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選票的總格局仍是北藍南綠,但民進黨在南部沒能大贏,中部不止小輸,北部更被對手橫掃,在所有板塊的選情一概不利。這也體現出,雖然各黨選前喊出決戰中台灣,跨越濁水溪,關鍵雙北等各種帶有區域色彩的口號,但選票板塊的移動仍舊取決於各黨的整體選戰策略,並非在特定地理區域著力所能夠左右的。
文/何京鍇
中華民國第十三任正副總統選舉落下帷幕,現任總統馬英九以51.6%的過半得票率拿下近690萬票,成功連任。此前被認為聲勢看漲,不無一搏機會的民進党候選人蔡英文則只拿到了609萬票,在得票率上落後馬英九六個百分點。親民党總統候選人宋楚瑜則遭遇滑鐵盧,只拿到2.77%的選票。馬英九得票率過半,並與蔡英文拉開顯著距離,固然不如08年的空前大勝,但仍可謂是贏得相當乾淨漂亮的一次選舉。
投票率創新低
首先值得關注的是投票率的部分。選前由於各家民調和估票數字普遍認為馬蔡兩組候選人的票數會相當接近,選舉結果可能拉鋸,再加上首次實行總統立委兩項重大選舉合併辦理,包括官方中選會在內的各界普遍預估投票率會在78%到80%之間,甚至可能更高。投票當天全台天氣基本良好,早前預報的降雨等不利投票的因素也未出現,但總統選舉的投票率卻只有74.38%,遠低於預期。該項投票率數字也是台灣民選總統以來的最低水準,較2008年的76%還下滑了兩個百分點。
投票率下滑的結果顯示,選舉日期對選民投票熱情的影響,超過了緊張選情的催票作用。這次選舉由於安排在春節前的一個週末,又恰逢學校的期末考試期間,不少年輕學生受影響放棄返鄉投票,更有不少異地設籍的民眾因為不願在投票日和春節兩次頻繁返鄉,而放棄投票。
在民進党傳統佔優勢的南部縣市,投票率也普遍低於全國的平均水準2到4個百分點。國民黨傳統佔優勢的北部地方,投票率則普遍維持高於全國水準1到3個百分點。固然各界咸認本屆選舉綠營的造勢氣氛更熱,但這種熱度並未體現在投票率上,客觀上先為馬的勝出埋下伏筆。
具體到選票部分,台灣的地理空間不大,雖然選票的分佈呈現北藍南綠的格局,但歷次選舉間的藍綠消長卻具有全台一致的特性。如2008年大選,馬英九在全台主要縣市的得票率均較連宋2004年增長7到10個百分點。
這次大選也呈現出全台聯動的特色,儘管選票的總格局仍是北藍南綠,但民進黨在南部沒能大贏,中部不止小輸,北部更被對手橫掃,在所有板塊的選情一概不利。這也體現出,雖然各黨選前喊出決戰中台灣,跨越濁水溪,關鍵雙北等各種帶有區域色彩的口號,但選票板塊的移動仍舊取決於各黨的整體選戰策略,並非在特定地理區域著力所能夠左右的。
藍營北部大勝
從北部看起,藍營光在台北和新北兩個直轄市的選情就贏下了53萬票,足以對沖綠營在南部所有縣市贏得的多數票。台北市開出近58%的得票率,對老市長馬英九而言,應算不錯的結果。畢竟從2010年五都選戰來看,政黨色彩極度淡化的蘇貞昌迎戰民望不高的郝龍斌,仍然無法突破44%的門檻,這就已經證明台北市的藍營選票足夠堅定。在總統大選拉高藍綠對決,以及馬英九本人的老市長牌,都有利於產生傳統藍綠六四比的結果。
而在人口第一大市新北,國民黨雖然只有53%的得票率,卻足以為全台奠定勝利的基礎。蔡英文陣營原本對新北市寄予厚望,視為實現突破的關鍵地區。一方面蔡英文本人在2010年就參與新北市長選舉,拿下了超過百萬票的好成績;另一方面蔡陣營打破選戰傳統,將競選總部搬出首都台北,設在新北市的行政中心板橋區,這些動作不僅彰顯民進黨在新北要有所斬獲的決心,也在戰術上對國民黨形成了不小壓力。
