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31 March 2018

国际人权联盟:西藏人权状况急剧恶化

【西藏之声2018年3月31日报道】国际人权联盟(FIDH)与国际声援西藏运动(ICT)于3月29日,共同提交对中国第三次普遍定期审查的联合报告,指出中共统治下,西藏人权状况急剧恶化。
该份报告记录了藏人的公民与政治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遭剥夺情况;中共政府对非暴力异议的罪名化、对藏人的言论表达、和平集会以及宗教信仰自由进行的打压,同时严密监控民众的私人生活、系统化地扩伸任意拘押、折磨、虐待手段,以消除任何针对政府的批评。
报告也记录中共对宗教场所的进一步管控,例如去年喇荣五明佛学院所遭受的严重打压。报告并提到丹增德勒仁波切在关押期间突然身亡,以及西藏语言权利倡导者扎西文色被控“煽动分裂”等个案。
国际声援西藏运动主席马提奥.梅卡其(Matteo Mecacci)指出,习近平领导的中共政府,对藏人的基本权利、身份、文化持续进行打压。这从2009年至今,在西藏境内发生的超过150起自焚事件便可清楚证明。中共应该履行其国际人权承诺。
国际人权联盟副主席贾汉吉里(Guissou Jahangiri)指出,中共在治下各地侵犯人权,其中藏人在民族与宗教上属于少数群体,因此受到严酷打压。联合国成员国必须利用即将举行的普遍定期审议,来要求北京尊重藏人的人权。
两个人权团体在报告中提出建议:呼吁中共立即审批《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并且允许联合国特别专员在不受干预的情况下访问西藏。


from 西藏之声 http://www.vot.org/cn/%e5%9b%bd%e9%99%85%e4%ba%ba%e6%9d%83%e8%81%94%e7%9b%9f%ef%bc%9a%e8%a5%bf%e8%97%8f%e4%ba%ba%e6%9d%83%e7%8a%b6%e5%86%b5%e6%80%a5%e5%89%a7%e6%81%b6%e5%8c%96/

中国发禁航公告,将在南中国海举行大规模军演

来源: 
美国之音
中国海南海事局网站截图
随着美中关系渐趋紧张,中国近日来接连透露将于近日在有主权争议的南中国海举行实战化演练。中国的海南海事局星期五发布了为期一个星期“南海军事训练临时禁航”公告,宣布自4月5日早上8时至4月11日午夜12时在位于海南岛东岸沿海的4个座标的水域范围内进行军事训练,禁止其它船只驶入。
此前有卫星照片显示,中国的航空母舰辽宁号现身南中国海,而且有至少40艘军舰和潜艇分列在辽宁号航母前后,空中还有军机编队飞行。
在另一方面,美国本星期一宣布,“罗斯福”航母打击群结束在中东地区的部署,将进入第七舰队辖区。预计,在中国举行这次演习的同时,美国将有 “罗斯福”、“卡尔文森”和驻日美军“里根”号三艘航母同时部署在亚太地区。
此前,在美国总统川普签署了针对中国多达600亿美元的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备忘录之后的第二天,美国海军“马斯汀”号驱逐舰便在南中国海海域进行“航行自由”行动,并进入南沙群岛美济礁12海里范围内。
军事问题观察人士奥斯本(Kris Osborn)星期五在《国家利益》网站撰文说,这是中国以大规模实弹演习在太平洋向美军发起的挑战。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03/%E4%B8%AD%E5%9B%BD%E5%8F%91%E7%A6%81%E8%88%AA%E5%85%AC%E5%91%8A%EF%BC%8C%E5%B0%86%E5%9C%A8%E5%8D%97%E4%B8%AD%E5%9B%BD%E6%B5%B7%E4%B8%BE%E8%A1%8C%E5%A4%A7%E8%A7%84%E6%A8%A1%E5%86%9B%E6%BC%94.html

林保华:從戰略高度看美中經貿戰

2018-03-28
自由時報

美國已經發動對中國經貿戰。中國開始是恐嚇報復、奉陪到底,要美國懸崖勒馬。恐嚇無效後,就裝得比美國人還愛美國,說經貿戰損人不利己,對美國也會造成損失。而被中國滲透的媒體、專家也偽裝公正為中國幫腔。實際上這一仗肯定中國損失遠大於美國;若不戰,中國繼續盜取智慧財產權與大量貿易順差,美國永遠翻不了身。
中國的崛起就是靠美國每年上千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吸吮美國人的奶水而壯大,如今反噬美國與全球,企圖毀滅西方國家所建立的普世價值。只有讓中國斷奶,它才有可能停止擴張,被迫進行內部的改革。這是針對中國經濟基礎的戰爭,只有削弱它的經濟基礎,才能使它的上層建築改弦更張或倒塌,西方世界才能存活下來。
這是一場決定未來美國命運、台灣命運,乃至全球命運的沒有硝煙戰爭。也不排除會有硝煙,中國請了金正恩到北京,當然想製造硝煙來干擾美國的戰略部署;在狗急跳牆下,習皇帝也可能獨斷獨行向美國開戰,這將是中華帝國加速覆亡的最好時刻。
其實美對中的大宗出口是大豆、高粱與波音飛機。美國農業人口很少,政府有能力補助。波音是受損害最大的廠商。然而中國的航空運輸依靠波音與空中巴士,中國絕不可能完全不買波音而全部依靠空中巴士。何況法國總統馬克宏的「反中」目前優於德國梅克爾。
反觀中國依賴外貿與投資的兩大引擎一旦衰落,一直迴避隱藏的就業問題就冒出來了,這才是維穩的最大問題。
李克強總理在兩會說,美國多出口高科技產品,就會解決逆差。這是請鬼拿藥單。本世紀初的確有美國高科技網路公司到中國轉移技術,協助建立防火牆,讓他們封殺人民的知情權,間接訓練出一批駭客,現在倒咬美國。李克強前日又說,不會強迫外資轉移技術。那麼以前做的又是怎麼一回事,是他還是習近平要承擔責任向外企道歉?
經貿戰的戰局必然高一陣、低一陣。美國從一開始拉高聲勢,再分別豁免友好國家,策略完全正確,就是孤立中國。隨著這場戰爭,必須改造被中國滲透的一切國際組織,包括WTO、WHO與聯合國等,恢復世界正常秩序。因此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遲早會恢復並擴大。
外資(包括台商)不要短視,只計算眼前得失,更不應貪圖以行賄而短期獲利;而是應該調教中國建立真正的自由市場,在公平貿易下,才是真正獲利的保證。也只有自由經濟上的政治、法律制度,才能保障公平貿易與確保世界和平。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8/03/blog-post_878.html

袁南生:毁了宋朝毁明朝,中国外交“愤青”千年来是怎样误国的?

作者|袁南生


袁南生,男,汉族,1954年3月出生,湖南益阳,中共党员,博士,教授,高级经济师。曾出任多国大使,后担任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



"愤青"是在1990年代中后期成为流行词的,但其实"愤青"现象在历史上早已存在,其产生与发展与中国对外关系有内在的联系。什么是"愤青",中国千年外交史上有"愤青"现象吗?古代"愤青"与现代"愤青"有哪些相似和相异之处?怎样看待现代"愤青"现象?分析和梳理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办好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彰显大国外交的特色、风格和气派,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什么是"愤青"现象

"愤青"最早特指1960年代欧美左翼思潮中主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的叛逆青年。1973年,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愤怒青年》记述一班不满社会现状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证明当时已存在"愤怒青年"的称呼,后来该词被简称为"愤青"。由于通信手段的进步和互联网广泛使用,使更多的人可参与到对历史问题和国际局势相关问题的讨论中,这就为"愤青"群体的产生和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顾名思义,"愤青"是指思想偏激、情绪化,有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沙文主义思想、言论和行动的青年。"愤青"同时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思维的情绪化、非理性化、简单化。"愤青"容易冲动,容易被激怒,喜欢谩骂,不喜思辨,不善于推理论证。二是标榜爱国。中国的"愤青"认为中华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中国文化是最伟大的文化,中国将很快成为世界强国乃至第一强国。他们不喜欢取得西方国家国籍的华人,也不喜欢别人对中国人、中国政府及中国文化的批评,不管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谁,也不管人家的批评是否出于善意,更不管批评得有没有道理,一遇批评,马上反驳甚至谩骂。这些"愤青"仇恨西方国家,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天生具有侵略及掠夺本性,亡我中华之心不死。三是轻言战争。主张采取极端措施,甚至主张以暴力改变社会。四是拒绝妥协。对外交往一味主张强硬。

"愤青"虽是现代词汇,但"愤青"现象却古已有之,不绝于史。中国千年外交史上的"愤青"现象,无论是古是今,至少有如下几个共同特点:在心态问题上,一直处于心理上的优越高位,以"天朝大国"的心态君临天下;在名实问题上,重虚名,喜高调,脱离实际,不接地气;在和战问题上,一味主战,谁主张和,谁就是卖国;在对外交往问题上,一味主张强硬,遇有谈判,不顾自身实力和对方诉求,漫天要价,狮子大开口,视任何妥协为软弱;在人际关系上,自以为高人一等,标榜爱国,凭个人好恶划线,谁不与其站在一边,谁就是叛国贼;在思想方法上,超越实际,极端偏激,唯我正确,有浓厚的"左"的色彩。

"愤青"并非"愤怒"与"青年"的简单之和,把"愤青"理解为"愤怒的青年"不完全准确。比如,人们并不愿将文化程度有限的青年人视为"愤青",即使他借着酒劲正在街上大耍威风;人们也不情愿将一个正对村长发脾气的农村青年(姑且假设是张艺谋影片中的秋菊)看成"愤青"。"愤青"的愤怒对象,通常得与家常行为、世俗生活拉开一段距离,具有超越现实功利的特征,比如为了声援巴勒斯坦人而上街游行,为了反对政府滥用权力而与警察展开街头巷战,都是国外当代"愤青"的常规举动。与国际"愤青"一样,中国"愤青"同样热衷于针对重大的社会或国际事务宣泄不满,表达仇恨,呼唤正义。"愤青"的愤怒,原本就带有"义愤"色彩,体现着青年人天赋的正义感。

宋代"愤青"们怎样误国

蒙古崛起之后,虽然多次战胜金国,但终究无法消灭金国,只得寻求与南宋合作。成吉思汗临死时,训诫诸子,"金之精兵在潼关,强攻难下。可借道南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由此可见,成吉思汗的战略是,联宋灭金。蒙古当时非但没有吞并南宋的想法,还把南宋当作潜在的盟友对待。金哀宗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刚刚崛起的蒙古汗国是金国最危险的敌人。为了救亡图存,必须集中力量全力对付蒙古。他一改金国历代与宋朝为敌的做法,不再发动侵略宋朝的战争,并派人到光州(今河南潢川)一带,四处张贴告示,告谕宋界军民,今后不再征伐南宋了。同时,为了寻求同盟,公元1225年,金哀宗还通过谈判,联合了正遭受蒙古侵扰的西夏,双方约定西夏对金称弟,不再称臣,不用金国年号,双方互不侵犯。调整好外交格局后,金哀宗全力对付蒙古汗国。公元1226年,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先后收复了平阳、太原等重镇,取得了一定的胜利。此时,成吉思汗正集中力量进攻西夏,公元1227年西夏灭亡。

如果当时南宋对蒙古的灭金战争选择不作为,至少可以赢得30年的准备时间。然而,靖康之耻激起的全国性的仇金情绪,造成南宋外交战略失误。虽然当时有清醒之人反对,但很快被弥漫全国的仇恨所淹没。此时,困守孤城的金哀宗想到了遣使臣向宿敌宋朝"借粮",其实就是哀求方便、遣使求和。使臣临行前,金哀宗得知了蒙古要联合宋朝共同攻打金国的消息,于是反复嘱托使者努力争取南宋的支持,竭力陈述唇齿相依的道理。金哀宗说:"蒙古灭国四十,数年前已灭西夏,我大金国若灭亡,下一个亡国的肯定是宋国,唇亡齿寒,自然之理。如果宋国能和金国联合,既对金国有利,也对宋国有好处。作为使臣,你一定要把这个道理好好讲给宋人听!"(《金史》卷十八‧本纪第十八·哀宗下)
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南宋不能理智地放下已经过去一百多年的仇恨,反而寻求自掘坟墓的灭亡之道。目光短浅的宋朝君臣把宋朝与蒙古联合灭金看作是报靖康之耻、建立不朽功业的天赐良机。为诱使宋朝联合蒙古灭金,蒙古答应灭金后将河南归还宋朝,但双方并没有就河南的归属达成书面协议,只是口头约定,这就留下了巨大的后患。当金国在蒙古的打击下濒临崩溃时,南宋朝廷认为有利可图,于是出兵北伐。按照与蒙古达成的协议,宋朝军队两万人在大将孟珙率领下,携带盟约规定馈赠给蒙古军队的粮秣三十万石,抵达蔡州城下。金国灭亡后,南宋如愿分得了一部分领土,而最终的结果是南宋亲手毁掉了自己的藩篱,实属自毁长城之举。

事情本可到此为止,遗憾的是,南宋并不满足于分得的土地。一个"愤青"提出了著名的"据关阻河,光复三京"北伐蒙古议案。意思是趁蒙古在中原立足未稳,把蒙古人赶到黄河以北,再以重兵防御潼关—黄河一线,与蒙古隔河而治。南宋朝野被这封不切实际的奏折深深打动,不懂军事的文人们纷纷主战,不顾灭金战争中同蒙古并肩作战的将领们的反对,终于走出了错误的一步,南宋大军北伐蒙古。结果北伐大军全军覆没,安然南返者十中无一。蒙古大汗召开最高军事会议,略曰:"今诸国已服,唯江南一隅,尚阻声望。朕愿躬行天讨……"于是乎,蒙古三路大军南下,南宋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宋灭亡前的德佑元年正月,文武百官只有6位大臣出现在朝堂上。当初那些主战的"愤青"们,全部逃亡,只丢下小皇帝和谢太后孤儿寡母加上6个大臣一共8个人。二十四史中如是曰:"南宋启衅,自招入侵。"(《宋史》卷四十七·本纪第四十七)可见"愤青"之误国。

明朝亡国与"愤青"现象离不开

崇祯帝勤政廉政,怎么会落得个亡国上吊的下场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被"愤青"现象所绑架。老天爷曾给崇祯四次机会,哪怕抓住一次,他就可能不必上吊,不用当大明的末代皇帝,甚至有可能成为复兴王朝的英雄。但是,"愤青"们把他和明朝逼上了煤山。

第一次机会是封后金(清)首领为王。在与明王朝不断周旋过程中,努尔哈赤一直希望明廷封其为王,以号令东北各少数民族。皇太极的实力虽比父亲努尔哈赤时大为增强,但一直希望同明保持友好,发展贸易。即使是在攻明战争屡次胜利时,他在议和文书上也低明皇帝一字书写,并接受了明廷要其遵明正朔、取消"伪号"的要求,在尚未达成议和协议之时,不书天聪年号只写干支。当其羽翼已丰,多次攻入内地,明朝已无法招架之时,他仍然多次发布告示说,愿与明友好、议和。其实,封王的做法在明朝并非无先例,但这样做明朝需要付出代价,即承认后金(清)实体的存在,划出地区供其统治。这虽然损害了明统治者的威望,却可以平息战火,安定辽东,国家减轻困扰,而保持明朝"天朝大国"的地位不变。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杨嗣昌就曾在上疏中指出:"我朝抚赏为弱敌之第一策",是为国家"久远真切之计"。无奈满朝文武之中,持这种见解的人少之又少,而且不敢公开说出来。

第二次机会是与清军议和,分界而治。松锦失守之后,崇祯便想和清军议和,以便专心对付李自成起义军。兵部尚书陈新甲暗中与皇帝筹划讲和。皇太极曾主张分界而治,提出"两国和好宜先议定疆界"。皇太极热情接待了马绍愉等明朝来使,给予他们优厚的赏赐,经过半个多月的谈判磋商后,农历六月三日,在马绍愉等人离开盛京时,皇太极派官将他们送到十五里之外设宴饯别,并命军士将使团护送到明朝控制的连山(今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境内。

皇太极给崇祯皇帝写了一封长信,托马绍愉转呈。信中,皇太极在追溯了后金(清)与明朝开战的历史渊源后,又谈到尽管清兵已处胜势,但仍愿议和通好。这封信的内容后来被收入《清太宗实录》得以保存。从行文看,皇太极的态度比较谦恭,在一番客套话之后,皇太极提出了不算苛刻的停战四项条件,字里行间完全没有威胁的意味。尽管如此,皇太极对明朝的诚意并没有信心,他在信的末尾发出了最后通牒:"若不愿和好,再勿遣使致书……约九月不至则治兵。"言外之意,和谈一旦无望,只有兵戎相见了。

不料,当马绍愉返回京师,将议和的情况写成书面材料呈送给他的顶头上司、兵部尚书陈新甲后,陈新甲因为着急上朝议事,就将信件随手放在几案之上,他的书童误以为是"塘报"(朝廷抄送诸臣的报告,上登一般的上谕与奏章——笔者注),未请示陈新甲就拿出去交给各部门传抄。这一下可惹了大祸,本来是保密的议和经过,一下子被群臣百官阅览,朝野为之哗然,很多大臣纷纷上书弹劾陈新甲贪生怕死、妥协求全、私定议和条款。崇祯皇帝极为愤怒,起初他还想袒护陈新甲,对他的大意泄密没有追究,还将大臣们的奏疏压下不发,希望不了了之。但过了不久,舆论鼎沸,难以平息,迫于压力,一向以中兴君主自居的崇祯皇帝在思想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的内心不愿意给别人留下一个无法应付时局、向"蛮夷"低头的印象,感到议和是自己的耻辱,于是将责任一股脑儿地推给陈新甲,降旨责令陈悔过。实际上,崇祯皇帝很信赖和赏识陈新甲,这个处分完全是为了平息朝廷中的舆论,就处罚来看,是十分轻的。事到如此,虽然议和之事已不能再提,但陈新甲若能识时务明哲自保,还是可以保全性命和官位的。然而陈新甲明显不够老练,他觉得议和自始至终都是在皇帝指示下进行的,自己并没有在其中增添额外内容,便有恃无恐,不但"不引罪,反而自诩其功",更引用皇帝给自己写的敕谕中的话语为自己标榜。陈新甲的言行终于使崇祯皇帝恼羞成怒,下令将陈新甲处死。崇祯帝这样做虽然保全了面子,却又一次关上了本是由他授意打开的议和大门。一次本来很有成效的议和,一次可以改写历史的救国良机,表面上是因为崇祯皇帝死要帝王的面子和陈新甲的不谨慎导致最终草草收场,实质上是朝廷内外为"愤青"的思维定式和舆论所绑架。

第三次机会是迁都。李自成大军挺进山西,两个月就可攻进北京,形势瞬息万变。大臣李明睿建议南迁,他认为,只要向南进行战略转移,就能缓过气来。当年宋高宗赵构毅然南渡,在杭州建立了繁荣富庶的南宋,赵家天下又延续了150多年。咱们大明的条件比那时强多了,地方比它大,物产比它丰富,关键是祖宗当年迁都北京时,设南京为陪都,有一套完整的行政体系在。李明睿敦促:只要您下决心南下,东山或可再起,大明中兴有望。沿途的河北、山东、江苏的情况目前还不错,安全不是问题。总之死守北京就是等死,尽快动身为好。谁知,宰相陈演反对南迁,故意把消息捅出去,弄得沸沸扬扬,谣言四起,人心大乱。他还指使人上奏章,攻击南迁是别有用心,是"邪说",要求严肃处理李明睿。绝大多数官员和"愤青"们站在一起坚决反对南迁,为什么呢?因为士大夫阶层长期被正统教育洗脑,坚信撤退可耻,在政治上是错误的;加上如果南迁,官员们的美宅良田不可能带走,丢了北京还不知便宜谁。最要害的问题在于,南迁之后,南北两个政府一合并,肯定要裁员,官员们思量的是:俺的位子还有没有、好不好?官员们唱高调唱了一个多月,李自成大军此时已攻下了居庸关和昌平,北京危殆。崇祯终于忍不住了,毅然决断:"不管他们了,这事我说了算,咱们立刻南迁!"李明睿叹口气:"来不及了,沿途我军都被打散了,北京城连只苍蝇都飞不出。"

第四次机会是与李自成议和。李自成本是个苦力出身的粗人,并不具备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对迅速的胜利毫无思想准备,也不太清楚进了北京意味着什么。三月十七日都打到今北京城的复兴门一带了,他居然在次日上午给崇祯写信,要求割让西北一带给他,西北实行高度自治,不向朝廷报告工作;朝廷拨付100万银两慰问金给他,他替朝廷打击敌对势力,包括虎视眈眈的东北清军。然而大臣们个个慷慨陈词,调子一个比一个高,要与北京共存亡。李自成送的大礼,根本不在明朝最后一次御前会议的议题之内。崇祯本想乘着夜色混出城去逃命,但是从安定门、朝阳门到前门,没有一个门为他打开。眼看天要亮了,只好孤独地走向了煤山……他死后仅3个小时,李自成拍马直捣金銮殿。那些政治坚定、慷慨激昂的部长们血战到底了吗?第二天他们就去李自成办公室外,排队请求安排工作。(习骅《中国历史的教训》,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

"愤青"现象为何千年不绝

自宋以来,产生了一种新的国民心态——清流心态,深刻影响了中国外交的走向。清流心态在朝廷和社会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目为清流派。清流现象是"愤青"现象的历史源流,"愤青"现象是清流现象在当代的"变种"。鸦片战争爆发前,曾国藩在回答其恩师、军机大臣穆彰阿提问时就说:"自南宋以来,君子好诋和局,以主战博爱国美名之风兴起,而控御夷狄之道绝于天下者五百年矣。"后来,曾国藩在给李鸿章的信中又说:"自宋以来,君子好痛诋和局,而轻言战争,至今清议未改此态。"(《曾国藩全集・书信十》)为什么宋代会产生清流心态,为什么"愤青"现象在中国外交史上千年不绝呢?

