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发生在中国东部城市天津一处化学品仓库的爆炸,也可能发生在几乎任何地方,但它象征着很多外部人士看待中国的方式:这个国家的黑暗势力有朝一日可能出于不可告人的原因突然纵火,制造巨大的损失。
整 个夏天,来自中国的消息都令人战战兢兢。6月和7月间,该国基准指数上证综合在不到一个月内下跌超过30%,令全球市场震动不已,这一暴跌仅仅源自政府的 直接或间接干预。一连串疲软的经济数据加上最近人民币突然贬值,激起了人们的担忧:中国自然放缓的经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以及出口均已掉落——或许正在 以比人们预料的快很多的速度减弱增长势头。
就业机会的丧失会转变为街头抗议,从而会在一个眼下对全球增长和稳 定来讲至关紧要的经济体中制造不确定性(去年,全球增长总量的38%源自中国,较2010年中国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23%又有上升)——在这样一个国家, 上述这些都是令人担忧的迹象。该国领导人知道,驱动中国经济由大量依赖出口向更多依赖国内消费转变,将不可避免地令增长速度由两位数字减缓至更加可持续的 水平,但这一复杂而高风险的经济改革进程并未如他们所希望的那般平稳推进。这个夏天的混乱凸显了诸多挑战的存在,这些挑战令中国的长期实力在很大程度上疑 问重重。
然而,中国一定不会很快出现严重的麻烦。其领导人手中拥有稳定中国市场和刺激其经济所需要的现金和政 策工具,这些工具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是不存在的。假如有必要,北京将运用它们。虽然几乎可以肯定很快会发生重大人口问题,并且环境方面的威胁日甚一日,但中 国的全球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仍然在上升当中。事实上,我们已完全步入了一个或许可称为"中国十年"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在那些长期问题最终造成损失之前,中 国快速扩展的全球影响力会推动它跨域一个重要门槛,并且变得不可能被无视。
世界将见证"中国十年"
自 1872年以来,美国一直是引领世界经济的龙头。但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已经不是假如而是何时的问题。考虑到不同的汇率并加以调整,以被称 为购买力平价的方法测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已成为全球第一。随着美国依旧疲弱乏力,欧洲深陷泥沼,很多新兴市场正在苦苦挣扎,至少在今后一些年, 全球经济将依靠中国来驱动前行。
即便其增速今年已下降到更可持续的大约7%,作为石油、天然气、金属制品和矿 产品的超级消费大国,中国还将继续显著获益于更低的商品价格。全球原油价格相当于一年前的一半,并且,中国更加平缓的需求、欧洲不冷不热的增长、北美有弹 性的供应以及伊拉克和伊朗(随着禁令的取消)生产增加,可能将在今后一些年内令石油保持廉价。另一重保险是,中国持有大约四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第二大 外汇储备持有国日本的两倍还多。假如中国经济需要紧急刺激,那就是相当大的一笔应急储备基金可供取用。这笔外汇储备还是进行大规模海外投资的强大助推力 量:这样的投资可以为中国企业创造机会,为中国的工人创造就业岗位;对其决策者来讲,则意味着形成遍布发展中世界的影响力。
但 中国真正的短期优势在于其日渐强势的政治领导层。两年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启动了大范围的反腐败运动,以恢复民众对共产党领导地位的信赖并排除其反对者。那 一干劲十足的运动已将数万干部清除出党,并将一些中国最富有和最有影响力的官员送入监狱。习近平完全可以说是自毛泽东以来最有权势的中国领导人,并且,他 运用那种权势的意愿可能最终在领导层内部制造危险的分裂,特别是当该国在经济上变得不稳定时。但目前,异见横遭噤声,党保持了团结。
这 样的团结在国际上获得了回报。当美国人正在争论美国的外交政策应当多么积极,当欧洲人被距离家门更近的诸多挑战弄得心神意乱,在这样一个关口,中国将继续 运用海外贸易和投资来推进其国家目标。考虑一下中国的进步有多大。1977年,中国仅占世界贸易的0.6%。现在,中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贸易国家,超过 120个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多于与美国的。
