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911.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911.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11 September 2024

911事件:改變歷史的那天早上分分秒秒都發生了什麼

安娜·佩斯(Ana Pais)和塞西莉亞·湯比西(Cecilia Tombesi)
BBC記者  2021年9月10日
  • Role,


Smoke is seen at the towers of the World Trade Center shortly after being struck by a hijacked commercial aircraft, in New York, U.S., September 11, 2001.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2001年9月11日的襲擊改變了美國和世界歷史。
Article information
  • Author,

20年前的一個夏末清晨,世界被改變了。那是2001年9月11日,四架被劫持的飛機撞向了象徵美國經濟、政治和軍事實力的兩座標誌性建築。

該襲擊造成2996人死亡,這是有史以來美國本土遭到的規模最大的襲擊,其後果延續至今。

正是在此次襲擊後,美國發動了所謂的「反恐戰爭」,包括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

從更個人的角度來看,整整一代人仍清楚地記得,當那天襲擊的消息傳來時,他們身在何處。

當天早上的149分鐘內發生了什麼,混亂和恐怖如何開始蔓延?

07:59

美國航空11號航班(AA11)從波士頓洛根國際機場(Logan International Airport)起飛,飛往洛杉磯。當時,機組成員全部在崗,包括一名駕駛員、副駕駛員和9名乘務員。

81名乘客中混進5名劫機者,他們由來自埃及的穆罕默德·阿塔(Mohamed Atta)領導。

襲擊計劃開始實施了。

,

這些襲擊者是五年前由基地組織(al-Qaeda)在阿富汗的大本營訓練的。

巴基斯坦激進分子哈立德·謝赫·穆罕默德(Khalid Sheikh Mohammed)被認為是此次襲擊的策劃者。他提出將伊斯蘭教徒訓練成飛行員的想法,目的是劫持飛機並將其用作對付美國的武器。

Khalid Sheikh Mohammed and Osama Bin Laden, the masterminds of the 9/11 attacks
圖像加註文字,哈立德·謝赫·穆罕默德和基地組織領導人奧薩馬·本·拉登是9·11恐怖襲擊的主謀。

該計劃由基地組織頭目奧薩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批准進行。本·拉登是一位沙特百萬富翁,一直受到美國情報機構的關注,他即將成為世界頭號通緝犯。

08:14

在波士頓機場的另一個航站樓,美國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175號航班(UA175)起飛了,目的地也是洛杉磯。機上有9名機組人員和56名乘客。

其中5人是劫機者。

.

與此同時,在AA11航班上,劫機者設法進入駕駛艙並控制了第一架飛機。

先開始,兩名乘務員被可能是乘坐頭等艙的劫機者刺傷。緊接著,五名劫機者中唯一一名接受過飛機駕駛訓練的阿塔,在另一名劫機者的保護下從商務艙趕來。第五名劫機者刺殺了一名乘客。

受害者是丹尼爾·列文(Daniel Lewin),他曾在以色列軍隊服役四年,當時就坐在阿塔身後。據信他是在試圖阻止劫機時被殺的。

就像在其他被劫持的飛機上發生的一樣,其餘的機組人員和乘客被迫轉移到飛機後部。基地組織武裝分子使用刺激性氣體,並用炸彈威脅乘客。據信, 實際並沒有炸彈。

08:20

美國航空77號航班(AA77)從華盛頓特區的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Washington Dul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起飛,機上有6名機組人員和58名乘客,其中包括5名劫機者。

目的地同樣是洛杉磯。

.

這並非巧合。四架被劫持的飛機都計劃飛躍東西海岸,這意味著它們需裝載多達43,000升燃油。

在劫機者手中,飛機變成了導彈。

08:24

阿塔試圖與乘客溝通,但按錯了按鈕,導致他將劫持事件的消息發給了波士頓的航空管制員。

他透露說,不只是一架,而是多架飛機被劫持。

航空管制員感到困惑,試圖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但來自阿塔的第二條信息讓人毫無疑問:AA11航班被劫持了。

此時,劫機者已關閉了飛機的應答機,這是一種幫助航空交通管制人員識別每架飛機並確定其航線、速度和高度的設備。

這使得定位飛機變得更加困難。

劫機消息開始通過政府的空中交管機構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指揮系統中向上匯報。

過了半個多小時,聯邦航空管理局官員和航空公司終於明白了阿塔的話的真正含義:「我們有一些飛機」。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航班繼續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起飛。其中包括當天被劫持的第四架也是最後一架飛機。

08:42

美國聯合航空93號航班(UA93)從新澤西紐瓦克國際機場(Newark Liberty International Airport)起飛,飛往舊金山。

飛機原定早上8點起飛,但機場早上的交通延誤了起飛時間。

.

這架飛機將無法達到預定目標,延誤被認為是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之一。

但還有另一個關鍵因素。這架飛機載有7名機組人員和37名乘客,其中4人是劫機者,而其他三架飛機則有5人。

當UA93起飛時,第二架飛機UA175正在半空中遭到劫持。

08:44

被劫持半小時後,AA11飛入了紐約晴朗的天空。

這裏不僅沒有烏雲,也沒有其他飛機。航空管制員認為這架客機正飛往約翰·F·肯尼迪國際機場,要求其他飛機讓路。

儘管存在風險,空乘人員馬德琳·斯威尼(Madeline Sweeney)在大約15分鐘的時間裏,一直在通過飛機尾部的電話向美國航空航班服務經理邁克爾·伍德沃德(Michael Woodward)報告進展。

AA11航班開始降落,但並不是飛往肯尼迪機場。「有點不對勁。我們正在快速下降,」斯威尼說。

伍德沃德讓斯威尼看看窗外,是否能確定他們的位置。

「我們飛得很低。飛得非常非常低。我們飛得太低了,」斯威尼說。

幾秒鐘後:「天啊,我們太低了。」

電話就此中斷。

08:46

AA11航班撞上了世貿中心雙塔之一的北塔。它110層樓的高度在30年間都是紐約天際線的最高點。

.

這絶對讓人難以置信。

康斯坦斯·拉貝蒂(Constance Labetti)當時正在南塔第99層工作,她看到第一架飛機飛來。

「我呆呆地站住了。我沒有動,也動不了,」她說。

她的話是那些在9·11紀念博物館中被紀念的倖存者和受害者親屬的聲音之一。

「我可以看到它越來越近,可以看到它尾翼上的AA,我可以看到駕駛艙的有色玻璃。這就是我和它的距離。」

The north tower of the World Trade Center burns after being hit by a hijacked plane on 11 September 2001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飛機撞擊導致世貿中心燃起熊熊大火。

拉貝蒂說,北塔的撞擊聽起來像是一陣咆哮:「有那麼一刻,就在那一刻,我幾乎鬆了一口氣,直到我意識到……所有的那些剛剛在那座塔裏喪生的人。」

飛機撕裂了大樓的第93層至第99層,導致了數百人死亡。

據信,這也使得從92層往上的所有樓層都無法通行,導致數百人被困。

在撞擊過程中,飛機上的燃油爆炸成一個火球,摧毀了至少一部電梯和一些低層區域,包括西街大廳和地下的B4層。

.

在一些地方,溫度達到1000°C,濃密的黑煙吞沒了上層區域,不僅在北塔,還包括南塔。

內部通訊廣播告知人們不要撤離,但拉貝蒂所在的怡安集團(Aon Corporation)的老闆羅恩·法齊奧(Ron Fazio)告訴所有人立即從樓梯離開大樓。

這個決定拯救數十人。

08:47

美國總統喬治·布什(George W. Bush)正要走入佛羅里達州薩拉索塔的艾瑪·E·布克小學(Emma E. Booker Elementary School)的教室,他被告知「一架小型雙引擎螺旋槳飛機」撞上了其中一座雙子塔。

因為還沒有進一步信息,他繼續進行為孩子們讀書的計劃。

儘管美國聯邦航空局已經知曉第一架飛機被劫持超過20分鐘,但沒有任何記錄顯示華盛頓的任何其他機構得到相關消息。

George W. Bush participates in a reading demonstration the morning of Tuesday, Sept. 11, 2001, at Emma E. Booker Elementary School in Sarasota, Florida.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布什當時正在一間小學參加活動。

白宮也並不知情。

副總統迪克·切尼(Dick Cheney)從電視上得知這一消息,他的反應與全世界數百萬人一樣:「飛機怎麼會撞上世貿中心?」

大約在同一時間,劫機者控制了第三架飛機AA77。

08:56

第一次撞擊10分鐘後,北塔的頂層幾乎沒有地方可以躲避高溫、火災和煙霧。

可以看到很多人從離地面300米的高處墜落或跳樓身亡的畫面。

這場悲劇呈現出一種新的恐怖感。

09:01

位於紐約的聯邦航空局空中交通控制中心一片混亂,第二架飛機UA175並未關閉應答機或偏離航線,它順利飛抵紐約市區上空。

.

等到聯邦航空局收到可能發生新的劫機事件的信息時,採取行動為時已晚。

09:03

UA175撞上世貿中心南塔,撕裂了77層到85層。這距離北塔發生第一次撞擊僅過去了17分鐘。

紐約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救援行動正在進行中。

康斯坦斯·拉貝蒂還在下樓時,飛機撞上了她所在的南塔。

「我想我到了72樓、75樓時,當我們聽到並感覺到一聲巨響。樓梯上的人開始摔了下來,」她在9·11紀念博物館錄製的證詞中說。

「感覺就像有人拿起了大樓,搖晃了一下,再把它放回原處一樣。我緊緊抓住扶手,所以沒有摔倒,但樓梯上很多人都摔倒了。」

拉貝蒂繼續下樓,她認為是北塔倒塌在了他們的建築上。

然而,電視屏幕前的數百萬人知道,第二架飛機撞上了拉貝蒂所在的第二座塔。

最初認為這可能只是一起事故的懷疑消失了。

與第一架飛機不同的是,UA175在墜毀前向下傾斜,導致它撞擊的樓層沒有完全垮塌。

.

