让华盛顿深感失望,以及中国加紧进行军事演习以恐吓台湾。

然而,到了11月,局势反转。在旧金山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亲切交流,微笑合影。尽管在许多问题(台湾、西藏、新疆、香港、乌克兰、以色列、加沙、芯片产业等)上,双方保持沉默或讨论后无果。但华志坚表示,中美领导人都传达了这样一种信号,即两国正悬崖勒马,从一条对全球来说都很危险的道路上回到了一条更安稳的道路上。

历史对世人的启示

华志坚续指,这并不是说中美关系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也不是说历史会完全重演。但这的确表明,即使在最严峻的时期,仍有许多因素使得北京与华盛顿的关系与冷战时期莫斯科与华盛顿的关系有着明显不同。

中国可能是一个名义上的共产主义国家,当然它的确具有列宁主义的特征(一党专政、热衷于反帝国主义言论——即便它正在寻求以帝国主义的方式扩大其影响力),但它以苏联从未有过的方式融入了全球资本主义结构。中国仍然是美国跨国公司希望吸引消费者购买其产品的地方,也依旧是许多产品的制造地。

华志坚提到,撇开“脱钩”说辞和中国官方媒体关于美国资本主义罪恶的论调,大家会发现2023年与往年一样,仍有大量业务跨越鸿得以完成。11月,有一件本不应让人感到惊讶的事情是,美国公司的CEO们希望与习近平会面,而习近平也希望与他们交谈。

并非完全平行

尽管如此,2001年和2023年之间仍有一些重要的反差需要注意,以免这两年之间的相似之处被放大。例如,2001年需要解决的中美问题不多,而现在则很多。

华志坚评道,在2023年峰会上,习近平最不希望提及的就是新疆问题。美国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国对新疆维吾尔族人犯下了严重的侵犯人权罪行。中国政府将所有相关言论斥为误导性宣传。

相比之下,在2001年,江泽民希望讨论新疆问题。他认为布什的“反恐战争”为他争取国际支持提供了一个机会,他希望将维吾尔族的一个特定组织定为恐怖分子。他成功了。而且这成为后来导致数十万计与该组织或任何其他组织毫无关系的维吾尔人遭到镇压的因素之一。

华志坚认为,2001年江泽民与布什的会晤固然重要,但那次会面与中美其他高级官员之间的双边交流并无本质区别。而现在,习近平与各国元首会晤的重要性要大得多,因为与江泽民相比,他不再只是一个领导集体的代表。

江泽民在2003年从国家主席之位上退下。习近平却很可能成为终身领导人。与江泽民时期相比,他任期内的总理更低调,权力也更小。他在解职官员方面也更加强硬,前不久中国防长和外长的神秘失踪就说明了这一点。习近平对中国的统治不受任期限制,并伴随着日益增长的个人崇拜,这给中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其他国家的关系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终极教训

华志坚强调出,将2001年和2023年相提并论提醒了我们中美关系的一个持久特征:与两国关系密切相关或完全无关的意外事件总是会影响两国关系。因为人们很容易陷入这样一种想法,即唯一重要的是华盛顿和北京的权势人物如何看待对方,而只涉及两国的事件仍然是最重要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举例来说,如果没有9·11事件改变布什的政策优先事项,2001年的峰会就会有所不同。同样重要的是,2001年时中国聚焦于申办2008年奥运会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制约了中国政府在撞机事件上表现出更强硬的态度。

同样,两国关系之外的因素也限制了2023年初气球事件的影响。习近平面临着新冠疫情后中国经济复苏的停滞不前,而对拜登来说,欧洲和中东发生了重大战争,外交形势严峻,这些都会影响双方在旧金山峰会上的优先事项。双方都没有心情挑起争端。

这对2024年及以后的中美关系意味着什么?华志坚的解答是,过去从来都不能为未来提供蓝图,而特朗普有可能获得第二个总统任期的前景,更是增添了最疯狂的不确定因素。但我们很可能会继续看到和解举措、紧张关系、夸张预测混杂的局面。还有时不时的惊喜。如果在未来几年里,中美关系没有继续受到两国国内事态发展和全球事件的影响,而只是被两国领导人及其外交团队左右,那才是最令人惊讶的事。

(据《华尔街日报》注明,华志坚(Jeffrey Wasserstrom)是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历史学教授,同时也是“Vigil: Hong Kong on the Brink”(书名大意:守夜:悬崖边的香港)一书的作者和“The Oxford History of Modern China.”(书名大意:牛津现代中国史)的编辑。华日文章链接如后:https://cn.wsj.com/articles/%E4%B8%AD%E7%BE%8E%E5%85%B3%E7%B3%BB%E7%9A%84%E5%8F%91%E5%B1%95%E4%B8%BA%E4%BD%95%E5%B8%B8%E5%B8%B8%E5%87%BA%E4%BA%BA%E6%84%8F%E6%96%99-0554fca1)



from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8%A6%81%E9%97%BB%E8%A7%A3%E8%AF%B4/20231228-%E7%BE%8E%E5%AD%A6%E8%80%85%E5%AF%B9%E6%AF%942001%E4%B8%8E2023%E8%A7%A3%E6%9E%90%E4%B8%AD%E7%BE%8E%E5%85%B3%E7%B3%BB%E7%9A%84%E5%8F%91%E5%B1%95%E4%B8%BA%E4%BD%95%E5%B8%B8%E5%87%BA%E4%BA%BA%E6%84%8F%E6%96%99


CNN:中國經濟將停滯數十年

正當中國官方不斷吹噓,中國經濟在不斷推出的刺激措施下,經濟快將強力反彈,但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卻大潑冷水,指絕大部分外資都相當悲觀,有經濟學家估計,中國面臨的經濟停滯,將以數十年(decades)計。

CNN周四(28日)的報道指出,中國經濟存在許多問題,例如房地產危機、消費疲弱和青年失業率高企;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中國今年將實現官方目標的5%左右成長率。不過,2024年看來越來越不樂觀,且中國此後可能將面臨數十年的經濟停滯。

報道指,中國自1978年重新向世界開放以來的幾十年裡,一直是成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之一。1991年至2011年間,GDP每年增長10.5%。2012年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後,擴張速度放緩,但截至2021年的10年間仍維持6.7%的成長率。

報道引述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主管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中國政策制定者似乎相信,透過一些刺激措施和穩定市場情緒,經濟可以重回成長軌道,但中國政府低估了中國經濟放緩的結構性程度,而且不容易逆轉。

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警告,中國如果沒有採取重大的市場改革,可能會陷入經濟學家所稱的「中等收入陷阱」。這指的是新興經濟體在迅速成長脫離貧窮後,卻困在未能達到高收入水準的處境。

英國《金融時報》周四亦報道,由於市場越來越懷疑北京是否願意採取認真的救市行動,以提振疲弱的經濟,2023年流入中國股市的外國資金中,近九成已經離開。

編輯:溫曉平

from RF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invest-12282023110555.html


美中未来竞争的焦点:国防工业

何清涟

尽管美国支持以色列在联合国的呼应越来越少,就连美国政论杂志The National News最近也发表评论文章,称《世界各地对美国的尊重正在消失》,称美国在失去了全球南方之后,正在失去阿拉伯世界。但在外交与军事布局上,美国还是成功地在全球大棋盘布了几颗棋子,先后与瑞典、芬兰、丹麦、波罗的海三国签署防务协议,这些国家向美军开放军事基地,今后美国如果对俄采取行动,不再需要取得北约成员国一致同意。更重要的是,美国华府政圈认识到自己在国防军备上的一些弱点,将使自身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失去优势。

美国对自身弱点的反思来自各方面

12月12日,美国众议院与美国与中国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广泛的建议,以重塑美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这份由两党议员共同签署的报告认为,中国开展了一场“长达数十年的经济侵略运动”,削弱了美国公司的实力,主导了全球关键产业,并使美国在发生更广泛的军事冲突时非常脆弱。该委员会通过了近150项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共同构成了“从根本上重置美国与中国的经济和技术竞争的战略”。

这150项建议都非常具体,我在此以无人机为例,分析“中国主导关键产业使美国在更广泛的军事冲突时非常脆弱”是怎么回事。无论是俄乌战争还是最近胡塞武装与美国的冲突,无人机的大量使用,使美国的对手以低廉的价格获得较大的战场优势。过去几年,中国无人机行业迅速发展,其中的一些品牌如大疆创新等,由于性能稳定,操作性强,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无人机制造商。这一点,是美国此前没想到的。

最近红海危机发生,美国军方又发现一个新问题:与胡塞武装进行的是一场成本不对称的战争。12月19日,美国《政客》(Political)新闻网站12月19日报道,随着美军在红海击落也门胡塞武装无人机和导弹的数量不断增加,美国国防部开始担忧成本问题。虽然美军没有公布使用何种导弹来击落无人机,但有专家认为,“标准-2” Block IV导弹最适合这项任务。该导弹单枚售价高达210万美元,而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单价仅有2000美元。一位前美国国防部官员如此评估:“我们很快就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即使我们击落了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和导弹,受益方还是他们,因为我们没有成本优势。”[1]

美国没办法限制中国生产无人机,但能够限制中国从美国进口芯片。美国商务部12月21日宣布,美国政府将开展一项针对美国半导体供应链和国防工业基地的调查,以了解美国公司对中国晶片的依赖程度,减少中国构成的国家安全风险。这项调查将于2024年1月启动,重点关注非尖端技术但对于行业仍至关重要的传统半导体。一名商务部匿名官员称,商务部的工业与安全局将对汽车、航空航天、国防和其他行业的100多家公司展开调查,了解它们如何采购和使用传统晶片。

俄乌战争暴露了西方国防工业能力和组织方面的巨大不足

俄乌战争初起,美国并不担忧本国国防工业的脆弱,因为美国近30年专注于打击恐怖主义和保护国土安全,有大量武器库存。随着俄乌战争变成消耗战,西方在国防工业能力和组织方面的巨大不足逐渐暴露出来。2022年4月14日,彭博社发表了一篇《乌克兰战争正在耗尽美国的民主军火库》[2],文章称,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采取的是类似“民主军火库”的战略,即避免直接对俄罗斯军事行动进行干预,而是靠与盟友合作,向基辅政府提供资金和武器。这场冲突已经变得高强度且旷日持久,消耗了大量的弹药和重要军事资产,当时五角大楼的高级军官就指出:美国现在有生产武器的技术,但国内缺乏相应的生产能力。

这一担忧越来越重, 7月10日,《华尔街日报》发表《西方再次认识到战争需要工业》一文,拜登和北约领导人在即将举行的峰会上重点讨论重建国防工业,是因为俄乌战争暴露出西方在国防工业能力和组织方面的巨大不足:“为保障部队武器弹药供应而在幕后打响的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斗。输掉此役的一方将输掉这场战争。这是华盛顿方面正在重新认识到的一条经验教训”,美国如果与俄罗斯或中国发生正面冲突,精密武器库存可能在数小时或数日内用完。其他一些重要物资也会很快耗尽。与会的美国将军称,美国今后要发展国防工业,需要私营部门提供更多支持。[3]

应该说,众议院美国与中国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的150条对华政策建议就是基于对中美国防能力比较,听取了专家建议而提出的对应政策。

国防工业的强大依靠制造业支撑

任何国家的国防工业都需要本国有相对强大的制造业做为基础工业。全球化以后,美国的强项是金融产业与高科技产业,从川普时代开始,一直致力于美国制造业回归,但这一是需要大投入,美国的军火工业是私营企业,需要订单才愿意投入研发与生产,现阶段只能是政府投入。二是需要培养制造业需要的各种技工,这需要教育转向。二者都是长线工程。

美国政府现在面临的难题是国债已经高达33.937万亿(State BebtClocks在2023年12月22日上午10时的数据),并且正以每周2000亿的速度在增长。12月初,众议院议长约翰逊拒绝将乌克兰援助计划付诸表决,除非该计划与民主党反对的强硬移民法案相结合。这个参议院民主党的援助法案与拜登 1060 亿美元的国防补充请求密切相关。在布林肯与国务院干员们四处呼吁增加拨款时,暴露了一个问题:乌克兰援助的钱究竟流向何方?

美国媒体大都提到,在已经向乌克兰提供的 610 亿美元中,大约 440 亿美元将用于对基辅的军事支持,同时增强总统继续从美国库存中向乌克兰和以色列转移武器的权力,它还包括大约 140 亿美元的以色列军事援助和 20 亿美元的针对印太安全伙伴的外国军事融资。[4]

这些钱到底有多少进入了乌克兰?几乎从2023年开始,美国媒体不断在问题这问题,国会共和党议员也曾要求白宫说明,一直没有获得回答。以下猜测在推特上非常普遍。 A screenshot of a social media pos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但最近不一样了,《政客》(Political)于12月18日发表了一篇《美国称本月将耗尽援助乌克兰的资金 政府计划在年底前宣布另一套军事援助》,[5]该文末尾两段透露了以下信息,证明援助乌克兰与美国国防工业发展的关系:

“拜登政府试图通过强调对美国制造商和就业市场的好处,让美国公众相信在乌克兰上(应该)投入更多资金。官员们在国会山散发了一张图表,显示宾州和亚利桑那州等战场州正在从武装乌克兰的努力中获得数十亿美元。…柯比(John Francis Kirby,美国国防部新闻秘书和国防部公共事务助理部长)重申了这一信息,并指出这笔资金‘当然会在此过程中支持美国高薪就业机会,并且还有助于加强生产线并加强我们与全国国防工业的关系’”。

中美两国在国防工业的竞争上各有优劣

美国的优势在技术,到目前为止,在芯片制造技术上,美国仍然具有中国无法相比的优势。如果能够堵住漏洞例如经由第三国泄漏技术,让半导体“去中国化”5年计划成功实施,中国一些武器的开发将陷入瓶颈;

中国的优势在于军工生产的举国体制,可以通过政府集中财力开发生产,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远低于美国。本文已经指出,美国的国防工业不能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而是需要通过对外军事援助及政府采购方式来振兴发展,这就意味着需要战争。问题是世界其他国家多数不喜欢战争,12月22日,《纽约时报》发表一篇《乌克兰问题上的世界领袖,因加沙问题而被孤立的全球老大》,标题已经说明一切,文中开宗明义提到:美国发现自己处于守势,甚至与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坚定盟友也存在分歧。[6]

简言之,美中两国的国防工业竞争已经不比十年以前,美国不再具有压倒性优势。

1.A $2M missile vs. a $2,000 drone: Pentagon worried over cost of Houthi attacks, BY: LARA SELIGMAN, MATT BERG | 12/19/2023 (https://subscriber.politicopro.com/article/2023/12/a-2m-missile-vs-a-2-000-drone-pentagon-worried-over-cost-of-houthi-attacks-00132480 ) ↑

2.Ukraine War Is Depleting America’s Arsenal of Democracy, By Hal Brands,Bloomberg Opinion,April 14, 2022(https://www.aei.org/op-eds/ukraine-war-is-depleting-americas-arsenal-of-democracy/ ) 3.《西方再次认识到战争需要工业》(The U.S. Defense Industrial Base Is Not Prepared for a Possible Conflict with China),WSJ,2023年7月10日,(https://cn.wsj.com/articles/%E8%A5%BF%E6%96%B9%E5%86%8D%E6%AC%A1%E8%AE%A4%E8%AF%86%E5%88%B0%E6%88%98%E4%BA%89%E9%9C%80%E8%A6%81%E5%B7%A5%E4%B8%9A-b4e976be ) ↑

4. US Announces New Weapons Aid For Ukraine As Congress Is Stalled On More FundingDecember 6, 2023 Jack Hale (https://www.wccbcharlotte.com/2023/12/06/us-announces-new-weapons-aid-for-ukraine-as-congress-is-stalled-on-more-funding/ ). ↑

5.US says it will run out of funds for Ukraine this month, The administration plans to announce one more package of military aid before the end of the year. By LARA SELIGMAN,12/18/2023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3/12/18/u-s-funds-ukraine-00132304Post) ↑

6. 《乌克兰问题上的世界领袖,因加沙问题而被孤立的全球老大》,Dec.22,2023(https://nytimes.com/2023/12/22/us/politics/biden-israel-gaza-ukraine.html#:~:text=Coalition%20building%20on%20behalf%20of,a%20cease%2Dfire%20in%20Gaza ).

