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案和陳光誠事件發生後,中共的不安全感只會更加強烈。即便中共內部有這樣那樣的派系之爭,但是對於打擊民間社會的崛起、對於保衛政權,卻有著巨大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認知。維穩才是中共內部的最大共識。
文/周克商
陳 光誠事件尚未完全落下帷幕,或者說,新的一季才剛剛開始。
當他在暗夜翻牆成功逃離山東沂南縣東師古村之後,許多人說,
陳光誠以一己之力,在這個巨大的維穩 機器上撕開了一道口子。的確,
以過去一年半山東官方在東師古村強大的警力部署而言,
這次夜奔的確是搧了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也讓外界看到這架維穩機器的脆 弱與可笑,
讓許多悲觀的人從茉莉花之後的一片肅殺之氣中稍許振奮了一下。
然 則,陳光誠事件並未真正在這架機器上打開一個缺口。
北京當局維穩的總體目標不會因此而有所改變或者調整。相反,
陳光誠會讓北京當局意識到許多他們之前並未 注意的系統漏洞,並給這些漏洞打上補丁。
加之在薄案後北京當局對政法委系統的調整,
這架維穩機器等於是大修後重新啟動。可以預見,
在中共十八大之前的半年 裏,整個民間社會將面臨更加巨大的維穩壓迫。
胡 溫政府的維穩策略確定之後,讓中共政權在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內,
把發展經濟的頭等目標降為第二目標,維穩則成為第一目標。
如果說之前的經濟優先策略是為了 重塑其統治合法性,那麼如今的維穩則僅僅是為了維繫其統治地位,
維穩變成了赤裸裸的政權保衛戰。「改革年代」已經結束,
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回首胡溫的十 年,可以將之稱為「維穩年代」。
許多人曾問我,
為什麼中央可以容忍地方政府長期肆無忌憚地花費巨額中央預算去圈
禁一個盲人?其實根子就在中央。在這個維穩體制中,
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動機與行為有高度的一致性。在陳光誠事件中,
陳的維權行動是在質疑國家的計生政策,且緊盯地方政府的腐敗,
不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不可能讓陳光誠獲得說話及行動的自由。
正 因為維穩是為了保政權,所以維穩的行為不可挑戰,也不可妥協。
毫無疑問,陳光誠,
以及那些猶如飛蛾撲火一般去勇闖東師古村的網友們,
以他們的行動,向這個 「維穩年代」下了最溫和的宣戰書。
這正是北京當局不能容忍的行為。陳光誠逃出後,在北京、
南京組織營救的維權人士立刻消失不見,可見這是整個系統的應激反 應,並非用中央與地方關係可以解釋。
如 果站在北京當局的邏輯上,陳光誠事件不僅不可退讓,
反而要強力剿滅之。設若退讓,
維權人士就會試圖去營救圈禁中的劉霞,
就會試圖去營救圈禁中的高智晟,就 會為倪玉蘭、杜導斌、陳衛等良心犯發聲。
雖然這些人都是北京當局自己親手製作的定時炸彈,
但北京的高層們顯然不想讓炸彈在這波詭雲譎的半年中引爆。而他們 的繼任者,顯然還沒有想好怎麼拆彈。
陳 光誠以做客的方式進入美國使館,且又未申請政治避難,
這跟之前方勵之先生的流亡性質又不同,中共無法要求美方放人,
只能在檯面之下磋商。這雖然只是個極端 的例子,但美方的容留行為與網友的竭力聲援相映成輝,
卻是對維穩體制的巨大挑戰。
北京不可能容忍國境之內有這麼一個安全的所在,
安全到可以發佈向溫家寶提 出政治要求的視頻。這種模式絕不能被拷貝。
此外,從茉莉花革命中的種種跡象來看,中共是真誠地相信有「
境外勢力」在挑唆或者試圖顛覆政權。陳光誠進入美國大使館、
對華援助協會參與救援等行為,強化了中共對於被顛覆的恐怖想像。
這種強烈的不安全感需要依賴維穩體制來消除,
他們太需要維穩體制給自己帶來的安全感,即便那只是臨時的、
不確定的,卻聊勝於無。
薄 案和陳光誠事件發生後,這種不安全感只會更加強烈。
即便中共內部有這樣那樣的派系之爭,
但是對於打擊民間社會的崛起、對於保衛政權,
卻有著巨大的共同利益 和共同認知。維穩才是中共內部的最大共識,
而且這種共識會一直延續下去,直至維穩機器本身的崩潰。
陳光誠事件,讓他們覺得這架機器的運轉其實也並不那麼高 效——數百人竟然沒有看住一個人。
溺水越深的人,抓住救命稻草的手也就越緊。
中共似乎已經把保持維穩機器的高效運作作為他們的當務之急。
比如,在5月2日的晚上,各大微博徹夜加班,
緊鑼密鼓地刪去所有關於陳光誠的信息,
一些異見人士在家中被上崗,朝陽醫院現場舉牌抗議的市民被訊問。
一切的行動都在驗證著:
中共是否還有能力繼續壓制民間憤怒的火焰?
陳 光誠事件尚未結束,六四紀念日即將到來,
此後還有香港的七一遊行、新疆七五事件的三周年,
動車事故的周年紀念等——在中共執政的六十三年中,把日曆上數不 清的日子都變成了敏感日。在政治局大換屆之前,這些又分外敏感。
目前由於中美經濟談話的原因,
美方在陳光誠事件中採取了半妥協的姿態,這難保不會讓奧巴馬 政府陷入中國問題的泥淖,替共和黨的羅姆尼助選。對中共來說,
這分明又是一次飲鴆止渴,即便它已經很委屈地認為自己讓步了。
中共的維穩行為好似吹氣球,每一次都會把力氣用到最大,
把空間用到最大,
每一次都是對前一次行為的錯上加錯或者雪上加霜,
為了當下的苟且偷安,完全不給自己留出轉圜的空間。可以斷言,
新一輪的緊張和高壓的態勢即將形成,庶民不會勝利,只有等待,
只有焦慮地等待。陳光誠的逃出只是一個幸運的孤例,
有很多人會前赴後繼地進去。
然而,是氣球,終究會有吹破的一天。
from 陽光時務 http://www.isunaffairs.com/?p=
4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