從選票結果來看,蔡英文的頻密動作仍舊沒能撼動基本盤,特別是她本人在新北的得票,在投票率升高的情況下,也只增加了兩千餘票。合理推斷,有相當部分的新北市選民在為她初次參選提供支援後,倒戈轉向馬營。為什麼在新北布下重兵,卻沒能達到預期,是蔡營需要重點反思的一個問題。而新北市長朱立倫在開出漂亮成績單後,也可以洗刷當初當選時贏得不夠漂亮的記錄,進一步加強在國民黨接班梯隊裏的領先地位。
在客家票倉桃竹苗地區,蔡英文的得票也遠低於之前放出的45%目標,她在該地區各縣市的得票率均未突破四成,又一次被馬營迎頭痛擊。蔡陣營在選前強打蔡英文本人有客家親緣的招牌,喊出客家妹的口號,意圖吸納客家選票,事實證明策略成效不大。特別是蔡英文在桃園和苗栗的部分鄉鎮,得票率甚至還少於同黨籍的立委提名人,說明總統候選人的形象沒能在此地獲得有效認同。
雖然民進黨在2009年的地方縣市長選舉和立委補選中,於桃園、新竹曾經取得過相當亮眼的戰績,但對比前後選舉的票數分析,當時國民黨氣勢不振的主要原因仍在於派系互相牽制,地方要角不團結,加上支持者投票意願不高,綠營投票意願踴躍,但並沒有出現藍營選民投綠的局面。在總統大選中,綠營能夠繼續開拓的空間有限,而藍營則因為總統層級的選舉較少地方利益糾葛,有利於馬整合派系支持,帶動動員催票機制生效,保住傳統藍營優勢區。
決戰中台灣
中部地區是每逢選舉一定會被提到的決戰場,陳呂配在2004年奇跡般勝出的關鍵之一就被認為是在中部領先了3萬餘票。民進黨在2010年的五都選舉中,空降的候選人蘇嘉全在普遍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僅以2個百分點落敗,雖敗猶榮。蘇嘉全一躍成為中部民進黨龍頭級操盤手,迅速積累大量政治資本,更進而被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
民進党不無倚仗蘇在短時間內縮小差距的選舉經驗,在中部打出逆轉的盤算。最終中部的選情可以說是介於藍綠之間的平衡結果,一方面票數沒有像綠營希望的那樣出現翻轉,另一方面國民黨在此地區領先的幅度和其他地區相比,要更為緊張一些。
和桃竹苗地區類似,蘇嘉全當年在大台中市的小幅落敗同樣不無地方派系角力,不認真輔選,致使國民黨投票率下降,甚至為民進黨倒戈的因素。但選後國民黨已及時認識到問題所在,馬英九數度親自出馬整合原台中縣的紅黑派系,地方農會幹部也有放出在選舉中已還過蘇嘉全人情,不會繼續支持的風聲。
對大台中市的選票拆開分析,可以發現馬英九在原台中市的得票基本符合預期,接近55%的得票率拋離蔡英文10個百分點。但在原台中縣的部分,馬英九卻只以50.51%的得票率勉強過半,是他獲勝幅度最小的地理區域,蔡英文在原台中縣的得票率成長更達到5.23%,為全台各縣市之冠。這些都顯示民進党在原台中縣區域仍舊大有可為,該地區應將成為未來選舉中藍綠重點攻防的頭號戰區。
中部的另外兩個縣市彰化和南投,也屬於國民黨雖然獲勝、但不無隱憂的地區。如果把原台中縣按照已併入大台中市來處理,彰化縣就成為國民黨在全台獲勝幅度最小的縣市級行政區域,它同時也是國民黨獲勝的行政區域中,藍綠差距最小的縣,馬蔡差距只有4.09%(離島的澎湖人口較少,除外不計)。國民黨籍縣長卓伯源雖然在2年前的縣長選舉中高票連任,國民黨立委也在選舉中展現極強基層實力,但地方派系似乎並沒有努力為馬運作。
南投縣是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吳敦義的故鄉,也是他的政治基地。不過南投縣開出的票數卻並不能為吳敦義臉上添光,只能稱的上普普通通,這恐怕也要令吳敦義的政治光環蒙上一些灰塵。民進党前立委李文忠自參選南投縣長後,就負責為民進黨在當地操盤,大選期間頗有不少拔樁成功的例子,他在選前向國民黨嗆聲,稱如果蔡輸過5萬票就要從玉山跳到太平洋,結果蔡輸3萬5千餘票,顯見民進党對南投小輸的判斷還是有所本的。
