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8 May 2014

臺灣人為何需要關心澳門新聞?

當臺灣媒體還在瘋狂追逐捷運殺人事件的同時,距離臺灣不遠的澳門,正在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抗爭。

這個禮拜天,5月25日,有將近2萬澳門人走上街頭。昨天,5月27日,又有超過5000人包圍了澳門的立法會。


澳門人在抗議什麼?

原來,不久前澳門政府提出了一份「高官離補法案」(全名為《候任、現任及離任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的保障制度》)。

根據這個法案,澳門許多官員,可以在離職後獲得大量的津貼。以特首來說,他在任職時每個月的津貼是月薪百分之90,離任後,津貼仍然高達百分之70;同時,他還可以享有刑事豁免權。

這份法案在缺乏與社會溝通的情況下,被送進了立法會,原本星期二就將進行投票表決。按照立法會的組成,這個法案很可能就會這麼通過了。

消息傳出來引發了眾怒。雖然澳門官方說這只要彌補制度空白,希望民眾理性,不要從體制外阻擋立法程序,但這份「離補法案」還是被認為離譜、自肥、黑箱作業。所以走上街頭的民眾要求立刻撤回,而且把矛頭指向了澳門特首崔世安──一旦法案通過,他會第一個受益。

在眾怒難犯之下,昨天澳門立法會投票決議暫緩表決。不過,法案並未撤回。

你也許不太在意澳門官員領高薪,但有一件事應該值得注意:

星期天的那一場兩萬人的遊行,是澳門自1999年回歸中國以來,最大規模的公民活動。(澳門警方宣稱只有7000人)澳門人口大約60萬,等於,每30個人就有一個人走了出來。若是臺灣的人口計算,就是有將近80萬人在街頭。

此外,跟臺灣前一陣子的社會運動一樣,很多參與遊行的是平時不那麼關心政治的年輕面孔。因為如此,不少人都說,這次遊行是澳門公民社會難得的展現,也是重要的里程碑。


臺灣對於中國的想像,特別媒體的報導,大致上不出兩種。一種是把中國看成一個市場,它代表的只是一堆數字:股市、消費力、經濟指標;另一種則是把中國等於集權政府,時時想要侵略、併吞臺灣。

但這兩種想像都不能捕捉到中國的全貌。中國還有另外一面,一個常常被忽略的一面,就是它不斷成長的公民社會。它的聲音很微弱,不太容易在媒體上被聽見。可是,借用吳介民教授的話,它卻可能開啟我們對中國的「第三種想像」。

臺 灣不可能將中國拒之千里,視而不見。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思考對自己最有利的相處之道。而對臺灣大多數人而言,一個同樣重視民主、自由和人權保障的公民社 會,比起高官與紅頂商人,應該是更值得來往的對象吧?更不用說,雖然臺灣人自己不常這麼想,但臺港澳三地時常被放在一起比較的。澳門或香港目前所經歷的, 說不定或多或少也會成為臺灣的未來。

這麼說起來,臺灣是不是應該對澳門的這個新聞,給予更多一點的關注?

附帶一提,本次活動領導人之一的蘇嘉豪,還是臺大政治系畢業的。根據他自己所說,當年他就曾經受過不少臺灣社會運動的衝擊和洗禮。

(本文圖片來自愛瞞日報官方專頁Macau Concealers
from histopolitan http://histopolitan.blogspot.com/2014/05/blog-post_3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