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31 May 2015

港英時代—英國殖民管治術

鄺健銘《港英時代—英國殖民管治術》,香港﹕天窗,2015 近年本土史觀的著作突然增加,單是方某讀過的已有翻譯後又出篡改疑雲的《香港簡史》,和徐承恩兄的《城邦舊事》。另一方面各方檢視英國近期公開檔案也帶來更多討論本土史的新材料,例如李彭廣《管治香港﹕英國解密檔案的啟示》。(相對而言,王慧麟那套《閱讀殖民地》出版算是相當早,甚至可能早到未引起大眾注意。)
據知還有更多的本土史觀著作正待出版,很明顯就是民間對中共「白皮書」聲稱對香港有「全面管治權」的意識反彈。壓迫越大,反抗越大,所謂「港獨」思潮本來就是有人試圖消滅「一國兩制」而造成的,書市的本土史觀著作亦是如此。本書出版只是又添一例。
當然,本書並不討論或宣傳港獨,而只是討論英國如何管治香港,令香港不只穩定繁榮而且大家感覺良好。
核心原因其實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例如英國因為海外帝國太大,治理殖民地就如匯豐銀行的口號「環球金融地方智慧」,較為尊重當地官員的決定權,少有事事插手。與其他殖民帝國相比,英國殖民地相對於英國政府的獨立性較強,尤以殖民帝國解散後的香港為甚——英國官僚甚至謔稱為「香港共和國」,有點「港獨」的意味,就是諷刺港英官僚並不照顧「祖家」利益事事以香港為先的行事模式。不過跟中國的分別是,英國政府並不以消滅「不顧大局」的「香港共和國」為務,反而尊重他們的半獨立身份。
同樣與其他殖民帝國不同的是,英國政府以商業需求為先,開拓殖民地擺明為了賺錢,並不要求同化當地人,也不要求他們「愛英國」。殖民地官員一般都尊重地方習慣,任由當地人保留習俗,甚至故意分而治之。
(英國是海洋型帝國,相比而言,法國這類大陸型帝國就很著重同化殖民地人民,中央對殖民地的控制較強,獨立帶來的痛苦也比較大。讀者很容易看出「天朝」這個大陸型帝國是同出一轍。)
更有意思的是,本書特別提出兩個案例比較——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新加坡,而是威海衛和西藏
嚴格而言「一國兩制」史上發生過很多次,並非鄧小平發明。而同樣是鄧小平主持,西藏才是中共第一次動用「一國兩制」的案例。但結果很明顯是失敗,中共忍不住插手然後達賴反面出走,西藏變成中共那一制(以中共看來應該是成功)。
如果說那只是中共「特別衰」的問題,那麼威海衛就是更諷刺的例子。英國取得威海衛的短短時間,就得到當地人的擁護。當威海衛「回歸」中國之後,在國民政府 手上,反而光茫失色。歷史證明,一個眼中只有「統一」的大陸型強權,顯然不適合管治海洋型的開放式城邦港埠。香港只不過是最新一個「發展中」的不良反應例 子。
(去年看威海衛展覽,其實我也隱約覺得有點怪﹕歷史博物館竟然還會搞一個展覽,讓人看到香港和威海衛的人擁戴英國殖民地官僚駱克﹖)
正如書中引述衛奕信勳爵的一番話﹕
「很多很多年以後,香港都是由倫敦任命的香港官員在英國政府和國會維持聯繫的情況下得到英國護蔭,自理求存的。但實情是,香港自行處理所有自己的事務。她經營自己的經濟,在經濟問題上她是絕對自主的。有意思的是,當我嘗試向一名中國官員解釋這種情況時,我可以從他的眼神中看到,他是認為我在說謊。」(p.213)
來自沒有獨立意志體制的人,自然不會相信別人有獨立意志。
(正如中共不會相信挪威政府控制不到諾貝爾委員會頒獎給誰。)
來自沒有地方自治傳統的人,自然也不會相信別國地方有自治。
(雖然當時香港的自治是英人官僚相對於其「祖家」的自治,不是香港本地人的自治。也許除了有特權、有如尚處清朝的原居民鄉村是例外。)
於是,當你要求有真正的自治,他就說等於港獨
別誤會,這不一定是他們找藉口,他們有可能真是這樣想的。
莊子云﹕「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你怎能要求一批食人族明白吃人是不對的呢﹖尤其是當他們吃人吃得肚滿腸肥的時候﹖
香港開埠以來發了百多年國難財,終於遇上的最大不幸就是,「九七大限」偏偏伴著一個越來越強勢的共產黨而來如果太多牛奶味,朱古力味就冇定企。不用說你今天被他吞掉,就算讓你明天宣佈獨立,面對這樣的強鄰一樣有排煩。
於我看來,港獨根本不是核心議題,如何處理這樣的強鄰才是問題核心。
如果要說本書的缺點,就是香港真的不重視錯別字,似乎沒有校對過,沙石頗多,例如崇變祟之類。由於是為圖書館買的,也就沒有逐個記下來了。
(又﹕立場新聞有一系列作者分享會的錄影)


from The Hong Kong Originals http://www.hkoriginals.hk/how-british-rule-hk/

中国5月汇丰制造业PMI终值49.2

来源: 
路透
周一(6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汇丰5月中国制造业PMI终值小幅上升,但连续第三个月低于荣枯线,新出口订单创近两年低位,产出分项年内首度萎缩,均显现当前制造业依然承压,经济下行压力不减,需更多宽松政策提振。
汇丰(HSBC)/Markit周一公布中国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微升至49.2,略高于初值的49.1和前值48.9,连续第 三个月在50下方。中国5月制造业PMI产出分项指数跌穿50,为五个月来首次,且创13个月低点。新出口订单分项指数在4月短暂升回50后再度跌穿荣枯 线,大幅降至46.7的23个月低位。
Markit经济学家Annabel Fiddes表示,PMI指数显示中国制造业状况在5月进一步恶化,新出口订单的明显下滑导致新订单的减少,进而影响产出指数录得今年迄今首次萎缩。 Fiddes称,企业继续裁员、去库存、减少采购活动,均意味着临近年中,制造业可能仍处于收缩状态。从最新数据看,可能还需要更多刺激举措来提升内需, 恢复增长动力。
汇丰数据并显示,5月新订单分项指数小幅回升但仍连续三个月在荣枯线之下。价格指数方面,投入和出厂价格指数均有所上升,但都处于50下方。就业指数较前月改善,但已连续19个月在萎缩区间。
4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进入5月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加码,发改委密集批复投资项目,中国央行则于近期则发布报告 称,2015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但仍将处于合理区间。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6/%E4%B8%AD%E5%9B%BD5%E6%9C%88%E6%B1%87%E4%B8%B0%E5%88%B6%E9%80%A0%E4%B8%9Apmi%E7%BB%88%E5%80%BC492.html

練乙錚 - 袋一世v先否決.亞細安v大中華

 2015年6月1日

在各種關於「袋住先」與否的民調結果裏,到目前為止都是贊成的人數稍為多一些,有升有跌,最近兩周以來則在上升,大概是受當權派鋪天蓋地飽和宣傳影響所致。

一、有看頭之含淚袋住先

由此出現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各民主派議員都投反對票,把政府的政改方案否決掉,會不會因而在下一輪立會選舉裏遭受懲罰(所謂的「票債票償」),結果保不住關鍵少數議席?當權派一口咬定「會」,筆者的判斷則是:還不至於。如此處變不驚,主要基於兩個理由。

其 一,到目前為止的有關民調,問法都是比較簡單的「贊成」還是「反對」,在這兩個相反的答案之外就是「無意見」、「一半半」。這些民調的結果,像一般投票結 果一樣,不能讓人從中看到贊成者或反對者的立場有多堅決多強烈。意見後面的意願強弱,有時很重要。設想一班30個同學要決定學期旅行是要到大浪灣游泳還是 到大帽山登山,15人無所謂,餘下的,其中14個稍微偏好去游泳,最後的那一位卻嚴重畏水、見海即暈,那麼班主任最後決定去登山,也還是合理的。

筆 者估計,在政改問題上,比較多數的「袋住先」支持者當中,不少只是稍微偏向支持而已。這些人不少是溫和泛民,模棱兩可而僅僅傾向支持,免得面對「社會撕 裂」;又或者是他們內心非常矛盾,覺得正反理由都十分重要,到最後「含淚支持袋住先」。還有好一些(大概一成以上),則因為是新近才被當權派的強大游說攻 勢說服的,立場還未固化,隨時有可能反水。

與此相對應,近日公開表態贊成通過政府方案的幾位意見領袖或具代表性的泛民人士,庶幾也都是 「僅僅的」袋住先支持者。他們的公開表態,弔詭地有一定的正面價值,因為清晰地說明民調裏傾向支持「袋住先」的人當中,有一定數量的「僅僅支持派」,而各 民主派議員若投票否決政府方案,這些「僅僅支持派」是不會氣憤得要對他們「票債票償」的——很難想像謝志峰有復仇心理,明年把票投給民建聯。

其 二,一個研究「政改通不過,誰最該負責」的民調顯示,明顯多數市民認為政改失敗,最難辭其咎的,還是當權派(54.1%,分別含北京中央政府的 24.8%、特區政府的24.1%、民建聯工聯會加其他親政府政黨及人士的5.2%);此百分比大大超過認為民主派的34.9%【註1】。既然如此,政改 方案通不過的話,大多數的市民都不會遷怒於投下反對票的議員;不少「僅僅支持派」反過來把氣出在當權派議員身上,倒是比較有可能。

如此看來,個別還在猶豫怎樣投票的民主派議員,其實不必考慮權宜,按原則辦事就好。

二、大陸新常態→東協新寵兒

大 陸經濟掉進慢檔新常態之際,國際投資界捧起了另一個寵兒:亞細安。東亞興起,說老實已經是一個老掉牙的故事,只不過今年有了一些新包裝——主要是10個成 員國宣布將於年底正式組成「亞細安經濟共同體」(AEC),而區域政經形勢多年來累積的變化又的確於最近忽地明顯,遂有此「一雞死、一雞鳴」的勢態論述, 以至如果你還念念不忘什麼「中國速度」、「世界工廠」而回味無窮的話,你一定是上了年紀而且很out。

當然,大陸經濟之雞還遠遠未死,好 歹還有北京官方說的7個巴仙年增長,比亞細安各國的5.4%平均數字高出好一些;然則,為何東亞之雞已經鳴得那麼得意?無他,向錢看的專家、人士,一般都 拚命向前看,而這些人看到的一些長遠基本經濟因素,在中國大陸正在走弱,但在東南亞諸國卻普遍走強。

亞細安(ASEAN;一作東協)看成 一個整體的話,是當今世界第7大經濟體,人口合共6.2億,由星、馬、泰、菲、越、緬、寮、柬、印尼、文萊組成,平均年齡十分低;估計到2030年中國大 陸嚴重老化、人口總數下降的時候,亞細安的人口增長正在加速,超過一半的國民年齡在30歲以下。若論僱員平均月工資,國際勞工組織(ILO)的數字顯示, 在亞細安裏算是比較發達的泰國是400美元,不到大陸的三分之二;近年製造業增速最快、人口勢將接近1億的越南,則僅是200美元左右;印尼更低,其後還 有處於急促而不同程度開放過程中的緬、寮、柬。這幾年大陸工業增長停滯之際,不少這些國家卻都錄得可觀增幅,故亞細安從中國手中接過「世界工廠」的稱號, 恐怕只是時間問題。因此,投資界不少人認為,亞細安是亞洲繼中國大陸和印度之後的第3個經濟增長支柱。美帝決定持續把軍事力量和經濟注意力轉移到亞洲,乃 是「冇死錯人」。

面對這個經濟新棋局,香港點玩?「大中華」的另外一個半成員即新加坡和台灣又點玩?

香港因為政治和地理 原因,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經濟發展便與中國大陸綑綁一起,榮辱與共;八十年代以降,工業九成九轉移大陸,當初佔盡優勢,但自1990年起,香港的GDP 增幅便一直落後於保住了兩成製造業(最富活力的高端部分)的新加坡,以致今天的人均收入已被後者大大拋離。同是玩China play,香港起步比新加坡早,近水樓台先得月,到後來卻被新加坡反超,乃是香港製造業徹底空洞化、精華被大陸吸食淨盡,後雖有金融運輸等服務業填補亦孤 掌難鳴無補於事故也(反觀新加坡,保住了高增值的製造業,但金融和運輸等服務業發展得不比香港差)。主場之戰,香港輸給新加坡,是過快過分融合、失去自主 而不能「擇肥而留」之故也。

好了,如今香港和新加坡同時參賽這個ASEAN play新遊戲,勝負盤口又怎樣算?這一回,新加坡是主場。新加坡地處亞細安的中心,卻是一個獨立國家,能按情況自主制定優化政策,比起香港更具競爭力。 語言文化宗教等方面,新加坡比起香港有更大的優勢自不必說,最重要的一點是,ASEAN play說到底還是一個製造業遊戲。香港既無製造業可言,在大陸搞製造業的港商雖然可以轉移到東南亞找機會,但他們離地再離地,賺到錢之後的再投資也必然 是離地的,對香港的GDP一點好處也沒有(大家記得「GDP」中的那個D,指domestic)。

新加坡則不然,由於她還有製造業,因此 可以在技術不斷升級的過程中,把不再是高產值的部分剝離、放置到亞細安各地,不斷升級增值的部分卻留在本土,因而對GDP的增長繼續有貢獻。此外,由於新 加坡是航運中心,亞細安的出口產品絕大部分要以新加坡為集散點,這又是香港所不能及。

還有更大更宏觀的因素對香港不利而對新加坡有利。像 香港和新加坡這樣的經濟,賺錢主要靠周邊其他經濟體的GDP增幅(而不是水平);周邊經濟體的增幅減慢,錢就難賺(例如,日本經濟增幅接近零,香港要賺日 本的錢,難過登天)。受制於京港大小統治者的偏好,香港愈來愈成為依附在祖國母體上的經濟附庸,祖國「給什麼、有什麼」,因此只能不斷降格演配角,在今後 的各個「十X.五」藍圖裏當茄哩啡過日子。新加坡剛好相反,可以其自身的先進經濟力而執亞細安經濟之牛耳,當10國中的大哥頭。而最要命的是,香港所依附 的祖國母體的GDP增幅,已是強弩之末,而新加坡執其耳朵的那頭牛,卻是一頭年輕力壯的牛,大把世界也。

香港經濟落後新加坡,這個局面來日方長。特府不去找經濟原因而把問題賴到「民主派搞搞震」上面而毫無科學理據,乃是沒出息的二世祖所為也。

台 灣面對ASEAN play,反應異常敏銳,不少企業家、年輕人,都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註2】。這裏頭有不少歷史原因。台灣早於經濟起飛年代便注重發展與東南亞各國的關 係,到李登輝當政,更為了避免經濟上過分依賴大陸而提出「企業南進」計劃,可惜提得早了20年,不少到東南亞發展的產業投資者鎩羽而歸;但是,還有一些慘 淡經營留下來的,替今天的台資台企台人新南進打下了基礎。到東南亞工作,今天已經成為熱門;愈是年輕的上班族,愈認為外派到東協得到的經驗和機會勝過外派 到中國大陸。

此外,台灣的移民政策與香港的不一樣,香港的新移民絕大部分是大陸人,來源很單一,但台灣的新移民來源廣泛,例如大量的外配 (外來配偶)及其第二代當中,有東協根的就為數26萬人以上,其中尤以越南為最,餘的依次是印尼、柬、菲、泰、緬……。此外,台灣和東協各國之間,雙向都 有數萬個留學生。這些都是台灣要發展亞細安經濟關係的重要人本資源。

語言方面,台灣的大專院校比較講實際,不少已經有了東亞語系,特別是 越、泰語,近年愈來愈熱門,已經取代了日、韓語而成為最受歡迎的第二外語群。小學方面,當香港忙於「普教中」之際,台灣已有40多所小學教小孩子學東南亞 語。教育部已經規定,從2018年起,越南語、印尼語、泰語等東南亞語言,將成為台語、客語及原住民語之外的語言,列為國小、國中、高中的必修可選範圍之 內。

跟香港比,新加坡和台灣都沒有政治意識形態所要求的那種單一、單向「融合」,因此在經濟和宏觀政策層面可按機會獨立自主大手調校投資方向、分散風險。到最後,「想窮都難」的,會是香港還是台灣、新加坡?