(原载于澳大利亚广播电台中文网,2023年12月27日,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hinese/zh-hans/article/the-future-focus-of-u-s-china-competition-defense-production/bb73i2cr9) ↑

 

from 清涟居 http://heqinglian.net/2023/12/28/the-future-focus-of-us-china-competition-defense-production/


【立場停運兩年】24國「媒體自由聯盟」聯署關注香港新聞自由

英美等24國以媒體自由聯盟(Media Freedom Coalition)成員名義,周五(29日)在香港「立場新聞」停運兩周年之際發表聯署聲明,對中港當局持續攻擊新聞自由及鎮壓香港獨立媒體深表關切。

聲明指,《港區國安法》實施以來,針對媒體工作者煽動叛亂的起訴增加,相關法律打壓新聞業,損害了香港的自治權及違反《中英聯合聲明》、《基本法》所承諾和保障的港人權利和自由。

聲明又說,港府對《立場新聞》記者和《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等的長期起訴、禁止記者報道政府新聞發布會及從公共廣播檔案中刪除資料,情形對新聞傳媒界的其他人產生了寒蟬效應,當地媒體加強了自我審查,失去了編輯自主。

「聯盟」認為,新聞自由一直是香港成功的核心;意見和資訊的自由流通和交流對港人、商業和國際聲譽至關重要。相反,限制自由表達會削弱對行政權力的制衡。

該聲明敦促中港當局遵守其國際人權承諾和法律義務,維護香港的高度自治及尊重普世權利和自由。指「聯盟」的成員國將始終捍衛媒體和言論自由,繼續為那些僅僅因行使人權而成為攻擊目標的人挺身而出。

港府周五晚發表強硬聲明回應,批聯盟顛倒是非、無理抹黑。聲明指,香港的傳媒環境蓬勃依然,傳媒一如既往可依法行使其新聞自由,評論及批評政府施政的自由並無受限。政府發言人強調,香港市民擁有《基本法》、《香港人權法案》和《香港國安法》保障的新聞和言論自由。然而,新聞和言論自由並非絕對。特區執法部門嚴格根據證據和依照法律採取執法行動。

發言人表示:「任何外國詆毀香港特區情況,試圖破壞香港特區法治乃至繁榮穩定,只會自暴其短,理屈詞窮,絕不會得逞。」

參與相關聯署的24個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澳洲、加拿大、瑞士、奧地利、捷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愛爾蘭、意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紐西蘭、挪威、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及荷蘭。

記者:畢子默

from RF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tm/uk-stand-12292023090401.html


【澤論四方】中國艱難的2024年

對不少香港人和中國人而言,2023年過得十分之不容易,但新一年是龍年,會否容易過一些?我不是命理學家,我不懂得在這裡提供龍年運程。但由客觀角度來看,如果習近平以至中國政治基本格局不改變,明年只會更加難過。今年的惡劣情況,只不過是頭盤而已。

已故歷史學者陳梧桐一本舊書《崇禎:勤政的亡國君》,因為精警的封面文案「昏招連連步步錯,越是『勤政』越亡國」,最後被迫下架。其實這十四字,某程度是習近平過去一年施政的寫照。現時中國經濟有如出現一個大傷口,這傷口最後怎樣去救有待各方人馬去討論,但至少按照西方的要求,作出一些修補關係的事情去清潔傷口、包紮止血,之後再慢慢決定怎樣處理,這幾乎是基本常識。但習近平十分之奇怪,他在香港問題上,不單未有做任何止血的事,相反,不斷在黎智英案、多宗暴動案,甚至區議會選舉挖大傷口,我還未計他在台灣、南海、烏克蘭等問題上惹是生非。如果中國是一個人的話,相信這個「人」最終不是被細菌感染送上西天,便是流血不止返魂無術,雖然如周星馳金句所言,七孔流血和死是兩回事來的,但這樣做實在與自尋短見沒有分別。而習近平,正是一個明知滿身傷痕,還要加倍搞大傷口的傢伙,所以他確實昏招連連,而且越勤力死得越快,也是這樣解。

由於習近平早就定於一尊,因此,基本上已經無人可以阻止他作出任何殘害中國,以至香港的行為。而西方的必然反應,亦肯定是加強制裁。甚至當外資撤得七七八八之後,西方出大絕招中斷SWIFT,或送香港聯繫匯率一程亦不意外。因此,大家可以肯定明年經濟一定十分可怕,截至年底大陸已經有八百六十萬失信人士——這只是中國債務問題的冰山一角,當中國債務問紙包不住火時,習近平不會作出正常人的自救行為,他會以更為瘋狂的舉動去回應,所以明年中國有多艱難,實在是很難想像,因為要猜測習近平會作出甚麼瘋狂行為,本身已經是難度奇高的一件事。

甚至習近平願意作出一些止血清創的事,西方都不見得會回來,因為他的行為早令西方完全失去信心,鄧小平之所以在推行開放改革時能取信於西方,除了他曾居法五年,對外界的認識比毛澤東來得深外,在中共奪權後,由反右、大躍進到文革,每一次毛澤東闖下大禍,他都會出來收拾殘局。然而,今日的中國,在習近平身邊,還有一個像當年的鄧小平一樣專門收拾殘局的傢伙嗎?很明顯這個人並不存在,假如存在,他的下場不會比秦剛、李尚福等人好。明知習近平瘋狂,程度更甚當年的毛澤東,就算習近平擺明怎麼樣的求和姿態,都不見得會取信於國際,更何況習近平由始至今,都未有為了與西方修好關係,在不同方面對西方作出實質讓步。他以為西方要賺中國人的錢,就會無止境縱容他亂來,很不幸,他根本沒有這個錢讓西方賺,足以說服西方要縱容他胡作非為。

因此,2024年是艱困的一年是肯定,但對各位而言,明年習近平會作出多瘋狂的決定,把事情推到一個無可挽救的境地,這才是問題。現在中國,變成了荷里活舊片Speed(生死時速)那架被裝了炸彈的巴士一樣,稍一不慎都會搞得車上乘客粉身碎骨,問題現在這架名叫中國的巴士,上面沒有俊俏的奇洛里維斯(Keanu Reeves),司機卻是行事瘋狂的習近平,到底明年中國往何處去?我只能祝仍然在中國和香港的各位好運,荷里活電影總得有完美結局,但現實政治實在殘酷得多。

- 黃世澤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from RF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wong/com-12292023115704.html


【專訪】有人助鍾翰林向美領館尋庇護 情緒受困全靠周國賢歌聲

香港前學生組織「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近日抵達英國尋求政治庇護。他接受本台訪問時證實,3年前曾嘗試到美國領事館尋求政治庇護,但未踏入領事館就被捕,他希望自身經歷能夠喚醒更多人,關注在香港追求民主年輕人的困境。

「走到這一步的時候其實已經代表了,我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都沒有辦法再回到香港。我希望我能夠,好像最初我14歲,去參與社會運動,去主張香港獨立的時候第一天一樣,我去做所有我能力之內可以做到的事。就是問心無愧。我盡了力,我無悔自己交給自己的責任。」——前「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

鍾翰林離港前最後的行李箱

「是不會返回香港的旅程,假如我真的可以離開香港。」

鍾翰林近日抵達英國後終於重獲自由,他的逃亡之旅,就是靠這個行李箱,裡面除了一些日用品及幾件衣物,還有一樣東西他一定要帶。

「我喜歡的歌手一些應援的東西,周國賢,專登一定要帶的,還有Lolly Talk,Lolly Talk不要了⋯⋯」

獲釋後被迫銷聲匿跡 

鍾翰林說:「其實我為何那麼喜歡周國賢呢?他和我一樣都是會有情緒,而且一直以來他都很支持我們香港人去追尋自由。在我每一次迷惘,每一次我失去方向的時候,每一次我聽完(他的歌),都會覺得有一個力量支撐著我繼續走下去。」

記者問:「你最喜歡哪一首歌?」

鍾翰林說:「我最喜歡是《時空》以前的自己是為自己相信的事、為自己的信仰,義無反顧地高聲疾呼,但老了之後可能人生多了很多顧慮,慢慢卻步,慢慢失去了熱情。在我獲釋之後,我被迫要去銷聲匿跡,不再發表任何的東西。我覺得是很觸動到自己。」

2020年因《國安法》被捕 曾嘗試向美國領事館尋求庇護

2020年7月,鍾翰林涉《港區國安法》被捕,護照被沒收,而到10月份,傳媒報道指他向美國領事館尋求政治庇護,在附近被警方拘捕。事隔3年多,鍾翰林憶述當時情況。

鍾翰林說:「當時我有去尋求心理諮詢,我有服用抗抑鬱藥。其實當時我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不是一個很穩定的情況,而在那個時候,有人聲稱他們是一個在英國的團體,能夠協助我進入美國領事館尋求庇護。那個團體一直以來,他們都沒有跟我說,他們是一個甚麼團體,直至他們要求我去閱讀一篇信件,就是希望尋求美國政府的協助的一個內容的錄音,裡面的文字才提及到,這個團體的中文名稱,是『升旗易得道』。相關人士他聲稱自己叫Tony Choi。」

鍾翰林說,事發當日只有他一人,而他最終未曾踏進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

鍾翰林說:「事實就是當日我乘搭的士去到美國領事館對開的時候,其實我一下車就已經見到兩位疑似是國安警員的男子監視我,由於我的恐懼,我就進入了附近唯一一間店舖去購買咖啡。同時兩名國安警員都有跟隨進入店舖,所以在我購買完咖啡之後,即時嘗試離開,但當我走出幾步之後,那兩名男子就讀出我的全名,要求我停下。我當時亦有應要求已經停下。」

他坦言,明知向美領館成功尋庇的機會不高,但希望自身經歷能引起外界關注香港及《國安法》的實施。

鍾翰林說:「我希望即使我的庇護失敗也好。我的故事,我的經歷可以令到更加多的人去理解,今時今日,即是當時在香港去追求自由民主的年青人所面對的困境。這個是我覺得至少我能夠為香港做的,也是當時唯一可以做到的事。」

本台周五(29日)向《升旗易得道》查詢,Johnny Fok(霍嘉誌)書面回覆指,「本台主持曾經在2020年協助鍾翰林,嘗試進入美國領事館但未能成功」,又指以他們所知,鍾翰林當時被國安便衣跟蹤無法擺脫,最終他被身份不明的人(國安)帶走拘捕,當時最後和他通訊的是本台主持人Tony(蔡明達)。

本台同日亦向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查詢,截稿前未獲回覆。

在12月中,香港警方懸紅100萬港幣,通緝《升旗易得道》兩名成員霍嘉誌及蔡明達,涉及「煽動分裂國家罪」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警方指2人在2020年7月至2023年8月期間,於社交平台發布多段涉嫌煽動分裂國家和顛覆國家政權的影片。

記者:董舒悅 編輯:溫曉平

from RF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tm/uk-chungfolo-12292023135756.html


钟翰林:写于流亡英国的航班途中

来源:
钟翰林

久别三年多,终于能够亲自发表自己的近况了。在发布此文此文之际,我已安全抵达英国,并正式向入境人员申请政治庇护。

今年六月五日,我已正式从大榄惩教所刑满获释,在墙外重获自由,但一切却只是要承受严密监控的开端。在预定䆁放日期前一个星期,我依然每天都在担心国安人员会否以公务探访名义,前来告知将会加控我什么罪行。

最终他们如我预期出现了向我警告,以及质问我会否继续“分裂国家”,并提醒我在未来一年内不要离境,并预告将会在我出狱后持续约见。

惩教处的保安组、更生事务组以及监督亦早在刑满一个月前开始,多次强烈要求我不要对外公布䆁放日期,因此在六月五日当天,也只有少量人知悉我重获自由的消息。

基于我判刑时未满21岁,出狱后必须遵守惩教处监管令一年,一开始我的监管内容与一般人无异,必须就学或就业。获䆁时刚好临近暑假,所以我在暑假时觅得一份暑期工,却在不久后被惩教处高层告知不容许我受雇于“特定店舖”(监管令条文并没禁止),于是在暑假的最后一个月,我也只能够无奈等待开学。他们的要求变相剥夺了我的财政自主权,并为国安处后来的金钱利诱舖垫。

其后我接到惩教电话,表示高层决定更改监管内容,需要与更生事务组更高级的职员会面。我被勒令签署修订版监管令,增加(一)禁止发布任何我被定罪罪行相关内容的发布物,包括公开发言和访问、(二)禁止发布任何“客观而合理地被视作危害国家安全”的发布物,以及(三)禁止公开发言。

国安人员从六月份开始,每隔两至四星期便会要求见面,我从来没有选择的余地,每次都被约到随机地点,命令我登上拉上窗帘的七人车,然后把我载到未知的地方。每次约见他们都会要求我交代过去数周的行踪,查问我与什么人见面,即使是小学同学也要我交出中文全名,甚至连到过什么食肆酒吧、过程中的交谈内容也要详尽告知。到我九月开学后,他们要求我将学生证交给他们拍摄,申请学生资助也需要向他们通知,并需要交出银行户口资料。若然不满足他们的要求,便换来一轮训话,告诫我他们已掌握我的所有行踪,着我向他们坦白,实情要勒索我继续就范。

