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醜聞有時能發揮滌蕩政府的寶貴作用。這些事件可以毀掉人品可疑者的政治生涯。更重要的是,它們還能揭穿構建一些政權的合法性的政治神話。
中國近期發生的薄熙來事件似乎正是如此。而與這位前重慶市委書記一同隕落的,是一個經久不衰的政治神話——中國共產黨的統治是建立在精英制度上。
薄熙來在許多方面都符合中國人對精英制度的定義——受過良好教育、聰明睿智、行事老練而且富有個人魅力(主要是對西方政商界人士來說)。然而,他倒台後呈現的卻是一幅截然不同的圖景。除了涉及各項罪名外,薄熙來據說還是個冷酷無情,志大才疏的共產黨官僚。作為一個地方官來說,他的政績也平平無奇。
薄熙來的得勢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其家世(其父曾任副總理)、其政治靠山及他對遊戲規則的操縱。比如,到過重慶的人都驚歎于薄熙來執政期間,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和現代化基礎設施。他們不知道的,卻是重慶政府其實是依賴借貸來資助這場建設狂潮,貸款總額超過該市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0%,而且其中大部分都將無法償還。
不幸的是,薄熙來事件在中國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普遍現象。與當前流行於西方(尤其是商界領袖中)的觀念恰恰相反,當前中國政府中充斥著像薄熙來這樣的機靈官僚,而他們是通過撒謊、貪污、靠山及操縱升上來的。
其中一個最明顯的系統性欺騙行為,就是許多中國官員都利用假冒或循可疑途徑,取得的學歷文憑來粉飾自己的簡歷。由於教育成就被認為是優點,因此官員們都爭相獲取更高學位,以便在權力鬥爭中占得先機。
大部分官員最終都通過部分時間課程或黨校,拿到博士學位(碩士學位在這場政治軍備競賽中已經不足夠了)。在250名共產黨省常委會委員中——這是一個包括省委書記和省長的精英團體——有60人聲稱擁有博士學位。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10人是在成為官員前獲得博士學位。其他人則是在處理繁重公務之餘,通過部分時間課程取得博士學位(大部分都是經濟、管理、法律和工業工程類領域)。其中一名僅僅用了21個月就拿到了博士學位,這簡直不可思議。因為在大多數國家的博士課程,不算論文,單就課程來說就得花費兩年。如果那麼多的中國高官,在不必承擔任何後果的情況下,公然炫耀可疑或騙人的文憑,其他形式的腐敗有多普遍可想而知。
另一個用來評估一名中國官員能力的方式,是他推動經濟增長的能力。表面上看來,這似乎是一個客觀的尺度。但在現實中,GDP增長就跟官員的學歷一樣容易捏造。
誇大地方經濟增長資料的做法是如此普遍,以致省的增長資料加起來往往高於國家總體增長資料——這在數學上是不可能的。而即便他們沒有對資料做手腳,地方官員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鑽系統的空子。
由於在升遷之前,只會在當地執政一段相對較短的時間(各城市市長平均不超過3年),中國官員承受極大的壓力,必須在短時間內展現自己取得經濟成效的能力。一個屢試不爽的手段就是利用金融杠杆,一般是通過出售土地或以土地作為抵押,來從樂善好施的國有銀行搞到大筆貸款,以此資助大規模基礎設施項目,正如薄熙來在重慶的所作所為。
因為實現了迅速的GDP增長,這些官員獲得升職。但因此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成本卻非常高昂。各地方政府都背負著堆積如山的債務和無效投資,銀行累積了高風險的貸款,而農民們則失去了土地。
更糟糕的是,隨著中國官僚系統中向上爬的鬥爭逐漸升級,連假冒文憑和GDP增長都不足以讓他們更上一層樓。一名官員的升遷前景,日益取決於他所擁有的關係。
根據對地方官員的調查,靠山而不是能力已經成為委任官員過程中的最關鍵因素。對那些欠缺關係的人來說,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賄賂來獲得委任或者是升遷。在中國,這種做法被稱為買官。官方媒體報導中充斥著這類腐敗醜聞。
由於這種對精英的系統性貶低,很少中國人相信管理國家的是最優秀和最有智慧的人才。但令人震驚的是,這個中國精英制度神話卻在西方人中廣為流傳——因為他們碰到的多是薄熙來這些擁有出色高學歷的中國官員。如今是埋葬這一神話的時候了。
美國克萊蒙麥肯納學院政治學教授
from 政經評論 http://kurtlau.blogspot.com/2012/05/blog-post_3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