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1 May 2012

明镜:李克强是又一个温家宝 很多人不想让他上台

有香港评论人士认为,习近平和李克强8月中旬分别有亮相活动,前者陪同美国副总统拜登,似乎一帆风顺;后者访港却搞出“大头佛”。在中共十八大前的敏感时刻,这一切也难免被解读为高层权斗的“阴谋论”。

  其实,习近平是在中国接见拜登,和李克强访港有很大不同。首先,习近平有在地优势,所有行程以及安排都尽在掌握,在加上大陆媒体的一贯作风,很难会有负面的新闻爆出。李克强则不同,香港的媒体自由度本来就很高,在加上民众一贯对于中央的民主诉求,和对港府的不满,借李克强访港的机会抗议发泄实属正常。之前王 光亚访台也遭到抗议,拿习近平接待拜登和李克强访港对比有失公允。但这也再次反映出,香港是本难读的书。

 也有西方媒体指出,习近平与到访的拜登进行了几次会谈,两人相谈甚欢,格外引人关注。习近平已被非正式地指定为中国下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拜登21日在中国西部城市成都的一家餐馆喝了茶,还用了一顿便餐。

与此同时,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高调访问香港,期间他展示了自己的能力,首次在演讲中秀出了自己的英语技能。李克强最有希望接任国务院总理一职。

在这两个经过了精心设计的插曲中,习近平和李克强都坚持中共的路线方针。分析人士和外交人士都认为,这两次事件的目的是在十年一次的领导层换届之前,提高他们的知名度。

虽然如此,但一些外国官员、学术人士和投资者认为,习近平与李克强的表现暗示了他们的领导风格将更开放、更老于世故。众多这类人士一直严密注视他们两人的举动,希望能找到他们可能为中国领导层带来何种变化的最微小信号。

习近平的表现尤其为美国官员关注,一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像陪拜登这样,和一位美国高官待过这么长时间,二是因为他明年将对美国进行首次正式访问。

美国官员说,他们相信习近平有志于维持良好的中美关系。但他们仍然担心,他和其他文职领导人在制定对外政策时发挥的作用,可能不及其他强大的利益集团、特别是军方的作用。

分析人士说,考虑到这些利益集团在领导人换届前夕的明争暗斗正在加强,李克强访问香港被认为是在习近平受到更多关注的同时也增加他的曝光度。

56岁的李克强在香港大学演讲临近结束时突然改说英语,吸引了很大关注,特别是在中国的网民当中。现任领导人很少尝试在公开场合说英语。

 自2007年被提拔进入中共最高决策机构、由九人组成的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以来,李克强一直被视为最有可能在2013年接替温家宝担任国务院总理。外界认为李克强与温家宝关系紧密。

但最近有强大的声音--特别是金融界--提出,分管金融的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会是一位更强硬、更有能力的总理。一位曾在最近与党内高级官员们讨论过此事的人士说,很多人不想让又一个温家宝上台。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25033?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