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恩潔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沒有一份關於文明的記載,不同時也是關於野蠻主義的記載。正如那樣的一份記載並無法免於野蠻主義,野蠻主義也玷染了這份記 載從一位主子手中到下一位主子的傳遞方式。一位歷史物質論者因而必須要遠離[對文明的歌功頌德],離得越遠越好….被壓迫者的傳統教導了我們,我們所身在 其中的「緊急狀況」並非例外,而是規則。我們必須獲致一種符合此洞見的歷史概念。—Walter Benjamin我常問我自己,不管機率多麼微乎其微,如果有一天,台灣的原住民社群中出現了極端份子炸掉了總統府,或者中國境內的維吾爾族的「恐怖組織」炸掉了中南海,身為一位研究宗教與族群多元主義的人類學者,我,該怎麼回應?
其實,這問題並不難回答,因為我清楚自己的立場。重要的是,「立場」究竟是什麼?「立場」不等於就只有「支持」或「反對」兩種。「立場」是一種觀看 的位置。我所採取的立場,一直是一種有意識的學術倫理的選擇:既然任何證詞都是一種社會與自我共構的表演,且任何知識必然是境況式的 (situated),我將「特別相信被屈從者那更廣闊的觀點位置」(Haraway 1998: 193)。我的回答,會與我對「巴勒斯坦戰爭」以及新成立的「伊斯蘭國」ISIS之獨立戰爭的評論,如出一轍, 即便他們在由西方主導的現代戰爭話術中,不斷被降級、被去正當性化,且在講求簡短快速的媒體傳誦往往被化約為僅僅是文明不足造成的「衝突」或「恐怖主 義」。
◎ 現代戰爭的話術:對待以色列與ISIS的雙重標準
今年七月份印尼總統大選後,我剛好在泗水一間旅店看Al Jazeera電視台,發現以色列在兩個星期內第三度攻擊醫院。八月,我搬到高雄,一邊打理新家與新研究室時,卻發現自己不斷被電視新聞裏頭的標語搞得相 當厭煩。厭煩什麼呢?台灣新聞已經開始學美國主流媒體,說伊斯蘭國「種族屠殺」Yazidi族。短短數天內,一樁ISIS對Yazidi的「種族屠殺」已經被輕易地確認。為何這四個字讓我覺得荒唐至極?因為,就在不遠處的巴勒斯坦,居民與難民 早已整整被系統性「種族屠殺」了六十八年,可是我們卻鮮少聽到西方主流媒體急切地吶喊:「種族屠殺」!儘管人民不斷發出令當權者感到尖銳刺耳的聲音,就連 倫敦的猶太教教士都紛紛站出來譴責以色列,舉牌子宣示「以色列=對加薩的大屠殺」、「以色列才是中東亂源」,主流論述框架仍是不為所動。一直到社會媒體竄 流,更多世界公民譴責以色列的聲浪高漲,歐巴馬才勉強站出來說這是一場人道危機,而巴勒斯坦平民所受到的傷害,是一樁「悲劇」(tragedy)。但這好像在說加薩衝突是一場莎士比亞舞台劇,而不是任何人的過失。相較於這被完全脫罪的「悲劇」,歐巴馬卻說,哈馬斯對以色列的攻擊,是「不容寬恕」(inexcusable)的戰爭導因。言下之意,一切都是哈馬斯的錯。但是哈馬斯的選擇,到底有哪些?我會在文末總結這個問題。
倫敦的猶太教教士都紛紛站出來譴責以色列,舉牌子宣示「以色列=對加薩的大屠殺」、「以色列才是中東亂源」
大膽的前衛報記者Greenwald在今年四月就公開聲明,根據他對最新史諾登檔案(2013年4月12日)的分析, 美國與以色列的情報部門不但共享「密碼分析(cryptanalysis)」的夥伴關係,以色列還能夠直接使用最高美軍科技與貯存在中東地區的幾百萬美元 的緊急資金。 2006年巴勒斯坦民主選舉勝選的準執政黨哈馬斯,由於其拒絕以色列在其國土上的強制殖民,因而被西方各國列入「恐怖份子」名單,而巴勒斯坦的兩個地區也 由由兩個敵對的政黨分別統治,繼續被分化、監控,並提供外來強權挑播離間巴勒斯坦內部分歧的空間。
