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板桥溃坝到沙兰乡小学被淹再到太师屯镇养老中心被淹
【前言】
1975年8月8日河南驻马店地区板桥、石漫滩等62座水库发生溃坝,造成24万人死亡,到今年8月8日正好五十周年。板桥溃坝事故造成巨大人员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共封锁了关于即将发生溃坝的所有信息。1994年中国国务院长江三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魏廷琤在马来西亚被当地NGO组织负责人问及此事时回答:“不记得具体死亡人数,但不会超过一万人,如果死亡人数超过万人,国际新闻界必然会有报道。”这位NGO组织负责人正是读了笔者发表在香港杂志上的相关文章才提出这个问题的。
2005年6月10日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乡遭受洪水和泥石流,淹没了一所地处低洼处的小学。黑龙江省政府认为是两百年一遇的强降雨引发了山洪和泥石流,加上小学地势低洼。笔者研究了村民、国家气象局、黑龙江官员的证词,认为山洪和泥石流单凭大雨无法产生,支持了村民认为是上游水库泄洪的说法。
2025年7月29日笔者接受法国广播电台记者杨眉的采访,谈了北京密云水库与北京洪水的关系,当时得到的来自中国官方的消息,暴雨与洪水已经造成北京三十人死亡,死伤人数最多是在密云水库的周边地区。7月31日又传来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31人死亡的消息。《财新网》刚刚发表的一篇题为《北京强降雨致44死9失联一养老中心31人遇难》的报道已经被404,报道中墙上有老人泥巴手掌印的照片已遭下架。
德国著名的诗人海涅曾写道:焚书的地方,最后也会焚人。
封杀洪水和水库泄洪信息的地方,一定不是一个尊重生命的地方,一定不是一个民主自由的地方,一定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
凡是有关于“天灾”的信息被封杀,那背后真实的原因必然是人祸。
图1:郊区密云区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养老院)有31名老人因未被疏散而遇难。北京洪水减退后,记者进入涉事的密云太师屯镇养老中心内,发现洪水留下的水位线,高度超过了房间内的衣柜,约有两米多高。在房间里面的墙上,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人留下的泥掌印,疑是遇难者生前最后挣扎留下的痕迹,此照片已经被封杀,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图2:2005年6月10日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乡遭受洪水和泥石流,淹没了一所地处低洼处的小学。这是小学生们在墙上留下的最后的手印,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图3:1975年8月8日河南驻马店地区板桥、石漫滩等62座水库发生溃坝,图为受溃坝洪水冲击后的下游地区受灾景象,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一、板桥溃坝事故被中共封杀30余年
1975年8月8日中国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板桥、石漫滩共62座水库大坝相续发生溃坝,造成24万人死亡(本文中简称板桥溃坝事故),到今年8月8日正好五十年。
中共宣传部门把板桥溃坝事故成为是天灾,引发溃坝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特大暴雨,由1975年3号台风妮娜带来的暴雨,几项暴雨强度的指标至今依然是排名第一;
第二:大气环流的影响十分不利;
第三:河南西部山区地形东低西高,水汽沿山坡抬升,有利于降雨的形成。
板桥溃坝事故是天灾,中共政府就没有责任。但是逻辑思维一番,如果真是天灾,那么中共宣传部门就没有任何必要去封锁和封杀关于板桥溃坝的信息。造成24万人死亡的是老天,无法把责任推给中共各级政府的负责人。
但是关于板桥溃坝事故的新闻,被中共整整封杀了三十年,这正好说明,它不是天灾。
从1975年8月8日到2005年11月25日,一共11,068天,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没有公开发表过关于板桥溃坝事故的新闻。起码在政府公开数据查询平台上可以查询从1949年10月1日到2003年12月31日每一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在这一时间段内没有1975年8月8日河南驻马店地区板桥、石漫滩等62座水库发生溃坝,造成大量人员死亡的消息。
2005年11月26日新华社发表题为《30年后,世界最大水库垮坝惨剧真相大白》[1]的报道,这应该是新华社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关于板桥溃坝事件的报道。报道中称,超过2.6万人死难。如这篇报道题目所揭示的,这场世界最大的水库垮坝惨剧被隐瞒了整整30年,而且对真实的死亡人数还是继续掩盖。
那么是谁揭露了板桥溃坝事故呢?
