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 March 2012

呂大樂:公眾異聲四起 選委漠然不動

香港經濟日報 1-3-2012

特首競選新聞,日日新鮮,劇情峰迴路轉,招數層出不窮。當中兩位候選人的誠信受到公眾質疑,引起社會重大回響。

面對這樣的一個局面,理應是全面動員,全民參與其中,發表意見。可是,在香港社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整個過程之中傳媒的焦點只在於候選人身上,但卻沒有窮追每個界別的選委,了解他們究竟有沒有重新收集所代表的圈子的意見,為將來最終所投一票取得充分授權。

傳媒聚焦候選人 缺選委聲音

我當然明白,這就是小圈子選舉的缺點——特首由小圈子所選出來,而選委作為更大圈子的代理人,成功當選之後也似乎安 於這個包辦代替的角色,拿着手上那張選票,有的自以為已經完成任務,有的討價還價,更有的只在等待指示。但問題是,絕大部分選委(盡管部分人口頭上反對小 圈子選舉)似乎都沒有打算改變這個現狀,就算現在選情出現突變,民意亦發生重大變化,他們亦繼續以為已經很了解自己所代表的市民的想法。他們不會放棄代理 人的身份,重新投入自己所屬界別,接觸民眾,收集最新意見,發動他們參與,將民意搞大。他們顯得充滿自信,完全相信自己有能力緊貼最新的民情民意的方向, 沒有需要再作(雖然之前也沒有怎樣做過)廣泛諮詢。又或者他們覺得,只要跟同一界別的選委交流意見,便足以面對外在環境的變化。

個人支配選票 離群眾捨民意

不過,我相信,更多的選委是覺得既然當選,手上的那張選票便應由自己來支配,根本沒有必要回到群眾中間,把民意再放回公共領域,大鳴大放一番。

於是,本來沒有必要將自己局限於小圈子選舉裏面的選委們,卻心甘情願的「按章工作」,未有嘗試踏出半步,修改一下遊 戲規則。更令人覺得奇怪的是,以目前特首選舉的形勢一片混亂,好些選委做過提名人之後,最終投票隨時會出現一百八十度轉變,轉為支持另一位候選人,他們也 需要為自己改變主意而自製下台階。理論上,最容易說得過去的做法,就是重新諮詢公眾,為前後矛盾的選擇找個轉彎的空間。不過,擺在我們眼前的局面是,一眾 選委自我感覺良好,完全不覺得有需要確定選民對他們的授權。

「按章」小圈子 專注扮演投票人

建制派選委如此表現,還可理解;畢竟他們的角色早由劇本所安排,他們最終作出哪種選擇,並非完全由個人自由意志所決 定。但泛民背景、專業界的選委也不見得擁有一種群眾參與的民主意識,認真擴充選委跟社會互動的可能性。單從行為表現來看,真的很難看得出非建制派與建制派 的分別。他們出奇的安份守己,專注扮演投票人的角色。

是因為選委們懶惰?是因為他們太想好好利用手上的選票,以便跟不同利益集團討價還價?是因為他們都在幕後或枱下活動?還是因為他們擔心政治動員,發動民意的做法太過(在政治上)「危險」?

無論背後是哪一種考慮,我們只見到選委們安安靜靜,沒有甚麼動作。但在另一邊廂,市民看見特首選舉過程中的種種事 情,一定有很多不同的意見,不吐不快。盡管如此,選委們卻似乎不覺得有需要整理及反映市民的意見;他們的冷,跟市民的熱(不一定指反應熱烈,而是他們有着 很多不滿),形成強烈對比。


from 政經評論 http://kurtlau.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_8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