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財經月刊2012年2月號
《上帝選民──猶太民族智力高成就大的研究》最有價值的部分,是引述各類專書及學者綜合發表的研究結果,包括猶太民族高智力的各種理論、猶太民族的文化價值觀、猶太人對於成就的動力及誘因,以及猶太民族的前途。
自十九世紀初期開始,猶太民族成員在多方面是極為成功的,尤其在金融業、商業、工業,以至一些專業如醫學、法律、科學及藝術 等。然而, 一直未有學者專家深入研究過猶太民族成就大的成因。去年美國Washington Summit Publishers出版一本由林恩教授(Richard Lynn)所寫的著作,名為《上帝選民——猶太民族智力高成就大的研究》(The Chosen People:A Study of Jewish Intelligence and Achievement )。
這是一本集合統計學及大批專業人士搜集研究各類資而成的上佳著作,它羅列了歐洲、澳洲、美洲20多個國家(包括澳洲、奧地利、匈牙利、比利時、以色列、意大利、拉丁美洲、波蘭、拉脫維亞、立陶宛、俄羅斯、南韓、瑞士、巴爾幹半島、美國),其國內的猶太成員佔該國人口的百分比、猶太成員的平均智商與寄居國國民平均智商的比較、猶太成員佔該國專業人數的百分比(例如猶太人只佔寄居國全體人口1%,但佔該國的醫生人數達50%)、佔該國最富裕人物的百分比、佔該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百分比、佔該國國際象棋冠軍的百分比及其他表現等等。結果,根據20多個歐洲、澳洲、美洲國家的統計數字,所有這些國家的猶太成員的智商都比寄居國的國民高,毫無例外。
智商超卓的民族
此書最有價值的部分是引述各類專書及學者綜合發表的研究結果,包括猶太民族高智力的各種理論,猶太民族的文化價值觀,猶太人對於成就的動力及誘因,以及猶太民族的前途。
在全球20多個國家中,猶太民族在德國及美國的成就最有代表性,因為德國人及美國人都屬地球上的優秀民族,而猶太人在此兩大優秀民族的國內居然成就驚人,的確不簡單。
猶太人可分成四大類,第一類是德系猶太人(Ashkenazim);第二類是西班牙系猶太人(Sephardim);第三類是阿拉伯系猶太人(Mizrahim);第四類是黑人系(非洲)猶太人(Ethiopian)。此四類猶太人中以德系猶太人的智力最高,在世界各國的成就最大。德系猶太人主要是寄居在德國、英國、加拿大、美國及以色列,他們的平均智商是110,而寄居國的國民平均IQ是1000;西班牙系猶太人的平均智商是98,而寄居國包括巴爾幹半島、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國民平均智商是92.5;阿拉伯系猶太人的平均智商是91,而阿拉伯各國國民的平均智商是84;黑人系猶太人的平均智商是68,而非洲各國黑人的平均智商是67。由此可知,各國的猶太人都比寄居國國民的智商高,此是有科學統計學支持的事實,但是大家要明白,本文所謂猶太人的智力高成就大主要是指德系猶太人,以下是德系猶太人成就表現所顯示的資料。
與金融業淵源深
猶太人在公元300年已開始在德國科隆市居住,同時開始採用德系猶太人的名堂。本書作者指出,德系猶太人的成就在十九世紀之前並不明顯,因為過去長時期受到各種政治及社會的迫害及壓制。到十九世紀初,各國猶太人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而從事的行業不再受到限制,其智力高成就大的特質才有機會發揮。早期寄居各國的猶太移民不准參加部分行業及公職,只有放債收息這種天主教徒不會從事的行業是由猶太人獨佔,所以猶太人與金融業的關係由來已久,到十八世紀德系猶太人中已出現兩位成功的銀行家族Oppenheims及Rothschilds(羅富齊)。
在1910年,德系猶太人只佔全德人口1%,但在1900年,德系猶太人佔德國銀行家45%、商人21%、工業家6%。在1911年,成功成為大富商的猶太戈佔德國全國同類人物36%,百萬富翁的佔比為21.7%、千萬富翁的佔比為31%。在全德國29個最富有家族中,有9個是猶太人家族。在1910年,人口只佔全德1%的猶太人佔醫生總人數50%、律師27%、大學教授7%、法律系及醫學系猶太大學生已佔25%。
1933年,希特拉當權前夕,猶太人佔德國人口0.78%,但卻佔醫生總人數16%、牙醫15%、律師25%、股票經紀80%、私人銀行家43%、戲劇作家75%、戲劇導演50%。在1901至2008年間德國共有89人獲得各種諾貝爾獎,其中猶太人佔21位,大約佔四分之一。
根據2002年的統計,美國的猶太人口是570萬人,佔美國全部人口2%,但他們在各個成就表現高的領域都有不低的比例。在美國的常春藤大學中,猶太學生佔23%,這是1957年的統計。
在1969年,美國優級大學內教授團成員猶太人所佔的百分比如下:法律36%、社會學34%、經濟28%、物理26%、政治學24%、歷史22%、哲學20%、數學20%。
根據1980年的統計,在美國影城荷里活內,擔任電影界高層職位的猶太人佔66%,而在電影界的則佔46%。另一項統計屬於特別類,是各地猶太人所佔人口比例及在當地監獄因犯法而服刑的人數比例。在麻省的猶太人佔當地人口6.7%,在囚的猶太人佔犯囚總數3.9%。另外,基督徒佔犯囚總數28.6%;天主教徒佔當地人口66.4%,在囚的天主教佔犯囚總數66.3$。其他宗教信徒佔1.7%,在囚的則佔犯囚總數1.2%。
