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6 May 2012

危机开始新一轮演化

一个最新的动向不容忽视:南美各国货币出现大幅贬值,随之跟进的菲律宾比索和韩元。尽管这样的贬值情况去年年底已经有所显现,但现在却呈现加速之势,是不是会失控,是不是美国2007年金融危机正在演化为新兴经济体的又一场危机?现在还不能给出明确的结论,但值得关注。

如此发展态势说明,当年用加息等紧缩货币手段去应对原材料价格大涨引发的物价上涨(CPI)的国家,现在无一例外地开始承受货币贬值的痛苦,甚至走向新的、危机的风险。

如果这样的危机演化成立,那对中国绝对是坏事。

第一, 中国在过去的两年中,同样在采用紧缩货币政策应对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

第二, 紧缩货币政策导致人民币升值过度――决定汇率真实水平的一般贸易已经连续近一年的时间出现逆差,而且逆差额不断扩大,这势必会使人民币加入贬值行列,但愿不要出现大幅贬值;

第三, 货币政策操作更加被动,中国经济现状需要货币变得相对宽松,但如果同时需要抑制人民币大幅贬值,那货币政策的松动就必须有所顾虑;

第四, 发达经济体的需求疲弱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日益深化,阻止了中国对外的贸易增长,而当中国需要扩展贸易出路、加大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力度的时候,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贬值,这必然抑制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进口需求。

第五, 所谓“金砖五国”的提法,已经把中国与巴西、印度等国绑在了一起,如果巴西等国出现了货币危机,国际金融势力一定会把中国绑定一并攻击。

第六, 两年的紧缩政策,确实已经大幅削弱了中国经济的“内需成分”,经济陷入困境。

阿根廷、巴西已经开始大规模的汇率干预,但效果有限。 5月22日,面对比索兑换美元的全民运动,阿根廷采取措施限制本国居民购汇,但其结果是,阿根廷汇市再陷“双轨制”,官方汇率稍显稳定了,而黑市汇率贬值。目前,比索兑美元的黑市价格高出官价约30%。几个月之前,阿根廷外汇日成交量只有1000万美元,而现在已达6000万美元,整个社会都陷入抢购美元的风潮。

与此同时,阿根廷的房地产交易量急剧下滑,工业活动也陷入萎缩,因为企业无法对进口原料和出口商品进行准确的定价。此外,阿根廷民众对本国货币贬值的预期十分强烈,这些不利因素都将对阿根廷经济造成重创。

和阿根廷情况类似,墨西哥央行开始抛售美元,以防止本币过快贬值。实际上,过去一个月,墨西哥比索兑美国的汇率已经贬值5.8%;同样是过去的一个月,印度卢比贬值6%,韩元贬值4.2%。

货币贬值显示热钱从新兴经济体的逃逸。据资金监测机构EPFR的数据,4月份新兴市场债基吸引约37亿美元净流入,大幅低于2月和3月的59亿和62亿美元。而今年迄今,美债基累计吸引了1037亿美元净流入,超过2011年全年该基金吸金总量。

中国不可掉以轻心。昨天(5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4月,银行代客结汇为1102亿美元,银行代客售汇为1139亿美元,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为37亿美元。尽管,银行代客结售汇过去也出现过的逆差,但一般维系时间甚短,可以说仅仅的个别情况。但未来是不是会成为常态?我看可能性比较大。

正当新兴市场经济体正在发生“货币贬值潮”,在中国的上空出现了一个可怕的声音:开放居民自由换汇,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改革。这又是一次巧合?要知道,在人民币贬值预期日益强烈的条件下推出“居民自由换汇”,极易使人民币陷入贬值的全民运动。如果中国居民迫不及待地将手持人民币存款转化为美元,那3.5万亿美元、按现实汇率约合22万亿元人民币的外汇储备,将瞬间面对38万亿元人民币居民储蓄存款的挤兑,甚至面对86.8万亿元人民币全部银行存款的挤兑。那会是什么后果?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25411?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