在这个中国十年,我们还将见证由中国人领导的跨国机构的成长,这 些机构令外国政府不必求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国或者欧洲国家政府这种传统的西方放贷者,就能借钱修建道路、桥梁、下水管道、港口和其他项目, 而这些西方放贷者会坚持要求进行恼人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以换取它们的资金支持。中国发展银行、新发展银行(中国与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共同发 起成立,但由中国主导)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该银行将美国的重要盟友如英国和德国列入创始国家)均夯实了这一战略。为在中国与欧洲之间开辟新的商品交 换路线,中国还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与该倡议一道,上述这些机构将帮助中国作为国际认可的首选放贷者加入发达国家行列。那将帮助中国以对其有利的方式 重新定义国际直接投资的规则。(金砖国家是对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这五个新兴市场国家的统称,这些国家名称的英文首字母组合为BRICS,意为 砖块。——译注)
短期内,中国还拥有有利的地缘政治环境。虽然中国总有一天将遭遇来自印度的更加棘手的政治和 经济竞争,但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改革计划勉强起步,并且印度经济的规模仅是中国经济的大约三分之一。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愈发处在孤立无援的 境地,这意味着他迫切需要将欧洲的能源消费国替换成亚洲的——这会令克林姆林宫受制于北京。即便有论者谈到美国作为亚洲枢纽的地位,但来自圣战组织的威胁 以及伊朗与沙特之间日渐激化的角力带来的诸多挑战,完全可令美国依旧过于分神,乃至于无暇充分关照中国的崛起。
中国崛起的限度
但 中国的崛起有其限度所在。这个夏天股市的剧烈波动提醒人们,面向市场力量开放一个由国家主导的经济,需要有镇静的头脑。投资者能应对紧张局面,或者不愿承 担风险的领导人将坚持既定路线,这些都是没有保证的。令受控的货币直面不可预见的供需压力时,道理是一样的。存在这样一种风险:市场的反复无常将生成一个 僵化的政治体制所无法吸收的震荡波。为避免短期危机,中国领导人可以进行干预——这个夏天他们正是这么做的——但随着时间推移,紧急措施的有效性难免会降 低。
更大的问题在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胎化政策,中国的人口在迅速老龄化。1980年,中国的中位数年龄是 22.1岁,这意味着有数亿年轻中国人可为该国经济的爆炸式增长贡献劳力。截至2013年,这个中位数年龄是35.4岁。一项联合国的研究预测,到 2050年,中国的中位数年龄将达到46.3岁。那意味着,更少的中国人到本世纪中叶将成为劳动人口,而更多的中国人将领取养老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 侵蚀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从人口形势上看,中国的全球对手美国表现得更加强劲,中国的首要新兴市场对手印度则特别如此。日本和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正在想方设 法应对人口老龄化,但它们已经是富裕国家。中国有可能最终遭遇的局面是人口老龄化,但从人均基础来看依旧是个贫穷国家。
我 们也不应低估中国的有毒环境造成的经济和政治冲击。一份亚洲开发银行2012年的报告警告说,中国五百个最大城市中,仅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 设定的空气质量标准。中国官员承认,该国三分之一的地表水和60%的地下水目前已"不适合人类接触"。但遏制污染的努力尚未取得太多进展,而且,天津的爆 炸提醒我们留意监管措施执行不力的情况。
这些问题将变得愈发难以遮掩。近年来,北京加强了互联网审查,但鉴于 中国有超过6.5亿人上网——其中超过5.5亿人通过移动设备上网——中国领导人知道,在未来一些年中,他们将只得愈发密切地追踪公众言论。这个政权将必 须殚精竭虑以掩盖执政缺陷和内讧,同时应付公众对稳定、繁荣和更负责政府日渐增进的期待。孤注一掷的政府想尽办法遮掩有关天津爆炸的新闻,而普通中国人尽 其所能通过社交媒体绕过那些屏障,就是明证。领导层内部,在相信信息自由流动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改革派与认为信息流动必须保持在国家严密控制之下的强硬 派之间,存在激烈角力。目前是强硬派占上风——这对短期稳定来讲或许是利好的,但长期来看有局限性。
随着中国 人口走向老龄化,劳动力萎缩,中国工人要求的更高工资将削弱很多目前中国享有的相较于美国的成本优势。未来一些年,中国还将面对来自印度,争夺影响力和资 源的更加棘手的竞争。确保石油、天然气、金属制品和矿产品的长期供应并为过量的产品找到新市场的需要,或许会将中国政府拖入它绝少有成功应对经验的外交政 策冲突当中,特别是在中东和非洲。