其中一個樓梯仍然可以上下,至少91層以下可以通行。但下樓並不容易,火災、煙霧、黑暗和燃油的惡臭使逃生變得越來越困難。

這裏還存在另一個問題:應急電話911的服務。

應急服務部門接到了大量電話,他們建議人們待在原地,直到救援人員到達,也不管他們是在撞擊的上方還是下方,也不管他們能否自行撤離。

People run away as the North Tower of World Trade Center collapses after a hijacked airliner hit the building September 11, 2001 in New York City.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數字存在差異,但南塔上似乎只有幾十名倖存者設法從撞擊層或以上樓層下來。

09:05

布什仍坐在7歲的孩子們的面前。白宮幕僚長安德魯·卡德(Andrew Card)在他耳邊悄悄告訴他雙子塔遭遇第二次襲擊的消息。

總統仍然坐著,微微點了點頭,抿起嘴唇。

「在危機期間,保持當時的氣氛很重要,不要恐慌。不過,我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離開教室,」布什在紀錄片《9/11:走進總統的作戰室》中對BBC說。

「我不想做任何戲劇化的事情,我不想從椅子上突然起身,嚇到滿教室的孩子,所以我等待著。」

U.S.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listens as White House Chief of Staff Andrew Card informs him of a second plane hitting the World Trade Center while Bush was conducting a reading seminar at the Emma E. Booker Elementary School, in Sarasota, Florida, September 11, 2001.

圖像來源,Reuters

09:24

在雙子塔第二次受到撞擊後不久,美國航空和聯合航空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停飛它們的航班。

擁有40多年工作經驗的聯合航空交管員埃德·巴林格(Ed Ballinger)決定更進一步,警告當天在他的雷達範圍內的每一架航班。

UA93就是其中之一,幾分鐘後它將成為第四架被劫持的飛機。

「當心任何駕駛艙的入侵。兩架a/c(飛機)撞上了世貿中心,」巴林格在簡短信息中說。

飛行員傑森·達爾(Jason Dahl)顯然有些困惑,「埃德,請確認最新的信息——傑森」。

但他並未及時得到答案。

幾年後,巴林格還在後悔,認為自己當時的信息也許不夠清楚。

09:28

UA93發出求救信號,機長或副駕駛在扭打中大喊。

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的交管員接到求救電話,但他們無能為力。劫機者已經劫持了飛機。

UA93航班在起飛46分鐘後被劫持,而不像其他三架飛機那樣是半小時。這一額外時間和起飛延誤了42分鐘,共同決定了航班的命運。

在黎巴嫩人齊亞德·賈拉(Ziad Jarrah)的帶領下,襲擊者重覆用所謂的炸彈戰術來威脅乘客和機組人員,並稱他們正在將飛機開回機場,同時將所有人趕到飛機後部。

從飛機尾部,人們開始用手機和機載電話給親友打電話。他們中的一些人說,劫機者看到他們打電話時並沒有不安。

他們至少打了37通電話。

他們因此得知了紐約的兩起襲擊,察覺到如果不採取行動,等待他們的命運將是什麼。

09:34

在華盛頓的司法部,官員們已得知第三架飛機被劫持。

聯邦檢察總長西奧多·奧爾森(Theodore Olson)從在AA77航班上的妻子芭芭拉(Barbara)那裏聽到這一消息。

奧爾森後來回憶說,在斷線之前,她告訴他:「我應該告訴飛行員什麼?我可以告訴飛行員做什麼?」

在過去的半個小時裏,聯邦航空局一直試圖對這架飛機進行定位,但飛機的應答機已經關閉。

官員們決定通知軍方。

An arrival board at the Los Angeles Airport 11 September 2001 displays cancelled flights around the nation as the attacks unfolded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襲擊後,洛杉磯機場的航班顯示全部被取消。

位於華盛頓的聯邦航空局中心對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說,「我們還失去了一架美航77飛機。」北美防空司令部負責保護美國領空免受攻擊。

華盛頓羅納德·里根機場(Ronald Reagan Washington National Airport)的官員通知特勤局,一架身份不明的飛機正在向白宮飛去。

副總統被帶到地堡。

但是飛機轉了330度。它不再向白宮或國會大廈飛去,而是以全速每小時850公里飛向8公里外的五角大樓。

09:37

AA77撞上了五角大樓西翼,撞出了一個高出屋頂60米的火球。

機上64人全部遇難,國防部總部有125人遇難。

數十人嚴重受傷。

.

對9·11事件的新聞報道集中在更具視覺衝擊力的雙子塔襲擊上,這淹沒了對五角大樓撞擊的關注。

但布什總統的經歷卻與此不同。

他在BBC紀錄片中說,那時他才意識到,國家正處於戰爭狀態。

「第一架飛機可能是一場事故,第二架肯定是一次襲擊,第三架是宣戰,」他說道。

Smoke billows after the hijacked American Airlines Flight 77 crashed into the Pentagon in Arlington County, Virginia, US

圖像來源,EPA

圖像加註文字,針對五角大樓的襲擊導致機上64人全部遇難,國防部總部有125人遇難。

09:42

五角大樓襲擊後,聯邦航空局發佈了一項前所未有的措施,命令所有商業航班立即在最近的機場降落。

全美約有4500人的飛行被取消。

人們擔心仍在空中的UA93。該航班被劫持,應答機關閉。

09:57

到目前為止,UA93的機組人員和乘客都知道,如果不採取行動阻止襲擊者,他們將難逃一死。

艾麗絲·霍格蘭(Alice Hoagland)是一位前空姐,她給在飛機上的兒子馬克·賓漢姆(Mark Bingham)留了兩條語音信息。

「馬克,我是你媽媽。有消息說它被恐怖分子劫持了,他們可能計劃將這架飛機作為襲擊地面上某個地點的目標。我想說的是勇往直前,盡你所能去制服他們,因為他們是喪心病狂的,」她在第一條信息中說。

在第二條信息中,她重覆了建議,語氣更加急促:

「他們說有一架正飛往舊金山的飛機。它可能就是你的這架。 所以, 如果可以的話,找一些人,也許能盡你所能地控制它。我愛你,親愛的。祝你好運。再見。」

根據傳遞給地面人員的信息,飛機上的每個人都投票決定,最好的策略與襲擊者戰鬥。

09:58

隨著恐怖事件接連登場,南塔倒塌了。

整座大樓只在11秒內就完全倒塌了。

The south tower of the World Trade Center collapses September 11, 2001 in New York City.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僅僅11秒,世貿中心南塔就完全垮塌了。

大樓裏的所有人都遇難了,還有部分馬路上和位於世貿中心大院內的萬豪酒店(Marriott Hotel)的人也未能逃過一劫。

拉貝蒂是設法逃離雙子塔的人之一,當時該地區被巨大的灰塵和碎片包圍。

第二天早上,她得知當初鼓勵所有人撤離的老闆兼「英雄」法齊奧卻未能成功逃出。

10:03

過去六分鐘,UA93航班上的乘客一直試圖進入駕駛艙,從劫機者手中奪取飛機的控制權。

當他們試圖強行開門時,飛行記錄儀捕捉到了巨大的砰砰聲、撞擊聲、呼喊聲以及打碎玻璃和盤子的聲音。

在某個時刻,齊亞德·賈拉開始左右搖晃飛機,試圖讓乘客失去平衡,另一名劫機者則死死擋住艙門。

「好了嗎?我們能了結了嗎?」賈拉說。另一名劫機者回答:「不,還沒有。等他們都來時,我們就把它了結。」

.

他們離目標華盛頓還有20分鐘。

賈拉再次問另一名劫機者是否應該讓飛機墜毀。這一次,他被告知「是的」。

當UA93航班俯衝時,一名劫機者高喊:「真主至大,真主至大。」

當乘客繼續開艙門時,飛機以超過每小時930公里的速度墜毀在賓夕法尼亞州尚克斯維爾的一片空地上。

沒有人倖存。

白宮將花幾分鐘時間來確定這架飛機是否被軍方擊落。

軍方此前接到命令將其擊落,以防其擊中目標——據信是白宮或國會大廈。

10:28

距離AA11航班撞擊北塔已經過去了100多分鐘。

它堅持的時間是另一座塔的兩倍,但最終遭遇同樣的命運,在9秒鐘內垮塌。

紐約消防局的比爾·斯派德(Bill Spade)離北塔只有幾米遠。爆炸將他拋到大約12米外的瓦礫下。

他花了一個小時才走出來。他後來得知,自己是12名消防員中唯一的倖存者。

他在UA93航班上的叔叔也遇難了。

除了19名劫機者外,9·11事件造成2977人死亡,是美國本土遭到最致命的襲擊。

Death

這也是美國歷史上救援人員的最大一次損失。僅在紐約,死者中就有343人是消防員。

此外,美國疾控和預防中心(US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稱,在幾個月的清理和重建過程中,有約40萬人遭遇毒素、傷殘和情感傷害的折磨,很多人得了慢性疾病,甚至死亡。

9·11襲擊的衝擊一直持續至今。

2001年,由於當時塔利班政權為基地組織提供庇護,美國對本·拉登的追捕演變成對阿富汗的入侵。

因為總統布什的「反恐」信念,也就有了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

襲擊事件已過去20年。在紀念日到來前幾周,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之際,發生了更多的暴力和混亂。