【註1】見立場新聞報道:《否決政改責任誰屬?》https://goo.gl/EnKdZj


【註2】台灣《遠見》雜誌今年4月號有一輯8篇文章介紹東協機會和台灣優勢的文章,內容很豐富,值得筆者向大家推介。


from Vicsforum - One man's forum http://vicsforum.blogspot.com/2015/06/vv.html

蔡英文倡台海稳定论 坚持民主价值

来源: 
美国之音
台湾民进党主席及总统参选人蔡英文访美的第二天,在洛杉矶面对六百名台湾乡亲发出坚持民主和稳定台海局势两大信息。
台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星期六在洛杉矶正式展开“点亮台湾,民主伙伴之旅”的活动。美国国会众议员刘云平一早就来到蔡英文下榻的机场附近酒店拜访,两人在会谈后面对媒体。刘云平表示自己是国会众议院唯一在台湾出生的众议员,他表示商谈的主要话题是经济。
两众议员表支持台湾
刘云平说:“我四月份对台湾关系法表态支持,我认为保持稳定和安全,改善美国和台湾之间的贸易,是很重要的。”
另外一位到访的国会众议员是众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罗伊斯。他在台湾侨胞欢迎蔡英文的晚宴上表示,必须让台湾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取得一席之地,否则台湾将来的出口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青年论坛关心经济
蔡英文上午主持了50多个台湾和台美青年参加的青年论坛。青年学子提出的问题都跟经济相关。在智库米尔肯研究中心做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迈克尔·林表 示:“我问的一个问题是有关台湾高等人才外流还有怎么吸引国外高等人才的问题,另外有几位与会者提到台湾犯罪问题、老人照顾问题,还有中小企业在台湾发展 的问题。基本上归纳起来,这些问题都跟经济有关。”
特洛伊·叶是社区学院的学生,他对蔡英文所提经济转型、发展中小企业的想法印象深刻。至于两岸问题,他指出:“彼此的交流不够深刻,台湾人对大陆人有些误解,大陆人对台湾人也有些误解,这些其实是可以解决的,只要资讯可以再透明一点,然后更加理解,去了解彼此。”
蔡英文下午参与了十多位南加大和加大学者为主的学者论坛,南加大美中学院院长杜克雷接受美国之音采访。
学者论坛着眼台海两岸
杜克雷表示:“蔡英文将来要找出跟北京打交道的方法,让双方的利益都照顾得到,继续促进台湾人民的经济繁荣和发展的机会。”
杜克雷认为蔡英文的工作艰巨,还有一个很大的挑战。
许多台湾的年轻人担心和大陆更多的经济整合,会局限他们的发展机会,他们因此非常沮丧,这也是2014年的太阳花运动爆发的因素之一。
杜克雷强调,两岸政策必须要有台湾的民意支持,一旦失去民意,北京也会质疑谈判结果的效力。
杜克雷说:“蔡英文试图和年轻人、党内成员和政治独立人士讨论,要建立起一套两岸关系的新思路。”
杜克雷认为跟四年前相比,华盛顿方面对民进党在两岸问题的立场已经比较放心。
对于外界质疑蔡英文的维持现状说法,前民进党美西党部主任郑锡堃表示:“维持现状是维持现在台湾是不属于中国的这个现状,他所强调的这个标题。我们觉得可以跟中国谈,也可以经济合作,但都是要在互惠平等的原则下。”
蔡英文当晚参加600人的欢迎侨宴,她接受了102岁的老太太蔡瑞云致赠祝福她当选的礼物大蒜、粽子和菠萝,象征了当选、包中和旺来。
赢得选举信心十足
蔡英文在压轴的讲演中表示,她不仅以民进党主席身份,也是以参选人身份而来,她说:“请大家放心,这次我们准备的很好,这次我们一定会成功。”
蔡英文说,报道说她来美国面试,其实不是,她是来向国际友人传达两个重要的信息。
坚持民主  首要信息
蔡英文表示:“台湾人永远坚持民主的生活方式,长期以来,台湾跟美国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语言,那个语言不用多说,就是民主、民主与民主。美国支持民 主、自由、人权的价值跟理念从来都不曾改变,台湾也是一样。我相信两千三百万人绝不容许我们现有的民主体制有任何一点的倒退。台湾人有权利选自己的总统, 台湾人有权利决定自己的未来。”
维持台海和平现状
蔡英文表示,如果当选总统,她的第二个信息是维持台海和平。她说:“我们会尽一切的力量,确保台海局势的稳定,区域的和平是所有国家共同的责任,我们会让周边的国家,包括中国,保持顺畅的沟通,尽最大的努力,增进了解,来消除歧见。”
蔡英文接着阐述了她用“维持现状”说明两岸政策的用意。她表示:“我要强调的是维持台海和平和两岸的稳定发展,将会是民进党执政以后重要的目标。”
蔡英文指出,台湾会扛起国际社会的责任,成为亚太安定的力量。台海稳定,才能让未来的四年、八年时间有足够的能量和时间来壮大台湾。
蔡英文批评台湾过去七年在民主和经济等各方面的倒退,年轻人的梦想也消失。她说:“如果我当选,最大的责任就是壮大台湾,壮大自己的国家,帮台湾人找回自信。”
壮大台湾三件事
蔡英文提出壮大台湾需要做的三件事。她说:“第一件事情,充实民主,让我们的民主更优质。第二个要创新经济,让我们的经济建构在一个创新和智慧之上。第三要建立公义,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更有公义。”
在发展经济方面,蔡英文强调要摆脱过去的价格取向的产业模式。
蔡英文说:“建立一个以技术创意为取向的产业形态,我们要在世界上做独门生意,我们不做杀价格的生意。只要新产业规模建立起来,我们就可以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就业机会,直接解决台湾的所得成长停滞以及财富分配的问题。”
蔡英文指出,台湾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避免以来单一市场,她认为建立台湾的经济自主,政治的自主性就会强化。
餐会的掌声和欢呼此起彼落。蔡英文星期天转往芝加哥,继续六大城市的访美之旅。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6/%E8%94%A1%E8%8B%B1%E6%96%87%E5%80%A1%E5%8F%B0%E6%B5%B7%E7%A8%B3%E5%AE%9A%E8%AE%BA%7C%E5%9D%9A%E6%8C%81%E6%B0%91%E4%B8%BB%E4%BB%B7%E5%80%BC.html

中國網絡警察從幕後走向前台引熱議

官方新華社報道,從周一(6月1日)起,首批50個省市公安機關統一標識為「網警巡查執法」的微博、微信和百度貼吧賬號將上線。
報道引述公安部表示,此次部署的網警公開巡查執法機制,將在全國公安機關普遍推開。通過這一機制,網警不僅由幕後走向前台,而且全面提高網上見警率。
報道透露,這些網警主要有四大任務,一是通過24小時巡查,及時發現網絡各種違法犯罪信息和有害信息;二是依法震懾制止網絡違法犯罪和網上不良言行;三是發佈典型網絡犯罪案例和警示防範信息;四是接受網民舉報網上違法犯罪線索。
在全國首批上線的50個網警巡查執法賬的省市當中,有北京、上海、天津、廣東、重慶和江蘇等上網率比較高的省市,也有西藏和新疆等敏感地區。
其實中國網絡警察早已存在,只是以往只是在暗中進行監視行動,而此次將是他們首次公開亮相。
不過,中國官方一直沒有對外公布中國全國的網警人數。2013年,北京《新京報》曾經披露說,在中國從事網絡控制的人數多達200多萬人,不過,這其中包括了網警、網絡輿情師(又稱網絡評論員)以及網絡內容審查員在內。

網民反應

對於中國網警從幕後走向前台,不少網友也紛紛發表評論。
有網友表示,「沒有公民言論法的出台,怎麼依法治言?警察治言豈非笑柄天下。」
還有網友認為,「本來就是局域網了,現在是讓大家變成單機,重新回到讀書看報的時代的啊。」
另一位網友則調侃說,「費這個事兒幹嘛,把網掐了。走朝鮮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不過,也有網友對這一做法表示支持。一位網友表示,「以前反對網絡管理,現在支持。以前太幼稚,現在認為還是做個現實主義者比較好。現實就是確實有一種聲音,陰謀利用網絡讓中國亂起來,打斷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撰稿:李文/責編:林杉 )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5/05/150531_china_internet_policing

專訪張博樹:「六四」是中國政治思潮分水嶺

在「六四」天安門事件26週年之際,今年60歲的中國憲政學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張博樹在香港出版了新書《改變中國:六四以來的中國政治思潮》,就26年前發生的事件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兩地政治思潮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張博樹教授在接受BBC中文網電話專訪時表示,「『六四』以來中國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的思想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遷」。
他還指出,當下的中國政治思想出現「高度分裂」,而且「深刻地折射出中國今天所面臨的某種轉型困境」。他還表示,「有責任為年輕一代提供政治思潮探討的視角」。
以下是有關BBC中文網(以下簡稱:BBC)對張博樹教授(以下簡稱:張博樹)電話專訪的內容。
BBC:您以「六四」為時間節點來研究中國的政治思潮,在您看來,天安門事件對中國政治思潮有什麼影響?
張博樹:在我理解中,「六四」天安門事件是當代中國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六 四」前是中國的改革開放十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從1978年開始到1989年——這段時間大體上中國人民在反思文革的巨大歷史傷痛,希望找到政治上和 經濟上的現代化之路,並在這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同時80年代也是一個思想解放的十年。但「六四」當時的中國共產黨政府強行把學生對於推進政治改革和市民 要求反腐敗的和平呼聲鎮壓下去了,這樣一件事情構成了重大的歷史轉折——它終止了前面十年中國改革開放特別是政治改革和思想解放的勢頭。
「六四」以後,中國的經濟改革雖然在繼續——特別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以後中國的市場改革還在延續80年代的邏輯,但是「六四」以後非常重要的一個變化是政治體制的改革不再做了,而且是在大踏步地後退。
可以說,六四改變了一代人命運。今天中國社會所最關注的,比如貪官腐敗問題、官民矛盾問題,這些說起來,其實都是和「六四」以後中國在政治發展和經濟發展上面產生巨大反差的背景之下出現的情況。
我之所以要從中國思想界的角度來談「六四」以後中國的變化,也是想凸顯這一問題:中國在這段時期的演變,特別是權貴資本主義的急劇發展,可以說是「六四」開槍的一個重大社會後果。但是對於這樣一個後果,官方是從來不允許民間進行深刻、自由的討論的。
BBC:您把習近平上任後的中國政府稱作是一種「新極權」,您認為當下對異見的打壓跟「六四」事件的歷史有關係?
張博樹:這種關係肯定是存在的。「六四」的基本點是當政者用強力形式來阻止中國的民主化進程,打壓民間的呼聲,而這些呼聲在一個正常國家裏應該是常態。
1989 年的時候我就在北京,當時胡耀邦去世,學生的口號非常簡單:希望給胡耀邦一個公正的歷史評價,同時希望增加新聞自由度——80年代的中國已經在討論出台新 聞法,因此當時學生希望有更多的言論自由是完全正當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認為官員應該公開財產,這在80年代末的學生運動中就已經提出來了,但是到 現在的政府都還做不到。
另外,當時一個很重要的口號是「反官倒」,反腐敗,學生運動演變成了全民運動,重要的共識就是中國要建成更公平、自由的社會,就必須推動中國政治改革,才能遏制腐敗。當然後來,它被鎮壓了。
而 今天的習近平,他一方面在反貪腐,似乎是順應了社會要求——也應該承認他的反貪腐並非沒有成績,比如打出了徐才厚、周永康這樣的「大老虎」,這在胡溫時期 和江澤民時期是不能想像的;但是,習近平的反貪腐仍然是運動式的反腐,是有選擇的反腐,而不是自由知識分子所希望的那種制度性的反腐,即通過改變國家政治 結構、改變中國政治遊戲規則來遏制當政者的腐敗——這個問題他仍然是拒絕的。
所以我們發現,今天習近平所實行的政策,在打壓知識分子要求民 主改革的意義上,和當年「六四」鄧小平對學生運動和市民運動的鎮壓是一脈相承的。兩者都是為了繼續壟斷公權力,繼續強力維持黨的領導。而在自由知識分子看 來,這種對權力的壟斷是造成今天中國所有問題的最根本的原因。
BBC:您在書中說,您這本書的立場是不那麼講究中立性的,而是有鮮明的「論戰性」,這裏指的是對什麼的論戰,或者說是對誰的論戰?
張博樹:這 本書的緣起本來是我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講的一門課《當代中國九大思潮》,授課要講究「中立性」,因為課堂教學是要給學生介紹知識,而不是灌輸,個人評價也 會有,但要適可而止,讓學生有一個選擇的空間,但是寫書就沒有這個顧慮了。我不單要介紹很多同代學者的觀點和主張,而且更多地是要站在憲政自由主義的立場 上去分析他們,評判他們,不少的場合裏甚至是在批評他們,和他們論辯。
這本書對中國毛左派、新左派、新權威主義、「回到新民主主義」、儒學治國論、新國家主義等一些代表性觀點和人物的分析,就充滿了論戰性。我認為這種討論乃至論戰是必要的,特別是考慮到一些新左派或毛左派學者在國內有很大影響,他們的那些似是而非的觀點誤導了許多年輕人。
BBC:你書裏還提過,「思考中國」的年輕人才是中國的未來,這群人是什麼人?他們現在在哪裏?
張博樹:我 是上個世紀50年代出生的人,儘管我們有我們這一代應該承擔的責任,但是這個國家的未來——包括中國民主化的未來——要靠我們下一代人和更下一代人。所以 我書裏強調,這部書不單是寫給我的學生,而且是寫給更多中國大陸的年輕人。中國未來的進步發展和民主化,需要我們的80後、90後甚至更年輕的一代。但是 他們能夠承擔這個任務的前提是他們對這個歷史、對中國的現實有更深刻的理解。我相信,有這種志向的中國年輕人很多。
BBC:在您看來,「六四」這個概念對當今中國的年輕人來說代表了什麼?為什麼有些人覺得它很重要,有些人覺得它不重要?
張博樹:這和黨國通過教育系統、宣傳系統有意識地抹殺這段歷史有直接關係。黨國當然知道這是一段不光彩的歷史,所以在之後四分之一個世紀裏,中國的傳媒、出版等所有跟意識形態或教育相關的系統裏,這件事都是被屏蔽的,即使講也是歪曲地講。
所 以「80後」、「90後」這一代年輕人談起「六四」這段歷史的時候,有很多是不清楚的——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趙紫陽是誰。我在哥大教過的學生就有這樣的情 況,儘管他們都是很優秀的學生。想想看,30年不到的歷史就已經成為斷層,成為記憶中、知識中不再存在的東西,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BBC:你覺得今天的香港年輕人看待「六四」歷史的方式是不是發生了一些改變?
張博樹:據 我的觀察,香港的年輕人對於「六四」一直是有很重的心結的。今年我知道情況有一些變化,首先是和去年的「雨傘革命」有關——最後抗爭的結果確實不理想。這 種情況會促使香港一部分學生對大陸北京當局乃至於內地這樣一個巨大的存在產生某種抗拒感,香港本土化的意識比過去更強烈了,甚至出現了某種意義上的獨立意 識。
在這個背景下,大概有些香港的年輕人覺得「大陸的事情跟我沒關係了」,當中也包括大陸曾經發生過的「六四」。
我覺得這個反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個人的看法是,其實香港未來民主事業的推進仍然是和中國內地的民主化息息相關的。如果說中國作為一個整體的民主問題解決不了,那麼香港自身的真正民主也很難實現。
BBC:我們看到的另一個現象是,政治思潮在互聯網上的傳播在以轉發、評論等方式聚集後,似乎不像理性學術研究那樣具有豐富性,而更多地產生非此即彼的分化,但它又恰恰是傳播最快最廣的工具。你怎麼看待互聯網對思潮的啟發、傳播等方面的作用?
張博樹:我 們得承認互聯網是現代專制主義的「剋星」,這在30年前大概想像不到,但現在它在傳播思想自由方面的巨大作用已經非常明顯了。而黨國也意識到互聯網對一個 專制政權的威脅,所以這些年來黨國在如何加強互聯網時代的思想監控方面作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公民維權與新極權在互聯網時代正在進行博弈。
至 於網絡聲音非黑即白,網絡思想相對簡單化、兩極化的現象,我覺得首先是過去多年的黨國教育造成的——這種「教育」從來都是非黑即白的階級鬥爭式思維,它的 特點是簡單的二元對立,沒有過程,沒有多樣性,喜歡扣帽子、打棍子,思考方式是典型的極權主義式思維,不是現代民主社會的思維。它在網絡上表現得尤其明顯 ——作為一個民族來講,我認為這是很不成熟的表現。
BBC:那你又怎麼看待如今有部分人「逢中必反」現象
張博樹:這 個也就是我剛才說的問題:有些年輕人思考問題比較簡單化,當他們看到抗爭被打壓了,會簡單地理解成這是「中國」造成的。實際上「中國」是一個太籠統的概 念。我在我的新書裏就強調,我們必須區分中國作為「民族國家」和中國作為「黨國」,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黨國」是指中國現存的專制政體,是中國共產黨壟 斷公權力的政治體制,是它打壓了「雨傘革命」。
而「中國」是我們共有的家園,作為炎黃子孫,我們對這個家園有一份共同的愛、共同的眷戀。如 果我們的年輕人能把這幾層意思區分開的話,他就應該發現,真正應該批評和反對是這樣的一個政府,這樣一個政治體制,「逢中必反」則是把這兩者混淆了。我們 現在說,我們是反對共產黨的極權統治,但同時,我們是愛國者。
所謂「逢中必反」的現象可能來自香港一部分年輕人的一種認知。如果我們要給它一個診斷的話,就是它把黨國和中國作為一個國家或者大家共有的家園,給混在一起了。
(撰稿:列爾 責編:李文/葉靖斯)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5/06/150601_tiananmen_zhang_boshu_interview

《卫报》大陆逐步限制香港销售敏感书籍

在询问时,店里的助手显得格外粗鲁。

当问及一本在香港费尽周折也没找到的书时,他说,「那本书我们不卖的。抱歉。」

赵紫阳的畅销书《国家囚徒》(Prisoner of the State) 呢?这本书叙述了1989年北京的亲民主抗议期间的惊人内幕。

他心不在焉地说,「可能会重新上架的。」

表面上,香港没有审查制度。不像大陆,这里的网站访问无阻,各种报刊一应俱全,电视新闻报道游行与抗议,人们不必取得许可就能印书。

40年来,我知道仅有一本书曾被停止发行,」 商店和发行商田园书屋 (Greenfield Bookstore) 的负责人黄上伟 (Wong Sheung Wai) 说,「那本书是自杀指导的中译本。」

