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6 March 2012

英年轟CY兩大公害 鎮壓反23港人閹商台

信報財經新聞 17-3-2012

行政長官選舉周五進行第一場亦是最公開的一場電視辯論,唐、梁、何三人連場舌戰,火花四濺,但想不到最終會變成「爆料大會」。不論民望及支持度一直大落後的唐英年,為求敗部復活,作出絕地反擊,大爆梁振英在2003年所做的兩大公害。

按時序及唐英年所言,CY在03年初於商台續牌一事上,提出縮短商台續牌年期,由以往12年,大幅減為3年一次,但建議最終沒有被特首接納,商台順利續約12年,不過就加了中期檢討的要求。而該次續牌風波,更迫使有「十點前特首」稱譽的鄭經翰含淚封咪。

另 一指控更嚴重,唐英年指梁振英在03年「七一」50萬人上街後,依然堅持硬推《基本法》23條立法。唐更指斥,梁當時在政府一次高層會議上,曾說過香港始 終有一次須出動防暴隊和催淚彈來對付示威者。雖然梁振英即場否認,但老紀從三名當時在場人士口中證實,梁振英確有如是說,立場保守,不惜「血濺中環」也要 強推23條。據悉,CY的鷹派言論直接嚇怕行會中人,時任自由黨主席田北俊也因此辭職明志,抗拒立法。

所以,若說硬推23條立法,時任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錯得離譜,那麼,變相建議出動防暴隊鎮壓的梁振英更可謂錯得冷血!

在唐英年周五晚指控一出,老紀即時四出打聽,最少獲三名當時「有幸」在場見證的人士證實,然而由於談話確實在行政會議內發生,受集體保密協議保障,知情者一旦洩露隨時犯官非,老紀為保護消息來源,才不予披露。

故 事應由03年七一遊行說起;當天民怨大爆發,逾50萬人上街,但八天後的7月9日,立法會便要表決。七一以後,董建華沒有回應,他不斷召開行政會議或招聚 幾名行會非官守議員商討對策。據悉在一次會議中,梁振英確實說了要動用防暴隊和催淚彈,甚有「血濺中環」也在所不惜的態度,結果嚇怕了另一位非官守行會成 員田北俊。田事後和自由黨友深切商議,與會者包括劉健儀、周梁淑怡及張宇人等六人。

田北俊在當月接受《蘋果日報》訪問時,兩度提及擔心有流 血事件發生,「他告訴記者,目睹五十萬人上街,他覺得政府必須要押後立法,否則民怨沸騰,他擔心香港會發生流血事件。」「香港短期不能出亂子,包括流血事 件,如果不押後立法,7月9日包圍立法會、或者13日又有幾十萬人集會,隨時會出事。現在的決定最好,希望中央遲些會明白。」到7月9日,即使政府已宣布 擱置立法,舊立法會大樓外仍聚集逾5萬人舉行集會,要求雙普選。

梁振英在23條立法上,態度一直都異常積極。據報道,當時行政長官董建華以 梁振英及資深大律師廖長城,作為行會內23條立法的核心智囊;而CY在23條立法上表現亦極之勇猛,曾撰文反駁大律師公會的意見書,並維護當時落力推銷但 惹怒全城的葉劉淑儀,「我們不能要求在所有人,群起圍攻一政府官員時,政府官員仍然文質彬彬的還口……香港人要追求『對抗式的政治』,就要吃得鹹魚抵得 渴。」如今看來,這說法隱隱看出CY對「刁民」的強硬態度。

值得一提是近日盛傳入閣CY的葉太,周五回應有關說法時,先指忘記有否聽過梁有 關的說法,但隨後又指責唐英年違反守則,大爆行會內幕;如果葉太從沒有聽過有關言論,唐英年也只說過是「高層會議」,葉太又怎知唐所說的行會內容,又談何 違反呢?這不是「鬼拍後尾枕」算是什麼呢?

對於唐英年的「鎮壓論」,CY矢口否認。確實,如果沒再有人證,除非公開當年會議紀錄,否則實難 鐵證如山證明CY確是如此冷血。據悉,有看不過眼的前行會成員,正打算挺身而出,在不違反官方保密法的原則下,巧妙地作出大家心照不宣的回應,大家不妨拭 目以待。至於打壓商台,就人證俱在。03年初,商台開始和政府洽談續約,當時商台兩大王牌節目,早上由鄭經翰擔正的《風波裏的茶杯》,他諷刺時弊、狠批官 員,深受怨氣甚大的聽眾支持,更因此獲「十點前特首」讚譽;但因此結下商台續約風波。

據鄭經翰在03年七一遊行後,同月接連兩次在《南華早 報》撰文,指當時是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的梁振英,早於5月廣播事務管理局提交報告給行會,建議照慣例在03年8月25日原定限期後繼續給商業電台續 牌12年時,已經表明反對及提出反建議。梁要求大幅縮短商台續牌年限到3年,藉此向商台施壓。而梁振英成立的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時任行政總裁的邵善波(他 現已貴為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更公開放話指,應該逐年審批商台續牌申請。

大班當時為商台成功續約,結果自我申請休假。直至同年7月下旬,時任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唐英年才宣布讓商台續牌12年,但須作中期檢討,大班其後才恢復節目。鄭經翰指,當時政圈已盛傳一個陰謀論,指梁振英有關建議,正是要藉此重挫唐英年民望,大減他往後進軍特首寶座的機會。

當 時是立法會資訊科技委員會主席的單仲偕,周五就確認唐英年的說法,指當時唐英年、鄭經翰以及商台創辦人何佐芝皆證實,梁振英確是認為商台應每3年續牌。9 年前的事實,如今真相大白,唐英年不惜犯險以打擊梁振英,孰對孰錯留待歷史評價,但他提問時批評梁「用行政手段打擊言論自由,這種手法是好得人驚的」,相 信是十個香港人九個半都會認同的結案陳詞。



from 政經評論 http://kurtlau.blogspot.com/2012/03/cy-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