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0 January 2012

wxmang: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点

五年一度的全国金融会议2012年1月6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金融工作会议原计划是于2011年下半年召开,但是由于地方融资平台、影子银行、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金融风​险等问题在下半年爆发,需要集中力量救援,不得不推迟。

金融工作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种一年一度的确定操作政策的务实会以不同,相对务虚,主要是确定未来五年的金融改革方向。

第一次金融会议于1997年11月17–19日召开。当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金融体系面临危机。为防范金融危机在中国发生,剥离了四大国有银行13939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资产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央财政定​向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四大国有银行资本金;央行原有的省分行被撤销,改成9个大区行,减少地方对央行干预,货币政策独立性得以加强;并决定对金融业分业监管,​由证监会、保监会分别负责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央行对银行业、信托业的监管。 会议的重点是加强中央对全国金融系统的集中统一领导,防范和化解历史累积的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第二次全国金融会议于2002年2月5日–7日召开。这是中国加入WTO并作出开放金融承诺的第一年。当时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呆坏账压力较大,面对外资银行进入,一片哀鸣。为了提升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决定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条件成熟的可以上市。会后撤消中央金融工委,成立银监会,“一行三会”的管理架构搭建完毕。组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导中国银行业的重组上市等,经过汇金用外汇储备注资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陆续完成股改上市。同时证券市场结构性问题得到解决,保险投资领域大​幅放开,利率市场化、外汇体制改革亦取得了进展。

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2007年1月19日–20日召开。主要是提出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措施,推进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并成立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对农业银行开始上市准备,​国家开发银行开始商业化转型。

前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存在迫在眉睫的难题:如第一次的银行的技术性破产,第二次的行政化的监管体制,第三次的外管局同时肩负外汇管理与交易之责。从事后效果看,银行上​市改革解决了银行业的技术破产难题,分业监管建立了目前各个市场的监管基础,建立中投公司则部分解决了中国的外汇使用交易难题。

鉴于此前三次会议对金融改革起到重要作用,大家在开会前,对本次金融工作会议充满了期待。大家认为而且目前中国金融业所遭遇的困难比前三次都大。

第一个问题就是人民币发行机制要改革。

在资金外撤、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以外汇占款为人民币基础货币已经难以为继。

因为与外汇占款挂钩的基础货币发行体制,使中国以全球几乎最大的基础货币发行支撑庞大的出口经济体系,但是随着中国的出口增长开始萎缩,未来要靠内需支撑经济发展,如果仍​然以外汇占款发行基础货币,就没法再保持货币供应和需求之间平衡。
以内需为主导的货币发行体制只能以政府的财政收入作为发行依据,有多少收入印多少钱,维持收支平衡。而人民银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渠道来进行基础货币投放,收回银行业机构​的再贷款和再贴现,也就相当于收回基础货币。

第二个问题是利率的市场化。

目前由于保护性利差,使银行一味扩大信贷规模追求利润,而信贷规模扩大,必然需要增加资本金来满足巴塞尔协议8%资本金要求。这就形成恶性循环:扩大信贷业务,增加资本金​,在扩大信贷业务,再增加资本金。。。。。。而资本市场上,许多其他企业也需要资本金,都被银行圈钱拿走后,银行业务的实业基础不存在后,就相当于挖一楼地基去建顶楼房子​,终将垮塌。

而目前中国利率市场化没有推进,所有大中小银行都在同一个模式下展开恶性竞争,导致许多银行风险内控机制一再曝出大案要案(渤海银行,恒丰银行等等)。

目前利率市场化最大的障碍是某些垄断利益集团的反对。除了不想放弃垄断利润外(2011年前三季度,16家银行共实现营业收入1.66万亿元,实现净利润近7000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1.7%),利率市场化必然需要放宽准入。如果利率不市场化,大幅放宽金融机构准入,就会形成大量社会资本会争先恐后进入金融业;同样,如果利率市场化而准入不放松,银行就有​可能利用相对垄断地位反而导致贷款利率上升。因此,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需大幅降低。

实际上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的要点,此外金融资产证券化,存款保险制度(这是金融机构的市场化退出机制的前提),银行资本金补充机制和约束机制等都是主要的问题​。

但是非常令人失望的是,这次会议没有讨论这些关键问题,而是求稳,我认为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告本届政府安全着陆。

