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3 May 2012
北威州地選 CDU大敗
上週日(6日)希臘和法國舉行大選,為了「湊數」,不少人將當天德國石荷州(Schleswig-Holstein)的地方選舉也一起談論,說石荷州州選舉也可反映德國人對歐債危機的看法。但事實上,真正主菜在13日才進行,那就是西部北威州(North Rhine-Westphalia)的地選。
結果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的基民盟(CDU)大敗,上屆還以得票率34.6%、0.1個百分點之微壓倒社民黨(SPD),成為第一大黨,但這次得票率大跌,打破上屆得票率最低的紀錄,令社民黨北威州領袖卡夫特(Hannelore Kraft)連任州長(上面影片中間;圖片中的下方有各黨得票率預測)。
北威州地選向來重要,因為該州人口超過1800萬,佔了全德國人口五分一,亦即五分一德國人在投票,因此該州一直是之後進行的聯邦大選的風向計。社民黨在2005年的北威州地選受挫,更變成當時社民黨籍總理施羅德(Gerhard Schroeder)解散聯邦議會、提前大選的借口。
至於這次大選,各位看外電報導時,將被解讀為「德國人也向默克爾要求全歐進行緊縮政策的方向說不」,而造就這「誤解」的,很吊詭,是CDU自己一手造成。
跟法國一樣,選了一個左派入主權力極大的總統府,政策一定向左轉。在德國,一個如此重要的州份選出一個左派州長,而且「紅綠政府」由原本少數派政府變成控制議會過半數的穩定政府,一定會增加社民黨在聯邦政壇的氣勢,進一步要求默克爾放寬緊縮政策。
不過,稍為用常識想想就會知道,如果放寬緊縮財政政策,最終只會是德國納稅人向南歐國家的「無底深洞」付鈔,甚至可能出現通脹失控,德國人沒有可能支持這政策。
最終令人覺得北威州地選決定德國人對緊縮政策的看法,卻是CDU北威州州長候選人、聯邦環境部長勒特根(Norbert Roettgen)自己提出,呼籲選民投他一票,以示支持默克爾。但他自己搞這次選戰又一團糟,死穴是他始終不肯承諾,就算敗選,都會放棄聯邦部長一職,全職當北威州反對派領袖,令選民覺得他無心服務北威州,只視該州為政治跳板。現在輸了,連默克爾的緊縮政策也一起賠葬。
德國政壇的hierarchy是這樣排的:最「威風」的是總理;之後是州長,因為始終叫做掌控一個政府,又叫做打贏一場選戰,而且有權在上議院話事;再之後是聯邦部長,因為有一個部門掌管,有知名度;然後是黨的聯邦層面領袖,例如黨秘書長或聯邦國會黨團領袖;最後才是州反對派領袖。
人事上,這次地選還見證了兩名州長候選人的一升一跌。卡夫特打勝這一場硬仗後,便可加入2013年大選的社民黨總理候選人名單,因為她控制最大的州,而且立下把CDU「王儲」拉下馬的功勞。
至於勒特根,他已立即辭掉CDU北威州領袖一職。他原被視為默克爾接班人,可當下任總理或CDU黨魁,但現在應該沒有可能(至少在下次大選及下一個國會會期內)。為了補償他令默克爾尷尬,他可能連環境部長一職也丟掉。
各黨成績方面,海盜黨繼續穩定地有8%左右的得票率,繼續「駛進」州議會。自民黨(FPD)「鹹魚翻生」,中止了連續得票率不過5%門檻的「連輸」紀錄。
話說回頭,這次地選是一個「意外」,因為原本卡夫特領導紅綠少數派政府推出州政府預算時,以為自民黨會一如該屆會期之前般,對不滿意的政策投棄權票,以免州政府倒台,但自民黨在表決預算動真格,投反對票,結果預算案遭否決。當各黨企圖再推出新的預算案時,法律顧問表示,法律上不可行,必須解散州議會,提前地選。
當時自民黨仍低迷,大家以為自民黨「自殺」,結果卻是「玩死」默克爾,始料不及。
from 歐洲動態 http://europechinese.blogspot.com/2012/05/blog-post_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