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中纪委副书记刘锡荣3月10日下午发言时说:现在财政支出随意性很大,各地都在“跑部钱进”,给反腐败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什么时候各地驻北京办事处没有了,就政治清明了。
从刘锡荣先生的阅历、职务看,他对驻京办“腐败能量”的认识,当有从业经验为基础,说是具有“专业眼光”也可以。他指出各地驻京办身负的一项重要职能,即“跑部钱进”,也就是为地方财政“要钱”。
驻京办不仅担负“要钱”这一项任务,还有维稳任务也很重要,在特定时期,为首都分忧、保北京安宁的截访工作,还会“压倒一切”。一些地方的驻京办在维稳工作中做了不少孽,私设监狱、私刑押送的“安元鼎”式的保安公司,就是应驻京办维稳之需,为践踏法治底线提供“专业服务”的。依仗驻京办提供的“维稳市场”,安元鼎之流的生意方能做得红红火火。
如刘锡荣所说,不计驻京办维稳之功,仅要钱一项,就对反腐败工作带来很大压力,这能说明什么呢?
其一,反腐败工作产生的压力不大,驻京办也能有力干扰反腐败这种“决定生死存亡”的大事。驻京办官员在体制内职级序列中,和人大常委会、中纪委官员相比,只是“芝麻官”,他们反而制肘了高层的反腐败努力,只能说体制内反腐败的决心和“反腐势力”相对非强。
其二,驻京办“要钱有效”,也就是对“国家权力”的贿赂与腐蚀有效。“跑部”要是不能“钱进”,许多驻京办就没了驻京的理由,地方将失去部分“意外之财”,因而驻京办跑部的积极性不成问题。然而,事实并非如刘锡荣先生所说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对驻京办的工作对象,只是“跑”和“哭”作用甚微,所谓的“跑部”,不过是行贿、进贡与拉拢的官方说法。
其三,驻京办行贿越是有效,对反腐工作制造的压力就越大,这是真的。受贿人员级别高、卷入人数众多,一深入摸底,专业反腐的人就知道“不便深究”,许多贪腐大事件也只得不了了之。所以说,评价驻京办工作绩效,主要看行贿效率如何,要是行贿真的有效了,“地方与中央”也就全都“清正廉洁”了。总之,工作越是有效,就等于真不好治了。
其四,驻京办的腐败能量,并不属于驻京办,它是一种“综合实力”。驻京办只是腐败机制之中一个小小的执行环节,驻京办官员属于前线人员、服务人员,给他人送肉到嘴边,自己落点腥水荤汤喝喝罢了。而驻京办的服务对象,一头是地方贪腐势力,一头是高层贪腐势力。经驻京办“纽带”搭上桥,一家两头的贪腐势力均实现分配上的“各取所需”。故而,让人大、纪委等专业人士感到头痛的,实际上不是小小驻京办,而是整个的贪腐利益既得群体,是公权私用、徇私行权的无制约的权力体系。
刘锡荣先生明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知道仅驻京办的腐败就不可收拾。不过,他给出的药方不对,连该吃药的人也搞错了。“什么时候各地驻北京办事处没有了,就政治清明了”,这话,将驻京办之去留提高到这般地步,显然对驻京办过分拔高了。
驻京办对“政治清明”与否,并无决定作用。政治清明或政治黑暗的程度,在“大官”集权的现行体制下,恐怕还得看集中在“首善之区”的高层行政人士。说到底,是他们以及他们喜欢的权力分配秩序,规定了驻京办和各地方拥权群体的“清明”或“黑暗”,也规定了驻京办对反腐工作形成的压力之强弱。
找出一群“服务人员”,代表腐败根源与腐败能量,让这些小人物吃根治腐败的猛药,或许说明想治病的患者,病得实在不轻。
from 为了忘却的纪念博客 http://ab484200.blog.163.com/blog/static/18763315020122151359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