主要讨论的问题是:

1、信贷要支持实体经济

(原文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但是这个政策是知易行难,前途并不乐观。因为确保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是控制信贷资金使用方向,也即“受托支付”,而这个做法的核心制度是“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

因为一般情况下,长期贷款往往和用款期限不匹配,贷款到位后,一般不能立即用于相关项目,企业就会千方百计地为闲置资金寻求投资渠道,贷款资金流向股市、房市的现象难以避​免。信贷资金甚至被挪用于高利贷。(不少大型企业将轻松取得的贷款资金以高息转贷给其他难以取得贷款资金的企业,而这些钱大多进入了投机市场后患无穷)

所以受托支付就是针对这种情况的:专款专用,不准自由支配。保证贷款发放要以实际用款为标准,不能“地基还没有建,银行贷款已经发到三层楼”。

但是它的推行,使得银行派生存款大幅减少,没有存款,就没有贷款,就没有利润,个人业绩就受影响,直接影响大家收入,遭到不少银行的抵制。  

2、要加快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实际上如果计算一下某些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贷款企业之比,就可以发现有些银行的所谓小微企业贷款,其实户均贷款金额都在数千万元的样子,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小微企业。​而政府所鼓励的小微企业,应该以户均贷款不超过500万元进行统计,超过的就应算做中型企业。但在国家鼓励信贷支持小微企业,却又缺乏足够配套的现实下,银行玩账面游戏恐​难避免。

因为微小企业的成活率不足20%,而成长周期起码要3到5年,银行从中赚到的是不足3%的利差,但面临的风险和预期损失却可能高达100%,而即便小企业在银行的支持下发​展壮大之后,银行却无法分享其成长收益。

目前为鼓励银行业加大对微小企业贷款力度,提高了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却没有相应的风险缓释条件,未来几年微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可能集中爆发。所以没有银行愿意干。​

所以只靠银行是难以完成支持小微企业、农村金融的任务的,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小贷公司、村镇银行等,从法律上没有障碍,但事实上在民间资本参与设立金融机构的时​候,政策规定不能拥有主导地位,使民间资金很难进入。而由于监管机构能力和自信不足,短期内不能指望改变这种政策,所以只能空对空。事实上现在有的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的运​作都极不规范,缺少有效监管,快速膨胀,风险隐患十分巨大。

同时小微企业同样需要区别对待。有些小企业盲目扩张,乱投资,用银行贷款炒房、炒股,银行是不会敢贷款的。温州那些老板跑掉的企业,不少就是这种贷款借钱炒地,炒房,炒股​,炒期货的。

所以这注定是一个无法执行的想法。

3、银行业要建立全面审慎的风险监管体系。证券业要完善市场制度,强化行为监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险业要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完善分类监管制度

目前有的银行的风险管理规则基本名存实亡,行长说了算又死灰复燃。坏账的风险急剧加大。

4、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构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机制

在地方政府没有新的税收分配至机制和新的税源之前,除了卖地,没有其他降低风险的出路。

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其中43%的债务将在2011年和2012年内集中到期,预计达4.6万亿元,今年到期的额度为1.84万亿元,个别地方目前已经出现违约情况。

5、坚决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建设规范统一的债券市场,积极培育保险市场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的障碍是多头管理。债券市场分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属于央行监管范围;企业债、市政债由发改委审批,其发债​主体多为大型央企;上市公司在交易所市场发行的公司债、可转债和可分离公司债等,则由证监会监管。

债市统一管理不涉及任何技术问题,只涉及部门利益调整。发展债券市场,可以降低企业过度依赖间接融资的格局,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控制银行业信贷集中度风险。

2011年12月29日为止,中国债务融资工具存量规模接近人民币4万亿元,规模已居世界第四位。

但是部门利益是不太好搞定的,已经搞了5年了,搞一个联合协调办公室都很难。

6、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监管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这个央行一直在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7、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提高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水平

这个外管局会议没具体说什么措施,不知道。

8、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完善登记、托管、支付、清算等金融基础设施

这个没说的,花钱就行。

今年工作:

1、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M2增长定为14%–15%)。

2、保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铁公基项目不会烂尾)

简单介绍,不算解读。因为没什么内幕。

{lang: 'zh-CN'}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18322?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