以色列已經控制了絕大多數原有巴勒斯坦居民的土地,且建立無數的高牆,限制巴勒斯坦居民的行動、物資配額與就業方式。超過五百萬人被迫流亡,失去生命主權,只要抗議還手、丟石頭,「不聽以色列的吩咐」,就立刻被回炸地稀哩巴爛。可是西方主流媒體並不認為這是「恐怖主義」。
相反地,挑戰無能的伊拉克Maliki政權、反對外來強權蹂躪祖國、開始以「伊斯蘭國」為號召的ISIS,刻意地在網路媒體上公開「亮相」、策略性 地用影像記錄殺人等極為煽動性的手法「宣告世人」自己的能耐,透過恐嚇與殺戮的游擊策略來達到以小攻大、虛張聲勢的效果。而這絕對不配被稱為是「獨立戰 爭」,而是立刻可以清楚指認的,最讓人聞風喪膽的「恐怖主義」。
但試問,恐嚇、殺人與佔領,哪一項以色列軍隊沒有做過?又試問,有什麼歐美發動的戰爭不是濫殺平民、殃及無辜的「恐怖攻擊」?是納粹集中營,廣島原 子彈,還是橫掃巴基斯坦邊界的無人操控轟炸機?是美軍以比賽殺人強姦民女為樂的越戰,還是法軍苦刑虐囚的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或者容我這麼問: 為什麼有的人的戰爭是「為自由而戰」,有的人的戰爭卻是「恐怖主義」?
對大部份人而言,戰場絕大部分都只出現在媒體上,而戰爭的意義,也往往在媒體中被解讀。若主流媒體與相信主流媒體的人們,從來不試著轉換立場、並從 被屈從者角度來看待事情,巴勒斯坦當然也永遠只是「加薩衝突」,而不是「以色列問題」。如果新聞報導的預設,一開始就認定有問題的是「變態的伊斯蘭恐怖組 織」,而不是去深入探討「為什麼他們非得如此」,Yazidi族人面臨的困境就當然就只是「恐怖主義」造成的「人道危機」,而不是整個伊拉克從2003年 美國入侵後,伊拉克國族就急速潰散的問題。
◎ 伊拉克二十世紀史快轉
Yazidi人是誰?為什麼是他們遭殃?新聞報導只會說他們是「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因此最值得保護,卻不說他們與其他族群的關係如何?在歷史中的地位如何?更沒有提到,在伊拉克建國的歷史中,Yazidi人佔有特殊的地位。大部分伊拉克境內的Yazidi人自從12世紀以來,就住在Jabal Sinjar, Sinjar山區,他們其實也是Kurd庫德人,說庫德語,但不同於Sunni Kurds, 有自己的混合宗教,吸收了伊斯蘭蘇菲主義、希臘正教、猶太教等各種宗教元素。他們認為挪亞方舟停在這裡,是他們的宗教聖地,而他們的政治社會組織則是類似 氏族神權治的,神職人員與一般人有階層之別,有政治動員能力。但從十六世紀以來,如同大部分庫德人,很多Yazidi人已經改信伊斯蘭。十九世紀初,半獨 立Sunni庫德王國曾經侵略Yazidi居住的地區,戰亂不斷,直到被鄂圖曼帝國「平亂」為止。一直到1920年代前,Yazidi人民風強悍、部落各 自林立,幾乎與所有「政府」為敵(政府除了會收稅與徵兵,還能給他們什麼?),不願意臣服於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或庫德人的統治,因此鄂圖曼帝國在1895 年再度試圖逼Yazidi人改信伊斯蘭,否則無法相信他們可以真正效忠,但結果不彰。
英國與法國殖民者計劃的瓜分。Yazidi人分佈在黃色、褐色區塊之間。
拉攏少數族群用來對付本土政權,是殖民者常用的伎倆,但也讓少數族群飽受災難。這是為何慘烈的越戰結束,美國撤軍後,幫美軍打游擊戰打了十五年的高 地Hmong族人,立刻就受到越共當局將其「滅族」的待遇。Armenian在土耳其慘遭大屠殺,其實也與主流社會對於他們「不願意成為國家的一份子」、 「是歐洲人的走狗」的不信任態度,有深遠鉤掛。而Yazidi也一直是邊境土地(borderland)上的、難以馴服的一群zomia人群。一直到 1933年,他們根本都不知道自己會被歐洲人分到哪個國家,究竟是敘利亞、還是伊拉克?