塔利班再次掌權。

美國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已正式結束,但更多致命的篇章可能還未完結。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4/09/911.html


Sunday, 11 September 2022

美国各界纪念9/11恐怖袭击21周年

来源:
美国之音

美国人在9/11恐怖袭击21周年之际,以静默、颂读遇难者名字、志愿活动等方式纪念这次对美国本土最致命的恐怖攻击。

遇难者的家属和一些名人周日将前往2011年9月11日几架被劫持的客机坠毁的地方:纽约的世贸中心、五角大楼和宾夕法尼亚一处郊外参加纪念仪式。

全国其他社区以烛光守夜、宗教仪式和其他方式纪念这一天。一些美国人在这一天参加一些志愿项目。美国将这一天定为联邦的爱国日和全国服务及缅怀日。

每年的9月11日,美国人一如既往地缅怀近3000在恐怖袭击中的遇难者。这次袭击促使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反恐战争”,调整国家安全政策。

9/11还一度令美国人空前团结、充满爱国情怀。9/11恐怖袭击也让美国穆斯林遭受多年的怀疑和偏见,并引如何平衡安全与民权自由的辩论。9/11悄然地,然而却又明显地对美国政治及公共生活发生着一直持续到今日的影响。

9/11恐怖袭击还对数以千计的幸存者、参与救援者、失去亲人、朋友和同事的人,造成了长期的阴影。

星期天,美国总统拜登计划在五角大楼献花并发表讲话。第一夫人吉尔·拜登计划在宾夕法尼亚的尚克斯维尔镇发表讲话。9/11的其中一架被劫持客机在乘客及机组人员试图夺回驾驶舱的搏斗中,在这个地点坠毁,避免了劫机者驾机飞往首都华盛顿。基地组织的恐怖分子劫持共四架客机,将满载乘客的飞机当作导弹袭击他们的预定目标。

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计划前往纽约国家9/11纪念碑。不过,依据传统,没有政治人物在9/11遗址上发表讲话。仪式主要是遇难者亲属朗读遇难者的姓名。

朗读者常常增加个人的情感表述,构成美国人对9/11的情绪缅怀,包括悲伤、愤怒、坚强、对救援人员和军人的感激、对爱国主义的呼唤、对和平的希望、偶尔的政治讥讽,以及对遇难者无法参与的毕业、婚礼、出生及日常生活的描述等等。

还有一些遇难者的家属悲叹美国9/11后曾一度团结一致,但又逐渐分裂。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209/%E7%BE%8E%E5%9B%BD%E5%90%84%E7%95%8C%E7%BA%AA%E5%BF%B5911%E6%81%90%E6%80%96%E8%A2%AD%E5%87%BB21%E5%91%A8%E5%B9%B4.html


Monday, 13 September 2021

911事件20周年:美国应该从中汲取什么教训

在911事件20周年之际,法国世界报周五就美国应该从这一事件中汲取什么教训而发表社论。文章表示,二十年后,因自己所犯的错误而被敲响警钟的美国在撤退在反省,以便随后更好地做出重新部署。为此,美国需要治愈美国社会严重分裂的创伤。

法国世界报的社论写道,2001年9月11日,当两架客机撞上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的时候,美国正处于单极时代的顶峰。凭借其在冷战中的​​胜利、凭借其经济的繁荣,凭借其发起数码革命后的技术霸权,强大的美国似乎稳稳地登上了世界之巅。

2001年9月11日早上,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在纽约和华盛顿五角大楼几乎同时发动的袭击,造成近3000人丧生,同时还有第四架飞机在宾夕法尼亚州坠毁。这些恐怖袭击改变了美国,美国的回应则改变了世界。

这些恐怖袭击是自珍珠港事件以来,在美国土地上发生的前所未有的攻击,美国人被这些恐怖袭击震撼了,紧紧团结在巨大的爱国热情里的美国人,几乎是盲目地听从他们的领导人,听不见有什么不和谐的声音。乔治·W·布什总统在具有救世主信念的新保守主义理论家的影响下,发动了一场“全面的反恐战争”,让美国不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远远超出了对发动袭击的组织的单纯破坏性打击。

世界报的社论表示,美国实现了两个目标:一是,基地组织再也没有对美国领土发动袭击;二是,在经过十年的追捕后,基地组织领导人奥萨马·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国突击队击毙。其余的,不是判断错误,就是国家谎言,或者是行动计划不周,有时,还伴随着傲慢和无知。美国在取得短暂成功的军事进攻后,例如2001年对塔利班的袭击或者是2003年3月攻入巴格达,美国对这些地方的占领变成了惨败,并造成数万人死亡。

对阿富汗的占领,刚刚随着塔利班的回归而悲剧性的结束。以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一虚假借口而决定的对伊拉克的占领则使中东陷入混乱,世界至今仍然在承受其后果。乔治·W·布什和他的团队对这些决定负有重大的责任,但是,2004年他们还是再次当选了。

同样严重的,还有,否认被认为是美国民主基础的法治国家价值观。美国建立打击恐怖主义的法外制度,使用中情局的秘密监狱和关塔那摩基地等无法无天的地方,关塔那摩基地至今仍然关押着40人,除此之外,美国还以“强化审讯”之名将酷刑常态化,这些都将是美国形象上的污点。在美国内部,催生出了特朗普的美国民主已经出现裂缝:2001年9月惊人地团结在一起的美国社会现在已经严重的分裂了。

社论文章继续写道,布什领导下的美国想用武力重塑世界。拜登领导下的美国则想回家。二十年之后,美国因错误而受到削弱,同时也面对一些新的参与方的挑战,美国正在撤退以便更好地重新部署。美国的单极时代已经过去,但美国仍具有军事、技术和财政上的优势。美国就像一个被打多次之后摇摇晃晃的拳击手,但它却不肯放弃比赛。它走出拳击场为的是重获力量。但愿处于这个阶段的美国能够对这二十年的错误进行分析。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B3%95%E5%9B%BD%E4%B8%96%E7%95%8C%E6%8A%A5/20210910-911%E4%BA%8B%E4%BB%B620%E5%91%A8%E5%B9%B4-%E7%BE%8E%E5%9B%BD%E5%BA%94%E8%AF%A5%E4%BB%8E%E4%B8%AD%E6%B1%B2%E5%8F%96%E4%BB%80%E4%B9%88%E6%95%99%E8%AE%AD


Saturday, 11 September 2021

9·11二十周年 学者:间接助力“中国崛起” 美国战略重回亚太

来源:
自由亚洲

911事件20周年之际,美国政府与民间纷纷举行纪念活动,而该事件对于当今世界格局以及“中国崛起”的影响也再次受到舆论关注。

有学者认为,911事件间接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可能,而美国经历反恐战争20年后,战略重心已重返亚太地区并将中国定为竞争对手。

德国之声引述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温克勒(Heinrich August Winkler)指出,中国的崛起虽然始于20世纪90年代,“非自由主义现代化者”邓小平的大时代,但是9·11事件,特别是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间接助力了中国的崛起。到目前为止,美国仍然是世界上遥遥领先的第一超级大国,但中国已在几乎所有领域准备担当第二个超级大国的角色。而与9·11之前不同的是,世界局势目前的特点是权力中心的多元化。

温克勒同时警告说,目前,东海和南海具有爆发战争的最大危险,特别是在中国与台湾的关系上。对此,西方民主国家必须共同努力,防止北京走对抗性路线。

另据台湾中央社报道,9月11日当天,台湾执政的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也举行“国安与两岸情势”系列座谈会,首场主题即为“东亚新变局——美国自阿富汗撤军后的亚太情势”。

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陈方隅指出,20年前的911事件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美国当年将战略重心转向中东与反恐;但20年后,由于全球能源来源的转变、中国战狼外交与挑战美国霸权地位的结构性因素,美国已将中国定调为竞争对手,战略重心也再次转移至印太地区。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9/9%C2%B711%E4%BA%8C%E5%8D%81%E5%91%A8%E5%B9%B4%7C%E5%AD%A6%E8%80%85%EF%BC%9A%E9%97%B4%E6%8E%A5%E5%8A%A9%E5%8A%9B%E2%80%9C%E4%B8%AD%E5%9B%BD%E5%B4%9B%E8%B5%B7%E2%80%9D%7C%E7%BE%8E%E5%9B%BD%E6%88%98%E7%95%A5%E9%87%8D%E5%9B%9E%E4%BA%9A%E5%A4%AA.html


联合国秘书长、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就美国911恐怖袭击20周年发表声明

来源:
美国之音

在纪念“9/11”恐怖袭击20周年之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分别发表声明。

古特雷斯在声明中说:

今天,我们纪念在全球数以百万计人心目中铭刻下的那个昏暗的一天。

(20年前的)今天,90多个国家的近3000个生命在恐怖分子对美国的卑怯而可憎的袭击中被夺走。更有数以千计的人受伤。

在这一天,我向受害者及其家人表达我的思念。

我们向幸存者表达敬意,他们不得不克服身体及情感上的创伤,继续他们的生活。

我们向紧急救险人员致敬,他们置身于危险中,许多人做出了最后的牺牲,彰显了恐怖主义恰恰要抹杀掉的人性和同情心。

我们牢记国际社会20年前展现出的团结、一致及决心,争取一个没有恐怖主义的未来。

今天,我们与纽约市民、美国人民以及全球所有地方的恐怖主义受害者站在一起,团结如一。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通过皇家Instagram账号发表的声明说:

在我们纪念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20周年之际,我以及来自我的家人和英国人民的思念和祈祷,寄与受害者、受到影响的幸存者及家庭,以及受使命召唤的紧急救险人员和救助人员。