一是对宋朝重文轻武、主和厌战政策反思和反弹的结果。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宋朝不等于安全大国,"靖康之难"后,国民心态发生变化,作为对朝廷重文轻武、主和厌战政策的反思和反弹,男人被要求宁战不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清流心态由此产生。岳飞冤案发生后,一些人又将主和与卖国投降画等号,令清流心态进一步加剧。

二是中国封建社会从兴盛到衰落的历史趋势的产物。唐代进入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此后,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西方列强用炮火轰开中华帝国封闭的大门后,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令不少汉族士大夫痛心疾首。"愤青"们不乏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和护国之勇,然而缺乏谋国之智。"愤青"心态产生的心理基础是对国家遭受外来侵略的愤恨,是一雪耻辱的渴望,是早日实现富国强兵的满腔热情,但这种愤恨、渴望和热情是以激情为依托,以道义为诉求,而非以理性为依托,以实力为诉求。

三是夷夏之"防"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夷夏之"防"理论是中国古代主张严格民族界限、尊崇华夏、鄙薄其它民族的理论。具体表现为对异族人保持警觉、防备,还有禁止与外族通婚等;禁止我方先进文化传入外族,也警惕外族不良风俗对我方的影响干扰。在中国,严夷夏之防的观念出现得很早,它注重强调夷夏之间的文化对立,强调中原文化的绝对主体地位。因此前人往往认为夷夏之论有大族沙文主义与民族歧视倾向。具有清流心态者同时具有极强的文化自尊心,政治上趋于传统保守,骨子里拒斥西方文化,习惯于居高临下地看待中外关系。

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妥协文化。没有妥协就没有外交。长期以来,人们把"妥协"作为一个贬义词来对待,甚至把"妥协"和"投降"相提并论。妥协文化的缺失导致中国缺乏谈判的文化,导致外交上难免出现走极端的现象。外交本要协调多方面利益关系,平衡各种利益矛盾,这就必然有妥协。妥协太多地体现在外交中,它是一种外交艺术,是以暂时或局部的让步来换取双赢,来保障长远的利益。顾维钧说:"办外交,要会争,也要会让。当争的时候必争,当让的时候也必让。只争不让,那就是下命令,强迫对方接受我的命令。""愤青"们在外交上主张强硬手段,反对任何妥协,遇到中外冲突即强烈主战,喜欢唱高调,在爱国(当时名之为"为了社稷")的口号下,常常把主战等同于爱国,把主和等同于卖国,将必要的妥协和无原则的退让混为一谈,打不下去不得不谈判时,对将军们在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则希望外交家们在谈判桌上能拿到,否则谈判之人很容易被批为"卖国"。以晚明为例,直到亡国的最后时刻,崇祯皇帝才意识到"策辽事者,不宜战而宜和也"。可惜这只能是后知后觉,已于事无补。当时明廷上下缺乏议和的环境与气氛,明朝始终未给议和创造必要的条件,主持议和者包括皇帝在内从未展开有关议和大政方针的讨论,纠正以至批驳一些模糊认识及错误论调,以统一朝臣的思想,因而始终未能形成议和应有的气氛。相反,传统的所谓天朝大国不可冒犯的传统观念始终占据上风。主持议和的人无一不身负恶名:兵部尚书袁崇焕终以"谋款通敌"之罪被磔(读"zhé",是古代一种把肢体分裂的酷刑),支持袁崇焕的阁臣钱龙锡也以"密谋主款"之罪长戍不赦。杨嗣昌主持议和,弄得举朝哗然,群起而攻之。而陈新甲与清议和事暴露后立遭杀身之祸。这种攻击、反对议和的声浪经久不衰,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任何正确的议和主张都难以畅行。顾维钧亦以为中国的事情难办,尤其外交难办,原因就在于人们拒绝妥协,喜欢清谈者太多,老是狮子大开口。他曾说:"中国的外交,从巴黎和会以来,我经手的就很多。所犯的毛病,就是大家乱要价钱,不愿意吃明亏,结果吃暗亏;不愿意吃小亏,结果吃大亏。"

又说:"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代表们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杨玉清《我所知道的顾维钧》,载于《文史资料选辑》)

五是清谈误国历史遗风的影响。清谈的兴起,大抵由于东汉末年党锢诸名士遭到政治暴力的摧残与压迫,一变其具体评议朝廷人物任用的当否,即所谓清议,而为抽象玄理的讨论。启自郭泰,成于阮籍。陈寅恪说:"清谈误国是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陈寅恪,万绳[楠(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西晋灭亡了,清谈误国之风并没有随之消亡。明朝亡国同清谈误国之风分不开。崇祯皇帝死后不久,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给南明的史可法写信,痛斥晚明的清谈误国之风:"晚近士大夫,好高树名义,而不顾国家之急,每有大事,辄同筑舍。昔宋人议论未定,兵已渡河,可为殷鉴。"(蒋良骐《东华录》,中华书局1980年版)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你们明朝的干部根本不考虑国家利益,就喜欢唱高调、讲大话,哪怕火烧眉毛了,还慢条斯理地穷白话,作个决定比盖栋楼还慢。当年北宋研究对策还没散会,金军就渡过黄河了,你们咋就不长记性呢?

当然,当代社会"愤青"现象的产生还同狭隘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的影响有关。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百年来在中国不容小觑,而就全球来看,冷战结束之后,意识形态并未终结,民族主义业已取而代之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因素。狭隘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者都是以爱国主义的面目出现,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带有绝对的不可置疑性。他们骨子里认为本民族利益天然高于一切,从而使"爱国主义"在一些时候、一些地方变成盲目的、狂热的情感,有时甚至演变成了"害国主义"闹剧、悲剧。

科学认识中国千年外交史上的"愤青"现象,一方面,要认识到"愤青"现象是外交运作的民意基础,善加利用可以作为外交谈判中的一张牌;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其限制外交运作的空间,对实现合理和必要的妥协形成牵制,也就是从"左"的方面对外交运作形成干扰。

——微信:新少数派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8/03/blog-post_743.html

朝核困局:当今最棘手的问题——对付朝鲜无上策可言,只有下策与下下策之分(大西洋月刊)

Justin Metz 
 
三十分钟。这是一颗携带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从朝鲜打到洛杉矶大致需要的时间。平壤政权一直在朝着一个目标不懈地努力:建造洲际弹道导弹,并且制造出足够小可以装入导弹里的核弹头。最近分析家预测金正恩将在唐纳德·特朗普四年任满前达到这个目标。
就此特朗普总统简单地发推说:“这事完全没戏!”
尽管特郎普惯于大放厥词,但他对此事的态度并未过度偏离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的种种无效的对朝政策。阻止金氏王朝拥有核武器是长期以来美国对朝政策中的重点。然而在2006年小布什当政时,平壤成功引爆第一颗核弹。随后,在奥巴马入主白宫后,金氏王朝又引爆了四颗核弹。自理查德·尼克松总统以来的四十多年,美国试图用各种方式来控制朝鲜:口头威胁,军事演习,外交制裁,敦促中国,乃至最近很有可能在诉诸网络攻击。
特朗普也在发推特,说朝鲜正在“挑事儿”,而他是打算要“解决这个问题”。从特朗普政府内部流传出针对金氏的“斩首打击”计划,但这种事情是一个国家最不应该事先泄露的消息。
让我们一起祈祷这种种事端都不会造成后果。特朗普对朝鲜半岛问题的前因后果一无所知,但至少他可以换个视角来看这个问题。但是他还是会一头撞上让他前任们束手无措的严酷现实:对付朝鲜没有灵丹妙药。与此同时,他却兴冲冲而不自知地扮演着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那立国神话中给他安排好的漫画般夸张角色。
在这个神话里,朝鲜和金氏王朝乃是二者一体的。它的存在几乎完全建立在抵抗穷凶极恶的外敌这个承诺的基础上。外来的威胁越是“黑云压城”,这种说辞对于金正恩来说就越有效;而特朗普恰恰是极擅长于放烟雾弹的。对付这个外来威胁,核弹是必须的。核弹是朝鲜防御策略的关键一环,是唯一可以挡住成群的蛮夷,维护朝鲜民族(此处包括南北)的伟大前景的武器。金氏乃伟大领袖,传承了出自白头山的神启的祖先那神秘的魔力;他是卓越的领导,具有不凡的视野,精通外交手腕,还是军事天才。和他父亲金正日,祖父金日成一样,金正恩是朝鲜民族的诰封捍卫者,而朝鲜人是所有种族中最纯洁的那个。即使是韩国,即大韩民国,也应该感谢金正恩,因为如果不是他,美国早就会入侵了。
这个种族主义色彩浓厚的神话和对白头山血统超自然地位的信仰,是朝鲜国家身份的核心,也揭示了为什么拿外交压力来说服当朝“敬爱的领袖”退缩是不太可能的。眼下避免朝鲜成为一个真正有核武力的国家的最大希望在于,而且一直在于:中国。然而中国不但不一定能对朝鲜施以足够的经济压力来影响金氏的政策,而且也不一定愿意这样做。对于中国来说,有一个友邻能给华盛顿和首尔添点麻烦,有时对北京的利益很有好处。
美国的破坏行动可能在平壤近年来一系列导弹发射失败中起了作用。据《纽约时报》的大卫·E·桑格(David E. Sanger)和威廉·J·布罗德(William J. Broad)报道,去年美国继续实施了隐蔽的网络破坏计划,同年朝鲜有88%的中程“舞水端”导弹的飞行测试以失败告终。因为这些导弹基本都中途爆炸了,有时碎片还散落在大海中,专家们,尤其是朝鲜之外的专家,是无法找出确切的失败原因的。导弹发射失败是导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导弹自身也可能出于很多原因爆炸,但朝鲜导弹测试失败的百分比之高意味着几乎肯定有暗地破坏。《纽约时报》报道说,发展阶段的导弹试验的正常失败率约为5%至10%。另一方面,破坏行动也可能与网络攻击无关,而可能涉及更多的老派技术,例如把次品混入导弹部件的供应链。但即使任何类型的破坏是这些测试失败背后的原因,众所周知这也只不过延缓朝鲜的核试进展而已。就算是失败的试验都会使平壤更接近其昭告天下的目标:拥有能够攻击美国城市的核武器。
金氏政权也许是邪恶并跟现实脱节,但并不傻。金氏政权成功地确保了全世界对其目标的了解,并通过公开展示目标的进展,成为美国和韩国的眼中钉。金氏政权也把中程的“芦洞”和“飞毛腿”导弹从测试阶段发展到了现役,还展示了它们的覆盖距离——现在已经能达到韩国的港口城市和军事基地,还有在日本岩國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航空基地。五月中旬,金氏政权成功地发射了一枚导弹,破记录地飞行了1300多英里,沿着一个高弧打入了日本海。导弹专家说如果这个导弹的航迹放低些,射程可能到达3000英里,远远可以覆盖驻扎于关岛的美军基地。米德尔伯勒国际研究所(Middlebur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军备控制专家杰弗里·刘易斯(Jeffrey Lewis)在三月份的《外交政策》(Foriegn Policy) 月刊中写道: 

朝鲜的军事演习毫无疑问地表明平壤在未来计划大规模使用核武器来阻挡驻扎于日本和韩国的美军入侵。朝鲜官方声明中的用词是“击退”。朝鲜的脱北者声称,该国领导人希望通过在冲突初期造成大规模伤亡和破坏,来逼迫美韩放弃入侵。

这并不是新闻。朝鲜这个威胁已经存在了二十多年。“在朝鲜广为人知的是,[国家]已经生产,部署并囤积了两三个核弹头和包括五千多吨毒气在内的大量有毒物质。”从朝鲜叛逃的崔准豪(Choi Ju-hwal)上校在1997年对美国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如是说。“通过拥有这些武器,北半岛能够避免自己被诸如美国、俄罗斯、中国和日本这样的大国轻视,也能够在政治谈判和与超级大国会谈中获得先手。”
多年以来,朝鲜已经有大量的常规火炮——估计有八千门大炮——就在朝韩非军事区(DMZ)的北边,距离韩国有2500多万人口的首都首尔不到四十英里。一名曾在韩国战区指挥过部队的退休高级美军官员告诉我,他听说过这样一个说法,如果把首尔划分成三平方英尺一格的网格,这些常规火炮可以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打烂每一个格子。” 这个能劈头盖脸地摧毁首尔的能力严重威胁到这个韩国最密集的人口中心、政府所在地和经济核心的存在。同样的炮弹还可以发送化学和生物武器。如果洲际核导弹成为朝鲜军火库的一部分,更多的城市将会落入和首尔同样的困境。据刘易斯说,洲际核导弹是朝鲜防御性战略的最后一步,“以防止特朗普在金正恩湮灭首尔和东京之后做出过激的举动,否则朝鲜会让特朗普追悔莫及。”
***
 
美国该如何下这盘棋?

拿朝鲜怎么办,几十年来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虽然朝鲜半岛战争的枪声已经在1953年停止,但平壤仍坚持认为朝鲜战争从未结束。它一直以金氏王朝统一朝鲜半岛为官方政策。
近几个月来,由于华盛顿和平壤两方都张牙舞爪,形势紧张程度不断升级,我采访了数位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或是曾负责过为现实冲突制定计划和布置战备的国防安全专家和军事官员。我采访的专家包括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和五角大楼的前官员,和曾在朝鲜地区指挥部队的军官,以及学者。
从这些采访中我了解到,美国有四个总体上的战略选项来对付朝鲜及其快速发展的核武计划。
1. 先发制人:美国用压倒性的军事攻击铲除平壤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消灭其领导集团,摧毁其军队。这将结束朝鲜与美国和韩国的对峙,解决金氏王朝,一劳永逸。
2. 紧阀加压:一次有限的常规军事攻击,或者更可能是持续的一系列常规军事攻击,使用空中和海军力量,可能还有特定的特种部队行动。这些打击必须要力度足够大,才能显著削弱朝鲜的军事实力,但同时规模又要足够小,以避免被认为是上述先发攻击的开端。这个选项的目标是维持金正恩政权,但强迫他放弃对洲际弹道导弹的追求。
3. 斩首行动:除掉金正恩和他的核心集团,最有可能是通过暗杀,然后代之以一个更温和的、更愿意向世界开放的领导集团。
4. 接受现实:这是最难下咽的药——默许金正恩发展他想要的武器,同时继续努力遏制他的野心。
让我们一一分析每个选项。可惜无一良策。

先发制人

如果美韩对朝鲜发动全力攻击,胜算应该是很大的。美韩完全有能力击败朝鲜的军事力量并颠覆金氏王朝。
单凭这种大胆与明晰,这个策略能有效讨好特朗普总统的选民(一些支持特朗普的竞选海报吹嘘他是美国久违的“纯爷们”式领导人)。但这种策略要想奏效,美国必须发动自朝鲜战争以来最大的军事行动才能达到先发制人;其部队资源的投入之大,将远远超过大多数美韩两国人民有生之年见过的所有军事行动。
金正恩带来的安全威胁日趋严重,这样一来先发制人的打击策略就很有吸引力。如今,一场朝鲜半岛战争死伤人数已经会非常惊人;如果金正恩获得核洲际导弹,这个数字还会呈指数倍增加。虽说朝鲜坐拥百万大军,生化武器和几个原子弹,它现在的打击半径还只是地区性的。在金正恩拥有全球性打击能力之前一锤击溃朝鲜正是对特朗普来说非常具有诱惑力的一个策略。
现在对美国本土有核打击能力的敌对国家只有中国和俄罗斯;不按套路出牌的朝鲜一旦获得这种能力,会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最大的威胁。特朗普所坚持的“美国第一”战略,也为置日韩居民于不顾、采取激烈手段打击提供了理论支持。按照特朗普式的逻辑,只要战争留在地球的另一边,全面开战就是可以接受的;这种思路恐怕会让日韩人民夜不能寐。“可以接受的牺牲”的定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是哪国人民在承担伤亡。
预防性打击最好的结果可能是速战速决,让朝鲜没有时间还击。但这都是过于美好的想象。
“当你在讨论核问题和核打击的可能性的时候,哪怕百分之一的失败的可能性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东亚事务副助理国防部长亚伯·邓马克(Abe Denmark)五月对我说,“你很有可能听到像《奇爱博士》(Doctor Strangelove)里巴克·图尔基德森将军嘴里说出来的那种话。”他指的是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经典电影《奇爱博士》里乔治·C·史考特(George C. Scott)扮演角色的著名台词。他对总统说,“我没法保证我们毫发不乱,”轻描淡写地接受了数百万人可能会在核战争中失去生命这件事。
金正恩的弹药库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出于多重原因,很难肯定你能一举摧毁所有目标。”奥巴马时期前任国防部副部长、现任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首席执行官米歇尔·弗洛努瓦(Michèle Flournoy)今年春天对我说,“一个原因是,我不相信任何人能掌握所有核武器的准确位置。另一个原因是当朝鲜决定使用核武时,我认为他们很有可能会把核武放在可移动系统上,这样这些核武就更加难以被找到、跟踪和瞄准。他们也有可能把另一部分核武器藏在加固防空洞里或深深的地底下。这些非常难打击的目标,不是一次突袭就能彻底摧毁的。”
朝鲜地形险要多山,非常适合藏人藏物。从1953年开始,朝鲜的国家安全以及金氏王朝的存亡就是依赖于军事上的僵局。能够抵御来自美国的威胁、保证能够抗住首次打击,并在这个基础上保留还击实力,是金氏三代王朝军事策略的基础。
就算使用其弹药库中最差的几个武器,朝鲜也能在几个小时内杀死数百万人。这意味着美国先发攻击可能会导致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大屠杀。2005年,据一位在国防大学专攻战争模拟的退休空军上校山姆·加德纳(Sam Gardiner)估计,单纯使用沙林毒气就可以造成一百万人死亡。加德纳现在说,根据我们对叙利亚对平民毒气攻击的了解,死亡人数可能还要增加三到五倍。而且现今朝鲜比十二年之前坐拥更多化学和生物武器;刺杀金正男一事让我们看到了神经毒素VX的威力。人们认为金正恩政权拥有炭疽病、肉毒杆菌、出血热、鼠疫、天花、伤寒和黄热病这些生化武器,还拥有可以直接打击东京三千八百万居民的导弹。换句话说,任何想要击溃朝鲜的努力都有可能招来惨痛代价,甚至招来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
平壤,2017年4月15日:阅兵式上经过金日成广场的弹道导弹。近年来,金氏政权试射导弹的频率增高了。(STR / AFP / Getty)

