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7 March 2012

林天悟:理性看待梁振英的「高民望」

信報轉載】小圈子特首選舉結束了,梁振英以六百八十九票「大熱」當選,成為香港回歸以來第三位行政長官。

身邊許多人對選舉結果心痛失望。此時此刻,憶起前保安局局長、現任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她在2003 年企圖硬推二十三條時曾經說過,「火遮眼是看不到事實的」。在此勸諭各界人士,尤其是拒絕「從梁」者,宜平心靜氣,面對梁振英「高民望」當選這項事實,否則未來五年路更難行,也難以制定出有效的抗爭策略。

所謂高民望是有相對性的。無可否認,在3.25 選舉前夕,多個民調、不同界別諮詢和較具規模機構主辦的模擬選舉結果,梁振英的得票都比唐英年和何俊仁為高;而較具參考性的有線電視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滾動調查,在投票前一天的最新數據顯示,梁振英的支持率跌至三成五,但仍是各項選擇之最,而何俊仁有14 %,唐英年有19%,但三個都不選的則高達32%。

另一方面,由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主辦的「3.23 民間全民投票」,獲得逾二十二萬人投票,結果有超過十二萬人投下白票,比率高達54.6%;而梁得票率有17.8% ,唐有16.3%,何則獲11.4%。這樣的結果令許多支持普選的市民振奮難眠,但開心不到半天,卻又為小圈子選舉的結果而黯然——民間選舉的結果,對於只有特權階級才有票的選舉,其影響力等於零。

扭曲數據易成誤導

值得一提的是,上周五港大的全民投票開始不久,即發現電腦系統受到黑客入侵,市民不能利用手機或網上投票;同日,《成報》基於「配合報道」而擅自刪改事評論員劉銳紹的文章,把「兩個都不選」扭曲成「挺梁」;同時,自由黨主席劉建儀原定在該報發表自由黨心路歷程的文章,亦因「稿件調動」而須抽起。

再前一天,香港記者協會發出聲明,強烈譴責中聯辦曾經致電《信報》老闆秘書施壓,公然破壞一國兩制,嚴重打擊新聞自由。雖然《信報》老闆李澤楷已透過發言人向傳媒否認,但行家知道「中聯辦或親建制派向傳媒施壓」確已存在多時,部分傳媒就如左派特首選委一樣,報道政治事件的角度要聽從「阿爺」(北京中央)指揮。

全民投票是在備受打壓下進行,消息透過新聞報道、網上討論區、facebook、手機通訊瞬即傳開,激發市民紛紛走出來投票,大部分參與者如同2003 年七一遊行的市民一樣,對民主自由有強烈訴求,是屬於反對小圈子選舉、渴求真普選的一群。

因此,有選委批評民間選舉「有導向性」,某程度上是對的,但在這樣的背景下,梁振英仍有近近兩成得票率,已可說是高得不尋常。正如我們不能想像,七一遊行人士當中,居然有近兩成人支持建制派候選人。這些人支持的候選人當選了,其投票心態很值得研究,期待有學者可作深度分析。

筆者個人觀察所得,逾半傳媒從業員是堅決反對小圈子選舉;在梁振英爆出連串醜聞前,約有三成行家支持他當特首,較唐英年約一成多為高。其後梁振英被指想縮短商台牌照年期,又為二十三條立法而提出動用防暴隊;縱使暫難辨真偽,但記者「信唐多過信梁」,普遍認為梁當選後,本港的新聞空間勢將收窄,基於對二十三條立法的恐懼,九成行家都加入「ABC」一族,即Anyone But CY。在「兩害取其輕」之下,行家寧願唐英年跑出,或者流選更好。

港大全民投票期間,行家的facebook 被有關訊息一再洗版,大家都呼朋喚友出來投票,甚至發起去票站做義工,那種良好而熱烈的氣氛令人愉快,但亦容易令人蒙蔽,以為市民都一樣關注事件。當大家走出票站,就會發現身邊許多行外人對投票權利並不在意,若干市民仍覺得梁振英是一個好選擇。

縱使「梁振英是最高支持率的特首候選人」是事實,但也是偽命題;有識之士都知道,這是精心設計的小圈子選舉框架下所獲得的數據,不代表真正民意。偏偏普通人最易被這種扭曲的數據誤導,心中既有「總要有人做特首」的想法,在不要流選的情況下,梁就變成「最高支持率」的候選人。

精於計算、精於運用權術的政客,最懂得利用這些偽民意去推銷惡法。至此,本文所謂理性看待梁振英的「高民望」,在於要認清擁護梁的人不單止有聽從中央指揮、威迫、利誘的政黨或選委,還有估計約三至四成(以有線調查數字作參考)的一般市民,這批市民只求生活安穩,聽信於專業和權威形象,而梁振英正好符合他們的期望,這些挺梁者,將成為其政治籌碼。

未來五年慎防惡政

較諸董建華的老好人,曾蔭權的香港仔,甚至唐英年的缺失男,梁振英的公眾形象極之兩極化,喜惡之間是世上最遙遠的距離,恨者指他奸險記仇,有傳他獲中央推舉上台,皆因願意肩負「四大任務」,即政制發展、二十三條立法、推展國民教育和整頓香港電台;若屬實,梁上台後香港政制的民主成分勢將倒退。觀乎他昨天勝出後回答記者提問時,已等同暗示任內必為二十三條立法。他會否挾民意強推惡政?七百萬市民不能不防。

梁的強勢,是其反對者所懼,亦是支持者所鍾愛。香港回歸十五年來,前兩位特首多次被民眾運動「摑一巴」,董建華更提早腳痛下台,曾蔭權卸任前更陷入涉貪醜聞,被市民激烈聲討。面對政治「亂局」,坊間亦有部分聲音渴求強者上台,以為施政會更暢順,社會才更「和諧」。

悲哀的是,這些「愛CY 的理由」,竟然亦是部分行家支持梁的理由。當國內新聞工作者為開拓言論空間而押上性命安全,香港的新聞從業員卻自甘追捧強權,實在令人悲嘆。

很同意一位行內前輩所言,梁振英的民望其實走在鋼線上。過去一周不少傳媒人從挺梁的陣線中「覺醒」,回到「反對小圈子選舉」的原點上,源於發現梁上台後可能損害新聞自由等香港核心價值。這種覺醒過程需要有觸發點,甚至是痛苦的,若未能冷靜看清梁營支持者的特質,就無法找出觸發點。

昨天的香港是黑色的,讓我們以台灣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敗選感言自勉:

如果你心裏真的很難過,就讓它發洩出來,你可以哭泣,但不要洩氣;你可以悲傷,但是不要放棄。因為明天起來,我們要像過去四年(香港是五年)一樣的勇敢,心裏充滿着希望。因為,我們必須勇敢地扛起這個國家的責任,我們必須樂觀地,繼續為台灣(香港)這塊土地打拼。



from 香港雜評 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_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