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全力應對其兩大親密盟友以色列與韓國對核武器的恐懼。 以色列對伊朗成功研製核武器的擔憂是出於對其生存的威脅。 對首都只離北韓邊界40公里的韓國來說,情形也是一樣。
美國與北韓於2月29日達成協議, 平壤承諾暫停其核計畫來換取糧食援助。然而,韓國人知道, 不管陷於貧窮的北韓做出什麼承諾,它是不太可能放棄其核計畫的。 美國前國防部長蓋茨(Robert Gates)所說的他已經對北韓的同樣承諾感到厭倦, 似乎已被淡忘了。
北韓的承諾將是短暫的
誠然,奧巴馬政府對北韓有一些正面的影響。 平壤目前已經同意暫停長程導彈試射、 核實驗及在甯邊核設施的核活動。此外, 北韓神秘的共產黨政權也將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 的核查人員,來換取糧食援助。但這樣的承諾一般都是短暫的。
一些溫和派的專家學者認為,人道主義援助的誘惑, 可能幫助勸阻平壤進一步發展其核武器計畫, 但卻擔心韓國總統韓李明博可能拒絕協助美國。 一些韓國人希望最新的協議,可以為重啟韓國、北韓、美國、中國、 日本與俄羅斯之間自2008年便陷入中斷的六方會談鋪平道路, 及針對一系列戰略與經濟課題的對話。
對自由派和左傾的專家學者來說, 李明博上臺後對北韓採取不理采的態度, 讓韓國政府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包括2010年韓國軍艦天安號被擊 沉及延坪島遭炮轟的事件。然而, 李明博的革新派敵手也要對削弱他的地位承擔一些責任。
現在,美韓聯盟正受到對北韓核野心擔憂的考驗。北韓戰爭後美韓於 1954年簽署的共同防禦條約的內容,一直都沒有改變, 儘管韓國已經崛起為工業強國,而北韓也開始發展其核武器計畫。 考慮到韓國面對的風險還有美國目前更重視與中國的關係, 要永久維持現狀大概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一些悲觀者覺得韓國人對美國的看法有了根本的改變。 韓國政府或人民捨棄美國而向中國靠攏雖然是不太可能的, 但韓國人卻已開始懷疑美國還是否願意確保他們的核心安全利益。
韓國人對美觀感已不受韓戰影響
韓國人對美國的觀感已經不再只是受到1950至1953年北韓戰 爭的影響。保守派人士堅持美國在戰爭中的犧牲不應該被忘記。 當然,這是沒有錯的。但這些記憶卻已逐漸模糊。事實上, 目前最激烈的反美主義來自年輕一代。 那些經過戰爭和獨裁苦難的韓國人對美軍駐韓並沒有太大的意見, 但年輕一代覺得這是一種恥辱並要求同美國更平等的夥伴關係。
除非3月15日生效的美韓自由貿易協定可以幫助解決韓國富人和窮 人間日益擴大的經濟差距,它可能引發更多的反美情緒。 韓國反對黨和左傾批評者表示,協議只會加深雙邊關係的不平等。
在寫給奧巴馬總統的信中, 韓國反對黨希望他重新考慮自由貿易協定。有鑒於4月的大選, 韓國主要反對黨民主統合黨聲稱它將要求美國重新進行談判。 這當然是個偽善的立場,因為在盧武鉉總統掌權時, 它對協定的內容幾乎沒有任何異議。正如已故的盧武鉉曾說, 這些固執己見的自由派懷疑論者,是透過80年代的棱鏡來看美國的 。當時,華盛頓支持韓國獨裁政權。
美國同韓國的雙邊聯盟,代表了美國對東北亞過去58年來的基本戰 略。兩國繼續擁有非常重要的共同利益: 核不擴散及制止北韓的核武器計畫。此外, 兩國也有有其他共同的根本價值觀和承諾:民主、自由市場經濟、 人權及法治。
然而,韓國有一句古話:地面在雨停後會變得更堅固。 如果繼續維持現狀的樂觀表面, 韓國人擔心面對北韓的核野心和美國安全保障的不確定性, 國家可能會變成荒原。在這一點上,以色列並不孤單。
作者是首爾和平與合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曾任職於韓國前總統金泳三和金大中的國內外安全政策策劃小組。
from 政經評論 http://kurtlau.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