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1 March 2012

1/1200,一個選委眼中的特首選舉

朋友打趣說,能夠成為「一千二百份之一」,是上等人了。但在制度之內,卻更為特區的禮崩樂壞憂心忡忡。都說二零一二是世界末日,原來此話果真不假:對於在特區政壇打滾的每一個人,無論身份界別如何都要被迫選擇重新做人。

文/梁啟智

上週五,許多身處內地的觀眾原本正在香港台等待收看電視劇集的大結局,畫面卻變成了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的辯論會。按網上微博回應所見,似乎內地網民對這個安排沒有多大的不滿,反而因為能窺探港式政治的現場運作而興奮莫名,還覺得候選人之間的互相質詢挖苦整俱娛樂性。

誠然,這種公開的政治辯論在內地並不存在,在香港也算是新鮮事;但身為一個香港人,這場辯論畢竟來得太遲。而以這樣的形式出現,畫面和對答儘管相當惹笑,背後所代表的政治環境卻甚為可悲。

按《基本法》的規定,香港最終必須實現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普選。由於《基本法》只列明一九九七年和二零零二年的行政長官產生方法,理論上早在二零零七年就可以普選特首。只可惜中央政府、香港政府,和建制派議員的諸多阻撓,到了今天香港仍然未有普選。只不過,他們大概萬萬沒有想到,當初他們設計的選舉模式,竟然在今天製造了一場超級鬧劇。

今屆的選舉模式和之前數屆相若,都是由不同專業界別選出選舉委員,再由他們選出特首。今屆選委的數目增至一千二百人,但當中種種的不平等依舊不變。以筆者代表的高等教育界為例,就由九千多名的大學教授和行政人員選出三十名代表。問題是,為什麼只限於這九千多人?要多高級的行政人員才可以有權投票?為何行政助理可以,秘書卻不可以?又為何高等教育界只有三十個席位,漁農界卻有六十個席位?是否漁農業在香港的地位比大學重要?為何家庭主婦卻又連一席代表都沒有?

這一切一切,都沒有任何解釋,只按政府的喜好而設。換句話說,所謂的選舉其實在設定選舉委員會的組成時,便差不多可以內定結果。事實上,以往每屆的選委會當中,除了教育界、法律界和社會福利界等少數界別外,絕大多數的席位都來自與中央政府關係千絲萬縷的各個政治系統。正因如此,過往每一屆的特首當中,基本上提名期還未開始便已經知道結果。

早前電視台來電採訪,詢問身為選委對各候選人有何看法。筆者反問記者:「難道當上了選委,就可以比其他人有更大的能力改變選舉結果嗎?」在各候選人的明爭暗鬥當中,每天新聞如電視連續劇一樣幕幕高潮,好像大局真的在香港本土決定似的。這條問題還是搞清楚要好。

從一開始這場特首選舉就注定是一場假選舉。選委會成員的數目從八百人增加到一千二百人,絕不等於變得更為民主,畢竟權貴商賈把持的比例沒有改變,所謂「關鍵少數」的力量,也只是權貴派系之間分贓不均的結果,並不特別值得慶賀。這樣選出來的選委,當然不能代表七百萬市民的意願,甚至連自己的界別也代表不了。選委的投票是不記名的,他們所代表的界別無從得知其最後選擇——不用負責的民意代表,還算是民意代表嗎?

但這個本來「萬無一失」的選舉方法,在這一屆卻出現變數。到目前為止最流行的解讀是:傳統工商和地產利益集團推舉了唐英年出來,以為會照過往的方式順利當選,但梁振英卻持著傳統愛國陣型和這些利益集團之間的介蒂而堅持參選,中央政府未知是否因為忙於內部的權力鬥爭,以至遲遲未作「欽點暗示」,才會出現今天的兩大陣型相互廝殺。

本來在一個選舉當中,候選人在競選時刀光劍影互揭黑幕是正常不過的。但這次選舉卻可能為香港立下一個很壞的先例。畢竟,梁唐二人並非代表不同的政治理念,兩人的政綱如果蓋上名字的話大概分不出誰是誰。梁唐二人背後的是利益集團,而不是健全的政黨政治,廝殺起來更沒章法,不斷加深矛盾卻又未必有助政治體制的成熟。如果香港可以出現執政黨,候選人和他們的競選團隊都會考慮到其競選手法對所屬政黨的影響,政黨的紀律會阻止選戰變得過分醜陋。而中央政府不欲見到強大的香港本土政黨,直接後果卻是政治人物既失去政黨的培育,也不受政黨的約束,當負面選戰來臨時政壇便如鬼門關大開,誰都可以不負責任地大潑髒水。

辯論會中見到候選人互相質詢本來是好事,但在這種背景之下發生卻不然。來到今天,特首選舉的形勢對多數港人來說都是意料之外。唐營和梁營分別吹噓對方的選委準備「跳船」,在匿名投票之下誰和誰真假投誠,最終只有天知地知。

筆者是搞學術的,不想參與見不了光的政治交易,只想做好泛民選委的責任,選票面前但求無愧於心。朋友打趣說,能夠成為「一千二百份之一」,是上等人了。但在制度之內,卻更為特區的禮崩樂壞憂心忡忡。都說二零一二是世界末日,原來此話果真不假:對於在特區政壇打滾的每一個人,無論身份界別如何都要被迫選擇重新做人。一場特首選舉變質至此,特區明明是初春時節,卻總感秋風蕭殺,有如大難將至劫數難逃。

編者注:作者近日製作網站,把所有因為選委身份收到的信函和電郵公開,讓公眾得知選委所得的「額外信息」,以期儘量提高選委會的透明度。地址:http://hk-ce-2012.blogspot.com/



from 陽光時務 http://www.isunaffairs.com/?p=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