1920~1932英國「委任統治」伊拉克,英國將鄂圖曼帝國舊三省合併,想要突破本土效忠舊帝國的精英,據說是根據女情報員 Gertrude Bell建 議而「發明」出一個「無論如何無法長期支撐」的「伊拉克」這個新興國家,採取君主立憲制(1921-1958),作為當初幫英國軍隊攻打鄂圖曼帝國的阿拉 伯貴族的「犒賞」。巴格達、巴斯拉與Mosul構成了一個多元、難以被單一國家吞下的複雜區域,城市定居者與沙漠遊牧者之間的嫌隙,如同中世紀阿拉伯歷史 學者Ibn Khaldun(有學者認 為是比孟德斯鳩還要古老的社會學家與人類學家)所描繪的,存在著永恆張力。即使在鄂圖曼統治期間,這三省是大大小小不同的城邦自治區與遊牧部落社會所構成 的社群星團,而不是的「整齊劃一」的一塊大餅。為了收編統治,英國人提升部落主義,將原本鄂圖曼帝國在十九世紀下半葉開始進行的「去部落化」政策反其道而 行,逐漸把許多部落領袖、伊斯蘭導師一個個變成了伊拉克國會議員或有錢有勢的大地主,而「部落認同」也逐漸擴大連結,變成超地域的「族群認同」。一直要到 1958年,受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再也無法忍受這些南部主導的、靠英國人撐腰坐大的伊斯蘭教長的這些反動勢力,才有了革命爆發。
Gertrude Bell,英國女情報員。據說就是她「發明」了「伊拉克」。
1935-1940 Yazidi人拒絕伊拉克政府徵兵,開始攻擊政府官員、策動叛變、反政府勢力形成。法國人暗中簇擁Yazidi叛亂,造成動亂擴大,弄巧成拙導致 Yazidi難民人數增加。伊拉克國人開始視當時委任統治敘利亞的法國當局、Yazidi族人與幫助叛亂的中東基督徒為「伊拉克的叛徒」,因為他們出賣國 家、與歐洲人勾結。
1945-1947 英國人重新佔領伊拉克,影響力一直持續到1973。
1956 以色列與英法結盟,趁(匈牙利)亂突襲西奈半島,美國怕戰事拖久讓蘇聯藉機介入,並施壓使三國退兵。
1958革命爆發,推翻君主立憲,伊拉克共和國成立。
1968 Ba’ath政黨掌權,海姍於1979年實質掌權。
1973 OPEC石油輸出國終於從原本在中東地區壟斷石油買賣的英美荷等國的國際石油公司手中奪回石油價格決定權,因此1967第四次以阿戰爭與之後的石油危機其實也能說是是阿拉伯諸國欲擺脫歐美統治者長期霸凌的「獨立戰爭」。
1979-1980 -1982伊朗伊斯蘭革命與兩伊戰爭,因本文篇幅已經很長,無法簡述。
1981 以色列攻擊伊拉克,並炸毀一核武基地,導致大量輻射外洩。
1984 美國供應武器給伊拉克,並在1986將伊拉克視為同盟,美蘇對峙的一環。
1990 伊拉克債務累累,試圖以侵占(曾被英國人佔領了更久的)科威特獲取石油與貿易港口,由於冷戰乍看之下就要瓦解,歐美與蘇聯紛紛反對。
聯合國要求伊拉克撤軍, 伊拉克說,如果以色列可以無視聯合國決議,繼續佔領巴勒斯坦,聯合國憑什麼要求伊拉克?想要伊拉克從科威特撤軍,就先讓以色列先從巴勒斯坦撤軍。引發 波斯灣戰爭 。十萬伊拉克軍面對八十四萬聯合國部隊(一半以上都是美軍),你說結果如何?