「台湾翻译了这本书,但香港的有关部门不予许该书在此出版发行,」他说。

大陆想要进一步控制香港公众及蜂拥至那里的大陆游客会读到什么书,这种压力悄悄地在这片前英国殖民地上不断增长。

通过复杂的互联网自我审查体系,宽松的审查体系和大陆的经济控制,这片土地上的书店和媒体不断在改变他们的口吻,抑或是减少那些被大陆视作敏感话题的报道。

香港缓慢而稳固的「大陆化」,这一主要因素致使数去年的伞花运动期间有十万的抗议者走上街头。其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书籍出版业和发行业的面貌——愿意销售、或能够销售大陆禁书的商家越来越少。
 
上涨的房地产成本是一大诱因。

「各地的『读者』数量在不断下降,除非有一大批经济宽裕的人能提供支持,没人供得起一家位于楼层首层的书店,」一名出版业的内部人士说。

3
家主要的本地连锁书店——有着51家门面——由北京在香港的官方代表中联办(译注: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所控制着。她补充道,这确保他们只是为其运营支付微不足道的租金而已。

中联办不断控制香港的众多媒体,这一举动令人的担忧不断加剧。最近,《苹果日报》(Apple Daily 是香港唯一一家完全独立于大陆影响的报刊)中文版上的一篇文章详细阐述了该办公室有时候是如何通过皮包公司来全权控制三联书店 (Joint Publishing), 商务印书馆 (Commercial Publishing) 和中华书局 (Chung Hwa Books) 的,这3家主要的连锁书店由联合出版集团 (Sino-United Publishing) 的子公司全权拥有。

据《苹果日报》称,中联办还控制着两家报刊(《大公报》和《文汇报》)及3家杂志社。

「你要问我香港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去年抗议中的学生领导之一周永康 (Alex Chow) 说,「那就是中联办和他们不断干涉香港事务的行为。」

新 世纪出版社是一家独立的出版商,其印刷了很多政治敏感书籍,出版商的负责人 蒋芮妮 (Renee Chiang) 说:「恰好这3家连锁巨头是商业利益,所以他们努力销售客户想要的书。有时候,中国官方所讨厌的特定书籍仍然能买到,但这些书被藏在柜台后面,或者书脊朝 墙堆放着。」

「尽管过去2年来一切都在加剧收紧。过去,受大陆支持的书店里有一张我们称其为「禁书桌」的桌子,在此能买到禁书。如今每家书店都没有禁书桌了,只有机场才有,但他们把桌子藏了起来。」

位 于皇后大道的联合出版集团最大的分公司之一其证实了该观点。这家3层楼多门店,在几个月前还摆有一张巨大的禁书桌,上面堆满了大陆禁书:大部分非官方自传 有关已卸任或在任的主要中国领导人,这些书会揭示高调的审判背后所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尤其是那些涉及政治、经济或性丑闻的审判。

赵紫阳的《国家囚徒》由新世纪出版社出版,该书详述了1989年向手无寸铁的抗议者们开枪这一决定是如何做出的。尽管之前在市场上——能2000本带来的利润就已经很棒了——销售了15万本,但现在在香港买不到了。

另一本书由同一家出版商出版。《我的自由中国》(To Be a Citizen: My Free China) 由身兼律师和亲民主活动家的许志永所著,他因「聚众扰乱公共秩序」罪被判4年有期徒刑,目前正在服刑。这本书未上架,任何购买请求都会遭拒。

尽管如此,审查制度足够微妙。首层堆放着与香港有关的书,很多标题是有关伞花运动的,人们也能随意地翻阅。然而,批评伞花运动的书被放置在最显要的位置。

「事情在过去两年间峰回路转。自从习近平上台以来,不论在大陆还是香港,以前还能容忍的事物再也得不到容忍了,」田园书屋的黄上伟说。

「联合出版集团过去常从我们这里订购很多禁书;如今,他们也许只要屈指可数的几本,」他说。

「我们靠着高层商业楼的『第二层的书店』维系运营,租金更低,但知道书店的人也更少了。」

「压力在于阻止香港人和大陆人阅读禁书。当销售变得困难时,我们开始向大陆的顾客运输书籍,但他们一本都没收到。我们试图通过深圳的一家快递公司运输,他们拒绝了,」他补充道。

一场明确旨在反对「政治危害香港出版商」的运动发起于2012年。这场运动早已发觉了这种甚至被施加在了旅行社身上的压力:若通过旅行社抵达香港的游客在返回时携带禁书,旅行社会遭数目不定的罚款。但书名单从未得到公布。

据香港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的戴大为 (Michael Davis) 称,政治压力非常广泛:「在大学、学校、出版社,你经常不知道你在跟谁打交道。中国的国有企业是政府的一部分吗?他们真的是出于商业利益吗?即使在香港,这些也不得而知。


「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的本地政府不仅没有捍卫自治权。相反,他们就如何去取悦中央政府来斥责港人。」


作者:Ilaria Maria Sala

日期:2015年5月19日

译者:译志
 


from 译志 http://yizhiproject.blogspot.com/2015/06/theguardian-china-limits-hk-sensitive-books.html

【数读】留美中国学生被开除:近1/4因学术欺诈

近日,美国检方对15名在SAT、GRE和托福等考试中作弊的中国学生提起诉讼。这并不是第一次有中国学生因为作弊被发现。近年来,中国去美国留学 的学生越来越多,据美国国务院和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发布的2014年“门户开放”(OpenDoors)报告,2013年至2014年,中国留学生依然是 美国国际学生的最大来源,超过27万人,占总人数的31%。这其中有数千人因为各种原因被学校开除,以作弊为代表的学术不诚实是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美国厚仁教育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开除学生群体状况分析》,学术表现差(57.56%)和学术不诚实 (22.98%)是留美中国学生被开除的主要原因,占到80.54%,由此可见,学术问题是导致留美中国学生被开除的“罪魁祸首”。学术表现差主要表现在 成绩平均积点(GPA)不达标,学术不诚实则主要有作弊、抄袭、请人代考或代课、给同学抄作业或帮同学作弊、篡改成绩等。除此之外,还有出勤问题、行为失 当、违反法律等导致被开除的原因,但只占了不到两成。
该调查显示,被开除的学生中,本科生最多(61.39%)、其次是硕士生(18.30%)。而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 告》,中国赴美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达10.3万余人,占赴美留学总人数的43.9%,攻读本科学位的学生有9.3万人,占总人数的39.8%,二者相差不 大。因此,本科生比硕士生更可能被开除。
在被开除的学生中,因学术问题被开除比例最高的是硕士生(95.49%),其中学术表现差占66.17%,学术不诚实占29.32%;其次是博士生 (90%),学术表现差占40.00%,学术不诚实占50.00%;再次是本科生(88.30%),学术表现差占65.78%,学术不诚实占 22.52%。据此可知,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留学生更可能因为学术问题被开除。


from 网易新闻·有态度专栏 null

《金融时报》人权组织批评中国国家安全法草案

国际人权组织抨击中国的国家安全法草案将言论自由和宗教活动界定为刑事犯罪,同时给予执政的共产党惩罚批评者和异见人士的宽泛权力。
总部位于香港的中国人权捍卫者组织(Chinese Human Rights Defenders,简称CHRD)表示,这份措辞含糊的法律草案“包括一个有关‘国家安全’的宽泛而界定不当的定义,还有各种规定可被用来对不同意见、 宗教信仰、网上信息,以及挑战中国‘网络主权’的行为提起公诉”。
根据新的法律,违反国家安全罪将包括“不良文化渗透”、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以及侵犯“国家网络空间主权”。
该草案还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必须履行的“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如果他们未能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军事机关提供“有关数据信息、技术支持和协助”,他们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这项法律,警方将被允许向拒绝成为警方线人、或者被视为与警方的目标有关联的任何人提出刑事控罪,罪名是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CHRD表示。
中国的秘密警察和国内安全部门已经在用莫须有的罪名打击和平批评政权的人士,侵犯人权。国际人权组织表示,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政府发起了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对公民社会最严厉的打击,2014年有近1000人因自己的政治观点被任意拘留,几乎等于之前两年的总和。
人权律师浦志强在一年前被拘留,根据近日流传的一份起诉书(已得到浦志强的律师的证实),他很快将面对刑事控罪,罪名是在社交媒体上发表针对中国少数民族政策的批评言论,以及发表有关两名高级党政官员的讽刺言论。
他将因为在自己的微博客账户上发表“公然辱骂他人”的帖子而面对“煽动民族仇恨”和“寻衅滋事”的罪名。起诉书称,他的行为“破坏社会秩序”,他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若罪名成立,浦志强面临最高10年的监禁。
浦志强面对的罪名和国家安全法草案清楚地表明,任何人如果胆敢冒犯党的高级官员,都将被判处漫长刑期。
“这份草案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列出的模糊限制清单,将使人们不可能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受到禁止的,而使当局可以起诉任何人——只要他们逾越了不断移动 的‘非法活动’红线,”大赦国际(Amnesty International)的倪伟平(William Nee)表示。“这既关乎国家安全,也关乎保护党,惩罚那些批评领导层的人。”
国家安全法草案目前向社会征求意见,截止日期是6月5日,但据人权组织表示,它很可能被中国的橡皮图章议会通过。
本月早些时候,政府也发布了“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草案”。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89809

“李南央状告海关案”跟进报道(十二)——坚持,就有希望


写这篇"跟进"的日子,距2013年12月25日我委托律师向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首都机场海关提起行政诉讼,已经过去一年又近五个月了,虽然感到十分的迷茫,但是心中那忽忽悠悠、时暗时明,顽强燃着的烛光的蜡芯被四月底发生的事情拨得亮了起来。
4月25日清晨4点零5分,手机信号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是斯坦佛大学胡佛研究所图书档案馆主任瓦肯先生发来《纽约时报》电子版报道"Lawsuit over Banned Memoir Asks China to Explain Censorship"的链接网站,并附有短短的一句话:"I hope you get your day in court! (希望你能有开庭的那一天!)"4月26日纸质"纽报"在16页上刊登了这一报道,4月27日"纽报"中文网以《李锐之女起诉中国海关没收其父回忆录》为标题刊载了这篇英文报道的中文译文。这块小小的石子,立时激起层层涟漪,我在家连着接到了媒体的电话采访,众多的北美网络、纸质媒体纷纷转载并评述了这篇报道。
4月28日晚8点零8分,收到大陆朋友的电邮:"看了《环球时报》关于此事对你的评论员文章吗?"我曾经在国内询问据说是最大胆的两家媒体,问他们是否能刊登我"状告海关案"的文章,结果连个能与不能的回音都没有盼到。这份《人民日报》子报的评论员竟然就"李锐的女儿李南央近日接受西方主流媒体采访,公布她就两年前从香港前往内地时所带书籍被扣起诉中国海关一事"进行了评述。虽然文章本身滥得不值一理,但是我由衷地感谢"环报"评论员单仁平的"帮助"(国内一家媒体的编辑告诉我,单先生即是"环报"主编胡锡进),他让国人知道有一本书叫《李锐口述往事》在香港出版。"李锐现年98岁,曾在很短时间里兼任过毛泽东秘书,多次受政治冲击,改革开放后曾升任至中组部副部长等职。"有个人叫李南央,她是李锐的女儿,"她一共带了五十多本,一并遭海关扣留。她就此事状告海关,西媒认为这将迫使海关官员具体指出,这本书是因为'哪些内容'不能带进内地。"(引号内异体字均引自"环报"文)终于呵!我的"状告海关案"经由这家大陆主流媒体的主编之笔,让订阅这份报纸的读者知悉了此一"状告",并且将这一"状告案"不受拦截地滞留在大陆网站上,有了数目可观的点击率。
我自己向所有网络上的朋友转发了胡主编的评论,立即接到数封关照的电邮:"南央,你要小心呵!"但有一位朋友持相反意见:"这下你连被'喝茶'的可能都没有了。"我无法判断自己因"接受西方主流媒体采访"变得很不安全了;还是很安全了?
"……极权专制是靠恐惧来维持的。恐惧的力量是无可限量的,它吞噬了知识分子群体,毁灭了社会道德,扼杀了创造精神,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御用文人,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见风使舵的投机者。"(引自启之《纪念文革史家王年一先生》)"环报"主编胡锡进先生颇入启之先生的这段勾勒。因为"状告海关案",我结识了一位白面书生——北京大学的教授印红标先生,他让我了解到:恐惧的力量虽然强大,但是它吞噬的是自我束缚、失去自由的人。在胡锡进之外,大陆还有保持了独立思考、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在恐惧中倔强地活在内心的自由中。
在我准备起诉首都机场海关时,一位香港的学者知道印教授在香港出版的学术著作也被海关扣过,建议他加入我的"状告",他拒绝了。我没有想到他会接受《纽约时报》记者的采访,而且没要求在报道中隐去他的姓名。他对"纽报"记者说:"我感到无助,我没办法改变政策"。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印红标告诉我"环报"的编辑曾电话采访过他,问他对李南央为扣书一事跟海关打官司的想法。他回答这位编辑:"海关不公布查扣书的标准或者名单,查扣与不查扣的随意性很大。我的书就有时被扣,有时不扣。我只好请北大党委宣传部开了证明信,证明我的曾经被扣的书没有政治问题。这样做的影响不好,给人封闭的印象。" 更更想不到的是,看到"环报"评论后,印教授立即找到手机上的来电显示号码,给那位采访过他的编辑打去电话:"我不能同意那篇时评的观点,李南央打官司是民告官的案子,是'依法治国'应当保障的事情;……跟外国记者谈此事没有什么不对。……希望他们就此事给有关方面写'内参'反应相关意见,可以写我的名字,以便促进调整或改变(现行)政策。"印教授告诉我他这么做,"只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想法,至少礼貌地请小编辑倾听,影响小编辑的判断。能做一点事就做一点事,小打小闹也比沉默好些。"。
印红标教授外形跟"哈儿"浦志强全无相似之处,言谈行笔也绝少感情色彩,娟娟细细,就事说事,事必有据。我能感觉到他拒绝参与"状告",他接受"西媒"采访,他打电话给"环报"小编辑说事儿,都是源于一种育人教师的天职本性。不豪爽,不刺咧咧,有如春雨细润无声,却让你感受到别样的勇气、理性和坚韧。他在以自己的方式背书我的"状告"。我原以为如今的北大只出产如负责三产的副校长那样的人物。这位副校长从未名湖畔专程驱车到欧美同学会为一位影视公司的老板四十大寿送安全套一盒作为贺礼,并且摇晃着那礼物放声说:"董事长先生是影视界大亨,身边佳丽如云,这个东西不可不备呀!"(参见启之《北大三事》文)。印教授让我看到了十年浩劫之后走进未名湖畔、走进梦寐以求的教育殿堂的那批人中,仍有人在传承着蔡元培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校训精神;知晓了,北大为什么会培育出郭玉闪、许志永那样一批有社会责任感、有良知担待的学生。我有限的阅读让我知道北大还有位了不起的钱理群教授,这应该是个群体,是一群脊梁骨没有被压折的中国知识分子可以引为骄傲的北大人。
其实居住在海外的我,不惧怕专制是容易做到的,充不得英雄;而生活在大陆,就是另外的故事了。但是我认识的人中还是有高瑜,有浦志强、有夏霖、有郭玉闪、有何正军……,现在又多了一位印红标,这个名单拉得更长了。这个群体给了我勇气,也让我坚信:中国人绝不会在沉默中渐渐死去。
此文正将收笔,又收到国内朋友发来的最新消息:中国传媒界收到通知,下周一(5月18日)公安部将开展打击网络"政治谣言"专项行动,重点是4类:一是攻击抹黑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的;二是攻击抹黑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三是攻击宣传战线的;四是攻击中共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消息称,这次很严,一旦查出来要抓人。另外,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信办)在4月下旬宣布2015年全国网上"扫黄打非"工作计划,其中一个专项行动"清源2015",将全面清理和打击"港台反动有害资讯、境外有害文化"。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周慧琳早前透露,今年"扫黄打非"工作以互联网为主战场。在网上行动的同时,各地政府已接令配合,在各口岸及市面严厉堵截查缴来自香港、台湾"攻击党的领导、贬损党和国家领导人等反动出版物及资讯"。
"要抓人",就是动用法律程序了,那个发出通知的权威部门,想让恐惧变得更为真实。暂且抛开虚的"依法治国"不谈,只讲实实在在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共产党的哪个章程、哪项规定界定过什么是"攻击"、什么是"抹黑"、什么是"贬损"、什么是"反动"?"批评"、"建议"、"监督"、"举报"同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我如果在网上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 " 算什么?
我如果在网上贴国际歌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快把那炉火烧的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算什么?
我如果在网上贴《李锐口述往事》中的话:"不认真反思延安整风和抢救运动的历史,直到现在仍将过去的种种错误蒙盖起来;还是要'枪杆子、笔杆子'治天下;政治体制改革说说而已;依旧是舆论一律,绝对不准实现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宪法规定的条款,实在令人痛心无已!"算什么?
我如果在网上贴习仲勋先生曾经说过的话:"……我们面前摆着两条路,一是回复和继续走'全能政府',即'人治'的老路,靠一位伟大领袖发号施令,……靠学习领导人讲话或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教育去解决以权谋私、腐败堕落的问题,用加强纪律去解决思想、理论、文化界的是非问题,如果还是这样,小平同志就是活一百岁也解决不了我们的体制转变。"算什么?
我如果在网上贴原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曾经讲过的话:"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这又算什么?!
如果中国的言论空间变得像毛泽东后期一样,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内恐惧到只剩下一种声音: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英明的领袖习主席领导我们向前进!当今的领导人,你们真能相信老百姓是这么想的吗?中共十八届政治局常委中的七个人,有一个算一个,哪一位没亲历过"四人帮"垮台时全国人民心从底如火山喷发般奔涌而出的狂喜?举国上下、犄角旮旯每一个商店的酒类产品销售一空,神州大地溢满酒香,万众举杯豪饮同庆的世纪奇观,你们不会忘记吧?即是不为国家计,不为百姓想,只为你们自己个人的归宿、共产党的前途,这种愚蠢的强势高压也到了必须止步的时候了。前车之鉴,不可忘乎所以!
我一看到《纽约时报》那篇文章的中文译文,即告诉文章的作者其中有一处翻译不够准确:"我希望人们少像服从者那么思考,多像公民那么思考。"应该这样翻译更确切:"我希望中国人不要把自己当成臣民,而应该具有公民意识。"
每一个自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中国人,都应该肩负起公民的责任:批评执政党、监督国家政府。因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要在这片土地上居住下去,我们必须给他们留下蓝天,净土,清水;我们有责任为他们开辟出一片可以自由呼吸、自由思考、自由驰骋,实现自己梦想的天地。
"国无法则国乱,文有法则文亡。"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民族文化的复兴,我们虽然暂时看不到希望,但是我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努力:国家要用法治,思想要有自由。如此,我们才有望不再生活在恐惧之中!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ift.tt/1SP015h