在缺乏任何工作收入的这半年间,国安人员不断威逼利诱我投向他们。以我猜测,他们透过我在银行户口的资料,得悉我的经济状况不佳,因此向我提出给予线人费,要求我提供他人的资料,并以此证明我已经改过自新,乐意投诚。

在九月初一个例行约谈中,两位国安人员向我提出到中国大陆“旅游”,当时我极度警惕,担心会被送中,但在过去的三个月,我根本无法拒绝他们任何事情,所以我只能回避的反问他们:“我不可能申请到回乡证吧?”他说只要我想的话他们便可以安排到,并会派人陪同我一同北上。我沉默不言,他们见状问我有什么需要考虑,我唯有如实告诉他们,我不想。他们遂质问我是否仍然有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所以迟疑,随后他们要求我在下次见面时向他们给予回复。幸好直至我离开香港前,他们都未有再次提出,但我心知这种要求在未来也只会接踵而来。

从十月起至今,我时不时便会无故生病,期间曾向西医中医求诊,均诊断我是由于极大的精神压力及心理因素,导致免疫力下降,并建议我长远下去需寻求心理辅导。

2020年7月29日,我在元朗街头突然被接近十名国安人员从后扑出制服我,并抢走我的电话。自刑满获释以来,我每日都恐惧同样的往事会否再次重演,我害怕走出家门,害怕在街上使用电话,担心会再次在街上被国安人员拘捕。每次被国安人员约见,我都充满恐惧,惧怕他们会说我危害国安,要求我自证清白。有时他们偶尔的断联,会令我更担心他们是否已打算重新拘捕检椌,故没有再需要与我约谈的必要。

但基于他们要求我签署有关《国安法》第63条的文件当中,禁止我向任何人透露与他们的一切沟通内容,所以我亦根本无法寻求律师协助,亦不能向任何人透露我的困境。在如此庞大的压力及恐惧下,我只能默默承受。

我曾幻想过国安人员会否信守承诺,在一年后的六月还我出入境的自由,不再干扰我的生活,但我心里明了这些都是虚假的承诺,他们更有可能打算拖延我至明年基本法23条立法后,继续向我施加额外的罪名。经心思熟虑后,以调适情绪为由,说服惩教批准在圣诞期间离境旅游。我选择了符合经济状况且政治敏感度较低的冲绳为目的地,在起行数天前向他们提交机票住宿等资料,并成功获惩教署批核。

在离开的最后一天,我仍深思这个决定是否适当,毕竟这个月在香港发生了很多事,但惩教罕有的批核,令我始终相信这已是最好的时机。当日我带著仅余的四万港元前往香港机场,直至起飞前一秒,我都一直在担心能否安全离境。到飞机起飞刹那,我才稍松一口气。

但始终因行程及住宿细节已报备当局,我也未敢怠慢。在冲绳的几天,我与英美加三地认识的相关人士及机构求助并共同商讨,他们向我讲述了当地的移民政策及政庇审核状况,并提供有关英国庇护及签证的法律建议。在得悉三地的资讯后,考虑到英国有更多我认识的抗争者已获批庇护,并且近日在对中国的立场上变得明确,我们最终一致认同循英国的政治庇护程序入境为最保险及适当的途径。

于是当下我便赶在理应回港的限期前买了往英国的机票,并在当地时间12月27日晚上7时到达英国。这也意味着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也不可能再次回到香港这个家,纵然过去曾有预想过这天的到来,但在下定决心的当刻,我的心情还是一副沉重。自十四岁投身社会运动以来,我一直相信香港是我们香港民族唯一的家园,要走的从不应是我们。

在未来的日子,我将会继续完成我的学业,望以流亡港人的身份为香港奉献我的一切,如初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尝试。我相信只有全体香港民族持续竭力,香港才会重新成为那个值得我们骄傲的家。我相信只有香港民族永不放弃,自由民主的种子终有一天能够重新发芽,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终会在煲底再聚。

钟翰林
写于往英国航班途中
2023年12月27日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12/%E9%92%9F%E7%BF%B0%E6%9E%97%E5%86%99%E4%BA%8E%E6%B5%81%E4%BA%A1%E8%8B%B1%E5%9B%BD%E7%9A%84%E8%88%AA%E7%8F%AD%E9%80%94%E4%B8%AD.html


【流亡海外】出獄後拒當國安線人.鍾翰林抵英申請政治庇護

再有港人流亡海外,前學生組織「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現身倫敦,尋求政治庇護,並透露曾被國安部門要求擔任線人。

繼早前「香港眾志」成員周庭公開表示,已到加拿大尋求政治庇護後,前學生組織「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指,他在英國時間 12 月 27 日晚上到達倫敦,並正申請政治庇護。

鍾翰林又指出,當他《香港國安法》刑期介滿準備出獄之際。國安處提出向鍾翰林支付線人費,要求他出獄後成為國安處線人,為處方提供更多社運人士的資訊。他指若然答應將後患無窮,因而拒絕。鍾翰林又認為,國安處想藉此進一步從經濟上控制他,若然答應「能夠去反抗他們的能力必然是越來越少,我能夠拒絕他們任何要求的空間是越來越少。」

其後鍾翰林又提到,在一個例行約談中,兩位國安人員先問鍾翰林對中國發展的看法,其後國安人員並一度「邀請」鍾翰林一同中國境內旅遊,令他大感震驚。他又提到當時,即使理解難以拒絕對方的要求,但他考慮到自己可能會被「送中」,因而勇敢拒絕。

鍾翰林又指近日見到媒體報導另一名因「國安法」而服刑的前「眾志」成員周庭,曾在 8 月被國安人員要求到中國旅行,才明白國安人員是為求搏取功績,才邀請他回中國。「成功了,又有一個黑暴青年可以變成愛國青年。」

鍾翰林續指,由 10 月起至今,因淋巴問題故經常生病,西醫及中醫都認為這跟精神壓力及心理因素有關,因此對離港尋求庇護一事心起動念。他以調適情緒為由向懲教處申請在聖誕期間到沖繩旅遊,然後轉機飛往英國。

今日下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事件指,香港是法治社會,特區政府定會追究到底。「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挾洋自重,企圖逃避法律責任是徒勞的,必將被依法追究。」



from 同文 Commons https://commonshk.com/2023/12/29/%e3%80%90%e6%b5%81%e4%ba%a1%e6%b5%b7%e5%a4%96%e3%80%91%e5%87%ba%e7%8d%84%e5%be%8c%e6%8b%92%e7%95%b6%e5%9c%8b%e5%ae%89%e7%b7%9a%e4%ba%ba%ef%bc%8e%e9%8d%be%e7%bf%b0%e6%9e%97%e6%8a%b5%e8%8b%b1%e7%94%b3/


呂大樂:「香港仍有制度優勢」暗示不如從前 反問官員近年發展出哪些新優勢

樓股齊跌、人才外流,香港發展前景未見明朗。然而,港府官員往往大派定心丸,「拍心口」稱「香港仍有制度優勢」。香港教育大學客席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今(29日)在《明報》撰文稱,官員不加解釋地指「香港仍有制度優勢」已淪為「能醫百病」口號,更暗示現有優勢並不如前,他反問:「近年香港發展出哪些新的優勢?」《光傳媒》翻查政府新聞公布,發現現屆政府上任年半以來,政府官員的發言共提及79次「制度優勢」,平均每個月提及超過4次。

香港教育大學客席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今在《明報》撰文指,港府官員和政府發言人面對各種提問時,包括港人北上消費、入境旅客人數不如預期、估算投資移申請人數等,經常以「香港仍有它的制度優勢」作回應,指「仍有制度優勢」已成為近期流行語,並且是適用性高、「能醫百病」的答案。
「制度優勢」已成「能醫百病」口號

呂大樂指,部門發言人或官員大多沒有進一步補充解釋所謂的「優勢」是甚麼。即使偶然會補上「法治」或「低稅率」,但大多不會詳細說明。呂直指「『制度優勢』好像已成為了一種口號、一個招牌,說一遍、兩遍便已足夠」,這種態度與「說好香港故事」的主張矛盾。

他舉例指,「法治不是一個有或無的問題,而是如何實踐、操作」,面對外界質疑,應逐點說明為何現時法治比以前還要健全,並以具體個案、例子解說。他批評「機械重複不是表現充滿自信的最有效方法,反之只會令人覺得這是口號式叫喊」。

呂大樂又指出,「仍有制度優勢」其實是流露出發言者缺乏信心,「字裏行間暗示現有優勢並不如前,又或者部分優勢已經磨損、侵蝕或削弱,現時的狀况尚未至於優勢全失而已。」這樣的信息,「反而令人覺得只是自說自話」。最後,他更建議官員與其說「香港仍有制度優勢」,不如舉例說明「近年香港發展出哪些新的優勢」。


現政府上任年半 提79次制度優勢

翻查政府新聞公報,《光傳媒》發現,現屆政府上任年半以來,政府官員的發言共提及79次「制度優勢」,平均每個月會提及超過4次,今年以來就提及48次,由特首、司長、局長到駐外經貿辦發言人都有。當中財政司長或副司長提及的次數最多,年半以來共提及19次;其次是律政司長或副司長,以及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分別提及14和13次。

按內容而言,官員提及香港的「制度優勢」時,大部分與「一國兩制」連用,小部分會提到「法治」和「普通法制度」。例如去年12月首兩星期,財政司長陳茂波連續3篇演辭提到一國兩制具制度優勢,是香港繁榮穩定、「由治及興」的關鍵。

值得留意的是,官員指「香港擁有制度優勢」時,未必會具體提及哪些範疇。例如今年1月香港駐多倫多經貿辦的農曆新年招待會,處長巫菀菁致辭時指:「憑藉香港的制度優勢和核心競爭力,以及內地的持續廣泛支持……前途可望一片光明」。又如上月1日,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立法會動議二讀《印花稅修訂條例》時指:「提升香港市場競爭力並不能單靠下調印花稅,而是有賴保持香港自身的制度優勢,以及政府聯同港交所……持續協力推動市場發展」。當中均未有解釋香港具哪些「制度優勢」,似是成為了官員的「百搭」答案。

from 光傳媒 Photon Media https://photonmedia.net/tloklui20231229/


Thursday 28 December 2023

田永德 | 文革中的人性——从个体表现看专制制度对人性的戕害



一个族群的堕落,必然是从浪漫主义的消失和审丑文化的兴起开始的。抖音里那些充斥着三俗的视频,再加上让人厌恶的笑声,成为很多人喜欢的消遣内容。但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全民族的戾气与卑劣竟然被鼓励,社会秩序的失范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和常态。它的背后,是中共政府的放纵与鼓励,因为只有这样,中国人才能彻底原子化,散沙化,才更好掌控。如此,它必然会转向更加可怕的社会形态中去。观察中共建政后的1949年到1966年,它便是这样一个社会形态的演变过程。于是,文革来了。而文革中被鼓励的武斗,又将人性黑暗的一面尽情显露。所以,文革中彰显的丧心病狂的人性之恶,就是极端专制体制下的恶果。

1983年暑假,十岁的我从县城家里去离我家二十多公里外的姥姥家玩,因为大姨,大舅以及刚结婚不久、和姥姥一起住的小舅都在同一个村子里住,所以我经常几家跑来跑去,反正大姨和大舅家表兄弟表姐妹好几个,都能一起玩。有一次我从小舅家去大舅家找表姐表妹玩。快到大舅家时,看见一个男的在农田里用赶牲口的鞭子抽着一个人,被抽的人在地里滚来滚去,惨叫声听着是个女的。我凑过去又看了一下,抽人的是大舅,被抽的是大舅妈。我吓坏了,不敢再过去了,撒丫子跑回小舅家,一进门就带着哭腔给姥姥告状。正在做家务的姥姥听了一言不发,眼泪就那么往下掉。小舅气的嘴唇发抖,说:“妈,你说我大哥,怎么越来越不像个人了。我大嫂再不对,也不能那么打吧?那是人,又不是不听话的牲口。他现在这样打人,当现在还是文革时期?”姥爷死的早,守寡的姥姥好不容易拉扯大几个孩子,却对大舅束手无策。那次,我听说大舅妈在炕上躺了半个多月才能下地干活,而在这期间,大舅根本没给大舅妈看过病。我们去探望大舅妈,都被赶了出去,包括姥姥,连院子都不让进。

去年我回老家,和长我两岁、住在县城里的大舅家的表姐聊了几个小时,大表姐主要述说大舅在家里的横行霸道,在村里的混不吝和在县城里的种种软弱。说着说着,表姐突然告诉我,你知道吗?我爸杀过人。我一愣,怎么可能?我母亲的六个兄弟姐妹,除了大舅,都是老实巴交的人,谨小慎微过了一辈子,难道同一个娘胎出来的人,差别会有这么大吗?表姐说,我也是偶然间知道的。我爸每次打我们就真的往死打,像是打仇人一样!我和我妹妹,每个人都被打断过胳膊和腿,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我为什么死也要19岁就结婚,就是想逃离这个家庭。有一次我的腿被打断了,我五姨来看我,我五姨跟我说,你知不知道,文革时候,你爸是咱们县造反派的头头。他们几个人把县一中的一个副校长打死了。要不是你五姨夫从部队复原后当了公安局的副局长,把你爸资料从档案里抽出来,你爸可能也活着出不来了,因为那次是你爸带着七八个人动的手,而且你爸还打的最狠。最后的结果是,那七八个人里,其中一个在派出所就被刑讯逼供打死了,另外两个动手最多的也被判了重刑。表姐歇了口气说,我五姨跟我说完这句话,我都没缓过来,不知道该说什么。我不知道我爸是从小就心狠手辣,还是文革以后开始的心狠手辣。

表姐讲的关于大舅的事让我联想起我上小学时候校园里遇到的一个人。这个人一看就知道脑子出了问题,他每天看我们在学校操场跑早操,就跟着我们跑,边跑边叫,啊我肚肚疼,肚肚疼,每天就重复着这句话。少不更事的我们当笑料重复着他跌跌撞撞的动作、痴傻的表情和不断重复的肚子疼这句话,嘲笑着这位脑子不清楚的人。后来年长一些后才知道,这位脑子不清楚的人,是文革的受害者。196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一群红卫兵半夜翻墙进入县一中一位副校长家,想要把副校长给打死。但那天上午,副校长已经被另一派带走批斗了,没有送回来。他的弟弟正好睡在他平时睡觉的位置,结果成了池鱼,被殃及了。一群人不由分说,上去就是一顿乱棒。要不是其中一个比较胆小的怕出人命,及时停手并阻止同去的人,这位副校长的弟弟那次估计就真被打死了。半个月后,还是这群人,又找了一个机会,以批斗的名义,把这位副校长给活活打死了!

