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克
BBC中文網記者實地採訪報道
2012年,台灣宜蘭縣的漁民集結了百多艘漁船航向他們所稱的釣魚台列島,台灣海巡署護航艦隻還與日本海保船發生了衝突。
在那次大規模的示威之後,日台雙方展開了漁業協定談判,翌年達成了協議,台灣漁船可以在島群周邊12海里水域捕魚,不會受到日方「騷擾」。那次的漁船就是從宜蘭縣的南方澳漁港出發,當年帶頭的就是位於宜蘭縣蘇澳的漁會理事長陳春生。
傳統漁場的理由
在接受BBC中文網專訪的時候,陳春生說,在沒有機動馬達的年代,漁船靠的是潮流和風向。他指著地圖解釋說,台灣東部的漁船自古就可以順著由南向北的黑潮到日本所稱的尖閣諸島、中國所稱的釣魚島、台灣堅持主權的釣魚台列島捕魚。
回航的時候則是靠由北往南的親潮帶領,就能夠直接回到台灣,他表示,日本方面的漁船在沒有機動力的年代是根本到不了這個爭議性島群附近海域的。
這證明這個海域就是台灣漁民的傳統漁場,陳春生形容「根本是沒得爭論的」。
他還表示,在以前日本與台灣還有邦交的年代,台灣漁民到釣魚台列島海域捕魚從來就沒有受到日本方面的取締。
難以合作
在所謂的「保釣運動」中,以前曾經有過兩岸三地的活動人士共同組織行動,試圖登島宣誓主權。陳春生表示,漁民的行動就是爭生存權、爭漁權,以2012年的行動為例,雖然接受了某些企業的贊助,但是還是漁會和漁民的自主行動。
對兩岸是否應該聯手「保釣」,他低調的表示,漁民爭生存權,並不希望搞大了成為政治事件。
他說,以南方澳為例,這個漁港就有兩百多艘漁船,主要作業海域就是釣島的那片爭議性海域。
陳春生還強調說,日本方面的漁船隻有幾十艘有能力到釣島海域作業,生存的依賴程度明顯可知。
在造訪南方澳前不久,台灣總統馬英九才在南方澳與陳春生一起舉辦活動,慶祝台灣與日本簽署漁業協定兩週年。
陳春生說,在簽署了協定之後,台灣漁民作業範圍擴大,漁獲量增加,收入也增加了。
根據他的介紹,釣島海域盛產多種高經濟價值的魚類,因此在受到日本方面驅趕的那段時間,漁民收入受到很大的影響。
有得有失
結束採訪,步出漁會所在的大樓,街上正舉行庇佑當地漁民的媽祖廟祭典,遊行隊伍蜿蜒在大街上。另一邊就是停滿了大大小小漁船的海港,在漁船的噸位上而言,台灣漁船的確大過了石垣島和與那國島的漁船。
而台灣與日本簽署漁業協議,台灣漁民的收入增加了,但是石垣島的漁民收入卻大受影響,因此頗有微詞,似乎目前為止還是找不到一個兩全其美、大家都能高興的解決辦法。
(責編:路西)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5/06/150602_dyfy_taiwan_fish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