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4 June 2012

《大西洋月刊》中国无法回应美国大使馆的污染监测质疑


美国驻北京大使馆顶的空气质量监测器 (路透社图片)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6月13日(周三)发表了作者SUSAN SHIRK和STEVEN OLIVER题为“面对美国大使馆的污染监测 中国没有好的答案”(China Has No Good Answer to the U.S. Embassy Pollution-Monitoring)的文章。文中指出抨击美国只突显出中国领导人对净化空气无能为力,令其在中国公众面前进一步失去公信力。以下是译文:

上周,由于美国大使馆每小时在线发布其监测器收集到的空气质量信息,北京当局指责美国大使馆和领事馆非法干涉中国内政。(虽然批评没有指名道姓,但美国驻华使馆是唯一发布中国空气质量信息的外国使馆。)

公开反击外国质疑中国空气污染质量只会增加日益不满的中国公众对政府的调侃。网民们这样回应:“为什么阅读国内新闻感觉就像读了一堆笑话?”一位评论家问道。“你认为百姓都瞎了吗?北京最近有多少蓝天的日子?你觉得老百姓只会相信你们自己的这些报告吗?”另一位抱怨说。

这弄巧成拙的举动暴露了这些有严重信誉问题的领导者的恐慌。北京领导人正努力挣扎,以防止像“薄熙来或陈光诚这样的突发事件对2012年秋天领导层换界的影响。”

他们首要担忧的是社会动荡可能演变成对他们和共产党统治的生存构成威胁。当食物、药物问题或环境污染问题激怒了越来越敢发声抱怨的中产阶级时,人们会在网上报怨或“请愿”。中国领导人通常试图及时解决潜在的问题,借此来向民众表示:正在为他们谋求福利。他们似乎已经从SARS疫情学到教训,(那种)掩盖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的信息而不是解决办法,只会导致后院失火。

另一个维护民心的策略是扮演民族主义者,宣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就算面对超级大国美国,也无容置疑。这两种策略,一方面试图解决问题,一方面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来回应公众的强烈抗议,被政治学者黎安友(Andrew Nathan)称之为中国的“威权主义的韧性”,它(帮助中共)避开了人民掀起革命(的可能)。

但是针对美国公布中国空气质量而展开攻击的做法偏离了这一模式(译者注:指上面一段提到的两种策略)。当讨论的问题与中国公民的日常生活相距遥远时,对中共官员经常称之为“国外敌对势力”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是一回事;但是如果问题是这笼罩在中国不断发展的城市上空的厚厚阴霾对居民们的健康已构成威胁时,还在谴责美国外交官提供的空气污染信息的做法,只会进一步与民众疏远。

另外一个让对美国大使馆的批评变得奇怪的是,美国大使馆自2008年起已开始公布北京空气质量的相关信息报告。它开始监测和发布空气质量,告知大使馆工作人员和其他外国人,(空气质量)是否适合慢跑,骑自行车,和从事其他户外活动。维基解密公布的外交电报显示,中国官员私下早在2009年已向美国驻华大使馆递交抗议。

然后在2012年1月上旬,美国驻华使馆和北京市政府在一些空气特别恶劣的周期出现空气质量报告结果的巨大差异,这引起了舆论的哗然。政府反应敏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之后说,空气质量报告应反映市民的看法,当局便采取更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并开始监测PM2.5的有害微粒(颗粒物测量小于或等于2.5微米,直径)。

但是具体实现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需要时间。公布的新标准只是一个临时解决方案,以疏导民意。目前三分之二中国城市不能达到中国人自己的PM2.5的标准。中国环境保护部门已在113个重点城市设有监测站,自动发送数据到设在北京的国家总部,并计划增设更多的监测站。然而市民仍然怀疑在当地报纸和电视节目中的空气报告是由地方当局操纵。各大城市的居民只需要看窗外,深呼吸,便会更怀疑这些据称是“轻度污染空气”的报告。类似去年1月空气质量恶劣而激起众怒的日子,几乎肯定会再次发生。

最近,上海环保局主任称,从6月1日开始,上海市开始PM2.5的读数监测和报告,与此同时也对美国领事馆从5月份开始宣布上海空气质量的做法发出抱怨,声称美方的做法打破了需要从多个监测站读取数据的国内法规。上海党委书记俞正声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他在北京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他可能施压让中央官员的发出了声明。然后在6月5日,在一个特别的世界地球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升级指责外国外交使团的投诉违反国际法而干涉了中国内政。这种批评显然是配合其外交部,来呼应翌日。一些上级主管部门是否默许这种说法还不清楚。

当然,中国政府官员不满城镇居民对来自美国的公开报告比他们的报告更有信心。但是抨击美国只突显出他们无力净化空气质量,将使其在中国公众前失去公信力。

此外信息技术的创新,更增加对官方声明的挑战。iPhone用户在中国可以便宜的下载一个应用程序,将当地政府和美国大使馆空气质量读数同时显示出来,进行比较。亿万房地产富翁潘石屹这样有影响力的微博用户(中国的Twitter和Facebook的混合版)有超过1千万的追随者,他会定期用微博账户的相关程序追踪空气质量信息。

显然,中国政府对美国外交官的抨击不是只针对空气污染。中国领导人焦虑他们的政治合法性,而这又因重庆公安局长王立军和人权卫士陈光诚事件更加突显出来。当局在五月下令北京的报纸攻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Gary Locke),但遭到网民的反对,其中一家报纸还通过网络向读者道歉。这些事件表明,许多中国人对美国外交官的身存敬意。

中国领导人担心美国将可能找出更多的方法来威胁共产党将要举行的领导换界。这种恐惧导致他们失去自己的立足点,令人担忧的有如下几个因素:中国领导人并不愿意以损害中美关系来巩固其国内地位。这也致使他们采取的行动在国内政治方面效果适得其反。如果他们能用这么笨拙的方式处理空气污染问题,未来他们将如何在第十八之前处理好那些与中美关系有关的其他中国国内事物呢?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26861?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