是八位全国政协委员,其中有几位是全国政协常委。他们的名字是:孙越崎、林华、徐驰、王兴让、千家驹、乔培新和陆钦侃,他们在关于要不要建设三峡大坝的争论中将此事公开。
孙越崎是全国政协常委,是全国政协全国政协经济建设组(相当于现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组长;
林华是原国家计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
千家驹为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常委;
王兴让是原国家商业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
徐驰为原冶金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
雷天觉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
乔培新为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全国政协委员;
陆钦侃是水利部副总工程师、长远规划处副处长,全国政协委员。
1985年3月25日至4月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举行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因为得知国务院原则同意建设三峡工程(150米方案),并在1986年动工建设,全国政协委员们大闹政协大会,指出国务院的决定违反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的原则。特别是原交通部副部长彭德跳上大会主席台发表从长江航运来分析、反对建设三峡大坝的意见。彭德说,他是冒着被开除党籍的风险到大会发言的。全国政协决定成立三峡工程专题小组调查三峡工程相关问题。孙越崎出任组长,林华、徐驰、王兴让出任副组长。
八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撰写了《三峡工程害多利少,不容欺上压下,祸国殃民》的文章,文章在论述三峡大坝工程的防洪效益与大坝安全时写道:“建这样一个大坝,他们是不是不知道这中间存在着重严重问题呢?不是的!他们很清楚……(二)1954年长江大水死人3万。淮河上游河南舞阳县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库容只有6亿立方米,1975年8月失事,猛冲下去,死人23万左右。这个对比很清楚,1954年长江大水死人数反而成了个零头……[2]
文章发表在公开发表的1987年8月第7卷第4期的《水土保持通报》上。《水土保持通报》是国家级的学术刊物,级别高、专业性强,但是阅读者少。很多读者还不知道,在1984年到1998年之间,在中国的刊物、报纸上发表一篇反对三峡工程的文章有多难,很多编辑是想发而不敢发,就是文章的作者是全国政协常委也一样。因为李鹏作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三峡工程筹备组组长向中央做过一个提议:不准公开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了这个建议。
笔者以为这是由陆钦侃先生提供。陆钦侃先生学术成就很高,人品极佳,是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防洪组的顾问,没有在论证报告上签字。陆钦侃曾为笔者提供了许多关于三峡工程的资料,包括三峡工程移民淹没范围。关于陆钦侃先生请看笔者撰写的《两位水利学家追悼会的对比》和《说真话的代价——缅怀陆钦侃先生》[3]。
当时笔者收集了许多关于三峡工程的资料,包括八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撰写的这篇文章。笔者回忆起在南京大学上学时学习气象课程,看过一个名叫《暴雨》的内部科教片,影片没有说明暴雨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只有一些暴雨强度、洪水流量、洪水流速等的数据以及发生灾害的情景,如铁轨扭曲,路基被冲垮。对照陆钦侃先生等撰写的文章,可以断定《暴雨》内部科教片记录的是板桥溃坝的过程。笔者对溃坝洪水的流量、流速这些数据感兴趣,经过计算得到的结论是,板桥水库溃坝洪水的流量超过了长江宜昌站实际测到的历史最大洪水量[4]。
笔者把文章寄给国内的媒体,无人敢用。赵世龙当时在南方都市报系工作,看到笔者的投稿,接受了文章中的观点,在其后来的文章中有所提及。既然国内媒体不敢用,只好找海外媒体。十分庆幸的是得到许多主编的支持,如香港《90年代》杂志的李怡先生,香港《争鸣》杂志的温煇夫妇,香港《动向》杂志的张伟国先生,美国《民主中国》的苏晓康先生、美国《现代中国研究》的程晓农先生、美国《观察》网站的廖天琪女士和其他许多人,无法一一提及,在此深表感谢。
笔者对板桥水库溃坝死人的数字进行了研究。现在《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等字条中提到的文献,如1989年7月骆承政主编、原水利部长钱正英作序的《中国历史大洪水(上)》内部发行版,以及1992年的第二版,孟昭华和彭传荣编写的《中国灾荒史》,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则怡和赵思雄的文章和中国科学院著名气象学家陶诗言的书籍等等,都是当时笔者家中已经有的藏书和收藏资料。笔者得出的结论是:板桥溃坝事故造成2.6万人死亡,仅仅是指板桥一座水库溃坝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而板桥溃坝事故是板桥、石漫滩等62座水库发生溃坝事故的简称,不是指板桥一座水库溃坝,而是指板桥、石漫滩等62座水库发生溃坝。
二、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矢口否认板桥水库溃坝遇难人数
