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注定不会平淡,甚至可能不乏轮回的宿命。
近日,一张在微博上几小时内转发过万的照片搅动各路人士神经。照片的主角不是明星八卦,而是湛江市市长王中丙。媒体在照片介绍中写道,他在国家发改委门前“难抑激动亲吻批复文件”——当天,也就是5月27日下午,中国发改委正式核准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动工建设。
湛江钢铁并不是个案,一批重大基建项目正在启动,首钢迁钢项目、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项都在近期获批。种种迹象表明,近期项目上马速度正在加快。有媒体根据中国发改委网站的信息统计,5月21日就有超过100个项目获批,超过前20天总和。
相关板块股票闻风而舞,而银行相关领域的信贷也开始有松动迹象。各家投行开始预期新一轮刺激的可能性,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甚至直接宣称,中国为应对经济放缓而出台的刺激措施规模可能将高达二万亿元,也就是2008年“四万亿”的一半。
不过,湛江这位“父母官”的表情并未在网友中激起广泛共鸣。有人直接斥之为 “丑陋的表情”,也有人质疑,为什么在钢铁过剩情况下,还要继续上马项目。种种对于照片的感叹背后,暗示了对于“四万亿”的集体不安。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内忧外患,催生了 2009年中国“四万亿”刺激计划。这一轮大手笔刺激虽然使得中国经济“保八”成功,但复苏代价不菲:不仅加剧了中国经济的失衡现象,导致新一轮“国进民退”,而且加重了居民收入不均情况,通胀间接掠夺了不少中下阶层的收入。目前人人诟病的“货币超发”,其直接推手在于财政刺激计划,而并非所谓的中央银行滥发货币(具体参见《一个四万亿就够了》)。
“四万亿”的不良经济后果,要完全显现及消化,还需要相当的时间。对此各界不乏共识与反思,最近一两年对于“放松”也颇多忌惮。但到经济周期转折时刻,政策风向又开始有所变化。
中国总理温家宝近日表示,要“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三者的关系,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虽然这一叙述与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稳增长,调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看来大同小异,但是市场还是从中读出了对放松与刺激的微妙权衡。
回顾中国经济,这个5月并不美好。虽然今年中国经济从年初就宣布不再“保八”,但第一个季度GDP增速下滑到8.1%时,却又令人大跌眼镜。随后,4月发电量以及进出口数据双双下滑,再加上银行信贷与货运量放缓,中国经济步入下行周期的信号明显。
从中国经济的构成来看,“三驾马车”之中,外需因欧美经济下行收缩,内需虽有增长,但无法弥补外需之缺,目前看来,唯一可以依赖的,似乎唯有“投资”这匹中国政府惯用的“轻车熟马”。
如此看来,新一轮“四万亿”真的无法避免么?显然不是。中国仍旧需要投资,但政府投资应该退位。以往政府为主导的投资已被证明效率低下,目前正在不断展期的地方债即是明证。根据中国国家审计署2011年报告,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达到10.7万亿,占GDP比例看似不高,但如果加上各级负债,中国政府债务占GDP比例应该超过7成,加上今明两年将迎来偿付高峰,目前唯有展期应对还本付息压力。
以往投资中由政府与国有经济为主的方式必须改变。如果能够以民间作为投资主体,将促成经济结构的真正转型;未来出口与消费的进一步改观,也依赖于民间经济的活力。
经济的长远增长实力,依赖于优秀的民间企业的竞争力与创新力。也正因此,稳民企,才是“稳经济”的长远之策。稳定民间经济活力,需要经济体制的突破,简单重申“36条”不足以撼动当前利益格局。
首先还是应从金融领域做起。和诸多后发国家一样,中国长期处于金融压抑之中。银行信贷等金融资源成为体制内的垄断红利,被瓜分一空。一方面中国诸多民营企业被绝缘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另一方面广大居民又饱受负利率之苦。如果能够以金融改革促进融资环境,一方面可以极大改进民企生存状况,另一方面也是对于储户“变相掠夺”的遏制。
为什么政府主导投资的惯性难以改变?官员也是理性人,其行为决策由制度激励所构成,在一个唯GDP论的考核指标之下,“预算软约束”无处不在。只要中央政府财政略有放松,体制内个体(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地方政府)必然竭尽全力从中分羹,突击项目、短期花钱。
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提升官员个人政绩,也可以为当地经济短期内带来成效,而企业道德风险、银行呆账等等问题则被置之身后。在这个有强大封闭性与自我运行效率的系统之中,能拉来项目的“父母官”或许才是称职的官员,无论对上还是对下。
回到湛江的例子,近700亿元钢铁项目获批,这对于当地经济及就业的拉动可想而知,将万千网民情绪归咎一人,并不公允。从该市长主笔的一篇《湛江钢铁湛江梦》短文可看出,该项目得来不易,历时三十年,数次上报,难怪他在从北京回湛江的飞机上动情写下:“十年好事多磨,三十年梦想成真。面对湛江700多万父老乡亲,面对东海岛上万搬迁村民,几年来压在心中的那块巨石终于放下了!终于……!”
这就是制度的作用。惯性的力量如此强大,裹挟一切个体;经济发展亦有其路径依赖,中国经济一次又一次走上政府投资主导路径,也是基于同样原因。
相关日志
- 2012/05/30 -- 广东财政大幅减收 收支矛盾渐显
- 2012/05/30 -- 稳增长政策全面开花 全年投资6月底前全部下达
- 2012/05/29 -- 《纽约时报》中国曾火热的经济正逐渐冷却
- 2012/05/29 -- 我开始担心7月份工人无活可干的情况了,兼谈经济形势
- 2012/05/29 -- 中国或将发布2万亿新经济刺激计划
- 2012/05/28 -- 中国拟出台新一轮刺激消费政策
- 2012/05/27 -- 新一轮刺激措施不同以往
- 2012/05/24 -- 《外交政策》瓷器店里的熊
- 2012/05/24 -- 永康市现在一落千丈了
- 2012/05/24 -- 中国制造业连续第七个月萎缩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25670?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