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到后来大帅爷对东京审判已经没什么很大兴趣了,当然从一开始大帅爷对审判战犯的兴趣就不在东京主法庭,而是在马尼拉,因为山下奉文和本间雅晴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马尼拉被起诉。大帅爷的真正有个人仇恨的是这两个人,一个把大帅爷赶出了菲律宾,一个不让大帅爷重返菲律宾,所以当这两个老让大帅爷不自在的人被杀了之后,别的人怎么处理说实话对大帅爷来说无所谓。
更不要说老有人在大帅爷耳朵边上嘀嘀咕咕,说大帅爷是不是太扩大化了?尤其是大帅爷手下的情报部部长维洛比少将和埃克尔贝格中将,这两个人怎么说都不是什么朋友,尤其是维洛比的情报能力老使得埃克尔贝格怀疑自己的听觉和视觉,但在坚决反共这一点上两人能说到一起,互为同道。但无论是谁都没有把“战犯扩大化”的范围扩大到了站在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台上的这28名被告,无论是维洛比还是埃克尔贝格都不会去管这28名被告的死活,因为身居最高位的这些人并不从事实务,从而对占领军来说没有用处,维洛比和埃克尔贝格需要的是干实务的人。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对这28名甲级战犯被告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法庭的法官里面甚至有极为同情这些被告的人物,那就是来自印度的法官帕尔博士。下面的照片上是立在靖国神社院子里的一块碑,碑上就是东京军事国际法庭的印度法官帕尔博士的像。
帕尔博士的惊世骇俗是他写的《帕尔判决书》,那本长达700余页的判决书的结论是被起诉的28名甲级战犯“全员无罪”。
这个《帕尔判决书》在讨论东京审判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日本人很喜欢拿《帕尔判决书》来说事,而中国几乎听不到对《帕尔判决书》的介绍和讨论,似乎这会成为一个很难堪的问题,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首先民主社会就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意见。但是尊重并不等于同意或接受,法庭自有其最后的判决。要知道几乎在所有的判决中都存在着法官的意见对立,只有斯大林主义才会因为存在着不同见解就否定法庭判决,连希特勒都不会这样。
另外就是这个“帕尔博士的个人意见”究竟反映了什么?实际上在远东军事法庭上并不存在以个人身份出现的法官,每个法官都代表着他的国家,所以大法官的意见也就是这个国家的意见,而帕尔判决书为什么是出自印度人之手而不是出于其他国家人之手倒是很值得回味的。
曾经有过这么一件很让人吃惊的事情:1957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日时,曾指定要当时已经被完全人忘却的甲级战犯大川周明出席欢迎的国宴,说他对印度独立有功劳,但是当时大川已经病入膏肓,没能出席。
怎么解释这件事?用一句现在最流行的“尼赫鲁脑残”来打发?实际上帕尔判决书并不是帕尔博士一个人写的,他代表了在1947年刚刚从大英帝国那儿得到独立了的曾经被称为是“大英帝国王冠上最灿烂的明珠”的那块殖民地人们的心声,只不过这种心声不太为其他民族所理解罢了。
日本右翼喜欢说太平洋战争是一场解放殖民地的战争,这句话当然是不值得一驳的扯蛋,因为大日本帝国真的要解放殖民地的话,他首先就应该解放自己的两块殖民地台湾和朝鲜才是,日本帝国没有过解放殖民地的想法,但是在客观上太平洋战争的后果倒还真的导致了东南亚殖民地的解放。
卷入了太平洋战争的越南,马来亚(现在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缅甸和菲律宾全部是在战后独立的,除了菲律宾是在战争开始之前就已经从美国得到了独立的允诺之外,其余的地方如果没有这场战争是不是能够那么快地就得到独立则很难说,比如英国人在战争开始之后还把甘地和尼赫鲁抓紧了监狱。而法国人更是在战后还恬不知耻地为了保留殖民地而打了好几场失败的战争吗?英国人更是一个在不得不退出殖民地的时候还要造最后的孽的民族,现在地球上流血的热点,中东,南亚,无一不是大英帝国的杰作。
英国历史学家詹姆斯·李萨(Thomas James Leasor)在《SINGAPORE》中是这样写描写1941年12月8日日本军队在马来和泰国登陆的那个凌晨的:“在那个夜晚,古老殖民帝国的动脉被切开了——长达数世纪的支配和法律化成了鲜血喷发了出来,那个伤口将永远不会愈合”。李萨的这句话代表着大英帝国臣民的心情,但实际上那个晚上的那一刀仅仅是最后一刀罢了。但是不管怎么说,大英帝国,法国和荷兰在亚洲的罪恶殖民统治从这个晚上便开始告结束了。
可以用“作恶多端”四个字来形容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日本军队,但他们的西洋列强敌人们也绝不是什么好玩意,除了后起的美国充满着理想主义的热情以外。英国,法国和荷兰都可以说是罪孽深重,在殖民地所干的就只是些令人发指的事情。
日本帝国为了得到东南亚人民的支持。也使得皇军能够更加“师出有名”一些,在1943年8月战争形势变得对日本帝国非常不利的时候先后扶植了菲律宾和缅甸的“独立”,还在新加坡扶植了一个钱德拉·博斯的“自由印度政府”,但欧洲殖民主义者们根本就拒绝承认,他们是决不肯放弃它们在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的。最后英国人在1947年8月撤出印度时还要把印度分为印度,东西巴基斯坦(现在的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和锡兰(现在的斯里兰卡)这三块,在印巴之间划开一道永世无法弥合的伤口。
记得前几年有一次英国女王自告奋勇要出面调解印巴冲突,被印度人轻蔑地拒绝了:“一个三流国家的国家元首,没有资格介入大国之间的事务”。丢掉了印度的英国,当然就只是三流国家了,只不过英国人自己还没有注意到或者装作不注意。
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日本军队并没有直接入侵印度,而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死亡的印度士兵仅仅是被英国人强行抓来的壮丁。在马来半岛甚至有过印度壮丁被用镣铐锁在哨位上只能等死的事例,因为英国人怕他们当逃兵。
相比起日本人来说,骄傲的印度人仇恨的是英国人,“帕尔判决书”所反应的只是印度人的这么一种心情,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相关日志
- 2012/06/04 -- 冰冷雨天: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55-64)
- 2012/03/25 -- 冰冷雨天: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43-54)
- 2012/01/12 -- 冰冷雨天: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1-42)
- 2012/06/20 -- 中国新闻周刊:日本电子产业大沉没
- 2012/06/17 -- 月光博客:日本co.jp域名疑被中国屏蔽
- 2012/06/16 -- 刘柠:谈日本的养老金制度
- 2012/06/14 -- 告别快速增长的日本启示
- 2012/06/10 -- 邵旭峰:加藤嘉一在中国遭遇冰火两重天 ——都是“日本”惹的祸
- 2012/06/07 -- 游学日本:丰田模式与日企病反思
- 2012/06/07 -- 日本:经济维新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27545?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