茉莉:慈故能勇——高瑜最珍贵的品质

她不是不知道危险,她只是为了道德义务顶着危险前行。在一个充满谎言和怯懦的时代,高瑜跻身于世界女性英雄的行列

不止一次有朋友转告我,说高瑜曾笑着问他们:"大家都说我和茉莉相像,是吗?"虽然高瑜和我同是"八九"入狱的女人,但我们却至今仍无缘相见相识。从认识我们两个的朋友那里获知,高瑜和我确实有相似之处,都长着大脸庞,性格都有一点傻大姐。
                          


流亡在自由而安全的北欧,我对留在国内顽强抗争的高瑜,对她一而再、再而三陷狱的命运,充满了一种姐妹般的忧心与关注。我钦佩她那无与伦比的勇气,自愧远不如她,因此总是要追问:高瑜的这种勇气来自何处?在众人退缩的时候,为什她能如此坚定不移地捍卫自己的信念,平静地接受命运?对这样一个始终站立着、大写而高贵的人,一个为社会做出很大贡献的人,难道连绵不断的厄运就是对她的报答?
◎ 如天外来人勇敢守护公民知情权

身为中国人,我们已经默认了一位西方传教士对我们这个民族的评价:"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正直的纯正品性。"然而,高瑜却仿佛是天外来人,她身上奇异地存在着中国人最稀缺的品质:勇敢而正直,她就以这种罕见的品性,为中国公众守护真实和知情权。
自一九八九年至今,高瑜已是三次入狱了。第一次是在1989年6月3日早上,在大屠杀的前一天,积极活动人大常委会召开紧急会议否定戒严的高瑜,在上班路上被秘密绑架。第二次是1993年10月2日,她被当局以莫须有的"泄露国家机密"被捕,被判有期徒刑六年。第三次就是最近,4月17日,高瑜被北京当局以"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重判7年。
每一次被判刑,高瑜的罪名都和"泄密"有关。但每一次律师发表辩护词,都义正辞严地指出:判决不公,高瑜所涉及的文件不属国家机密,完全没有社会危害性。但无论律师的辩护如何有理有据,无论泄密的指控如何荒谬,高瑜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那个野蛮践踏新闻自由与人权的政权监禁了。
其实高瑜只是做了她应该做的事情:做一个忠于职守的新闻记者,坚持报道真实。1993年,她只是摘抄了江泽民等人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写了文章在境外发表。最近这一次她被控为境外中文网站提供中共内部文件,那个"七不讲"文件的内容是:不要讲普世价值、新闻自由、公民社会、公民权利、党的历史错误、权贵资产阶级、司法独立。
这些文件只是涉及中共中央关于意识形态的做法,它们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机密",而且是属于公民有权知道的信息。知情权(Right to know)是公民的一种政治权利,按照中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所有公民对于国家的重要决策、政府的重要事务,以及执政党在意识形态上的新变化,都有了解和知悉的权利。知情权是监督公共权力的有效手段,是保护公民自身利益的需要。

◎ 东西方哲学解释高瑜勇气来源

勇敢,是人面对痛苦、风险、不确定和威胁的能力。尽管伦理学一般都把"勇气"视为德行,但中国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在谈勇气的来源时,说出了另一番见解:"只要是利益所在,人们就浑然忘却自己的嫌恶,害怕,而勇往直前。"
能为韩非子的观点做例证的,眼前就有一个典型。就在高瑜被判刑的同时,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周永康于4月3日被当局正式起诉。周被指控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巨额财物;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等罪名。
像这样在利益面前充满巧取豪夺巨大"勇气"的政府官员,在当今中国如过江之鲫。盛传马克思曾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如果能获得300%的利润,资本家就敢冒被杀头的危险。"在中国贪官污吏涉足腐败的惊人规模面前,西方资本家的冒险精神简直不值一提。
而高瑜的勇气却完全与利益无关,它来自另一个价值系统,属于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所论述的"善意志",即好的动机。康德认为勇气属于人的自然禀赋,但也是人趋善避恶的自由选择。因为人确信能够达到至善,勇气才被极大地激励出来。
能给高瑜非凡的勇气提供来源说明的,还有中国思想家老子的论断:"慈故能勇" (《道德经》)。东方西方都有共同的智慧,老子认为勇气源于仁慈,他的观点与康德的善意志基本相似。
为什么说高瑜的勇敢来自她的仁慈,体现了善意志呢?我们可以从高瑜在六四以后对中国政治经济问题所做出的一系列新闻报道来看。按照康德的理论,一个具有善意志的人会选择为义务而行动。高瑜相信报道中国的真相是她的道德义务,选择这个行动是对中国公众有益的,她因此毫不犹豫地去做公正诚实的报道。
她不是不知道危险,她只是为了道德义务顶着危险前行。在一个充满谎言和怯懦的时代,高瑜跻身于世界女性英雄的行列,两次获得国际妇女媒体基金会的"新闻勇气奖",她获得的奖项还有"自由金笔奖"和无国界记者新闻奖。在她身上,体现的是人类不屈服于强权的尊严。 

◎ 命运会偏爱那些勇敢者吗?

"专制政体病菌"毒害了整个中国社会,一批批的勇者、义者被赶尽杀绝,人们普遍变得冷漠被动、恐惧无助只求自保,对权势者唯命是从。像高瑜这样勇敢的人,在中国已经是快要绝迹的珍稀动物。
然而,命运是如何对待如此优秀的人呢?我们知道的是,高瑜长期过着清贫拮据的生活,近年来她的丈夫病逝,儿子失业,自己到了古稀之年,身患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还再次陷入囹圄遭受磨难。连绵不断的厄运追着高瑜,她似乎就像古希腊悲剧所描写的:"人不是因其缺点而是因其优点而被拖入更大的悲剧之中。"这令我感到困惑和绝望:为什么最勇敢者往往成为最不幸者?
就在高瑜被判刑这个四月,著名六四学生领袖熊焱的母亲处于弥留之际,为回国探母熊焱在香港被拒入境,只能在海外大声疾呼。而我这个同样有国有家不能归的流亡者,也在遥远的北欧点燃蜡烛,追忆悼念刚在家乡湖南逝世的老父亲。正是父亲的去世,让我意识到,是我们这一代面对死神的时候了。
意识到自己也要面对死神,我对高瑜的命运就容易理解多了。正如契诃夫所说:"我们只有生活一回的机会。人需要勇敢地过他的生活,过得清醒,过得美。人要做强有力的、独立的、高尚的人。"一句话,向死而生。
难道命运没有偏爱和报答高瑜这样的人吗?比起那些营营苟苟只知谋私利的人,高瑜活得多么自由而生动,多么坦荡与磊落!她从容而平静地接受命运,当局只能关押她,却不能让她屈服。难道命运没有给高瑜幸福吗?她得到的不是凡俗平庸的幸福,而是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界定的幸福:一种与美德相一致的行动。美德的报偿就是美德本身!
不信神灵的作恶者逃不掉历史的审判。那些迫害高瑜的中国专制统治者,他们残酷的恶行会留在史册上,被今人和后人痛恨唾骂。而高瑜,人们会永远铭记她闪闪发光的品质---真诚、勇敢、忠实,仁慈,以及她热爱人类的能力。
-------------
原载香港动向杂志2015年5月号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ift.tt/1ADhms4

自焚藏人女子桑杰措亲属遭当局拘捕

【西藏之声2015年5月30报道】西藏卓尼县藏人女子桑杰措,于本月27日在当地政府机构前自焚抗议中共的统治,当场牺牲。警方随后前往自焚者家中,对家属们进行盘问,并拘捕了桑杰措的侄子丹增索巴。 现年36岁的西藏安多甘南州卓尼县藏人女子桑杰措,于本月27日清晨在卓尼县“扎西曲廓林寺”(贡巴寺)附近一政府机构前自焚牺牲。随后,当地有关部门将桑杰措的遗体带到合作市进行火化,并对她的家属进行盘问,拘捕了其中一名僧人。
(录音)现居澳大利亚的卓尼籍藏人向本台介绍说, 28日当天,中共军警拘捕了自焚女子桑杰措的侄子、在当地“扎西曲廓林寺”学习佛法的僧人丹增索巴,并要求家属们对外宣称桑杰措是患病不治而过世,不得透露自焚的情况。

自焚牺牲的藏人女子桑杰措,与丈夫育有两个子女
自焚牺牲的藏人女子桑杰措,与丈夫育有两个子女

这名消息人士表示,桑杰措在5月27日凌晨,前往当地的政府部门前,将一幅达赖喇嘛尊者的法像贴在政府机构的墙上,并在下方写上“尊者达赖喇嘛万岁”、“班禅喇嘛在哪里?”、“藏人需要人权自由”等字样。 据介绍,清晨前往附近寺院进行朝拜的藏人民众,虽有看到远处的火光,但都以为是村民在焚烧垃圾。稍后有人前去近处察看,发现是自焚事件,也看到了达赖喇嘛法像下的文字。而当时自焚者已经面目全非,警方带走遗体后,人们才陆续得知自焚者的身份。


from 西藏之声 http://vot.org/cn/%e8%87%aa%e7%84%9a%e8%97%8f%e4%ba%ba%e5%a5%b3%e5%ad%90%e6%a1%91%e6%9d%b0%e6%8e%aa%e4%ba%b2%e5%b1%9e%e9%81%ad%e5%bd%93%e5%b1%80%e6%8b%98%e6%8d%95/

中共当局在西藏石渠开展“奖罚”活动

【西藏之声2015年5月30日报道】中共当局近日在西藏石渠县各地,强制那些曾参加2008年抗议活动的寺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惩罚,而未参与抗议活动的寺院则受到当局的金钱奖励。 一名境内藏人向本台透露,中共当局近日在西藏康区石渠县各寺院开展活动,惩处参加抗议中共活动的寺院,同时奖励未参与活动的僧人,试图进行挑拨。

石渠县发生过多起抗议中共的事件
石渠县发生过多起抗议中共的事件

(录音)这名境内藏人向本台驻印南记者介绍说,从5月初开始,当局派工作人员前往石渠县各寺院, 对那些未参与2008年至今抗议中共活动的寺院,给予3万至5万元人民币不等的奖励;而参加过抗议活动的寺院,不但未获得奖励,僧众还被强迫接受所谓的“爱国爱教”活动。 另外一名石渠县藏人介绍说,该县有大小30多座寺院,中共工作人员在向个别没有参与过抗议活动的寺院给予奖金时,还赞扬这些寺院是爱国的榜样,未来 有任何困难都可以向政府反映;对那些参加过抗议中共活动的寺院,工作人员则威胁说他们破坏了国家的团结与稳定,必须保证今后听国家的话。


from 西藏之声 http://vot.org/cn/%e4%b8%ad%e5%85%b1%e5%bd%93%e5%b1%80%e5%9c%a8%e8%a5%bf%e8%97%8f%e7%9f%b3%e6%b8%a0%e5%bc%80%e5%b1%95%e5%a5%96%e7%bd%9a%e6%b4%bb%e5%8a%a8/

活动人士卧底 俄国五毛党大曝光

来源: 
美国之音
2012年5月6日普京再次就任总统前夕,莫斯科市中心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一名示威者手举脸书旗帜。(美国之音白桦拍摄)
中国互联网上的“五毛党”早已为人所周知。在俄罗斯也同样活跃着克里姆林宫的网络军队。一名活动人士不久前曾冒险深入“虎穴”,在几个月的时间里目睹和亲身体验了俄罗斯“五毛党”如何工作。马上将开始的一起法律诉讼也将撕开俄罗斯“五毛党”的神秘面纱。
俄罗斯“五毛”活跃
在俄罗斯社交网络和各家新闻媒体的网页上,总是能看到大量的称赞普京总统,抨击美国西方,指责乌克兰政府是法西斯,抹黑俄罗斯反对派的评论帖子。这 些评论很多都出自俄罗斯“五毛”之手。圣彼得堡活动人士,独立记者萨夫丘克不久前曾打进圣彼得堡的一家五毛网络公司并在那里工作了两个月。她以家庭主妇、 女运动员和女大学生的身份发帖评论。今年34岁,是两个小孩母亲的萨夫丘克最近向俄罗斯和外国媒体曝光了俄罗斯五毛的内幕。
萨夫丘克说,俄罗斯五毛们的活动非常活跃。简单一句话就是称赞谁和骂谁。萨夫丘克:“他们在俄罗斯媒体,在英文媒体,在各种社交网站,在俄罗斯大小城市的网站和论坛上发帖评论。”
打入“五毛”公司
萨夫丘克说,她早就对五毛们道德败坏,煽动仇恨的活动深恶痛绝。因此一直想从内部了解五毛们如何运作,然后揭露真相。去年12月末她终于等到了机 会。圣彼得堡一家名叫“互联网调查”的公司在网络上招聘人员。与此同时,在这家公司工作的一名熟人也邀请萨夫丘克去工作。今年1月2日,她去面试并被通 过。
萨夫丘克是“美丽的圣彼得堡”社会运动的成员,曾在社交网络上积极呼吁民众集会,种树,清扫社区垃圾,她还曾试图竞选过区议员。在发送简历前,萨夫 丘克特别把社交网络上自己过去的活动信息全部删除。面试时,雇主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问她如何评价俄罗斯的乌克兰政策,如何看待普京政权。因为五毛公司不喜 欢活动人士并非常在意应聘人对当局的忠诚。因此被雇佣的五毛或是普京政权的支持者,或是对政治冷漠,但服从上级命令的人士。
操作指示具体详细
圣彼得堡的这家五毛公司位于一个居民区的四层高的大楼里。几百人在那里被分成多个部门,每班12个小时昼夜工作。萨夫丘克每班需发5个帖子,这些评 论应有固定的词汇,以便于搜索引擎查找。词汇的最低数量也有规定。如果达不到要求,帖子将不被计算在内。迟到和早退都将被罚款。她的工资是每月4万1千卢 布,大约8百多美元,这相当圣彼得堡的中等工资水平。
媒体公布的文件显示,每个五毛都有多个账号,并活跃在不同的网站上。五毛上班后按照指示针对每个事件和新闻发表评论。根据所负责网站的不同,这些指 示有的以书面形式下发,有的是口头命令,但操作指示十分具体详细。比如2月28日到3月7日期间每天的操作指导要求五毛们称赞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行动;在 反对派领袖涅姆佐夫遇刺问题上要为普京塑造正面形象。批评反对派利用这起事件为自己获得政治资本,并把这起暗杀事件称作是对克里姆林宫不利的行动,因为这 将破坏俄罗斯稳定,西方会利用这起事件施压俄罗斯;在经济领域则要求五毛在评论时为石油价格上涨营造良好气氛,因为油价上涨会使卢布坚挺,这意味俄罗斯经 济形势会变好。对五毛们的其他指示还包括:贬低西方制裁影响并说制裁失败,因为制裁没有如同想象的那样对俄罗斯造成损失;乌克兰经济越来越差,人民生活水 平下降。西方破坏乌克兰稳定;批评美国对伊朗施加压力;称赞已开始在中国市场出售的犹他手机(YotaPhone);抹黑前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莎琪等。
到处监视  “五毛”公司气氛神秘
萨夫丘克说,在圣彼得堡这家五毛公司上班的人多数都是年轻人,许多人是在校,或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的工作就如同完成中小学课堂上教师部署的作 业。那里的工作气氛沉重,办公大楼里到处是摄像监视镜头。五毛的工作十分繁重,他们之间较少交流联络,相互之间还彼此竞争,并嫉妒别人发帖子的数量和被关 注程度。由于不少人没有写作灵感,人员流失数量非常大。
“五毛”老板是普京“厨师”
圣彼得堡的这家“互联网调查”五毛公司没有联络方式和网址。仅有通过猎头公司发布的招聘人员消息。俄罗斯媒体说,这家五毛公司的负责人曾是内务部的 上校军官。但萨夫丘克认为,公司的老板是普京密友,也被称为普京“厨师”的俄罗斯富豪普利戈仁。他以供应食品,主办克里姆林宫和俄罗斯政府主要部门的各种 宴会闻名。
萨夫丘克说,被曝光的这家五毛公司仅是冰山一角。在圣彼得堡活动五毛公司不光是这一家。在莫斯科和俄罗斯其他城市,有很多类似的五毛公司。但这些公司都非常封闭和神秘,外界很少知道内幕。
“五毛”成控制社会重要工具
萨夫丘克因为向媒体透露信息并同媒体记者合作撰写揭露五毛的文章被公司发现,工作了两个月后被解雇。她说,最让她感到好笑的是,在公司尚未发现她 前,她亲眼目睹她邻桌的那位女孩在揭露五毛公司的那篇文章的评论栏目中发帖辩解影响舆论。萨夫丘克认为,俄罗斯的五毛舆论正成为维持普京政权统治的工具。
萨夫丘克:“这当然是政府控制社会的一个重要工具。因为五毛们把自己装扮成为普通人。人们都知道俄罗斯电视媒体的谎言宣传,电视的形象如何恶劣,以 及如何为执政者服务,因此许多人都转到互联网寻找真相和客观信息。但没想到网上的情况可能更坏,因为五毛们都是政府付钱的网络评论员,而且他们都给人一种 代表民意的感觉。”
告“五毛”公司
萨夫丘克被雇佣时,公司没有同她签订任何合同,工资以现金形式发放。她被解雇时,公司也没有给她任何说法和文件。萨夫丘克以违反俄罗斯劳动法名义起诉这家五毛公司,要求支付所欠一个月的工资,并赔偿精神损失。圣彼得堡的一家法院将在6月1日开庭审理这起案件。
萨夫丘克的辩护律师苏西赫说,五毛公司的背景非常神秘,所发放的工资都是黑工资。从劳资纠纷的角度看,以及在俄罗斯现在的司法制度下,她们并不指望萨夫丘克获得经济赔偿。
不指望打赢官司 只想撕开“五毛”面纱
苏西赫::“我们的任务不是打赢官司。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法庭审理让五毛公司能在司法面前曝光。即使他们不派代表出席法庭审理,五毛和五毛公司的活动也会通过法庭审理让社会更多知道。”
苏西赫说,她们会要求五毛公司在法庭上出示相关文件,并会要求传讯曾当过五毛的证人到场。
萨夫丘克说,她进入五毛公司前曾同律师讨论过如何收集证据。她知道五毛们所做的事情十分肮脏和见不得人。但她进入五毛内部后更发现,这种肮脏活动规模之大超出人想象。
“卧底五毛”的建议
萨夫丘克说,俄罗斯普通人现在因为在社交网络上发声而因言获罪的案件开始增多,但五毛们的活动却不受到任何惩罚。她认为,普通人通常不会发很多评 论。如果一篇文章或新闻后面的评论太多,肯定有大量五毛参与其中。但五毛并不经常阅读文章,因为他们每天必须大量发帖交差来完成任务。她建议如果在评论中 发现发帖人没有阅读文章,或是评论的话题同文章内容不符,最好不要同五毛争论。因为五毛会把争论记录下来,然后以此向上级领取奖励。
萨夫丘克目前组建了名叫“互联网和平”的社会运动同五毛活动做斗争。她欢迎持各种不同政治观点,特别是五毛们加入到这个组织中公开真相。
美国大使也受骚扰 中俄价值观接近
前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麦克福尔是著名的俄罗斯问题专家。他不久前表示,他当大使在莫斯科的推特账号开通后,收到了大量的侮辱言论。这些言论猖狂而且肆无忌惮。即使他卸任后返回美国目前在大学教书,他继续收到很多甚至是对他家人的威胁。
中国同俄罗斯关系日益接近,在互联网领域也开始更密切合作,显示两国在价值观上拥有更多共同语言。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5/%E6%B4%BB%E5%8A%A8%E4%BA%BA%E5%A3%AB%E5%8D%A7%E5%BA%95%7C%E4%BF%84%E5%9B%BD%E4%BA%94%E6%AF%9B%E5%85%9A%E5%A4%A7%E6%9B%9D%E5%85%89.html