如果这种灾难真的发生了,金正恩得付主要责任;但是美国如果在没有受到严重挑衅或极度的直接威胁时,就先发制人逼金正恩出手,这样的行为也会是鲁莽且在道义上站不住脚的。现在决定权落在了特朗普这位迄今为止尚未显示出足够的道德判断力的领导人手里,实在让人非常不安。
如果抛开大规模平民死伤这个因素不看,而只把战争看成军事实力的比拼,韩国单枪匹马就可以击败他们北方的兄弟。朝鲜半岛南北两国假如打起来,两国实力的差距是碾压式的。韩国是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近期还开始与沙特争抢世界第一大军购方的“桂冠”。更何况,韩国还有强大的美国军队来撑腰。
但是朝韩实力的极端差距不代表韩国会轻易取胜。美韩两国空军合力可以迅速击溃朝鲜空军,但是会面临地对空导弹;这些地对空导弹编织出的交叉射击网的险恶程度超过越南战争后美军飞行员遇到过的一切挑战。美国式现代战争很大程度依赖制空权,通过大量飞机悬在战场上方,包括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无人机和飞行指挥控制平台。想要维持这种空中舰队,必须彻底摧毁平壤政权的防御系统。
寻找并击溃北朝鲜的核储存和重型武器需要更长的时间。几年前,退休的空军中将、福克斯新闻军事分析师托马斯·麦克奈尼(Thomas McInerney)一直高调支持预防性打击。他非常乐观地估计消除北韩的军事威胁仅仅需要30到60天。
不过让我们很不切实际地假设这种预防性打击会把金正恩所有的导弹和炮台都解决掉,美国依旧需要面对他庞大、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地面部队。与他们打地面战争可能比第一次朝鲜战争更困难。在大卫·哈伯斯坦(David Halberstam)的《最冷的冬天》(The Coldest Winter)中,他描述了第一骑兵师军士赫伯特·帕皮·米勒(Herbert "Pappy" Miller)关于1950年在大田村附近与朝鲜部队交手的回忆:
无论你打得多好,总会有更多的朝鲜兵涌上来。源源不断。他们会从你身后窜出来,切断你的退路,然后袭击你的侧翼。米勒心想,他们很擅长于打这种仗。第一波和第二波总是拿着步枪冲上来,后面紧跟着一波波空着手的士兵,他们捡起前面倒下的人的步枪继续冲锋。他心想,面对一个有这么多士兵的军队,美军每个士兵都得有自动冲锋枪。
如今,美国军队人人都有自动武器,但敌军也人人都有。朝鲜军人也不会像1950年一样只做直接正面攻击。据情报朝鲜拥有穿过韩朝非军事区一直伸到韩国的地道。特殊部队可以通过地道、飞机、船只或者朝鲜海军的小型潜水艇舰队被输送到韩国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可以严重破坏美韩空中作战和防御系统,甚至可能把一个核弹偷运到首尔地下引爆。那些觉得亚洲伤亡无所谓的“美国至上主义者”也需要考虑,火线内还有三万左右美国人。就算这些人全部被当作炮灰,韩国繁荣的经济也会收到重创,直接影响到全世界所有市场。
所以即使是完美的先发制人攻击,代价也会是骇人听闻的。在1969年,在平壤拥有导弹或核武器之前,打击朝鲜风险已经很大;像理查德·尼克松这种不惧使用武力的人,当朝鲜击落美国间谍机、造成机上所有31名美国人丧生后,都反对用武力报复。
吉姆·沃尔什(Jim Walsh)是麻省理工大学安全研究项目的高级研究员,也是军控和核不扩散中心(Center for Arms Control and Non-Proliferation)的董事会成员。今年春天我与他聊过关于美朝危机升级的问题。“我有个朋友刚刚从首尔回来,有幸和驻韩美军——都是穿军装的现役军官——直接交流。他问他们:‘你们有能力解除朝鲜核武装吗?’他得到的回答是‘我们能用核弹吗?’”
抛开以核制核的讽刺性不讲,即使是使用以核制核的方案,沃尔什得到的回答依旧是:无法保证成功。
“如果我们不能一举摧毁所有目标,那我们就会有一个拥有核武器而又刚刚受到攻击、真被惹毛了的敌手。”沃尔什说。“即使动用核弹,也不一定就能摧毁所有火炮。而且真使用核武器的话,韩国会同意吗?从朝韩非军事区(DMZ)北边到首尔只需三分钟飞行时间。你真的要在离我们盟友的首都那么近的地方扔核弹吗?想想那些放射性落尘吧。如果你不能一举摧毁对方的所有常规火炮,那首尔上方就会弹如雨下。所以我不明白全面攻击如何能奏效。”沃尔什进一步补充说,即使美国总统能够得到美国人民的支持来进行这种攻击,韩国人民多半会反对。“所有的战事都会发生在朝鲜半岛的土地上。所以在我看来,韩国人民当然应该参与决策。我不认为他们会应允。
现在尤其不是时候,因为文在寅(Moon Jae-in)5月份刚当选为韩国总统。文在寅是自由派,他表示可能愿意与平壤重开谈判。他不仅不赞同攻击性行动,还批评了最近在首尔附近布置可拦截入侵导弹的美国萨德(THAAD,末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一事。
预防性攻击的问题还不仅于此。这种攻击的有效性取决于出其不意,以最快的速度实施最大限度的打击——这反过来又需要美国部队在此地区的大规模集结。伊拉克战争初期,美国战机每天飞行约800架次。朝鲜的军事力量远比萨达姆·侯赛因的伊拉克强大;因此几乎可以断定,若对朝鲜实施全面攻击,美国所需军力将比这个更多。为了抵御朝鲜对韩国的地面入侵,美国需要增强目前已到位的武器装备。美军特种部队需要作好准备攻击朝鲜关键的核场址和导弹发射台;战舰必须驻扎在日本海和黄海。这一切行动都不可能在不引起平壤警觉的情况下进行。朝鲜比它的南边邻国更为擅长的事情之一就是间谍活动;在自由社会招募和管理间谍比在极权国家里容易多了。
为讨论起见,暂且假设预防性攻击能够奏效而且不会带来上文所述的任何连带损失。假设美军能够秘密集结到位,并且文在寅总统也同意此行动。进一步假设平壤的核武器能够被快速解除,所有炮台都被打哑,导弹发射台被铲平,领导集团被消灭——假设这一切都能在敌方的有效反击之前完成。再进一步假设朝鲜庞大的军队能够被迅速击败,我方伤亡也出人意料地少,韩国的经济也不会受到大的损害。最后再假设中国和俄罗斯也同意靠边不管,坐视他们的长期盟友垮台。然后金正恩,顶着他那丑陋的发型,带着他那群带大盖帽、时时记录领袖指示的磕头将军们都消失了。韩国不必再为北边的入侵担惊害怕。北边那国使用生化武器的危险也没有了。核威胁也没有了。
这将会是一个多么令人惊叹的伟大胜利!美国实力和知识资源的一个真正了不起的展示。
剩下的会是什么?朝鲜,这个有超过2500万人口的国家,将陷于混乱。防止饥饿和疾病的人道主义救济成为迫在眉睫的第一需要。必须建立起临时政府。占领和重建伊拉克已经非常艰难,那么想象一下突然无人领导的朝鲜,很可能充满辐射和毒雾,其遭到破坏的经济和基础设施一片狼藉。这个国家里到处仍有分散隐藏囤积的核武器、细菌武器和化学武器,这些危险武器必须被找出来并加以妥善保管,以免落到恐怖分子手里。换句话说,这个“胜利”将会造成现代最大的人道主义危机——与之相比,叙利亚的灾难就只是操场上的小打小闹了。早在2006年,罗伯特·D·卡普兰(Robert D. Kaplan)就对这种可能发生的崩溃局面做过思考;他在本刊写道,处理这事“可能会带给世界——其实是带给美军——自二战以来最艰巨的重建任务。”
在这个“胜利”之后,金氏过去手下的残兵败将在多久以后结成武装团伙,开始占据边远地区,就像阿富汗军阀们所做的那样?他们何时会开始攻击美国占领军?不妨也想象一下中国和韩国被数以百万计的濒临绝境的难民所困扰。中国会坐视一个统一的朝鲜半岛成为美国的盟友吗?被摧毁的朝鲜会在之后很多很多年里成为美国的包袱,一个背不动又很难看的包袱。
随之而来的混乱、杀虐和持续的耗费说不定会让美国怀恋金正恩大腹便便的高视阔步。
因此,我们有必要考虑第二个选项。

紧阀加压

如果美国的目标是有限度地惩罚平壤而不是发动一场全方位战争,也就是说,保留金正恩政权和朝鲜的完整,但除掉它的核武库,美国该怎么办?
基于华盛顿磨刀霍霍的态势,但又考虑到预防性打击的巨大坏处,上面这个中间路线看上去是几种包含武力的选项中可能性最高的一种。根据这个中间路线,朝鲜下一次挑衅(核试验、导弹试射或军事攻击)的时候,对它进行一次尖锐的强有力回应,足以让平壤政权把全部的注意力转移过来。美国的这个回应需要重挫金正恩政权的军事计划,但又不至于被视为一场全面的预防性战争。如果金正恩施以反击,美国会用另一轮打击作为回应,这一轮打击也许会更加致命。采取这个策略的期望是,这个过程也许会让金正恩真正认识到,就像特朗普承诺过的那样,美国不会容许他研发出足以威胁美国本土的武器系统。
这种对付朝鲜的模式正是被曾供职于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数十年的朝鲜问题专家悉尼·A·塞勒(Sydney A. Seiler)称为“挑衅周期”的加强版。挑衅周期的例子是,平壤做出一个出格的举动,比如2006年在它第一次核试验成功,挑动起各国对战争的恐惧之后,主动提出重启裁军谈判。随后,当平壤在2007年回到谈判桌上之后,布什政府同意解冻朝鲜在澳门汇业银行(Banco Delta Asia)的资产。这样的周期实际上是奖励了金正日政权的核挑衅。
韩国白翎岛,2010年4月24日:吊车将韩国军舰天安号打捞出水。天安号在与北朝鲜有争议的海域发生神秘爆炸后沉没,46位船员遇难。(Jin Sung-chul / AP)
奥巴马政府试图打破这种周期循环。2010年朝鲜用鱼雷击沉韩国天安号护卫舰,104名船员中的46人身亡。韩国对朝鲜采取了除军事打击之外最严厉的回应:几乎全面的贸易封锁,并且拒绝在朝鲜发布正式道歉的声明之前重启裁军谈判。奥巴马采用了一种“策略性忍耐”的对朝政策,不使用武力,但也不为了修复感情而做任何让步,并通过与亚太地区的盟友合作进一步孤立并惩罚平壤。这样美国就可以跳出那种“挑衅/讨好”的死循环,也许朝鲜会开始像负责任的国家那样行事。但这种策略不成功,或者说尚未成功——有些人认为经济制裁的成效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美国保守派人士,以及特朗普,倾向于把“策略性忍耐”看作一个失败。那么,为什么不猛力加压呢?对付那些嘲笑你虚张声势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来真格的。
第一轮军事打击的对象应该是那些重要的核武基地和导弹发射器。其中最诱人也最明显的目标应该是丰溪里核试验场。在四月份,这个试验场上了新闻,因为人们在它的卫星图片中没找到预期中的地下核爆的迹象,却发现了正在打排球的朝鲜士兵。核项目另一个重要部分是位于宁边的生产钚的反应堆。打击两者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很有用,不仅能警告金正恩,而且也能阻碍金正恩的核弹项目本身(虽然朝鲜已经囤积了大量的钚)。不过,这种打击本身会有很大的风险,因为放射性原料会被释放,这理所当然地会招致国际社会广泛的谴责。打击导弹发射器的风险要小一些,但因为朝鲜有为数众多的发射器,并且这些发射器有很多的防卫系统包围着,这个打击会是一个规模更大也更复杂的任务。
选择何时何地进行打击是一个精细活。如果美国计划一下子打击朝鲜全部或大部分的发射器,在平壤看来就会是一个美国对它的全面攻击,从而引发平壤的全面回应。打击目标太少又会显得美国不情愿全面介入,反而引发平壤更多的挑衅。
有限度打击的关键在于打击之后的停顿。那样金正恩和他的将军们就会有时间来思考。有些分析师觉得,在这种情形下,金正恩可能不至于发动对首尔摧毁性的大规模攻击。
但是朝鲜炮轰摧毁首尔的威胁“真真切切地捆住了我们的手脚,并且非常难对付”,前潜艇指挥官和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防御政策和策略负责人约翰·普拉姆(John Plumb)如是说。“如果我是特朗普政府,我会研究焚毁首尔的威胁到底有多少可能实现。因为在我来看,‘焚毁首尔’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口号,这个口号几乎...越来越少人把它当真了。进攻首尔这样的非军事人口中心,和进攻偏远的军事基地完全不一样。毫无疑问,这是一场赌博。”
对平壤加压的问题在于:一旦开炮,想要控制住规模就极端困难了。任何有限打击都几乎肯定会引发一轮升级的进攻和反攻。加上误判和误解,有限打击很可能会发展为前面描述过的全面的半岛战争。要想这个策略成功,必须得让平壤从一开始就了解美国的意图,然而这种事情不能想当然。朝鲜这个国家对威胁的敏感度总是处于千钧一发的程度,并且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准备迎接美国的入侵。就像麻省理工大学安全研究项目的吉姆·沃尔什指出的那样,美国认为是有限打击,绝不能保证朝鲜也这么看。
一旦暴力冲突开始,朝鲜就有了优势,因为朝鲜人民完全没有发言权。朝鲜人民在这场冲突中死亡或者受苦也只不过是几十年暴政的又一章节而已。朝鲜对半岛南部自由社会的军事打击效果则全然不同。今年初引进的萨德导弹系统触发了几千人上街抗议,并与警察发生了冲突。对文在寅和特朗普来说,在持久的两国对垒中毫不动摇地承受这种国内对其政策的抗议要艰难多了。而且率先屈服对朝鲜来说损失更大。对金正恩和他的将军们来说,这样收场意味着他们需要放弃他们国防策略的根本。
平壤政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喜欢夸大威胁。依据美国外交关系协会资深研究员斯科特·A·施耐德(Scott A. Snyder)2013年的分析,朝鲜政权“越是危机越昌盛,越是危机内部支持越有力。” 特朗普或许认为自己被视为极度不稳定不可测对实现自己的目标更有利,但他周围环绕着相对而言更加负责的军队和国会领导人,并且美国按理需要和韩国协同行动,然而韩国却一定不愿意贸然行事。美国总统可以在推特上随心所欲大发牢骚,但他的权力还是有界限的。金正恩则不然。他的亲信们经常去了射击场却有去无回;假如一个人没有全身心投入地为金正恩的发言鼓掌欢呼,他估计会需要菩萨保佑,更别说提出不同意见了。他的权力是绝对的,而好斗是维持权力的关键。这个地球上他可能是少有的几位能够比特朗普的气焰更嚣张的人士之一。并且他多次说到做到,比如2010年击沉天安舰和炮轰延坪岛,就是为了回应韩国在那里进行的军事演习。要引爆他完全不需要一个真正的军事打击。金正恩最近还威胁说要击沉今年四月抵达朝鲜半岛区域的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U.S.S. Carl Vinson)。
当然,击沉航空母舰很难。金正恩的军队首先需要找到它,即使有卫星科技,也还是不容易的。即使对一个非常先进的军队来说,击中航空母舰也是很难的。但现在让我们假设朝鲜能够找到并击中航空母舰。如果仅仅一艘航母驶入朝鲜水域就使得局势如此紧张,试想如果真的开火,事情升级会有多快。
“如果我坐在平壤,并且我知道你要来对付我,我只有几分钟时间来判断这是否是一次全方位进攻。如果我等待,我就输了。”吉姆·沃尔什对我说。“要么用核武器出击,要么核武器被剥夺——这种情况下朝鲜一激动很可能就会按下核按钮。即使美国和韩国实施有限度打击,朝鲜人基本不可能会视之为有限军事打击,也基本不可能由着事态发展而不采取措施,特别是在当下的政治环境里,加上那些反复被提及的愚蠢的‘斩首行动’的说法,事情不会按照计划走的。”
即使金正恩理解到第一次打击是意在有限度的打击,他也很可能会迅速准确地判断出美国的目标是打击他的核武库,而这可能是推翻他的政权的第一步。在这种局面下,事关首尔的生死,哪一方会首先眨眼退缩?
或许示弱的会是金正恩。这当然有可能。但考虑到他政权的性质和他自己作为“敬爱领袖”的短暂历史,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更可能的情形是,有限度打击的第一次开火,会迅速发展成这种策略想要预防的全面战争。

斩首行动

这第三个选项有点好莱坞色彩:将金正恩本人作为攻击目标,推翻他的王朝。
韩国国防部长韩民求(Han Min-koo)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他的国家正在准备一个“特别旅”,以除掉朝鲜的战时指挥机构。三月份的军演中,美韩军队联合演习了这种攻击。同月,韩国《中央日报》(Korea JoongAng Daily)报道,美国海军的一支海豹突击队已经开始受训为执行这项任务做准备。五月,朝鲜政府宣布挫败了美国中情局(CIA)和韩国国家情报院的一项暗杀阴谋。
后两条消息已被官方正式否认,但是几乎可以肯定斩首行动在被考虑之列。美韩战略计划OPLAN 5015(其中一部分已被泄漏给韩国新闻界)将朝鲜领导人列为攻击目标。由美国策划任何此类阴谋其实都是对长期以来的美国政策的违反——一项总统令禁止谋杀外国领导人。不过,入主白宫的当政总统可以改写这项命令。
一位要求匿名的前白宫国家安全高级顾问最近告诉我:“斩首行动似乎确实是摆脱这个问题的一种方式。如果之后出现一位新的朝鲜领导人,愿意无核化,又会在正常范围内行事,这可能会把我们带出险境。但是,这涉及到非常多的难以预判的因素,所以迄今为止我对这种方式仍然很犹豫。"
要想成功实施一个刺杀金正恩的秘密行动,这个行动最好是从金氏的亲信圈内发起。鉴于朝鲜这个国家的封闭性以及金氏身边前呼后拥的保安人员,即使是一个特遣敢死队也难近其身并杀掉他。除非是他在预定的公开场合露面时(但也是金正恩的安全保卫高度警惕之时),否则巡航导弹或无人机的空中攻击都得依赖于及时准确的位置情报,而这种情报只有内线能提供。无人机可以进行长期、详细的监视并提供及时而精确的打击;美国就是靠无人机成功地追踪到和杀死了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领导人。但使用无人机来进行追踪、监视以及攻击有赖于对空域的完全控制,因为它们移动缓慢,有很多电波噪音,所以相对容易被击落,何况朝鲜的防空力量相当强大。
平壤,2017年4月15日:金正恩抵达纪念其祖父金日成诞辰105年的阅兵式。金氏政权在阅兵式上展示了一系列新式导弹;但是第二天的导弹试射却失败了,或许是由于美国的破坏。 (STR / AFP / Getty)
但是,如果中国真的受够了它这个好斗的邻国,那么它也许能在平壤政权内部招募同谋者。金钱,或是对权力的承诺,可能会足以策反金正恩的某位亲信。金正恩经常处决亲信的做法必然会引发怨恨和复仇的愿望。但是暴君的凌威是一把双刃剑。这样的任务对任何参与者都将是非常危险的。
这个行动的后果也可能是灾难性的。鉴于朝鲜举国对金正恩的崇拜,他的猝死可能会自动引发军事危机。再者,谁能保证接替他宝座的人不会更糟?
在不清楚短期和长期后果的情况下,斩首行动将是一场巨大的赌局。你不能拿核武器当骰子玩。