最重要的是,习近平公开力推的经济改革将取得成功,这依然远非板上钉钉之 事。北京必须重组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以确保中国消费者可以买到更多他们国家的产品。它必须形成和培育已令日本和韩国这样的亚洲竞争对手得以实现持续增 长的那种鼓励创新的文化。它必须缩小日渐危险的贫富差距,并确保更加优质的治理延伸到通常较为腐败的地方层级。假如做不到,社会骚乱将动摇整个体制,这种 严重风险是存在的。届时,中国的主导地位就可能被证明是短命的。
短期内"大而不能倒"
但 是在短期内,中国的经济将继续增长,中国将拓展其影响力并挑战既存的国际秩序。那已是正在发生的事情。美国官员似乎忘记了,中国已变得太重要、太有影响力 了,乃至于当他们不论是赞同还是批评中国的国内政策时,中国并未严肃对待华盛顿。北京业已展示出一种建立新联盟的能力,这些新联盟会去挑战西方领导的诸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种机构的绝对主宰地位。这些机构是在二战后为确保美国及其盟友设定全球商业规则及国际参与条款而创立的。甚至英国也已认识到 中国崛起的不可避免及其潜在价值,并正签约参与到中国的一些项目中。
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对抗竞争以及某些层面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改变中国或者约束其领导人海外活动方面,未来美国总统的权力将是有限的,但华盛顿采取的态度可以帮助判定,这个中国十年是良性竞争的时期还是真正危险的时期。
然而,一个强大的中国固然可能看上去危险万分,一个孱弱、不稳定的中国则可能是最大的威胁,因为脆弱性将令北京愈加反复无常,在这个全球经济的新核心地带制造不确定性。中国十年将构成一个挑战。一个不稳定的中国很可能被证明是一个灾难。
(作 者系美国政治学者、欧亚集团总裁,著有Superpower: Three Choices for America's Role in the World等多部著作,自2014年12月起担任《时代》周刊特约编辑。本文原刊于《时代》周刊,2015年8月31日出版,原题:"The China Decade",文中小标题为译者所加。)
作者:依恩·布雷默(Ian Bremmer),译者:听桥,《纵览中国》
整 个夏天,来自中国的消息都令人战战兢兢。6月和7月间,该国基准指数上证综合在不到一个月内下跌超过30%,令全球市场震动不已,这一暴跌仅仅源自政府的 直接或间接干预。一连串疲软的经济数据加上最近人民币突然贬值,激起了人们的担忧:中国自然放缓的经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以及出口均已掉落——或许正在 以比人们预料的快很多的速度减弱增长势头。
就业机会的丧失会转变为街头抗议,从而会在一个眼下对全球增长和稳 定来讲至关紧要的经济体中制造不确定性(去年,全球增长总量的38%源自中国,较2010年中国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23%又有上升)——在这样一个国家, 上述这些都是令人担忧的迹象。该国领导人知道,驱动中国经济由大量依赖出口向更多依赖国内消费转变,将不可避免地令增长速度由两位数字减缓至更加可持续的 水平,但这一复杂而高风险的经济改革进程并未如他们所希望的那般平稳推进。这个夏天的混乱凸显了诸多挑战的存在,这些挑战令中国的长期实力在很大程度上疑 问重重。
然而,中国一定不会很快出现严重的麻烦。其领导人手中拥有稳定中国市场和刺激其经济所需要的现金和政 策工具,这些工具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是不存在的。假如有必要,北京将运用它们。虽然几乎可以肯定很快会发生重大人口问题,并且环境方面的威胁日甚一日,但中 国的全球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仍然在上升当中。事实上,我们已完全步入了一个或许可称为"中国十年"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在那些长期问题最终造成损失之前,中 国快速扩展的全球影响力会推动它跨域一个重要门槛,并且变得不可能被无视。
世界将见证"中国十年"
自 1872年以来,美国一直是引领世界经济的龙头。但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已经不是假如而是何时的问题。考虑到不同的汇率并加以调整,以被称 为购买力平价的方法测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已成为全球第一。随着美国依旧疲弱乏力,欧洲深陷泥沼,很多新兴市场正在苦苦挣扎,至少在今后一些年, 全球经济将依靠中国来驱动前行。
