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須理性討論,不容政治抹黑。
去年底開始,中聯辦官員的言論以至「左派報章」超過七十篇文章紛紛點名 攻擊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博士,指責其身份認同的民調,將「香港人」與「中國人」並列,問題定得「不合邏輯」。不少左報文章更指控他借民調分裂 中港兩地,又無中生有地誣衊他曾與英國特工接觸、接受外國操控等,完全乖離理性討論的常規,也罔顧客觀事實,無視身份認同調查在世界各地十分常見,本地的 調查在九七後亦從未間斷。我們深信,學術研究必須理性討論,批評者不能輸打贏要,當二零零八年調查結果顯示港人對「中國人」身份認同創新高時,便照單全 收,但去年遇上民意趨向逆轉,便批
評學者「不合邏輯」,甚至意圖不軌。
(二)傳媒評論須擺事實、講道理,不容亂扣帽子。
由去年十一月底至今,「左派報 章」約有二十篇文章點名攻擊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文章用辭狠辣,把成名形容為「惡犬」、「褻瀆師德」、「戴著學者頭銜的長毛」,其中兩篇更認為 科大應該將他開除。連串的人身攻擊沿襲文革式的抹黑、誣衊,例如強烈暗示他是法輪功成員,指他反中亂港、甚至鼓吹政治暴力,全屬子虛烏有,憑空想像之作。 近日《大公報》社評點名批評蔡子強、鍾庭耀、成名三人,斥責他們假學術之名,與反對派沆瀣一氣,謀求「反中亂港」等等,正是亂扣帽子的又一明證。我們深 信,傳媒評論若要有益於世,必須據實說理,以理服人。幻想代替事實,猜測等同論證,加上先入為主的論斷,只會污染言論自由的空間。
(三)學術自由必須珍而重之,不容權貴肆意威嚇。
中聯辦官員及「左派報章」的無理批評和人身攻擊連綿不絕, 至今未休。我們擔心,連串歪論對學術界造成「寒蟬效應」,令學者避談政事,不碰觸敏感課題,或者顧慮權貴好惡而自我審查言論。結果學術自由受損,也有礙學 者承擔其社會職責。因此,我們呼籲,政治權貴須珍重學術自由,勿再假借言論自由之名製造歪論,打擊關心社會的知識份子,擠壓他們的研究和活動空間。
二零一二年二月十二日
發起人(依筆劃序):
方志恒 何芝君 李展華 杜耀明 馬 嶽 張超雄 張楚勇 梁恩榮 莊耀洸 陳允中
陳婉雯 陳竟明 馮可立 馮偉華 黃志偉 葉健民
from 香港雜評 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_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