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財經新聞 8-6-2012
美國聯儲局主席貝南奇昨晚出席國會聽證會,雖然對推QE3並無明確表示,但周三歐美股市已經率先大幅飆升,升幅在百分之二或以上,因為市場普遍憧憬 貝南奇會在聽證會上透露聯儲局未來的貨幣政策動向。一般估計,本月中聯儲局開會議息,QE3或相類的寬鬆措施大有機會出台,因為聯儲局沽短債買長債的扭曲 操作本月結束,而近期美國公布的最新就業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停滯不前,失業率再呈攀升趨勢,在歐債危機惡化和中國經濟下滑風險增加的情況下,如果不推出刺 激經濟措施,美國經濟倒退以至衰退機會甚高,對奧巴馬年底競選連任,明顯構成壓力。
貝南奇在去年QE2結束後推出OT,在不擴大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規模下,用沽短債得回的資金購買長債,目的旨在壓低孳息,營造低息環境,一方面紓解房地產按揭利息負擔的壓力,另一方面則為商業信貸增添動力。
雖 然扭曲操作可以發揮一定效用,令美國長債息率長期徘徊在兩厘或以下,但實際政策效果,竟然不及歐債危機惡化產生的意外作用。希臘大選後組閣不成,可能退出 歐羅區或出現無序違約的危機,令歐羅滙價壓力大增,資金不斷流出歐洲金融體系,分別投向德債和美債避險,美元滙率大升之餘,長債孳息亦跌至一厘半以下的新 低。因此,單從壓低長債孳息的目的考慮,聯儲局根本毋須推出QE3或者延長OT。但實際上,由於大量流動性買入美債和德債避險,拒絕借出,流動性陷阱造成 的客觀效果,其實與通縮無異,市場上的資金日益短缺,對經濟造成的戕害,顯然更大,結果只會走上衰退的不歸路。
釜底抽薪的辦法,別無他途, 惟有再度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實際的做法,可能就如預期聯儲局會推出QE3的機會高達八成的摩根士丹利所估計,由聯儲局再以擴大資產負債表規模的方式, 大量買入債券,尤其是抵押貸款證券和房地產抵押證券,以穩定地產市道和刺激消費為主要目的,帶動美國經濟持續復蘇。證諸美國近期增加油產以壓低油價以期控 制通脹和增加美國家庭的可支配收入,為推出量化寬鬆措施和刺激消費創造條件,聯儲局短期內推出QE3或相類的量寬措施,高唱入雲。
老實說,解救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方法,來來去去,不是凱恩斯式的財政政策,人為地創造就業,便是佛利民式的貨幣政策,用流動性刺激需求,帶動經濟復蘇,兩者都有後遺症,而相同的地方,就是必須由政府開動印刷機印鈔,通脹是必然的後果。
事 實歐洲與中國又何嘗不是一樣,最終必須「放水」解決危機。歐洲央行日前雖然宣布維持息率不變,在歐洲銀行瀕臨擠提的情況下,也不得不將LTRO延長半年, 而要穩定歐洲金融和銀行系統,月底的歐盟會議,早晚亦要向現實低頭,或推出LTRO3,或發行歐羅區共同債券,用不同的量化寬鬆措施,挽救危機。
至於中國,昨晚終於在萬眾期待下宣布減息四分之一厘,原因不難明白,就是最新經濟數據在在證明,中國經濟下調風險不斷上升,中央還不出手救市,硬着陸實在無可避免。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突然宣布減息,似與美國有一定默契,因為日前美國財長蓋特納突然致電中國副總理王岐山,相信應有所求。
其實,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牽一髮必動全身,沒有任何國家或地區可以置之度外。因此,G7會議後歐盟各國加強對德國施壓,絕非偶然,而最終大家迫於形勢,聯手救市,看來也是唯一的選擇。
飲鴆不可止渴,人盡皆知,但形勢比人強,要度過當前難關,只好繼續量寬。反正誠如凱恩斯所言,長遠而言,大家都一命嗚呼,又何必捨近圖遠?
from 政經評論 http://kurtlau.blogspot.com/2012/06/blog-post_8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