结合那位副校长弟弟的事,我相信了表姐对大舅的描述,也似乎明白了大舅为什么会这么残暴:文革诱发了他心中的恶,让他最大限度地发挥着他人性中恶的一面。文革结束了,他没有被清算,但依然沉浸在那种为所欲为残害他人的心境中,所以他把心中的恶转移到自己能够直接接触到的亲人身上,而且他认为不用负法律责任。何其愚蠢,何其荒唐,何其无耻。

我并没有想要贬低大舅,却突然发现,文革又快要来了。有一位走线到美国的视频博主说,我不是勇敢才走线到美国的,我是因为害怕才走线到美国的。我也一样,我不是要揭露大舅这位文革中杀过人的人恶行,而是怕文革真的再来一次,让大舅这类人再次有机会在中国大地上兴风作浪,为非作歹。如果我的人生再经历一次文革,那将成为我心中永远抹不掉的梦魇,我可能除了自杀没有别的选择。

文革诱发着人心中的恶,但这种恶没有随着文革的结束而消失。那些在全世界转着圈丢人现眼的人,按照年纪和他们(她们)的表现,我感觉大部分都是当过文革造反派的人。文革遗毒不仅戕害着这个民族的父辈一代,还戕害着我们这一代和我们的下一代。这种全方位、长久的、深层次的从肉体到精神再到灵魂的戕害,让中国和中国人在国内无法实现真正的觉醒和复兴,在国际上又成了笑话。它甚至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魔魇,还无法甩脱。大舅,不过是其中的一员,一个缩影。大舅不过是代表之一:暴虐,素质低,不讲道理,和现代文明背道而驰,自以为是等等。我曾请教过一位长辈,问他为何文革会有武斗,长辈想了一下说,两个原因,一,最底层的人想要通过对抗有权力的人,来获取不属于他们的尊严和利益。二,报私仇,有些人在各种运动中受到不公正待遇,趁文革这个机会想要报复回来。所以,文革的混乱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次性的。我惊异于长辈的敏锐深刻,更恐惧于文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中国人大概是最可悲的人种,鲁迅曾经说过,中国人从来没有平等地对待过他人。而现在这种现象更甚,那些保安、协警、城管、交警等等,在现实里不过也是底层,但对待更底层的人,那种横,你都想象不出来。我都感觉我活在一个野蛮社会。

老家曾经抓过我的警察,总嫌我对他们敌意重。我说,你们对待我们这些屁民的态度,决定了我对待你们的态度。其实,我说这句话时,心很虚。因为我知道,他们一旦真需要整我了,我无处可逃。我必然会遭遇酷刑,没有一点人情可言。而警察治国,只能让社会更加黑暗,而这些警察的表现,无一不是文革种种遗毒的体现。中国的统治者们从来不会认为中国人种的退化是他们造成的,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一份子,必须有这个认识,而且也必须有让中国人离现代文明越来越近的思想和做法。否则,我们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人成为世界上最垃圾的人种,自绝于现代文明。

我一直认为,文革让中国人的道德倒退了至少五十年到一百年,因为不论是姥姥还是父母,都给我讲过他们年轻时候的事,于是我印象中的中国人在文革前很多都淳朴善良,与人为善,坑害他人的事更是为道德所不容。但文革却让中国人开启了从人堕落到魔鬼的闸门,并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网上总在说,文革从未真正停止,只是按下了暂停键而已。于是,我整日心惊胆战,生怕哪一天习近平再次发动文革,而我又再次被抓起来,从此这个世界就再没有我的消息了。于是,我逃离了。可是,中国还有那么多没有逃离的人啊。如果文革2.0再次出现,中国人该怎么办?

现在,不管是当官的,还是当韭菜的,或者是稀里糊涂的体制的追捧者,如果再来一次文革,都将会是受害者,且程度只会更加深重,对中国的伤害会更大,对后代的影响的时间更长。但这还不够,我们这些文革末期出生的人都能感受得到文革的气味,都在真切地感受着文革遗毒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人种的毒害。如果真的再来一次文革,那些还年轻的人,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有机会吐出自己身上的遗毒?这个国家,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走出恶性循环,让中国离现代文明越来越近?我很害怕,我很担忧。资中筠老师说,教育不改变,中国人种都会退化。在这种体制下,教育理念是不可能改变的,而学校的教育也没有那么大作用,社会的影响才对人具有更大的影响。如果文革再次出现,人种退化是必然的。

中共就是以鼓励人与人互相告密斗争为手段起家的,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就是这种手段的理论基础。网上有过一句话,教育底层是可贵的,鼓动底层是可怕的。文革,将这句话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阶级斗争那种鼓励人与人之间生死斗争的哲学,促使人们作恶,且甚至达到了非残暴到极致不能尽兴的程度。而当代的政治文明建立在人道主义为基础的法治之上,人性恶的一面被遏制,而人性善的一面被光大。因此,唯有让中国走向法制的文明社会中去,文革才能不再出现,中国才会重新与世界和解,拥抱现代文明,成为现代文明大家庭中的一员。


田永德 | 文革中的人性——从个体表现看专制制度对人性的戕害最先出现在议报。


from 议报 https://yibaochina.com/?p=252112


哈马斯势力在加沙以外的扩张

各位好,今天是2023年12月27日星期三。今天出刊的法国主流大报均继续关注俄乌战争走势、巴以战争局面、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前瞻;法国国内重点话题包括面对社会族裔多元化,法国为圣诞节做出的改变、塞纳-马恩省一男子涉嫌杀害妻子和五个孩子引发对家庭暴力预防机制有效性的思考等。

解放报在今日的头版关注“哈马斯的扩张”,尤其是“面对巴勒斯坦当局的软弱,将其影响力拓展至黎巴嫩”。文中回顾了内塔尼亚胡本周一在华尔街日报争鸣版发布的“和平的三大前提”:“哈马斯必须被摧毁、加沙地带必须非军事化、巴勒斯坦社会必须去激进化”。解放报认为,“这些计划雄心勃勃,尤其是内塔尼亚胡第一个目标,即消灭哈马斯,似乎还没有接近被实现”。

解放报指出,“加沙受害者人数已经达到近两万一千人”,“两个交战方仍然在继续战斗,对平民的生命几乎同样漠不关心”。“武装斗争道路作为反对以色列的唯一手段,赢得了巴勒斯坦人和整个地区的支持”。“即使是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中最激烈反对伊斯兰主义和哈马斯手段的人,包括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也捍卫对以色列的‘抵抗’。考虑到那些对和平进程感到失望的人,十多年来巴勒斯坦问题政治解决路径的瘫痪,已使‘抵抗运动’自10月7日以来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最前沿”。

解放报援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引述的美国情报机构的多项分析称,10月7日之后的两个月里,哈马斯的可信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面对以色列无情的进攻,加沙大量平民死亡,“哈马斯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唯一与杀害妇女和儿童的残暴压迫者作斗争的武装团体”。专家表示,这场冲突可能会“增强哈马斯在加沙以外的影响力,甚至比在加沙内部的影响力还要大”。“事实上,哈马斯如今在加沙居民中似乎最不受欢迎。10月7日之前,哈马斯就已经因为腐败和对飞地的灾难性管理而不得人心。不过如今,我们在加沙人当中能够听到越来越多这样的说法:‘以前的日子也不怎么样,但至少我们活了下来’。”

同一天出刊的经济类回声报在社论当中关注了2024年的欧洲议会选举,社论的标题为“2024,欧洲面临自己的命运”。文中提到,“如果欧洲现在不动员起来,那么一个衰落的欧洲在未来将不会影响其任何成员国”。尤其是目前战火烧到欧盟的边界、核威胁日益强烈、欧共体创始国极右翼胜利、反犹主义在多国死灰复燃……再加上移民流动失控、恐怖主义行为增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归,种种风险都增加了。明年美国大选,“欧洲面临的风险是美国放弃对欧洲防务的承诺,或者最坏的情况是退出北约”。“美国内部两极分化,外部孤立主义;而分裂的欧洲面临着低增长和高债务,同时还必须为能源转型和欧洲大陆的防御提供资金:当世界其他国家动员起来时,这就是西方阵营分裂的威胁”。

回声报在这篇社论的最后提出,“为了在世界上产生影响力,我们是否能够抛弃民族自私,加强法德意战略三角,团结我们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并改革欧盟的治理?这样,有一天我们也许就不会悲伤地评价欧洲人,说:‘他们不知道这是可能的,所以他们什么也没做’。”

费加罗报在今天的头版刊登了一篇社论,题为“沉默的法国”。当中指出,“领土荒漠化并不新鲜,法国一些城镇的居民已经学会了与更少的公共服务、更多的孤立感共存。本地服务的瓦解加剧了被遗弃的感觉…当关于移民、民族偏好或融合的辩论在国民议会中点燃,并震动首都之际,让我们不要忘记沉默的法国,继续支持我们的城镇和乡村!”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B3%95%E5%9B%BD%E6%8A%A5%E7%BA%B8%E6%91%98%E8%A6%81/20231227-%E5%93%88%E9%A9%AC%E6%96%AF%E5%8A%BF%E5%8A%9B%E5%9C%A8%E5%8A%A0%E6%B2%99%E4%BB%A5%E5%A4%96%E7%9A%84%E6%89%A9%E5%BC%A0


中国反对美国2024国防授权法案 警告"不得实施涉华消极条款"

美国总统拜登12月22日签署2024年国防授权法案,被指强化台湾自我防卫能力。中国外交部今天(27号)称中方将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并采取坚决有力措施,捍卫自身主权安全。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发言人许东则说,“以台制华”定失败。台湾国防部23日表示,针对拜登签署国防授权法案,助台湾强化防卫战力能力,表达尊重及感谢。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今天在例行记者会上说,美方执意通过并签署2024年国防授权法案,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她说,该法案“干涉中国内政,鼓噪美对台军事支持”,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敦促美方切实将不支持“台独”的承诺落到实处,“停止操弄台湾问题,停止危害台海和平稳定”。

毛宁敦促美方落实好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达成的重要成果和共识,警告“不得实施上述法案涉华消极条款。如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坚定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另据中国新华社,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发言人许东发表谈话,同样对2024年国防授权法案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他说,任何“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都违背中国的民族大义,中国人民绝不答应。他指出”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任何”以台制华的玩火挑衅行径”注定失败。呼吁美方“不要在涉及中国主权和核心利益问题上铤而走险”。

美国2024年国防授权法案扩大美台军事合作

美国2024年国防授权法案总额达8860亿美元,日前经美国联邦参众两院通过后,送交白宫由总统签署。

据报道,该法案依循 « 台湾增强韧性法案 »(Taiwan Enhanced Resilience Act)扩大美台军事合作,内容包括要求国防部长在征得国务卿同意,并与台湾有关官员协商后,为台湾军队制定全面的培训、咨询与制度性能力建设计划。也要求国防部长在国务卿同意下,寻求与台湾适当官员接触,扩大美台军事网路安全合作,积极保护军事网路、基础设施与系统;消除危害的恶意网路活动;利用美国商业与军事网路安全技术与服务强化和防御网路、基础设施与系统;进行网路安全联合培训活动与训练。

该法案也要求国防部长每半年向国会递交报告,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台湾、东南亚、南海等地的军事发展,包括武器升级、采购与军事行动等。法案并要求国防部长与国务卿协商,在法案生效90天内,向国会有关委员会递交机密报告,说明台湾军队过去10年中,对美国提供和批准交付的军事能力吸收状况,包括操作、维护、部署等情况。

美国国会要求这项计划必须让台湾军队能够进行分层防御,包括支持不对称防御战略、加强美台军队互通性、鼓励美台军队资讯共享,加强专业军事教育与文官对军队的控制。

该法案也要求国防部长与美军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与国家情报总监协调,在法案生效180天内,向国会递交对台湾持续军事封锁的风险与影响的全面分析报告,评估中国可以对台湾实施持续军事封锁的方式、找出中国可能对台军事封锁的迹象、警告与可能时间表、中国可能采取的其他胁迫方式、评估对台影响、对美国本土的威胁与其他潜在负面影响、美军需要进行的调整等。

台湾国防部23日表示,针对拜登签署国防授权法案,助台湾强化防卫战力能力,表达尊重及感谢,将持续务实建军与战训整备,以确保国家安全。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31227-%E4%B8%AD%E5%9B%BD%E5%8F%8D%E5%AF%B9%E7%BE%8E%E5%9B%BD2024%E5%9B%BD%E9%98%B2%E6%8E%88%E6%9D%83%E6%B3%95%E6%A1%88-%E8%AD%A6%E5%91%8A-%E4%B8%8D%E5%BE%97%E5%AE%9E%E6%96%BD%E6%B6%89%E5%8D%8E%E6%B6%88%E6%9E%81%E6%9D%A1%E6%AC%BE


中国经济:网游股过山车 房地产大低迷 青年失业要10年

2023年年底,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截至12月18日,今年中国大陆上市房企市值平均缩水27.75%,跌幅为3年来最大。与此不同的是:中国网路游戏公司股价如过山车,先因监管新规大跌两天,后因激励政策反弹两天。

中央社评论说:令人不解的是,大陆官方频频安抚民企之际,突然又推出管得又严又细的法规,再度凸显中国高层决策的问题。中国许多政策常让人觉得互相矛盾。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日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10天之后,国家新闻出版署22日发布“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徵求意见稿)”,内容直接限制业者的经营和行销方式,有如对上述原则的打脸。

具体说:新规要求网路游戏不得设置诱导性奖励;网路游戏出版经营单位不得以炒作、拍卖等形式提供或纵容虚拟道具高价交易行为;所有网路游戏须设置用户充值限额等。对此,资本市场的反应也很直接。22日周五当天及25日开盘后,游戏股连续两天大跌。

有自媒体评论,这种法律不服务于经济成长,而是迎合民粹的管制手法。“它影响的不仅仅是游戏行业,而是会让所有的企业主都紧张,今天国家新闻总署出一个管制法案,明天其余部委呢?纵容各个部委自己搞管制法条,后果是什么?”