接受现实

除非金正恩被刺杀并被一个好一些的人接替,或是发生了什么外交奇迹,或是朝鲜半岛内部发生摧毁性的严重冲突,朝鲜最终总会成功制造出带有核弹头的洲际导弹。用一位退休的美军高级将领的话来说:“木已成舟。”
接受现实很有可能是最终的选择,因为在朝鲜问题上,没有任何好的军事解决方案。尽管想到金氏王朝有能力对美国实施核打击会很让人恐惧,但接受这一现实,比目前的现状也差不了多少。
平壤早就有了把首尔基本夷为平地的军事能力,还有足以杀死成千上万驻韩美军的武器,这一数量会远远超过基地组织通过9/11杀害的人数。9/11这一暴行导致美国入侵了两个国家,展开了长达16年的战争。而现在朝鲜所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能够通过导弹抵达日本,甚至关岛。面对这样一个能够给世界造成难以想象的混乱的朝鲜,整个世界都已经习惯了。
使用核武器会导致人类灭顶之灾的逻辑在近70年来阻止了核武使用;相同的逻辑也使朝鲜的核武器的使用上有所克制。在冷战期间,这种制约叫做MAD(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相互毁灭保证)。而在朝鲜问题上,对朝鲜的制约则是AD(assured destruction,毁灭保证),因为如果朝鲜发射核武器,一定会招来灭顶之灾;然后即使朝鲜的导弹击中了北美,美国也不会被摧毁。
在朝鲜洲际导弹发射后抵达美国西海岸前的30分钟内,这些洲际导弹有大约50%的可能会被拦截并摧毁。但从反过来来看,这也意味着洲际导弹有大约50%的可能会击中一座美国城市。
尽管这样想非常可怕,但不要忘了美国人曾经在远远大于朝鲜的威胁中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在冷战时期,美国一直面临完全被摧毁的可能。上世纪50年代,很多孩子,包括我,都参与过民防演习,防空警报一响,就躲到学校的课桌下。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被空袭的危险似乎近在咫尺,为此我甚至计划好了从学校到家的最快路线。核攻击的威胁是现代社会的标志,随着时间推移,这一威胁已经越来越不是影响美国人民生存的问题了。
核弹造价高昂,想要造出足够小能够塞进导弹中的核弹更是难上加难。建造洲际导弹也很困难。但这些都是老技术,制造方法已经广为流传。要想阻止恐怖组织获得这样的武器还有可能,但是如果是朝鲜或者伊朗这样的国家下定了决心,想要阻止他们几乎不可能。停止伊朗核项目的协议之所以能够达成,是因为伊朗和其他国家拥有广泛的贸易和银行业务往来。然而金氏王朝的闭关锁国意味着除了中国之外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对其施加可以造成影响的经济压力。要想说服一个国家放弃核武器更多的是要靠全世界各国共同的意志,以及这个国家自己的决定,而并不是靠军事力量。这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除核武器的框架,通过一套合适的激励和惩罚措施使得建造核武器得不偿失,这样该国才会基于自己的最大利益而放弃核武器。
很难想象朝鲜会在短期内作出这样的决定,但是搭建这样的框架,至少能使放弃核武器成为可能,这才是唯一理智的选择。这一策略也并非毫无希望。多年以来,朝鲜方面在威胁和挑衅的同时,也不止一次地主动提出暂停核试验作为试探。如果能有合适的诱导,金正恩很有可能会改变主意。或者金正恩会早死。他是个过度肥胖的年轻人,生活习惯不佳,又有心脏病家族史,长期以来身体状况也不好。在这样的形势下,事情可能会有一夜之间天翻地覆,变好变坏都有可能。
韩国新总统文在寅希望引导自己的国家避免与朝鲜对抗,甚至与金正恩展开对话。这让他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意见大相径庭,但同时也会降低特朗普作出鲁莽举动的可能性。中国也表态愿意向金正恩施加更大压力,虽然目前还没有做出什么重要举动。随着时间推移,一条解除核武器的和平之路可能最终会出现。比起挑起军事对抗而可能引发大规模伤亡,争取更多的时间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
“虽然我一直在批评战略性忍耐,但我认为现在不是用战略性冒进取代战略性忍耐的时候。”吉姆·沃尔什说。
出于以上这些原因,接受现实可能是目前这场危机最终的走向。没有任何人会宣布这一政策。没有任何总统会公开同意朝鲜政权拥有带核弹头的洲际导弹,但是就像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默默地忍下了朝鲜成功爆炸核弹一样,就像巴拉克·奥巴马用战略性忍耐处理朝鲜之后的核试验和发射导弹一样,特朗普会发现他会处于类似的境地。如果有什么别的可行的替代方案,这样的方案很早之前就被尝试过了。破坏活动可能会继续阻碍朝鲜的研究进展,但是没有办法完全阻止。严苛的经济制裁,即使有中国的合作,也不大可能改变朝鲜的追求目标。
“朝鲜已经表现出了不计代价继续这个项目的强烈决心,无论遭到怎样的孤立。”奥巴马时期负责东亚的副助理国防部长亚伯·邓马克说,“坦白来说,我觉得朝鲜的领导层实际上根本不在乎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也不在乎他们人民的生活水准。只要他们在核武器和弹道导弹上取得进展,他们就能够继续掌权,他们也愿意为此付出(经济发展与人民困苦的)代价。”
总而言之,朝鲜问题无解——只能靠时间。
没错,时间也会帮助金正恩最终如愿以偿。每一次实验,无论成败,都会让金正恩向建造他最宝贵的武器的目标更进一步。一旦他拥有了核弹头洲际导弹,朝鲜就拥有了打击美国及其盟友更有效、更致命的方式,但是依然没有摧毁美国,或是赢得战争的可能,因此也没有机会避免发射核武器给自己的国家带来的必然后果:自取灭亡。金正恩也许会被困在这种战略的循环逻辑之中:他希望通过建造核武器避免灭亡,但是一旦使用核武器,就确保了他的政权的灭亡。
危机使金氏政权越加稳固。或许当他在拥有他的武器库后从而感到足够安全时,他会转向更加有意义的目标,比如发展朝鲜的经济、开放贸易,以及终结数十年来的极端孤立。所有这些都是建立一个解除核武器构架的必要条件。
然而尽管接受是正确的选择,却也是个糟糕的选择。在拥有了这种导弹之后,金正恩也许会更大胆地向韩国叫板。美国会为了保全首尔而牺牲洛杉矶吗?正是这样的考量让英国和法国在冷战期间选择发展了自己的核武器。特朗普已经暗示过韩国和日本或许也该考虑发展核武器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接受现状也会导致出现更多的核武器拥有国,进而增加核武器被使用的可能性。
在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库后,金正恩政权可能会强化自身作为亚太地区不稳定因素的角色。金正恩很有可能会在与韩国和美国的谈判中利用这一王牌,与韩国结成某种同盟,迫使美军撤出朝鲜半岛。如果半岛和谈重新开始,特朗普必须要小心行事,因为金正恩把自己视为朝鲜半岛所有人民的天降伟人,大概并不会满足于仅仅拥有朝鲜半岛的半壁江山。
首尔城内没有任何惊慌的迹象。《纽约时报》作者素子·里奇(Motoko Rich)今年4月在首尔采风时发现首尔居民们都忙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在餐馆吃饭,在酒吧扎堆,或是堵在世界上最堵塞的高速公路上。五月选举之前的一项民调表明,只有10%不到的韩国人把朝鲜的核威胁当做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我在这里都生活了这么久了,我根本不觉得害怕了。”居住在距离非军事区8公里左右的汶山的一位老年理发师权赫蔡(Gwon Hyuck-chae,音)说,“即便是有一场战争,我们也没有时间逃走,只会立马死掉。”
尽管四月底时,特朗普把金正恩称为“拥有核武器的疯子”,接受现实这个方案里最不令人担心的就是金正恩既不会自取灭亡,也不是疯子。在27岁继承国家大权后5年半的时间内,他残酷无情而高效地巩固了自己的权力;暗杀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只是最近的一个例子。作为一个独裁者,他展现出了可怕的天赋。金正恩作为一个身处权争斗漩涡中心的人,他至今的行为总是深思熟虑,并且冷酷而理性。
金正恩的一个首要目标就是维持金氏王朝延续三代的统治地位的,作为金氏王朝的最新领袖,作为一个拥有终生财富和权力的年轻人,有多大的可能他会在某天早上醒来后把世界搅得天翻地覆?
【作者】 马克·博登(Mark Bowden)是大西洋月刊全国新闻记者。他最近出版了新书《1968年越南顺化之战》(Huế 1968)。
【翻译】 张海云,张拓木,杨刁刁,Sirui Hua, Xujun Eberlein
【校对】 李雅坤,何毖
https://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17/07/the-worst-problem-on-earth-chinese-translation/530658/?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8/03/blog-post_489.html

中国公司不惧贸易战继续在美募股

来源: 
美国之音
 
虽然美国总统川普宣布了针对中国的惩罚性关税计划以及其它贸易战手段,美国媒体报道,这并未降低中国公司到美国上市的热情。于此同时,一部反映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使用欺诈手段导致美国投资人巨大损失的记录片今天开始在美国公映。
尽管华盛顿和北京之间最近要开打贸易战的消息不断,但是这似乎并未打消中国公司希望到美上市的兴趣。
中国IPO占五分之一
据复兴资本(Renaissance Capital)的数据,过去3个月,在美首次公开募股(IPO)的中国公司约占美国IPO总数的五分之一。该金融机构说,“这是过去3年来美国IPO表现最好的一个季度。”这些公司大多是鲜为人知的小型中国公司。
复兴资本说,在2017年第一季度里8家中国公司集资了33亿美元,是3年来成绩最好的季度,而这主要归功于刚上市的中国互联网视频流服务公司爱奇艺(交易代号:iQIYI),募集资金22.5亿美元。爱奇艺是自2014年电子商务和科技巨头阿里巴巴上市以来,最大的中国IPO。
最新上市中国公司表现不佳
但是根据美国财经媒体的报道,这些急于在美国上市的最新中国公司最近在股市中表现并不好。
中国成人在线教育公司尚德机构(交易代号:STG)3月23日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交易,开盘价报13.10美元,当日以11.1美元报收。3月29日,星期四,该股跌至8.3美元,跌幅为13.3%,市值约为15亿美元。本周共损失近25%;
注重动画的视频流网站哔哩哔哩(交易代号:BILI)周三开盘报价低于初始定价之下1.70美元,而周四收盘时该股跌了2.1%;
规模更大、被称为“中国的Netflix”的爱奇艺,星期四首日交易以略高于初始价的18.2美元开盘,最后以15.55美元收盘,跌幅为13.6%。Netflix是在世界各地提供网络视频点播的美国公司。
爱奇艺还未盈利就来筹资
华尔街日报说,爱奇艺是一家尚未盈利的公司,一直在寻求筹集资金,以在竞争激烈的中国视频流行业中保持优势。其上市申报说:公司计划把公开募股资金的一半用于“扩大和提高”其视频内容的提供。
网络媒体市场观察引用FactSet的数据说,爱奇艺“去年它有5.5295亿美元净亏损记录,比2016年亏损4.62亿美元亏损更多。”
星期五,一部名为“中国喧嚣”(The China Hustle)的纪录片正式上映。影片警告美国的投资者,大约在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前,上一波在美国上市的中国IPO,使美国养老基金和退休基金至少损失了140亿美元,这些中国公司最后发现都有欺诈行为。
除了欺诈更复杂其余未变
在该纪录片中,对冲基金GeoInvesting的联合创办人丹·戴维德说:“我认为,除了欺诈行为变得更复杂更巧妙,其它什么都没变。”他说:“我不认为所有中国的IPO都跟欺诈行为有关,但他们都可能有,他们在中国不违法。”
福布斯杂志就这部记录片发表的报道说,“这是一场关于可能即将发生的经济灾难的警告。这不是揭露过去的丑闻,这是一个对我们和中国经济具有重大影响的正在进行的活动。”
这部被称为“2018年最重要但你可能未曾听说过的影片”,详细描述了一个到华尔街上市的中国公司,如何在承销商、律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制造虚假数字,用所谓反向合并的手段,借壳上市,圈走那些“妈妈、爸爸”的个人投资的过程。影片说,这是一个没有警察的领域,一个犯了罪无需付出代价的地带。
为影片提供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乔治·弗莱赫斯,曾在2015年接受美国之音采访,讲述自己被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清洁能源公司”(SCEI)欺诈的经历。
这位居住在麻州波士顿市附近、现年87岁的退休教育工作者说,他买了十几万股该公司股票,但在股票被做空者质疑欺诈后,价格下挫,董事长任宝文躲在中国拒绝与投资人见面后,最后股票被摘牌,现在分文不值,让他损失了数十万美元。
中国不抓美国不管
弗莱赫斯说,他一直呼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采取行动,但任宝文从未被逮捕;而美国的监管机构今天仍允许中国公司源源不断地来上市。
帮助中国公司在美上市的麦楷博平会计事务所,其中国业务联合主管德鲁·伯恩斯坦告诉CNBC,“会有更多中国公司来上市,他现在正在做的上市案就有6、7个,还有至少4个公司他已经接受了。”
川普总统发布了针对中国的关税惩罚计划,并加强了对中国在美交易的审查。根据荣鼎集团的数据,2016年中国在美的境外直接投资交易额下降了三分之一,新公布的交易额下降了90%。与此同时,北京一直试图限制资本外流,并鼓励大型中国公司通过“中国存托凭证”系统在中国大陆上市。据报道,这一系统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推出。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03/%E4%B8%AD%E5%9B%BD%E5%85%AC%E5%8F%B8%E4%B8%8D%E6%83%A7%E8%B4%B8%E6%98%93%E6%88%98%E7%BB%A7%E7%BB%AD%E5%9C%A8%E7%BE%8E%E5%8B%9F%E8%82%A1.html

中共加强对媒体及信息的控制

来源: 
美国之音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正在采取新的举措来维护对国家广播机构的控制,成立了一个统管包括从电影到电视节目到书籍的各类媒体监管机构。这将使中共在试图改善其国内信息传播,提升中国国际形象方面有更直接的管控。但分析人士认为,这种自上而下的统一方法可能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本月早些时候北京举行人大和政协两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一职被取消任职期限,让现任主席习近平可以终身执政。中共还批准创建其所称的“中国之声”,就是将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三家顶级国营广播媒体合并的一个实体。
根据这个建议,当局将撤销中国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SAPPRFT),这是一个负责监管从外国电影进口到电视节目和书籍等的机构。
现在,这两者都更加牢牢地控制在共产党宣传部门的手心里。
中国已经是一个严格控制各类媒体的国家,而把更多的控制权直接交给中共是一个微妙而重要的转变。这也反映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巨大野心和他提出的信息一致的愿望。
习近平决心推进他所谓的“中国梦”,将中国恢复到过去的辉煌,并希望通过投资数十亿美元基础设施和贸易项目的“一带一路”计划,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扩大北京的影响力。
据估计,中国各机构每年在海外的媒体和宣传上花费数十亿美元。然而,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在世界舞台上享有突出地位的国家仍没有能够在日本、越南、韩国、德国和美国等国赢得赞誉。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所中国部主任大卫·兰普顿说,中共这一举措部分是为了塑造其品牌。
兰普顿说:“我认为,党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国内,但也能掌握中国向全球发送的信息,同时能够撬动他们希望开展业务的全球各地的媒体企业集团。”
至于三家广电公司的员工或普通大众对这一举措是否欢迎目前不得而知。兰普顿说,他预计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国的中产阶级将由于控制日益加大而受到伤害。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中产阶级人口,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全球各地旅游,走到国内强大的审查防火墙之外。人们对更广泛问题的认识和关注正在增加。习近平在最近的重要政治会议上都提到过这个问题,并称中共需要迅速适应。
然而,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通过加强对信息的控制和党的宣传控制来适应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中心教授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Cull)认为,中国的力量不在于它的统一性,而是多元性。
他说,努力创造一个单一的“中国之声”是对现实中存在的复杂现实的误导。卡尔补充说,这也反映了中国政府的观点,即多元化是一种威胁,他们希望中国被国际社会视为是一个个体,只有一人负责。
他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政府的幻想和西方惧怕中国的幻想是完全一样的,就是中国是一个单一的,超级强大的东西,然而这与现实截然不同。”
兰普顿补充说,弱化中国国内各种声音的努力不太可能增加北京在国外的软实力。
兰普顿说:“我认为竞争和说出你的想法以及拥有不同观点的权利是被称为海外意识形态软实力的核心。”他说:“所以,中国试图使其信息协调一致,并将单一的品牌形象传播出去,我认为这可能会削弱中国的软实力,而不是增加。”
尽管如此,中国海外扩张媒体业务的庞大规模以及本地新闻的全球覆盖面不断扩大,将是竞争对手不得不面对的优势和挑战。
库尔说,令他担心的是,有时出于预算的原因,“西方广播公司正在远离世界上真正重要的故事,不再报道普通人以及他们关心的故事。”
中国在全球有近300家驻外媒体分部,政府支持的媒体以几十种语言进行报道。 库尔说,他认为中国之声也可能成为国际媒体之一,而且可能在某些地方将会非常具有竞争力。
库尔说,“中国人正在把越来越多的记者送到世界各地,单从他们报道的数量上说正在世界事务中获得发言权。”他说, “这样就会得到观众,这只是因为基本上人们希望在媒体报道中看到他们自己,听到他们自己,而不是与他们没有直接联系的事情。”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03/%E4%B8%AD%E5%85%B1%E5%8A%A0%E5%BC%BA%E5%AF%B9%E5%AA%92%E4%BD%93%E5%8F%8A%E4%BF%A1%E6%81%AF%E7%9A%84%E6%8E%A7%E5%88%B6.html