然而就是波斯灣戰爭,讓賓拉登踏上「恐怖主義」的道路。沙烏地阿拉伯對美軍友好,甚至大開門戶,讓美軍與聯軍進駐阿拉伯,好攻擊伊拉克。賓拉登因為 抨擊沙烏地政府而被放逐流亡,開始與其他冷戰時期就開始反對歐美霸權的組織結盟。賓拉登在1998「國際伊斯蘭聖戰陣線」成立後,解釋了將平民捲入戰爭的 「恐怖攻擊」構思,他說他是受到美國在日本投下的原子彈的啓發。
現在的ISIS過去是基地組織Al-Qaeda的一部份,其橫掃伊拉克北部與庫德斯坦地區,其實也不足為奇,因為「伊斯蘭國」誕生的背景,正是伊拉 克的窮途末境,北部荒廢的二十年。北部地區到處是沒有水、沒有電,薪水一直延遲給付,石油的收入沒有回饋到當地,區域政府與中央政府互相怪罪踢皮球的鬼地 方。就好像滿清末年太平天國裡頭參與的份子並非都是神經病,一開始跟從「伊斯蘭國」的很多人並不是宗教狂熱分子,而是在原有的社會情境中,已經失去了身為 人類的尊嚴,沒有工作,沒有人生,沒有發言的權利。有些民眾甚至認為這是一場革命,一場伊拉克復興的革命。他們對於現行的伊拉克政權失望透頂,而且根本不 認為這個美國扶植的政權有任何的正當性。一位庫德斯坦地區人民說,政客只會忙著蓋豪華百貨公司、非法買賣石油然後去蓋豪宅跟塞滿自己的銀行戶頭,根本沒有 人在發展國防。

2014/8/13 勢力範圍圖。
不要說是全球電視機前面的觀眾,伊拉克人自己也嚇得半死,一位Kurdistan區域的老商家就說:
這是哪來的自稱穆斯林的惡徒?誰會這樣殺戮、強姦又摧毀宗教聖地?哎,這些人不是穆斯林,我甚至認為他們根本不是人類。然而這些人,就是誕生於伊拉克邊境與北區地區長期所處在的「非人」環境之中。而從Yazidi所居住的區域來看,控制那個區域,就是控制與敘利亞邊界的樞紐,而Yazidi作為「伊拉克國族的叛徒」之歷史幽靈,也再一次被召喚。
◎ 平行宇宙就在世界之中
一直以來,命名絕非反應現實。命名是創造現實。命名是政治。命名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觀看的角度,預設了「可見的」的內容。在此觀看框架外的敘述內容,都將自動隱形。美國與台灣的主流媒體,不會形容這個過程為緊急狀態!猶太復國主義好戰份子對巴勒斯坦的再次密集種族屠殺,美國應該要部署軍隊並向聯合國請求支援,因為猶太復國主義好戰份子已造成了第三級人道危機,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地區之一命在旦夕,刻不容緩。這段話聽起來,只能是在平行宇宙或alternative history 小說才會有的情節。不過,其實這個平行宇宙離我們很近,它就在印尼。
印尼穆斯林普遍強烈同情巴勒斯坦,每年每月都有支持巴勒斯坦抗議以色列的遊行活動。大部份的報紙絕對不會使用「伊斯蘭好戰份子」、「哈馬斯是恐怖份子」這樣的預設。對以色列態度最強硬的報紙Republika就時常使用「猶太復國主義國」(Negara Zionis)來稱呼「以色列」。甚至,當印尼官方穆斯林組織與主流穆斯林團體都紛紛譴責ISIS對少數族群的屠殺行為之時,還是有報導會將「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稱為帶有正面意涵的、為了建國與保衛主權的「奮鬥」(perjuangan)。國立伊斯蘭大學(UIN)萬隆分校的校長Deddy Ismatullah就說:「很確定美國與以色列是恐怖主義組織,但還不確定(belum tentu) ISIS 就是恐怖組織」。為什麼呢?因為對他來說,關於美國與以色列的研究已經相當透徹,可以確定兩者都有「濫殺平民」、「長期限制中東人民」等等行徑,但是對於「伊斯蘭國」的研究,卻還正在起步之中,因此沒有來龍去脈,他不敢斷言。
