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实德集团,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似乎一夜之间,风雨飘摇。
这家公司反映出与权贵密切结合的中国民企身上的所有负面特征:
迅速壮大,主业不稳,关联公司四通八达,负债率居高不下,
一有风吹草动,风险立马曝光。
实德模式要害之一,资金“巨噬症”。
该公司债务之高令人惊奇,一切资产均成为融资手段,
实德系是典型的资金黑洞——进去出不来。
据《财经》杂志公开披露的数据为,
实德系目前的负债总额接近120亿元。
实德公司大部分融资来自于金融股权质押,总额高达60.
3617亿元。其中银行贷款部分总计34.48亿元,
包括来自大连银行17.48亿元、吉林银行10亿元、
民生银行7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为25.88亿元。
自2001年实德进入金融领域以来,共投资了三家银行、
两家保险公司和一家基金公司,
并通过质押其所控制的华汇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以及铁岭银行股份有限公司55.83%的股权获得贷款。
据实德官网显示,化学建材产业至今仍占公司产业的67%。
实德曾是PVC型材企业的龙头,跟海螺型材各占半壁江山,
徐明靠塑钢型材跻身知名企业家行列。实德在银川、嘉兴、
天津等多地都建有化学建材基地,
2009年光是这项投入就有25亿。但原材料价格上涨、
竞争激烈,建筑型材的主业逐渐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
顶着实业的帽子大举融资成为自然之选。据媒体披露,“
最严重的时候型材的成本价比过去零售价都高,
为了跟海螺抢销量还不得不低价卖。实在没办法,
集团最后干脆就是以型材来融资了——找个三线城市建基地,
把闲置的设备翻翻新,然后送到新厂,以便能够贷到款”。
实体低迷融资至上,很多企业走上实体为表、融资为体之路,
在钢材、铜贸易中都可见此类融资者的身影,
实德是这些企业挂羊头卖狗肉企业的开路先锋。
房地产是当然的融资来源,
同时也是导致实德系资金紧张的根源之一。
1995年就成立的两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没有开发任何项目,
2009年楼市白热化,
实德依托旗下天实安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盛和集团这两家公司,
大举进军房地产业。据实德官方统计数据和媒体报道,
实德集团旗下的盛和置地有土地储备近800 万平方米,在建项目393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近300 亿元。可惜时机判断失误,资金极端匮乏,很多土地被拿下之后,
开工没几天,就走向被质押融资的命运。
实德发行房地产信托以暂时缓解资金压力,目前债务高高挂起。
实德模式的要害之二,依靠神秘力量占据权贵溢价。
起步时间不长,实德即借力上升。1996年大连市以“市长令”
的形式下达文件,
要求大连市三十余条主干线两侧建筑以及近二百个新老住宅小区,
全部使用或改用塑钢门窗。借助于政府的项目支持和银行贷款,
1998年到2001年底,三年间,
实德塑钢的产能扩大了近乎十倍。
公司涉足领域一些属于民资难入的敏感行业,
公司先后控股了凌云股份、金德发展和大元股份等上市公司,
如今这三家公司的股权已全部获利转让。此外,
公司大规模进入金融业,参股了生命保险、大连银行、
银川市商业银行、太平洋保险、景顺长城基金、铁岭市商业银行等。
据媒体披露,2002年12月,
实德出资10亿元购买太平洋保险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太平洋保险上市后徐明投资收益获利42.1亿元,
投资回报率高达275%。2001年和2002年,
大连实德集团公司两次注资大连银行,共计投入2亿元,
获得该银行28.7%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而据大连银行2010年年报显示,大连实德持股比例为4.88%
,按所有者权益72亿元来计算,
大连实德可分享的所有者权益为3.5亿元左右。
2000年大连实德集团公司出资1.
8亿元持有生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13.25%股份,
按照生命人寿2010年年报显示,截至2010年底,
以生命人寿的所有者权益38亿元计算,可分享的所有者权益为4.
1亿元,是当年投资额两倍多,不包括历年来的分红。
如果实德参股的金融机构均能获得类似于太保的高收益,
实德的掌舵人徐明就会在成为中国的投资之神。
在资本运作方面食髓知味,实德因此被称作关系密集型企业,
正是成也关系,败也关系。
实德模式要害之三,大规模的关联企业,纠缠不清的业务范围。
实德之所以被称为“系”,有数百有企业,
涉足实体与虚拟各个不同行业。举凡机械、建材、房地产、家电、
石化、医院等等,无远弗届。
此前有隐性信用担保,一切安然无恙。在隐性担保失去之后,
虚肿的真相浮出水面。据媒体调查统计,其家电业务深陷成本之苦;
保险企业在“陪太子读书”的发育阶段;
石化和医疗大部分处于政府审批未果的“纸上谈兵”阶段;
以大连实德集团瓦房店客车公司为内容的汽车产业已经在2005年
被发改委撤消了汽车产品的注册。
而令徐明在本世纪初风光一时的化建,其赢利、
市场和规模从2003年达到顶峰后就开始萎缩,主业亏损。
作为名片的足球,不提也罢。
五个月前,
实德集团还以121亿元营业收入位列2011年中国民营企业50
0强第66位;五个月,对实德来说,已是苍海桑田。
接踵而来的问题是,
以实德为代表的企业为什么资金饥渴症永远如此强烈?
到底是谁需要如此之多的资金?是谁给实德提供了隐性担保?
又是什么制度让这些隐性权贵企业的资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得到满足
?
一个有雄心有企业家基因的年轻人,在一块奇怪的制度土壤上,
长成一朵奇异的恶之花,吞噬了一切,最终也吞噬了自己。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
archives/23753?utm_source=
feedburner&utm_medium=feed&
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
2FaDmw+%28%E5%A2%99%E5%A4%96%
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