台湾密切关注梵中主教任命权磋商

来源: 
美国之音
 
台湾外交部星期四(3月29日)表示,正在密切关注梵蒂冈和中国联合工作小组的磋商,全力固守台湾的邦交国梵蒂冈。日前,中国媒体报道,北京和教廷最快本月底就主教任命权签署协议。
台湾外交部发言人李宪章2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教廷和北京就主教任命权的磋商已经进行有一段时间,中华民国外交部和驻教廷大使馆一直在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
他说:“我们对中梵之间相关的联合工作小组的洽谈的情况和相关的进度,双边关系发展的进度,都有密切的掌握。外交部和驻梵蒂冈教廷大使馆在全力,随时,密切注意这个事情的发展。”
李宪章说,台湾在全力固守同梵蒂冈的邦交关系,包括通过各种能够掌握的管道,能够动用的关系和能够运用的平台,希望让教廷了解到台湾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合作伙伴。
他说:“教廷对我们不仅在文化交流方面,甚至在国际人道援助,人道救援方面台湾能扮演的角色,他们都充分的了解和尊重,甚至非常有意愿跟我们进行合作。所以,这些方面都是我们台湾在跟教廷的关系能够进一步深化的很好基础点,一个出发点。所以,我们当然会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深化(同教廷的关系)。”
28日,中国官方报纸《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英文版报道说,中国和梵蒂冈最快本月底能签署协议。报道引述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秘书长郭金才的话说,双方的谈判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双方的协议将涵盖棘手的主教任命权,以及北京和教廷共同关心的促进世界和平等内容。报道引述郭金才的话说,“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协议最快能在3月底签署。时机取决于协议的细节或技术问题”。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星期三(28日)在回答媒体有关“中梵双方是否正在罗马举行会谈”时,没有予以证实。不过他说,中国对改善中梵关系始终抱有诚意,也在一直为此不懈努力。他说,中国愿意同梵蒂冈相向而行,推动双方建设性对话和关系改善进程取得进展。
法国《天主教十字报》日前报道说,中国代表团已抵达梵蒂冈,商讨签署主教任命协议之事。报道说,中国并不急于和梵蒂冈建交,因为双方在如何管理公开和地下教会,教产归还,大使馆,被关押地下教会主教和教徒等议题上还没有达成共识。
台湾天主教总主教洪山川认为,即使教廷和北京在任命主教权上达成一致,教廷也不会抛弃台湾去跟中国建交。 他说,大陆没有自由、民主等宗教基本理念和价值。
另一方面,属于地下教会的中国闽东教区主教郭希锦星期一(26号)被叫到当地宗教事务办公室谈话,并于当晚被警方带走。据信,郭希锦主教因拒绝在复活节期间与官方认可的主教詹思禄共祭被带走。 郭希锦主教在被关押一夜后于星期二(27号)获释。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03/%E5%8F%B0%E6%B9%BE%E5%AF%86%E5%88%87%E5%85%B3%E6%B3%A8%E6%A2%B5%E4%B8%AD%E4%B8%BB%E6%95%99%E4%BB%BB%E5%91%BD%E6%9D%83%E7%A3%8B%E5%95%86.html

粗鄙的北极熊

——俄罗斯的大国迷梦
来源: 
脸书
 
2018年3月4日,被英国用间谍交换计划换回来的俄国双面间谍谢尔盖斯卡里帕尔,和他的女儿一起,在藏身的英国小镇被俄国情报部门用军用神经毒剂毒杀。这个事件迅速发酵,招致英国、美国、加拿大、挪威、澳大利亚等国联合驱逐大批俄罗斯外交人员。
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暗杀事件,为什么为掀起这么大的风浪?要知道,去年鑫胖在马来西亚暗杀自己的大哥,行为同样恶劣,但也没有招来这么大的联合报复。
我们先从俄国人的行为风格说起。

1968年2月28日,苏俄太平洋舰队下属的最新型的K-129潜艇在离开基地2300公里之后,突然失事,内部发生剧烈爆炸,最后沉入5000米深的太平洋底。潜艇中的98名成员无一生还。由于这艘潜艇携带着三枚核导弹,威力巨大,苏俄为了打捞这艘潜艇,大动干戈数月,最终无功而返。
1969年,美帝中央情报局脑洞大开,决定秘密打捞这艘苏俄潜艇,以获取苏军潜艇和核导弹的秘密,代号“亚速尔项目”。美帝以私人公司打着海洋勘探的旗号,耗资8亿美刀,耗时6年,最终打捞起了半截K-129。
这个故事最让人震惊的不是美国人天衣无缝的计划,而是美帝在分析K-129的时候发现,这艘代表苏军最先进战力的潜艇,完全是粗制滥造、盲目赶工的不合格产品。最突出的例证就是这艘潜艇居然连最基本的艇身平衡都做不到,在舰尾处,为了做补救,苏联人放了很多铅锭,以此保持艇身的平衡。这也是这艘潜艇失事后迅速沉没的原因。
作为一个超级大国核威慑的方式,北极熊就用这么不上心的态度,搞笑一般的葬送了98名士兵的性命。
如果大家有心翻阅一下苏俄在冷战时期的很多军工产品,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傻大黑粗。技术和野心严重不匹配的既视感。有人美其名曰红色暴力美学。
没想到这种傻大黑粗的暴力美学俄罗斯不仅继承了下来,还发扬光大,用在跨国暗杀上了。

跨国暗杀叛徒或者敌对目标,很多国家的情报部门都干过。美帝、以色列、朝鲜甚至英国人自己。为什么这次俄国人在英国暗杀会激起公愤呢?
首先是不讲道义。谢尔盖原来是俄罗斯特工,后来变节为英国人服务。本来已经被俄罗斯判刑拘捕。英国人为了救他,说服美国,用十个俄罗斯特工的代价,换回了谢尔盖。如果叛逃被追杀还情有可原,但是英国花了这么大的代价跟你交换,你的特工我还给你了,你居然还要追杀我的特工,这就是过河拆桥了。
何况,在毒杀谢尔盖之前,俄国人已经杀了留在俄罗斯的谢尔盖的儿子、哥哥,妻子也不明不白死于癌症,就剩个逃到英国的女儿了,这样还要赶尽杀绝,这就太过分了。
其次是不择手段。一般情报部门,比如以色列摩萨德的暗杀,都是针对性极强的,所谓的专业手段暗杀,讲究隐秘、快速,达到惩治效果就行。不要祸及无辜,以免影响恶劣。但是俄国人的暗杀就是前面说的傻大黑粗。他们用的神经毒剂是前苏联七十年代研发的一种军用毒剂,只有俄国有,赖都赖不掉。
这种叫做Novichok的毒剂是苏联为了规避化学武器公约秘密研发的,挥发性极快,范围极广,所以不仅是谢尔盖父女受害,连最初参与救援的医生、护士、警察以及周边民众,前后数十人受牵连,部分甚至危及性命。俄罗斯人的暗杀方式,完全是不顾及影响的“一锤子买卖”。这种极其业余的暗杀,很难想象居然是一个大国情报部门策划出来的。更像是恐怖分子为了造成巨大社会影响的故意破坏。
最后就是屡教不改。因为这不是俄国人第一次这么干了。2006年,俄罗斯间谍Alexander Livinenko在获得英国国籍不久后便中放射性钋毒身亡;2012年,俄罗斯商人Alexander Perepilichnyy在英国韦布里奇市晨跑时死亡;2013年3月,一贯反普京的大亨别列佐夫斯基被发现被缢死在其位于英国伯克郡温莎镇附近寓所的浴室。
根据英国人的控诉,俄国人近年来英国至少干了14起暗杀。
暗杀这种极端手段,但凡不是罪大恶极危害极大,必须铲除,一般国家都会慎用。但是你看俄国佬,不是偶尔干干就算了,是干上瘾了。叔可忍嫂不可忍。终于,在这场殃及诸多平民的暗杀发生后,别说英国人不能忍,本来都是吃瓜群众的美、加、澳等国义愤填膺的加入进来,一同声讨北极熊。

当然,俄国人的粗鲁不是一天两天了。号称开明的赫鲁晓夫在1960年联合国大会上,在辩论中理屈词穷,情绪失控,从脚上脱下皮鞋猛敲桌子,同西班牙代表吵得几乎动起手来……
普京在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会谈中,在明知道默克尔不喜欢狗,生活中也特别害怕狗的情况下,故意把自己养的猛犬待在身边,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两个元首的会面中,借此想羞辱默克尔。可惜默克尔一言不发,未曾失态。
如果一个有权势的男人连基本的教养都没有,还要靠脱鞋,带狗这些伎俩来显示刚猛的时候,你可见他内心有多脆弱。
为什么俄国人,这个曾经诞生过无数科学、文学巨匠的种族,会这么的“不讲究”,落入一种近乎于流氓地痞的行为风格中呢?
可以这么说,如果这个世界有一个民族的苦难能够媲美中国人,那一定是俄罗斯。
在沙皇俄国时代,欧洲人就一直瞧不上文明程度落后的俄国人,即便是在彼得大帝决心全面欧化,积极向欧洲靠拢的情况下。蛮荒民族内心中对于土地的贪婪和对暴力的向往,让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俄国人始终无法登上主流的舞台。文明的国家占领了新的土地,土地上的人民往往还在。俄国人占领了新的土地,那一定是人民和财产都不在了。是的——你可以想想发生在海参崴针对三十万中国原住民的大屠杀。这种野蛮的缺乏包容性的民族,被欧洲人瞧不起是很正常的。
从列宁拿着德国马克回国闹革命开始,极权的病毒深深的浸入了这个民族的肌肤、身体甚至灵魂。除了赫鲁晓夫的倒戈一击,戈尔巴乔夫的良心发现,这一百年来,都是极品的领袖在统治这个占据广袤大地的民族。
所以当普京喊着“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的时候,这个民族也就真的相信了。可以说,一百年来骨子里的极权基因,威权传统,对“沙皇”情节的崇拜,是导致这个民族屡屡在国家转向的重大关口,选择最差的方向的根本原因。从根子上来说,这个一直游离于主流文明的国家,从来没有彻底脱离过精神上的蒙昧状态。
所以这个国家这一百年来跟某些国家一样,对人类的贡献,除了诸如《古格拉群岛》这样不堪卒读的血泪,再无亮点可言。
四、
诸如普京这样的领袖,在俄中两国脑残粉都多,嚷着要借他的精子生娃的大妈排长队。当然,这也是诸如维京海盗这类野蛮民族的传统。但这个喜欢秀肌肉的总统,除了在二人转的权术上体现出极高的热情外,治国经常让人看不懂。
作为克格勃出生的人,为了巩固权位喜欢傻大黑粗的暗杀手段也许可以理解。但是你都统治俄罗斯二十年了,还在干这事。是你真强大,还是你必须依靠杀人才能显得强大?
作为一个在冷战意识形态下历练出的特工,普京从执政起就祭出民族主义的大旗,利用俄罗斯人对于失落的大国梦的怀念,坚定的走和西方互怼的路子。在原油价格高企的那几年,依靠能源出口,俄罗斯过了几年风光日子。内政不决用暗杀,外事不决用战争。在武力吞并克里米亚之后,这种大国梦的幻觉达到了高潮。
但可惜,随着能源经济的下滑,一个GDP还赶不上广东省的所谓大国,摆阔斗狠自己都心虚。在国际上就更不用说,你看他挑了些什么朋友。叙利亚的独夫阿萨德,土耳其教棍艾尔多安,还有中亚那一堆父子相传的家族领袖。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头粗鄙的北极熊混到今天,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良有以也。
所以有中国人把俄国人称为“战斗民族”我特别不能理解。这么一个一百年来矢志不渝的危害世界文明,除了输出暴力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输出的国家,唯有劫掠,何来战斗?如果说中国人有什么真正的不能忘却的敌人,不是日本人,不是越南人,不是菲律宾人,也不是美国人……只能是这头粗鄙的北极熊。
战斗民族?斗你妹啊。

2018-3-27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03/%E7%B2%97%E9%84%99%E7%9A%84%E5%8C%97%E6%9E%81%E7%86%8A.html

中国VPN整顿大限将至

来源: 
美国之音
 
星期日(3月31日)是中国工信部清理“整顿规范”虚拟专用网络(VPN)的截止日期,中国网民正在设法应对VPN市场遭整治后的“翻墙”难题,在中国经营的企业用户则担心,当局进一步的网络限制将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
中国工信部2017年1月下发通知,要求在2018年3月31日之前,对互联网网络接入服务市场开展“清理规范”工作,规定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建立或租用VPN。
业界人士说,跨境电子商务公司和在中国经营的小型外国公司受冲击最大。
上海美国商会会长季瑞达(Kenneth Jarrett)对法新社表示,那些依赖谷歌分析(Google Analytics)和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服务的外国中小企业在获取VPN服务受限后,“有效经营将变得很困难”。他说:“本来在中国做生意就艰难,这下更雪上加霜。”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2017年对在华美国企业的调查发现,65%的企业担心跨境数据流动问题,另有46%的企业担心中国对VPN服务的限制将影响正常的商业运作。
欧盟商会主席何墨池(Mats Harborn)则表示,网络连通不畅让一些在华欧洲企业的年收入减少了20%。
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一家在中国经营医疗软件销售业务的意大利公司负责人的话说,新通知可以使一家300到500人规模的在华企业在通信方面的花费从每年5千美元涨到每年7万美元。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说,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企业为了适应中国网络安全法规的规定,为配合监管所花费的投入比国际同行高出25%。这些投入花在了审查数据、网络配置、管控网络安全风险、以及聘请咨询顾问。
据中国媒体《第一财经周刊》报道,一些VPN提供商表示,中国工信部的通知针对的不是个人用户,也不是禁止中国内地所有用户使用VPN。报道说,中国国内通过审核、不包括“违法设置”的VPN服务、以及备案的网吧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但今年1月21日开始,已经有中国用户反应无法正常使用境外VPN。去年11月,苹果公司中国区应用商店将674多个VPN应用程序下架。
去年12月,广西网络工程师吴向洋因“未经许可”经营VPN销售代理服务被判5年半监禁、罚款50万人民币。在此之前,广东公民邓杰威2017年9月因类似罪名被判刑9个月。
在中国社交媒体微博上,仍有不少微博用户在刊登和传播提供“低价稳定”VPN服务的消息。有些广告直接表明,适用人群是针对脸书等海外社交媒体的使用者和跨境电商,标出的价格为一年人民币600多元。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03/%E4%B8%AD%E5%9B%BDvpn%E6%95%B4%E9%A1%BF%E5%A4%A7%E9%99%90%E5%B0%86%E8%87%B3.html

南中国海“航行自由行动”不起作用,美国及西方在战略上输给了中国?

来源: 
美国之音
 
在美国海军“马斯汀”号驱逐舰在南中国海海域进行“航行自由行动”后不久,中国海空军在南中国海海域高调举行实战化演练。除此之外,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填海造岛并将之军事化的行动也没有停止。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的“航行自由行动”并不能改变中国在南中国海的行动。美国和西方在战略上正在输给中国。另有分析人士建议,美国在南中国海划“红线”,以便真正威慑中国。
包括辽宁号航空母舰在内的海军舰艇和空军的多型多架飞机参与了在南中国海进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展示了北京的强大武力。此次海空大演练之前,美国海军“马斯汀”号驱逐舰刚刚在南中国海海域完成了“航行自由行动”。在此之前,美国航空母舰卡尔文森号还对越南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
除了美国之外,美国的盟友们也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做出了表示。澳大利亚说,将加大在南中国海的行动,另外,英国也宣布在本月在南中国海进行“航行自由行动”。
但是,西方学者指出,虽然这些行动很重要,很有象征意义,但是,“航行自由行动”只是解决了战术问题,而在战略上,美国和西方正在输给中国。
华盛顿智库大西洋理事会资深研究员、前澳大利亚国防部官员约翰·沃茨(John Watts)星期五(3月30日)在大西洋理事会举行的“模糊的水域: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海事安全”的研讨会上说:
“我想用一个不太完美的比喻。警车可以尽可能在社区整晚巡逻,但是,如果它不去犯罪发生的地方,不去干预犯罪,这其实是没有什么治安效果的。这就是我们的问题所在。我们在做这些事,但是,它们是否真的有效?真的有助于我们的盟友和伙伴,抵制中国的侵略的影响?”
沃茨解释说,拥有一个明确的战略意味着明白自己面临的挑战、有明确的目标,并具有实现目标的能力。他说,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美国及其盟友有能力,但是对挑战以及目标却不是很明确。与之相反,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战略却很明确:中国希望南中国海免于战事,并在使用强硬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标,包括将经济和政治手段联系在一起。
他说:“中国的手段,他们不会引起冲突。……他们有硬实力,但是,还没有用硬实力。……他们的方式中有硬的成分,但是却不是硬得足以引发物理意义上的冲突,或是传统意义上的冲突,但是,同时,他们却在进一步步推进。除非我们意识到这点,不只是在描述他们的行动,并采取超越象征意义的动作,否则,我不认为我们可以有效抵御中国的做法。”
3月23日,越南国有石油集团告知西班牙雷普索尔石油公司,中断在南中国海争议海域勘探石油。沃茨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诠释了中国的做法。他说,中国在做的是一天天的在改变国际的准测,西方必须有清楚的认识。
美国应在南中国海划“红线”
东京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小谷哲男(Tetsuo Kotani)建议,美国和西方在南中国海划线。
他说:“我们必须继续(‘航行自由行动’),但是,我们也要面对现实,‘自由航行行动’并不能改变中国的行为,我觉得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在南中国海的红线。虽然奥巴马政府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红线失败了,但是在南中国海的红线是成功的。红线就是不能把斯卡伯勒浅滩(中国所说的黄岩岛)军事化,而中国没有做。奥巴马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是非常清晰的,虽然他们的自由航行行动比较晚。现在在南中国海没有红线,也许美国及其盟友需要讨论,在南中国海什么是比较现实的红线。另外我们也要讨论,如果中国跨越了这条红线,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集体行动?”
但是,他没有说明,这条“红线”到底怎么划?
美中在南中国海的分歧严重
不过,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前司令丹尼斯·布莱尔(Dennis Blair)上将在同一个研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说,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战术看似成功,但是在战略上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为中国周边的国家都对中国的咄咄逼人的做法警觉起来,这些国家不仅加强了自己的军备而且也加强了美国和日本的军事合作。
布莱尔说,美国和西方与中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利益上存在严重的分歧。
他说:中国对(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那些岛屿和那片水域的态度是典型的大陆国家的心态。他们把距离中国东部海岸线和南部海岸线的数百英里的水域看作是他们的“防御壁垒。在冲突发生的时候,中国的海陆空力量必须在那里占主导地位。在和平时期,外国的海空力量也应该被拒之于外,在法律和实践上都是这样。”
布莱尔说,作为海洋大国的美国却认为,在和平时期,任何国家海岸线12海里外的地方都应该对其他国家的海空力量开放。在那里,进行监测活动是常规的和合法的。在那里的行动是谨慎的,并不构成任何威胁。
不过,布莱尔同时强调,这样的分歧并不一定会导致双方发生冲突。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03/%E5%8D%97%E4%B8%AD%E5%9B%BD%E6%B5%B7%E2%80%9C%E8%88%AA%E8%A1%8C%E8%87%AA%E7%94%B1%E8%A1%8C%E5%8A%A8%E2%80%9D%E4%B8%8D%E8%B5%B7%E4%BD%9C%E7%94%A8%EF%BC%8C%E7%BE%8E%E5%9B%BD%E5%8F%8A%E8%A5%BF%E6%96%B9%E5%9C%A8%E6%88%98%E7%95%A5%E4%B8%8A%E8%BE%93%E7%BB%99%E4%BA%86%E4%B8%AD%E5%9B%BD%EF%BC%9F.html