专访“六四”公开信执笔人:不能让恐惧为你做决定

来源: 
博谈网

(博谈网记者赵亮编译报道)据亚洲协会5月29日报道,5月20日,一封谴责中国共产党并详细介绍1989年6月4日北京屠杀的公开信开始在网上流 传。这封信最初由11名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联署。这封“致国内同学的公开信”是“为了把真相讲出来,揭开围绕六四屠杀一直延续到今的罪恶”。
来自中国西南部的古懿2012年来到美国留学,是佐治亚大学化学系学生。他在哥伦比亚大学一位朋友的帮助下,花了3个小时起草的这封信,然后发布到 谷歌文档里征签。据古懿说,在接下来的4天里,签名逐渐增加到50多人,接着中国民族主义的《环球时报》发表社论,指责这些学生“歪曲事实”及“在国外被 洗了脑”。当晚,又新添了超过120个签名,后来又有数百个加入。据报道,5月26日,中国政府机关发出指令“紧急删除”中文《环球时报》的那篇评论,并 从已转载的新闻门户网站上很快抹去。
古懿在接受亚洲博客的电话采访中谈了他的这封信、中国年轻人当中的行动主义以及当前中国的氛围。
问:签署这封信的是些什么人?
起初只是在海外的学生,但公开了谷歌文档后,我们收到的签名来自学生、教授、医生、工程师和商人,并且还收到了来自中国大陆的签名,其中有一名高中 生,他使用的是真名。他很勇敢。非常有趣的是:在《环球时报》发表社论后,我们收到4个下流的签名和激烈的言论。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不清楚它们来自何 处,或是否系网上宣传人员所为,但这非常有意思,它显示了我们这封信的影响力。我们从来没料到这点。
问:你是否受到任何威胁?
我接到过两个用中文写的匿名电子邮件,用脏话来威胁我,警告我小心安全。
问:这是否吓到你?
我没那么害怕,但可能最大的担忧是当我回中国时会发生什么。这肯定是一个问题,但你不能让这种持续的恐惧战胜你。你不能让恐惧来为你做决定,否则你将终生生活在恐惧之中。
问:你是否有短期内回中国的打算?
实际上我是一名研究生,我很忙,所以即使没有写这封信,我也不认为我有时间回国。我还得必须做自己的科研项目。但毕业后,那就得看了。一切都有可 能,但我还是想念家人,想要和他们在一起。我一直被告知这封信可能会造成一些问题,但答案还是那个:你不能让恐惧支配你。现在大家都生活在这种持续的恐惧 之下,极少数人选择站出来说话。但是如果我们谁也不讲出来,作为一个国家,作为一个人,未来我们都将生活在恐惧之中。
问:你的家人怎么看你发布此公开信?
我还没有告诉他们。我不认为他们立刻会有麻烦,因为6月4日马上就要到了。我不认为当局会去找我的家人来制造出一些国际新闻。我不知道之后他们会做些什么,但(6月4日)之前会相当敏感,而且(当局)会想避免麻烦。
问:有些人认为中国大多数的活跃人士来自老一代人,这样的动作在1989年之后长大的80后和90后的中国人中相对较罕见。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我的行动在某种程度上是保守的。在国内和海外,实际上有很多80后和90后的活跃人士。他们可能没那么出名。一个例子是北京的一名大学生去年建议我 们可以使用某种特殊的方法把政治敏感信息传送到中国的手机上。她的建议非常有创意,但也导致了她突然失踪,最后证实她被捕了。她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孩。
还有另一个女孩叫刘荻(注:笔名“不锈钢老鼠”),她生于1981年,是一名自由撰稿人。当她做学生的时候,在网上很活跃,写过一些文章和评论。她也被捕了,并被关进监狱大约一年,但获释时她并没有改变。她不停地写作,她为中国的一些自由思想作出了贡献。
实际上,我们确实有很多的活跃人士,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相对于整体的人口比例仍然是很小一部分。很多人缺乏资讯,或者根本不感兴趣。许多人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政府,以及正在发生什么,但他们选择过自己的生活,不卷入政治和复杂的事情中去。这仅仅是他们的个人选择。
问:来美国之前,你知道多少关于1989年6月4日的事?
知道一些,但不很具体。我只知道在北京有一些学生和平民被打死了,但直到来到这里,我才能没有障碍地接触到那些细节。我在网上看了一个叫做《天安 门》的纪录片,读了很多目击者和幸存者的描述,我还参观了在香港的“六四”博物馆,看到了一些证据,例如当时一位学生被枪杀时戴的头盔。
问:是什么让你开始找寻这些资讯?
一半是出于好奇。我想知道发生了什么,过去的细节。而且部分是源于责任感。那是在我们国家发生的一件大事,并一直被掩盖着,所以我认为这是我的责任来揭开这个秘密,告诉我认识的所有人。
问:你想要知道更多关于在中国被屏蔽的事情,然后告诉其他人,你是否觉得自己在海外中国留学生中算是很独特的?
我不认为我是唯一的。我获得了其他人的签名,也收到了很多鼓励的邮件,包括一些来自国内和美国的学生,他们全力支持这封信,但与此同时,他们出于害怕不敢签名。
问:你会如何回应《环球时报》的指控,称你们已被“海外敌对势力洗脑”?
这篇社论有两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首先,他们拒绝用事实来与我们辩论。在公开信中,我列出了一些死难者的姓名和具体发生流血事件的地点,但是他们不能 用事实来反驳。相反,他们只是抛出指责。其次,在那篇社论发表后他们迅速撤了下来。他们为什么如此害怕保留那篇社论呢?为什么他们如此急切地保持沉默?哪 一方是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指示迹象。
问:在来美国之前,你觉得中国政府怎么样?
我持有不同政见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来这之前我不活跃。很多人,包括我和其他在中国的人,只是不喜欢共产党。我们知道这个党离它所声称的相距甚远, 但我们并不一定站起来。很多人选择了留在体制内,从中获得最佳的优势。对我来说,当这个党朝自己的人民开枪之后,它就失去了所有的合法性。
问:搬来美国这三年,你看中国有什么变化?
我觉得习近平这个新的共产政权,其日益增长的权力更具压制性。习是一种强人,他正试图恢复党总书记的绝对权力,这些在其前任中大多丢失了。他在通过 两个运动来达到。第一个是反腐败。他逮捕了很多的腐败官员,但只是对手这边的,因此这是在党内打击对手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第二,他在试图铲除中国的公民 社会。他一直在逮捕学者、活动人士和律师。这是一个明确的迹象:中国实际上在倒退。更重要的是,他的政府在民族主义方面更加强硬。他正在试图加强对日本、 领土争端以及对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形象的民族仇恨。所以我担心中国正在转向法西斯主义。
原文Interview: 'You Can't Let Fear Make Decisions For You,' Says Chinese Student Who Penned Tiananmen Letter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5/%E4%B8%93%E8%AE%BF%E2%80%9C%E5%85%AD%E5%9B%9B%E2%80%9D%E5%85%AC%E5%BC%80%E4%BF%A1%E6%89%A7%E7%AC%94%E4%BA%BA%EF%BC%9A%E4%B8%8D%E8%83%BD%E8%AE%A9%E6%81%90%E6%83%A7%E4%B8%BA%E4%BD%A0%E5%81%9A%E5%86%B3%E5%AE%9A.html

香格里拉对话南中国海 中国失道寡助

来源: 
美国之音

第14届香格里拉防务论坛最后一天对话5月31日在新加坡登场。
中国代表团团长、军队副总参谋长孙建国发表讲话,用大部分发言时间阐述中国在承担国际义务和帮助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并从这个角度 解释说,中国在南中国海从事岛屿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国际义务,包括人道救灾和维护海上安全。他还说,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方针并无改变,并将坚定 不移地保护中国的领海领土主权。
自从本届对话会星期五开幕以来,中国在南中国海有争议海域大举填海造岛、并部署军事设施一直是各国代表团关注的主要议题。
在新西兰和德国国防部长同台发言后的问答环节中,台下10多位各国代表几乎将所有的问题集中在南中国海问题,并希望孙建国对中国的行为做出解释。
尽管主持人给孙建国安排了五倍于另外两位代表的发言时间,让他有机会回答这些具体问题,但是这位中国官员却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文字稿重申了中国政府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立场,并指责美国挑拨离间,刻意炒作这项议题。
一天前,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在发言中说,中国正以远远超越其他有关国家的规模和速度在南中国海有争议海域人口大举填海造岛,以自己的强大实力凌驾于弱小国家之上。
孙建国承认他的回答不会让与会代表们满意,但他希望大家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重要的安全议题。
在三天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中,代表们对中国在国际事物上扮演的一些角色表示赞赏和鼓励,但除中国代表团成员外,没有一个人公开为中国在南中国海的行为辩护。
出席会议的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葛来仪在会后对美国之音说,中国官员再次错过了一个向国际社会公开解释其南中国海立场的良好机 会。她说,中国代表团不顾各国代表们的普遍忧虑、以准备好的文字稿回应代表们的具体提问,这种做法使国际社会不得不质疑中国是一个它自称的负责任大国。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5/%E9%A6%99%E6%A0%BC%E9%87%8C%E6%8B%89%E5%AF%B9%E8%AF%9D%E5%8D%97%E4%B8%AD%E5%9B%BD%E6%B5%B7%7C%E4%B8%AD%E5%9B%BD%E5%A4%B1%E9%81%93%E5%AF%A1%E5%8A%A9.html

美、日、澳联合声明:对中方行为“表明深刻悬念”

来源: 
美国之音
美国国防部长卡特(中)2015年5月30日同澳大利亚国防部长、日本防卫大臣举行会谈
就在南中国海局势目前正在中美军事立场对立中突显冲突危机之际,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周六(5月30日)在新加坡与美国国防部长卡特举行了会谈。会谈 伊始,中谷即介绍说,“通过新制定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日美(关系)跨出了新的一步,日本已经开始审议支持指针的安全保障相关法案。”对此,卡特回答 说:“作为日本的同盟国,有关很多的安全保障课题今后也希望持续良好的伙伴关系”。
中谷接着针对南中国海的问题说:“日本不仅关注东中国海,而且对南中国海问题也非常关注,希望为了这一地区的安定,与周边国家携手合作”。卡特答: “我们对中国迅速的动作持有强烈警戒感,我们赞扬日本希望参与南中国海的问题”,双方达成一致反对中国企图用力量改变现状的意见。
日美澳合作
当天,日美两国的国防部长还与出席论坛的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安德鲁斯举行了三边会谈,并在之后发表了对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活跃行动“表明深刻悬念”的联合声明。
三边会谈中,中谷也向安德鲁斯说明日美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他说:“新指针让日美的合作成为全球规模行动,希望与澳大利亚一起三国紧密合作”,卡特也在三边会谈中说:“希望三国基于共有的基本价值观合作,联合克服亚太地区的课题”。
以上三国在联合声明中,不仅要求中国停止造岛、抑制促使局势紧张的挑衅行动,还达成日美澳定期交换导弹防御事务的意见。
日本在南中国海的军事行动范围是最近倍受日本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在4月28日日美发表新指针、5月26日起日本国会开始审议作为日本行使集体自卫 权和支持新指针的法律依据的多个相关法案以来,首相安倍晋三的政权如何解释有关法案、如何界定日本自卫队在全球规模的行动准则最迫切的课题就是如果中美在 南中国海发生军事冲突,日本是否行动支持的准则。
立场推移
安倍5月28日在国会众议院和平安全法制特别委员会上回答这一问题时,没有否定南中国海也属于自卫队援助美军后方依据的《重要影响事态法案》覆盖对 象;他还不指名地针对中国说:“某国正在南中国海填海造岛,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我希望暂避说明是否具体地把此作为法律对象”。
不过,安倍同时也没有否定的立场立即引起日本国内外关切;中国驻日使馆发言人何振良当天就在记者会上既强调中国希望日方汲取历史教训,重视亚洲邻国 关切的安全,希望日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军事上慎重行事,多做有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事,也以最近日本执政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率3千日本各界人士访 华与中方友好交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首次参加这种大规模中日友好活动的事例,来突出中日正改善关系。
指名批评
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周六在新加坡防务论坛的公开发言,可以说是改变了日本迄今为止不点名批评中国的方式;他直接表示:“中国活跃的海洋行动令人极为遗 憾,就在这一瞬间,南中国海大规模的填海建设机场跑道的建设也在迅速被推进。东中国海也有这种改变现状的企图动向,令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各国不安”。
他说:“日本反对任何崩溃亚太地区和平与安定的企图,我们为了这个地区和平与安定,有不以压力,而从对等立场合作来开辟未来的责任,期待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展示有责任的行动”。
中谷在论坛会场上也曾与出席论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孙建国有过短暂交谈。对中谷所说的“希望(同中方)展开各种问题的大规模讨论”,孙建国的回答是:“我们希望两国关系向好的、正常的方向推进”,他还对中谷说,“作为防卫大臣,你的责任很重要”。
中谷虽是出身自卫队的自卫官,但在日本被广泛视为自民党内防卫族议员中的鸽派,这次在国际会议上指名批评中国,反映了日本目前对中国在南中国海菲律宾等国的面前造岛行为的强烈不满和“今日南中国海即是未来东中国海写照”的危机感。
日本国内形势
一方面,在国会审议中,在野党反对安倍内阁推动安全保障相关法案的质问显得无力,与此同时,日本主流传媒、舆论中警惕中国的看法亦十分普遍;连一向 被日本内外视为立场亲中的《朝日新闻》5月28日的社论也称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是“持续异常膨胀军备的中国造成周边显著不安,连一定水准的情报都不公 开,就没与近邻构筑最低限度的信赖关系”。
《朝日新闻》同时指出,“中国展开明确的重点海洋军事战略,让人担心中国设定南中国海就像自国内海一样的前提,然后恐怕会以守卫主权为名,发起武力攻击”。
对北京不友好的主流传媒更开始详尽地预测和分析美国与中国开战的情景;其中,《产经新闻》5月29日发表的分析文章就说到:“中国最新锐战机的秘密已被美军看破,将有利于堵截中国战机进入南沙群岛空域”。
军事作家世良光弘也说:“虽然中美两国军备的性能和精炼度现在说不上压倒性差距,但从军力来看,如果中美开战,美军可能一周内抑制局面”。
他预测中美军事冲突的导火线可能是美军战机进入中国主张的南中国海12海里“领海”空域,中国军方使用火控雷达照射,“此举一旦令美军警惕战机被击 落,冲突就会展开”,他还相信美军驻日第七舰队将以神盾舰为主的舰艇部队开赴现场,而中国将以驻扎广东湛江的南海舰队和驻扎浙江宁波的东海舰队应战。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5/%E7%BE%8E%E3%80%81%E6%97%A5%E3%80%81%E6%BE%B3%E8%81%94%E5%90%88%E5%A3%B0%E6%98%8E%EF%BC%9A%E5%AF%B9%E4%B8%AD%E6%96%B9%E8%A1%8C%E4%B8%BA%E2%80%9C%E8%A1%A8%E6%98%8E%E6%B7%B1%E5%88%BB%E6%82%AC%E5%BF%B5%E2%80%9D.html

