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7 March 2012

把社會推向分裂的制度

   
 假選舉入直路之前,貼出我為《給未來特首的信》寫的文章全文。 
 我想,寫這一篇文章肯定不會改變什麼,至少不會改變那位未來特首的想法。 
 我的想法是希望能夠為大眾提供一幅圖畫去思考一下香港出了什麼事。也希望
立此存照,萬一他日香港真的死直,可能的死因是什麼。
 我只是云云作者之一,此書還有很多比我有份量的作者,希望大家找本實物書
來讀讀吧。
   
 ========================================== 
 (未來)特首先生:

我是那個跟你講直資學校問題的教師。

我寫這封信的時候先假設你和另外那位來自建制的候選人也有可能當選,因為
我也分別跟你們兩位說過同一番話,所以這封信的上款可以是你或者另外那位。
 
階級分化-從直資學校說起
 愈來愈多的傳統名校(我先假設名校即是辦學經驗比較豐富、學習氣氛比較好那
些學校)由統一派位的津貼學校轉成完全自行收生的直資學校,學生的背景愈來
愈單一。原因是直資學校考慮入學申請的時候,會傾向取錄社經地位比較好的
學生;另外,很多名校轉了直資之後,收取的學費貴得令來自基層家長卻步。
直資制度其實是有要求學校為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獎學金的,可是對於社經
地位較低的家長來說,要去這些學校敲門申請獎學金本身已經是一個很高的門
檻。

直資制度大大降低了以往派位制度下基層學生入讀名校的機會,令一眾達官貴
人所講的「香港故事」愈來愈遙不可及。官方宣傳的「香港故事」,其實就
是階級流動--出身基層的學生努力讀書,入讀學習氣氛好的學校,再考入
大學,出人頭地。當大量傳統津校變了直資學校,基層學生可以透過派位制度
入讀的理想學校少了,結果就是階級流動減弱,令教育出現「上品無寒門」的
階級分化。請不要忘記,直資學校按學生計算的公帑津貼跟一般津校差不了多
少,這等於以公帑資助那些學校製造教育門第。

說到階級分化,另一個問題是官立和津貼小學收生的計分制度。根據現行制
度,學生的父母或兄姊是校友的話,分數比其他申請者高。結果是只要父母或
兄姊是名校畢業生,入讀名校的機會便可以一代傳一代。由父母或兄姊的出身
決定孩子的入學機會,這種制度的合理性在哪裡呢?須知道教育對於很多家庭
來說是人生頭等大事,也是他們改善生活的希望。製造門第世襲的教育制度,
令社經地位較低的學子一早輸在起跑線上,破壞教育造就機會均等的社會共
識,長遠來說,一定會影響社會團結。


把社會推向分裂的制度
 既得利益階級設計有利鞏固甚至擴大自己利益的制度,又豈只是教育界才有的
問題?

香港的選舉制度,區議會有委任議席、立法會有小圈子選出的功能組別和令功
能組別橫行的分組點票制度、行政長官選舉的方式不用多說了,那根本就是一
個被高度操控的小圈子中的小圈子選舉。在這種制度下,政府政策傾向經濟和
政治既得利益集團──城市規劃和土地政策有利大型地產商,市民和小商戶愈來
愈難負擔不停飊升的樓價和租金;公用事業政策就讓電力、交通、隧道經營者
因為欠缺競爭而加價至令市民叫苦連天;強拍條例令舊樓小業主每每被收樓公
司壓價賣掉祖業;醫療政策令市民愈來愈恐懼因病致貧;小圈子選舉繼續小圈
子;高鐵計劃在成本效益論證存疑,民意讚成反對成五五之比,政府仍要強行
在功能組別護航下強行通過,觸發包圍立法會和禮賓府的抗議集會。這種種的
問題,都在把香港一步一步推向分裂。這很大程度上是讓政府只需向控制選票
的小圈子負責的制度使然。

除了階級分化,政府在處理選舉制度、遊行集會和新聞自由這些觸及香港人核
心價值問題的態度和手法愈來愈令人擔心。2003年政府和建制派要強行通過
「23條」立法觸怒香港市民;2011年中,政府推出一個飽受學者評擊的替補
機制方案,竟然想不作公眾諮詢便提交立法會,結果因為引發大規模抗議而押
後,而負責的局長竟然可以再升一級;接著,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期間政府處
理示威和採訪的做法一下子把香港和內地接軌,「港大8.16事件」和「黑影事
件」也激發了社會極大的反彈。


香港已不是殖民地時代的香港

這些畫面相信你也有印象吧。我猜你也有思考過為什麼香港人會如此「激
進」。他們不懂得珍惜國家經濟發展的大好形勢,無事找事來做?抑或是因為
現在的政府得不到充分的民意授權?還是現行的政治制度根本不能理順社會利
益分配的矛盾?又或者是資訊科技愈來愈發達,令人們更容易聚集力量爭取權
益甚至作出抗爭?

現在的世界已經不是沒有互聯網時代的世界,香港也不再是殖民地時代的香
港。
 
說好的普選呢?
 香港的階級分化、社會矛盾已經愈來愈嚴重,政府與市民的衝突愈來愈多,問
題正正就是現行制度令政府不會面對市民,也理順不了社會矛盾。本來《基本
法》寫明2007/08年可以有普選,那應該是讓社會達至一份更合理、更進步的
社會契約的機會,連建制最大黨也說他們「是最有誠信的,(他)們是支持07/
08(普選)的」,可是北京一聲令下一切落空,變成2017年之後「可以」普選,
市民期望幻滅,才會一步一步走上抗爭之路。由2007到2017這些日子,誰當特
首也會變成眾矢之的,所以當你上台後,面對的責難也許不完全是你的錯。

不過,說好的2017年普選,就是你的責任了。全香港都知道這問題不是由你
完全操盤,但你作為特區之首,是絕對有責任為我們爭取一個「最像樣」的普
選。如果你打算像你的前任一樣玩弄港人,面對民意反彈可能難以估計。

希望你能夠真真正正為香港做到落實普選這一件大事。像麥理浩那樣,三十年
來香港人提起他,還是讚賞的。

Never say never.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祝身體健康

庫斯克

   

   


from Kursk's Xanga http://kursk.xanga.com/759652746/%e6%8a%8a%e7%a4%be%e6%9c%83%e6%8e%a8%e5%90%91%e5%88%86%e8%a3%82%e7%9a%84%e5%88%b6%e5%ba%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