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3 June 2012

雷鼎鳴:西班牙經濟危機可否拆解?

信報財經新聞 4-6-2012

正如預料,歐債危機繼續沒完沒了。希臘擾攘一番過後,新的主角是西班牙。

標準普爾日前把西班牙國債從A級下調至BBB+,離垃圾級已是不遠,國債息口直衝6.5%,拖累欠債倍於西班牙的意大利使其大叫吃不消。西班牙第四大銀行集團、早已被國有化的Bankia被降至垃圾級,擠提者眾。



表面看來,造成西班牙困境的原因與其他歐豬國家十分近似,都是政府過度開支與人民崇尚「多嘆世界少做事」的生活模式所致;但只要細察各國的形勢,又會發現各地異同之處都各有不少,不能一概而論。

歐豬國弱自有原因 

我在本欄早已分析過希臘、意大利和法國的局面,若刻意簡化,可把其處境總結如下:

希臘是懶而且貪,不負責任。

若 不是懶,為什麼要債權國逼迫,才肯把退休年齡從五十歲改至六十五歲?要知道,打救她的德國,退休年齡是六十七歲;若是不貪,為什麼別國把她的欠債剃頭六成 不用償還,她仍是不滿意,而且要賴在歐羅區不走,使人不得不打救她?若是有責任感,怎會在IMF總裁正確地指出希臘人民要為過去的胡亂開支作出補償時,其 左翼政黨要大動肝火,要人道歉?

意大利同樣也有像希臘過度開支的問題,但對她造成重大困擾的是,人口老化及因其支出龐大而無法維持的全民退休保障制度。高福利的國家收入從高稅收而來,哪有人願意坐以待斃,負擔高稅?意大利的地下經濟不用交稅,十分活躍,政府的收入則困難。

法 國藝術科技都先進,家底厚,但人民享受生活、不想幹活的心態不會遜於希臘。她的高稅高福利制度終有一天會把她的經濟拖入險境。新上任的奧朗德總統要搞經濟 擴充政策,若擴充意味人民願意更努力工作以謀求更高的消費,這政策或許行得通。但人民若只是希望多消費,不願多作辛勞,政策的成敗已可知過半。

幾年前,法國政府因退休制度入不敷支,要法國人把退休年齡延長兩年,結果是遇到連場示威。由此可見,不但由奢入儉難,從享受生活到勤奮工作的轉變更加困難。

西班牙人過度投資

西 班牙今天雖處於困境,但她從九十年代中至2007年的經濟表現卻是十分耀目,2004年3月的《時代雜誌》還把西班牙放在封面。從1997至2007年這 十年間,她的GDP增長率一般在3%以上,對亞洲國家來說,這不算很高,但相對於停滯的歐洲經濟而言,西班牙已算是拉動增長的火車頭了。西班牙的銀行素以 穩健見稱,原因是其資本比率的法定要求十分高。

與西歐其他國家相比,其政府的欠債比率不算高,2010年佔GDP 60.1%,去年也只是上升至68.2%,低於法國、英國、德國,與意大利的120%、日本的208%更是不可同日而語。我們也要注意,西班牙是世界第二 大的旅遊國家(僅次於法國),單是旅遊業,每年對GDP便貢獻了四百億歐羅。

造成西班牙經濟險境的主因,不是人民只願消費,不肯投資,不肯生產,而是過度投資。失業的人民也很想早日找到工作,並非懶惰成性。有兩個問題困擾着西班牙,一是她的地產建造業泡沫爆破,二是她近25%的總體失業率和50%的年輕人失業率。

從 九十年代中開始,西班牙經歷過一場漫長的地產興旺期,到2008年才終結。在2007年,建造業等於GDP的16%,就業人口中有12%都在建造業工作。 為什麼她的地產如此蓬勃?低利率當然是重要因素。西班牙得天獨厚,享受着使人最舒服的地中海氣候,歐洲不少地方有經濟實力的人士都想在那裏購得度假或退休 房子。

西班牙人本身便把是否擁有物業看作是身份象徵,有80%的人民擁有物業。在地產擴充期間,不少人都擁有不止一套住宅。除了物業外,其基建亦發展迅速,地鐵、機場等等都大增,但有些機場後來證實是大白象。

年輕人失業達五成

西 班牙以地產和基建帶動經濟增長,容易出現泡沫。在開始時,地產靠強勁的實質需求帶動,樓價上升,從而又促使人們有更殷切的投資意欲。但當供應不斷增加,而 金融海嘯又突然出現引致樓宇需求下降時,樓價便不得不跌。一跌便麻煩紛至,負資產出現,銀行壞賬增加;又因人民覺得比前窮了,負面的財富效應導致消費減 少,失業率也增加。