即便其增速今年已下降到更可持续的大约7%,作为石油、天然气、金属制品和矿 产品的超级消费大国,中国还将继续显著获益于更低的商品价格。全球原油价格相当于一年前的一半,并且,中国更加平缓的需求、欧洲不冷不热的增长、北美有弹 性的供应以及伊拉克和伊朗(随着禁令的取消)生产增加,可能将在今后一些年内令石油保持廉价。另一重保险是,中国持有大约四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第二大 外汇储备持有国日本的两倍还多。假如中国经济需要紧急刺激,那就是相当大的一笔应急储备基金可供取用。这笔外汇储备还是进行大规模海外投资的强大助推力 量:这样的投资可以为中国企业创造机会,为中国的工人创造就业岗位;对其决策者来讲,则意味着形成遍布发展中世界的影响力。
但 中国真正的短期优势在于其日渐强势的政治领导层。两年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启动了大范围的反腐败运动,以恢复民众对共产党领导地位的信赖并排除其反对者。那 一干劲十足的运动已将数万干部清除出党,并将一些中国最富有和最有影响力的官员送入监狱。习近平完全可以说是自毛泽东以来最有权势的中国领导人,并且,他 运用那种权势的意愿可能最终在领导层内部制造危险的分裂,特别是当该国在经济上变得不稳定时。但目前,异见横遭噤声,党保持了团结。
这 样的团结在国际上获得了回报。当美国人正在争论美国的外交政策应当多么积极,当欧洲人被距离家门更近的诸多挑战弄得心神意乱,在这样一个关口,中国将继续 运用海外贸易和投资来推进其国家目标。考虑一下中国的进步有多大。1977年,中国仅占世界贸易的0.6%。现在,中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贸易国家,超过 120个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多于与美国的。
在这个中国十年,我们还将见证由中国人领导的跨国机构的成长,这 些机构令外国政府不必求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国或者欧洲国家政府这种传统的西方放贷者,就能借钱修建道路、桥梁、下水管道、港口和其他项目, 而这些西方放贷者会坚持要求进行恼人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以换取它们的资金支持。中国发展银行、新发展银行(中国与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共同发 起成立,但由中国主导)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该银行将美国的重要盟友如英国和德国列入创始国家)均夯实了这一战略。为在中国与欧洲之间开辟新的商品交 换路线,中国还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与该倡议一道,上述这些机构将帮助中国作为国际认可的首选放贷者加入发达国家行列。那将帮助中国以对其有利的方式 重新定义国际直接投资的规则。(金砖国家是对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这五个新兴市场国家的统称,这些国家名称的英文首字母组合为BRICS,意为 砖块。——译注)
短期内,中国还拥有有利的地缘政治环境。虽然中国总有一天将遭遇来自印度的更加棘手的政治和 经济竞争,但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改革计划勉强起步,并且印度经济的规模仅是中国经济的大约三分之一。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愈发处在孤立无援的 境地,这意味着他迫切需要将欧洲的能源消费国替换成亚洲的——这会令克林姆林宫受制于北京。即便有论者谈到美国作为亚洲枢纽的地位,但来自圣战组织的威胁 以及伊朗与沙特之间日渐激化的角力带来的诸多挑战,完全可令美国依旧过于分神,乃至于无暇充分关照中国的崛起。
中国崛起的限度
但 中国的崛起有其限度所在。这个夏天股市的剧烈波动提醒人们,面向市场力量开放一个由国家主导的经济,需要有镇静的头脑。投资者能应对紧张局面,或者不愿承 担风险的领导人将坚持既定路线,这些都是没有保证的。令受控的货币直面不可预见的供需压力时,道理是一样的。存在这样一种风险:市场的反复无常将生成一个 僵化的政治体制所无法吸收的震荡波。为避免短期危机,中国领导人可以进行干预——这个夏天他们正是这么做的——但随着时间推移,紧急措施的有效性难免会降 低。