一名中国财经媒体界人士告诉中央社,中国的营商环境是由国务院负责,国家新闻出版署名义上也属国务院,但实际上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承担管理职责,在政策考量上“总是容易有不同”。说到底,不需要由民意问责的权力,不会真正对民营企业的困境有感。

中国房地产市场则持续低迷,截至12月18日,今年中国大陆上市房企市值平均缩水27.75%,跌幅为3年来最大。其中,“地产一哥”万科集团的市值跌逾4成,股价恐下探个位数。

陆媒第一财经报导,中国房产信息集团(CRIC)数据显示,2021年开始,中国大陆上市房企股价进入下跌通道。大陆A股100家上市房企的总市值在2021年底、2022年底的跌幅分别为10.17%和8.39%;香港股市81家上市房企的跌幅则分别为23.53%和6.7%。

进入2023年,由于疫情结束后宏观经济低迷以及房市探底的影响,两市地产股股价跌幅加大。截至12月18日,A股上市房企股价相较于年初跌去了20.55%,港股更是跌去了32.15%;两市181家房企2023年底总市值比年初缩水27.75%。报导指出,目前房地产类股总市值只剩人民币1兆2388亿元,是3年以来的低点。曾经是中国房地产金字招牌的“招保万金”四大房企,如今在股价上也倍感凄凉。

中央社报道:“地产一哥”万科A年初至今股价跌逾4成,今天收盘报10.17元,市值1017亿元;投资者担忧其股价滑落至个位数。这家巨头在2018年高点时,市值还高达4000亿元。

保利发展股价年初至今跌掉3成,日前启动紧急回购护盘;金地集团股价今年以来跌幅近6成。

2023年,中国房企被强制下市的占比也是最高。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A股有16支股票下市,2022年42支股票下市,2023年迄今下市股票达43支,其中8家是房地产行业,占比最高。

报导引述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当下房企出险事件仍有发生,行业投资信心不足、流动性偏弱、利润持续承压且整体缩表,类股整体处于弱势。特别是前期出险房企多数为大中型上市房企,对投资人信心造成更大程度冲击,因而市值持续走低。

回顾今年中国青年就业状况,香港网路媒体“01”27日报导,上海财经大学校长、经济学者刘元春指出:“青年失业问题不单是一个周期性的问题,而是系统性的问题、趋势性的问题。”“我们判断,今后青年失业难题可能会持续10年,短期内会不断加剧。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引发经济领域之外的其他社会问题,甚至成为政治问题的导火索。”

今年也是中国青年整体心理状态备受关注的一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今年2月发表“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中国大陆青年是陷入忧郁的高风险族群。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8%A6%81%E9%97%BB%E5%88%86%E6%9E%90/20231227-%E4%B8%AD%E5%9B%BD%E7%BB%8F%E6%B5%8E-%E7%BD%91%E6%B8%B8%E8%82%A1%E8%BF%87%E5%B1%B1%E8%BD%A6-%E6%88%BF%E5%9C%B0%E4%BA%A7%E5%A4%A7%E4%BD%8E%E8%BF%B7-%E9%9D%92%E5%B9%B4%E5%A4%B1%E4%B8%9A%E8%A6%8110%E5%B9%B4


中国改革开放45年 习近平是收割者、修正者还是阻碍者?

来源:
美国之音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中共前最高领导人毛泽东130岁冥诞。中国官媒高调发文,突出现任领导人习近平在改革开放中的位置,并盛赞其“领袖”与“统帅”的地位,试图将对习的个人崇拜提升到毛的档次。分析人士说,习近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收割者”、“修正者”,甚或是“阻碍者”。不管官媒怎么帮他擦脂抹粉,习也无法成为像毛一样的魅力领袖。与此同时,中国《财新周刊》12月25日的社论《重温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引述中共前领导人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讲话,发出几个小时之后便被下架,引发舆论热议。

1978年12月18日,中共前领导人邓小平在中共11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改革开放的目标。中国挟着人口红利,摇身变成世界工厂,成就了今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台湾已故作家范畴在其《后中共的中国》一书中表示,中国改革开放的末期始于2012年,并已经在2020年结束,主因是中共没钱了,而“钱是中共这部极权机器的骨架”。也有人说,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李克强的离世是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彻底告别。

在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中国官媒新华社高调发文,表示虽然11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但“党的18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并称“没有习近平下决心深化改革,很多重大改革是难以出来的”,“波澜壮阔的改革背后,是领航者的大气魄大格局大担当”。新华社另推出3集政论影片,称习近平执政后引领中国实现新的“伟大的改革”。

但对中国老百姓而言,改革开放的感受或许没有中国官媒说的那么“伟大”。住在广州、从事媒体行业的古先生对美国之音说,改革开放或许真地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了,但富的都是一些城市官员和有权力的人,普通老百姓只是生活稍微提高一些,但并不是那么大富大贵,称不上获得多大的改善。

阻碍者?

他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类一线城市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确实因为房地产的异军突起而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很多贫困山区的生活其实依然如故,包括四川的大凉山和云贵地区的偏僻山区,至今仍然有很多孩童是上不起学的,所以实际情况就像李克强所言:中国有6亿人的月收入在1000元人民币以下。他说,现在物价高起的年代,1000元对老百姓来说很难生活。

古先生表示:“其实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对改革开放只是起了一个阻碍的作用,他并没有继承邓小平的遗志,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从习近平上任以后,其实中国的改革开放就已经停止了。”

他表示,习近平其实是很仇富的,所以他反对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路线,认为中国应该走毛泽东的路,不能让老百姓太富,这样他的政权才可以稳固。李克强生前曾说:“改革开放不会停顿,长江黄河不会倒流”、“人在干、天在看”等,其实就是在暗示习近平走的并不是改革开放的路线。

修正者?

台湾中山大学西湾学院助理教授许家豪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也表示,习近平的施政方向并没有直接延续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以来的改革开放传统,而是做了一些修正,这是因为习对于国内过度资本主义化是有点忧心的。在这个意义上面,习其实更希望回到马列毛的传统,对于个人资本要做适当的收束和管理。因此,习虽然表面上宣称仍然在持续改革开放的过程,但实际上是对民间资本更加收敛,并不是一个持续开放的情况。

许家豪表示,中国在达成所谓的全面脱贫之后,其实已经要开始走向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原本乐观地认为从国外大循环、国内小循的“双循环”机制,就能解决过去几十年来太过于倾向民营企业、资本的问题,同时也能够继续支撑中国的国内经济,但后来发现是过度乐观。

许家豪说:“所以我认为习近平对于改革开放这个问题,他其实还是很大程度在修正邓小平的这条路线。”

收割者?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龚祥生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相较于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是在开改革开放的“倒车”。中国比较有活力的电商或是新兴的新创产业都是在江胡时期获得比较大的发展,习近平主政时期在做“收割”,加强对资本的管制,把过去改革开放的成果收回到国家手上,比如阿里巴巴这一类事业有成的新型产业都陆续收归国家掌控就可以明显看出来。

虽然中国官媒声称“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不会动摇,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近来也推出一些松绑外资跨境投资的通知,习近平也说中国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等,看似中国对外开放的门越来越大,但分析人士说,中国在疫情后的对外开放是在严峻的经济下行下“不得不”做出的决定。

不得不开放

龚祥生表示,如果从“不得不开放”的角度来看,中国现在的对外开放跟45年前改革开放时的处境有些类似。当时,以邓小平为首的改革派斗倒了华国锋的凡是派,在欠缺资金与技术下,光靠中国自己过往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走不出一条经济活路了,所以必须要透过改革开放去做内部改革跟对外开放,才能从外面引进资金,注入技术活水,改善中国内部的一滩死水。

相同的,习近平在历经疫情清零和美中贸易战之后,已经明确吃到苦果,中美科技脱钩带动产业外移到东南亚、印度等地,中国更需要借由对外开放来吸引流失掉的外国投资与产业,让他们重新进驻,因为现在光靠中国自己的内部市场已无法恢复到疫情前的经济发展态势,所以也是有其不得不开放的苦衷。

加上中国近期通过的一连串法律,包括《对外关系法》、《反间谍法》、《反外国制裁法》等,让在中国的外籍人士与企业面临更大的人身安全风险,实际上也会跟中国政府想要达到对外开放的成效相互抵触。

龚祥生说:“所以这两者相加起来之下,其实就有一股推力,把外资从中国大陆本身去往外面推。”

提升习地位

事实上,中国媒体除了突出习近平在改革开放中的位置外,随着12月26日毛泽东130岁冥诞的即将到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在《求是》杂志发表纪念毛泽东的文章时表示:“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又有了习近平总书记这样一位众望所归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并说中共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

有分析称,中共官方研究中共历史的权威机构突出习近平的“领袖”与“统帅”的地位,显示官方有意将习近平与毛泽东在中共历史上的地位相提并论。也有评论指出,《求是》是假借承袭毛泽东衣钵为题,暗损毛泽东,并巧妙扩展毛泽东阴影面积,从而提升习近平个人崇拜“档次”。

但台湾中山大学西湾学院助理教授许家豪说:“坦白讲,不管党媒怎么样再帮他擦脂抹粉,他怎么样也不会像毛泽东这样具有领袖魅力。”

习毛可比性低

许家豪说,在政治上,毛泽东是解放中国、建立新中国的“国父”,而习近平只是中共第五代领导人,两人历史地位大不同。毛本身自带革命光环,也绝非习近平所能媲美。在经济上,毛当时的决策完全是从国内角度思考,所以大跃进、大炼钢、超英赶美的目的,并不是要成为英美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希望透过工业机制,满足国家内需。

但现在习近平面临的经济情势复杂得多,许家豪说,想要追上毛的地位其实让习近平的不安全感相当高,所以习的很多作为都反反覆覆,就是因为他对于自己的权力稳固性一直不太放心。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龚祥生说,习近平跟毛泽东在历史功勋上几乎没有可比性,可是习非常想要跟毛处在同一个位阶,所以提出“习思想”去跟“毛思想”并驾齐驱,并用此意识形态作为统管全党乃至人民思想的最高位。

他说:“接下来,他在另外一个方面会想要学毛泽东的,大概就是他会学习毛泽东领导的终身制去迈进。”

许家豪说,除了历史定位不同外,毛习两人的统治基础也很不同。毛泽东走的是非常草根性、由下到上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推崇的是依法治国,强调党机器从上到下的贯穿统治。因此,尽管习很推崇毛的斗争精神,也想透过“枫桥经验”的群众斗群众来管理矛盾,但习近平最终依靠的还是党机器,他甚至很害怕群众,害怕他们集结起来形成一股力量,去跟他的党与国的体制做对抗。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12/%E4%B8%AD%E5%9B%BD%E6%94%B9%E9%9D%A9%E5%BC%80%E6%94%BE45%E5%B9%B4%7C%E4%B9%A0%E8%BF%91%E5%B9%B3%E6%98%AF%E6%94%B6%E5%89%B2%E8%80%85%E3%80%81%E4%BF%AE%E6%AD%A3%E8%80%85%E8%BF%98%E6%98%AF%E9%98%BB%E7%A2%8D%E8%80%85%EF%BC%9F.html


霍布斯 利维坦的分析家 : 国家权力--怪兽利维坦之二 共同权力的诞生

「提要」 自然状态下的人是没有安全感的,因为那是处在一种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状态,但人并不是为死亡而存在,相反他们是为享受生命的欢欣而存在。对死亡的恐惧,催生人的自然理性,寻找正义来保护人类个体,是人类自我保存的渴望唤醒对共同权力的需求。他们需要共同权力来主持正义,正义由律法来保障。

问:看来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无法享有生命安全的。

答:这既是一个逻辑推论,也是一个历史事实。远古的情景不可查证,但现实社会的实际运行已经提供了证明。一个社会的正常生活,百姓安居乐业,产业蓬勃发展的前提是人有安全感。而社会正义是社会安全必不可少的保障。霍布斯政治理论的一个核心观念就是正义源于社会中所有人都有对非正常死亡的畏惧。因而要避免无端的攻击战争所造成的残杀。霍布斯说,“在自然状态,何谓正义?何谓非正义?是根据行动来评价,而不是根据行动者的意图和良知来评价。迫于必然的行动,出于和平努力的行动,为了保存我们自己而采取的行动,都是正义的行动“。但问题出来了,谁来评定正义与非正义?谁来保证正义得以施行而非正义得到抑制?霍布斯的回答是,正义只有在契约受到尊重的时候才出现。罗宾·邦斯在《托马斯·霍布斯:国家与自由》一书中指出,“随着立约和承认必须遵守信约,才有可能第一次谈论正义和不义。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都具有对每一事物的权利,所以没有什么能够是不义的”。只要有契约就必然有仲裁,否则契约就仍可能是一纸空文。而且这个仲裁者必须强大有力,它是一个可以实行强制执行的权威。如果这个仲裁者是公正的,它就是正义的保证。

问:显然这个仲裁者就是国家权力。

答:是的。但是霍布斯绝不是权力拜物教者。因为他给国家权力合法性一个根本性的限制,那就是这个权力的施行,需要得到被统治者的同意。我们来看看霍布斯的国家起源说,“如果要建立这样一种能抵制外来侵略和制止相互侵害的共同权力,以便保障大家能通过自己的辛劳和土地的丰产为生,并生活得很满意,那就只有一条路,把大家所有的权力和力量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能通过大多数的意见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的多人组成的集体,全体真正统一于唯一人格之中,这个人格是大家相互订立信约而形成的。像这样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就称为国家。在拉丁文中,称为城邦(civitas)。这就是伟大的利维坦的诞生。国家的本质就在于它身上,用一个定义来说,这就是一大群人相互订立信约,每个人都对他的行为授权,以便使它能按其认为有利于大家的和平与共同防卫的方式,运用全体的力量和手段的一个人格”。但是,我们凭什么把个人的权力和力量交给那个单一人格?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霍布斯认为,人们的这个行为是依照自然律的,这个自然律和我们曾经讲过的自然用的是同样的词,但词序不一样。通常我们所说的自然法,是natural law, 而霍布斯则用law of nature。他对这个概念的用法和传统自然法不同。《列维坦》一书的中文版,把这个概念译为自然律,以示区别。这是很聪明的做法。德国研究自然法的学者海因里希·罗门,准确指出了霍布斯改造自然法学说的目的。他说,“人们公认霍布斯构想其自然法学说的目的是破坏独立的教会法。他 的目标是让后者屈从与并将其整合进由君主所体现的、那全能的、唯一的国家人格的自然法”。

问: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权力和力量交给那个国家人格。是不是意味着不再有个人自由?

