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4 October 2012

莫言呼吁释放刘晓波被消音

诺贝尔文学奖新科得主莫言12日在30多家媒体群访面前,希望北京当局让被关押三年多的刘晓波获得自由。莫言的道德勇气,彰显了内心执着的良知;也适当回应质疑他是「红色作家」的批评者;更让栽培他的当局难堪。

莫言还为中国的媒体制造一桩麻烦事,大小媒体当天均大篇幅报导,吹捧莫言,但在听到莫言那段唿吁释放刘晓波的话后,全都噤声,这些内容都未见诸各媒体网路。

在中国,从事媒体、文学、写作、艺术、电影等创作,或在中等学校以上教书的老师、学者,或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等稍微有点政治想法者,都知道政治言论的潜规则:「尽可能不批评、暗讽政府,若要批评只限个人意见,绝对不能串联,更不能采取有组织的行动」。出版更是如此,所有不利政府的言论,新闻报章杂志书籍是不可能出版的。有人以打擦边球方式迂迴进行,但为了生存多半都采取了自我限缩的作法。

当今中国,像莫言这样处境的人很多,在箝制言论自由的社会里,创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品质、受尊敬的生存更是一件难事,尤其是文学领域里的政治拿捏。稍有不慎就得罪当道入狱,若跟当局「走太近」又会被指责是「走狗」、「同路人」。

起草「○八宪章」的刘晓波,用直接的文字与语言跟当局对抗而以意图颠覆政府罪入狱;莫言的小说,也许看不出诋毁、暗讽、嘲弄政府,但一个文学创作者是否一定要用这种笔法跟当局对抗,应有探讨空间。

关键在于这些「被批评者」的心中,是否还存有对国家社会的期许,对人权价值的坚持。莫言是中共党员、是当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副部级),他的身分地位不是一般大众。他的文章也许「莫言政治」,但他的内心,仍旧积累了那深层次的良知,他在众多媒体面前,毫不迟疑地说出他的真心话。正因为他「根正苗红」的特殊身分,且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角色唿吁当局尽早释放刘晓波,他的影响力更大。且他说出当局的禁忌,勇气让人尊敬,也让批评者哑口无言。

莫言为当局带来了困扰,中国媒体在「自我限缩」和上级的新闻检查下,也不敢报导莫言的这段谈话,但这样的公开唿吁,多少鼓舞了知识分子,效应值得观察。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37911?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