中美贸易战是一场迟来的告白

来源: 
前沿观察
 
1
先说最近的两个小事:
第一件事发生在3月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钓鱼台举行,这向来是每年观察全球和中国政策风向最重要的论坛。拉米是WTO前总干事,被安排在当天经济峰会的第二个发言,显然这也是主办方的特意安排。
我几天前就在议程上圈出这个环节,要拉长耳朵来听听他的声音。我本以为,他要怼一怼特朗普,可是他没有。他是WTO的前总干事,特朗普都威胁说,如果WTO不行的话,可以退出WTO了。人家都要动摇你的根基了,但是你仍待他如初。他在演讲中反思WTO的不足,说不仅仅美国对WTO不满、欧洲也对WTO不满,有许多的意见。我一听这驾势,仿佛是来做检讨来了。
但这个“检讨”很深刻,他用语简洁,但句句灼心。“多边贸易体系并不是完美的,要进一步开放市场、实施补贴的纪律、政府采购的纪律、投资的纪律,组织机构、申诉机制也要改善等等。”
次日,他和商务部王受文副部长同台,他对王的演讲提了许多的不同观点、不同意见。末了,他说,“我可能讲得过于坦率了,我现在也没有正式的title,也不用汇报工作。”
这画风让我看不懂,你来到一个全国上下同心支持全球化、支持WTO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你不怼一下特朗普搞贸易保护主义,反而却指责中国的许多问题?
这几天,对于贸易战的呼声,中国官方都是一致齐刷刷地指责美国违反WTO多边的协定,包括美国自己对于遵守WTO协定的承诺。因此,我们苦口婆心地喊话:回来吧,回来吧,回到多边体系下,我们坐下来好好谈谈,好吗?
可是这个多边体系的头头跑到中国来反思多边体系的诸多问题,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二个事是在3天后,在另外一个会议上,我听到了来自美国的前贸易官员的发言。抱歉,我不能在这里写他们的职务和名字。
按理来说,这几位美国前官员是前朝旧臣,也就是说属于奥巴马时期处理中美贸易的前线人物,他们现在被特朗普指着鼻子骂,他们都是些very very very stuqid的人物。
我当时想,他们至少也该好好嘲笑一下特朗普这个疯子。可是,他们除了简单表达了确实不喜欢特朗普之外,他们没有怼他。
相反,他们整个演讲都是在为特朗普的行为作解释——这种解释不代表同意特朗普这么做,而是理解特朗普这么做。他们说,“无论是希拉里上台,还是特朗普上台,都会对中美经贸关系作出重大调整。”
他们解释了为什么过去的战略经济对话和全面经济对话没有用,所以贸易战似乎是唯一的选择。这个逻辑听起来很委屈,贸易战非人所愿,但臣妾是也没有办法啊。
中国现在也在苦口婆心地讲一套逻辑:贸易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句话被网民戏谑地编成段子,人家砸自己的脚,我们那么紧张干嘛。
这个逻辑很简单。朱民就讲过这个例子,前些年中美的轮胎战,中国向美国出口的轮胎减少了21%,但是美国消费者为了高价的轮胎多支付了100亿,保护了1200个轮胎工人,人均花费100万美元。这个研究是美国机构自己做的,但是这个具体数据他引用的不一定对。
现在面临同样的情况,你减少中国低价产品的进口,你的下游产业的成本就会上升,他们就会反对贸易战。这是美国国内的制约力量,这一点我想商人特朗普不会不清楚。
美国在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他们到底图的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认为这是真正要思考的问题。既然是“战”,那么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2
最近,关于贸易战的分析,可以说是已经连篇累牍了。从官方到民间,从前官员,到现官员,还有经济学家,以及券商的分析师们,还有媒体都卷进来了。
这像是一场大混战,我写这个文章之前收集了一些声音,许多实在不敢苟同。比如中金比较早发表的分析,说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好比是蚊子咬或者被打一拳的程度。
还有不少技术性的分析,比如如何减少逆差、如何开放金融市场等等。官方的解读,比如王受文副部长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做的全面系统性的发言,代表了官方的声音和策略。前财长楼继伟的发言更为新颖,提供了很多新的观点,如特里芬难题下美国逆差无解,知识产权不断付费是不公平的等等。
但如果同时将中方的各种观点,和拉米及美国前贸易官员的观点放一起比,就可以发现,在很多地方存在脱节的情况,也就是说双方对话并不在一个层次上。
比如,在钢铝关税这个问题上,中国官方严词驳斥了美方的观点,出口的产品占比不到你们进口的3%,我如何影响了你们的产业安全?这简直是无理取闹嘛。这个逻辑走到天边都有理,可是人家还在做这样儿戏的事情,这才是需要深思的,这背后的真实逻辑和目的是什么?
再比如,就如上文说的,我们一直在苦口婆心、口干舌燥地跟人家说,你违反了WTO多边协议,违反了自己的承诺。这个道理米国人明不明白,当然明白。他们都要宣称退出WTO,还要什么多边,顾忌什么颜面。经济学人本期有个漫画,特朗普脱下西装,露出了内衣对中国发出咆哮。斯文扫地,这是为什么?深层次的逻辑是什么?
深层次的逻辑是影响一个人行为的关键,对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而中国需要了解这种看似不可理喻、看似疯癫逻辑背后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贸易战。
我归纳起来,几个判断看法,部分观点也已在圈内发过:
1)贸易战是一场迟来的告白
从奥巴马时期搞TPP不带中国玩,到现在特朗普搞贸易战,其实殊途同归。
TPP和之前的贸易规则最大的不同就是,不仅仅要对贸易双方的产品、海关监管等定下规则,还要对贸易双方或多方的国内政策定下规则,包括国企补贴、政府采购、劳工标准等等。当时国内一片喊狼来的声音,因为老米不带我们玩了。
但谁知,特朗普一上来直接退出了TPP,不准备搞这个不带中国玩的新体系,当时貌似让国内大大松一口气,以为这是大好事。但实际上,这并不代表压力减小,而是新的风雨欲来,而且是更为猛烈的风雨,这就是特朗普的做法。
如果在TPP的框架下,中国即使是后来参与进去,还是一种和平过渡的压力,让中国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但现在是硬碰硬。
现在讨论贸易战,但几乎没有人再去重提TPP,我觉得这是一件很诡异的事。我认为,不提TPP,就无法理解贸易战。
即使301调查报告,里面对中国知识产权的指责,如果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来说,虽然有硬货、干货,但其实很不足。整个报告有一个大的立论来源,就是美国商会的调研问卷,用这个问卷来证明强制转让技术。这作为国内政策的初衷可以,但拿到报告里说事,并不严肃。
再比如,无论是对洗衣机、太阳能电池板,还是钢铝产品,或者现在的知识产权问题,这些确实会让中国人感到莫名其妙,怒火中烧。这些问题,要么是一些出口美国很小的产品,要么是中国这些年着实取得巨大进步(这个进步,在历年的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年度贸易报告里面也有记载),现在突然在这些领域里发难,让人难以理解。
即使说到逆差问题,一个数字谈判,对于中国来说,只要给予一定期限,这都是好解决的问题。
但是,如果这个问题已经超越了派别、超越了具体利益,变成体制和价值观之争,那么这将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对于这一点,国内的认识仅仅是简单认为阻止中国崛起,可是阻止中国崛起的这一套理论体系是什么?
2)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贸易战思想基础
这就要回到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中国在争取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美欧态度都是一致的。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完败,其实奠定了现在贸易战的思想基础。
用上文所述的美国前官员的话来说,“一个核心问题是,WTO是处理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没有考虑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的情况。”也就是说,他们并不认为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
那么中国到底是什么国家?用什么词可以形容中国的模式?中国自己说是发展中国家,但是拉米说,“还可以假装和印度、塞内加尔等国……”。他们当然也不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在短短十五六年里,中国长成了一个“大怪兽”,这是当初谁都没想到的。当初,可是带着呵护和商业利益来将中国拉入全球市场的大家庭,现在他们似乎后悔了,一些人认为当初让中国加入WTO是错误的决定。这个观点本身不值得一驳,但是反映了美国的心态。
前些年,全球经济低迷,全球贸易也低迷,但是中国的贸易在全球的占比还在提升,官方还会把这个作为令人喜悦的消息说道说道。可是,我们认为这是对全球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事,人家却中国挤占了他们的份额。
那么,对于中国这样超级庞大的发展中国家,他们是怎么认识的?这是问题的关键。其中核心的问题是,中国的国家干预经济,各种政府补贴、各种产业政策、各种采购规定、各种技术合作的要求带来问题。或者换个词,叫国家资本主义的问题。
一旦上升到主义,这个问题就复杂了,就是价值观层面的问题。这些年,中国光伏产业迅速成长、迅速产能过剩、迅速占据世界市场,确实太快太快了,把人家给吓到了,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没有强大的政府支持和金融支持,不可能发展这么快。中国资本也一样,无论是央企在外面买买买资源,而且还是在四万亿之后的高点不计成本地买(后来很多亏得一塌糊涂),还是民企在外面买大楼、买酒店,从AB到HNA,一片火速扩张,让西方世界惊奇。
也就说,世界都在重新认识中国,一个自信越来越多的中国,他们认为这个模式在侵蚀他们的经济体系,所以他们需要绝地反击。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利益问题,而是价值观问题了。
如果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模式,不能从深层次去化解对中国体制的担忧,贸易战永无宁日,即使今天消退了,未来还会在另外一个地方以更大的力量冒出来。所以,贸易战绝非一天两天可以解决,而非是一个长期问题,会是一场持久战,会给未来数年带来颠簸。
但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句话言犹在耳,虽然现实确实有些狼藉和光怪陆地。如果回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模式的担忧和怀疑就很好化解了。
3)一个小故事
上文讲的朱民举的轮胎展的例子,美国前贸易官员是亲历者,他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回顾了当时的谈判过程(以下为直接引用):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这是代表美国进行贸易的谈判时的一个故事。在2009年,美国的轮胎工人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指责中国剧增的轮胎进口挤压了美国轮胎工业。我的职责就是和中国谈判解决这个问题。当时我和中国商务部进行了好几轮的谈判。
中国商务部同事说,你告诉我美国需要多少轮胎,我们相应地设置出口配额。我的回答是,谢谢提出这样的方案,配额制在WTO制度下是不合规则的。然后商务部的代表就提出说,中国政府和轮胎企业说,让他们行业协会自我设定限制,让他们解决出口剧增的问题。我说,这从美国司法部来看,这是违背反垄断法的行为。
中国商务部的朋友问,那我们到底应怎么办呢?然后我建议,让中国商务部,告诉轮胎制造商,政府不能再补贴这些企业,让轮胎制造商在市场机制下运作。商务部的朋友说,我没办法办到这一点,中国不仅仅向美国出口,还向其他地区,如果我们停止补贴,价格会上涨,这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当时中国并没有改变一直以来的做法,奥巴马就对中国进口轮胎施加额外的关税,中国向美国出口轮胎大幅减少。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03/%E4%B8%AD%E7%BE%8E%E8%B4%B8%E6%98%93%E6%88%98%E6%98%AF%E4%B8%80%E5%9C%BA%E8%BF%9F%E6%9D%A5%E7%9A%84%E5%91%8A%E7%99%BD.html

美国衰落了吗 中国崛起了吗

来源: 
博客
 
1
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主要着眼于经济方面的,却忽略了有效知识供给不足的问题,或者供应了许多假知识,导致很多人仍然处于愚昧的状态。人口素质决定生产力,以当前中国的人口素质,只能是一个穷国,很难超越美国。
西南联大为什么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出了那么多人才,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三十年出的人才还要多,为什么?自由!没有禁忌,联大教授讲课从来无人干涉,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
2
现在媒体都在用气势如虹的语言来渲染中国崛起论,美国遏制论,美国阴谋论。什么人民币挑战美元霸权,美国已经衰落,中国势不可挡,中国取代美国引领世界,中国已经站到世界舞台的中心……甚嚣尘上。
总是把自己的成就无限放大,而对美国的实力视而不见,报道国内只看正面,报道外国只看负面。
中国经济在增长,美国经济也在增长,并且美国是更高质量更高科技含量的增长。
2017年,中国为827122亿元人民币,约为122503亿美元,美国GDP为193868亿美元,绝对值美国仍然大幅领先71365亿美元,约63.2%。人均GDP差距就更大了,2017年底,中国人口13.9亿,美国人口3.27亿。美国人均GDP 59287美元,中国仅8813美元。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不能沾沾自喜,我们需要的是紧迫感和危机感。然而,如果对中美两国国情缺乏基本了解,对两国实力对比没有准确把握,是不可能产生紧迫感危机感的。
3
虽然一个国家需要民族自信,但也不能意淫。最近胡鞍钢的一份研究成果称中国六大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已进入全面赶超、主体超越美国时期,其中前三大实力早已超越美国。国内媒体也不知那来的底气进行自吹自擂自我宣传。这种错误的观点不会被屏蔽,好像是政治正确,但这很危险,起误导作用,是自找麻烦,是主动树敌。
美国今天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是国内高亢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国内的不明智的言行强化了其威胁感,触动美国战略思维进行重大调整。
对于中美贸易战国,国内主流观点认为是“修昔底德陷阱”,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4
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早在19世纪后期,美国已经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赢得两次世界大战,赢得和苏联的冷战,这都靠的是真正实力,背后则是她的制度优势。今天很多中国精英移民美国或忙于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国读书,这不就说明一切问题了吗?我们今天在许多方面和美国的差距绝不像一些不负责任的所谓学者和媒体吹嘘的那样,已经没有差距甚至超过美国了,你只要到北京六环外看看就知道中国的真实情况。
就算中、美已经没差距或者中国超越了美国,也能不能谦虚一点低调一点呢?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不吹牛逼要死人吗?
所有媒体行文格式应该像体检报告一样,实事求是,用数据说话,不夸大也掩饰。不能因为有的指标太难偏离正常值而屏蔽删除,你这病还治吗?还能治吗?
5
美国历任总统没有一个不伟大的,从华盛顿到林肯到现任的特朗普,美国人民选出一个又一个伟大总统真乃美国之福。
特朗普看上去口无遮拦,实质聪明过人,是特靠谱的一任总统。他义务当总统,不拿一分钱薪水,他也不举行国宴,在他未当总统之前,他说:如果是我当选总统举办国宴,我说给对方塞一个麦当劳汉堡,吃完马上谈正事。
这次贸易战,美国对高性能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新材料、农机设备、工业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航空产品和高铁产品加征关税。
而中国打击美国的是商品是:水果、坚果、葡萄酒、改性乙醇、花旗参、无缝钢管、猪肉和废铝。
让人误以为美国是农业国,中国是工业国,并且都是高大上的先进制造业。这是一个“农业国”的帝国对一个新兴“工业国”的反击战,着实让国人精神亢奋了一把。
但就没想想美国为何发动贸易战?是因为当年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一直没兑现,只要中国兑现承诺,贸易战自然就平息了,而不是什么美国遏制中国崛起。而这些承诺若兑现,中国普通老百姓就是最大受益者,特朗普主观上是让美国再次伟大,但客观上帮了中国人民的忙,我们应该感谢他。但中国老百姓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的,跟风式反美,跟着媒体瞎起哄,真是蠢到家了。
写文章根本就不能随心所欲,写得很拘谨,不敢展开,稍微讲深点写透点就遭和谐,因而起不到启迪民智之效果,聊胜于无吧。粉丝如果要索取文章请留邮箱并赞赏,谢谢。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03/%E7%BE%8E%E5%9B%BD%E8%A1%B0%E8%90%BD%E4%BA%86%E5%90%97%7C%E4%B8%AD%E5%9B%BD%E5%B4%9B%E8%B5%B7%E4%BA%86%E5%90%97.html

【立場新聞】分析習近平永續:現在中國的狀況很可怕

專訪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松田康博今年五十二歲,有一把沙啞的聲音。「因為在香港得了氣喘。空氣不好呀,以前我的聲音是很纖細的。」我說抱歉。他笑道﹕「不用抱歉,我們都是受害者。」
1994 年到 1996 年間,松田康博在香港的日本總領事館擔任客座研究員,專研兩岸關係。「選香港是因為位置好,可以跑台灣,也可以跑大陸。」那時候他已經研究中國超過十年。他在十八歲專攻中文。「那時是 1984,中日關係非常好。我第一個接觸的外國就是中國,1984 年夏天從北京到上海,坐火車一路下來,覺得有意思極了。後來還在台灣留學四個半月。」這些年的研究讓他說得一口流利國語,也讓他見證中國近代發展的起伏。「八九以前很樂觀。胡耀邦、趙紫陽、鄧小平 … 那時候真覺得,他們今後將改變中國。」1989 那年,他在修讀碩士。「六四對我來說也是很大衝擊,我感到錯愕。嘩 … 他們在搞甚麼呀?」遂從樂觀轉向悲觀。改革開放又將把全球學者的「中國崩潰論」180 度扭轉為「中國威脅論」。曾經他住在杏花邨,見過偷渡來港的大陸孕婦被警察發現,跳水逃亡。「但現在已經不需要了。」他說。
2008 年,松田康博加入東京大學,教授近現代中國政治外交史、兩岸關係、現代台灣史等,經常出訪各國演說和調研,至今十年。最近發表論文包括有《蔡英文政權的誕生與兩岸關係的轉變:「失去的機會」或「新常態的開端」?」》(2017) 等。我說怕他有天不能入境甚至被捕,他說不擔心,因為自己主要做分析,而非批判。
的確,在這次訪問中,松田康博不多從理念角度批評,而主要以推論的方式指出「永遠續習」對中國自身的危險。他詳盡分析了習近平修改憲法的動機、未來中國發展的方向,以及其對鄰近國家的影響。在他眼中,中國「續習」最大的問題是政權難以持續。習近平的舉動,對中國可能一時影響正面,但長遠來說,或會毀掉中國本身。


立﹕立場新聞
松﹕松田康博
立﹕老師早前在其他傳媒訪問中,曾形容習近平取消國家主席連任限制「等於是打開潘朵拉盒子」,影響非常深遠,而且完全負面。
然而有些學者並不這麼認為,他們的觀點主要有二﹕其一,習近平不是想做皇帝,只是因為在黨內已經豎立太多敵人,一退下就會被反撲,因此不能退,只能延續任期。其二,中國要成為所謂「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未來數十年會是關鍵。這段時期有很多事情要做,一帶一路,讓中國登上國際舞台 … 為免中國出現「人亡政息」的情況,習近平必須緊握權力。這兩個觀點較老師的看法正面。你怎樣看?
集體領導制的缺點
松﹕在我看來這些觀點都彼此相連。政治家要具備兩種才能方可搞好政治。一是獲取權力、二是實現政策。有些政治家權力鬥爭和選舉很擅長,但實現政策充滿挫折;另一些則政策雖然很強,但鬥爭常常輸掉。這些人都不能成為好的政治家。對習近平來說,這兩件事情都要做。
其實如果說動機,我認為習近平主要是想改革。因為鄧小平去世後奉行的集體領導制,雖然有權力制衡的好處,但壞處有二。
其一是領導人沒辦法作主。任期內前五年要考慮前任的人,後五年已經要講誰當下任。前後五年都不能作主,很多事情都推不動。
其二是全國腐敗,自上而下全部腐敗。因為常委和政治局委員和元老都有自己的地盤,只顧私人利益。比如一家國企,它跟某個政治局委員或者元老有關係,那怎麼改革呢?因此,若想推動改革,黨內人的抵抗力會很強。
所以,集體領導制在習近平眼中是壞的。習近平感到有危險,所以一定要冒險推動改革。
集權是為防止共產黨滅亡
立﹕你說的「危險」是指哪方面?
松﹕共產黨的天下。習近平是意識到,這樣做下去,「在我手裡共產黨就滅亡了」,所以才想返回以前的集權模式。
有些改革派會說,共產黨換個名字也可以呀,中國好就可以。然而習近平不同,他對共產黨有深厚感情,王岐山也是。一來因為現在的天下,是他們的父輩、祖父輩辛苦打來的。二來因為他們是嚴重受文革影響的最後一個世代。他們在構成自己人格的過程中,受毛澤東領導模式很大影響。對他們來說,文革那種「磨練」其實是好的。你看習近平,演講經常都會引用《毛語錄》。所以他們會覺得,中國一定要是共產黨的天下。
此外還有一點,就是習近平習慣把自己、黨和國家等同起來。「你挑戰我就是挑戰共產黨,挑戰共產黨就是挑戰中國。」他總是覺得,「只有我才能改變中國,才能延續共產黨的生命」。他有這個自負和使命感,因此他要集權。
集權要怎麼做?最有正當性的做法當然是打貪腐,因為整個共產黨都腐敗了嘛,所以用打腐敗的方式,可以把任何敵人都可以打倒。最終結果就是豎立敵人太多。而敵人愈多,他就愈要集權,才能讓自己不被打倒。「敵人一打倒我,舊勢力就恢復,共產黨就沒了,中國也不行了。」所以我說,一切動機都是分不開的。