大陆的粗鄙与港台的细腻

来源: 
德国之声
中国人的语言和情绪都变得粗鄙,而香港政改方案和维园晚会则需要细调。
中国作家慕容雪村在《纽约时报》专栏文章中说,在共产党统治中国的六十多年中,因为仇恨教育、愚民宣传,再加上对古典文明的全面破坏,一种新的语言风格渐渐形成。“中国的语言开始变得粗鄙残忍,而这很大程度要归咎于共产党的统治”。
慕容雪村引用汉学家林培瑞(Perry Link)的论述称这种语言为“毛氏语言”。在2012年发表在美国亚洲学会网站ChinaFile上的一篇文章中,林培瑞写到,这种话语比“大多数语言 更赋军事隐喻和政治偏见”。毛氏语言根植到日常生活用语,例如“大陆人即使到今天,还是会在饭局快结束时让他们的朋友将剩余的饭菜‘消灭干净’”。
慕容雪村认为,中国共产党这种将我们的语言低级化的行为是一个故意而为之的努力,目的是要贬损公共论述。文化大革命将这种行为推向极致。知识分子理性的讨论被完全否决。在这种氛围下,词语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共产党可以运用语言来模糊界限和说谎。
台湾明星的国籍
台湾女星舒淇赴戛纳(Cannes)角逐影后,被大会写错国籍中国,据悉自己要求修正为台湾,大会照做如仪。新闻刊出,引起中国网民排山倒海般攻 击。台湾《苹果日报》发表高慧然的评论说,“除了中国人,还有什么人对别人强调自己的国籍有这么大的反应呢?除了中国人,又有哪国人喜欢将别人的国籍搬来 搬去呢?”
高慧然指出,诡异的是,当中国五毛们忙着在网络喷洒爱国热血的同时,中国的有权有钱阶级,包括中国的明星们则忙着移民去其他国家,“丢垃圾般丢掉自 己的中国国籍”。“问问五毛们,中国有多少明星早已经改换了国籍?不去对付那些‘叛国者’,偏偏为难中华民国明星舒淇,所为何事?”
否决政改方案才有社会稳定
政治学者吕大乐在香港《明报》发表文章说,目前最多香港人所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是,立法会会否通过由特区政府所提出的政改方案。较少讨论的是(无论认为应否通过都好)究竟有没有机制可以促成政改方案得以通过。
吕大乐认为,建制派(甚至包括北京)所期望见到的社会稳定,有赖于泛民否决政改——这样至少可免于见到另一波占领运动,而“再发动占领,不是随便说说”。
他指出,到了再发生占领运动之时,北京又可顺手镇压,既可通过政改,又可打压活跃分子,一举两得,这种幻想不可能得逞。
维园晚会应作调整
《信报》评论员练乙铮发表文章讨论“六四”,呼吁支联会弃提平反,谋求解放军放下屠刀。文章说,自从本地社运有了“大中华”与“本土”之间的路线分 歧之后,持续了25年、从1990年起一年一度跨九七办到今天的“六四”维园纪念会,其最深层象征意义便愈发清楚了:它是不接受共产党的那部分港人与国家 之间的终极纽带。
练乙铮说,港人悼念“六四”的情绪,不应该也不会受到共产党的机心影响。但是,他们对悼念的意义的理解、对活动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却会因大陆与香港 的政治互动而有所改变,主办纪念活动的团体和人士,不能不按之作出相应的安排、不断调校。“如果没有适当的本土化调整,维园六四悼念会一度十分成功的薪火 相传,到最后却会油尽灯枯”。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5/%E5%A4%A7%E9%99%86%E7%9A%84%E7%B2%97%E9%84%99%E4%B8%8E%E6%B8%AF%E5%8F%B0%E7%9A%84%E7%BB%86%E8%85%BB.html

港泛民议员晤京官毫无成果誓言否决政改

来源: 
美国之音
包 括泛民在内的香港立法会议员,星期天上午与北京主管香港政改的官员会面,就有巨大争议的2017年特首普选方案,在6月下旬立法会表决前,进行最后的沟 通。这是中央官员与香港立法会议员第三次就政改问题举行会晤,也是去年人大常委会8/31框架决议引发持续两个多月的雨伞运动之后,双方第一次对话。
香港立法会54名议员5月31日前往深圳,与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王光亚、基本法委员会主任李飞及中联办主任张晓明就政改会面。不过,这次会面的焦点是 泛民的14位议员与北京官员的单独沟通,尽管外界普遍预计这次会晤仍然会是各自表述立场,不会取得实际结果,但这是双方在民意和舆论战上的博弈。
多名泛民议员在会面开始前向北京官员递交有关政改的信件,部分建制派议员也有递交支持政改的声明和信件,其中民主党重提包含公民、政党和提名委员会 提名的“三轨方案”,并明确表示并非缺一不可。公民党信件表明,不会接受任何受制于8/31决定的方案,认为方案一旦遭立法会否决,中央政府忧虑的香港深 层次矛盾定必加剧,希望中央根据宪法推翻8/31决定。工党则要求中央在立法会否决方案后,立即重启政改,撤回违宪的8/31决定。
北京官员谈话空前强硬
这次会面像上次一样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是全体议员参加,第二则是由泛民议员单独与北京官员沟通。在第一阶段,有7名建制派和4名泛民议员发言,而3位北京官员的回应讲话都非常强硬。
港澳办主任王光亚表示,香港的泛民分两类,一种是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打著民主的幌子,把香港视为独立政治实体,肆意曲解基本法,阻挠特区政府施 政,顽固对抗中央管治,甚至勾结外部势力,鼓吹及支持“港独”等分裂势力,妄图推翻中共执政地位及社会主义制度。他形容这些人的言论早已超出所谓“言论自 由”、“争取民主”的界限。
王光亚称,他们人数不多,但危害不少,是死硬派顽固派,不只要限制他们入闸和出闸,即使他们侥幸当选,中央都不会任命,对这部分人中央的立场坚定而明确,就是坚决斗争,而另一类是泛民朋友,拥护一国两制,但假若他们逆势而行,为反对而反对,只会将自己迫入死胡同。
基本法委员会主任李飞表示,目前的政改方案民主开放及公平公正,是最佳普选制度,方案的入闸及出闸条件平等,提委会有广泛代表性,人大8/31决定符合基本法,必须得到贯彻落实,这个决定有不容挑战的法律效力,也不存在在还未实施时就改变的可能性。
中联办主任张晓明表示,当大多数选民普选特首的权利被横加剥夺,必然会用手中的选票来表达不满,“票债票偿”恐非危言耸听。他还说,如果行政长官普选方案不获通过,2020年立法会普选就无从谈起,部分政团期望藉此多取议席,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见面会后举行的记者会上,王光亚重申,行政长官选举就是要筛除那些与中央对抗、破坏“一国两制”的人,因为这些人若是当选的话,对国家和香港将会是一个灾难。
而基本法委员会主任李飞则表明,人大8/31决定的效力不只限于2017年一次选举,以后的特首普选都要按照8/31决定。
泛民:别无选择坚决否决
泛民议员饭盒会召集人、公民党立法会议员梁家杰在会面后记者会上表示,泛民议员原本计划尽议员的责任,作最后的陈情及游说,但会面后见到双方立场清楚,不能互相说服,中央一意孤行要有筛选,泛民没有悬念,在别无选择下将坚定否决政改方案。
参加见面会的前泛民议员饭盒会召集人、民协的冯检基星期天下午对美国之音表示,北京三位官员的谈话非常的强硬,非常的清晰,让他们感到,北京就不希望这个政改方案通过。
他说:“北京对这个方案非常强硬,不可能有任何的改变,这个反映他们都,他们都不希望通过。”
民主党的黄碧云议员也表示,北京的三位主任在政改问题上态度都比较强硬,将情况说得非常死,民主党没有其他选择,只得否决政改方案。
她说:“今天三个主任在政改问题上是比较强硬的,他们都是采取一个极左的路线,去指导香港的事务和政改的事务,坚持不能改8/31的决定。说死了,说得很死,所以,我们都没有选择,就是要否决它了。”
据报道,被视为港府撬票对象的独立议员,包括资讯科技界莫乃光、会计界梁继昌、卫生服务界李国麟,叶建源、冯检基等人都重申,不接受8/31框架下的政改方案。
和平占中运动发起人之一的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健民,星期天下午对记者表示,北京官员的谈话确实非常强硬,一些表态是首次说出,尤其是支持或者反对政改方案是支持或反对一国两制试金石的说法,明显地是准备要将泛民以敌我矛盾处理。
他说:“基本上就好像要泛民做一个决定,以后要不要被中共给定性为敌我矛盾这种差不多的姿态了。如果你不接受的话,以后就变成敌我矛盾了。”
社会将进一步撕裂
陈健民教授表示,他对香港未来非常不乐观,因为两年前他们就警告过,如果通过和平抗争争取不到没有筛选的普选目标,社会矛盾会进一步激化,社会会进一步分裂。
他说:“未来一定会出现现在已经开始的状态,一个方面就是越来越激进化,因为他们会认为,泛民跟你讲了那么多年也没有什么结果,那以后也没有什么道 理好讲了,要讲力了。另外,本土化也会发展起来,因为对他们来讲,要对抗这个政权,首先一个事情就是这个政权要求我爱国,我就不爱国,我就说我是香港人, 不是中国人。这种逆反的心态,是对抗一个专制的体系时,年轻人很容易产生的逆反心态。”
原本报名参加深圳见面会的社民连立法会议员“长毛”梁国雄未能成行。梁国雄星期六接获中旅社通知,拒绝发出单次通行证。据媒体援引中联办消息称,梁国雄不获批证是有关部门鉴于他一贯表现和近期言行。梁国雄估计,这与六四临近,内地官员担心他发表平反六四言论有关。
梁国雄去年曾分别两次随立法会议员到访上海与深圳,与中央官员谈论政改问题,两次都因为带了与六四有关的物品,被拒绝入境。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5/%E6%B8%AF%E6%B3%9B%E6%B0%91%E8%AE%AE%E5%91%98%E6%99%A4%E4%BA%AC%E5%AE%98%E6%AF%AB%E6%97%A0%E6%88%90%E6%9E%9C%E8%AA%93%E8%A8%80%E5%90%A6%E5%86%B3%E6%94%BF%E6%94%B9.html

博谈网|华邮社论:中国的焚书

(博谈网记者周洁编译报道)《华盛顿邮报》5月30日发表了社论,题为“中国的焚书”。社论说:在当今中国,作一名独立作家是什么样子?“我很害 怕”,郝群简洁地说。他是中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笔名叫慕容雪村。郝先生见到自国家主席习近平2012年掌权以来,他的朋友们遭安全人员逮捕、追捕和殴 打。最新一起是作家兼活动人士吴淦5月20日被逮捕。郝先生说,“在中国,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来敲你的门、他们为什么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郝先生是美国笔会中心本周邀请的三名作家和出版商之一。周三在纽约,他们参加了一个在美国书展外的抗议。该书展是一个重要的贸易展览会,今年分配给中国官方代表团超过2万平方英尺的空间展览具有宣传特色的作品,例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研究》。
一名书展发言人告诉美联社:在展位上给予北京“一席之地”很重要,因为这“可能对国内和世界各地出版业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问题是,中国真正的作家们在这张展台上没有席位。相反,他们正遭到迫害、审查并被赶出国门。
屡获奖项的小说家及电影制片人郭小橹十年前离开中国前往伦敦。在离开前的几年里,她说,对于独立作家来说仍然有可能通过地方或大学出版社出版他们的 书。但是最近她的两本小说被禁后,她放弃了中文版的发行。她现在在用英文写作,并已成为英国公民。这并没有阻止北京政权骚扰她:她说中国驻伦敦大使馆曾给 她打电话,要求她(向他们)报告她的写作计划。
第三名笔会成员是香港出版商鲍朴,他发行了中国大陆被禁作家的作品。但他和其他独立出版商在这个所谓自治的城市也遭到攻击。他们书籍的唯一总代理正在被赶出其仓储设施,斗胆进入大陆的编辑遭逮捕和起诉。
鲍先生说,压制升高不仅反映了习近平的政策,也反映了中国庞大的审查机构能力越来越大。这个政权长期以来一直在用互联网防火墙来排除敏感内容;现在 在世界头30名的网站中,它封杀了16家。但最近审查人员已成功令中国人用来翻墙的VPN网络失效,他们已能更好地识别和封杀使用假名或在微博上传播作品 的作家。
当习近平上任时,郝先生的4个微博有850万粉丝。现在,他说,他只有一个拥有几千粉丝的帐号。他原来的几个博客被审查员封杀了,最初他还有另外7个帐号。“更多话题不能拿来讨论”,他说。“更多朋友被逮捕。没有人能知道将到哪里为止。”
原文:China’s book burning
编译: 周洁 作者: Editorial Board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5/05/%e5%8d%9a%e8%b0%88%e7%bd%91%ef%bd%9c%e5%8d%8e%e9%82%ae%e7%a4%be%e8%ae%ba%ef%bc%9a%e4%b8%ad%e5%9b%bd%e7%9a%84%e7%84%9a%e4%b9%a6/

長平觀察:國家安全是誰的安全?

德國之聲中文網   2015年5月27日

中國國家安全法二審草案,即將於65日結束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期,國際人權組織擔心它將會被中國人大通過,成為正式的法律。總部位於香港的中國人權捍衛者 (Chinese Human Rights Defenders,簡稱CHRD)本周發出批評說,這份措辭含糊的法律草案"包括一個有關'國家安全'的寬泛而界定不當的定義,還有各種規定可被用來對不同意見、宗教信仰、網上信息,以及挑戰中國'網絡主權'的行為提起公訴"

儘 管中國每一部法律是否出臺,出臺後如何執行,全都受制於中共一黨之利益。但是一般法律比如婚姻法、物權法等在徵求意見期間,媒體都會作為熱點話題討論,普 通民眾和社會公眾也會積極參與。在中共允許的範圍內,有些意見甚至可以影響法律的修改。但是國家安全法這部最應該展開討論的法律,卻靜悄悄地度過了兩個月 的二審稿徵求意見期。沒有人或組織敢於認真提出意見,有些網民發表的意見也遭到刪除。原因在於,這部法律的核心不是所謂的國家安全,而是中共的執政安全。

即便在字面意見上也是一種倒退

草案並不避諱這一主旨,在定義"國家安全"時開宗明義地說,"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其中"國家政權"顯然指的是中共政權,而不是可能產生的其他政權。如果這條還不清楚,它接下來乾脆說:"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領導,建立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只是領導工作嗎?當然不是,草案隨後更直白地說:"國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如果說很多法律至少在字面意義上還是一種進步的話,這部法律在字面意義上也是一種倒退。 以國家安全的名義,動用一切社會資源來保護一黨之利益,儘管中共從來都是如此作為,但是自"文革"以後,其野蠻和落後已經被人們所認識。鄧小平提出了"黨政分開"的口號,還一度成為趙紫陽的工作重點。

憲法前言中"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成為讓人難堪的法律笑話,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曾被熱烈討論如何刪除。中共領導人蠻橫堅持不刪之後,法律專家自欺欺人地"達成共識",宣稱前言不是正式的法律條款,沒有實質的法律效力。此後制定的其他法律,起草者都會在表述上儘量避免這種尷尬。當然,也不能說這部法律草案的起草者完全沒有專業自尊,畢竟他們將第一稿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改成了現在的表述,照抄憲法來掩耳盜鈴。

異議人士將面臨更嚴酷打壓

正如一個網民被刪除的意見所言,這個草案說的東西根本就不是法律,如何假裝它是法律去提意見呢?比如,它要求"防範和抵禦不良文化滲透",如何從法律上去定義"不良文化"呢?世界上還有多少比這種法律本身更不良的文化呢?

草案還要求,"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應當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港澳二區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其實行"一國兩制"中的資本主義制度,它們如何履行"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國家安全"責任呢?