這些現象,香港人應十分熟悉,2003年的負資產、8.7%的失業率我們不都是經歷過嗎?日本在1990年後也不是見到同一情境嗎?美國的房地產泡沫在四年前爆破後仍未恢復過來。由此可見,西班牙的處境十分經典,並無使人不解之處。

但西班牙的高失業率卻的確使人震撼。2012年第一季的失業率是24.4%,共五百六十萬人失業,正如上文提過年輕人的失業率高達五成。

這種超高失業率的殺傷力很大。失業人數多意味生產力將進一步下跌,政府抽稅能力減低,需要救助的人增加,福利開支上漲,財赤會擴大。西班牙經濟擴充期間曾錄得歐洲罕見的政府財政盈餘,但去年她的赤字已高至GDP的8.5%。

更 加嚴重的是她的年輕人失業率。一半的年輕人投閒置散意味什麼?首先,這等於為社會埋下一個計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造成社會的不穩。其次,年輕人是各族群 中最有創意和活力的一群,把他們棄之不用,其創意活力只會日漸消失,西班牙國運所會受到的打擊,在此可輕易預見。西班牙便有人認為這不光是「失去的一 代」,還是「被癱瘓的一代」。

討好工會種禍根

為什麼有這麼高的青年失業率?這與她的近代史有關。1975年強人統治者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去世後,西班牙逐漸步向民主政制。當時各大政黨紛紛對工會討好以求選票,後者與資本家討價還價時,替工人爭取到極有保護性的合約。

在 經濟好景時,優厚的勞工合約不見得會帶來什麼困難,但經濟處於困境時,情況卻不一樣。西班牙的僱主既受制於一些早已簽訂的僱用合約,不能隨便炒人,在經濟 不景時特別容易蝕本,惟有乞靈於與新僱用員工改為簽訂臨時合約。西班牙於是有兩類員工,多年前早已簽訂長約的員工,以及近年大量出現的臨時合約。

誰 最有可能只擁有臨時合約?答案是年輕的初入勞動市場的員工。他們沒有經驗,僱主又早已被過去的長約員工拖累,不敢與他們再簽長約。市場一有風吹草動,長約 員工炒不了,裁員的壓力便全部集中在只有臨時合約的年輕人身上。不過,他們的失業率竟高達50%,使人嘖嘖稱奇之外,也會使人喪氣。

西班牙的困局如何拆解?對歐洲一些國家的人民慣於不用做事便可享用高福利,我對他們的經濟前景十分悲觀。但西班牙不少的年輕人是希望工作但卻找不到工作,情況有些差異。我對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殊不同意(見2012年5月14日拙作〈法國大選後擴張政策能否救歐洲? 〉),但這並非歐洲的政府無藥方可開。

剩下選擇已不多

正如佛利民在研究三十年代大蕭條時所發現,銀行出現擠提等亂象時,作為最後信貸人的中央銀行必須出手注入貨幣,才可增強人民對銀行的信心,避免問題惡化。西班牙參加了歐羅區,不能擅自印鈔票,這應該是歐洲中央銀行的責任。

眾所周知,歐羅央行的任務是控制通脹,對印鈔票搞量化寬鬆,非不得已時都會十分抗拒。印鈔票不是沒有代價,它會引致通脹和歐羅貶值,等於把歐羅區各國人民的財富移走,印出來的鈔票可用以借給西班牙等財困國;但這樣一來,等於要別國人民付鈔救助財困國,政治上這當然困難。

但 歐羅本身的設計正是把各國不相干的人民扯在一起,若西班牙或希臘等沒有加入歐羅區,她們大可自行印鈔貶值自救,不用向別國求助,現在既然此路不通,剩下的 選擇便不多。通脹貶值也有個好處,這會使到歐洲人要付出更高的價格去消費,變相地壓縮了他們的消費,效果與緊縮政策無異。通脹長遠而言,也會推高利率,對 消費進一步壓縮。

歐洲若再搞量化寬鬆,對香港和中國不見得有利,香港股票還會因歐羅貶值要下跌(見2010年5月31日拙作〈歐羅危機對香港投資者的啟示〉),但在歐羅崩潰與歐羅貶值兩者中作選擇,我相信歐洲央行會選貶值。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主任


from 政經評論 http://kurtlau.blogspot.com/2012/06/blog-post_3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