優生優育智力高
在歐洲、澳洲、美洲寄居各國的猶太人的平均智商都比寄居國國民的平均智商高,這一點有詳盡的統計資料支持,但更重要的研究問題是找出猶太民族智商高的成因。根據本書作者搜羅來自多位專家學者的綜合研究結論,可以得出以下的結論:
第一,猶太民族的智商基因比其他民族優秀,這是研究猶太民族尤其是德系猶太人的基因及生活環境所得的結果。智力高的猶太女性在懷孕後停止吸煙、飲酒或吸毒,因為明白這種不良的習慣會影響嬰兒的基因素質。
第二,猶太民族尤其是德系猶太人一向實踐優生學(Eugenics),智商高的父母會多生孩子,智商低的父母子女比較少。智商高的嬰兒長大成人的機會比智商低的嬰兒大,這是家庭生活環境的效益。另外一項規律是,智商高而富有的家長會設法把女兒嫁給學者的兒子,智商高的子女從不會與文盲結婚。因此,德系猶太人的智商一代比一代高,至少能維持高水平智力。男外一個理由是,貧窮及智力較低的猶太人很可能脫離猶太教成為異教徒,而天主教神職人員過去2000年要過守貞生活不結婚,結果天主教的優秀成員成為沒有後代的人群。此外,猶太教教會領袖(Rabbis)多數同時是醫生,所以有機會特別關注所生嬰兒的成長,培育他們成為優秀的人。
第三,過去2000年,猶太民族不停遭受迫害而死傷成員不少,學者推論,智力高而經濟好的猶太家庭比較有更高機會逃避這種迫害,把子女送到安全地區,或付上巨額金錢去交換性命,這種情況亦是增加猶太人優秀分子佔生存人數比例較多的成因。
第四,在歐洲各國寄居的猶太人長期受到歧視,其中一種結果是猶太人被限制從事不少行業及職業,因此猶太人只能選擇做放債業務、開設銀行、做繳稅員、做國際貿易商、買賣二手商品。結果,由於他們經濟環境得到改善,令全部子女有機會長大,在十九世紀進入大學進修。
第五,雖然猶太民族在教規上禁止成員與異教徒通婚,但實際上免不了有個別猶太人與異教徒結婚。據一份十九世紀的調查報告,大約有47%德系猶太人屬混血兒,有北歐人的藍眼睛,這種混血兒一般的智力都較高。
第六,猶太兒童從小要學習內容艱深的猶太律法(Torah)及《塔木德經》(Talmud),只有智商高的兒童能應付這種教育,智力低的兒童往往因過不了關而感到失落,甚至脫離猶太教,學者認為這亦是維持猶太民族智商高的成因之一。綜合以上的六大成因,令猶太人尤其是德系猶太人種族智商高成就大。
以色列恐將消失
猶太人尤其是德系猶太人,一向以成功的重要,並有強烈進取心。社會科學家及歷史家指出,過去2000年,猶太民族並沒有自己的國家,而且飽受歧視、排斥及迫害。但始終能保持自己的民族性及民族文化特色,未有被寄居國所同化,這與一般寄居他國的民族往往在一、兩個世紀被同化的事實不同。三大因素形成此種情況:一是宗教、二是言語、三是禁止與異族異教人結婚,此三大因素直到十九世紀才開始轉弱,到二十世紀更加速。第一個先失蹤的因素是言語,第二個是與異族異教人結婚。全球各地,除以色列外,猶太人的人數愈來愈多,原因是移居以色列,與異族異教人結婚,脫離猶太教及猶太人生活方式,以及生殖率下降。1990年一份報告指出,52%猶太人與非猶太人結婚,其中只有25%與異教結婚者會按照猶太人生活方式養育子女。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猶太人失去父母的宗教信仰。
猶太人的生殖率普遍下降亦是事實。在1970年,英國的猶太人共有36萬,但到2001年已下降到26.7萬人。按照此數字,每一世代猶太人的人數會減少一半。雖然如此,猶太人仍能維持在美國社會的影響力,理由是靠智力高成就大,專家預計這種情況可以維持到二十一世紀末期。另外一個對猶太民族前景悲觀的事實,是阿拉伯系猶太人及黑人系猶太人的生殖率高,令猶太民族的普遍素質下降。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2009年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假如巴勒斯坦人與猶太人在以色列合併為一國,巴勒斯坦人的人口會比猶太人多得多,結果令猶太人在以色列生活不自在,大量猶太人會自以色列移民。目前有50萬名以色列人擁有美國護照,而未有美國或歐洲護照的以色列猶太人近年則在積極申請外國護照,該報告預料會有150萬名以色列人移民到俄國及其他歐洲國家。而在20年後,以色列這個猶太國可能不再存在,對於珍惜猶太民族文化宗教傳統的猶太人,這是十分可悲的消息,但對於異族人異教人這可能是個好消息,因為猶太人尤其是德系猶太戈的優秀基因會分散到各地,對世界文化會是一項貢獻。
閱畢《上帝選民》,筆者獲得不少珍貴的知識,這是猶太專家學者對自己民族歷史、發展、現況及前景經過深入詳盡研究所得的結論,是第一本附上大量統計數字資料的學術書籍。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from 政經評論 http://kurtlau.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_7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