我于2010年对世界贸易中心遗址的访问铭刻在我记忆中。它提醒我,在我们对那些来自许多国家、信仰及背景的失去生命的人表达致意之际,我们也对那些团结起来重建的社区所展示的韧劲和决心表达敬意。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9/%E8%81%94%E5%90%88%E5%9B%BD%E7%A7%98%E4%B9%A6%E9%95%BF%E3%80%81%E8%8B%B1%E5%9B%BD%E5%A5%B3%E7%8E%8B%E4%BC%8A%E4%B8%BD%E8%8E%8E%E7%99%BD%E4%BA%8C%E4%B8%96%E5%B0%B1%E7%BE%8E%E5%9B%BD911%E6%81%90%E6%80%96%E8%A2%AD%E5%87%BB20%E5%91%A8%E5%B9%B4%E5%8F%91%E8%A1%A8%E5%A3%B0%E6%98%8E.html


Monday, 6 September 2021

美国将解密911档案

在911恐怖袭击20周年将要到来之际,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指示司法部长加兰(Merrick Garland)在6个月内解密911恐袭的档案。

据《纽约邮报》及福克斯新闻报道,拜登8月3日在声明中表示,其竞选总统时,曾承诺确保有关911恐怖袭击的文件解密的透明度,现在正是履行承诺。根据其签署的行政命令,相关部门将在未来6个月内审查所有访问报告、带有调查结果的文件、电话和银行记录,以及其他可能与恐袭有关的资料。 

8月初约1700名911事件幸存者、受害者家属、当时现场急救人员发表公开信,要求拜登解密政府档案,以了解沙特阿拉伯在911事件中的角色,否则不欢迎拜登参加今年的911纪念活动。 

911受难家属一直以来都在寻求美国政府档案,以了解沙特阿拉伯有否协助或资助19名发动恐怖袭击的阿凯达组织成员。19人2001年9月11日劫持飞机撞向纽约世贸中心、华府近郊的五角大楼与宾夕法尼州田野,造成近3000人丧命。19名劫机者中有15人来自沙特阿拉伯。 

对于拜登的行政命令,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发声明称表示敬意,认为把文件保密是对家属的一种伤害,家属等待解密的时间太长,现在拜登做了做了正确的事。 

代表911恐袭受害者家属发表声明的斯特拉达(Terry Strada)表示,其丈夫死于911恐袭,她很高兴看到总统指示公布更多关于沙特与911袭击有关的证据,又称遗属们与联邦调查局(FBI)和情报机关的斗争已经太久,现在似乎是个真正转捩点。 

FBI于2016年的调查报告,一直是家属关注焦点,当中包括一份备忘录提到有沙特官员,包括沙特大使馆的一名工作人员,曾协助劫机者安排住处和学习飞行课程。不过,沙特政府一直否认与恐袭有关,而当局的调查也未能确认其直接参与其中。 

美国之音报道说:如果解密的档案中包含有沙特阿拉伯资助基地恐怖分子911恐袭的证据,美国与这个掌握着巨量石油资源的阿拉伯国家之间的长期盟友关系,将会面临严峻考验。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10904-%E7%BE%8E%E5%9B%BD%E5%B0%86%E8%A7%A3%E5%AF%86911%E6%A1%A3%E6%A1%88


Friday, 11 September 2020

纽约在疫情中纪念911十九周年

来源:
美国之音

今天是911恐怖袭击19周年。在纽约,国家911纪念和博物馆举行年度纪念活动。彭斯副总统夫妇,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夫妇都参加了那里的纪念活动。

和过去18年不同,在新冠疫情中进行的这一纪念活动不仅缩小了规模,而且所有参加者都被要求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

纪念活动在纽约市消防队、警察组成的护送国旗仪仗队进入纪念公园拉开序幕。

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今年的纪念活动取消了家属亲自诵读受难者姓名的环节,代之以播放事先录好的家属念诵受难者姓名的录音。

19年前,也就是2001年9月11日,恐怖主义分子劫持的美航和联航航班袭击了世贸双子塔、五角大楼,其中联航93号航班坠毁在宾州尚克斯维尔,导致近3000人死亡。世贸双子塔被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攻击后引起大火并在不到两个小时内彻底倒塌。

参加纪念活动的罹难者家属一早就来到了在世贸中心遗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911纪念和博物馆和纪念公园。

镌刻着受难者名字的纪念水池边沿插着许多鲜花和美国国旗,与会者聆听着从扩音器里播出的罹难者名字诵读录音。

与往年一样,纪念活动在6个时间点上默哀和鸣钟纪念。两次是世贸双子塔分别遭袭击,两次是双子塔分别倒塌,还有两次是五角大楼和联航93号航班遭袭击的时间点。

8点46分第一次默哀,这是美航11号航班袭击双子塔北塔的时间,全城的教堂鸣响了钟声。

彭斯副总统和第二夫人凯伦彭斯参观了911遗址并出席了纪念活动。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夫妇也参加了纽约的纪念活动。

此外,纽约州长库莫、市长白思豪,联邦参议员舒默、吉利布兰德(陆天娜),还有纽约市前市长布隆伯格、纽约州前州长柏德基都出席了纪念活动。

为了让罹难者家属能跟过去一样亲自念出罹难者姓名,Tunnel to Towers基金会在纪念公园旁边建立另一个纪念场地,供家属前去诵读。

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光影致敬”是一整天纪念活动中的最后一项,也就是在9月11日晚上以两道射向天空的强光象征被恐怖分子摧毁的世贸双子塔,今年一度因为疫情宣布暂停,但后来Tunnel to Towers基金会表示愿意由该组织继续进行这项活动。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9/%E7%BA%BD%E7%BA%A6%E5%9C%A8%E7%96%AB%E6%83%85%E4%B8%AD%E7%BA%AA%E5%BF%B5911%E5%8D%81%E4%B9%9D%E5%91%A8%E5%B9%B4.html


Thursday, 12 September 2019

烏凌翔:911事件18年後 恐怖主義猶在 強國爭霸另覓舞台

明天是「911事件」18週年紀念日。
1988年賓拉登成立的「基地」組織-即音譯的「蓋達」組織-在 2001年9月11日,策劃執行了一樁針對美國的「超限戰」,19位沙烏地阿拉伯籍的死士,分成四組,劫持4 架美國的客機,兩架先後、分別撞進紐約世貿大樓的北棟與南棟,一架撞進美國國防部的五角大廈,另一架在機上乘客合力反擊之下,「功敗垂成」,沒有撞進預定的目標-美國國會大廈或白宮,提早墜毁。
超限組合戰
這起攻擊事件,是二戰以來,第一次美國大陸本土遭到軍事攻擊,造成死亡人數-包括當時立即與日後間接喪命-超過三千人,比珍珠港被日本海軍偷襲造成的死亡數字還高,但是攻擊方所花費的「成本」卻極低,這就是前段「超限組合戰」的意思:「超出某一領域、某一方向的固有界限,在更多的領域和方向上組合機會和手段,以實現既定的目標。」換言之,超限並不等於無限,而是擴大了的「有限」。
以上「超限戰」的定義,來自911事件前3年、由中共解放軍兩位軍人喬良與王湘穗合著、被「譽為」精準預言911事件而被熱烈討論的一本軍事思想同名作著,但是喬、王二人寫作此書的動機,卻與台灣有關!
喬、王二人在書中自述:「在看到李登輝對我三軍演習和導彈試射敢放『不必怕』大話,而對台灣股市暴跌卻心急如焚,迅速調資金救股市以及派航空母艦對我施壓的情況後,我們感到有必要認真研究一下防止台獨和應付強敵干預的辦法。」
強敵?當然是指「美帝」。911事件之前,美、中關係十分低迷,因為1999年5 月科索沃戰爭發生「美軍誤炸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使館」事件,中國人民認為老美肯定是故意的,反美情緒高漲,間接引發2001年4月在海南島專屬經濟空域、解放軍空軍飛行員王偉駕殲-8「挑釁」後的「中美撞機事件」,美國海軍 EP-3偵察機迫降在海南島機場,中共拖了三個月才歸還,還引發兩國外交磨擦。
大陸趁勢崛起
但是,當年11月11 日才加入世貿組織(WTO)的中國大陸,雖已改革開放多年,距小平同志「92南巡」也近10年,經濟已起步卻未躍升,軍力更是遠遠不如冷戰中擊敗蘇聯、佔據全球獨強地位的大美霸權,第二任期已過一半的中共領導人江澤民,正苦於如何修復對美關係,留下一份高分的「新型大國關係」成績單。
沒想到此時發生911事件。當年1月20 日才上任的小布希總統立刻調整國家大戰略,暫時把俄、中二國放兩旁,恐怖份子擺中間,發動「反恐戰爭」。
江澤民隨即對911事件表示哀悼,順勢加入美國領導的全球反恐隊伍。約一個月後,10月7日,以美軍為首的聯軍進入阿富汗,推翻「包庇」基地組織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意譯為「神學士」。
911之後,美國痛定思痛,反省自身對於「不對稱戰爭」太過陌生,情報機構也沒有整合,終於在2003年1月成立了「國土安全部」,加強防範恐攻。
然而,如今看來,反恐似乎尚未成功,「西方」仍需努力,何以見得?一來,從小布希經過奧巴馬,直到現在,川普總統還在傷腦筋要如何自阿富汗完全抽身。二來,即使阿富汗的塔利班從合法的政權,被老美打成游擊隊,伊拉克卻又分化出更激進的「伊斯蘭國」(ISIS),賓拉登本人在2011年5月被美國海豹部隊在巴基斯坦擊斃,但是恐怖攻擊卻擴散到了全球,某個角度來說,美國本土也許安全多了,世界卻更不安全了。
美、中貿易戰登場
中國網路有一則笑話,說中國崛起最應感謝誰呢?答案是賓拉登。美國領導的反恐戰爭,並不成功,中國卻得到喘息機會,加入 WTO後,「悶聲發大財」,經濟連續兩位數成長,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錢袋子飽滿了,大幅充實槍桿子-第一艘航母「遼寧號」2012年9月服役,象徵中國從陸權國家邁向海權國家;向全球搖動筆桿子-根據新華社消息,截至去年底,已在154個國家成立了多達548所「孔子學院」和1193個中小孔子課堂;又,2008北京奧運後展開「大外宣」:「中國對外宣傳大佈局」,爭奪國際話語權。
911事件過去18年了,「超限戰」或「不對稱戰爭」成為軍事迷朗朗上口的概念,解放軍為了消滅台獨,對台是否早已從「文攻武嚇」祭出超限戰的手段了呢?抑或台灣為了反制大陸,也展超限戰的概念了呢?
譬如中共指責近來香港反送中運動,有台灣勢力暗中介入?若是台灣的超限戰,能動員百萬港人走上街頭,那真是太成功了!
911事件之後,恐攻事件仍迭有發生,但是近兩年,卻比不上美、中貿易戰能搶佔更多新聞版面,原因無它,大國爭霸是國際關係的重中之重,恐攻,只是弱小政權或政治實體迫於無奈之下的悲情演出,頂多為國際社會無政府狀態下的弱肉強食,多添一筆註腳罷了。