答:在这个问题上,霍布斯的想法非常复杂。首先,他承认个人的自然权力就是自由。也就是说人是生来自由的。这一点他讲得很明确,“自然权力就是每一个人按照自己所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的自由。因此,这种自由就是用他自己的判断和理性认为最适合的手段去做任何事情的自由”。这就是说,在霍布斯看来,每个人交出自己的权力,甘愿受某一单独人格统治,是个人的自由选择,而不是强迫的结果。可仔细读他的著作,你会发现这个个人天生的自由权力并不是绝对的,它受到外在必然性的强迫,那就是死亡的威胁。所以为了实现保全自己生命的自由,就必须自由地把这自由交出去,交给一个单独人格,形成一个强大的共同权力,使个体在这个共同权力中保全自己。现在我们知道,这个共同权力就是国家权力,它的代表就是君主,结果,迫于外在威胁,我们主动地自由地交出了自己的自由,让它受国家权力或君主权力的摆布。其次,这种自愿交出自由的行为,是由自然律所规定的,是一种必然行为。霍布斯所谓的自然律是人的自然理性所发现的一般法则。这条法则,“禁止人们去做损毁自己的生命或剥夺保全自己生命的手段的事情。并禁止人们不去做自己认为最有利于生命保全的事情”。霍布斯的意思是说,人和动物是不同的。动物只有生存本能,而人却除了生存本能(霍布斯把人的这种生存本能称为自然欲望)之外,还有思考能力。他能思考怎样趋利避害,保全自己的生命,这是人的自然理性的功能。

问:这种区别是很清楚的,动物除了逃跑之外,不会考虑其他的生命安全措施。

答:是的。霍布斯随后作了重要的说明,“谈论这一问题的人,往往把权与律混为一谈。但应当加以区别,因为权在于做或者不做的自由,而律则决定并约束人们采取其中之一。所以,律与权的区别,就像义务与自由的区别一样。两者在同一事物中是不相一致的。霍布斯的自然律law of nature,意味着这是不容讨价还价的律法,人必须遵守。而权力power则是人的主动行为,是可以自由选择用与不用的。随后霍布斯就提出第一自然律,“每一个人只要有获得和平的希望时,就应当力求和平,在不能得到和平时,他就可以寻求并利用战争的一切有利条件”。他自己解释说,“这条法则的第一部分,包含着第一同时也是基本的自然律——寻求和平、信守和平。第二部分则是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的概括——利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来保卫我们自己”。这第一自然律可以称为自保原则,也就是说没有和平的安全保障,谁也不能好好活着。若一个人的生命不能好好度过,则是最大的恶。所以他认为,“最大的和至高无上的邪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遭受极度痛苦折磨中的死亡,是暴力造成的横死”。这人间第一自然律告诉世人,那些挑起战争的人,不管是希特勒、斯大林、金日成还是普京、哈马斯,都是邪恶的极致。我们观察当今世界上的一切流血冲突时,绝不能对交战双方都给予指责,更不能袒护发动战争的一方,因为发动战争的人违反了人间第一自然律。他们追求的是破坏和平、剥夺他人生命这样的邪恶目的,所有站在侵略者一方,明里暗里帮助侵略者的人,自身必是邪恶之人。他们如同《圣经》中所记载的索多玛城中那些围攻罗德家的帮凶,会遭到硫磺之火的毁灭。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AC%A7%E6%B4%B2%E6%80%9D%E6%83%B3%E6%96%87%E5%8C%96%E9%95%BF%E5%BB%8A/20231227-%E9%9C%8D%E5%B8%83%E6%96%AF-%E5%88%A9%E7%BB%B4%E5%9D%A6%E7%9A%84%E5%88%86%E6%9E%90%E5%AE%B6-%E5%9B%BD%E5%AE%B6%E6%9D%83%E5%8A%9B-%E6%80%AA%E5%85%BD%E5%88%A9%E7%BB%B4%E5%9D%A6%E4%B9%8B%E4%BA%8C-%E5%85%B1%E5%90%8C%E6%9D%83%E5%8A%9B%E7%9A%84%E8%AF%9E%E7%94%9F


宪政制度的故乡英国 霍布斯 利维坦的分析家:国家权力--怪兽利维坦

「提要」 霍布斯最卓越的贡献,是他详尽分析了国家权力的起源、职责和目的。古典时代的哲人亚理士多德是古典政治学的高峰,他把城邦国家的产生看成是道德要求的结果。而霍布斯则是现代政治学的奠基人。在他看来,国家产生的原因是人的生存需要。 

问:看来了解霍布斯的政治学说是了解现代政治学的钥匙。

答:可以这么说。霍布斯一生有许多著作,为了系统了解他的政治学,我们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利维坦》这部著作上,因为这部著作是他政治理论的集大成。我先解释一下利维坦这个名称。霍布斯在《利维坦》一书第28章中说,“我已说明了人类的天性,他们由于骄傲和其他激情,被迫服从了政府。此处又说明人们的统治者的巨大权力,我把这种统治者比之于利维坦。这比喻是从《约伯记》第41章最后两节取来的。上帝在这儿说明了利维坦的巨大力量以后,把它称为骄傲之王。上帝说,‘在地上没有像它造的那样无所惧怕,凡高大的它无不蔑视,它在骄傲的水族上作王’”。这个利维坦,拉丁文写作Leviatan,原意是怪兽。但《约伯记》说它是水上之王,所以《和合本圣经》把它译为鳄鱼。这个怪兽有多凶狠呢?在《约伯记》中,耶和华给约伯描述说,“它以坚固的鳞甲为可夸,紧紧合闭,封得严密,这鳞甲一一相连,甚至气不得透入其间,胶结不能分离。它打喷嚏,就发出光来,它眼睛好像早晨的光线。从它口中发出烧着的火把与飞迸的火星,从它鼻孔冒出烟来,如烧开的锅和点着的芦苇,它的气点着煤炭,有火焰从它口中发出。它颈项中有着劲力,在它面前的都恐吓蹦跳。它的肉块互相联络,紧贴其身不能摇动,它的心如磨石那样结实,它一起来,勇士都惊恐,心里慌乱,便都昏迷。人若用刀用枪扎它,都是无用。它以铁为干草,以铜为烂木。它肚腹下如尖瓦片,它如钉耙经过淤泥,它使深渊开滚如锅,使海洋如锅中的膏油”。从这段描述看,这利维坦是个刀枪不入、凶狠无比、无法无天的东西。

问:那在霍布斯的心目中,国家权力就是这么一只凶狠无比的怪兽啊!

答:是的。这种至高无上、法力无边的国家权力就是霍布斯心目中的主权者,它的代表就是君主。这个论断看上去有点眼熟,它和博丹的主权说有些相似,因为是博丹把主权定义为“国家绝对和永久的权力”。而且博丹也认为君主是理所当然的主权者。但是关于主权者的权力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人民会让渡自己的权利并且服从这种权力,博丹并未作进一步的阐述,是霍布斯对这些问题作了系统的阐发。其重要的特点是,他从人性本身出发来论述国家主权的产生、转让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在霍布斯看来,大自然就是上帝创造世界、治理世界的艺术,而这门艺术可以被人模仿,所以他说,“号称国民的整体,或国家的这个庞然大物‘利维坦’,是用艺术造成的。它只是一个‘人造的人’”。这样,霍布斯就选择了一个论述的独特视角,虽然他把上帝尊崇为大自然的艺术创造者,但论到国家政制时,他直接从人出发。利维坦是一个人造的人,所以它有自己的历史和自己的目的。为了这个人造的人,也只能从人出发,因为霍布斯认为,“它的制造材料和它的创造者,两者都是人”。从而,我们还要考察,“什么是统治者的权利,正当的权力或权威,以及什么是保存它和瓦解它的原因”。霍布斯心目中的人,和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负面人物在品性上相一致。他对人性绝无幻想。

问:看来,在人性善与人性恶的争论中,他是相信人性恶的。

答:许多研究者都这样看。但我的看法有些不同,我认为他根本就不考虑人性是善是恶这种本质论的问题,他只做经验描述。这个方法是他和那些科学家密切交往的结果。所以斯特劳斯认为,“霍布斯的研究者们,几乎都把他的政治哲学诠释为依赖于自然科学”,但斯特劳斯本人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经验观察这种方法,自然科学和政治科学都可以用,只要切记这是面对两类完全不同的对象。一类是无激情也无理性的自然存在,一类是有激情有理性的社会存在。霍布斯并没有把这两类混为一谈。在他看来,人可以从两个层次加以考察,这个考察的结果是两条公理,一条是自然理性公理,一条是自然欲望公理。霍布斯使用更直白的话说,“两条公理必定同样正确,人待人如上帝,人待人如豺狼”。人待人如上帝,这出于自然理性,因为人们把暴力造成的死亡当作最大的恶,要极力避免。人待人如豺狼则出于自然欲望,因为人的贪婪要把一切人所共有之物据为己有。而这个贪婪并不仅仅因为人要占有更多的物质产品来消费,它还有一种心理满足,就是列维坦的骄傲之王,即我能超越其他人,这带来一种幸福感。施特劳斯把这种心理满足描述为,“人出于自然天性,力求胜过他的所有同类,使他们都承认他的优势,从中体验自我欢愉和自我满足。也就是说,他出于本性,希望全世界都惧怕他,服从他,越来越辉煌地压倒他人,就是人的目标之所在和幸福之所在”。用霍布斯的话说就是“持续的胜过他人,即是幸福”。

问:这种虚荣自负显然会造成压迫他人的欲望!

答:对。所以你就能体会被称作玻璃心的那群人,他们永远处在虚幻的亢奋之中并深感幸福。一旦从遥远的地方传来旁不相干的声音,他们会先自取其辱,然后奋力侵犯他人,以捍卫他们的幸福感。其实,这也是一种占有欲,而且是没有底气的占有。霍布斯指出,“每一个人希望他人对自己的估价和自己对自己的估价相同,每当他感到受了轻视被低看时,他便会尽全力加害他人”。他把引起人的争斗的原因分为三种,竞争、猜疑和荣誉。霍布斯说,“第一种原因使人为了求利,第二种原因使人为了求安全,第三种则使人为了求名誉而进行侵犯。在第一种情形下,人们使用暴力去奴役他人及其妻子儿女与牲畜。在第二种情形下则是为了保全这一切。在第三种情形下,则是由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如一言一笑,一点意见上的分歧,以及任何直接对他们本人的蔑视,或是间接对他们的亲友、民族、职业或荣誉的蔑视”。霍布斯所讲的上述状态,就是人的自然欲望的追求,它引发的结果就是,“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在战争状态下,“产业是无法存在的,因为其成果不稳定,人们不断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中,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残忍而短寿”。在这种状态下,是非公正等等观念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共同权力的地方,就没有法律”。

问:他描述的似乎不仅是人类史前状态吧?

答:他这是把自己亲眼所见的英国动乱,想象为史前状态。但人类社会会提出要求,因为人还有自然理性。霍布斯说,“然而,这种状况却有可能超脱,这一方面要靠人们的激情,另一方面则要靠人的理性”。因为,“人们倾向于和平的激情是对死亡的畏惧。对舒适生活所必须的事物的欲望,以及通过自己的勤劳取得这一切的希望。于是理智便提出可以使人同意的、方便易行的和平条件”。霍布斯要组建解释人类社会的基本原则,他称之为“自然律”。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AC%A7%E6%B4%B2%E6%80%9D%E6%83%B3%E6%96%87%E5%8C%96%E9%95%BF%E5%BB%8A/20231222-%E5%AE%AA%E6%94%BF%E5%88%B6%E5%BA%A6%E7%9A%84%E6%95%85%E4%B9%A1%E8%8B%B1%E5%9B%BD-%E9%9C%8D%E5%B8%83%E6%96%AF-%E5%88%A9%E7%BB%B4%E5%9D%A6%E7%9A%84%E5%88%86%E6%9E%90%E5%AE%B6-%E5%9B%BD%E5%AE%B6%E6%9D%83%E5%8A%9B-%E6%80%AA%E5%85%BD%E5%88%A9%E7%BB%B4%E5%9D%A6


RFA评论 | 程晓农:香港沉沦三部曲

2023年中国经济持续衰退,世界各国多所关注;而这一年中国发生的另一件大事,中国国内却无人敢点破,那就是香港的沉沦。香港的沉沦的确是中国经济衰退的必然结果,这个过程并非无迹可觅。现在来看,香港的兴衰,起也中国,坠也中国,据此便可描画出一部“香港沉沦三部曲”。

    “三部曲”这个词源于古希腊,指情节连贯的三段剧情。本文标题用“香港沉沦三部曲”,是因为香港从昔年的繁荣到今日的沉沦,可以非常清晰地划分为三段“剧情”;而这三段“剧情”之间的因果关联,直到今天才凸显出来,非回溯无以呈现。

一、香港:从殖民地渔村到“亚洲四小龙”之首

    这三段“剧情”的第一段是,香港在殖民地状态下,其经济起飞,起先主要靠全球经济发展的国际机遇,之后靠的是中国对外开放之需。而第二段是,香港被中国收回后,香港经济逐渐被中共掌控,香港变成了内地依附型经济体。由此便产生了“剧情”的第三段,本世纪香港经济的繁荣实倚中国,而其衰亦因中国;一旦中国经济衰退,香港经济便为中共所害。

    香港成为殖民地之初,恐怕没人想到,它后来会成为“亚洲四小龙”(台湾、韩国、新加坡及香港)之一;那时更没人敢于想象,到了上世纪末,它会成为昔年“亚洲四小龙”之首,人均GDP傲居前列。然而,到了今年,香港的地位已然陨落。

    从港岛1841年被英军占领,到今年已有182年。当初英军占领港岛,并不是看重当地破落的小渔村,而是要利用当地的良港。57年以后,英国殖民地当局于1898年与大清朝廷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从此香港殖民地的范围扩大到了深圳河,租期99年。

    中共建立闭关锁国的共产党制度之前,香港的地位并不高,经济地位也不那么重要;而上海则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有了世界四大“摩登都市”(现代都市)的称号,此四大“摩登都市”即欧洲的伦敦,美国的纽约,以及亚洲的上海和东京。而自从中共让上海在世界发展史上陨落之后,香港经济才变得越来越活跃。

    上个世纪60年代,西方流行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是法国左派学者Samir Amin(阿明)和美国社会学家Immanuel Wallerstein(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都是发达国家的原物料供应地,因此被“剥削”而贫穷。这个理论到了90年代,正式被其创始人之一沃勒斯坦宣布“死亡”,笔者在美国社会学年会上亲耳听到他承认这一失败。“世界体系理论”因何“死亡”?它是被“亚洲四小龙”的成功彻底击败的。

    “亚洲四小龙”的成功是经济全球化早期阶段的产物。自196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开始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台湾、韩国、新加坡及香港利用这个机会,吸引大量外资和技术,运用本地廉价而良好的劳动力优势,调整经济发展策略,从而实现了经济的快速成长。

二、香港回归:中国借助香港实现经济起飞

    中共建立政权之后,投靠苏联阵营,先后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此处所谓的越南战争,不是指1979年的中国侵越战争,而是1960年代中共扶植、支援北越入侵南越的战争。这样的中国主动与西方各国对立,闭关锁国,而中共唯一的对外窗口就是香港,中共必需的硬通货之可怜来源,全靠对港出口。

    毛泽东死后直到1991年,中共虽然开始了经济改革,也引进港资和台资,但高层以陈云为首的反改革派始终顽固地坚持共产党的传统经济制度,即全盘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这是相互依存的两个社会主义“堡垒”。颇为讽刺的是,中共反改革派的政治主张,恰恰巩固了香港作为中国对外“窗口”的独特地位。

    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城市改革最活跃的地方是广东,而广东的开放则完全依赖于、有求于香港,因为需要港商的资金和现代经营的经验,需要香港的国际金融通路,更需要香港的国际贸易通路。这时,香港在国际上的重要性,因中国经济改革带来的活力而迅速上升;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本上都转移到大陆去了,而为中国服务的贸易和金融功能便成了香港经济的支柱。

