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4 January 2012

音樂可以改變政治嗎:台灣的競選音樂

今年的總統競選非常搖滾。國民黨推出了他們史上首張「搖滾專輯」:「WE Are One」,民進黨部分則有兩張專輯,一張是小英競選總部推出的「英文歌」,另一張則是由蘇貞昌的超越基金會推出的「Open Taiwan」。

八零年代開始民主化選舉之後,音樂往往扮演在選舉場合扮演重要角色,但一般都是用既成的流行歌曲,如「愛拼才會贏」。
民主化之後,最具代表性的競選歌曲無疑是1994年陳水扁市長選舉時的「春天的花蕊」、「台北新故鄉」。 詹宏達的曲與詩人路寒袖的典雅歌詞,結合阿扁的「快樂、希望」口號,其成功不僅是空前,而且至今是絕後,意思是至今沒有選舉歌曲在其陣營引起強烈的回響。

1994年陳水扁市長選舉時,推出兩首新作的競選歌曲「春天的花蕊」、「台北新故鄉」。詹宏達的曲與詩人路寒袖的典雅歌詞,結合阿扁的「快樂、希望」口號,讓這兩首歌獲得巨大的迴響,這是至今都未有的狀況。也參選市長選舉的新黨也做了新歌「大地一聲雷」,並找了李建復演唱。不論從演唱者還是歌曲內容,雙方競選歌曲都能反映出當時緊張的族群矛盾氣氛。

事實上,隨著選舉競爭的激烈化,候選人越來越爭取年輕選票。陳水扁在九零年代擔任台北市長時,開始把台灣政治推向青春化與商品化。他在競選時開創「扁帽工廠」,販賣可愛的選舉商品,從帽子到公仔,引起巨大旋風;他任用不到三十歲的羅文嘉和馬永成擔任重要政治職務,帶進許多新思維,例如在過去是肅煞之地的總統府前大道舉辦年輕人舞會,稱為「空間解嚴」;陳水扁本然在不同場合裝扮各種造型,把表演政治發揮到極致。在此同時,陳文茜擔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也極力推動過去對抗性濃厚和悲情色彩強烈的民進黨轉型,例如成立辣妹助選團。

不過,相對於執政多年的國民黨掌握大量文化資源如主流的音樂人,民進黨只能找少數的台語歌手和獨立音樂人。94年的陳水扁的募款餐會上找了尚未大紅的伍佰去演唱,98年的扁帽工廠則開始邀請當時的「地下樂團」去演出。

...繼續閱讀

from Sounds and Fury http://blog.roodo.com/SoundsandFury/archives/18657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