更大的问题在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胎化政策,中国的人口在迅速老龄化。1980年,中国的中位数年龄是 22.1岁,这意味着有数亿年轻中国人可为该国经济的爆炸式增长贡献劳力。截至2013年,这个中位数年龄是35.4岁。一项联合国的研究预测,到 2050年,中国的中位数年龄将达到46.3岁。那意味着,更少的中国人到本世纪中叶将成为劳动人口,而更多的中国人将领取养老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 侵蚀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从人口形势上看,中国的全球对手美国表现得更加强劲,中国的首要新兴市场对手印度则特别如此。日本和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正在想方设 法应对人口老龄化,但它们已经是富裕国家。中国有可能最终遭遇的局面是人口老龄化,但从人均基础来看依旧是个贫穷国家。
我 们也不应低估中国的有毒环境造成的经济和政治冲击。一份亚洲开发银行2012年的报告警告说,中国五百个最大城市中,仅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 设定的空气质量标准。中国官员承认,该国三分之一的地表水和60%的地下水目前已"不适合人类接触"。但遏制污染的努力尚未取得太多进展,而且,天津的爆 炸提醒我们留意监管措施执行不力的情况。
这些问题将变得愈发难以遮掩。近年来,北京加强了互联网审查,但鉴于 中国有超过6.5亿人上网——其中超过5.5亿人通过移动设备上网——中国领导人知道,在未来一些年中,他们将只得愈发密切地追踪公众言论。这个政权将必 须殚精竭虑以掩盖执政缺陷和内讧,同时应付公众对稳定、繁荣和更负责政府日渐增进的期待。孤注一掷的政府想尽办法遮掩有关天津爆炸的新闻,而普通中国人尽 其所能通过社交媒体绕过那些屏障,就是明证。领导层内部,在相信信息自由流动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改革派与认为信息流动必须保持在国家严密控制之下的强硬 派之间,存在激烈角力。目前是强硬派占上风——这对短期稳定来讲或许是利好的,但长期来看有局限性。
随着中国 人口走向老龄化,劳动力萎缩,中国工人要求的更高工资将削弱很多目前中国享有的相较于美国的成本优势。未来一些年,中国还将面对来自印度,争夺影响力和资 源的更加棘手的竞争。确保石油、天然气、金属制品和矿产品的长期供应并为过量的产品找到新市场的需要,或许会将中国政府拖入它绝少有成功应对经验的外交政 策冲突当中,特别是在中东和非洲。
最重要的是,习近平公开力推的经济改革将取得成功,这依然远非板上钉钉之 事。北京必须重组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以确保中国消费者可以买到更多他们国家的产品。它必须形成和培育已令日本和韩国这样的亚洲竞争对手得以实现持续增 长的那种鼓励创新的文化。它必须缩小日渐危险的贫富差距,并确保更加优质的治理延伸到通常较为腐败的地方层级。假如做不到,社会骚乱将动摇整个体制,这种 严重风险是存在的。届时,中国的主导地位就可能被证明是短命的。
短期内"大而不能倒"
但 是在短期内,中国的经济将继续增长,中国将拓展其影响力并挑战既存的国际秩序。那已是正在发生的事情。美国官员似乎忘记了,中国已变得太重要、太有影响力 了,乃至于当他们不论是赞同还是批评中国的国内政策时,中国并未严肃对待华盛顿。北京业已展示出一种建立新联盟的能力,这些新联盟会去挑战西方领导的诸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种机构的绝对主宰地位。这些机构是在二战后为确保美国及其盟友设定全球商业规则及国际参与条款而创立的。甚至英国也已认识到 中国崛起的不可避免及其潜在价值,并正签约参与到中国的一些项目中。
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对抗竞争以及某些层面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改变中国或者约束其领导人海外活动方面,未来美国总统的权力将是有限的,但华盛顿采取的态度可以帮助判定,这个中国十年是良性竞争的时期还是真正危险的时期。
然而,一个强大的中国固然可能看上去危险万分,一个孱弱、不稳定的中国则可能是最大的威胁,因为脆弱性将令北京愈加反复无常,在这个全球经济的新核心地带制造不确定性。中国十年将构成一个挑战。一个不稳定的中国很可能被证明是一个灾难。
(作 者系美国政治学者、欧亚集团总裁,著有Superpower: Three Choices for America's Role in the World等多部著作,自2014年12月起担任《时代》周刊特约编辑。本文原刊于《时代》周刊,2015年8月31日出版,原题:"The China Decade",文中小标题为译者所加。)
作者:依恩·布雷默(Ian Bremmer),译者:听桥,《纵览中国》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5/08/blog-post_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