為何中國「玻璃心」?
立﹕那麼你對習近平的改革樂觀嗎?
松﹕我覺得客觀現實的挑戰與他的主觀願望有差距。客觀上,中國想成為先進國家,市場要開放,國企要民營化,政治也要開放,讓人民有自由討論的空間,透過分權來做權力牽制 … 此外還有法治。你看日本就知道,首相的權力再怎麼大,終究一定要下台。但是日本政府不會因此而倒的,因為日本是法治社會。首相一做壞事,下台,換另一個而已。
然而中國不是法治國家,是「德治國家」也是「人治國家」。你看它總是不容許批評,國內國外都不接受,「玻璃心」嘛。為甚麼?就因為有人批評它,它就沒德望了。
法治國家則不一樣。在法治國家,你可以批評我,還可以告我,我們就在法庭上見。中國不是這樣的。任何事情,沒有法治的話你就要靠人。你靠的人贏了就好,輸掉你就倒霉了。過去幾千年來中國的皇朝都是一樣的,基本上和現在沒太大差別。這樣是沒辦法成為先進國家的。
此外,沒有法治的集權不一定有效率。所有重要的決策要等習近平拍板才可以推動,而政策是有時間壓力的,習也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不可能全部都做好。所以「決策大堵車」就會發生。如果下面的人權責有法律保障,他們就可以依法辦事,但現在誰都沒有把握。所以,只有一批能夠揣摸上意的「之江新軍」才能每天努力奮鬥,其他大部分官員認為多一件事不如少一件事,全面懶政。
市場自由化、政治自由化,法治建設,這三點都是先進國家客觀上必要的,然而習近平主觀地認為他的處方不一樣。「市場自由化」,口號是這樣說,但放手了,生亂了,馬上控制,那人民幣怎麼國際化呢?政治上,本來應該放開,地方事務應由地方決定,居民的事應由居民決定。現在不是,都由黨做決定。然而所謂「權力會使人腐敗,絕對權力絕對使人腐敗」,這是人類社會得出的真理。習近平所做的,就像向這個人類社會真理挑戰。最後,法治社會。如果自己的敵人犯法就全力去捉,親信就不捉,那親信會不會腐敗?一定會。
總括來說,習近平是想要將共產黨訓練成萬能的、完全沒有瑕疵的政黨,然後讓它來控制一切。但這是不太可能的事,他將會遇上很多挫折。問題是,做不好,他敢下來嗎?習近平敢下來嗎?他集中那麼多權力,一旦做不好,一下來立刻就被掃入歷史垃圾堆。
好,我當他真的做好了,威望非常高。找誰來接班?那些對習近平每次都點頭的人可以繼承嗎?做不到。因為這接班人一定要表現得跟習近平不一樣,否則不能鞏固自己的正當性。但如果跟習近平不一樣,習近平又不會喜歡他。
所以我真不知道習近平怎麼退休,怎麼培育接班人。他已經破壞了領導更換的制度,不管怎麼樣,他下來的時候,肯定會出現非常大的不穩定。所以我說,現在中國的狀況很可怕。習近平下來後如果出了亂子,是誰的責任?終究還是他。

經濟不好 中國易亂
立﹕你剛才提到先進國家的條件,讓我想起 Francis Fukuyama 的「歷史終結論」。他對自由民主的樂觀評估現在成為好些人的笑柄。人們說他的想像被中國推翻。不過老師看來還是比較認同 Fukuyama 的說法?
松﹕我覺得不管民主還是獨裁,一個很大的因素是經濟表現 (performance)。如果經濟做得好,知識份子再怎麼提出異議,還是會被壓下來。但是,如果經濟做得不好,連一般民眾都不滿,那知識份子的不滿就會得到力量,社會就會容易不穩。
尤其是共產黨,它更加依賴經濟。為甚麼?你看民主國家,它有普選產生的正當性。政府推動政策,好的話可以繼續,不好的話,換人、換黨也行。所以日本是很穩定的,如果安倍不行就換,不會出現動亂。然而共產黨沒有政治的正當性。習近平是怎麼選出來的,沒有人知道。共產黨產生領導人的方式不是協商就是權鬥。他沒有獲得權力的正當性。所以共產黨的正當性主要靠經濟表現。因為它有好的 performance 才能繼續管治。經濟成長一下跌,動亂就易發生。
中國經濟發展持續性不佳
立﹕有些人常會評估中國經濟隨時崩潰,老師如何評價?
松﹕這個問題變數太多,我也不能以一言概之。不過總括而言,我是覺得中國經濟狀況目前還好,還撐得住,經濟成長率還是很高,國家財政也不錯。
問題是現在的做法有沒有可持續性。現在中國面臨的問題不少。比如國有企業、地方政府,債務愈來愈多,因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方法是靠投資的,不是靠消費。中國人的消費有限,因為大家都怕老後怎麼辦。為甚麼怕?因為社會福利制度還沒建立起來。中國的社會制度剛剛才開始建立。它沒有房產稅,連遺產稅也沒有,因為現在的中國人是富起來的第一代。但以後怎麼辦?如果你引進了遺產稅,很多人會拿財產跑掉;但不做也不行,因為貧富差距會固定化,富的人永遠富,窮的人永遠窮。還有國企,現在有很多疆屍企業, 中國不敢讓它倒閉,以避免帶來失業。然而該倒的企業不倒,裡面的人還會努力嗎?不會呀。類似這樣的問題,在中國非常非常多。
再來就是最近自由貿易受到嚴重的傷害。中國以後很可能無法在對外貿易上賺大錢。美國對中國封鎖市場的話,對華投資也跟著減少,因為大部份出口產業靠境外來的投資。如果美國真的要讓中國的製造業沒落,她是可以做到的。另一方面,美國所要求的開放網際網絡、開放金融、消滅山寨產品、停止對國有企業的支援等等改革,中國又可以做得到嗎?
所以,我認為中國短期內不會出亂,但五到十年內一定要完成各項改革。要不然在習近平下台的時機就可能出亂。習近平的危機意識是正確的,只是他的手段錯了,我這樣認為。
立﹕那麼,中國還有別的方法可以用嗎?
松﹕其實很難說,雖然開放經濟、開放政治、建立法治是王道,但我們也是紙上談兵。實際上,如果政治上稍為開放些,第一個被打倒的可能就是習近平,對不對?不過,一旦開始權鬥,這就是一條不能回頭的路。一切都已經太晚。但無論如何,我覺得改變憲法和任期制度是有一點做過頭了。
擦槍走火危機增大
立﹕我想藉此將話題從經濟轉向外交。按老師的觀點,似乎中國有一段時間會穩定,但未來無論在政治和經濟上都很容易會生亂。那麼問題是,國家亂了之後怎樣。一是內部平定,二是轉移視線,在外豎立敵人。你認為中國若發生動亂,會有機會挑起戰爭嗎?
松﹕很難講。你看大躍進、文革的時候,中國有打其他國家嘛?也沒有呀。中印邊境戰爭不是中國主動打的,它主動打的只有珍寶島。所以我認為,轉移焦點這一招,共產黨其實並不常做。中國面對國內問題的時候,對外政策反而是妥協較多。當然,雖說看歷史是這樣,但將來一定也是這樣嗎?這也不好說。
問題倒是擦槍走火,這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你看 1960 年的中國,它的飛機軍艦會擦槍走火嗎?不會呀,都守在自己的地方上。現在卻是對外全面進攻,他們的飛機軍艦都在太平洋行走。這狀況他們不怎麼習慣,所以有時候他們的做法有點危險,擦槍走火是很可能的事。這時候,如果中方說,「我們錯了,對不起」,那還好。但他們會對外道歉嗎?不可能。中國是「德治國家」,絕對不能犯錯。首先國內的言論疏導成「千錯萬錯都是別人錯」,再來「解放軍絕對有能力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那就動員國內民族情緒、排外情緒。這是網路時代嘛,一點火,就是星火燎原。這是非常危險的。
冷處理﹕兩岸關係「新常態」
立﹕所以,撇開擦槍走火不談的話,最少台灣不用太過擔心中國蓄意來犯?
松﹕習近平很可能希望真正實現兩岸統一。但是作為前置階段,先推動心靈契合、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台灣還有一點時間和空間。從去年十九大的報告中看到的就是維持現狀。然後,如果台灣方朝向台獨發展,那中國就不會客氣,任何形式的台獨都會阻止。這也是維持現狀,因為中國本來就是這樣的。
有意思的是所謂「惠台三十一條」,以前中國是先談判再給惠台政策的,現在談都不談就給了。台胞卡也是。怎麼換,以前會跟台灣商量。現在不找你談,自己改,自己宣布。這可看到中國愈來愈多的政策是以我為主,單邊主義。
這種單邊主義的做法,其實是對台灣施加的一種壓力。但所謂壓力也就這樣,不會逼台灣到牆角去的,因為逼到牆角會跳出來。所以很多事情現在兩岸都是冷處理,就算發生一些小磨擦,也就罵一罵,批評一下就結束了。這樣的狀況,我把它視為「兩岸關係新常態」,會持續一段時間的。

中日關係將好轉
立﹕中日關係也一樣嗎?
松﹕不,改善機會變大了,因為中國需要日本。對中國來說,改善兩岸關係,在聯合國也不會有甚麼變化,但改善對日關係會有很多正面效果。特別是現在中美關係變得不穩定。去年很多中國人說中美關係沒問題,我說那不是嚴重誤判,就是太有信心。面對特朗普,經貿也好、安全也好,都是挑戰。中美關係已經不穩定了,如果連中日關係都不好,把日本推到美國那邊的話就不得了。這一點對日本來說也是一樣的。美國那樣不穩定,寧願跟中國保持穩定關係比較好。
此外,中國跟日本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雙方可以建立互補關係。比如說,中國的土木工程是比較好的,但高鐵怎麼樣呢?它的評價不是那麼高,因為它發展太快。日本的發展時間比較長一點,因此這種高水平工作,與日本一起做的話,項目的評價會提升。而對日本來說,中國則是很大的市場。為了賺錢,雙方有穩定的關係會比較好。
所以,現在是日本跟中國改善關係最好的時機。這是很吊詭的,過去幾年雙方關係確實很壞,但你看中國現在還老提「島嶼」的問題嗎?不怎麼提了。靖國神社呢,只要首相不參拜就好啦,中國也不會一直翻舊帳,因為一翻,中日關係永遠不會好的。
立﹕而安倍政府也看得到這點?
松﹕看得到,去年已經開始行動了。
立﹕聽老師分析前,我無法做出你的評估,很大程度是因為無法掌握特朗普對中國的態度 …
松﹕他就是雙面人嘛。一時又說習近平是 Great Leader、好朋友,離開中國又說中國貿易不公正,要提關稅 … 我覺得特朗普的個性就是這樣,見面時一定要說好話的。
其實你可以看出,現在中美建立關係的前提條件已經崩潰。中國的最大前提之一就是美國永遠推動自由貿易,靠北美市場發展自己。過去日本、台灣、韓國,都是這樣做的。但因為中國太大了,它賺的錢也太多,美國受不了,開始選擇保護主義,於是中國這條件就沒有了。美國對中國的期待則是富了以後變得民主,這也好像沒了。中國廢除國家主席的任期限制是很大象徵,說明美國對中國的「接觸」(engagement) 政策,已經死掉了。兩邊的期待都落空,得另外選對策,所以現在是極不穩定的關係。很多中國人今年也已經領悟到了,中美關係很危險。
立﹕最後,既然中日關係會好轉,你認為日本的中國研究會愈來愈興旺嗎?
松﹕按道理應該是愈來愈受歡迎的,但很多日本年青人還是不怎麼喜歡中國。不只是日本,台灣也是、香港也是。正常來說,崛起的國家大家都會想學,但中國發展的方式帶來的巨大副作用,讓大家都很難喜歡它。
立﹕孔子學院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怎麼都做不好。
松﹕對。孔子學院與其說是一個「原因」,不如說是這個原因的「結果」吧。
我希望更多的日本年輕人學習中文,研究中國問題,展望中國的未來。這絕對不是好惡的問題,而是日本人的必答題。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8/03/1262.html

Friday 30 March 2018

解析新加坡第一大政治冤案 *

        新加坡政治犯谢太保失去自由至今就要迈入第29个年头了,新加坡又朝向缔造另一个世界第一的目标挺进。**
        笔者并不认识谢太保,不仅对他一无所知,即对过去社会主义阵线(Barisan Socialis)与人民行动党(People Action Party)之间的冲突纷争,也不甚了了。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动机,纯粹是出于理性思考的催化所致。
        新加坡当局声称,谢太保不能获得人身自由是因为他"拒绝放弃共产党的斗争事业"。

少年谢太保
        这个说法有二种含义:(1)谢太保是共产党人;
                       (2)谢太保在进行共产党的斗争事业。
       在这里,(2)的问题必须是(1)的答案为肯定的时候,才能够成立,如果问题(1)的答案是否定的时候,则问题(2)即成为无意义。如果将这两个问题混合成为一个问题时,便是犯了逻辑"混同问题的谬误"(Fallacy of complex question)。为了方便了解,笔者另举下例说明:
                    问:"你是否已经戒烟了?"
       这就是一个混合问题。因为在这问题中至少包含两个不同的问题:
            (1)你是否曾有吸烟的习惯?
            (2)你的吸烟习惯是否已经戒除了?
       同样的,只有在肯定问题(1)的时候,问题(2)才能够成立,如果问题(1)的答案是否定的时候(即被询问者并不曾有吸烟的习惯)则问题(2)即成为无意义。
        显然的,当局的声明有混同问题的谬误,而谢太保对这样一个问题的反应是怎样的呢?
        谢太保说:"我从不是共产党,叫我如何'放弃斗争'?"
        谢太保否定了问题(1),如此,问题(2)即成为无意义,罪名当然就不能成立。
       但是,当局却不接受谢太保的解释,继续以同样的理由扣留谢,却又让人民以为主动释放权其实是操在谢手中而不是当局。也就是说,当局制造出谢太保自己不愿意释放自己的印象。
       谢太保提出挑战,要当局证明他是共产党人,否则对他的拘留就是非法。
       当局没法提出足以证明谢太保是共产党人的证据,只是要谢以"愿意(放弃斗争)"或"不愿(放弃斗争)"回答。
       在此,当局又继续犯下与混同问题相似的"诘问谬误(Fallacy of interrogation),这种谬误是在问题中预设某个结论,使被问者无论以"是"或"否"作答,都会落入圈套之中。就像这样的诘问:
         "你现在还常常打你太太吗?"
        被问者无论以"有"或"没有"回答,都会掉入"曾打过太太"的罪名里。这种谬误,又称"先定结论的谬误"(Fallacy of begging the question)。
        当局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究竟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我想明理的读者心中自有结论。
        真正存在我们心中的疑问是:谢太保究竟是不是共产党人?
        这是一个无从以逻辑推论的命题,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心理层面去探讨。
        根据笔者对共产党人的了解,一个真正信仰共产主义的信徒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是以他的信仰为荣的,他会竭尽所能去维护他的信仰,甚至不惜为此牺牲自己的生命。从这点看,一个怯于(或耻于)承认自己是共产主义者会是共产主义者吗?谢太保如果真是共产主义者,他就会以"愿意(放弃斗争)"或"不愿意(放弃斗争)"作为选择,因为不管他选择那一个回答,在已经被囚禁了这么多年之后,他都会是一个"伟大的共产党烈士"。
        可是,谢太保却在囚禁了二十多年之后仍然拒绝作出回答的选择。
    他还可能是共产党人吗?
    笔者认为,在共产主义已破产的今时今日,谢太保是不是共产党人已无关宏旨,问题是:我们褫夺一个民选国会议员终身自由的法理依据是什么?


* 本文原题《谢太保是共产党人吗?》,写于1995-1996年之间,收录在拙作政论集《蛊惑年代》(1997年出版)中。该书不幸在新加坡被禁,印刷后未能面世,许多文稿也在笔者多年多地的流亡生涯中亡佚,日前大儿子在他家中发现了我的部分手稿和残篇,给我寄了过来,现逐一将手头的旧稿刊在网络上,目的无他,只为了再现坎坷岁月中昔日的思想片段。

** 谢太保,新加坡前南洋大学物理系毕业(第一名),通晓中英文,在高票当选国会议员后,被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视为头号政敌,不久即被当局援引"内部安全法"(Internal Security Act)逮捕,罪名是"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在没有审判的情况下被囚禁三十多年,后转囚于圣淘沙岛。最后在国际社会的干预下获得释放,移居德国度晚年。谢的被捕使新加坡人陷入极大的恐惧之中,特别是受华文教育的知识份子,由于担心被指控是"共产党或其同情者"而把牢底坐穿,从此变为犬儒或闭口不论时政。



from 启蒙年代 https://ift.tt/2GlVCtf

中美貿易戰會將中國推向「失落的二十年」?

陳岩
BBC中文記者
2018年 3月 30日




特朗普宣佈對6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稅,僅7個小時後,中國針鋒相對公布反制措施,中美貿易戰序幕拉開,WTO總幹事稱,全球經濟增長可能因此迅速下滑。
「貿易戰」對於中國而言還比較新鮮,但美國則駕輕就熟,在過去百年對多國發動過,其中頻度最高就是中國近鄰日本,對日貿易戰在上世紀80年代達到高潮。
當前中國和當時日本的境遇驚人地相似。日本在與美國貿易戰後進入「失落的二十年」,經濟增長放緩,崛起的勢頭最終徹底瓦解。中國是否會重蹈日本的覆轍?

中國和日本面臨哪些相似境遇?

「1980年代日本工業產能開始逐步超過美國,這使美國人感到害怕。相似的是,目前中國強勁的製造業競爭力也被看作是導致美國工作機會減少的主因。」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黎麟祥教授認為,在面臨被超越的時候,美國無法接受超大貿易逆差。
上世紀80年代初,當時日本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370億美元,並佔據了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的主要部分。因此,美國傳統的中西部和東北部等工業中心失業率走高,甚至翻倍,最終形成「鐵鏽地帶」。
「當前中美之間則達3750億美元。即使算上通脹因素,中美間順差佔比也高於當年。」
黎麟祥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中國企業屬於國有,獲得了政府的各種幫助;當年的很多日本企業也在各自財團內部的銀行獲得便宜的信貸。美國認為這些對企業的補貼造成不公平競爭。


「所以美國認為必須要對此採取行動。」受這些因素促使,美國從1975年開始,共針對日本發起了15次「301調查」,甚至一度被稱為「上世紀80年代的珍珠港事件」。
相似的原因,促使美國時隔40年後再次舉起貿易戰的「大棒」。
站在美國的角度,中日的貿易角色何其相似。反觀國內,中國和80年代的日本也有幾乎差不多的情況——人口增長趨緩,處於老齡化社會前夕;多年房地產價格高居不下,泡沫開始出現等等。

中日有哪些不同?

