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之际,保障房建设被一些经济学家视作一个既能维稳有可促增长的有效手段。不过,这个在“十二五”计划中着墨甚重的目标是否能够达到政府期望值仍在引发争议。
中国政府打算在“十二五”期间建设3千6百万套保障性住房。政府为什么要制定出这样雄心勃勃的建设计划?
*财富再分配*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住房困难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的限定标准、价格或租金的住房,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等。
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保障房建设已经是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它一方面有通过财富再分配确保社会稳定的作用;也可能成为支持增长的一个有效手段。
*经济支撑点*
经济研究机构Dragonomics在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专家Rosealea Yao说,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已经被中国决策者视作政策制定的一个要点。
她说:“因为他们已经吸取了2008年房地产建设放缓拖累经济增长的教训。所以他们想以兴建保障房来支持经济增长。”
近几个月中国的经济数据看上去不那么亮丽。即便刚刚发布的12月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回到增长临界值50以上,但分析认为此次因季节因素拉动的小幅回升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趋势得以扭转。
华尔街日报1月2日刊载的一篇报道援引瑞银(UBS)分析师汪涛在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的意见说,中国的贸易伙伴正在密切关注中国经济走向,因为中国建筑行业的年钢铁需求相当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国的需求总和;而玻璃、混凝土、能源、家具、家电等其他行业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依赖也很大。
不过,这些经济学家也相信,中国政府将保障房建设列为发展要务,同时也是为了确保低收入者有房可住;因为这关乎社会稳定。
Dragonomics的首席分析师Rosealea Yao对美国之音说,当前房价已经飙升到很高程度,而从2000年初开始的房地产改革中并没有涉及保障房,因此这类房屋在市场中所占比例过小。
她说:“因此许多人被高价格挤出了房地产市场。他们(决策者)需要提供低价房屋,让市场健康发展。”
*保障房带来的各种隐忧*
不过,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则批评说,政府的保障房政策有疏漏,会导致大范围腐败。他对美国之音说:“你不管发展什么行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创造财富;一个是分配财富。如果说要创造财富,就应该搞商品房,不要搞保障房。所以,你不搞商品房,搞保障房,你的目的就在于分配的公平性。公平的话,就应该解决低收入人的住房问题,而不是解决中、低收入。现在把个‘中’给放进去,这个事就全变了,变成一个大腐败。中国腐败已经够呛了。这个保障房恐怕要有几千亿、上万亿的腐败。”
茅于轼指出,要得到保障房,就得写申请、批准,这里面花样就多了。他说,北京的“经济适用房”就是一个反面例子。
这位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兴建保障房应该针对的是农民工,而不应将重点放在城市人群。
至于保障房是否可以支持经济增长,茅于轼的看法是,关系不大。他说:“降低增长幅度的原因呢,我的看法是,我们的增长的质量不好。数量很高,百分之九、十,但是质量不好。就是说你生产了这些财富给谁了?分配得不公平就是质量不好。而且你破坏了环境,还搞出了好大的泡沫。这都是GDP啊。”
茅于轼警告说,这样的GDP不仅没有意义,还有坏处。他认为当前应该做的是提高GDP的质量。
除此之外,分析人士还担心,中国的保障房还面临质量、融资隐患、不良贷款,以及“政绩工程”等问题。
华尔街日报文章以重庆为例,称其市长冒险搞“筑巢引凤”,也就是把绝大多数保障房建在远离市区的地方,希望新城能够成为新的经济活动中心。
该文说,这样的作法有上海浦东那样的成功先例,但也有成为缺乏住户的“鬼城”的风险。
from VOA News: 中文主页 http://www.voanews.com/chinese/news/20120103-Social-Housing-136580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