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8 August 2015

簡介:英國經驗看中國養老金入市

2015年 8月 28日

在中國和國際股市近日連續大幅跌宕起伏的大背景下,北京官方周五(8月28日)透露「將盡快啟動養老金入市」,並表示約有2萬億元人民幣的養老金可投資股市。
有分析人士認為,這可能是中國股市6月中以來連續暴跌之後,中國政府出台一攬子救市措施中的最新一項。
消息一出,這項從開始就爭議不止的政策再次引發有關養老金入市應該與否和可行與否的爭論。
儘管中國財政部和人社部在新聞吹風會上否認允許養老金投資股市是為了救市,並且稱能夠確保長期穩定回報,控制風險敞口,但中國民間對「缺法少制不透明」的中國證券市場「如賭場」的不信任甚深,更對諸如2006年上海社保基金百億虧空案記憶猶新。
中國官方媒體在宣傳養老金入市好處的時候,通常會列出美英等已開發國家均允許養老金入市的先例,不過對美英養老金入市的具體制度和法律保障卻鮮有介紹。
BBC中文網藉此機會為讀者簡要介紹一下作為工業革命發源地英國的養老金製度與法律保障。
英國養老金製度簡介
英國以國家、企業和個人參與管理將養老金體系分為三大項和七分項。它們分別是:
1)國家老年津貼——下分基本津貼和第二養老金。
2)職業退休金(又下分固定收益和固定繳款兩分項——前者由企業雇主方承擔主要風險,確保雇員退休之後每個月所得養老金收益;後者則由企業和雇員分擔部分收益風險)。
3)個人養老金(下分利益共擔者養老金、團購個人養老金和自主投資個人養老基金)。
其中第一大項中的第一分項國家基本老年津貼系統早在1909年就開始,主要目的是「保底」和保障社會穩定,防止老年極度貧困現象。
任何擁有英國居民身份的年齡達到65歲的男性和60歲的女性,均有權領取此項國家基本老年津貼;第二分項則是依照個人多買多得原則的一種補充性附加國家老年津貼。
英國養老金歷史
在上述這些最基本社會保障制度推出前的英國,特別是工業革命之後城市化初期的社會底層,貧困現象曾是造成犯罪率高的主要原因。
從1908年開始,英國議會推出第一部老年津貼法案,確保70歲以上公民每星期至少獲得5先令收入,約合0.25英鎊。隨後經過1909,1911,1946等歷次相關養老福利立法,最終於1990年代的一系列立法確立了現行的國家老年津貼系統。
除諸多立法之外,英國政府還於2002年建立了由多黨派代表組成的議會養老金事務委員會,作為國家養老金事務的最高獨立監管部門。
儘管有相對完善的立法和監管體制,英國的國家老年津貼系統依然由於人口老齡化等多重原因,開始出現較大缺口,也面臨著政府不得不要求個人增加投入,並不斷抬高領取最低年齡的政策來緩解入不敷出的困境。
英國養老金立法
英國從1908年就開始養老金立法的進程,可謂經驗豐富。
很多專家指出,相比之下中國社會保障基本法的《社會保險法》於2011年7月才開始正式實施。中國對立法、修法、廢法還缺乏經濟、社會、環境分析,使得法律更多是原則性的規定。
另外,對比起英國等已開發國家相對非常完善的養老金立法來說,中國目前的《社會保險法》全文僅約萬字,而且只是規定了監管原則,具體、詳細的實施辦法很少,需要政府頒布更多配套法規、規章才能更具可操作性。
獨立監管運營
中國官方媒體報道普遍顯示,養老金入市是已經確定的政策,是大勢所趨。
其實,早在中國前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就任時期就曾多次表示,中國全國2萬億元養老保險金如果這些「組織起來,設立一個專門的投資機構或者委托一個機構,投資資本市場,對全體居民都大有好處」。
分析人士指出,與英國等已開發國家相對比,中國分散在各省的近2萬億資金由誰來管理這一問題成為養老金入市前需要明確的首要問題。
英國就業和養老金部委托獨立的國家養老金信託委員會管理國家養老金的收入、投資與配發事務,並在投資分配中僅將約30%的資金投入於市場; 對於何種證券可以投資,以及養老金/退休金中對其他政府債券、包括房地產等他類投資和現金持有量均有相應的法律規定。
從擁有近40年獨立社保基金監管經驗英國情況來看,除獨立監管機構、完善立法等方面因素外,多黨派、民間、媒體等多方公開監督也是確保英國養老金相對穩定運行的基石。
當然,即使擁有完善的立法和透明的管理與監督制度,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明顯,英國政府近年來也面臨著養老金入不敷出等時代的嚴峻挑戰;對此唐寧街11號也陸續決定在漸進式提高國家老年津貼起領年齡,並預計在2046年實行男女同齡(68歲)領取基本老年津貼。

(編寫:晧宇 / 責編:董樂)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2015/08/150828_china_pension_stocks_uk_us_la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