西方媒體只要兩三天的時間就可以判定哪些中東團體是「恐怖組織」,但是花了六十八年的時間,卻無法看見自己就是最大的「恐怖組織」。
◎ 看不見的恐怖攻擊
當電視新聞又在報導非洲與中東的「戰亂」或「衝突」,而不是「歐美長期以來造成的人道危機」時,讓我們先停下來。講求快速更新簡短聳動,內建性地缺 乏歷史縱深與分析前因後果的能力的新聞報導,有沒有提到,歐美殖民者瓜分中東並將諸國邊界刻意設定為多族群彼此牽制、維護美國販賣武器與購買石油的威權政 體、 「經濟與環境屠殺」、聯手屠殺原居住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並造成幾百萬難民後,當地人「獨立戰爭」的模式,只能是鋌而走險的「恐怖主義」?新聞是不是預設 了、複製了這些是原始的、不理性的、阿拉伯人的種族劣根性造成的無止盡「衝突」的概念,再度重申這些只是文化上的劣根性、是聖經裡面有預言過的「幾千年來 的戰爭」。新聞是不是又一次粗糙地說,這只是亙古以來的「在地衝突」,而非又新又跨越歐亞非的「後殖民戰爭」?本文的目的,是希望芭樂人類學部落格與巷子口社會學部落格的讀者,都能盡可能張開雙眼,看到許多「看不見的恐怖攻擊」。比如:
歷史文盲的攻擊
歷史文盲,通常跟文化主義(culturalism)與粗糙的東方主義(orientalism)搭在一起,把近年來政治經濟發展的區域不平等以及族群不平等,全部簡化成不用花頭腦就可以想像的遜尼派vs.什葉派對立。但只要稍微有個歷史縱深,請教一下區域歷史的專家,就可以知道過去幾十年、上個世紀,世界到底是長什麼樣子。研究伊拉克遜尼派的學者Fanar Haddad就說:「伊拉克境內的遜尼派作為一種政治認同,在2003以前根本鮮少存在。」因為之前流行的是國族主義, 遜尼派與什葉派雖然有長久的宗派分歧,但是一直要到了二十世紀下半葉,才被轉化為俱有潛在政治意涵的宗教認同。 的確,從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兩伊戰爭、經濟制裁後,宗教認同開始被激化。但還不像在2003年之後這麼誇張,直接把宗派納入憲法體制裡頭,根據人口數量來 做政府任職數量的分配。 一切都在2003年美國入侵後完全改觀。
伊拉克的「宗派」仇恨沒有那麼深,可是西方媒體每播報一次,它就加深一次。這就好像巴勒斯坦問題是因為以色列建國才誕生的,而不是「幾千年來皆是如此」。
房地產的攻擊
圈地運動不是只有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屯墾區才有。反觀台灣,炒地皮運動已經到達了世界第一的地步。建商跟超多銀行貸款後購地,等到房價上升(計劃內,
因為官商勾結早已熟知政府運作未來幾年計劃動向),再蓋豪宅,四年就可以不事生產、沒有貢獻地淨賺37億,接著連翻好幾倍賣給顧客,炒高房價,炒到你永無
高攀之日,導致無家產、含著塑膠湯匙出生的年輕世代永遠要當無殼鍋牛。
地下管線的攻擊
有一種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神不知鬼不覺地存在於你我之中,有一天,它從地面上像怪獸般噴出來,猛地向人民攻擊,家破人亡,人心惶惶。台灣的石化工業
與高雄市地下鬼畫符般的地下管線,就是最可怕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它對平民的攻擊,就是恐怖攻擊。這波恐怖攻擊的主謀,就是由脫卸責任、互相包庇的政府單
位與偷工減料的廠商、為利益不惜犧牲人命的企業集團。而受了攻擊的人民是否可以相信,台灣政府可以進行像樣的「反恐戰爭」,不把所有石化企業與石化管線一
