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Resilient China:How strong is China's economy?
来源:《经济学人》
发表:2012年5月26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参考了其他"同来源译文"
《经济学人》关于"中国经济"的14页特别报道我们全部都会译出并集结成册,近期即将推出。
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可观份量意味着它需要世界的关注。 从去年四月到今年四月,中国工业产值、房地产建设以及电量增长大幅放缓,这影响了全球股市和商品价格的走势。5月,中国央行宣布放松货币政策,此举产生的影响不亚于美联储作出的决策。上周,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了保持经济增长的必要性,他的呼吁可比欧洲国家领导人的类似言论更有份量。从未有哪个国家的工业革命比中国更受广泛的关注了。
但就如本期特别报道所述,仔细观察可能会发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有许多正在偏离轨道。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不可思议的低效,也缺乏应有的公平。但外界最大的担忧——如果中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比如欧元崩溃,其经济增势就可能毁于一旦——这一点却站不住脚。眼下,中国经济要比抨击者们所担忧的要更坚韧。 但未来,这些巨大的困难将一一浮现。
不公平,但稳定
局外人常常认为中国是一个具有高效率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典范,但并非完全如此。去年,机械、建筑和基础设施上的投资为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了一多半的力量;净出口对经济增长则没有做出任何贡献。 这些投资的绝大部分由中国的国有企业承担,隐性财政补贴、受人为保护的市场和政策鼓励性贷款让这些国企获益匪浅。然而浪费的例子比比皆是,从中国北部草原上的"鬼城"和南部海滩上颓败的度假村可见一斑。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型对中国人民来说也并不公平。利率受到控制,使得银行可以通过少付利息来盘剥储蓄者,竞争壁垒让国有企业可以将产品高价卖给消费者,中国的户籍制度阻碍那些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农民工平等地享受公共服务,专横的土地法使得地方政府可以欺诈农民,它们通过从农民手中低价购买农地用于开发,且许多收益流向了官员的腰包。
这种任人唯亲和恣意挥霍的行为不免使评论家将中国和其他快速兴起的经济体做比较,那些经济体随后都经历了大幅度的衰退。最近用来对比的是1997-97金融危机前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经济体(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四小龙"的高投资率暂时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当出口放缓、投资不振以及外资逃离之后,高投资率背后的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就一览无余。评论者指出,中国现在的投资增长速度甚至比当时的四小龙还要高,且国内银行以及放贷机构还在大肆放贷。在政府主导的一波"刺激性放贷"的作用下,2008年信贷额是当年GDP的1.22倍,2010年的信贷额攀升到了当年GDP的1.71倍 。
然而中国体制的极度不公正使得它具有罕见的弹性。 和"四小龙"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极少依赖海外借贷,其经济增长所需的资金支持主要来自对本国人民的压榨, 而非外国投资者,他们既靠不住又能随意撤资,这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发生在过,如今这一幕又正在欧元区重演。中国的储蓄额达到了GDP总量的51%,甚至高于其投资率。这些钱都存放在压制性的、由国家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实际上可以很好地用来应对债务拖欠及违约。
最明显的是,中国的银行资产流动性十分充足。它们 的存款额远远超过了贷款,且有五分之一的资金放在央行作为准备金 ,这使得银行更多空间应对呆坏账,可以在未来进行再支付,或者在更方便的时候还可以一笔勾销。此外,背后还有中央政府做后盾 。其正式债务只占到GDP总量的25%,即使地方政府债务是这一比例的两倍,中国仍然有足够的财政空间对任何一家资不抵债的银行实施资产重组。
对欧出口额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这一财政空间也给了政府再次进行经济刺激的余地。在西方遭受信贷危机冲击的时候,中国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大量投资。但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有很多投资对象。比如它可以加倍投资乡村医疗保障体系。现在,每22000个中国人只有1名医生,如果中国老百姓知道他们有国家的养老照料的话,他们可能就会多消费,少储蓄了。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家庭消费只占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多一点。
时间在我这一边
与此同时,上述现状凸显了中国所面临的长期问题。帮助中国抵御未来几年冲击的种种巧合与不合理性,最终却会反过来阻碍中国发展。 随着人口的日趋老龄化,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惊人的高储蓄率会开始下降。资本受控制的程度也会越来越低。中国的储户厌倦了存款低收益的储户正在寻求其他资金增值方式。其中一部分人正寻找将资金转移到国外的方法,这将给人民币贬值带来不寻常的压力 。到今年4月,银行储蓄额年增长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因此,中国必须学会更聪明地使用其资金。 比如降低一些利润丰厚但由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所控制的产业的门槛,鼓励私人投资的介入。除此之外,在未来十年内还要建立更加规范的银行体系和更好的社会保障体系,更不要说未来10年内还需要进行各项政治和社会改革。
中国的改革者们任重道远,但所幸他们还有时间。悲观主义者把现在的中国和以前的日本作对比,1991年的泡沫经济破灭前的日本和现在的中国一样,也是一个债权国。但不同的是,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时的人均收入是美国人均收入的120%(根据市场汇率计算 )。如果中国的人均收入达到那个水平的话,中国的经济总量将会是美国的5倍——前路漫漫。
相关阅读:
点击阅读"中国经济"时事专题
免费下载《经济学人》曾经推出的中国特别报道《崛起的中国的危险》中文版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from 译者 http://yyyyiiii.blogspot.com/2012/05/blog-post_7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