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8 May 2014

台灣正在走歪路

◎盧世祥
最近幾星期,國內外發生若干大事,有助人們思考國家社會處境,看出台灣的問題。

越南因南海領土爭議,引發抗議中國的群眾事件,殃及台灣在越南廠商。我國外交部因應方法之一,是印發「我是台灣人、我來自台灣」貼紙。這一與中國區隔的舉動,效果可疑,卻讓許多國人更堅定認同「我不是中國人」。
三、四月間,太陽花學運掀起風潮、造成時勢,也促使許多人警覺,台灣的民主運作問題重重,除了服貿協議黑箱作業,也凸顯了黨國獨裁、行政部門專斷、代議政治失靈、中國政策偏差…。
太陽花還引發「割闌尾」行動,執政黨的反應不是反躬自省,而是擬提高罷免門檻,令人憤慨,台灣的公民權利與民主內容,竟如此殘破且貧乏:創制、複決或公投權早被「鳥籠」限縮,罷免權橫遭諸多限制,主政者還要進一步封殺;所剩的選舉權,也一直受黨產與賄選污染。
台灣自戰後成就經濟繁榮、政治民主、社會多元,如今政經社會都面臨困境,能否向上提升,取決於是否從紛至沓來的內外挑戰中,慎思明辨,積極有效因應。

不復以往的理想與尊嚴

從大局看,毫無疑問,台灣的方向是走偏了。尤其馬英九擔任總統滿六年,當事人雖自我感覺良好,人民卻相當不滿意,低民調是最具體的證明。總統領導國家,就這一高度而言,他把國家帶入歧途,短視、內向、偏執,不復以往的朝氣、理想與尊嚴,台灣因此變得渺小。
不 妨再從時事看問題。印度最近政黨輪替,印度人民黨(BJP)以國會下議院過半席次贏得大選,這是三十年來單一政黨首次過半,保守、重商的領導人莫迪 (Narendra Modi)出任總理,取代長期執政的國大黨。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政治變天,世人矚目,唯獨我駐印度代表處竟「放空城」,代表因私事回台灣,無人當家。
印 度人口十二億三千六百萬,僅亞於中國。按美國CIA統計,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次於美國、歐盟、中國,居全球第四大。然而,台灣對 印度出進口貿易比重都只約一.一%,投資也僅十幾億美元。對於這一經濟、政治、文化、宗教大國,台灣顯然一直視若無睹。
相較於對印度極度輕 忽,台灣對中國卻過度傾斜。台灣對外投資八成在中國,中國是台灣海外生產集中地,對中國(含香港)出口占總出口四成,是對印度的四十倍。台灣經貿需要國際 化,政媒商卻有志一同,把中國化當國際化,西進中國是對外唯一出路,既不經營印度等周遭潛力大國,也不復當年以美日歐為主要國際化目標的上進志氣。
經 貿向中國傾斜,馬政府也許不是始作俑者,但它變本加厲,使失衡狀態更嚴重。六年來它除了加碼西進,更對中國門戶洞開,從觀光、貨物、資金擴及服務,還透過 簽署二十一項協議,加速雙邊整合,卻無視雙方規模、體制、社會明顯差異,也不顧中國毫不掩飾的併吞野心。台灣人民對此心知肚明,歡迎來自美國的麥當勞,但 強烈反對與中國的服貿協議,對自由經濟示範區也疑慮重重,且以馬政府宣稱的ECFA效益與「六三三」一樣是芭樂票,馬英九因此成為最不受信任、人望最低的 民選總統。

中國經濟已麻煩四起

經貿與中國緊密結合,造成上班族薪水不增、工作難找,產業升級轉型不成,整體經濟欲振乏 力,從經濟到政治逐步受制於人,完全與主政者「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口號背道而馳。權威的《經濟學人》兩年前即已指出,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是中國經 濟成長最高峰,此後只會趨緩。如今中國經濟已麻煩四起,馬政府仍一頭熱,台灣困境難解。
向中國一面倒,也表現於其他事務。在「和中」旗號之 下,自以為卑躬屈膝可獲善意回應,外交、國安紛紛休兵,換來的卻是毫不手軟的打壓,「中華民國」在國際舞台從「中華台北」再貶為「台灣,中國一省」,高級 退將與共軍一家親,現役軍士官當匪諜的案件頻傳。既然「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怎能期待越南民眾分辨台灣人、中國人?主政者近墨者黑,也導致台灣的新 聞、集會自由退步,國家竟以暴力對付手無寸鐵的抗議者。
未能妥善處理中國關係,也導致內部政治對立難解,「民主內戰」不已。中國政策是藍綠 陣營最大矛盾,藍營與對岸麻吉往來,馬英九尤期待「馬習會」,對綠營卻絕少讓步。民主國家即使內部嚴重矛盾,對外必統一口徑;藍營要員卻寧與對岸把酒言 歡,不與綠營妥協。錯亂的內外矛盾與敵我關係,凸顯我們的民主不正常,也給中國各個擊破的空間。

下任總統能否「喬」回來

國家路線走偏了,總統最該負責,還剩不到兩年任期,從五二○評論學運的講話看,期待他改弦更張,猶如緣木求魚;他寧以一人一黨之私駕御全民,不做關照普遍利益的總統。台灣人民正為選錯總統付出代價,問題是代價有多大?下任總統能否「喬」回來?
對 於不甘台灣就此沉淪的人民,因此必須有所作為。太陽花學運燃起新希望,點出台灣主要問題,提出脫困之道,從憲政改革到監督中國政策,五十萬支持群眾及廣大 民意應鍥而不舍,讓出關播種的太陽花開出民主改革漂亮花朵。同時,要以行動彰顯當家做主決心,以支持「割闌尾」實踐罷免權,力促打破公投鳥籠,還要從最基 本的,耳聰目明,明智判斷,在今年及後年選出適格適任的各級公僕及總統。(作者是資深新聞工作者)

from 自由時報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781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