    在此期间,1984年中国和英国政府签署收回香港的《中英联合声明》,拟于港英当局的香港租借条约到期时收回香港。中共欲收回香港,英国自然就不可能再重续香港租约;而中共对香港的兴趣,其实是“肥水不留外人田”,想占尽香港带来的各种利益。

    香港被收回前,大多数港人其实对中共在香港逐渐掌握经济控制权,并无警惕,更谈不上对香港经济前景有何担忧。而香港被中国收回之后,多年来港人寄希望于中共能遵守“一国两制”的承诺,维持香港的自由和有限民主;香港民主派在立法会的狭窄空间里,一直努力维护“一国两制”之下有限的选举自由和民意表达。

    中国80年代的对外开放,基本上是广东借毗邻香港之地利,起步于从香港走私并进口服装和家用电器;再引进港资设厂,由香港公司接单,在广东加工消费品出口,当时赵紫阳称之为“国际大循环”。深圳市建立后,这个临“港”新城从香港又学了不少现代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比如,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即源自广东率先引进香港的土地批租营建;中国银行业的个人按揭贷款运营,也是建设银行深圳分行首次仿照香港银行界的通例,学会了如何计算按揭利息;深圳市还从香港引进了私企,以投资公共设施的建设。

    直到邓小平南巡深圳之后,香港自由经济的魅力才得到了官方的全面认可,而大陆则借助香港,实现了经济起飞。随着中港经济交流日益密切,中国各地政府和大国有公司纷纷到深圳设立对外交流办事处,进而到香港开办中资公司,于是香港的经济就逐渐部分地被中共操控了。在这个阶段,香港之所以成为东方明珠,是因为中共在上个世纪最后20年里一直把“獠牙”藏在“怀里”(即所谓的“韬光养晦”);而西方国家则错误地相信,中共会在经济发展中追求和平和自由,因此西方国家仍然把香港的国际地位视同于殖民地时代的状况,保留了香港在外交和经贸方面的国际特权。

三、香港变成中国依附型经济体

    一旦香港经济逐渐依附于内地之后,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就逆转了,从此不再是大陆需要依赖香港,而是香港有求于大陸了。本世纪开始,香港的国际金融通路被中共开发成了借道香港、吸收国际资金的窗口。2014年中共进一步开办了金融方面的“沪港通”,从此香港这个金融中心的重要业务就变成了为“北上资金”服务。香港行政当局提出,香港“经济发展的定位”要“背靠祖国”,而香港的经济支柱金融业之“背靠祖国”,其实就变成了“依赖祖国”。

    香港被收回前,中资股仅佔港股市值的一成;香港被收回后,這个比例很快就跃升到六成,可以說,香港的证券市場很快就大陆化了。而自“沪港通”、“深港通”开启,“北上资金”就成了观察香港金融活跃度的指标;“北上资金”指的是,通过港沪、港深这“两通”,经过香港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和私募基金行业的外资。到2021年2月底,北上资金达到21,236亿元;到今年7月,官方公布的北上资金,累计买入了1.91万亿人民币的A股;还有更大量的外资没投入股市,而是投入中国的债券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因此,香港恒生指数的涨跌,对外资流入香港的依赖度非常高。

    在国际层面,香港经济和金融依靠中国,这意味着什么?由于香港的北上资金中,外资主要來自美国,因此香港的所谓“背靠祖国”,其实是寄望于北京能“背靠美国”。因此,香港能否维持经济稳定,很大程度上自己说了不算,一切都要看那个北京“老大”的作为;而香港经济的唯一指望就变成了,北京能不能长期在资金上“依赖美國”?中共曾经在利用香港通道吸进大额华尔街资本方面尝到了甜头。

    然而,依靠共产党原教旨主义来维持政权的习近平以为,自己的“翅膀”硬了,于是从2020年起从军事上开始威胁美国和台湾。2021年美军战略司令部司令宣布,“我們现在不是陷入冷战,而是比冷战还严重的威胁”。而外企在中共提升战争威胁的状况下,不得不分散供应链,于是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就开始改变,外企分散了供应链布局,中国的“世界工厂”失去了订单。

四、中共恶治香港:香港失去政治自由

    中共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就在香港设立了“地下指挥中心”,即新华社香港分社(内部名称是中共港澳工作委员会),收买扶持左派势力,甚至在1967年发动过左派暴动。1997年中共收回香港时,香港民众没想到,恶法治港会来得这么快。所谓的恶法治港,一是用中共的恶法替代香港的英式法治,二是把香港传统的法官独立判案变成了司法替专制为虎作伥。

    中共在内地的统治以“专政铁网”为特色,不允许出现任何反政府的“破口”。中共收回香港后,自然就会依照这个特色,逐步消灭香港的政治自由,因此中共就在香港逐步挤压民主派的活动空间,把中共当年在大陆推行的先统战、后独家一统天下的手段,一步一步地施展出来。

    2020年5月28日中共宣布,在香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国家安全法》;随后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宣布,美国取消给予香港特殊贸易待遇的地位,禁止售卖军民两用高科技装备给香港。同年7月14日川普总统签署了《香港自治法》,制裁香港的行政官员和金融机构;他指出,香港市民的自由和权利已被中共剥夺,因此美国在贸易上不会再把中国大陆和香港区分开来,美国未来看待香港时,“将与中国大陆没有分别”。

    然而,从中共对国际法和国际规则的态度来看,它既藐视国际海洋法,强占南海的公海海域为军用,也公然把知识产权国际公约踩在脚下,堂而皇之地盗窃美国及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机密。显然,中共对香港的所谓“一国两制”承诺,更可能随时被推翻。虽然国际社会反复谴责中共损坏香港人民的权益,那毕竟是隔空喊话;而有限的经济制裁,则根本不能改变中共的做法。

    北京在香港实施《国安法》之后,香港民众原有的游行示威自由和言论自由被变相取缔。2021年中共开始对香港最后的独立媒体《苹果日报》下杀手,这年6月香港警方出动500多人,搜查《苹果日报》大楼及其他多处,拘捕老板黎智英和报社的六名高管。这次打击《苹果日报》的行动,剿灭了香港最后的一点新闻自由,把香港变成了完整的共产党式政治统治。今年12月19日中共用《港区国安法》起诉《苹果日报》老板黎智英,尽管黎智英是英国公民,中共坚持把黎智英作为“反华势力的‘代理人’和‘马前卒’”(中共外交部用语),准备重判。

    今年11月28日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全体投票通过了《香港经济贸易办事处认证法》(HKETO Certification Act)。这个法案准备关闭香港行政部门依香港回归前的旧例在华盛顿、纽约和旧金山设立的三个经贸办事处。这项法案的美国参议院版本已于今年

7月获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一致通过。现在美国参众两院外委会的香港法案正在等待两院院会审议通过。

五、香港经济的沉沦

    香港经济变成中国依附型,其潜在的危害在于,得之易时失亦易,中国经济一旦沉沦,香港必然深受其害。中国经济早在2015年就因房地产泡沫过大而陷入困境,但中国经济下滑的拐点被三年疫情所掩盖。直到今年,中国经济才呈现出走向衰退的显著征兆。美国的多数智库和华尔街都没料到,中国经济会垮塌得这么快,而且居然直接对华尔街赖账,一连串房企巨头的到期美元债券都公然赖账不还了;同时,美国还有巨额私募基金投入中国后,成了“肉包子打狗”。

    就这样,香港的经济支柱证券市场和金融业务,从两方面受到了夹击,深为中国经济的崩坏所害。一方面,中国股市因经济衰退而气息奄奄,而中资股占大头的香港股市当然也无法幸免于难;另一方面,华尔街投资中国的资金断流,香港股市便无法从中分润。习近平访美,想要美国资金继续投入中国;《华尔街日报》在习近平回国的当天,用一篇文章回应了习近平,标题是《不碰中国的策略奏效》。

    华尔街对中国的金融投资断流,标志着香港之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开始动摇。过去十年来,香港的金融业实际上是靠华尔街输血,现在就好比输血的插管开关被突然关掉了。既然北京无法再在金融方面“背靠美国”,香港经济自然就难以“背靠华尔街”了。因此,香港的恒生指数与台湾的股票加权指数出现了“死亡交叉”,恒生指数持续下滑,台湾的股票指数一路上升。

    反映香港经济和金融状况的恒生指数,历史最高点是2007年的10月30日,那一天上升到31,958点。时值年终,今年12月27日香港恒生指数是16,625点,而台湾的股市加权指数是17,892点,恒生指数已从历史最高点跌掉了47.4%%;再过几个月,恒生指数就会比16年前对折腰斩了。

    台湾的经济能一路稳健上升,而香港的经济一路惨跌,最大的差别在于,香港的经济被中共送了终;而台湾的经济虽与中国有很多交集,但台湾这些年来外贸和对外投资的多元化救了台湾。香港人现在普遍很恐慌,因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快要终结了,港人的就业、收入、财产今后会一步一步地缩水。随着香港在国际上的特殊地位迅速消失,不久之后,香港会象中国的其他城市一样,再也没有经贸、金融方面的特殊机会了,而这将进一步送终香港。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pinglun/chengxiaonong/cxn-12282023151258.html


RFA 评论 | 何清涟:国安禁评中国经济,文革殷鉴不远

12月15日,中国社媒平台微博提醒用户避免发表有关经济的悲观言论之际,中国国安部是在官方微信账号上发表《国家安全机关坚决筑牢经济安全屏障》的文章,认为“唱衰中国经济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道路的攻击与否定和对中国的战略围堵打压”。由国安部出面发布言论禁令,自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尚属首次。这让我想起一个规律:统治者最有信心之时,言论相对开放,例如1978年11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直到1983年10月“清除精神污染”之前;统治者信心严重欠缺,言论管制非常严苛,比如毛泽东文革时期、1989年64之后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前。一个月内,国安部连续三次发文,将言论管制提升到国家安全层面,当然是中国当局缺乏信心的表现。

中国曾有一段经济学领域不反自由化的宽松时期

管控言论是共产文化娘胎里带来的病,所有共产政权(包括西方左派政府)都好这一口。西方左派还没达成这点,是因为言论自由是这些国家数百年来的传统,目前只能利用“政治正确”一点点蚕食言论自由。中共自出生以来,就在党内实行一言堂,建政以来在全国实行管控言论,但是,万事皆有例外,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过一段时期,经济学包括经济政策分析曾比其他学科多点言论自由。

1998年初,我的《现代化的陷阱》由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一时间在中国产生风生雷动之效应。当时的反应大概是三种:一是完全不了解情况的普通公众,认为“这种直批改革弊端的书都能出版,咱们国家有希望”;二是外国驻京记者,有人认为当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了,当时还很有名的《远东经济评论》驻京记者因此写了篇《北京的春天》;三是比较了解内情的人,这类人包括两种,一是我的朋友圈,知道这本书1997年初完稿之后,在国内周游了十三家出版社被拒绝,都高兴地感叹“终于出版了”,认为今日中国出版社总编辑黄俊青先生成功地打了一次插边球;另一类是在体制内居于较高位置者,据他们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刘吉先生之所以敢支持出版这本书,有个原因,那就是在经济研究尤其是经济政策分析方面,江泽民时期秉承赵紫阳当年在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时坚持的一条原则:经济研究领域不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理由是:经济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大家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既然要发展市场经济,依靠计划经济那点经验,根本无法管理调控中国经济,因此在经济领域要放开言论管制,让专业研究者发言。

说到这里,得简单回顾一下“清除精神污染”(简称“清污”)与“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这段历史。这是自中共建政以来,仅有的两段允许党政媒体公开就党内对立的思想观点辩论的短暂开明时期。

“清除精神污染”与“反资产阶级自由化”

发生于1983年下半年的“清除精神污染运动”,虽然历时只有两个月,却是当代中国史研究的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1983年10月召开的中共第十二届二中全会上,与会者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要求“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制造精神污染的行为作斗争”,陈云发表了“不搞精神污染”的讲话。会议的最后一天10月12日上午,邓小平使用邓力群准备的讲话稿《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特别提出“思想战线不能搞精神污染”。

什么叫“精神污染”?主要是港台流行文化例如许多流行歌曲(如邓丽君等)、流行发式服装传进中国大陆,交谊舞会遍及全国大小城市甚至农村。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清除精神污染”的号令之后,全国各地党委及政府都将重点放在这方面,在一些大城市市委机关门口甚至有这样的提示:“男士大包头,女士披肩发,涂脂抹粉,佩戴首饰者,均不得进入大楼”。文艺界积极开展对流行音乐的批判,人民音乐出版社还出版了《怎样鉴别黄色歌曲》,将《何日君再来》、《夜来香》定性为“黄色歌曲”的典范,连李谷一的《乡恋》和苏小明的《军港之夜》也被认为是靡靡之音。各大学保卫部将晚上抓捕恋爱学生当作清污的重要内容。“清污”运动进入高潮时期有扩大化趋势,日益变成一场文革式的整人运动,引发社会不满。从下面这幅宣传画可看出“清污”的主要内容。

对于这场运动,最先警觉并且全力踩刹车的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11月14日,胡耀邦、赵紫阳在中央书记处对“清污”正式发表讲话,提出限制清除精神污染。11月17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污染须清除,生活要美化》,这篇社论及后来的数篇文章对“清污”提出批评,强调清除思想战线上的污染,不要蔓延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上面去。12月20日,胡耀邦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总结,称邓小平的“清污”决定是对的,但是在下级执行时出现了偏差。12月3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清除精神污染中正确对待宗教问题的指示》,“清污”运动不得不草草收兵。

党内左派对此结局并不甘心,于是想方设法利用1980年代初由邓小平等人提出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个政治口号。1986年底,爆发了“八六学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于1987年初被迫辞职,中共极左势力邓力群、胡乔木等人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于1987年初顺势推广、展开了“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这次重点放在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姓社还是姓资、经济特区应不应该开办等方面,该运动此后遭到了代理中共中央总书记、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赵紫阳的反对,赵紫阳认为邓力群等人利用了反自由化运动来反对和否定改革开放,并以此说服了邓小平(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的主张),该运动随后于1987年中期逐渐结束。据说“经济领域不反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赵紫阳关于该运动的一个内部讲话定下的。

1989年6月江泽民接任总书记之后,最开始有反改革倾向,经邓小平南巡讲话敲打后,从此坚定推行改革开放路线,赵紫阳定下的这条原则得以保留下来,胡温时期虽然开始反颜色革命,提倡“五不搞”,但经济领域内的讨论尤其是民生方面仍然算相对宽松。这就是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死气沉沉,中国的经济领域讨论显得相对活跃的原因。

习近平第一任期内主要是反腐,对经济领域的言论管制未提上日程。但第二任期内,经济讨论的限制(尤其是限制对经济政策的批评)逐步加强,许多话题包括民生也不能讨论了。演化到今天由国家安全部连续发文加以限制,明显带有恐吓性质。此禁言令下达以来,我用百度搜索了一下,基本上都是正面赞扬,如图:
Screenshot (88).png



文革万马齐喑   殷鉴不远

文革结束时我已经成年,对当时的宣传记得非常清楚。全国人民一直深受物质供应匮乏之苦,连饭都吃不饱,在邓小平1975年1月复出后,提出“三项指示为纲”,“抓革命、促生产”,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的战略地位,力图将全国的政治经济生活重新纳回到正常轨道中稍有起色,但毛认为这是否定文革,展开了一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国人又开始“吃社会主义的草”,但中共的宣传机器却大肆渲染中国经济形势大好,当时的旧文是如此描绘:

Screenshot (90).png

将图片中这篇1976年的报道与今天的宣传文章相比,二者几乎连文风、用词都非常相似,外界评论习近平在思想控制上开倒车退回到毛时代,并非虚言。

在这篇文章发布之后四个多月之后,毛泽东去世,四人帮被清除。对十年文革时期的经济, 1978年2月26日华国锋在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称:“从1974年到1976年,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词中提到文革十年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这段历史说明:再华丽的宣传,也挽救不了经济走衰的现实颓势。中国经济目前虽然走衰,但比“文革“时期好得多,如果北京当局诚实地面对现实,能够拿出赵、江两位前任的胸怀,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总能因地制宜,找出解决之策;闭塞言路的结果必然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pinglun/heqinglian/hql-12282023150515.html


互相踩脚,國家新聞出版署跟國安部杠上了?