CHRD批評說,"根據這項法律,警方將被允許向拒絕成為警方線人、或者被視為與警方的目標有關聯的任何人提出刑事控罪,罪名是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倘若真的如此,它將在這方面成為歷史之最。在中國"文革"或者東德"史塔斯(STASI"最瘋狂的檢舉揭發時期,拒絕成為線人可能受到嚴厲懲罰,但是也還沒有用法律來進行刑事指控。

有沒有這部法律,中共打擊異議人士都不會手軟。近兩年來,上千名異議人士被以各種罪名刑事拘留或鋃鐺入獄。這部法律目前還是草案,其中對民間社會組織及互聯網空間的限制,已經成為事實。但是,這部法律出臺以後,對中共政權的批評意見,將會面臨更加嚴酷的打壓。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


from Vicsforum - One man's forum http://vicsforum.blogspot.com/2015/05/blog-post_61.html

長平觀察:不見「禁書」的香港

德國之聲中文網   2015526

幾年前,我主編的香港時政雜誌《陽光時務》被內地禁止傳播,於是我的同事考察了香港各書店裏的"禁書櫃檯",發現那是一個不錯的發行渠道。大量內地遊客從那些櫃檯購買禁書,偷窺不許他們瞭解的資訊和思想。據英國《衛報》報道,如今"禁書櫃檯"已經從香港書店裏消失。

"禁書櫃檯"曾是香港一景。不言而喻地,"禁書"專 指內地的中共政權禁止發行的書籍和雜誌。有些是珍貴的歷史資料,如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的回憶錄;有些是嚴肅的歷史研究,如歷史學者馮客的《毛澤東的大饑 荒》;有些是涉及中共歷史的文學作品,如張戎的暢銷小說《鴻》;有些是當下時政報道和評論,如《開放》等雜誌;還有一些是關於中共權鬥內幕或私生活的政治 八卦。

禁書銷售是香港言論自由的標誌,成為香港自身文化的一部分。長期 以來,中共不能干預香港的出版,只能懲罰攜帶禁書的內地遊客。個人攜帶和閱讀禁書並不違法,但是海關總是粗暴搜查,強行沒收。有幾個較真的學者和律師,禁 書被沒收之後,還和海關打起了官司,有的甚至還打贏了。但是對於大多數讀者來說,讀書如做賊,買書遭搜查,被沒收,已經足夠掃興;有時海關還要通知工作單 位,要求對其進行思想教育。因此,很多人都不願惹此麻煩。

《衛報》報道說,不只是閱讀禁書者個人遭到無理騷擾,旅行社甚至遭到荒唐的警告。導遊被威脅說,如果其旅客從香港帶了禁書入關,他們將受到罰款。由於當局從未公佈禁書名單,這實際上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對於最該深究的"政治問題 ",中國人往往被嚇得不敢多問。可以想見,為了避免罰款,導遊們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擴大禁書的範疇,連威脅帶求情,"禁書櫃檯"作為風景看看也不可以。

但是當局對此並不滿足。據報道,已經控制香港大多數媒體的中聯辦,以100%控 制了香港三大書店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的母公司聯合出版集團。在香港暢銷的趙紫陽回憶錄,已經不能銷售。有些書店只能將禁書藏起來,讀者需要時 再偷偷拿出來。被判刑入獄的異議人士許志永的《堂堂正正做公民,我的自由中國》也不能堂堂正正地放在架上,購買時需要提前電話預定。

《衛報》談到中共對香港出版業精妙的軟控制。其實,在這些軟控制背後,是當局從來都不懼濫用的國家暴力。多次出版禁書的晨鐘書店出版人姚文田,竟然於去年被以走私罪的名義重判十年。

出版業是一個城市的靈魂。香港的年輕頑強抵制了為中共歷史塗脂抹粉的"國民教育",而成年人卻輕易放棄了書籍出版和發行。這些不願被洗腦的年輕人,還有什麼中文書可讀呢?如果只讀這些被中共嚴格控制和編輯的書籍,未來不用禁止恐怕也沒人讀那些書了。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


from Vicsforum - One man's forum http://vicsforum.blogspot.com/2015/05/blog-post_66.html

香格里拉對話落幕 中國代表「沒回答問題」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5/05/150531_singapore_shangri_la_wraps

中国经济惊险一跃:绿灯亮了却没人动

惊险的一跃 新30年的中国经济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向东 杜涛
  导语:承受着转型阵痛和巨大压力的中国经济,在触底和再次起跃的换挡期,依然充满着诸多机会。这些机会可以让这个国家通过一次系统的改革和创新,开启一个新的30年。
  
  人多的时候,这条街看起来像是一条年轻的河。两岸排列着被重新粉刷成青灰色的三层小楼。激情涌动,川流不息。
  它不过50米长,正式开街只有一年时间。政府给它起了一个很有指向性的名字——“中关村创业大街”。但如果只看这条街上林立的店名,它更像是咖啡馆一条街。许单单叫它们“创业咖啡馆”或者“创业孵化器”。
  这是2015年5月底的一天,许单单创办的3W咖啡馆内人满为患,外面的街上也是一样,到处都是项目和创意,到处都是投资人,还有游客。5月7 日,中国总理李克强的到来,将这里变成了一个新地标。李克强所忧心的经济下滑压力,在这里都变成了创业者的狂热和激情,像一张大网把外来人罩住。
  这景象很容易让人想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下海潮”。当时,邓小平南巡归来,整个中国都被自由、市场、发展等词汇鼓舞,人们纷纷离开陈旧的体 制,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之初的第一个创业潮。人社部后来公布的数据,现在听来都有些不可思议:1992年辞职下海者超过12万人,不辞职却投身商海(停薪 留职、兼职)的人超过1000万人。
  此刻,似曾相识的一幕重演了。市场、改革、创业这样的词汇,屡屡被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层提及,甚至连经济现实都如此类似。中关村创业大街和它外面的世界正展示着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样貌:令人眩晕的创业热潮,以及令政府忧心忡忡的经济局势。
  5月27日,在位于月坛南街38号的国家发改委办公楼里,投资司的官员们所谋划的新一轮投资项目已经收尾。按照计划,国家发改委将在近期启动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现代物流、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内四大投资工程包。
  持续不断的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的宏观政策工具再次转向了投资。但他们发现,此前立竿见影的投资拉动模式,现在的效果被打了不小的折扣。一名国 家发改委投资司官员评价当下的经济形势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企业投资意愿不高,地方增长乏力。2014年年底推出的交通、油气管网等7大领域的工程 投资包进展缓慢,一些项目落地困难,投资对稳增长的效果并没有很好的显现。
  更让国家发改委意想不到的是,地方政府已经没有了2009年四万亿投资盛宴中的热情。有官员形象地说,“2009年的地方政府 是纷纷闯黄灯跑项目,而现在则是,绿灯亮了,却没人动。”这种景象充满了隐喻色彩,此前轰鸣向前的中国经济动车组,正在减速换挡,但在完成换挡前,这个国 家的诸多改革任务依然需要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看起来,这一减速过程似乎给这个习惯了十几年高速增长的国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这位投资司官员说,“最近关 于投资的会没少开,但如果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不起来,还会有麻烦。”
  至少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当中国经济起落跌宕时,国家发改委投资司每每成为最忙碌的部门。它们是最契合依靠投资驱动的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政府机构。5月25日,他们公布了准备采用PPP(公私合营)形式推进的1043个投资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了1.97万亿元。
  像很多其他的经济模式一样,PPP也带有舶来品的味道。自2013年年底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 础设施投资和运营”以来,它在政府部门里和市场上便开始急速升温。国家发改委投资所投资体制政策室主任吴亚平对此评价颇高,他说,PPP如果能顺利推进, 它将会重新改造中国的投融资体制。
  你可以把投融资体制理解为中国经济肌体的雕刻刀。尽管自1979年以来,改革开放大刀阔斧地改造了这个国家,但直到2004年,中国的投融资体 制才发生第一次实质性的改变。那一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将发生在这个国家的投资行为,分为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并分别采取备案、核 准、审批三种行政手段管理。在此之前,中国几乎所有的投资行为都需要政府部门的审批。
  但直到现在,这份10年前发布的文件所提到的“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的目标,仍未完全实现。随着PPP模式的引进,一次未竟的改革再次出发。
  这会是一场无比艰难和棘手的系统工程。2014年2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媒体专访时说,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
  普通民众会越来越深地感受到中国正在发生的转型和改革将会给他们带来的甜蜜和痛苦。那些一筹莫展的下岗工人、那些卖出去土地的政府官员以及那些前途未卜的冒险家,他们都将切身感受到这个国家正在积蓄的惊险一跃所带来的危险和机会。
  习近平正在推进的这场全面改革,是这个国家必须经历的惊险一跃。2015年4月,在清华大学的一场论坛上,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提醒说,现在的时 间非常关键,我们只有10年要做很多事情,才能使得全要素生产率上去,走出停滞陷阱。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确定下的任务都完成,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 大。
  
  2015年5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投资、消费、工业增速等经济数据显示,过去多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引擎投资增速全面下滑,累计增速只有12.7%,创下了15年来新低。其中制造业和房地产单月投资增速仅为8.9%和0.5%。
  一些正在发生的事实也在验证着中国传统行业正在遭遇的困境。2015年3月27日晚八点半,四川国企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冶炼区高炉、转 炉、棒线材生产机组正式停产关停。这家始建于1958年、被毛泽东指示建设的钢厂就此退出舞台,1.6万名国企职工开始下岗分流。2015年5月20日, 山西国企太钢集团临汾钢铁有限公司三大主营业务生产线全部关停,这家有着57年历史的省级国企正式消失,1万余名国企职工下岗待业。在长三角、珠三角这两 个代表着中国制造业水平区域,不少传统的制造企业在最近两年间纷纷消失。
  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公司也开始面对着一片又一片空地发呆。湖北省襄阳市建投公司董事长陈敬东说,土地招拍挂越来越难,不少项目急等资金,目前确实比较困难。
  这些变化,意味着这个国家的转型阵痛正在到来,发展的传统模式动力锐减,一些陈旧落后的工厂和生产模式开始被迫退出。这个国家急需找到一把新的钥匙,就像1978年的那场南巡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一样,打开体制之链。
  很快,稳定人心的消息便传来了。5月2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罕见地用头版头条和二版大半个版面关注中国经济形势。文章中以专访形式出现的神秘“权威人士”,从五个方面解读了中国经济的关键问题。
  这位神秘人士说,当前经济运行在意料之中,仍处合理区间。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韧性大,制度优越性明显。只要把握好,就出不了大问题。人民群 众能够对当前增长态势充分理解,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底气。要高度重视应对下行压力,但也不必惊慌失措。而走出困境,化危为机,归根到底要靠创新,靠转 方式调结构。
  这位“神秘人士”究竟是谁其实并不重要,外界已经通过这样的方式清晰地知晓中国决策层对当下中国经济的定调。
  两天后,5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浙江召开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习近平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 经济环境仍然比较复杂,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他要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 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这次会议上,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革体制机制等关键词,依次出现在习近平对“十三五”期间工作的部署中。他 说,围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加快培育国 际竞争新优势。
  三
  张天誉纵身一跃,跳进了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大河里。他和另外三个联合创始人在2015年4月来到这里,进驻3W咖啡馆,启动一个以“贩卖明星时 间”为业务的创业项目,他们给公司起名叫“星猫”。这条街上每天几乎都会诞生无数个充满离奇想法的创业公司,它们生与死的速度让人无法估计。
  但张天誉愿意做一次冒险。半年前,他的身份还是央企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下属中铁物总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的西南大区总监,从事的是传统钢材贸易工 作,他负责从钢铁公司拿到钢材,然后转手卖给建筑工地。传统钢贸商的加速没落,以及央企内部僵硬的机制,让他告别了一份还算不错的铁饭碗。
  他无法评价这个国家正在做出的宏大制度安排,但他深切地感受到,互联网及其所催生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商业模式,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给了他一试身手的机会。
  3W咖啡馆、拉勾网创始人许单单觉得,眼下创业潮的出现跟政府大的决策有关系,政府觉得中国经济传统增长的动力遇到了障碍。所以,中国的经济结构要转型升级,这需要足够的创新,又需要足够的服务业。而这时,互联网工具对每一个行业渗透,进一步导致创业潮的出现。
  跟大部分创业者一样,许单单这位典型的80后企业家不善于评价中国正在承受的宏观经济压力,他只是觉得,创业肯定能够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因为它毕竟促进了一个国家的创新。“目前看,中国的创业潮还是星星之火,但当变成燎原之势,就肯定会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
  只有50米长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每天都有无数个怀揣创业梦的冒险家到来,他们都知道,理论上他们中只有不到1%,可以活下来长大,并且充满了残酷的挑战,他们还是愿意一试。他们对政府为数不多的期待就是,别去轻易打扰他们。
  许单单说,“政府还是给这些创业年轻人多松绑吧。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劣币驱逐良币。因为现在政策定下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以会有很多政府对 一些创业者提供财政支持。但是这种支持往往是粗放型的。这样就会导致一些在创新能力不足,但是很会和政府走关系的公司,反过来影响我们创业。这样的话,那 些做得差的就会把做得好的驱逐出去。这是我目前的担心。”
  这些年轻的冒险家们给中国带来的巨大改变正在发酵。如果你乘坐高铁或者开车沿着京沪高速一路向南,你会发现,你看到的景象和前几年不再一样。
  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天际线上,密布的钢筋脚手架变稀少了;原野间翻腾着扬起阵阵黄土的挖掘机也减少了;在河北、天津的某一段,工厂高耸的烟囱上方 一道道黑褐色烟雾在消失。密集的高铁线路和盘横交织的高速公路网是中国曾经飞速发展的启动器,——现在也是,只不过,在这个庞大的运输网络上,出现了越来 越多的厢式货车,箱体上被刷上顺丰[微博]、京东等正在崛起的新型巨无霸公司的标识。它们预示着人们在这个国家攫取财富的密码在改变。
  5月2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52.0亿件,同比增长42.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 0.6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自2011年3月份以来,电商、快递物流连续49个月保持40%以上的增速。2014年中国物流快递的量超过了140亿件,这个 比美国高出了30亿件。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赞叹,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是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变现。这个新经济增长点的出现,不仅拉动经济增长,而且能够帮助经济增长顺利实现换挡。这种趋势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就业以及各个方面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刚刚卸任阿里巴巴[微博]集团副总裁的梁春晓,将互联网经济称为是新常态下的新经济引擎。他说,“我们原有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而这是一个新的因素;这对中国经济不仅仅意味着增长,而是转型的动力,是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
  四
  中国决策层深知在互联网所催生的经济自发调整之外,更需要一系列深入的改革来推动已经延续近30年之间的传统模式的转变。
  中国对改革并不陌生,它饱尝了30年前的那一场惊心动魄的改革所带来的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的甜蜜,但也需要舔舐一些改革踯躅不前所引发的风险矛 盾。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清华大学的那场论坛上,以他一贯但却又略显罕见的风格,警告中国今后的五年、十年,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很大,概率五五开。
  楼继伟所警示的中等收入陷阱是个国家经济停滞的陷阱。他的判断依据是,中国自2007年迎来人口红利拐点,中国经济起飞依赖近20多年的劳动力 成本优势开始消退;高速的经济增长又带来了一些扭曲的经济和社会现象迟迟没有得到纠正;债务风险较大、经济杠杆率过高等问题需要较长时间来解决;而此时, 经济换挡、结构调整、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因素,开始已经痛苦地显现了。
  一位要求匿名的长期观察和研究中国经济的英国经济学者说,“没有人会怀疑楼继伟所提出的那些问题,风险的确有可能会随时出现。”但他依然对中国 充满信心。他从在北京接触到的一些高层官员那里得知,中国决策层已经着手开始进行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布局。他举例说,针对人口红利和制造优势的消减,中国已 经开始布局机器人战略。他评价,这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5月初,渣打银行[微博]发 布了一份针对珠三角制造企业转型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向当地200多位企业老板发出问卷,试图了解他们对劳动力成本上涨、成本竞争优势下降的应对之策。结 果显示,只有不到20%的老板会考虑将工厂搬到劳动力更廉价的越南、印度等地,而剩下的80%都选择采购更智能化的工业机器人,来替代价格攀升的劳动力。
  渣打银行的调研结果,印证了中国国务院5月8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的相关部署。这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最开始,一些官员和专家乐于将它与德国制造4.0相对比。
  前述英国经济学者目前供职于一家掌管着1.5万亿资产的美国投资公司,尽管中国经济正在遭遇危险的下行压力,但他仍然对投资中国保持极大的兴 趣。他们对中国的房地产、金融、制造业都很感兴趣。他说,“尽管中国官方公布的GDP已经在7%左右,但它仍是潜在增长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而且它的经济 转型其实已经开始了。”
  他预测,中国的转型经历需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经济回落。但他承认,决定中国转型最终能走多远的根本还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全面改革部署能否落实到位,他期望中国一切美好的设想都能实现。
  但改革需要条件和机会。国家发改委投资所投资体制政策室主任吴亚平说,改革需要经济的发展作支撑。所以,中国仍需要依靠大量的投资,而这些投资又是那些着眼长远的投资,不能是无效的重复投资。同时,我们要抓住机会推进改革。我们以前错过的改革机会有点多。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前世界银行[微博]副行长林毅夫是当下对中国经济保持乐观的经济学家之一。他说,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空间巨大,二者都离不开投资。而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还很多。
  虽然城际间的高铁、公路、机场建设较多,但城内轨道交通、地铁和道路建设严重不足,地下管网明显老化,许多城市被堵车和城市内涝困扰。有效投资的机会众多,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异。
  这样的判断,让林毅夫坚持认为,中国经济到2028年,仍然有每年8%的增长潜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没有林毅夫那么乐观,他预计 未来十年,GDP的平均增速将是在6.2%左右,到2020年以后,GDP增速将会低于6%,不过中国发生大规模经济危机的概率也很小。他将2015年和 2016年确定为是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触底期。
  看起来,尽管时间紧迫,承受着转型阵痛和巨大压力的中国经济,在触底和再次起跃的换挡期,依然充满着诸多机会。这些机会可以让这个国家通过一次系统的改革和创新,开启一个新的30年。


from 新浪财经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50530/094422306978.shtml

