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1 August 2015

“自由行”的中国人

来源:
辛子IN日本

‌‌“爆買‌‌”‌‌“爆花見‌‌”——这是今年我从日本媒体上学习到的两个新的日文单词。

它们主要用来描绘中国游客的大肆血拼或是成群结队赏樱花的情形。联想到‌‌“暴走族‌‌”‌‌“爆弾‌‌”、以及‌‌“暴饮暴食‌‌”‌‌“暴力‌‌”‌‌“暴露‌‌”这些中日文里与‌‌“暴‌‌”或‌‌“爆‌‌”相关联的词汇,要么品性不良,要么缺乏雅致,便可知使用‌‌“爆買‌‌”‌‌“爆花見‌‌”来描绘中国游客,绝非一种恭维的赞美。

不过中国人对于‌‌“爆買‌‌”‌‌“爆花見‌‌”这类专用词却也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反感。许多人在听说之后一笑了之,然后自嘲着说‌‌“买买买!‌‌”——‌‌“买买买‌‌”(買う買う買う!)这三个字表达了一种强烈的购买欲,与中国游客在近年来在海外疯狂采购的‌‌“血拼精神‌‌”不谋而合,因此成为2014年中文网络的十大流行语之一。

但是,也并非所有的中国人到了海外都热爱‌‌“买买买‌‌”,轰轰烈烈得像是一支扫荡的队伍。也有一部分中国人,他们相当安静地‌‌“潜入‌‌”世界各地,很少购物,而只是非常休闲地欣赏旅途风光,尽情享受一个异国风情的长假——这是一部分喜欢‌‌“自由行‌‌”的中国人。

‌‌“自由行‌‌”也即‌‌“自助旅游‌‌”或‌‌“个人游‌‌”,在日文中被称为‌‌“自由旅行‌‌”或‌‌“個人旅行‌‌”。这种自由自在的旅行方式,正越来越受到中国中产阶层以上家庭的青睐。在我的中文微信朋友圈里,便有一大拨这样的人。

例如S一家。S是我在上海读书时的大学同学,也是大学时代最要好的朋友。因为微信这个‌‌“万能的朋友圈‌‌”,时隔多年我们重新取得联系。S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上海一家合资企业工作,并一直干到管理层,她先生则是中国某大型企业的技术人员,S的女儿和我的女儿差不多年龄,现在上海念中学。S在微信告诉我:

他们家每年都制定旅行计划,一年一次。负责制定旅行计划与攻略的,是S的先生。尤其是在准备国外旅行之前,S的先生会提前几个月就开始查资料,甚至会使用Google实景地图,事前模拟走上一遍。

S一家的‌‌“自由行‌‌”,是从中国国内的‌‌“自由行‌‌”开始的,每年去一个地方,且逐年渐行渐远:他们一家三口先从上海到云南,再到海南、厦门,然后到日本、韩国、泰国,2012年去了马尔代夫,2013年则去的意大利。而今年夏天,他们一家则自驾游法国。

S告诉我说:走得地方越多也就放得越开,而且一家人一起旅行的日子特别值得珍惜。S希望孩子通过这样的旅行过程,学会如何与人建立沟通,学会如何处理很多突发事件,如何勇于表达自己感受,在东方人内敛的性格中增加一些西方人的热情,让孩子知道世界很大,有着很多不同的存在。

S一家在上海属于普通的白领阶层,无房贷车贷压力,他们不追求豪宅名车,至今仍开着快十年的小Polo。S说:我们更愿意把钱花在‌‌“走天下‌‌”上。S说她的观点是:不要把天下想得太近,也不要把天下想得太远,不过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罢了。

2009年,S一家曾来过日本旅游,那时S的女儿才六岁,年龄比较小,对很多东西都没太多印象,但有两件事,小女孩依旧至今记忆深刻:第一是日本非常环保,扔个瓶子都必须把盖子和瓶身分开投放;第二是日本非常干净,尤其厕所。而且日本的厕所里设施齐全,小女孩有一次上厕所时,还不小心错按了求助按纽,结果马上就有人来了。虚惊一场。