1995年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魏庭琤(职务是副部长级)在马来西亚访问,为中国公司帮助马来西亚在沙捞越建设巴贡水库大坝工程做准备。在一次向当地媒体和民众做工程解释时,被问及1975年的板桥等62座水库溃坝一事。这位提问者名叫黄猛岞(音),是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华人,是沙捞越一个关注原住民的非政府组织的负责人。他在香港的杂志上看到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文章,其中有陆钦侃等几位全国政协委员或全国政协常委指出,1975年河南驻马店地区62座水库溃坝造成23万人死亡。黄猛岞想问魏庭琤证实此事。没有料到,魏庭琤回答说:不记得具体死亡人数,但不会超过一万人。接着魏庭琤反问道:为什么媒体没有报道?如果水库溃坝事件的死亡人数超过万人,国际新闻界必然会有报导。
是啊!死23万人怎么可能没有报道呢?中共的媒体不报,还有国际媒体。国际媒体必然会有报导。
魏庭琤生于1926年,江苏盐城人。1949年前在上海复旦大学、北京清华大学学习,参加中共地下党。1950年清华大学毕业,分配到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曾一度改名为长江流域办公室)工作,担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的秘书,1984年起担任接替林一山担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1980年7月邓小平乘船从重庆到武汉视察三峡地区,魏庭琤全程陪同,向邓小平汇报长江水利委员会提出的关于三峡工程蓄水位海拔150米的低坝方案。在汇报三峡工程的移民、投资额方面,魏庭琤汇报的内容是来自150米方案。在汇报三峡工程的发电、航运效益时,魏庭琤汇报的内容是来自200米方案。具体的例证就是,邓小平听完魏庭琤的汇报后,表示支持三峡工程的低坝方案,平均年发电量1100亿千瓦时,并对三峡工程可以使万吨轮船从上海直达重庆大为赞赏。魏庭琤的汇报,对邓小平支持三峡工程的上马决策起了重要作用。可是1992年全国人大批准的是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的方案,比邓小平赞同的150米方案要高25米,至于发电量,全国人大批准时上报的发电量是840亿千瓦时(发电装机是2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后来再增加了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地下电站)和两台5万千瓦的发电机,总发电装机2250万千瓦,号称平均年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现在上马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都以三峡工程年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为出发点。1980年邓小平听取魏庭琤关于三峡工程的汇报后表态支持三峡工程低坝方案,是上当受骗。
顺便说一句,当年笔者使用的软件中没有魏庭琤的琤字,注明是王加争,有的编辑改用铮字,因为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技术负责人叫潘家铮。这个错误一直还保留着。
为什么媒体没有报道?为什么水库溃坝事件的死亡人数超过万人国际新闻界也没有报道?请问,1975年时在北京有多少外国媒体的记者?他们是否可以自由在中国报道?他们离开北京后到中国各地去采访报道,是否会有生命危险?1972年意大利著名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受江青和毛泽东夫妇的邀请,在文革期间访问中国。他应邀拍摄纪录片《中国》,里面有红旗渠的内容。但此后这部纪录片却被某些人以“反华”与“反共”的理由受到严厉谴责,电影上映遭禁。这部纪录片在中国的第一次公开放映是2004年11月25日在北京,由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一个纪念安东尼奥尼贡献的影展上[5]。
2005年5月美国探索频道节目《终极十大》将板桥溃坝事件评为“世界十大技术灾难”(The Ultimate 10 Technological Disasters)的第一名,超越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6]。报道指出,死亡人数为24万。
电视片的传播力很强,中共再也无法封杀板桥溃坝事件,但是现在仍在死亡人数上遮遮掩掩,对死亡人数的描述改为超过2.6万人死亡(笔者注:超过2.6万人死亡,>=26000人,没有上限。但是,26000人与240000人是等级差别)。
如今发生溃坝的板桥、石漫滩水库都早就得以重建,溃坝灾难的痕迹被抹去得干干净净。板桥溃坝事件导致24万人死亡,只是一个数,没有死者名字,没有记录事实的墓碑。
图4:1993年8月板桥水库复建庆典,图片来源:快懂百科
图5:重建后的板桥水库,图片来源:快懂百科
三、北京强降雨致数十人遇难的报道已经被删除
2025年7月29日笔者接受法国广播电台记者杨眉的采访,谈了北京密云水库与北京洪水的关系,当时得到的来自中国官方的消息,暴雨与洪水已经造成北京30人死亡,其中密云28人,延庆2人。本轮强降雨以来,截至7月28日24时,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最大降水量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达到543.4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怀柔东峪,26日22时至26日23时降水95.3毫米。北京全市累计转移80332人,转移人员数量最多的三个区为密云、怀柔和房山。密云区19个乡镇转移16934人,怀柔区15个乡镇转移10464人,房山区21个乡镇转移9904人。