永不忘却的股灾回忆:2007年,断裂社会的牛市咆哮

2015-05-28 新财富杂志
对于企业来说,资本市场就像是一种神奇的催化剂,可以在瞬间将公司价值成倍放大。2007年,资本市场点石成金的魔术在A股市场连串上演。2007年7月25日收盘之后,中国人突然发现,他们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在这一天,中国工商银行的市值一举超过花旗集团成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银行。这个在几年前还被所有专家认为无可救药,行将倒闭的国有银行一夜之间老树新枝、容光焕发,让人有隔世之感。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欧美投资者在中国工商银行等国有银行改造过程中的投资,浮盈已经达800亿美元,远远超过他们在次级债中500亿美元的损失,果然是西方不亮东方亮。

2007年2月27日,中国的农历年长假之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中国股票市场用一根跌幅达9%的巨大阴线震撼了全球投资者。受此惊吓,随后开盘的全球其他主要市场纷纷以暴跌收盘。所有的人都在问:中国出了什么事情?按以往的惯例,在中国这样一个受政治和政策影响极大的股票市场上,只有某种惊人的政治变故或政策转向,才会导致这种异常走势。

这次奇异的暴跌,不过是宣告了一次金融大爆炸的开始。它实际上是在提醒全球投资者:把目光集中到中国来吧,这里才有最精彩的资本故事。

果不其然,在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中,中国股市用令人惊骇的表现上演了一场大爆炸式的金融创世记。

所谓大爆炸是指那种突然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结构到复杂结构的突变过程。以这个视角观察,2007年的中国金融尤其是资本市场的确呈现出一种开天辟地的创世意味。虽然2008年的北京奥运还未开始,但一场不宣而战的金融奥运似乎早已经开场,在迄今为止的竞赛中,中国毫无争议地获得了金牌第一。

2007年的中国金融之啸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股市从2700点涨到最高的6100点,涨幅名列全球各主要资本市场之首,如果将时间再往前延长一年,涨幅更高达500%。在指数急剧攀升的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总市值也急速膨读:对于企业来说,资本市场就像是一种神奇的催化剂,可以在瞬间将公司价值成倍放大。2007年,资本市场点石成金的魔术在A股市场连串上演。2007年7月25日收盘之后,中国人突然发现,他们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在这一天,中国工商银行的市值一举超过花旗集团成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银行。这个在几年前还被所有专家认为无可救药,行将倒闭的国有银行一夜之间老树新枝、容光焕发,让人有隔世之感。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欧美投资者在中国工商银行等国有银行改造过程中的投资,浮盈已经达800亿美元,远远超过他们在次级债中500亿美元的损失,果然是西方不亮东方亮。

2007年2月27日,中国的农历年长假之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中国股票市场用一根跌幅达9%的巨大阴线震撼了全球投资者。受此惊吓,随后开盘的全球其他主要市场纷纷以暴跌收盘。所有的人都在问:中国出了什么事情?按以往的惯例,在中国这样一个受政治和政策影响极大的股票市场上,只有某种惊人的政治变故或政策转向,才会导致这种异常走势。

这次奇异的暴跌,不过是宣告了一次金融大爆炸的开始。它实际上是在提醒全球投资者:把目光集中到中国来吧,这里才有最精彩的资本故事。

果不其然,在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中,中国股市用令人惊骇的表现上演了一场大爆炸式的金融创世记。

所谓大爆炸是指那种突然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结构到复杂结构的突变过程。以这个视角观察,2007年的中国金融尤其是资本市场的确呈现出一种开天辟地的创世意味。虽然2008年的北京奥运还未开始,但一场不宣而战的金融奥运似乎早已经开场,在迄今为止的竞赛中,中国毫无争议地获得了金牌第一。

2007年的中国金融之啸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股市从2700点涨到最高的6100点,涨幅名列全球各主要资本市场之首,如果将时间再往前延长一年,涨幅更高达500%。在指数急剧攀升的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总市值也急速膨胀。

在中石油上市的当天,中国股票市场总市值与GDP的比例达到创纪录的1∶6∶1。这个比例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已经基本持平,甚至略有超出。这一比例在短时间内的急剧上升,表明中国经济的证券化比率已经出现飞跃式成长。不过,指数的大幅上涨以及市值的快速膨胀都远远不足以描述2007年的中国金融变局。

对这种大跃进式的金融爆炸,中国一位共同基金经理的数据似乎更能说明问题。他说,中国共同基金从零到1万亿用了将近8年,而从1万亿到2万亿只用了半年,而2万亿到3万亿更只用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区区3个月时间。

与共同基金的膨胀相适应,中国投资者人口也开始迅猛扩张,潮涌而来。在2007年,中国股票的开户人口达到1.2亿。在中国的城市中,我们已经经常可以听到普通投资者熟练地谈论诸如“漂亮50”之类的投资历史,在这背后,实际上是中国普通民众中一种弥漫着的财富梦想。虽然中国投资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例还远远低于美国等国,但它的急速扩张释放出的一个强烈信号则是:在中国城市,金融正在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事实上,正是这种极具传染性的生活方式,为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潜在容量提供了基础。

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巨大胃口已经初露峥嵘。一个具有重要意义但一直被人忽略的数据是:中国的IPO融资不仅远远甩开了其他新兴市场,而且也一举超过了纽约与伦敦这样的世界级金融中心。2006年以来,A股市场的IPO融资额甚至超过了纽约与伦敦两大交易所的总和。

这个超级的融资能力强有力地说明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广度已经大大拓展,正在逐渐成为全球资本的主要提供者,它同时也在提醒那些老牌金融中心:凭借其内部市场的巨大潜能,中国资本市场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兴市场,而是一个可能在未来给他们带来无数烦恼的竞争对手。

这一切,虽然与中国在高基数上不断高成长的GDP相匹配,但从一个边缘性的,甚至一直沦为笑柄的小型资本市场一蹴而就,的确让人相当惊讶。在私下里,有人曾经预测,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以及A股市场的迅速国际化,以中国大陆黑洞般的经济规模,香港股票市场将被逐渐边缘化甚至A股化,但人们没有料到的是,这一天竟然如此迅速地到来。在2007年,香港恒生指数的走势对A股几乎是亦步亦趋,毫无疑问,这个趋势还仅仅是开始。

对于企业来说,资本市场就像是一种神奇的催化剂,可以在瞬间将公司价值成倍放大。2007年,资本市场点石成金的魔术在A股市场连串上演。2007年7月25日收盘之后,中国人突然发现,他们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在这一天,中国工商银行的市值一举超过花旗集团成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银行。这个在几年前还被所有专家认为无可救药,行将倒闭的国有银行一夜之间老树新枝、容光焕发,让人有隔世之感。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欧美投资者在中国工商银行等国有银行改造过程中的投资,浮盈已经达800亿美元,远远超过他们在次级债中500亿美元的损失,果然是西方不亮东方亮。

不过,工行银行超越花旗只是这个系列神话的开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中国铝业市值超过美国铝业成为全球最大的铝业公司;中国神华超过比博迪成为全球煤炭业老大;万科市值超过全美前四大房地产公司的市值总和。这个系列神话的高潮发生在2007年11月5日,这一天,中国石油开盘后,市值达到破天荒的1.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企业史上首个市值超过万亿美元的公司。有人计算过,这个市值相当于美孚+微软+花旗。2007年还未结束,在全球市值最大的前十家公司中,中国已经十有其四。

从一个封闭的,无足轻重的边缘性资本市场,在短短时间中一跃成为全球为之侧目的市场,中国金融在2007年发出了一声慑人心魄的长啸。难道,这仅仅是一场普通的泡沫游戏或一种虚张声势的金融表演吗?

断裂时刻的牛市

中国资本市场在2007年的表现,让人们很容易联想起日本在泡沫年代的同样情形。也正是这一联想和类比,大多数人简单地将中国2007年的金融狂飙当作那种在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泡沫游戏来理解。

然而,历史虽然相似,甚至是惊人的相似,但总有微妙的不同,而这种细微的不同,往往决定了历史的最后走向。

在许多泡沫论者看来,中国股市无非是一个由流动性过剩所堆砌起来的泡沫。不过,作为一个巨型经济体,以中国罕见的GDP成长速度,中国究竟应该有多高的市盈率水平,的确是一个非常让人困惑的问题。显然,泡沫论者并没有说服人们。在我看来,除了流动性过剩之外,中国2007年的股市暴涨确实是有企业盈利大幅度增长作为支持的。

在2007年的半年报出来之后,中国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速度高达60%。这种增长速度,如果以PEG衡量,中国即便存在所谓估值泡沫,恐怕也不像人们所说的那么离谱。然而,仔细观察中国上市公司,我们就会发现:中国企业的盈利增长,绝大部分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尤其是那些垄断性国有企业。在中国资本市场市值最大、利润最丰的前几十家企业中,几乎是清一色的国有企业。

换言之,中国股市的暴涨完全是建立在大型尤其垄断性国有企业利润不断超预期增长之上的。完全可以预计,随着央企不断整体上市,大型垄断国有企业在整个市场中的市值贡献及利润贡献比例将会越来越大,而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也将越来越强。这也就是说,中国资本市场再绕了一个大圈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国有时代。我们姑且可以将其称作“新国有化”。

放眼中国资本市场,那些昔日被视为腐败、亏损渊薮因而饱受嘲弄的国有企业,现在却一个个变成了受人热捧的超级明星。对于那些熟悉中国改革历史的人来说,这多少有些玩笑的意味,而对于中国那些为数众多,奉私有化为改革圭臬的知识分子来说,则不啻是一种学术和智力上的羞辱。

顺便要提到的是,具有典型国有企业特征的所谓国家主权投资基金在这几年开始大行其道。这显示,国有化正在以一种新的形式在世界范围内重新获得势头,中国的新国有趋势好像并不孤单。这种趋势不仅让人们深感困惑,也让人感叹:世界可能真的变了。

事实上,中国证券市场的这种新趋势,与1990年代末期以降中国经济中的新国有化趋势暗合。在名义上,这股新国有化潮流是国有经济退出竞争性领域,而将国有企业集中在所谓国民经济中的关键领域,但在相当程度上,这种新国有化实际上是国有企业退出低利润行业,而集中在高利润、高垄断行业。

2003年中国国资委成立之后,中央企业的利润像变魔术一样年年超常增长,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由中移-动这些垄断企业贡献的。成本从来就不会自己消失,它只会被转移、被隐匿,被藏到地毯下,而利润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在短短时间中,央企利润突飞猛进,我们有理由怀疑:除了经济增长本身以及国有企业绩效改进所带来的正常盈利增长之外,中国央企的利润有相当部分是通过转移成本以及通过挤占其他企业的利润等方式而带来的。

也就是说,一部分本应该属于公众福利以及其他企业的利润被转移到中央企业的损益表中。很有可能,这就是央企利润魔术式增长的主要奥秘之一。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中国的银行改革中看得非常清楚。

就在不久之前,中国的国有银行还一直是坏账丛生的坏银行典型,但在短短几年之后,通过注资、引进战略投资者、然后上市,中国国有银行迅速从烫手山芋变成了炙手可热的“高成长”银行。因为收到奇效,中国的银行改革被誉为一个金融奇迹。

实际上,中国的银行远没有专家们吹嘘的那么神奇,它只是巧妙地利用了中国的特殊制度“优势”,而将其巨大的改革成本分散和隐匿了。

中国国有银行改革最关键的一步其实就是公共财政的注资。没有这一步,其后的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及上市融资就根本无从谈起。而有了这一步,后面的步骤其实就水到渠成。然而,几万亿元的注资,本来是可以用来进行同样急需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环保等社会公共产品建设的。

或许在中国人的优先秩序中,金融有更加急迫的危险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金融改革奇迹实际上是以社会公共品的严重匮乏为代价的,是以中国社会发展的严重滞后为代价的。

实际上进一步瓦解了中国本已严重锈蚀的社会团结,加剧了中国社会的断裂。这几年,在医疗、教育、环保、社会保障领域所出现的越来越沸腾的愤怒并不是偶然的。

人们一直忧心忡忡的金融危机似乎平地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但在看不见的地方,中国的社会危机却在蠢蠢欲动。一位研究者曾经将中国的银行改革概括为“中国式成长”,但用这个视角观察,它更好的称谓应该是:“中国式魔术”。其中多少有点黑色幽默的意味。

显然,以侵蚀社会其他利益主体而获得利益并非仅仅只有国有银行,也绝非只有大型垄断国有企业,而是遍及几乎所有的企业。容易理解,其他类型的企业并没有央企以及国有银行那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获取经济增长之外的超额利益的办法,往往是通过转嫁环境成本,获得廉价土地,争取税收优惠、直至直接剥夺劳动者的办法来实现的。这种情况,中国的房地产企业、血汗工厂中随处可见。

在中国的改革中,除了根深蒂固的政府崇拜之外,又出现了一种甚嚣尘上的新的公司崇拜。这种崇拜为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获取超额利益营造了极其有利的文化氛围。而其带来的直接后果则是,作为社会重要主体的“公民”以及公民权利的极度萎缩,是政府与企业收入的非正常增长。

如果企业利润的增加是在政府、企业、公民相对平衡增长的情况下取得的,那当然是好事,但如果是通过剥夺其他利益主体或者转嫁成本的方式取得的,就非常值得忧虑了。中国目前的情况很有可能是属于后者。

在2007年11月的一次演讲中,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先生提供的数据非常直观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他说:“国内需求下降主要原因是收入分配中企业和政府占据的比重过高,而职工收入比重过小。从2002年到2005年,政府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上升了3.3个百分点,居民可支配收入所占的比重则下降了4.6个百分点。”与这个趋势一致,在2006年,中国的居民消费率已经降到历史最低点,仅36%。

这说明,在最近几年超乎寻常的经济增长中,财富正在迅速向政府和企业集中,而居民则没有获得相称的份额。

不过,新闻报道可能比统计数据更有说服力。1999年,在胡润富豪榜刚刚问世时,中国只有一位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而在2006年,胡润中国富豪榜前800位富豪的财富已经达到5.62亿美元,较前一年暴增一倍。与此同时,另外一幅图画与此形成了鲜明对比,2007年在中国最富裕的上海和西南省份重庆,都发生了因为超市销售打折烹饪油而发生挤踏致人死伤的事件。

一边是财富向政府及企业迅速集中,它表现为政府财政收入和公司盈利的超常规增长,另一边则是公共品的极端匮乏和严重短缺,这实际上就是中国2007年牛市的基本背景。这是中国居民被迫向企业及政府公司注入福利所造就的牛市。

用当前资本市场最流行的术语讲:这是一次典型的资产注入所造就的牛市——即将居民的福利以利润的形式注入企业。与中国资本市场早期局限于一省、一公司的赤裸裸掏空相比,这种隐蔽的福利转移无论在体制化程度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政府及企业本位一直是中国改革秘而不宣的主题和灵魂,这种隐蔽的转移实际上一直在持续,2007年不过是这种历史性转移的一次集中释放,并以一个超级牛市的夸张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以此观之,中国的牛市与中国社会发展可能构成了某种反向指标关系:看得见的牛市越大,看不见的社会断裂就越深。在企业及政府牛市的背后,很可能有一个社会及公民的熊市。两者共生共存,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这个意义上,中国金融市场的确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基本面。

显然,发生在2007年的中国金融狂飙,既不是一次普通意义上的泡沫,更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牛市。它比普通意义上的牛市和泡沫要意味深长得多。

自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执政以来,社会的公平正义已经成为非常优先的政策目标,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社会的分配结构依然加剧扭曲,这值得我们高度警觉并思考: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中国是不是已经形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分配体制,而这种体制正处于最终成型前的加速冲刺阶段?

大多数人都将中国社会问题所引发的经济结构问题称之为“失衡”,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问题不是失衡,而是一种断裂。因为“失衡”意味着矛盾在原有体系中的可调控,可纠正,而断裂则意味着原有体系中的问题不可控制地滑向极端,意味着原有体系的打破。

无独有偶,今天世界体系似乎也出现了同样的体系断裂迹象。其中最强烈的信号就是:以美元为锚、为符号的世界金融货币体系逐渐失去控制力,正在发生深刻的危机。如果一国之内的金融危机意味着一次财富重新分配的话,那么,世界体系的信奉者则相信,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意味着全球权力的转移和体系的重构。

在这种视域中,美元的失势,次级债危机、中国牛市、石油飙涨就不是普通的金融危机和价格动荡,而很有可能是世界体系大变局、大动荡的某种预兆。为这个大变局提供背景的,是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几个拥有海量人口的经济体对世界金融货币以及经济体系的高度卷入。这就好比航母下水,浪花四溅、惊涛拍岸恐怕在所难免。

比照简单的历史逻辑,有人鲁莽地将此夸张为所谓中国的崛起,这显然是头脑发热,思维混乱的推理。真实的历史从来就不是教科书上的粗线条,它远远要复杂得多,也晦涩得多。不过有一点大致可以肯定:发生在2007年的中国股市狂飙是世界体系地壳运动的一部分。

迄今为止,似乎没有人令人信服地解释过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后果,也没有人描述过中国今天的体制形象。中国,不仅没有更清晰,反而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

有人揣测,在中国,可能正在形成一种新型的东方资本主义—— 一种国家资本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在一个拥有巨量人口社会中的奇特混合物。果真如此的话,2007年的中国金融狂飙,就可以被理解为这个巨大新型物种正式长成前的一次嘶鸣。

接踵而至的将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即将展开,对中国、也对世界。


作者:袁剑
来源:《南风窗》杂志 2007年24期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from [undetermined]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AyNzQ0MA==&mid=209001139&idx=6&sn=7dd600ebc9004287304cfcfcf6be82f7#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