雖然兩場貿易戰背景相似,但在一些關鍵領域也有較大區別。在經濟學家看來,這些區別使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的意願更強。
首先是經濟體量的不同。黎麟祥稱,中國佔美國GDP的百分比,要大於80年代的日本,中國增速也更快,使其很可能在2030年經濟上超過美國。
相比當年的日本,美國對中國不滿之處也更多,除了貿易不平衡外,還有知識產權盜竊等問題。
更重要的是,黎麟祥看來,日本當時對美國在政治和軍事上更依賴。中國則比較獨立於美國。日本被看作美國的盟友,中國則被看做戰略競爭對手。所以在美國眼中,中國的今日帶來的威脅要遠大於當年的日本。「美國對待當前的問題會更嚴肅。」

日元突然升值的後果

日本經濟持續衰退,進入「失落的二十年」,並非貿易戰直接導致的。「本質上是日本未能成功處理與美貿易摩擦的結果。」中國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學者馬蕭蕭表示。
80年代對日的貿易戰並未幫助美國顯著減少貿易逆差,美國又將原因歸結為美元對日元匯率的高估。1985年,在美國的主導下,美、日等五國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簽署廣場協議(The Plaza Accord),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
廣場協議後,日元升值導致貿易順差減少。為了應對日元升值帶來的出口壓力,以及美國不斷發起的貿易戰,日本積極提振內需,日本採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最終造成瘋狂的地產泡沫。
馬蕭蕭稱,「日元急劇升值,導致了日本實體經濟外流、資本湧入等一系列問題,造成了資產泡沫,最後導致了崩潰。」
黎麟祥對此也表示同意。「但我不認為中國會同意簽署任何與廣場協議相似的協議,中國更獨立於美國,日本則更依賴於美國。中國會對美國這類需求進行抗爭,而日本卻沒能力這麼做。」

日美、中美貿易戰本質上的不同在於中國比日本更具自主性。馬蕭蕭認為,中國應對摩擦的步伐是自主的,調整範圍可控。黎麟祥認為,中國應從日本身上學到,在金融領域的改革和匯率改革上,應該堅持自己的路徑,而不要屈服於外國的要求。
最終的結果,中美貿易戰可能會「大而化小」。黎麟祥表示,中美貿易戰即使真正爆發,也不會持久,涉及範圍也不會很廣。中國和美國還有很多領域需要合作,比如朝核問題。
馬蕭蕭稱,整體來看,中國經濟正在逐步向消費導向轉變,貿易戰的結果中國能夠承受。本次貿易摩擦的背後是中美核心競爭力之爭,以目前中國的體量以及應對措施來看,貿易戰將中國推入一個失去的多少年,應該不會出現。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43595219

中国:VPN整治大限将至 外企忧网络封锁升级

来源: 
法广
 
中国工信部去年初发布了《关于清理规范互联网网络接入服务市场的通知》,承诺将对 VPN (俗称“翻墙软件)市场进行专项整治,整治工作将于 3 月 31 日本周六结束。也就是说,中国可能将从即日起屏蔽未获批准的 VPN 服务器。
根据中国官媒去年1月公布的消息,中国工信部将整顿互联网接入服务,未经批准不得自建或租用VPN。 报道说, 决定自即日起至2018年3月31日,在全国范围内对互联网网络接入服务市场开展清理规范工作。
法新社报道称,从4月1号开始,中国公民和在中国境内的外企绕过网络监控“翻墙”的难度将加大。
法新社指出,据估计,在中国对脸书,推特,谷歌和youtube网站封锁的情况下,有上千万人需要借助VPN服务器链接境外的社交网站。但中国政府已经决定对这些绕过“网络长城”的做法宣战,从3月31号开始,个人和外国企业都必须在经过政府允许的VPN服务器中进行选择。而不少外企都在中国境外拥有自己的VPN服务器,以便链接被中国封锁的网站和进行网上管理,但今后,他们将必须经由中国指定的三个服务器进行对接。
驻上海美国商会主席Jarrett Kenneth认为,外国企业及其雇员将受到中国相关新规的影响。他说,外国企业在华普遍使用谷歌提供的网络服务平台,如果VPN链接受到进一步限制的话,外国企业可能也会受到更大影响。
外企如何应对?一个匿名的外国技术企业的总裁表示,他们将向中国政府申请一条VPN线路,这是最好的办法。她表示,由于公司的业务集中在北京,因此不希望因为违反规定而让其VPN连接器受到影响。
法新社指出,目前外企并不清楚违反相关规定可能带来哪些惩罚措施。
去年12月份,广西人吴向阳被判5年半监禁,罚款50万元,他的罪名是“非法使用VPN服务器,销售服务器谋私利”。
法新社还引述关注中国网络审查的GreatFire团体内部的一名同样要求匿名的成员表示,中国加强对VPN的管理目的有两个,即在进一步对中国的网罗进行控制同时,屏蔽一些便宜的网站,以便为中国境内的网站带来更多的收入。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03/%E4%B8%AD%E5%9B%BD%EF%BC%9Avpn%E6%95%B4%E6%B2%BB%E5%A4%A7%E9%99%90%E5%B0%86%E8%87%B3%7C%E5%A4%96%E4%BC%81%E5%BF%A7%E7%BD%91%E7%BB%9C%E5%B0%81%E9%94%81%E5%8D%87%E7%BA%A7.html

李平:中美养痈 金三得戚

金正恩突然到北京逛了一圈?人物敏感,时间点更敏感:其一,金三原计划5月与特朗普会面,但转身把第一次外访献给了北京,北京可能付出不菲的代价。其二,特朗普敢宣布揭开美中贸易战,也是以为搞掂金三,毋须习近平帮手,但金三又上了“袁二”的船,特朗普恐怕不吐血也要向金三输血。
金三凭什么可以游走于特朗普与习近平之间,甚至乎吃两家茶礼?只因中美两国各有小算盘,结果是姑息养奸、养痈为患。早在去年4月,美国航母战斗群逼近朝鲜半岛,第二次韩战似乎一触即发。中国的鹰派也呼吁主动出兵,监督北韩销毁核武、化武,一劳永逸地解除对中国的威胁。结果,双方都草草了事。
金正恩的手段被小觑了。他能嚣张时嚣张,该隐忍时隐忍,没有在金日成冥寿105周年、朝鲜人民军建军85周年的纪念日,进行核试或试射长程导弹,避免给美、中动武借口。风头一过,北韩在去年9月进行了第六次核试,并声称成功完成氢弹试爆。美国策动更严厉的国际制裁,又被北韩藉平昌冬奥破了局。
金三如此得戚,不是因为中美忌惮北韩的核武,而是中美在施压的同时又都在拉拢金家王朝,中共再三宣称要以和平方式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反对美国对小弟动武,而美国也表示希望看到朝鲜半岛无核化,但无意推翻金正恩政权。
中美的北韩政策不只内部矛盾,外部也相克。金三一抛出与美双边对话的橄榄枝,特朗普就迫不及待地接过去。美国一宣布对华加收关税,习近平又尽释前嫌,邀金三到访。如此恶性循环之下,金三的胆子越来越壮,未来的战争更难避免,而且必定给中国、南韩、日本造成更大的灾难。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29682

黎蜗藤:中美“不公平”“不对等”贸易 已到非得解决程度

美东时闲星期四中午(3月22日),美国总统川普,根据去年8月对中国知识产权政策进行“301调查”的结果,在白宫外交办公室正式签署“中国经济侵略”总统备忘录,指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15天之内整理出名单,对中国100个类别总值至少6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又指示美国财政部在60天内公布限制中国资金投资美国的名单。
就在同一天,美国贸易代表宣布,几个美国的同盟国家(包括欧盟、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和南韩)将会列入早前宣布的“钢铝关税”的豁免名单。
中国随即开出一份主要针对美国农业产品的计划加税名单,涉及约30亿美元的商品。根据中国的说法,这只是针对钢铝关税的回应。对美国即将公布的301调查名单,中国表示已经准备好回击措施。酝酿经年的对中贸易战正式打响,一时间引起市场恐慌,道琼斯指数大跌700点,中国、香港的股市也大跌。
笔者原则上反对贸易战,但贸易战从来不是无缘无故的。
中国对即将到来的中美贸易战的主流叙事,可以用《环球时报》的一系列社评为代表。笔者在《社会主义巨婴谁之过》中曾分析,中国传统近代历史叙事的套路可以归结为三个词:“自古辉煌”、“近代国耻”、“民族复兴”。有关贸易战的论述基本秉承了此套路,以阴谋论+国耻教育+民族主义的核心:
1)美国过去一直占中国便宜,“十亿双袜子换一架飞机”,剪中国羊毛。
2)中国现在“厉害了我的国”,美国转而要遏制中国崛起,欺负中国。
3)中国是全球贸易的支持者,不挑起贸易战,也不惧怕贸易战,胜利属于中国人民。
这类叙事模式缺乏客观、公平地理解贸易战。美国一定要“发动贸易战”,核心问题在四点。
拿棍子捅鸟窝 鸟都要叫一下
首先,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已经大到不得不解决的程度了。
在过去十年,美国的外贸逆差不断增大,去年达5660亿美元,占美国GDP总值的2.8%。而当中,对中国的逆差占极最大头。2017年,美中贸易逆差达3750亿美元之巨,一个国家占美国全球贸易逆差总值的67%。这个数字还在每年增长中。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全球首屈一指。2017年,贸易顺差达2.87万亿元人民币(约4300亿美元,按6.7人民币对1美元的比率计算)。于是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占其全球顺差的87%。这是相当惊人的数字。
用川普的话来说,就是中国一直在占美国人的便宜,已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当然,川普的话并不全面。中国的廉价商品也为美国人提供了实惠。但从国家的角度,赤字造成让美元大量流出,虽然美国拥有国际货币美元与最受欢迎的国债,可以通过印发美元以及发行国债从海外回笼美元以维持平衡。
但随着美国国债不断增长,目前已经超过GDP总值,支付利息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负担,此模式能维持多久让人怀疑。因此,改变目前的贸易格局乃是维系美国国运的必须。
在全球化年代,贸易不平衡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中国记忆犹新的上一次“贸易不平衡”,就是鸦片战争年代。英国需要向中国输出鸦片,才能弥补贸易不平衡的损失。而这一来,贸易不平衡的天平转到中国一方,轮到中国财富大量流失。中国于是禁绝鸦片,中英战争就因此而起。
中国虽然一直说“没有刻意追求贸易顺差”,但事实胜于雄辩,在中国最大个几个贸易伙伴(欧盟、美国、东协、香港、日本)中,只有日本对中国有微小的顺差,其他都是巨大的顺差。中国进口物多是原材料与中间物,出口物多是最终消费品。这是典型的重商主义经济运作模式。
美国要求与中国解决贸易严重不平衡的问题由来已久,“民粹总统”川普上台后就足足花了一年,要求中美在“百日计划”解决问题,但不是杯水车薪就是远水近火。无论这次川普是真要发动贸易战也好,希望借此施压让中国减少1000亿美元的顺差也好(即便减少后,中国仍然有将近3000亿美元的顺差)。在美国看来都不得不为。
中国重商主义的路线绝对行不通,也和中国一直宣称的“推动全球化”背道而驰。这样搞下去,只能是绝大部分其他国家都会被中国“吸干”,迟早会惹起公愤。正如中国的毛泽东所言:“你拿棍子去捅树上的鸟窝,树上的鸟都要叫一下。”
其次,制造业空心化已影响美国的社会稳定。
中国贸易顺差大有客观原因,在全球化生产体系下,中国在过去二十多年发展为世界工厂。很多美国公司都搬到中国生产,不少美国从中国入口的商品一般都被认为是“美国货”。光苹果一家就为中国提供巨额的贸易出口数字。如2016年,中国出口iPhone 7到美国总值157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对美国顺差的4.4%。这种模式下,制造业的进出口商品不再像“前全球化”那样主要是最终消费品。
以电子产品为例,中国制造电子产品,要从韩国、日本、台湾等进口不少电子元件,在中国组装再销售。如果以“增值贸易额”(value-added trade)来计算,2014年中国对美的顺差是2000亿美元,只是当年“总顺差”(3150亿美元)的63%。即便如此,这也是非常庞大的数字。
中国制造业发达就造成其他国家制造业“空心化”。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全球化进程中,美国制造业大量外流到工资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产业萎缩,大部分失业工人无法转向新经济谋出路,收入停滞不前,是全球化的受害者,损害美国利益。
美国传统工业州的变成“铁锈州”,就是这种全球化的产物。2016年总统选举中,川普就以主张贸易保护和支持产业工人利益为口号。正是这些人的支援,川普才可以在北方三州获胜(宾夕法尼亚、密西根、威斯康辛),是其总统选举获胜的关键。
中国变成世界工厂,除了“雁行模式”国家中具备的劳动力低廉等一般性因素之外,还有本身的追求“最齐全的工业体系”情结,又有强调“自力更生”的不安全感。于是,中国什么都要自己搞,比如引起很大争议的化工PX项目,坚持上马一方的论点就是“依赖外国进口”。中国人喜欢打价格战,其津津乐道的名言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什么东西一搞就“白菜价”,用价格竞争进一步“挤死”外国企业。
中国不顾及劳工权益,(以前)不注重环境保护等都是能搞成“白菜价”的重要原因。这种不考虑维持贸易平衡,处处“不给别人一条生路”的行为,怎么可能不引起外国反弹?
当然,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中国原先的优势已经大大减少。制造业已经开始从中国转移到“下一个”劳动力低廉国家。但对急性子的川普来说,耐心已经不够用了。川普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关税,连同国内的税改,把大批美国公司(甚至其他国家公司)在中国的工厂搬回美国。
第三,中美贸易中的“不公平”、“不对等”之祸害,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程度。
中国在制造业取得的成绩,除了有中国人勤奋努力的因素,也有很多不公平竞争的因素。
中国单方面的全球化
中国没有完全遵守其入世时的承诺。虽然,2010年8月,中国商务部、财政部先后正式宣告:中国加入WTO的所有承诺已全部履行完毕。2011年,中国政府发布对外贸易白皮书,正式宣布入世承诺全部履行完毕。但到去年,有媒体列出了中国在多个项目上不遵守世贸承诺,令人大为吃惊。
中国宣传自己是“全球化的推手”,但在过去十八年,中国推动的是“单方面的全球化”,金融、通讯、能源、农业、交通等诸多市场,都不对外国企业开放。这些年的经济增长点互联网产业,中国又以所谓“网络安全”的缘故,把外国的互联网产业巨头(如Google,Facebook等)通通挡在中国“防火墙”之外。中国的互联网三巨头“BAT”之所以能壮大,相当程度得益于这种贸易保护。没有这种保护,所谓“新四大发明”,大概就只剩下高铁一个了。
这使那些真正开放市场的国家都对中国的投资保护主义很不满。2017年,中国在各国的压力下才提出要“大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操作包括“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外资准入”、“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上市、发债,允许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有很多情况,就算中国真的遵守了WTO承诺,也难以平息“不公平”的指责。中国在入世之初,用“发展中国家”的身份,获取巨大的优惠,以“保护国产工业的市场”。世易时移,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体,“厉害了我的国”,财大气粗地“横着走”。但在贸易上,还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身份,继续获得“不公平”的优惠。这种不合时宜的优惠,显然是各国要求改变的原因。
中国“免运费”的真相
这里举两个例子。第一是汽车,汽车是美国最重要的制造业产品之一。但美国汽车出口到中国要征收25%的关税(这是中国入世承诺),美国对入口汽车的征税才2.5%,是中国的十分之一。算上中国的17%的增值税与各项杂费,一部吉普“切诺基”在中国的价格是美国的两倍。美国名牌哈雷摩托车,中国设立的关税是45%,更加不得了。
第二个是邮费。最近几年,美国ebay上多了很多中国卖家。他们用“免运费”为招牌向美国买家出售产品。但美国卖家,通常要加上6-7美元的运费。这个运费差距让大批美国卖家叫苦不迭,很多人做不下去。为何在美国国内运费,居然比地球另一边的中国运过来还贵呢?
原来国际邮政协会有一个协议,为了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运输,规定在某个重量之下,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运费不得高于1美元。而中国就是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他们只要承担1美元的运费,就可以“免运费”了。你说美国同行如何竞争?
总之,中国的关税堡垒与产业补贴(即使有的是符合WTO承诺的),令海外商品在中国价格昂贵。很多中国人喜欢“海淘”,甚至在外国品牌,原因就是在外国这些商品都比中国价格低,是中国的关税拉高了这些商品的价格,出口补贴降低了这些商品在外国的价格。
2017年,美国、日本、欧盟等纷纷拒绝让中国在入世15周年后自动承认获得“市场化经济地位”,“不承认中国市场化经济地位”。中国商务部才在去年底宣布进一步降低关税。如中国的消费品关税,在2017年12月1日起,平均税率才从17.3%降到7.7%。
假货比真货质量好
最后,知识产权是美国目前最关心的东西,是美国在新兴产业保持先手的重要手段。
中国长期漠视知识产权保护,这不是什么秘密。盗版电影、电视、软件横行令外国厂商蒙受巨额损失。虽然近年来情况有所改善,中国人曾愧疚地集体喊出“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却从没听说谁说过“欠比尔盖茨一份软件钱”。软件破解码在淘宝很方便就能买到。在网上非法传播外国电影电视的一个“字幕组”去年才在日本被抓。阿里巴巴的马云公开说:假货比真货质量好,是新的经济方式。
但这类知识产权对美国战略来说,现在大概都退居次要地位。目前,由于人工智慧、大数据、机械人等产业的兴起,世界经济处于关键的转折点。哪个国家在新兴产业上夺得先手,就在国家竞争中夺得先手。
以前,中美经济基本互补,但现在中美却要在新兴产业上竞争。中国近年来技术突飞猛进,在美国看来,违反知识产权规则、甚至盗取美国的知识产权是重要的原因。
疑似中国通过间谍活动窃取美国知识产权的例子太多,但中国一般不承认,这里暂且不提。
中国利用市场地位“以转让技术作为市场准入门槛”,获得以前难以企及的技术被视为违反知识产权规则。最好的例子是中国的拳头项目,号称“新四大发明”的高铁。在十几年前,中国根本没有高铁,但依靠市场要求外国卖家转让技术,才在这基础上突飞猛进。中国后来固然可能有不少创新,但如果没有起初的外国技术为基础,是绝对无法如此成功的。
中国取得技术进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过并购外国的高科技企业掌握其技术。但同类的企业,中国绝对不允许外国人购买(谁能买中国的华为?)这种行为已经被美国与西方警觉,川普要求限制中国在美国的高科技投资,就是最明确的反击信号。
一切还刚刚开始
此外,中国提出雄心勃勃的《中国制造2025》,列出的10大重点领域,包括航空航太装备、机械人、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电动车及生物医药等,要在2025年成为“制造强国”。这固然是中国的权利,但中国在这个过程中,集中花大钱,以举国之力进行扶持。用“国家队”去对付外国的私企。这又是显而易见的不公平。这样,美国准备用国家的力量反制,也无可厚非。
当然,中美贸易战的核心问题,还是中美关系的根本转变。中国的种种“不公平”,“不对等”的行为,放在以前美中实力差距很大的时候,美国多是只眼开只眼闭。由于多种原因,中国已经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再无法视而不见。可以预见,这次针对600亿美元的关税,“一切还刚刚开始”。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2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