一徹查、絕不放手?而這,才是真正重要的反恐戰爭,因它的失敗,即是迫使人民生活在恐懼之中。◎「和平」作為維護既得利益者的話術
直到近幾年,部分由於社會媒體使訊息更為民主化,更多資訊流出被層層封鎖的巴勒斯坦,國際間逐漸形成同情,而聯合國秘書長韓國籍的潘基文才跳出來說 以色列猛烈攻擊學校、清真寺、住宅區,造成一百八十萬人流離失所,兩千條人命,包括三百多個孩童的生命,根本是「一項罪行」(“a criminal act”) ,就連許多美國人民都已經看不下去了。以色列卻說,他們只是回擊從這些大學校區、醫院、清真寺、住宅區發出來的巴勒斯坦火箭,因此算是「正當防衛」,而這 些地方,不是「單純」的學校、宗教場所、醫療場所與住宅區,而是「恐怖攻擊溫床」(terrorist hotspot)。如果以色列軍隊是「正當防衛」,那為什麼哈馬斯就是「恐怖組織」呢?Hamas在邊境地區理論上都被嚴密監控與限制的情況下,居然可以找到機會與突 破點向以色列丟出上百火箭,為的是想要抵抗以色列的殖民所造成巴勒斯坦的長期失業、缺水缺電、物資不足、強制徵收土地、生活世界被高牆、軍事哨點、任意搜 查、生活物資只能偷偷摸摸地從「恐怖隧道」運入—或總歸一句,為了「捍衛主權」。可是這些武裝行動,卻從來不被美國政府與聯合國承認為「正當防衛」。
有人說,為什麼要哈馬斯從醫院發動攻擊,「害得」醫院被攻擊?
我回答,如果要抵抗以色列,還可以從哪裡發動攻擊?從以色列軍隊嚴格控管的地方嗎?
有人說,哈馬斯不懂得有效地治理國家,只會搞意識形態戰爭。
我回答,在以色列千方百計限制人民行動、就業與獲取物資的情況下,甚至不讓新聞外流「破壞以色列形象」的情況下,到底有哪個政府可以「有效地」治理 巴勒斯坦?在這樣的情況下,什麼樣的「有效治理」,可以不同時也是在以色列許可的行動框架內行動?是什麼樣的「有效治理」,不同時也是默許了巴勒斯坦每況 愈下的非人道狀態?如果巴勒斯坦作為一新興國族,只是為了減少戰爭發生,為了自保而不在乎作為二等公民,他們早該放棄了。
有人說,不然就讓他們攻擊嗎?以色列當然會想要反擊啊?
我回答,就算先不管軍事實力懸殊,死傷慘重這些實際上只會讓以色列更難看的量化統計,以色列擁有的選擇非常的多。問題只是他們願意不願意。以色列政 府平日可以決策的範圍非常地大,他們可以少一點壓迫,少一點屯墾區,少一點任意搜身,少一點斷水斷電,少一點高牆,少一點殘暴。可是哈馬斯擁有的選擇是什 麼?巴勒斯坦不是一個自主的「國家」,而是正在被殖民與屠殺的群體、其國族主義與獨立政府之形成在過去六十八年間一直處於在「草創」與「創傷」之間無限迴 圈。
有沒有什麼哈馬斯可以選擇的「和平」策略,是可以讓巴勒斯坦免於繼續成為土地上的二等公民的選擇?過去曾有過相對平靜的日子,那些「被動的和平」,不是已經向哈馬斯證實,「和平」等於「繼續當二等公民,甚至三等公民」嗎?
我被問完後,換我問了:「不承認」以色列政權,有這麼奇怪嗎?
如果我們可以理解某些「恐怖主義」其實是獨立戰爭,是「被殖民者」拒絕「被殖民」,就算殖民者木已成舟全世界都叫你放棄,自己上戰場也是螳螂擋車, 這很奇怪嗎?希望殖民者歸還自己的土地,很奇怪嗎?東帝汶與印尼軍隊拼命,就算死了將近四分之一人口,也要獨立。今日的加薩,早已不止四分之一遭受到摧 殘。
多少年了,巴勒斯坦人的生活物資一切仰賴國際施捨。最近這七年,以色列非法佔領加薩,變本加厲,甚至連居民的卡路里攝取量都控制。
其實說了這麼多,我只是想說:說別人「恐怖主義」以前,請先翻閱自己偉大文明的血腥歷史。
from 巷仔口社會學 http://twstreetcorner.org/2014/08/18/chaoenchi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