——觀策站
VIEWPOINT TAIWAN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9/09/91118.html

美国纪念911事件18周年

来源:
美国之音

美国人星期三纪念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袭击事件18周年。当年在纽约市、维吉尼亚州和宾夕法尼亚发生的袭击造成将近3000人死亡。

特朗普总统和第一夫人上午8点46分走出白宫静默。那是被恐怖分子劫持的两架飞机的第一架撞上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的时刻。

特朗普总统随后前往华盛顿近郊的美国国防部,在那里的一个袭击受害者家属参加的纪念仪式上发表讲话。

他在提到18年前的今天时说:“那是充满震惊、恐惧、悲伤和义愤的一天。”

他向那些家属保证说:“我们今天在这里再次重申我们不会忘记。恐怖分子发动袭击,意图挑战我们的生活方式,他们试图打垮我们的精神。但他们的目的从来没有得逞。那一天使我们团结起来,变得更为坚定地保卫我们的国家,保卫我们的立国之本。”

恐怖分子当时劫持的一架飞机试图冲撞五角大楼,在五角大楼附近触地坠毁,五角大楼部分受损。星期三早些时候,在仪式举行之前,五角大楼边展开了一面美国国旗。

在纽约,被袭击地点举行了年度纪念仪式。人们开始读那天在袭击中遇难的人的姓名。成百上千的袭击幸存者和受难者家属聚集在9/11纪念建筑附近,也就是被炸毁的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所在的地方参加纪念仪式。

副总统彭斯参加在宾夕法尼亚州被劫持的联合航空公司93号班机坠毁的地方举行的纪念仪式。当时被劫持的飞机上的乘客跟劫机犯进行了殊死搏斗,使他们没能实现用劫持的飞机撞击白宫的企图。

当时有19个基地组织有关系的男子参与了劫持四架客机的行动。

那是自1941年珍珠港遭遇袭击以来美国所受到的最致命的一次袭击。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永久地改变了美国对国家安全的看法,导致当时的总统小布什宣布对恐怖主义开战,并攻打基地组织训练营地所在的阿富汗。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但阿富汗战争依然在继续,并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的最长的战争。美国和塔利班代表最近举行了谈判,但就在可能达成的协议的细节曝光之际,特朗普总统取消了与塔利班和阿富汗官员的会谈的原定计划,因为塔利班继续在喀布尔进行袭击。

在9/11袭击发生之后,美国追捕基地组织领袖本拉登多年。在2011年,美国海军特种部队袭击了位于巴基斯坦的本拉登藏身处并击毙了本拉登。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909/%E7%BE%8E%E5%9B%BD%E7%BA%AA%E5%BF%B5911%E4%BA%8B%E4%BB%B618%E5%91%A8%E5%B9%B4.html

Tuesday, 10 September 2019

911事件18週年:傷亡慘重的美國和難以鏟除的塔利班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已經取消了原定與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秘密會議,原因是塔利班承認,最近曾發起襲擊導致一名美軍士兵死亡。

美國取消這一原定在戴維營舉行的秘密會議後,塔利班方面表示,美國才是損失更多的一方。

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爭究竟是為了什麼?戰爭為何又打了如此之久呢?

戰爭之始

2001年9月11日,發生在美國的連串恐怖襲擊導致近3000人喪生,其中紐約的世界貿易中心兩座大樓被劫持的客機撞毀,損失慘重。

很快,美國確認:本·拉登領導的伊斯蘭恐怖組織「基地」(又稱卡伊達組織) 是911恐怖襲擊行動的幕後黑手。

當時本·拉登躲藏在塔利班控制的阿富汗,於是美國要求塔利班交出本拉登,卻遭到塔利班的拒絶。911事件一個月後,美國開始了對阿富汗的空襲。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加入了美國發起的「反恐戰爭」,塔利班很快在阿富汗失去政權,但並沒有從此銷聲匿跡,而是逐漸恢復勢力而且加大了對社會基層的滲透。

自那以後,美國及其盟軍一直想方設法維持阿富汗政權,同時努力阻止塔利班發起襲擊。

反恐戰爭

2001年,911恐怖襲擊發生後,美國時任總統喬治·布什在10月7日宣佈對阿富汗開始打擊行動。

布什說,反恐戰爭「不是我們主動要打的,但是我們將完成。」

他說:反恐戰爭「就是要打亂阿富汗作為恐怖主義活動利用的基地,同時向塔利班政權的軍事武裝發起攻擊。」

當年阿富汗首先被美軍攻擊的目標,就包括塔利班組織的軍事基地。本拉登領導的卡伊達組織的訓練營地,也是被襲擊的目標。

2004年,美國支持的阿富汗政府上台,但是塔利班在與巴基斯坦接壤的地區仍然廣受歡迎,而且從毒品、礦產和稅收方面有數以億計的財政進項。

塔利班發起了越來越多的自殺式攻擊,國際部隊雖然與阿富汗軍隊聯手卻疲於應對重整旗鼓的塔利班構成的威脅。

2014年,是自反恐戰爭開始以來阿富汗遭遇自殺攻擊死亡最多的一年。那年年底,北約國際部隊結束了在阿富汗的作戰行動,把打擊塔利班的任務交給了阿富汗政府軍。

塔利班自那之後掌控了更多的阿富汗地區,針對政府和平民目標發起了更多炸彈攻擊。

2018年,BBC曾有調查發現,塔利班在阿富汗70%的地區公開活動。

反恐戰爭自2001年以來18年過去了,卻很難說已經圓滿結束。

如果美國和塔利班的和平談判得以進行並有所成果,那麼塔利班組織將成為掌控阿富汗政權的關鍵勢力。

塔利班是哪裏來的?

在美國入侵阿富汗展開反恐戰爭之前,阿富汗就已經是一個持續了20年戰爭的國家。

1979年,蘇聯軍隊入侵阿富汗,支持當時的阿富汗共產黨政權。當年,塔利班作為抵抗力量,得到美國、巴基斯坦、中國、沙特和其他國家的支持。

1989年,蘇軍撤出阿富汗,但阿富汗的內戰卻繼續。在混亂的局勢中,塔利班(普什圖語「學生」的意思)勢利壯大。

1994年他們首先掌控了與巴基斯坦接壤的北部邊界地區和阿富汗西南地區。他們承諾要打擊腐敗,提升安全,這在經歷了內戰的阿富汗老百姓中很有號召力。

據認為,塔利班首先出現在主要由沙特資助的宗教學校內,這些學校宣講一種強硬的伊斯蘭教義。 他們還嚴格執行自定的伊斯蘭法,引入更殘酷的懲戒。男性被迫留鬍鬚,女性必須穿戴蓋住全身的罩袍。

塔利班禁止看電視、聽音樂、看電影,也反對女孩子受教育。

塔利班對本·拉登領導的卡伊達組織的庇護,使其成為美國2001年發起反恐戰爭時國際聯軍的主要打擊目標。

戰爭為何持續多年?

反恐戰爭持續了18年,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塔利班政權極力抵抗,阿富汗政府軍以及政府都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而其他國家對在阿富汗長期駐軍都有顧慮。

18年來,塔利班一直處於守勢。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曾經宣佈增兵阿富汗,美國在阿富汗的部隊人數飆升至10萬。

美軍人數增加幫助阿富汗政府收復了南部的部分地區,但是局面並未能持續太久,拉鋸戰一直在持續。

也是因此,塔利班能夠重新集結。當國際聯軍退出作戰,阿富汗部隊獨挑大樑打擊塔利班時,彼此實力很快高下立見。更糟糕的是,阿富汗政府內部各部落派系眾多,常常互相牽制以至毫無執行力。

塔利班為何能保持強勢?

