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Tibet capital sees first anti-China self-immolations
作者:John Ruwitch
发表:2012年5月28日 12:46am EDT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路透社——周一中国官方新闻社新华社报道,两名藏族男子周日在拉萨城中心自焚,这是反抗中国统治西藏的系列自焚抗议首次在地区首府发生。
据报道,警察在两分钟内扑灭了火焰,但是其中一位男子已死亡。另一位严重烧伤,但是后来还能说话。
"他们是其他藏区自焚事件的继续,这些行为旨在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新华社引用了西藏自治区政法委书记郝鹏(译注:自4月23日起,区党委副书记不再兼任政法委书记)周日的发言。
西藏人权组织称,自2011年3月以来,至少有34名藏人自焚,以抗议中国对西藏长达六十多年的统治。其中至少24人身亡。
中国指称自焚者们是"恐怖分子"和罪犯,指责流亡藏人及其宗教领袖达赖喇嘛煽动自焚。
北京认为达赖喇嘛是分裂分子,他1959年在一场反抗中国统治的失败起义之后逃亡印度。达赖喇嘛说,他仅仅只是为其喜马拉雅故土寻求更大权力的自治。
新华社报道,自焚发生在八廓街。这一区域是拉萨最繁忙的街区,紧邻大昭寺,游人和香客摩肩接踵。新华社说,拉萨城区为了庆祝,人特别多。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西藏专家罗比·巴内特说,他从拉萨人那儿听说了自焚的报告,一个人描述拉萨城正在"沸腾"。
"对于中国当局而言,这是非常不妙的信号,运动已经在藏族人中间扩散开来,"巴内特告诉路透社。"这会引发更加严重的限制和控制。"
我们致电西藏自治区和拉萨市政府,但是无人接听。
美国广播自由亚洲说,拉萨"满是警察和武警部队,局势非常紧张。"
此前只有一起自焚事件据报发生在拉萨自治区(中央政府下辖的升级行政区)。其他都发生在中国西南其他省份藏区。
周一,在流行的新浪微博上,大昭寺已经成为敏感词。
(John Ruwitch报道; Sui-Lee Wee补充报道; Nick Macfie编辑)
其他信息:根据"西藏之声"的报道:两名自焚藏人年龄均在30岁之内,一位叫托杰才旦,是西藏安多甘南州夏河县博拉乡人,另一位叫达杰,是西藏安多阿坝县人,他两于昨天(27日)下午2点多钟,在西藏首都拉萨中心街区八廓街点火自焚,其中托杰才旦当场牺牲,达杰被军警带走。两名自焚藏人之前在拉萨一家饭馆中打工。
相关阅读:
点击阅读"藏人自焚"时事专题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路透社——周一中国官方新闻社新华社报道,两名藏族男子周日在拉萨城中心自焚,这是反抗中国统治西藏的系列自焚抗议首次在地区首府发生。
据报道,警察在两分钟内扑灭了火焰,但是其中一位男子已死亡。另一位严重烧伤,但是后来还能说话。
"他们是其他藏区自焚事件的继续,这些行为旨在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新华社引用了西藏自治区政法委书记郝鹏(译注:自4月23日起,区党委副书记不再兼任政法委书记)周日的发言。
西藏人权组织称,自2011年3月以来,至少有34名藏人自焚,以抗议中国对西藏长达六十多年的统治。其中至少24人身亡。
中国指称自焚者们是"恐怖分子"和罪犯,指责流亡藏人及其宗教领袖达赖喇嘛煽动自焚。
北京认为达赖喇嘛是分裂分子,他1959年在一场反抗中国统治的失败起义之后逃亡印度。达赖喇嘛说,他仅仅只是为其喜马拉雅故土寻求更大权力的自治。
新华社报道,自焚发生在八廓街。这一区域是拉萨最繁忙的街区,紧邻大昭寺,游人和香客摩肩接踵。新华社说,拉萨城区为了庆祝,人特别多。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西藏专家罗比·巴内特说,他从拉萨人那儿听说了自焚的报告,一个人描述拉萨城正在"沸腾"。
"对于中国当局而言,这是非常不妙的信号,运动已经在藏族人中间扩散开来,"巴内特告诉路透社。"这会引发更加严重的限制和控制。"
我们致电西藏自治区和拉萨市政府,但是无人接听。
美国广播自由亚洲说,拉萨"满是警察和武警部队,局势非常紧张。"
此前只有一起自焚事件据报发生在拉萨自治区(中央政府下辖的升级行政区)。其他都发生在中国西南其他省份藏区。
周一,在流行的新浪微博上,大昭寺已经成为敏感词。
(John Ruwitch报道; Sui-Lee Wee补充报道; Nick Macfie编辑)
其他信息:根据"西藏之声"的报道:两名自焚藏人年龄均在30岁之内,一位叫托杰才旦,是西藏安多甘南州夏河县博拉乡人,另一位叫达杰,是西藏安多阿坝县人,他两于昨天(27日)下午2点多钟,在西藏首都拉萨中心街区八廓街点火自焚,其中托杰才旦当场牺牲,达杰被军警带走。两名自焚藏人之前在拉萨一家饭馆中打工。
相关阅读:
点击阅读"藏人自焚"时事专题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from 译者 http://yyyyiiii.blogspot.com/2012/05/blog-post_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