國安部管經濟,國家新聞出版署怎麽跑來拆台?

IGNATIUS D.H. LEE
當代政治觀念 2023年12月23日

2023年12月13日到15日,中國國安部連續三天就經濟議題發表《從四方面學習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國家安全部黨委:以“六個全面把握”學習貫徹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陳一新主持並講話》以及《國家安全機關堅決築牢經濟安全屏障》。這三篇文章引起熱烈討論的同時也引起了廣汎擔憂。有人聯想起在2015年6月至7月股災期間,中國公安部入駐證監會,甚至全國公安系統都被動用起來給股市“維穩”,於是就調侃說中國出現了“公安穩股市、國安抓經濟”的奇怪景象。1


實際上“公安穩股市、國安抓經濟”與習近平2014年以來多次反復强調的所謂“總體國家安全觀”有直接關聯,而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又跟2013年北京當局設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安委”)有關。


“國安委”既不是國家機構,也不是政府部門,與國務院沒有隸屬關係,而是直接隸屬於中共中央最高領導層(主席是習近平,現任副主席是李强、趙樂際和蔡奇),但同時有統籌管轄外交部、中聯部、軍方對外機構等外事部門和公安部、國安部等内務安全部門,以及涉港、涉台機構,甚至是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宗教事務委員會、人大和政協的相關内外機構、經濟部門和與群衆工作相關的有關部門等等,涵蓋軍隊、公安、外交和情報等系統的各個領域。2 從其功能來看,“國安委”是個不折不扣的黨中央直屬機構,是黨凌駕於國家和政府的權力機關,其權力明顯大於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後者只爲美國總統決策提供參謀,並不直接決策,但“國安委” 是可以直接決策的。


國安部在《國家安全機關堅決築牢經濟安全屏障》中稱,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最重要組成部分,爲維護其他重要領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確實不能低估中共中央對經濟安全風險的重視程度,國安部公開高調介入國家經濟事務,背後有受到“國安委”背書是毫無疑問的。將經濟問題“國安化”,似乎也在釋放某種訊號:國安部可能以保障經濟安全的名義,越來越頻繁地干預經濟事務。据媒體觀察,在12月連發三文之前一個月,國安部就已經多次提到經濟安全、營商環境、產業政策等問題。3 國安部是情報和間諜部門,由國安部來抓經濟,不得不讓人猜測,是不是國安部的權力在進一步擴大。


國安部怎麽干涉起經濟事務來了?這就不得不提到中國政府内部分工不明的問題。


早在1988年就有西方學者指出,中國的官僚系統和政治權威呈現出碎片化的特點,因爲不但多個部門功能重合的現象很常見,名義上的正式職能分工和非正式的決策過程往往在政府決策中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4 像直達最高領導層的“委員會”或“領導小組” 這樣的協調機構,通常並不只是單純“協調”各部門之間的合作,還會直接操縱決策權力下達官僚系統的各個層級和調動各種直接或間接相關的利益群體,並且通常也充當各種重大項目或政策的支持者、發起人或保護人角色,保障在項目或政策實施過程中,剋服其下各級官僚系統的阻力。恰恰因爲同時有中央集權和權力分散的特點,美國政治學家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將這種情況稱爲“碎片化的威權主義”(fragmented authoritarianism)。5


不乏有人認爲這種碎片化的政治結構是一種優勢:權力分散爲改革提供空間,威權體制又爲領導人推動改革賦予了權力基礎。6 但這種體制也存在嚴重問題:頻繁出現非正式決策程序和來自最高權力的直接干預,不但破壞法制、增加行使權力的任意性,還可能導致權力過度集中的情況;但如果最高權力對碎片化的官僚系統干預不夠,又可能出現權力無法集中的情況。


黨中央操縱國安部來管理經濟秩序,無異於製造一種肅殺的社會氛圍。國安部一出手就將談論經濟現狀定性爲“唱衰中國經濟”,此前11月初還殺氣騰騰、含沙射影地怒斥所謂 “妄圖引發中國國内金融動蕩”的“看空者”、“做空者”、 “唱空者”、“掏空者”。7 但是用反間諜手段來維持經濟秩序,恐怕反而會引起更大恐慌,尤其是中共歷史上鬥爭擴大化的案例比比皆是。


即便如此,碎片化的威權主義政治不見得就總是協調成功,各部門之間若不互相踩脚才奇怪。比如才凶神惡煞地威脅不得擾亂經濟秩序的國安部,轉眼就被踩脚了。


12月22日,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發佈《網絡游戲管理辦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到限制網絡游戲過度使用和高額消費,網絡游戲不得設置每日登錄、首次充值、連續充值等誘導性獎勵等條款。結果受到該監管草案影響,騰訊當天就市值應聲倒地,瞬間蒸發至少460億美元,8 騰訊控股盤中最大跌幅超過15%,網易盤中最大跌幅超過28%(市值蒸發約1283億港元),中手游、嗶哩嗶哩等游戲類股票集體跌幅均超過10%。9


國家新聞出版署因爲一項監管草案,意外導致股市大跌,那國安部要不要動手追查國家新聞出版署是不是出了内鬼?這從一個角度看出來,中國政府各部門之間存在缺乏協調的現象。但是這種依賴高層領導人協調的機制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即便最高決策層制定 “總體國家安全”戰略大方向,要事必躬親地協調各部門日常工作是不可能的。國家新聞出版署與國安部之間互不隸屬,而兩者跟經濟主管部門又都參與管理經濟秩序,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協調的弊端就顯現出來。要避免這類情況發生,光憑“國安委”充當經濟安全協調者的角色顯然是不夠的。爲了應對這種局面,不得不重新劃定責任分割,甚至重新組建新的經濟安全協調部門。


這從一個側面也顯示出中國政治結構的制度性缺陷可能導致機構繁冗:一邊製造問題,一邊製造解決問題的協調機構。這樣下去,決策系統的分散化傾向就更加嚴重,而爲了剋服這種分散化,就不得不由成立新的、由黨中央直接領導的“委員會”或“領導小組”。這也解釋了爲什麽習近平一人身兼多個“委員會”主席和“領導小組”組長。


這種碎片化威權體制決策效率低下就可見一斑。其真實情況跟一般人想象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效率完全相反。在成熟的民主國家很少出現這樣的狀況,既因爲分工明確、決策系統各自獨立,也因爲缺少一個像搞政治運動一樣的決策過程,不依賴最高決策層統一協調部署和進行全局統籌。在中國人看來,這樣的系統之間完全缺乏協調,必定是一團亂麻。其真實情況跟依靠集中統一領導和協調的政治體制恰恰相反,因爲民主政府只需要依靠嚴格的法治程序就能解決這些問題。像訂立類似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法規和法案,民主國家依靠的是立法機關(議會或國會)公開辯論,而中國制定法規和法案的過程雖然向社會“徵求意見”,但其實不依賴民意(除非出現股市劇烈波動這樣的情況)而由部門自行決定。圍繞法案展開公開辯論和公開政治鬥爭,看起來耗時耗力,實際上反而是成本和風險最低的。而像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這樣稀里糊塗發一個“徵求意見稿” 出來,稀里糊塗把股市擾亂一通,第二天又只好出面稀里糊塗地澄清(暗示可能會修改相關敏感條款),這樣的代價和風險是得不償失的。國家新聞出版署這樣,其他部門也是同一個道理。


又比如2018年因爲跟美國打貿易戰,中國政府決定不從美國進口豬肉,改從俄羅斯進口豬肉,結果直接引進了非洲豬瘟,導致中國養殖業受到慘重打擊。如果其決策程序不是透過碎片化的威權體制來統籌決定,而是交由公開透明的立法程序和專家委員會來辯論和鬥爭,可能中國就不至於莽撞地從俄羅斯進口豬肉,導致自己養殖業遭受慘重損失。另外,2020-2022年新冠肺炎流行期間推行的“清零政策”,也是同一個程序制定出來的。這個政策的風險性沒有經過立法辯論,沒有議員提出來風險最小化的解決方案,也沒有折衷和討價還價的過程。即使依靠中央權威雷厲風行地推行起來,也沒有考慮何種情況適宜終結這一政策。結果即使鬧到國民大量失業和破產、經濟瀕臨崩潰,也仍堅定不移執行中央政策(因爲防疫決策是由黨中央的“領導小組”在黨中央授意下直接決策的),最後不得不爆發全國性“反封控運動”來終結這個看起來沒有盡頭的“清零政策”。


只是對於普通人來説,通常察覺不到一項普通法案潛在的風險和成本,因爲沒有代議制議員代表民意進行公開辯論,先把議案爭議性和風險和盤托出,再通過公開鬥爭和討價還價來達成風險最小和成本最低。


中國人似乎對領導層的管理和協調寄予了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實際上依賴領導人決策和協調的社會制度,就像上面看到那樣,不但低效,而且成本太高、風險太大。不需要或者只最低限度需要領導人出面協調的政治制度,顯然是優勢非常明顯的。



Image: BLOOMBERG NEWS


1 中国数字时代. 2023年12月19日. “笑面风雨|中国的发展密码: 公安稳股市, 国安抓经济.” 2023年12月23日查阅.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03386.html; 证券时报网. 2023年12月15日. “国安部重磅发声! 连续三天聚焦经济, 什么信号? 中国资产集体反攻, 三大利好助推, 反弹能否持续?” 2023年12月23日查阅. http://www.stcn.com/article/detail/1065649.html

2 新华. 2013年11月17日. “习近平亲释‘国安委’职能, 权力大过美国‘国安委’.”人民网. 2023年12月23日查阅.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117/c1001-23567571.html

3 证券时报网, 2023年12月15日.

4 Kenneth Lieberthal and Michel Oksenberg. 1988. Policy Making in China: Leaders,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3-p33.

5 Kenneth Lieberthal. 1992. “Introduction: The ‘Fragmented Authoritarianism’ Model and Its Limitations.” In Bureaucracy, Politics, and Decision Making in Post-Mao China. Eds. Kenneth G. Lieberthal and David M. Lampton. p1-p32. Berkeley, Los Angeles, and Oxfor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6 Zhenjie Yang. 2013. “‘Fragmented authoritarianism’ – the facilitator behind the Chinese reform miracle: a case study in central China.” 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 6(1): p4–p13.

7 联合早报. 2023年11月3日. “中国国安部: ‘唱空者’‘掏空者’妄图引发金融动荡.” 2023年12月23日查阅.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31103-1447573

8 Megha Mandavia. 2023年12月23日. “腾讯市值蒸发460亿美元, 受中国发布网游新规草案拖累.” 华尔街日报中文. 2023年12月23日查阅. https://cn.wsj.com/articles/腾讯市值蒸发460亿美元-受中国发布网游新规草案拖累-1effea6f

9 证券时报网. 2023年12月22日. “突发! 腾讯暴跌, 网易重挫!” 2023年12月23日查阅.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072148.html; 黄青春. 2023年12月23日. “腾讯网易何以暴跌4500亿?” 虎嗅. 2023年12月23日查阅. https://m.huxiu.com/article/2457775.html


——网友推荐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3/12/blog-post_413.html


台湾大选临近 中国威胁实施更多贸易制裁

中国政府周三(12月27日)表示,如果台湾执政党顽固坚持台独立场,中国将对台湾实施进一步的贸易制裁,这是下月台湾大选临近之际北京严厉措辞的再次升级。

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周三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上表示,“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破坏两岸协商的政治基础,是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相关问题难以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

陈斌华还说:“如果民进党当局一意孤行,继续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拒不悔改,我们支持有关部门依据规定采取进一步措施。”

台湾将于明年1月13日举行总统大选及立法委员选举。中国认定台湾为其领土的一部分,并试图迫使台湾接受中国的主权主张。本月台湾指控中国对其进行经济胁迫及干预选举,原因是北京宣布终止对台湾部分化学品进口的关税减让,并称台北违反了双方于2010年签署的“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

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政,在内战中战败的中国国民党率中华民国政府迁至台湾,造成今日海峡两岸政治分立与军事对峙的局面。陈斌华周三表示,台湾正面临“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他说,“只要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两岸协商谈判就可以恢复,什么事情都可以谈”。他并重申,“台独”意味着战争。

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说,他不打算改变台湾的正式名称中华民国,只有台湾人民才能决定他们的未来。他指出,台湾政府多次提出与中国会谈,但遭到拒绝。

此外,陈斌华对本月在中国西北地区发生地震后,捐款帮助灾后重建的台湾公司表示了感谢,但他没有提及台湾总统蔡英文在灾难发生后向中国表示的慰问以及台湾政府提供的帮助。

此次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灾情波及相邻的青海省,导致灾区大片房屋倒塌,基础设施严重受损。蔡英文在社媒X平台上表示:“中国甘肃省发生强震,带来人员伤亡与灾损,我要向不幸罹难人员与家属致上哀悼,我们也愿意提供必要的协助,期盼各项抢救及灾后复原工作顺利进行,当地能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蔡英文发文表示哀悼与慰问的同时,台湾内政部消防署也迅速成立了一支160人的搜救队,配备四只搜救犬和13吨器材和物资,只要北京方面提出要求就立即前往甘肃灾区,投入当地的搜集行动。2008年汶川发生强震时,台湾的搜救队也曾前往灾区参与搜救行动。

路透社、美国之音等综合

from 博聞社 https://bowenpress.com/news/bowen_339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