塔利班每年收入高達15億美元,過去10年收入更是大增。有些是通過毒品——阿富汗是世界上最大的鴉片生產地,絶大部分製成海洛因的罌粟都種植在塔利班控制的地區。

塔利班還向途經他們控制地區的人徵稅,另外還經營有通訊、供電和礦產等商業項目。

包括巴基斯坦和伊朗等國家的政府都否認資助塔利班,但是周邊地區的個人據信都向塔利班提供資助。

戰爭損失大嗎?
阿富汗戰爭的損失極其大。

目前已經很難統計阿富汗部隊的死亡人數,現在已經不再公布死亡數字了。不過2019年,阿富汗總統阿什拉夫·加尼(Ashraf Ghani) 曾表示,自2014年以來已經有4.5萬名安全部隊士兵被殺。

在2001年以來,國際聯軍在阿富汗戰爭中陣亡的部隊人數近3500人,其中超過2300人是美國軍人。

阿富汗平民的死亡人數就更加難以統計。2019年聯合國報告說32000平民死亡,而美國布朗大學沃森國際和公共事務研究所稱,抵抗武裝的死亡人數為42000。

這一研究所還表示,自2001年以來,在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衝突,耗費了美國5.9萬億美元。

而阿富汗人民,則仍在繼續背負這場持續多年的血腥戰爭所帶來的沉重負擔。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9628445

Friday, 11 September 2015

美国纪念9-11事件14周年

来源: 
美国之音
奥巴马总统夫妇和白宫人员在白宫草坪为9-11死难者默哀(2015年9月11日)
星期五是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14周年。全美各地都举行纪念活动。
星期五早上8点46分,奥巴马总统夫妇和白宫人员在第一架被劫持客机911那天撞击纽约世贸中心北塔的时刻在白宫草坪为死难者默哀。 下午,奥巴马将在华盛顿郊外的米德堡召开“市政厅会议”,与军人们会面并交谈。
纽约的遇难者家属星期五举行纪念集会,敲响钟声,并念出受害者的姓名。他们在8点46分和9点零3分两次默哀。第二架飞机9点零3分撞上世界贸易中心的南塔。
五角大楼星期五上午邀请911遇难者家属出席,举行私人悼念仪式。下午由国防部长卡特主持公众纪念仪式。
星期五早些时候,美国防部将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覆盖在五角大楼遭遇911袭击的一侧。
在阿富汗,北约军事官员和军人在首都喀布尔总部举行了简短的911事件14周年纪念仪式。
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中,纽约、华盛顿和尚克斯维尔有将近3千人遇难。恐怖分子劫持四架飞机对美国发动自杀式袭击,其中两架飞机撞上纽约世贸中心大厦,一架飞机撞上五角大楼,还有一架飞机在宾夕法尼亚的尚克斯维尔坠毁,这架飞机的袭击目标很可能在华盛顿。
劫持飞机的19名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全部丧生。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及其组织声称对911袭击事件负责。美国2011年5月派兵突袭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住所,将其击毙。
在宾夕法尼亚西部尚克斯维尔附近,93号航班国家纪念碑的游客中心在911恐怖袭击14周年前落成开放。93号航班上的乘客和机组人员曾与劫机分子展开搏斗。
14年前发生恐怖袭击后,纽约世贸中心原址建起了一座9-11纪念馆,收藏了与这次恐怖袭击有关的物品和照片。
五角大楼9-11纪念园为184名遇难者修建了184张不锈钢长凳,每个长凳下面有一个清澈的小水池。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9/%E7%BE%8E%E5%9B%BD%E7%BA%AA%E5%BF%B59%7C11%E4%BA%8B%E4%BB%B614%E5%91%A8%E5%B9%B4.html

Saturday, 27 September 2014

三名紐約911消防員同一天死於癌症

美國消防官員周五(26日)說,三名在13年前911恐怖襲擊時參加世貿大廈搶救工作的消防員,在同一天死於癌症。
本周一,56歲的羅伯特·利弗爾和58歲的丹尼爾·海格蘭德以及58歲的消防中隊長霍華德·畢肖夫相繼在幾小時內去世。
數千名當年在世貿大廈現場參加搶救工作的人後來被診斷出患病,包括癌症。
但是醫學人士表示,目前還不清楚,這些人患病患癌是否與911恐怖襲擊時參加廢墟中的搶救工作有關。
紐約消防局長尼格羅說,這三名消防員的去世是對倖存者的一種痛苦的提醒,即使過去了13年,英雄的消防部門還在為恐怖襲擊付出慘痛的代價。
消防官員協會主席雷蒙達說,當救急人員趕到世貿大廈現場時,空氣中彌漫著濃厚的有毒粉塵,這種毒粉塵在那裏持續了很多個月。
大約有1,000名參加911世貿大廈搶救的人後來死於有毒粉塵導致的疾病。
許多參加搶救的人患上呼吸系統的疾病,還有數百名最早到達現場的人患上了癌症。
儘管政府的報告說,暴露在數種化學物質下,可能會使人患上癌症,但是沒有醫學方面的報告能證明911恐怖襲擊與癌症患者大幅增加有關。
紐約消防部門說,除了13年前遭受恐怖襲擊當天有343名消防員犧牲之外,還有89名消防員後來患病死亡。
(編譯:嵇偉/ 責編:尚清)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4/09/140926_911_firefighters

Friday, 7 September 2012

BBC:原教旨主义电影从另一面看911

核心提示:《勉强的原教旨主义者》这部本周威尼斯电影节上的开幕影片讲述的是一名怀有美国梦的巴基斯坦年轻人在911之后突然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

原文:Fundamentalist movie sees 9/11 from the 'other side'
作者:Emma Jones
发表:2012年8月31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Inline image 1
【图:Kate Hudson 和 Riz Ahmed 都出演了电影《勉强的原教旨主义者》】

《勉强的原教旨主义者》这部本周威尼斯电影节上的开幕影片是从Mira Nair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电影还着重关注了911事件以后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

电影讲述了Changez Khan的故事:一个在双子塔恐怖袭击以后重新评估自身身份的巴基斯坦裔美国人。Khan由英国演员Riz Ahmed扮演。

这是第一部由印度和巴基斯坦联合摄制的电影,与此同时它由好莱坞演员Kiefer Sutherland, Liev Schreiber 和Kate Hudson共同出演。

Nair是一位导演过《季风婚宴》和 《早安孟买》的54岁导演。她在纽约已经住了好几十年了。虽然她第一次踏上巴基斯坦的土地是在不久前,但Nair自认为她是把Mohsin Hamid的小说改拍成电影的不二人选。

"我觉得这本书就是给我的礼物,"她说,"几年前,我第一次去巴基斯坦。但是,我在现代印度长大,我们很难跨过边境,所以那是一次非常令人激动的经历。"

"拉合尔这座巴基斯坦城市完全不同于它在媒体上的样子:无人飞机在这里四处袭击、一张腐败的温床。我发现了东方的威尼斯,这是一座精致和美丽的城市。"

"所以那时候我就想要表达当代的巴基斯坦,而这本书就是我的出发点。我可以在今天的世界做些什么,同时这也是和西边的邻居---巴基斯坦的一次对话。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在两种文化中间走着危险的钢丝。"

Nair版本的《勉强的原教旨主义者》里,一个美国的新闻记者(由Liev Schreiber扮演)前去采访Khan,一个被怀疑持"反西方"观点的拉合尔大学教授。

之前,khan既是一个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又是一个=名华尔街的佼佼者。当他在电视上看到双子塔倒下时,khan还是无法抑制他的第一感觉:对无畏袭击西方资本主义腹地的恐怖份子的钦佩。

扮演khan的演员兼说唱歌手Ahmed,先前在Michael Winterbottom的《关塔那摩之路》和Chris Morris的《四头狮字》中扮演过角色。但是这一次,他相信这是第一次好莱坞以非美国人的视角看待911事件。

"我认为这种类型在南亚的电影中很常见,但是美国来拍就显得特别了。"他说,"这是一部大胆的、原创的,同时也是一部应景的电影,不管是从政治角度还是个人角度。"

Nair补充道,"这是部一位怀着美国梦的巴基斯坦年轻人的电影。他热爱着美国,追逐着美国梦,并且最终实现了它——普林斯顿还有华尔街。但突然世界变了,他被看做是从"另一边"来的人。

"他必须下一个决定:他该做什么,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属于哪里?作为一个一半时间生活在纽约,一半在印度的人,我非常明白那种跷跷板一般的感受。"

爆炸之后,在纽约的khan成为了纽约被怀疑和敌视的对象。制作组承认电影可能会让西方观众觉得不舒服。

"你需要仔细对待、权衡这些富有挑战的材料。"凯特说道,"因此在我表演之前我都要和Nair碰头,并且要她解释给我她对电影的看法。"

然而Nair说她记得她的家人在911几周以后遇到的问题,同时还有美国对阿富汗的入侵。

"911以后,有许多像我家人一样把美国当成家,但是突然被当成是"另一边"的人。但是这故事真正吸引我的地方是在这里面我看到了各种观点。

"我认为我们在电影中表现出世界是复杂的,我像热爱印度一样深爱着美国。我们在描述美国时加入了很多私人感情、了解、还有某种程度的爱。所以我希望在电影能有所平衡。"

"美国是一个拥有三亿人口的充满生气的地方。而且不是所有的人的立场都和美国政府在911以来的立场一致"。

这部电影在威尼斯被放映以来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尤其是对Ahmed的表现。

《卫报》称它"大胆的叙事加上里Ahmed精彩的表演,虽然在平衡处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具有侵略性的美国资本主义两种价值观上有些拖沓和闪烁其词。"

《每日电讯》表示了赞许,却说"《四雄狮》在探讨难驾驭的主题和破除成见方面走的更远"