綠營南部大挫
馬英九的選舉操盤手金溥聰之前在台南輔選時,曾經放話稱國民黨在南部的選票開出後,一定會令民進黨跌破眼鏡。如果相信民進黨之前要狂勝70萬票以上的估計,最後國民黨輸52萬票的結果也的確可以令民進黨小吃一驚。
綠營之前估出如此高票其實也有所本,其測算基本是比照陳水扁2004年在南部的得票。但以台南為例,2004年正值陳水扁形象尚佳之時,台南又是他本人的故鄉,開出贏26萬票的成績不難理解,但蔡英文本人並非台南出身,陳水扁涉案被押後民進黨又在與扁切割與否的問題上陷入掙扎,難於處理,這些都不利於在台南整合支持者的選票,最後蔡英文只贏不到20萬票,甚至還不到2010年五都市長選舉賴清德逾21萬票的優勢,堪稱不小的挫折。
民進黨在南部整體選情不利,像雲林、嘉義,甚至正副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蘇嘉全的共同故鄉屏東,都沒有開出想像中的亮眼成績。究其原因,民進黨可能還是過高估計了南部的反馬情緒。以公平正義為選戰主軸的民進黨雖然在南部強打經濟牌,並有效地帶動南部選情,但馬英九畢竟掌握執政優勢,對於關鍵地方資源的掌握,透過農會等地方系統對部分選民的利益輸送,以及可主動調漲老農津貼的行政權,都可以為馬彌補在南部的部分選票流失。綠營以陳水扁2004年手握行政資源,風頭最勁的時機來比照2012選舉,的確是有些過度樂觀。
儘管成績在南部不盡如人意,民進黨畢竟還是比2008年的成績取得了突破,如藍營執政的嘉義市,總統選票就出現了10%的逆轉,由綠營占優。2005年國民黨籍的黃敏惠當選嘉義市長,並幫助國民黨在3年後突破南部綠地,在嘉義拿到唯一多數,2009年黃敏惠在大環境不利的情況下仍舊順利連任,還升任國民黨副主席,卻未能幫助國民黨再續輝煌,國民黨未來保住在南部堡壘的前景堪憂。
至於高雄市,選前市長陳菊一度放話要贏得逾七成選票,結果在高雄縣前縣長楊秋興和市議長許崑源的全力輔選下,國民黨只輸15萬票,成績還算不錯,這一戰應該也為兩人未來佈局高雄市長積累起了不少資本。
宋楚瑜意在沛公
另一個必須一提的,是選戰中原本可能扮演關鍵力量的第三人宋楚瑜。他的票數在選前就不被看好,儘管親民黨拼命吹風,放話要贏600萬票,但合理的估計應在5%左右。宋楚瑜最後關頭被自己舊部花蓮縣長傅昆萁、苗栗大佬傅學鵬等相繼棄保,原來的參選搭檔連戰也公開喊話訴求柔性棄保,最後開出不到3%的選票,也不是太難理解。
但馬英九選前如果打著要殲滅宋楚瑜於此役的算盤,恐怕也不會奏效。宋的整體參選策略明顯有所保留,沒有如外界所預期的全面杠上馬英九,聊解新愁舊怨;也沒有發揮深藍底色,猛批蔡英文。在藍綠基本盤被充分激發的背景下,沒有採取這兩種策略的宋楚瑜其實已經註定不會獲得太多選票。
從他副手的荒腔走板,再到宋自己在選戰末期對棄保問題不再如過去一樣一聽就跳腳的反應,都可以看出宋參選志不在總統,而在帶動親民黨立委席次。因此選後的宋楚瑜,一方面爭取到了未來的政治生機,有更大空間揮灑,一方面又沒有因賣力參選徹底得罪藍營,留住政治身段。看似在總統大選輸了個一乾二淨的老宋,其實也是這場選舉的贏家。
from 陽光時務 http://www.isunaffairs.com/?p=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