而微信朋友圈中另一位也在欧洲自驾游的朋友,则是专栏作家Y。Y告诉我:他们家每年都有一次亚洲以外的旅行计划,时间在二十天左右。至今为止,Y已经去过了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今年夏季的欧洲自驾游,Y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刚刚从幼儿园毕业、即将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在为期二十天的欧洲五国自驾游中,Y为六岁的儿子特意准备了暑假出游手册,设计的旅行线路也相当人文:除了肖邦故居、斯图加特的奔驰与保时捷博物馆、奥斯维辛集中营、维利奇卡盐矿、布拉格城堡等这些知名景点外,还包括普通中国游客很少到达的德国明斯特停战签署地、以及捷克的瓦茨拉夫广场。

或许因为作家这一职业的关系,Y说他对自然风光兴趣不大,更喜欢建筑、名人故居、历史相关的人文类的旅行。作为中国的中产阶层家庭,他们会花费六万到十万元做一次人文类自驾游,但对于购买奢侈品并无兴趣。

二十天的欧洲自驾游中,Y在微信里为六岁的儿子记录下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坐马车游中世纪古城、第一次在欧洲逛集市、第一次住城堡并在地窖餐厅里吃饭……。六岁的儿子甚至还在德国和波兰各掉了一颗门牙。

‌‌“让一个六岁的孩子知道外面有不一样的世界,并为之努力,是应该的。‌‌”Y在微信朋友圈里这样写道。

微信朋友圈里还有一位地道的文艺女青年M。M非常喜欢日本文化,三年前自学日语之后,独立一人来到日本旅游,大冬天一个人乘坐电车去北海道看雪,去鎌倉寻踪日本的禅文化,因为《伊豆的舞女》,M还特意去过狩野川畔的汤本馆,又跑去箱根的福住楼住进当年川端康成住宿过的房间……,就这样M仍然感觉无法尽兴,不久前干脆辞去了杂志社的工作,独自一人踏上了东瀛求学之路。现在的M,除了去语言学校上课,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在日本各地自由旅行。不久她刚去过广岛,接下来准备前往四国,知道我在这篇文章里写到了她,M非常开心地发微信给我说:‌‌“你可以加一句我跑到东瀛是为了住到太阁大人的城下町么?‌‌”M喜欢丰臣秀吉,她在大阪的住处,拉开窗帘就可以看到太阁大人的大阪城,呵呵~~

在我的微信圈里,喜欢‌‌“自由行‌‌”的中国朋友还有很多,因为篇幅关系,这儿不一一例举。看到朋友们各具特色的‌‌“自由行‌‌”,让我想起白川乡合掌村的和田先生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欢迎中国的个人旅行游客来我们的合掌村。‌‌”

和田先生是合掌村中格式最高的合掌造代表作‌‌“和田家‌‌”的现任掌门人。作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合掌村也接待过中国的团队游客。但接待过几次之后,似乎并不理想。

‌‌“中国游客随地吐痰,到处留下垃圾。‌‌”和田先生告诉我说。大群的团队游客到来,虽然能增加更多收入,但团队客人的素质难免参差不齐,因此给合掌造的自然环境带来人为的‌‌“旅游污染‌‌”。而相比之下,来自中国的‌‌“自由行‌‌”客人,大都拥有良好素质,也更懂得欣赏合掌造村民们引以为豪的传统建筑。

我想:对于想要‌‌“观光立国‌‌”的日本而言,在未来放宽日本‌‌“自由行‌‌”政策,吸引更多‌‌“自由行‌‌”的中国游客,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因为有能力到海外自由行的中国人,通常都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不错的文化教养,懂得如何欣赏他国文化,尊重各国不同的生活习惯。与大群涌入四处爆买的团队游客相比,‌‌“自由行‌‌”游客也许不会在短期内刺激日本商家的营业额直线上升,但从长远来看,他们的到来更有利于促进中日两国之间的互相了解。他们不会像团队游客那样,因为‌‌“人多势众‌‌”而给旅游景点的当地居民造成困惑,更不会造成‌‌“观光污染‌‌”或景点破坏,而只会将当地的人文风光作为自己的旅行见闻传播出去,实现政府之间所无法达到的真正意义上的民间交流。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8/%E2%80%9C%E8%87%AA%E7%94%B1%E8%A1%8C%E2%80%9D%E7%9A%84%E4%B8%AD%E5%9B%BD%E4%BA%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