《好莱坞报道》指出就在双子塔倒塌的三天前,Nair靠着家庭喜剧《季风婚宴》在威尼斯赢得了金狮奖,而《勉强的原教旨主义者》则是在那之后巨大文化转变的结果。

Nair却坚持政治并不是这部电影的原动力。

"这部电影并不讲美国或者巴基斯坦,它探讨的是:究竟'人'意味着什么,这是我们每个人绕不过的问题。"

"当Liev Schreiber 和 Riz Ahmed所扮演的角色在谈=对话时,很明显的,他们在另一种环境中本该成为朋友——但是不幸的是,这个世界却不让他们这样。"

威尼斯电影节至9月8日结束。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译文遵循CC3.0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点击这里查看和订阅《每日译者》手机报。穿墙查看译者博客、书刊、音频和视频


from 译者 http://yyyyiiii.blogspot.com/2012/09/bbc911.html

Sunday, 18 September 2011

编程随想 | 闲聊中美文化差异——9·11十周年随想



编程随想 | 闲聊中美文化差异——9·11十周年随想

  前几天是9·11恐怖袭击十周年,相应的报道和评论也多了起来。看了这些报道和评论,俺能明显体会到美国和天朝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今天,就来说说这些差异以及由此反映出的,更深层次的东西。

★关于灾难的善后工作

◇美国是如何做的

  在9·11发生后,美国政府花了大约9个月时间,在事发现场搜寻遇难者遗体和遗物。之后,又把现场的废墟搬到某个特定的地点,由专人继续清理,为的是尽可能收集遇难者的遗骸和遗物。

◇天朝是如何做的

  前不久的7·23动车事故,在事发仅仅几个小时后,官方就宣布结束搜救工作。然后,大型铲车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车厢以及车厢内的遗体就地埋掉。很多遇难者的遗体就这样被铲车搞得支离破碎。至于遗物,那就更不要指望了。

★关于遇难者名单

◇美国是如何做的

  9·11事发后,美国政府仔细收集了遇难者名单(共计2983人)。如今,每一个人的姓名都刻在911纪念碑上。为了更加人性化,纪念碑的设计者还尽可能地征求了每一个遇难者家属,询问他们希望把遇难者的姓名跟谁摆放在一起。大部分家属都希望遇害者的姓名能够跟一同遇难的同事/朋友摆在一起。然后,根据这些答复,再找专门的软件公司,设计专门的算法,对这2983个姓名进行最优化布局,以便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家属的要求。(更详细的报道,可以看”这里“)
 编程随想 | 闲聊中美文化差异——9·11十周年随想

◇天朝是如何做的

  2008年发生的5·12大地震,天朝官方仅仅给出大致的死亡人数(说不定还是故意缩水的),而且根本就没打算去整理详细的遇难者名单。如果说朝廷的官员公务繁忙,那也就算了。但是,当民间有人自告奋勇去收集遇难者名单时,朝廷立马就进行严厉的打击。
  最知名的,莫过于谭作人的例子。他在2009年2月,发起《5·12学生档案》的倡议书,呼吁大伙儿收集地震中遇难的学生姓名。(为啥要专门调查遇难学生捏?因为汶川地区的很多学校都是豆腐渣工程,导致学生死亡比例异常高)结果,倡议书发出仅仅一个月,谭作人就被逮捕,罪名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判处有期徒刑5年。判决的理由是,谭作人曾经发表过支持 6..4 的言论。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谭作人发表的 6..4 言论,已经不止一年两年了,为什么偏偏选在这个时间点把他抓起来判刑捏?说白了还不是因为调查豆腐渣工程,会威胁到某些四川地方官的职位。谭作人案不禁使俺联想到艾未未说过的一句话:当你试图了解你的祖国时,你已经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关于纪念和反思

◇美国是如何做的

  9·11距今已经10年了。每年的9月11日,美国官方都会在纽约组织隆重的悼念活动。很多有头有脸的政府官员及遇难者家属都会参加。而且,每次都会安排专人把所有遇难者名单一个不漏地朗诵一遍。这已经成为每年的9·11纪念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仪式。
  除了9·11,诸如越战、韩战的纪念日,也都会有很多美国人组织纪念活动。尤其是越战,很多人都在悼念的同时进行反思和检讨。

◇天朝是如何做的

  对于发生在天朝的各种灾难,党国总是避而不谈。举个例子:有多少网友听说过”板桥水库垮坝”?估计100个网友里面未必有1个人知道。此事故发生在1975年,一夜之间造成1000多万人受灾(官方数字);死亡人数有各种说法:从2.6万到24万不等;京广铁路瞬间被冲毁102公里。著名的《Discovery》频道评选出人类历史上10大技术错误导致的灾难,”板桥水库溃坝”名列第一,排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前。(此灾难相关介绍在”这里“)
  对于牵涉到政治因素的(比如:6..4 事件、三年大饥荒),那党国更是讳莫如深。如果你胆敢在这些事件的纪念日去公共场所搞活动,党国的爪牙直接就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把你逮捕,然后再判个十年八年的徒刑。对于某些特别敏感的事件,连网上的评论都被严厉禁止。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每年的5月底6月初,都有很多网站临时关闭或者进入维护状态。因为党国不允许大伙儿谈论 6..4 这个话题。(所以,俺在博客里连载”回顾 六..四 系列“,是要冒风险滴)

★关于阵亡将士的待遇

  考虑到9·11直接引发了反恐战争。俺再顺便对比一下中美两国是如何对待战争中的阵亡人员(在天朝俗称烈士)。

◇美国是如何做的

  美国官方会尽可能地记录每一个阵亡将士的详细资料。而且很多纪念碑都会刻上全部的阵亡人员名单,以示纪念。比如下面这张越战纪念碑的照片。可以看出,纪念碑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
 编程随想 | 闲聊中美文化差异——9·11十周年随想
  而且,他们对于阵亡将士的遗骸尤其重视。很多在美国境外阵亡的人员,政府都会想尽办法把遗骸寻回。比如,韩战已经过去60年了,美国佬还在跟北朝鲜交涉失踪美军遗骸的问题。前些年,美国和越南恢复外交关系后,首先谈的也是寻回美军遗骸。
  大部分的美军遗骸都埋葬在华盛顿郊区的阿灵顿国家公墓(美国最大的军人公墓)。埋在那儿的阵亡将士,不论军衔/年龄/种族/信仰,都是一样规格的墓碑、一样的占地面积,充分体现人人平等。(照片如下)
 编程随想 | 闲聊中美文化差异——9·11十周年随想
  另外,美军还有若干海外军人公墓(比如在南韩的釜山、菲律宾的马尼拉),其规格完全不亚于阿灵顿国家公墓。

◇天朝是如何做的

  天朝对于阵亡的士兵人数,历来都是一笔糊涂账。不论是八年抗战、还是朝鲜战争、还是对越战争,都没有统计出精确的伤亡人数。至于阵亡人员名单,那更是想都不要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基层士兵阵亡或负伤退役后,连个名分都没有。
  而且天朝对于在海外阵亡的将士遗骸,从来都不感兴趣。比如抗日时的缅甸远征军,比如韩战时的志愿军,有成千上万士兵在阵亡后就地掩埋。但是从没听说天朝有意向去收集那些遗骸并运回国内。
  天朝当然也有烈士公墓,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八宝山革命公墓。但是天朝向来等级森严滴,这个八宝山可不是阿猫阿狗都能随便进的。著名作家兼诗人流沙河在某次演讲中,是这样评论八宝山的:

我们的”八宝山革命公墓”分14个等级,好多老干部临到要死的时候,千方百计都要争取到”八宝山”;有些家属还要去闹”我们该享受哪一级待遇”,包括我们这里写讣告——人都死了它下面还要加个括弧”相当于副厅级待遇”!真是见鬼了——他都变了鬼了还有啥子待遇!只有一个丑陋的民族才去搞这些事情,自己还不知道丑陋。

  除了帝都的八宝山,其它各个城市也都建有烈士陵园。但是,很多烈士陵园年久失修且无人维护(比如俺老家的那个)。近些年,还时常听说某地的开发商为了盖楼盘,把某某烈士陵园夷为平地——这叫烈士家属们情何以堪!

★总结

  从上述的对比,大伙儿可以看出美国文化中的某些价值观念:
1、”人”是最重要的,不论这个”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
2、对于那些为国家利益而牺牲的,即便是一个普通人,也会受到整个国家的尊敬。
  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很多美国民众的国家认同感和凝聚力会极大的提高。在天朝,光靠教科书上的那些死板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难以达到这种国家认同感和凝聚力的。
  俺个人觉得:如果中国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光有GDP是远远不够滴。比GDP更重要的,是国民的精神和素质。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从美国人身上学习很多。另外,当今朝廷的腐败有目共睹,大伙儿务必明白:在党的领导下,不要指望中国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

================================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编程随想”和本文原始地址。

学习翻墙

发任意邮件到help_gfw@yahoo.com即可自动获取翻墙扫盲教程;别用国内邮箱,易被墙。如有其它问题要联系俺,请写信到program.think@gmail.com5235590154125226279 8168087949951776457?l=program think.blogspot 编程随想 | 闲聊中美文化差异——9·11十周年随想

 编程随想 | 闲聊中美文化差异——9·11十周年随想  编程随想 | 闲聊中美文化差异——9·11十周年随想  编程随想 | 闲聊中美文化差异——9·11十周年随想  编程随想 | 闲聊中美文化差异——9·11十周年随想

