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日報 13-3-2012
普京於三月四日舉行的俄羅斯總統大選中以六成多選票順利當選,成功開展他第三任的總統生涯,是意料中事。
不過,在競選期間普京發表了七篇文章,闡述他的競選綱領,當中以二月廿七日發表的《俄羅斯與變化中的世界》一文尤為重要,透露了普京一整套的新外交思維與願景,讓我們得以更確切地意識到普京有意在新任期內更弦改轍,有所作為。
金磚四國 合作空間更大
盡 管普京要到五月才正式上任,但其新外交思維早在去年三月關於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聯合國安理會1973號決議》中,已逐漸成形。即使該決議讓美、英、法 為首的西方陣營成功建立了所謂的「利比亞模式」,並推翻了卡達菲42年的統治,不過更值得留意的是,決議過程中俄羅斯與中國、巴西、印度及德國這五個理事 國一同投了棄權票,雖然未能對局勢帶來直接影響,但卻是金磚五國(BRICS)中較具分量的四國(俄中印巴)在外交領域中,首度共同行動,再加上如日方中 的德國,箇中意義更是非比尋常。
因此普京早就認清了今後聯合國安理會將會是大國角力的主戰場,而敘利亞問題更加深了這種印象,所以在《俄羅斯與變化中的世界》一文中,他特別強調俄羅斯與其他金磚四國的合作關係,明確表示將在外交領域加強密切協調,更充分地在聯合國的平台上一道工作。
此 外,普京亦道出了金磚五國開展合作的特殊意義——金磚五國的人口接近30億,擁有最大的發展中經濟體、豐富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以及巨大的國內市場。南非 加入後,現時金磚五國的GDP在世界上的比重已超過25%。更重要的是,金磚五國這機構象徵着從單極世界向更平等世界格局的過渡,一旦金磚五國的實力真正 得以發揮,對國際經濟和政治的影響力將非常可觀。
由此可見,有些人認為普京當選總統必將深化與中國的關係,實在是有點一廂 情願。對於普京來說,北京只不過是莫斯科在國際舞台上互相支持,共同解決地區和全球問題的夥伴(棋子)之一,期望她在聯合國安理會、金磚五國、上合組織、 20國集團和其他多邊機制中,與俄羅斯共同進退。以金磚五國為例,若沒有俄羅斯牽頭,中國與印度之間很難談得攏,因此實際上是俄羅斯是擔當着主導角色。
與中國合作 僅利益考慮
更何況,與美國和其他國家一樣,普京只是看重中國的經濟實力。他明言要抓住朝着俄羅斯經濟「帆船」吹來的「中國風」,使兩國的技術和生產能力相結合,合理運用中國的潛力來提升西伯利亞和遠東經濟。換言之,普京無非是考慮到彼此利益而與中國合作而已,談不上任何特殊關係。
作為綱領性文章,普京在文章中闡述了他對伊朗和朝鮮核問題的想法。他認為世界應承認伊朗發展民用核計劃的權利,包括鈾濃縮的權利,不過所有核活動須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全面監督。如果伊朗能滿足以上條件,國際社會便應取消目前對伊朗實施的所有制裁。
另一方面,普京認為平壤明顯違反核不擴散原則,非但公開表示擁有核武,而且兩次進行核試,其核地位是莫斯科所不能接受的。因而堅決主張朝鮮半島無核化,主張採取政治與外交方式解決問題,並呼籲盡快恢復六方會談。
普京這樣明確地闡明其原則性立場,絕對有助避免日後再發生在敘利亞問題上只有中俄兩國投反對票,引起國際社會非議的情況,亦有助凝聚共識,爭取國際輿論高地,打破國際外交舞台由西方主導的局面——這將會是新普京時代的外交的一大特徵。
樹正面形象 俄向美說不
普 京積極爭取外交主動,還表現在俄羅斯準備擴大參與援助阿富汗的行動之中。普京暴露出北約主持下的國際軍事集團,並沒有在阿富汗完成所提出的任務——阿富汗 毒品生產不僅沒有減少,去年還增加了40%。為此普京再次主張依靠聯合國和地區組織應對毒品威脅,藉此大幅度擴大俄羅斯的參與,使俄羅斯在蘇聯入侵阿富汗 失敗後,重新恢復對該國的影響力,抗衡美國區內的軍事勢力。
《俄羅斯與變化中的世界》一文顯示出普京明顯汲取了教訓,並受 到奧巴馬式外交的啟發,了解到在國外樹立俄羅斯正面形象的重要性,明白到這對遏止西方國家企圖全面影響俄羅斯的國內局勢有一定作用。更難能可貴的是,普京 敢於理性地向美國說不,為俄羅斯積極爭取外交主動,鏗鏘有聲地向世人展現及解釋他那一套有理有節有願景、理性務實的外交思維,令人刮目相看。
我們不禁會問︰為何北京好像從未作出同樣努力呢?相比之下,北京從來沒有正式向國民及國際社會闡述過其外交理念——對外她盡可能隱藏她的企圖,對內則要維持統治而隱瞞其外交失敗。
要是北京敢於像普京般積極向國民及世界力陳它的理念,一方面則能減少國際間對它的誤解,繼而可能避免之前發生的外交災難,另一方面對控制國內高漲的民族主義亦具一定效用,這才是解決目前外交問題應有的態度與方法。既然普京可以,為甚麼中共不可以?
作者為英國雷丁大學戰略研究博士
from 政經評論 http://kurtlau.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_9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