7月31日又传来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31人死亡的消息。《财新网》刚刚发表的一篇题为《北京强降雨致44死9失联一养老中心31人遇难》的报道已经被404,报道中墙上有老人泥巴手掌印的照片已遭下架。
图6::《北京强降雨致44死9失联一养老中心31人遇难》的报道已经被404,图片来源:如图所示
但是在谷歌搜索网页上,《财新网》的这篇文章还是留下了记录。
图7::谷歌搜索的结果,《财新》报道,密云区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死亡31人,图片来源:谷歌搜索的截屏
网络时代是有记忆的,并不是中共政府想封杀就能够封杀的了的。密云区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的墙上,留下了疑是老人们挣扎求生的泥掌印,和2005年6月10日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乡小学墙上的小学生们最后的手印非常类似。
图8:密云区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被淹,图片来源:如图所示
纵观北京市政府在这一场暴雨洪水过程中,一共只召开一次关于暴雨洪水的新闻发布会,时间是2025年7月31日下午,出现的最高官员是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7]。与2023年7月底8月初的京津冀暴雨暴雨洪水过程相比,新闻发布会的次数明显减少。而2023年京津冀暴雨暴雨洪水过程中的新闻发布会的次数,又明显少于2021年郑州洪水期间的新闻发布会的次数。显然中共政府是有目的地减少向公众发布关于暴雨洪水的新闻发布会,减少公开发布暴雨洪水的信息,避免无意中透露了导致灾害发生的真正原因。
图9:封杀暴雨洪灾灾情的目的之一,也许这张讽刺画回答了魏庭琤的反问:为什么媒体没有报道?如果水库溃坝事件的死亡人数超过万人国际新闻界必然会有报导,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图10:新华网上刊文要《谨防汛期谣言成“隐形洪水”》,文章陈:汛期谣言如同“隐形洪水”,既干扰防汛大局,又容易制造公众恐慌情绪,严重者更会触碰法律红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此都有明确规定,其实中共封杀暴雨洪水资讯才是“隐形洪水”,是导致密云区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31人死亡的“隐形洪水”,图片来源:如图所示
四、结束语
德国著名的诗人海涅曾写道:焚书的地方,最后也会焚人(笔者注:当时希特勒还没有上台,也没有发生焚书的事件)。
封杀洪水和水库泄洪信息的地方,一定不是一个尊重生命的地方,一定不是一个民主自由的地方,一定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
凡是有关于“天灾”的信息被封杀,那背后真实的原因必然是人祸。
注释
[1]30年后,世界最大水库垮坝惨剧真相大白,新华社,2005年11月26日,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50710371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1/26/content_3838722.htm
[2]孙越崎、林华、千家驹、王兴让、雷天觉、徐驰、陆钦侃、乔培新:三峡工程害多利少,不容欺上压下,祸国殃民,水土保持通报,198708,(1987年8月第7卷第4期),第 16页至24页
[3]王维洛:两位水利学家追悼会的对比,2011年7月1日,CND,https://hx.cnd.org/2011/07/01/%E7%8E%8B%E7%BB%B4%E6%B4%9B%EF%BC%9A%E4%B8%A4%E4%BD%8D%E6%B0%B4%E5%88%A9%E5%AD%A6%E5%AE%B6%E8%BF%BD%E6%82%BC%E4%BC%9A%E7%9A%84%E5%AF%B9%E6%AF%94/;王维洛:说真话的代价(一)——缅怀陆钦侃先生,2011年4月26日,民主中国,https://minzhuzhongguo.org/?p=20160
[4]苏晓康:亚细亚的洪水与制度,2023年8月8日,光传媒,https://ipkmedia.com/232977/
[5]维基百科: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https://zh.wikipedia.org/zh-cn/%E7%B1%B3%E5%BC%80%E6%9C%97%E5%9F%BA%E7%BD%97%C2%B7%E5%AE%89%E4%B8%9C%E5%B0%BC%E5%A5%A5%E5%B0%BC#
[6]维基百科:河南“75·8”水库溃坝,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6%B2%B3%E5%8D%97%E2%80%9C75%C2%B78%E2%80%9D%E6%B0%B4%E5%BA%93%E6%BA%83%E5%9D%9D#cite_note-48
[7]北京市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举行本次洪涝灾害造成30余万人受灾,来源:北京日报,2025年8月1日,刊登在:北京市人民政府网,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2508/t20250801_4163942.html
全区约11.3万群众受灾北京密云通报太师屯镇养老中心受灾救援情况,来源:北京日报,2025年7月31日,刊登在:北京市人民政府网,https://www.beijing.gov.cn/ywdt/yaowen/202507/t20250731_4163753.html
王维洛 | 谈中共对灾情信息的封杀最先出现在议报。
from 议报 https://yibaochina.com/?p=256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