 编程随想 | 闲聊中美文化差异——9·11十周年随想

f1add0191vusFqXMaTAL dz 150x150 编程随想 | 闲聊中美文化差异——9·11十周年随想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River Crab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点击这里下载翻墙软件。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请在谷加上 跟随我们
获得免费代理请点击 这里


on 中国数字时代: 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1/09/%e7%bc%96%e7%a8%8b%e9%9a%8f%e6%83%b3-%e9%97%b2%e8%81%8a%e4%b8%ad%e7%be%8e%e6%96%87%e5%8c%96%e5%b7%ae%e5%bc%82%e2%80%94%e2%80%949%c2%b711%e5%8d%81%e5%91%a8%e5%b9%b4%e9%9a%8f%e6%83%b3/?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chinadigitaltimes%2FIyPt+%28%E4%B8%AD%E5%9B%BD%E6%95%B0%E5%AD%97%E6%97%B6%E4%BB%A3%29

Thursday, 15 September 2011

9/11與中國



9/11與中國

 

http://www.voanews.com/chinese/news/World-Press-Coverage-on-China--20110912-129686948.html

 

2011 9 12

9/11與中國                                             記者: 齊之豐 | 華盛頓

先見之明總是稀少。因此,在9/11恐怖主義組織襲擊美國的時候,世界各地沒有什麼人想到9/11事件跟中國有什麼關係。然而,10年過後,後見之明則隨處可見。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地的觀察家們在不同程度上普遍把9/11事件跟中國的崛起和他們眼中的美國的衰落聯繫起來。

*《經濟學人》
縱論10*

在本·拉登領導的基地恐怖主義組織襲擊美國金融中心紐約和政治中心華盛頓10周年紀念日911到來之前的一個星期,英國權威的《經濟學人》雜誌在93一期發表文章,題目是“10年過後。文章的一開頭提綱攜領地回顧了過去10年的歷史:在美國準備紀念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和五角大樓遭遇襲擊10周年之際,2001911的事件依然在塑造歷史。


《經濟學人》的文章接著陳述了9/11以來的美國反恐戰爭的得失,其中包括戰爭的巨大代價(按照美國布朗大學的估算,包括貸款利息償還以及退伍軍人的醫療福利在內的美國反恐戰爭的最終成本高達4萬億美元,相當於2005年到2010年六年期間美國預算赤字的總和)。文章最後說:


美國如今(在應對恐怖主義襲擊方面)準備得更好了。但防止未來的危險不能單憑簡單地宣佈勝利(或接受失敗),退回到美國的長城之後。美國這個超級大國在9/11之後犯下若干錯誤,其中最大的大概就是攻打伊拉克。在未來的幾十年裏,美國將面臨形形色色的新的安全挑戰,如應對不斷崛起的中國,但可動用的人力物力卻不如以前。

*
《日本經濟新聞》的看法*

《經濟學人》的論點,在地球的另一邊得到呼應。《日本經濟新聞》912發表該報社論委員會委員飯野克彥的文章,題目是“9/11之後對中國有益10。文章說:

在美國9/11遇到恐怖主義襲擊10周年到來之際,日本媒體和海外媒體自然紛紛進行各種報導。雖然我沒有巨細無遺地網羅所有的報導過目,但在該事件對全世界的影響分析方面,有關中國的崛起的報導引人注目。

典型的是(日本)《每日新聞》的專題報導。報導指出,在過去的10年裏,全世界的力量平衡變化顯著。美國跟恐怖主義搏鬥,消耗國力,國際威望也降低了。另一方面,中國在軍事、經濟等各方面影響力擴大。

93的出版的英國i
《經濟學人》發表長篇文章,基本以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為焦點。但文章也指出,美國大概要面臨新的安全保障方面的挑戰。文章舉例說,其中的一個挑戰就是要應對不斷崛起的中國,但可動用的人力物力卻不如以前。


無論是《每日新聞》還是《經濟學人》分析得都不錯,但從世界史的觀點來看,要總結過去10年的特徵,可以說美國的疲憊、中國的崛起是一種穩妥的說法。


遺憾的是,我沒能看到中國媒體的分析報導。但《東京新聞》在95介紹了看來是中共政權的心裏話。中國人民大學的金燦榮教授說,假如沒有恐怖主義襲擊,當時的布希政權對發展中的中國的敵對心就會增強,中美關係就有可能會陷入不穩定。恐怖主義襲擊對美國來說是悲劇,但對中國的發展非常有益。’”

*9/11
之後的中美國力消長
*

99,加拿大主要的英文報紙
多倫多《環球郵報》
發表記者馬克·麥金農的報導,題目是中國的機遇:9/11如何正中中國的亞洲計畫的下懷。報導說:

看到滿載乘客的飛機撞上世界貿易中心的雙子塔,中國領導層最初的反應是震驚。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致函布希總統,表達了這種震驚。但震驚過後,中國擔心美國暴怒起來會對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大動干戈,在中國敏感的西南邊陲導致不穩定。

2001911之前,中國只是一個二流的國家,即使在北京自己的後院也是如此。中國在展示自己的力量的時候,如在1996年越過臺灣試射導彈,笨手笨腳地試圖影響臺灣總統選舉的時候,華盛頓調遣戰艦,迅速逼退了它。

“10
年過後,美國總統奧巴馬軍力分散,美國政府欠北京一萬五千億美元的債,欠債的部分原因是過去10年美國必須花錢打仗。奧巴馬如今只能是竭力要亞洲國家相信,美國依然願意並且能夠跟過去一樣擔當亞洲地區員警的角色。很多人現在說,美國正在被中國取代。作為亞洲首屈一指的大國,中國財力雄厚,軍事力量不斷增長。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袁鵬說,我認為9/11對美國、對全世界都是一個悲劇。這話跟江澤民主席在2001912致函布希總統時所說的話一樣。但袁鵬接著談到了9/11對中國的影響。‘9/11讓美國把注意力集中於中東而不是亞太地區,從而讓中國的國際環境比預想的要寬鬆了,這給中國帶來了一個(大發展的)好機會。

2000年競選總統的時候,布希表示,他認為中國是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而不是他的前任克林頓所喜歡說的戰略合作夥伴


*
印度痛心疾首
*

英國、日本、加拿大等主要工業發達國家的主要報紙對9/11以來美國在它們眼中的衰落紛紛表示痛心疾首。與此同時,世界人口第二大國、世界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印度的主要報紙《印度時報》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認為9/11讓美國受重創,讓中國得好處,也讓印度蒙受損失。


911《印度時報》
發表英迪拉尼·巴格奇的文章,題目是美國的衰落和中國的崛起。文章在講述了9/11使美國大動干戈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後說:

在美國忙於反恐戰爭之際,中國退居後面。中國沒有吐血花大錢,也沒有派遣成千上萬的軍人投入一場戰爭去送死,......。中國很廉價地維持了跟巴基斯坦的全天候友誼。中國從來沒有像美國那樣在巴基斯坦花大錢,但中國對伊斯蘭堡的影響力卻不同尋常地高。

在阿富汗,以美國為首的盟軍跟塔里班戰鬥,與此同時中國卻投資幾十億美元在那裏開發銅礦。在2007年,在中國抗議一些中國公民在巴基斯坦被劫持之後,當時的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派人沖入紅色清真寺(解救人質);巴基斯坦軍隊總長卡亞尼對阿富汗領導人說,最好拋棄美國,跟中國結盟。

*
兩個島國,異議與悲歎
*

9/11
恐怖主義襲擊事件是否導致世界歷史進程改變方向?10年過後,世界各國的人們千言萬語,看法各異。印度洋島國毛里求斯的法文報紙《快報》911發表記者納德·斯瓦拉芒從華盛頓發出的報導,認為9/11事件並非21世紀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大事:


對很多專家來說,即使是9/11襲擊事件在很多方面改變了整個世界(自那之後出現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但那天的襲擊事件並不是21世紀具有根本性的事件。世界歷史進程並沒有因此而改變。中國的經濟擴張......和最近的阿拉伯之春則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與此同時,加勒比海島國牙買加的《拾穗者》報在911則發表資深記者伊安·波伊納德文章,悲歎美國蒙受的損失和中國的崛起:


2001911,恐怖主義分子襲擊美國,導致將近3000
人喪生,讓美國人受到心理重創,讓文明世界感到憤怒。10年過後,美國國會研究部估計,9/11之後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耗費美國13千億美元。

美國有若干深刻的缺點弱點,但我寧願看到美國在世界上足夠強大,可以掃掉牙買加毒梟達德斯·庫克這樣的惡人,而不原意看到世界給中國這樣的扶持腐敗和殘暴政權的專制大國中國主宰。

*
美國保守派的困惑
*

9/11
恐怖主義襲擊事件發生、美國攻打阿富汗之後,美國許多保守派一度歡欣鼓舞,認為那是美國重新安排進而安排中東秩序和世界秩序的大好時機。伊拉克戰爭就是在那種背景之下發生的。不久之後,許多保守派人士承認,當初把問題想得過於簡單。10年過後,又有不少保守派人士表示後悔莫及。


美國貝裏學院政治學教授、保守派人士彼德·勞勒911在公共政策和教育網站大思想BigThink.com上發表文章,表達了他的困惑:

如今,我們感到思緒混亂,無能為力。對伊斯蘭極端主義的勝利非常模糊而有限。那種勝利不是讓人產生以及該讓人產生(19405080年代美國戰勝法西斯和共產主義強敵的)那種驕傲。原來歷史沒有結束,美國的國力和影響力(或許還有整個西方的影響力)在降低。我們甚至都不能完全理解(更談不上面對)中國奉行專制的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式的技術愛好構成的前所未有的挑戰。(到頭來居然互聯網也不能挽救我們!)

 

 

 

 

 


on 椰子樹下打盹的哲學家: http://tw.blog.yahoo.com/mesg/mesg.php?type=error&key=article_not_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